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考研是一件非常有勇气的事儿,因为考研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和钱财,成功上岸那一刻,你一定是自豪的,高兴的!那么,考上就可以了吗?接下来的路就顺风顺水了?但你错了!如果你考上以后不努力学习,也有可能没法按时毕业,即使是在规定的最大年限中,也有同学毕业不了哦。小编发现,8月3日,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官网置顶了一则通告。通告显示,该校拟对16名研究生作退学处理,包括11名博士和5名硕士。以下为具体通告:通告中还提到了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条显示,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可予退学处理: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休学、保留学籍期满,在学校规定期限内未提出复学申请或者申请复学经复查不合格的;根据学校指定医院诊断,患有疾病或者意外伤残不能继续在校学习的;未经批准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而又未履行暂缓注册手续的;学校规定的不能完成学业、应予退学的其他情形。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对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了,在2019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也曾一次性对28名研究生作自动退学处理,其中明确指出这些学生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研究生清退不是只有今年,2019年也有多个高校清退一大批研究生,其中包括: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公告,拟对2名博士生退学处理(退学处理:未请假或者请假未获批准,连续两周及以上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研究活动的,或逾期两周未注册的);河北体育学院:40名大学生旷课多被直接退学;合肥工业大学:对46名硕士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因其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或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而又无正当理由,且未经请假离校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的教学活动;广州大学:72名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博士7年、硕士5年,下同)内未完成学业,学校决定对这72名研究生作退学处理。今年还有不少高校都对部分大学生作出退学处理!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7月10日,发布《关于处理超过最长学习年限博士生学籍的通知》,有59名博士生因超过全日制博士(含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对其学籍管理将作出分类处理。四川大学6月份,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经济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法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多个学院相继在官网向学生发出正式退学通知,涉及200多名研究生,包含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要求学生在2周内办理离校手续。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而被退学,以下小编分享几个学院的通告,大家可以看看:四川大学化学学院2名研究生被退学处理:四川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6名研究生被退学处理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校:5名研究生被退学处理上海师范大学6月28日,上海师范大学发布公告,对125名超过学校规定学习期限不能毕业的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中南大学5月20日,中南大学表示,截至目前,共有10名研究生休学期满已超过2周仍未提出复学申请。对于6月3日后仍未办理复学手续的研究生,研究生院将上报校务会给予退学处理。吉林大学今年4月份,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法学院、商学院等多个学院相继在官网发出退学通知,对所属学院的超期研究生进行学籍清理,这次学籍清理所涉及研究生数量规模也是不少的。通知中还提到:对于正在积极准备论文答辩的超期研究生,可以给予答辩机会,最后答辩截止时间为2020年12月31日,超期不能答辩的研究生将按退学处理。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发布通知,根据《吉林大学研究生管理规定》及《关于开展超期研究生学籍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拟对超期研究生进行学籍清理,针对超期失联研究生进行公告送达,公告期为90天,公告无异议后,按退学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延边大学延边大学,对26名学生作退学处理延边大学已经不止一次对研究生进行清退了,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学籍管理工作中发现很多研究生存在学习年限届满未毕业或结业的情况。根据规定,一次性清退了136名研究生(其中,博士14名,硕士122名)都是因为超过最长学习年限。虽然清退超期、不合格研究生是控制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种方式,但被清退显然不是学校和学生愿意看到的结果。大学不再是“保险箱”!严进严出”成为高校管理常态!所以大家既然选择了读研这条路,就要全力以赴,而不是浪费自己的青春时光!
延边大学延边大学清退136名学生11月28日, 延边大学发布一条《研究生退学决定公告》,对该校136名研究生送达退学决定。这136名被退学的原因是“超过最长学习年限”。其中,博士有14名,硕士122名。在被退学的136名学生中,最早入学为2005年,从入学至今已经15年还没毕业。还有一名学习世界史的博士2006年入学,年龄已经高达53岁,快到了退休年龄(60岁),毕业后工作几年可以直接退休养老了。得知是这个原因,网友怒了。很多人考不进不去延边大学地处延吉市,始建于1949年,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入选了“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作为西部重点发展的高校,延边大学由南开大学对口支援,在这样的学校深造未来可期。然而,就是有那么一帮人,考取学校的研究生、博士生后不懂珍惜,有办理退学手续就擅自离校。半道儿就不念了,消失了……挂在网上的基本都是联系不上的。占着茅坑不拉屎,占用了学校研究生、博士生名额,导致很多学生考不进去,让网友很气愤。不是一次性清退延边大学工作人员也对此事做出了解释,这次清退的136名学生,并不是一次性清退,而是在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此前,很多学生突然不来念了,学校这边保留了学籍,并没有清退,今年根据文件,直接一次性清理了。所有被清退的学生名单已经挂在了网上,学生可以自己来办手续,不来办理的学校也依照规定进行清退。想考研的学生可以放心的考,虽然他们占用了学校的资源,现在已经被清退,不影响新生的录取和导师的分配,会把最好的资源分配给合适的学生。被清退后,还可以回来继续念吗?看到清退名单,部分学生想回来继续完成学业,拿到文凭,他们可以回来继续念吗?答案是:不可以。当成既然选择“不择而别”,几年都联系不上,本身就是对学业的不重视。清退公告里有规定,被清退的学生只能回来办理手续,不再继续念书,符合条件的可以重新报考。考研不易,且学且珍惜考研有多苦,复习的日子里,每天睡觉不超过5个小时,总害怕单词没背,数学公式记错。而有些“好学生”直接保研直博,让我们望尘莫及。保研也就算了,他们还不懂得珍惜,读到一半就不读,跑出去工作、创业,让我们又情何以堪。#延边大学一次清退136名研究生#学生甚至建议希望学校取消保研,统一考试,这样才公平。得来不易才懂得珍惜,真正想读研读博的人肯定会在学校里专研,而不是半途而废。附录:来看看真正想学习的学霸是怎么做的,事业爱情双收。谈恋爱不影响学习,情侣学霸双双保研直博,可惜男生头发已白
根据《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2019年10月10日至31日,考生可登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平台”(https://yz.chsi.com.cn或https://yz.chsi.cn)进行正式报名,报名时间为每天9:00—22:00。提醒大家:网上报名时间充裕,建议广大考生合理安排时间,避开报名初期、末期高峰,避免因网络拥堵影响报名。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请大家提前确认自己的学信网账号状态,同时登录学信档案核实学历(学籍)信息是否正确,以免影响报名。大家还可以参照《2020年统考考生需准备的网报信息》,把个人信息准备在一个word或excel表格里,保存好电子版,避免由于网络不畅造成网页过期,已填报的信息保存失败等。在网报平台,考生不仅可以查询各省市招办、招生单位、报考点在网报期间发布的网报公告,还可以了解网上缴费常见问题、现场确认、准考证下载等报考信息。考生可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研招网报帮助中心,查看“报名资格”“注册学信网账号”“填写网报信息”“选择报考点”等常见问题。预报名成功的考生,报名数据有效,不需要在正式报名阶段再次报名。已报名成功的考生可登陆网报平台查看本人网报信息,下载报名信息表。已生成报名号的考生请注意:(1)请牢记学信网账号、密码和报名号。(2)如果选择的报考点采取网上交费,需尽快缴费,以免耽误后续其他进程。网上缴费后,才算网上报名成功。2020年研招网报支持网上交费的省份(31个)如下: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研招统考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网上报名成功后,考生还要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现场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应当及时关注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发布的公告,并按规定完成现场核对确认个人网上报名信息、缴纳报考费、采集本人图像信息等工作。逾期不再补办。
新一波复试消息来啦!上一次给大家整理了一手的调剂信息,今天照顾一下复试的同学,下面这几所学校,只要过了国家线,均可进入复试!- 1 -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在《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咨询常见问题答复》中公布:“第一志愿报考广州医科大学并初试分数线达所报专业的国家A类地区(一区)分数线者(单科和总分都要过线),都可参加我校复试”。-2 -北京第二外语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在《2020年硕士研究生各专业一志愿考生复试分数线》中公布:“凡符合上述要求的一志愿考生均可参加复试,学校不再单独通知”。- 3 -东北石油大学东北石油大学在《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基本分数线及调剂公告》中公布:“2020年第一志愿报考东北石油大学,除油气储运工程、会计外其余专业初试成绩达到A类地区2020年《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的考生均可进入第一志愿专业复试”。- 4 -淮阴工学院淮阴工学院在《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础要求》中公布:“一志愿报考复试线按照国家线(专硕)A类线执行。”另外,最近几天一直有粉丝在问我初试和复试的成绩占比分别是多少,今天一并回答大家。实事求是,毕竟每所高校根据招生目标的侧重不同,会有各自的安排。不过往年大多数院校的初试成绩比例均在50%-70%区间内,今年情况特殊,学校为了保证公平性,会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初试的权重。4月24日,东北石油大学和延边大学就分别公布初试成绩占比了,且均将初试成绩占比提升至70%!-2020东北石油大学 -- 2020延边大学 -查了一下这两所学校往年的数据作对比,去年东北石油大学和延边大学的初试成绩占比都是60%,今年相比于去年增长了10%。- 2019东北石油大学 -- 2019延边大学 -由此可见,尽管今年初试成绩占比会相对提高,但是比例幅度不会呈跳跃性变化,可能在10%左右。当然,用两所学校的变化来推断其他学校的变化本身就不太合理,大家参考即可。期待听到你们的好消息~
黑龙江考研排名前七的学校1、哈尔滨工业大学2、哈尔滨工程大学3、东北农业大学4、东北林业大学5、黑龙江大学6、东北石油大学7、佳木斯大学,关于佳木斯大学存疑,笔者在网上搜集到的部分信息显示,像理工大学师范大学,医科大学都是很好的选择。北京考研大学排名:1、清华大学2、北京大学3、中国人民大学4、中央财经大学5、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上海考研学校排名交大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大台湾大学排名台湾大学排名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成功大学天津大学排名南开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天津医科工业中医药重庆考研大学排名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理工大学河北燕山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医科大学山西山西大学太原科技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山西农业辽宁省辽宁大学大连理工东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理工大学吉林省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吉林财经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师范大学江苏南京大学苏州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省山东省河南湖北省湖南省广东海南四川贵州省云南陕西甘肃兰州大学兰州交大西北民族大学青海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香港香港大学(亚洲第一)、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文:黑龙江会计考试网
本文为募格学术(ID:mugexueshu)原创。转载请在【后台】留言作者:浴火凤凰“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计划比2019年扩招18.9万人!!!”这是在2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由教育部公布的重磅消息。此消息一出,许多今年通过录取线的硕士考生终于可以小松一口气了:“太好了,今年的录取率又增大了一些”。的确,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有341万人报考,比去年增加了5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2020年也被称为“最难考研年”。通过了录取线,接下来就是紧张的复试和录取等环节了。但是,近年来研究生入学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录而不读”。如2019年10月,湖南大学研究生院对69名2019级“录而不读”的研究生,取消其入学资格。这种现象的出现,大多是因为调剂专业不理想、出国留学等原因。即使通过了复试,究竟是“继续读研”还是“直接工作”,依旧是令很多硕士考生举棋不定的艰难选择。今天已经铁心确定的方案,明天可能又会被自己无情地否定,而后天又可能来个“否定之否定”。对于押上自己前途、时间和金钱等筹码来读研,究竟是不是一步好棋、妙棋,这很难说。作为一名博士毕业,现在正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的过来人,我想读研并不是想读就去读的,这不仅仅是学术造诣的问题,还要有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确定你全都具备么?比如,不能做到以下4点的,我个人认为,你不适合来读研。1、没有明确职业规划的不要来读研“整个宿舍都考,不考的话好像另类、怪人。”“选择考研是主要为了逃避工作,多享受几年的学生时光。”这是很多“考研”人内心的真实想法。他们认为,按照这种思维,既然通过复试了,那就应该去读。但是,你不知道要去哪里,只是盲目向前走,这是很危险的。成年人,就该对自己的时间、对自己的付出、对自己的未来负责。读研,是对人生的一种规划。读研本身应该有明确的职业规划,终究目的是为了提升自身学历水平,以便毕业后找到更好的工作、赚到更多的收入。究竟什么是好的职业规划呢?下面是来自于智联招聘的一组最新数据。此外,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预防医学、应急管理、养老服务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也是教育部公布的重点倾斜对象。如果你的职业规划在以上范围内,你可以考虑去继续读研。但是,如果你没有具体的职业规划,没有明确的读研目标,只是单纯地逃避工作,或是跟风随大流,那我劝你,还是不要来读研。否则,即使进入复试,专家组问你为啥要选这个专业,你回答不出令他们满意的答案来。否则,你即使过了复试,在枯燥的反复实验、抓狂的整理数据、作呕的论文撰写时,你也会痛苦不堪、后悔连连。否则,你也将失去人生中最美好、一去不回的3年青春时光。否则,即使硕士毕业之后,你也无法得到称心如意、收入颇丰的工作。2、没有一定科研能力的不要来读研即使你有幸被录取,并不意味着你能够顺利毕业,因为这才仅仅是你艰难而具有挑战生活的开始。为什么这么说呢?2019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发布《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退学决定公示(第二批)》,决定对该校3名研究生给予退学处理。当然,这不只是个例。据不完全统计,从2019年开始,许多高校都在进行研究生的清退行动。2019年3月1日,广州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发布公告称,由于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该校对72名研究生作退学处理。2019年3月12日,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关于硕士研究生退学处理决定的公告》,对许某某等46名硕士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9名博士研究生、22名硕士研究生、284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进入清退名单;吉林农业大学对34名研究生予以学业预警;西南交通大学拟对不合要求的2012级博士研究生和2014级硕士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2019年11月28日,延边大学发布“研究生退学决定公告”,宣布对136名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中国传媒大学对61名超期研究生予以退学,其中有学生入学已超过16年;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对67名博士、8名研究生予以退学。这些研究生遭到清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他们未在规定年限内完成学业。当然,导致他们未能完成学业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缺乏科研能力无疑是其中一条,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研究生都具备这项能力,即使你考研分数很高,这二者并不完全对应。虽然现在不同学校的制度不一样,可大部分发表SCI论文是硬性要求,而具体到实验室,导师可能还会有更高、更多要求。一般来说,研究生3年里要发2篇SCI论文。以硕士生3年的学制,上课用去1年,毕业考证、考公务员、考托福、找工作少则半年,长则1年。这样算下来,充其量只有1至1年半的时间来做研究。要知道,对生态学科而言,这点时间连一个田间实验的重复都没法做,哪里有可能去独立做出一篇实验设计严谨、结论依据充分的SCI文章出来?因此,少数学生走上伪造数据、找关系、买论文、假评审、抄袭的道路,最后坑了自己又害了导师。这其中的代表人物,作为写过毕业论文、用过“知网”的人,都应该知道他的大名。毕竟,天才是少数。如果没有基本的甚至较高的科研能力,你能保证自己不是被理清退学的对象吗?也许你会说,这两天还得到一则好消息,教育部、科技部近日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提出“不宜以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性条件。”要知道,《意见》里使用的是“不宜”,而不是“取消”。再说,如果没有SCI论文的硬性指标,如何评判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就算全面取消也要一个漫长的论证和实施过程,最近这些年你是指定享受不到这个福利了。3、没有强大心理素质的不要来读研2019年9月2日上午,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2016级专业硕士生陈泽民坠楼身亡,警方初步判定为高空坠落(已排除他杀)。后来,这位自杀学生《狗血的研究生生涯》的绝笔信被曝光。信中提及导师要他平时去某公司上班,耽误了他的学习;平时导师态度很不好,对其各种威胁;已经延期毕业一年,且身边的同学陆续找到工作,内心又很焦灼,在多重压力下最终受不了,他选择了自杀。近年来,研究生自杀的案例还有很多。2009年6月,北京大学研究生贾昊坠楼身亡。2015年5月,中南大学研究生姜东从图书馆六楼跳楼。2015年毕业季,北京邮电大学半年内出现5起研究生自杀。2016年1月,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蒋华文从9楼一坠而下。2017年12月26日,西安交通大学在读博士杨宝德自溺于灞河。2018年3月26日,武汉理工大学在读硕士陶崇园坠楼身亡。2018年12月13日,同济大学研究生陆经纬跳楼身亡。2019年1月20日,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硕博连读生胡坤在宿舍猝死。据调查,处于精神亚健康状态的研究生不在少数。选择离开这个世界的研究生,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信仰崩塌。许多研究生曾经坚信“勤能补拙”。可现实是,自己的善良和勤奋却被有些导师利用,自己成为导师个人的科研机器,导师用自己的成果去评各种帽子。并且,科研好像一个无底洞,导师永远不会满足。如果导师比较自利,不允许学生拿数据去发小文章,那学生就得面临延期、甚至长期无法毕业的问题。换师无门。现在,研究生将导师称为“老板”,这个“老板”拥有一票否决权。有些研究生即便努力完成了科研任务,导师不同意的话也无法正常毕业。同时,换导师很少有人成功,因为其他导师既不愿意得罪原导师,也会对该研究生的能力持怀疑态度,所以很难找到愿意接收的导师。迷茫无助。在多数情况下,研究生受到导师的委屈是很难让他人感同身受的。跟同门讲,有破坏师门氛围进一步遭受责骂的风险;跟朋友讲,除了一声叹息也帮不上忙;跟父母讲,他们往往告诫自己要卑躬屈膝、忍让、服从。所以,读研之前,请问问自己:“我真的确定自己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吗?我真的面对任何无助、委屈甚至是责骂、侮辱都能一笑而过吗?我真的在走投无路的时候能不选择绝路吗?”你不必回答,因为你没有经历过、无助过,所有答案都是苍白的。4、没有经济支撑能力的不要来读研读研,就意味着你放弃工作的机会,失来读研期间正常工作的收入,以及3年时间的工作经验和人际关系。这些,都是你读研必须要考虑的成本代价。所以,家庭条件越是不好的学生,越是不能来读研。你应该做的,是及早步入职场,先养活自己,不需要向父母伸手要钱。等自己有了独立的经济能力之后,再去考虑考研、提升学历这样的后续问题。当然,这并不是瞧不起你,也并不说因为你家里穷,就失去追求知识、提升学历、成就更好自己的权利。而是你要知道,步入大学你就是成年人了,应该自己养活自己,但父母还是选择给你学费、生活费,让你在大学校园里不为了一日三餐而忧愁,可以安安心心呆在象牙塔里,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大学毕业了,父母并没有责任和义务,继续供养你来读研,虽然他们也很希望能有高学历的儿女。明知道他们没有能力,希望你能早日经济独立,你还想着晚点赚钱,我觉得对他们来说,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但话说回来,万事万物都有两面性,读研也有读研的乐趣和优势。规划人生格局、提升科研能力、造就强大内心,这难道不是读研的吸引力所在吗?人生道路很多,读研并不是一定是最好的选择。记住,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关键,是在于你是否拥有终身学习的心态,而不是由你是否拥有研究生文凭而决定的。hold的住,世界就是你的,hold不住,不要走这趟浑水。
教育部近日印发通知,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明确2020年将计划扩招18.9万名硕士研究生。对于考生而言,每增加一个招生名额就多了一份被录取的希望,特别是在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历史最高的背景下。扩招18.9万人意味着什么?招生名额又会如何分配?高校各方面资源做好准备了吗?扩招比例超过20%: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有扩大空间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41万人,比上年增加了51万人。与考生激增趋势相似,2020年高校毕业生预计比上年增加40多万人,达到874万人。不管是考研还是找工作,人数水涨船高,难度只增不减。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当口,消息传来——硕士扩招。“今年考上概率肯定变大了。”正等待厦门大学复试的刘达庆盘算着,“原本徘徊在复试线边缘上的人极有可能被淘汰,这下可能被拉回来”。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测算,2019年,考研录取人数约为80.5万人。按照计划扩招18.9万人计算,扩招比例约为23.5%。扩招比例超过20%,是一个什么水平?进入新世纪,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研究生录取人数也不断增长。记者梳理发现,扩招是趋势,但是往年通常控制在5%以内,很少突破10%。硕士扩招超过20%的年份,有但是很少。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测算,在2005年、2009年及2017年硕士扩招出现小高峰,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3.57%、16.13%、22.45%。硕士招生规模年年增长。即便是这样,在一些人看来,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仍有可扩大的空间。他们给出的理由是,2018年中国每千人注册研究生数为1.96人。而自2010年以来,美国、英国、法国一直保持近9人的水平。而这一数据一直被看作衡量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毋庸置疑,研究生扩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发挥调节就业的功用,“但理论上说,学生接受研究生教育是一个知识、能力、素养全方位提高的质变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大学毕业生储存在研究生教育的‘蓄水池’里,等到两三年后再重新释放到就业市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世奎认为。“硕士扩招的根本动力,一定源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升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增长,突发的疫情只是把扩招的政策窗口开得更大些,或者说加速了该进程。”赵世奎说。扩招学校、专业分配原则:分校确定,精准投放因为初试分数“不上不下”,刘达庆希望自己能够“被扩招进去”。他和所有考生一样,“特别关心”新增招生名额的分配问题。哪些学校、专业会扩招?扩招比例会一样多吗?一些高校官网信息透露端倪:南京邮电大学表示“适当增加”,广西大学回应“有较大幅度增加”,而上海市属高校硕士招生计划“总量增加15%”。教育部给出答案:分校确定招生方案。计划增量将重点投向临床医学、人工智能等专业,而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这是一种精准投放。”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秦玉友表示,“扩招的重点投向,反映了当前国家在医药卫生领域、科技发展领域方面的人才需求导向。这与此次抗击疫情有一定相关性。”“我国高校体量大、专业齐全,但我想不是所有专业、所有学校都会获得数量均等的扩招名额。” 秦玉友提醒记者,在这一轮扩招中,各地高校需要制定不同扩招计划,以便新增招生名额合理地分配到相应高校和专业。在扩招的专业类型上,专业硕士则获得更多关注。秦玉友分析:“专业学位硕士强调操作能力培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专硕招生规模的增长,顺应我国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也符合当前我国对研究生培养结构布局。”2009年,专业硕士招生占比仅15.9%,其后在2017年首次超过学硕招生人数,到2018年专业硕士招生人数占比近58%。《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不过,秦玉友提醒,“专业学位作为扩招重点,对专业实践基地、校外导师的数量和质量都要求颇高”。扩招挑战高校承载力:须统筹规划,有备而招学生大幅增加,教师和其他配套教学资源够不够?这是扩招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当前,全国有近44万研究生导师,按照2018年的招生规模计算,全国平均一个导师招收1.77个硕士。若扩招18.9万人,师生比可能达到1:2.21。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王传毅告诉记者,“通常来说,每届指导2个硕士,教师的指导质量是有保障的”。在2016年教育部公布的分省别导师数据中,中西部地区导师每年招收硕士平均人数大多不足2人。河南为1.17人、广西为1.43人、云南为1.32人、宁夏为1.24人。“从导师总数上看,这些地区还有接纳更多学生的能力空间。”王传毅介绍,2017年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87个,也分配到了大量中西部地区高校。扩招将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高校倾斜,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人工智能等专业倾斜。但是,有专家称,此次重点扩招专业涵盖部分新兴专业,一些专业刚发展起来,教师的前期储备会存在困难。王传毅对此表示认同:“导师是否充裕,还得分高校和具体专业来看。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一些学位授权点人满为患,也有导师年均招生不足一人。”此外有研究表明:近些年,高校师资的承载能力相对高于经费投入与基础设施的承载力。换句话说,扩招对高校的硬件也是不小的挑战。南京大学教授汪霞认为,当前许多高校之间硬件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也不均衡。她建议,为了扩招高质高效,实验室数量、宿舍条件、图书馆容量的问题到需要提前关注,“在扩招前就做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规划,做到‘有备而招’”。避免扩招“文凭贬值”:严控培养质量《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考生选择考研的主要动机之一是提高就业和从业的核心竞争力。将近六成的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将对就业有很大帮助。该《报告》勾画出大部分考生的心理:拿到研究生文凭,为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在大规模扩招的背景下,可能会有不少在知识储备和对学术研究认识等方面准备不足的学生,成为研究生。”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包水梅坦言,他们确实需要在理论方法以及学术能力等方面进行规范化训练。“把他们招进来,仅仅只是个开始。”培养数量上去了,质量会不会受影响?类似疑问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如影随形。不出意料,这次硕士扩招再次引来对“文凭是否因此贬值”的讨论。“扩招即会造成文凭贬值本身是个假命题。”在包水梅看来,毕业生就业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复杂问题,与社会需求、研究生教育质量和个人发展潜力等都有关系。“研究生规模扩大并不必然导致文凭贬值,研究生文凭的含金量与培养质量把控是否严格直接相关。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社会评价人才不能只看文凭,必须从人才本身的能力和素质出发。”包水梅说,当然在研究生培养上,学校要建立健全导师制,引导导师投入精力指导学生,严格的过程性评价也要跟上。“不断增长的高质量人才有利于我国释放出更大的人才红利。在扩招背景下,硕士培养质量应该成为教育部门关注的重中之重。”秦玉友说。
考研难!读研更是难!以为自己顺利考上了研究生就万事大吉?据统计,仅仅2019年前后半年的时间里,就有近千名研究生(硕士、博士统称研究生)被退学,而今年也有学校开始清退,都有哪些学校做出了退学处理呢?这些同学都是为什么会被退学呢?在读研期间,该如何度过一起来了解一下吧!2019年都有哪些高校清退研究生哪些原因导致学生被清退呢?第一种情况,是全日制研究生论文不达标、学业成绩不合格导致的被清退。比如,去年深圳大学就清退了132名研究生,其中74%是因为“未写学位论文或学位论文达不到申请学位的要求无法毕业而被退学”。关于论文方面,不少理工科研究生真的鸭梨山大,学校加了发表SCI论文的要求,科研门槛水涨船高。人文社科的其实也一样,特别是拜我们翟博士所赐,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大学严出,已是大势所趋。第二种情况,则是全日制研究生超出了最长学习年限,按规定予以退学处理。延边大学的清退举措,就属于这种情况。每个学校对研究生学习年限的规定都不同,有的是五年,有的是七年,但不管怎么说,绝大多数学校都会规定一个时间上限。比如,上述的广州大学,按照《广州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细则》第二十条规定,研究生在校基本修业年限(学制)为:硕士生最长不超过5年,博士生不超过7年。被清退的硕士研究生一般是毕业延迟了两三年,博士最长读到8年都毕不了业。第三种情况,便是非全日制研究生被依规清退。这种情况常常被人忽视,但实际上,近年有不少被清退的研究生都属于这种类型。比如,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一次性清退了284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不少学校,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管理与教学工作都相对涣散,一些学生也放弃了自我要求,甚至认为可以“花钱混学历”,然而,伴随着国家与高校的管理越来越严格,抱有这种想法的人,等来的只能是当头棒喝。第四种情况,未完成学业有些学生以为只要考上了就轻松了,抱着混日子的心态去读研。但研究生一般来说是比本科生还要有压力的,除了上课、考试、修学分外,还要发表学术论文。由识记性和理解性的学习方式向研究性学习方式转型,学习强度可以说是大于本科生的。 第五种情况,主动放弃学业许多小伙伴是休学期满后未复学,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而遭到清退。原因不一而足,可能是家庭,感情,或是工作等一系列的因素,让其主动放弃了学业。还有一类同学是未经请假离校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的教学活动的,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无论如何都该跟校方打声招呼,不请假就离校那么久,属实不应该。主动放弃学业而被劝退的学生占比很大,像深圳大学2017-2019两年间就劝退了200多名。如果没有特殊原因的话,建议还是好好读完研。毕竟学历以后越来越重要,做起事来也会越来越方便,做决定前务必要三思而后行呐~第六种情况,留学生被大量清退由于前些年我国高校为了发展留学生教育,追求短暂的规模效应,质量要求有所降低,这很不利于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引发了一些质疑和矛盾。于是,近些年一些高校对于不守规矩、学业不合格的留学生现在开始进行清退处理。比如上面我们提到的上海交大,从劝退的名单中可以看出,这21名研究生中大都是留学生。另外,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的清退名单中,也都出现了留学生的名字。其中武汉大学更是重拳出击,2019年累计清理不合格留学生达181人。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如何充实地度过研究生生活:1)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尽量广地涉猎学科基本知识,尽量深地了解研究领域方方面面、过去和现在2)掌握独立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尽量多地学习各种研究方法,熟练掌握研究过程和步骤3)学会写论文:早点跟老师商量寻找一个有意义、有延展性的问题,而且不要太难。循序渐进地练习论文写作 ,从一千字、五千字、一万字循序渐进的'训练,先从少的慢慢写成多的,而且要在很短的时间4)珍惜各种机会。珍惜每一个能让自己能力增强的机会(实习,比赛之类的),珍惜学校给予的实习和交流机会,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5)好好学英语,最好早上保留朗读英语的习惯并背诵一些美文。另外注重加强口语交流能力和组织,表达能力,这是十分重要的。有机会多和外国语学院的学生进行英语会话,平常也多听听力和多看些英文电影,还有些国际公共课,都是国际尖端的学术课堂都应该多看看。6)每天早上早点起床锻炼身体,专心学习,更要保持积极健康的身体状态。7)每天看书。要经常跑图书馆,阅读除本专业的相关书籍外,看半个小时其它方面的书,多阅读有关护理的文献,学习别人的思维和写论文的思路,培养规范的论文写作思路。曾经,我们闯过千军万马,打败无数对手顺利上岸,为了未来人生有更多更好的选择,这个研还是要精读的。读研期间,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好高校资源,整体上要制定合理的规划,学业上要主动完成任务,交流上遇到问题要积极与导师沟通。自己辛苦争取来的,就要好好珍惜,愿大家都能成功上岸,顺利毕业!
这真是一批优秀学子,延边大学理学院2020届毕业生考研光荣榜来了,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学生的考试情况如何,他们被哪些重点大学录取了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祝所有考研学子梦想成真!
有很多同学因为职场晋升或者家人的期待、自己基础比较差等原因想找一些比较好考的学校,如果只是混个硕士文凭,那各位有没有容易考的高校和专业?不知道你有没有了解这方面的信息的有的话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下面我们汇总了一下其他同学推荐的学校,大家需要自己去识别认真分析啊。一、双非一本或者偏远地区马克思主义理论,二本,过了国家线就能进,马克思主义专业感觉确实好考一点。没数学,专业课就是马基毛中特两本,三本逆袭985都有可能。二、还不如生物专硕233,工科,国家线低,招的人多,还不考数学。三、西藏大学应该可以,加个援藏计划把握就更大了。我就随口一说,首先你得先去西藏工作,然后在当地申报考研,后面考研分数线会有一定的减免。西藏工作要连续工作两年,具体可以去研招网了解一下。四、学校差就只能考研改变,选择上海海事我估计多半是对方学校来送福利了,毕竟我们这种冷门工科不送福利没人报它的。双非工科你懂的 数学90就够 英语政治双40 全靠专业课翻盘。五、我单位就是看文凭,本科研究生干部,大专工人,第一天报到写档案就已经区分了,研究生带干部令,本科写干部履历表,专科写工人履历表。研究生绝对在机关,本科有可能在一线,有可能在机关,你说呢?六、过线就行,和新疆大学,西藏大学一个性质,少数民族地区省属211,国家照顾的。不过比西藏,新疆地理位置稍微好一丢丢,紧挨着陕西,上面是内蒙古。七、课别听忽悠,新疆大学好歹也是211、双一流,虽然偏一点但乌鲁木齐不差的,而且很多专业很好,复试也是按比例刷人的,不是说混混就能考上的。八、不想双非末流211也行,推荐教育学心理学一类的,背一背就行。但是考上后就不行了。我专门问过好几个硕士生导师,他们都说,必须要有能做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才行,他们特别讨厌只会背书的考生。说实话,现在考研的这些同学,普遍都是不太有科研能力的,真能搞好科研的都保研了,我的一些学长学姐也都是读研之后才真正解除科研的。九、我一直都没有说本科生不搞科研,我只是说教育学考研的科目内容主要靠背诵,对应考试,就要多背,一切都要先过了初试再说吧,科研能力也许导师会在复试考察,但是主要还是要把初试过了吧。至于你说我无知,那可能你本科是比较好的学校吧,我本科努力搞科研的同学基本都保研了。十、农学,二本,我也是专科考研,今年考,心态崩了。打算明年再考,哎。政治那破玩意根本看不懂,感觉复习没复习差别不大,在迷茫中渡过考研。十一、华北理工大学,工科过了A区国家线就能上,工科肯定没问题,工科过了国家线基本上就能进复试,毕竟是双非。我本科是华北理工大学的,去年考的就是华北理工大学本校,单科都够了,总分没过线,今年二战我换成了河北工业大学。十二、我考得广州大学法硕,感觉今年够呛,能不能过国家线都是问题,今年要是考不上准备明年考暨南大学。十三、内蒙古大学,b区过线上,地方比新疆和西藏好 再说一遍,就是普通的城市,没有草原也没有马。听说骑马上学,那是假的喔。就是因为很多人以为很落后所以才好考啊还有人觉得偏远,其实离北京就三四个小时车程。十四、比新疆好?西北考生明确表示除了西安几所,剩下就是兰州和新疆大学撑着了。最近还搞了个中科院和新疆共同培养的分院。留内蒙的话,位置方便点,拼学校,内蒙跟新疆现在比不了了。十五、机械工程,再选个排名靠后的双非学校,最好考的工科+最好考的学校,肯定稳我报的是上海的,但是去年有百分之70的来自调剂。不知道今年情况怎么样。十六、各位 觉得云南的大学双非可以吗?对于专科生会不会好考点?十七、没有容易考的,现在很多二本学校分数线都高的吓人,现在考研人数陡增,不优秀的全都没考上。十八、只要不是985 211 或者不是这个学校的一流学科(全国一流),就很好考,建议选以后定居的城市,这种学校真的很好找……离家远考研以后导师的人脉用不上啊。十九、讲真,如果只为了刷学历,我只能说农业类硕士也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我姐妹儿也是专升本考的硕士,现在仍旧会卡第一学历。二十、农学相关专业+普通类农业院校,要求都是最低的,各科分数线也是最低的,很好考,英语划线一般31分,比工科还低。东北林业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贵州大学 广西大学 延边大学 这些感觉国家线都可以。二十一、考不那么热门的专业和偏远一点招生又多的学校呗,比如马克思啊,出来也可以当老师,考公务员这些。二十二、马克思,呵呵呵,马克思背死你,还要理解,政治马原是最难大题考,题目太活了,我选择题马原也不行。政治是基本公认考研最简单的科目,文史哲本身也是较冷门专业,竞争不大。另外不考数学题目不难。你还要怎样才简单?要不你试试金融?二十三、内蒙古青海甘肃云南周边的大学吧,就普通的那种,非211985,招生多,复试刷个位数的人……我本科一般,宿舍有个学渣室友,男朋友有钱,所以她不学习经常挂科,暑假过完被男朋友劈腿啦,伤心到9月底要考研,然后就考上了,分数刚过国家线……那个分连我学校复试都进不了……她准备了3个来月……二十四、感觉兰州那边挺好考的,不过地理是它的王牌专业有可能热爱地理的大神会去,所以你可以挑兰州大学其他的专业吧,可能王牌专业有点难度,我也不清楚。看了大家推荐的学校与专业不知道你有什么想法,大家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的分析从以下19个维度进行分析:报录比、招生人数、导师、复试分数线、推免人数、专业代码、最低录取分数、目标分数、实际录取人数、一志愿录取人数、调剂来源分析、调剂去向分析、复试时间、复试难度、初复试分数比例、初试成绩核算、专业排名、各科分数分解、一级学科招生。以下是你们要分析的样本。我们是知了网伴随,大学生成长的趣味、高效在线学习平台,欢迎关注我们每天的原创文章,更多的考研、四六级等内容请关注我,点关注不迷路,也欢迎大家私下交流,如若认同请帮忙分享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