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读研,除了传统的考研外,还有保研这条路可走。保研,即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前提是本科母校具有推免生资格。全国2600多所普通高校,具有保研资格的本科高校共366所,这些大学基本上是原211大学或者各省排名前列的省属重点大学。这是部分双一流大学2018保研率数据。为什么有的大学,如中科大、上海交大保研率30%以上,上海大学、辽宁大学却不足10%?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按照以下原则确定各大学的推免生名额:(一)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15%左右确定。(二)未设立研究生院的“211工程”建设高等学校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5%左右确定。(三)其他高等学校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2%确定,其中初次开展推荐工作的高等学校,前3年每年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1%确定。从教育部文件规定可以看出,一所大学是否获批设立“研究生院”是该大学保研率高低的关键!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保研率15%左右,对未设立研究生院的“211工程”高校,保研率5%左右,非211高校则更少,只有2%。被批准有研究生院的高校名单及批准时间一、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北京率先创建了全国第一个研究生院。即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北京)。2000年9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今天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即中国第一个研究生院。这就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前身。1、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二、198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全国22所高校首批设立研究生院:2、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合并8、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3、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4、清华大学研究生院5、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7、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9、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10、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院11、天津大学研究生院12、南开大学研究生院13、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14、吉林大学研究生院15、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合并17、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16、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18、南京大学研究生院19、浙江大学研究生院20、武汉大学研究生院21、华中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22、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23、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以上为首批正式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23-2=21所三、1986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全国第二批试办研究生院的10所高校:22、中山大学研究生院23、东南大学研究生院24、同济大学研究生院25、东北大学研究生院26、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27、厦门大学研究生院28、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29、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30、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31、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四、1986年4月,教育部批准全国第三批试办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32、北方交通大学研究生院33、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34、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35、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36、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院37、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院(分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38、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39、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40、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41、山东大学研究生院42、中国石油大学研究生院(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43、湖南大学研究生院44、中南大学研究生院45、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46、四川大学研究生院47、重庆大学研究生院48、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49、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50、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51、兰州大学研究生院52、第二军医大学研究生院53、第四军医大学研究生院五、2002年5月27日,教育部批准2所高校试办研究生院54、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院55、河海大学研究生院六、2003年8月,教育部批准1所高校试办研究生院5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注:1、1999年11月26日成立的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成员单位有34个,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原33所高等学校正式研究生院合并为31所。3、因为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实际上早已形成(教育部批准)两地分别独立办学的格局,所以,到目前为止,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为56所+3所=59所。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研究生院的高校名单提醒:设立“研究生院”是要经教育部批准的,目前只有上面59所。其他未经教育部批准的,应该叫“研究生部”。个别大学将自己的“研究生部”改名为“研究生学院”。这些研究生学院,虽然是合法的,但保研率极低。“研究生院”和“研究生学院”,天壤之别~
考研的必要性在本科生越来越多的今天,通过读研究生来提高自己的学历变得越来越有必要。这一方面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自己在学习与工作之间有一个过度缓冲。同时随着学历的普遍提高,一些大型企业的核心岗位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企业都明确要求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所以说拥有研究生学历无论是在就业还是待遇方面都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所以,强烈建议准毕业生们最好能够考研,因为工作以后再考研的难度可能要大很多。而我们在决定考研以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需要确定自己拟要报考的专业与学校。因为确定以后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特别是专业课的复习。由于我们本科阶段所学专业都是属于大类专业,也就是所说的一级学科。比如电气信息大类里的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等。但是,在考研的时候,就不会再有本科阶段所学的大类专业,而是会更进一步划分为子专业,并且有些大类专业可以划分出好几个子专业。这样就会给选择专业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同时,同一个专业可能会有很多学校同时开设,并且学校的实力相差悬殊。这样,就需要我们不光要确定专业,还得确定要报考的学校。所以,这篇文章主要就针对准研究生的专业选择以及学校选择问题给出一些方法与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专业查询对于专业查询,我们只需要关注一个网站就可以了。这个网站就是每一个考研人都需要关注的: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简称:研招网)。在该网站上可以查到所有研究生招生的学校与专业。在网页上有一个信息库,包含了专业库与院校库。研招网界面专业库:在专业库里面包含有所有研究生可以报考的专业,比如我们选择专业查询,界面如下,然后在左边的专业列表中可以选择我们需要的专业,也可以手动输入专业名称。同时也可以选择研究生类型,比如学术型、专业学位、以及博士研究生类型。更进一步细化查询。专业查询界面下面输入我们拟要报考的专业,比如输入: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可以查询到如下信息。专业查询结果然后可以选择开设院校查看,或者选择专业主页查询详细信息。可以看到基本信息,包括专业名称以及专业代码等等信息。同时,也可以看到专业介绍以及专业点分布,按省份来划分的,非常方便查到开设这些专业的学校。专业主页信息院校查询院校库跟专业查询一样,网站也有一个院校库,界面如下所示。可以看出,学校也是按省份来分的,下面还有更加详细的可选项,比如院校隶属于什么:“教育部、其它部委”。以及院校特性:“985高校、211高校、以及自划线院校。”可以非常方便查询。比如我们省份选择四川省、院校隶属选择教育部、院校特性选择985院校与自划线,可以查询到如下学校。四川大学与电子科技大学。然后还可以进一步看到查询到的学校的信息,包括非常重要的招生简章,以及调剂办法等。其它信息可以直接到对应学校官网查询。比如选择四川大学的招生简章,即可看到招生简章如下所示,最上面是最新的招生简章。招生简章是考研学生最值得关注的信息之一。除了招生简章以外,还有其它信息,比如问题咨询,可以看到我们最常关注的一些信息,比如专业课初试、参考书目、专业课考研大纲等等非常重要的信息。所以说,对于准备考研究生的同学,这个网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网站,希望大家能够多关注一下。说完学校以及专业查询问题以后,下面再说下关于专业以及学校选择的问题。学校选择首先,对于考研来说,有一句话叫做:“考得好,不如报得好”,可以看出学校的选择有多重要,可能我们分数很高,但是学校没选好,而有些人分数不高,但是学校选择的好,最后人家考研成功,我们倒失败了。对于学校选择,首先第一点就是要对自己的实力有一个全面并且准确的认识,切忌好高骛远,特别是今年来看,调剂越来越难的情况下,学校的选择尤为重要,毕竟调剂成功的希望渺茫。想报考985大学请慎重,因为985大学属于自划线学校,对于每一科都有单独要求,并且总分都不低,所以需要慎重,非常不建议本科学校太过于差的学生报考,比如三本以及大专生(不要太关于迷信三本学姐三个月成功逆袭985之类的鸡汤文章)。其次,报考热门城市的学校也要注意,不要以为不是985类大学就比较好考,比如上海的上海财经大学,虽然只是一所211大学,但是分数就相当高。想考一个好大学,但是实力一般可以适当选择一些B区的学校,分数线相对来说比较低,比如兰州大学,贵州大学等,分数线相对来说要低一些。专业选择专业选择也非常重要,毕竟不像本科生的时候,还可以转专业或者等大三的时候跨专业考研,研究生专业只有一次机会,希望要重视起来。专业选择最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特别是跨考专业,一定要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不然,三年科研生活绝对不是你们想象中的那么轻松,要是不喜欢所学专业,平时学习是非常枯燥并且无聊的,也很难坚持下去。下面再说下跨专业考研的事情,跨考其实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关键是看怎么准备了。对于跨专业考研给出的建议就是,尽可能早做打算,在学校期间最好能够选择相关课程来学习。这是非常重要的,毕竟没有那个导师愿意花时间让你们补专业基础课程。最起码要让导师觉得你们是有基础的,而不是为了应付初试来复习的。结尾“本科看学校,硕士看专业,博士看导师”,所以考研专业选择非常重要,无论如何选择,尽可能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即使不感兴趣也不能太反感。不要冲着好就业之类的因素去。学校选择其实也比较重要,实力不错尽量选择一些发达城市的学校,实习以及就业机会都要多很多,实力一般并且想求稳的话可以向B区靠拢,可以选择一些性价比高的学校。感谢您的阅读,一些考研专业与学校选择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高校研究生和科研院所研究生有区别吗?1、研究所的师生比远高于高校的师生比 研究所的导师数量会接近研究生的数量,甚至会超过研究生数量(在我们单位,有五十多位硕士导师,但每年只招三十多名研究生)。在某些研究所导师可选范围非常广。高校的导师每人每年都会带学生,但研究所并不是每人每年都带学生。研究所会有几个导师持续的带学生,也有一些导师只是偶尔带带学生。研究所的教师有一部分是外聘,特别是一些公共课或基础课。2、研究所的文献资源总量小于高校,但人均占有量会比高校高得多 高校每年会花几百万元购买电子资源,各类文献数据库非常全,清华同方、万方数据、超星、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电子图书、外文数据库非常全,很多高校都会达到一百多个数据库。而研究所不会下这么大财力购买这些资源,研究所的资源范围更窄,更有针对性,而且会有些特色的数据库。高校的资源通用性更强,而研究所的资源专业性更强。高校的图书馆需要占座,而研究所的图书馆往往没有几个读者。3、高校有着很好的教育与科研氛围,而研究所有着很好的科研与工作氛围 研究所的学术活动往往专业性、针对性更强,而高校有着各种各样的学术报告,无论是人文还是科技。高校的导师从事科研项目与教研项目,而研究所的导师几乎没有教研项目,除了科研项目外,还有很多工作性质的项目。高校的导师科研经费多,研究所的导师事业经费多,所以总体上来讲研究所导师的钱更多。高校导师会有纯研究的项目,研究所导师的项目往往面向应用的项目。所以有些导师的项目更像是工作,这些项目往往是下达的任务,而不是需要申请的科研项目。在高校,导师拿下的项目主要靠研究生干;而在研究所,研究生在项目中并不是主力,因为研究所往往有较为稳定的团队。研究所的教师一般不为本科生上课,研究生基本没有助教的机会。4、研究所个性认知充足,高校通识认知充分 高校因为同属教育系统,尽管地域、规模等因素不同,但总体上共性比较多,兄弟院校有许多可比之处,如行政部门设置、网站栏目设置等信息大同小异。而科研院所大多数是政府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因行业性质与管理方式的不同,使得各个院所的个性特征非常明显。而研究所的业务机构、网站栏目设置千差万别。例如,在情报学领域,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中国协和医科院信息所等差别非常大,相互之间无从比较。在研究所感受到社会的东西更多,在高校象牙气息更浓。高校各种体育设施一应俱全,而研究所一般没有这么好的条件,能有个篮球场就不错了,更不要说体育场了。所以在研究所读研究生,获得的个性化认知更加多一些。想了解更多信息,欢迎关注我,我的个人主页有更多内容哦!
对于考研如何找学校、专业、资料等问题,很多同学不知道如何去做,或者找到的信息有限,又或者找的效率不高,我这篇文章就是针对这些问题写的,如果有兴趣,可以认真看一下。怎么找学校和专业最直接的办法是去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看专业库或院校库,一个一个的搜,在搜之前,最好是先确定专业,再选学校。寻找有这个专业的学校,可以直接去研招网上面看,在院校库里面看就可以了。等你找到你想去的那一个学校或者那几个学校的时候,就不要在院校库里搜学校,实在是不建议这种方法,因为研招网上面各个学校的招生信息不全,在那里面,录取人数、分数、考试书目都是不全的,你找不到太多有用的信息。如果你有确定的学校,就是你非得要去哪个学校的话,你可以只看那个学校的招生信息。如果觉得某个学校还不错,就去这个学校的研究生网站。譬如你想考山东大学,就去网上搜山东大学研究生院,点击招生工作,看看去年的招生简章、招生目录和录取分数,顺便看一看往年你要考的这个专业的录取人数,报录比(这个并不一定每个学校都有),如果觉得这个学校不合适,那就放弃,继续换下一个。其实现在我是不建议找学校和专业的,除非你特别喜欢。因为今年国家线和院校的复试录取工作还没有进行,你可以等研究生复试工作结束后,再查找这些数据。今年可能会有些晚,但是影响也不是太大,对统考的同学影响更不大了,譬如教育学、历史。除此之外,对于考数学的同学来说,更不用急,因为你先学好数学就行,毕竟你比别人少一门专业课,但是最晚在六月之前确定学校和专业,因为背的内容也不是很少,早背是没有坏处的。如果你看到往年的数据中,报的人特别多,录取的比较少,你就要小心了,你要看一看这个学校的院线(其实是进复试的最低分),如果和国家线一样,很大的可能就是过线的人数不够,需要调剂。如果连续几年都是这样,而且专业还不是特别火,这时候你可以去报,因为成功的概率特别大,前提是你有把握过国家线。要注意一定,录取人数有的学校是包括推免生,你要把推免生去掉后,再看招收人数,这才是你真正和竞争对手争夺的名额。选择学校不要急,也不要太早做决定,一定要多看,把对你有用的信息都找到,权衡好之后再选择,不然后期换专业,再重新开始专业课,你会面对很大压力的。如何找专业课资料1、找到考上你想去的那个学校的学姐学长,买他们手中的资料,二手资料就挺好的,有学长学姐的笔记,如果不跨考,学长学姐还能给你讲讲经验;如果你和他们关系好,资料可能就白送你了。2、如果你的学校没有考你想去的学校或者专业的学长学姐,你就需要自己找,去你想考的那个学校的贴吧、微博。举个例子,你想考山东大学,就去贴吧搜,山东大学研究生吧;去微博搜,山东大学研究生,或者考研超话里面搜,山东大学,或者搜你想学的那个专业,就会出现一些经验贴,或者一些机构,他们会卖你需要的专业课资料。因为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不要怕找不到资料、真题,其实很容易找到,只是你不会找。3、去QQ搜,21山东大学研究生这样的词,就会出现好多群,你可以都加一下,一定要多加几个,问问他们的资料有什么,价钱如何,或者在群里观望几天,或者私聊别人,问问他们靠谱吗。有的卖资料的那些所谓的学长学姐人,卖给你资料后人就跑了,或者只推荐你买资料,有关这个学校的问题就不给你说,或者资料也没后续服务等。专业课资料有时候很重要,如果买错了,你就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学习,甚至不知道重点是哪一些,最新的学校信息也不知道,一定会影响你的成绩,所以要慎重选择。还有就是,如果不能确定你的专业,就不要买太早,因为当你再换专业的话,一切要重新开始,太浪费时间了。
在择校阶段的纠结期,有很多同学都非常烦恼,其实考研择校出来常规的大学之外还有很多科研院所可以选择?那么在大学里读研和科研院所里读研有什么不同呢?师生比不同在高校有招生资格的导师,基本上都会选择带研究生,有的导师一年甚至会招好几个研究生。虽然学生多,但是导师对我们学习上要求很严格,否则十多个研究生基本上都是散养,很难学到真本事。但是在科研所则不同,研究所的招生名额少,导师多。有的导师虽然有招生资质,但是不一定能够招上学生,他们往往处于被学生选择的状态。当学生有选择权,那么挑中好导师的概率更大啦~学习环境不同科研所的学习环境往往相对简单,课余生活几乎没有什么活动。整体氛围来讲,学习氛围会很严谨,但会比较单调,就算偶尔有活动,但是学生们太少,也掀不起浪花。但是在高校就不同,学生多,再加上本科生的活动研究生也可以参加,整个校园就会变的非常活跃。特别是硕士毕业后想直接进入企业工作的小伙伴,可以在研究生会多进行能力上的锻炼。拓展领域不同高校因为有不同的学院,每个学院擅长的领域不同,但是汇聚到一起成就了广博的资源。在高校读研时,有不少人文方面的讲座,可以让自己的视野得到很大的扩展。在科研所,所学领域相对比较窄,对应的讲座和学术会议,是以科研所本专业的为主。研究所的学术活动往往专业性、针对性更强,而且该研究领域的学科文献的数据数据库非常全,适合研究所学生下载。对于未来想在这个领域潜心读博的学生,研究所的科研条件非常适合。总结:招生人数:大学招收的研究生多、科研院所招收的研究生一般较少。报考人数:大学报考的考生多、科研院所报考的考生一般更少,往往需要调剂。科研条件:大学的基础教育条件一般较好、科研院所的专业研究条件一般较好。生活津贴:大学的生活津贴一般较低、科研院所的生活津贴一般较高,甚至很高。奖学金:大学的奖学金种类很多二科研院所的奖学金种类相对较少。生活条件:大学学生比较多,生活资源人均分配少、各科研院所的学生少,虽然资源也比较少,但是人均资源相对比较多。生活丰富:大学课余生活丰富;科研院所的课余生活相对不那么丰富,但是很多科研院所都在中心城市核心城区。无论选择科研院所还是高校,在最后的抉择前,一定要慎重。我们都听过一句话,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对于择校也是样的道理。目标院校选择的好,可能以较低的分数摘得鲜美的桃子,选择的不好可能遇上神仙打架,然后被大神们锤得头破血流~
大家好,这里是考研刺客联盟!最近刷短视频的时候,看到了《奇葩说》辩手储殷的一段话,他说现在名牌高校的一般家庭的学生越来越少,甚至呈现锐减的趋势!储殷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任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员,所以他说这样的话题还是很有根据的。确实目前的考研现状也是那些“双非”学校的学生很少选择名校,选择名校的多数是985和211的同学,就连导师也会说:换做是我也不选!为什么有产生这样的现状呢?一、985/211高校保研率高越好的的大学,保研率越高,保研名额越多,比如21届北京大学的保研率高达56%!而双非院校的保研名额是有限的,有的甚至没有保研资格。这就初步奠定了名校录取的研究也大部分是名校本科生的基础。二、“双非”学生考研名校的难度大考研名校是很多人都向往的,而想考的人越多,竞争就越大!很多双非院校的学生高考就输给了985/211的学生,在经过4年的学习,985/211学生享受到了比双非院校更好的学习资源,再加上能考上985/211的学生本身也是很努力,学习能力很强的,所以在考研这场战役中,双非院校的学生就更没有胜算了!三、“双非”学生考研名校压力大21届网传考研报名人数高达422万,比去年激增了81万人、比前年激增了130多万人,这就意味着考研越来越难。以前考研同学们大概提前半年备考就能考上了,现在很多同学备考一年半,也不一定考上研究生。备考成本增加了,能不能考研上岸的压力就大了,为了增加考上研究生的概率,同学们在选择院校专业的时候就会稍微保守,不敢冒进!不仅是考研呈现越好的越好,越不好的越没机会这种两极分化的趋势,各个阶段教育现在都有这个趋势!寒门难出贵子在现在这个时代显示的淋漓尽致!这两年教育部大力推行教育减负,而教育减负带来的现状就是孩子们在学校待的时间短了,学的东西少了,课余时间就多了,这就造成了一个两极分化的局面。有钱人家的孩子在课外学更多的知识、才艺和能力,穷人家的孩子没钱补课上兴趣班,就只能是玩。让孩子在课余时间多玩这也本事教育部的提倡教育减负的初衷,但是结果就是不但更加拉大了贫富家庭孩子的差距,由于穷人家的父母可能忙于生计,没时间引导带领孩子玩,孩子还有在过度自由的空间里学坏!所以现在我们的一点点进步,都会让我们下一代的起跑线向前一点,让他们的人生不至于像我们这么累!我是考研盟主,助你考研路上畅通无阻!
最近有人问我一些关于考研的问题,作为过来人也给他做了一点解答。就把问道的问题通过这种形式,进行一下整理,希望能对准备考研的小伙伴们一点帮助。对于报考的院校还是要有一定的了解的,有人倾向于报考研究所,有人倾向于高校。这两者孰优孰劣,其实很难评价,根据考生的需求做出合适的选择就好。师生比研究所的导师数量会接近研究生的数量,甚至会超过研究生数量,在某些研究所导师可选范围非常广。但研究所并不是每个导师每年都带学生,只有个别导师会持续带学生,也有一些导师只是偶尔带带学生。一些公共课或基础课是由研究所外聘的老师教授的。高校的导师基本每人每年都会带学生,每个老师基本每年都能招收1-2人,有些领域的领军人物可能有更多的名额。与之而来的就是,每年都有新生加入,如果再遇到因为试验或论文指标没有完成而延期的话,那么这个导师所带学生数量就相当巨大,花费在每个人的时间就相当有限,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导师对你就没有印象。文献资源量研究所会根据自己实际的研究内容或研究进度,购买相关的资源。所以说研究所的资源范围更窄,更有针对性,而且会有些特色的数据库。研究所的资源专业性更强。而高校每年会花几百万元购买电子资源,各类文献数据库非常全,清华同方、万方数据、超星、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电子图书、外文数据库非常全,很多高校都会达到一百多个数据库。通过这些数据库,除了能了解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外,还可以通过类似研究找寻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认知特点研究所对于事物的认知比较专一,就是在某个领域内深度挖掘,不断深化研究。针对性比较强。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就是对茶树资源育种改良,茶树栽培种植技术,茶树生长期病虫害研究,茶叶加工工程,茶叶质量认证,茶叶经济等与茶叶领域内相关的各项分支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研究的。不同的研究所侧重点不同,所关心的信息千差万别,是没有办法比较的。而高校,尤其是综合性院校,会划分不同的院系,不同院系下再细分为不同的专业研究方向。很多时间一些公共基础会将不同学院的学生集中在一起授课,专业基础课会按照院系安排。在此期间,可以实现不同专业之间的交流,从中汲取有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遇到实验室仪器无法满足的情况,还能在第一时间找到解决途径。研究所和高校各有利弊,针对不同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地方就好。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来讲,如果有比较明确的研究方向,并且以后决心在这个领域内发展,那么选择研究所可能会更有利;而没有明确目标,只是为了提升学历的话,选择高校,获取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的领域,最后找寻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进行研究就好。关于考研,你有什么话想说,欢迎留言告诉我。关注我,将持续为大家分享更多内容。
大家在决定考研之后选学校的时候,一定都思考过一个问题:是选择高校还是研究所呢?研究所乍一听感觉相当“没意思”、“枯燥”,那现实究竟是什么样的?研究所和高校,谁的“含金量”更高一点呢?科研院所与高校的区别1.研究所的师生比远高于高校的师生比研究所的导师数量会接近研究生的数量,甚至会超过研究生数量(在有的单位,有五十多位硕士导师,但每年只招三十多名研究生),在某些研究所导师可选范围非常广。高校的导师每人每年都会带学生,但研究所并不是每人每年都带学生。研究所会有几个导师持续带学生,也有一些导师只是偶尔带带学生。研究所的教师有一部分是外聘,特别是一些公共课或是基础课。2.研究所的文献资源总量小于高校,但人均占有量会比高校多的多高校每年会花几百万元购买电子资源,各类文献数据库非常全,清华同方、万方数据、超星、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电子图书、外文数据库非常全,很多高校都会达到一百多个数据库。而研究所不会下这么大财力购买这些资源,研究所的资源范围更窄,更有针对性,而且会有些特色的数据库。高校的资源通用性更强,而研究所的资源专业性更强。高校的图书馆需要占座,而研究所的图书馆往往没有几个读者。3.高校有着很好的教育与科研氛围,而研究所有着很好的科研与工作氛围研究所的学术活动往往专业性、针对性更强,而高校有着各种各样的学术报告,无论是人文还是科技。高校的导师从事科研项目与教研项目,而研究所的导师几乎没有教研项目,除了科研项目外,还有很多工作性质的项目。高校的导师科研经费多,研究所的导师事业经费多,所以总体上来说研究所导师的钱更多。高校导师会有纯研究的项目,研究所的导师的项目往往面向应用的项目。所以有些导师的项目更像是工作,这些项目往往是下达的任务,而不是需要申请的科研项目。在高校,导师拿下的项目主要是靠研究生干;而在研究所,研究生在项目中并不是主力,因为研究所往往有较为稳定的团队。研究所的教师一般不为本科生上课,研究生基本没有助教的机会。4.研究所个性认知充足,高校通识认知充分高校因为同属教育系统,尽管地域、规模等因素不同,但总体上共性比较多,兄弟院校有许多可比之处,如行政部门设置、网站栏目设置等信息大同小异。而科研院所大多数是政府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因行业性质与管理方式的不同,使得各个院所的个性特征非常明显。而研究所的业务机构、网站栏目设置千差万别。例如,在情报学领域,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中国协和医科院信息所等差别非常大,相互之间无从比较,在研究所感受到社会的东西会更多。科研院所比高校的优势①每月有工资,相当于已经工作,而且免学费,单位替交;②毕业后进入工作快,而且在学习期间已经和要工作的单位有联系,日后从人际关系,还是研究工作都是很好的铺垫;③考科研院所的成绩要求比较低,一般过了国家线就可以上;④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毕业后不用为工作发愁,已经签约,而且提前2到3年赶上就业形势,也就是2018年签约的时候是按照18年的待遇,而毕业则是2到3年后,其学位贬值不可预知,当然也有升值的可能,但是升值对于已经签约的同志也是试用的,这就是科研院所的保值增值;⑤先期的名校学习可以接触不少名校学生,这是日后的人际资源,这种同学感情的人际关系优势,我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很清楚,不仅仅在中国,国外也是这样的。高校比科研院所的优势①毕业证和学位证书所显示的名气,高校比科研院所有名,虽然科研院所在名校学习,但是毕业证和学位证是科研院所的;②不用签约,毕业就是自由身,当然这也是双刃剑;③如果上的学校还算可以的话,比较轻松,可以混到毕业证书,拿学位证,而科研院所可不行,如果要混,那以后的工作优势可就没有了从各个方面来对比,是这样的……这里我们首先排除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这两家超级科研院所。大家都公认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清华、北大等超级大学处于同样的学术地位。这里我们还要排除"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等等超级热门的科研院所。因为这些科研院所都比较难考,但是如果能考上,那么前途将不可限量。比如就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那么进财政部工作的机会就非常的大;就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那么进商务部工作的机会就非常的大;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在国内被称为"银行行长和银行家的摇篮"。从招生人数比较:各大学招收的研究生多、各科研院所招收的研究生一般较少。从报考人数比较:各大学报考的考生多、各科研院所报考的考生一般更少,往往需要调剂。从科研条件比较:各大学的基础教育条件一般较好、各科研院所的专业研究条件一般较好。从生活津贴比较:各大学的生活津贴一般较低、各科研院所的生活津贴一般较高,甚至很高。从奖学金比较:各大学的奖学金品种很多、各科研院所的奖学金品种一般较少。从生活条件比较:各大学学生都比较多,生活资源人均分配少、各科研院所的学生少,虽然资源少,但是人均资源相对比较多。从生活丰富比较:各大学课余生活丰富、各科研院所的课余生活相对不那么丰富,但是很多科研院所都在中心城市核心城区,另当别论。从毕业分配比较:各科研院所的毕业分配有其专业对口的优势。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哦,喜欢搞科研求工作稳定的同学研究所肯定是你的第一选择,性格外向喜欢校园生活的同学还是报考各大高校更为合适。
导读近年以来,多地提出“引进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政策引发关注。如今,又加入“实力选手”——重庆。今年,重庆已引进9所国内名校据统计,重庆市在2018年一年之内已引进9所国内名校:其中10月9日与中国人民大学签约合作;9月29日,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订科技创新战略合作协议;此前,重庆分别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和清华大学签约合作。中国人民大学10月9日,重庆市政府与中国人民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会见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并共同见证签约。副市长屈谦、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参加活动。《重庆日报》报道截图根据协议,双方将深化高校校际合作,中国人民大学与重庆有关高校开展多层次交流合作,支持重庆高校“双一流”建设;推动商学院项目合作,共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重庆分院;开展决策咨询智库合作,中国人民大学积极参与重庆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并与重庆共建智库;开展产业合作,中国人民大学积极参与重庆金融、文化等产业发展,重庆鼓励支持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与中国人民大学共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干部人才交流培训合作,中国人民大学与重庆互派干部挂职任职、交流学习,重庆支持引进中国人民大学优秀人才来渝工作。华中科技大学将与重庆共建建筑产业现代化研究院,以及华中科技大学重庆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支持该校科技成果在重庆转化孵化;鼓励和支持其院士专家到渝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在渝共建毕业生实习实训基地、研究生联合培训基地、博士后工作站等人才培养基地。北京理工大学将聚焦装备制造等领域,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开展全面深度合作与协同创新,吸引高层次人才入渝,并在两江新区共建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推动创新研究人才培养。在产学研和国际交流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创新中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联合办学。华东师范大学将在两江新区建立华东师范大学重庆研究院,主要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生态环境、信息通讯、新材料等领域建设高端研发平台。此次签约后,将先行启动建设华东师范大学(重庆)量子精密计量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重庆)技术转移和产业孵化中心等平台,其他建设项目则根据重庆的需求和学校的资源配置逐步推进。此外,华东师范大学还将引入其基础教育资源,在重庆设立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分校,开展基础教育领域的合作,推动重庆的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将在渝建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重庆研究院,以及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和军民两用技术成果转化基地,与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璧山高新区等军民融合示范基地积极对接,共同承担重大军民两用技术项目,合作共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促成该校军民两用技术成果在重庆转化孵化。发挥该校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物联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等领域的学科优势,推动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武汉理工大学将重点围绕智能新材料、光纤智能感知、智能网联汽车、大数据、人工智能及现代智慧农业等领域开展系统的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共建武汉理工大学重庆智能产业大学生创业园和科技产业园,并逐步孵化一批新材料、光纤智能感知、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新兴产业公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将与国机集团重庆地质装备产业园及中国地质装备集团在渝企业共建工业4.0孵化器、智能地质装备研发中心与实验室(工程中心),共同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技项目;围绕重庆自然资源监管、地质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等,共建重庆市自然资源大数据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相比其他高校,今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与重庆的合作可谓最为紧密。今年4月,中国科学院与重庆市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新型科教创产融合发展联合体,其具体名称为“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计划于2019年开始招生,以研究生教育为主体。除了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外,中国科学院大学今年6月还与重庆市卫生计生委签署协议,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根据协议,重庆市人民医院将挂牌“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成为国科大直属附属医院,保留“重庆市人民医院”名称,并依托该院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临床医学院”。本地三甲综合医院成为外地高校直属附属医院,也可见重庆市对引进国科大的决心之大。清华大学2018年5月26日,中国(重庆)汽车、智能制造产业高峰论坛暨清研理工科技园发布会举行。据悉,这一占地面积约500亩、建筑面积超40万平米的科技园将落户重庆高新区,除了汇聚超200家专业企业外,在未来10年内的产值更有望超千亿元。据了解,清研理工科技园由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与重庆理工大学顶级行业资源注入,以打造中国制造2025标杆园区为目标,以先进的4.0园区运营模式为服务标准,助力成长期科技型企业实现聚变。高端研发机构经认定 五年最高支持5000万元据华龙网报道,去年11月底,重庆市与知名院校开展技术创新合作专项行动举行首批项目签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就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全面创新战略合作协议。根据重庆市科委出台的《重庆市与知名院校开展技术创新合作专项行动方案(2017—2020年)》,到2020年,重庆将力争引进国内外100所以上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资源以多种模式落户重庆,最高支持额度达5000万元。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重庆科技创新工作成效明显,但仍有明显短板,特别是高端平台较少,如国家级大院大所、重点高校较少,使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较为困难、申报承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科技工程的能力明显偏弱等。该负责人讲,与知名院校开展技术创新合作专项行动是重庆引进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的实践探索。多地提出“名校名院”引进政策,你怎么看?近几年,特别是以深圳、青岛、合肥、杭州、宁波等代表的东部重点城市纷纷引进名校名院前往布局。各大名校名院或通过建立分校区、共建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外合作办学等各种形式布局这些重点城市,为城市发展带了较为丰富的人才和科技资源。(中青报官微此前报道截图)有专家认为,一座城市拥有高校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乎其发展前途、科研创新力量、社会影响力、城市知名度和亲和力,以及城市青春度与活力。特别是在当前转型发展时期,科技与人才之于城市,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资源。在此背景下,不仅仅是重庆、深圳、青岛、合肥、杭州、宁波等重点城市,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城市提供更多资源引入高校。
先看2个新闻:1、近日,北京大学公示了2018年软件工程专业硕士招生拟录取名单,浙江农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陈明健在列。2、湖北工业大学本科生岳祥,凭努力成功考取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一、浙江农林大学本科生考入北大研究生有多难?根据2017届本科生就业质量报告:浙江农林大学位于杭州市临安区,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浙江省和国家林业局共建高校。☉本科生 3710 人,就业率97.92%。☉出国留学率: 2.16%,共80 人。☉国内升学率: 13.18%,共 489 人。其中,升入985大学48人。☉实际就业: 82.59%,共3064 人。主要留浙江,从事制造、IT、农业,平均月薪3001-4000 元之间。浙农大本科生考入985大学读研的概率:1.3%。估算:考入清华北大的概率:万分之七!二、湖北工业大学本科考取复旦大学研究生概率是多少?岳祥在成为湖北工业大学本科之前,还是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的高职生。五年逆袭,先是专升本,然后考取复旦硕士。根据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专升本比例是2.2%;根据湖北工业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湖工大本科生升入“双一流”大学读研的比例是11%。岳祥考入“双一流”的概率是:2.2%×11%=0.24%。推算→考入清北五人的概率:万分之四。三、成功逆袭秘诀陈明健、岳祥用实际行动实现了梦想,他们的成功秘诀并不复杂,不外乎这几点:全力以赴,成倍努力,专业特长,互相扶持互相影响的老师、同学、朋友圈!虽然特别艰难,但他们用经历证明了:努力可以改变命运,读书可以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