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是专硕好还是学硕好?二者有什么区别吗?6大差距要搞清楚樱庭

考研是专硕好还是学硕好?二者有什么区别吗?6大差距要搞清楚

报考硕士研究生的时候,有学硕和专硕两个方向,这二者之间有什么差距呢?考研是选专硕好还是学硕好呢?学生要搞清楚这6大差距:第一,培养方向不同。学硕就是学术型硕士,偏重学生的理论知识,主要是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比较适合钻研的学生报考。而专硕的培养方式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发展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主要是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也就是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为目进行培养,这样以后更容易找到高薪的就业岗位。因此,如果考研只是为了提高就业时的竞争力,建议选择专硕。第二,学习年限不同。专业硕士的学制为2-3年,其中要有不少于半年的实习期,学硕学制一般为三年,总体来说专硕的学制比学硕少一年,毕业生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差,多积累一年的工作经验,为以后升职加薪做铺垫。第三,学费标准不同。国家对学硕的学费是有规定的,现阶段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收费标准,原则上每年硕士生不超过8000元、博士生不超过10000元,而对专硕却没有明确的要求,也正是因为如此,导致专硕的学费普遍高于学硕,一般专硕学费每年在12000元左右,更贵的还有每年10万以上的,因此,报考专硕对于家庭的经济压力更大。第四,考试难度不同。在每年的研究生考试中,英语是比较难的一门科目,而英语一又比英语二更难一些,一般来说,专硕考的是英语二,而学硕考的是英语一,但是个别学校也会存在例外,不管怎样,总的来说,还是专硕考试难度更低一些。第五,调剂要求不同。如果考生成绩达到国家线,但是不能在第一志愿院校参加复试的,考生档案应送至第二志愿院校或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调剂。而关于调剂的方向,一般来说,学术硕士可以调剂到专业硕士,但专业硕士不能调剂到学术硕士。第六,读博道路不同。学硕在读研期间可以申请硕博连读,硕博连读研究生学制为5年,如果因为某些原因不能完成学业的,可以申请延长学习的年限,但是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为8年,如果博士不能顺利毕业的话,硕士学位也会没有,而专硕不能硕博连读,需要拿到硕士学位后,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第三代

学硕和专硕的还不清楚就确定专业了?全面解析两者的区别

学硕和专硕的还不清楚就确定专业了?全面解析两者的区别2020考研小白们对于考研是不是还有点云里雾里,总感觉认识不清楚,一切都好复杂的感觉,今天来跟大家说一说考研专硕和学硕区别的问题。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大家都会纠结到底是哪一个更好?哪一个更适合自己?学术型学位就是我们俗称的学硕了,从概念上讲就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主要是用来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专业学位就是俗称的专硕了,官方地说就是“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专硕更倾向于实践操作。从概念上可以看出来,学硕就是倾向于科学研究,要求你坐下来踏踏实实的去跟着导师搞研究,去钻研。而专硕就是倾向于实践应用,注重技术的培养,培养应用型人才,学以致用,更好地去工作实践。这两个哪个更适合自己就要看未来的人生规划了,看个人追求,你的目标指向学硕还是专硕,所以这两者没有好坏之分的。第二点就是这两个哪一个更火热,随着专硕逐渐被社会接受和认可,越来越受到受到大家的欢迎。2017年专硕的报名人数超过了学硕,在上一年的考研大军中专硕的竞争尤为激烈。按照发展趋势来看,专硕的会更受欢迎。专硕越来越火热的跟自身的特点也是分不开的,这就是学硕和专硕具体的区别了。专硕的学习期限一般要少一年,一般学硕士三年,要求在学校好好学习,还是学生生活。专硕一般是两年制,一年在校学习,一年实习。所以就业的时候专硕就更有优势了,实习一年积累了经验,又先毕业一年,还有一个校外导师可以介绍好的工作机会,不过如果选择继续科研的话学硕的资源就更好了。不过专业和学校不同,也会有特例,也有专硕要求三年制毕业的,大家在报考前要看清楚了。学费上的话学硕一般是每年八千,而专硕要更贵,具体的也得看专业了,有的专业学费会比较贵,不过读研时间的奖助学金的力度比较大,一般学费不是大问题了。看到这里你可能也会偏向于选择专硕了,因为很多人考研就是为了更好的就业,这样看来学硕比不过。不过学硕厉害的地方是可以直博或者申请硕博连读,而专硕想读博的话需要经过考试,合格之后才可以。所以大家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清楚你以后想做什么,想走哪一条路,你是想尽快投入到工作中,还是想读博深造?其实两者最大的争议在社会认可度上。在前些年专硕还没有被社会接受的时候,含金量确实是低一些,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已经被认可。在找工作的时候学硕和专硕是一样的,在科研行业和教学上会更倾向学硕一些,在进入企业的现在是一样的了。如果读博科研,建议学硕优先,可以直博。如果工作就业,专硕优先,就业方面相较于学硕,基本没有区别。学习年限相对较短,可以更早的踏入社会,也许就意味着你可以比考学硕的同学多一年的工作经验。对未来的工作发展很有优势。(科研所或教育系统除外)。如果求学历,非全也是双证,可捡漏名校,也可考博。

乃下求之

从“研”出发,培养勇于钻研的高层次人才

原标题:从“研”出发,培养勇于钻研的高层次人才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任煜在广西柳州融水镇苗美双龙沟社区指导女孩折纸。廖子渊摄/光明图片沈阳农业大学蔬菜学专业研究生在温室大棚查看西瓜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杨青/摄东华理工大学邓居智教授带领科技防汛博士团,对江西九江芙蓉河内堤进行地球物理“CT”,为防汛抗洪提供治理依据。新华社记者李鑫/摄【专家·面对面】对话嘉宾: 杨 斌 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王军政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郭 娇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本报记者: 邓 晖 周世祥 杨 飒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指出,要把研究作为衡量研究生素质的基本指标,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注重分类培养、开放合作,培养具有研究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从“研”出发,肯钻研、能钻研的研究生该如何培养?研究生教育需要在“入口”选拔、过程培养、课程设置、“出口”把控等方面做出哪些变革?我们约请三位嘉宾,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交流。“研”是钻研探究,也是精通突破教育周刊:把研究作为衡量研究生素质的基本指标,对研究生提出了哪些素质和能力的新要求?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科的研究生而言,“研”表现为什么?杨斌:研究生教育突出“研”字,像本科教育突出“本”字,都是富有思想性、启发性的点睛之笔。“研”字要全面准确地理解,一旦陷入偏狭的误区,可能与研究生教育会议的精神背道而驰。“研”,是钻研探究,精通突破。站在本科基础上的研究生教育,审辩式、建构性、创新型的学习特征更为显著。学术型研究生钻研探究,创造某个学科前沿的新知,让人类“知”的半径扩增;专业型研究生精通突破,目标是成为某一实践领域的专精人才,让人类“行”的效益提升。以学术和专业这两个维度,还可以组合出更有针对性、更细致的研究生人才培养类型。这是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战线经过近40年的探索而明晰坚定了的一条分类培养的道路,是一条对研究生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极其重要的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教育界以及全社会认清并落实“分类培养”,能够极大地解放研究生教育的生产力。突出“研”,绝不是说所有研究生都要做学术研究或者理论研究,不是说发表论文、著作才是成果,不是说进入学术机构或者教研单位才是值得提倡的就业。衡量研究生的培养成效,设立能力和素质提升指标体系,一定要分类而行,才更科学准确,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实践。王军政:有个形象的比喻是本科是“学矿”,知道什么是矿,硕士是“采矿”,博士是“探矿”。仅对博士而言,“研”也不尽相同,对于理科基础学科的博士,“研”更多地在于探索前沿基础理论,创新性地提出新原理、新概念,发现新的科学现象。对于工科技术型博士,“研”在于突破关键性技术、颠覆性技术,以及复杂性综合技术的创新研究。而对于工科工程博士,“研”瞄准的是复杂的工程问题,更要体现多学科交叉融合,成为复合型的领军人才。对硕士而言,一部分是为博士提供优质生源,要培养颠覆性、创新性思维方式,培养善于提问、善于思考的能力,为将来博士阶段做准备,或为走入科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专业学位硕士要强调专业动手能力,注重多学科交叉,要成为一个大领域而仅非一个学科的行家里手,最终成为各行各业里能够提供技术方案的领军人才。突出“研”,紧抓课程科研改革,把好“入口”“出口”关教育周刊:让“研”贯穿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需要在哪些方面着力?杨斌:突出“研”,要狠抓研究生课程质量。因为研究生毕业有学位论文这一关,人们在心理上容易对于研究生课程有某种放松的倾向,表现为研究生课程在设课、课与课的关联逻辑、内容更新、教学法、学生的主动性等方面都有许多不足;研究生课程在体系的完整、平台课的宽厚、内容的新与深、教学方法上给予学生更大的参与与贡献度、课程考核评价的综合性等方面上都大有潜力可挖。学位(分)委员会应当设立专门的课程工作组,针对性地研究与改革研究生课程。研究生教改要从项目深入到课程层面,并抓住不放,直到让研究生课程整体质量出现大的改观,涌现出一大批研究生精品课来,这是“研”的基础。学科评议组和教指委也要在这方面下更大的功夫。学位授权、评估审核要真去看课的实情而不只是看课程清单和教师名录。王军政:除了课程体系要大力气设计外,研究生的科研训练要由浅入深,如果一上来交给学生非常困难的问题,一是无处下手,也容易打消其科研兴趣。北京理工大学的不少硕士生参加学生科技竞赛,让学生自主组成小组,让不同学科、学习阶段的学生相互学习、沟通、讨论,不断深入,将所学原理、机理变成模型,通过参赛、获奖,信心就更强了。课程、科研二者应是统一的,课程支撑科研,教师从科研角度出发对课程进行进一步优化和提升。郭娇:以新设的第14个学科门类即交叉学科为例,研究生培养过程可突出交叉性。从课程体系来看,鼓励研究生跨学科、跨院系甚至跨校选课。实施起来需考虑以下细节:学校教务部门或研究生院对跨系或者跨校课程的学分互认;院系给研究生选课留下一定空间;导师对研究生选课计划进行“把关”,尤其是培养方案之外的课程。地理位置接近、学科互补的学校可实现线下联合培养;线上课程经过前期准备与疫情期间的大规模实践也可为研究生提供更多选择。教育周刊:在“入口”上,应如何突显对“研”的考察?在“出口”上,如何加强对“研”的把关?杨斌:突出“研”,要在人才选拔的入口更有效选材。根据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的不同特点,赋予导师和专家组以更大的选材主导权,强化申请与复试中对于学生的兴趣、潜质的考察考核,更注重发掘富有创见和钻研精神的苗子。这需要导师和专家组下更大的功夫来选对人,院校设计更为立体丰富的考核方式,也需要招生政策进一步改革,真正能招到可“研”之才。学术型要考核学术基本功的扎实程度,挑战既有权威观点的自信,攻克学术难题的热望,耐得住冷板凳考验的坚韧等。专业型要真正了解考生在学习与工作中所体现出的专业素质与品格,在实践中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综合本领等。选对可“研”之才,是“研”的前提,“入口”关既要严,也要深和活。要改革出口的评价方式。学术型研究生的学位评定标准要破五唯,导师和答辩委员会要围绕学生的创新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价,以此作为“研”的保障;而不能把关注点转移到“学术期刊发表数量”上,这会对导师和研究生的选题导向,研究生是否肯下笨功夫走远路都产生不利影响。要认识到分流淘汰对师生而言是包含坏消息的好事,能激活教育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更有效地发展自己,而不是蹉跎耽搁在不适合的角色中。王军政:在“入口”上,选拔要注重体现科学性、公平公正性。考核应该包含对基础知识、专业能力的考核,复试、面试很重要,应当加强。此外,还应适当扩大推荐免试生比例,推荐免试的学生经过严格程序和公示,对学习成绩、科研素质、志向目标等都可以进行考核筛选。尤其是学科实力强的综合性大学,保研名额应当增加。还要加强过程性考核,参与科技创新竞赛、国外交流访问等可以适当纳入考核内容,重视博士生资格考试、论文中期考核等。对于出口关如何分流,现在很多学校已经采用博士学位和毕业证分别授予的方式,如果学位论文还达不到水平,给予毕业证而非学位证;本科直博的可采用授予硕士学位分流等措施。郭娇:2019年华东师范大学高教所进行的《中国本科教与学调查》数据调查表明85%以上的在校本科生有读研意愿,八成以上倾向于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这意味着国内考研竞争更为激烈,高校需要从更多报考者里选出优质生源。对“研”的能力考察可侧重博士生的招生体制改革与分流淘汰机制。博士生培养可适当增加直博比例,一方面衔接高校本科阶段的“强基计划”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等,打造贯穿本硕博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直通车”。另一方面优化培养过程里的分流淘汰机制,例如直博生在读博三年内未能开题或通过资格考试等可获得硕士学位退出。践行“研”,构建科学的分类评价体系教育周刊:在“研”的践行中,不同类型的研究生有没有不同的培养路径?杨斌:突出“研”,要对专业型学位的培养质量建立起与学术型研究生不同的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近年来,尽管教育部明确专业学位论文可以采用研究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管理方案等多样形式,但实际执行情况并不理想,院校和教育部门的认识也还不一致。专业型研究生应建立起以职业胜任力为长期导向,以知识、能力和价值等综合指标为学位授予标准的专业学位质量评价体系,不能不分类型都拿学位论文来要质量,这是对人才质量的粗放错判。王军政:其一是课程体系,专硕和学硕有些课程可以是相同的,比如思政课、外语课、数理基础课等,而30%~50%的课程应当有所区别。其二是培养过程,要强化导师招生管理,招生类型和导师自身能力要匹配,有的导师研究方向偏理论基础,有的偏技术应用,如果一个导师二者的能力都具备,可以同时招学硕、专硕,但如果只具备一种能力,就只能带一种类型,否则可能会造成培养出的人才“四不像”。此外,可以探索打通两类硕士的新招考机制,如采取“先招考,后分流”方式,“入口”都是硕士,进校后再通过学生兴趣和其他选拔方法确定读学硕还是专硕;或招考后有交叉、互换的通道,如经过相应考核,根据个人的意愿、满足一定条件,专硕、学硕可以互相转换等。郭娇:基于前面提到的培养类型与学科差异,学术型研究生主要参与导师的课题、撰写与发表学术论文、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尤其是博士生论坛)等。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重点略有不同,理想状态是学术训练与实习实践相结合。这种结合可以嵌入到正式的课程体系里。对特定学科(例如医学、教育),这种临床诊断、学校见习、田野研究或实地考察的重要意义在研究生培养过程里不可替代,是在真实情境里综合运用他们的知识技能来解决问题、影响他人或产生社会效益。(来源:光明日报)

瞭望塔

研究生的生活,没有高大上,有的只有苦心钻研!

这一段时间或许杜宇所有关注考研的人来说更多的将眼球放在了,今年的考研报考人数,更多的为这290万的报考人数而惊叹,更为研究生的生活到底是有什么样魔力吸引着如此之多的大学生报考呢?其实呢,研究生的生活没有高大上,有的只是苦心钻研!首先,对于新晋研究生来说,上课是对你的基础要求。研一的生活或许更加的有规律,也更加的稳定。因为你一天24小时会有很大一部分的时间放在日常的课程中,同样对于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也不要认为会有多么的高达上,只能告诉你的是和你的大学生活完全一样,一样的授课方式,一样的座椅,没有很本质的区别,但是对于一些学生较少的学院来说,或许你会体验到一种全新的上课模式。例如研究生学院中的理学院。但是研究生的课程压力要远远低于大学哦课程压力,甚至研一的下学期你的所有的研究生课程都已经上完了,剩下的时间全部都是你自己的了。其次,研二才是真正的硕士生活的开端。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作为一名研究生,你的核心必须放在”研究“二字上,而能够体现你”研究“的唯有你的论文,你在读研期间所有的论文数量和质量。于是,为了达到这一要求你只能是苦心钻研,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一名硕士研究生来说想在核心期刊发表一篇论文是多么的难,在C刊上发笑一篇论文的难度更是不敢想象。所以,你需要翻越大量的文献资料,不管是中文的还是英语文献,你都需要多次翻越,而这种生活将是你研究生生活中的常态,因为你需要一篇核心期刊来证明自己的”研究“。对得起自己的哦硕士学历。最后,研三依然是论文撰写的阶段。这一年你更多的是忙于自己的毕业论文设计,由于这是一篇关乎你是否能够顺利毕业的论文,是你能否取得硕士毕业证和学位证的关键的一次论文,所以你要付出的辛苦会更多。以上,便是研究生的生活,当你考上研究生的那一刻你就是在为自己的论文而努力的开端!!!

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学术硕士研究生有何区别?

眼下正是研究生的复试和调剂阶段,那么,有关硕士研究生的一些问题,有部分同学还是不很清楚。所谓的学硕简称学术硕士,所谓的专硕简称专业硕士,二者有何区别呢?其主要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1、培养方式不同学硕的课程设置侧重于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创新工作的能力和素质。专硕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知识应用与能力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求至少有为期半年的实践,实践学分比重较学术学位更大。总结:学硕强调理论学习,专硕注重实践能力,这是由上面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2、考试内容难度学硕的考试难度通常比专硕大,比如拿公共课来说,学硕通常考英语一和数学一、数学二,专硕通常考英语二和数学三。专业课同理,学硕通常考试内容更广,难度更大。总结:学硕考试难度通常大于专硕,这是由培养目标决定的,因为理论研究需要更扎实的理论知识。3、考取难度学硕因为更强调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学术创新能力,因此偏向于从学业和综合表现优秀的本科生当中招推免生,也就意味着保研名额占据多数。更少的名额,更难的考试内容,通常也就意味着考取难度更大。尤其是大多数院校公布的当年招生计划是拟定的,实际的招生计划会等到当年的推免工作结束后才能确定,给本来名额就少的学硕考研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假设,某校21年招生计划学硕和专硕各招20人,按照惯例,保研名额假设占一半,预期考研统考招10人,结果等你复习到九十月份,发现保研保了15人,留给统考名额就只剩5人。特别说明:上述表述是通常意义上的,并不是所有学硕和专硕都适用,具体还得结合目标院校专业详情决定。比如有的院校学硕和专硕统一考试,统一招生;有的院校专硕比学硕竞争激烈很多。具体院校,具体分析。总结:学硕考取难度一般大于专硕。4、培养目标不同学硕按学科设立,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专硕与学硕处于同一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专硕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型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这是一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方式。总结:学硕重学术研究,专硕偏实际应用。5、调剂要求不同考生调剂基本条件,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学硕的考试科目一般可以涵盖专硕的初试科目或者达到专硕的考试难度,因此调剂一般为学硕向专硕调剂。专硕的考试科目和考试难度决定了它几乎没有调剂到学硕的可能性。即,学术硕士可以调剂到专业硕士,但专业硕士不能调剂到学术硕士。但要注意,临床医学类专业硕士则相反。报考临床医学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可按相关政策调剂到其他专业,报考其他专业(含医学学术学位)的考生不可调剂到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总结:学硕调剂范围大于专硕6、学费和学制学硕的收费标准为8000元/学年,不同专业有所不同,学术型硕士学制一般是三年。专硕学费按照不同专业类别差别较大,几万到几十万都有,专业型硕士学制一般是两年。总结:学硕学习年限长,专硕学习年限短;学硕学费便宜,专硕学费相对更贵。7、读博方式学硕可以通过自己的导师直接读博,不用参加全国统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直博或者硕博连读。专硕一般不能硕博连读或直博,硕士毕业后进行考博,具体情况需咨询招生单位。总结:学硕读博容易,专硕读博更难,这是因为博士强调理论研究。8、导师学硕通常只有一个学校导师,而专硕通常还有社会导师,也就是所谓“双导师”制。不过在目前的高校环境中,社会导师大多流于形式。总结:学硕通常只有一个导师,专硕通常还有一个社会导师。9、毕业难度学硕毕业论文的标准通常要高于专业型硕士的毕业论文标准,因此学硕在面临毕业时,压力会更大。专硕通常要求实习满一定时长才允许毕业。总结:学硕毕业论文通常要求更高,专硕通常要求毕业实习。10、求职认可度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在求职时基本没有区别,几乎没有用人单位会在招聘时只招收学术型硕士而不招专业型硕士。在用人单位看来,不管是专业型硕士还是学术型硕士,只要是全日制硕士,都没有什么差别。认可度差很多的是非全日制硕士。总结:学硕和专硕几乎没有区别。以上有关专硕和学硕知识,大家了解吗?

何休

想考研,却连专硕学硕都分不清楚?明白二者区别再做决定不迟!

“考研”这个词条的热度,可谓是一年比一年要高。考研人数的不断暴增,更表明了在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考研已成大势所趋。尤其是对于大部分本科学历并不是很理想的学生而言,考研意味着有了一次“逆袭”提高学历的机会,直接改变未来的就业可能,自然值得花费时间精力去拼搏。眼看今年考研又即将开始报名,但是很多学生可能连考研的学位分类都没有弄明白,更别说选定专业和目标了。考研分为专硕和学硕,只有透彻了解这两个学位的不同之处,才能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确定考研方向。【科研型/实用型的区别】首先,就培养目的而言,学硕和专硕就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别。前者侧重于培养科研型人才,顾名思义在学术研究领域更加深入,最大的目标就是直接培养学生的科研和思维能力,在学术方面不断钻研,在未来从事研究类工作。学硕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理论性和专业性上更具优势。但是专硕顾名思义是培养“专门性人才”,即更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更加强调和侧重如何解决问题、应用和实践,偏重于应用与经验的积累。因此,未来想要从事本专业方向的科研工作,就选择学硕;想要直接对口就业,就选择专硕。【学制学长不同】其次,同是读研,学硕和专硕的学制也不一致。由于培养目的不同,因此学生研究生阶段接受教育的时长不同:学硕难度更高些,一般需要读三年;专硕则需要读两年。(不同专业和学校会存在不同)【投入成本不同】其次,国家对于学硕研究生的学费标准规定不得超过0.8万元,也就是说一学年学费最高就在8000元,并且加上学校和国家的补助,奖学金覆盖率高,很多优秀的硕士生甚至可以通过奖学金来补贴学费,经济压力相对较小;但是专硕的学费整体上就要高出学硕许多,各学校没有统一的学费标准,高低波动非常大,有的专硕学费甚至高达每学年十多万,直接是学硕学费的十几倍,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学生基本上承担不起。【社会认可度有差】其次,面对就业时,就整体情况而言,学硕的市场认可度会更高于专硕。虽说不是绝对的,但在大部分人们的普遍认知中,总感觉学硕的专业性更高,在学术研究领域更有成就,专业性更强。也就是说,在学历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同时应聘,学硕的吃香度会更高一些。【读博条件不同】最后,对于那些未来还想要继续深造读博的学生而言,更要注意到学硕和专硕存在的差别。一般来说,学硕可以直接申请读博,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直升,直接读自己硕士导师的博士研究生。但是对于专硕来说却没有这样“便捷“,还要通过国家统考、达标后才能申请读博。现在你明白学硕和专硕之间的区别了吗?结合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选择和个人具体情况,可以尽早选定自己的考研方向了!

鹊巢

浅谈教材如何钻研

教材钻研和处理是教学或备课过程的核心环节, 是教学设计的前提,是能否制订出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的关健步骤,是语文教师首要的专业技能。在教学《巨人的花园》,常校长评课之后,我对此更是感受至深。常校长评课后,我又重新把《巨人的花园》课文、教参等认真研读,同时整理了我钻研教材的思路,更觉得对教材的钻研并不只是单纯的钻研过程,可分为以下步骤:(一)熟识《课标》,掌握学段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从语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三个维度对各学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了的具体目标。我们要熟读《课标》,特别是掌握自己任教的学段目标 。《巨人的花园》是中段的一篇课文,课标指出中年级的阅读要求是:用正确、流利的语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默读,不出声,不指读,所以在设计自学提示时就特别注意这点。(二)统观教材, 了解编辑意图在了解了本册教学目标之后,又对《巨人的花园》所在的第三单元的单元目标进行了读、悟,所以在本课的备课和教学中,我也渗透了本单元的目标。(三)研读文本,深入把握教材(1)这课主要讲什么?(2)选用本篇何目的?(3)作者思路怎样的?(4)各个段落啥关系?(5)重点难点是什么? (找主干枝叶,关键句子)(6)要让学生学什么?(要给学生达成怎样的学习目标)(7)我是学生怎样学?(了解学情,为备课做准备)(8)训练作业选哪些?(如何结合课文内容,并联系实际,恰到好处地拓展)(9)备课设计何技巧?(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根据这9步,在常校长意见的指引下,我较之前很轻松的制定了导学目标,导学重难点:导学目标:1、积累并会运用自己喜欢的词语。2、朗读中想象画面,抓住巨人花园变化的句子感情朗读,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感悟表达特点,感受童话的神奇。3、体会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的方法。4、明白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和同学交流感受。导学重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导学难点:体会童话在表达上的特点针对学情,我在试讲中,以及课前对学生的询问中进行了了解,并针对性的设计了点拔引导的方法。备课时,我为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设计了情境创设、表演朗读等的环节,让学生真正走入文本,真正把自己当做文中的巨人,或真正与文中的巨人进行心与心的对话,并通过表演来切身体会巨人的心理变化等,让生轻松地达到学习目标。另外,在这次讲课中,我还体会到对课文的创造性解读和个性化处理 的重要,对课文熟读精思,读出自己的独特的体会和感受。只有我们的解读深入了,学生思维的深入才成为可能,只有我们的解读透彻了,才有底气和空间帮助学生透彻地解读,我们的评价语才可以自如流畅,就像于永正老师说的:我现在每教一篇课文总是在钻研教材上下功夫,在朗读上下功夫……当我把教材真正读懂了,读出味儿来了,教学方法也就随之而来了。 《名师备课经验》一书上也说:“备课需要反复诵读、研读和涵泳。要上好一节课,就得读,尽情地宣泄,大声地诵读,直到自己进入文本,和作者、作品产生强烈的共鸣。找到文本的灵魂,抓住文本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东西,才会进入备课状态。”以上就是我在讲《巨人的花园》之后悟出的对教材的钻研解读的方法,恳请批评指正!孝义市府东街小学 田晓虹

兵马俑

读研3年和工作3年,差别究竟有多大?看完这篇就懂了,值得收藏!

文 | 七天栏目 | 考研 vs 工作其实在哲学领域有四个终极难题等待解决,其中最难的就是“大学毕业,到底干啥好”的问题。很多人都是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有的人想去考研,但是考研的人数越来越多,2019年报名人数竟然达到了几乎300万,而就业难的问题只增不减,所以才会有了“当初一言不合就考研,如今只怪硕士文凭不值钱”的口号!事实也确实如此,没有哪个学校说硕士就是为了赚钱而存在的,考研也没有人给保证安置工作,你努不努力,RMB就在那里,不增不减,赚不赚是你自己的事,它不管你是谁,你有什么学历。不要怪钱难赚,只能怪自己没本事!有的人毕业考研了,有的人去工作了,同样的三年之后,两类人到底有多少差别呢?研究生三年的状态:★1.状况研究生第一年: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感觉读研就是不一样,和高学历的人在一起,感觉自己也是那么的高大上了。没想到和大一没啥区别,每天就是上课,突然感觉到,就是换个地方上课了,其他没啥区别。有个别的积极分子跑到实验室去,开始了各种研究,想想都累!研究生第二年:终于盼来了课题,开始了开题报告,方案,实验,但是突然发现这东西那么难,虽然有人带,但是也是一头雾水。突然进入了正式的研究性学习,一下子就让自己变的内向起来,没有了对外的交流,有时候取得小成绩就高兴几天,有时候失败了就苦恼几天,喜怒哀乐成为日常。研究生第三年:刚适应研究生的学习生活,突然面临着毕业,感觉要崩溃了,就是不想去工作,还是校园生活舒服,毫无压力。感觉三年太快了,还没有学到什么就要毕业了,出去用什么竞争,用毕业证吗,但是感觉毕业证也是苍白无力的!★2.收获一级收获(最高级):就是为了毕业有更好的工作,努力过了,钻研过了,成绩还算不错,收获了高学历,收获了更深入的专业技能,甚至还有爱情。真所谓是大丰收,好工作也是如约而至了。二级收获:完美毕业了,成绩也不错,但是找到的工作却和自己关联性不大,突然感慨,要是毕业就工作多好,此时工作和三年前毫无区别,但是幸运的是收获了爱情!三级收获:毕业还算顺利,但是找工作好难,主要就是专业技能还够完美。自己并没有想清楚要做什么,只是想在学校多拖拉几天而已!四级收获:不会写毕业论文,毕业都难了,更别想就业的事情了,老师在催,最后老师都放弃了!★3.困惑每个人都会有困惑,都是年轻人,有多少人很小就有了职业规划,很多人都坚信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原则,所以一直以来主动的时候比较少,一切都等待着命运的安排。读研哪里有看上去的那么简单,有的人读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有的人读了自己一点不懂的专业,但是一切都是为了那个毕业证,三年苦熬也非常不容易,但是社会上就是需要高学历的人,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有多一些的竞争力!突然发现,研究生却处在了夹层中间,本科生毕业直接去工作了,工作三年还有工作经验,如果研究生读三年,想要工作就要从头开始,想要做研究学历还不够。自己突然发现了自己的尴尬,想要工作,就业很难,想要继续读,下定决心更难!工作三年的状况:★1.状况工作第一年:刚入社会,一切都新鲜,但是秉持着社会复杂的心态,一切都是少说多做,最早来到办公室,什么脏活累活抢着干,最后发现自己成了杂物工,不管什么活大家都推给了自己。想念以前的校园时光,还能抱怨、撒泼,但是现在只能适应,忍受。很多人做了不久就辞职了,开始了继续找工作的时光!工作第二年:已经适应了这个节奏的生活,有的人离职又找到了新工作,有的人已经熟悉了自己的岗位工作,逐渐开始想办法提升自己,有的人实在受不了,开始了考研,重复了上一个过程!工作第三年: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但是往往都是别人和你谈,自己看看钱包,发现谈一场说走就走的恋爱都难,此时的经济基础不足,自己的职业也没有太大的晋升空间,于是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目标更远了,日子更难过了!★2.收获一级收获(最高):工作是自己喜欢的,发展的也不错,在事业上是风生水起,经济基础也很稳定,自己可以去谈婚论嫁了!二级收获:工作稳定是自己喜欢的类型,但是赚的工资不高,只能在这个岗位上慢慢积累技能和工作经验!三级收获:虽然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但是赚的钱还足够让人满意,说走就走的旅行也不是大问题!四级收获:月光族,工作也不是自己喜欢的,不敢跳槽,跳出去怕自己更找不到工作,纠结凌乱中!★3.困惑幸福都是别人的,总是和自己无关,总是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累的,别人的钱都那么好赚。一直没有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小编认为:读研和工作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一墙之隔,墙内的人想出来,墙外的人想进去。生活就是这样,每个人都在仰望着别人的幸福,回头一看,别人也在仰望着自己的幸福。不管考研还是工作,殊途同归,只是自己感觉舒服就可以了。很多人考研都是为了能有一个更高的就业起点,但是如果大学毕业就有明确的目标,平台还不错,努力了三年,职场经验和工资水平不低于研究生。然而太多的人三年都是迷茫和惆怅的,很多人都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并不知道自己想要在职场中收获什么!总结,读研三年VS工作三年,适合才是硬道理!既然选择了,就要安心的去钻研吧,你需要的就是用实践来证明你的选择是正确的。不管是考研还是工作,都不能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如果能够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那么你就是成功的了,只是每个人成功的时间不一样而已。不管如何,不要纠结了,不管是70、80,就算是90后,也步入成年人序列了。加油吧!

仙水

毕业学长提醒:读研期间,这三件事必须谨慎处理,影响前程

读研是很多学子的梦想,也是很多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期望,读研不能再是像本科一样混日子,而是要真正的研究学术,提升能力,在此,小编提醒各位研究生,读研期间,必须谨慎处理以下三件事,不要耽误前程。NO.1 与导师处理好关系与导师搞好关系,小编认为这是读研期间的首要任务,也是研究生必须谨慎处理的一件事,为什么要和导师搞好关系?原因如下:1、导师是“师傅”,尊师重道天经地义,尤其在中国这个讲人情的环境中,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师傅都不尊重,那么他很难在行业中混下去。2、导师是人脉的来源,要知道,读研三年,研究生单靠自己积累的人脉是极为有限的,也是微不足道的,研究生要明白,真正的人脉来源是导师,换句话就是说,导师的人脉就是你的人脉。3、导师是项目的来源,读研期间,积累项目经验非常重要,因为这是毕业以后找工作的筹码,而作为一名研究生,你的项目经验基本是来自于导师,导师也是有血有肉的,谁也不敢保证导师不会“偏心”。因此,作为研究生的你,在读研期间首要任务就是和导师搞好关系,这是你读研期间所有资源的起点。NO.2 熟练掌握基础专业知识,钻研扩展知识作为一名研究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钻研能力,凡事要能做到举一反三,因此,读研期间,要好好珍惜研一期间的专业课,并且课后要加以复习,保障专业范围内的基础知识烂熟于心,其次,合理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多阅读外文文献,多看专业杂志,多研究别人的论文。总之,读研期间要专业扎实,并保证自己的知识体系越来越庞大。NO.3 认真对待毕业论文研究生,一旦到了写毕业论文的时候,说明你的研究生生涯即将结束,但在这最后阶段,还有一件事必须谨慎处理,那就是对毕业论文的态度,许多学子认为,研究生毕业论文跟本科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书一样,不会很严格,小编提醒:马上打消这种念头,研究生论文非常严格,抽查重写是常有的事,有严格的查重机制,严格的行文规范,总之,不能马虎。以上就是小编总结的研究生读研期间必须谨慎处理的三件事,每一件事都关乎自己的发展,关乎自己的命运,请各位研究生认真对待。对此,你怎么看?

白桦树

简单图示:终于明白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学历的区别了

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到底有何区别?硕士和博士又有什么不同?这是很多人都有的困惑,对于这个问题的说法也有很多版本,自考君挑选了几个比较经典的版本,一起和大家一同探讨。一、学生版二、圈圈版想象这个圆圈代表了人类的所有知识。你小学毕业时,了解了其中一小部分。高中毕业时,了解了更多。拿到本科学位后,你有了自己的专业。硕士学位让你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的钻研。继续阅读学术论文,你会逐渐抵达人类知识的边界。一旦抵达了边界,你便专注于此。你花几年的时间试图突破边界。终于有一天,你推动了它。这个凸出来的部分,让你获得了博士学位。当然,对你而言,这个世界看上去不一样了。但别忘了全局是长这样的。这是一组非常生动的图画,最后那张图更是“意外结局”的典范。它让人感受到自身的渺小,对于走在硕博道路上的人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提醒:不要因为推动了一点边界而洋洋自得,也不要一味沉浸在自己的领域中,忘记了这个世界的辽阔和丰富。三、兔子版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比喻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是:导师负责给研究生指出兔子在哪里,并指导学生学会打兔子的本领。反之,研究生则是从导师那里了解到兔子的位置、大小、肥瘦,并采用从导师那里学到的打兔子本领擒获一只兔子(就是做完论文)。有人由此衍生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之区别的“兔子理论”:本科生:学习捡“死”兔子。本科及以前所学知识都是别人已经发现并经过了反复验证的知识,是固定、稳定的,属于“死兔子”。此阶段的学习训练只是学会找到一条比较便捷的路径把已经死在那里的“兔子”拿回来。硕士生:学习打一只在视野中奔跑的活兔子。这只兔子在哪里?需要导师指给你,或者需要导师和学生一起来确定其位置。导师在“指兔子”的同时还应该告诉学生瞄准并射死兔子的本领。硕士生需要遵从自导师处学来的方法和技术,去把这只尚在活动中的兔子打死,然后再通过以往已经具备的方法把兔子擒在手中。博士生:学习打一只看不到的活兔子。此时的兔子也是活的,但可能不在你的视野里跑着,而是在树林里跑——导师可以确认一定有这只兔子存在,可是,需要你先从树林里把这只兔子撵出来,判断是否值得去猎取,再用更高级的猎取技术去射击并沿用原有方法将兔子取在手中。博士后阶段:此时,导师叫合作导师,他就要和博士后一起来确定究竟到哪里去寻找兔子,此时面对的可能是不一样的森林,需要一起商量后确定是否需要在这里伫足,并重复以上过程。四、红烧肉版本科论文第一章:红烧肉的定义和类型;第二章:各种红烧肉区别和特点;第三章:东坡红烧肉的具体特点;第四章:烹制东坡红烧肉的主要问题和对策。结论:东坡红烧肉可以更好吃。硕士论文第一章:关于猪肉做法的文献综述;第二章:红烧肉做法的历史演变过程;第三章:传统红烧肉制作和研究方式介绍和比较;第四章: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对红烧肉做法的启示;第五章:剩余价值红烧肉的具体做法;第六章:剩余价值红烧肉的创新之处和进一步研究建议。结论:红烧肉很好吃,但是吃的过程中注意区分,剩余价值理论指导下的红烧肉做得会更符合社会主义实践发展。博士论文序言:历史中猪肉食谱的文献综述、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不足和问题;第一篇(第一章到第三章):猪是怎样养成的;第二篇(第四章到第五章):猪的各个部分肉质的区分和作用;第三篇(第六章到第七章):马克思理论不同发展阶段对红烧肉发展的影响和启示;第四篇(第八章到第十章):红烧肉制作的实证研究(变量选取、理论模型和计量分析)。结论:红烧肉是不是可以吃取决于很多复杂的因素,总体来看,在满足一定约束条件的情况下红烧肉是不错的营养、美容食品,但操作过程的障碍还需要通过真学、真懂、真用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有必要的情况下需要进行理论创新和政策支持,使红烧肉更好地实现增加营养、避免增肥和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五、专业分析版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教授较为全面的从学习、分析、研究方法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本、硕、博学习的区别,我们节选了部分内容:1.本科学习与研究生学习的区别本科是素质教育,是从未成年到成人的教育,是让他们完成文明教育的过程。素质教育不在乎学什么专业。例如,家长们对子女找配偶的要求是要找个大学生,而不是要求找学某种专业的。家长们未必能解释为什么,但他们知道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基本上不动手打配偶。本科教育是培养做人的品格和修养的过程。研究生教育不是素质教育,是专业教育。这就是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的最主要区别。这个区别决定了你们应注重学习什么的问题。你们的学习带有研究性质,这对你们毕业后的工作选择与本科生有了不同。本科生毕业后终生从事其所学专业的人数比例原则上不会超过10%。这里我说的不是上世纪50年代的本科毕业生,而是指有了博士生教育以后的本科毕业生。硕士毕业生终生从事其硕士专业的比例会高一点,约15%。而博士毕业生以博士专业为终身职业的人数应不低于三分之二,低于这个标准则说明博士教育本身不成功。也可以说明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的性质是专业教育。2.硕士生学习与博士生学习的区别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生的区别是专业水平差别,不是素质差别。两类毕业生在为人的素质上没有差别,其区别是研究技能。研士生教育培养的是工作技能,而博士生教育培养的是学术技能。硕士生毕业后的工作主要是从事事务性的工作,做学术研究的很少。因此硕士生要注重学习普遍性的研究技能。完成上级交待下来的任何一项事务性工作,都需要进行调查了解基本情况,判断问题的性质,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找到实施的方案和路径。这些解决问题的程序和学术研究的方法很相似,例如,文献回顾、找到有意义的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证、做出结论。无论是研究具体的事务性问题还是研究学术性问题,都需要广义上的研究能力,懂得基本的研究程序和常用的研究方法。由于硕士毕业生和博士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性质不同,前者是事务性的,后者是学术性的,因此你们对于学术的态度不能一样。博士生要有较强的批判精神,即发现错误的能力,因为发现现有知识的缺陷,才能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硕士生如果有了这种批判精神,那你最好选择毕业后读博。否则,你到了工作单位,总是发现领导的决策有缺陷,你会不甘心情愿地执行领导决定,你工作就做不好。因此硕士的学习主要是学研究技能,学会如何将研究技能应用于自己的工作,培养成清华人的“能干、出活”精神。我以为能达做到这一点,硕士教育就达到了目标。博士教育重要的一点是寻求真理、发现规律、探索人类尚不知道的知识。要发现新知识不仅需要研究能力,还需要学术激情和学术奉献精神。很多学术研究所发现的知识都没有实际用处,不能转化成为物质财富。从经济学的理性角度讲,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都属于非理性的,因为从事这种研究的人得不到实质性的经济收益。然而,人类的科学进步就是建立在发现了很多人们认为没用的知识的基础上的。然而,发现新知识是有乐趣的事,于是很多博士选择在低工资的大学就业而不选择高工资的企业。家长们常说的,“这孩子读傻了”,就是这个异化过程。社会上常说的“笨得像个博士,傻得像个教授”,就是异化的结果。当你领到博士学位证书时还没被异化,你可能是个含金量不高的博士。涨知识:研究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硕士生:就是硕士研究生学历:大学学历、研究生学历学位:学士(大学本科毕业),硕士(硕士研究生毕业),博士(博士研究生毕业)注意:博士后不是学历也不是学位,而是一种工作经历。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这啦!自考君每天为你分享更多相关文章,欢迎关注我们,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