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最新!湖北这位教授:研究成果被国际权威学术新闻媒体作为亮点报道死与

最新!湖北这位教授:研究成果被国际权威学术新闻媒体作为亮点报道

2019年6月10日,国际权威学术新闻媒体ChemistryViews以“Enantioselective Recognition of Amino Acids”为标题,在线报道了武汉工程大学古双喜团队在手性化学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再次向全球学术同行展示了武汉工程大学的学术研究实力。ChemistryViews是由16个欧洲化学组织参与、面向化学和相关学科领域科学家的学术网站,由Wiley出版集团承办。该网站定期从欧洲化学出版协会和德国化学会主办的期刊中筛选出阅读量最高的论文作为亮点介绍。近年来,手性药物和手性中间体在市场中的比重一直在快速增长。天然存在的氨基酸可作为手性药物不对称合成的手性源,不对称催化的配体、多种功能有机材料的合成前体,以及食品(或饲料)添加剂等,其手性识别和分析至关重要。手性荧光识别因其简单快速的优势,在不对称反应的高通量手性分析中备受关注。然而,制约其应用的一个瓶颈是反应体系中其它物质对荧光的干扰。武汉工程大学古双喜团队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化学系Lin Pu教授再次合作,在该团队前期发表在国际顶尖期刊《美国化学会志》的研究成果(J. Am. Chem. Soc. 2019, 141, 175-181;被X-MOL学术资讯作为亮点介绍)基础上设计了一类新型的亲氟荧光探针分子,利用该探针分子首次实现了在氟相体系中的氨基酸手性荧光识别。由于氟溶剂的疏水疏酯性,在氟相中的荧光识别可以有效排除氨基酸不对称合成体系中其他物质对荧光测试的干扰,从而实现对反应粗品的直接测试,打破制约其在不对称合成高通量筛选中的瓶颈。研究团队应用该荧光探针体系对酶水解法制备的氨基酸粗品成功实现了快速手性分析和ee值测试。此研究成果近期以“Biphasic Enantioselective Fluorescent Recognition of Amino Acids by a Fluorophilic Probe”为标题、以full paper的形式发表在化学领域权威期刊《欧洲化学》(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上。该论文入选《欧洲化学》热点论文(hot paper),并被《欧洲化学》作为封面特色文章(cover feature)进行了介绍。论文的通讯作者为化工与制药学院特聘教授古双喜博士和弗吉尼亚大学大学化学系Lin Pu教授;第一作者为团队成员、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朱园园博士。武汉工程大学为论文的通讯单位和第一单位。该论文发表后于6月10日又被国际权威学术新闻媒体ChemistryViews作为亮点新闻报道,说明这项优秀的成果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认可。作为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武汉工程大学近年来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基础研究水平不断提升,学校科研成果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根据美国科睿唯安公司(原汤森路透)发布的最新ESI数据显示,武汉工程大学工程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至此,武汉工程大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数增至三个,位列湖北省属高校第一,这意味着武汉工程大学的化学、材料科学和工程学三个学科,均已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也标志着武汉工程大学在去年入围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后,在"双一流"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素材来源:武汉工程大学新闻中心、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官网

无违

研究大量美媒涉香港报道后,西方学者总结出两个字

来源:海外网2019年全球抗议活动频发,但美西方媒体在对全球暴力事件的报道中,缺少平衡、客观及批判性报道原则。瑞士《新苏黎世报》近日刊发署名马蒂亚斯·穆勒的文章认为,美西方媒体双重标准非常突出。这篇名为《美国媒体在涉香港报道上的尴尬》的文章,主要内容和观点如下:一、美西方媒体在涉港报道和对其它国家报道呈明显两面性。一是体现在报道数量上。fair.org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和《纽约时报》进行的调查显示,上述两家媒体对香港的报道数量、密集程度远高于对同样动荡的智利、厄瓜多尔、海地等地,尽管过去几周上述国家伤亡人数和被逮捕者人数明显更多,事态也更加严重。截至2019年11月22日,两家媒体共刊发737篇涉港报道,36篇涉智利报道、28篇涉海地报道、12篇涉厄瓜多尔报道。报道的绝对数量某种程度上暗示了其扭曲程度。二是体现在报道基调上。研究显示,2019年10月份香港暴力升级以来,CNN和《纽约时报》仍坚持以“民主抗议者”称呼上街示威的人,但对智利和厄瓜多尔的示威者则称为“暴乱分子”、“纵火者”、“匪徒”。两个人做同一件事,报道却不是一回事。二、以《纽约时报》和CNN为首的西方知名媒体在涉港报道上高度扭曲、偏离事实。在上述两知名媒体高度片面关注香港警方“暴力镇压”时,被暴力示威者打死的70岁老人在两家媒体看来却是不值一提的小事。暴力示威者用弓箭袭警一事在《纽约时报》的报道中被轻描淡写成“警察被箭头所伤,原因是示威者试图反抗暴力镇压的警方”。据fair.org调查显示,CNN的报道画面中出现的示威者自制的炸弹与2013年波士顿马拉松恐袭事件中造成大量人员死伤的炸弹威力相当,甚至更大。但CNN对这些无节制使用暴力的证据视而不见,依然将其美化为“民主抗议人士”,严重偏离事实。三、号称“客观独立”的美媒实则严重“政治化”。美媒对于有无外国实力介入香港局势的报道显示了涉港报道被毒化。对美国保持理智的西方外交官普遍认为,从美国过去在智利、伊拉克、尼加拉瓜及其他地区的动作看,此次美国极有可能插手了香港局势。但如果与美国记者探讨这一点,他们会坚决否认。因为美国支持厄瓜多尔政府,厄的暴乱在他们看来就是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恶意干预的结果。美国的盟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四、知名美媒双标报道的原因或许仅仅因为他们与香港暴力示威者有共同的“敌人”,即崛起中的中国。所以为香港暴力分子辩护已写入美国媒体的基因中。五、目前美西方媒体的报道方式已背离媒体使命。《纽约时报》和CNN以及其他西方媒体上述此类双标的报道只会帮倒忙,媒体原本的使命应该是与各方保持距离、批判性地报道,指出真正的问题,而不是现在这样。原题:美国媒体在涉香港报道上的尴尬《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1月06日 第04 版)

京韵情

「报道」探索重大主题报道的融合传播新样态——SMG融媒体中心第三届进博会报道亮点纷呈

导 读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近日在上海举行。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发挥主场作战优势,在东方卫视、看看新闻Knews、新闻综合频道等五个平台,全景式呈现第三届进博会精彩盛况,第一时间对习近平主席主旨演讲进行阐释,多维度聚焦首发新品、热门展品和重点话题,生动反映进博会丰硕成果,视野开阔、立体多维、内外联动、亮点纷呈,共推出全媒体大型直播21小时,网端系列轻直播62小时,各类短视频、图文、海报、电视报道、专题、Facebook及Youtube海外推文等总计1320条(件),截至11月10日全网总浏览量突破2500万,在探索重大主题报道的融合传播方面,进行了又一次有益的成功实践。一、“融”字为先,视野开阔,“网端+电视端”总时长83小时融媒直播“全景式”直击进博会盛况11月4日至10日,融媒体中心在东方卫视、新闻综合频道、看看新闻Knews客户端并推出《新时代 共享未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全媒体直播特别报道》21小时大直播,连续7天、大体量、全景式呈现第三届进博会;同时以“融入式、沉浸式、伴随式”为特色,在看看新闻Knews精心打造一系列轻直播和慢直播,融合共振、立体多维、内涵丰富,各样态直播总时长达83小时,形成强大宣传声势。(一)聚焦核心,第一时间深入阐释习近平主席主旨演讲《新时代 共享未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全媒体直播特别报道》以大开大阖的格局和视野,第一时间实况转播央视进博会大会开幕和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演播室内,邀请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中心主任张建平和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权衡,围绕主旨演讲中的精彩论断和重要主张,进行深入解读和阐释。看看新闻Knews全力做好习近平主席主旨演讲的互联网化再加工、再传播,精心摘选多条重要论述,制作一组“金句视频海报”,快速形成传播热点和热潮。《新时代 共享未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全媒体直播特别报道》共对74位全球企业高管进行“进博圆桌会”访谈,推出115场记者直播连线,邀请9位重量级嘉宾作客演播室,有力将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铺展成中国大地上一幅现实可感的壮阔图景。(二)样态多元,系列轻直播、慢直播带来线上线下直播“新体验”看看新闻Knews充分发挥“轻、快、鲜、活”特色,创意打造《带你零距离体验进博》《上新了 进博》《360度进博眼》等三款特色鲜明、视角多元的系列直播,颇具现场感、代入感和视觉冲击力。《带你零距离体验进博》“5G+VR”系列直播,采用VR摄像设备,聚焦海底观景舱、网红直升机等热门展品,带领观众一同感受“沉浸式”逛展体验。除线上直播,项目还深入虹桥品汇、陆家嘴中心等上海全市12个商圈,搭建线下VR快闪体验店,让普通市民通过佩戴VR眼镜,全方位身临其境逛进博,带领观众既看“热闹”更看“门道”。(三)技术赋能,前沿科技轮番上阵秀出主流媒体“年轻态”今年第三届进博会的大直播更注重以内容赋能技术,VR、AR、MR、全息、光捕、游戏引擎等前沿技术手段轮番上阵,有力提升大直播的整体科技感和呈现年轻态势。11月5日,融媒体中心全新打造的虚拟新闻主播“申雅”,面向全国观众首秀亮相,引发外界广泛关注。5分多钟的直播时间里,“申雅”通过光学动态捕捉、虚拟增强现实和游戏引擎技术相结合,与现场展商人员进行实时采访和多轮互动,成为国内首位在大型新闻直播中亮相的虚拟新闻主播。大直播中,配合运用MR虚拟演播室技术和5G全息展示系统,不仅实现精确到厘米的四叶草模型全时空展现,还将正在自动演奏的三角钢琴,全息投像到20公里外的新闻演播室,主持人足不出户便与热门展品进行时空交互。二、“活”字为要,立体多维,创意新媒体产品“立体式”呈现进博会精彩瞬间看看新闻Knews作为新媒体主战场,在移动客户端和网站首屏首页的核心区域,开设大气精美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专题区及24小时滚动直播间,快时速、全时段、广时空,策划推出系列短视频、海报、一图、H5等产品共计621件,全网总浏览量突破2500万。(一)“硬主题”软语态,多款精品短视频在网端呈刷屏之势看看新闻Knews着力将宏大主题与清新表达相结合,精心策划、精耕细作,推出一批短视频精品力作。《进博会,我们来了》短视频以“人”为核心,精编来自全球五大洲近20家参展商专门发来的短视频,以英、法、日、西、韩等五国语言,为进博打CALL、为中国喝彩,生动表达全球企业对进博会的热切期盼;《进博,如约而至》短视频以“事”为切入口,从三个不同维度阐释第三届进博会的如期举办对于世界、对于中国、对于上海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二)“巧设计”展新意,灵活运用动态海报、H5、一图等各类产品与用户充分互动针对年轻受众的互动喜好,看看新闻Knews推出一大批语态活、设计巧、互动强的新媒体产品,有效提升进博会报道的趣味性和感染力。《全球企业家说》“一图”海报,集纳米其林中国区总裁、首席执行官伟书杰等多位全球企业家的采访,讲述全球企业家眼中的进博魅力,一目了然、简约清新。“一天视界”H5订阅号,11月2日起推出进博会的首页特辑,聚焦阿波罗IE超酷跑车、乐造星球、超级黑钻、三倍辣火鸡面等热门展品,短小精悍、生动鲜活。(三)“单音符”变交响,全平台矩阵式、裂变式传播形成强磁场为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传播合力,看看新闻Knews发挥深耕多年的全平台、多渠道、矩阵式传播优势,与各大平台深度合作、借势联动,打造出进博会融合传播的交响曲。看看新闻Knews微博账号,发挥粉丝数突破1300+万的优势,主持发起的#上海进博会#微博话题阅读总数已达1.1亿,11月初以来共发布《酷炫!进博会亮点抢鲜看》等微博51条,总阅读数608万,在微博端形成有力宣传声势和舆论引导。看看新闻Knews抖音和快手账号,侧重微视角、快节奏的精彩内容推送,发布《进博会“首单”来啦!5亿美元!》等38条微视频,立体可感、出新出彩,扩大在年轻互联网受众中的影响力。三、“亮”字为基,浓墨重彩,电视端全天新闻版面“纵贯式”聚焦进博会各个层面在电视端,《东方新闻》《新闻报道》等东方卫视和新闻综合频道各档新闻节目统一挂“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题花,以大版面全方位聚焦博览会,形成覆盖全天的“新闻纵贯线”,与网端相互呼应,浓墨重彩,有声有色。(一)反响报道有“热”度11月4日当晚,《新闻夜线》快速发力,第一时间推出《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进博会上的主旨演讲引发热烈反响》反应报道,上海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习近平主席的演讲令人倍感鼓舞和振奋。11月5日,《东方新闻》在头版重要位置配发“东方时评”《携手应对风险挑战 携手推进共同开放》,深度阐释论述了第三届进博会所展现的“中国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真诚愿望”重要内涵。(二)专题报道有“深”度《新闻透视》连续推出8期进博会“特刊”,围绕四叶草安全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冷冻食品进博之旅、新老朋友共赴“东方之约”、拉美农产品抢滩进博会、进博“防疫专区”含金量等主题,深入采访、细致拍摄,推出了一批有故事、有细节、有思考的专题报道。(三)系列访谈有“厚”度为迎接进博会开幕,《今晚》精心策划打造《与世界对话:进博之约》5集高端访谈,对话欧莱雅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让·保罗·安巩等5位全球500强企业董事长、CEO以及国际经贸合作组织负责人,共同探讨全球经济化危为机、互利共赢之道。四、“广”字为导,内外联动,面向海外280万用户“开放式”讲好进博会精彩故事在全球疫情蔓延的背景之下,中国如期举办第三届进博会,显然格外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对此,融媒体中心发挥“ShanghaiEye魔都眼”和ICS外语频道两个外宣阵地,以英语、日语等多语种,向国际社会讲述第三届进博会精彩故事。(一)打造“双语直播”第一时间面向全球呈现进博会盛况11月6日、7日,“ShanghaiEye魔都眼”连续打造两场《四叶草里寻宝贝!》“双语直播”,通过Facebook和YouTube账号面向全球同步发布。直播中,三位双语记者深入“四叶草”各大展区,引领全球用户隔屏领略进博会优质展品,获得海外受众持续点赞,有用户在线表示,自己正从美国俄亥俄州、泰国曼谷等地在线观看直播,并评论留言“进博会非常精彩”“太不可思议了”。(二)推出“高端政要专访”展现西方眼中的进博魅力进博会期间,“ShanghaiEye魔都眼”推出《专访英国驻华大使:英式“珍馐美食”入驻进博会》《英式报菜名:没想到,英国竟还有这么多好吃的!》短视频,先后专访英国驻华大使吴若兰和英国驻华贸易使节吴侨文,讲述对英国企业参加第三届进博会的期待,畅谈中英未来合作的广阔前景。(三)以在沪外籍人士视角生动诠释进博会“溢出效应”ICS外语频道《直播上海》《财道》《中日新视界》等栏目,精心策划推出英语、日语等多语种的进博会外宣报道,面向在沪外籍人士讲述进博会精彩。4集短视频《斯蒂芬的“进口”生活》通过轻快的Vlog形式,以在沪外籍人士的视角,探寻散布在上海城市各零售端的进口产品,尝鲜进博同款产品,生动诠释进博会“溢出效应”。 (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供稿)监 制:杨明品轮值主编:李秋红后期编辑:胡雅文

绕以渤海

浙大一研究成果被《美国科学院院刊》报道 专家建议平时多吃苦

△黄力全团队 通讯员 卢绍庆 摄浙江在线杭州3月2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曾杨希 通讯员 柯溢能)寄存在未烧熟肉中的寄生虫可以骗过我们的嘴巴,但是骗不过肠道。近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力全研究员实验室在最新研究中发现,人肠道中的簇细胞对此功不可没——肠道簇细胞表达的苦味受体(Tas2rs)及其信号通路在检测线虫寄生虫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这项研究成果被《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报道,第一作者为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罗晓翠,通讯作者为黄力全研究员。一般情况下,人对苦味的感受来自有口腔中的味蕾。通过味蕾上的苦味受体(Tas2rs),可以介导味蕾细胞的苦味感知过程。然而,人肠道中的簇细胞也存在苦味受体(Tas2rs),它们的作用可不一般。簇细胞是一类顶端有一簇微绒毛的细胞,通常单个地分布在体内各组织器官中。虽然它们被发现已经有半个世纪了,直到最近,科学家们才认识到它们可能与病毒、滴虫和线虫寄生虫感染及肠道菌群改变有关。但是,这种关联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旋毛虫感染造成簇细胞增加黄力全实验室通过对常见于猪、狼等动物的寄生虫——旋毛虫研究发现,簇细胞在受到旋毛虫触发后,会形成一系列多米诺骨牌效应,进而激发免疫细胞“杀死”寄生虫。具体而言,在本研究中,黄力全课题组发现了簇细胞表达的Tas2r苦味受体,而旋毛虫的外泌物、抽提液和苦味物质水杨苷(Salicin)均能激活在人胚胎肾(HEK)细胞里异源表达的Tas2r苦味受体和在体外培养的小肠类器官里的簇细胞;同时这三种刺激物在体内也可以激活肠道簇细胞,诱导产生白介素IL-25,造成簇细胞和杯状细胞(Goblet cell)的大量增生,通过腹泻形式达到消灭和清除寄生虫的目的。课题组利用基因敲除小鼠及有关的生化抑制剂等试剂,确定了参与下游信号通路的蛋白。本研究不仅为防止和治疗线虫寄生虫感染提供了新思路,而且为理解苦味受体和簇细胞在其它组织中的功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黄力全建议,“大家平时可以吃点苦味食物,增强免疫能力,刺激簇细胞提高警惕性,通过不断‘巡逻’检测病原菌增加簇细胞。”该研究的其他合作者包括本课题组的陈振煌、薛剑波、赵东晓、陆晨、李依鸿、李松旻、杜雅雯、刘群和浙大生仪院的王平及吉林大学的刘明远。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思源基金的资助。(见习责任编辑 江笛)

没好死

JACS报道武汉理工大学张高科教授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

未来网高校频道3月27日讯(记者 张程 通讯员 林钊宇)近日,国际化学领域的顶级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国化学会志》在线发表了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及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教授张高科及其课题组吴晓勇副教授最新的研究成果“Photocatalytic CO2 conversion of M0.33WO3 directly from the air with high selectivity: insight into full spectrum inced reaction mechanism ” (J. Am. Chem. Soc., 2019, DOI: 10.1021/jacs.8b12928)。近年来,能源危机和温室效应日益严重,已成为世界两大难题,光催化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技术,可以直接把CO2转化成社会所需求的高附加值燃料,从而成为这世界两大难题有效处理途径之一。然而,如何有效利用太阳光中的紫外、可见和近红外光,在常温、常压下直接还原空气中低浓度的CO2为成分较单一的高附加值燃料,成为了光催化CO2还原领域的一大挑战。武汉理工大学张高科教授及其课题组吴晓勇副教授研究开发的碱金属钨青铜光催化材料,为实现常温常压下,利用紫外、可见和近红外光,直接将空气中低浓度CO2还原成成分较单一的高附加值燃料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该研究通过特殊的水释放溶剂热法制备出富含不饱和W5+和碱金属离子的钨青铜MxWO3, 其在常温常压和紫外、可见以及近红外光照射下,可直接将空气中的CO2转化为成分较单一的甲醇。尤其是经近红外光照射4小时后,空气中4.32%的CO2可被还原成甲醇且生成甲醇的选择性达到98%。更有趣的是,在连续的流动空气气氛中,碱金属钨青铜MxWO3仍然保持优良的CO2还原效果,且产物仍然为成分较单一的甲醇。实验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MxWO3晶体结构中富含的不饱和W5+和占据六方隧道孔洞的碱金属离子使MxWO3拥有非常独特的电子结构,从而使极子化跃迁增强、空气中的CO2被选择性的吸附在其表面而O2则很少被吸附,并可以进一步降低空气中CO2在其表面的活化能,最终使CO2在空气中的光催化还原成为可能。该研究工作为人工光合作用的进一步实际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据悉,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是国际化学领域的顶级期刊,影响因子14.325,主要报道化学及相关交叉学科的重要研究成果。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武汉理工大学吴晓勇副教授和博士研究生李源,张高科教授为第一通讯作者,武汉理工大学赵焱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孙永福教授分别进行了计算和实验数据测试分析等合作研究,为共同通讯作者。该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472194,No. 21777045 and No.51602237)及国家973课题(2013CB632402)等项目的资助。

望夫石

青蒿素研究中心:屠呦呦团队研究成果的报道以新华社稿件为准

声明关于屠呦呦团队研究成果的报道一切以新华社稿件为准。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2019年6月17日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办公室

研究显示假新闻传播更快

【新华社微特稿】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传媒实验室研究人员8日在一份报告中说,假新闻在社交媒体的传播速度是真实新闻的6倍,且假新闻更容易得到转发。报告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研究人员在社交媒体“推特”选取12.6万则新闻,由6家独立机构核实真实性。研究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6年底,这些新闻共由大约300万用户分享超过450万次。以向1500名用户传播消息为标准,假新闻平均传播时间为10小时,而真实新闻传播需60小时。与真实新闻相比,假新闻得到转发的几率高70%。平均一条假消息的受众人数比真实消息多35%。相比涉恐、自然灾害、科学和财经等领域的假新闻,虚假政治新闻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更为明显。报告说,2012年和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政治类假新闻的数量明显增多。路透社援引研究人员的话报道,假新闻主要由公众分享,而非“机器人”账户自动传播。公众之所以更喜欢分享假新闻,是因为它更加耸人听闻。报告主要作者苏鲁什·沃索基说:“假新闻的内容与人们对世界的期望背道而驰,可能是它更惊人的原因之一。如果有人制造谣言,与大家的预期相悖,得到转发的可能性会更高。”(完)(刘曦)关键词:《科学》杂志(Science)、假新闻(fake news)、麻省理工学院(MIT)

李季

生酮饮食疗法的诞生:第一个生酮饮食研究报道

在生酮饮食的发展历史中,来自美国梅奥诊所的Wilder医生通常被提到是第一个报道生酮饮食治疗癫痫的作者。Wilder医生1921年,Wilder医生连续发表2篇关于酮症对癫痫影响的文章。在他的第一文章《The effects of ketonemia on the course of epilepsy》中,Wilder医生认为禁食对癫痫的治疗作用可能依赖于酮症的产生。他猜想同样的结果可通过生酮饮食获得,并提出生酮饮食的概念(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和适量蛋白质的饮食组合),可模拟饥饿代谢状态产生酮体达到控制癫痫发作的效果。他建议观察这种饮食的效果,该饮食可以比禁食维持更长的时间,且能弥补长期禁食的显著缺点。在他的第二篇文章中,Wilder医生报道了生酮饮食治疗3例癫痫患者的情况,这也是第一个用生酮饮食治疗癫痫的报道。第一个生酮饮食研究报道在Wilder医生的文章发表后,多个研究也报道了生酮饮食治疗癫痫的疗效。据统计,在20世纪20年代共有9个关于生酮饮食的研究发表,当时已超过400名癫痫患者使用生酮饮食治疗。20世纪20年代生酮饮食使用情况生酮饮食在20世纪20-30年代得到广泛运用。由于当时还没有高效的癫痫治疗方法,这可能解释生酮饮食在当时广泛运用于治疗癫痫的原因。早期的报道显示,50%-75%的患者可减少发作50%,30%-40%的患者可减少发作90%,20%-30%很少发作甚至达到完全控制发作的效果。

天德

快讯 | 成都理工大学最新研究成果被科学顶级期刊《Nature》报道

《Nature》杂志将该科研成果列为全球研究热点。封面新闻记者 刘皓洋记者从成都理工大学获悉,近日,国际顶级期刊《Nature》杂志撰文报道了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黄润秋、许强及胡伟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将该科研成果列为全球研究热点(Highlight)。据悉,该团队2月在国际著名地学期刊《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地球与行星科学通报)》上发表了该成果,题为《巨型滑坡底部超低摩擦机理——摩擦热产生的蒸汽压和CO2气压与岩石重结晶共同润滑作用》。《Nature》的报道称这篇论文为“黄润秋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对大光包滑坡进行了长期的科学研究,准确地测定了大滑坡在滑动时滑面的温度为850度左右,并且找到了滑坡底部高温高压蒸汽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微观证据”。黄润秋教授、裴向军教授带领团队对大光包进行地质科学调查论文展现了黄润秋、许强、裴向军、胡伟教授团队历时4年,对汶川地震诱发的巨型滑坡——大光包滑坡进行的相关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大光包巨型滑坡在滑动过程中底部温度可以达到850度左右,分解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气体。高温水蒸汽和二氧化碳气体在致密的底部形成高气压,借助这种类似“蒸汽机”的原理,滑坡底部摩擦大大减小。同时,从现场和实验样中均发现了底部滑带表面存在一层0.1mm左右厚的矿物重结晶层,也起到了重要的润滑作用。据悉,该团队长期从事大型滑坡、高速远程滑坡机理研究,在该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逐步揭示了高速远程滑坡底部超低摩擦之谜。据了解,该研究成果也联合了新西兰地质调查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相关研究人员。该课题组将继续研究,将底部超低摩擦的物理机理转化为数学模型,与数值计算结合,用于大型滑坡灾害的风险区划、预警预报。

石峻

西安石油大学教授研究成果被国际科技机构报道

未来网高校频道4月16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侯智)近日,西安石油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刘科满教授的研究成果被国际著名科技机构“工程进展(Advances in Engineering,简称AIE)”以“井场噪声评估技术提升EM-MWD性能”为题进行专题报道。电磁随钻测量 (Electromagnetic Measurement While Drilling,简称EM-MWD)技术是解决气体、雾化、泡沫和常规钻井液钻井随钻测量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其传输不受流量、固相含量和流体性能的影响,具有使用成本低、无堵塞和冲蚀等优点,已成为钻井信息传输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在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EM-MWD系统易受到地层电阻率与井场噪声的严重影响,导致其传输深度大大降低。特别是,井场噪声对人身、环境、作业安全以及井场使用的仪器设备会造成严重的噪声危害。这些噪声干扰会导致测量仪器(如:电磁随钻测量系统,测井仪器、地面测量仪器等)测量结果失准、精度下降,影响仪器正常高效地使用。针对上述关键问题,刘科满教授课题组开展了井下电磁发射技术、地面信号接收处理技术、井场噪声处理技术等研究领域的科技攻关。其中,课题组研制的井场噪声采集、分析与评估系统,利用Bootstrap方法和Welch方法评估了不同钻井工艺、不同钻机、不同钻进状态时的井场的噪声统计特性,为进一步认知井场噪声的统计规律,建立噪声分布模型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也为改进、优化电磁随钻测量、近钻头随钻测量、随钻地震勘探等测量仪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课题组研究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和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的资助。刘科满教授长期致力于电磁随钻测量系统研制和井场噪声中的电磁随钻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受到了《中国石化报》、Advances in Engineering等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刘科满教授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在石油工程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中科院2020版JCR分区,二区,顶级期刊)上发表,并被国际著名科技机构“Advances in Engineering”遴选为对“卓越科学工程研究”有突出贡献“关键科学”文章。据悉,AIE成立于2005年,旨在及时快速地报道工程领域重要的重要科学研究成果和创新技术。AIE不接收投稿,其所报道的论文均是由国际专家顾问组选出,每周特别报道的优秀论文数量仅为20篇,方向包括材料、化工、电子、机械、纳米、土木、通用工程(涵盖航空航天、通讯、计算机、农业、工业等),入选率为以上领域发表论文总数的1‰以内。被AIE报道的论文需要具有特殊的科学重要性并能够被广大的科学读者所理解。AIE拥有广泛的读者群,每月的阅读量高达80万次,除受到全球主要研究机构的关注外,也被全球排名前40位的工程公司所链接,用于跟踪全球最新突破性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