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收到毕业生求职简历5500份 入选比例仅6%夫精粗者

收到毕业生求职简历5500份 入选比例仅6%

招聘会现场,毕业生向用人单位咨询。郭立伟/摄刚刚过去的一周,驻济高校开启“春招模式”,山东大学、山东财经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相继举行2019届毕业生春季就业双选会。记者走访各个高校春招现场发现,优秀的专业人才永远是刚需,尤其是软件研发、工程技术等“硬核专业”来说一直供不应求。另外,大学生就业择业观念更加多元而开放,当健身教练、美妆博主成为很多毕业生心仪的就业方式。 HR现场加毕业生微信求简历3月28日,山东大学2019届毕业生春季就业双选会在中心校区体育馆举行,来自全国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共计430余家用人单位参会。记者在招聘现场看到,本次双选会吸引了中国科学院、中船重工、中航工业、电子科技集团等单位,很多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提供了高质量的就业机会,待遇丰厚,但是对人才的要求非常苛刻,最需要的也是软件研发、工程技术等“硬核专业”。“如果博士毕业我们光安家费就60万,年收入是16-30万,除此之外地方补贴10-20万……”每当有毕业生靠前,江苏自动化研究所的招聘人员就不厌其烦地向毕业生介绍着单位的福利待遇。山大信息安全专业硕士毕业的小陈,只是询问一下相关情况,立刻引来招聘单位的重视,“硕士年收入也会在10-20万元之间,安家费还有5万元,地方还补贴5万……”“没带简历也没关系,你直接加我微信,将简历电子版发给我就行!”招聘人员的热情出乎小陈的预料。最终小陈同意了加微信,“事后,这个HR也真的联系我了,希望我早一点把电子简历发给她,但其实我现在已经收到很多单位的offer了,目标城市是北上广,就拒绝了。”小陈告诉记者。另外,现场一家研究院材料研究所也直接在现场贴出福利待遇,招聘电气工程、机械等专业的人才。“博士首年应发年收入22-36万元,安家费12万;硕士首年应发年收入18-31万,安家费8万元……”“很多人都以为软件研发、硬件开发不热门不吃香了,其实真不是”,工作人员分析,软件研发人才永远是刚需,除了传统的通信、制造领域需要,互联网企业、传媒类也要抢这方面的人才,但是毕业生非常少,他们的就业选择也更加多样。但另一方面,即便需求旺盛,招聘标准还不能降低,所以每年招不满也成为常有之事,“不怕你学,就怕你学不好”。相比于春季招聘的收尾工作,往年秋季招聘都是用人单位抢人的时候。由于优秀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山东财经大学就业指导处处长杨哲告诉记者,“从今年开始,很多大型企业想5月份就来‘抢’大三的学生,比秋季招聘再先行一步。” 当健身教练、美妆博主,灵活就业增多“如果我没考上研究生,我会找个公益组织选择去支教两年。”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毕业生雯雯告诉记者。按照父母的期许,希望雯雯能够顺利读硕士、读博士,然后进高校当老师,受人尊敬。“从小到大我们一直在得到帮助,却很少用自己的所能帮助别人,而我所接受到的知识,是我能够直接给予别人的东西。”雯雯说得非常诚恳。对很多大学生来说,公益不再是校园里的兴趣活动,而成为一种事业,如加入环保组织、支教团队等。在驻济高校招聘会现场,也出现了很多公益组织的身影。“美丽中国”公益组织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去年,他们共收到毕业生求职简历5500份,但入选比例仅有6%,在做支教的两年里,毕业生月薪只有2000-3000元之间,“大学生在支教过程中的获得感,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像雯雯的父母一样,希望子女进入大企业、大单位“签约就业”的,虽然仍是主流,但是就业的新业态已经让高校就业指导处的工作人员欣喜并吃惊。“学校每年都会有很多灵活就业的学生,从后期的追踪调查来看,他们的个人成长也非常不错,并且这个占比也越来越高。”山东中医药大学就业指导处的工作人员说。山东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小林告诉记者,他的目标是当健身教练,“我喜欢健身,健身教练非常自由,收入很高,在身体健康越来越受重视的当下,健身教练也越来越受人尊敬。”也有毕业生选择当家教,“我在读书期间就已经兼职当钢琴老师,可以实现经济独立,我打算毕业以后继续做这一领域,不想进用人单位受人管束。”“在当下经济出现各种新业态的情况下,毕业生自由选择职业、灵活就业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如果仅用传统的签约式就业方式来衡量学生的就业水平,已经比较狭隘,学生的就业观念需要打开,学校的就业指导思路也需要拓宽。”杨哲分析。网络及相关科技设备的发展,为毕业生的就业多样性提供了各种可能,从而带动了就业方式的多元化、灵活化。“一年前我跟我父母说要当美妆博主时,他们是坚决反对的,因为觉得不稳定、没保障,现在反对声已经没有那么强烈。”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的毕业生杨茜说。由于从小到大接触网络,她享受自己镜头前的感觉,“大二开始尝试做美妆,没想到后来接单越来越多,就想接着做下去,未来还想开发自己的美妆品牌。” 学生的“就业觉醒期”需要提前“找工作有压力吗?”在招聘会现场,每当记者提出这个问题,毕业生几乎都会脱口而出说“有啊!”“压力来源于哪里呢?”记者进一步之下,毕业生反而不知如何作答了。学生的就业压力是来源于就业岗位短缺吗?并不是。记者统计发现,几乎每场高校的双选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都是供大于求。本次春季双选会,山东大学第二场中邀请430余家单位,提供岗位16000余个;山东财经大学邀请参会用人单位477家,提供就业岗位10400余个;齐鲁工业大学邀请和组织636家用人单位参会,提供2万余个工作岗位;同样,山东中医药大学也是600余家用人单位提供近2万个工作岗位……“学生的就业压力从来不是因为没有工作岗位,而是不了解企业的需求,另外就是对自身的就业规划不明晰。”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刘泽东分析。近年来,齐鲁工大构建了全省高校首个校内、校外相结合的生涯个体咨询师资团队,推出了齐鲁工业大学校友版在线生涯咨询,齐鲁工大的学生也拥有自己的大学生职业发展工作室。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刘泽东发现,“学生进行就业咨询的问题非常集中,要么就是两个offer不知道如何选、要么就是企业的平台发展空间不明晰,等等。”就业压力来源的另一个方面,则是学生的能力不能与企业的需求良好对接,“找工作就像谈恋爱,得你情我愿看对眼儿,但是很多毕业生不知道企业的需求在哪里。”所有这些,都可以归结为,学生的“就业觉醒期”来得太晚。山大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小蔡笑称“自己是醒悟比较早的”,他已经在上海实习大半年。他从大二就开始摸索自己的职业道路,大三、大四利用业余时间去相关领域实习了解这个行业,临近毕业时他已经非常清楚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刘泽东分析,现在提倡“就业前移”,就是大学生在大二大三,甚至大一,就要引导他们进行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虽然叫‘前移’,只是相对以前是提前了,但实际上学生的就业规划越早越好。”大学生“就业觉醒”进行得越早,才能对自己将来从事的领域了解更透。“大学生应该尽快进入就业角色,确定自己是适合继续深造还是工作。尽早去了解这个行业,才能在职业发展中取胜。找工作不是到大四才开始的,不要等到毕业前夕才开始盲目投简历。”一位就业指导处工作人员告诫大学生。(郭立伟)

亚瑟王

2021年毕业生太难了,求职别被忽悠了,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很重要

文|一凡2021届大学毕业生很多还在为求职奔波着。因为疫情,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艰难。现在很多学校或者企业招人,不是要求985、211,就是要求研究生以上学历,搞得一些普通本科大学的大四毕业生应聘时不断受挫,对前途一片茫然。根据教育部预测,2021届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900万人,高达909万人,而且预估还会有80万左右的留学生要回国就业。也就是说,2021年国内就业市场要消化近1000万的就业量。就业量的增长,必然会使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本来因为疫情导致一些本来春招的应聘者,加入到了秋招,又由于国外疫情的加重,很多国外的留学生也加入到了国内求职的“战场”中,和应届毕业生展开竞争……难怪很多毕业生感叹道:眼看要过年了,还没有签约三方。唉,工作没有搞定,回家过年的心情都没了。01.“先就业,再择业”这个办法可行吗?面对就业市场如此残酷的形势,很多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陷入了两难:既想选择一个好一点的职业,和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又害怕因为自己眼光太高,错过了难得的就业机会。可是,再等下去,如果毕业一年还没找到工作,就不再是应届生了。要知道应届生找工作,是要比往届生有一定优势的。选择从来都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尤其是对于那些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们。每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四生或研究生在开始准备找工作的时候,几乎都会有老师告诫他们说:“先就业,再择业”。“先就业,再择业”,听起来似乎是特别稳妥的一种就业方式。有点类似于“骑驴找马”,就是先找个能兜底的工作,免得失业,然后再去寻找一份理想的工作。但是却有不少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实情况是:学校建议毕业生先把工作签了,只是为了让自己学校的就业率数据好看一点,并不是为了毕业生的未来和发展着想。有的学校甚至会为了自己的就业率指标,强迫或半强迫地让毕业生先把工作签了,哪怕你签的是个饭店的服务员,他们也不会关心。据说,有的学校,如果你不跟企业签约,就扣发你的毕业证和学生证。当然这种学校是极少数,只是希望毕业生在签约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所以,大学毕业生们,选择工作的时候,一定要睁大眼睛,千万不要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谓的“先就业,再择业”的说法给忽悠了。但是事无绝对,有时候,如果先找到一份可以安身立命的工作,再通过学习和积累不断强大自己,终会遇上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关键是在选择的时候要保持认真和冷静,有自己的主见,不人云亦云。02.与理想的工作相比,经济独立更重要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经济条件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在面对选择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一位网友讲述了自己毕业后的经历。他说,毕业的时候才发现,学校再也不能给你住了,如果不找个单位上班赚钱,就只能睡大街了。当你毕业半年多了还没有找到工作,还要伸手向父母要钱吃饭的时候,那种难堪和焦虑的心情,会让你觉得,哪怕找一个饭店去打工,也要先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其实,大多数人没有那么幸运,可以一毕业就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有的时候,由于各种残酷的现实问题,你根本没有办法再继续等下去。因为与找到理想的工作相比,你首先要解决的是自己的温饱问题,经济上的独立才更加重要!一辈子很长,好机会还会有的,只要好好打磨自己,将来才会有更大的舞台。我有个邻居,他家女儿大学毕业已经在家呆了三年了,高不成,低不就。每年新的毕业生一茬一茬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她到现在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这个女孩当初就是本着先择业,再就业的想法,不找到好工作,宁可不去上班。结果不但耽误了找工作,连找对象也给耽误了。眼看过年快30了,还没有对象呢,把她父母愁坏了。所以,一个大学毕业生,首先要认清自己的现实情况,找到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经济独立后,再去不断提升自己,强大自己。有的学生本来家庭经济条件就不太好,父母拼尽全力才把他供到大学毕业,可是大学毕业后,却因为眼高手低,一直找不到工作。那以后靠什么养活自己呢?还要靠啃老吗?现在就业环境这么严峻,如果不早点找一份工作,总是挑三捡四的,也非常容易错失很多机会。第一份工作的确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你的经历,你的阅历,你积极进取的精神,你踏实学习的能力,以及优秀的专业能力。03.给大学毕业生的几条建议很多大学生大学毕业走向社会找工作时会感到焦虑,虽然国家政府部门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但每年仍会有大概十分之一左右的大学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今年秋招的时候,陪孩子去南方面试,期间也经历过一些挫折和坎坷,看到过很多不同学校毕业生的艰难选择,内心感慨很多。下面,给即将离开校园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提出几点小小的建议吧:1、个人简历很重要。现在很多企事业单位招聘,都采用线上报名的形式。线上报名主要看简历,如果排除毕业学校等条件要求,同等条件下就要看谁的简历更优秀了。如果简历做的不好,可能连初审都过不了。所以简历一定要做得简洁而不简陋。要在简历中认真总结和展示自己在各方面的长处和优势。比如自己在学校参加过什么大型比赛,获得过多少奖学金和荣誉称号等等,这些荣誉就像军功章一样,可以极大的提高你在综合素质能力一项上的分值,也会增加进入面试概率。2、通过实习,积累工作经验,做好工作规划。一定要在毕业前提前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争取找一个好的单位或企业实习,这样,不但可以学到更多优秀的职场经验,如果在实习时期表现优秀的话,还有可能就留在实习单位工作。所以,在大学期间一定要找个实习单位去实习,先积累经验。因为实际接触企业或学校会比凭空想象更加具有指导意义。如果等到毕业的时候去临时抱佛脚,那就太仓促了,也会错过机会。另外,要沉淀自己,理性思考一下,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然后给自己以后的五年做一个规划。3、先找到一份工作,学会自立。也就是“先就业,再择业”,也许这第一份工作不是你理想的工作,但至少它可以保证你有地方住,有饭吃,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不用依赖父母去做啃老族。不要总想着找一个“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更应该选择一个可以锻炼自己的平台,而不是太早选择安逸。如果不是挑肥拣瘦的话,根据经济学原理,这个世界上的工作可以说是遍地存在的。只不过是工资高低的区别,适合不适合的区别。不下水的人,永远学不会游泳。你不先去试试,怎么知道这一份工作是不是适合你?只有开始去做了,才可能在工作中发现和寻找到新的机会。普通大学的毕业生,要先放低自己的身段,踏实做事。等做出成绩以后,就可以去挑选工作了。要知道,工作能力有时候比学历还要重要。4、找工作时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找工作的时候,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要焦虑。既不好高骛远,也不过于自卑,要做到不卑不亢,充分的展示自己。现在的用人单位不像以前那样,只要职工听话肯干就可以了,选拔的方向更偏重于职工的创新和学习能力,所以,毕业生要一直保持积极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不但要充分认识自己的长处,还要明白自己的短板,不断学习,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迎接第一份工作的到来。结语: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真的很重要,当你面临选择的时候,一方面要认清自己的能力和现实,先找一份工作,解决生存问题;一方面也要理性甄别,不要被人忽悠了,选错了从事的职业。希望大学毕业生们既要有放下身段的勇气,又要有高瞻远瞩的魄力;既要有长远的目标规划,又要拿得起,放得下。

慧观

80后中的985毕业生,求职连面试都不让?这几个专业毕业生扎心了

我们国家传统文化中,都讲究年轻人应该30而立!不过那是因为过去人的寿命较短,很多年轻人十几岁就工作了,所以到30岁已经工作十几年了,也是而立之年。可是现在教育年限越来越长,不少大学生读完研究生以后都接近30岁了,所以30而立确实困难,能够做到40而立就不错了。但是,到了40岁以后真的能立起来吗?也不容易,有的行业40岁以后就要面临失业的危险了。最近80年出生的一位武汉大学毕业生,分享了一下自己最近的求职经历,让人感慨颇多。作为最早的一批80后,这位网友拥有让人羡慕的学历,武汉大学毕业,各大用人单位都会抢着要。可是由于他从事大是PBC Layout行业,需要经常的画电路图,经常性的加班,所以用人单位嫌弃他年龄太大,连面试的机会都不给!真的是挺让人伤心。都说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一点都不假,这3个吃青春饭的大学专业,毕业生真的很扎心。第一:IT行业互联网从业者的工资水平,应该是排在行业靠前呢,现在北上广的程序员哪个不是月收入轻松过万?一个月挣着别人两个月的工资,实在让人羡慕。可是大家知道吗?程序员的工作压力非常大,加班是经常有的事儿,996已经算是好的了,有的公司直接997!互联网行业的年轻人过得实在是太辛苦了。35岁以后身体根本承受不住这么高强度的工作。第二:文秘专业文秘专业是典型的吃青春饭的专业?稍微大一点的公司,秘书这一岗位都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大家也都发现,跟随在领导身边的秘书,个个都是青春靓丽,活力四射,毕竟这关系着一个公司的形象。一旦女生年老色衰,在这一行业混下去就困难了,40岁以后工作很难找,还不如师范类专业好找工作,想要报考的考生要慎重。第三:空乘专业要说吃青春饭,空乘专业吃青春饭最严重。现在的空姐大多数都是90后,80后已经不多见了。虽然空乘专业的毕业生工作很好找,很多航空公司都会全盘接受,福利待遇也不错,可是这一职业的寿命也就10年左右,年龄太大真的不怎么好找工作,只能被迫转行。你还觉得哪个大学专业是吃青春饭的?你觉得现在的80后辛苦不辛苦?欢迎留言讨论

别惹我

献给正在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求职的那些事

转眼又到了毕业季,大学毕业生开始了自己的求职之路。 随着这几年高等院校扩招工作的展开,大学生毕业生越来越多,可是社会需求却并没有明显的增长。大学生似乎没有过去那么抢手了,也开始为找不到工作而发愁。尤其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情况下,庞大的求职人群更是让人见识了什么是人才市场的供过于求。那么怎样才能谋得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呢?首先,制定职业计划,拟定阶段性目标。在求职之前,应该对自己做一个全面的评估,明确自己的专业知识达到什么水平,自己有什么优点、特长,找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结合自身的条件和社会的需求,确定职业发展方向,明确职业目标,制定一系列的学习、培训、实践计划,不断的完善自己,挑战自我,一步一步的为总体目标的实现打好基础。其次、制作求职简历。求职简历是用人单位对求职人员选拔的重要依据之一。求职简历制作的好坏决定着你的求职是否能够成功。一个好的简历能让你的求职事半功倍。制作求职简历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求职简历要扬长避短,重点突出,简明扼要,用词准确。制作简历时,尽量放大自己的优点,缩小自己的缺点,重点宣传自己的特长以及在学校中取得的成就和荣誉。2、简历除了基本的内容外还要写在学校中参加的社会实践和工作经历等。让企业知道你有参加工作的社会经验,这样的经历可以增加面试成功的机率,3、简历尽量简洁精练,措辞得体,格式篇幅要恰当适宜,不能太长。再经过精心编排打印的简历一定会令聘用方眼前一亮。不过,最重要的是要本着诚实的态度去制作简历,绝不能弄虚作假,否则容易适得其反。三、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求职。求职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校内途径。(1)、参加校园招聘会,这是应届毕业生最常见,最有效的途径。(2)、学校推荐,这种途径的求职成功率很高,但选择的余地不大。2、社会途径。(1)、参加综合性人才招聘会,其规模庞大,招聘单位众多,行业范围广泛,给求职者较大的空间,但是用人单位多以招有工作经验的人才为主。(2)、社会关系介绍,人际关系十分重要,广交朋友建立关系。利用自己的或家庭的社会关系网搜集就业信息和进行求职活动。(3)、直接登门自荐。对于自己心仪的企业,了解到他们的有人员需求后可以进行登门自荐。(4)、通过职介所进行求职,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但是如今的职介所鱼龙混杂,一定要找正规的职介所,以防上当受骗。3、综合求职:(1)、上网求职,充分利用网络招聘信息,把自己的简历挂在网站人才库中通过电子邮件投递到相关企业争取更多机会,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十分重视的求职方式。(2)、创意求职,可以设计一个有创意的求职方案去推销自己。四、在经历了投递简历以后,会陆续的收到公司的面试要求。在面试时要注意的几点:1、举止大方,谦虚热情。进入面试场所应先敲门,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顺手、轻声关门;主动和面试主考官打招呼致意,在面试主考官没请你坐时切勿急于落座,坐下时应道谢,整个过程要保持良好仪态。2、在对方介绍情况时,要面带笑容、认真聆听,并适时点头、答话,一般不要打断面试主考官的说话,更不能抢问抢答;交谈时,要轻松自如,目光对接;回答问题时,要口齿清楚,声音适度,语气适中,简明扼要,条理清楚,有理有据。忌用口头禅,同时要察言观色,注意对方的反应,适时调整自己的语言、语气和陈述内容,或转移话题,引对方的注意。3、自信,坦率诚恳。在回答问题时,要据实回答,遇到自己不知或不懂的问题,不要闪烁其词或不懂装懂,甚至沉默不语,应该诚恳地承认自己的不足或表示自己曾经学过但一时想不起来,这样反而会赢得面试主考官的理解、信任和好感,千万不要夸夸其谈,更不要锋芒毕露,这样会给人不安分守己,难以管教的感觉,会觉得你难以合作。4、面对用面试主考官说话,能够从容面对,不卑不亢。五、珍惜每一次面试的机会,抓住时机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才华,把自己推销给用人单位。六、在各种方式应聘中,要注意各种欺骗手段,必要时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利。七、职场如战场,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要面试不成功就心灰意冷,应该在失败中总结自己面试中的表现,在下一次面试时,完美展现自己。越是有竞争,越能体现自我,不要为压力所困,应化困难为动力,永往直前!作为一位应届毕业生应做好心理准备,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终究会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求职季#

2018届毕业生求职成本发布: 6成以上毕业生求职花费超5000

随着毕业季的来临,大批毕业生加入求职应聘大军。与往年相比,“史上最难就业季”让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在面对更加严峻的就业压力的同时,求职成本也不断上涨。近日,国内专业校招平台梧桐果发布了《2018届毕业求职成本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向大家展示我国毕业生求职成本情况。毕业生平均求职时长为2个月以上,“普遍撒网”成常态《报告》显示,从2017年秋招至今,23.74%的毕业生在1个月内找到了工作;40.41%的毕业生2-3个月找到工作,25.87%的毕业生3-5个月找到工作;9.98%的受访学生至今仍未找到工作。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多数的毕业生依旧采取“普遍撒网”的方式,超过一半的毕业生采取这样的“海投”策略;从毕业生求职期间投递简历的数量方面来看,21.81%的毕业生投递简历数量在10份以下;34.73%的毕业生投递简历数量在10-20份之间;35.41%的毕业生投递简历数量在20-40份之间;投递简历数量50份以上的为8.05%。6成以上毕业生求职成本超5000元《报告》调查中显示,12.63%的毕业生求职花费在0-3k之间,这部分主要是在自己户籍所在地的毕业生,主要花费集中在个人形象包装和材料准备费上面。此外,25.15%的毕业生求职花费在3-5k元之间;39.72%的毕业生求职花费在5-7k之间;16.88%的毕业生求职花费在7-9k之间;仅有5.62%的毕业生求职花费在9k以上。根据数据显示来看,近6成的毕业生求职花费在5k以上。个人包装费用占大头,女生比男生高出 405元从2018届山东毕业生求职花费具体支出项目来看,求职主要花费分别是个人包装、餐饮、租房、培训指导、交通费用等,其中,个人包装费用占比为31.33%,成为毕业生求职花费最多的项目,多数学生忙于“形象工程”,男生西装、领带、衬衫、皮鞋一样都不能少,女生的置装、化妆品、造型费也是求职不可缺少的高端求职装备。租房费用占比27.06%;餐饮费用占比为15.33%;培训指导费用占比为12.76%;交通费用占比为8.28%;我们采访了一些正在求职的毕业生,山东大学王新(化名)告诉我们,从去年9月秋招开始,就开始为找工作奔波了,制作简历、置装费、交通费、面试前指导等费用,共计花了5800元,前期的这些准备就是希望可以快点把工作敲定。河南教育学院大四学生李芳(化名)认为,求职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比别人多下功夫、多投入,才有更大的机会找到好工作。从数据显示来看,女生求职花费为4992元,男生求职花费为4587元,女生比男生高出405元。女生除了基本的求职置装设备,还要增加一些化妆品、造型费,更有甚者,为了增加面试通过几率,不惜花费重金整容塑形。因此,女生求职花费略比男生高也是必然的。毕业生求职成本城市排行,“北上广深”均超6000元从数据显示来看,毕业生在北京的求职成本最高,平均求职成本为6323元;其次是上海和深圳,毕业生求职成本分别为6272元、6156元;广州毕业生求职成本为6058元,综上数据显示,一线城市毕业生求职花费均超6000元。毕业生在各城市的求职成本和地区的消费水平基本呈正比,毕业生在一线城市求职,租房费、交通费、餐饮费等一些项目支出费用相对于二三线城市成本要高出30%左右,因此一线城市求职成本高也是必然的。其他城市均为省会城市和新一线城市,求职成本均在5500左右,天津求职成本为5978元,直逼一线城市。在就业压力大的环境下,适度的求职包装会对毕业生找工作有一定的帮助,小编建议广大毕业生应该理性求职,将更多精力放在专业知识水平的提升和实践能力、沟通技能培养等的内在修为,这样才能为今后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民工

「就业」这届毕业生,求职方向变了!

周静云是吉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的毕业生。前不久,经过线上笔试面试,她入围了叮咚买菜管培生招聘名单。“找工作不容易,能顺利入职很开心。”她说。 这个求职季,周静云是电商网招众多毕业生中的一员。近期,教育部、商务部举办电子商务行业面向2020届高校毕业生网上招聘活动。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所执行所长崔丽丽认为,推出电商网招活动,顺应了行业发展趋势,能将行业需求、发展情况与人才培养、供给有效结合起来。电商行业发展迅猛,吸纳就业需求广泛近年来,电商产业蓬勃发展,吸纳就业能力突出。2019年5月,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31.63万亿元,同比增长8.5%;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达4700万人,同比增长10.6%。 制图:沈亦伶 数据来源:商务部“今年以来,生鲜零售、教育、医疗等行业的线上业态迎来爆发性增长。新产业新业态,对人才需求旺盛。”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说,电商在助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中作用明显。疫情防控常态化后,电商产业普及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吸纳就业能力也将进一步增强。那么,今年电子商务行业预计能吸纳多少高校毕业生就业?智联招聘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发布的《2020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显示,一季度,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位列就业景气较好的10个行业,该行业的就业市场景气指数为3.55,高于全国平均值1.38,说明招聘需求高于求职供给。伍超明认为,如果电商从业人员继续保持10.6%增速,规模将超过5200万人。在线上交易增长的大背景下,保守估计今年电商行业将新增就业超52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将成为增长主力。“结合今年高校毕业生总量与行业发展态势等多方面因素,电商行业预计能吸纳约200万名高校毕业生。”苏宁易购集团人力资源总监殷霞说,就业行业趋势显示,电子商务受欢迎程度很高。不少电商企业都出台了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招聘计划。比如,苏宁推出管培生招聘计划和互联网店长工程招聘计划,目前已招聘约5000名高校毕业生。新业态催生新职业,岗位需求更细分电商招聘中,各垂直业态需求也有差异。近来业务量激增的生鲜电商、教育电商招聘力度不减。“今年我们计划招聘超过1000名高校毕业生,是去年的30多倍。”叮咚买菜招聘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招聘350人,第一批应届管培生已入职培训。学而思网校今年校招近2万个岗位,工作地分布在北京、武汉等15个城市,岗位需求量尤其大。在线旅游、货运电商等行业中,携程毕业生招聘有百人规模,主要岗位是后台研发、测试开发、前端开发。货拉拉则提供了技术类、产品类、市场类等岗位,目前已招聘90多人入职。“电商企业构成的生态庞大,因而职业类型多种多样,就业形式也非常多元。”崔丽丽说,许多内容类平台采取的是用户生产内容形式,高校毕业生只要有好的创意、能够产出优秀的内容,也可以选择在这样的平台就业并实现个人价值。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电商行业招聘,将呈现出哪些趋势性特征?——新业态勃兴催生一批新职业。“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为基础的技术创新不断加快,网红经济等产业链日渐清晰,直播电商、社交电商、内容电商等新业态快速发展。这些都对电商行业的渠道管理、营销方式、商业模式等带来深刻影响,更多新岗位也在涌现。”天津铸源健康科技集团董事长许德宇说,公司旗下的社交电商平台已全面启动高校招聘,在招商、线下体验店、运营等环节都有招聘计划。以直播电商为例,无论是前端的网络主播、主播经纪人、场景包装师、直播讲师、直播内容编辑、选品师等新岗位,还是后端的技术运维,都吸引越来越多毕业生加入。——无论是技术、产品还是运营,岗位需求更细分。“车智汇智能终端收集的动态数据,技术人员将进行建模与分析,据此来支撑前端的运作。随着APP的功能越来越细分,我们招聘的相关电子商务岗位也越来越细分,力图每个环节都有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以提升用户体验。”亚美科技公司董事长江勇说,今年计划招聘嵌入式软件、硬件、总线和固件测试等专业的高校毕业生50名。——融合发展更需要复合型人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认为,未来行业趋势将是线上和线下服务融合发展,电子商务的岗位与科技行业、社交媒体等的关联也会更紧密。懂用户、会社群营销、熟悉互联网的求职对象将会是电商行业的重点需求人才。远程入职、加强培训,让毕业生更好就业记者采访发现,今年毕业生招聘在各环节都面临新挑战。如何招得到?怎样促上岗?各家电商企业都在克服难点、打通堵点。“我们今年招聘计划较往年大幅增加,但在开源、选拔和入职阶段都面临一些难点。”美团校园招聘负责人周晓明介绍,由于无法进入高校招聘宣讲,美团面向几十所高校的毕业生进行就业辅导,指导学生准备简历、面试、择业、进行长远的职业规划等。“经过近3个月在线宣讲,覆盖国内数百所高校,我们收到数万份简历,目前已发出数千个录取通知。”录用信发出后,又遇到新问题:部分毕业生无法现场入职。“经协调,我们率先开启允许学生远程入职、工作的模式,打消学生的后顾之忧。对部分满足现场入职条件且愿意现场入职的同学还增加了住房补贴。”周晓明说,接下来几个月,美团将录用2020届高校毕业生约1800名、2021届实习生超1600名。如何让毕业生快速适应岗位,充分实现人岗匹配、人尽其才?“最好的培养,就是放到实际岗位上去历练。”殷霞说,今年启动的互联网店长工程配有完善的培训机制。员工入职半年里,除了要精通基础的社群营销,还需掌握供应链管理、采销运营机制等技能。殷霞认为,电商行业招聘的门槛相对不高,但对毕业生的实习实践要求比较高,有志于在电商行业发展的在校生应多关注行业信息、多做相关实习和实践。盘和林认为,电商企业可与高校多开展云上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让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尽早接触现实,理论结合实际,并且在企业管理人员的指导下提前适应工作。来源:人民网审核:县融媒体中心/邹 磊编辑:县融媒体中心/张凯丽

两生花

应届毕业生求职图鉴:从焦虑走向理性,“骑驴找马”心态者多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复杂。而在2020届高校毕业生还没从“最难就业季”中缓过神来时,2021届高校毕业生已加入求职大军。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受到高度的关注和重视。根据今年9月底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2020届共有874万大学生毕业,截至9月1日,今年政策性岗位已吸纳280多万毕业生就业,比去年同期增加70多万。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云就业”成为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方式,其中,教育部会同有关方面直接举办专场网络招聘活动40场,累计提供各类岗位540多万个。日前,由全球化智库与领英中国联合发布的《高校校友观察:中国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研究与展望2020》指出,国内就业市场雇佣率已于4月底、5月初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就业形势有所好转,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10月28日,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压力较前期有所减轻。9月份,20—24岁大专及以上人员的调查失业率较上月下降了2.4个百分点。总的来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稳步推进。而将目光投向个体后,澎湃新闻在采访中发现,面对毕业求职,各个学历层次的高校毕业生都一定程度上有焦虑情绪,但大部分毕业生都在求职中趋于理性,对职业选择与岗位、薪资期待都比较贴合自身情况。受专业、市场以及个人规划等方面的因素影响,有部分高校应届生选择毕业转行、跨行就业;也有不少人为缓解就业带来的心理压力,以“骑驴找马”的心态选择了先就业再择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销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销售。”今年毕业于河南某二本院校机械类专业的本科生王馨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中谈及自己的求职心得时,如此调侃道。王馨告诉澎湃新闻,受疫情影响,毕业前她仅返校了一周时间,期间有过一场线下招聘会,但到场的企业不多。“可能由于疫情,再加上我们学校只是普通本科吧。”她说。在毕业求职大潮的裹挟下,王馨开启了在线海投简历的模式,中间还去南京参加过面试,到杭州看过机会。但想到消费较高,且自己在这些城市没什么朋友,她最终还是回到了河南,将求职地点锁定在了郑州。“找工作过程中我发现,很多用人单位招聘信息中标的薪资待遇、甚至工作岗位都和实际不符,打着招文员幌子招销售的比比皆是。”王馨还表示,她参加过面试的多数私企不给新员工不交社保,加班没加班费,甚至不签劳动合同。最终,今年7月份,王馨选择去了一家教育培训公司上班。她说,由于机械类专业的女生找专业对口的工作不太容易,她毕业前就想清楚要转行了,而她的大学舍友们除去考研“上岸”的,其他都或打算继续考研,或转行当老师了。值得注意的是,多名应届本科毕业生、大专应届生都向澎湃新闻提到,今年求职过程中发现,招销售的岗位很多,找专业对口的工作机会要碰运气。天津一名二本院校毕业生自我调侃,“普通二本毕业生是不是只能去做销售?”在社交平台上,近期也有不少自称2020届应届生的网友反映,“联系我的全是做销售、主播、带货类的;应届生找工作,好像除了销售就是销售,再不就是带销售性质的客服。难道销售是2020届‘双非’应届毕业生唯一的路?”事实上,这可能反映出了今年人才需求的一个新特点。《高校校友观察:中国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研究与展望2020》提到,疫情防控常态化趋势下,市场上部分岗位需求有所上升,而由于疫情中社交隔离政策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转变,网络购物需求增加,社交电商得到快速发展。不久前,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吴爱华在接受中国教育电视台采访时提到,今年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受到了较大影响。谈及短期性解决办法时,他说,旅游专业的学生形象、气质、口才都不错,可以更多地去做直播带货。“阿里巴巴公司和我们提出迫切的需求,他们的销售大厦现在需要直播带货的人。”吴爱华补充道。上述研究报告中还指出,在线学习模式的广泛应用以及社会相对稳定的需求,使教育与法律行业在疫情期间受到疫情的影响较小,雇佣能力在疫情期间几乎没有变化。而这一点也可解释为何不少毕业生,包括他们身边的同学选择当老师了,或去教育培训机构就业了。被打乱的计划与重新抉择澎湃新闻在调查采访中发现,“双一流”高校的毕业生特别是研究生,整体上的求职境遇比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要好。但疫情也打乱了不少硕、博毕业生计划,影响了他们的抉择。毕业于广东某“双一流”高校的孙潇潇,原本计划今年本科毕业后去国外读研。春季时她就拿到了欧洲一所高校的offer,但面对国外疫情的形势严峻,她的家人不希望她出国。“我自己那段时间很纠结,一方面不甘放弃到手的机会,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适应不了疫情下的异国他乡生活。”孙潇潇说,最终她还是放弃了出国读研的机会。“事后,我听说有些拿到国外大学offer的学生可以先在国外大学的中国分校或与中国有合作交换项目的高校就读,但那跟我预想中的出国留学差别太大了。”孙潇潇表示,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断了读研之路后,她开始着手找工作。“经历了一些波折,9月终于应聘上了一家我还比较满意的文化传播公司。工作有点忙,压力也有点大,但比较充实,我觉得自己还是幸运的。”她说。有些人则被动地失去了出国深造的机会。今年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毕业的侯涛刚,原计划是先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几年博士后,再回国就业。但因疫情及其学校背景等因素影响,他没能办下留学签证。4月份,他临时决定在国内找工作就业。“开始我还考虑过要不要去企业,但后来又自己否决了。我还是比较喜欢高校的环境,能够做自己喜欢的科研。”侯涛刚说,比较了手中的几个机会后,他最终选择了入职北京交通大学。对于侯涛刚这类情况,北航一位教授向澎湃新闻表示,并不少见。“今年我本来也要送一名博士生去麻省理工学院接受联合培养的,但因签证没下来,学生在北航答辩毕业了。”这位教授说,他的这名博士生后来选择了去北京化工大学从教。同时,该教授还指出,由于大环境及大家心态都在变,很多人不再一味追求出国,而是选择在国内发展。事实上,在疫情出现之前,出国留学生群体已倾向学成回国就业,人才回流趋势已十分明显。《高校校友观察:中国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研究与展望2020》指出,基于国内十所“双一流”建设重点高校数据的研究显示,2014-2018年间,这十所高校的毕业生中首次就业在中国的比例在逐年增长,且2018年的增长尤为明显,从73.5%增加到83.0%。上述报告建议,从国家政策层面抓住中国经济发展及疫情下留学人才“回流”的机遇,通过建立长效人才引进机制吸引更多海外中国人才回国就业创业。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找平衡和往年一样,对于大多数高校毕业生而言,真正难的不是找工作机会本身,而是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王馨对自己目前的工作并不太满意,在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寻找新的工作机会。四川大学本科毕业生张明悦经历过几个月的选择与等待后,将于近期到一家事业单位入职。她的大部分同学则在今年七八月就开始上班了。她说,其中有些人是抱着有份工作先做着的态度就上岗了,但同时仍在寻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降维求职的不只是2020届毕业生,已经投身于秋招中的2021应届毕业生一方面拓宽了求职思路,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对岗位和薪资的期望值。今年9月,清华大学2021届硕士生李鸣计划还是找一份大型国企、央企的文职类工作。但近期他的想法有了一些变化,将教师岗也纳入到了自己求职考虑范围。李鸣说,身边的同学中个别人有offer了,比例大概是十个人中比较优秀的那两个,他自己目前手中尚无offer,有些焦虑。10月下旬,李鸣还去参加了深圳一所中学的招聘面试,目标是成为一名中学政治老师。他坦言,曾经他觉得“当老师没出息”,但现在他认为当老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工作稳定,有假期,年薪30万元的工资水平也比较可观。最初,他计划是留在北京或者回老家工作,但现在他觉得去深圳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西北某“双一流”高校能源与动力专业硕士生杨虹认为,大量企业秋招时间推迟,加重了应届生的焦虑感;传统工科学生就业范围窄,而女生在就业期间更容易被拒绝,硕士毕业时的择业范围比本科毕业时更小了。不过,作为2021届硕士毕业生,杨虹及她周围的同学目前已有不少人手里都有offer了。“就是offer的层次和待遇都很一般,只能算保底,所以大量同学还在观望。”杨虹说。杨虹发现,今年计划参加选调生、教师、辅导员等招考的人比往年要多。她分析,原因在于当前从企业拿到更高待遇的就业选择变少了,原本被认为薪资较低的公务员、国企之类成为了毕业生就业中的较优选择。“我现在给自己定的求职标准,是到手年薪不低于12万元。”杨虹表示,这是她本科毕业时能达到的工资标准。她理想的工资水平是税前年薪20万元左右。不过,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吴爱华在接受中国教育电视台的采访中指出,今年有约80%的岗位的薪酬与去年持平或略有下降,月薪1万元以上的岗位比例较少,相当多的岗位都需要毕业生理性地去认识和对待。而谈及202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吴爱华表示,总体上看,形势依然严峻,做好就业工作需要更好地梳理大学生就业的新空间,包括行业和企业的新空间。他认为,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有相当多的行业非常活跃,比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且这些领域的人才价格很高,就业工作部门应把更多精力用在拓展新的用人单位上面。另外,他认为,有些区域的整体就业情况偏紧,但也有相当多区域的人才需求很旺盛,特别是经济活跃区域。再者,现在还有相当多的新的技能领域没有足够多的人才,如无人机驾驶员、家政服务等,这些是技能的新空间。他表示,就业工作部门需拓展更多新的空间,积极提供就业服务,让毕业生能够尽早就业、顺利毕业。(王馨、孙潇潇、张明悦、李鸣、杨虹为化名)(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时时处处

今年工作好找吗?四位硕士毕业生讲述了自己的求职悲欢

本文转载自新京报书评周刊(id:ibookreview)3月份,虽然离7月毕业生离校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但是对于校园里的应届毕业生们来说,“找工作”已经进入了尾声。已经手拿一个或几个“offer”的人,或许还在期盼在最后时段有没有更好的机会;而尚未拿到合适“offer”的学子们,恐怕难免要陷入深深的焦虑。相比于上世纪80、90年代毕业、工作仍然主要靠“分配”的毕业生们而言,如今的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享有着更多的机会和自由——而这同时意味着严峻的考验。这种考验还不只是能力上的,同样是心态上的。动辄绵延半年乃至一年的求职季,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落差,硬性条件和偶然机遇的确定和不确定,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的优劣,工作与恋爱的难以调和……无不考验着这些刚刚要踏入社会的年轻人。他们长大了,却又尚显稚嫩;他们努力表现自己的优秀,但内心却时刻经受着纠结和自我怀疑。今天书评君邀请了几位2018、2017年的应届硕士毕业生,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非常个人化,并不能代表浩浩荡荡的求职大军,但其间的选择与心情,也许能够触动或多或少有着相似经历的年轻人。讲述人01:小帆2018年应届硕士毕业生北京某大学英语笔译专业求职方向:教师、教育采访记录:彭丹选择做一个教师,却会偶尔“眼馋”其他小帆大概是整个秋招大军里的非典型求职者。她的简历命中率很高——因为她投的少,大概一只手的指头就能数过来,而且它们都集中在教育行业,有的放矢。“我不太会去挑战特别难的东西,教育对我而言是最简单、最擅长的领域,而且也算喜欢。”和大多数边找工作边摸索方向的毕业生不同,小帆似乎较早便明晰了自我定位。暑假找实习在她看来就像一次模拟秋招,就跟摸底测试一样:“暑期实习也要经过网申和层层考核,那个时候投微软这样级别的公司直接石沉大海了,逐渐地便对自己的水平和适合的行业有了预估。”比如小帆找过咨询行业的实习,但“做得又累又不快乐”——而且她发现身边很多优秀的同学在这个行当求职时都受挫了,预估了成本和回报之后,务实的小帆放弃了这类看似光鲜的热门竞争行业。本科期间,她做了许多份兼职老师的工作,有了这一行的经验,并发现自己很适合。之后便把求职的目标锁定在了教育行业。在找工作前的一个暑假,她又去了一所公立学校当实习老师,并拿到了留用机会,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名“准老师”。而那时,绝大多数同学还在秋招中奔波劳返。当然,与小帆投契的可能不只是老师这个行业——她也隐约觉得自己还有其他的潜能。但无论是机缘安排还是个性牵引,小帆最终选择了自己胜任教师的一面。有时候,她也会觉得自己没有尽到事功,自嘲是个“庸俗里的懒惰派”,“懒惰是指跟那些尝试很多然后做最优选择的人不同,我却在庸俗的范围内做有限的、有针对性的选择”。可有时候,小帆也会对自己“庸俗的懒惰”有所质疑。毕竟,和那些四处尝试的同学不一样,小帆做过的尝试十分有限。就像“未被选择的路”总是引人遐想和惆怅一样,有时听到别人有了名企或部委一类的工作时,小帆会心生“少许的自我怀疑”,觉得自己看似果断的背后是被过早封闭了的各种可能。“我之前没有考虑过公务员一类的岗位,但听说有的同学离外交部无限接近时,我会想:‘哇塞,如果我尝试了会不会也有可能进?’又比如有的同学去了一家超有名的大公司,满足了我以前对都市高级白领的想象——于是我感到眼馋、艳羡。”尤其是今年过年的时候,小帆跟妈妈本在包饺子,妈妈无意提起同事家谁谁的孩子找到了华为的工作,一个月两万。小帆的心里“噔”地一沉,当下就不大高兴:“关于工作的事我们不是讨论过多次了吗?为什么妈妈还要举别人的事例让我难受?”后来小帆发现,自己之所以有过敏的表现,是因为别人的事刺痛了自己的不甘——归根结底,小帆还是不能完全消化自己所做的选择。可无论可能之径有多少条,最终能选择的始终只有其一。或许做怎样的选择都会有遗憾。而究竟哪条路更好,也许要等到许多年之后才能揭晓;也许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自己能负责的还是只有当下和可预见的未来。至少在当下,“老师对我还是最好的选择。我后来拿那些艳羡的工作跟自己的工作比较,发现我的天平最终都会向教师倾斜——所以我也好像不仅仅是因为‘懒惰’才去当了老师”。“教师行业的最大快乐不是单向传授知识,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连结。而我骨子里确实有与人交往的欲望”。小帆记得,在公立学校实习期间,她给两个班上文学课。那两个班中各有一名“文学少女”让小帆觉得很喜欢:“她们对文学有独到感悟,我很爱跟她们聊天。我知道她们并没把我的课当成应付的课业。”而就在小帆结束实习后的一天,两名女生不约而同给自己发来了微信:“老师好希望您下学期继续教我们班,不知道下学期带我们读哪本书?”那一刻,小帆感受到与两人的奇妙默契和巨大的快乐。讲述人02:小南2018年应届硕士毕业生北京某985大学文科专业求职方向:媒体、出版求职也许不光关乎结果,也关乎过程作为一个从来不会像经济人一样做理性规划,又免不了盘算薪水、户口、平台这些俗气指标的应届毕业生,我从去年9月就开始密切跟随着求职大军的主流,这阵跟着投互联网,那阵跟着投银行,像沙丁鱼群里的一只小鱼,生怕稍因落后而吃亏。可盲从的结果也是可想而知。尤其数学不好的我连许多笔试都过不了,那段时间做数学和逻辑题做到怀疑智商。后来好不容易摸到一点笔试的门道,偶尔能解锁了面试的关卡,却发现对沉静寡言的自己而言,面试——尤其是群面的难度不亚于那些张牙舞爪的数学题。记得第一次群面,我连话都插不上,刚起个话头就被人像灭烟一样掐断了。或许是出于逃避,我不想再参加任何有群面的面试,也早早封闭了企业银行一类的路子。后来干脆不再海投,把目标瞄向了媒体、出版社一类的文化行业。其实这不算是折衷,而是在摆正自我认知后的调整,我发现自己乐意与文字打交道,虽然自己的文字绝不算好。即便如此,打击仍是接踵而至。有的出版社是连简历都过不了,有的是笔试未能通过,而许多我想去的媒体,光看形容词众多的招聘要求我就够不到——比如丰富的采访经历,作品积累以及某一领域的深厚储备。自觉心虚的我只好把目光转向有校招渠道的官方媒体机构,但一级的媒体也多折戟沉沙,有些在最后关头被刷了,有的则是简历都没过。直到1月份去参加出版社的集中招聘会,自己认认真真写了求职信,准备了一点作品,在当面呈递之后终于叩开了一些出版社的笔试机会。后来也发现,在答出版社一类的笔试题时我更为得心应手,甚至搜肚刮肠写完书评后还会有点点成就感。后来便接到了两三个出版社的offer。但当我跟同学分享了这一信息,他们会皱眉:“为什么要去出版社?”我后来也问起了自己要不要去出版社。原因是发现单位提供的那点薪水,如果扣除房租等等就变得紧紧巴巴,更别提存余了——这会让本来就漂在北京的自己更没有安全感。我自认境界不高,也没有条件放弃对物质的考量。不过,相比最初海投时的盲从焦虑,认清了自身水平的我反而淡定了很多,我发现自己还是想把方向锁定在文字一类的工作,记者或者编辑都很好。记者可以满足自己骨子里的好奇心,扩展有限际遇以外的交流,去描述更广阔的世界——而有些事情总要在描述过后才会思考。我不希望自己在离开大学后便溜回怠惰和懒散的思考方式和信仰。既要外出采访,又要静心写作的记者或许能让自己骨子里的活泼与冷静平衡互现。记得面过自己很心仪的一家杂志社,虽然工资不高也没有户口,但我很笃定地想要去那里,心想如果通过就可以结束烦人的秋招了。好不容易通过了笔试,可面试得有点糟糕,最终果然没进,后来听说要了北大中文系的一名女生。虽然以前我也经常怀疑自己,但求职季却让自己的弱点全方位地暴露出来,再加之跟周围的人被放置到同一参考系中,差距越发一目了然。好在的是,我还不至于自暴自弃。甚至,我对自己做了更集中的反思。我发现自己在本科和研究生的专业选择上太过随性,当时更多想的是进入学校这一逃避工作的庇护所,而没有真正依据自己的所好和所长来做选择,以至于在那个专业上都缺乏深厚的积累。最为遗憾的是,我发现自己的思考力在本质上还很薄弱——很少真正去做批判性的、不落窠臼的思考;另外我一直也不敢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安于文静内敛的人设,忽于去做更为广阔的交流。求职也许不光关乎结果,也关乎过程,这份自我审查或许会鞭策我很长一段日子。而想要去媒体行业似乎也是在潜意识中想要挑战自己,破而后立。记得面试南方报业那次,从公共话题到个人爱好,我竟也侃侃而谈起来,成为自己有史以来最为愉快的面试。我发现自己虽然还存在很多短板,但不是没有改善的可能。求职的战线一路拉下来,对工作的认知终于不再浮躁。到了3月份,发现自己留在北京的可能越来越微弱。如果以前我会觉得不甘,不过现在似乎敢于承认并正视自己的平庸和不足了——只要我没有消磨掉自己的兴趣和进取心。不知道7月离校之后我会在哪里,但希望是在做一份喜欢又踏实的工作。讲述人03:空心糯米丸子2018年应届硕士毕业生北京某大学中文系创意写作方向求职方向:文化、传媒找工作不易,爱情也很难研究生毕业后,发现找工作并没有变得更容易这不是我第一次找工作了,但是却是第一次意识到就业形势如此严峻。六年前,我本科大四,即将从一个985的理工科大学的中文系毕业。当时年少轻狂,决定了考北大的研究生,就在成绩公布前,都没有找过一份工作。当时的想法坚定单纯,真要做成一个事情,就不能给自己留退路,就是要破釜沉舟,要退无可退。后来意料之中的没考上。2012年3月,开始第一次找工作,错过了整个秋招和大部分春招。但是在毕业前的两个月,我还是找到了一份挺好的工作,在家乡的省报做记者。这多半是运气,所以说找工作是一件很玄学的事情,和玩旅行青蛙差不多,有时候没有带幸运草护身符,食物也一般,却偏偏抽到稀有,而万事俱备时候带回的照片可能很敷衍。六年后的这次求职,让我开始有一点怀疑人生。第一步,投简历。我自己觉得,我的简历肯定不算是很好的,但是肯定也不算太差。两年多省报工作经验,几份还不错的媒体实习,学校不错,研究生,发过不少稿子,获过奖,参加过实践项目,六级也过了。但是事实就是,我投出的简历,大部分没有回音。(上图为找工作进度表的部分截图)我很长一段时间几乎强迫症,怀疑自己简历里留的邮箱和电话有问题。而且还发现了一个很难堪的事实,根据北京的落户政策,落户要求研究生27周岁以下,当时我28周岁。这意味着,提供户口的事业单位,校招我可能没机会了。焦躁的结果是,开始慌乱,然后开始海投。各大网站、学校、教育机构、企业报刊,和专业贴边的我都恭恭敬敬递上简历。但是依然回应寥寥。但毕竟有了些回音。有给出很高工资的培训机构,有主要做考研资料的出版社,有某网站的文娱部门。后面还有很想去的出版社和报纸。培训机构,我去了,过了一面和二面,拿到了offer,却止步培训阶段。准备面试的时候,是很认真的,拿到了offer,也很开心。然而阴差阳错,培训第一天就生病,没能去参加,后来从同学那里听说培训的种种,觉得终究和自己想的,和自己那些单纯的教育理想有太大不同。最后,放弃。考研资料出版社,没有去。在面试之前犹豫了半天。曾经确实想过做出版,但是我的梦想,是像编舟记那样,倾尽毕生去做自己热爱的书。而考研资料这种读物,无法给我这种热爱和动力。终究还是太理想主义。某知名网站的文娱部门编剧,止步线上笔试。各种网综的常识和八卦,对于一个很少看综艺的人来说,几乎是全靠蒙。挂掉理所当然。——这次失败让我反省了一个道理,海投还是不可靠。面试官不瞎,激烈竞争之下,若不是非常适合和精通,就算过了简历,后面的路还是走不通。所以从此结束海投。但是一度迷茫。那些天,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想做什么,会做什么。觉得自己像个废物。中文系是个有点尴尬的专业,万金油,哪都能用,但也哪里都不是非你不可。文学追求无用的美,这是很美好而有意义的,但是这美很难直接变现。而我的专业,又是个新兴专业,面试时候回答最多的问题:你们专业学什么啊?你们专业怎么回事?我都想打印一篇专业简章带在身上,投简历时候一并递出去。那段时间变得异常佛系。大部分时间应付自己的失眠和焦虑,偶尔想起来就看一眼就业网,看到顺眼的就投一个。拿到手的笔试面试就去参加一下,但是并没有心情准备。考自己很喜欢的那家出版社那天,头一晚失眠整夜,完全没睡,熬到早上,直接爬起来去笔试,一路如同游魂。到了考场,看到卷子,想着来都来了,就答完吧,然后就答完了,再游魂一样回到宿舍。结果,也意料之中。所以我错过了很多挺想去的地方的招聘。被同学问起你怎么没投哪里哪里,最多的回答就是:啊,我忘了……自己都觉得有点颓唐的过分。转机是在上学期末,恰逢一家单位招聘。那家单位曾经是几年前的我的梦想,甚至在当年,某种程度上是我决定离乡客京的理由。四年前,我曾拿到了该单位下属公司社招的offer,因为阴差阳错的原因没能成行,根本原因终究也是不甘心吧,想走校招,成为更正式的员工。然而等我再次有校招机会的时候,已经超过了落户限制的年龄。不知道是因为这个原因,还是其他,我没有过简历。但是这次失败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我发现,路不是越走越宽,而是越走越窄,但是在这窄中藏着更多的际遇和更深的人生。本科找工作时候,我还没有给自己框定方向,看到什么都投,优衣库,星巴克,旅行社,国企,创业公司,看到什么投什么。而现在,我开始知道自己不适合什么,这其实已经排除了大部分道路。人生选择很多,但每做一次选择,就意味着选择又少了一个。但也只有这样,才能在选择了的路上走得更深远。我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位置到底在哪里。而我发现,我还是离不开自己的专业,还是想在这个专业里做一点小小的事情,做一个小角色,但是一生心有所托,也有所收获的那种。那些天我又看了一遍《编舟记》。我开始认清我自己,我可能就是这样一个人:没有太大野心,对金钱没有特别大欲望,慢慢悠悠,沉迷于一些落后于时代的事物和虚妄,有点社恐,渴望平淡的日子,又对人生有很多不甘,想做好一件热爱的事情。可能我就注定那种无法站在舞台中心光彩夺目,也注定挣不了大钱的人吧。我开始想变得怂一点,不那么焦虑地去争抢,从心吧,到底还是得找让自己舒服的人生和工作方式,否则为了维系自己伪装出的人设,要不舒服一辈子。那么这样的我,到底适合怎样的工作。这个时候我几乎不再到处投简历了,也放弃了一定走校招的想法,只找能让我走这条道路的工作。我开始留意社招。社招倒是很顺利,终于在三月,我通过了一个和作家与文学有关的网站的面试。可以继续做文学方面采编的工作。工作没有户口,工资比起之前的教育机构,也确实低了些,但是我觉得心安了一点。在漂泊的时候,拿恋爱怎么办这半年,我终于弄懂了为啥毕业季就是分手季了。在一次班会上,老师曾明确说:你们要以找工作为重,感情的事情可以放一放。我当时非常不理解,老娘找个男朋友容易吗,明明比找工作更难好么?我现在能理解老师的用心,也终于理解了毕业季分手情侣的原因,但却还是选择了相反的道路。工作难找,如果只局限在一个城市,就更难。而掺杂上回乡、经济条件等考虑,就更复杂,谁都不愿意妥协,都害怕付出更多。我就更惨一点,在我灰头土脸找工作的毕业季,我男朋友还没毕业。理科博士二年级,还有几年毕业基本也是玄学问题。在遇到他之前,我曾经一度对感情对生活都心灰意冷,想着毕业就离京,和朋友说准备找个小地方窝着度过余生,不结婚不恋爱,甚至还想出家。这些许诺都在遇到他之后啪啪打脸了。但是现实摆在面前,若是不想长期异地,就只能留在北京。并且做好一无所有的情况下长期留京的打算。有几个月,投出去的简历无回音,去面试发现清北甚至国外名牌如哥大、耶鲁的博士都在和自己竞争同一个岗位。我有点退却,地方选调如火如荼,想着多些选择,机会也会多一些吧。忍不住投了些其他地方的,但最终,笔试面试都没去。男朋友倒是很通情理,和我说,我想去哪里都可以,他都支持。但是我自己明白,长期的异地,太难了。我也能感觉到他的焦虑,他那时候也失眠,和我说焦虑自己不知何时毕业。没说出口的话大概就是担心我等不了那么久。我说没事,你好好搞科研,多少年都可以的。然后我有一天睡不着觉的时候突然做了一个决定:结婚吧。虽然他还没毕业,以后的路还一片茫然,虽然结婚不意味着稳定而意味着更加漂泊,虽然没车没房甚至我自己工作还没着落什么都不确定,但是,就裸婚吧。我想,人生太复杂了,选择太多了,能确定的事情太少。如果工作不能确定,落脚地不能确定,但是遇到了一个愿意一直相伴的人,那就先把人定了吧,后面几个选项的方向也就清晰了,反正总有办法的。然后他的爸妈坐了20多个小时火车来我家,双方家长见面,我去百度上查在读生领证的手续,去团购网站上找拍婚纱照的店,去思考租房、做饭、以后怎么落脚、如何照顾双方父母之类的生活琐碎。我们也会憧憬以后,比如将来有了自己的房子,要在四面墙都摆上那种直达天花板高的书架,然后可以买个大梯子,坐在梯子上看书;比如会想等他毕业了,补上结婚旅行,然后开始种草想去的地方;再比如为将来小孩的名字也吵过几小架。明知道这些事情都遥远得几乎看不见,也知道这期间定有不少艰难,但是看看对方,也觉得这些艰难,我还能够也愿意承受。所以,今年春分,我们领证了。决定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工作还没定下来。讲述人04:小书2017年硕士毕业生北京某985高校公共管理专业求职方向:公务员、事业单位采访记录:彭丹工作一年:就先这样吧小书是2017年的硕士毕业生,当时,和其他严阵以待的求职者不同,她是匆匆忙忙进入秋招市场的。在此之前,小书一直害怕工作,害怕进入市场和社会——缺乏自信的她对工作有着隐隐的畏避,更遑论长远的规划。本想着再读一年的她还是匆匆忙忙加入了求职大军,“被一步步推着走”:广泛撒网的她投出了近200份的简历,不停奔赴一个又一个面试,很少有静下心来思考的时间。直到最后,她发现自己去了一个事业单位当行政老师——这本在自己的意料之外。一开始,小书参考了师兄师姐们的就业方向,投的多是各大银行的总行、国家部委、北京上海的地区政府部门以及大型国企。在她看来,这些行业不仅比较认可自己所学的专业,更主要的是平台够大,前景广阔。可是,它们也是求职市场上的热门竞争行业,小书好不容易渡过了波涛汹涌的笔试面试,最后却多止步于最后一环。有些失败不难理解——未对求职做充分规划的小书缺乏相关的实习经历,尤其在面试注重经验的企业时,面对HR的质疑,她也感到底气不足。还有些失败源自诸如性别劣势等无力改变的外部因素,小书记得,在面试某直辖市的选调生时,她闯入了2进1的环节,和她一道竞争是本科同学院的一名男生。虽然笔试面试的分数都比那名男生要高,但最后被淘汰出局的是小书。可在此之前,她已经为这个本已近在咫尺的岗位付出了大量的准备,投入与回报的落差让她倍受打击。后来她发现,求职的成功机率与个人实力并不一定呈严格正相关,求职单位在挑人时也会有各自的感情色彩,在专业,学校,个性乃至性别上都有偏好,因而落选只能说明互不匹配,还并不足以否定自己。尽管告诉自己不能玻璃心,但看到周围的人在秋招中硕果累累,自己颗粒无收,小书还是陷入了焦灼——“2017年的1月中旬是我近两年的人生低谷,当时觉得自己不会再有什么机会,人生也就那样了”。转机出现在春招之时。海投的小书无意中发现自己很适合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的“封闭式”面试——这些面试不会提问应聘者的简历,而是有固定的材料和提问,简历单薄但却擅长逻辑分析与表达的小书在这些面试中表现自如、一路畅行。因此,在12月份到3月份这段时间,她参加了大量地方公务员、选调生和事业单位的笔面试。最后,她接到了某正部级机构的面试通知,因为只招一人,小书起初犹豫要不要去。后来抱着试试的心态去了,竟也顺利接到了录用通知,考虑再三后,小书接受了这一offer。可这并不是小书的理想工作。她说自己是“半推半就地去那里做行政工作”。尤其是在这个岗位上呆了一年之后,小书的语气里有些厌倦:“我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写公文一类的稿子,单调重复,很没有成就感。”。小书说,自己心中最理想的工作还是银行总行的管培生——“以自己稳中求变的性格,具有体制底色的银行才是最适合自己,也最能发挥专业所长”。但她清楚自己与银行一类的机构再不会有交集了:“求职的时候,还是会想自己可以去大行总行的,或者是去一些大的国企,想到这儿会有落差。但我现在可以接受了,可能我本来很追求完美,但现在我不是个野心很大或事业心很强的人了”。虽然看似安于得过且过,小书不时也会假设其他选择。“我发现自己很适合做一个老师,可能因为爸妈都是老师的缘故,我发现自己很会传达观点,讲解问题。”如果能够回归中小学的讲堂,小书很希望自己可以教政治,因为她一直引以为傲自己在政治学背景下所接触到的书本和思想,并希望把它们普及传递给孩子,在摆脱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做一个思想的沟通和启发者。“我发现现在的小孩认知能力远比我们当时强,对很多社会问题也会有深刻的见解,我期待作为老师和他们的交流”。但被问及是否想好了真的要去做一个老师——小书自己也不肯定:“即使在这个时代,工作有很强的流动性,我们都可以自由转换职业,但其实并没有真的那么自由”。尤其对小书来言,不自由在于第一份工作的框限:“我现在又陷入了一个僵局,至少我这两年得先按兵不动,不可能刚拿到户口就辞职,显得像在骗取户口,尽管我不是为了那户口而来的。所以这两年就先这样吧。”她苦笑。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彭丹 等;编辑:小盐。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新京报书评周刊近期好文荐读:当话筒指向孩子,记者该注意什么?未来媒体必须关注的14个科技趋势作为战地摄影师的一生投稿、合作邮箱:cmyj2015@126.com

藏山于泽

TalkingData发布2020年高校毕业生求职研究报告

近日,TalkingData发布《2020年高校毕业生求职研究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对2020年高校毕业生求职行为及求职心态进行全面调研,全面解析当代高校毕业生的求职需求,从市场环境和人群画像等维度解构当代高校毕业生的求职偏好及未来求职趋势。《报告》的数据显示,在2020下半年,招聘市场回暖,求职类头部APP整体平均日活同比增长。其中,BOSS直聘于2020年5月至10月的平均日活用户数约280万,平均同比增长率超过80%,居行业首位;而在手机终端的各求职招聘类APP中,BOSS直聘平台的活跃大学生数量占比较高,是最受大学生欢迎的求职类APP之一。同时,对比《报告》中当代高校毕业生的求职行为数据可以发现,偏爱“直接”是其最为显著的求职心态。一方面高校毕业生习惯了即时通讯的沟通方式,找到“对的人”直接沟通,成为其求职刚需。数据显示,当代高校毕业生在使用求职平台时,57.9%的高校毕业生希望与业务部门的直属领导进行对接,他们期待与业务对接人实现直接对话,有69.1%的高校毕业生认为与业务部门的人进行事先沟通有助于增加面试的成功几率。《报告》还显示,BOSS直聘APP的人均使用次数和使用时长都居于高位。在次均使用时长方面,BOSS直聘位列行业首位,在平台端进行20分钟以上的深度交流的高校毕业生占比45.2%。作为移动互联网一代,2020年度高校毕业生在各类APP的覆盖率整体高于移动互联网用户人群,“找工作”与“餐饮外卖”、“租房”并列,成为线上刚需。观察《报告》中所体现的高校毕业人求职画像可以看发现,效率是当代高校毕业生找工作阶段的第一关键词。求职过程中,高校毕业生大多期望在2个月内找到工作,其中1~2个月占比39.1%,1个月内的占比40.3%;同时,有六成的高校毕业生希望在5天内获得面试邀请。可见,高校毕业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追求“高效率”。值得一提的是,“自主意愿”和“创业精神”也已成为当代高校毕业生求职的显著特点。在高校毕业生求职时较为重视的因素中,仅“父母意愿”一项占比明显偏低,为13.1%。这一数据显示出当下高校毕业生将选择掌握在自己手中、更为独立自主的求职理念。与此同时,出于锻炼与学习的考虑,有43.1%愿意考虑创业公司,52.1%则需要视找工作情况而定。(藤元)

万川归之

[职场资讯]硕士应届生成大学毕业生的求职主力

前程无忧今天联合应届生求职网发布《2018中国重点大学毕业生需求和求职状况》。2018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达到创纪录的820万,在中国人口红利不再和技术浪潮此起彼伏的时代下,中国经济——企业经营和市场增长前所未有地厚爱和依赖青年人才,大学生就业难更多体现的是选择的困难,被列在领先雇主优先挑选名单上的名校本科毕业生们不再急于寻找工作。同时中国重点大学毕业生出国留学已经形成规模,在海外名校的中国留学生快速增加。报告显示,重点大学本科毕业生的月收入已经接近城市职工平均工资水平,而半数硕博毕业生的月薪近万元。重点大学中,能接受的最低薪酬在5,001~8,000元的毕业生最多,达到39%。比较重点大学学校较多的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武汉和西安7座城市,一线城市毕业生期望月薪8,000~10,000的人数超过了5,001~8,000元的选择者。尽管领先雇主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收入,但是雇主们正面临更加严酷的竞争环境和更脆弱的经济波动,增加收益变得困难,毕业生薪酬的增长也呈现放缓趋势。另一方面,城市生活的成本似乎比收入增长的更快,即使月薪过万元仍不能带给毕业生们充分的物质满足和体面、安全的生活感受。薪酬对人才的吸引能力下降。2016年4月,前程无忧首次进行《应届生求职到位率调查》,为确保受访者精准于当年的毕业生,调查是在毕业生的寝室进行的,锁定调查的受访者只能是应届毕业生。2018年的调查延续了这一范围,调查对象为全国52所重点大学(60个校区)的3,500多名应届毕业生,同时在应届生求职网(yingjiesheng.com)上开展在线问卷调查,并在上海、北京和广州举行了毕业生座谈。硕士应届生成大学毕业生的求职主力。被列在领先雇主优先挑选名单上的名校本科毕业生们并不急于工作。受访学生所在的52所重点大学2017年共有毕业生43.1万人,38所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和出国(境)比例在40%以上,42所高校的硕士毕业生进入职场的比例超过85%。,海外留学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15%以上。中国重点高校毕业生出国留学已经形成规模,在海外名校的中国留学生快速增加,招聘海外留学生正成为很多领先雇主的一项越来越重要的人才策略。29家雇主2017年在海外举办了招聘会,16家雇主表示今年在海外市场将提供应届毕业生的工作机会。管围绕优秀毕业生的竞争趋于激烈,但是人才选拔的标准也在水涨船高,进入领先雇主的门槛并不比以往容易。在对一些企业管理者的访谈中发现,无论处于什么发展阶段,无论是跨国还是民营企业,均把“中国公司在全球领先”视为经营目标,人才优势成为达成目标的必备前提。雇主们给出了所需人才的特质:· 全球视野,必须精通第二语言;·持续学习,敏感并乐于了解新的事物,或者接受淘汰;·应变,接受和快速适应随时可能发生的变化;·专注但能同时应对多任务的要求;·协作,包括与机器和人。2015年前程无忧 (51job.com) 完成对应届生求职网(yingjiesheng.com)收购后,基于精准的渠道和有针对的产品和服务,前程无忧2017~2018年内为近 2,000 家雇主提供了在中国高校内的现场招聘服务,超过500家雇主同时举办了在2017年秋季和2018年春季的校园招聘会,分别比上一年同期增加了26%和38%。购买前程无忧在线招聘服务的雇主超过了10万家。前程无忧成为中国最大的校园招聘平台。-END-本文为前程无忧51job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