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8年中国氧化锆行业市场格局和发展趋势分析 有望刺激更多潜在需求涌现伊甸园

2018年中国氧化锆行业市场格局和发展趋势分析 有望刺激更多潜在需求涌现

纳米复合氧化锆性能优越,广泛应用于特种陶瓷领域。本文介绍了氧化锆行业的市场格局,并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行业市场格局:领先企业产能不断扩张目前全球氧化锆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少数国家,主要包括中国、日本、法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纳米复合氧化锆产业布局较全的企业包括法国圣戈班(Saint-Gon)、日本东曹(Tosoh)、日本第一稀元素(DKKK,DAIICHI KIGENSO KAGAKU KOGYO CO.,LTD)等三家,其他包括日本昭和电工(Showa Denko)、法国苏维(罗地亚Rhodia是Solvay集团成员之一)、日本住友大阪水泥(Sumitomo Osaka Cement Co,Ltd.)等企业在部分细分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其中第一稀元素以该产品为主业,其他均为大型综合集团。近年来,我国氧化锆生产技术日趋接近国外发达国家的水平,行业领先企业已积极参与到全球市场的竞争,氧化锆产品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领先企业产能不断扩张,其中福建三祥新材(603663)公司2016年电容氧化锆产能达到1万吨,销量达到9777.8吨,目前在新建产线产能高达1万吨/年。国瓷材料(300285)具有氧化锆产能2500吨/年,在建产能1000吨/年,目前下游主要布局齿科氧化锆应用,未来将针对手机陶瓷背板领域氧化锆材料替代。行业发展趋势:有望刺激更多潜在需求涌现纳米复合氧化锆性能优越,广泛应用于特种陶瓷领域。氧化锆(ZrO2)是一种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和低热膨胀系数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卓越的耐热、绝热性能。而其中,纳米复合氧化锆由于具有高强度、耐高温、耐磨、绝热绝缘、高介电常数等卓越的性能,被广泛地应用于义齿、氧传感器、电子消费品等功能材料领域,以及特种刀具等结构材料领域。由于纳米复合氧化锆具备诸多特性,历史上其用途随着其他行业的发展在不断拓展,如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提高导致了铈锆固溶体产品的问世,通信行业传输速度更快的光纤逐步普及带来了光纤连接器的大量使用,燃料电池技术进步带来了相关需求。可以预见未来新用途仍将层出不穷,特别是中国企业取得技术突破后将有效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产品价格,有望刺激更多潜在需求涌现。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纳米材料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范畴

锆英砂行业深度报告:中国锆矿储备量低品相差,极度依赖外部进口

南非、澳大利亚占据 8 成储量 三巨头决定全球供给全球储量分布集中 南非、澳大利亚占据 8 成储量锆化学符号是 Zr,其是一种高熔点金属,呈浅灰色。锆的表面易形成一层氧化膜, 具有光泽,外观与钢相似。锆的耐腐蚀性很强,原生锆矿含有一定放射性物质。自然界中具有工业价值的含锆矿物,主要有锆英石及斜锆石。世界锆资源主要赋存于海滨 砂矿矿床中,只有少部分赋于积矿砂和原生矿中。锆加工产品的上游原材料主要是锆英砂,2015 年世界锆矿储量约 7800 万吨(储量 计),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南非两地,两地储量合计占全球总储备量的 85%。澳大利亚储量达全球的 65%,主要集中在其南部、西部和东南,此外、美国、印尼和 非洲部分地区也有少量储量。2015 年世界锆矿产量约 141 万吨(以 计),其中 澳大利亚产量 50 万吨,占比 35%,南非产量 38 万吨,占比 27%,中国生产了 14 万吨,占比 10%。乐晴智库,全球行业和公司深度研究中国锆英砂储量低、品相差 南非、澳大利亚及印尼 为主要进口地中国锆矿储量居世界第九位,总储量为 50 余万吨,仅占全球总储量的 0.64%,主 要集中在内蒙古、海南及两广地区等,其中内蒙古储量占比 70%,内蒙古露特矿为主 要矿山,但该矿山以碱性花岗岩型为主,开采难度较大,至今尚未开采。海南省储量 占比达 19%,主要以海滨砂矿为主,开采难度相对较小,目前主要矿山为海南文昌滨 海砂矿、海南万宁滨海锆钛砂矿,业内统称为“海南砂”,产量占比大。由于中国锆矿储备量低,品相较差,所以极度依赖外部进口。从进口产地来看, 主要是澳大利亚、南非、印尼等地,2016 年中国进口锆矿砂及精矿 100.71 万吨,金额5.8 亿美元,其中从澳大利亚进口 46.37 万吨,从南非进口 20.44 万吨,两地进口占比 达 70%左右。三巨头决定全球供给 深度掌控锆英砂价格定价权ILUKA(伊鲁卡)、TRONOX(特诺)和 RIO TINTO(力拓)是全球锆英砂的三大 龙头公司,掌控了全球大部分的储量和产量。根据三家公司的 2015 年年报显示,目 前三家锆矿储备折合金属量大于 3909.69 万吨(其中 TRONOX 的储量不详),全球锆 矿储量 7800 万吨(储量以 计)换算成锆金属量约为 5774.35 万吨,三家锆矿储量 全球占比大于 67.71%。2015 年三巨头锆矿产量约为 83.76 万吨,全球锆英砂产量 141 万吨,三家锆矿产 量全球占比约为 59.41%;其中 2016 年 ILUKA 的锆英砂产量为 34.7 万吨,全球占比36.8%。三巨头锆矿储量全球占比大于 67.71%,产量全球占比约为 59.41%,深度掌控了 全球锆英砂的价格走势。锆矿的 CR3 产量占比远超其他金属,易于形成坚固的价格同 盟,在行业景气度较低时,锆企业的减产保价的持续性更长,效果更好。同时在行业 景气度底部反转后,未来涨价的持续性和幅度也优于其他金属。巨头减产保价 锆英砂供给拐点来临锆英砂价格持续下滑 ILUKA 开始大幅缩减产量由于近几年需求的低迷,以及非理性的产能扩张,锆英砂价格持续下滑,迫近锆 矿企业的现金成本线,开始倒逼行业减产保价。行业龙头 ILUKA 宣布 2016 年 4 月16 日起,停止其位于澳大利亚的 Jacinth-Ambrosia 矿山采选活动,持续时间 18-24 个 月,该矿山是全球最大的锆矿山,满产状态下年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 25%-30%。同时US Mining、Stony Creek MSP 矿山在 2017 年底彻底关闭。根据 ILUKA 最新公布的 2017 年产量计划,公司将在 2016 年 34.7 万吨的基础上, 削减产能 7.2 万吨至 27.5 万吨,减产幅度达 20.75%。根据 ILUKA、TRONOX 年报公布的 2017 年产量规划,以及三巨头的全球产能占 比情况,我们预计 2017 年全球锆英砂供给量在 122.87 万吨左右,2018 年若Jacinth-Ambrosia 矿逐步复产,供应量可能小幅上升。库存逐步消化 重回合理区间以 ILUKA 为首的锆英砂生产巨头在 2014 年就已经开始逐步缩减产量,然而锆英 砂价格并未有所上涨,主要是库存压力过大所致,行业对锆英砂价格走势的悲观情绪 也主要来自于对库存量的担忧。我们根据行业龙头 ILUKA 近几年报披露的产量和销量情况,并结合其 2017 年产 能规划,推算其库存变化情况,得出 2017 年 ILUKA 锆英砂库存量将重回历史合理区 间内,全球锆英砂库存压力基本得以缓解,价格上涨的最大阻力将逐步消除。我国是锆英砂进口第一大国,近几年来港口锆英砂库存量一直处于高位,随着以ILUKA 为首的锆英砂生产巨头逐步减产,我国锆英砂港口库存量也持续下降,接近14 年以来的最低点,从另一方面也论证了全球锆英砂库存压力的缓解。根据 TRONOX2016 年报显示,2016 年锆英砂产量增加了 3.02%,销量增加了 17%,结合之前的数据来看,2016TRONOX 的库存也有较大幅度的下滑。产量库存双双下降 锆英砂价格开启上涨趋势自 ILUKA 宣布 2016 年 4 月旗下矿山停产后,宣布上调锆英砂价格 60 美元/吨, 涨幅 6.32%,是自 2010 年以来,首次上调产品价格。近期 ILUKA、RIO TINTO 及TRONOX 宣布 2017 一季度产品价格再次上调 50 美元/吨,涨幅 4.95%。国内锆英砂进口价格及国产锆英砂价格也随着上涨,并且涨价开始向下游加工 品传到,东方锆业氯氧化锆和二氧化锆产品半年内两次提价,氯氧化锆累计上涨 1500元/吨,涨幅 18.41%,二氧化锆累计上涨 4000 元/吨,涨幅 13.31%。我们认为随着巨头减产,库存压力的缓解,行业供给拐点已经来临,锆英砂涨 价趋势有望持续,同时行业 CR3 产能及储量占比极高,若下游需求逐步复苏,涨价的节奏和幅度将较为剧烈。

月出

国瓷材料深度解析:陶瓷粉体龙头,千亿市场再腾飞

国内陶瓷粉体标杆企业,稳扎稳打成长显著深耕陶瓷粉体扩展下游应用,向高端化一体化持续布局 国瓷材料是一家专门从事新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立 于 2005 年,2012 年在创业板上市,当前已经发展为国内陶瓷粉体行业龙头企 业。公司当前已经形成电子材料、催化材料、生物医疗材料和其他材料四大业 务板块,下游产品覆盖电子、生物、新能源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公司以核心陶 瓷粉体材料为出发点,通过核心技术材料打破国外垄断,通过外延并购打造陶 瓷新材料平台企业,不断延下游应用领域。公司成立以来的发展可以总结为三个阶段: 2005-2012 年:成立上市阶段,该阶段是公司技术积累成熟阶段。公司 2005 年成立以来,以陶瓷材料为核心,先后承建了公司承建了“山东省电子陶 瓷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山东省电子陶瓷材料工程试验室”、“山东 省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对高温高压水热法工艺进行了研发改进,并先后获 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奖项认可。 2013-2018 年:公司上市后加大融力度,围绕陶瓷材料内生外延,扩大 陶瓷材料下游需求应用领域。2013 年进军陶瓷墨水业务,14 年开展高纯 氧化铝业务,15 年参股爱尔创布局医疗氧化锆业务,16 年通过收购进军 催化剂和电子浆料业务,17 年收购王子制陶开拓蜂窝陶瓷尾气处理业务, 18 年收购爱尔创进一步加速医疗板块业务拓展,电子、催化、医疗和其他 材料四大业务板块逐渐成型。 2019 年-至今:在四大业务板块基础上向高端化和产业链一体化延伸。2019 年公司成立山东国瓷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电子板块逐渐向 5G 领域延 伸,公司并入选山东省 5G 产业方向试点示范企业,2020 年定增电子方面 在高端 MLCC 领域扩产,医疗板块引入高瓴等战投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公 司紧抓国产替代机遇,向高端化和一体化发展。公司股权较为分散,下属子公司众多。当前公司股权结构较为分散,无控股股 东,所有股东在经营管理中独自行使股东权利,张曦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截止 2020 年上半年底,持股占比达到 19.96%,第二第三大股东为香港中央结算有 限公司和东营奥远工贸有限公司,持股占比 9.93%和 4.79%。公司管理层经验丰富,眼光独到。公司董事长张曦为美国休斯敦大学硕士,董事秦建民为教授级高级政工师,并在油田有多年的实业经验,董事宋锡滨就读 于北航材料专业,其他董事也多技术或者现场出身,对行业未来发展有着独到 的理解,能够快速把握行业发展动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公司不断向优 质赛道延伸的成功实践。公司下游布局完善,控股子公司业务清晰。电子材料板块有:江苏泓源、国瓷 戍普、长沙国瓷、江苏国瓷;催化材料板块有:王子制陶和国瓷博晶两家子公 司;生物医疗板块有:深圳爱尔创科技和深圳爱尔创数字口腔。其中影响公司 净利润达到 10%的参股公司主要有:国瓷康立泰、王子制陶、深圳爱尔创。2020 年 4 月,公司持续加强口腔医疗领域投资,合资成立了深圳爱尔创数字口腔公 司(公司投资占比 67%),积极布局口腔临床业务。布局四大优质赛道,医疗&催化增长动力强劲公司产品涵盖了电子陶瓷介电材料、结构陶瓷材料(纳米复合氧化锆和氧化铝等)、 建筑陶瓷材料(陶瓷墨水、釉料)、电子金属浆料(银浆、铝浆、铜浆、镍浆等)、 催化材料(蜂窝陶瓷、分子筛、铈锆固溶体等)等。2018 年后公司产品根据应用领域划分为:电子材料、催化材料、生物医疗和其 他材料四大类。1)电子材料:主要生产 MLCC 介质粉体、电子用纳米级复合 氧化锆、高纯超细氧化铝、电子浆料等材料,目前产能 1 万吨/年,另有 2000 吨/年的扩产计划,但还未实施;2)催化材料:主要包含蜂窝陶瓷、铈锆固溶 体、分子筛等尾气催化相关的产品;3)生物医疗材料:主要是义齿用氧化锆粉 体材料、瓷块以及其他牙科相关产品,目前产能 2500 吨/年;4)其他材料:包 括建筑陶瓷材料、陶瓷球和光通套管等产品。公司四大业务占比较为均匀,生物医疗和催化材料成长最快。2020H1 公司营 收中电子材料、生物医疗、催化材料占比分别为 31.4%、23.5%、12.8%。产 品中生物医疗板块毛利率最高超过 65%,其次是催化材料和电子材料,分别达 到 58%和 47%。 电子材料板块:2020H1 营收 3.38 亿元(-13.24%),毛利率为 47.37% (-5.53pct)。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高纯氧化铝业务下滑,公司开发了系列 用于5G基站滤波器的微波介质粉料和与之匹配的电子银浆,未来将放量。 生物医疗板块:2020H1 营收 2.53 亿元(+9.59%),毛利率 66.53% (+1.89pct)。疫情影响下了板块营收,但是加大品牌推广,与平安和 3SHAPE 达成战略合作,投资设立深圳爱尔创数字口腔公司,布局口腔临 床医学业务,板块业绩驱动表现公司上下游延伸的全套齿科解决方案。 催化陶瓷材料:2020H1 营收 1.37 亿元(+74.32%),毛利率 58.13% (-3.96pct)。上半年国六标准逐步落地,公司产品销量大增。汽油机 GPF 和薄壁 TWC 均进入主机厂目录并实现销售,GPF 进口替代效果显著;柴 油机方面SCR及DPF已实现批量生产并通过了国外主要催化剂公司验证, 气体机载体已大批量销售。 其他材料:2020H1 营收 3.48 亿元(+4.46%),毛利率 32.08%(+0.29pct)。 公司陶瓷和墨水新产品销售额大幅增加,扩大了河南和江西等区域的销售 规模,推出数码釉等产品,同时业务向家装行业拓展。研发管理打造业界标杆,业绩成长特性显著上市以来公司业绩保持高增速,收购项目均表现良好的盈利能力。2012 年上市 时营收为 2.16 亿元,到 2019 年底增长至 21.53 亿元,整整增长了十倍,年复 合增速达到了 39%。2012-2016 年,公司凭借高端陶瓷粉体技术向相关领域延,年复合增速保持在 30%左右,17-18 年先后收购王子制陶和爱尔创,催化 材料和医疗材料业务快速发展,19 年公司业绩受电子、新能源等行业低迷影响, 2020 上半年疫情冲击了下游汽车、电子和建筑等行业,但 Q3 公司盈利环比显 著回暖。公司持续布局优质赛道,毛利率呈上升趋势。2017 年收购催化材料和生物医疗 业务后,公司毛利率显著提升,2020H1 公司毛利率达到 48.31%,相比 2016 年的 37.64%,毛利率中枢上涨了 10 个百分点,2020H1 净利率为 25.87%(同 比+0.20pct)。公司三费占比较为稳定,2020H1 公司销售、管理和财务费率分 别为 5.23%、12.14%和 0.32%,销售和管理费用同比变化不大,财务费用下降 74%,主要是本期归还银行借款和利息支出减少。公司作为陶瓷新材料标杆企业,研发实力充足。公司研发投入占比持续上涨, 研发费用占比中枢在 6.7%左右,研发人员占比一直保持在 20%以上。2020H1 公司研发费用达到 7208 万元,占到营收的 6.7%。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和国家 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承建了“山东省电子陶瓷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电子陶瓷材料工程实验室”、“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 践基地”等多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截止 2020H1,公司拥有授权专利 220, 参与主持和制定国准 3 项、国家标准 10 项、行业标准 5 项和企业标准 6 项。依托 CBS 高效管理系统,公司现金流逐年提升。公司通过实施 CBS 管理系统, 公司各业务单元都已实施了战略部署和价值流图析,从客户需求角度更新产品, 现金流管理良好,经营活动现金流从 2015 年的 0.47 亿元上涨至 2019 年的 4.84 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占营收的比重从 8.8%提升至 2020H1 的 23.6%。公司以四大业务为核心,管理上优化组织架构。2019 年公司成立了电子材料事 业部,将 MLCC 材料、纳米氧化锆等材料合并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成立催化 材料事业部,以客户为中心进一步强化业务协同性;成立 5G 项目部,凭借纳 米级电子材料技术优势,加快 5G 新材料进口替代。公司资产负债率处于较低水平,未来产能扩张成长空间大。2017 年以来公司资 产负债率持续下降,截止 2020H1 下降至 16.5%,处于行业较低水平,短期偿 债能力充足,2020H1 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达到 2.94%和 2.15%。负债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不断收购加上良好经营带来的公司总资产增加,另外 现金流充沛借款等负债处于较低水平。出口转内需加速进口替代,沿海布局区位优势明显公司业务全球布局,国内市场进口替代表现突出。公司上市初期主营的电子陶 瓷材料主要以出口为主,2012 年中国大陆地区营收占比仅为 27%,随着国内 大陆电子市场快速发展,公司依靠技术和本地化成本优势在进口替代方面持续 加速,公司国内占比到 2015 年已提升至 80%,近三年公司大陆市场营收占比 维持在 75%左右,海外营收占比小,受疫情影响也较小。目前当前公司已经形 成全球布局,国内相关公司布局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上海和广东沿海地区, 下游电子等需求旺盛,海外布局主要是国瓷科技(海外)公司。定增扩展&引进战投,向高端一体化迈进2020 年 9 月公司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向公司实控人张曦发行股票,募资 不超过 8.55 亿元,其中 2.57 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此次非公发的目的是用 于超微型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用介质材料研发与产业化等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1)加大高性能 MLCC 产品研发,满足市场需求;2)顺应国六标准实施,加大 尾气处理蜂窝陶瓷材料产能建设;3)补充流动资金,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另一方面,公司全资子公司爱尔创拟引入高瓴资本、松柏投资两个战略投资者, 拟通过以不超过 5 亿元人增资爱尔创、不超过 2 亿元受让公司持有爱尔创股权 的方式对其进行投资,松柏投资通过其关联方和高瓴资本将分别按照增资额和 股权转让款的 50%进行投资。公司定增和引入战投,是持续向高端化和产业链一体化迈进的重要一步。高端 化体现在加大高性能 MLCC 研发和产业化、产业链一体化体现在医疗义齿领域 引入战投,扩展下游客户资源,提升品牌和一体化优势。电子材料:国内粉体龙头,拥抱景气上行MLCC 性能优异市占率高,陶瓷粉体制约性能升级MLCC 是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的缩写,属于电子元器件中的被动元器件。它是 由内电极额陶瓷介质膜片以错位的方式叠合起来,经一次性高温烧结形成的陶 瓷芯片,再在芯片的两端封上金属外电极层,形成一个类似独石结构的电容器。 MLCC 主要由陶瓷体、陶瓷边、内电极和端电极组成。2019 年被动元器件中电容产值占比达到 66%,其中陶瓷电容又占到电容市场 的产值的 43%,陶瓷电容按照结构可以分为 MLCC、单层陶瓷电容器和引线式 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 依靠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价格低廉等优点,占 据陶瓷电容市场全球 93%的市场份额。MLCC 制备过程中的技术壁垒主要体现在:陶瓷粉体制备和 MLCC 制造工艺。 MLCC 陶瓷粉体的制备方法:物理法和化学法两种,陶瓷粉体的细微度、 均匀度和可靠性直接决定了 MLCC 产品的尺寸、电容量和稳定性,其中化 学法制备的粉体纯度、粒度大小和形状控制优势显著,相应瓷粉水热法合 成、纳米分散技术和包覆技术等也具有很高的技术壁垒。 MLCC 制造工艺:MLCC 的制造工艺包括干法流延工艺、湿法印刷工艺和 瓷胶移膜工艺。一方面电容量与叠层层数成正比,与单层厚度成反比,所 以对叠层印刷技术要求高,另一方面是陶瓷介质共烧技术控需要控制不同 材料之间的收缩率,好的共烧技术可以生产 2 微米以下厚度,1000 层以上 的 MLCC,这些对制造过程中设备、加工工艺和加工精度都有极高要求MLCC 成本中原材料占比接近 60%,其中陶瓷粉体占比最高。MLCC 根据电容 容量的高低可以分为低容和高容,由于高容陶瓷电容需要更薄的介质厚度和更 多的层数,所以对粉体要求更高,响应成本占比也就更高,根据中电网统计, 低容 MLCC 中陶瓷粉体成本占比为 20-25%,高容的占比可达到 35-45%。行 业向着轻薄小的方向发展,陶瓷粉体成本占比有望持续上涨。需求端:新基建落地正当时,千亿市场增长提速全球 MLCC 行业市场规模接近千亿元,长期看增长态势不变。根据中国电子元 件行业协会统计,2019 年受到全球 MLCC 量价齐降的影响,全球 MLCC 市场 规模同比下降 12.6%至 963 亿元,2020 年受到新冠肺炎影响,预计 2020球市场规模仍小幅下降 7.5%至 891 亿元。2018 年中国大陆 MLCC 行业规模为 434.2 亿元,2019 年达到 438.2 亿元,大陆市场规模占比接近全球一半。长期看 MLCC 单价周期性变化显著,但需求量持续上涨,市场规模保持增长态 势。17-18 年受 MLCC 涨价和新能源汽车需求驱动,全球 MLCC 市场规模持续 扩大,2018 年增速高达 47.7%,预计随着全球需求恢复,全球市场将在 2021 年开始恢复上升,有望在 2024 年达到 1169 亿元,五年复合增速达到 3.9%, 中国大陆MLCC市场规模预计在2023年达到533.5亿元,年复合增速约为5.0%, 高于全球预计增速。MLCC 下游需求包括消费电子、汽车、5G 和其他工业等领域,当前 5G 手机基 站和新能源汽车是主要需求驱动力。根据 TechDesign 数据显示,2019 年 MLCC 下游消费电子占比为 64%,新能源汽车和 5G 基站分别占比 14%和 19%。2018 年以前消费电子市场驱动主要来自智能手机出货量增加,当前手机市场 MLCC 需求增长主要来自单机用量提升。供给端:国内扩产&技术突破,进口替代空间超 300 亿全球范围内 MLCC 行业高度集中,CR5 超 75%,CR10 超 90%。2019 年底全 球 MLLC 产能达到 4600 亿颗/月,全球主要的 MLCC 生产厂商主要有 20 多家 包括:日本村田、韩国三星电机、台湾国巨、太阳诱电、华新科、禾伸堂,大 陆的宇阳、风华高科等。其中日本地区企业市场占有率就达到 58%,村田能达到 1500 亿颗,太阳诱电产能约为 450 亿颗/月、TDK 产能为 100 亿颗/月。日韩厂商逐渐退出低毛利的常规产品,开始向高端产品扩产发力。从 2016 年 开始全球 MLCC 常规产品因为技术门槛不高,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显著下滑, 日韩厂商开始逐渐放弃低端产能,村田 2018 年 3 月宣布“旧产品群”减产 50%, 京瓷 2018 年宣布 0402、0603 尺寸的 104、105 规格 MLCC 将于 2 月停产。 与此同时,海外巨头开始一轮高端产品扩产,村田分别投资 140 亿和 290 亿日 元新建 5G 和汽车电子化所需的高端 MLCC,其中新增产能有望在今年年底投 产,除此之外,国巨、太阳诱电和三星电机等在近两年都有高端扩产落地。中国大陆企业 MLCC 市占率不足 5%,产品主要聚焦于通用型产品。国内风华 高科产能最大达到 150 亿颗/月,除此之外还有深圳宇阳、三环集团等。与日韩 厂商相比,国内电容主要是常规规格,表现为电容容量小、尺寸大、耐高温等 性能与村田等还有显著差距,比如日本村田产品最高电容量已经达到 350μF, 但国内三环集团的产品最高电容量仅为 22μF,国内当前目标主要是抢占中低 端产品市场份额,同时加大高温、高压、高容等高端产品技术突破。国内 MLCC 进口依赖度高,每年进口替代空间可达到 300 亿元。2018 年国内 MLCC 消费量达到 28890 亿颗,全球占比 71.3%,进口数量依存度 50%左右, 据三环数据,17-19 年国内 MLCC 进口数量平均为 2.4 万亿颗。从产值上看, 国内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19 年国内 MLCC 进口额达到 466 亿元主要集中在 中高端领域,出口额仅为 150 亿元左右,全年的贸易逆差在 300 亿元左右。国内龙头企业核心技术持续突破,伴随扩产加速进口替代。风华高科的部分产 品电容容量已经达到百μF 级别,最高额定电压达到 5000Vdc,小尺寸电容也 具备生产能力,核心参数方面基本达到村田的高端产品水平。同时随着国内 5G、 新能源汽车等行业需求快速增加,国内企业开启一轮扩产计划,较大规模的有 风华高科的月产 450 亿颗扩产项目(当前产能 150/月)和三环集团的 200 亿颗扩产计划(当前产能 40 亿颗/年),这些企业一方面抢占日韩退出的中低端 市场,另一方面加速国产新材料的自给自足。国产入局减缓价格波动,需求支撑上行周期变长MLCC 行业高度集中导致了行业价格具有较强的周期波动。 2012-2017:低价竞争导致 MLCC 价格长期阴跌。虽然 MLCC 是高技术产 物,但以三星电机为代表的后进入者采取低价策略冲击了日本老牌企业, 低价竞争导致价格长期处于阴跌状态,根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调研, 用量较大的 0603B104 规格 MLCC2012 年价格为 11.5 元/千只,每年价格 下降幅度达到 10%-15%,直至 2017 年上半年价格为 6 元/千只。 2017-2018Q3:日韩厂商调整产品结构,短期供不应求价格飞涨。低价竞 争促进了行业向高端转型,日本企业率先主动退出低毛利高竞争的常规 MLCC,开始向高端产品转型,再加上日本企业全球市占率超一半,短期 供给缺口叠加大量囤货导致 MLCC 价格飞涨。 2018Q4-2019Q3:价格高位叠加库存压力,MLCC 价格下行。17-18 年的 非理性囤货再加上产能缺口随着扩产逐渐弥补,伴随行业去库存价格下行。 2019Q4-2020Q3:库存消化,需求拉动行业上行。2019 年 Q4 伴随着库 存显著消化,MLCC 行业价格迎来上行,2020H1 叠加新冠疫情对供给端 的冲击再加上需求端 5G、新能源汽车等强势复苏,价格延续上行趋势。后续我们对行业有两点判断:行业价格波动变缓,上行周期时间变长。1)价格 波动变缓:一方面伴随国内企业产能落地全球市场集中度将有所分散,减缓价 格波动;另一方面随着日韩厂商高端布局逐步落地,行业不会出现大规模的产 能退出。2)上行周期变长:主要是 5G 和新能源汽车需求端发力,叠加新冠疫 情对供给端的影响要高于需求端。业绩驱动:公司需求产能同比扩张,国内外比较优势显著公司电子材料板块主要是 MLCC 陶瓷粉体、电子用纳米级复合氧化锆、高纯超 细氧化铝、电子浆料等材料,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5G 和汽车等行业。1、MLCC 陶瓷粉体驱动因素:需求保障、产能富裕、盈利最大(1)需求有保障:高市占率&大客户扩产,公司充分受益公司 MLCC 配方粉国内市占率超过 80%。2019 年全球 MLCC 配方粉需求量在 5.7 万吨左右,其中 70%的需求为公司自产自销不对外销售,外销部分需求仅 为 1.7 万吨左右,公司产品全部为外销,按照 7000 吨的年销量,公司的全球外 销市场份额达到 40%。按照全部粉体需求市场计算,公司全球市占率达到 12% 左右,国内市占率超过 80%。公司 MLCC 粉体海外竞争对手主要是日本堺化学(28%)、美国 Ferro(20%) 和日本化学(14%)等,国内竞争对手主要是三环集团、风华高科和火炬电子, 这些企业也生产一部分的粉体原料,但无法满足产能需求,也从国瓷材料采购。公司全球高市占率将充分受益于 MLCC 生产商扩产周期。公司下游客户不仅包 括国内风华高科、深圳宇阳、三环等国内企业,也包括韩国三星电机、日本村 田等海外大厂,本轮海外内 MLCC 扩产周期,公司将最为受益。(2)产能跟得上:预计短期有 4500 吨/年的增产空间保障需求公司产能持续增长,业绩增长无忧。2010 年公司 MLCC 配方粉产能仅为 1100 吨/年,2010-2012 年基本都达到满产满销,2013 年新建产能投产公司产能增 至 5000 吨/年,2018-2019 年公司产能再次扩张至 7000 和 10000 吨/年,根据 我们测算公司 2019 年公司粉体产能利用率在 70%左右,未来产能释放仍有空 间,另外公司还有 2000 吨的扩产空间,预计共有 4500 吨/年的增产空间,足 够应对需求的高速增长。(3)利润最大化:原材料、技术、产能利用率等保障成本优势 原材料优势:公司是全球唯一一家从上游二氧化钛、碳酸钙生产到配方粉 生产的企业,通过打通上下游市场增强成本优势,另一方面陶瓷粉体的原 材料主要是钛、钡、稀土等原材料,公司所在地山东原材料资源优势显著。 技术优势:公司是国内首家、全球第二家运用水热法制备纳米钛酸钡颗粒 的企业(全球共三家),与海外企业相比,公司连续化水热法生产要比间歇 式水热法生产降低能耗 30%-40%,制备时间缩短 50%,成本显著降低; 与国内企业沉淀法生产相比,公司水热法生产,产品分散度、均匀性、纯 度等具有显著优势,产品质量保障了高售价。 生产管理优势:一方面公司扩产时机成熟,较高的产能利用率分摊了更多 固定成本,比如公司 2012 和 2017 年大幅扩产项目都是在公司产能利用率 接近 100%时才开始扩产,2010-2019 年近十年平均产能利用率高达 90%, 相比海外企业 70%左右的产能利用率,公司的生产管理优势显著;另一方 面,公司本土化人力资源成本较低,国内 5G 等需求市场增速也高于海外, 生产本土化也有明显的成本和市场优势。上述三方面因素共同保障了公司在国内企业竞争中比较优势显著,与海外比如 日本大厂同等质量产品竞争时,成本和售价端有 30%以上的价差优势。2、纳米复合氧化锆驱动因素:5G 手机&可穿戴设备背板公司纳米级复合氧化锆主要用于电子消费品、智能穿戴产品和医疗修复等领域。 手机领域:主要应用于陶瓷背板和指纹识别盖板,主要利用了陶瓷材料抗 电磁屏蔽、耐磨、硬度高和色泽好等特点,目前华为、三星等品牌高端手 机已开始使用。 智能穿戴产品:当前主要用于智能手表、耳带式设备的底部盖板和表圈等 部位,利用耐腐蚀、耐磨和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需求市场:根据市场调研单部手机氧化锆粉需求约为 150g,根据 Canalys 和高 通最新预计 2020-2022 年全球 5G 手机出货量为 2.78/5.44/7.50 亿部,5G 时代 氧化锆背板有望成为主流,按照 20-22 年陶瓷背板渗透率 10%/20%/30%计算, 预计新增氧化锆粉体需求 4170/16320/33750 吨/年。可穿戴设备方面,IDC 最 新预计 2020 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可达到 3.96 亿台,需求恢复超过市场预 期,2024 年有望达到 6.32 亿部,年均复合增速达到 12.4%。公司 2017 年 12 月与蓝思科技旗下公司蓝思国际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国瓷 材料持股 51%,切入消费电子陶瓷粉体行业。当前公司已经成长为市场绝大多 数可穿戴产品陶瓷材料的主供应商,公司可以根据客户需求,研发生产多种性 能优异、不同颜色的纳米级复合氧化锆产品,未来市场增长潜力巨大。3、高纯超细氧化铝:新能源汽车行业恢复&公司客户调整放量公司高纯超细氧化铝主要用于锂电池隔膜领域,公司生产的高热稳定性氧化铝 材料凭借先进的技术、稳定的质量和较高的性价比,在锂电池隔膜涂覆领域已 成为国内标杆性产品,公司下游客户基本涵盖了锂电池隔膜行业场所有优质企 业,比如比亚迪、宁德时代、沧州明珠和恩捷股份等。根据高工锂电数据,2019 年国内锂电池隔膜出货量达到 27.4 亿平方米,同比 增速 35.6%,持续保持高速增长。2019 年受到新能源汽车政策变化影响,公司 氧化铝业务有所下滑,公司主动调整市场方向,再加上 2020 年新能源汽车逐 渐回暖,下半年公司氧化铝业务有望恢复。4、电子浆料:MLCC 和光伏需求增长、产品进口替代加速2016 年公司收购泓源光电和戌普电子,切进电子浆料业务。电子的电子浆 料主要用于 MLCC 电极材料(成本中浆料占比 5%-10%),代表产品有镍内电 极浆料、铜端电极浆料等,泓源光电浆料主要用于太阳能电池(成本中浆料占 比 15%左右)等。MLCC 内电极浆料的主要成分是由金属粉体、无机粉体及有机载体 3 个部成。内电极生产所用的粉体材料要求纯度高、粉体颗粒近球形、粒径小及分散 性好等特性。MLCC 外(端)电极浆料的主要成分是由金属粉体、玻璃相及有机 载体 3 个组成。金属粉料是决定电极性能的主要因素,实现导电功能。玻 璃相的主要作用是将金属导电网络固定在陶瓷基体上。有机载体不参加组膜, 是生产工艺要求的临时性的粘合物,作用是控制浆料的流变特性,调节浆料的 粘稠度,使导电相、玻璃相或无机粉体分散成具有流体特性的浆料,以满足印 刷或短接的要求,形成所需形状。MLCC 成本中内外占比约为 5%,照此计算,全球 MLCC 电子浆料市场有 望从 45 亿元增长至 51 亿元。公司这块业务业绩驱动一方面随着 MLCC 和光伏 发电行业高速增长,另一方面是电子浆料的国产替代加速。催化材料:伴国六之风,业绩短期核心支撑政策:国六尾气标准落地,催化材料迎来长足发展(略)空间:蜂窝陶瓷国内百亿市场,近两年 50%行业增速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尾气催化器主要组成部分为:催化剂载体、涂层、催化剂 助剂和活性成分四大部分。1)催化载体:是催化剂活性组分的骨架,用于支撑 活性组分,常见的有蜂窝陶瓷载体、泡沫陶瓷载体、金属载体等;2)涂层:用 于增大载体表面积、增强强度等用途,常见有金属氧化物、沸石分子筛等;3) 助剂:提高比表面积、增强氧气吸附等能力和寿命,主要是金属或氧化物;4) 催化剂活性成分:起催化作用,多为贵金属,负载于活性涂层材料上。国六标准下国内尾气处理蜂窝陶瓷材料市场增量体现在: 单车尾气处理设备种类增多:汽油车增加 GPF 设备;重型柴油车增加 ASC 设备;轻型柴油车增加 SCR 和 ASC 设备; 单设备蜂窝陶瓷用量增加:单设备蜂窝陶瓷用量参照奥福环保公司招股说 明书,国六标准下柴油车 SCR 和 DPF 单车陶瓷用量接近翻倍; 蜂窝陶瓷单价提升:国六标准陶瓷性能要求更高,每升价格假设提升 20%; 国内机动车分类销量测算:我们将中汽协公布的乘用车加上商用车中的汽 油车销量作为轻型汽油车估计,将商用车中的大中型客车、中重型货车和 轻型柴油货车的 80%合计作为重型柴油车,将轻型客车和轻型柴油货车的 20%作为轻型柴油车,2019 年三种车销量测算为:2270/140/54 万辆; 国内机动车销量增长:假设 2020 年受疫情影响国内机动车产量下降,2021 年开始恢复,到 2025 年三种车销量将达到 2500/155/70 万辆; 国六标准执行率提高:参考最新的国六标准政策,我们假设 20-22 年汽车 国六标准执行率为 60%/90%/100%,柴油车 20-23 年国六标准执行率为 10%/50%/90%/100%。经过我们测算,汽油车、重型柴油车和轻型柴油车在国六标准下的单车蜂窝陶 瓷载体价值和相对于国五标准分别为 500(+456%)、4410(+194%)、1541 (+67%)元,2020 年全国尾气处理蜂窝陶瓷材料市场空间约为 94 亿元,到 2025 年将超过 200 亿元,20-22 年市场增速分别可以达到 50%、51%和 25%, 未来三年市场需求处于高速增长阶段。2023 年以后虽然市场增速不快,但仍保 持在 5%-10%的稳定增长,再加上尾气处理设备 3-5 年的使用年限,设备更换 也将将贡献稳定的需求增长。全球尾气催化处理市场以外企为主,国内进口依赖度高。1)蜂窝陶瓷方面:全 球 90%的市场由康宁和 NGK 占据,国内企业主要有国瓷材料、奥福环保、凯 龙高科等企业,国内市场国产蜂窝陶瓷市占率不足 15%;2)锆固溶体:比Solvay、日本 DKKK、加拿大 AMR 全球市占率达到 70%;3)分子筛: 庄信万丰、巴斯夫和优美科全球市占率达到 90%,国内企业主要有万润股份、 国瓷材料等,也属于起步阶段。国内企业起步晚,国产替代空间大。一方面,蜂窝陶瓷等材料对陶瓷颗粒的精 细度和均匀度要求较高,国内能达到相关标准的企业较少;另一方面,国内尾 气处理设备相关企业从国五标准实施才开始布局,再加上外资和合资汽车市占 率较大,国内尾气处理设备厂商认证较为困难。从 2018 年开始随着国五国六 标准省级和国内技术、产能和认证突破,国产替代在加速。业绩驱动:公司全系列产品协同,客户拓展产品认证顺利催化材料板块是公司当前增速最快的核心板块,相关产品包括蜂窝陶瓷材料、 分子筛、铈锆固溶体等尾气催化材料。公司通过并购持续拓展汽车尾气处理材 料业务,2016 年收购国瓷博晶切入铈锆固溶体市场,同年控股江苏天诺开展尾 气处理分子筛业务,2017 年全资收购王子制陶成为国内蜂窝陶瓷主流企业,公 司借助高端陶瓷制备工艺,上下游延伸和产业客户协同下,公司已经成长为全 球唯一一家能够给客户提供贵金属以外的全系列催化材料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公司催化材料板块中,蜂窝陶瓷材料占比达 90%。根据 2020H1 业绩数据显著, 公司该板块营收 1.37 亿元,其中王子制陶就达到 1.25 亿元,占比高达 91.2%, 分子筛和铈锆固溶体占比不到 10%。当前公司蜂窝陶瓷产能达到 2400 万升/年, 分子筛产能 6000 吨/年,铈锆固溶体产能 1000 吨/年。公司催化材料板块保持持续高增长,2020 年业绩快速释放。2019 年公司该板 块营收达到 2.07 亿元,18-19 年复合增速 31.34%,2020 年上半年营收增速达 到 74%,主要受益于国六标准落地,公司汽油机 GPF 和薄壁 TWC 产品均进入 主机厂目录并实现销售,2019 年下半年开始 GPF 进口替代效果显著,高端产 品保障了 60%左右的高毛利。需求和产能端同时发力,王子制陶顺利完成业绩承诺。王子制陶给出 2017-2019 年三年的业绩承诺分别为 0.72/0.86/0.67 亿元,三年均超额完成业绩承诺 2.25 亿元,实际盈利 2.45 亿元。一方面是需求端受益于国五和国六标准的实施,另 一方面公司产能持续扩张,2017 年收购时王子制陶产能仅为 800 万升/年,收 购后公司新建东营厂区 1200 万升/年产能,并对原宜兴厂房进行改造,当前总 产能达到 2400 万升/年,另外公司 2020 年 9 月公司非公发项目计划投资 2.86 亿元对蜂窝陶瓷材料进行扩产,投产后公司产能有望大幅提升。依靠技术突破,公司大客户拓展顺利。汽油机方面,公司拥有北汽、东风和长 安等多个大客户,GPF 和薄壁 TWC 均进入主机厂目录并实现销售,GPF 进口 替代效果显著。柴油机方面,公司拥有重汽、一汽和玉柴等大客户,SCR 及 DPF 已完全实现批量生产并通过了国外主要催化剂公司验证,气体机载体已开 始大批量销售。 未来公司催化材料板块增长点主要体现在: 行业高增速:国六标准落地,行业近两年 50%左右的年增速; 产能持续扩张:公司产能扩张,伴随需求产能持续释放; 认证周期结束:公司国内外大客户认证结束,产品持续放量中; 产品高端化:国六标准下薄壁化等尾气设备具有更高的售价和毛利率; 一体化协同优势:公司全系列催化材料产品协同研发优势显著。生物医疗:布局数字化齿科优质赛道种植牙是口腔医疗行业最优质赛道国内口腔医疗行业属于优质赛道,2019 年国内市场达到千亿规模。近十年来行 业复合增速保持在 15%左右,预计未来 5 年行业仍将保持 10%-15%的复合增 速,有望在 2024 年达到 1750 亿市场,行业规模的增长一方面得益于就诊人数 的增加,另一方面口腔医疗人均客单价也在上涨,呈现量价齐升局面。口腔医 疗中占比最大的为种植牙、正畸牙项目,二者占比分别达到 19.2%和 25.7%。口腔医疗两大现状:老龄化龋齿倍增和当前低治疗率现状一:国内人口老龄化加剧,龋齿数量倍增。我国 65 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已经 从 2012 年的 1.27 亿上升至 2019 年 1.76 亿,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统计,55-64 岁和 65-74 岁年龄段人口平均龋齿数量分别为 8.69 和 13.33,较壮年时期显著 翻倍,在加上龋齿率随年龄快速增长,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需求加倍。现状二:国内口腔医疗治疗率低,需求增长空间大。根据口腔健康普查数据, 我国儿童龋齿治疗率在 4.1%-16.5%,处于较低水平,2017 年我国百万人拥有 口腔医生数量仅为 155 人,是欧美国家的 1/3。从种植牙数量看,2019 年我国 种植牙消费量仅占到全球的 1%,同期北美为 28%,国内增长空间巨大。口腔医疗一大方向:种植牙增长潜力最大,是口腔医疗行业核心驱动力。常见 的义齿主要分为活动义齿、固定义齿和种植牙三种,种植牙舒适、美观和寿命 方面优势显著,当前主要问题是价格较贵,种植牙当前单价在 7000-20000 元/ 颗之间,而活动义齿为 200-500 元,固定义齿为 800-4000 元/颗,随着技术进 步成本降低,种植牙将进一步普及。2019 年国内种植牙销量达到 347 万颗(同比+45%),近五年复合增速达到 50%。 假设国内人均缺牙 1.5 颗,国内义齿需求达到 21 亿颗,按此计算当前种植牙渗 透率仅为 0.165%,按照 1%的渗透率目标计算,种植牙潜在需求超过 2000 万 颗,按照 7000 元/颗计算,国内种植牙市场潜在需求规模达到 1400 亿元。氧化锆义齿性价比最高,渗透率增长空间巨大义齿按照内冠材料不同分为烤瓷牙和全瓷牙。烤瓷牙内冠为金属,外层覆盖陶 瓷材料,全瓷牙内冠全部由陶瓷烧制而成作为支撑骨架,然后再在外层上瓷粉 烧制,全瓷牙具有更好的透光度和感光度。烤瓷牙中合金烤瓷牙最为便宜,但 生物相容性和美观性欠佳,贵金属烤瓷牙价格中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全瓷牙兼备美观和生物相容性,但价格较为昂贵。全瓷牙中氧化锆全瓷性能最为优异,市场最广泛,虽然单价高,但使用寿命长, 性价比最高。伴随着成本降低,氧化锆义吃渗透率将快速增长。新材料在线预 测 2020 年国内氧化锆义齿市场将超过 20 亿元,假设种植牙中氧化锆全瓷牙渗 透率 30%,对应潜在市场规模超过 400 亿元。氧化锆义齿产业链涉及环节较多,1)上游主要是纳米氧化锆粉体材料和生产设 备供应商,全球主要的纳米氧化锆粉体制备商有:法国圣戈班、日本第一稀元 素、日本东曹、国瓷材料和东方锆业等;2)中游为义齿设计和制造过程,氧化 锆由于其硬度较强和成本较高的特点,制备过程中个性化和数字化程度较高, 加工制备过程需要经过口腔扫描、数据传输、建模、3D 打印、铸造、涂瓷、车 瓷、上釉、抛光等十多道工序;3)下游为诊所医院和终端患者。全球种植牙市场较为集中,欧美和韩国占据主导,士卓曼全球占比 25%,CR7 达到 80%,国内起步发展较晚主要以进口种植体为主,但进口替代正在加速。 对于氧化锆全瓷牙,国外主要的制造商有:3M、士卓曼、登士柏、贝格、维他 公司等,国内主要由:爱尔创、爱迪特等。业绩驱动:一体化战略锁定利润,引进战投增加品牌推广2015 年公司入股爱尔创开始向口腔医疗用陶瓷领域扩展,2017 年公司成为爱 尔创第一大陶瓷供应商,占比超过 50%,2018 年公司全资收购深圳爱尔创, 增加产业协同和产业链优势。目前公司拥有氧化锆陶瓷材料、瓷块、修复体等 系列牙科相关产品,借助数字化口腔业务打通了从材料到终端、从产品到服务 的牙科医美一体化服务产业链。爱尔创是一家专门从事精密结构陶瓷、数字口腔技术、口腔设备、口腔材料研 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一体化的科技型公司。公司 2003 年成立,逐步累积形 成了以深圳总公司为全国及全球销售机构、辽宁为研发与制造基地、口腔数字 化基地的产业布局。业绩无忧:2015 年公司参股爱尔创之后,爱尔创业绩持续高增速,营收从 2015 年的 1.2 亿增长至 2019 年的 4.72 亿元,19 年营收增速高达 71%。18-19 年爱 尔创都超额完成承诺业绩,18 年净利润 0.83 亿元(承诺 0.72 亿),19 年完成 1.05 亿元(承诺 0.9 亿元),2020 承诺 1.08 亿元,上半年已经完成 0.72 亿, 全年大概率也将完成承诺业绩。2020H1 深圳爱尔创实现营收 2.69 亿元(占比 25%),净利润为 7226 亿元(占比 28%),板块毛利率达到 66.5%。公司对本 溪生产基地进行了扩产,预计 2020 年 10 月陆续投产,贡献业绩增量。产业链协同:收购爱尔创之后,公司已经形成从纳米复合氧化锆到氧化锆义齿 制造的全产业链条,将增加生物医疗板块盈利能力。公司不仅能提供口腔数字化材料,还能提供数字化设备、数字化口腔咨询、培训及推广、口腔应用软件 和数字化云平台服务、数字化口腔技术研发等销售配套服务,成为中国具有影 响力的数字化口腔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为了更好顺应口腔医疗行业数字化趋 势,2020 年 4 月,公司合资成立了深圳爱尔创数字口腔公司(公司投资占比 67%),积极布局数字化口腔临床业务。研发创新:1)技术研发:公司依托清华大学材料系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新产品 研发,并与美国、瑞士、日本、中国台湾等专家合作,在陶瓷新材料的制备、 成型、烧结及精密加工等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产品创新:自主研发 CAD/CAM 加工机,提出数字化口腔解决方案,不断推出魅影、玉瓷 TT 等新产 品,丰富公司产品线;3)模式创新:公司开启线上销售和线下诊所及亿元治疗 的新商业模式,建立与口腔门诊的新型合作机制,提高了产品销量。客户拓展: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氧化锆陶瓷齿科材料供应商,迄今为止公司齿科 修复系列多种产品已经通过 SFDA、FDA、CE、KFDA、CMDCAS(加拿大)、 JPAL(日本)等多项国家及地区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口腔材料已经销往美国、 东南亚、欧洲、中东、南美、非洲、韩国、印度、越南等 110 个地区和国家, 2018 年爱尔创 40%的营收来自海外销售,公司齿科产品售价连海外产品一半 都不到,价格优势显著,随着品牌认可度提高,未来客户增长潜力大。品牌推广:2020 年 9 月爱尔创拟引入高瓴资本、松柏投资两个战略投资者,高 瓴资本投资多家牙科医院将给公司带来下游客户合作,松柏投资是全球牙科主 要产业投资者之一,也将运用全球业务网络和产业链协同能力,提升爱尔创品 牌影响力,打造全球合作网络。此外公司与平安集团达成保险战略合作,与 3Shape 达成战略合作,助力口腔数字化业务。……(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作者:国信证券,商艾华、龚诚)【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式微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建设创新生态系统

坐落于甘肃省兰州市的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下称中科院西北院)是专门从事高寒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重大工程研究的国家级研究机构。2019年,中科院西北院获批成为第三批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筹建机构,今年9月正式运行。中科院西北院文献情报中心负责中科院西北院TISC建设工作。“结合中国科学院‘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办院方针,中科院西北院文献情报中心在知识产权服务过程中确立了‘融入科研决策一线、区域创新与产业发展一线、科研创新一线’的服务方针,结合自身优势和用户需求,开展了面向不同用户的知识产权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中科院西北院文献情报中心科技咨询服务部主任马建霞表示。扎实推进普及性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离不开信息数据支撑。“我们持续订购各类专利分析平台,稳定保障对170多个国内外网上数据库的使用权。”马建霞介绍,该中心还专门为TISC相关活动提供了空间,包括专利信息服务人员的工作场地以及培训、业务交流场地。“这些都为TISC服务打下了扎实的设施保障和信息资源基础。”开展培训活动是中科院西北院长期以来坚持开展的服务。近年来,其积极主动组织了多场知识产权培训活动。马建霞介绍,中科院西北院在每年春秋季面向研究所开展的信息素质培训中纳入专利信息检索分析等内容;组织产业情报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研讨会,面向来自全国的企业和科研单位开展了产业情报能力和专利检索分析能力培训;受中国科学院兰州教育基地委托,承担了该基地博士研究生《科技信息检索与分析》(含专利检索分析利用)课程,学生达240人。“今年疫情期间,中科院西北院文献情报中心还向科研人员开展专利文献传递服务,帮助科研人员解决居家办公时的科研需求。”中科院西北院扎实推进普及性服务,为提升企业和科研单位的知识产权能力做出了贡献。深耕区域重点产业“非常感谢中科院西北院文献情报中心,在短短7个工作日内,给我公司提供了一份详尽的《纳米级氧化锆技术制备调研报告》。”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市场发展、产业延伸,公司进军纳米级氧化锆产业。“前期我们也对纳米级氧化锆产业进行了市场调研,由于没有专业的人才和足够的数据,那次调研对我们新产业发展的指导意义微乎其微。”中科院西北院及时帮助,解决了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燃眉之急。上述负责人说,“该报告内容详实,将纳米级氧化锆的工艺技术路线以及产业内主要企业的技术质量特点、知识产权情况等错综复杂的信息都做了梳理,方便我们迅速了解纳米级氧化锆行业版图,弥补了公司对新发展产业认识的不足。”我国西北地区能源与矿产资源丰富,在有色冶金、能源化工等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受时间、资源等因素的限制,这些产业正囿于产品低端重复、产业半径限制、资源加速枯竭等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意识到只有依托创新才能摆脱“低端锁定”的困境。“多年来,中科院西北院以知识产权信息深度分析为核心,整合政策、市场、成果等信息,为西北区域重点产业企业提供涵盖产业动态实时监测、产业发展态势分析、产业前沿技术发现、产业新兴产品布局、产业发展规划等情报解决方案,有效支撑企业技术规划决策与产品研发创新工作。”中科院西北院文献情报中心区域发展研究部主任白光祖告诉记者,很多企业在创新发展、转型升级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看不见(不知道行业标杆企业在研究什么)”“搞不懂(不知道行业主流技术路线)”等问题,最后导致“跟不上”的现象。白光祖说,针对这些问题,中科院西北院以知识产权全过程服务为抓手,促进地方政府、科研院所、重点企业三方资源形成合力,打造区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中科院西北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科研院所、高校建立创新联盟,依托与区域龙头企业的产业情报合作网络,以‘技术需求调研、知识产权推荐、成果转移转化’三位一体的基本工作模式,为企业导入优质创新资源、为政府谋划产业发展方向、为院所提供成果转化出口,协同建设‘政产学研用’多要素联动的区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当前,中科院西北院正积极开展面向“十四五”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业务规划研制工作,明确专利信息服务业务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业务体系、保障措施等,为“十四五”业务发展规划蓝图。“未来,中科院西北院将抓住TISC建设机遇,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力度,面向国内创新主体加大基础服务供给,不断提升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的便利性和可及性,同时针对国家战略科技发展、区域发展战略、重大产业发展需求,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分析、预警导航、成果转化等服务能力建设,为国家、区域和产业发展提供专业化的创新支撑。”马建霞表示。(本报记者 李倩)

黑猫

骨科行业深度报告:水大鱼大,老龄化与政策驱动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1、骨科产业链概览1.1.骨科耗材植入物五大类 骨科医疗植入器械,是骨科医疗器械最主要的构成。本研究主要针对骨科植入类 器械,其是医疗器械细分行业最大的子行业之一。骨科植入耗材产品,指的是通过手 术植入人体,可以起到替代、支撑人体骨骼或者可以定位修复骨骼、关节、软骨等组 织的器材材料,因为长期植入人体,对人体的生命和健康有着重大影响,一般属于三 类植入耗材,而一类二类主要在体外起到辅助作用的例如骨科外固定支架,没特殊说 明则不在本研究的范畴;因为骨科植入耗材价值相对较高,其是高值耗材的典型代表。目前,骨科植入器械按照植入治疗部位的不同分为五大类:创伤类、脊柱类、关 节类、运动医学类、颅颌面外科类。创伤类植入耗材产品:主要用于上下肢、骨盆、髋部、手部及足踝等部位的病理 性、创伤性骨折修复或矫形需要等的外科治疗。创伤类常用的器械主要耗材包括骨钉、 髓内钉、金属接骨板、外固定架等;一般固定方式有外固定和髓内固定,外固定器械 主要包括钢板、螺钉,髓内固定主要是髓内针(钉),根据手术医生的喜好程度和手 法来选择不同的固定方式。脊柱类植入耗材产品:主要用于由创伤、退变、畸形或其他病理原因造成的各类 脊柱疾患的外科治疗。产品包括椎弓根螺钉系统、脊柱接骨板系统、椎间融合器系列 等各类脊柱内固定装置。关节类植入物耗材:主要用于创伤、关节炎等关节部位病变的修复,主要耗材人 工膝、髋、肘、肩、指、趾关节等,其中髋关节和膝关节合计超过 95%。运动医学植入类耗材:主要用于关节、软组织相关的损伤治疗与康复,如膝关节、 骨关节炎、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游离体(滑膜软骨瘤病)等。产品包括关节镜系统(包括主镜系统和动力刨削系统等)、重建系统(界面钉、带袢板)和修复类 (半月板修复系统、人工韧带等),当前涉足国内企业较少,属于新兴领域。神经外科类植入耗材产品:主要用于颅骨骨块固定或缺损修复、颌面部骨折或矫 形截骨固定术等外科治疗。产品包括颌面钛网、颌面接骨板、颅骨钛网、颅骨接骨板 及螺钉等内固定系统。下文把颌面外科囊括进来,归类为颅颌面外科。1.2.骨科产业链:材料科学发展与工艺引领的产业发展 骨科器械整体产业链来看,上游主要是加工工厂和材料提供商、中游主要是厂家、 下游则是服务提供商包括配送商、经销商以及终端医院。骨科植入耗材对上游的材料要求较高,要求必须强度高、生物相容性好、力学相 容性的弹性模量与骨接近、有较强的可加工性、抗耐磨、成本不高等。目前涉及的主 要材料包括不锈钢、金属合金、医用钛材、无机非金属材料(羟基磷灰石等)、高分 子材料(聚醚醚酮 PEEK)和可吸收材料材料如聚乳酸等 。实际上,骨科的发展,是 随着材料学的发展而来,骨科从早期的钢铁铜等常见材料的使用,到后来迭代更新, 逐渐开始在金属合金、陶瓷、高分子材料甚至可吸收材料等方面的发展,更新迭代还 在持续。因为材料长期植入人体内,所以对于材料的安全性就尤其重视,核心关键的 材料,海外进口居多,如关节的生物陶瓷提供商德国 CeramTec 公司,例如椎间融合 区的聚醚醚酮 PEEK 材料大部分来源于英国 Invibio 公司。而国内可以提供一般金属 合金或者做金属表面处理工艺的公司主要分布在陕西和江苏一带。材料成本一般占厂 家成本项的 30-70%,根据不同的材料属性来确定。骨科植入耗材中游则是耗材生产厂家,主要是生产各项临床应用的产品,国外比 较典型的包括强生医疗、美敦力、史赛克、施乐辉、捷迈邦美等,国内典型代表包括 大博医疗、凯利泰、威高股份、爱康医疗等。拥有产品技术专利、生产的工艺专利 know how、注册证、完整的生产体系、进院、代理商管理等。在经销商模式下,骨科 厂家毛利率 60-90%。下游主要是医院终端,骨科医生是最终的使用用户。而经销商和配送商则夹于厂 家和医院之间,负责产品配送、骨科手术工具提供、组织部分学术会议等功能。骨科 对代理商相对更加依赖,主要原因包括骨科产品类别型号多、需要给医生提供跟台的 服务、参与学术会议等。就成本传导链条看,把临床医院终端的价格设置为 100 元,厂家把产品卖给经销 商价格为 25-40 元,厂家毛利按 70%计算,上游材料占厂家出货成本的按 50%计算, 则上游材料的价格约为 3.5-6 元。骨科厂家的 know how、产品注册、材料的制造和 工艺、销售市场管理运营,都构成了高毛利的因素。1.3.销售模式:经销模式为主,直销模式较少,临床对厂家服务要求高 骨科耗材的销售主要是经销为主,厂家把产品卖给经销商,经销商组建销售团队, 配合着厂家的销售,合作把产品推广到医院。在非两票制下,可以由生产企业,经过 多家经销商,再卖给医院;两票制要求下,那就是厂家通过配送商,直接把产品配送 到医院,而原来起到进院、商务活动、跟台的经销商转变为服务商,给医院提供学术 活动组织和跟台的服务。2019 年 12 月 2 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公示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数 据库第一批医用耗材信息的通知》,共 30332 条目录、893.275 万个规格型号,包含 了血管介入、非血管介入、骨科材料、神经外科材料、吻合器、眼科等 17 大类医用 耗材。30332 条目录中,其中骨科材料的数量最多,高达 18537 条,占比约 61%;紧 接着是基础卫生材料达 2970 条,而非血管介入治疗类材料、吻合器及附件、血管介 入治疗类材料紧随其后,均有 1000 条目录以上。从这些数据也可以看到,骨科产品 的复杂程度不是其他产品可以比拟。2.全球骨科器械产业纵横捭阖终成五大霸主2.1.全球骨科植入物市场规模 365 亿美元排名器械细分第四 根据 EvaluateMedTech,骨科相关的医疗器械在医疗器械细分行业排名第四,仅 次于 IVD、心血管和影像系统,2017 年全球的销售为 365 亿美元,2024 年将达 471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为 3.7%。按照 EvaluateMed 的测算,强生医疗骨科业务 2017 年以 88.23 亿美元的收入市 场份额占据全球的 24.2%,为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捷迈邦美收入 74.06 亿美元,市 场占有率 20.3%;史赛克市占率 16.3%,美敦力市占率 8.3%,市场集中度 CR4 为 69.1%,行业高度集中。骨科细分众多,每一类细分从研发和销售方面要求能力和资 源不同,实力强劲的公司,有更多的资金支持公司的自有研发和产品改进,以及对新 的公司进行并购。2.2.并购扩充产品线和国际化推动行业集中度持续提高 目前,全球大型骨科器械公司均为国际化公司,销售分布在全球各地。并且通过 持续的并购,不断扩展骨科产品线,逐渐成长为行业龙头。如强生医疗 51.1%的业务收入来源于美洲,20.5%来源于欧洲,19.2%来源于亚太; 而捷迈邦美 61.3%的业务来源于美洲,21.8%来源于欧洲、非洲和中东,16.9%来源于 亚太地区。清晰看到,国外骨科巨头具体的业务收入不依赖于单一国家。就强生医疗器械来看,其 1998 年 35 亿美元并购 DEPUY 以及 2011 年 213 亿美元 并购 Synthes 是其在骨科最重要的步伐。整个强生骨科发展路径看,强生医疗 1960 年并购 Codman 切入神经外科,1970 年代开始进入关节领域,直到 1998 年强生通过 并购 DEPUY 奠定了在骨科的地位;2003 年,强生与运动医学厂家 Mitek 合作,丰富 了其骨科新的领域,自此,强生的骨科覆盖了创伤、脊柱、关节、运动医学和神经外 科。直到 2011 年,强生并购 Synthes,进一步补强其在创伤和脊柱的产品线,同时 把骨科医生培训金标准机构 AO 组织纳入旗下,奠定了强生在骨科无可撼动的地位。 2015 年,强生并购 Olive Medical,一家为微创手术提供高清晰度可视化系统的供应 商,补充了运动医学 Mitek 的产品线;2017 年,强生切入 3D 打印领域,获得 TRS 公 司的 3D 打印技术;2017 年 7 月,强生收购脊柱外科手术公司 Sentio;2018 年 2 月, 强生宣布收购 Orthotaxy 公司,用以开发骨科下一代机器人辅助手术平台;2018 年 9 月,强生医疗宣布收购德国 3D 打印脊柱植入物制造商 Emerging Implant Technologies,意在扩大骨科应用。2019 年,强生以 34 亿美元现金对价收购手术机 器人公司 Auris(还有 23.5 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至今,强生在传统骨科耗材领域 成为行业领先,其通过并购布局在手术机器人领域,也进一步加强其在骨科领域的地 位。捷迈邦美 Zimmer Biomet,实际上是捷迈公司(骨科排名第三)2014 年以 133.5 亿美元并购邦美公司(骨科排名第四)而来。捷迈成立于 1927 年,一开始是创伤类 骨科业务,1950 年研发出髋关节,2008 年并购雅培的脊柱业务,2010 年并购中国著 名关节公司北京蒙太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从而深耕中国,2014 年和 Biomet 合并为一 家公司并改名为捷迈邦美,捷迈邦美从而在骨科领域一跃成为第二,2016 年相继并 购了 Cayenne 运动医学业务和法国脊柱公司 LDR 以及 13.2 亿美元并购手术导航公司 Medtech SA,Medtech 旗下就是骨科著名的骨科机器人公司 Rosa Brain 和 Rosa Spine 机器人辅助手术平台。骨科排名第三的史赛克,也是通过不断的并购成为骨科领头羊,成立于 1946 年, 1979 年并购 Osteonics 进入骨科关节领域,1992 年收购 DIMSA 进入骨科脊柱领域, 1996 年并购 Osteo 进入创伤领域,2004 年并购骨科脊柱公司 Spine Core,2011 年收 购骨科固定支架公司 Orthovita,2013 年 7.64 亿美元收购中国骨科公司创生医疗并 同年 17 亿美元并购手术机器人 Mako,2016 年并购骨肿瘤植入物公司 Stanmore, 2018 年 14 亿美元并购了微创脊柱公司 K2M,2019 年相继并购了肩关节领域公司以色 列 Orthospace、骨科影像设备公司 Mobius 和 Wright 医疗的四肢创伤业务。3.中国骨科行业水大鱼小,有望水大鱼大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统计,我国大陆 2016 年骨科手术总量达 290 万例,并 在 2017-2021 年间保持 10-15%的增速增长。基于医院采购价统计口径,2018 年中国 骨科器械市场规模约为 515 亿元人民币,仅为美国市场的 37.5%。2018 年中国骨科器 械市场的年增速约为 16.3%,2015-2017 年美国骨科器械市场的复合年均增长率 (CAGR)为 2.8%,中国的增速接近美国市场增速的 6 倍。但是人口角度看,随着人 口老龄化及产品可及性和可支付性的提高,中国骨科器械市场成长空间巨大。而在骨科细分类别结构上,IQVIA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创伤占比 32%,增长 15.4%,美国创伤占比仅为 17%,增长仅有 1.0%;中国关节占比 24%,增速 20.8%高速 增长,而美国关节占比 39%,为美国骨科最大的类别,但是增速仅有 2.1%;中国脊柱 占比 29%,增速 17.2%,而美国脊柱占比 22%,增速 3.9%。在占比上,运动医学这个 相对新的领域中美差不多,但是中国的增速 24.3%,美国 6.5%。中国骨科各个细分原 本就处于快速增长的趋势,而四大类骨科细分结构的腾挪,也预示着国内骨科在未来 依旧存在大机会。从人口年龄结构看,我国正在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占比在逐步提高。 根据卫生统计年鉴,目前国内 65 岁以上的人数 2011 年为 1.23 亿,到了 2018 年为 1.67 亿。老年是疾病高发的阶段,而与人口老龄化相关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慢性病 疾病发生逐渐增加。根据 WHO 的《中国老龄化与健康国家评估报告》,2013 年中国 2.02 亿老年人口中,有超过 100 万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很多人同时 患有多种慢性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与年龄密切相关的疾病,诸如缺血性心 脏病、癌症、脑卒中、关节炎和老年痴呆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人数绝对 数字将持续增加。而从渗透率来看,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目前中国差距还是巨大,创伤来看, 美国的渗透率是 21.9%,而中国仅是 4.9%;脊柱来看,美国是 3.8%,中国 1.5%,关 节领域,美国是 43%,中国是 0.6%。在关节领域的渗透率差距巨大,而创伤和脊柱依 旧有比较大的差距。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19)》,中国骨科植入物市场 2018 年的市场份额, 前 20 名有 6 家是进口厂家,其中 top5 均为进口厂家,分别为强生 13.11%、捷迈邦 美 8.67%、史赛克 6.56%、美敦力 5.14%、施乐辉 4.4%,集中度 CR5 为 37.93%,进口 厂家占着绝对优势的位置;而国内的威高股份以 4.05%市占率紧随其后,大博医疗 2.86%位列国产第二,国产公司规模相对都很小。集中度来看,CR20 市占率为 57.34%, 可见国内还存在众多收入在几百万上千万元的小骨科厂家,借助其地域优势,深耕在 所在地区域。3.1.进口替代充分的骨科创伤,未来看渗透率持续提升 创伤目前是国内最大的骨科细分,占骨科市场约 32%,也是国产化比例最高的细 分领域,国产占比达 68%。2016 年开展手术例数大约 200 万例,相比 2015 年增速为 12%,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 2016-2022 年手术量的增速为 9.1%。而 2013 年至 2018 年, 中国创伤类植入耗材市场的销售收入由 38 亿元增长至 77 亿元,复合增长率为 14.82%,略低于骨科植入耗材市场的整体增速。创伤类产品的生产技术相对成熟,市 场开发较充分,是目前我国骨科植入耗材市场最大的细分类别。预计至 2023 年创伤 类植入耗材市场销售额将达到 143 亿元,五年复合增长率 13.3%。根据中国产业调研网,2015 年中国骨科创伤市场,骨科创伤领域的产品占比中 钢板占比 25%,髓内钉占比 21%,接骨板 15.2%,固定架 7.7%。而产品使用场景,三 级医院占比 36.16%,二级医院占比 49.87%。根据南方医药研究所数据,2018 年我国骨科创伤类耗材市场占比中,强生医疗 排名第一,为 14.86%,其次为史赛克 8.42%,而大博医疗和威高股份两家分别以 5.8% 和 5.45%排名第三和第四。市场集中度 CR5 的市占率不到 40%,还有众多小规模的厂 家分布在南京、天津、北京、浙江等地方。实际上,进口公司与国产公司在产品种类和品质上的区别已经不大,但是骨科创 伤类别众多,由于需要准备足够多的品类规格,对于代理商资金流动性要求较高,而 外资公司在代理商管理、全国学术医院的把控、库存优化、手术工具调配方面相比国 产公司有更多的优势;而国产公司重视渠道和招标价格,利润空间相对大,有国家支 持,医保报销额度相对比进口更大。发达城市相对进口厂家占比高,和经济水平以及 当地医生对于学术的需求有关,以上海为例,根据 2015 年的市场统计数据,就销售 数据来说,强生占比 14.56%,美敦力占比 11.57%,威高 10.96%,纳通 9.21%,史赛 克 8.65%,捷迈邦美 6.28%,施乐辉 5.97%,加起来进口占比 47%。骨科创伤器械产业未来的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持续的进口替代;人口老龄化加 速带来的骨折病人数量增加从而行业增长,以及龙头公司通过资金优势持续提高市场 份额。3.2.正在追赶进口的骨科脊柱,行业持续增长与进口替代为主旋律 骨科脊柱器械占骨科器械约 29%。而手术量来看,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调查, 2016 年为 47 万例,2016 年至 2021 年保持年化增长 13.8%。从市场金额看,2013 年 至 2018 年中国脊柱植入耗材市场的销售收入由 33 亿元增长到 73 亿元,复合增长率 为 17.36%,高于骨科植入耗材的整体增速,2025 年有望增长到 146 亿元,年复合增 长为 14.87%;并且,脊柱领域还存在较大的进口替代市场空间,目前国产化率仅有 39.11%,进口占据 60.89%的份额,以强生、美敦力、史赛克为代表的外资医疗器械 企业为主。骨科脊柱相关的手术属于较为高端的手术,大部分由骨科脊柱医生做,部分手术 甚至会由神经外科医生来完成。而三级医院是脊柱相关手术实施最多的医院,根据第 三市场调研公司 Top-trust Consulting 调查数据,从 2013 年脊柱的销售额上看,三 级医院占比高达 87%, 二级医院和其它医院占比分别为 12%和 1%;外资品牌销售额 中,三级医院用户占比超过 90%;国产脊柱产品中,三级医院销售额占比也超过 70%。从脊柱的细分来看,胸腰椎开放固定器械是脊柱产品中最大的细分产品,而腰胸 椎、颈椎、椎间融合器三个细分品类占据 83%的份额。根据 Top-trust Consulting 统计,2013 年脊柱市场细分产品中: 胸腰椎开放固定销售额 12.13 亿元人民币,占比为 47%,2009-2013 年复合增长率 为 24%; 颈椎固定销售额 6.6 亿元人民币,占比为 25%,2009-2013 年复合增长率为 24%; 椎间融合器销售额 2.89 亿元人民币,占比为 11%,2009-2013 年复合增长率为 27%; PVP/PKP 骨水泥注射器材销售额 1.93 亿元人民币,占比为 7%,2009-2013 年复合 增长率为 32%; 胸腰椎微创器械销售额 1.23 亿元人民币,占比为 5%,2009-2013 年复合增长率为 34% ; 钛网销售额 1.08 亿元人民币,占比为 4%,2009-2013 年复合增长率为 28% ; 人工椎间盘销售额 0.19 亿元人民币,占比为 1%,2009-2013 年复合增长率为 31%。脊柱外资厂家在 7 个脊柱类别产品品类比较齐全,而国产公司普遍只在个别领域 占据领导地位,例如凯利泰在 PVP/PKP 领域的进口替代,直到其并购艾迪尔才逐渐补 充脊柱、创伤和部分运动医学产品线;另外,由于脊柱产品承重更大、摩擦更多,时 刻处于受力的状态,故对产品要求更高,部分国产公司即使拥有对应部位的产品但是 产品线依旧有欠缺。根据南方医药研究所数据,2018 年我国骨科脊柱 top6 的企业市场份额中,强生 以 28.97%排名第一,美敦力以 23.35%排名第二,史赛克 6.59%排名第四,国产公司 威高骨科以 8.37%排名第三,紧接着是天津正天(北京纳通子公司)3.91%和三友医 疗 2.73%。三家外企占比 52.91%,而在 2015 年占比为 63.66%,主要进口脊柱厂商的 份额在萎缩,份额下降 10.75 个百分点。2018 年脊柱领域市场集中度 CR6 为 73.92%, 集中度相对比较高,脊柱产品技术含量高,非中小厂商可以深度参与。脊柱相关疾病高发,尤其是与年龄高度相关。文献研究,《颈椎病流行病学及发 病机理研究进展》显示,脊柱侧弯、颈椎病的整体患病率在 1.5%-2%、 3.5%以上。 根据《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指南(2015)》,每年大约有 70 万与骨质疏 松相关的椎体骨折,16%的女性与 5%的男性会出现有症状的椎体骨折;北京 50 岁以 上妇女脊柱骨折的患病率为 15%,到了 80 岁以上增加至 37%。而根据 2018 年卫生统 计年鉴,我国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的椎间盘疾病出院人数 83.3 万人,而 2010 年仅有 24.5 万人次,年复合增长 16.53%。另外,值得一说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的微创治疗是目前脊柱科室发展较快的领域, 从而带来了脊柱微创领域的机会。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因腰椎间盘退变,导致纤维环 破裂、髓核突出,从而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出的一种临床综合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介入和微创治疗操作规范的专家共识》指出,60~80%成人在一生 中的某一时期发生过腰腿痛,复发率为 60~85%,其中 35%的患者发展为椎间盘突出症。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国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尤其是青年人 和中年人群体的发病率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在临床治疗中,年龄最小的患者仅 10 岁, 年龄最大的患者有 90 岁。从区域分布来看,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更 为频繁,其中在北上广等大城市的发病率较高,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相对较少。从性别分布来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男女比例约为 3:1。从职业分布来看,腰椎病患者主 要是工人、司机、教师、都市白领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有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手术疗法分为开放性手术和微 创手术,微创手术主要指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摘除术 优势明显而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欢迎,优势主要体现在于适应症广(能处理几乎所有 类型椎间盘突出症病例)、创伤小(手术创口仅 0.7~1.5cm,无需破坏椎旁肌、韧带、 无需咬除椎板,不影响脊柱稳定性)、安全性高(局麻下完成手术,能与病人互动, 不伤及神经和血管、术中出血少、视野清晰)、术后护理简单、恢复时间短。至 2017 年,目前国内大部分已开展脊柱微创手术的三甲医院,皆已开展椎间孔 镜技术,且椎间孔技术与射频消融技术的结合也得以广泛普及。目前国内市场,按照 一家三甲医院每年约开展 300 台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摘除手术,而区县级医院每年 约 20~40 台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摘除手术,按此数据预估,一个省份平均每年约有 8000~12000 台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摘除手术,推测全国范围内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 摘除手术应该超过 20 万台。目前市场主要是德国 Jomax 椎间孔镜为主,而电极则是 美国 Elliquence(凯利泰)为主。目前手术量每年增速 20%,而相关产品推广还处于 早期阶段。未来骨科脊柱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一方面是进口替代带来的行业机会,另外一 方面,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会让行业本身的自然增速也不低,并且手术技术的进步带 来微创手术的发展。骨科脊柱医疗器械市场目前还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3.3.进口占超 70%份额的骨关节,行业持续大扩容和进口替代推动增长 骨关节植入物市场主要包括髋关节及膝关节置换植入物。人工关节类假体产品要 求植入的关节假体应能长期稳定在被植入的骨床中,模拟恢复人体生理关节运动状态 与功能,并且植入时间长(要求是至少 10 年以上)。如我们上面中提到,人工关节主 要分为人工膝、髋、肘、肩、指、趾关节等,最主要的髋关节和膝关节合计超过全球 关节置换市场的 95%。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数据,中国骨关节植入物市场由 2012 年约人民币 24 亿 元增长至 2016 年的人民币 41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13.9%,预计将于 2021 年进一 步增长至人民币 78 亿元,2016 年至 2021 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13.7%。而髋关节 2016 年市场为 21.96 亿元,并预计 2016-2021E 年复合增长 8.4%;膝关节 2016 年市 场规模为 19.01 亿元,并预计 2016-2021E 年复合增长 18.7%,膝关节的增速处于快 速发展的阶段。关节寿命一般从 10-25 年不等,和选用的材料、病人的体重以及和病人的产品使 用磨损等因素相关。骨关节产品,一般会分为初次植入和再次翻修,初次手术把患者 的天然关节更换为骨关节植入物即为初次植入,而曾接受初次手术的患者需要更换或 翻修其植入物或缺损的骨部分则为翻修手术。由于翻修手术的患者的骨骼及组织结构 因经过初次手术有所缩减,定位及支撑时可提供的指引较少,对骨关节器械的原材料 更好地与骨骼兼容、更耐用、骨界面固定技术更先进。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中国髋 及膝关节置换植入物翻修手术总数占骨关节置换植入物手术总数的百分比将由 2016 年的 5.6%增加至 2021 年的 11.2%。根据医疗器械研究院,2018 年我国骨关节 73.27%为进口厂家,国产骨科产品仅 仅占 26.73%。而根据国内知名骨科医疗平台唯医骨科统计,髋关节进口厂家占比 69.29%,膝关节进口厂家占比 83.56%。人工关节对原材料以及工艺的要求更高,原 材料需要更好的与骨骼兼容,工艺要求如何把关节假体和人体骨组织在骨界面更好的 固定,而关节假体内部因为需要随着人体运动而一直处于动态,材料之间的磨合以及 弹性模量,甚至材料磨合的副产品对人的影响,也是有重要的考量。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数据,就骨关节使用数量而言,2016 年我国 top8 的品 牌,3 个国产 5 个进口,top8 使用量占整体市场的 75.2%,国内以爱康和春立为首; 销售收入金额口径来看,top8 品牌中两家国产公司入围,爱康和春立位列第六和第 八,市场集中度看 top8 的金额占整体市场的 82.6%,高度集中。与美国相比,中国骨科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市场空间大,甚至在膝关节领域 美国每十万人的植入率是中国的近 20 倍。从整个骨科市场不同部位市场份额来看, 中国的关节在骨科占比 24%,有 20.8%高速增长,而美国关节占比 39%,为美国骨科 最大的类别,但是增速仅有 2.1%。截止 2018 年底,我国人口约为美国人口的 4.33 倍,中国的平均年龄为 37.3 岁,美国平均年龄 37.8 岁。而美国的髋、膝关节置换手 术量均远高于中国。其中,膝关节置换手术美国 84.6 万例,而中国 19.2 万例,美国 是中国的 4.4 倍;髋关节置换手术美国 50.6 万例,中国 39.6 万例,美国为中国的 1.27 倍。关节植入渗透率上,美国膝关节置换植入渗透率为 258.7 例/十万人,中国为 13.5 例/十万人,美国为中国的 19.16 倍;美国的髋关节置换植入率 154.9 例/十万 人,中国的为 28 例/十万人,美国为中国的 5.53 倍。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2012-2016 年骨关节植入物的平均出厂价大致维持稳 定,国产髋关节平均出厂价约 2900 元,而进口髋关节为 11500 元;国产膝关节出厂 价约 4800 元,而进口膝关节平均出厂价约 11700 元。进口产品价格明显高于国产产 品,一方面,进口关节有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全球范围使用带来的数字更有说服力, 并且进口产品质量相对国产更优,进口关节产品已经证明可以使用长达 25 年。柳叶 刀杂志刊文, The effect of patient age at intervention on risk of implant revision after total replacement of the hip or knee:a population - based cohort study ,总结发布了使用 20 年的人工膝、髋关节置换术的假体生存率,平均而言,对 于全髋关节假体的生存率,10 年的生存率为 95.6%,20 年为 85%;而人工全膝关节假 体 10 年为 96.1%、20 年为 89.7%。国外有足够的临床证据作为循证医学。人工关节 的寿命跟很多因素有关,比如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活动量、病因、使用假体种 类、固定方式、手术技术等。实际上,国产和进口的关节的差距在逐渐缩短,进口骨关节已经有 150 多年历史, 而我国骨关节仅有 60 多年历史。从材料角度而言,实际上,国内公司和进口公司可 以采购同样的原材料,在设计、材料加工、工艺、人体力学设计等方面构成了较大的 壁垒。从假体设计角度看,国内公司主要模仿国外公司,总体差距不大;从材质上,进 口的假体比国产更优,这个体现在材料的购买以及工艺层面的处理,尤其是假体表面 的结构包括陶瓷、金属、聚乙烯塑料等,有较大的差距。以一套全髋关节为例,有髋臼杯、内衬、股骨头和股骨柄四个部件,其中,髋臼 杯是金属材质的,绝大部分采用钛合金,其外表面通过特殊的工艺喷涂或 3D 打印上 一层粗糙的多孔结构,使人体的骨头可以长入到这些多孔结构中,形成长期稳定的结 合。股骨柄,主要为金属材质,绝大部分是钛合金制成,并且不同厂家不同系列的股 骨柄在形状上有些差别,主要是为了和大腿骨的骨髓腔形态相适合;它的表面进行了 粗糙化(喷砂或磨砂)处理,或者喷涂上一层多孔金属(或羟基磷灰石等生物材料), 可以和人体的骨头长到一起而形成长期的稳定。股骨柄和髋臼杯均为金属材质。而日常说选择骨关节的材质,主要说的是选择髋臼内衬和股骨头。髋臼内衬,一 般有两种材料,一种是用高分子聚乙烯制成,另一种是用生物陶瓷制成;人工股骨头, 有两种材料,一种是金属制成,主要成分是钴铬钼合金,另一种是生物陶瓷制成。高分子聚乙烯,俗称“塑料”,一开始主要是普通聚乙烯,耐磨性不足,而现在 一般为超高交联聚乙烯,耐磨性大大提高。内衬和股骨头所使用的陶瓷,主要是由不同比例的氧化铝和氧化锆组成,还含有 少量镍等成分。生物陶瓷的研发经过了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二代陶瓷是灰白色的, 目前已不再使用;三代陶瓷为黄色(俗称“黄陶”),正逐渐退出市场;四代陶瓷是粉 色的(俗称“粉陶”),是目前市场的主流,已有超过 15 年的使用历史。目前陶瓷主 要的供应商是 CeramTec,强生、捷迈邦美、施乐辉和史赛克的陶瓷材料均从 CeramTec 购买。最早的人工关节的内衬和股骨头的表面是塑料聚乙烯和金属,金属比塑料强硬, 时间久会把内衬的表面磨坏,普通聚乙烯和金属头组成的人工髋关节平均可以使用 10-15 年;后来,聚乙烯被进行改造并发明了超高交联聚乙烯,耐磨性大大增高,从 而使得人工关节的使用时间明显延长;后来,工业陶瓷的引入,使人工髋关节的使用 时间得到了质的提高,陶瓷关节是指内衬的表面和股骨头都由陶瓷制成。陶瓷-陶瓷 之间的磨损率极低,抵抗磨损的能力是金属-塑料的 140 倍。目前,第三代陶瓷关节 已经使用了 24 余年,获得了非常好的临床效果。而第四代陶瓷的材料性能又明显优 于第三代陶瓷,到目前为止临床使用了 16 年左右。骨关节产业发展的推动力主要是骨关节疾病持续增长以及进口替代。疾病发生率 来看,我国骨关节植入物市场广阔,空间大。骨关节炎(俗称“退行性关节病、骨关 节病”),是骨关节最常应用的疾病。而流行病学统计,骨关节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 增长,65 岁以上男性发病率上升为 58%;女性则上升为 65%-67%。截止到 2018 年, 我国 65 岁人口已经达到 1.67 亿,骨关节炎患者已经超过 1 亿人。再加上由于生活节 奏变快,不规范运动等,骨关节炎发病有年轻化趋势,而 2016 年我国全年骨关节植 入物手术量仅有 51 万台,空间巨大。而骨关节国产产品市场占有率不足 30%,随着 招投标集采政策、基层医疗水平的提升,国内骨关节企业有望继续保持增长。3.4.冉冉升起的运动医学,一级市场受追棒运动医学产品主要是治疗骨和骨之间的软组织,比如跟腱,韧带,半月板,肌腱。运动医学相关的医疗器械产品种类繁多,包括关节镜以及其工具、三类骨科植入 物、康复类器械。而三类骨科运动医学植入物,包括界面螺钉、带线锚钉、钛板、半 月板修复系统、缝线等。我们一般讨论的主要指的是骨科运动医学植入物,目前强生 医疗的 Mitek 是这个领域的领先者,国内一年出货口径 2-3 亿元。现在运动医学手术微创关节镜下进行已经是共识,关节镜微创手术切口小创伤小, 一方面可以确认某些疾病如滑膜皱襞综合症,另外一方面通过关节镜施行以往开放性 手术难以完成的手术如半月板部分切除术、踝距骨软骨损伤清理等。国内单独开设运 动医学科室的医院都是传统骨科强势的医院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大部分医院仅是把运动医学单独设 立在骨科下面。目前,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官网显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 究所病房床位 68 张,年门诊量达 7 万余人次,年手术量 4500 余例并逐年增长,仅前 交叉韧带重建手术(ACL 重建手术)每年已经超过 1400 例,居全国首位。据 IQVIA统计,目前我国的关节镜保有量约 8000 台,并以每年 20%的速度增长。据 Millennium 统计,关节镜手术台数开展而言,美国 2018 年有约 600 万台,而中国仅 有 85 万台。据 IQVIA 统计,2015-2017 年,美国运动医学占整体骨科比例为 23%,但是增速 仅有 1%,而中国运动医学占骨科市场的 15%,增长为 15.4%。而根据 Millennium,中 国 2018 年运动医学市场规模为 21.2 亿元,关节镜占比超过一半,预计 2021 年增长 到 39.1 亿元,复合增长 22.63%。目前运动医学主要是外资为主,包括施乐辉、强生、 锐适医疗 Arthrex、Conmed 等。目前国内上市公司有部分在做布局,包括凯利泰、大博医疗、威高股份等。而在 国内一级市场,运动医学是相对热门的领域,2019 年下半年,已经有三家公司获得 了多家知名医疗机构的投资。3.5.颅颌面外科:骨科非主流的小细分行业 骨科系列的颅颌面外科,主要指的是颅颌面的固定不同骨头而用到的器械,包括 螺钉、钛板、钛网、金属接骨板等,此外,在少儿的颅颌面外科,由于儿童的生长特 性,会有以聚乳酸为主要材料的可吸收钉板系统,目前主要是外资为主。在颌面外科, 甚至产品会用来作为整形用。目前,该领域还没有系统的市场统计,而根据医疗器械蓝皮书统计神经外科的耗 材,神经外科 2015 年收入 26 亿元,并在 2016-2020E 将会以 10-12%的速度发展。目前,提供神经外科固定产品的主要公司包括西安康拓、天津康尔、宁波慈北、 上海双申、江苏双羊、迈普医疗、强生医疗、美敦力、史赛克等,国产为主,市场规 模约 5 亿元。颌面外科则主要是强生医疗、德国马丁等外资厂家。从国内神经外科固定领域龙头企业西安康拓来看:西安康拓医疗技术有限公司为 国内神经外科固定领域的领先龙头公司,其一直专注于神经外科、心血管外科、颌面 外科、口腔科、普外科等高端植入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服务。产品主要用于 开颅术修补固定以及其它原因所致面部骨组织缺失再造等。在神经外科颅骨修复固定 领域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第一,在国内外有 200 多家经销商。产品目前已通过了欧盟 的 CE 医疗器械认证,已出口 20 多个国家,远到南非、秘鲁、智利、西腊、墨西哥。 2016 年收购了已成立发展了 20 多年的美国先进骨科生产企业 Bioplate.Icn 公司, Bioplate 是全球知名的颅颌面外固定系统提供商,2013 年前强生医疗一直是其全球 总代。康拓并购 Bioplate 之后,升级了技术,并加快了全球化销售的步伐。另外,其个性化的 PEEK(聚醚醚酮)颅颌面骨固定系统是国内第一、全球第二家取得三类 植入器械注册证的产品。西安康拓的 PEEK(聚醚醚酮)钉板系统,是目前全球唯一 一个取得三类植入医疗器械证的产品,是目前颅颌面外科最优的材料。4.骨科耗材得益于中国老龄化和政策驱动产业集中4.1.我国 60 岁以上人口占比持续增高,老年疾病高发 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避免,随着年龄增长,骨科的患病率会越高。2017 年 60 岁以上的人口为 2.41 亿,占比 17.3%,预计到了 2025 年,60 岁以上的人口超过 3 亿,占比 19.5%。并且,人的寿命越来越长,从 1982 年的 67.8 岁,到 2015 年的 76.34 岁。而骨科疾病患病构成,60 岁以上人群患病占比 44.1%。而 14 岁以前骨科疾病占 比低,而到了 15-44 岁骨科患者的占比到了 20.8%,到了 45-59 岁占比进一步提高到 32.3%。而从居民的两周患病率来看,以卫生统计年鉴 2013 年的数据为例,35-44 岁 的是 12.4%,而 45-64 岁的患病率是 24.3%,到了 65 岁以上则两周患病率为 62.2%。 老龄人群是患病的主要群体。50 岁以上骨质疏松患病率高达 19.2%,极容易发展为各类型骨折。根据《中国 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及 “健康骨骼”专项行动结果发布》,我国 40-49 岁人群 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 3.2%,其中男性为 2.2%,女性为 4.3%。50 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 患病率为 19.2%,其中男性为 6.0%,女性为 32.1%。我国低骨量人群庞大,是骨质疏 松的高危人群,我国 40-49 岁人群低骨量率为 32.9%,其中男性为 34.4%,女性为 31.4%;50 岁以上人群低骨量为 46.4%,其中男性为 46.9%,女性为 45.9%。骨质疏松 时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强度减低,受到轻微暴力即可发生骨折,常见的骨折部位 包括脊椎、髋部、桡骨远端和肱骨近端。以髋部骨折为例,来自北京的一项研究表明, 从 1990-1992 年到 2002-2006 年间,年龄超过 50 岁的女性髋部骨折增加了 2.76 倍, 男性增加了 1.61 倍。国内一项针对骨质疏松髋部骨折的研究显示,女性髋部骨折患 者平均住院时间为 35 天,男性为 34 天。目前我国 60 岁以上老人中,有 55%的人患有关节疾病;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 腿痛最常见的疾病,在西方总发病率 15.2%~30%,国内达到 18%;全国大约有 7%-10% 的人患上了颈腰椎病,50-60 岁年龄段颈腰椎病的发病率约 20%-30%;60-70 岁年龄 段达 50%,并且临床中年龄在 20 多岁的年轻患者呈增多的趋势。而另外,我国关节 类型相关疾病的出院人数,从 2011 年的 22.68 万人,到 2018 年的 82.78 万人,年复 合增长率 20.31%。骨科疾病高发,以关节和脊柱为最常见病例,以山西某一家三甲医院的门诊数 据做分析。根据《山西某三甲综合医院骨科门诊患者病种调查分析》,2016-2017 年 骨科门诊共 5.9 万病例,骨科疾病主要以关节疾病和脊柱疾病为主,骨科排在前五 位的病种为骨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骨折、骨质疏松伴脊柱骨折。其中 腰椎间盘突出从 2016 年的 12.8%上升至 2017 年 15.12%,增加 2.32 个百分点,上升 趋势明显。这是比较典型的国内三甲医院骨科的门诊代表,从中也可以看出骨科疾病 的分布状况。4.2.政策层面驱动进口替代和龙头集中 两票制政策去中间流通渠道,产品价格更加透明化,国产产品成本端有优势; 耗材紧跟药品带量采购在安徽和江苏已开先河,2020 年政策端依旧要做好心理准备, 但是对于行业龙头企业而言不足惧,量多有规模经济,并且相比其他中小企业产品 更加优质,会推动行业进一步集中,对比进口厂家又有价格优势;DRGs 陆续试点, 疾病组收费,耗材零加成背景下,器械变成医院成本,有利于国产器械的进口替代。 (1)两票制政策去中间流通渠道,医疗器械产品价格透明化 2017 年 1 月,国务院医改办联合多个部委发布《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 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截止到 2017 年年底,全国各省市均已出台 药品两票制方案,药品两票制已在国家各地全面推开。2018 年 3 月,《关于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成果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通知》, 持续深化药品耗材领域改革,实行高值医用耗材分类集中采购,逐步推行高值医用耗 材购销“两票制”。从国家层面对高值医用耗材的实施两票制进行了声明。目前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在医疗耗材两票制方面均做了文件声明,广东、陕西、 安徽、福建等 12 个省份已经全面执行;江苏、河南、河北等六个省份部分试点;还 有湖南等 7 个省份即将执行;上海、北京等 6 个省市暂无发文明确表示要执行两票制, 但是实际上大部分医院已经在执行两票制,或者因为医院经销账户问题而采取三票制, 也已经接近两票制。(2)紧随药品集采步伐,耗材集采试点逐渐展开医疗耗材采购模式多样,早期的招标双信封、省级招标入围地级市议价、地级市 直接招标、GPO、区域联盟集采、跨区域联合集采、阳光挂网等;在 2018 年医保局推 行“4+7”药品带量采购,9 月将 25 个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品种的推行区域即将 由“4+7”地区扩展至全国,采购相关的政策相比较药品的推进时间会晚 1-2 年,而 药品的集采经验,也会影响到医疗耗材的集采模式。2019 年 8 月 1 日,江苏省医疗保障局公布其 55 家医院组成的阳光采购联盟的谈 判价格,主要是心血管支架,降幅区间 40-70%。2019 年 8 月,安徽省进行省级公立医院集采,主要涉及骨科脊柱类和人工晶体 类:骨科脊柱类材料国产品类平均降价 55.9%,进口品类平均降价 40.5%,总体平均 降价 53.4%,2019 年 9 月,江苏省医疗保障局开始第二批高值耗材的集采,血管介入球囊类 平均降幅 74.37%,最大降幅 81.05%;骨科人工髋关节类平均降幅 47.20%,最大降幅 76.70%;眼科人工晶体类平均降幅 26.89%,最大降幅 38%。2019 年年中以来,从安徽、江苏的高值耗材集采试点来看,耗材集采模式有望 2020 年在各省分别推行,在部分区域联盟(京津冀)或者挂网采购联盟省份(陕西、四川等)推行会更快;但是由于医保支出金额、医院回款等问题在推行中得到反馈, 而会进行调整优化,并且,目前的集采政策还没有把医生的手术习惯、产品的型号、 备货、跟台服务等因素量化考虑进去,医疗器械的微创新没办法体现。有待观察安徽 和江苏集采执行之后,从患者、医保局、医生端的反馈,对政策进一步做调整。按照江苏安徽的采购情况,心脏支架、脊柱和关节,目前来看降价都挤压了流通 环节的空间,鉴于医院回款的保障措施,部分厂家可以通过分销改直销来实现,或者 直接通过配送商来开展,代理商不再承担产品进院、学术推广协助和销售推广功能。 根据我们之前对人工支架的测算,支架的集采实际上对于有规模效应的龙头企业而言 影响还不大,销售模式改变后甚至会出现量价提升的可能。另外,我们对带量集采发生的价格降幅的可能进行模型假设:按照常规的拿货价 格以及现有的销售模式下,我们假设厂家卖给经销商价格(出厂价)为 25 单位,而 代理商卖给医院终端价格为 100 单位,若该厂家在原来集采覆盖医院的市场份额为 10%,则销售规模为 2.5 单位,若市场份额为 20%,则为销售规模为 5 单位。医院端 价格降幅为 40%、50%、60%和 70%情况下,医院的终端销售价格分别为 60 单位、50 单位、40 单位和 30 单位。那么,进行带量采购,会出现如下两种情况,分别做分析:情况一,销售模式改变。带量采购下如果厂家把分销模式改为直销,根据目前中 标厂家可以分享市场份额 50%-80%的情况,按照厂家获得的市场份额从 20-35%进行测 算,一旦进行带量采购,则消除了器械产品需要进院、推广、加入医保等中间环节, 厂家把分销改为直销,会有显著的量价提升。情况二,带量采购厂家依然采用分销模式,并且,终端价格降幅在 40%、50%、 60%情况下,厂家分别降低出厂价 10%、15%和 20%,则出厂价 25 单位分别降到为 22.5、21.25 和 20 个单位。一旦降幅超过 70%,厂家极大可能改分销为直销。在如此 大降幅、依然是分销模式、并且厂家只是拿到 20%市场份额的情况下,对市场份额占 据超 20%的厂家的收入才有影响,否则,在收入端影响有限。另外,在中标情况下, 市场份额会进一步提升,则收入端会有提升。尤其是,目前采购的医院主体均为大医 院联合,对于基层的影响有限,而大医院目前以外资为主,进口替代依然有空间。骨科器械的集采,不会出现“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情况,原因一是骨科的备货和 药品不同,小厂家的备货不齐全,规格不齐全,没办法满足临床的需求;原因二是小 厂家的人员服务跟不上,骨科手术对跟台要求严格,不是随便可以招聘上岗;原因三 是骨科医生的使用习惯还没有考虑进来,所以类似江苏的带量集采关节,在厂家筛选 环节就要求要占当地市场 2%以上的红线,最后入围的公司都是龙头企业。我们认为,集采情况有利于国产龙头企业:第一,国产龙头企业相对其他国产 小企业有成本优势,并且人员服务、骨科手术工具的提供、产能供应等,均能够满 足临床的需求,和药品存在“光脚的不怕穿鞋”情况不同;第二,进口厂家价格相 对更高,性价比不如国产企业,相比下国产企业更加有优势。 (3)DRGs 国内推行,支付方式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国产企业 2018 年 12 月,国家医保局出台《关于申报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国家试点的 通知》。要求加快推进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国家试点,探索建立 DRGs 付 费体系。2019 年 10 月,国家医保局出台《关于印发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 国家试点技术规范和分组方案的通知》。“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Related Groups,DRGs)”正式诞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末的美国。上世纪 80 年代,美国率先将 DRG 用于医疗保险定额支付,现今多 数发达国家社会医疗保险都采用这一工具进行预算、资源配置管理或购买医疗服务。 DRGs 支付是世界公认的较为先进和科学的支付方式之一,是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 理增长,建立公立医院运行补偿新机制,实现医保患三方共赢和推进分级诊疗促进服 务模式转变的重要手段。DRGs 分组的基本理念是:疾病类型不同,应该区分开;同类病例但治疗方式不 同,亦应区分开;同类病例同类治疗方式,但病例个体特征不同,也应区分开。而 且,DRG 关注的是“临床过程”和“资源消耗”两个维度,分组结果要保障同一个 DRG 内的病例临床过程相似,资源消耗相近。为了实现上述分组理念,疾病类型通过 疾病的“诊断”来辨别;治疗方式通过“手术或操作”来区分;病例个体特征则利用 病例的年龄、性别、出生体重(新生儿病例)、其它诊断尤其是合并症、并发症等变 量来反映。中国的 DRGs 研究始于 1988 年,主事者是时任北京医院研究所所长黄慧英,她率 领协和、天坛等十家大医院开展 DRGs 研究;第一个将 DRGs 引入医保支付端改革尝试的,是北京市劳动局。2001 年,《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规定》印发,建立了医保制度 的框架建立,北京市属医院与负责医保支付的社保局,双方定期核验费用,核验通过 社保局方才支付。审核方式,用的是传统的按项目付费的模式。2008 年,北京版 DRGs 研制出了 654 个病种的分组器,涵盖了临床路径中 2 万种诊断、2000 种手术方 案。2011 年,DRGs 正式应用于北京市部分医院的医保支付,将在中国的发展推进了 一大步。2015 年,国家卫计委的医政医管局,成立了 DRGs 国家质控中心,在北京版 DRGs 的基础上发布了 CN(Chinese)-DRGs 模式,并在全国 15 个试点城市推行。 2017 年国家卫计委下属的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又推出了以收付费改革为中心的 C (Chinses)-DRGs 模式,试点范围包含三明、深圳、克拉玛依等三个城市的公立医 院。2017 年中,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 指导意见》,首次强调了医保支付改革在医改中的重要杠杆作用,而 DRGs 成了医保支 付改革中唯一具体的路径,提出国家将选择部分地区开展 DRGs 付费试点。2018 年底,新成立不久的国家医保局发布 27 号文——DRGs 付费试点自此由国家 医保局主导。DRG 实质上是一种病例组合分类方案,即根据年龄、疾病诊断、合并症、并发症、 治疗方式、病症严重程度及转归和资源消耗等因素,将患者分入若干诊断组进行管 理的体系。 疾病诊断相关组-预付费(DRG-PPS)是对各疾病诊断相关组制定支付标准,预付 医疗费用的付费方式。在 DRG 付费方式下,依诊断的不同、治疗手段的不同和病人特 征的不同,每个病例会对应进入不同的诊断相关组。在此基础上,保险机构不再是按 照病人在院的实际费用(即按服务项目)支付给医疗机构,而是按照病例所进入的诊 断相关组的付费标准进行支付。在此思路下医院方面诊疗行为更加规范,医疗支出得到合理补偿,而通过 DRG 付 费,医保基金不超支,使用效率更加高效。4.3.新技术和国际化驱动骨科行业持续发展 (1)新技术之 3D 打印技术对骨科行业的驱动 新技术对骨科产品的推动在不断涌现,3D 打印技术在骨科治疗中特殊的应用场 景应用尤其重要。3D 打印指在电脑控制下对塑料、金属、陶瓷、粉末及液体等物料 进行接合、融合或堆砌的过程。医疗行业中,3D 打印技术一开始只是应用在手术辅 助工具例如手术规划模型、定制化的手术导板等,现在已经逐渐被应用到标准化植入 物、个性化植入物、定制化假肢,甚至是缓释药物和有生命的人体组织。骨科植入物因人体差异或者因为疾病种类而需要专门个性化定制,传统的生产 技术在制造主要是标准化而非个性化,3D 打印技术可以解决传统批量生产没办法个 性化的问题。例如,骨肿瘤的治疗,每个病人的肿瘤大小形状不一,再结合人体本 身的差异,那么标准化的产品是无法满足该需求,中国每年约近 2.8 万新增骨肿瘤患 者一直没有合适的器械产品。传统植入物的大小及形状有限,通常需要大面积移除骨 骼及组织,无法精准契合患者发病位置。3D 打印技术可根据患者病变的 CT 数据进行 建模,个性化进行植入。另外,3D 打印产品在骨关节翻修手术市场中占据优势,因 为翻修手术的患者的骨骼及组织结构经过初次手术有所缩减,在翻修手术中进行定位 及支撑时较难依靠其参与物作为指引。另外 3D 打印技术还应用在脊柱外科手术、四 肢骨折手术、骨肿瘤切除术、膝关节置换术、个性化手术导向模板、个性化内植物、 制作个体化骨组织工程支架等方面。尤其是,可以利用 3D 打印技术在植入物的表面 打印复杂多孔结构,多孔结构有利于骨长入,患者的康复更快。而从政策方面来看,从 2017 年药监局就开始对个性化定制医疗器械进行研讨, 2018 年 2 月份颁布《定制式增材制造医疗器械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到 2019 年 6 月份卫健委颁布《定制式医疗器械监督管理规定(试行)》。国家为规范 定制式医疗器械注册监督管理,保障定制式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满足患者个 性化需求,从政策层面进行了指导,《定制式医疗器械监督管理规定(试行)》自 2020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2)新技术之机器人对骨科行业的驱动 医用机器人中的外科手术机器人分为软组织手术机器人和硬组织手术机器人,已 经有超过 30 年的历史,最早是神经外科活检和髋关节置换领域有应用。1985 年,机 器人辅助定位的神经外科活检手术开始应用,这是机器人技术在医疗外科手术中的首次应用。IBM 的 Watson 1992 年推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医疗机器人——Robodoc, 该机器人主要用于髋关节置换,并通过了 FDA 认证。美国直觉外科公司生产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最成功的案例, 其第一代手术机器人于 2000 年通过 FDA 审核,至今升级研发设计了五代达芬奇手术 机器人,截至 2018 年底共计实现 4986 台销售、累计实施超过 500 万例手术。其 中美国有 3196 台占比 64.10%,欧洲有 872 台占比 17.49%;亚洲有 651 台占比 13.06%;其他地区有 267 台,占比 5.35%,其中中国不到 80 台。据普华永道咨询统计,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 2016 年约在 35-40 亿美元,预 测到 2020 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可实现超过 58 亿美元的市场规模。骨科手术机器人源于上世纪 90 年代,目前实现产业化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公司集 中在美国、以色列、法国和中国。1992 年,机器人 RoboDoc 完成了全球第一例机器 人辅助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试验,但是存在手术时间长、系统稳定性不足等问题, 造成坐骨神经损伤的风险较高;1997 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 Davis 等研发了用于膝 关节手术的 Acrobot 机器人系统;2008 年,美国 MAKO Surgical 公司研制出 RIO 手术机器人,主要用于全膝关节或膝关节单髁置换手术,其最大优势是医生和机械臂共同操作手术器械完成手术;2014 年,法国 MEDTECH 公司推出了应用于脊柱外科的 ROSA Spine 手术机器人,后来应用拓展到神经外科领域。骨科手术机器人能够基于 术中 3D 图像与 2D 图像进行手术空间映射和手术路径规划,实现精准、微创的手术 效果,同时大幅降低手术辐射,引导医生按照智能标准完成手术,还能够实现多种高 难度手术如上颈椎手术,并且缩短医生的培训时间。而国内的北京天智航 2010 年第 一代骨科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许可证,并在 2012 和 2016 年进行了 产品升级。而实际上,国际骨科龙头通过并购来切入骨科机器人领域,一方面可以巩固现有 骨科业务,带来增长亮点,另外一方面,整个手术机器人增长势头猛,未来骨科机器 人可能是骨科耗材的载体平台,如果不提前布局,则有可能导致后续骨科产品进入不 了使用的手术平台。强生 2015 年开始就和 Verily Life 合作开展外科手术机器人项目,2017 年 7 月, 强生收购脊柱外科手术公司 Sentio,并于 2019 年收购骨关节机器人公司 Orthotaxy; Stryker 史赛克于 2013 年 16.5 亿美元收购 Mako Surgical,Mako 系统能针对特定患 者进行准确精确的手术,如针对关节炎疼痛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Stryker 已 经在世界各地安装了 650 多台 Mako 机器人。美敦力 2018 年 17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 Mazor Robotics 及其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平台。Zimmer Biomet 捷迈邦美通过以 1.32 亿美元收购法国机器人辅助外科公司 Medtech,,获得了 Rosa 技术,ROSA 机器 人辅助全膝关节手术平台在 2019 年 1 月获得了 FDA 510(k)的膝关节手术认证,并 在 3 月获得了脊柱手术认证。施乐辉在 2016 年收购了骨科机器人公司 BlueBelt, 2017 年宣布推出其 NAVIO 手持式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应用。国家鼓励各医院设立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支持手术机器人的发展。2017 年 11 月,国家工信部与卫健委发布《关于同意北京积水潭医院等 21 家牵头医院创 建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的通知》,探索建立骨科手术机器人使用技术标准和临床 应用规范,支持骨科手术机器人在医疗机构开展。在国家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技 术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组建了国家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 提供了骨科手术机器人实时装机和手术量数据,而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是其中的重要参与者,截止 2019 年 8 月,已经登记的天智航手术机器人协助开展手 术 3800 台。北京天智航作为国内第一家骨科手术机器人,2018 年营收 1.27 亿元,增长 73%, 2019 年上半年营收 4458 万元,增长 82.8%,保持较高增速,目前天智航在申报科创 板。目前,国内骨科公司出口产品到海外的体量尚小,但是逐年增长。根据海关出口 数据,2018 年我国矫形骨科植入器具出口金额 4.6 亿美元,增长 7.29%;大博医疗 2018 年出口金额 6416 万元,增长 16.82%,处于比较稳定的态势。而根据国际骨科巨 头的的经验,产品不局限于一个国家是大势所趋,国内在这方面还需要继续做努力, 做大体量,开拓更广阔的市场。5.以骨科业务为主的相关受益公司5.1.大博医疗(002901):骨科创伤龙头,脊柱发力 大博医疗,主营业务系医用高值耗材的生产、研发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骨科创 伤类植入耗材、脊柱类植入耗材及神经外科类植入耗材、微创外科类耗材等。2017 年 9 月上市。公司 2019 年上半年,其业务结构主要是骨科创伤占比 63.7%,增速 56.86%,其次是骨科脊柱,占比 20.8%,增速 58.02%,大博医疗以骨科创伤为主,骨 科脊柱正在快速增长。大博医疗是骨科创伤领域国产公司龙头企业,骨科脊柱同样位 列于国内公司第一梯队。2019 年前三季度收入 8.7 亿元,增长 59.56%。公司作为创 伤龙头依然有大的扩展空间,而脊柱业务迅猛发展,骨关节和齿科相关产品陆续补齐 注册证,作为未来增长点的储备。5.2.凯利泰(300206):脊柱持续补充产品线,微创为特色凯利泰 2018 年开始聚焦大骨科,卖掉支架业务易生科技,收购美国脊柱微创产 品提供商 Elliquence 公司。目前业务结构 38%来源于椎体成形产品,18%来源于脊柱 和创伤类产品。公司作为椎体成形 PKP/PVP 龙头,将持续受益于行业的增长,并能渠 道协同 Elliquence 的脊柱微创领域的增长;而脊柱和创伤类产品的主体江苏艾迪尔 有望在新管理层带领下启动增长。尤其要注意的是凯利泰 2018 年并购的 Elliquence,其是一家专注于高频低温、 解剖(单极)和凝血(单极和双极)技术开发和生产的美国公司,目前主要从事手术 能量平台及高值耗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用于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和疼痛性 椎间盘撕裂,公司的技术平台同时可广泛运用于骨科、脊柱、神经外科、整形外科和 疼痛管理等领域。中国是 Elliquence 公司产品销售额最大的单一市场,占 2017 财 年总销售额的 52%。5.3.爱康医疗(1789.hk):关节龙头,技术领衔关节行业发展 爱康医疗创立于 2003 年,主营业务聚焦于骨科内植入物行业和 3D 打印技术在骨 科中的应用,特别专注于人工关节内植入物产品、辅助器械及新兴技术在相关领域应 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传统人工关节植入物领域已形成髋膝关节初次置换、严重 畸形、复杂病变,再到翻修置换术等全系列产品线,为临床应用提供全方位整体解决 方案。公司于 2017 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目前公司的髋关节置换内植入物、脊柱椎间融合器及人工椎体,是通过国家药品 监督管理局审批的 3D 打印骨科内植入物产品,是国内第一家 3D 打印骨科产品获批的 公司。2015 年 8 月 3D ACT 人工髋关节系统经过临床验证获准上市,同时相关核心技 术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公司关节置换产品占比 83.7%,3D 打印产品占比 11.7%。公司是国内骨关 节假体的龙头企业,注重产品的品质,作为国内最早进入 3D 打印骨科产品的公司, 目前技术有着先发优势。另外,公司并购英国 JRI 公司,JRI 由皇家外科医学院院士 Ronald Furlong 于 1970 年成立,因为 Furlong 羟基磷灰石陶瓷涂层(H-A.C)全髋置 换世界首创而闻名,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升级了公司的关节产品工艺。公司 2018 年 收入增长 60.7%,2019 年前三季度收入增长 64.6%。5.4.春立医疗(1858.hk):关节产品往高端发展,布局脊柱和运动医学 北京市春立正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为中国领先的骨科医疗器械公司,专注于 骨科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包括关节假体产品及脊柱产品,2015 年在 港股上市。公司于 2015 年 4 月成为中国首家企业获得 BIOLOXdelta 第四代陶瓷关 节假体产品医疗器械注册证,涵盖半陶及全陶关节假体产品,是国内最早生产先进关 节假体产品的企业之一。2019 年 6 月,公司的不可吸收带线锚钉获得注册证,进入 运动医学领域。目前公司有 17 项用于骨科医疗器械注册证(涵盖四大人体关节的关节假体产品及脊柱产品),其中 11 项为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1 项为 II 类医疗器械注 册证,5 项为 I 类医疗器械备案凭证。公司目前 98.5%的业务收入来源于关节假体产品,脊柱产品贡献的收入较少。 2018 年公司营收 4.92 亿元,同比增长 66.0%,2019 年上半年收入 3.74 亿元,同比 增长 76.1%。公司一方面升级骨关节产品,加大力度推广高端陶瓷关节假体,另外一 方面,脊柱和运动医学类产品也逐渐在补充。(报告来源:华西证券)(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

西天

东方锆业2020年亏损1.61亿 副董事长陈潮钿薪酬38万

来源:挖贝网挖贝网4月11日,东方锆业(002167)近日发布2020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7,802,628.75元,同比增长62.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0,833,294.80元,较上年同期亏损减少。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9,590,236.62元,截至2020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099,830,154.04元。报告期内,公司新设立了焦作东锆和云南东锆两家子公司,主要在于主要结合当地资源及政策优势,降低产品成本的同时进一步扩大生产,扩充公司的市场份额,优化公司战略布局,增强公司品牌影响力及竞争力,提升公司综合竞争水平和产品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公司租赁龙蟒佰利锆业车间、接受维纳科技托管,在解决与控股股东、公司董事之间同业竞争问题的同时,也能进行产业对标,提升产品竞争力,实现规模效应。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冲击。年初面对国内疫情严峻,国内锆市场低迷的情况,公司适时调整销售策略,积极开拓海外客户,稳住公司总体销售。而下半年随着国内疫情好转,海外疫情加重的转变,公司管理层通过前期积极走访,抢占市场先机,稳住老客户,开发新客户,保障了公司全年销售业绩的增长。新产品方面,公司作为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添加剂的高纯超细二氧化锆产品报告期内销量实现突破,从原来的年销100多吨提高到400多吨,未来有望实现稳定增长。期内财务费用64,346,634.85元,上年同期为111,417,453.94元,同比减少2.25%,主要由于公司对外负债的大幅减少,导致利息支出降低。期内投资收益39,696,560.18元,上年同期为26,315,254.28元,同比增加。公告显示,报告期内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报酬合计418.99万元。董事长许刚未在公司领取报酬,副董事长陈潮钿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38万元,董事兼财务总监乔竹青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32.26万元,董事兼董事会秘书谭若闻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21.48万元。公告披露显示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挖贝网资料显示,东方锆业的主营业务为钛、矿产品的生产销售。来源链接:http://www.szse.cn/disclosure/listed/bulletinDetail/index.html?fab54409-ee54-4e8e-be6c-a86c29cb8224

一吟一咏

《2020中国口腔产业数字化趋势报告》重磅发布,数字化正当时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和中华口腔医学会共同主办的第25届中国国际口腔设备材料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Sino-Dental2020)进行了线上发布。会议汇集行业意见领袖,聚焦产业关心的话题和行业发展趋势,围绕疫情影响、行业信息数据、临床实践经验和前沿产业发展动态等话题展开了一场思维碰撞。作为国际牙科产业峰会的重要环节,医趋势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发布了《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口腔产业 —2020中国口腔产业数字化趋势调研报告》,并首次以“数字化”的视角深度解析口腔产业。通过对口腔行业的分析,我们认为“数字化”正成为口腔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国内外口腔企业高度重视数字化业务布局,这也是今年选择“数字化”作为报告主题的重要原因。报告从全球视野的高度,以数字化视角梳理不同环节中口腔产业核心细分领域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广大口腔行业从业者提供数据和发展思路,推动行业稳定有序的发展。数字化程度较低的中国正在加速赶超2019年,全球口腔产业规模约为276亿美元,相对2018年的259亿美元,全球口腔产业市场增长6.5%。口腔产业的数字化水平决定了下游口腔临床服务的数字化服务水平的上限。为更好地对比评估国内外口腔产业数字化水平,今年,综合专家意见和调研结果,我们对国内外口腔产业在信息收集、分析和加工三个环节的数字化水平进行了评估,综合评估欧美发达国家(含日韩澳等国家,下同)和中国口腔产业数字化的整体水平差异。经过与专家与企业代表的交流,我们以10分为满分,选取产品研发水平、品牌认可度、企业规模和产业整合度四个维度,分别按30%、20%、20%、30%的权重,得出欧美发达国家与中国口腔数字化发展指数。总体看,欧美与中国口腔产业数字化发展指数对比为8:4。从这一数据从可以看出:1.整体看,欧美国家口腔产业数字化水平高于中国,其中,双方在信息分析环节差距最大,而信息加工环节差距最小;2. 虽然中国口腔产业数字化整体水平低于欧美国家,但在信息加工环节正在逐步赶超,在信息收集和信息分析环节也有更大的进步空间。总体来看,中国口腔产业各环节的表现分别为:信息收集环节加速发展、信息分析环节刚刚起步、信息加工接近赶超。信息收集环节数字化差异(欧美8 : 中国4):加速发展欧美发达国家与中国的产业数字化程度在信息收集环节对比为8:4。近年来中国CBCT、口内三维扫描仪等数字化产品研发水平和服务的提升,一定程度上带动产业数字化水平的提升。信息分析环节数字化差异(欧美9:中国1):刚刚起步信息分析过程具体体现在口腔诊断设计软件。在这一领域,中国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数字化程度对比为9:1。目前中国从事相关研发的企业较少,主要为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发,产品质量与认可度尚待市场检验。信息加工环节数字化差异(欧美7:中国6):接近赶超在加工环节,欧美发达国家与中国产业数字化程度对比为 7 : 6,是三个环节中最为接近的。中国工业加工的优势在这一环节得到了发挥:技工加工所的规模效应、氧化锆材料研发加工、数控切削与3D打印的快速发展使中国正在加工环节逐渐赶超国外。综合上述三个环节和四个维度,目前,中国口腔企业在产品研发和品牌认可度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产品质量、服务水平等逐渐获得临床端的认可。但是,在产业规模和口腔产业整合度方面,国内仍较国外有较大差距。从上述对比可以看出,无论对于处于领先的欧美口腔企业,还是正努力赶超的中国口腔企业,在口腔数字化领域均大有可为。中国市场的潜力与全球的口腔数字化技术与商业创新将是驱动未来口腔产业整体发展的重要动力。经济增长和互联网技术发展拉动中国市场需求,这包括:居民口腔消费能力与意愿逐渐提升、年轻人的美学意识提升、人口老龄化下老年人的口腔修复等多种需求。但同时,国内口腔产业发展也面临一定挑战,突出表现在牙医数量不足及口腔教育滞后。从牙医数量和市场需求来看,2019中国注册牙医数量约20 万,而从业牙医为注册的1.5倍,仍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口腔教育方面,部分牙医及技工加工所技工缺乏足够的口腔数字化认知,制约了口腔数字化创新产品的推广应用。中国口腔产业品牌图谱与数字化现状本次口腔数字化产业调研将产业视角与临床视角相结合,以信息在临床数字化流程中形态的转变为线索,考察不同环节中口腔产业的现状,展现中国口腔产业数字化全貌,调研中涉及到的行业与企业包括(篇幅所限,仅列出部分企业):1信息收集环节:国内头部企业出现,国内外差距缩小信息收集环节,以CBCT和口内三维扫描仪为例。其中,CBCT的中国市场规模在30亿左右,增速20-30%左右。国产品牌以美亚光电、朗视、菲森为代表,而国际品牌则以卡瓦、登士柏西诺德、普兰梅卡、锐珂等为代表。▲ CBCT从对CBCT在中国近三年的市场规模平均增速的评估看,今年受访者的预期好于去年:约有36.21%的受访者认为今年的增长率为10%-20%,对比去年,约44.9%的受访者认为增速在1%-5%之间,今年业内对CBCT近三年的发展评估更加乐观。同质化是目前国内CBCT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市场的竞争将进一步白热化,头部企业可能通过“价格战”的方式争夺市场份额,而随着价格的降低,民营口腔机构的采购量有望上升,潜在市场机遇进一步扩大。此外,随着国内口腔种植业务的快速增长,CBCT的业务量也有望进一步提升。口内三维扫描仪方面,全球口内扫描的规模大约在3-5亿美元,而中国的规模约为3-5亿人民币。其中,国外口内三维扫描品牌以3Shape、登士柏西诺德、爱齐科技、锐珂等为代表,占据高端产品市场。国内口内三维扫描企业起步较晚,规模小、数量少(不超过10家),呈现较高的市场集中度,代表企业有先临三维、郎呈、蓝野、频泰等。▲ 口内三维扫描仪在价格方面,国内外口扫产品价格差距明显,国内产品价格约为国外产品的一半。在销量方面,国内品牌有待进一步提高:2019年国内口内三维扫描仪销量约为3000-4000台,其中国内品牌仅占10%-15%。虽然国内口扫产品在成像精度、速度、顺畅度、色彩、扫描头耐高温灭菌次数等方面逐步获得市场认可,但在与CBCT、口腔诊断设计软件等其他数字化产品的整合方面还与国际头部企业有一定差距,提升产品数字化协同效应是企业未来发展方向。2信息分析环节:口腔软件设计是国内短板不同于信息收集环节中国国内企业的快速追赶,国内CAD软件的自主研发与市场应用刚刚起步,市面上使用的口腔CAD软件基本为国外产品。国外在该领域的代表厂商包括:3Shape, EXOCAD和普兰梅卡等。▲ CAD软件产商目前,国内口腔软件研发面临投入大、收益低、版权保护不力等现实瓶颈,目前仅有部分高校和企业从事相关研发。但从中国口腔产业发展的完整度及信息安全角度考虑,仍需加强这一领域的研发。3信息加工环节:3D打印等新技术将获得进一步推广应用信息加工环节中,我们今年重点调研了技工加工所及加工技术:今年的报告首次加入了对重要而“低调”的技工加工所的调研,分析其在口腔产业数字化中的现状及遇到的问题。根据我们的调研,在轰轰烈烈的口腔产业数字化浪潮里,我国3000多家技工加工所多少显得有些无奈:早在本世纪初,中国的技工加工所就通过引入数控切削设备开始了更新升级;之后,技工加工所又积极引入口腔3D打印技术。技工加工所效率因此得以提升,但其收益却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未来,发展特色加工业务将是行业的突破口。目前,我国技工加工所已基本通过引入CAD/CAM实现了部分环节的数字化生产,但由于数字化替代不完整、人工成本过高、数字化培训滞后等原因,目前技工加工所仍然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利润率较低。未来,针对技工加工所的业务改造、重塑值得进一步关注。加工技术总体上分为增材(3D打印)和减材(数控切削)两种技术。3D打印技术在口腔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如种植手术导板、隐形正畸透明矫治器的制作等。随着国内3D金属打印材料三类器械证的颁发,未来口腔3D打印材料和设备将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 口腔3D打印▲ 口腔数控切削固定义齿、种植体的加工制作需使用数控切削技术,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国内技工加工所。材料和设备方面,国内已经出现了爱尔创、爱迪特、深圳翔通等知名企业。随着口腔美学消费需求的旺盛,国内氧化锆材料的研发与生产也取得重大进展。数字化种植和隐形正畸是口腔数字化的主战场口腔产业数字化在口腔场景中有生动的体现,如去年报告中景气指数最高的口腔数字化种植和隐形正畸两领域。1动态手术导航进一步驱动口腔种植创新我国口腔种植产业规模约40-60亿人民币,从产业规模来看,我国口腔种植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种植体在数字化应用方面,除目前较为热门的静态种植手术导航,国内动态手术导航也不断发展创新。口腔种植动态手术导航主要借助光学定位系统实时追踪患者口腔和手术器械的空间位置,通过计算机配准技术将患者口腔空间和虚拟影像匹配到一起,根据实际情况指引辅助医生完成手术,进一步提升手术精准度。口腔动态手术导航技术正引起国内外企业的瞩目:2017年,全球仅有4家企业从事口腔动态手术导航技术研发,而到2019年,全球从事该项技术产品研发的企业已有10家。未来,国外动态手术导航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将是趋势,而竞争的重点在于如何使产品进一步满足临床的不同需求,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2隐形正畸:正畸医生比商业“创新”更重要目前,中国市场隐形正畸规模约为60亿。受美学前置的趋势影响,隐形正畸市场火爆。中国市场Top品牌集中度相对较高,第一梯队品牌隐适美 、时代天使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国产品牌正雅也在迅速增长。▲ 隐形正畸近年来隐形正畸业务热度不减,包括互联网企业在内的国内外多家企业都在积极布局。这其中,部分企业关注在隐形正畸业务的消费属性和商业模式创新,却往往忽视了医生的作用。而正畸医生在传递产品需求和参与诊疗两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远不是企业短期的融资与扩张可以替代的。口腔产业整合是未来趋势欧美的口腔企业基于自身优势,可以通过自研、并购等方式完善数字化流程各环节上的产品和业务,降低业务摩擦成本,强化产品协同效应。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大多数国内企业主要专注于数字化流程的单个环节产品的研发与市场推广,但因为尚缺乏面向全产业链的布局,产品的优势仅体现在单个环节,数字化产品的组合协同效应弱于头部跨国企业。值得注意的是,国内部分从业者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正通过产业层面的并购或业务拓展,打破各环节间的壁垒,实现产业整合。随着国内部分头部口腔企业的崛起以及资本市场对口腔行业的关注,预计将会出现更多针对口腔上游企业的投资并购。经过医趋势对口腔产业连续三年的观察和调研,我们认为,即使受到疫情影响,口腔产业仍然充满机遇与创新,未来大有可为!口腔产业的机遇来自数字化技术持续迭代对产业格局、商业模式的重塑,表现在口腔数字化技术的创新研发、口腔数字化设备与材料的进化、口腔产业的并购整合机遇、口腔数字化场景拓展以及口腔数字化人才的培养等多个维度。每个维度中爆发的创新都将极大地推动行业的进步!我们十分有幸,能够亲眼见证口腔产业数字化的推进。我们十分荣幸,能够亲身参与到口腔产业数字化变革的进程中。未来,我们将持续发布《中国口腔行业趋势报告》,推动中国口腔产业健康发展。口腔产业正以永不停息的姿态向前进军,未来已来,让我们共同期待口腔产业为我们带来更多惊艳!今天有一份福利礼包送给大家!

史凯力

河南省耐材协会简报2021第6期

一、“耐火材料产业链现代化协同发展高峰论坛”于五月下旬召开二、郑州地区部分耐材企业工作座谈会三、省工信厅组织制造业创业中心观摩活动四、河南省高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召开五、河南省地方标准《耐火材料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座谈会召开六、中耐协八届三次理事(扩大)会行业发展论坛会召开七、郑州方铭公司两个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八、河南耐协组织部分企业考察渑池铝矾土资源应用情况九、新入会单位介绍十、2021年度河南省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开始申报一、“耐火材料产业链现代化协同发展高峰论坛”于五月下旬召开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冶金行业分会主办的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冶金工业展览会定于2021年5月26日-28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会议期间,在5月27日将举办“耐火材料产业链现代化协同发展高峰论坛”,该论坛由河南、辽宁、山东、山西、浙江、贵州六省耐材协会联合协办,会议具体安排内容已发另通知。二、郑州地区部分耐材企业工作座谈会由郑州市新型耐火材料创新中心组织的“郑州地区部分耐材企业工作座谈会”于3月25日在河南瑞泰公司召开。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原材料处有关负责人、郑州大学叶国田教授、河南耐材协会靳亲国常务会长,河南瑞泰翟耀杰总经理及郑州振东、巩义五耐、河南宏达、郑州华威、河南春胜、登封昊南、郑州玉发、河南天马、郑州中科、河南豫登、上海华院、众合(天津)机器人等单位主要负责人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介绍了参加5月26-28日上海冶金、耐材展的有关准备事宜,特别就郑州地区耐火材料参展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信息如何交流宣传进行了讨论安排;在当前企业注重提升装备自动、智能、数据化绿色发展的形势下,叶国田教授就郑州城市职业学院材料工程学院如何开展校企合作?如何为企业培养实用性技术人才等问题介绍了有关情况,诚恳征求企业意见,希望业界多多关注并就课程设置、培养方式等方面提出建议。上海华院、众合(天津)机器人公司分别就数据计算在耐火隧道窑的应用、自动化布料设备及机器人智能应用设计等方面做了简短的介绍,旨在推进行业共性技术。到会代表参观考察了瑞泰公司生产现场。三、省工信厅组织制造业创业中心观摩活动4月7日—8日,省工信厅组织了河南省制造业创业中心观摩活动。这是自2017年开展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以来,我省首次开展集体观摩。目前,我省已培育建设了19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在河南省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一款“全方位多功能防护服”引起了观摩团成员的好奇,这款“防护神器”集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功能于一体,穿上它,医护人员不再有面部损伤和镜面容易雾化的困扰,在去年疫情期间供不应求。他们的经验:建立了一套快速响应研发需求的‘产学研深度协作体系’,把创新资源和创新力量凝聚在一起,这样的效率和模式,有效弥补了创新链条的断裂环节。河南省物流装备创新中心重点瞄准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力求突破产业链关键技术屏障和共性技术供给瓶颈,从而带动产业转型升级。轻量化、智能化是起重产品的升级方向,但轻量化、智能化涉及到产业链的多个环节,仅靠主机厂难以实现。他们联合材料商、电气、电机、制动等上下游多个厂家的技术能力,进行轻量化桥式起重装备推广应用技术研究,形成了标准化、系列化产品,相比于传统起重机,实现自重、高度、综合能耗降低15%-30%,已被行业广泛推广使用。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咨询专家王华东在观摩会后说,“制造业创新中心是一个全新的载体,要通过打造新型创新链、新型产业链和创新生态系统,形成制造业持续创新能力”。河南正在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创新中心要走在前,瞄准全国乃至世界的产业需求,紧跟前沿技术,强化路线图设计,以大格局大布局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为河南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省工信厅巡视员翟贵平在观摩会总结时强调:要提高对科技创新工作的认识,目前国家正值“十四五”开局的新征程,向百年开启新发展阶段,科技创新被列为国民经济核心地位及重要支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各单位要以发展需要,主动融入到大的格局中,真正起到行业引领支撑作用,实现高质量发展。四、河南省高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召开2021年3月30日上午,郑州大学河南省高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第九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在黄河饭店召开,第四届学术委员会成员冶金工业科技发展中心李庭寿教授、中钢洛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红霞教授、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李亚伟教授、河南科技大学高温材料研究院周宁生教授、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袁林教授级高工、中国地质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黄朝晖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肖国庆教授、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侯新梅教授、河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石凯教授、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协会靳亲国教授级高工、郑州大学材料学院陈静波教授、叶方保教授和叶国田教授出席了本次会议,河南省高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全体教师参会,郑州大学学科与重点建设处吴立鸿副处长到会祝贺。河南省高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马成良教授首先介绍了参会嘉宾,学科与重点建设处吴处长回顾了河南省高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已故创始人钟香崇院士的丰功伟绩,强调耐火材料在河南省的优势和特色,也对重点实验室特色化建设寄予了厚望,并宣布河南省高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第四届学术委员会成立。会议由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庭寿教授主持,马成良教授分别从科研平台、郑州大学高温材料团队及科研工作、产学研合作与学术交流三方面汇报了重点实验室2018起三年来情况,并汇报了纪念钟香崇院士诞辰100周年暨高温材料学术会议筹备事宜。随后,学术委员们就实验室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给予了宝贵指导:(1)要围绕国家碳中和、碳达峰的发展战略,结合本实验室的特色,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努力成为国家战略发展的科技力量;(2)要转变思路,提高站位,突出自主创新,自立自强;(3)结合高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传承的使命,构建开放的实验室平台,加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团队规划和建设;(4)以项目为抓手,凝练方向,形成特色。最后,与会专家议定了“纪念钟香崇院士诞辰100周年暨高温材料学术会议”筹备下一步工作,分别从会议的组织形式、架构及进度计划进行了详细的部署。通过本次会议,提高了河南省高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的凝聚力,指明了未来的工作方向,进一步明确以高温功能材料为核心,紧扣碳中和、绿色化和智能制造的发展需求,深入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为河南省耐火材料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服务和技术支撑,为高温工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五、河南省地方标准《耐火材料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座谈会召开2020年,河南省生态环境厅立项制定“耐火材料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委托郑州轻工业大学负责该专项标准的起草工作。目前,标准在广泛调查及征求意见后,形成标准初稿。2021年3月26日,在省耐材协会的协办下,标准起草团队同省内有关典型窑炉的耐材企业环保负责人或熟悉窑炉工艺的技术人员,就其起草过程、术语定义、有组织排放限值、无组织排放控制、污染物监测要求等内容进行了座谈交流。该标准将成为未来河南耐材行业环保治理的政策依据,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和耐材企业的高度重视。省环保厅大气处刘勇副处长到会指导。按照耐材干燥、热处理、烧成或电熔等工序,中钢洛耐、濮阳濮耐、郑州振东、金鑫恒拓、济源炉业、神南特耐、河南瑞泰、郑州华威、巩义五耐、洛阳利尔、西保集团、真金耐材、郑州安耐克、河南熔金、巩义通达、河南新拓、河南宏达、玉发集团、河南特耐、郑州科威、新密久隆等企业作为省内隧道窑、梭式窑、竖窑、回转窑、高温电熔炉的典型生产代表,同标准起草单位及有关专家进行了交流座谈,围绕标准有关排放限值、检测要求及术语定义等内容,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修改建议。六、中耐协八届三次理事(扩大)会行业发展论坛会召开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八届三次理事(扩大)会议于4月1日上午在洛阳召开。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理事单位代表、会员单位代表及其他行业同仁300多人参加了会议。中耐协会驻会副会长李永全和秘书长柴俊兰先后主持会议。赵继增会长作了题为《秉承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做好“十四五”期间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的工作报告。全体理事审议通过了柴俊兰秘书长做的协会2020年会费收支及2021年会费支出预算报告,审议通过了协会吸收新会员的议案、协会调整部分理事的议案,通过投票选举通过了调整常务理事的议案,审议通过了增补特聘副会长的议案。行业发展论坛在下午举行,原冶金工业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亚忠,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岳全化处长,洛阳市政协副主席任丽君等领导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耐协会顾问徐殿利与武汉科大材料与冶金学院院长顾华志分别作了题为《与快速发展的高温工业同行——协会成立三十年来耐材行业发展的思考和启示》、《耐火材料行业发展三十年的科技进步与展望》协会成立30周年回顾主题报告。从不同角度报告了耐火材料行业近30年的发展成果。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公司研究中心副主任闫浩春作了题为《耐火材料行业的碳达峰、碳中和、碳交易》的报告。欧冶工业品股份有限公司黄夏兰副总裁作了《共建OTO生态平台,助力耐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会议表彰33名优秀企业家和17名优秀协会工作者,并希望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共同为耐火材料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新贡献。赵继增会长呼吁全体耐火材料同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上来,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新格局中,努力把握“十四五”期间耐火材料产业转型升级的窗口机遇期,为推动我国耐火材料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七、郑州方铭公司两个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2月中旬,郑州方铭高温陶瓷新材料有限公司完成的“梯度功能性氧化锆基陶瓷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利用二氧化锆烧结废料生产二氧化锆纳米粉的方法”两个项目通过了科技成果评价。专家认为:“梯度功能性氧化锆基陶瓷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已实现稳定生产,工艺成熟,产品质量可靠,应用效果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项目在梯度功能性氧化锆基陶瓷制备关键技术方面有创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利用二氧化锆烧结废料生产二氧化锆纳米粉的方法”项目,在利用二氧化锆烧结废料生产二氧化锆纳米粉的方法上有创新,居国内领先水平。八、河南耐协组织部分企业考察渑池铝矾土资源应用情况三门峡铝矾土资源丰富,为河南的主要产地。渑池县的杜家沟、贾家洼矾土资源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被原冶金工业部列为耐火材料供应高铝矾土的生产基地。2021年4月2日,受渑池县政府有关部门邀请,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协会组织了省内11家铝硅质耐火制品生产企业主要负责人及郑州大学有关专家共21人,在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陪同下,到渑池县有关企业及铝基新材料产业园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和交流。考察的有关企业情况如下:河南容安热工新材料有限公司: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重视科技创新和装备提升。公司以渑池县丰富优质铝土矿资源为依托,产学研紧密结合,不断进行新材料的研究和开发。近年来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对生产设备等进行了多次改造,采用湿法工艺、三级均化和转窑高温烧结工序,陆续自主成功开发了矾土基镁铝尖晶石、烧结矾土均化料、高体密氧化铝基镁铝尖晶石、烧结合成铁铝尖晶石、轻质铝矾土均化料、轻质莫来石等产品,拥有核心生产技术,产品成分均匀、指标稳定,使用性能优良,受业界普遍好评。三门峡义翔铝业公司:利用渑池优质铝土矿资源,采用拜耳法高压溶出生产工艺,实现了年生产非铝氧化铝粉60余万吨的产能,主要产品为低钠、微钠和精品氧化铝粉等系列。产品主要特点,杂质含量低,如Fe2O3均在0.015%以下,微钠氧化铝粉Na2O在0.09%以下,精品氧化铝粉Na2O在0.09%--0.199%之间等,它们均是耐火材料用a—AI2O3微粉和白刚玉等高档原料的优选原料。因氧化钠、氧化铁等杂质含量低,提高了刚玉类产品的熔点和高温性能,为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奠定了基础。三门峡瑞尔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电熔类白刚玉、致密刚玉、铝镁尖晶石、莫来石等。该企业是三门峡地区生产刚玉类企业的一个缩影,与前些年相比,该地区电熔企业的厂容厂貌已焕然一新,以三门峡三耐实业(原三门峡刚玉厂)、陕州园区为代表,有刚玉生产企业40家,冶炼炉91台,产能94万吨,产品主要供应耐火及耐磨行业,畅销全国并部分出口,致密电熔刚玉为国内知名品牌。整体看,三门峡地区耐材品种以原料为主,产业链短,领军企业少。未来几年,三门峡及渑池当地政府在将继续引导企业转型升级,绿色智能化发展,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实现高质量发展。九、新入会单位介绍经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协会八届十一次理事会审议通过,河南省瑞泰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光大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偃师中岳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偃师德诚高温材料有限公司、华院计算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为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协会团体会员单位。其单位情况介绍如下:河南省瑞泰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地址:新密市超化镇东店村京华大道1号;建厂时间:2018年;法人代表:张红哲;主要产品:熔铸锆刚玉产品(AZS)、熔铸刚玉砖(α-β)、高锆砖、锆莫来石耐磨砖。2020年总产量:3600吨,销售额:9600万元。郑州光大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地址:新密市超化镇申沟村;建厂时间:2018年;法人代表:周朝奇;主要产品:耐火砖、耐火球、耐火泥浆、浇注料等;2020年总产量:61665吨,销售额:16600万元。偃师中岳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地址: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庙前村;建厂时间:1987年;法人代表:王守德;主要产品:镁碳砖、无碳砖、钢包浇注料;2020年总产量:90000吨,销售额:44000万元。偃师德诚高温材料有限公司:地址: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庙前村;建厂时间:2017年;法人代表:王现争;主要产品:板状刚玉;2020年总产量15000吨,销售额:7000万元。郑州德赛陶粒有限公司:地址:河南省巩义市杨里村;建厂时间:2006年;法人代表:赵武军;主要产品:陶粒支撑剂;2020年总产量:100966.2吨,销售额:22050万元。华院计算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市静安区万荣路1268号A座9楼;建厂时间:2002年;法人代表:宣晓华。十、2021年度河南省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开始申报为在全省耐火材料行业广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根据河南省机冶建工会委员会和河南省建材工业协会豫机冶建工协[2021]1号文“关于申报2021年度河南省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的通知精神,4月6日,河南耐协以豫耐协秘[2021]08号发文,通知省内各耐火材料企业及有关单位,按照耐火材料技术革新奖评选工作的有关要求,认真研究,自愿组织申报,并于2021年5月25前,将申报书正式文本一式三份及电子版(含革新成果的数码照片3张及每张照片的相应文字说明)报送至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协会,邮箱chnria@vip.163.com。2021年度河南省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申报书可在河南省建筑材料工业协会网上(www.hnjcxh.com)或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协会网上(www.chnria.com)下载。

王有所成

电子产业链之高端陶瓷行业深度研究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1、苹果新机中孕育的陶瓷产业链投资机会1.1. 介质谐振天线是 5G 高频小尺寸优势天线方案 介质谐振天线是什么?在毫米波等高频段更高带宽的要求下,介质谐振天线是 5G 高频段 下的小尺寸增益天线方案。介质谐振器天线(Dielectric Resonator Antennas, DRA)是由 由低损耗、高介电常数的介质材料构成的谐振式天线,一般通过微带线、微带缝隙或探针 等馈电结构对其馈电,其谐振频率取决于谐振器尺寸、形状和材料的介电常数。性能角度 分析,介质谐振器天线 DRA 除馈线以外无导体损耗和表面波损耗、具有较高的辐射效率、 公差要求较低,且可以通过选择不同介电常数材料,灵活控制天线尺寸和带宽,实现小型 化设计,与微带天线相比在 5G 高频段下具有特殊的优势。目前的介质谐振天线方案主要 有宽带/超宽带介质谐振器天线、圆/双极化介质谐振器天线、毫米波介质谐振器天线、 高阶模/高增益介质谐振器天线等,从形态上则有矩形、圆柱、多片、阵列等天线结构形 态。在高频段中,介质谐振天线用作小尺寸的增益天线具有特殊优势: 1. 通过选择不同介电常数材料,灵活控制天线尺寸和带宽:与一般天线相比,介质谐振天 线相对介电常数越大,介质尺寸越小。谐振频率率取决于谐振器尺寸、形状和材料的介电 常数,可选择高介电常数实现天线小型化设计。2. 辐射频率高,介质损耗小:不存在表面波损耗,且处于谐振状态,所以 DRA 的辐射效 率很高(可达 95%)。3. 具有多种馈电机制:一般有口径耦合馈电,微带线耦合馈电,同轴探针馈电, 共面波导 馈电等方式。4. 谐振模式丰富:每种形状的介质谐振天线都具有不同的谐振模式,可以利用不同的谐振 模式提高天线性能;5. 具有更宽的阻抗带宽:通过除地面以外的整个谐振器表面辐射,且没有导体和表面波损 耗,因而具有较宽的阻抗带宽且介质谐振天线品质因数(Q 值)比较高,在微波波段可达 103-104,且振荡频率的稳定性好。6. 更易实现多频特性:相比传统天线,多频介质谐振器天线可以通过引入多个谐振单元、 优化馈电方式和利用谐振器本身多模谐振特性等方式实现。1.2. 陶瓷作为谐振天线微波介质的优势 陶瓷介质谐振天线:为什么选取陶瓷材料?微波介质陶瓷是指应用于微波频率(主要是 300MHz30GHz 频段)电路中作为介质材料并完成一种或多种功能的陶瓷材料,是制造谐 振器、滤波器、介质基片、介质天线等的关键材料。它具有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温 度系数小等优良性能,适于制造多种微波元器件,能满足微波电路小型化、集成化、高可 靠性和低成本的要求。按照其介电性能大小的不同,微波介质陶瓷可分为低介、中介和高 介电常数类 3 大类。从应用来看,以更高 Q 值(品质因数)的陶瓷作微波介质,按照一定的 要求进行馈电和空间排列构成天线阵列的介质谐振天线叫做陶瓷介质谐振阵列天线,可在 手机中作内置天线,也可以广泛用于局域网系统等其它领域。微波介质陶瓷优势: 高介电系数有利于实现小型化:谐振器的尺寸和电介质材料的介电常数的平方根成反 比,微波介质陶瓷材料的高介电常数有利于微波介质滤波器的小型化。高稳定性:微波介质材料的谐振频率随温度变化较小,频率温度系数 τf 较小稳定性高。低损耗:微波介质材料 Q 值与介质损耗 tanδ 成反比关系 Q(=1/tanδ)。Q 值越大,滤 波器的插入损耗就越低。2. 高性能陶瓷材料,持续受益 5G 全周期建设2.1. 功能陶瓷:原料和加工门槛高,应用广阔国产化空间大 功能陶瓷为多特性、能实现相互转化的高性能材料,电子陶瓷在功能陶瓷中占比最大。陶 瓷与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并列为当代三大固体材料,陶瓷分为普通陶瓷与先进陶瓷两大 类。其中先进陶瓷是采用高度精选或合成的原料,按照便于控制的制造技术加工生成的具 有精确控制的化学组成、便于进行结构设计的特性优异陶瓷,因其具备高硬、耐磨、耐腐 蚀、耐高温、导电、绝缘、磁性、透光、半导体以及压电、铁电、声光、超导、生物相容 等一系列优良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化工、电子、机械、航天、生物医学等各个领域。按其特性和用途,先进陶瓷可分为结构陶瓷与功能陶瓷两大类,结构陶瓷具有机械/热/部 分化学功能;功能陶瓷具有电/磁/光/声/滑雪/生物等特性,具有相互转化功能,在先进陶 瓷中约占 70%的市场份额。从行业来看,电子工业是功能陶瓷产业最大的终端应用市场, 因此电子陶瓷是功能陶瓷的最大的细分分支,市场份额达到 80%。以电子陶瓷为例看产业链的情况:工序长门槛高,原材料成本占比大、进口依赖严重,成 品供应商同样集中在日美欧。电子陶瓷产业的上游包括电子陶瓷基础粉、配方粉、中游包 括电子陶瓷材料及其元器件、下游包括 3C/通讯/汽车等; 工艺环节主要包括:前端粉体 →浆料→成型→烧结→后加工等,从成本占比来看,原材料、成型与烧结、后期加工分别 占比约 30%、20%、35%。具体分析,上游:陶瓷原材料包括氧化铝、氧化锆等,陶瓷粉产 能主要集中在欧美和日本,国内进口依赖严重,电子陶瓷粉 CR3=51%(日本 Sakai、NCI、 FujiTi), 纳米氧化锆 CR3=31%(法国圣戈班、日本第一稀元素、日本东曹)。从下游供应商 格局来看,全球电子陶瓷供应商集中在日美欧,日本、美国及欧洲市场份额分别为 50%、 30%、10%。国内看,粉体环节主要厂商有国瓷材料、东方锆业等,陶瓷产品供应商主要有 三环集团、比亚迪电子等,两家均能实现粉体自制。2.2. 5G 高频要求下,高 Q 低损耗特性陶瓷市场空间打开 应用广泛,陶瓷下游领域涵盖七大新兴领域;高 Q 低损耗特性陶瓷市场空间打开,有望持 续受益 5G 全周期建设。凭借硬度高、耐磨损、断裂韧性高等优点,陶瓷材料下游应用范 围广阔,涵盖 3C 电子、机械、光通讯、化工、医疗、航空、汽车七大领域。展望未来, 我们认为 5G 高频要求下,高 Q 低损耗特性陶瓷市场空间打开,看好陶瓷天线、LTCC、陶 瓷滤波器等持续受益 5G 全周期建设,下游行业有望迎来多维度成长,2014-2018 年,我 国电子陶瓷行业市场规模由 346.6 亿元增长至 576.9 亿元,预计 2023 年中国电子陶瓷行业 市场规模达到 1145.4 亿元。1) 3C 电子领域:我国已进入 5G 全面建设阶段,2020 年 5G 手机将加速普及,同时叠加 可穿戴市场兴起,电子陶瓷市场需求打开。在 3C 电子领域,陶瓷主要应用于手机及 智能手表等场景中。预计陶瓷市场空间随着下游应用的成长而持续提高——手机: 2019 年为 5G 手机元年,随 5G 建设进度推进,预计 2019-2023 年全球 5G 手机渗透 率由0.9%增长至51.4%;可穿戴: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智能可穿戴市场,预计2020-2022 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由 8847 万台增长至 11380 万台,市场规模由 473 亿元增长 至 607 亿元。陶瓷天线满足小型化需求:与 PCB 天线等相比,陶瓷天线介电常数高,同时可以 有效缩小天线尺寸,提升手机内部空间利用效率,同时能助力手机实现轻薄化。 具体可分为块状陶瓷天线和多层陶瓷天线。块状天线是使用高温将整块陶瓷体一 次烧结完成后再将天线的金属部分印在陶瓷块的表面上。多层陶瓷基板(LTCC 天 线)采用低温共烧的方式讲多层陶瓷迭压对位后再以高温烧结,天线金属导体可以 印在每一层陶瓷介质层上,从而有效缩小天线尺寸。LTCC 技术从单器件到集成模块应用广泛,5G 高频化、小型化、一体化有望驱动 LTCC 产品成长。低温共烧陶瓷技术(LTCC)是一种多层陶瓷微波材料技术,可 以将无源元件内埋置到基板内部同时将有源元件贴装在基板表面、实现三维结构, 在制成无源/有源器件、功能模块集成等方面有灵活性,具有操作简单、技术成熟、 低损耗、优良的高频 Q 值、小型化等优势,可用于制作基板、器件及功能模块。基于其性能优势,未来我们持续看好 5G 高频化、小型化、一体化下 LTCC 产品的 成长——LTCC 优良的介电特性决定其将是 5G 高频天线的最佳方案。随着频率提 高,电磁波传播过程中的衰减也会增大,毫米波频段下金属天线的导体损耗重、 天线辐射效率大幅下降。相比看,LTCC 制造高频通讯模组具备高 Q、允许大电流 及耐高温、热传导性更好、可将被动元器件埋入多层电路中增加电路密度、小 CTE 等优点,更适于 5G 高频天线的应用。2) 通讯:基站建设:预计 5G 基站数目将是 4G 基站的 1.5 倍;光纤铺设稳定增长: 2010-2018 年,我国光纤布设长度复合年增速在 20%以上,2018 年,我国光纤接入用 户达 3.68 亿,占全部互联网宽带用户的比例同比增加 6.1%,光纤铺设长度达 4358 公 里,同比增加 16.31%;IDC 市场随流量增加而扩大:2012-2018 年,我国 IDC 市场规 模已由 210.8 亿元增长至 1277.2 亿元,CAGR 达 35.02%。上述三个细分领域将直接拉 动相关陶瓷产品如光纤陶瓷插芯、陶瓷介质滤波器需求。光通讯:光纤陶瓷插芯将直接受益于 5G 建设。陶瓷在光通讯领域中的应用有套 管、插芯等,其中陶瓷插芯将在 5G 时代需求提升。陶瓷插芯的主要应用领域为 光纤连接器(72%)、其他光无源器件(25%)、光有源器件(3%)。与其他光纤插 芯材质如氧化铝、玻璃、模塑等相比,光纤陶瓷插芯与石英光纤热匹配性更好, 理化性能更稳定,因此成为主流材质。光纤陶瓷插芯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基站建设、 光纤到户、IDC 搭建等,将直接受益于 5G 建设。基站:微波介质陶瓷滤波器有望成为未来 5G 基站主流解决方案。5G 时代,与传 统金属腔体滤波器相比,微波陶瓷粉体较金属腔体具有更高 Q 值的材料特性,大 幅减小了插损,具有高带外抑制、温度漂移特性好、温度适用范围宽泛、多种形 式的封装结构和输出接口形式的特点,满足了基站滤波器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判 断微波介质陶瓷滤波器有望成为未来 5G 基站主流解决方案。中国 5G 建设的推进 +微波介质陶瓷滤波器技术的成熟,微波介质陶瓷滤波器空间持续提高,预计 2019-2023 年中国 5G 基站介质滤波器市场容量超过 336 亿元, CAGR 为 80.32%。3) 汽车、航空领域:陶瓷在汽车、航空领域中应用主要为锂电池隔膜、氧传感器、固体 燃料电池和航空发动机热障涂层,其中锂电池隔膜及固体燃料电池市场规模将随新能 源汽车渗透加速而增长。固体燃料电池:目前,燃料电池主要分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 池(SOFC)、磷酸盐燃料电池(PA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碱性燃料电池 (AFC)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等,其中作为清洁高效的能源系统,SOFC 为今 后新能源应用的主要方向。陶瓷电解质薄膜能在高温、氧化和还原气氛中保持良好的 化学稳定性,并在很大氧分压范围内具有纯氧离子导电特性,成为 SOFC 电解质材料 首选。锂电池隔膜:锂电池隔膜作用是防止两极接触而造成短路,陶瓷涂覆隔膜可显 著提高锂电子电池的热稳定性,提高其耐刺穿能力,同时陶瓷涂层的孔隙率大于隔膜 的孔隙率,利于增强隔膜的保液性和浸润性,因此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我国已推出 多部法律法规推动燃料电池市场发展,同时叠加新能源汽车渗透加速,预计我国燃料 电池 2020-2024 年市场规模将由 11.2 亿元增长至 27.65 亿元,我国锂电池隔膜 2020 年需求总量达到 27.33 亿平方米。3. 全球企业发展及复盘,看好陶瓷材料进口替代加速3.1. 复盘日本东曹,优先看好陶瓷原材料厂商 19 年世界化工第 46 强, 产品覆盖下游广泛。东曹于 1935 年成立,历年来持续深耕化工 领域,重点贯彻实施以通用化工产品和功能产品为两大核心的发展战略,旗下四大业务分 别为石油化学、氯碱、机能商品、工程材料,主要产品有高机能材料、水泥、氯碱、烯烃、 聚合物等。目前,公司在全球共设有 130 多家分支机构,拥有员工 11,000 多人,为世界化 工第 46 强 (19 年)。陶瓷氧化锆材料头部厂商,梯次化布局+纳米陶瓷产业化技术,持续推动功能陶瓷种类延 伸。在陶瓷领域,公司于 1983 年成为世界首家成功产业化纳米复合氧化锆的企业,是陶 瓷后盖所用的纳米氧化锆粉体领域实力最强的厂商之一,可提供 33 种彩色氧化锆粉料, 适应多维度产品需求。目前主要产品为氧化锆注塑成型部件、氧化锆注塑成型复合料、氧 化锆研磨粉碎介质、氧化锆微珠、氧化锆粉末,产品应用范围涵盖通信、电子电器、医疗、 环保等领域,已切入苹果 apple watch 陶瓷盖板供应链。梯次化布局:持续进行技术突破带动陶瓷种类由热/光学功能陶瓷逐步扩展至生物/抗 菌陶瓷等多种类:热/光学功能陶瓷(光纤连接组件和精密工具)——多孔陶瓷(分 子筛等减排产品)——电子陶瓷(电子元件)——生物陶瓷(义齿)。掌握水解法氧化锆粉体制作工艺,技术门槛高。氧化锆粉体的制备方法有共沉淀法、 水解沉淀法、水热法、溶胶法和微乳液法。不同的制备方法最终将会影响氧化锆粉体 的性能,日本东曹采用水解法,水解法优点是反应速度快,粒子大小均一,纯度高, 工艺复杂具备很高的技术门槛。覆盖粉体及成型环节:陶瓷材料生产工艺:前端粉体→浆料→成型→烧结→后加工等 一系列工艺,东曹重点放在于粉体与成型两个环节。产能充足+高端化,市占率处第一梯队:全球每年年产能约为 4 万吨,其中一多半以 上是中低端粉体(无法用于生产手机后盖); 其中 1 万多吨产能的高端粉体,占比较 小。公司产能约 3000 吨/年,价格超过 100 万/吨,国瓷产能 3500 吨/年,价格约为 30-40 万/吨,相较来说公司产能结构更为高端。17 年,东曹产量份额达到 6.34%,位 居全球第四。3.2. 从京瓷看陶瓷厂商成长:全球第二大电子陶瓷厂商,一体化+下游拓展 全球第二大电子陶瓷生厂商,覆盖原材料到系统整机的全球综合性企业。1959 年,日本 京瓷成立,公司成立至今,以陶瓷技术为核心,通过外延内生、垂直一体化、技术纵向深 入及下游拓展等战略,成功从单一材料供应商转变为覆盖原材料到系统整机的综合性厂商, 产品全方位覆盖零部件、终端产品、机器设备、系统产品、服务贸易五大领域,下游涵盖 材料、半导体零部件、电子元器件、通信设备、信息设备、环境能源、医疗健康七大领域, 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电子陶瓷生产厂商。目前,公司旗下六大业务板块分别为汽车等工业零 部件、半导体零部件、电子设备、信息通信、办公文档解决方案、生活与环保,主要产品 包括 LED 蓝宝石基板、液晶显示屏、ICT 业务、人工关节等。贯彻垂直一体化+市场横向扩张战略,六大板块持续驱动公司成长。垂直一体化:公司一 方面利用先进的技术工艺,不断深入研发实现技术纵向深入,从而将产业链逐步由精细陶 瓷、单机能零部件等延拓至系统整机、服务解决方案,完成由单一材料供应商到综合性厂 商的转变;市场横向扩张:产品多元化且优质化催化公司业务领域拓宽,1970s 进军电子、 工业行业、90 年代进军有机材料、信息通讯领域、21 世纪开发液晶、生活环保、机械等 业务,目前已基本实现全领域业务布局,产品下游涵盖材料、半导体零部件、电子元器件、 通信设备、信息设备、环境能源、医疗健康七大领域。公司基于垂直整合战略真正实现产 品下游及销售网络的全领域、全方位覆盖,持续驱动板块发展成长。营收能力稳健,各业务板块占比均衡。2015-2019 年,公司销售净额由 1,526,536 百万日 元波动增长至 1,623,710 百万日元,CAGR 15.55%,归母净利润由 115,875 百万日元下滑至 81,789 百万日元,主要原因是公司并购活动较为频繁对当年营收及利润影响较大。从营收 结构看,公司营收结构稳定,2019 年,办公文档解决方案收入占比最高,为 23.1%;其次 是电子设备(22.5%),汽车等工业零部件(19.4%),信息通信(15.5%)、半导体零部件(15.3%), 最后是生活与环保(5.0%)。3.3. 08 年金融危机后的国内企业发展 复盘过去的每一轮危机,都是中国企业向高端进发的机会。疫情的短期影响终将过去,但 是在日韩美欧全面需求经济受影响的情况下,中国企业过去借助海外并购及技术引进等多 方面手段快速发展,预计这次也将是中国企业弯道超车的机会。5G 的技术升级恰好又给了进口替代的机会,预计从“云管端”全面国产化将在近几年大举向上游材料端演进。复盘危机后中国海外并购扩张之路:寻求新技术的引入以及产业链的补充成为并收购主线。08 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以及 09-12 年席卷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给予中国企业出海收购扩张 的时间窗口,持续蔓延的金融危机导致 1) 海外经济持续不景气,企业债务加重、现金流 收紧、急需开拓中国市场;2) 货币贬值、资产价格下行,海外企业估值下降,在此背景时 间窗口叠加政策“十一五”“十二五”的支持,中国企业积极寻求海外并购,寻求新技术 的引入以及产业链的补充成为并收购主线,且可以以优惠合理的价格进行并购扩张,典型 案例包括:10 年吉利收购福特旗下沃尔沃、11 年联想收购德国消费电子制造企业 Medion AG 约 37%的股权、12 年三一重工并购全球混凝土机械领域龙头德国普茨迈斯特等。整体 来看,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数量从 08 年的 126 起上升至 12 年的 191 起,金额从 103 亿美元上升至 652 亿美元。4. 产业链建议关注4.1. 国瓷材料:国内领先新材料平台型企业 内生+外延式发展,多维度成长的国内领先新材料平台型企业。公司成立于 2005 年,是从 事新材料领域,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领先创新企业,2012 年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创 业板上市。通过内生+外延式发展,国瓷材料掌握了功能陶瓷材料、电子浆料、纳米粉体 材料、催化材料等关键基础材料的制备技术,生产出众多电子信息设备、通讯基站、高导 热基板等领域产品的关键原材料,通过内生和外延式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新材料产业集 群。公司股权较为分散,截至 2019 年 12 月 9 日,公司股权结构第一、二大股东分别为张 曦、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陆股通持股),持股分别为 19.96%、7.98%。产品结构丰富,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公司四大产品类别分布如下:1. 电子材料类:MLCC 配方粉类、纳米级复合氧化锆、电子浆料、氧化铝。2. 生物医疗类:义齿氧化锆瓷块及其 他氧化锆齿科材料等。3. 催化材料类:蜂窝陶瓷系列、汽车尾气净化材料、分子筛、 MTO/MTP。4. 其他材料类:陶瓷球、陶瓷结构件、伯陶墨水、色料系列等。公司下游为 MLCC 行业,与韩国三星、风华高科、比亚迪、蓝思科技、威孚高科、潍柴动力等国内外 知名厂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历年业绩高增长,盈利能力强。公司14-18年营收CAGR 47.98%,归母净利润CAGR 71.34%, 19 年业绩预告营收 21.53 亿元,YoY+19.76%,归母净利润 5.01 亿元,YoY-7.77%;收入结 构方面,18 年主营业务板块为电子材料板块、生物医疗材料板块、催化材料板块和其他主 营业务板块,占比分别为 37.17%、18.66%、10.9%、33.26%;盈利方面,14-18 年净利率均 值为 22.25%,毛利率均值为 39.59%。4.2 三环集团:垂直一体化的国内电子陶瓷龙头垂直一体化的国内电子陶瓷龙头。三环集团成立于 1970 年,于 14 年在深交所创业板挂 牌上市,是从事电子陶瓷类电子元件及其基础材料的研发、生产、与制造销售为一体的企 业。经过五十几年深耕发展,公司始终坚持技术创新道路,具备广泛的技术积累和产品 解决方案,产品结构由单一的电阻拓展到形成以先进材料为依托的多门类产业,多项产 品(如光纤陶瓷插芯、PKG 陶瓷封装基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隔膜板、陶瓷外观件等产品) 已做到全球领先;此外公司坚持垂直一体化战略,掌握了上游陶瓷粉体从粉体到浆料、成 型、烧结、加工垂直一体化的制备工艺,持续搭建全产业链平台。公司股权结构较为集中, 截至 2019 年三季报,第一、二股东为潮州市三江投资有限公司、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陆 股通持股),持股比例分别为 37.02%、4.42%。多元化产品结构,优质客户资源。公司主要产品类别如下:1. 电子元件及材料类:电子元 件材料如氧化铝陶瓷基板、氮化铝陶瓷基板等,应用于片式电阻器、厚膜电路;电子元件 如电阻器产品(陶瓷保险丝、线绕电阻等)、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MLCC)。2. 通信部件类: 移动终端部件产品如陶瓷手机后盖板、指纹识别模组用陶瓷盖板、智能穿戴外观件;光通 信产品如陶瓷插芯、光纤快速连接器等。3.半导体部件类:指纹识别系统用功能陶瓷片、 陶瓷封装基座(PKG)。4.新能源陶瓷:电堆、阳极支撑 SOFC 单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SOFC)电解质隔膜片。公司下游客户集中在手机、电子、通讯、机械、电气、新能源等应 用领域,各系列产品均拥有众多优质客户,如日本松下部品、韩国三星、美国泰科、台湾 国巨、中航光电、格力电器、风华高科、美的、长虹、TCL 等。业绩稳步增长,盈利能力行业领先。公司 14-18 年营收 CAGR 14.26%,归母净利润 CAGR 19.44%, 19 年业绩预告营收 27.29 亿元,YoY-27.23%,归母净利润 8.72 亿元,YoY-33.89%; 收入结构方面,18 年主营业务板块为电子元件及材料、光通信部件、半导体部件、接线端 子和其他主营业务,占比分别为 36.39%、36.15%、15.48%、3.27%和和 8.71%;盈利方面, 14-18 年净利率均值为 34.28%,毛利率均值为 49.61%。……(报告来源:天风证券)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大赌场

凯盛科技2020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凯盛科技2020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一、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报告期,公司克服新冠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影响,通过不断强化内部管理,持续开展技术创新,调整经营策略,寻求合作资源,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扎实推进生产经营、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改革创新等各项工作,抓机遇、抢订单,化危为机,夯实效益基础。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8,999.84万元,同比增长11.42%;营业利润7,854.86万元,同比增长7.93%;实现净利润7,063.85万元,同比增长5.8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12.06万元,同比下降8.51%。  报告期,公司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积极稳妥复工复产,顺利完成重点防疫保障任务  报告期,公司努力开拓经营,增加就业岗位,力保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坚持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手抓,不仅在当地政府统筹下首批复工复产,还积极提供援助,协助供应商早日复工,确保客户订单准时交付,在困难面前展现了强大的执行力,提高了客户和供应商对公司的认同及支持度。  公司ITO玻璃、柔性膜、TFT-LCD减薄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医疗设备、检测设备、红外测温仪显示屏等,作为重点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单位,在国内疫情期间,公司主动承担,为多家医疗重点企业稳定供货。  (二)产业基础进一步筑牢,新业务取得较大增长  报告期,光电显示事业部继续践行大客户、大订单的市场战略。新型显示产业园一期项目进展顺利,12条生产线基本调试完成,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持续提升,手机显示模组和手表显示模组等穿戴产品已经具备进入高端市场能力;4月份批准新增的高度自动化的3条笔记本模组生产线也已完成2条生产线的设备安装调试,正在和重要客户共同验证;公司原有的笔记本电脑显示模组工厂在多年品质磨砺和国际大客户支持下,6月起单月销售收入已突破1亿元。  公司制造水平大幅提升及良好的订单交付能力吸引了更多的国际客户的垂青,报告期,新增国际大客户一家,原有亚马逊、联想、wacom、阿里巴巴、LG、三星、京瓷、谷歌等重要客户订单量明显提升,部分客户订单提升超100%;上半年由于在线办公和学习流行,加大了全球平板及笔记本电脑的市场需求,国内外的教育标案订单有所增加,在受国际疫情影响以及部分物料紧张的情况下,光电显示事业部仍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1%,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47%。  新材料事业部电熔氧化锆产品继续保持市场龙头地位。报告期内,受下游市场冲击及市场竞争影响,电熔氧化锆产品售价、利润均有所下降;但近年来新培育的业务,如稳定锆、活性锆、钛酸钡、抛光粉等产品销售量同比大幅增加,新产品产销两旺、供不应求,后续公司将根据市场情况,适时考虑扩产计划。  公司在纳米钛酸钡基础上,不断研究水热法制备新材料技术,计划近期投资建设纳米复合氧化锆生产线,产品可以应用于消费电子(手机陶瓷背板)、齿科材料(氧化锆烤瓷牙)、人工关节、特种刀具、新能源材料等众多领域,市场需求广阔。未来,公司将面向高新技术需求,充分利用品牌、资源、技术优势,持续开发市场容量大、附加值更高的新材料产品,打造公司高端应用材料产品集群。  (三)紧跟市场发展趋势,科技创新取得重要进展  公司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紧跟市场发展趋势,长期保持较高投入,积极争创一流科技型企业。  报告期内,公司开发的笔记本防窥模组产品,采用新的技术路径,能够替代外贴膜,并有效降低成本30%;Mini-LED在13.3寸笔记本产品上已完成研发,是笔记本领域具有高附加值的创新产品;平板In-Cell产品研发导入成功,将进一步助力进入品牌客户的高端机种;滤蓝光产品在10.1寸教育平板推广应用,可降低蓝光伤害30%,已量产出货;异形切割+水滴屏/圆孔屏批量生产,进入手机高端机型;应用于无介质空气成像的高一致反射率真空镀膜技术,已批量供货;车载触控产品通过测试,己批量向国内知名品牌车企供货。  柔性和折叠将是中小尺寸显示产品重要的新变化趋势,众多终端厂商均在向折叠开发新产品,UTG(UltraThinGlass超薄玻璃)具备超薄、透明、耐磨、强度高、可弯折、回弹性好等特性,被认为是CPI等材料外,柔性折叠盖板重要的新发展方向,三星、肖特、康宁、电气硝子等公司均在积极布局。电子玻璃深加工是公司强项,在玻璃减薄、玻璃盖板加工、柔性触控模组等产业链优势基础上,为解决卡脖子问题,公司在凯盛集团统一部署下,结合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世界一流的玻璃领域科研和制造能力,共同开展30μm厚度、20万次折叠、弯折半径<1.5mm的柔性折叠玻璃盖板研发,打造国内唯一覆盖“高强超薄玻璃原片——玻璃极薄薄化——高精度后加工”的全国产化UTG产业链条,项目研发进展顺利,产品包含30μm—70μm等主流规格,弯折半径、弯折次数、耐冲击测试等技术水平和参数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公司已做好迅速量产的准备。  公司大力开展高新技术领域重大技术项目、重大科技专项等核心关键和“卡脖子”技术的研发攻关工作,上半年,方兴光电承担的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高阻隔水汽薄膜与AMOLED封装技术开发”顺利通过验收;“5G高频覆铜板用超细球形石英粉研发技术团队”获批蚌埠市第十批3221创新团队;安徽中创通过蚌埠市“专精特新”企业认证,“一种制备氢氧化钛溶胶的装置”获得安徽省优秀专利奖。  未来公司将对标世界一流,持续加大加快科研投入,对柔性模组、Mini-Led应用、空中成像基础材料、高纯材料、复合材料等多种新产品、新技术进行开发、储备和成果转化,以持续创新推动公司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二、可能面对的风险  1、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随着疫情在国外进一步蔓延,影响了国际产业链及客户订单量,国际客户订单变化大,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加,国内市场的争夺更加激烈。公司将在充分利用现有客户资源和销售渠道的基础上,加大销售投入,制定更为有效的销售激励机制,突破新客户,以适应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2、供应链风险  受国内外供应链影响,及公司产能提升较快,存在面板和IC等供应不足的风险。公司将进一步拓宽采购渠道,加大与供应商的交流互动,以稳健诚信获取供应商的信任与支持。  3、应收账款风险  受整体经济下行的影响,以及显示行业产品账期较长的经营特点,公司库存及应收账款占比较高,存在一定的风险。公司将增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适应市场需求,开展差异化的营销策略,以降低应收账款风险。  4、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外销业务主要以美元结算,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的汇率可能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产生波动,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使得公司面临汇率波动风险。公司将通过缩短报价周期、及时结汇,相对锁定汇率,最大限度防范和降低汇率波动风险和影响。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稳定的客户伙伴关系和强大的市场开拓能力  公司坚定实施“触控显示一体化高端制造产业(新型显示)”+“新材料”双核心业务驱动战略,长期致力于向客户提供卓越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在与核心、重要及关键客户深度合作过程中,互取高度认同,重点培养和增强客户粘性,构建坚实的客户合作关系。  公司已建立了覆盖国内及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营销网络,近几年一方面深耕大客户,继续为亚马逊、三星、宏碁、联想、百度、腾讯、阿里、华硕等国际知名品牌提供直接或间接服务,另一方面不断开发服务新的重要客户,成功通过Google、LG、Wacom、SANYO、京瓷等国际知名公司的认证并批量供货。  公司的锆系产品品质优良,在全球电熔锆行业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保持市场龙头地位。近年来新培育的稳定锆、活性锆、钛酸钡、稀土抛光粉等产品销售量不断攀升,开拓了众多的国内外知名客户。  2、持续的高创新投入和不断提升的自主创新能力  公司不但在加强自主创新,补足产业短板方面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而且还在加强前瞻布局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储备方面提早谋划和研发。公司技术创新团队稳定,自主创新能力强,新型显示板块现已在ITO导电玻璃、柔性触控、玻璃薄化、TFT/OLED触控显示模组、UTG(UltraThinGlass超薄玻璃)等领域掌握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新材料板块近年来开发了纳米钛酸钡、活性锆、稳定锆、纳米复合氧化锆、抛光粉等一系列新产品,牢牢占领新材料产业高地。  公司是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承担建设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锆系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显示玻璃薄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导电膜玻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中小尺寸液晶显示模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拥有2个博士后工作站,建立了由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安徽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等组成的高素质技术团队,公司不断创新激励机制,提高科技团队创新创业热情,持续提升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为公司产品更新换代、质量提高、前沿研究提供充分保障。  3、完善的集团内产业链协作和稳定的重要资源保障  公司的新型显示板块覆盖了ITO导电玻璃到显示触控一体化的显示模组产业链条,联合凯盛集团拥有的超薄电子玻璃基板、高强盖板玻璃以及高世代TFT-LCD基板玻璃,形成了从玻璃原片到一体化模组(液晶/OLED面板除外)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布局,从而在成本控制、质量一致性、柔性生产、快速响应等方面获得明显的竞争优势,可直接对接终端大客户,尤其在国产替代上能够提供具有优势的显示触控整体解决方案。新材料业务方面,公司在全球行业内知名度较高,并与主要原材料供应商形成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保障原材料的质优价廉与稳定供给。  4、专业的生产管控能力和优秀的按期交付能力  公司的主要管理人员、核心骨干等对公司产品开发和生产有着深刻的理解、丰富的生产经验,使公司从产品制造、技术管理和现场的精细化管理均有长足的积累和提升。公司显示板块积极推进制造智能化、物流自动化和运营数字化,围绕研发、生产、销售、供应链的信息化及数字化主线,稳步推进大数据平台建设工作,以创新工坊为基础组织,充分分析、利用大数据,开展流程优化,通过智能化控制,提升运营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占比,提高产品品质稳定性和生产良率,提高公司交付能力,有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