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一名好的销售潜力无穷,并且销售往往是得到回报最多和晋升最快的工作,有数据显示所有企业中近80%的CEO之前从事过销售类工作,另外有接近10%的CEO之前是从事财务类工作。看似神奇的事物总存在其光鲜外表另一面的反差,但是同样大家又把“销售”称为是一把双刃剑,而我认为这把剑更容易“伤”到自己。此话怎讲?历年来的统计,不论在任何行业内,销售类岗位的人员流动性永远是最大的,最主要的原因有:1)销售类工作对人的能力(主要是情商ED和逆伤AQ方面)也尤为高;2)销售类工作压力非常大,建立在业绩压力的基础上,往往需要主动寻求各类潜在客户,频繁被拒绝的挫败感让很多人“知难而退”,尤其是对于工作初期销售技巧较为欠缺没能从量变实现的质变中寻求到安稳和平衡的新人来说:3)销售类工作的基础福利保障较低,导致很多人熬不过长期的低收入状态;大部分市场营销专业的高端人才都将重心放在“营”(marketing)而非销售上。毕竟如上段我所提到的,销售类工作是一把容易伤到自己的武器,因此很少人愿意拿起它,也正因为很少有人能够驾驭它;另外,销售类工作门槛低,往往在各类人才付出高代价学费和机会成本之前便可以从事,因而在拥有更高学历和更多冲击“营”marketing领域的机会后,他们不把重心放在销售上也在情理之中。由上图,我将“营”划分为Research和Communication,从图中箭头的方向可以看出的是,所有communication(传媒、传播)都离不开research的支持,可以说marketing的各个工作环节中都是相互融通在一起的,很难彻底划分开来,下文中将给出更详尽的分析。Marketing“营”细分领域解析微观上,大家可能平时听到过各类的Marketing以各类营销方式为主,包括:服务营销、体验营销、知识营销、情感营销、教育营销、差异化营销、直销、网络营销、绿色营销、整合营销、合作营销、公益营销、事件营销、饥饿营销、病毒营销等。宏观上,Marketing是一个包含各项前、中、后期工作的集合概念。比较完整的Marketing流程大致包括前期数据分析与研究(Marketing Research)、研发(Development)、Innovation、BD(Brand Development-市场推广以帮助品牌开发)和BB(Brand Build-新产品的开发和既有产品的改良)、Branding/Brand positioning、媒体推广(Media & Ads Communication)、传统营销与渠道营销(Classical & Trade Market Promotion)、市场执行监督(Field Market Execution)等,在这些Marketing相关部门的导向下Sales将开展有针对性的对接客户的工作。另一方面,我们需要知道虽然marketing在各行各业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有的行业相对对marketing的依赖较小(比如第一章中的金融业),而有一些则特别依赖,尤其是那些产品同质化严重的行业,比如快速消费品行业、医疗行业、服装行业。ps:所谓“同质化”是指同一大类中不同品牌的商品在性能、外观甚至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至逐渐趋同的现象,在商品同质化基础上的市场竞争行为称为“同质化竞争”可指某个领域存在大致相同的类型、制作手段、制作流程、传递内容大致相同的各类信息的现象。由于特别重视、频繁实践和反复推敲使得这些行业内中的营销手段被运用到淋漓尽致,因而就marketing而言这些特定行业就特别具有代表性值得我们有针对性的学习。我将从两个方向展开向大家剖析Marketing的组成部分,第一个方向我们将以Marketing领域的工作按照具体的不同分工和职责向大家讲解,第二个方向则按照行业划分,这里以在Marketing领域较具代表性的快速消费品(FMCG - Fast Moving Consumer Goods)行业和健康(HealthCare)行业为例展开。首先我们来看看整个庞大的Marketing体系内部是怎么进行职能划分的:a) 按分工及职能划分的市场营销市场部工作之一:洞察和市场调研除了research之外的,进行了的工作都是融合了communication和marketing analysis。所谓洞察和市场调研(Marketing Research),就是指针对消费者行为和心理、客户体验、竞争对手动向、对行业发展趋势、既有销售表现、市场份额变化、品牌形象、媒体投入效果、各渠道投入产出比等各种信息进行统计、归类、筛选,然后进行分析性研究的工作,比如市场细分研究、产品研究、定价研究、促销研究、分销研究等。这部分工作特别重要,很多公司专门成立这样的部门。洞察部往往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被设立在一个或多个部门,比如可以设立在市场部,重点关注消费者方面;也有被设立在销售部,重点研究渠道方面。以下列举了一些真实操作中企业获取市场调研数据的主要方式与来源:1.自己公司历史销售:往往这类数据直接在公司的各类财务统计与报表中清晰体现,因此较直观,也最容易获得。2.自己挖掘客户的数据:比如通过IT技术,分析哪些客户是通过Email Marketing来的,而哪些客户是看到实体广告而被吸引的等,这些客户的比例、最终为公司带来的销售额增长与市场营销投入的成本之间的比例孰高孰低,从而定位哪个营销渠道是最优的,为公司最大化利润创造最佳的数据支持。3.自己市场调研:偏向宏观市场的分析与调研,其开展成本很高,难度也较大,周期长,准确率受制于样本的大小与准确性,因此最终调研结果的价值存在不确定性。4.数据公司买:包括宏观和微观的数据,著名的数据公司(MarketingResearch Firms)有AC尼尔森、明略行、索福瑞等。市场部工作之二:新产品研发任何产品无论历史多么辉煌都有其生命周期,为了应对与预防产品销售的下滑,具备长远眼光的公司便会系统性地储备和研发新产品,而产品研发的基础就来自于上边提到的市场调研(Marketing Research),比如结合消费者行为和心理的研究与过去几年消费者对于公司特定产品的不同包装下的选择偏好,市场调研的分析表明冬季客户更偏好暖色调包装的产品,而夏季客户则偏好冷色调的产品,于是产品研发部就会考虑在特定季节在市场上增添不同包装的产品。那么基于这样的市场调研分析,研发部可能有以下两种“研发模式”:1.开发新产品:即崭新的产品2.改良既有产品:即在原有产品基础上做改良或升级,很可能这样的被升级后的产品会被赋予新的包装、新的品牌形象与文化,让大家感觉是完全新的产品。这样的调整与升级对于公司而言,投入的开发成本比模式1更低,基于既有产品现有的市场表现,改良后的产品未来销售表现也会更有保障。市场部工作之三:品牌定位和主题推广品牌定位与主题推广(Branding focus on 广告方向,而非数据分析)是市场部的核心工作,我们常听到的“品牌经理”的最重要职责。这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研究和制定每一个品牌今年的推广主题;2.设定特定品牌的推广方式,比如是否请代言人、请什么样的代言人、线上与线下推广的搭配与资源投入比例、投放方向等;3.销售预测+财务预算:往往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把这样的预算通过表格规范化地制作出来,表格的数据与预测将包括各渠道效率、总销量、已有各渠道增长率、已有增长率、预期增长率、拉力与推力预算、推拉结合预算、未来经不同资源调整方案后预期的增值与系列影响等,由于账面上显示的数据与对应的方案会受到实际市场情况的影响,因此这些预算后最终更优方案的制定都是需要事先与各销售部门负责人进行探讨和确认。市场部工作之四:媒体投放和广告在公司完成了品牌定位与对应的推广方案后,媒体与广告相关部门就要开始操作以下两大块的工作:1.媒体采购&成本预算:媒体部的一个主要工作内容是媒体采购,根据GRP(总收视率或总收听率)的监控和CPRP(收视点成本-是指每得到一个收视百分点所需花费的成本。)的控制来控制预算开支(收视率和使用率与成本的关系,是一种预算监控),这样的媒体有报刊杂志、电视、户外广告、广播、网络、电梯广告、QQ、微信、视频、微博等。由于媒体投放的投入往往非常大,因此往往需要非常谨慎地与多个部门负责人共通商议其可行性与投入产出比的预算等。2.广告设计与制作:顾名思义,即在确定了在哪类平台上进行广告推广后,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广告方案,同时也要负责各种广告宣传品的设计、物料的选择以及物料的稳妥加工制作等环节。市场部工作之五:市场推广及促销市场推广与促销涉及的大多都是较杂乱较具体的工作,要策划各种品牌推广活动和促销方案,当然这里的促销方案主要是指针对消费者的,渠道方面的促销将在下一段落展开。市场活动的设定会根据特定产品的特性来挑选特定季节和渠道来开展推广,我们所常见常听说的活动有学校校园活动、城市广场活动、三四线乡镇推广活动、餐饮渠道推广活动等,其中比如校园活动则涉及到挑选学生非假期的时候去做,并且还要避开学生的期中期末考试周、特定年龄学生白天的上课时间,在渠道方面是打通学校的学生会与其配合开展推广与现场布置、还是与学校的后勤集团、甚至直接和校方类合作开展都是需要斟酌的,需要仔细考量的因素除了以上这些外最重要的就是预算,比如说根据公司市场研究部门获得的数据来判断投入在哪个渠道上、投入成本不超过多少的情况下能预期能得到多大的收益。在这些全都敲定后,就可以将预算、目标、战略布置給执行部门与渠道部门去开展。我们从中再一次可以看得出市场营销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市场研究(Marketing Research)方面的数据支持,每一步或者说每一个部门也需要非常紧密地相互配合。市场部工作之六:渠道拓展部 TradeMKT渠道拓展部一般负责各类渠道的选择、促销和推广方式的选择与对应的执行,渠道促销的方式包括进货奖励、抽奖、免费派样、特价、赠品、促销员等,节假日促销和平时促销有很大差别,DM促销、店庆促销、新品上市、铺货促销、互动促销等各种方式都有各自适用的情况和优缺点。市场部工作之七:区域市场执行 FieldMKT执行:指的是落实市场部在各地区的市场活动,包括前期与现场相关负责人的联络、现场的布置以及最终具体工作的落实;保障:指的是保障各种物料到达市场第一线足够及时,保证活动按质按量的安全地完成,保证广告宣传的形象统一,保证各地区终端品牌展现的文化与理念高度的一致和统一执行。保障工作内容繁杂但对品牌的统一性和标准化很关键,近些年欧美流行的“整合营销”也是这样的理念。实际操作上,保障方面首先要做好监督,即对预算花费、完成项目、终端落实门店进行统计和汇总;其次也要做好经验教训的总结,比如定期组织最佳案例分享会进行交流和评比,让大家互相学习和提高。总结:上述对于Marketing的分工讲解后,相信读者们对于市场营销的工作内容已经有了一个较感性的认识,下图是根据快销行业业内多位人士的经验绘制的真实大型FMCG企业内市场营销的工作流程,从图中可以看出,就部门设置而言,TRADE MARKET其实都被划分在SALES之中,但由于它是与真正的MARKETING部门对接最密切的部门,在上文中我将其放在了MARKETING之中(上文仅仅把最纯粹的SALES部分剥离出了MARKETING)。另外可以看到的是,这些企业的几乎所有MARKETING环节中除了最核心的制定“大方向”战略与策略的核心员工和工作部分外,其余部分(包括Market Research, Advertising, Digital, Media, Public Relation, Events等)中很大比例地外包(OUTSOURCING)了出去,让代理商(AGENCIES)去帮助“代工”以节省成本,常见的代理商包括公关公司、广告公司、传媒公司等。b) 市场营销中最具代表性的行业简介从第一节了解了Marketing的分工情况后,再让我们从这个领域最具代表性的行业来更进一步地增进感触和理解。在社会中,大多数人在就业时愿意选择大企业,比如中国五百强、世界五百强等,而往往几乎所有学习市场营销专业或希望从事marketing工作的人士的首选则是“世界五百强”中的“快速消费品行业”(FMCG-Fast Moving Consumer Goods),另外随着国内经济持续保持高增长、老龄化趋势加剧以及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等举措,使得国内医疗保健(Health Care)行业的发展和需求也相应持续增长,该行业对Marketing的需求也不断增强。因此,这个环节将主要以这两个行业为例给读者讲解最真实的Marketing领域的工作。快速消费品行业(FMCG - Fast Moving Consumer Goods)快速消费品指的是非工业类的、使用率(量)和消耗率(量turnover rate)都极高的日常生活用品,比如说吃的面包、用的洗发水、喝的果汁以及烟草等。快速消费品行业主要受到中国人口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经济、GDP增长)增长、二三线城市的城镇化覆盖率提高(原农村自给自足的模式逐渐转为需要购买快速消费品生活的模式)、持续的日用品高通胀等因素的刺激,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张,2013年增速放缓后,仍然维持在10%左右,现已拥有近两万亿美元的市场容量(market size)。世界最顶级的FMCG企业包括:玛氏、PG保洁、联合利华Unilever、雀巢等。不同的企业在marketing运作方面都各有千秋,或者说它们的优势环节都各有不同。比如JJ的sales渠道管理和分配方面更强,而保洁PG的branding方面更强,因此读者在定位自己兴趣后应当更有侧重点的关注对应的企业,以此为目标来进修求职规划和人士规划。总的来说,FMCG领域对于marketing的重视程度几乎是所有行业之最,因此对于上文a)部分中提到的七大块分工方面一定也是体现和执行得最为细致、到位和完整的,如果能够进入该领域从事marketing工作,无疑等同于站在了marketing领域的金字塔顶端,对于自身专业能力、经营理念、运作模式等方面的经验提升和眼界开阔将大有裨益!医疗保健行业(HC-Health Care)这个行业分为两大类,医疗器械(Medical Device)和药品(pharmaceutical)。医疗器械方面,再细分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大型医疗设备和仪器(如医院的CT机,再比如GE、飞利浦、西门子卖的的大型设备),第二类是医用耗材(disposable,纱布、缝线、心脏支架等)。药品方面,可以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医疗保健行业目前在国内拥有3570亿美元的市场容量。在医疗器械领域工作的从业者往往需要和各大机构的设备处主任、采购部负责人打交道,而负责药品类的从业者则更多地需要和医院从上至下的各类医生打交道。通常很少有人从医疗器械领域跳槽至药品领域,反之,跳槽的情况则比较普遍。HC行业商业模式属于分销网络模式,但其终端消费者一般是医院医生、经销商、各机构的设备采购部门与FMCG有较大的区别;另外HC行业的margin大,因此团队往往比FMCG的更大,因为可以支付得起更多的员工。HC行业由于需要对于相关医疗器材或药品有专业方面的认知以便业务操作和谈判,所以对于人才的专业背景有特定的要求,但也不绝对,不少企业比如J&J在大多数岗位上还是更注重人的基本素质(比如interpersonal skills),在入职后也会提供大量的专业性培训来强化员工的专业知识储备。另外,由于外企很多相关的产品都是英文说明,业务的交流和国外也需要英语,因此对于求职者的英语能力要求较高;待遇方面,外企要高过国企和民企;在部门设置上HC行业的公司基本都分为研发部、医药部、市场部、销售部、公共关系部,而在部门重要性上与FMCG行业相比,HC行业的研发部、销售部与公共关系部往往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这些部门需要输送大量的“前锋”冲杀在战场上直面终端消费者洽谈合作,而市场部主要负责协助提供一些辅助的“装备”。在HC行业,大多数求职者的dream employer有GE、西门子、飞利浦、J&J、波士顿科学(Boston Scientific)、雅培(除众所周知的雅培奶粉外,还经营医药和医疗设备的业务)、GSK、辉瑞、诺华、戴尔等。对市场营销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些公司的情况。在药品类领域工作分为处方药与非处方药(OTC)两大类:对与处方药的市场营销而言,由于该类药品需要医院医生的处方作为购买许可因此医药公司并不能按照传统的市场营销方式来向消费者宣传和做广告,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管也非常严格,因此在营销上药品公司的目标客户实际上大多是医院的医生而非最终消费药品的患者、病人;而对于非处方药,由于消费者可以有自主购买的机会,因此药品公司在做市场营销的时候也能与其他正常商品一样地去开展,典型的例子有比如我们电视中看到的“泰诺”、“新康泰克”等药品广告。以上是引用自出版书籍《方向的力量:商科职业规划》-上海大学出版社,建议商科职业规划感兴趣的朋友或者身边有需求的朋友能系统性读一下此书。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本文作者:Siwei Chen(陈思炜)『知己职彼』联合创始人,自媒体人,畅销书作家,生涯规划师国际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领域全国资深专家,12年+行业经验,8年+创业经验知乎超级大V(生涯规划领域Top5 & 出国留学Top1& 教育行业 Top30)中国民主促进会最年轻入会会员之一、民进上海市教委直属系统委员会会员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商学院杰出校友,经济学学士、金融学硕士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特聘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外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等高校客座教授欧美同学会&青年委员会会员、『留学人员进校园讲师团』特聘讲师畅销书《方向的力量:商科职业规划》作者(2014首版,2018修订版)“在行app”首批百单行家& 2018年度行家 & 全平台Top40+职业规划Top5曾全职供职于迪拜主权财富基金-迪拜世界资本(PE-私募股权投资)曾全职供职于欧洲最大投行&全球九大投行-瑞士银行(UBS)留学规划与申请指导背景:8年来始终专注美国文科、商科、社会学科及交叉学科研究生申请,作为全国性高端留学机构组织“留学手艺人联盟”创始机构常年为兄弟机构提供专业和技术支持。660+成功案例(职业生涯无失败案例)、其中全程亲自跟进负责的占220+,全程+文书的占90+,其中90%的案例为商科及交叉学科方向。所带学生平均每位获7所大学录取,近90%的学生被美国综排前20名校录取、近80%的学生被US NEWS美国综排前10的名校录取,其中40%以上获2所或以上Top10录取截止至2020Fall申请季,已累计帮助近40位本科背景或部分其他条件有严重短板的学生获取美国综排Top10大学录取、其中的19位同时被美国综排Top5大学或英国Top2大学录取,offer包括MIT、耶鲁、哈佛、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杜克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商学院等详细咨询『职业规划/职场发展/出国留学』问题,请直接添加微信: chsw37 或 chsw38。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1、项目概况本项目围绕公司互联网营销业务开展需要,建设公司互联网营销研发中心,对公司现有业务能力输出系统及信息系统进行升级开发,包括供应链与财务一体化系统、会员管理(CRM)系统、客户数据管理系统(CDP)和电商代运营项目管理等内容;同时,结合公司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主要业务需求,开发数据中台和广告投放系统,包括数据中台-数舱和推广投放自动化系统等;此外,稳步增长的业务需求使得公司积累了大量有效的服务经验,为了实现对客户的快速响应,公司将对现有的成功服务经验进行梳理,实施并开发创意资产管理系统和电商代运营知识库,通过信息系统将相关经验和能力做标准化的输出,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上述信息系统平台的升级开发,将全面覆盖公司外部业务和内部经营各环节的信息化系统,为公司的经营管理提供充分、可靠的依据,保障公司的信息安全,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运营水平,强化公司的市场竞争力。2、项目建设必要性(1)研发中心将为公司互联网营销业务提供信息支撑传统营销时期,企业进行营销主要是依靠品牌形象的建立,而在互联网营销时代,企业进行营销需要实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用户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内容,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的参考依据来源于大数据,要想实现“根据需求进行营销”,就需要通过大数据分析,因此大数据分析师进行网络营销的基础。而建设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不仅在内部管理上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在外部业务上可以将客户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筛选,实现客户分级管理,需求定位,进而达到精准营销的目标,使数据变为可用的信息。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公司将利用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对市场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挖掘用户需求及消费习惯,不断夯实公司的互联网营销技能,以期能够更好地服务客户,制定出高效可行的营销方案。(2)建设先进的信息化系统,有助于公司提升经营管理效率随着公司规模及业务量的不断发展,公司的分支机构、人员、设备等不断增加,公司提高管理效率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公司迫切需要强化内部信息系统,做到全公司数据采集,内部信息共享、资源统一调度、服务快速响应。本项目将开发引进专业化管理与业务协同的一体化信息平台,整合公司的管理信息,规范管理流程和数据流程,对公司业务的成本、合同、资源、质量、安全、风险等重要管理要素进行全过程控制和跟踪,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效率,进而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3)通过建设研发中心,提升公司研发能力并增强市场竞争力目前,随着互联网营销行业竞争加剧,公司业务发展需要更多新兴技术的支撑。公司虽然在本行业有比较丰富的技术储备,但互联网营销企业众多,竞争激烈,技术迭代非常快,每一个新技术的诞生都可能会使市场的竞争格局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公司拟通过建设研发中心,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研发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3、项目建设可行性(1)国家政策支持电商业务发展,研发中心建设具有政策基础近年来,电子商务行业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巨大,政府大力扶持和引导电子商务发展,国家各部委陆续发布了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政策。2017 年 2 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提出在“互联网+”应用服务中将电子商务服务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2018 年 8 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该法案明确指出:国家鼓励发展电子商务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促进电子商务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公司建立研发中心在国家政策层面是可行的。(2)丰富的营销经验及持续性人才引进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在营销业务方面,公司聚焦特定行业内的优势客户,在白酒、家具、乳业、个人护理品类中选择与一线品牌进行合作,凭借公司突出的数字营销能力为客户提供电商运营服务,协助客户拓展线上市场,积累了丰富的互联网营销业务经验。在人才方面,公司清晰地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必须具有信息化构思的专业头脑和专业知识。因此,近年来公司积极结合当下市场的变化,持续引进了一批既了解行业专业知识又精通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提高了公司整体员工的信息化水平。本项目实施后,公司在营销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及持续性的人才引进为本项目提供有力支撑。4、投资概算情况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拟投资总额为 19,340.12 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 19,340.12万元,具体投资情况如下:5、项目实施主体本项目实施主体为公司下属子公司久爱致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6、项目实施地点项目实施地点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将通过购置办公写字楼用于本项目的实施。7、项目备案及审批情况截至本报告公告日,本项目相关备案手续正在办理过程中。
近日,上海科学院激光探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激光雷达进入多家企业,正在取代进口产品,为智能物流领域的AGV(自动导引小车)装上国产“激光眼”。这家研究中心成立于去年10月,成员都来自上海市激光技术研究所。通过导入政府和市场资源,上海科学院希望在未来3年内,将中心打造成国内领先的激光雷达、激光检测和微纳加工研发机构。目前,上海科学院已在成员单位设立了3家新型研发机构——区块链技术研究所、激光探测技术研究中心、太赫兹技术研究中心。作为非独立法人,这些机构都在各自领域拥有国内一流的研发能力,有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去,上科院姓‘管’,现在姓‘科’。”激光探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丽博士的话,形象地说出了上科院加强科研组织能力的改革成效。三家院内新型研发机构诞生经过40多年发展,上科院目前管理和服务40余家成员单位,其中包括19家中央在沪科研机构、12家地方科研事业单位、8家国有企业和3个民非组织。如何加强科研组织能力,让这个科研联合体成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主力军?上海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秦文波的回答是:“打造组织科研的科研组织。”他解释说,过去,上科院的行政管理性质比较突出,主要任务是管理央属和本市几十家科研单位。近年来,院方力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对成员单位科研的组织能力,打造新时代科研联合体,提升应用技术策源力、技术成果转化力、高端人才集聚力和科研机构影响力。上科院成员单位大多从事应用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与产业化的距离比较近。本着“用好存量,做足增量”原则,院方对成员单位进行了全面调研,深入了解它们的研究项目,评估哪些技术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哪些成果的市场成长性较好。在调研基础上,上科院去年下半年遴选出3个研发团队,挂牌成立了首批3家院内新型研发机构,分别依托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上海市激光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建设。“我们在打造‘尖刀连’,通过资源对接和业绩考核,推动它们加速成长。”上科院科技处处长李万说。据介绍,资源对接包括支持3家机构申报国家和上海科技计划项目,为其寻找市场合作伙伴。考核指标包括:申请发明专利数、获得科研合同金额、引进高端人才数、技术成果转化金额、衍生孵化企业数。由于技术研发是面向产业的,院方并不考核这些机构发表的论文。支持科研团队在岗持股创业尽管成立才半年,上科院激光探测技术研究中心就找到了客户。多家企业正在测试中心自主研发的单线激光雷达,争取实现进口替代。“激光雷达好比人工智能设备的眼睛,能看到行进路线上的障碍物。”王丽告诉记者,这种将激光作为主动探测源的雷达,可用于智能物流、智能港口、智能安防、自动驾驶等领域。从2018年起,王丽带领团队紧跟市场需求,研发激光雷达并将成果转化为产品。如今,这个有20多名博士和硕士、平均年龄33岁的“尖刀连”,已在单线激光雷达的技术指标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应用于智能物流和智能港口的AGV,需要单线激光雷达实现定位、自由移动及自主避障,以替代固定路径上的二维码导航和磁导航模式。近年来,国产AGV对激光雷达的需求量为每年数万台,基本依赖进口。“这是一个潜力很大的市场,我相信我们研发的产品能通过测试,实现进口替代。”王丽显得信心十足。她的信心背后,是上科院的有力支持——不仅支持这个团队申报上海科技计划项目,还支持他们创办企业。根据计划,企业成立后,激光探测技术研究中心的员工将持股“双跨”工作,不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无独有偶,上科院区块链技术研究所也在筹备成立企业。这家新型研发机构已突破跨链、沙箱等关键核心技术,正在研发区块链芯片和一体机。“我们想创办一家研发区块链产业共性技术的公司”,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平台服务部主任、区块链技术研究所所长戴炳荣博士说,“在上科院的支持下,我们力争把它建成上海市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央属单位融入科创中心建设与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上海市激光技术研究所不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是一家中央在沪科研机构。如何让这类单位更好融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是近年来上海科技界一直在探索的课题。上科院在央属单位挂牌成立太赫兹技术研究中心,给出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案。“中心成立后,上科院组织我们去市科委高新处汇报了工作,让市科委更了解我们的研究进展和未来计划。”太赫兹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晓东说。王晓东介绍,太赫兹是一个频率单位,1太赫兹等于10的12次方赫兹。频率在0.1—10太赫兹的电磁波,叫作太赫兹波。2004年,麻省理工学院将太赫兹技术评为“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在实验室,记者看到了王晓东团队研发的太赫兹波被动探测仪、主动探测仪等设备。科研人员演示了被动探测仪的“火眼金睛”——走进这台仪器,人们随身携带的钥匙、打火机等物品就会被探测到。“人体一直在向外辐射微弱的太赫兹波,它们能被这台仪器接收到。”王晓东解释,与常见的人体安检技术相比,太赫兹波安检仪不仅能探测金属,还能探测到陶瓷刀、不明液体等危险物品。太赫兹波主动探测仪则装有发射源,分辨率比被动探测仪更高,达到毫米级,能探测到邮件里夹带的危险物品,也可用于无损检测等领域。为了让两款仪器尽快产业化,上科院已为太赫兹技术研究中心联系多家用户单位。样机有了用武之地,科研团队就能根据用户反馈完成产品迭代。“最近,我们又在一家央属单位成立了一个研究所。”李万告诉记者,它就是上科院新能源技术研究所,依托上海航天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建设。这家企业不是上科院成员单位,但欣然与院方合作,希望加快绿色甲烷、智慧能源、碳捕获与封存等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贡献中国航天的力量。来源:解放日报
来源:时刻头条 百度打响2021年回港二次上市第一枪!3月9日晚间,据港交所官网披露,百度公司已通过上市聆讯,BofA Securities、中信证券和高盛为联席保荐人。受此消息影响,百度当日股价大涨13.58%。 聆讯后资料文件显示,2018年至2020年,百度连续三年营收超千亿。截至2020年12月,归属百度净利润达220亿元,同比增长21%。此外,百度持有现金、现金等价物、限制性资金及短期投资达1629亿。百度于2005年在纳斯达克上市,上市十五年来,展现了强劲的营收增长及盈利能力。 百度CEO李彦宏曾在Q4财报电话会上表示:“下一个十年,百度将凭借拥有庞大互联网基础的领先AI公司优势,抓住云计算、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等AI领域的市场机遇。”从聆讯后文件来看,百度回港二次上市的募资用途其实充分展示了百度复兴的棋局。 百度此次募资用途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用作持续科技投资,推动AI业务商业化。第二,用作进一步发展百度移动生态,促进多元化变现。第三则是用作一般公司用途,比如补充流动资金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融资用途中,招募AI人才的位置尤其突出。“百度将吸引及留用人才,特別是人工智能与软件工程师、数据科学家以及其他研发人员,以改善我们的AI能力。“据了解,截至2020年12月31日,百度拥有约41000名员工,其中有约24000名研发人员,占据全体员工比例近6成。工程师文化是百度的标签,将吸引人才置于首位也彰显了科技公司的底色。 除了招募AI人才外,百度此次香港上市的募资用途也大多围绕核心业务展开。智能云方面,计划开发更多AI能力,增加对现有客户的各种解决方案的交叉销售机会,加强智能云解决方案的商业化等。智能驾驶方面,计划进一步提升自动驾驶技术,赋能更多乘用车。同时,投资智能电动车研发,实现批量量产。增加ApolloRobotaxi车队规模,扩大运营范围。除此之外,AI芯片也是百度计划内拓展的业务。在移动生态方面,募资计划则更多体现在夯实基本盘并开展多元化变现能力上。 对应到财务数据指标来看,以上AI业务及移动生态的增值服务均体现在百度核心非广告收入上。2020年第四季度,百度核心非广告收入同比增长52%,占百度核心营收比重为18%。市场调研数据显示,非广告业务的市场规模是广告业务的10倍左右;到2025年,非广告业务对应的市场增速是广告业务的3倍左右。足以见得,百度正在逐步改变收入来源单一的境况,“互联网线上营销”这块“天花板”下的岁月即将成为过去。 InvestorPlace分析认为,在当前的回调中,百度和阿里巴巴等股评是最值得买入的7只中国股票。百度拓展AI商业化的举措为其复兴之路铺垫了足够的上行空间,当前股价是投资者买入良机。
来源:中国证券网原标题:郝鹏到中国电信调研云计算研发应用工作情况 来源:上海证券报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据国资委3月11日消息,3月11日,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到中国电信调研企业科技创新、国企改革和党的建设等工作情况,对企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进行实地调研指导,并与企业干部职工座谈。他强调,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进一步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服务型、科技型、安全型的世界一流企业,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维护国家网络信息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郝鹏来到中国电信云公司,在“天翼云”应急指挥调度室,与科研人员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云原生数据库、云存储、人工智能、云端安全等技术研发与应用情况。他指出,中国电信准确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坚持自主研发,加快实施“云改数转”战略,按照“网是基础,云为核心,网随云动,云网一体”的方向,打造云网融合、安全可信、专享定制的服务,构建了丰富的应用生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赋能千行百业,赢得了广大用户的认可信任,要进一步紧扣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发挥好云网融合优势,聚焦5G+云等云网融合基础设施,实现云网能力深度协同,助推经济社会加快实现数字化转型。郝鹏主持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中国电信工作情况汇报,并与大家深入交流,对企业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保障国家网络信息安全、服务和保障民生,大力弘扬“人民邮电为人民”的优良传统,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复工复产复学和提速降费让利等方面的积极贡献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要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聚焦国家需求,统筹整合力量,强化规划引领,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引导科研人员踏实安心搞好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当好网信行业原创技术“策源地”。要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充分激发企业活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放大改革综合效应。要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中国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在竞争合作中打造通信行业的“中国名片”。要精心组织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用好红色电信资源,教育引导企业干部群众传承发扬红色基因,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和客户满意度。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进一步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把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开新局的强大动力。
从龙头企业看,国际TOP20药企中有17家将中国总部设在上海,14家将研发总部或创新中心设在上海,5家将生产中心设在上海。3月23日上午,位于虹桥主城前湾地区的威高(上海)国际研究院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戎之勤透露上述信息。3月23日上午,威高(上海)国际研究院项目举行奠基仪式。 闵行区供图项目占地约61亩,预计建成物业12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超过18亿元。据威高医疗控股董事局主席张华威透露,威高国际研究院将着力打造“一个总部、一个平台、四个研发中心、四个运营中心、一个共享创新中心”的产业布局。其中的四个研发中心分别是高分子材料、组织工程及修复、智能医疗装备、生命科学产品研发中心。戎之勤表示,上海的生物医药基础扎实,创新要素资源富集,资金、人才、专业服务集聚,国际化程度较高,先天具有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的优势。开工仪式现场澎湃新闻记者俞凯 图从创新能力看,涌现出甘露特钠胶囊(“九期一”)、和黄药业沃利替尼等全球首研新药、PET-CT等国际一流医疗器械;从龙头企业看,国际TOP20药企中有17家将中国总部设在上海,14家将研发总部或创新中心设在上海,5家将生产中心设在上海;国际TOP20医疗器械企业中有14家将中国总部设在上海,9家将研发总部或创新中心设在上海,4家将生产中心设在上海。“威高集团是医药行业的领军企业和主力军。医疗器械产品涉及全球15大细分市场中的11个领域,是全球品种齐全的医疗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制造商,在国内生物医药产业领域位居前三、稳居龙头地位。威高集团正式落户上海,是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一件喜事。”戎之勤透露,截至目前,上海已集聚了35家三甲医院、6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中心以及54家拥有临床试验资格的医疗机构。(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当提及这个话题时,有人称始于兴趣,有人无奈调侃还不是因为穷,也有人说,“不是我选择了程序员,而是程序员选择了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纵观过去一年,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互联网潮流技术的加持下,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进程加快了脚步。与此同时,在中美科技创新激烈竞争的背景下,国内对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硬件及软件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自研”成为国产破局的唯一之道。而开源也成为这个时代技术创新落地和行业发展过程中强有力的催化剂。作为身处这个最好时代,也是最具挑战时代下的技术型人才,机会摆在眼前何不试一试,不过究竟该怎么试?在面对层出不穷的技术工具、框架、场景时,又该从何处入手?在此,CSDN发布最新的开发者调查报告 -- 《2020-2021中国开发者调查报告》,本调查报告紧扣技术热点、把握知识趋势,同时特邀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家们,共同参与调查项的设计及分享专业的行业点评,旨在全面和深入地了解中国开发者群体整体现状、应用开发技术以及开发工具、平台的状况和发展趋势。40岁以上技术人多数担任技术经理,一线城更容易获得高薪互联网呈“年轻化”,后端开发最受欢迎都说走在前沿、跟随潮流的互联网永远是一个年轻的赛道,据调查结果显示,的确如此。从数据上来看,30岁以下的开发者占比高达81%,相较往年,互联网呈年轻化的态势仍在持续。同时,作为准开发者的学生群体也是未来科技行业中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在这一群体中,后端开发岗位最为热门,占比24%。与之形成对比的是,40岁以上的技术从业者相对较少,仅占3%。不过对于自身职业发展方向,有11%的从业者选择从初级程序员一步一步走上技术经理岗位,带领技术团队坚持奋战在研发一线。其次,后端开发和全栈这些相较而言对技术能力要求更高一些的岗位也是他们选择的发展方向。互联网呈年轻化,后端开发最受欢迎北上广依然是开发者的“身之所往”,更容易获得高薪的机会在技术领域上,国内86.7%的开发者选择了软件、互联网、IT制造领域,且大多集中在一线城市。报告显示,广东、北京、上海是开发者聚集地,占全国总数的 38%,而这些城市也囊括了产学研界较好的资源,对于技术型人才而言,机会比较多,也相对比较公平。其次,江苏、浙江、四川、山东处于第二梯队,占全国总数的24%。在薪资方面,程序员一直是业界公认的高薪人群。报告显示,月薪超过1.7万的开发者占比21.2%。近九成的开发者工资在5000元以上,其中,8001-17000元区间的开发者占比最高,为44.5%。北上广依然是开发者的身之所往,更容易获得高薪的机会在北京,月薪高于1.7万的开发者占比高达30%,远超其它地区。其次,广东、上海地区月薪高于1.7万的开发者分别占比19%和16%。通过结合受教育程度和薪资水平的数据特点来看,学历越高,高收入群体的比例越高。其中,学历背景为博士研究生的开发者,薪资达1.7万元以上的占比57%。所以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知识的覆盖面越广,所能实现的价值也会越高,薪资自然水涨船高。“三月不出单,出单顶半年”,身在金融业的从业者或多或少都听过过来人的经验,那么在金融行业做程序员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报告显示,金融业高收入群体占比最高,86%的人群月薪超过8千元,其中月薪超过1.7万元的开发者占比42%。当代的程序员没有想象中那么爱跳槽,打磨好技能晋升才是王道在外界看来,优胜劣汰、竞争颇为激烈的IT行业,跳槽应该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不过根据调查发现,36.5%的开发者没有跳槽的经历。跳槽四次及以上的开发者仅占比11%。当提及开发者技能达到一定要求后,是否想晋升为一名管理者的问题上,有54.09%的开发者表示想成为一名管理者,仅有9.4%的开发者不想成为管理者。Java用户量降至50%,IntelliJ成为最受开发者欢迎的工具Java用户量呈下滑趋势,JavaScript、Python分别位居二三名 在编程语言方面,使用Java的开发者数量逐渐降低,和去年60%用户量相比,今年Java开发者人数下降至50%。其中原因与近几年间Google 推行Kotlin-First扶持策略不无关系,同时在此影响下,有很多Android开发者开始由Java向Kotlin转换。轻芒联合创始人、前豌豆荚技术负责人范怀宇表示:“Kotlin虽然在统计中总的比例不高,但在Android开发上进一步在取代Java.Kotlin作为另一个基于JVM的编程语言,一方面可以保持Java使用JVM稳定和高性能的好处,享用JVM已有的生态;另一方面,通过其更为灵活的语法特性,越来越广泛地被Android开发者使用,已然成为Android的首选编程语言,对于新参与Android的开发者而言,Kotlin是更好的学习对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Python在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本身的便利性等优势下,使用量正在逐渐提升,Python开发者数量占比近三成,在常用语言中跃居第三。不过,范怀宇也建议道,其它的一些明星编程语言,比如Go、Rust等,使用的开发者数量虽然没有明显上升,或依然未出现在榜单,且对于新开发者而言并非首选,但在特定领域,比如更高性能的服务端开发上,还是非常值得关注和学习。Vue.js 、jQuery、Spring三足鼎立在主流的开发框架上,国内外的应用存在很大的差异。和国外应用更为广泛的React框架不同,国内开发者最常使用Vue.js进行Web开发,且Vue.js + jQuery的技术组合也成为前端工程师最为基础和必须掌握的技能。IntelliJ超越VS Code,成为最受欢迎的开发环境本次调研中,有31.4%的开发者使用Intellij作为开发环境,轻量级跨平台工具VS Code排名第二。针对这一结果,范怀宇表示,Intellij和VS Code的特色非常相近。它们都可以支持多门编程语言的开发。如今,很多开发者都需要同时使用多门开发语言,使用IntelliJ这样的通用工具,会更适合在不同编程语言间切换,其工具特色和使用习惯可以最大化地保持一致。同时它们也具有很多的第三方插件,使得开发者很容易搭配出足够个性化的开发环境,更适合自己的使用。开源吞噬世界开源进入快速发展期,但全职开发者较少,77%的受访者表示未曾从开源项目上获得过收入2020年,可谓是开源元年,也是国内开源快速发展的一年。在这一年中,中国首个开源基金会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正式到来,Mulan PSL成为中国首个国际通用开源协议,不久前,开源首次被列入“十四五”规划。在此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开源,近一年开始接触开源的人占比超过三成。不过稍显遗憾的是,据调查报告显示,仅有三成左右的开发者参与过开源项目。究其原因,对于个人开发者而言,开源收入与工作时间带来的现实冲突难以实现平衡。本次报告中,82%的开发者在开源上每周投入时间不超过5小时,每周在开源项目上投入时长超过30小时的仅占比2%。同时,77%的开发者表示,不曾在开源上获得收入。Linux和Git是开发者最喜欢的开源项目中国企业对开源的贡献中,开发者最认可阿里巴巴对开源所做的贡献还记得去年伊始,阿里巴巴开源技术委员会负责人贾扬清发布了一封给千万开源人的感谢信,其回顾了阿里开源的初衷,并分享了阿里开源10年的心路历程。用了十年的时间,阿里交出了覆盖大数据、云原生、AI、数据库、中间件、硬件等多个领域且超过一千个开源项目的答卷,成为开发者心目中的开源企业NO.1。对于开源未来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数据学院研究员、开源社理事王伟认为,开源正在蓬勃发展,给开发者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如何参与到开源这股浪潮中,并从中获取自身的价值,是每一位开发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相信随着开源与商业更加紧密的结合,开发者开始获取开源红利的时代即将来临,前提是理解开源的逻辑,具备开源的思维,并实施好各自的开源战略。国产操作系统正在崛起,生态仍有很大的创新空间对国产操作系统的定义,开发者之间有较大的的分歧作为基础软件之一,国产操作系统自发展以来一直饱受争议。其中,据本次调查发现,仅是对于国产操作系统的定义,众人就已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只需要掌握核心代码,安全可控的操作系统就是国产操作系统,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国产操作系统应该从零开始开发,需要从内核开始做起。对于产生此分歧的根本原因,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副教授陈渝表示,“之前,大家对操作系统在整个IT领域中的重要性还是认识不够的。直到这两年发现操作系统和芯片的断供,可以阻碍世界顶级的IT巨头的迅速发展,甚至有可能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安全时,才逐渐看到了操作系统的重要位置。从80年代以来,以操作系统为代表的基础软件由于不够挣钱,缺少直接和快速变现的特征,且对盗版等普遍缺乏法制和道德约束,导致我们的基础软件缺失了近二十年的商业化机会,相关人才培养严重不足。直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IoT等的兴起,国家之间IT科技竞争的加剧,这方面的情况才得到了很大的改善。”HarmonyOS更为开发者所熟知时下,随着阿里、华为、统信、麒麟等中国本土企业的发力,国内的操作系统呈现出百花齐放快速发展的局面,而近两年间,发展势头最盛的非HarmonyOS(鸿蒙)莫属,79%的开发者知道它,其次是Deepin、中标麒麟操作系统。在国产操作系统正在迅速崛起的今天,48%的开发者认为,缺乏广泛的应用生态是制约国产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原因。同时,缺乏大量的技术型人才是第二大因素。对于操作系统的发展,陈渝认为,“我们不仅仅要做原位替代,还要把眼光放得远一些,注重软件基础研究,注重软件理论研究,从学生阶段培养系统类人才,寻找比现有数量级增量的新的产业机会,解决未来的需求,形成以某些新操作系统为基础的应用生态。”物联网应用场景多样化,Linux 成为开发者最常用的物联网操作系统物联网应用场景多样化,企业更多的是在大数据分析环节根据报告显示,在物联网产业链上,每个环节均衡发展,其中15.9%的企业聚焦大数据分析解决方案的落地,其次,智能设备和物联网云平台也是许多企业创业的方向,分别占15.3%和14.5%。Linux是物联网设备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操作系统在物联网中,66.4%的操作系统使用Linux.Android的使用量也进一步提高,跃居第二,占比41.5%。作为大厂竞相布局的赛道,据开发者调查报告显示,48.6%的受访者表示正在使用阿里云IoT平台。其次,华为云、百度IoT分别占比43.7%和38%。对于物联网发展现状,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主任孙松林表示,“在技术方面,操作系统、通信方式和终端安全是讨论的重点。与去年相比,Android占比超过了ows,但都被Linux远远地超越了。物联网应用的多样化和对高效率的追求导致定制需求开发开始下沉到操作系统,而Linux强大的伸缩性恰好可以满足这种需求;其他嵌入式操作系统,如FreeRTOS、RT-Thread等虽然有了一定增长,但占比较小;另外,2020年HarmonyOS 2.0发布,值得开发者们关注。另外,在终端安全方面,从物理安全、接入安全、通信安全到数据安全都是开发者们非常关注的,随着众多安全事件的不断发生和美日英等国政策的出台,安全技术必将成为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算法工程师较为欠缺,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领域人工智能逐渐普及,仅有13%的企业尚无信息化基础近年来,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很多企业紧随时代的潮流。调研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有13%的企业尚无信息化基础。33%的企业在事务处理层面实现了数字化。软件工程师最热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算法工程师最稀缺本次报告中发现,AI领域开发者中软件工程师占比最高,为38.3%,可见软件工程师在AI领域也占重要地位。其次,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算法工程师、计算机视觉/图像识别/图像处理工程师都是较为热门的岗位,分别占19.9%和15.5%。不过,此次调研中,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成为开发者最感兴趣的方向同时,有55%的开发者表示团队急需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算法工程师。对此,新加坡工程院院士颜水成表示,从技术栈角度来看,超过一半的团队表示急需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工程师,同时也有超过一半的开发者表示这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方向。这说明机器学习,尤其是深度学习,在最近六七年间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之后,在图像识别、推荐系统、搜索广告等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落地效果,也获得了行业的广泛认可。TensorFlow是人工智能领域主流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是人工智能领域主流深度学习框架,不过相较去年的48% ,下降幅度较大。在应用方向上,调研数据显示,39%的开发者表示其研发的AI产品主要场景为图像识别;28%的开发者表示其研发的AI产品主要场景为人脸识别。对于AI未来的发展,北京爱数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张晴晴认为,对话式(Conversation)是人工智能的终极形态,突破对话式形态代表着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同时,张晴晴表示:“推动对话式人工智能的落地,需要百倍千倍以上规模的训练数据量(至少上万小时的训练数据量成为基础有效数据量),特别是针对场景下的自然语言数据。自然语言数据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根基,相关的数据处理员以及数据训练师,成为市场非常急缺的人才。我也希望借此机会,呼吁更多的从业者加入对话式AI(Conversational AI)行业,与我们一起缔造智能世界。”芯片研发之路任重而道远!“芯片全面紧缺”,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这成为整个芯片行业的现状。而据调研数据显示,近5成的开发者所在公司的芯片开发者人数不足10人。对此,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包云岗表示,这反映了当前中国芯片企业的一个普遍现象 -- 虽然中国已经有1700多家芯片设计公司,但是能做出高附加值芯片的企业太少。设计迭代、可制造性设计、专利规避是芯片研发的三大主要难题究其主要原因,23%的开发者认为,设计迭代是芯片开发过程中最难的问题,其次是芯片的可制造性设计以及专利规避。集成电路IC设计/应用工程师最稀缺,但未来可期对于芯片公司而言,36%的开发者认为,集成电路IC设计/应用工程师是最稀缺资源。其次,芯片架构工程师、FPGA开发工程师也较为欠缺,分别占31%和24%。对于芯片当前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包云岗表示,从最为欠缺的职位来看,基于招聘网站信息,这类的工程师3-4年工作经验的月薪约为2-4万,5-7年工作经验则为3-6万 ,这个薪资水平还是相当不错。薪资水平的提高,对吸引人才选择集成电路行业至关重要。同时,也可以预见,在未来5-10年集成电路(芯片)行业在我国将会是一个热门行业,人才需求很大。一方面是因为当前国际形势使得中国下定决心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另一方面也是未来智能物联网时代将会使芯片需求扩大一个数量级,甚至每年达到上千亿颗的需求。近八成企业计划或正在使用云数据库,开发者对该行业就业前景充满期待数据库上云已成必然趋势作为另一大基础软件 -- 数据库,在云趋势下,只有23%的公司还没有计划部署云数据库,有52%的公司已经部署了云数据库。此次调研中,关系型数据库以绝对性的优势,成为开发者最常用的数据库类型,占比78%。而这也主要得益于SQL的简单易用,以及关系数据库近50年的发展。而在使用数据库的过程中,超过一半的开发者表示会遇上性能问题。此外,据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数据库开发人员对就业形式感到非常乐观。阿里云高级技术专家,云原生数据湖分析DLA技术负责人曹龙表示,数据库相关就业群体包括数据库内核研发、数据库运维DBA、数据库业务开发、数据分析师,其中: 数据库内核研发就业面较窄,这个领域比较专精,主要集中在大厂、数据库厂商及云公司; 数据库运维DBA估计不少同学认为形势严峻,主要是来自云数据库的冲击,数据库的一个发展趋势是自运维,笔者负责的数据湖分析DLA元信息使用的数据库就是RDS,没有DBA都是开发运维的,这里建议DBA可以多了解业务,帮助业务规划数据库的库表设计,从业务视角获得成长; 数据库业务开发一般都同时具备较强的工程能力,以及所在领域的专业能力,是程序员群体最大的就业群体,知晓数据库的优化及如何选型数据库是必备的技能之一; 数据分析师主要是需要行业的经验,结合大数据的分析理论知识,就业面非常广,也是目前行业比较稀缺、热门的岗位。 云原生时代已至,但技术人才成为阻碍其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云原生吞噬世界在互联迭代的商业场景中,从最初的软件吞噬世界,到开源吞噬世界,到云吞噬世界,现在俨然也已经进入下一阶段 -- 云原生吞噬世界。本次调研数据显示,89%的企业已经上云,只有3%的企业未部署云资源。在云原生上,61%的公司主要应用于为微服务,其次41%的企业选择容器编排管理。云原生技术人才成为阻碍云原生发展的首要因素而想要更好地发展云原生技术,47%的开发者认为,当前行业缺乏熟练的云原生技术人才。也有25%的开发者表示,对于如何做云原生技术选型很难抉择。“充分利用云原生技术可以把云的效率和成本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但是当前全部云原生化的企业和开发者并不多,这其中主要的障碍在于缺乏熟练的云原生技术人才”,腾讯云架构平台部研发总监郭振宇分享道,因此他认为,“一个合格的云原生技术人才,需要对企业的业务有全局的认识,同时需要对云技术和云原生相关产品具有很深的理解,这样才能结合业务需求,开发出真正能从云计算中受益的应用和产品。”大数据技术应用场景呈多元化发展Kafka/Jafka为开发者最为常用的数据处理方式数字化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拥抱数字化转型,开始构建自己的大数据体系及核心竞争力。据调查显示,80%的企业在进行大数据相关的开发和应用。在具体应用上,大部分企业对大数据的应用更多的体现在统计分析、报表生成以及可视化上,占比59%。此次调研中,43%的企业正在使用Kafka/Jafka来进行数据收集和消息处理,Redis也被业界大量地采用,占比39%。“总的来说,大数据目前进入了一个成熟稳定期,各个企业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大数据将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非常好的催化剂。”大数据资深专家、明略科技集团副总裁卢亿雷如是说。乘风而上的区块链,与大数据、物联网强强联合2020年伊始,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三是创新基础设施,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也正是在此趋势下,区块链技术进一步被用户所熟知。据调查报告显示,知晓区块链技术的用户群体高达94%,其中和去年正在从事区块链相关工作的人数相比,今年人数有所上升,从去年的6%上升至今年的10%,此外,14%的开发者准备尝试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一些问题。对于在这领域的开发者而言,48%的受访开发者从事公有链的开发,27%的开发者聚焦区块链行业解决方案的研究。不少开发者认为,金融/金融衍生品依然是区块链主要应用领域,占比是60%。其次区块链也被用于数据共享,占比23%。针对这一点,Solv Markets协议创始人、优证链通创始人孟岩表示,在海外,几乎所有区块链应用全部集中在开放金融领域。2020年是数字资产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狂飙突进的牛市之年,全球数字资产总市值从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增长了近12倍,而同期De-Fi市场的增长则超过100倍,投融资活动的活跃度达到2017年以来的最高峰,吸引了大量人才加入到De-Fi创新的浪潮中。在未来趋势上,孟岩认为,区块链不是一个平凡的技术,它导向未来机器智能时代的全球交易网络。无论是推动国家战略的落实,还是寻找个人成长的空间,开发者都要扮演核心的角色。(文章来源:美通社)
本文转自【CSDN】;你为什么想当程序员?当提及这个话题时,有人称始于兴趣,有人无奈调侃还不是因为穷,也有人说,不是我选择了程序员,而是程序员选择了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纵观过去一年,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互联网潮流技术的加持下,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进程加快了脚步。与此同时,在中美科技创新激烈竞争的背景下,国内对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硬件及软件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自研”成为国产破局的唯一之道。而开源也成为这个时代技术创新落地和行业发展过程中强有力的催化剂。作为身处这个最好时代,也是最具挑战时代下的技术型人才,机会摆在眼前何不试一试,不过究竟该怎么试?在面对层出不穷的技术工具、框架、场景时,又该从何处入手?在此,CSDN 重磅发布最新的开发者调查报告——《2020-2021中国开发者调查报告》,本调查报告紧扣技术热点、把握知识趋势,同时特邀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家们,共同参与调查项的设计及分享专业的行业点评,旨在全面和深入地了解中国开发者群体整体现状、应用开发技术以及开发工具、平台的状况和发展趋势。接下来,让我们通过本报告,迅速 Get 干货满满的技能升级指南吧!40 岁以上技术人多数担任技术经理,一线城更容易获得高薪互联网呈“年轻化”,后端开发最受欢迎都说走在前沿、跟随潮流的互联网永远是一个年轻的赛道,据调查结果显示,的确如此。从数据上来看,30 岁以下的开发者占比高达 81%,相较往年,互联网呈年轻化的态势仍在持续。同时,作为准开发者的学生群体也是未来科技行业中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在这一群体中,后端开发岗位最为热门,占比 24%。与之形成对比的是,40 岁以上的技术从业者相对较少,仅占 3%。不过对于自身职业发展方向,有 11% 的从业者选择从初级程序员一步一步走上技术经理岗位,带领技术团队坚持奋战在研发一线。其次,后端开发和全栈这些相较而言对技术能力要求更高一些的岗位也是他们选择的发展方向。北上广依然是开发者的「身之所往」,更容易获得高薪的机会在技术领域上,国内 86.7% 的开发者选择了软件、互联网、IT 制造领域,且大多集中在一线城市。报告显示,广东、北京、上海是开发者聚集地,占全国总数的 38%,而这些城市也囊括了产学研界较好的资源,对于技术型人才而言,机会比较多,也相对比较公平。其次,江苏、浙江、四川、山东处于第二梯队,占全国总数的 24%。在薪资方面,程序员一直是业界公认的高薪人群。报告显示,月薪超过 1.7 万的开发者占比 21.2%。近九成的开发者工资在 5000 元以上,其中,8001-17000 元区间的开发者占比最高,为 44.5%。在北京,月薪高于 1.7 万的开发者占比高达 30%,远超其它地区。其次,广东、上海地区月薪高于 1.7 万的开发者分别占比 19% 和 16%。通过结合受教育程度和薪资水平的数据特点来看,学历越高,高收入群体的比例越高。其中,学历背景为博士研究生的开发者,薪资达 1.7 万元以上的占比 57%。所以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知识的覆盖面越广,所能实现的价值也会越高,薪资自然水涨船高。「三月不出单,出单顶半年」,身在金融业的从业者或多或少都听过过来人的经验,那么在金融行业做程序员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报告显示,金融业高收入群体占比最高,86% 的人群月薪超过 8 千元,其中月薪超过 1.7 万元的开发者占比 42%。当代的程序员没有想象中那么爱跳槽,打磨好技能晋升才是王道在外界看来,优胜劣汰、竞争颇为激烈的 IT 行业,跳槽应该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不过根据调查我们发现,36.5% 的开发者没有跳槽的经历。跳槽四次及以上的开发者仅占比 11%。当提及开发者技能达到一定要求后,是否想晋升为一名管理者的问题上,有 54.09% 的开发者表示想成为一名管理者,仅有 9.4% 的开发者不想成为管理者。Java 用户量降至 50%,IntelliJ 成为最受开发者欢迎的工具Java 用户量呈下滑趋势,JavaScript、Python 分别位居二三名 在编程语言方面,使用 Java 的开发者数量逐渐降低,和去年 60% 用户量相比,今年 Java 开发者人数下降至 50%。其中原因与近几年间 Google 推行 Kotlin-First 扶持策略不无关系,同时在此影响下,有很多 Android 开发者开始由 Java 向 Kotlin 转换。轻芒联合创始人、前豌豆荚技术负责人范怀宇表示:“Kotlin 虽然在统计中总的比例不高,但在 Android 开发上进一步在取代 Java。Kotlin 作为另一个基于 JVM 的编程语言,一方面可以保持 Java 使用 JVM 稳定和高性能的好处,享用 JVM 已有的生态;另一方面,通过其更为灵活的语法特性,越来越广泛地被 Android 开发者使用,已然成为 Android 的首选编程语言,对于新参与 Android 的开发者而言,Kotlin 是更好的学习对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Python 在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本身的便利性等优势下,使用量正在逐渐提升,Python 开发者数量占比近三成,在常用语言中跃居第三。不过,范怀宇也建议道,其它的一些明星编程语言,比如 Go、Rust 等,使用的开发者数量虽然没有明显上升,或依然未出现在榜单,且对于新开发者而言并非首选,但在特定领域,比如更高性能的服务端开发上,还是非常值得关注和学习。Vue.js 、jQuery、Spring 三足鼎立在主流的开发框架上,国内外的应用存在很大的差异。和国外应用更为广泛的 React 框架不同,国内开发者最常使用 Vue.js 进行 Web 开发,且 Vue.js + jQuery 的技术组合也成为前端工程师最为基础和必须掌握的技能。IntelliJ 超越 VS Code,成为最受欢迎的开发环境本次调研中,有 31.4% 的开发者使用 Intellij 作为开发环境,轻量级跨平台工具 VS Code 排名第二。针对这一结果,范怀宇表示,Intellij 和 VS Code 的特色非常相近。它们都可以支持多门编程语言的开发。如今,很多开发者都需要同时使用多门开发语言,使用 IntelliJ 这样的通用工具,会更适合在不同编程语言间切换,其工具特色和使用习惯可以最大化地保持一致。同时它们也具有很多的第三方插件,使得开发者很容易搭配出足够个性化的开发环境,更适合自己的使用。开源吞噬世界开源进入快速发展期,但全职开发者较少,77% 的受访者表示未曾从开源项目上获得过收入2020 年,可谓是开源元年,也是国内开源快速发展的一年。在这一年中,中国首个开源基金会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正式到来,Mulan PSL 成为中国首个国际通用开源协议,不久前,开源首次被列入“十四五”规划。在此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开源,近一年开始接触开源的人占比超过三成。不过稍显遗憾的是,据调查报告显示,仅有三成左右的开发者参与过开源项目。究其原因,对于个人开发者而言,开源收入与工作时间带来的现实冲突难以实现平衡。本次报告中,82% 的开发者在开源上每周投入时间不超过 5 小时,每周在开源项目上投入时长超过 30 小时的仅占比 2%。同时,77% 的开发者表示,不曾在开源上获得收入。Linux 和 Git 是开发者最喜欢的开源项目中国企业对开源的贡献中,开发者最认可阿里巴巴对开源所做的贡献还记得去年伊始,阿里巴巴开源技术委员会负责人贾扬清发布了一封给千万开源人的感谢信,其回顾了阿里开源的初衷,并分享了阿里开源 10 年的心路历程。用了十年的时间,阿里交出了覆盖大数据、云原生、AI、数据库、中间件、硬件等多个领域且超过一千个开源项目的答卷,成为开发者心目中的开源企业 NO.1。对于开源未来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数据学院研究员、开源社理事王伟认为,开源正在蓬勃发展,给开发者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如何参与到开源这股浪潮中,并从中获取自身的价值,是每一位开发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相信随着开源与商业更加紧密的结合,开发者开始获取开源红利的时代即将来临,前提是理解开源的逻辑,具备开源的思维,并实施好各自的开源战略。HarmonyOS 更为开发者所熟知时下,随着阿里、华为、统信、麒麟等中国本土企业的发力,国内的操作系统呈现出百花齐放快速发展的局面,而近两年间,发展势头最盛的非 HarmonyOS(鸿蒙)莫属,79% 的开发者知道它,其次是 Deepin、中标麒麟操作系统。在国产操作系统正在迅速崛起的今天,48% 的开发者认为,缺乏广泛的应用生态是制约国产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原因。同时,缺乏大量的技术型人才是第二大因素。对于操作系统的发展,陈渝认为,「我们不仅仅要做原位替代,还要把眼光放得远一些,注重软件基础研究,注重软件理论研究,从学生阶段培养系统类人才,寻找比现有数量级增量的新的产业机会,解决未来的需求,形成以某些新操作系统为基础的应用生态。」物联网应用场景多样化,Linux 成为开发者最常用的物联网操作系统物联网应用场景多样化,企业更多的是在大数据分析环节根据报告显示,在物联网产业链上,每个环节均衡发展,其中 15.9% 的企业聚焦大数据分析解决方案的落地,其次,智能设备和物联网云平台也是许多企业创业的方向,分别占 15.3% 和 14.5%。Linux 是物联网设备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操作系统在物联网中,66.4% 的操作系统使用 Linux。Android 的使用量也进一步提高,跃居第二,占比 41.5%。作为大厂竞相布局的赛道,据开发者调查报告显示,48.6% 的受访者表示正在使用阿里云 IoT 平台。其次,华为云、百度 IoT 分别占比 43.7% 和 38%。对于物联网发展现状,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主任孙松林表示,“在技术方面,操作系统、通信方式和终端安全是讨论的重点。与去年相比,Android 占比超过了 Windows,但都被 Linux 远远地超越了。物联网应用的多样化和对高效率的追求导致定制需求开发开始下沉到操作系统,而 Linux 强大的伸缩性恰好可以满足这种需求;其他嵌入式操作系统,如 FreeRTOS、RT-Thread 等虽然有了一定增长,但占比较小;另外,2020 年 HarmonyOS 2.0 发布,值得开发者们关注。另外,在终端安全方面,从物理安全、接入安全、通信安全到数据安全都是开发者们非常关注的,随着众多安全事件的不断发生和美日英等国政策的出台,安全技术必将成为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算法工程师较为欠缺,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领域人工智能逐渐普及,仅有 13% 的企业尚无信息化基础近年来,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很多企业紧随时代的潮流。调研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有 13% 的企业尚无信息化基础。33% 的企业在事务处理层面实现了数字化。软件工程师最热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算法工程师最稀缺本次报告中,我们发现,AI 领域开发者中软件工程师占比最高,为 38.3%,可见软件工程师在 AI 领域也占重要地位。其次,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算法工程师、计算机视觉/图像识别/图像处理工程师都是较为热门的岗位,分别占 19.9% 和 15.5%。不过,此次调研中,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成为开发者最感兴趣的方向同时,有 55% 的开发者表示团队急需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算法工程师。对此,新加坡工程院院士颜水成表示,从技术栈角度来看,超过一半的团队表示急需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工程师,同时也有超过一半的开发者表示这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方向。这说明机器学习,尤其是深度学习,在最近六七年间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之后,在图像识别、推荐系统、搜索广告等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落地效果,也获得了行业的广泛认可。TensorFlow 是人工智能领域主流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 是人工智能领域主流深度学习框架,不过相较去年的 48% ,下降幅度较大。在应用方向上,调研数据显示,39% 的开发者表示其研发的 AI 产品主要场景为图像识别;28% 的开发者表示其研发的 AI 产品主要场景为人脸识别。对于 AI 未来的发展,北京爱数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 CEO 张晴晴认为,对话式(Conversation)是人工智能的终极形态,突破对话式形态代表着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同时,张晴晴表示:“推动对话式人工智能的落地,需要百倍千倍以上规模的训练数据量(至少上万小时的训练数据量成为基础有效数据量),特别是针对场景下的自然语言数据。自然语言数据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根基,相关的数据处理员以及数据训练师,成为市场非常急缺的人才。我也希望借此机会,呼吁更多的从业者加入对话式AI(Conversational AI)行业,与我们一起缔造智能世界。”芯片研发之路任重而道远!「芯片全面紧缺」,自 2020 年下半年以来,这成为整个芯片行业的现状。而据调研数据显示,近 5 成的开发者所在公司的芯片开发者人数不足 10 人。对此,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包云岗表示,这反映了当前中国芯片企业的一个普遍现象——虽然中国已经有 1700 多家芯片设计公司,但是能做出高附加值芯片的企业太少。设计迭代、可制造性设计、专利规避是芯片研发的三大主要难题究其主要原因,23% 的开发者认为,设计迭代是芯片开发过程中最难的问题,其次是芯片的可制造性设计以及专利规避。集成电路 IC 设计/应用工程师最稀缺,但未来可期对于芯片公司而言,36% 的开发者认为,集成电路 IC 设计/应用工程师是最稀缺资源。其次,芯片架构工程师、FPGA 开发工程师也较为欠缺,分别占 31% 和 24%。对于芯片当前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包云岗表示,从最为欠缺的职位来看,基于招聘网站信息,这类的工程师 3-4 年工作经验的月薪约为 2-4 万,5-7 年工作经验则为 3-6万 ,这个薪资水平还是相当不错。薪资水平的提高,对吸引人才选择集成电路行业至关重要。同时,也可以预见,在未来 5-10 年集成电路(芯片)行业在我国将会是一个热门行业,人才需求很大。一方面是因为当前国际形势使得中国下定决心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另一方面也是未来智能物联网时代将会使芯片需求扩大一个数量级,甚至每年达到上千亿颗的需求。近八成企业计划或正在使用云数据库,开发者对该行业就业前景充满期待数据库上云已成必然趋势作为另一大基础软件——数据库,在云趋势下,只有 23% 的公司还没有计划部署云数据库,有 52% 的公司已经部署了云数据库。此次调研中,关系型数据库以绝对性的优势,成为开发者最常用的数据库类型,占比 78%。而这也主要得益于 SQL 的简单易用,以及关系数据库近 50 年的发展。而在使用数据库的过程中,超过一半的开发者表示会遇上性能问题。此外,据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数据库开发人员对就业形式感到非常乐观。阿里云高级技术专家,云原生数据湖分析 DLA 技术负责人曹龙表示,数据库相关就业群体包括数据库内核研发、数据库运维 DBA、数据库业务开发、数据分析师,其中:数据库内核研发就业面较窄,这个领域比较专精,主要集中在大厂、数据库厂商及云公司;数据库运维 DBA 估计不少同学认为形势严峻,主要是来自云数据库的冲击,数据库的一个发展趋势是自运维,笔者负责的数据湖分析 DLA 元信息使用的数据库就是 RDS,没有 DBA 都是开发运维的,这里建议 DBA 可以多了解业务,帮助业务规划数据库的库表设计,从业务视角获得成长;数据库业务开发一般都同时具备较强的工程能力,以及所在领域的专业能力,是程序员群体最大的就业群体,知晓数据库的优化及如何选型数据库是必备的技能之一;数据分析师主要是需要行业的经验,结合大数据的分析理论知识,就业面非常广,也是目前行业比较稀缺、热门的岗位。云原生时代已至,但技术人才成为阻碍其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云原生吞噬世界在互联迭代的商业场景中,从最初的软件吞噬世界,到开源吞噬世界,到云吞噬世界,现在的我们俨然也已经进入下一阶段——云原生吞噬世界。本次调研数据显示,89% 的企业已经上云,只有 3% 的企业未部署云资源。在云原生上,61% 的公司主要应用于为微服务,其次 41% 的企业选择容器编排管理。云原生技术人才成为阻碍云原生发展的首要因素而想要更好地发展云原生技术,47% 的开发者认为,当前行业缺乏熟练的云原生技术人才。也有 25% 的开发者表示,对于如何做云原生技术选型很难抉择。“充分利用云原生技术可以把云的效率和成本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但是当前全部云原生化的企业和开发者并不多,这其中主要的障碍在于缺乏熟练的云原生技术人才”,腾讯云架构平台部研发总监郭振宇分享道,因此他认为,“一个合格的云原生技术人才,需要对企业的业务有全局的认识,同时需要对云技术和云原生相关产品具有很深的理解,这样才能结合业务需求,开发出真正能从云计算中受益的应用和产品。”大数据技术应用场景呈多元化发展Kafka/Jafka 为开发者最为常用的数据处理方式数字化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拥抱数字化转型,开始构建自己的大数据体系及核心竞争力。据调查显示,80% 的企业在进行大数据相关的开发和应用。在具体应用上,大部分企业对大数据的应用更多的体现在统计分析、报表生成以及可视化上, 占比 59%。此次调研中,43% 的企业正在使用 Kafka/Jafka 来进行数据收集和消息处理,Redis 也被业界大量地采用,占比 39%。「总的来说,大数据目前进入了一个成熟稳定期,各个企业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大数据将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非常好的催化剂。」大数据资深专家、明略科技集团副总裁卢亿雷如是说。乘风而上的区块链,与大数据、物联网强强联合2020 年伊始,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三是创新基础设施,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也正是在此趋势下,区块链技术进一步被用户所熟知。据调查报告显示,知晓区块链技术的用户群体高达 94%,其中和去年正在从事区块链相关工作的人数相比,今年人数有所上升,从去年的 6% 上升至今年的 10%,此外,14% 的开发者准备尝试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一些问题。对于在这领域的开发者而言,48% 的受访开发者从事公有链的开发,27% 的开发者聚焦区块链行业解决方案的研究。不少开发者认为,金融/金融衍生品依然是区块链主要应用领域,占比是 60%。其次区块链也被用于数据共享,占比 23%。针对这一点,Solv Markets 协议创始人、优证链通创始人孟岩表示,在海外,几乎所有区块链应用全部集中在开放金融领域。2020 年是数字资产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狂飙突进的牛市之年,全球数字资产总市值从 2020 年 3 月到 2021 年 3 月增长了近 12 倍,而同期 De-Fi 市场的增长则超过 100 倍,投融资活动的活跃度达到 2017 年以来的最高峰,吸引了大量人才加入到 De-Fi 创新的浪潮中。在未来趋势上,孟岩认为,区块链不是一个平凡的技术,它导向未来机器智能时代的全球交易网络。无论是推动国家战略的落实,还是寻找个人成长的空间,开发者都要扮演核心的角色。
文丨脑极体IBM中国研究院关闭的消息,又让大家想起了曾经甲骨文、微软、Adobe等外企研究机构离华的新闻。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来华,十多年情缘突然宣告分手,固然是遗憾的,也更令人好奇背后的原因。公司业绩表现不佳、研究院太烧钱、“养老院”打不过996文化……一时间众说纷纭。但都有些片面。没有技术创新,企业绩效只会陷入更差的境地,敢于投入量子计算的IBM不可能因为短期的财务报表而失去长期创新的动力。更何况还是面向中国这样庞大的新兴市场,即便是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国外IT巨头都没有放弃来中国设立研究机构。再说了,创新不是单靠996就能完成的,加班文化在硅谷和研发领域也并不少见。所以,比起这些外企研究院的离开,或许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为什么跨国巨头们都在中国创新竞争中“躺平”了?外企在华研究院的变迁需要提醒的是,研究院的关闭并不意味着这些巨头们直接放弃了中国市场,它们都保留了一部分销售部门和研发机构。也就是说,它们仅仅是放弃了在中国区位的技术投资打算。要找到背后的原因,先要搞明白,外企来中国设立研究机构,到底是想得到什么?一部分原因是战略占位。从时间上来看,微软、IBM等来华设立研究院,都是在上世纪90年代左右。当时正值经济全球化热潮,这些跨国公司在生产经营全球化的同时,研发战略也需要跟上。《商业周刊》曾对全球1000强中的117家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215个研发机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为中国市场开发新产品,开拓中国市场”是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当生产经营网络辐射到中国地区时,研发机构也和地区总部相伴设立,比如GE上海研发中心就是在大中华区总部从香港迁到上海之后成立的。而研发与经营网络同时设立的最直接考虑就是市场优势。在靠近设计研发中心的地方展开生产和销售,能够最大程度地把市场情况与需求反映给产品研发部门。许多外企研发部门的资金,甚至都是由业务部门来提供的。以GE为例,除了来自总部的三分之一固定投入之外,另外三分之二都需要研发中心从业务部门获取,因此一旦企业在华的业务表现不理想,研究机构也难逃离开或关闭的命运。更早期的雅虎、亚马逊、甲骨文甚至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旗下生命科学子公司 Verily等,研发中心都随着业务线的撤离而一起退出。多米诺骨牌的停摆众所周知,中国数字化进程方兴未艾,市场空间广阔,美孚、壳牌、BP等新来华设立研发中心的跨国巨头很多,截止到2020年上海就一共落户了750家跨国公司总部和472家研发中心。那么,IBM、微软等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其无法继续保持在华研发的信心呢?答案或许是,这些早期来华IT巨头的在华研发模式,已经不再像世纪初那样具有“投入产出比”了。一方面,这些企业研究院的来华时间都比较早。在世纪初期,中国为跨国公司在华建立研发中心,提供了十分优越的环境和法律保障,在土地、税收、补贴、人才、基建等方面都给予了优惠待遇,以满满的诚意渴望实现巨头战略与本土创新的双赢。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跨国巨头、本地研发模式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理事会的《外国直接投资对发展的影响问题专家会议的报告》认为,跨国公司在海外建立的“研发飞地”,很少将知识传播带到当地经济中,技术溢出效应是有限的,有时甚至为零。也就是说,跨国公司的流动和业务联系主要发生在其公司内部,与中国本土创新主体,特别是企业之间的联系非常薄弱。所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科技企业的崛起,政府和民众都开始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对待外资研发这件事。按照原来的模式,跨国巨头的母公司研发总部,是创新研发成果的最主要去向。这意味着,在中国聘请到相对母国更低成本的优秀计算机、通信工程专业人才,进行通用型研发,成果可以在多个区域内落地,因此研发劳动的“性价比”很高。而近年来AI等新技术到来的“人才荒”,也让跨国企业的人力投入水涨船高,自然会显著提高企业的经营成本。继失去了外企光环和中间商差价之后,更为致命的是,失去在华的“率先行动优势”(First-Mover Advantage)。简单来说,研发创新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提升企业的显性竞争力,让自己的技术或产品保持领先优势,无法被轻易模仿,获益时间更长。可是近年来,围绕AI、云计算、5G、物联网等领域的研发,外企研发机构固然也有亮眼的创新,但要说具有“率先行动优势”,如果有的话,IBM中国研究院也不会成为中关村著名的“工程师养老院”了。IBM在云计算方面一直没有成为中国市场的主导者,本地研发并没能形成属于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即使勉强留下来,似乎也难以在短期内取得较大的突破。丢失的技术准星技术创新到市场竞争力,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像微软、IBM这样干掉“老巨头”的企业,就更懂研发掉队、技术落后所导致的危机有多惨烈。因此,与外界环境因素的变迁相比,其内部不断发生技术赛道的偏移、领先时机的错失,才是导致其在华研发无力为继的根本因素。那么问题来了,昔日的蓝色巨人,也会丢失“技术的准星”吗?我们知道,跨国公司的在华研究院、研发中心,有80%以上都是外商独资形式,由总部直接控制,其主要工作也配合美国本土项目的进度。此次关闭的IBM中国研究院,比较知名的成果就是辅助总部优化了人工智能诊断系统沃森(IBM Watson)。而沃森系统在现实应用中面临许多问题,比如医疗数据难以打通,缺乏足够的数据量来学习,其搜索和诊断能力也无法有效应用于临床,没办法成为IBM设想中的“虚拟医生”。而与沃森想要“替代人类医生”的野望不同,目前主流的智慧医疗产品则更符合技术发展逻辑,更注重于通过自动化、数字化手段来为医生减压,提高诊疗效率。2014年初,IBM中国研究院又提出了“物联网3.0”的理念,但彼时5G尚未大面积应用、AI也还在成熟期,许多物联网解决方案都只能停留在设想。关于此次关闭,IBM官方的说法也是为了尽快实现研发转向——“为了以最佳的方式支持中国客户的人工智能和混合云转型之旅……IBM正在变革我们在中国的研发布局”。这种与总部深度捆绑的研发模式,也很容易被来自总部的政治风波波及,改变项目的进程与方向。有消息透露,IBM中国研究院的关闭是因为内部调整,原来的负责人离开。早在2014年,Adobe关闭中国研发中心,将中国区业务移交印度公司负责,就被指与印度裔管理者掌权后的资源博弈有关。总的来说,没有跟上中国科技创新水土的变化,没有准确把握新科技的主动权,是微软、IBM等中国研究院无以为继的根本原因。而这背后,是长久以来IT巨头们“研发飞地”模式的又一次瓦解。这或许也给如火如荼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的跨国企业一些提醒:研究院并不是一张市场畅通无阻的通行证,首先要保有对技术和当地市场应有的尊重。
3月25日下午,市委书记张鸿星来到数字街区,深入抚州中科院数据研究院、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江西(抚州)开放实验室、国网能源大数据(抚州)中心、江西省教育大数据联合实验室、江西省数盾信息技术网络安全研究院有限公司、抚州市建昌生命健康大数据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科研机构实地调研,并与各科研机构负责人举行座谈。他强调,各科研机构要紧紧围绕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找准自身优势和重点研究方向,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等方面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共同推动抚州数字经济裂变式高质量发展。市委秘书长赵立参加调研。“有哪些科研成果?”“科研成果市场化应用如何?”“要进一步加大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度。”……每到一处,张鸿星都与科研机构负责人详细交谈,认真听取有关介绍,着重了解各科研机构科研成果和转化,以及今年工作打算等情况,并就相关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积极服务家乡、回报家乡,为抚州数字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抚州中科院数据研究院,当了解到员工大多是返乡人才时,张鸿星勉励大家。来到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江西(抚州)开放实验室,张鸿星详细了解“5G+”建设和应用情况,对我市5G基站建设成效表示肯定。在国网能源大数据(抚州)中心,张鸿星强调,要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推动(绿宝)碳普惠平台更加便捷、高效、人性化,真正使(绿宝)碳普惠制落地,同时切实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扩大辐射面和影响力。实地调研之后,张鸿星随即主持召开座谈会,了解各科研机构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困难,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搭建政企互通平台,推动惠企政策精准投送”“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座谈会上,各科研机构负责人畅所欲言,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会场气氛热烈。张鸿星一边仔细听,一边认真记录,并不时插话询问有关情况,对各科研机构在智库建设、科技研发、研究成果转化落地等方面取得的成效给予肯定,希望各科研机构进一步树立信心,围绕产业发展,找准自己研究方向和优势,把研究院建设好发展好,共同推动抚州数字经济裂变式高质量发展。就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张鸿星现场指示有关部门要细致梳理,认真研究,一一回应,真正为科研机构发展做好服务。张鸿星强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把数字经济作为加快抚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一号工程”。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抚州数字经济依靠以“两云一超一湖”为引擎的基础设施做支撑,构建了前端研发、中端制造、后端应用的完整生态圈,在全省拥有了比较强的先发优势,走在全省前列。各科研机构要进一步强化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紧紧围绕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战略方向,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不断加快创新发展,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字化治理方面发挥创新引领作用。要聚焦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找准各自的研发方向和重点,发扬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加快推动研究成果转化落地,真正形成示范应用和产业优势。要聚焦人民生活品质提升,坚持走市场化道路,推动社会数字化应用。要充分利用好科技研发平台,在引进培育适用创新人才方面有作为,真正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形成创新创业高地。要立足于研发机构平台优势和抚州算力及存储优势,大力引进数字装备制造和数字应用头部企业。市直部门要全力支持研发机构发展,在市场资源整合、科技项目申报、各项政策落实、政务服务提供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服务,真正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实。【来源:抚州宣传】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