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中央财经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黄埔)研究院在广州市黄埔区揭牌成立。 肖昆华 摄中新网广州9月27日电 (许青青 肖昆华)中央财经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黄埔)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27日在广州市黄埔区揭牌成立。据介绍,研究院由中央财经大学与广州市政府、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合作共建,以经济管理领域理论研究、政策咨询、高端人才培养和金融科技产业孵化为重点,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平台。设置金融研究中心、财税研究中心、绿色金融研究中心、智能财务研究中心、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六大研究中心。依托六大研究中心,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贸易、税收、法律协调机制进行研究,对粤港澳大湾区财税体制和金融服务创新研究等领域开展战略和储备性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为经济改革发展服务。研究成果将编撰成内部咨询报告,发布有关指数,出版发展报告,定期举办高端财经论坛,提升研究院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影响力。此外,研究院将采用“以项目带学生”的模式,开展产教融合、跨学科、复合式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承接相关研究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实习实训、创新创业教育;同时开设高级管理人员培训项目(EDP)等非学历学位教学项目,大力吸引、汇聚、培养高端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研究院方面表示,下一步计划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投融资服务平台,助力广州市高科技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和产业化。搭建财经中介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企业成长、管理咨询、财务会计服务、税务服务、投融资顾问、财经法律等方面的服务。(完)
9月27日,中央财经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黄埔)研究院在广州市黄埔区正式成立。该研究院将由中央财经大学与广州市、广州开发区管委会、黄埔区合作共建。此次研究院的成立意味着“财经黄埔”进驻“黄埔”,是中央财经大学布局粤港澳大湾区“走出去”的第一步。该研究院也是中央财经大学在京外建设的第一个研究院。01研究生招生中央财经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黄埔)研究院将采用以“项目带学生”的模式,复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据悉,该研究院将开设金融硕士(金融科技)、会计硕士(智能财务)等全日制研究生项目和工商管理硕士(MBA)等非全日制研究生项目。将于2021年第一次招收200余名专业硕士研究生。02中央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起源于1949年创办的华北税务学校,与新中国同龄。学校先后历经中央税务学校、中央财政学院、中央财经学院、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等发展阶段。1996年,学校正式更名为中央财经大学。目前,中央财经大学是由教育部直属,教育部、财政部、北京市共建的财经类大学,学校还是国家“双一流”建设、“211工程”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03学科实力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中央财经大学拥有2个A类学科。其中,应用经济学被评估为A+学科,该学科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并列全国第一。中央财经大学也是6所著名的财经类高校中唯一一所应用经济学获得A+的高校。04“双一流”建设评估9月24日,专家对中央财经大学的“双一流”建设情况评估为:圆满完成了《中央财经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方案》中的各项任务,并达到了预期建设目标。05总结中央财经大学是一所著名的财经类高校,学校地处我国首都北京,地理优势明显,生源质量很好,学生的就业薪酬也比较高。中央财经大学+粤港澳大湾区又会碰撞出什么火花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9月27日上午,中央财经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黄埔)研究院在广州市黄埔区正式揭牌成立。据悉,作为一所70多年历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中财大将紧扣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及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致力经济、金融、管理的前沿研究,以产教融合的方式培养符合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持。中央财经大学党委书记、粤港澳大湾区(黄埔)研究院理事长何秀超,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周亚伟,广州市副市长林道平等校地有关领导共同为粤港澳大湾区(黄埔)研究院揭牌。揭牌仪式前,研究院举办了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与会领导和理事共话研究院发展,共谋大湾区未来。“财经黄埔”揭牌 大湾区再添顶级智囊中央财经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黄埔)研究院是由中央财经大学与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开发区管委会、黄埔区合作共建,以服务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及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宗旨,以经济管理领域理论研究、政策咨询、高端人才培养和金融科技产业孵化为重点,“产学研”一体化的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平台。据介绍,研究院组织学校教师根据研究院的定位设置研究机构,并分批入驻研究院。鼓励各研究机构针对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产生一批标志性的、有影响力的成果。首批入驻的研究机构有金融研究中心、财税研究中心、绿色金融研究中心、智能财务研究中心、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六大研究中心。何秀超在致辞中细述了中央财经大学与广州市和黄埔区特别的缘分。他表示,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全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而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湾顶明珠”,是广州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核心区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推进研究院成立的校地合作过程中更体验到了 “黄埔速度”。中央财经大学是一所积淀深厚、声誉远播,学科优势突出、办学特色鲜明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14万余名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被誉为“财经黄埔”。作为我国经济学、管理学学科领域的重要科研创新基地,一直扮演着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决策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的角色。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需要和高校的需求高度吻合,而中财大的学科优势和高端人才储备与粤港澳大湾区及广州市的发展急需十分契合。研究院的成立意味着“财经黄埔”进驻“黄埔”,这是中财大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走出去”的第一步。加快研究成果转化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林道平表示,研究院要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深度对接湾区总体需求,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总体战略,力争将研究院打造成国际一流的学术机构、科研平台、高端人才聚集地。着力在经济领域的理论、政策和业务方面深耕细作,早出成果、快出成果。同时,对接需求,汇聚国内外优秀人才,大力推进大湾区发展急需的人才培养,深度支撑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驱动发展。记者了解到,研究院将充分整合学校资源,发挥学校学科独特优势,紧密结合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依托六大研究中心,将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贸易、税收、法律协调机制进行研究;围绕粤港澳大湾区财税体制和金融服务创新研究等领域开展战略和储备性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为经济改革发展服务。同时,围绕国家、地方金融和经济改革创新中的重大理论、实践问题,研究院重点组织集中攻关,力争每年都能产生标志性研究成果;跟踪国家及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做好政策应用研究,为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各级政府决策持续提供参考;进一步加强与各级政府合作,承担并做好各级政府委托的决策咨询报告、专项规划及应急课题的研究工作。据悉,其研究成果将编撰内部咨询报告,发布有关指数,出版发展报告,并与广州市政府或其他单位密切合作,定期举办高端财经论坛,提升大湾区的影响力。以项目带学生 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院方面表示,学校十分重视为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采用以“项目带学生”的模式,开展产教融合、跨学科、复合式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承接相关研究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实习实训、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院开设金融硕士(金融科技)、会计硕士(智能财务)等全日制硕士项目以及工商管理硕士(MBA)等非全日制硕士项目,2021年首次招收200余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时开设高级管理人员培训项目(EDP)等非学历学位教学项目,大力吸引、汇聚、培养高端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推动大湾区的发展。何秀超表示,中央财经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及成果转化方面做了充足的储备,时刻准备着为国家战略和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结合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需求,研究院通过创新的培养方案设计、创新的人才培养方式,一方面切实满足大湾区的人才需求、另一方面也努力成为中央财经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创新区和试验区,通过前沿性的发展带动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学校独特行业优势和校友资源,在发挥金融科技产业孵化功能有天然优势。下一步,研究院计划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投融资服务平台,引导国内外知名投融资机构入驻科技园、金融科技产业园,吸引和培育各类金融科技企业入园孵化,助力广州市高科技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和产业化。搭建财经中介服务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企业成长、管理咨询、财务会计服务、税务服务、投融资顾问、财经法律等方面的服务。(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来源:中国日报网
全国那么多所财经类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排第几?中央财经大学的法硕好不好考?值不值得考?今天,瑞达教育将结合招生简章、录取分数线等指标,给各位考生分析一下中央财经这所“京字号”的大学。众所周知,中央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共建的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211工程”建设和首批“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可以看出,中央财经大学的实力,还是蛮雄厚的。那么,在财经类大学中,中央财经大学是不是NO1呢?不是的。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6中国大学排行榜700强中,雄居2016中国财经类大学排行榜榜首的,是上海财经大学。根据这份数据可以推测,上海财经大学,才是中国综合办学实力最强的财经类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列第二,西南财经大学居第三,中央财经大学列第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居第五,东北财经大学列第六!好了,这回心里有谱了吧?虽然是财经类大学,但是中央财经大学的法硕专业还是炙手可热的。2017年12月,教育部法学学科评估中,中央财经大学法学被评为获B级,与上海财经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和同济大学等属于同一等级。一、中央财经大学历年招生简章根据中央财经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和推免名单可知:法硕(非法学)招生计划为70人,较2018年(95人)减少25人,其中推免9人;法硕(法学)招生计划为38人,较2018人(60人)减少22人,其中推免13人。根据中央财经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和推免名单可知:法硕(非法学)招生计划为95人,其中推免11人;法硕(法学)招生计划为60人,其中推免19人。根据中央财经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和推免名单可知:法硕(非法学)全日制招生计划为55人,非全日制35人;法硕(法学)全日制招生计划为35人,非全日制40人。二、中央财经大学历年复试分数线2018年中央财经大学复试线法硕(非法学)330分;法硕(法学)328分。2017年中央财经大学复试线法硕(非法学)318分、非全日制318分;法硕(法学)全日制319分、非全日制319分。三、中央财经大学历年拟录取名单2018年:法硕(非法学)进入复试107人,录取82人,刷25人,录取最低分330,被刷最高分352分。法硕(法学)进入复试57人,录取45人,刷12人,录取最低分328,被刷最高分338分。2017年:法硕(非法学)进入复试为195人,录取91人,刷104人,录取最低分318分,320左右的人仅几个而已,大部分都在340分以上,被刷最高分368分,大概有20多人未参加复试。法硕(法学)进入复试为61人,录取29人,刷32人,录取最低分319分,被刷最高分357分。四、瑞达教育总结:从2019年中央财经大学招生简章来看,无论是非法学还是法学,招生人数都有所下降,与2018年相比,法硕(非法学)减少25人,法硕(法学)减少22人。推免人数影响不大,不予考虑。总体而言,2019年招生人数的缩减提高了考试难度。从分数来看,2018年法硕(非法学)和法硕(法学)复试线均有所上涨,但2017年法硕(非法学)录取的分数大多在340分以上,所以2017年的318分的复试线为虚线,而2018年330分的复试线相对来讲比较真实,因为录取名单中,处于330分-340分数段的人不在少数。一句话,由于招生人数有所下降,所以,考中央财经大学的法硕还是有点难度的。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中央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共建的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211工程”建设和首批“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10万余名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被誉为“中国财经管理专家的摇篮”。往日回顾(戳名称即可跳转):22考研择校| 每日一所院校报录比——北京科技大学22考研择校| 每日一所考研院校报录比——东南大学国家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国家二级学科:会计学世界一流学科:应用经济学中央财经大学2017年研究生考试报录比
众所周知,我国高校几千所,学校校名也是五花八门。有以“中国”开头的,比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有以各省份名称开头的,比如浙江大学、河南大学,当然也有以“中央”开头的高校,比如中央财经、央民、中戏、中央美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这6所。校名以“中央”开头的高校有6所,但是校名以“中央”命名的“大学”仅有2所,一所是中央民族大学,一所是中央财经大学,前者是985,后者是211。中央民族大学是我国最强的民族类高校,其民族学专业全国第一,学校也是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头顶985光环,但是学校的实力却很尴尬,在教育部第4轮学科评估中,中央民族大学只拿到了一个A类,这实在是让人有些难以接受。这所学校的整体实力在985高校里面也排不上号,实力基本上在倒数几位。受益于北京绝佳的地理位置和学校的985光环,学校的生源质量很高,但是在北京众多985高校里面,中央民族大学的分数是最低的,是北京最好考的985高校。这所学校以人文社科,尤其是民族相关学科为主,毕业生就业情况一般。中央财经大学是如今高考志愿填报时的“香饽饽”,这些年随着财经类院校的持续火爆,央财的录取分数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和“两财一贸”中的另外两所高校外经贸和上财一起在985云集的高考录取分数排行榜中占据重要位置,录取分数线超过三分之一以上的985高校。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中央财经大学的应用经济学拿到了A+,这是我国财经类院校里面唯一的一个A+,其含金量不言而喻。央财的就业情况很不错,研究生还没毕业就能拿到几份带有北京户口的offer。总得来说,如果想毕业后在北京就业,那么央财和央民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对比而言,央财的就业要比央民好很多。那么问题来了,你想考哪一所或者是你能考上哪一所呢?这两所学校分数都不低,广大高三生还是要努力呀!
考研、读研正在成为一种热门,每一年都有二、三百万的大学毕业生,报名考研,想要进一步深造,取得更好的文凭。但是,当你千辛万苦拿到研究生毕业证书时,是否就能找到一份心仪的好工作了?看来真的是未必呀!来看看上面这个真实的事例,某央财硕士生,这毕业证书的招牌够亮的吧,而且进入单位以后他表现非常好,但是,仅仅是因为他毕业于普通的一本本科,就这一点,就使得用人单位的领导无论如何也不想要他,最终辞退了他。就像同学们所说的,有些用人单位,他们所谓的学历歧视就是不想要人的借口罢了,随便给你点改变不了的硬伤,就把你辞退了。即使他们不歧视本科出身,也会要求你英语过六级必须650+,那你也没办法的。但是,真的有许多用人单位是歧视研究生的本科出身的,比如说投行,就可能会看第一学历,毕竟现在投行太人满为患了。还有如中国铁路设计集团,对实习生的要求就是本硕双985,没办法,人才歧视一直都在,有好的谁要次的呢,除非你有人。是的,这就是现实,十分无奈,对此,作为用人单位的领导是怎么看的呢?某领导是这样说的:像我们单位,就曾经深受普通本科985硕士之害,交给他稍微复杂一点的工作,就拿不下来,经常需要985本科生指导和帮忙,单位里这样的人不是一个两个,着实让人无奈!而且,对于本科普通出身研究生是985同学的鄙视,不是少数人,像上面几位同学所说的,似乎也无法反驳,第一位同学认为,考研的难度和高考的难度,那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这怎么比?高考是十几年积累的成果,考研则是一年的突击,二本和高中一样学两三年怎么也上个985的研了,让他们回去高考依旧只能考个二本,是吧?还有,如第二位同学所说,当然要鄙视了!本科出身决定了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虽然拿到研究生文凭能看的过去,但是,思考能力和做事能力还是有所差距的,因此,人们鄙视这些普通本科出身读了985研究生的同学。但是,我们也要替这些同学抱不平一声:本科出身不好,辛辛苦苦考取了名校研究生,还那么倍受歧视,导师不愿收,985本科生瞧不起,同一个班级同学都不待见,就业单位还要查查你的本科毕业证书,甚至连未来的丈母娘都嫌弃你普通本科配不上她闺女!天哪,还要不要他们活下去了?以上的说法,感觉都很有道理,都有各自的难处在。那么,朋友,对于普通本科毕业的985硕士生,你是如何看的,你鄙视过他们吗?
日前,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各自公布了该校2020研究生拟录取名单,欢迎大家前往查看,看看你被录取了吗?中央财经大学关于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拟录取结果公示的通知本次公布为拟录取,待有关主管部门对拟录取数据审核批复无误后以发放录取通知书为最终录取。凡发现考生有任何不符合报考条件或录取要求的情况,我校有权随时取消考生的拟录取资格。上海财经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通过严格复试,各学院(所)在综合初试、复试和总成绩排名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研究生招生计划确定了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不含推荐免试生)。祝大家都金榜题名!
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是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一环,事关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为进一步落实、做细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组织工作,研究生院多措并举,近期先后召开研究生复试工作布置与培训会、复试平台培训会,组织两校区网络压力测试,扎实细致地培训和预演了复试各个关键环节,并会同学校办公室、智慧校园建设中心、中财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昌欣物业等职能部门,共同做好研究生远程复试及疫情防控的各项保障工作,做到严格标准不降低、疫情防控不松懈、反复预演不掉链、服务考生人性化,以充分应对当前疫情防控特殊情形下对复试工作带来的挑战。5月11日,学校于学术会堂706召开硕士研究生远程复试录取工作线下布置与培训会,副校长马海涛主持会议,研究生院,学校办公室,纪委办公室、监察处,智慧校园建设中心主要负责人以及24个招生学院院长参加会议。会上,马海涛副校长首先对今年研究生远程复试的特殊情况作了深刻分析,指出在今年的特殊形式下,全体复试工作人员更加应当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硕士复试录取工作,严格落实上级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做好风险防控,层层压实主体责任;要充分预演、排查问题,做到程序上没有漏洞,确保复试平稳有序进行。监察处副处长禚召海,研究生院院长张学勇分别就工作纪律和复试具体工作进行了培训。学校办公室、智慧校园建设中心以及各学院院长也对今年远程复试的相关工作做了发言和讨论。5月13日,研究生院召开了院内培训会。研究生院院长张学勇对研究生院所有考务人员进行了详细的业务培训。会上,研招办工作人员介绍了多个复试平台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并对复试流程的关键环节进行了反复讨论。5月14日,研究生院于学院南路主教117召开了复试平台全校培训会,24个招生学院约80名复试负责人和复试秘书教师参与,会议由研究生院院长张学勇主持。研招办工作人员对多个复试平台的使用方法进行了培训,同时就复试流程、考生设备配置、网络环境、软硬件操作、认证识别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多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与现场答疑。以上培训实现了对学校研究生招生管理人员、学院领导、研究生干事、复试秘书研究生复试业务的全覆盖。学院随后将按照学校文件要求对学院复试教师和其他复试工作人员进行多轮培训,确保复试流程清楚规范、平稳有序。5月16日,研究生院与智慧校园建设中心组织各招生学院在两校区开展网络压力测试。研究生院对全院人员进行了任务分工,包干到人,实现一对一业务指导与测试验收;智慧校园建设中心全程处理网络与多媒体设备问题,实时监测网络动态,有力保障测试顺利开展;各学院齐心协力搭建设备,实现视频连线最大组数同时在线,确保测试的有效性。经智慧校园建设中心反馈,我校网络压力测试结果正常,这为后续的平安复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部分学院在16日-17日与所有复试考生就整个复试流程进行提前演练,特别是设备搭建、网络测试、复试程序、突发情况处理等方面按照学校要求与复试考生逐一确认,详细讲解。整个演练过程组织有序、环节紧凑、流程清晰、效果明显。5月18日下午1:30,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开始复试,正式拉开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工作序幕。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高度重视,精心准备,积极培训,顺利完成所有7位考生的远程复试工作。复试期间,副校长马海涛、研究生院院长张学勇到复试现场进行了巡考和检查。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复试考生2712名,预计持续至5月25日。录取工作将在复试结束后开展。来源:中央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9月15日,由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卢森堡证券交易所、中国建设银行联合主办的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2019年会暨中国绿色金融与国际市场高层对话论坛在京举办。来自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国内外学术研究机构、金融机构、社会组织,以及大型央企的代表出席活动,围绕中国绿色金融的实践与中外绿色金融交流对话进行深入探讨。会上,绿金院还发布了地方绿色金融发展指数、绿色股票指数、绿色债券发展报告、环境权益市场报告、多边开发银行潜力报告、“一带一路”绿色城市交通融资研究等多份成果,展示了绿金院在绿色金融研究方面的前沿成果。以下为研究成果汇总:发布《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报告(2019)》该成果为中财大绿金院绿色债券实验室在已有研究成果和绿债数据库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绿色债券的政策演进和市场发展状况进行的一次全面总结,以期为绿债市场的关注者提供有益参考。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史英哲表示,当前,中财大绿金院已经搭建了完备的国内贴标绿色债券数据库,并独创性地跟踪了体量庞大、品种多元的非贴标绿债市场。2018年我国非贴标绿色债券募集资金中,有6843亿元投资于绿色产业,充分体现了我国在保持绿债市场持续高速发展上的增量与潜力。未来,在市场实践层面,一是要全面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设立“绿色债券通”等市场便利;二是要鼓励绿色资产证券化发行,激励产品创新;三是推动绿色市政债券发展,着力解决绿色产业融资面临的期限错配问题;四是要推动区域经济绿色协调发展,加强地方绿色金融能力建设;五是要推动我国绿色意识升级。此外,在已有国内绿债市场研究的基础上,该报告针对2018年国际绿债市场的整体表现做出了总结,选取世界银行、欧洲投资银行、法国政府、美国房利美等优质发行主体进行了专门分析,并拟于未来进一步搭建国际绿色债券数据库,填补国内空白。发布《亚洲可持续金融:亚洲绿色债券发行者如何更好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该报告是中财大绿金院与荷兰国际集团(ING Group)的合作成果,主要从绿色债券角度出发,探讨如何促进亚洲可持续金融更好地发展。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助理院长徐洪峰表示,该报告分别从政策层面、技术层面和实践层面阐述了亚洲各国政府如何加强国内市场环境建设,帮助本国绿债发行者更好地撬动国内外绿色资本:一是要统一全球绿色金融标准。在一个全球通用的绿色债券标准框架下,可以通过建立一套“翻译机制”将不同国家的不同绿色标准首先变成可比的,进而变成兼容的。二是要为绿色债券发行给与更多政策支持。通过加强投资者教育、增加绿色债券认证补贴等方式,促进绿色债券市场的建立与完善。三是要发行更多的“示范性”绿色债券。政府可以通过发行绿色主权债或准主权债等示范性较强的绿色债券,通过国家主权背书撬动社会资本更多向绿债领域流动,加快国内绿色债券市场建设。发布《中国上市银行可持续发展分析(2019)》该成果为中财大绿金院绿色债券实验室针对中国47家上市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的一次全面总结,完成了对银行业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创新性研究。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表示,在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进程中,众多银行如何转型发展成为优胜者避免淘汰已是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2018年银行业的经营状况呈现出“稳中有变,变中待革”的局面。“稳”主要体现在上市银行数量持续增加;资产规模稳步增长;贷款作为资产增长的核心地位不动摇;经营业绩持续改善;抗风险能力不断加强。“变”主要呈现为零售业务突飞猛进,个人贷款增量显著;中间业务占比下滑,但内部结构发生较大变化,银行卡类业务逐渐成为主力;科技服务能力不断增强,金融科技生态圈初步建立;社会责任履行意识不断加强,ESG三个维度面面俱到。“革”则主要表现为,在资源向头部聚拢、资本市场雷声不断的当下,区域性银行如何通过改革找准自我定位,适应时代的发展,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史英哲表示,展望银行业未来的发展,外部环境受贸易战影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但在种种不确定性中,宽信用的主基调却又十分确定。在这种大环境下,银行业一是应抓住永续债发行提速的机会,有效夯实资本金,在宽信用的路上支持小微、民营企业融资把握发展中的新机遇;二是应加快处置不良资产;三是应依托金融科技构建智能风控系统,用系统标准化的流程规范合规的经营;四是在社会责任方面,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社会活动,引导社会绿色健康发展。发布《多边开发银行在绿色“一带一路”中的角色》该成果是中财大绿金院继发布《多边开发银行的绿色金融角色》和《多边开发银行间绿色金融合作研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欧洲投资银行合作案例分析》后又一以“多边开发银行”为主题的研究成果。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助理院长徐洪峰表示,该报告通过对“一带一路”投融资活动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针对现存的问题和不足,探讨了如何利用多边开发银行的各项优势来推动“一带一路”的绿色发展,为多边开发银行找准自身在绿色“一带一路”中的定位提供支持。“事实上,多边开发银行可以通过加强投融资活动和能力建设、强化协调者角色、做好政策支持等方面入手,突破阻碍‘一带一路’绿色投融资发展的瓶颈问题。”中央财经大学国际合作部负责人Mathias Lund Larsen表示,与一般的商业机构相比,多边开发银行具有长期性与稳定性、反周期性、优惠性、技术援助专业性和更强的社会资本动员力,通过发挥这五个方面的优势,多边开发银行能更好地支持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绿色金融体系,促进本国绿色可持续发展。发布《2018中国环境权益市场报告》该报告是国内少有的对各个环境权益市场做出全面、综合分析和评价的研究成果。该报告梳理了中国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节能量)和水权四个主要试点示范市场的发展进程和现状,概括总结了四个市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发展环境权益市场、丰富融资工具的政策建议,希望能为完善环境权益市场提供来自智库的研究智慧,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此外,报告指出,排污权和用能权交易市场还存在各自的特性问题,为了市场的更好发展,排污权交易需要做好与排污许可制度之间的衔接工作,并与环保税积极配合协调,避免过多增加企业负担;用能权交易应解决好与节能量交易市场自身的重复建设问题,并做好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衔接工作。发布《2019养老金融报告》该成果为我国首份从金融学科角度发布的针对养老产业的养老金融工具专项报告,对我国养老产业的未来进行了预测,并对养老金融工具选择提供了建议。健康金融板块是中财大绿金院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在健康金融课题组中专门设立养老小组,通过深入研究养老保险制度、长期护理险、以房养老险、意外伤害险、养老目标基金、商业银行养老理财产品、养老产业专项债券、养老产业引导基金、养老地产信托和融资租赁十种金融工具对于养老体系的贡献度,提出养老金融工具的具体施用路径,进而促进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中财大绿金院健康金融实验室(数据库)主任、课题组组长任国征表示,关注老年健康也是该报告的一大特点。在具体研究中,一是突出重点,将养老体系下的老龄产业和养老金融中的金融工具作为两个学术方向集中精力深入研究。二是注重方法,实施实验室、课题组和数据库三位一体的模式,保障了养老金融研究跨学科、重数据、国际化的研究目标的实现。三是讲究实用,养老金融是实践性较强的话题,课题组当前研究的十种金融工具都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操作性,很多设计与论证中获有关部门肯定。据悉,中财大绿金院在养老金融方面还围绕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一是养老金融政策,将对现有政策进行系统回顾梳理,并按逻辑分类。二是增加养老金融工具研究的种类和深度,如研究新农合、公共养老储备基金、家族信托、养老ABS、税收递延保险等对养老的贡献度。三是进一步加强国际经验研究,在原有对美国和日本先进经验研究之上,添加对瑞士的成功经验和波兰的失败经验等的研究和探讨。发布《地方绿色金融发展指数与评价报告(2019)》该成果为全国首个分省区、全覆盖的评价地方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系列评估报告,中财大绿金院已连续两年推出该报告。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表示,研究团队以客观性、公平性、科学性、可比性为原则,经过与地方绿色金融具体实践者的充分沟通,构建改善了省级绿色金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专家打分法设置了指标权重。该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级,包括政府方面的政策推进和市场层面的实施效果两个方面,涵盖13个二级指标和60个三级指标。在该指标体系下,中财大绿金院对各省绿色金融发展成果进行了更直观的判断,并对各地区绿色金融的发展成绩进行了总结梳理。此外,目前,中财绿金院已经建立涵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最早追溯到2000年的地方绿色金融数据库,据此将于每年9月发布地方绿色金融发展指数与评价报告,旨在客观评价地方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促进和推动全国范围内的绿色金融的广泛发展。发布《绿色票据评价标准与实施推广路径研究》该成果为国内首份系统性研究绿色票据评价标准及实施推广路径的研究报告,为完善中国绿色金融体系,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供给及支持中小企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利支持。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表示,绿色票据的推广实施有助于落实国家绿色发展战略,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并激励企业形成绿色转型的内生驱动力。该报告梳理了当前国家已有的绿色票据评价办法和实施流程,并设计了绿色票据标准的操作性细则及实施路径,一方面能够加强绿色票据顶层设计,另一方面可推动绿色票据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绿色票据标准研究已经过三轮论证会,人民银行总行和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领导、金融机构票据专家均参与了课题论证。下一步绿色票据标准将在人民银行的领导下,在江西、浙江、广东等地区落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