2010年,浙江省发改委牵头制定《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根据规划,浙江将布局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涵括杭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宁波梅山物流产业集聚区等。自规划发布,到如今已经历时10年,这些产业集聚区设和发展都卓有成效,比如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和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根据2020年6月8号的杭州市政府公开信息显示,2016至2018年期间,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产业增加值从1063.3亿元增加到1711.6亿元,高新产业增加值从997.8亿元增加到1597亿元,工业增加值从137.6亿元增加到185.8亿元,税收收入从218.3亿元增加到376.2亿元,国家高新企业从237家增加到607家。累计引进国千人才178名、省千人才239名、市级521人才99名。此外,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依据省市党委政府的战略定位,积极推动区域经济高速高质量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双创”成效突出,区域经济发展实力提升。二是区域经济发展优势明显,省级考核名列前茅。三是传统制造业借力提升,产业智能化加快转型。四是“一号工程”着力打造,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是全省第一个获批的产业集聚区,温州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产业集聚区的开发建设,自2011年《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实施以来,产业集聚区开发投入持续加大,基础框架日益完善,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产业集聚区已开发建设面积30.8平方公里,占重点规划区总面积的51%,高于全省14个产业集聚区平均水平(33%)。2011-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29.5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41.6亿元,占投资总量的56.2%,基础框架已全面拉开。围海造地高速推进,空间拓展较快,为温州从沿江城市向沿海城市推进提供有力支撑。2014-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速,地区生产总价值突破11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5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1亿;城市发展枢纽和交通枢纽双重效应充分彰显,城市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城市化率达到60%;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核心区初显城市新区形态,一批工业项目实现产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250亿元以上。融象观点:以产业集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布局产业集聚区发展逐渐被各级政府所重视,产业园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重要助推器,亦是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融象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吴烨维认为,产业集聚作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其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两点:其一、产业集聚促进经济增长动力:产业集聚通过规模效益以及外部效应提高经济增长效率与加快技术创新,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从而促进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资源共享实现成本降低,协同发展提升资源利用率和生产率,进而提高经济增长效率;另一方面,产业集聚加速知识溢出和创新体系在区域内的流动,促进创新发展,形成新业态、新模式,给域内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其二、产业集聚增强经济增长稳定性:产业集聚能够降低经济风险,增强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同产业链的企业集聚,分工合作、协调发展,此模式可降低外界因素带来的风险,同时缓解外部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在遭遇外界不确定风险时,产业链企业可在短时间完成创新、转型及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抵抗如政策调整、市场风险、技术变革等带来的波动风险,提高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此外,对于地方政府和产业、资本而言,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规划,“因地制宜”发挥区域资源禀赋优势,进而创造产业集聚效应的最大化,是实现区域经济增长的首要基础。融象产业研究院,专注产业与资本研究,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区域发展特点,深度挖掘大数据应用价值,形成产业链报告和智库,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发展,实现新突破。不止于此,融象产业研究院特聘各领域产业研究专家,进一步加强对产业发展的业态研究和市场分析,在产业发展战略、新兴支柱产业发展趋势、招商引资等方面为区域政府、产业园区提供咨询指导和智力支持,为域内产业发展出谋划策,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8月31日,市长马自忠召集相关单位研究乡镇产业集中区布局规划。听取了自然资源局关于全市5个产业集中区整体布局规划及马家滩、白土岗、梧桐树、临河等乡镇产业布局规划汇报。据了解,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今年,市委、政府成立了马家滩工业集中区、白土岗养殖基地、白土岗石沟驿新型建材工业集中区、新华桥粮食加工集中区、临河清洁煤配送集中区,目前正在开展产业布局规划编制和招商引资等前期工作。马自忠要求,各部门、各乡镇要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高度重视产业集中区布局规划工作,深入分析发展现状,科学研判未来走向,主动融入银川都市圈建设,全力构建我市产业发展新格局。自然资源局要明确集中区区域面积、地形地貌、土地性质等工作,做好整体布局规划工作;农业农村局、工信局要主动靠前,进一步加强与各乡镇的衔接,做好指导和协调配合工作;各乡镇要结合各自产业布局情况,邀请设计院做好详细规划设计工作,对已完成规划布局的要加快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各责任单位要边干边谋划边打基础,紧盯产业布局定位进行精准招商,谋划重点项目、发展重点产业,确保产业定位呈现有序状态,产业发展与规划保持一致,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认真做好5个产业集中区规划建设各项工作,助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记者:蒋 涛本期编辑:李 洋责任编辑:赵贵江
1月19日,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开发区产业和国土空间规划、高铁商务区项目建设历史遗留问题等工作。县长史玉江主持会议并讲话,县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薛耀东,副县长徐剑昆参加。开发区是全县工业转型的主阵地。近年来,围绕精品钢、金属镁、玻璃、先进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领域,开发区积极引进一批建链、延链、强链、补链项目,大力提升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围绕精品钢产业园、城西产业园、礼元产业园,统筹开展专项规划,在园区建设、基础设施投入、重大产业项目等方面精准发力,确保土地指标落地落实。史玉江在听取汇报后指出,开发区要切实增强发展紧迫感,围绕县委“1146”发展战略,落实产业优惠政策,加大土地储备,创优营商环境,推动开发区做大做优做强。要聚焦“钢铁产业集群、日用玻璃生产基地、镁铝合金精深加工基地、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目标,突出重点,精准发力,推动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同步提升。要正确处理抓眼前与谋长远的关系,把国土空间规划做实做细,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方向性,全力保障项目用地需求。要解决好高铁商务区项目遗留问题,按照“尊重历史、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原则,吃透政策,找准症结,切实扫清工作推进障碍,高效解决项目诉求,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会前,史玉江还来到高铁商务区项目一线和县法院旧址,实地查看项目土地规划情况,详细了解盘活闲置国有资源工作情况。
万顷沙板块,这个板块目前属于南沙的房价洼地。万顷沙目前多为原始农田,镇区配套较弱,现有配套可以说是南沙区最弱的区域。但是,前景一点都不含糊,未来这里有恒大&蔚来汽车产业、文化旅游城、深中通道、18/22号线站点、南沙枢纽等等加持。对比的话,前景在这几个板块里可以说名列前茅。有网友认为考虑升值前景和未来居住,万顷沙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对于目前的万顷沙确实差强人意。偏保守的广州客相对淡定,而对岸行动能力强深圳客嗅觉灵敏,表现得更为急切。深圳外溢需求只是给万顷沙楼市提供一个腾飞的契机(不知道有多少深圳外溢需求愿意过来常住)。能不能撑得起接得住,还要靠万顷沙的配套和产业。随着深中通道及南中高速的建设,高速地铁18号线/22号,深江高铁等经过,南沙万顷沙片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1月7日,万顷沙片区战略规划调整研究项目开始招标,将围绕万顷沙片区的规划检讨开展研究,谋划片区产业功能定位,着力培育上下游产业链全产业链业态,研究发展新型产业园区和总部基地。片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优良的自然条件,境内海港、高铁、地铁、快速路齐备,坐拥南沙枢纽和深中通道等重要交通设施,同时,拥有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南沙片区的重要功能区块之一,是南沙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国际国内双循环大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有望发挥后发优势实现高端跨越发展,亟待开展深入的规划检讨和评估,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的新定位、新战略和新规划。本课题围绕万顷沙片区的规划检讨开展研究,着眼于把握区域交通条件重大变化契机,谋划片区产业功能定位,着力培育上下游产业链全产业链业态,研究发展新型产业园区和总部基地,助推产业迭代升级,充分考虑“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合力超前布局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招标公告要求,通过开展万顷沙片区建设的战略功能定位、产业发展思路、产业链培育、产业布局和产城融合等专项规划研究,深入分析万顷沙片区的基础条件、面临的形势,评估和检讨已有规划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着眼于把握区域交通条件重大变化契机,谋划片区产业功能定位,着力培育上下游产业链全产业链业态,研究发展新型产业园区和总部基地,助推产业迭代升级,充分考虑“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合力超前布局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形成对万顷沙片区功能定位优化研究总体研究成果,最终形成《万顷沙片区战略规划调整研究报告》。
本文特别整理了全国31个省市区的优势产业、重点招商引资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重点,重磅整理!以飨读者。天津优势产业: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轻工业、国防、现代物流、海洋经济。重点招商引资产业:现代服务业的高端商业和电子商务,研发、结算中心和企业总部,现代物流业,金融业,文化产业等。打造移动互联、电子商务、智能城市、泛娱乐和信息安全5个创新型产业集群。【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壮大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十大先进制造产业;2、建设一批智能制造试点;3、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建成清华高端装备研究院、北大信息技术研究院等行业领先的研发转化平台,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孵化器等创新机构。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着力推进能力、规模、服务升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达到10万家,小巨人企业5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00家;4、大力发展新型金融,建设一批运营平台、一批行业领先的创新型机构、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品牌;5、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重庆优势产业:资源产业、装备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招商引资产业:IT产业、汽车摩托车产业、高端设备、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产品。【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引进和实施一批石墨烯、轨道交通装备、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环保技术等重大项目,带动关联产业发展;2、打造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形成万亿元产值;3、延伸汽车产业链,年产销量力争达到400万辆;4、提高电子信息产业研发制造能力和市场占有率 5、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构建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全产业链;6、大液晶显示产业规模;7、加快培育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基于3D打印技术等新型制造方式;8、推进石墨烯在工业和消费领域的产业化应用,开发高端金属和纤维复合材料,打造新材料基地;9、瞄准通用航空器、轨道交通装备、高技术船舶主机与关键零部件,提升高端交通装备产业优势;10、加强页岩气开发央地合作和各类市场主体培育,构建勘探开发、加工应用、装备制造全产业链;11、拓展天然气化工上下游产业链,壮大精细化工产业集群;12、推进医药企业兼并重组和新药开发引进,发挥生物医药产业后发优势;13、提升环保技术装备水平和总包能力,形成对接市场、配套完备的环保产业集群;14、依托云计算数据中心优势,引进和培育数据储存、加工、增值应用企业,形成服务国内外的大数据产业链;15、创新发展电子商务,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完善跨境电商口岸通关、国际配送和结算服务体系,促进电子商务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16、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建成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17、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慧物流和数字内容产业中心,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18、务实推动“互联网+”和“+互联网”行动,以“互联网+”带动新兴产业发展,通过“+互联网”为传统产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上海优势产业:金融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先进制造业。重点招商引资产业:制造业、服务业、城市基础建设与公用事业及农林渔木业。重点发展的6大工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和生物医药制造业。【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2、促进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四新”经济发展;3、在民用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在新能源汽车、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等领域布局一批重大创新工程;4、推动大飞机、北斗卫星导航、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江苏优势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纺织产业、医药产业、建材产业、机械产业、石化产业、轻工产业、冶金产业。重点招商引资产业:主导产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新兴产业:新能源、新医药、生物及新材料;传统产业:纺织、轻工、冶金、建材;生产服务业:物流、金融、服务、商业。【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和智能车间;2、支持石墨烯产业发展;3、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培育大数据、工业机器人等新增长点,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4、促进现代金融、科技服务、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加快发展;5、打造一批互联网产业园和众创园、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做强做大骨干企业;6、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和重点文化产业园区;7、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8、发展节能环保绿色产业。山东优势产业:轻工业、纺织、机械、化工、建材和冶金六大传统产业为工业主体。重点招商引资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海洋产业。【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养老、健康、旅游、文化、休闲、娱乐、体育等产业,引导各类服务业改善供给结构;2、下决心推动钢铁、煤炭、水泥、有色、船舶、玻璃、轮胎、地炼等行业去产能;3、加快食品、轻工、纺织、原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4、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轨道交通设备、海洋工程装备、先进机械设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5、推动其他各类知识密集型产业快速成长。北京优势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都市型现代农业以及限制发展的产业(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价值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航空航天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文化创意产业。重点招商引资产业: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业、金融保险业、文化社会事业、环保工业和基础设施。科技、医疗、养老等服务领域。鼓励跨国公司在北京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财务管理中心等功能性机构。【未来产业发展重点】1、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文化创意产业;2、促进健康、养老、体育产业发展;3、打造金融、信息、科技服务三大优势产业;4、力争在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机器人、3D打印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5、积极发展大数据产业。广东优势产业: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石油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造纸、医药、汽车等九大支柱产业,造船、轨道交通装备、核电装备、风电装备、通用飞机等先进制造业。重点招商引资产业: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LED)、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也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健康卫生等新型产业、高技术产业等。【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发展“工作母机”类装备制造业;2、加快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基地;3、培育壮大一批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实施机器人示范应用计划;4、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5、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新一代显示技术等6个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培育3D打印、可穿戴设备等新兴产业;6、推进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发展海洋经济;7、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8、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功能区,支持有条件的城市申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9、发展影视传媒、动漫游戏、广告创意等文化产业集群。浙江优势产业:纺织、化工、医药、机械、电子等产业。重点招商引资产业:纺织、化工、医药、机械、电子等产业。【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重点抓好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逐步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信息经济为龙头、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2、加快规划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钱塘江金融港湾、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3、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建设一批农业产业集聚区。四川优势产业:资源产业、农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招商引资产业:机械产业、信息产业及医药产业。【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7+7+5”产业:七大优势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2、建设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稀土研发制造中心;3、发展现代农业和健康养老旅游业;4、发展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全域旅游,建设川藏世界旅游目的地;5、启动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高端装备创新研制及智能制造等一批重大工程;6、大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培育石墨烯、北斗卫星导航、机器人、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7、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8、着力提高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产业本地配套率;9、支持川酒、川茶、川菜、川药等特色优势产业;10、推动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发展。福建优势产业:电子信息业、机械制造业、石油化工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及传统优势行业。重点招商引资产业:为种养植业等第一产业,石化、电子、机械、轻纺、能源、医药等第二产业及城市公用设施、交通运输、旅游、物流、教育、医疗卫生、中介服务等第三产业。【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重点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数控技术和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2、2020年,电子、石化、机械三大主导产业和海洋经济产值均超万亿元;3、旅游、物流、金融成为新的主导产业;4、做大特色优势农业。山西优势产业:煤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业、材料工业、旅游业、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特色农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及煤炭、焦炭、冶金、电力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提升改造。【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加快发展七大非煤产业;2、加快推进风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煤基清洁能源;3、重点发展轨道交通、煤机、煤层气、电力、煤化工等装备制造产业;4、积极发展特色食品、现代医药产业;5、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产业;6、发展旅游业、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健康养老产业等现代服务业;7、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分享经济。安徽优势产业:汽车及工程机械、家用电器行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新型建材工业及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能源、建材、冶金、有色、化工。【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服务业主导产业培育计划;2、促进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健康服务等产业规模化、高端化发展;3、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4、建设互联网文化产业和创意文化产业综合试验基地;5、加快发展量子通信、航空动力、高端医疗装备等新兴产业;6、培育壮大科技服务、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等新兴服务业。江西优势产业:飞机、陶瓷、铜冶炼。【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在电子信息、航空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2、推进LED产业基地建设;3、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的开发应用;4、实施“互联网+智能制造”行动计划;5、培育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3D打印、北斗导航等产业;6、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河南优势产业:化学制品、氧化铝、电解铝、整车产品、粮食制成品、装备制造业、彩电玻壳、新型电池、血液制品、抗生素原料药和超硬材料。【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重点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包括电气装备、矿山装备、现代农机、数控机床、机器人等;2、龙头带动、集群配套为抓手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3、重点发展智能终端、智能穿戴生产能力、软件开发、动漫游戏、移动多媒体等产业;4、加快发展冷链、休闲、健康、饮品、配餐、主食等食品产业;5、重点突破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核心技术和相关零部件产业,加速电动汽车产业化。6、钢铁、电解铝等产业扩大精深加工产品;7、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发展;8、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环保装备产业化。湖南优势产业:烟草、钢铁、机电制造、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医药。【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抓好电力机车工程实验室及智能制造车间等重点项目建设;2、推动装备制造、钢铁、有色、石化等传统产业绿色化;3、促进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通用航空、两型住宅等新兴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成长;4、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高性能数字芯片、智能电网、3D打印、工业机器人等新增长点;5、推进浮空器、高效液力变矩器、北斗卫星应用等产业项目建设;6、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研发设计、检测检验、信息技术服务、商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7、完善云计算、大数据平台。湖北优势产业:冶金、汽车、纺织、建材。【未来产业发展重点】1、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健康养生、节能环保等产业;2、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快形成2至3个产值过万亿的产业;3、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4、盯紧光电子、3D打印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5个重点产业领域;5、实施智能制造等九大工程;6、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大产业领域实现突破发展;7、培育30个新兴领域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河北【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推广冰雪运动、发展冰雪产业,打造京张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带;2、壮大保定汽车、石家庄通用航空、唐山动车城、秦皇岛汽车零部件等先进装备制造基地;3、推进沧州激光、邢台新能源汽车业园;4、做强光伏、风电、智能电网三大新能源产业链;5、建设“京津冀大数据走廊” ;6、培育壮大节能环保监测、治理装备产业;7、推动旅游产业发展;8、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主导产业。辽宁【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促进机器人、航空航天、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型海工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2、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的电子信息、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轻工业;3、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4、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5、支持快递物流产业园区建设;6、加快发展临港、临空产业。陕西【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3D打印、机器人、高端芯片制造、智能终端生产等产业;2、推进汽车基地和新能源汽车研发;3、以国家基金图推动航空发动机专项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4、建立航空及航空服务业和卫星应用产业聚集区;5、超前部署石墨烯、量子通信、第五代移动通信、自旋磁存储等项目。贵州【未来产业发展重点】1、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积极发展大数据核心业态、关联业态和衍生业态;2、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3、建设一批新型材料产业基地;4、促进航空航天、智能终端、高端数控机床、新能源汽车等装备制造业;5、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基地。云南【未来产业发展重点】1、培育现代生物、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2、培育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应用产业;3、重点发展数字技术、智能制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产业;4、培育生态文化、养生休闲、大健康、文化创意、民族时尚创意等服务业。黑龙江【未来产业发展重点】1、推动钛合金、3D打印、机器人、复合材料、石墨产业发展;2、大力发展旅游业,培育冰雪体育产业;3、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养老健康产业;4、积极发展文化产业;5、推动信息服务产业发展,建立大数据中心。广西【未来产业发展重点】1、拉长糖业产业链;2、推动铝产业集群发展;3、加快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4、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北斗导航、地理信息、智能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生物医药、大健康、人工智能、高效储能、生命科学等新兴产业。新疆【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把文化产业建成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快培育新型文化业态;2、打造能源化工材料产业基地;3、石油石化、煤炭等产业链向中下游延伸;4、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5、展集生态农业、医疗保健、体育健身、休闲旅游、养老服务为一体的健康产业。内蒙古【未来产业发展重点】1、加快煤炭深加工、精细化工、有色深加工等重点项目建设;2、促进现代煤化工向下游延伸、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装备制造向高端发展、农畜产品向终端拓展;3、大力推进协同制造、智能制造,做大装备制造业;4、拓展锂电池、永磁材料产业链,努力做大电动汽车产业;5、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用好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吉林【未来产业发展重点】1、发展无人机产业,无人机产业产值增长50%以上;2、加快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灾备中心等项目;3、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9大行动计划,培育发展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性能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甘肃【未来产业发展重点】1、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大数据、新材料、生物制药及中藏药、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2、发展现代服务业,包括文化产业、健康养老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宁夏【未来产业发展重点】1、瞄准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制药、节能环保等中高端产业;2、抓好3D打印、数控机床、高端轴承、碳基材料等项目;3、光伏发电装备、风机制造等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4、培育信息产业,支持软件、游戏等产业发展,引进智能终端、可佩戴设备等信息装备企业;5、培育壮大创意、动漫、影视等文化产业。海南【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软件业、电商业、服务外包等产业,建立和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提高互联网产业规模化水平;2、扶持发展海洋运输、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等海洋新兴产业,促进临港产业加速发展;3、十二个重点产业:旅游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互联网产业,医疗健康产业,金融保险业,会展业,现代物流业,油气产业,医药产业,低碳制造业,房地产业,高新技术、教育、文化体育产业。青海【未来产业发展重点】1、改造提升盐湖化工、有色冶金等传统产业,延伸补强下游精深加工产业链;2、发展轻工纺织、饮用水、中藏药加工、民族用品等消费品工业;3、发展生态环境最具“亲和力”的旅游产业。西藏【未来产业发展重点】1、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2、加快旅游产业大发展;3、加快发展唐卡、藏毯、演艺等特色文化产业,推动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4、加快发展保健食饮品、休闲健身、康复疗养等健康产业。
穿过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下称“苏州纳米所”)行政楼走进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矗立在入园之路上的四个醒目大字——年少有为。背后是苏州纳米所十余年间建成的重点实验室、纳米加工与测试平台、项目孵化基地。这是苏州纳米产业发展的第一颗“种子”。自2006年苏州纳米所落户至今,苏州工业园区“磨剑”十五年,不仅是国内首个将纳米技术应用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园区,还发展成为全球八大纳米技术产业集聚区之一。2020年,园区纳米产业产值目标预计达1000亿元;到2025年,力争建设成为国际纳米技术应用产业先导区。目前,广东前沿新材料产业集群仍处于培育发展阶段,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以苏州纳米所为“源头”突破材料核心技术,支撑乃至引领苏州纳米产业实现飞跃,这一路径值得广东借鉴。●南方日报记者 陈晓一颗“种子”的扎根外向型经济高峰期布局新兴产业2020年,跻身全球八大纳米技术产业集聚区的苏州工业园区再获“丰收”,预计纳米产业产值将达1000亿元。这里的第一颗“种子”,当属苏州纳米所。“从我们开始,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园区纳米创新链与产业链上各个环节一一打通。”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邓强说。2006年,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创建苏州纳米所。业界轰动,但也有不同声音:苏州外向型经济正处高峰,制造业繁荣,为什么要投入大量资源去培育一个前景不明、基础不强的全新产业?“选择产业布局,要考虑5到10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趋势。光靠外向型经济走不远,关键还得自主创新。”苏州工业园区产业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说。15年前,苏州纳米产业基础薄弱、基础研究实力不足,寻找自主创新的突破口要从技术“顶层”入手,引进国内顶尖的大学与科研院所。“高、转、融”是苏州纳米所15年来的关键词。邓强介绍,苏州纳米所建成后,一方面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做强基础研究,形成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另一方面围绕苏州发展纳米产业需求,打通科研院所和地方产业资源。“高”是科技研发剑指高端。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纳米管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生物材料和仿生材料等重点领域,苏州纳米所已颇有建树。其中,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基础创新已有重要突破,项目实现量产;碳纳米管材料有望成为下一代核心加热材料,为产业发展带来颠覆性影响。“转”是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目前,苏州纳米所争取用两年建成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产业化示范基地,并服务企业壮大规模,推动成熟企业冲击科创板。“融”是充分撬动资本力量。目前,苏州纳米所正计划与国科控股、地方银行等合作筹建成果转化基金,按照科研、中试、产业化环节1∶10∶100的比例,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产业化环节。“前沿新材料产业是系统性工程,不要怕‘慢’。”邓强认为,培育前沿新材料产业集群,市场需求导向和科技推动导向缺一不可,不能只求短期效益,还要依靠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突破,才能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从科技界到产业界全链条贯通。这正是苏州纳米所作为产业“源头”的意义所在。一片“森林”的培育政企学研合力增强创新系统能力在宽敞洁净的生产车间里,一片片直径2英寸的白色半透明小圆片整齐摆放,像普通塑料一样不起眼。然而,这种被称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氮化镓晶片,每片的国际售价高达数千美元。园区内,苏州纳米所孵化的第一家企业——苏州纳维科技有限公司已实现氮化镓单晶衬底量产,2020年更是打开了国际市场,出口日本。纳维科技总经理王建峰介绍,2020年公司营收突破2000万元。就在纳维科技研发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原型产品的2011年,苏州纳米所又瞄准了碳纳米管材料领域,找来联想之星、苏州纳米城等机构和企业,联合创立苏州捷迪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纳米所以知识产权入股投资,有力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捷迪纳米执行董事金赫华说。若把纳米所比作苏州纳米产业发展的“种子”,如今由它而来的创新“森林”正不断壮大。从研究所到企业、再到公共技术平台,环环相扣,推动材料创新系统能力日益增强。苏州纳米所内,纳米加工、测试分析、纳米生化三大公共平台,是许多像纳维科技这样的初创型企业成长的“摇篮”。三大公共平台既有力支撑纳米所及其孵化项目的科技研发和创新,也服务周边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需求。“中小企业资金有限,即使自购设备也往往‘用不满’。但如果没有这些设备,技术研发进度跟不上,又会被‘卡脖子’。”王建峰说。在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内,超高真空管道将一个个形态各异、功能不同的科学设备“无缝”连接起来,形成全真空实验环境“闭环”。这是世界首个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标准在建的集材料生长、器件加工、测试分析为一体的纳米领域科技公共开放实验平台。“就像太空的真空环境一样,它解决了传统超净间模式中难以解决的尘埃、表面氧化和吸附等污染问题。”邓强说,目前正力争将其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在培育前沿新材料产业的进程中,广东材料创新系统能力不足,面临着核心技术和专用装备水平相对落后、关键材料和核心部件保障能力不够等“痛点”。如何用好现有的大科学装置、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学和科研院所,培育出繁盛的创新“森林”,值得思考。一种生态的形成“圈内圈外”创新要素高效流动从苏州纳米所这颗“种子”成长为纳米产业的繁盛“森林”,关键是培育良性“生态”。“2010年底,我们提出了‘纳米技术产业生态圈’的概念。经过10年发展,最终形成了‘纳米技术应用产业生态圈’的发展模式。”苏州纳米城的运营平台、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综合部副总经理冯瑞杰说。在“产业生态圈”模式驱动下,苏州工业园区已累计引进孵化约700家各类纳米企业,聚集了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中科大纳米学院、苏州大学纳米学院等多家科研机构和重点高校。同时,联合多方成立江苏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工业过程模拟与优化研究所、中为柔性光电子智能制造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创新机构,形成源头创新的良好基础。“只有多元化的碰撞,才能激活更大的应用市场。”冯瑞杰说,苏州纳米城内开展了名为“同合会”的品牌活动,取“志同道合”之意。该平台邀请纳米应用市场的终端企业、投资机构、科研院所加入,定期与园区的材料企业开展对接。目前,园区已规划建设“研发创新+创业孵化+规模产业化”布局的纳米技术应用产业载体,累计建成载体面积超60万平方米。搭建创新项目、风投资本、服务机构的交流合作圈,园区纳米城已与100余家、资金总规模超200亿元的风投资本建立合作关系。如今,这个“产业生态圈”正向更广地区延伸。在广东佛山,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广东(佛山)研究院正加快建设。“初步计划将蓝绿激光器产业化项目放在佛山。”邓强介绍,该院将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纳米技术、半导体等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建设成为中国科学院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载体。放眼苏州纳米城,这里已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多层次、多领域、多维度的合作。中芬纳米创新中心、荷兰高科技中国中心等7家国际纳米创新中心落户,纳米技术应用推广与国际合作日益深化。“苏州和深圳有些像,都是憋着一股劲在做科技创新,两地的互动越来越多。”冯瑞杰说,目前正与深圳联合申报“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前沿新材料的赛道上,未来长三角与大湾区的联动协作,充满想象。建言湾区实现市场需求与科技推动“双轮驱动”“在产业链条中,材料看似不起眼、规模不大,但却很关键,它站在产业金字塔的塔尖。”苏州纳维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峰认为,前沿新材料对未来产业升级而言,发挥着“支撑”与“引领”两大重要作用。其中引领的意义更重要,实现从追随到引领的转变,关键靠材料技术突破。当前广东从制造迈向“智造”和“创造”,要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必须先过“材料关”。“市场需求导向与科技推动导向要‘双轮驱动’。”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邓强认为,从产业集群发展看,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和供应链很重要,其中产业链和创新链又是核心。“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就是把产业链中的核心问题、把“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问题提炼出来,放到创新链中解决;“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是在现有的科研布局和技术储备中发现对产业发展具有指导引领作用的新增长点,围绕新增长点不断开拓下游应用方向,让新技术与市场充分碰撞,把创新链中的成果放到产业链中去应用。“粤港澳大湾区拥有许多成熟优秀的终端企业,通过它们对新材料技术的应用,产业规模与发展活力将非常可观。”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综合部副总经理冯瑞杰认为,在新材料领域,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巨大的终端市场优势。尤其是广东可依托一批大型企业、骨干企业,进一步挖掘终端市场优势,引导上游材料企业切入到下游成熟的制造业产业链中,打通产业链条各环节,激活应用市场。
今天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孙述涛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产业规划布局、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城市照明管理等工作。会议听取了《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产业规划布局》《关于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产业用地管理的实施意见(试行)》起草情况汇报。会议强调,要把握好企业需求和产业发展创新方向,用高水平产业规划引领片区发展。要强化用地供应管理,优化用地性质调整,鼓励配建“政策性租赁住房”,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由规模扩张向效益提升转变。要抓好产业培育,重视产业导入,做大做强片区产业。要强化制度创新,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大胆试、大胆闯,着力通过体制机制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整合优化各种资源要素,充分激发和释放市场活力。各区县要认真研究政策,善于借势借力,实现加快发展。会议原则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按程序提交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会议强调,要充分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努力建设一支师德师风高尚、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树立全市上下一盘棋思想,统筹全市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完善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制度体系。要实施名师、名校、名学科工程,打造教育品牌,提升教育质量。要办好家门口的优质普惠幼儿园,集中力量办好高中,让每个孩子都享有优质的教育。要完善定期交流的教师管理机制,鼓励教师跨学校、跨区域合理流动。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会议听取了《济南市城市照明管理办法(草案)》审修情况汇报。会议指出,城市照明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交通、社会治安和市容景观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明晰管理职责,完善管理体制,细化城市照明设施和维护的管控措施。要进一步规范完善公共建筑物内部照明,统筹规划城市的功能照明和景观照明,不断提升照明品质,营造安全、便捷、高效、智慧的照明环境。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文章来源:济南日报)
产业园区招商一直是各地区重点关注问题。那么,什么是产业园区?产业园区如何招商?按照联合按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定义,产业园区是在一大片的土地上聚集若干个企业的区域。是指以为促进某一产业发展为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产业园区能够有效地创造聚集力,通过共享资源、克服外部负效应,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产业园区能够有效地创造聚集力,通过共享资源、克服外部负效应,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按照不同的角度有多种类型分类:我们最常见类型有:物流园区、科技园区、文化创意园区、总部基地、生态农业园区等。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园区也在不断向智能化转型升级,大家对于中国产业园区运营现状了解多少呢?在对产业园区招商中又存在什么问题呢?根据中国产业园区发展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对产业园区现状进行分析:01产业园区的演化产业园是我国未来产业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形式。产业园区从成立之初经历了传统、聚核、聚链、聚网四个主要阶段。在产业园区的发展过程中,政府政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02产业园区的政策环境产业园区从以政府主导为到多种模式并存,这期间离不开产业园区的政策环境。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效引导园区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促进园区迈入创新驱动,提升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相继出台了如下政策措施:03产业园区的分类及数量、规模总体产业园区的一般分类:产业园总体状况▼产业园的数量状况:从整体上来看,国家级全国产业园分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和其他类型产业园。在总体数量上,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数量居多,总体数量占比达70%以上。根据2019年全国产业园总体状况为:国家级开发区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数量最多,达到224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数量为201家和135家;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与其他类型则数量较少,分别为19家和23家。主要产业园类型生产总值情况:近几年,以高新开发区、经济开发区为代表的主要产业园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占据了全国产业园的大部分产值贡献:04产业园区的盈利模式从产业园区的历史进程来看,单一的开发模式已经不适用经济的发展,现在产业园区的盈利模式以复合的模式为主,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产业园区盈利模式▼05 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及未来趋势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五种模式:产业园区发展模式▼未来发展趋势:一是产品模式将由“园区经济”转向“城市经济”:过去单一的产品模式已不再适合经济发展。未来产业园将更强调“城市经济”,即产业建设与城市生活配套的有机结合;二是盈利模式将转向合作共赢思维:过去园区强调为客户创造价值思维,未来双方不再是简单的甲方乙方,而是通过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的模式成为一个有机统一体。合作共赢将成为重要的考量标准;三是运营模式将由“管理园区”转向“服务园区”:未来,在众多的产业园中,政策、服务、产业配套合适度将是竞争的发力点。虽然全国各地区都在加大园区运营,紧抓产业园区发展及招商,但由于各种原因,产业园区的各项发展不尽如意。其中,产业园区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便是招商引资难。面对产业园区招商难的局面,最为常见的痛点如下:招商现状:招商难,精准招商更难在产业园区的发展过程中,产业园区招商作为关键环节,只有做到精准招商,锁定符合园区/区域发展的优质项目,才能更好地发挥产业集群效应为园区增强竞争,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招商引资很重要,但招商引资也很难。这已成为了行业内普遍面临的问题。因此,如何化解产业园区招商引资问题显得至关重要。纵观整个产业园区招商情况,影响招商的主要有3个关键因素:01产业定位不清晰:产业园区的核心竞争在于依托区域内专有优势资源,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但有不少产业园区盲目跟风,无规划无体系无创新,“三无”让区域内企业失去了对园区的兴趣度,最终导致招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02过度依赖资源:产业园区政策优惠是吸引招商引资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只靠优惠政策,不仅无法吸引更多优秀企业,还会增加地方财政负担。如此一来,不仅没有发挥出优惠政策应有的效益,反而桎梏了产业园区的发展。03园区运行效率低下:产业园区管理机制不健全,没有合理的竞争淘汰机制,导致企业同质化严重,无法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不利于产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也不利于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面对以上问题,产业园区招商应如何做?链接产业资源,大数据助力精准招商产业园区招商固然难,需做好园区产业定位规划,联合外脑智囊团,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实现产业园区招商的精、准、快。链接产业资源:要想产业园区实现高质量的发展,首当其冲的关键点是园区内的产业企业要集聚,即同一产能的企业要少,不同产能但处于同一产业链上的企业要全。应要针对产业链上的企业展开招商引资工作。依托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平台可根据政府和企业的实际需求,通过对后台数据整合及需求分析,快速精准匹配到合适的项目及园区,从而使园区与企业达到无缝对接,实现精准招商。
据海南日报11日报道,1月10日上午,海南省长沈晓明主持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研究省级重点产业园区规划布局和产业定位调整有关事宜。会议听取了关于省级重点产业园区规划布局和产业定位调整方案的汇报,从优化空间布局、推动产业聚集、提升管理运营能力等方面进行讨论。根据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中央12号文件对我省产业发展的新要求、新任务,在认真分析产业园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将原六类产业园区优化为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三类。其中,旅游业园区重点围绕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发展定位,加快构建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为重点、文体旅游和健康旅游为特色的旅游产业体系;现代服务业园区以临空产业、物流业、医疗康养产业为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海洋经济,建设航天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和国家深海基地、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等。沈晓明要求,要根据自贸区和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不断调整产业园区优化规划布局和产业定位,促进园区健康高效发展。园区定位要有利于促进产业集聚、差异性发展、新业态引进与培育。要利用综合保税区的保税政策优势,引进研发设备和原材料进口量大的科技企业,培育发展保税研发等新产业、新业态。管理体制调整要充分尊重各方面意见,确保园区建设发展的连续性。
1月4日至7日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刚到各市、特区、区和六盘水高新区调研产业园区建设情况,并分别召开园区建设调度会议。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及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战场,选好首位产业,做大产业集群,打造新型工业化、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先锋,以园区高质量发展带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市领导张志祥、付国祥、孙文田、梁建、杨昌显、李恒超,首钢水钢集团总经理龙雨参加部分调研或调度会议。李刚在六枝特区木岗产业园区调研贵州黔狼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设备安装调试等情况。周学辉 摄“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元旦假期刚结束,李刚冒着寒风冻雨,利用三天半的时间先后走进全市七家园区,深入贵州黔狼智能装备公司、贵州合众锰业科技公司、贵州味哆哆食品公司等企业生产车间,深入六枝豆制品产业园、水钢同鑫晟金属制品异地改扩建、吉恒睿新材料冷轧等项目施工现场,深入盘北经开区煤焦化循环经济项目、红果经开区能矿装备产业园、大河经开区中青焦化循环经济一体化项目等规划选址点,详细了解园区发展思路、企业经营管理和项目规划建设等相关情况,现场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李刚对园区发展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对园区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他要求,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园区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厘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方向、突出工作重点,进一步选好首位产业、找准头部企业、盯住重点项目,在优势产业领域实现集群发展,再创六盘水工业新辉煌。李刚在红桥高新区调研广东亚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无水印染示范工厂项目建设等相关情况。周学辉摄调研中李刚强调,园区工作是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奋力推进“工业大突破”的部署要求,把园区作为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大力开展园区首位产业培育提升行动,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深刻认识首位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性、对产业发展的引领性作用,坚持依托资源、依据市场、依靠创新、依赖环境的原则,准确把握首位产业的阶段性、动态性特征,立足资源禀赋和工业化水平、产业基础,按照“一园一主导”、“一园一特色”的要求,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科学精准选好首位产业。要按照板块布局、产业耦合、链条发展、集聚建设的要求,坚持强龙头、建平台、聚要素,围绕首位产业、头部企业,搭建好园区研发、物流、服务等公共平台,配置好电力、土地、人才、资金等优质资源,以提升发展效益为核心,推动首位产业及配套产业在园区有机耦合、集聚发展。要聚焦首位产业招大引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频次,着力培育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实现补链延链强链。要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抓手,下大力谋划实施一批产业投资、公共服务和园区基础设施项目,争取更多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着力夯实园区发展的硬支撑。要大力实施企业上市培育行动,抓紧梳理一批重点上市后备企业,“一企一策”加强服务指导,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李刚要求,推动园区发展必须尊重专业、脚踏实地。广大干部要加强学习,掌握区域经济发展管理的基本知识,学习与首位产业发展相关的专业知识,树牢质量和效益意识,更加注重问题导向、市场导向、统筹兼顾、实事求是、苦干实干,以园区建设的实干实绩带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扎实做好今年一季度“开门红”工作,打好“十四五”开局之年的第一仗,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市政府秘书长罗资湘,市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调研和调度会议;各市(特区、区)、六盘水高新区有关负责人,各园区管委会班子成员参加辖区调研或调度会议。来源:微凉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