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央财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金融机构本身也面临环境风险爱火花

央财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金融机构本身也面临环境风险

来源:澎湃新闻原标题:绿色金融全球瞰|王遥:金融机构本身也面临环境风险3月27日下午,来自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社科院、复旦大学、上海环科院的四位嘉宾做客“绿色金融全球瞰”第一期沙龙,共同展望“十四五”绿色金融发展。与会嘉宾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层面详细解读了绿色金融现状及发展前景。绿色金融已驶向发展的快车道。3月15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到了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并再次强调了积极发展绿色金融。绿色金融涉及碳达峰碳中和、能源结构转型、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气候投融资、绿色保险、绿色交通、国际合作等低碳经济发展议题。为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澎湃新闻将与复旦大学绿色金融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绿色金融全球瞰”系列沙龙,为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代表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聚焦绿色金融,共话低碳发展。以下为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的演讲全文:谢谢主持人,也谢谢刚才志青老师的致辞和介绍,非常遗憾没有能够现场参加,错过美景和与各位专家当面交流的机会。正如刚才志青老师和主持人介绍的,我来自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中财大绿金院是一家智库机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绿色金融、气候金融、能源金融,健康金融。我们在杭州和广州也设有分院及分中心,长期以来与志青老师也有很多的交流和合作。今天我想用20分钟的时间跟大家一起来探讨金融如何支持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全球已有50多个国家实现了碳达峰首先我们需要对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提出背景有一个认知。大家都知道,气候变化造成了很多问题,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甚至引发了很多灾害。由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世界各国坐在一起,共同讨论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类问题。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已经有了相关的国际公约来约定各个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责任和义务。其中重要的就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这两部公约。虽然京都议定书约定了各个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些机制,但是在其到期之后采用一个什么样的新的机制来替代它,是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开始一直在讨论的重要话题。直到2015年《巴黎协定》确定了以国家自主贡献为主体的一个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体系。在《巴黎协定》的指导下,全球各国具有共同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各个国家都要提出自己的自主贡献目标,因此就有了我们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那么到底什么是碳达峰?我估计很多的朋友也都知道,碳达峰就是二氧化碳排放量要达到历史最高值之后,会进入到这个平台期,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然后进入到一个平稳下降的阶段。根据IEA数据,从全球各类能源产生的碳排放贡献来看,全球煤炭的燃烧和使用占比是44%,石油占34%,天然气大概贡献在21%,其他能源的排放贡献相对来讲就很少。在中国,我们各类的能源排放的贡献,煤炭占到80%,石油是14%,天然气大概在5%多,这与我们的能源结构息息相关;那么从部门来看,电力部门是占比是最大的,占到了51%,工业和交通运输次之。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在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过程中,哪些部门需要进行更多的努力。那么什么是碳中和?事实上,一个组织的碳中和并不意味着不排放,而是说它一年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通过二氧化碳的去除技术达到一个平衡,也就是说达到净零排放,所有的温室气体排放及温室气体的消除,可以达到平衡。那么怎样消除它?通过减碳的技术,零碳的技术,还有负碳的技术等等相关的技术路径也能够实现碳中和。关于全球碳达峰的进程。事实上,目前已经有50多个国家已经实现了碳达峰,在2020年排名前15位的碳排放国家,美国、俄罗斯、日本、巴西、印尼以及德国、加拿大等等,其实都已经实现了碳排放的达峰。比如德国在1990年,英国1991年、美国2007年都已经实现了达峰。中国虽然为软性约束,但执行力会很强中国提出于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从达峰到中和其实中间只有30年的时间,而很多西方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很长。当前我们国内的各个城市以及各单位提出碳达峰目标都是处在一个宣誓的阶段,有城市提出在2027年甚至2025年碳达峰,但我认为在此之前我们需要根据城市过往排放量以及未来经济增长的预估进行非常谨慎和严格的测算。从世界上其他国家碳达峰后发展轨迹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国家碳达峰后经济增长中枢速度回落、人口增长率回落,城市化基本达到尾声,而这会带来显著的碳减排效应。与此同时,碳达峰后第二产业的占比也会平稳的下降,能源消费结构更加低碳化。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是如此。英国在其碳达峰后,经济增长中枢增速还有微幅的上升,它的人口增长率也保持一个上行。所以我们中国在碳达峰后,我国的经济、人口以及产业结构上会怎样变化,也是个非常值得去研究的议题。从碳中和的目标来说,现在欧洲大部分国家在推进碳中和过程中是积极而且领先的。比如冰岛,已经达成了无碳电力和供暖;奥地利要在2030年前实现100%的清洁电力,这与每个国家自己的能源结构是息息相关的。目前,碳中和目标既有硬性的约束,也有软性约束和自愿执行。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中国虽然是软性的约束,是通过政府宣言表明我们的目标,但是其约束力绝对不亚于其他国家的法律规定。因为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出后,不仅我国在“十四五”规划中做出了相关部署,各个机构、单位也都已经行动起来,或提出自己的目标,制定战略;或者在其业务中展开相关行动。西方国家的法律法规的约束也可能由于政党的更迭,发生改变。中国虽然是软性约束,但是它的执行的力度一定会很强,而且也会是言出必行。绿色金融鼓励投资绿色产业,抑制污染性投资在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愿景下,企业需要通过各种路径,包括技术优化的路径,各类财税、金融工具,以及既有政策等等支持方式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金融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从国际上看,欧盟在疫情之后提出的绿色新政,以及美国参议院刚通过的拜登方案,都是以绿色发展、绿色复苏为核心。欧盟提出要以资金来支持电动力的电动车销售和充电网络,建筑节能改造和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和新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等;拜登的方案则是以1.9万亿来支持清洁能源革命与环境正义计划。在这个计划中,主要是围绕能源技术创新与应用,气候友好和新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当前,美国在气候外交中强势回归。不仅在气候变化领域积极发声,从拜登内阁的组成也可以看出美国新一届政府对相关议题的高度重视。同时,美国也积极参与到可持续金融领域。表现在一是美联储作为第87个成员加入央行和绿色金融监管网络(NGFS),二是美国财政部成为G20可持续金融研究小组的联合主席。众所周知,2016年在中国的推动下G20成立绿色金融研究小组后,2017年、2018年该小组持续存续,在2018年更名可持续金融研究小组。但2019、2020年该小组被主席国取消,今年的G20由意大利担任主席国,恢复了可持续金融研究小组,联合主席单位一改之前由中国人民银行和英格兰银行担任,转而由中国人民银行和美国财政部担任,可见美国对气候变化相关议题的重视。还有其他的国家也都提出了碳中和相关的目标,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投资等等,这其实也是接下来全球各个国家所要发展的方向。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进程我今天就不多做介绍了,大家对于我国2030年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森林蓄积量,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目标都比较清楚。实际上,这些目标的设立也带来了非常巨大的投资机会。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随后一系列重要文件和政策也对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进行了部署。包括2020年10月份生态环境部牵头的《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还有中国人民银行2021年工作会议中提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领域倾斜,增强金融体系管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的能力,推动建设碳排放交易市场为碳减排合理定价。今年《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出台,以及“十四五”规划和中央财经委第九次会议,都围绕着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从经济金融角度进行了特别部署。绿色金融如何助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愿景的实现?我想对于各位专家来讲,已经很清楚绿色金融的定义。2016年原七部委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绿色金融的定义,就是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绿色金融的目标一是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一是抑制污染性投资。现在,我国对于污染性投资处于严监管的状态,像钢铁、水泥、电解铝等16类的重污染行业的投资,从金融领域来讲已经比较审慎。在支持绿色低碳领域的投资方面,我们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标准。比如2019年发改委发布《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在此基础上,银保监会去年新出台《绿色融资指引》,还有正在征求意见的人民银行、发改委、证监会共同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0版)》。在此我想强调的是,虽然这几个标准都是以《绿色产业指导目录》为基础,但仍略有不同。《绿色融资指引》中对绿色信贷的界定剔除了清洁煤类的相关的项目,但是客运高铁是作为绿色项目绿色信贷的支持项目,但是在《绿色产业指导目录》中是没有客运高铁这一类的。而《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基本上就是《绿色产业指导目录》,但是它剔除到了国际比较受争议的一些清洁煤类的项目,当前虽然正式的版本还没有发布,但在目前的征求意见稿中是已经剔除掉了。人民银行的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制度修订之后,也基本上是按照发改委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来规定的。所以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仍面临标准大体一致但仍略有不同的情况。因此,我们在给金融机构做绿色信贷管理系统的时候,会分列报给银保监会的绿色信贷和报人民银行的绿色信贷,但如果发绿色金融债的话,募集资金使用用途也得符合现行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所以统计口径仍略有不同。政策相关内容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不多说,但我要强调的是中国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自上而下”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体系,人民银行也始终在牵头推动政策标准等的完善工作。当前,标准化工程涉及多个部委,各个有关单位也积极参与制定各类标准和目录。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人民银行可能很快会推出绿色货币政策工具,用再贷款再贴现的方式来支持和引导资金的流向,通过改变商业银行的行为,进而改变商业银行的客户,以支持低碳领域的投资。从市场上来说,我国当前绿色信贷的余额将近12万亿,占国内全部信贷余额全的10%左右;绿色债券表现突出,中国的绿色债券一直以来在全球处在领先地位,是全球增幅最快、规模最大的绿债发行市场之一,近期碳中和债的发行十分活跃。中财大绿金院也有在开展绿色评估认证相关工作,很多发行人也表示希望能够发行碳中和债券。绿色保险方面,过往大家对绿色保险的认知就是环境污染责任险,但事实上绿色保险范畴很大,绝对不仅仅是环境污染责任险这样一个相对比较小的品种,事实上还能够为农业、制造业、建筑业等提供征信支持和风险保障。我认为当前我们还未能充分发挥绿色保险的作用,绿色保险还有很多创新的潜力。绿色基金方面,当前在证券基金协会备案的有800多支绿色基金,还有在不断设立的,后面我还会提到相关例子。股票市场,虽然没有绿色股票的定义,但是如果说将范围缩小至环保产业的话,环保上市企业也初具规模。同时,上市环保企业需要推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水平,这体现了高质量的概念。下面讲一下具体的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例子。例如绿色信贷,将绿色水平与信贷支持力度挂钩。安吉农商行推出的农村绿色建筑贷款,不同星级绿色建筑享受不同贷款利率。碳金融方面。碳金融一个重要工具就是碳资产的抵押贷款,随着全国碳市场的建设,碳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降低之后,围绕基础碳资产可以衍生出很多金融工具。目前已经有了碳排放权质押贷款,这也是围绕绿色信贷开展的创新工作。当然,类似的创新还有许多,比如光伏贷等都是可以支持绿色产业向低碳转型的新产品。还有就是此前也提到的碳中和债券,在首批6只碳中和债券发行后,我国现在已经累计发行了20多只碳中和债券,我们也给一些发行人提供了认证。碳中和债是绿色债券的子品种,将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项目。相较于一般的绿色债券,碳中和债准入目录更为聚焦,专项用于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绿色建筑、碳汇林业等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项目。我们预期未来碳中和债的发行量会持续增加。从基金方面来说,2020年7月,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同发起设立。其中中央财政出资100亿元,出资方还包括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部分金融机构和相关行业企业。该基金重点聚焦长江经济带沿线的绿色发展,重点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和国土空间绿化、能源节约利用、绿色交通、清洁能源等领域,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在推动绿色发展中发挥好示范作用。此外,还有山东绿色发展基金,它是由亚洲开发银行、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和法国开发署以及山东本地山东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一个母基金,引入了国际资金。类似的还有河南的绿色农业发展基金也引入了世界银行的资金。中财大绿金院也帮助地方研究设计了与污染场地修复相关的专项基金。这类基金在推动污染生态保护和修复,以及推动绿色产业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各个地方事实上也都在建立相关的引导基金。保险其实我刚才也提到了,除了环境污染责任险之外,围绕农业,新型绿色产业、建筑业等都可以开发出新的保险。我在深圳参加由深圳绿色金融协会(筹)组织的绿色金融案例交流会上,就有绿色保险创新案例。其中,溢油环境污染责任由保险公司联合专业从事海上溢油回收技术的第三方公司,为解决海洋溢油污染风险的保障、救援和回复提供了解决方案,实现了保险产品支持专利技术向实际应用转换,降低能源类企业风险敞口的目的。2010年英国石油公司BP在墨西哥湾的石油泄露导致上千亿美元的损失。如果有这样的保险,事实上也能够降低企业的风险。另外一个绿色保险创新案例是新能源汽车评估师职业责任险,也是针对行业发展痛点开发,能提供风险保障和增信作用。未来,我们也应当多思索如何进行保险工具创新。此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推动ESG投资主流化。目前,虽然我国还没有像欧洲和北美市场一样完全主流化,但ESG主流化趋势已经逐步显现。在ESG投资主流化的过程中,本土化的标准和评估体系十分重要。我们在进行对外投资的时候,以及对内做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要贯彻ESG理念。特别是在项目层面,当前,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在持续进行推动,而在项目层面去贯彻落实ESG理念,也离不开金融支持。金融机构本身也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环境风险最后,一方面,碳中和目标实现,经济绿色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离不开金融支持。但从另一方面讲,金融机构本身也面临气候变化与环境风险的威胁。因此,金融监管机构及金融机构本身对此也要有充分认知。开展绿色投资,不仅仅是响应政府相关号召给予绿色产业支持,也是出于对相关风险的认知和量化评估的选择。如果不能正确认识相关风险,对于金融机构来讲可能也会发生损失。同样地,如果认识到了相关风险,对于金融机构来讲也是一个机会。因此,开展环境风险分析识别和评估管理十分重要。这也是为何目前人民银行正在大力推进金融机构开展的环境风险分析和环境压力测试工作。事实上,环境压力测试工作一直以来都在推进,包括工商银行针对火电、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环境压力测试以及我们中财大绿金院针对基金与保险资产管理业开展环境压力测试,在信贷领域开展建筑行业、电子行业等环境压力测试,都是希望通过相应方法来帮助金融机构降低相应的风险。因此,从整个金融体系来讲,未来一是需要加强环境信息披露,二是加强环境风险的量化分析。我今天的内容分享到这里,很高兴有这个机会与大家交流,希望以后能够在其他活动中与各位展开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黄鸟

中央财经大学排名前五的专业有哪些呢?考上了该如何选择专业呢?

【一、中央财经大学简介】:中央财经大学(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简称中财、央财、中央财大、中财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共建高校。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拥有经济学、管理学本科专业自主设置权高校。中央财经大学始建于1949年,创办之初由财政部主管,校名先后为中央税务学校、中央财政学院;1952年,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的经济系科合并成立中央财经学院,由高等教育部主管;1996年,中央财政金融学院更名为中央财经大学;1998年,在中央财政金融干部学校基础上成立的中央财政管理干部学院并入中央财经大学;2000年,学校由财政部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2003年,原国家人事部(现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博士后管理办公室批准中央财经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4年,进行了首批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工作;2005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先后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和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奖学金等项目实施院校。2006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首批建设高校;2007年,学校相继成为教育部“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首批高校;2010年,中央财经大学经教育部批准,开展本科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学校成为国家“财经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院校和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院校;2011年,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在原研究生部的基础上建立;2012年,成为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6年,入选国家"111计划";2017年,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2020年,全校教职工1772人,其中专任教师1212人。【二、中央财经大学院系与专业简介】:据中央财经大学官网显示,学校共设有学校设有学校设有19个学院,55个本科专业。【三、中央财经大学专业推荐】:1、推荐指数排名第一: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对外开放,金融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格局。为了满足学术界和企业界对高端国际化金融人才的迫切需求,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在国内率先推出金融实验班项目,开展高水平的金融学本科教学。本专业的目标是培养既掌握系统金融理论知识,又熟悉金融市场运作机制,同时掌握现代金融创新工具,并且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商务交流的复合型人才。。2、推荐指数排名第二: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适应国家机关、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实务工作,以及学校科研单位的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应掌握管理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系统掌握会计学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熟悉我国的有关法律、方针、政策和国际会计惯例;了解国内外会计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外语阅读能力和相当的外语听、说、写、译的能力,能利用外语获取专业信息;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水平考试,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从事业务工作。3、推荐指数排名第三:金融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设立于2002年,我院是教育部特准在本科专业目录外设立的全国首批五个学科专业点之一。本专业注重金融理论、数学、计算机理论体系的掌握和实际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具有鲜明的技术性和应用型特色。作为具有跨学科特征的新型专业,金融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既有扎实的数理编程基础又精通现代金融理论,既熟悉金融产品设计又精通量化分析,既具有全球化视野又洞察中国金融实际的科技型金融人才。4、推荐指数排名第四:财政学;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通过国际化规范的教学模式,充分吸收财政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金融学、法学等相关交叉学科的知识,培养既具有坚实学术理论基础,也具有出色政策分析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的复合型高端人才。本专业方向要求掌握坚实的数量分析、经济理论、以及财政税收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要求熟悉和掌握相关财税政策的应用模式和分析工具。5、推荐指数排名第五:投资学;业务培养目标:作为中央财经大学的传统优势专业,在全国投资学专业排名中名列榜首。专业依托学校的经济、管理学科优势,融合实物投资与金融投资,致力于培养具有投资决策和管理能力的交叉复合型高端人才。在数十年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以中长期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体系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突出国际化和研究型理念,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现代意识,擅长自主创新、勇于担当的国之栋梁。6、推荐指数排名第六:保险学;7、推荐指数排名第七:税收学;8、推荐指数排名第八:经济学;9、推荐指数排名第九:法学;10、推荐指数排名第十:国际经济与贸易;依次为:财务管理、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管理科学、资产评估。。。。。。下一期给大家讲解东北大学,敬请期待!

大坝头

中国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刘胜军:金融机构适应新经济发展需具备7种思维

“创新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5%,创新最大的动力就是企业家精神,而这一点的繁荣要靠市场经济。”7月13日,在国内第一家以服务蓝色经济为特色定位的民营银行蓝海银行举办的金融业合作论坛上,中国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刘胜军在演讲中指出,如果中国发展越来越多的民营银行,金融资源的错配就会得到逐步改善。他认为民营银行的发展应该加快。蓝海银行董事长陈彦表示,民营银行是中国金融业的新生力量,时代赋予了其改革创新的重任,民营银行是银行业供给侧改革的试验田和生力军。论坛上,威海市副市长张伟也指出,当前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新动能,这其中创新是第一位的。金融业就是要跟着经济发展规律走,向着支持新经济的方向发展。在刘胜军看来,科技创新、消费升级、城镇化是中国经济未来的三大希望,空间非常巨大。金融要适应新经济发展,需要思维模式的转变。第一要有平台思维。在互联网时代,只有第一名和第二名活下来,第三名已没有了机会。一个领域一旦出现平台,后者自我加速,变得越来越强大,具有双边市场的效应。“比如微信平台,不是他技术有多好,而是客户数量具有优势。”刘胜军指出,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需要学会与平台共舞,实现技术合作、数据合作、渠道合作。第二要有长尾思维。“前不久一位国有大行行长说,如果不做中小微企业业务,就等于放弃了未来。”刘胜军对此深表赞同:过去注重短尾发展,20%的大客户带来80%的业务。但是现在的技术发展让长尾变得越来越有可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让金融机构服务长尾客户变得越来越简单和容易。“长尾客户做得好的话,将是新的利润增长点。”他说。第三是“傍大款”思维。超级大平台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优势地位。比如很多企业希望得到BAT的投资,当然即便没有获得投资,也可以谈业务合作,这也能得到双赢,因为大平台也只是平台,需要更多的产品和合作伙伴。刘胜军认为,这一点在今天变得特别重要。第四要有流量思维。互联网有一个概念是“烧钱”。“传统企业想着怎么赚钱,但互联网企业想着怎么亏钱。有的企业到上市了还在亏钱。”至于为什么如此,刘胜军称,未来赚钱是靠用户数量,数量越多,这其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变为流量,便可以为客户提供终身服务。比如卖给客户手机,这只是一次性的服务,但是如果作为流量来看,将来为客户终身提供金融等各种服务,利润就远远超过买手机本身。他认为这种思维在逻辑上是行得通的。第五要有数据思维。数据能够为企业管理带来巨大的改善,但很多时候,数据并不会直接显现,难以轻松看到,但数据无处不在,刘胜军认为,关键是有没有这个理念和思维模式。第六要有o2o思维。线下可以改善体验,可以获得线上所没有的感受,对于任何一个行业,线上线下不能对立,两者融合才是正道。第七要有跨界思维。这个时代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创新,最大的创新就是跨界创新。未来,不管是金融机构,还是其他企业,都需注重跨界问题,甚至要有其他行业经验的人才加入或者加盟,才能带来新的视角。基于此,刘胜军提醒,金融企业需要“喜新厌旧”的能力。要拥抱大消费时代和创新企业的金融机遇,而传统大客户企业反倒是金融风险所在,一旦成为僵尸企业就可能因此被套牢。此外,还要培养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的能力。刘胜军指出,未来这两者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如何运用好人工智能来改造银行的体系和流程,如何运用大数据方法引进创新的信用评估,是银行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

呼叫者

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人数扩招,但这些专业人数将大幅度缩减!

近日,中央财经大学公布了《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其中2021年扩招比例达到14%。2020年中央财经大学计划招收近2000名硕士生,2021年中央财经大学计划招收2200余名硕士生,扩招比例达到14%。1.推免生招收人数上升众所周知,央财招收硕士研究生主要通过推免和考研两种方式,根据央财2021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来看,除审计、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专业外,其他专业均可招收推免生,部分专业仅招收推免生,2相比于2020年,021年央财仅招收推免生的专业的计划数较上年增加了12%。2.学硕人数减少,专硕增多从下表可以看出招生计划减招幅度较大的专业其招生规模相对较小,仅税务、产业经济学的计划招生人数超过30人,这两个专业较上年分别减少了11%和3%的计划人数。冷门专业如经济思想史、经济史、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缩减了50%的招生人数,小众专业互联网经济学减少了33%的招生人数,理论经济学类的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也各减少了33%和25%的招生人数。热门专业反而扩招了,像会计、金融、工商管理专业2021年的计划招生人数较多,分别招收284、182、557名研究生,比去年上涨了19%,28%,46%,给今年报考的学子更多的机会。但需要注意的是,其中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的金融专硕专业仅招收推免生。总的来说,中央财经大学2021年计划招收的学术硕士生较上年减少了1%,计划招收的专业硕士生较上年增加了20%。2021年该校财政学等9个学硕专业仅招收推免生,占学硕招生人数的11%。2021年该校的金融和国际商务专硕专业仅招收推免生,占专硕招生人数的4%。3.竞争依然激烈从去年来看,去年共有 10709 人(含非全日制考生 2051 人)通过全国统考报考中央财经大学,其中学术型研究生报考 3021 名,专业硕士研究生报考 7688 名。总报考人数中北京考点考生 3181 名,北京外考点考生 7528 名。最终达线的考生共 2710 名,占比仅25%。作为“两财一贸”中的一员,央财一直都是我国财经类院校中的翘楚,而且地处北京,地理位置优越,工作前景良好,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不过考研千万条,稳妥第一条,各位学生还得斟酌自己的实力来决定是否选择央财。

羁绊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报考分析

央财是北京市的双一流、财经类211院校,其金融学院属于新中国最早的金融人才培养基地,发展很成熟,所以它的金融学学科实力在全国是A+,报考很热门,竞争压力非常大。央财的金融学有三个学院招生:金融学院、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金融学考政治、英语一、数学三、801经济学。801经济学是央财自主命题,专业课指定的参考书有3本: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曼昆的《宏观经济学》、逄锦聚的《政治经济学》2019拟录取名单(部分):19年金融学院的金融学录取最高分426分,最低分386分,复试分数线385分,这个分数是相当高的,比18年的录取分数线还高。2019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报录比:金融学院的金融学2019计划招生32人,实际录取36人,平均分380分。2020年计划招生31人;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金融学2019年实际录取13人,2020年计划招生12人;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金融学2019年实际录取12人,2020年计划招生10人。央财的金融学分数线高,录取人数适中;地处北京,有压分现象,需要在数学和专业课上多下功夫。三个学院属金融学院招生最多,推免相对比较少,另外两个学院的金融学推免比例高,录取人数少,所以报录比更高。金融学是经济学的热门专业,就业比较好,竞争压力非常大,所以金融学比较适合学霸、学习能力强的同学报考。

使耳不聪

盘点中央财经大学真正的王牌专业

当今时代是“经济时代”,财政金融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与之相关的财经类院校则是广大考生们最火爆的报考意愿。如果考生的人生规划打算在经济圈、金融圈发展,那大名鼎鼎的中央财经大学不失为一个理想的选择。中央财经大学之所以大名鼎鼎,闻名遐迩,缘自于她的两个称号。一个称号是“两财一贸”成员之一。“两财一贸”是财经院校中三所最著名的高校,在中国财经业内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是广大考生们所公认的财经类大学中的王牌学府。在2018年软科发布的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中,“中央财大”综合排名位列第52位,在生源质量单项排名中位列第14位,“中央财大”的影响力可见一斑。另一个称号是“中国财经管理专家的摇篮”。中央财经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所由中央人民政府创办的高等财经院校,是新中国第一所以培养财经专门人材为主的学校,是第一所红色理财专家管理的学校,曾培养出多位国家正部级干部校友,北京金融街校友资源全国第一。中央财经大学最吸引考生的一大优势就是“就业高薪”。据《中央财经大学2018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数据,“中央财大”201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96.58%,其中财政税务学院、保险学院、社会心理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学生毕业后京内就业约占毕业人数的65%,京外35%。另据中国薪酬网《2018年高校毕业生薪酬排行榜TOP200》数据显示,“中央财大”在薪酬榜中排第10名,毕业三年平均薪酬为10253元。“七十载峥嵘路,中财一路前行”。“中央财大”现已发展成为以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学科为主体,文、哲、理、工、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设有51个本科专业。那么,在这些众多的专业之中,有哪些专业是真正的王牌专业呢?下面,我们通过一组数据来盘点汇总一下。一、从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来看:在2017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三部委公布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中,“中央财大”的应用经济学入选。二、从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来看:2017年,在由“学位中心”组织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中央财大”的应用经济学获评为A+类,与“北大”、“人大”并列全国第一,是财经类院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另外工商管理学科被评为A-类,排名全国前5%-10%。三、从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级特色专业方面来看:“中央财大”拥有应用经济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这也是拥有一级国家重点学科的唯一财经类院校;有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会计学等1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有金融学、会计学、财政学等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四、从拥有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来看:“中央财大”现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等10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五、从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结果来看:2018年7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正式公布了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结果。“中央财大”的会计专业学位授权点获评A类,法律、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三个专业学位授权点获评B+类。总之,中央财经大学作为“财经界黄埔院校”,拥有一批优势专业。例如金融学、会计学、金融工程、财政学等专业都是响当当的王牌专业。当然,如果考生非常优秀的话,建议报考以下实验班:一、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的经济学专业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方向实验班。二、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的金融学专业国际金融方向、公司理财方向实验班。三、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的财政学专业财政理论与政策方向实验班。本文仅为一家之言,不当之处请各位方家批评指正。同时,也请朋友们在留言区内发表高见。

红珊瑚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2019年会在京举办

9月15日,由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卢森堡证券交易所、中国建设银行联合主办的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2019年会暨中国绿色金融与国际市场高层对话论坛在京举办。来自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国内外学术研究机构、金融机构、社会组织,以及大型央企的代表出席活动,围绕中国绿色金融的实践与中外绿色金融交流对话进行深入探讨。会上,绿金院还发布了地方绿色金融发展指数、绿色股票指数、绿色债券发展报告、环境权益市场报告、多边开发银行潜力报告、“一带一路”绿色城市交通融资研究等多份成果,展示了绿金院在绿色金融研究方面的前沿成果。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绿金院理事长史建平,卢森堡证券交易所总裁Robert Scharfe,中国建设银行(欧洲)有限公司董事长彭钢到会致辞。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财政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中心主任焦小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金融和信用建设司司长陈洪宛,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政策研究局巡视员叶燕斐,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证监会中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马险峰做主旨演讲。史建平在致辞中强调了发展绿色金融对于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分享了四个绿色金融未来发展中应该关注的重点:一是要形成绿色金融发展的长期需求,二是要促进市场发展绿色金融的动力,三是要保持绿色金融发展创新,四是要提升绿色金融实践能力。Robert Scharfe表示,过去的一年是绿色金融表现活跃的一年,中国政府大力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成绩有目共睹。卢森堡证券交易所积极参与了中国在内的世界绿色金融的发展。他同时也希望,通过加强合作,尽快建立全球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推动绿色金融的主流化。彭钢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绿色金融发展迅速,产品和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全球的一面旗帜。中国建设银行也将充分发挥海外资金平台全球联动优势,将绿色债券和可持续债券作为常态化融资方式,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绿色金融项目。王信做了题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进展和思考的主旨演讲。他指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是世界绿色金融的共同语言,推进绿色金融标准建设,对于夯实绿色金融发展基础、防范化解潜在金融风险、完善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助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来讲,意义重大。在他看来,我国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应遵循国内统一、国际接轨、清晰可执行三项原则,通过标准体系建设,规范绿色金融发展,助力实体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焦小平在演讲中分享了他关于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三个观点:一是不论是从经济基础还是市场情况或是政策支持方面来讲,绿色经济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二是走好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关注法治化、高效发展、财税政策、产业化、社会化和国际化等问题;三是应对气候变化,必须从宏观层次、制度层次和国家战略方面推进有关工作。陈洪宛表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是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围绕绿色金融下一步发展,他提出了三点看法:一是绿色金融发展要以绿色产业的实际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绿色金融的发展要更加强调对股权投资的支持;三是绿色金融的发展要加快标准统一工作。李高在演讲中介绍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工作。他指出,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我国持续采取强有力的政策行动,取得了积极地成效,但也面临许多挑战。气候投融资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有效手段之一,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应围绕加快构建气候变化投融资政策标准体系的建设、启动气候投融资地方试点、推动气候投融资工作更好的服务于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实施、深化气候投融资领域的国际合作等方面展开,助力国家转型发展。叶燕斐指出,绿色金融在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促进国家产业转型和新动能的生成、改变金融机构理念、推动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与此同时,绿色金融的下一步发展过程中,也应积极开展基础研究、推进绿色金融激励机制、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工作。马险峰做了主题为资本市场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演讲。他介绍了资本市场推动绿色转型的七个方面工作,包括支持绿色企业上市融资、支持绿色债券发展、鼓励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绿色金融产品、推动碳期货交易所设立、支持创设绿色金融试验区、加强国际绿色金融合作与交流。他同时指出,资本市场可以从研究制定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具体规则、持续推进碳期货市场建设、积极培育责任投资者三方面出发,进一步推进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中国证券业协会绿色证券委员会主任、天风证券执委会主任、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执行理事长王琳晶在总结发言中提出了对绿金院一年来工作的三点感想,包括学术性、实用性和社会性。他还对绿色金融发展提出了建议,包括绿色标准统一、优化绿色金融扶持政策和设立绿色金融专门机构。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成立已有3年,作为绿色金融领域的专业化智库,绿金院专注学术创新,重视国际交流与成果转化,致力于在多层次推动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绿金院院长王遥在工作总结和规划中表示,过去的一年,绿金院在研究方面持续发力,出版专著5部,参与编写著作4部,完成主要研究报告20余份,并成功申请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承担来自国家部委、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社会组织委托的研究课题。并开展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World Bank Group、欧洲投资银行、荷兰安智银行(ING)银行、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国际机构的合作研究。与此同时,绿金院推动研究成果落地转化工作和实现政策影响,并在组织建设、合作交流、传播推广及人才培养方面付出了相当的努力。会议期间,绿金院发布了《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报告2019》《中国上市银行可持续发展分析2019》《2018中国环境权益市场报告》《亚洲可持续金融:亚洲绿色债券发行者如何更好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多边开发银行在绿色“一带一路”中的角色》《“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绿色交通融资报告》《地方绿色金融发展指数与评估报告(2019)》《2019养老金融报告》《绿色票据评价标准研究及推广实施路径》、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管理系统、中财大绿金院ESG数据库等成果。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史英哲、施懿宸,气候金融实验室负责人崔莹,国际合作部负责人Mathias Lund Larsen,“一带一路”实验室负责人Christoph Nedopil Wang,养老金融实验室负责人任国征现场发布了成果。当天下午同期举行了三场中国绿色金融与国际市场对话高层论坛。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别涛,国家开发银行贷委会专职委员卢汉文、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理事长安宜,原中国土木集团公司董事长、原中铁建投资部副总经理、中央财经大学客座教授吴万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资产负债部总经理、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刘宏海围绕金融供给侧改革支持绿色发展体系进行探讨。卢森堡证券交易所执行董事、绿色交易所总裁Julie Becker,德国复兴信贷银行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Wolfram Erhardt,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可持续金融负责人、高级顾问Haje Schütte,中国建设银行投资银行部副总经理许晔法国巴黎银行环球市场部汇率利率策略总监季天鹤等专家共同研讨中国资本市场开放与绿色资本的跨境流动话题。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刘锋,华夏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苑志宏,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开发部副总裁赵永刚,江苏银行绿色金融与PPP事业部副总经理王洪,嘉实基金研究部ESG研究主管韩晓燕等专家则围绕ESG与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话题发表真知灼见。来自绿金院理事会、学术委员会,政府机关、大型央企、国内外金融机构、社会组织、以及媒体的近300位代表出席本次会议。点击查看:  新浪财经ESG频道&系列指数

黑海盗

2020年十大财经院校排名大洗牌,上财仅排第二!谁更厉害?

来源:金融八卦女中国科教网· · ·1./ 中国财经大学排名更新 /近日,中国科教网公布了2020-2021年财经类大学排名,根据排名显示,中央财经大学排名第一,上海财经大学排名第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排名第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排名第四,西南财经大学排名第五,东北财经大学位列第六。据悉,本次评价指标体系设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3个,三级指标约30个。一级指标包括办学能力、科教产出、质量与水平、学校影响力4 个方面,二级指标包括教师队伍、教育经费、项目与平台等13个方面,三级指标包括杰出人才、研究生导师数、专任教师数等约30个方面。本次排名与2019-2020年的财经类大学排名相比,排名榜单产生了一些变化,中央财经大学与上海财经大学位列第一,第二名不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从第五名上升至第三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排第四名,西南财经大学排第五名。第一名不是上财,这样很多人都很惊讶,因为在很多人的眼中,上财在财经院校里是不可置疑的NO.1。关于学校的排名之争,一直都存在着,不过我们还必须以实力来说话。2./ 上财VS央财,究竟谁更厉害?/这两个学校近年来的battle日益激烈,到底谁能压谁一头呢?我们综合来看一下。一、就业率一切不以就业为重点的对比都是耍流氓,2019年上财的就业率为96.32%,就业的行业多以银行和会计师事务所为主,国有企业占比比较大。▲上财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而中央财经大学的本科就业率在95.78%,毕业生也集中在金融银行和会计师事务所,在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的比例要远高于上财。▲中央财经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二、薪资根据上财公布的数据,2019年应届毕业生中,本科的月薪为8047元,(全国大概是7000元)领先全国大多数学校。而且上财2019年的毕业生中,19.62%流向世界500强企业,7.12%进入中国500强企业就业。而中央财经大学中,2019届应届本科毕业工资为7062元,比上财少了1000元,毕业生去银行的占比非常大。根据这两个指标来看,央财有些不敌上财,那么央财到底为什么能排在第一呢?我们可以再从学科评估的角度来看一下从第四次学科评估结果来件:两校学科评估结果相近,上财略优于央财,不过央财有8个国家特色专业,而上财只有6个国家特色专业,这也许是上财在这个榜单上败给央财的主要原因。其实,注会菌觉得,大家没有必要纠结于这些排名,因为各个榜单的标准不一样,所以得出的结果也就不一样。不过,注会菌同样觉得,榜单的名次也许会有些许的变化,但是玩游戏的学校似乎一直没有变过,即使不是上财和央财毕业的,从这些知名的财经院校毕业,其待遇都高于普通学校毕业的学生。下面我们来看看,国内都有哪些非常强劲的财经大学?3./ 最优秀的十大财经院校!/国内财经院校有“四财一贸”的说法,指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因为5所院校均为211,在中国财经业处于领先地位,故得名“四财一贸”。而另外一批财经院校,虽然不是211,但是他们的表现依然不俗。具体我们来看看:1、中央财经大学央财应用经济学连续十多年保持优势,以A+的成绩坐实了双一流学科。理论经济学有所提升,工商管理和统计学尚可。总体而言比较偏科,经济学强,管理学较强。在央财,绝大多数人和事情都是“目的指向型”的。上课、自习、点名、回答问题、和老师问问题套近乎——为了成绩;参加活动、参加比赛、学生工作、志愿者、社会实践——为了综测。2、上海财经大学综合大学嘲笑财经类大学太功利,财经大学看不上综合大学的就业率低,毕竟薪资排名第一的上财已经碾压众多985,仅次于清华。其次,上财经管学科(应经、理经、工商管理、统计)总体发展水平总体在同类学校中最高,基本与央财持平,有个06届学长表示,财大BBS还在的时候,最热门的板块永远是求职招聘板;大二开始实习就蔚然成风,翘课实习很常见;到了大三,更是变成了全民实习的阶段,连带如何选课排课也成了一门学问,如何应对一周三天甚至四天的实习,可是愁坏了多少人。这就是上财,你的同学会让你玩都玩的不安心。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管、(外)文、法全面开花,是所有同类院校中亮点最多院校。相对于2013年学科评估成绩止跌回升,但现阶段与上海财经、中央财经仍有小幅差距。但,外经贸真的是一座有情怀,有深度,有广度,能学会玩的学校。就自由度来说,贸大应该是财经院校之首,因为你可以:选课不是一般的自由,大学四年修满学分即可(私心认为是坑爹的选课系统根本选不到课,所以才特别自由);从来没有“夜不归宿”这个说法,在外实习到深夜的同学不用担心门禁;wifi覆盖全校,不限流量不要钱;参加美赛建模,学校提供场地和各种支持,简直不要更贴心……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其他财经校一样,功利也是中南财经政法的代名词;和其他校略有不同的是,作为四大财经院校之一,中南财的学子似乎更为低调,务实不好高骛远。见过top10的学生,觉得天之骄子,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中南财的学生其实普遍认为学校仅仅是211而已,所以找工作也好,做工作也罢,不会觉得自身了不起,自大骄人,但是也不自卑。5、西南财经大学总体评估结果的确不够理想,甚至可以说出乎意料,与长期以来西财的内部评价和外部口碑不匹配。曾有西财学子吐槽:“我财和电科有点像,都是本科中的高职高专,少了川大的那种大气,有种‘我别的不会但我金融/会计/保险很牛’的专业技工气质。”6、东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是东北地区名声一流的财经类高校。前身是1952年组建的东北财经学院,1985年更名为东北财经大学,因此更名后的历史也比较长久。截至2016年8月,东北财经大学共设有财政税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学院、会计学院等25个教学学院和教学研究中心。教职工1800多人,全日制在校生18000多人。但学校总占地为900多亩,连很多学校一半的占地面积都不到。不过,东北财经大学地处国家级风景区大连市星海公园的西侧,就算学校面积不大,出门就可以逛公园也是很好的。如果是南方同学去了东北财经大学,冬天下雪的时候可是会被惊艳的。东财的外号是东北青年疗养院以及富二代聚集地,但实际上有富二代但也不是很多,学校的风气也算不错,好歹也是财经类重点院校啊,学霸还是很多的,学习氛围也不错。东财很小,20分钟足以从宿舍走到最远的教学楼,转一圈也就不到半个小时,但是绿化特别好,感觉满眼都是树,我第一次来东财的时候就是这个感觉。春天有一片樱花林会开花,相当漂亮;秋天的树上的叶子变黄,在路的两旁也很美;冬天雪铺满整条路的时候也是最美之一。7、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11年的杭州中等商业学堂,也是中国最早创办的专门的商业学校之一。因此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能够经历时间的洗礼不断壮大,成为一所全国一流的财经类学校。浙江工商大学是浙江省唯一拥有会计学博士点和全国首批审计专业硕士点的高校,同时也是浙江省最早获得金融学博士点的高校。统计学、工商管理等6个一级学科均居浙江省高校第一位。因此,浙江工商大学在省内的重要程度很高,2016年位列全省高校第2名。在不少省内的人看来,工商大学仅次于浙江大学和工业大学的学校,学生自然容易得到老师的认可。虽然工商在省里的排名可能区区前六?有不少年轻的老师,会真心诚意指导你,无论是班主任,还是和你只有一学期缘分的授课老师,或者只是,和你擦肩而过同系老师。工商大学还是比较鼓励出国吧,每年都有不少学霸们出国。如果说就业的问题,本科期间好好实习的话,应该不会愁。8、江西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在这片洒满英雄血的红土地上,江西财经大学经历了一系列更名、停办、复校的过程,慢慢成长为一所知名财经类院校,为国家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江西财经大学共设有4个校区,不同于其他高校简单粗暴的校区名,这里的每个名字都很有诗意,分别是蛟桥园、麦庐园、枫林园和青山园。占地面积2200多亩,绿化设施也非常棒。08级下架很久学姐心血来潮来说一下,酱菜(江财昵称),作为江西省最好的高校,向来和昌大为了争所谓的省内第一而撕逼,然而不是211又怎样。酱菜男生不多,比例可怜的1比2。虽然为学渣,还是能感受到酱菜的学习氛围无敌好,爆满的图书馆档案馆,朗朗书声的晨读广场,略表遗憾,大学没有努力去发掘书中的黄金屋和颜如玉,学弟学妹一定要拍拖学习两兼顾啊!9、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工商大学是一所比较不错的以工为主,经管文理共同发展的大学。主管部门: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教学及科研情况:博士后工作站:2个;一级硕士点:9个;二级硕士点:5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10、山东财经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坐落在中国山东省会城市济南,是财政部、教育部、山东省共建高校,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财经特色鲜明、综合实力突出,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重点财经类高等院校。2011年7月4日,原山东经济学院和山东财政学院合并组建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12月,学校入选“省部共建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即山东特色名校工程)立项建设单位”。2016年,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学科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名单。以上就是非常优秀的10大财经大学排名了!每年因为榜单的事,各大学校battle好几回,因为每份榜单参考的依据和标准都不一样,所以排名肯定会有一些差别,但是如果每份榜单中都绕不开这些学校,这就足以说明学校的实力了。

人生赢家:六级四刷没过500,预推免集齐复旦、人大、央财offer!

| 前辈经验前辈经验是保研人最新开展的板块,分享保研人的励志经历、上岸秘籍、笔面试真题等,旨在助力更多保研人成功上岸!实现梦想!本文不超过3500字,阅读仅需5分钟。你将获得:南开、央财、人大、复旦的笔面试经验;更有学长的收获和感悟!学长基本情况姓名:杨顺顺本科院校:厦门大学专业:经济学院金融系金融工程成绩排名:11/41,27% (边缘人)英语成绩:四级556,六级476(考四次)实习经历:2016年厦门大学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与资本运作中心实习一年,2018年厦门长城证券营业部实习三个月,2018年厦门建发集团恒驰金融实习一个月论文情况:无发表论文科研经历:校经济之星比赛一等奖、校工行杯金融创新创意大赛三等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铜奖、中金所杯金融知识全国优胜奖等 获奖经历:国家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校优秀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经院篮球赛冠军、经院好声音十佳等文体类奖项参营情况:南开大学金融学院金融专硕、中央财经大学管工学院投资学学硕预推免情况: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金融专硕、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硕、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财经新闻专硕offer情况:以上均拿到offer最终去向: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财经新闻专硕01保研前期准备总体来看我的大学四年,大一大二做加法,参加的活动比较多,到了大三大四开始做减法,专注在少数的几个目标上,但是想要保研是一直以来不变的目标,大一刚入校时第一次知道保研,便决定好好学习,争取保研。当你确立了目标,你就会注意到很多和目标相关的事情,比如我认识了很多保研的学长学姐,听了关于保研分享的讲座,在大一便关注了保研人公众号。现在回想起来,之前的这些点点滴滴的积累都铸就了最后的结果,每一点努力都至关重要。所以建议想要保研的学弟学妹尽早确立目标,大一大二就开始认真做相关准备。准备保研的过程当然不是一帆风顺的,大二大三自己注意力的转移导致成绩不断下降,最后保研时排名专业27%,而经院的保研名额只有20%左右,所以在整个保研的过程中,我都不确定自己能不能拿到推免资格,我最后以经院候补名单最后一名保研,是名副其实的边缘保研人。保研另外一项基本条件是英语成绩,虽然考了四次六级,但最后的结果都不尽如人意,最后只能以六级476分去打保研这场战争,所以建议学弟学妹不要做一些低质量勤奋的事情,结果是不会骗人的,而这也是一个以结果为王的时代。02夏令营分享南开大学金融学院金融专硕夏令营南开金融的笔试只要60分就好,考试内容都是金融系的本科教程,都是选择题,笔试合格才能继续参加面试。面试比较简单,分为英语面试和综合面试,英语面试问了我厦大金融专硕的学费,综合面试抽题问到的是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大概持续15分钟。南开是体检式面试,时间自由选择,南开的老师人也很和蔼,新校区设备也特别好,特别建议大家去。中央财经大学管工学院投资学学硕中央财经大学管理与工程学院的投资学夏令营会考经济学综合和高数,考的非常难。面试的话要展示一个案例分析报告或者论文,提供住宿,央财的投资学也是全国排第一的,也建议大家可以报名用来保底。03预推免经历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金融专硕央财还是有很多九推的项目的,因为经院本身的考试和央财金融学院的考核冲突,所以九推时央财中金发的金融专硕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中金发之前都是三年的学硕,从2018年开始第一次有两年的专硕,不过这个专硕项目也是偏学术的,这个项目根据央财的金融专硕统一收费,两年学费是9.8w,校区在本部,所以真的是很好的一个项目。一、笔试笔试的具体科目就是下图中的四科,学习金融的同学应该除了《金融市场和机构》都学过,不过最后我发现笔试这方面考的非常少,主要还是公司金融和投资学的知识,是全英文考试。有选择题、计算题和分析题,选择题就是类似于投资学课后题(CFA一级的),要带好金融计算器,可以用计算器的,计算题也是一些基础的公司金融的题,最后的分析题分值比较大,让你写出一种投资策略,并且计算一下投资组合的收益率,类似于加权平均这样的题,会比较开放。我当时答得挺蒙的,笔试是第一天晚上进行,比较坑的一点是笔试通过才可以参加面试,所以要等到第二天晚上才能知道可不可以参加接下来的考核。二、面试最后通过笔试大概淘汰一半多的人,通过的人上午要先进行体检,下午进行面试,专硕和学硕是分开的,然后是全英文的面试,老师的口语和学术水平都比较高,我尽可能回忆的面试题如下:a、 自我介绍;b、 简历问到了我在校期间的科研经历,具体问的智能投顾的算法(这个时候我已经不能用英语回答了,我就问能不能用中文回答,结果是可以),然后我也不懂算法,就说了一下我主要是负责做公众号的,老师们就说我这个其实是财经新闻,而不是科研;c、 久期和凸性的概念;d、 问了一个投资学的模型;e、 CAPM;f、 最后还问我有没有什么问题问他们。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硕一、笔试如果本科是金融的同学只需要考金融类的综合,而本科是其他专业的还需要加考经济学专业课,金融专硕的科目是货币银行学、公司财务、投资学。a、 中文考试,没有选择题,题型是简答题和计算题,计算题类似于期末或者考研的大题,计算量比较大,时间不太够用。b、 问答题问巴塞尔协定一二三的内容和发布时间,我本科没有选修货币银行学,所以这道题就gg了。二、面试面试是人大的五位老师多对一面试,全英文面试,老师都比较和蔼,最好带简历进去,老师会问简历问题:a、 自我介绍;b、 简历上的区块链问题;c、 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有哪些;d、 问海外交换经历,问到了经院院长洪永淼教授的一些事情(提问的老师是洪院长在康奈尔的同班);e、 问简历上的一些小问题;f、 提问兴趣爱好。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财经新闻专硕我是在九月临近截止日期才偶然在网上看到这个项目的,所以并没有进行一个长期有效的准备,但这个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媒体传播”专业硕士项目就是要求跨专业的,所以更多的看的是你之前专业的掌握情况,不会考很多新闻传播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一、 笔试这个项目除了有跨专业的学生,还有很多本科专业就是新闻的学生,而且有很多复旦本校生,但是这个项目没有笔试,没有新闻专业知识的考核,可能是为了更顾及到其他专业的学生,所以这对于我们这些本科非新闻学的非常友好,我们只需要专心准备面试就好。二、面试面试分为英文面试和专业面试,形式均为多对一单面,英文面试总共有两个老师,专业面试总共有五个老师。(一)英语面试:a、 自我介绍(1min);b、 你觉得你大学的经历对你学新闻有什么帮助?(没有听出来choir合唱团的意思,请老师重复了好几遍,特别尴尬,所以一定要熟悉自己简历上所有内容的英文表达,问完两个问题,英文面试就结束了,总共的时长5min左右,因为没有听懂这个词我感觉老师的脸色不太好看,英文面试就是看你英语的水平,重点是口语水平,所以平时要多练习口语,与人对话。)(二)专业面试:a、 自我介绍(3min);专业面试时老师会先让你进行3min的自我介绍,因为我之前所有的自我介绍都非常短,所以我当时就随机应变,利用这三分钟的时间说一下我为什么要转专业, 我是利用在外面等待的时间简单在脑海里构建了一个逻辑框架。b、 你说你学金融工程有一些遗憾,那么,你如何看待金融工程不能预测金融危机?金融工程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c、 我看你有写个人的公众号,你觉得增加阅读量的方法是什么?d、 你说一下今年你关注的最大的财经新闻?e、 你有什么实习经历?f、 你最近看过的一本专业性书籍(除去小说等文学类书籍)04心得体会至于我为什么从大热的金融专业转到新闻行业,我在个人的公众号写过一篇文章阐述,这里最后还想跟学弟学妹分享两点心得:1、第一个就是相信因果。我最后在复旦面试时候,回答的关于中美贸易战的问题,很多是受到去南开金融考核时听到的南开金融大佬校友学长的分享。回答专业性课外书的时候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己在实习的时候boss让我读的《手把手教你读财报》,自己确定自己喜爱读书写作和演讲也是在参加央财的夏令营时候的感悟。乔布斯说,要相信因果,你当时可能意识不到某些事的价值,但是当你回顾的时候,所有的点滴都将连成线。在大学时候所有的经历和积累都在最后得到了展现,没有努力是白费的。2、第二点就是关于热爱。去年,北大汇丰毕业典礼上一个美女教授的发言颠覆了我的三观,并不存在某种天生存在的热爱的东西,而是精通带来热爱。写在最后我是换专业了,在这个很容易千篇一律的时代,如何做到不同就很重要,从一个金融人变成了一个新闻人,这就是不同,但这是我的价值观和人生哲学,不一定会适合你,有时候你所热爱的事情并不是你所擅长的,你如果在某一个领域精通了,也会给你带来热情和成就感。所以,希望学弟学妹认定了就坚持下去,干一行爱一行,我转专业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如果做不了自己热爱的事情就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也希望学弟学妹要相信命运的指引,当初去复旦的官网看只是为了寻求进入名校的机会,去面试才发现自己被分在了财经新闻,准备的时候才发现新传的书看起来很有意思,才进一步认清自己,反思自己。考上了之后看奇葩说才发现陈铭也是学新闻的,而他的人设也是我欣赏和喜欢的。尽人事,听天命,知天命,顺天命,学弟学妹们加油!!!

兜圈子

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十分重要而必要——访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强调,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为何要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如何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经济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记者:为何要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田利辉:资本扩张是把双刃剑。如果资本扩张是有序的和守规矩的,就会带来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如果资本扩张是无序的,甚至是任性而为的,资本追求无限增值的本性和市场经济“马太效应”必然会带来垄断,阻碍经济发展。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主要是防止大资本无序扩张。即使是在西方经济体中,也要通过设立反垄断法等机制来防止资本无限扩张。因为资本无序扩张会带来垄断,形成垄断的资本力量会遏制创新,甚至试图形成能够巩固其垄断地位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形态。如果大资本一味逐利,并且藐视或绑架政府监管,那么资本快速扩张会形成严重的贫富分化和致命的环境破坏。在部分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严重问题,其桎梏实际上恰恰源自于资本不受限制和不守规矩的扩张。记者:为什么说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田利辉: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的在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生活需要,这就要求资本必须进行有序扩张,必须服务于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的需要。我国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环境的高度保护、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的不断进步。这对资本提出了更高要求。资本不仅需要守法守规,服从监管,而且需要心系国家、推动科创、保护环境,实现普惠和不断推动文明进步。这一更高要求在短期内未必能够得到落实,但防止资本任性而为已然成为当前要务。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如果资本任意扩张、不受节制、不守规矩,甚至改变规则,那么市场经济发展就会走向非社会主义方向。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不是防控风险的唯一手段,但却是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要举措。记者:如何辩证看待正常的资本流动与无序的资本扩张?田利辉:资本正常流动和无序扩张这二者是泾渭分明、截然不同的。资本的正常流动意味着服从现有体制、遵守监管规则、服务国家意志。资本的无序扩张则是唯利是图、监管套利、扭曲规则、挑战体制,甚至试图以资本意图来改变国家意志。所以,区分资本正常流动和无序扩张需要以法律为准绳,以是否守规矩为原则。国家提出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绝不等同于限制资本的正常流动,绝对不是禁止资本进入市场,而是要防止私人资本形成垄断力量,同时也要防止制度套利和寻租等行为。一定不能将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等同于禁止资本流动扩张。资本流动是市场经济必要的血脉。所以在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同时,也需要很好地引导资本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引导大资本所有者树立和加强社会责任感,推动市场公平竞争。记者:如何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田利辉:在当前我国正致力于建设法治社会,需要通过法治化来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审慎立法、严格执法,不能因为是大资本或特殊资本就网开一面。我国需要通过相关的反垄断立法、数据信息保护立法、加强金融监管等法律法规,形成和完善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法律制度。同时,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过程中,国家不仅要明确哪些“不可为”,而且还应引导和推动资本进入“应作为”的领域积极作为。记者:结合对少数平台公司的监管,如何理解“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这句话?田利辉:这意味着,我国并不是打击禁止金融创新,而是需要在监管前提下开展合规的金融创新。金融监管需要审慎,既要鼓励有社会价值的金融创新,又要防止形成大量仅为自身牟利而损害社会福利的所谓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既不能失去活力,又不能过度放纵,监管需要在稳定与发展中找到平衡点,这就需要审慎监管。好的金融创新不仅不会引发新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而且能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有助于实现普惠发展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周 琳)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