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后继有人!时隔17年扬州木偶有了“科班生”蓝桥会

后继有人!时隔17年扬州木偶有了“科班生”

《沙家浜》选段“智斗”。扇韵表演。长绸表演。《嫦娥奔月》选段。王璐摄长绸飞舞,扇韵飘香。昨天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木偶表演在扬州大剧院上演,所有演员都是即将从扬州文化艺术学校2016级木偶班毕业的学员。青春的身影不失沉稳的台风,年轻的脸庞不乏自信的笑容,他们用3年的汗水与积淀,在舞台绽放出成长之花。这33名学员也将为木偶人才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整场汇报演出可谓是杖头木偶技艺及学员表演技能的全面展示。《小小芝麻官》中,机智的官员、老实的农民、狡诈的公子在学员的演绎下,手势、动作生动形象,人物性格鲜明;《嫦娥奔月》中,嫦娥和后羿在洛水河畔相逢,木偶的形态将娇羞又喜不自禁的情感拿捏得恰到好处;《沙家浜》“智斗”选段里,阿庆嫂不仅能够手持茶壶,还能打火点烟,绝技惊人……除了将这些经典剧目以传统的方式进行展示外,还有人偶同台的扇韵、长绸等绝技表演,以及舞蹈、戏曲身段等展示,年轻演员们将扬州木偶“不是真人,胜似真人”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据了解,市委、市政府实施扬州文化人才“育才聚贤”计划,于2016年在艺校开设木偶班,以“政府买单”形式培养木偶人才,33名学员进入木偶班学习。目前,该班学员学业期满,即将毕业。据扬州文化艺术学校办公室主任张啸波介绍,这是艺校培养的第三届木偶学员,上一届学员于1999年入学,经过3年系统培养于2002年毕业。“前两届学员已成长为院团事业发展的中坚骨干,两名学员曾先后摘取过中国木偶最高奖‘金狮奖’,学员们多次走出国门,把木偶这一独特的艺术样式、传统文化传播辐射到了很多国家。”张啸波说。时隔17年,扬州木偶迎来了新一批“科班生”。这3年来,学员们接受了系统教学。“第一年从真人开始,学习形体、舞蹈、戏曲身段、声乐等方面。因为,对于木偶演员来说,只有真人理解、领会角色,才能将动作、情感传递给手中的木偶。”艺校2016级木偶班班主任王海燕介绍,第二年学员们才开始学习木偶操纵表演技巧,从举功、练功操等基础延伸到表演,从经典剧(节)目到绝技绝活等。“我们还聘请了一批国家一级演员、非遗传承人郑国芳、华美霞、颜育等前来授课。”扬州文化艺术学校党支部书记、常务副校长殷德平说,不仅有扬州本土的前辈艺术家,还有杖头木偶不同流派的非遗传承人。“如郑国芳老师是海派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扬州杖头木偶中的书画绝技曾让不少人拍手称绝,而郑国芳正是中国木偶书法的开创者。邀请这些名师前来,也是希望博采众长,将杖头木偶艺术传承下去,培养基础扎实、能力全面的木偶后备人才。”坐在观众席中,扬州市木偶研究所所长戴荣华难掩激动。3年来,他一直关注着这批孩子的成长。根据计划,经过考核后,这批学员中将有20人加入市木偶研究所,为扬州木偶人才队伍注入“新鲜血液”。观看这场演出的还有一批特殊的观众,既是观摩也是考察。来自河南省演艺集团木偶剧团、江苏省演艺集团木偶剧团、如皋市木偶剧团等专业院团的负责人一边欣赏演出一边在节目单上圈画、备注。学员们扎实的基本功、精彩的表演令他们感到兴奋,希望能将优秀学员纳入各自团队。记者王璐

变鼠记

扬州引来“沈飞所” 自有“凤来栖”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扬州协同创新研究院。资料图片扬州网讯 (见习记者闵晨记者邹平薛舒文)“在国外工作这么多年,如今回头看还是觉得扬州好。”昨天下午3时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扬州协同创新研究院技术部,80后工程师刘峰放下手头刚完成的一份预研报告,走向窗边眺望对面风景旖旎的廖家沟,深有感触地说。刘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硕士,毕业后进入中兴通讯成为一名电气工程师,11年的工作生涯大多在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度过。“离家越远,越是想家。”刘峰介绍,前段时间回上海对接工作,偶然听同学讲起,家乡扬州引进了国内最顶尖的主机所——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当时就动了心,家门口有这么好的工作机会,专业又这么匹配,没有理由不回来!”“给我一个平台,我就能为家乡做点事儿。”刘峰说,沈飞扬州院有好几名从扬州走出去的名校学子。“我们先来打个前站,相信以后还会有很多同学慕名前来。”对于在外闯荡的扬州籍名校学子来说,沈飞扬州院让他们的事业多了一个“家门口”的选择。“在这里,我们可以同时兼顾家庭与事业,还可以为家乡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何乐而不为呢?”杨蔚今年硕士毕业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本想去上海闯荡一番,但还是没有禁得住家乡的召唤,拿着几份OFFER,她依然选择了回乡发展。“栽下梧桐树,引得凤来栖。”被沈飞扬州院吸引的,不仅是扬州籍的学子,还有来自省内其他兄弟城市的优秀学子。庄福建是连云港人,今年6月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博士毕业,5月份就通过招聘来到扬州。“虽然去年也与几家500强企业达成了就业意向,但后来一权衡,还是觉得扬州好,离家近,专业也很对口。”目前,他主要从事飞机预先研究的工作,就是立项前的可行性研究,包括技术性突破、难点解决等。“以前江苏都没有这样的主机设计研究单位,想回来也没地儿去。”80后女强人陈永红是首批来到沈飞扬州院的技术骨干。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博士毕业后,她一直在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工作,今年听说扬州院招人,她想跳出“舒适圈”,回老家江苏闯荡一番事业。“我是江苏海安人,除了事业上的追求,离家近也是我选择扬州的一个主要原因。”为了支持她的工作,老公放弃沈阳理工大学的教职,跟着她来扬工作。如今,夫妻俩已经在扬州买了房,准备长期扎根下来。“让我下定决心,放弃原来的事业编制,不远千里来到扬州发展,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扬州市委市政府推进航空产业发展的远见和决心。”陈永红说,作为最早一批参与研究院筹建的工作人员,她切身感受到了扬州各级领导对航空产业发展的极大热情,沈飞扬州院甚至被列为扬州新兴科创名城建设的1号工程。“决心之大、力度之大,让我们备受感动、深受鼓舞,也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作为研究院技术部副部长,陈永红主要负责航电系统方面的工作,目前手头同时有四五个千万元级的技术项目,一旦通过预研进入产业化,就将裂变出一个个亿级航空产业项目。沈飞扬州院就像一个能量巨大的磁场,吸引众多航空界的能人志士来扬展现才华、实现抱负。汤一村,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综合热管理专业博士,毕业后通过学院就业助理的推荐,来到了沈飞扬州院。“刚开始我也想过留在北上广工作,但后来想了想,与大城市相比,好的平台更重要,沈飞所是国内主机设计研究的N0.1,在这里能实现自己航空报国的理想。”汤一村说,大学暑假曾来扬州旅游,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扬州优美的城市环境和人文环境,也是吸引我前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主要负责飞机预先研究的一些技术性工作。因为我自己就是南方人,来扬州后也很习惯这里的气候环境,扬州空气好,环境优美,出门就是公园,工作累了去公园走一走,让人神清气爽。”汤一村笑着说。“人才是航空产业发展的根本,是扬州院做大做强的底气。”沈飞所扬州协同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陶晓洋告诉记者,虽然公司才成立半年时间,但目前已成功招聘52名高层次航空人才,其中硕士22人,博士10人,80%以上都毕业于985名校。“我们将会带领这群名校学子,撸起袖子加油干,力争尽快出成果、出业绩,为中国航空事业,为扬州航空产业、新兴科创名城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黑白李

聚焦聚力科创名城建设 扬州携手央企打造“1号工程”

扬州网讯(记者 邹平)昨天是2019年第一个工作日,市委书记谢正义赴京拜访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就深入推进科研和产业项目合作,与中航工业党组书记、董事长谭瑞松等集团高层座谈交流,并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扬州协同创新研究院。谢正义表示,新的一年,扬州将把协同创新研究院作为聚焦聚力科创名城建设的“1号工程”,以更大力度、更新举措、更优服务推进项目建设,为建设“三个名城”、“强富美高”新扬州提供新动能。谢正义对中航工业长期以来对扬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说,当前扬州正在大力建设新兴科创名城,争创城市发展第四次辉煌,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中航工业集团等央企的大力支持。科创名城是千年古城重振辉煌的主航道,实验室是千年古城重振辉煌的命根子。中航工业沈阳所在扬设立协同创新研究院,是扬州科创名城建设一个新的里程碑,我们将把该项目作为科创名城建设的“1号工程”,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新标志、新名片,以最高规格、最大力度、最优服务推进项目建设。谢正义表示,进入新世纪以来,扬州招引中航工业沈阳所这样的大院大所还是第一次,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扬州研究院项目作为打造科创名城、制定创新政策的突破口和试验场,为其量身定制政策和服务,尤其是要聚焦人才政策、场地建设等,实行“一所一策”“一人一议”,争取把扬州研究院打造成中航工业沈阳所在全国的“人才特区”,真正让人才来了不想走。要以此次与中航工业沈阳所的合作为新标志,在以往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深化合作层次、提升合作水平,更好地服从服务于新兴科创名城建设和中航工业在全国的战略布局,携手打造科创名城建设和集成创新的典范。谭瑞松高度评价了扬州市与中航工业合作项目运行情况。他表示,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扬州协同创新研究院等合作项目既符合中央关于加快建设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大力提高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又符合中航工业转型发展、扬州建设科创名城的需要,集团将全力支持该项目的发展,以改革的思维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把真正的优秀科研人才放到扬州,为加强国防科技创新、扬州科创名城建设作出贡献。昨天上午,谢正义还拜访了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并与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以及化学工程系院士、相关领导进行了座谈。谢正义表示,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拥有绿色、安全和高效的化工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希望在已有的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与清华大学化工系联合设立内容实在、内涵丰富的长期合作项目,共同建设化工研究院、设立化工基金,为扬州化工产业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打造权威咨询机构,坚定扬州化工化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中航工业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卢广山、总经济师王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扬等参加活动。

名川三百

扬州同迎两大省级医疗分中心落户

中国江苏网6月14日扬州讯 (记者华诚)6月13日,江苏省肝胆外科临床医学中心扬州分中心、江苏省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中心扬州分中心揭牌仪式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举行,扬州市委书记夏心旻出席仪式并致辞。夏心旻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两个中心的正式揭牌致以热烈祝贺。他说,长期以来,江苏省人民医院一直关心支持扬州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这次又集中优质医疗资源,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合作成立两大分中心,这是对扬州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大力支持。(张卓君 摄)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人民医院肝脏移植中心主任王学浩,深情回忆了与扬州的渊源,感叹其发展之快之美。现年78岁的王学浩院士桃李满天下,他培养的学生已成为不同医学领域的专家、教授,并独挡一方,这令他颇感欣慰和自豪。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主任丁岩冰教授就是他的学生。王学浩院士勉励并要求中心人员,“两个分中心挂牌是一个新的开始,要把事一件一件做好,争取多做几件,做扎实”。(张卓君 摄)随后的学科建设高峰论坛上,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消化科主任、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中心汤琪云教授介绍了“神经内分泌肿瘤学科诊治和发展”。她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认识水平提高,神经内分泌肿瘤从罕见疾病走向少见疾病,该学科跨越并融合了消化科、普外科、腔镜科、内分泌科、肿瘤科、影像科等部门,受到医学界重视。江苏省人民医院在华东地区创立了首家针对神经内分泌肿瘤专病专治的“江苏省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中心”。经过五年多积极探索,中心已成为省内患者最集中、全身分布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种最齐全的诊疗中心。中心牵头成立了江苏省神经内分泌肿瘤研究联盟,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省老年病医院及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先后成立了江苏省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中心苏中分中心、苏南分中心、苏北分中心、省老年医院分中心以及淮海分中心。(张卓君 摄)学术上牵头成立了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消化外科专业委员会神经内分泌肿瘤学组、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及江苏省肿瘤个体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神经内分泌肿瘤研究所。汤琪云教授认为,扬州处于江苏的几何中心,新成立的扬州分中心对周边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辐射效应,通过两家医院的共同建设和推进,更好造福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江苏省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队长刘云在当天论坛上,做了“新冠疫情对医院学科布局的再思考”的专题发言。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人民医院肝胆中心主任王学浩,江苏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唐金海,扬州大学党委书记姚冠新,扬州大学校长焦新安,市委常委、秘书长韩骅,副市长余珽等出席活动。

孝乎

扬州小木偶做成了大产业 全国木偶几乎都在这里制作

站在扬州维扬路这栋楼的四楼往下看,就是一个袖珍精致的城市公园,芳草萋萋,花开不断。今年32岁的顾文杰,有时候会在工作间隙,站在窗口,远远眺望一下。当然,这样的放松机会并不多,因为他工作的节奏很快,每天都在忙个不停。作为扬州木偶制作中心的工作人员,他几乎每天都在参与新木偶的制作。“光是去年一年,为外地单位制作的木偶,就有200多个。”一家独大几乎承包全国木偶制作 央视表演也是经常露面顾文杰所说的,为外地单位制作木偶,属于“接外活”。去年,扬州木偶研究所排演了《爱丽丝梦游仙境》《神奇的宝盒》《再见了!熊爸》等多部木偶剧,在完成这些木偶剧的造型外,还为天津宝艺、上海戏剧学院、成都木偶剧团、哈尔滨儿童艺术剧院、广东卫视、河南木偶剧团、江西木偶剧团、上海偶艺、武汉人艺等十几家单位制作200多个木偶。就连上央视这样以前觉得很难得的事情,也是寻常了。从去年央视春晚,到六一晚会,再到元旦宣传片,到处都有扬州木偶的身影。目前,这个15人组成的团队,已经在全国木偶界做到了“一家独大”的地步,很多地方的木偶剧团,已经不具备制作木偶的能力,想要排新戏,制作新木偶,最好的选择就是来扬州。如今,在这栋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四楼,几乎承包了全国的木偶制作。“一直以来,扬州木偶不仅注重木偶的表演,制作也没有放下过。对于我们来说,开始制作木偶,是为了更好地为演出服务,但是这些年来,随着其他地方木偶制作的萎缩,扬州木偶制作已经成长为重要的文化产业了。”扬州木偶研究所所长戴荣华介绍道。精益求精木偶制作技术与时俱进 表情要夸张材料更轻便一个小小的木偶,从初具雏形,到化妆完毕,起码要有20多道工序。在这些工序之中,每一道都关系着木偶的最终呈现。可以说,每一位工作人员都不敢掉以轻心。一般来说,木偶到了邓小惠手中,就已经快到最后,她负责木偶的妆容。每天为木偶化妆,她已经做了十多年的时间。在她看来,随着观众们审美的变化,木偶的化妆技术也要改进。“以前都是在木偶脸上画,但是那样容易反光,观众在台下看不清楚。现在我们都用海绵去拍,慢慢拍出人物的肌理感觉,更像真人,更有层次感,也不会产生视觉误差。”邓小惠说道,“感觉以前要求木偶写实,现在则是夸张,这都是时代审美的进步。”为木偶做发型的李敏,以前曾是一位木偶演员,转行做造型后,那种精益求精的精神还是一贯保持着。“我会注意抖音,看上面有什么新潮的发型,还有一些流行的古装电视剧,比如《知否知否》,那些发型,都可以做到木偶头上来的。”木偶具有“不是真人,胜似真人”的特点,很多特技动作,都能带给观众们惊奇。比如眼睛乱转,眉毛乱动,或者转身下腰,角度之大,柔若无骨,这些动作其实都维系在木偶体内的一根木棍上,专业术语叫做“命棍”。扬州木偶的精细程度,都在这根“命棍”上体现出来,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才行。如今正在制作“命棍”的汪统华,就有十多年的从业时长了,现在的他,在一根“命棍”最多可以制作五种特技。“一直都在研究,如何让演员更好操纵木偶,有了难题,就和于师傅商量。”汪统华口中的于师傅,名叫于加泉,有着长达40多年的木偶制作经验,见证着扬州木偶制作的历程。于加泉最大的感受,就是木偶特技要求越来越高,上天入地,变脸喷火,都是寻常,必须常有高新尖的技术才行,而且都要靠自己研发。“有时候,想一个特技想几个月也是常有的事情。”于加泉同样感慨的,是制作材料的更新。“木偶木偶,以前都是木头做的,后来有了纸浆,现在更有PE材料,最主要还是材料的轻便性。以前木偶重达10多斤,很难举得动。现在的木偶,普通的两三斤,给演员减压了。”未来可期年轻人进入制作队伍 为全国培养更多人才尽管已经做到了“笑傲江湖”的地步,但是戴荣华所带领的木偶制作队伍,从未放弃过进步。这些年来,他们不断研制新型木偶,并力争搬上舞台。比如《葫芦娃》中的连体偶,木偶是和演员连在一起进行表演的;比如为广东卫视《木偶总动员》打造的荧光木偶,由LED灯带绑在演员身上进行表演;再如《神奇的宝盒》中的三人合纵木偶,能够让木偶表演更加传神……这些木偶,也都是扬州木偶制作的首创。更令戴荣华感到放心的是,目前的这支队伍很年轻,像顾文杰这样30出头的就有好几位,他们有自己的想法,经常会给木偶制作带来全新的惊喜。“我们从未固步自封,这些年也举行过全国木偶制作人才培训班,给全国的木偶剧团培养专业人才,希望各地的木偶制作都能欣欣向荣,这样才能促进中国木偶的发展。”戴荣华说道。

方明为御

著名扬剧琴师卢小杰先生收徒暨拜师仪式举行

收徒仪式现场。扬州网讯 (通讯员 汤玉祥 记者 王璐) 昨日,著名扬剧琴师卢小杰先生收徒暨王安琦、李奇拜师仪式举行。扬州市扬剧研究所青年演奏员王安琦、仪征市扬剧团青年优秀主胡李奇正式拜师卢小杰先生门下,学习扬剧主胡技艺。值得一提的是,卢小杰、王安琦师徒还入选了国家级戏曲专项扶持项目“名家传曲——当代戏曲音乐名家收徒传艺工程”,为2019年度该项目省内唯一入选师徒。卢小杰是著名琴师、二胡演奏家。现为扬州市扬剧研究所首席主胡、扬州文化艺术学校特聘教授、台湾南华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剧协会员、中国音协会员。从艺六十年来,他先后为扬剧“四大流派”的数代名演员操琴,参加演出的剧(节)目高达1万场次,将扬剧伴奏的四字诀(迎、送、包、让)拓展为“迎、送、包、让、托、带、跟”七字伴奏原则,受到同行的肯定和演员的欢迎。他曾在上海、济南、台北、南京等地用戏曲主胡、二胡、高胡、板胡、中胡举办“卢小杰——戏曲风格胡琴演奏会”等。在收徒仪式上,卢小杰告诫两位徒弟:“苦练更要修身,这样才能做到弓随情走、弦随心动,一辈子做一个能吃苦、肯吃亏、追求大格局的人,在今后的时间里,刻苦练琴,为扬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王安琦表示,她不仅会跟师傅学习琴艺,更要学习他做事做人的态度。他们将跟随这位德艺双馨的二胡演奏大师苦学琴艺,期待今后为扬剧发展注入活力。音乐名家是承载传统戏曲精华的中流砥柱,青年人才培养是戏曲传承发展的根本保障。近年来,扬州市扬剧研究所高度重视扬剧艺术的发展繁荣和艺术人才的培养,邀请了全国名家大师来扬授课、收徒,通过师徒结对、口传身授,不断提高中青年演职员的表演水平和演奏水平。

邢邵

扬州市公共卫生中心竣工交付 将拥有万人核酸检测实验室

近日,扬州市公共卫生中心项目通过验收,正式竣工交付。未来,六大公共卫生机构将资源整合,同楼办公,同时,通过建设万人核酸检测实验室,扬州市核酸检测能力也将大大增强。在新竣工交付的扬州公共卫生中心,记者看到,南楼、北楼以及中间的群楼已经全部建成,新建的扬州公共卫生中心位于上方寺路以北、黄金坝路以西,建筑设计为多层综合楼,地上八层,地下一层,其中,一楼大厅面向市民承担多种公共卫生服务职责。项目建设人员介绍,一楼大厅是正常的采血、检测、打狂犬疫苗、临时就诊的地方。项目全部建成后,市疾病控制中心、市医学检验中心、市血吸虫病防治办公室、市皮肤病性病防治所等六大公共卫生机构将同楼办公,其中,北楼将重点建设近百个实验室。记者注意到现场有个近430平方的“万人核酸检测实验室”正在装饰装修,该实验室建设完成后,将满足1万个样本同时进行核酸检测分析。 项目建设人员介绍,该实验室除了要确保密封洁净要求,还要满足真空负压要求。南楼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将建成市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和医疗救治指挥中心,完善扬州市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制。市公共卫生中心项目正式运营后,将促进扬州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标准化示范化建设,促进卫生事业更快更好发展。来源丨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编辑丨陈利霞【来源: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国风

扬州市公共卫生中心项目竣工交付 六大公共卫生机构将“同楼办公”

市公共卫生中心。 孔生 摄扬州网讯(通讯员 薛梅 记者 张孔生) 记者昨获悉,市公共卫生中心项目正式竣工交付。市公共卫生中心项目位于上方寺路以北、黄金坝路以西、鸿福路以南、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东,建筑设计为多层综合楼,地上八层、地下一层,包括市疾病控制中心、市医学检验中心、12320管理中心等。项目建成后,市疾病控制中心、市医学检验中心、市血吸虫病防治办公室、12320管理中心、市皮肤病性病防治所、人员隐蔽工程和药品库六大公共卫生机构将“同楼办公”,促进我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标准化示范化建设。记者在现场看到,南楼、北楼和裙楼都已建成,周边栽种了绿化树木,停车场等设施也已建设到位。走进裙楼楼内,一楼大厅百姓急诊、采血等服务设施齐全,二楼则设置了报告厅、培训室等人才培养和技术交流场地。随后,记者在北楼看到,各类实验室正在安装仪器设备。施工人员向记者介绍,北侧实验楼共8层,其中4层为微生物实验室,4层为理化实验室,将建设近百个实验室,重点为加强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环境卫生学、食品安全四大重点实验室建设,将建成我市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检测移动工作平台,健全全市实验室检测区域网络,还将建成“扬州市万人核酸检测实验室”,全面提升我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南楼将建成市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和医疗救治指挥中心,完善我市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制,构建统一领导、权威高效的公共卫生大应急管理格局。地下室则设置了人防药品库和人员隐蔽工程,建立应急资源和能力储备,实现应急状态下人员疏散和药品存放,提升了应急响应能力和效率。市公共卫生中心建成投用后,市疾控实验室将成为区域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和区域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中心实验室以及检测工作平台,有力提升我市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疫情应急处置、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实验室检验检测、区域健康大数据分析利用等方面的能力。

马龙

“环境DNA”咋这么神,到底是什么技术?

杜雪地在试验水抽滤设备提取环境DNA用的冷冻离心机扩增江豚线粒体基因片段的DNA扩增仪核心提示昨日,本报刊发了《扬州首测“江豚环境DNA”》报道,“江豚环境DNA”引起广泛关注。“环境DNA”到底是一项什么技术?它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怎样的重要性?本报昨请扬大江豚保护专家揭秘。热议“环境DNA”到底是什么技术?“‘江豚环境DNA’网上火了,这是什么技术?”昨天上午,镇江居民陈先生来电称,长江扬州段首启“江豚环境DNA”检测,他们在中共江苏省委新闻网、江苏网等多个网站上都看到了,同事对这一技术都比较好奇。陈先生称,镇江有江豚保护区,沿江城市的居民对江豚非常关注,往年他们听到最多的是观测、科考,这是头一次听说“江豚环境DNA”,很有神秘感。“江豚环境DNA”火了,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技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博士毕业、今年36岁的杜雪地,正是这次“江豚环境DNA”检测的负责人。2015年起就职于扬州大学动科学院,他称,这一技术也就是最近几年才开始被广泛重视起来。杜雪地说,早在1990年前后,国际上就有研究者提取过湖底沉积微生物的DNA,2000年左右出现“环境DNA”概念,直到2003年,“环境DNA”首次用于检测样品中是否存在大生物(指肉眼可见的生物)。到2010年前后,逐渐有研究者将“环境DNA”技术引入到水生生物监测中,杜雪地表示,国内也就是最近几年才逐渐应用。揭秘它就如你家的“门牌号”疫情期间,扬州大学校区不让陌生人进入,在扬大附近一餐饮店内,杜雪地向记者揭开了“江豚环境DNA”的神秘面纱。杜雪地说,DNA作为遗传信息存在于生物的每一个细胞中,只要一种生物在水中呆过,它也会如人的皮屑脱落、排泄物等一样,在水中“留痕”。“海洋中取点水,它可能包括上千万个DNA片段。”杜雪地表示,只要通过一个细致的过滤器,从水体样本中提取出物种DNA并和已掌握的生物基因库对比,就能知道这片水域中有还是没有某种生物。为了让记者能够更形象理解这一技术,杜雪地说,每一个物种能携带的DNA片段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就如居民家的“门牌号”,知道了“门牌号”,还能不知来自谁家?同样的道理,获取了DNA片段也就能知道来自哪一物种。“对江豚的检测就是这样。”杜雪地表示,如果江豚在那片水域常活动,自然会被检测到独一无二的DNA片段,水中有或无就能确定下来。优势准确高效不损伤目标物种在实际检测中,这一技术又怎么测江豚种群的相对数量?杜雪地表示,一头和两头在一片水域留下的环境DNA量是不一样的,如有可参照标准曲线,就能分析出相对准确的种群数量。“如果不用这一技术,想了解海洋或是长江的生物多样性,要靠捕捞等手段。”这样做既不高效也容易损伤目标物种,捕获的物种数量也可能只是一小部分。利用环境DNA检测,也就只需要从海洋中或长江湖泊中取一杯水,通过这一杯水,就能检测确定水中有几十、上百种生物,既伤害不到生物,又非常高效和准确。杜雪地说,以鱼的种类调查为例,利用环境DNA检测,就可以“舀一杯水,知一群鱼”,更可以通过物种特异的DNA片段密度等数据,分析出某种鱼的有无、相对数量多少以及迁徙规律。“对一些濒危的水生物来说,那就更直观明确。”杜雪地表示,以已经灭绝的白鲟为例,如果在不确定其灭绝又找不到它的情况下,通过对其经常活动水域持续性的检测,就能分析出是否还有白鲟在附近水域活动。展望可设监测点防范外种入侵“它可以令研究人员缩小考察范围,更有效利用考察的资源。”杜雪地说,尤其是对一些低密度的濒危水生生物来说,通过该技术长期监测其分布,很有必要。这一研究技术,不仅是针对水生生物,同样可用于调查空气、土壤等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分布,对于河湖密布的扬州来说,杜雪地觉得,可以通过这一技术,构筑入侵生物监测网。“外来物种入侵,单单去靠肉眼观测和被偶遇到,不利于及早预防。”杜雪地称,就如美国一些河道鲤鱼泛滥一样,利用这一技术就可快速知道鲤鱼泛滥程度,及早预警和防治。杜雪地表示,外来入侵物种的防范,有利于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比如一些外来入侵植物,因其生物量大,排他性强,容易侵占其他植物的生长空间,形成单种群,从而破坏植物多样性。“可以对长江、大运河、高邮湖等水域设监测点,定期检测分析。”杜雪地表示,作为江苏首个以“江豚保护”命名的实验室,对江豚在扬州段栖息生态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长江沿线的调查研究中,为长江大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记者 孟俭(本文图片由当事人提供)

蓝霹雳

扬州城东这片曾被称为“窑厂”的地方藏着千年之秘

其中一座陶窑窑址全貌宋代地层出土的完整挂灯灯柄灰陶球套兽兽鼻岗庄,位于扬州城东,紧邻大运河。村里的老人们说,新中国成立前很长一段日子里,这里曾被称为“窑厂”。站在这一片向四周望去,村庄、农田、鱼塘、发电厂……窑厂已经遍寻不着。直到2015年,当城市建设的脚步踏上这片土地,隐藏在地底千年的秘密,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1、卖陶的小伙等着那个心爱的姑娘天还未亮,伴着声声蝉鸣,东郊窑厂的棚屋里发出了窸窸窣窣的声响。今天是赶集的日子,伙计们要赶在开市之前赶到各自的集市。“东子,我跟你换个地行吗?还去你上次那地。”大飞凑到东子旁边,用手肘戳了戳东子,压低了声音道。正忙着装货的东子瞥了他一眼:“我上次拉肚子去不了,这次能自己去。凤凰桥那地货好卖,我得自己去。”大飞一听,急了:“两个盆算你的。”东子抬头看他一眼,并不搭话。“再加两个灯!”大飞咬咬牙,着急地看着东子的反应。东子停下了手上的活,起身看着大飞:“三个灯!这车,给你。”大飞高兴地接过来,检查一番之后,他轻轻将一件花纹精美的挂灯放在最中间。想了想,又把它移到了最里头靠近他的地方。接着,从筐里掏出几个陶球装兜里。“今天她会来吗?”看着天边泛起的鱼肚白,大飞加快了脚步。集市非常热闹,凤凰桥街上人流如织。大飞带来的盆、罐、灯等十分畅销,到太阳快下山的时候,带来的货已经卖了一大半。“小伙子,今天赚得不少啊。”隔壁摊主有一搭没一搭地和大飞聊着天。天空已经开始显现橙红色,大飞望着长街的尽头,又看看被收在脚边的那件挂灯,却满面愁容:“她,是忘了吗?还是,已经买了别人的灯呢?”眼看着天色就要暗了,喧闹了一天的长街渐渐归于平静,小贩们都开始收拾家伙什准备回家。“走咯。走得快,还能赶上老婆做的热菜热饭。”隔壁摊主走了,大飞拿起那件挂灯,摇头苦笑。“这是带给我的灯吗?”这个声音!大飞猛地抬头,真的是她!可能是奔跑的缘故,她呼吸急促,还带着轻喘,额前的碎发也被汗水打湿了,一颗汗珠沿着双鬓滑落。她笑着,眼里的星光闪烁,那浅浅的酒窝,把大飞的心都装了进去。“我娘非拉着我去扯布做衣裳,一晃都这个时辰了,我还以为你走了呢。”“怎么会!这是给你的灯,这可是我们窑厂最新出的花纹。你觉得好看吗?”大飞将层层包裹着的挂灯递给她。她接过去仔细瞧了瞧:“真好看,多少钱?”“送给你。”大飞看着她突然愣了一下,又赶紧加了一句,“可以吗?”她抬头看着大飞。天啊,她为什么要抬头看着他呢?这双眸子,已经让他魂牵梦萦了一个月,再看下去,他就要陷进这点星光、这汪纯净、这片深邃中了。她为什么又要笑呢?这笑,怕是一辈子都看不够啊,对,要两辈子、三辈子。“不要!给你这么些,不够的话,就算你的。”她放下几枚铜钱,转身便要离开。大飞叫住了她,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陶球:“给多了,送你这个。”她笑嘻嘻地收下,便转身向夕阳奔去。“我叫大飞!”眼看着那个娇小的身影就要消失在长街尽头,大飞用尽力气向她喊道。远处的身影也停住了。只见她转过身:“知道啦!大——飞——”2、是“东窑”吗?坟地之下藏着的秘密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凤凰桥附近发现的灯、盆等陶制生活用品,与此前发现的位于扬州城东郊的岗庄窑址,完美地连成了线。 2015年5月,为配合基建工作,扬州市考古研究所对位于扬州城东侧的邗江区城北乡黄金村岗庄组进行先期勘查,由周赟担任领队,在此发现了一处宋代窑址——先后在扬州其他地区发现的同类型、同纹样出土陶器,因此搭建起扬州宋代陶、瓷商品“流通链”。岗庄处于蜀冈丘陵南沿。明清时期,这里是扬州城东郊,距扬州城约4.5公里。村中有一片高高凸起的坟丘,分布着近十座大大小小、高矮不一的土包,这是村里的墓地。先期勘探中,考古队员挖出一条宽约1米的探沟。通过勘探提取出的文物,考古队员们惊喜地发现,在这片土地之下,或者更准确一点,就在这一片现代墓葬之下,掩埋着一个宋代时期的窑址,距离地面深度1.5米以上。此前,扬州曾发掘出土过唐代、六朝时期的窑址。如果确认地底的窑址年代为宋代,那将会填补宋代扬州地区考古的缺环;同时,也可以为扬州其他地区出土的相关文物找到来源,搭建起扬州宋代陶、瓷商品流通链。与此同时,考古队员们心中还有一个更大的期盼。历史上,扬州城经历了多次修筑,需要大量城砖与民用砖。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和出土文物印证,在宋代扬州,至少有“东窑”“西窑”两处窑址,专门烧制供宋代扬州城使用的城砖。因为此地位于扬州东郊,考古队员们猜测:这地下的,莫非就是扬州的“东窑”?如果真的是“东窑”,那宋代扬州城城砖的源头,也就找到了!奔着“东窑”而去的考古队员,开始了对这一区域的发掘工作。3、虽无完整件 但信息量已经够大历时5个月,扬州市考古研究所在此处发掘出宋代窑址4座、房址4座、灰坑27座,出土了陶盆、罐、灯等日常用品及瓦当、套兽等建筑构件。岗庄陶窑遗址平面布局较为完备,在考古发掘出的400平米内,有陶窑、房址(含工作间)、灶穴及众多灰坑等,完整再现了这一窑址当年的运作状况。窑址内已无完整的器物残留,提取到的文物大多已是碎片。但就是从这些残件中,考古队员也提取到其珍贵的时代信息,推测窑址的年代应为北宋中晚期至南宋时期。周赟介绍说,扬州文化宫宋代地层曾出土过完整挂灯,与此次出土的如意首花卉纹陶挂灯形制一模一样,甚至纹样也颇为相似。除挂灯外,窑址出土的陶器多为生活器皿,例如陶盆、陶罐、陶把手等,甚至还有孩童的玩具陶球。“此处或为宋代扬州的一个陶制品‘加工厂’,以生产日用品为主,也有一些精品。”周赟介绍说,之后在凤凰桥附近地块出土了一些陶器,与此次窑址残片的形制、纹样也极为相似。“凤凰桥与该窑址的相距并不算远,或许出土的器物就是从该窑址买进的,侧面反映出来源和去向。”其中,陶窑属并列成形的单体窑,彼此间距离虽较近,但并无联系。窑体呈纺锤形状,窑顶已经不存,但根据窑室内倒塌堆积,考古专家推测,可能为由土坯或砖封闭窑顶的半地穴式结构馒头窑;每座陶窑可大致分为3块区域,分别为火膛、窑床以及烟道。“古代窑址的特点,大致有地表烘烤和半地穴式烘烤等。”周赟介绍,地表烘烤温度大约只有800摄氏度,烧制的陶器结构比较疏松,而这种半地穴式烘烤的温度可以达到1100-1300摄氏度,温度也更加均匀。4、因地制宜的扬州人 坚持的“变”与“不变”通过与同时期北方的陶窑比较,考古专家发现,该陶窑的一侧,多出来一个独立的、直径1.36米-1.54米之间的不规则圆形操作区域。这是做什么用的呢? 进一步勘探发现,在这个独立操作间底部有草木灰烬和红烧土;再根据位置来看,这个独立操作间位于火门前。考古队员推测,这应该是烧制前的一个准备间。“扬州气候、土壤湿润,潮湿的柴火加入火膛,会瞬间降低膛内温度。”周赟说,陶器对温度的要求极高,这个准备间或许是起到将柴火烘干的作用,确保柴火燃烧稳定,进而确保火膛内温度恒定,这是宋代扬州人因地制宜的一个创新之举。周赟表示,北方同时期的陶窑已经普遍使用煤为燃烧物,而扬州此处窑址仍使用柴火。“煤炭的烧制要求会更高一些,因为没有明火,也就无法用肉眼观测火候的大小。该窑址继续使用柴火,技术上与隋唐时期相比并没有太大的革新。”据介绍,扬州也曾发现过唐代、六朝时期砖窑,发现宋代窑址尚属首次。 随着考古工作的推进,这处窑址为“东窑”的假设被推翻。“此处窑址的规模较小,烧造大批量砖瓦的可能性不大。”周赟说,作为扬州城城砖的供方,城砖的需求量极大,所以规模一定不小。而本次发掘的窑址规模形制偏小,虽然在发掘过程中也出土了少量素面砖,但并不具备烧制大量城砖的条件。“城砖属于附加值低的产品,如果这种规模的窑厂生产城砖,并不划算,所以推测这里应该还是生产日用品为主。”虽排除了其为扬州城砖窑的可能性,但考古队员们认为,顺着它的位置,或许可在周边寻访“东窑”的踪迹。 来源: 扬州晚报-扬州网 记者林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