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坐落于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江苏高水平大学全国百强省属高校建设计划支持高校。学校前身是1902年由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和通海农学堂。现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优势学科7个,省十三五一级学科重点学科6个,省一级学科重点(培育)学科3个,化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工程学、农业科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等6个学科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扬州大学是以农科为王牌的综合性大学,其中作物栽培与耕种学、预防兽医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也是为数不多的双非学校里拥有多个国家重点学科的学校。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扬州大学最好的专业2018年的考研录取情况吧~兽医学院和动物科学院兽医学院是扬州大学的王牌之一,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这并不是热门的专业,和金融管理类专业没法比,但是扬大的这些专业历年以来就业率都是百分之百,其中很多都有机会在国外工作,就业前景非常好。兽医这类专业在省内的选择并不多,要么选择扬州大学要么选择南农。从考研的情况看,这些专业的复试线都是国家线,但是光过国家线是没有用的。兽医学专业代码0906开头的三个学硕专业,分别是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和预防兽医学。其中预防兽医学是国家重点学科,招生人数也是三个专业里招生最多的,18考研统招人数47人,推免12人,总共招生59人,其中统考最低收分320分,均分368分,是三个学硕专业里均分最高的一个,但总体来看难度差不多,因为这三个专业的初试内容是完全一样的,专业课考的都是一样,就是其他两个专业的招生人数比较少。招生人数最多的是兽医专硕,去年招生人数达到了82人,无论是从考研的竞争还是分数还是考试的内容都比学硕要简单些,还是很推荐报考的。动物学是属于理科专业,但还好不要考数学,所以收分还是比较高的,18考研均分364,最低收分332,就是招生人数太少,只招了4个人。动物科学院也是扬州大学的王牌学院,其中有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动物遗传与育种。统招17人推免5人,18考研均分316分。其他畜牧学的三个二级学科学硕的招生人数都是比较少的,总共加起来也就12人。研研比较感兴趣的是特种经济动物饲养,这个特种经济动物是不是就是我们俗称的单身DOG?就是招生人数比较少,只招了两个人。文学院文学专业历来是考研的热门专业,由于不考数学,受到很多本专业和跨考同学的青睐。扬州大学的文学专业还是蛮多的,其中一级学科专业代码0501中国语言文学有八个二级学科,包含了所有中国语言文学的二级学科专业。这些专业研研就不一个一个的分析了,从收分看的这些专业的收分都是比较高的,基本都是在380分左右,具体的专业大家自己参考表格,但是分数高也不一定意味着难,一般普通院校的专业课难度是要比211或者985低的,同样380分,考南师肯定是要比考扬州大学的难的。当然今年考南师的中国语言文学的同学比较惨,专业课压分很严重。很多同学刚考完预估130分左右,结果只有一百零几分。综合来看扬州大学还是比较推荐考的,虽然有些同学和我说扬大的招生人数比较少,但是中国语言文学的专业其他学校的招生人数也比较少,而且扬州大学的这些专业基本都没有推免生,每年的录取人数都是比较稳定的。文学院还有几个专业是教育类的专业,主要就是学科教育语文和国际汉语教育,这两个专业都是专硕。当然还有一个是课程教学论,这个主要是语文的课程教学论。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扬州大学的课程教学论的招生人数还是很多的。这边只是语文,课程教学论这个专业扬大不仅仅是放在教育学院的,各个基础学科(语数外政史地物化生)的课程教学论都是划分在各个学科不同的学院的,大家一定要了解清楚了。学科教育语文的招生人数很多,全日制招生57人,非全也招生37人,很多同学很惆怅学科教育的招生人数少,那么扬州大学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教育类的专业收分都是很高的,而且是不要考数学的教育学,去年的均分都380+最高分更是高达430分,非全的均分也要360+。当然既招全日制又招非全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万一失误,是可以优先调剂的,不用担心没学上。国际汉语教育去年招生18人,最低收分354分,均分373分,由于不同学校的专业课难度不同,不好多说,但多一个学校总归多一个选择,大家可以多对比对比。教育科学院扬州大学的教育学院也是一个大学院,由于江苏师范类学校就两个,而且很多学校都是理工科类学校,导致江苏教育类专业的招生人数比较少。而很多本省的同学也不愿意往外省跑,就导致了南师的报考人数扎堆。但是讲实话南师的师范类专业很难考,南师这种硬拼实力的专业一般人也考不上,去年咨询研研教育学,文学,心理学三个大类的70多个同学成绩出来研研稍微问了下,估计能考上不超过5个。很多同学学的非常刻苦,还有很多也报了考研辅导班,但是没办法,比你厉害的人太多了。虽然讲这些话有些同学可能会不开心,但绝对不是针对你们,我的意思是一定要做好自身的定位,考研最怕的就是盲目,如果能做好定位考个研究生还是很容易,但是每年总有几十万同学做不好定位呢,这些人还有另外一个称呼,二战学姐/学长。刚刚发表了一些19刚考完实际情况的感想,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扬大教育学专业的考研情况。总体上看,扬大的教育学专业并不是都是在教育学院,像课程教学论和学科教育这两个专业基本是在对应的学院。语文对应文学院,数学对应数科院,物理对应物科院以此类推,大家都能自己找到。这些专业的招生人数还是很多的。教育学院的学硕有4个,专业代码0401开头。既然是学硕了那招生人数少是肯定的了。教育学原理和课程教学论的招生人数都是10个人左右,18考研的收分也不是很高,均分都是330多分,当然去年教育学考研的收分普遍都不是很高。高等教育学和学前教育学招生人数很少,分别是5个人和3个人,均分340分左右。还是比较推荐考的。其他的教育类专业就是专硕了,专业代码0451开头。其中第二个小学教育是非全日制,更正下。小学教育也是考研最热门的专业之一。扬州大学全日制和非全的加起来接近100人,但是收分区别还是蛮大的。建议报全日制,没考好还有机会调剂非全。学前教育专硕的招生人数是7人,比学硕多,也是比较推荐报考的专业。外语学院扬州大学外语学院专业种类也是很多的,基本上比较热门的外语专业扬大都有。像学硕的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这两个学硕考的同学就是非常多的。扬州大学这两个专业招生人数都在10人左右,从收分看对比南京的学校难度要小点,最低录取分数都在350分以下,考江苏的外语专业,研研曾经总结过一句,最低标准350分,没有这个分数就不要考虑了。但是好像被扬州大学打脸了,哈哈哈。但是差距不大,大家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就行,比较推荐大家报考。英语的口译和笔译也是招生的,但是笔译的招生人数比口译要多很多。大部分学校笔译的招生人数都是要比口译多的。录取线的话大概也是350分左右,笔译的均分要高点370分,想稳妥的被录取看来还是要好好努力下的。学科教育英语也是很多同学选择,扬州大学的这个专业的招生人数非常多。全日制39人,非全更是招了72人。考研的收分也不是很高,很推荐大家报考。就算没考上全日制也有机会调剂非全。商学院商学院的专业不多,但是该有的热门专业一个都不缺。招生人数不算多但也不算少,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的学硕招生人数10多人还是蛮多了。但是考这些专业的同学还是需要好好努力下的,18考研均分都是350以上,对比南京的211学校,不比他们的分数低。甚至还比有些南京211的学校高。工商管理的专硕就是俗称的MBA,对于在职考研想提升学历升职加薪的同学是个很好的选择。但是需要有三年的工作经验。考这个专业虽然难度不大,但还是推荐大家报个辅导班,因为考这个专业的基本都是3、40岁的人,有很多工作和家庭的事情要处理,复习的时间很少,而且学习能力和年轻的时候比已经大不如年轻的自己了。通常的情况就是,自学两年,没考上,然后就放弃了。而报班,基本都能一次通过。新传院/法学院扬州大学的新传院18考研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新闻学和传播学的专业。19考研新增了广播电视和新闻传播的专硕,但是今年的招生人数也很少,两个专业全日制加起来估计也就20个人左右。学硕就两个专业,一个是教育技术学一个是戏剧与影视学。这个是艺术类的专业,但是新闻专业的考生也可以考虑下。因为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广播电视艺术和数字媒体艺术,还是有点相关性的。均分366分对于这个专业来说并不是很难。还是比较推荐报考的。法学专业的招生人数是23人,考研的难度也不是很大,法律的的法学和非法学其实收分并不大,大家这里记住的我的一句话这两个专业目标分数330分就行,因为省内的学校基本都是330分左右。非法学的第二个是非全日制。总结:扬州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学科齐全,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历年考研的竞争都是很小的一般整体就是在2:1左右,但是19考研由于考研人数激增,报录比达到了3:1左右,但是还是要比全国的平均水平低。像教育学、文学、法学这些热门专业扬大的竞争都是很小的。教育学去年整体报录比才3:1左右。基础不是很扎实的同学可以考虑。
扬州大学教育硕士 学科语文经验分析对于很多第一次考研的同学来说,你们可能只专注于低头学习,而忘了对考研进行一个宏观的规划。其实,每个月都有每个月要做的事和需要注意的事项。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始,在19年考研的过程中,也是从茫然一步步走过来的,深知有前人的指点和鼓励确实会让考研路平坦不少,发誓在自己考上以后也要写一个所谓的经验贴来给学弟学妹们一点微小的建议和鼓励。本人本科就读于一所三本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考的是扬州大学学科教学(语文)专业。记得韩寒说过,任何人都可能会因为夸耀的需要而放大自己的成功,但是相反地,为了维护我们仅存的那点自尊心,也没有任何人会愿意放大自己的失败。我深以为然。从踏上这条荆棘之路开始,我“听说”过太多太多的“神仙”,例如“XX学姐,只用了两个月准备考研,然后成功上岸”云云,但事实上,这往往都不是真相。心理学认为,人们喜欢将成功归因为能力,仿佛努力是一种不值一提的廉价的东西,只有在面对失败时,人们才能坦然放下所有的修饰词,把心里的天秤摆正,总结最为冷静客观的教训。所以,我写下这篇经验帖,字字看来皆是血,一年辛苦不寻常。希望我的经验也好,建议也罢,能够帮助你少走几条弯路。专业课:考研界流传着一句至理名言,“公共课决定你能否过线,专业课决定你能否考上”,所以请务必重视你的专业课!复习方法1、基础阶段(3月22日-7月):这个阶段要好好看书,细细啃书里的重点内容,不着急背,可以画出框架图,这样就大致能知道自己学过了什么,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因为教育学书本太多了,我专业课是报班的,找的扬州大学教育学的高分学姐给我一对一的指导的,找的是前一年刚刚考上的,到6月29日之前,学姐已经带着我完成了书籍阅读和框架整理,一共看了2遍书。专业课报班的好处就是学姐会给你推荐参考书,推荐习题,然后梳理重点,答疑解惑,分享学校内部信息,导师的情况等等,加上教育学的书也多,抓不住重点,所以专业课报班还是很有必要的。2、强化阶段(6月29日-9月):这一阶段可放下教材,凭借笔记展开二轮复习。二轮复习主要是背诵和记忆,如果是一轮复习是理解,二轮复习则是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来强化记忆。这是一个很煎熬的过程,因为四个部分的内容都有极其抽象和晦涩难懂的地方,这需要我们保持耐心,硬着头皮去攻克。记忆的速度会很慢,而且今天记明天忘,会让人产生一定的挫败感。但你需要知道的是你觉得难的地方,别人一定也觉得难。而你多坚持了一天,你就多淘汰了一个竞争对手。这里提供四条我的复习建议:第一,背诵之前先复习要记忆的内容、回顾在一轮复习时整理的结构。第二,仍旧需要规定每天记忆的任务量、每周的任务量、每个月的任务量,并坚持完成。第三,定期复习已经记忆过的内容,这一点十分重要。可以在每天的最后半个小时回顾今天记忆的内容,也可以在每天复习的最开始复习前一天记忆过的内容。除此之外还可以每周花一天时间回顾本周所背。这样循环往复,记忆才能更深刻。第四,积极尝试多种记忆方法,编口令法、整理组合法,只要能有效记忆都可以使用,背不下来的部分要想办法、找途径,灵活记忆。3、冲刺阶段(9月-12月22日):以整理好的背诵笔记为纲,对照框架图用彩色荧光笔标注重点,用框架图和进阶题册检验背书的效果,学习题型和答题方法,补充适当的教育热点知识。专业课奉劝大家要把所有的书本吃透,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事实往往是不幸的。这条路很孤独,走到最后的人都是自己人生的“王”,无论你满载鲜花,还是满身伤痕。真心祝福你们都能圆梦扬大,不留遗憾。
12月10日的麒麟论坛上,嘉宾周天勇在演讲中提出建议:“十四五”时期,要想让整个经济体都有新的劳动力进入,小学和研究生的教育应该各缩短一年。”给大家具体解释一下就是:周天勇博士认为,以前我国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所以延长了教育的年限,但现在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经济主力的人口越来越少,这就与目前的教育年限产生了矛盾。所有建议将幼儿园也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将小学压缩成5年,研究生再压缩一年。此话一出,立刻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网友热议建议是否值得推行看过了网上很多相关文章和网友们的评论,支持和不支持的双方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支持方:1:学制过长对人生规划有影响支持的人大多觉得现在的学习时间过长,毕业后就已经奔三了,人生的黄金年龄都在校园,工作经验为零,不利于长远的职业发展与生活规划。2:缓解社会老龄化当今社会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缩短受教育年限也能很好地缓解老龄化压力。反对方:1:学业加重很多人认为,原本两三年都不够学的知识,现在要用更短的时间去学,这对学生本身还有教学计划、师资配备都会带来“副作用”。2:自身压力变大一方面提倡延迟退休,一方面还要提前进入社会工作,压力真的太大了。3:研究生质量无法保证没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做保障,“速成”的研究生无法保证质量。教育部表态其实早在17年的两会上,就有专家提出过“缩短基础教育年限,扩大义务教育范围”的建议。建议把现在小初高的12年教育改成“523”的10年制教育,这样大学毕业进入社会的时间可以提前2年。这样正值20左右岁的黄金年龄进入社会,对于工作、事业和家庭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打理与分配。但教育部随后就给出了答复:我国目前还不具备缩短学制的条件。其实,一个观点的提出,肯定是有其自身的出发点的,我们不能武断地认定它是绝对的错误还是正确。那么对于“缩短受教育年限”这个问题,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现在很多大学生的生活非常轻松,课程安排不多,学习任务不重,可以有时间享受大学时光。为了追求更高的学历,不少学生考研,那你知道研究生三年的具体安排吗?其实研究生比我们想象中还要辛苦。第一年很多学生非常用功努力,终于成为研究生。来到研究生所在的学校多少有点激动,但也担心研究生的课程会不会太难,是不是一开始就需要写学术论文。其实第一年还是偏向于基础,一般学校会把研究生期间的课程都安排在第一年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上课、参加考试,课程的难度肯定比本科大,但只要认真听讲,及时总结做练习,一般很容易通过考试。很多学校规定,研究生想要顺利毕业,还要通过英语六级,所以大学期间没过四六级的学生就需要接着考英语。如果时间比较富足,学生还可以报名本专业的证书,为自己就业做准备。不过,学生还是会接触一些学术文献资料,可能需要配合导师做一些项目,这些机会还是很珍贵的,为以后做科研奠定基础。总之第一年的课程还是挺多的,平时也会有作业,还可能和导师做项目,研究生要尽快适应这样繁忙的状态。第二年到了第二年,研究生理论课程基本没有了,但会变得更忙。研究生需要开始做科研项目,理工科需要做实验,文科类需要经常分析案例,实地调研。为了方便撰写学术报告 还需要广泛阅读中外资料,写实验或者实践报告。研究生期间需要发表一定水平的论文,所以第二年导师也会指导学生写论文,从开题报告到撰写过程都非常严格缜密。第二年的时候研究生最好发表一篇核心期刊小论文,这个论文的级别比本科论文要高很多。研究生还需要和导师做科研项目,有时候可能需要跑到外地,总之研二是比较忙的时候。第三年第三年也不轻松,除了要做课题和实验、撰写毕业论文、完成毕业答辩等任务,还要面临实习、找工作或者考博的压力。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要求非常高,这个时候就考验研究生的专业水平,可能需要反复修改论文。第三年就要面临毕业,很多研究生想要继续深造,就需要准备考博,学习压力也比较大。也有一些研究生选择直接就业,就需要尽快联系实习或者工作单位。看完研究生三年的安排,相信很多人都感觉研究生真的好忙,确实如此。不过辛苦三年,研究生的进步是飞跃的,他们不仅需要完成学业任务和科研任务,还需要为自己的发展着想。努力的结果一定是美好的,他们拿到了心仪的硕士学历,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变得更强,发展出路也变得更多。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质问,读研还需要向家里要生活费吗?这个问题几乎是所有考研学生都曾思考过的问题,只不过在思考这个问题的同时我们还会想到读研期间所可以获得的各种奖学金以及助学金,于是得出的结论就是读研或许用不了多少钱,然而一到研究生院校时才发现开销巨大,一定程度上还需要父母的援助。那么,上个研究生究竟需要多少钱呢?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都开始关注读研究生的费用,或许是因为国家取消了公费读研究生的政策之后,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开始对读研的开销有了更多的关注,但每一个学生所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然而或许我们都想错了。有的学生认为读研是不需要家里资助的,有的学生认为读研需要父母的资助,两者都有道理,但是相信更多的学生会支持读研还需要父母的援助,因为事实真的需要。因为读研三年的开销真的很大,很大,这是绝大多数学生都有的共同感受,一方面是三年研究生的学费是24000元,每年8000元,这还仅仅只是学硕,而像工商管理这样的专硕学费更是高的可怕;另一方面是三年的生活费,按照每月1500元的生活费标准,三年的生活费用大约需要四万左右;此外,读研期间还需要发表一些学术论文,发一般的期刊需要700左右,发好一点的期刊需要2000左右,这三年期间一般需要花费10000元左右。只不过我们在支出的同时也在收入,每年都可以评选奖学金,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研究生来说,三年期间能够拿到两次,大约会获得10000左右的奖学金,同时研究生每年还有6000元的生活补助,三年是18000元,再加上三助补贴,三年有7000左右,这是读研期间可以获得收入。当我们将支出和收入相减时,便可以大致得出读研究生期间共需要花费多少,所以对于绝大多数的研究生来说读研三年期间大约花费50000元到80000元,但是这样的结果还是一种普遍现象,有的研究生开销会更小一些,有的研究生会开销更大一些。只是对于所有的研究生来说,在研究生期间一定需要父母的资助,同时研究生三年期间的所有费用也会远远地少于读大学的费用,所有读研期间的费用问题或许是绝大多数家庭都可以承受的。当然必须明白的是所有研究生必须满足一个前提,即优异的成绩、优秀的科研成果,这两项是减低研究生期间开销的最关键的两个因素,因为其直接影响到你奖学金获评的档次以及获评的次数,所有即将读研究生的你一定要做好这样的准备。总之,研究生三年最后的开销更多的还是取决于你在读研期间的学习表现,同时还有你的科研活动,当然还有自己的日常消费习惯,但总的来说开销并不是很大,只要你想减少开销。
我国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数越来越多,本科生遍地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因此很多人希望在就业的时候能够有更高的平台,与别人拉开差距,这样就业也能更容易,于是考研就成为了大部分毕业生的首选。在一些有名的学校,比如一些985,211的学校,研究生和博士生的人数竟然已经超过了本科生。学历普遍上升成为了就业市场上的一种现象,面对这样的竞争压力,促使很多人不得不去考研。近年来考研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基本呈井喷式的增长,像以前很多学生读完大学就基本都会选择去就业,而现在呢?考研的人数也越来越多,2018年中国考研人数就已经超过了250万,高考人数每年也只有1000多万,考研的人数已经占了高考人数的1/4。不得不说,考研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本科生普遍考研保研也是未来的大趋势。这也是很多人必须要走的一条路,跨专业考研也是近些年来的大趋势。但是在面对这个大趋势的时候,我们应该也考虑一下,到底考研适不适合自己,还有就是一个特别现实的问题。考上研究生以后学费是多少,普通家庭能不能承担呢?一、研究生分为学硕和专硕学硕就是以理论性方向为主去培养人才,培养的是在专业理论上深耕创新的人才,学习时限为三年,学硕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与导师联系紧密,很多读学硕的学生都要跟随老师做项目。当然老师也会给学硕一些研究津贴,这个是要根据您的专业来决定。如果是理工类专业,一般学硕期间都要待在实验室,跟随导师一起做研究项目,同时还要注重自己的学术成果,学业压力是比较大的。同时也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帮老师做项目,当然也会获得一定的回报,如果碰到好的导师的话,不仅每个月的津贴给的多,而且也会介绍一些项目让自己独立完成。就算老师不给津贴,也没有关系,毕竟导师有丰富的人脉资源,而且很多都是业界的大牛。也让让学生收获很多资源与经验。小编的学长就有在硕士期间因为帮老师做项目,结识了很多行业内的高管和人才,通过自己尖端的技术,独自也接了不少活儿,在硕士期间就把自己的学费给挣了回去。在毕业以后,也不用通过导师的介绍,直接就被在研究生期间接触的几家公司录取,年薪也非常的丰厚。所以说在研究生期间一定要懂得去抓住老师的人脉资源,既可以给自己做行业的启蒙,同时也能给自己积累一定的行业资源。对于一些文科类的研究生来说,可能就没有那么多盈利的大项目去做。相对来说文科类的导师就没有那么大方,给的津贴也不是特别多。一般在平均一个月1000块钱左右,但是研究生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不仅有国家给的补贴,同时比较容易获得奖学金,一般的一学期的奖学金在8000块钱左右。这个是比较需要学习成绩,如果自己学术成果比较丰富,还可以获得国家的奖学金,一次是两万多。研究生两三年时间,每年有8000左右的学费,再加上生活费及各种费用。一般一个家庭养一个研究生来说需要六到8万,具体的地区也不相同。如果是北上广地区,因为消费水平高,花费的费用自然会高一些。对于两年制的专硕来说也是一样的,但是专硕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政策,有的地区一些学校的专硕是不提供寝室的。所以说两年的租房也需要不少钱,当然专硕比较好的就是与导师联系没那么密切,在校期间一般处于一边实习一边上学的状态。一般来说专硕都能够实习养活自己,所以也不用太担心经济问题,专硕比学硕好的一点就是可以早一点步入社会,多积累一年的经验。当然学习才是最重要的,不然为什么要去读研究生呢。你们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可以大家一起分享。
学历对于每一位学生都至关重要,不管是高考还是考研,所以的考生都在追求学历,高考时我们希望能够进入985高校读大学,考研时我们希望能够进入985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而对于其他普通高校或许并不是我们最理想的,而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其实离不开现在很多常说的学历“贬值”这样一个话题。对于,每年考研的学生,一定会有一部分学生质疑,几年后研究生学历会像本科学历一样的“烂大街”吗?没错,这样的质疑有一定的道理,或者说这样的质疑很现实,因为现如今我国的大学生已经非常之多,每年新入学的大学生也有很多,例如今年便有将近850万的大学生从大学毕业,所以造成了我们所说的就业难的问题,而这也反衬的是大学生学历在当今社会上并不是那么的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这时会有很多的大学生为了提升自己的学历而选择了考研,于是考研人数也在逐年增加,19考研的报考人数高达290万人。面对如此之多的报考人数,难免会有大学生质疑研究生学历是不是几年之后也会“贬值”呢?然而,这样的担心无疑是多虑的,每年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大约在70万左右,研究生的数量占全国人口的比例极度的小,研究生学历占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也非常的小,所以研究生的学历含金量毋庸置疑。虽然现在很多高校有一定规模的扩招,但是每年扩招的数量也非常的有限,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扩招,再加上现在考研的难度也在与日俱增,每年能够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学生还是比较少。因此,几年过后研究生学历依然会很关键,依然有着极强的优势,同时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来说,现在更多的应该关心自己是否能够顺利的考上硕士研究生,自己是否能够顺利的考上211高校、985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如果你考研失败,那么你注定享受不到研究生学历所能够给你带来的各种福利。总之,不管是大学生还是研究生,学历一定是我们必须去追求的,而不是去过度的考虑学历未来是否会“贬值”,因为我们必须始终明白的道理,即只有你拥有了你才有资格去评价其是否有价值,只有你拥有了你才能够感受到其所给你带来的改变,所以每一个高中生都在努力的考大学,也有很多的大学生在努力的考取硕士研究生。
2019年的研究生招生工作已经结束,报考2019考研的同学一些已经陆陆续续开始收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是也有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同学,除了考研以外还参加了今年进行的教师招聘考试,也顺利通过了笔试和面试,比如最近一个学生就咨询我,说他今年考上了普通大学的研究生,也考上了自己家乡小学老师编制,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办,问我该选择哪一个比较好。作为一名老师,从我自身角度来看还是继续深造读研究生比较好。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小学老师虽然有编制且工作稳定,但是收入不高。因为这名学生报考的是当地农村的小学老师,农村小学虽然课程任务没有城里的小学那么的重,但是工资低,没发展前途,职业发展空间比较小。工作三年后自己还是一个农村小学老师;但是读研究生就不一样了,读研究生提高了自己的学历,自己将来去其他企业工作,工资待遇比在小学当老师要好很多。第二,读研究生以后还可以当老师,而且有更好地发展空间。现在很多高中招聘老师都是从研究生开始要求,而在小学当老师与在高中当老师完全是两种概念,发展空间也不同。而且高中老师一般都在城市上班,工作环境要比在农村好一些,而且学历高了后将来在评职称和涨工资方面要比现在的本科学历强很多。因此从“选择利弊”的角度,我建议他继续读研究生。第三,老师工资虽然现在有编制,但是也面临着改革,将来有可能会逐步实行“聘用制”,也面临着一些不确定性。而考上研究生以后,可以给自己学历提升即使将来不想当小学老师,也可以继续考博将来在大学当老师。而大学老师可比小学老师社会地位高多了,工作更加的稳定。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我认为考研比在农村小学当老师要更好,发展空间大、将来收入高、工作更加稳定有发展空间。而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呢?
现如今的各个高中所引进的师资力量越来越强大了,但是这种现象对于那些学习师范专业的同学们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这就意味着他们如果将来想要进入正规院校当一名老师,对于学历上的要求会逐渐提高。比如说想要进入高中当老师,那么至少也要研究生以上的学历,并且表现特别出色。因此很多学习师范专业的学生并不愿意去高中当老师,因为要求比较多,而且成功的几率也比较小。因此,在最近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很多小学招收的老师竟然都是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学生。有一些人可能觉得既然花了这么多的时间读研究生,最终却选择到一所小学当老师,实在有些可惜了。而有一些人却非常支持这种做法,觉得这样会令小学教育的质量整体提高。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总结了不同的人的一些看法。网友一:现如今的小学对于老师的质量要求也会逐渐提高,因为我国的经济逐渐发展起来了,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教育格外重视,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小学的时候就有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这样孩子才会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基础。而且小学的学费也是比较贵的,如果孩子拿着这么多的钱到学校读书,却没有接受到更好的资源,岂不是太亏了。现在很多师范院校的学生,为了将来能够好找工作,一些都会选择考研究生。所以在未来有可能研究生学历是想当老师们的最低学历了,时代不一样了,所以说对于老师的文凭要求也不一样了。而且在我看来,即使拥有高学历的老师,也不一定有高能力。有一些老师在读书期间只知道死读书,并不注重讲课能力。自己知识非常丰富,但是言语能力比较差,不能够把自己所知道的一些内容准确地传授给学生,学生就消化吸收不了。这样的老师,如果去教高中生的话,那么对于高中生是没有任何帮助的。所以他们只能在小学教书,因为那个时候孩子的理解能力不是特别好,讲特别深的知识,孩子也听不懂,所以只要有耐心,并且学历高,进入小学教书就更加容易。网友二:我觉得这完全是在浪费资源,读了这么多年书,投入了这么多金钱,却最终只能在一所小学里教书。自己学习了这么多的知识,却没有太多的用武之地,实在是太可惜了。而且我个人认为,现在小学阶段所讲的内容还是比较简单的,即使是一些本科生给小学生上课,都能够听懂,那么为什么要让研究生们去上课呢?就比如说现在网络上有很多大学生家教,他们完全具备给小学生们讲课的能力。对于那部分能力比较强的研究生,我个人还是觉得高中是比较适合他们的,而且教高中的学生会给他们更深的锻炼。网友三:现在的研究生学历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我个人认为,只要能力强的话,不管什么学历,都会找到一个很好的工作。其实是一个本科生,如果能力非常出色,并且有一个很好的平台,那么他完全可以去教一些高中生。所以我觉得大家认为研究生教小学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这种观点过于片面了。就像我国的著名数学家,不一定能够教好数学,有些人可能只适合做研究。这些研究生从小学开始锻炼自己教书的能力,也未必是一件坏事。在小编个人看来,不管是什么学历,也不管教什么年级,只要自己的能力出色,把学生的成绩真正的提高上来,那么就是一个好老师,并且是值得大家称赞的。对于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回到小学教书这一现象,你是怎么看的呢?
小徐老师身边的小县城和周边的四线小城市,普通中小学的教师招聘虽然在招聘广告写着要求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但是实际招进来的有很多都是研究生以上学历。近年来,教师学历之所以炒得如此之高,原因在于:1、县城或城市的教师编制比较紧缺,竞争比较激烈。2、大量二本师范类学生为了争夺更好的工作岗位,纷纷通过考研来提升个人价值。一个二本的师范类毕业生只能竞争到农村或者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工作岗位,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师工资不但低廉,而且生活环境和教学环境都较差,这关系到在此从教后,成家立业后,下一代的教育生活环境,因此,很多师范类学生是不愿意为了一个编制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当老师的。而为了到更好的城市当老师,就只能考研来提升自己。那么,普通中学或小学招聘的教师,真的需要研究生以上学历吗,会不会存在人才资源浪费呢?一、对小学生而言小学生和中学生的学情特点、知识构建体系完全不同,因此对老师的学历要求也不同。1、对小学生的学情和老师的教情而言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还不强烈,思想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还较差,同时个人管控能力还没有形成,因此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一方面是端正做人态度,端正学习态度,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另一方面要通过长期的训练和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规范书写和做题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等,同时开启并培养学习兴趣,树立远大理想等。总之,对小学生的教育从思想认知到行为规范再到学习任务,都处于启蒙和打基础的阶段,这一阶段教师拥有高深的知识是没有用的,更多是需要爱心和耐心,需要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小学生”亲师、爱师、信师“,启蒙学生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2、对小学生教师的知识水平和学历程度而言在过去,拥有中专师范类学历的老师就足以胜任中小学教育,三十年前,我国培养了大批的中师生,填补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教师空缺,这批中师生毕业后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教育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高度的责任,多少年无怨无悔地奋斗在一线教师岗位上,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如今,小学的学习内容相比以前要深、要广、要灵活,因此对教师的知识水平要求也有所提高,小学教师资格证的考取要求中专或专科以上学历,这证明中专和专科学历就能胜任小学教学,但是各地招聘教师大多要求全日制专科以上学历,但一些县城和城市的小学教师招聘,最终能进入教师编制的,学历却越来越高。3、小学教师需不需要研究生学历呢,是不是人才资源浪费呢?对小学老师而言,老师拥有高深的知识不但没有用武之地,还有可能造成教与学的障碍,小徐老师本科学历,刚毕业时曾教过半年小学生,当我在课堂上自认为引经据典、妙语连珠时,学生却告诉父母:”我们新来的老师,说话都是四个字的,还有诗句的,我们都听不懂。“本科学历的知识高深度已经让小学生无法接受,就更别说研究生学历了,因此对小学教师这个岗位来说,研究生学历起码是知识浪费。二、对中学生而言1、中学生的学情和教师的教情分析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已有大幅度提高,其思想认知也带有自我评断能力,在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有较明确的评价,审美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也更强,他们渴望了解自己所未知的世界,渴望学到更深广的知识。中学阶段的老师知识体系要全面而深广,有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的教学能力,才能让学生崇拜,让学生体验无穷的知识魅力。2、中学教师要求的知识水平和学历程度中学教师的教师资格证考取要求的学历是专科或本科以上学历,各地中学教师招聘对教师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村进入老师编制岗位的最低是专科学历,而县城和城市的中学教师学历,研究生学历的已不在少数。3、那么,中学教师要求研究生以上学历,是不是人才资源浪费呢?一般来说,专科及以上学历已经足以胜任中学教师岗位了,拿语文学科来讲,“大语文观”要求教师有足够的知识广度、深度和精度,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老师站在一定的知识高度才能引领,专科或本科以上学历,对本专业学科进行深入宽广的研究,老师拥有了这些专业知识,在讲课过程中就可以将所学知识在需要的时候信手拈来。这对学生来说是极需的知识滋养。研究生学历虽然只研究某一个很小的领域,但是也可以提高语文老师的整体素养,对从事中学教育来说也是有益的,因此也不算浪费人才资源。综上所述,小徐老师认为,教师的文化素养、教学能力决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知识水平,更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学历水平,教师能否教好孩子们,知识因素往往只占一小部分,而教学能力是一种师生交流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教学理念更新能力、教学方法运用能力等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除此之外,一个优秀的教师还要有爱心、有耐心、有恒心,有高尚的情操,有奉献精神等,要真心热爱教育工作,不计付出与所得才能干好这份良心工作。对小学老师来说,尤其是这样,虽然对中学老师而言,知识水平要求要更高一点,但仅有知识是绝对不可能教好学生的。而如今的中小学老师要求研究生以上学历也并不是教学所必需,而是市场竞争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