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王东明在《学习与研究》杂志发表署名文章:提高站位 主动作为 纵深推进各项改革苴布之衣

王东明在《学习与研究》杂志发表署名文章:提高站位 主动作为 纵深推进各项改革

■ 中共四川省委书记 王东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37次会议上强调,地方改革工作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注重从地方实际出发,讲求效率、锐意进取,扎实推进各项改革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明了地方推进改革的目标与方向、路径与方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各地深入推进改革的重要遵循。一、准确把握提高站位的重要要求,坚持服务大局推进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地方抓改革,不光是为推动地方发展,还要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不论在哪个层级推进改革、开展工作,都要坚持在大局下谋划、在大势中推进、在大事上作为”。这就要求我们在深入推进改革过程中,必须牢牢树立“四个意识”,准确把握好中央确立的改革目标和方向,把各项改革放在全国大局下谋划,确保改革部署沿着正确的道路向前推进。(一)坚持在大局下谋划,始终对标中央改革目标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固有的政策框子、利益绊子,只要同改革目标不一致的,就要坚决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总动员,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决定了我们改革的根本方向就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决定》还提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6个领域的改革主线,包括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社会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这就是相关领域深化改革的分目标,是改革进程向前拓展提出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党中央对改革认识的深化和系统化。地方坚持在大局下谋划改革,最根本的就是要将中央确立的改革“总目标”和6个领域的“分目标”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指引和基本遵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四川省委召开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全面动员和系统部署,先后召开60次省委常委会会议、23次省委深改领导小组会议和数十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在谋划推进改革过程中,省委坚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标中央改革目标来设计方案、制定政策、推动落实,先后制定出台350多项改革方案、明确256项改革任务,始终做到不走神、不散光、不跑偏。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进一步理清了政府和市场的正确关系,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质规律的认识。这几年,我们围绕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简政放权,先后取消调整和下放省级行政审批事项430项,工商登记前置许可由130项精简至13项;最大限度缩小政府定价范围,省级政府定价项目由252项调整为37项等,四川成为全国省级保留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份之一。通过改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得到有效落实,经济发展方式和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同时,我们清醒认识到,仍有少部分改革偏重发展的内容较多,“改革”力度还不足,离完全实现中央改革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如,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市场准入的各种许可限制仍然较多,有些下放的权力配套、衔接不够,变相审批不时发生,制度性交易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投资和群众创业创新。这些问题和差距,就是下一步继续深化改革的方向。接下来,我们将按照中央最新改革部署,对重要领域改革推进情况特别是改革方案适时进行评估,对改革目标支撑度不够的方案,及时进行调整;对将要启动的重要改革,坚决把实现中央改革目标放在首要位置,确保改革始终符合中央确定的方向。(二)坚持在大势中推进,坚定不移抓好中央改革部署对接。近40年极不平凡的改革历程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步伐的重要法宝,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这就是当前我国面临的改革大势。具体到地方而言,坚持在大势中推进改革,就是要顺应我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的大势,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各项改革部署,特别是要把对接好中央专项改革方案作为首要任务抓实抓好。近年来,四川坚持把对接中央专项改革方案作为谋划和推进改革的前提基础、基本方法、规定动作,建立专人对接“盯跟”机制,把对接责任直接压在相关专项改革小组和省直部门头上,明确“半年完成对接”的时限要求,确保无一漏项、没有延误。截至目前,中央2016年底前正式印发文件的、需要地方对接的119个改革方案,四川已全部对接完毕,总的来看,中央改革部署在四川得到了及时、全面的落实推进。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把对接中央专项改革方案作为一项“硬任务”,完善专人对接机制,及时分解落实对接任务;同时,严把改革方案内容关,坚决破除地方和部门利益固化格局,确保中央改革方案确定的重大原则、主要举措等核心内容,在四川一一落地落实。(三)坚持在大事上作为,聚力聚焦推进中央重大改革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部署了一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的重大改革,一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一批重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成果正在形成。对地方而言,坚持在大事上作为,就是要把中央部署的这些改革大事,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聚力聚焦扎实推进,务求取得更大实效,努力创造更多经验。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中央重大改革部署,加快推进有利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创新,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创新改革、自贸区改革等全局性改革大事,有力提升了全省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我们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鲜明提出“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坚持调存量和扩增量并举,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主动坚决淘汰落后产能,2013年以来全省关停小煤矿753处,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488户,提前完成国家任务;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决心积极培育新动能,集中培育航空与燃机、信息安全等一批重点产业,优先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兴先导型服务业,2016年全省高新技术总产值突破1.6万亿元、比2012年翻了一番,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经济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变。我们坚持把全面创新改革作为引领四川“十三五”发展的“一号工程”,列出综合改革、军民融合发展改革、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9张清单”强力推进,在军民融合、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与金融结合等方面创造了系列经验,今年全国推广的13条全面创新改革经验中,涉及四川的有8条。我们将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作为扩大开放合作、加快形成竞争优势的重大举措,重点推进投资贸易、金融创新、协同开放、创新创业等159项改革试点,着力打造国际化、现代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挂牌5个多月来,已推出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税务服务、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国际会展检验检疫新模式等31条创新举措,吸引了1.2万余户新企业注册,为内陆省份扩大开放合作进行了有益探索。二、准确把握实事求是的重要要求,坚持注重实效推进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我国国情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有领导有步骤推进改革,不求轰动效应,不做表面文章。”“改革符合实际才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和步骤,改什么、怎么改,哪些先改、哪些后改,都要多听基层和一线的声音、多占有第一手材料,确保务实有序深化改革。(一)掌握上情、吃透下情,科学编制改革方案。掌握上情,就是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方位看齐对标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吃透下情,就是要加强调查研究,摸清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使各项改革举措真正符合实情,拿出来就能用。四川在作出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前,多次召开常委会会议、专题学习会等,集中时间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反复对照中央《决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特别是改革总目标和经济、政治等6个方面改革主线要求,聚焦改革主要任务和各项部署,一项一项细化贯彻;同时,安排部署22个重大改革专题,由省领导带队到基层一线调研,系统摸清全省改革现状、症结和难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全省改革的方向、目标和举措。在编制具体改革方案时,我们也特别注重加强与上级改革文件无缝对接,聚焦四川实际问题深入开展调研。实践表明,这些总体部署和具体改革方案,既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改革决策要求,又总体符合四川省情实际、切实可行,有力保障了各项改革顺利推进。(二)讲求策略、注重方法,务实管用推进改革。改革是循序渐进的工作,既要敢于突破,又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做到成熟一个推一个、办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近年来,四川省委按照“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要求,根据改革难度不同,将全部256项改革任务分为近期推开、先行试点、深入研究后再推开3个层次,逐一明确时序,分级分类推出,确保各项改革平稳推进。以国资国企改革为例,我们先后出台了专项改革方案24个,一项一项地渐次推出董事会选人用人制度改革、重点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企业员工持股试点等改革举措,基本做到了整体联动、分步实施、稳步推进。截至2016年底,省属一级以下法人公司混合所有制企业占比达50.2%,地方国企资产总额达4.5万亿元、所有者权益达1.5万亿元,均比2011年增长120%以上,四川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其他方面改革,我们也按照循序渐进的要求,突出重点难点,把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支撑带动作用的重大改革事项往前排,优先将成熟的方案提交上会审议,全省改革推进总体呈现出蹄疾步稳、积极稳妥的良好态势。(三)坚持群众立场,用事实评价改革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这几年,我们在教育、医疗卫生、脱贫攻坚等领域大胆创新,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新政。在教育改革方面,启动“全面改薄”计划,重点实施人才培养、资源配置、考试招生、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20项改革,务工随迁子女入学难、择校热、特殊群体教育难等问题加快解决。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取消城市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全面实施“十免四补助”政策和分级诊疗制度,财政兜底让贫困群众全部参加新农合,“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得到有效缓解。特别是把脱贫攻坚作为全省“头等大事”全力推进,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改革助推脱贫攻坚的经验做法。在“两不愁、三保障”基础上,创新提出“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四个好”工作目标,建立全省统一的“六有”大数据平台,实行贫困村“五个一”驻村帮扶和非贫困村脱贫“三个一”全覆盖帮扶制度,启动省内对口帮扶藏区彝区45个深度贫困县工作,在所有160个有扶贫任务的县组建教育、卫生扶贫救助基金和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在1万多个贫困村建立30万元左右的产业扶持基金,在所有4万多个行政村利用现有场所开办“农民夜校”,推行贫困县增减挂钩结余指标省内流转等。经过努力,四川脱贫攻坚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750万减少到2016年底的272万,贫困发生率从11.5%降至4.3%。这些改革,真正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反映了群众诉求,解决了群众实际问题,得到了全省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和支持。群众的呼声就是改革的方向。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群众认不认可、满不满意为标准,推出更多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改革举措。要围绕推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重点是保障农业转移人口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围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是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围绕提升居民居住质量,继续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着力防止住房市场过度投机炒作,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运行;围绕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特别是大力推进文化扶贫等惠民行动,深入开展“四好村”创建,培育农村新风正气。总之,要通过改革,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效,有更多的获得感。三、准确把握讲求效率的重要要求,坚持攻坚破难推进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就要出效率,改革本身也要靠提高效率作保障。”“进度落后的地方更要有紧迫感,倒排工期,迎头赶上。对一些难度大的改革,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推动。”“要完善改革推进机制,每项任务都要有人把守”。我们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改革就要出效率的重要要求,把抓好改革落实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不断健全改革落实推进机制,着力推动改革任务落地落实。(一)强化督察狠抓改革任务落实。近年来,省委把抓好改革落实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出台《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加强改革落实工作的意见》,强化主责部门和各级党政“一把手”责任,强化省直部门抓改革落实的牵头作用、市县抓改革落实的主体作用,建立重大改革任务清单,确保各项改革任务不落空、不漏项。我们充分发挥督察对推进改革落实的重要作用,建立年中集中督察、月月督察、专项督察3项制度,建设“清单制+责任制”改革信息化平台,构建起全省改革工作“一盘棋”格局,做到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跟进到哪里。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指导部门和市、县完善抓改革的方法,不断优化精准督察制度,汇聚各地、各部门抓改革落实的整体合力。(二)坚持领导带头啃改革“硬骨头”。省委将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省委深改领导小组会议听取改革落实情况常态化制度,让市(州)和省直部门“一把手”上会报告“应考”。我们建立“主要负责同志带头、省领导直接抓专项改革方案落实”制度,选择51个重点领域专项改革方案由省领导直接抓,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各负责5个,其他省领导分别负责3个左右。对这些改革方案,都要求省领导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听取牵头部门报告改革进展,研究解决改革落实中的具体问题,带头推动改革任务落地落实。四、准确把握锐意进取的重要要求,坚持大胆探索推进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地方基层是改革创新的源头活水,要发扬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地方抓创新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搞好改革试点”。我们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胆探索、勇于开拓的重要改革要求,继承发扬四川人民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坚持“摸着石头过河”,鼓励地方基层群众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努力走在全国改革的前列。(一)认真抓好改革试点,更好发挥示范突破带动作用。近年来,省委始终把试点作为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专门制定加强和规范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统筹推进各项改革试点,合理把握改革试点节奏,更好地发挥改革试点的探路作用。目前,中央和国家部委部署在川的148项改革试点、四川自身部署的75项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创造了一批有益经验。成都市积极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加快建设自贸区、蓉欧快铁等平台,内陆开放新格局加速形成。四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进度位居全国第三,成都等4个地方入选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巴中市成为全国第一个在省域范围内流转使用增减挂钩指标的地区,农业农村改革有关经验得到中央、国家有关部委充分肯定,两次在四川召开全国农业农村改革现场会。率先取消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地区生产总值考核,率先开展县级党政负责人离任生态环境审计评估试点,率先启动并实现省级环保督察全覆盖,在省、市、县、乡、村五级全面推行河长制,四川生态环境保护体制加快健全。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围绕中央部署、事关全省大局的改革试点任务,继续大胆闯、大胆试,争取早日形成制度成果;对进展缓慢、到期没有完成的改革试点,分析原因、找准症结,“发点球”督促落实,确保改革试点任务如期完成。(二)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允许试错的氛围。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调动各方推动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加大改革创新在市县和省直部门目标考核、干部提拔任用中的权重。制定改革绩效考评细则,将各市(州)、省直部门改革工作纳入年度绩效目标,实现改革考核全覆盖。同时,进一步健全改革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专门出台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激励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意见,严格区别对待探索失误和违纪行为,对在改革创新、破解难题、先行先试中出现的一般性问题和过失,宽容对待、免予追责;对因改革失误引发的负面舆论,采取适当方式解释和回应,切实保护干部投身改革的积极性。经过努力,全省上下“允许改革有失误、但不允许不改革”的良好改革氛围基本形成。当前,已进入改革实施高峰期和纵深推进期。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上来,敢于担当,勇于克难,继续深入推进各项改革,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活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本文刊于《学习与研究》杂志2017年10月号

彩弹球

鲁姱姱:学习与研究贵在持之以恒

鲁姱姱,女,汉族,1998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包装工程专业2020届本科生。大学期间,曾获国家奖学金、郑州大学一等奖学金,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二等奖、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二等奖、郑州大学“创·梦”创新创业项目路演特等奖等,多次被评为河南省三好学生、郑州大学优秀学生干部、郑州大学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等,并以专业第一保研至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近日,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包装工程专业2020届本科生鲁姱姱同学以第一作者在国际权威期刊Materials Horizons(影响因子12.3)发表题为“Solution-processed electronics for artificial synapses”综述性文章。孙晴晴博士和刘旭影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郑州大学为唯一通讯单位。该工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111引智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和平台的支持,也为郑大材料学院一流的本科生培养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作为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包装工程专业培养的优秀的本科生,郑州大学包装工程校友会(以下特称校友会)特此采访鲁姱姱同学,希望通过她的讲述,更全面的向读者传达科研心路历程,以此启发后进者。研究过程缓慢且艰难,但富有意义校友会:首先祝贺你以第一作者在国际权威期刊Materials Horizons(影响因子12.3)发表题为“Solution-processed electronics for artificial synapses”综述性文章,这在郑大本科生历史上都是少见的,科研性文章发表非常艰难,能谈谈这篇文章是如何产生的吗?鲁姱姱(以下简称鲁):这篇文章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开始的。大四上,在刘旭影老师讲授的《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的课程汇报上,我汇报了个人非常感兴趣的神经突触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这也是我现在所在的南京大学课题组的研究方向之一)。当时刘老师觉得我汇报的不错,就鼓励我更深入、系统地去学习,然后试着对这个领域进行一个更全面的论述,这给了我很大信心和勇气去尝试写一篇综述性文章。在刘老师的指导之下,我通过选题调研,大致确定了文章的题目及提纲。后来在由于疫情原因的超长假期里,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和总结这个领域的研究工作,推进文章的撰写。由于我接触这个领域时间并不长,建立并细化知识体系花费了很长的时间。我当时是把这个方向几乎所有的文章全部下载了下来,一篇一篇阅读与总结提炼,以及看它们的引用和被引,尽量客观、全面地去看待每个研究工作的价值与意义,然后将其融入我综述的体系下,这个过程非常缓慢且艰难。在文章的一轮轮修改阶段,老师每次都会给我提出很多的修改意见,从细化、深入再到精简、强化,这个过程使我对科学问题的认识变得更加清晰、明确。后来投稿过程整体还比较顺利,在这里我也要感谢刘旭影老师和孙晴晴老师对我的指导与帮助。校友会:文章中表述,基于溶液法(印刷法)制备的突触器件具有低成本、易加工、可大规模制造等优点,是推动突触电子朝着柔性、高集成三维神经网络发展的有力候选技术。能谈谈这种技术吗?鲁:溶液法(印刷法)由于能够以简单、低成本、环保和高可控性的方式对功能材料进行均匀、快速制备,并且目前基于溶液法制备的突触器件已经可以基本实现突触基本功能的模拟和感知与运动系统中的应用。因此,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关键问题的解决,溶液法(印刷法)未来有希望推动突触器件朝着柔性、高性能、低功耗、高集成的三维神经网络发展,这将使突触器件有望成为后摩尔时代突破冯·诺依曼计算架构的有利候选以及应用到人工智能领域。校友会:您是刘旭影教授的学生,刘旭影是目前是包装专业的学术先锋,在你做研究的过程中,导师都是给你带来了哪些帮助?你觉得学生与老师在做科研课题的时候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鲁:刘老师可以说是我初入学术之途的引路人,总是会以最大程度的耐心对我进行指导,不光是在我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对我进行启发、引导,还会在我遇到困难时以理解和鼓励的方式,支持我、为我提出建议。还有后来指导我修改综述的孙晴晴老师,她会不断地引导我进行更深入地思考和学习。老师于学生是良师益友,给予了我们充分地指导与支持。而我们学生则应该虚心求学、多思考,主动与老师讨论、沟通,以便及时发现自身问题并调整,实现更深入的学术研究。掌握好平衡器,至关重要校友会:我们观察到,你不仅仅是一位“学霸”,同时在课余时间参与了很多其他项目,比如“敷爱之源——开启医用敷料修复创伤新时代”这个项目,获得2018年“创·梦”创新创业项目特等奖,能谈谈这个项目是什么吗?鲁:这是一个大学生创业计划类的比赛,我们当时是以实验室的新型医用敷料技术为核心,针对当前敷料市场现状并结合互联网思维,设计了一份关于医用敷料初创公司的企业计划,希望所创公司可以为社会医疗行业和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敷料产品及服务。当时我大二,还在学院的天然高分子实验室(大三我才进入刘旭影老师的课题组),就和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以及不同学院的同学利用自己的专长,一起参加了这个比赛。参加的初衷是想探索科研成果产业化过程,并希望能在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将科研成果落到生活实处。校友会:你同时担任着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副书记,主要负责哪方面的工作?这是否给你的学业带来了压力?鲁:当时是负责学院的一些团学活动以及新媒体运营方面的工作。这主要是占用一些课余时间,只要把时间安排合理就不会影响到课内学习。此外,做学生工作还提高了我的执行力、组织能力、抗压能力,反倒使我的学习可以更加有条不紊。对于本科生进实验室参与科研,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学习和打牢基础校友会:你已经在南京大学开启了新的征程,目前研究的方向是什么?你觉得过往的研究经历给你带来什么?又将在新的征程中给你带来哪些助力?鲁:目前方向主要是二维有机晶体的生长、器件以及人工突触器件的研究。过往的研究学习让我对相关领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这为我日后的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使我饱含热情地更快投入新的研究工作中。校友会:你有哪些建议给理工科学弟学妹?你觉得大学期间本科生如何开启科研之路?鲁:对于学弟学妹的大学学习生活,我想说三点,首先大学要注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第二,不论是学习还是做其他事情,都贵在坚持;第三,除了学习以及竞赛、科研,也不要忘记培养或者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对于本科生进实验室参与科研,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学习和打牢基础,这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因此大家可以在学有余力的时候再去联系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组。如果有幸老师同意,就可以先多去了解一些实验室的方向及研究背景,看一些相关领域内的书籍及文献。然后在实验室里先跟着师兄师姐们做些实验,等实验基础熟悉后,再多看文献多思考多交流,在老师和师兄师姐们的指导下尝试新的灵感,慢慢走向科研之路。

玛利翁

漫谈学习与研究的方法:一个文物和人物的故事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发现一个小历史文物。通过对这个文物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几个历史人物的小故事。而从研究这个文物的过程,我们也可以尝试总结学习和研究方法,有利于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全图一、断定年代?这是一块在江西景德镇发现的古代历史名人墓志铭残碑,主要记述了一个人(或几个人)一生的简历和家族的背景,但很多信息已经遗失了。但从一些具体的细节我们可以了解到和这个历史人物相关的其他历史人物的情况和故事。戴珊太子少保碑中多次提到江西多个地名,比如里仁(镇)。具体看细节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明代的碑,包括一系列文字的佐证,比如碑中宣德、弘治、以及文言文德字少一横的写法,都体现出明代的特征,其中左都宪公是典型明代对左都御史的特殊称谓,所以可以确定这是明代的文物。二、戴旸还是廉洁御史戴珊?这里面有句话“生女四喜适北隅戴暘今太子少保左都宪公”,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是说“家里生了四个女儿,其中名叫喜的女儿嫁给了北边的戴暘,是现在的太子少保(太子的老师)兼左都御史”。明朝历史上弘治以后只有一个姓戴的太子太保(不是少保)兼左都御史,叫戴珊,江西浮梁人,而浮梁就在景德镇北边的一个小镇。而这个碑是自家的侄子(从子)刘晏写的,是不是有可能戴珊原名或别名就是戴暘呢?而戴珊的太子太保是太子少保后来的事情呢?!太子少保左都宪公三、戴珊是谁?戴珊(1437-1505)字廷珍,号松厓。江西浮梁人。天顺八年(1464)进士,与刘大夏同年。历官御史,督南畿学政,陕西副使,督学政,正身率教,历浙江按察使、福建左、右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南京刑部尚书、左都御史,赠太子太保,谥恭简。戴珊是明孝宗弘治皇帝非常器重的大臣。有这么几个小故事!明孝宗弘治皇帝晚年常召见大臣与他们交谈,戴珊与刘大夏在内廷被召见,与皇帝促膝谈心的次数尤其多。一天,戴珊与刘大夏在皇帝身旁陪侍。皇帝说:“眼下正值外任官员进京向朝廷陈述职守的时候,朝中诸大臣都闭门谢客。像你们二位,即使每天都见客又有什么危害呢?”说着从袖中拿出一锭银子赏赐给他们,说:“稍微地补偿一下你们的清廉。”并且嘱咐他们不要在朝堂上谢恩,说:“那样恐怕会被他人嫉妒。”后来,戴珊以年老多病多次要求隐退,皇帝总是下达诏书褒奖并挽留他,派太医为他治病,赐给他丰厚的食物,抚慰晓谕有加。戴珊感激得落泪,私下告诉刘大夏说:“我年老多病,孩子尚幼,恐怕不久的一天就会提前死去,你是我的同年好友,为什么要吝惜一句话,不替我在皇上面前说说 呢?”刘大夏说:“好吧。”后来刘大夏侍宴完毕,皇帝问起戴珊病情,刘大夏就如实陈说戴珊的病情,乞求皇帝怜悯他,准许他告老还乡。皇帝说:“是戴珊嘱咐 你这样说的吗?主人执意挽留客人,客人往往就会勉强留下来。戴珊难道就不能为我留下来吗?况且我把天下事都托付给你们了,我们就如同家人父子一样。现在天 下尚未显出太平迹象,怎么能忍心说告老还乡呢!”刘大夏出来后把这些告诉了戴珊,戴珊哭着说:“我死也会在官任上的。”孝宗皇帝去世以后,戴珊因为新君刚 即位不忍心提出离职,勉强支撑病体处理事务。后来疾病发作,就去世了。死后被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恭简(帝晚年召对大臣,珊与大夏造膝宴见尤数。一日,与大夏侍坐。帝曰:“时当述职,诸大臣皆杜门。如二卿者,虽日见客何害。”袖出白金赉之,曰:“少佐而廉。”且属勿廷谢,曰:“恐为他人忌也。”珊以老疾数求退,辄优诏勉留,遣医赐食,慰谕有加。珊感激泣下,私语大夏曰:“珊老病子幼,恐一旦先朝露,公同年好友,何惜一言乎?”大夏曰:“唯唯。”后大夏燕对毕,帝问珊病状,言珊实病,乞悯怜听其归。帝曰:“彼属卿言耶?主人留客坚,客则强留。珊独不能为朕留耶?且朕以天下事付卿辈,犹家人父子。今太平未兆,何忍言归!”大夏出以告珊,珊泣曰:“臣死是官矣。”帝既崩,珊以新君嗣位不忍言去,力疾视事。疾作,遂卒。赠太子太保,谥恭简。)戴珊四、哪一年的乙丑年?所以从各个细节来看,我们都可以印证这个残碑的时间。首先可以明确这个碑属于明代弘治之后乙丑年正月,而弘治后的乙丑年1505年最有可能。1505年!这一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明孝宗弘治五月驾崩去世,二是弘治的手下名臣戴珊之后也去世恰好也在乙丑年。历史上记载戴珊是太子太保而本碑写的是太子少保,这是不是可能是戴珊去世以后被追赠了更高一级的太子太保?毕竟这种情况在明清历史上都有过追赠大臣更高级别的纪念先例。乙丑年五、我们的推理结论所以,通过我们的推理和历史印证,我们的分析是,这是1505年乙丑年正月,明代戴珊(别名戴暘)的岳父和岳母的墓志铭,记载了全家的背景情况。其中戴珊的岳父姓刘,这个碑他自家侄子刘晏来写的。刘家祖上曾经有出过宝祐四年文天祥同榜的进士(宝祐四年进士榜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进士榜之一,这一榜文天祥是状元,还出了一个陆秀夫“崖山背负南宋小皇帝殉国”),而岳母这一支祖上叫文仲,是唐末从安徽歙县黄巢起义时逃难到了江西景德镇附近的,戴珊的妻子应该叫刘喜,是四个女儿的大女儿,戴珊的故乡江西浮梁镇也在本区域的北面(北隅)。这个碑是1505年正月,而当时戴珊还是太子少保左都御史,而来当年弘治和戴珊都去世,戴珊被新皇帝正德追赠为更高一级的太子太保。所以,如果我们推理正确,这块碑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这也需要文物专家进行进一步研究来揭开历史的面纱。孔文仲避巢乱文天祥-刘晏六、学习与研究的方法最后,研究学习的方法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基础研究的储备,要对相关专业学习进行大量的基础研究和知识储备。2、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采用发散思维来思考及扩充阅读。3、发现事物特点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和本质不断深究其理、深度研究。4、对现有情况一小见大进行推理和假设5、与事实不断印证,来验证我们假设与推理,或者在认识中不断自我否定达到追求真理的目的。微信号:曼大商业评论

大麻糕

学习和研究“四史”的理论指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全面阐述了学习“四史”的重大现实意义,全面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贡献和革命精神,科学评价了党的领袖人物的历史地位,对构建中共党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提出了要求和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学好“四史”、做好“四史”的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引。深刻认识学习“四史”的重大现实意义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引用古人的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多次要求党员干部要学好党史、国史。2020年1月8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似风华正茂。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总结中国共产党100年来的历史经验,对广大党员进行“四史”教育,使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永远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具有特别的作用和意义。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我们要不断地向历史学习,汲取历史智慧,总结历史经验和历史规律,以回答和解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还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治国理政应该善于总结和学习历史经验,以历史为镜鉴。习近平总书记就善于在党的历史中总结提炼治国理政的思想和战略,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通过总结我们党历史经验,不断升华提炼出来的。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历史不仅提供经验,还提供教训,可以使我们保持头脑清醒,吃一堑长一智,使我们不再重犯历史上曾经犯过的同类错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学好“四史”能够让我们在“历史性考试”中考出好成绩,能够让我们跳出“历史周期率”。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一场新的历史性考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还有很多更难的历史性考试等着我们,要想考出好成绩,就要不断地向历史学习。学习“四史”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要尊重历史事实、尊重历史规律,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历史是客观存在的,谁也不能任意选择、任意打扮和任意篡改。历史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和规律性。我们不能随意丑化历史、糟蹋历史。否定了老祖宗就会从根本上否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对于历史虚无主义我们要敢于亮剑,坚决抵制和斗争。2016年10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把尊重和维护“四史”写进了党规党纪中。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绝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2018年4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以立法的形式规定“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的牺牲和贡献”,“禁止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全面评价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的重要论述有着强烈的历史感,具有宏阔的历史视野,坚持了一种大历史观。他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把它放到中国社会发展的大历史进程中考察,要向过去看,也要向未来看。向过去看,是要弄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向未来看,是要说清楚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的长焦镜头时而由远及近,时而由近及远,从中华文明500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发展500年、中国近现代史180多年、中国共产党1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的大视野大背景看待中国共产党,习近平总书记得出许多新观点新论断新判断,为“四史”评价提供了重要评判标准,为“四史”宣传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二部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党的伟大历史贡献和伟大飞跃都做了深刻精辟的论述。这四处论述从不同的角度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关于党的历史贡献的体系化认识成果,大大深化了对党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的认识,开辟了认识党的历史贡献的新视野,体现了新时代我们党对自身历史发展规律性认识的拓展、深化和升华。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鲜明界线。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谁能够带领人民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谁就能够成为决定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领导力量。历史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才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才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作出了三个“伟大历史贡献”,实现了三个“伟大飞跃”。第一个伟大历史贡献和伟大飞跃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第二个伟大历史贡献和伟大飞跃是,党团结带领人民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第三个伟大历史贡献和伟大飞跃是,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二部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中,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看作是一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史,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作出的历史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从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领导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角度深刻总结党的历史贡献。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的角度深刻总结党的历史贡献。习近平总书记从五四运动以来百年的历史来看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它是从4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从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从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100年实践中得来的,是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8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历史传承发展中得来的。四篇讲话由于看待党的历史的角度不同,因而对于历史时期的断代划分点不同、对于伟大飞跃的表述不同,但它们之间并不矛盾,而是自洽的、一致的。这四篇讲话形成了党的历史贡献体系化认识的新成果,构成了一个全面认识党的历史贡献的科学体系。学习伟人风范,弘扬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全面准确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晚年所犯的错误,指出:“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有其主观因素和个人责任,还在于复杂的国内国际的社会历史原因,应该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尽管他们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领导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认识和行动可以不受时代条件限制。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我们党对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评价领袖人物历史功过的基本尺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布河北阜平和平山西柏坡、山东临沂、湖南湘西、福建古田、陕西延安和铜川照金、贵州遵义、江西井冈山和于都、安徽金寨、宁夏西吉、山西吕梁、上海、浙江嘉兴、甘肃高台、北京香山、河南信阳、吉林四平等革命老区和革命圣地,带领我们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明确肩负的重大责任,增强为实现党的初心和使命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族谱中的革命精神有专门的论述,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沂蒙精神、大别山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习近平同志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2005年6月在《光明日报》发表了《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一文,将“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当选的中央政治局常委重访党的诞生地,他指出:“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让“红船精神”永放光芒。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伟大的长征精神,他指出:“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对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的论述,都注重阐发这些宝贵的精神遗产所包含的伟大现实意义。加强“四史”研究,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这其中也包括构建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加强“四史”研究要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在谈到如何研究中共党史时就曾指出:“如何研究党史呢?根本的方法马、恩、列、斯已经讲过了,就是全面的历史的方法。我们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当然也要遵照这个方法。”“研究中共党史,应该以中国做中心,把屁股坐在中国身上……如果是完全坐在外国那边去就不是研究中共党史了。”“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400页,407页,408页)这里就体现出了党史研究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中国问题,同时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史姓党”。坚持“党史姓党”,与坚持党史的科学性不矛盾。正如毛泽东讲的,“我们研究党史,必须全面看,这样研究党史,才是科学的。我们研究党史,必须是科学的,不是主观主义”(《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406页)。尊重历史事实,尊重历史规律,全面地看问题就是科学性。加强“四史”研究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习近平总书记近几年来讲“四史”,既讲耳熟能详的经典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故事,也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敢于触及敏感话题,还历史本来面目。例如,对于抗美援朝战争,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经此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可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砥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都要汇聚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都要锻造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都要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甘肃张掖市高台县瞻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碑和阵亡烈士公墓、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在大别山区的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瞻仰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堂,在吉林省考察调研时参观四平战役纪念馆,分别讲到西路军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同长征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四战四平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武装斗争过程中的一次重大战役。我们从八一南昌起义到井冈山斗争,从艰苦卓绝的长征、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抗美援朝,革命烈士的鲜血铸就了革命成功的丰碑,我们一定要牢记胜利来之不易。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讲话鼓励着“四史”专业工作者解放思想、勇于探索,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加强“四史”研究要把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和讲好故事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要组织各种精彩、精炼的故事载体,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寓于其中,使人想听爱听,听有所思,听有所得”。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和讲好故事结合起来,这是针对国际传播讲的,但同样适用于“四史”的研究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还要求,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要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我们“四史”专业工作者的责任,就是要把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和讲好故事结合起来,帮助人们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并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作者: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学术委员)

六道

「开学第一课」学习与研究的秩序维度(一)|毛寿龙

【开学第一课】毛寿龙教授:学会自我管理,建立学习秩序2018年9月15日上午,毛寿龙教授和博士生刘文璋交流了一个半小时。就学习与研究的秩序维度进行了交谈。刘文璋同学整理了讨论的内容。一、“万丈高楼平地起”,研究生学习,首要的,也是最为重要的工作,便是建立扎实的文献基础。尤其是要认真学习管理学、经济学的顶级期刊的经典文献。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优质资源,阅读经典著作,尤其是思想大家,学术大牛的研究成果。在阅读、吸收、理解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研究的前沿问题、热点问题、趋势性问题、创新性地开展学术研究。结合中国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以效率、公平等目标作为学术研究的价值追求。同时不要死读书,建议广泛阅读,政治、历史、文学、哲学等领域的名著,开拓思路,延伸视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充分利用公共管理学院、公共政策研究院的平台,利用学术团队的优秀资源,向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学习。当然“君欲取之,先必予之”,对于一个学术团队,仅仅参与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对团队有足够的贡献点,由此才能使得团队更加壮大。要以李文钊老师等优秀的同门为榜样,见贤思齐,汲取力量,不断进步。人人都要以主人翁的姿态来参与读书会,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也同时提升自己的组织和协调能力,由简入难,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二、苏轼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须有坚忍不拔之志”。当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不应该有畏惧退缩或者逃避的心理,应当迎难而上,用尽全力去解决问题。想尽一切办法,在可操作的情况下,解决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在这种磨练中,才能够获得最快的成长。面对困难,要有直面困难的勇气,战胜困难的自信,敢于挑战的魄力,以完美主义者追求极致的态度去克服困难,方能出彩。事情的价值往往在于难,如果大家随便谁都能做成,那么这件事一定缺少价值。例如调研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你独立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决定着你最后的实践效果和调研质量。三、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学生,你必须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学习方法论知识,掌握学术研究的范式,数据处理、实证分析的技术等,因为这些是你做学术研究,“吃饭的家伙”。任何学术研究离开了实践的土壤,必然无法生根发芽。必须要深入中国的实践,了解中国实际,向实践学习,每一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自然秩序,每到一个地方都要随时保持调研学习的状态,例如学校校园的秩序、行政辖区的秩序,时刻要在现实观察中进行专业思考。我们需要研究中国政府治理的原始秩序与扩展秩序,理解其背后的运行机制,并为改善这些秩序,做出自己的努力。四、勤于思考、做学习和生活的主动者。例如我们在调研中国官员时发现,官员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人,第一类,缺乏思考的被动执行者。他们主要依存于原始秩序的运行,按部就班,工作与生活非常被动,因此人生态度也大多倾向于消极;第二类,被动的主动者,这一类人往往会做出一定的思考,但是往往是被动进行,由此,在面对困难和解决困难时,力量非常有限,对秩序改善的贡献也相对不足。第三类,积极思考的主动者,由发自内心的原生动力驱动者他们不断去思考,去改变,去迎接挑战,去争取资源,去扩展原始秩序。因而也是对公共政策改进,对社会福利改善,对治理水平提高做出贡献的人。作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如此,希望你们学习第三类人,成为一个非常自信的人。成为一个主动思考,掌握学习和生活主动权,并建立自己的学习秩序的人。最后希望你们能够保持专注的定力,最大化地利用有限的时间资源,把握一切稍纵即逝的机会,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本文由IAPP团队刘文璋整理)编辑:Karlcelia,联系邮箱:maoshoulong@ruc.e.cn毛寿龙,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公共政策研究院(IAPP-ruc)执行副院长,北京市海淀和谐社区发展中心理事长,北京国宏新型城镇化发展联盟主席,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学术委员。谢谢支持IAPP研究

借个火

最早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100年前的1920年3月,在五四运动的主阵地北京大学,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研究会的成立,对于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推动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乃至成立中国共产党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根本解决以前,还须有相当的准备活动”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宣传和讴歌十月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后,李大钊更加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他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1919年8月,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李大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批驳了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他指出,社会主义是时代的旗帜,对中国的问题,仅仅依靠“一点一滴的改良”是不行的,“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而在根本解决以前,还须有相当的准备活动才是”。 解决旧中国的问题,“须有相当的准备活动”,而理论上的准备和组织上的准备都是不可或缺的。1920年初,陈独秀为躲避反动军阀政府的迫害,在李大钊的护送下,秘密离开北京去往上海。在途中,李大钊与陈独秀商讨了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问题。针对多数青年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比较陌生的情况,李大钊认为,有必要成立一个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来吸引和影响进步青年。 在李大钊的带领和影响下,1920年3月31日,邓中夏、罗章龙、刘仁静、高君宇等19人在北京大学组织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研究会在成立之初没有公开开展活动,实际运转一年后,经报蔡元培校长同意,于1921年11月17日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刊登成立启事,对外正式公开活动。启事刊出后,全校为之震动。除北大学生外,北京其他学校学生闻讯后也前来报名参加。随后,研究会将启事单独付印,邮寄分发全国各地,外地报名入会成为通讯会员的人一时大增。见报名者颇踊跃,李大钊喜出望外,对罗章龙说:“我们初步获得成功,是大家长期努力所致,今后还应本此精神,继续工作,打开局面。”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由此成为中国最早的一个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而载入史册。 “以研究关于马克思派的著述为目的” 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发布的成立启事指出,研究会“以研究关于马克思派的著述为目的”“对于马克思派学说研究有兴趣的和愿意研究马氏学说的人,都可以做本会的会员”;入会手续“由会员介绍或自己请愿,但须经会中认可”;研究方法,以搜集、编译、刊印马克思主义文献,召开讨论会、演讲会等为主。自成立到1926年前后停止活动,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搜集、翻译马克思主义文献。这是研究会进行的一项基础工作。研究会搜集了众多有关马克思主义的图书,其中一部分是向北京大学图书馆借阅后的手抄本,其余的主要是由会员个人通过各种渠道购买捐献而来。研究会还计划翻译出版共产主义系列丛书10种,列宁系列丛书14种,马克思主义丛书14种。研究会实际从事过《共产党宣言》《震撼世界的十日》和《资本论》第一卷的翻译工作。在《资本论》第一卷时,罗章龙等人都觉得翻译这本书很难,啃不动,便请德文老师给他们讲解,德文老师也说:我认得文字,但不懂得意思。最后他们还是把它译出来了。 第二,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研究。研究会成立之初,设有“劳动运动研究”“共产党宣言研究”“远东问题研究”等特别研究小组。后增设了10个研究小组,分别是“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无产阶级专政及马克思预定共产主义完成的三个时期”“社会主义史”“晚近各社会主义之比较及其批判”“经济史及经济学史”“俄国革命及其建设”“布尔什维克党与第三国际共产党之研究”“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各弱小民族掠夺之实况——特别注意于中国”。研究会会员可同时参与多个小组的活动。在讨论会上,会员可提出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会员可就此提出自己的看法,开展辩论和交流。 第三,定期举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讨论会、演讲会。研究会规定每周六晚上举行一次讨论会,每月举行一次演讲会。1922年2月19日,李大钊首先带头作《马克思的经济学说》的公开演讲,参会人员认真听讲,很多人都作了笔记。黄绍谷记录整理了一份,在2月21日至23日《晨报》上连载发表;陈仲瑜记录整理了一篇,在2月21日《北京大学日刊》上发表,扩大了研究会的影响。1922年5月5日,研究会举行纪念马克思诞辰104周年大会,李大钊、陈启修等应邀作演讲。1923年1月15日,是德国无产阶级战士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牺牲4周年,研究会为此专门举办纪念会。除会员外,纪念会还吸引了很多会外人士参与,引起很大社会反响。当时,李大钊还与胡适、张东荪等人就“社会主义是否适宜于中国”展开辩论,辩论会吸引了校内外很多师生。李大钊运用唯物史观来解答问题,说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上的传播。 “这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结合” 除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外,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也是为了以学会友、以研会友,这是李大钊把“对于马克思派学说研究有兴味的和愿意研究马氏学说的人”联合起来的一个开创性的重大举措。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之初,设立了一个小型图书室,取名“亢慕义斋”(德文“共产主义”Kommunismus的谐音),也即“共产主义小室”之意,专门存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经多方努力和筹措,至1922年12月,“亢慕义斋”收藏有数百部中、英、德、俄文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可以说是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图书馆,其所藏图书对毛泽东等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起到关键作用。1920年毛泽东在北京组织驱逐军阀张敬尧活动期间,同李大钊、邓中夏、罗章龙等人保持密切联系,并用心阅读他们介绍的马克思主义书刊。1936年,毛泽东在同斯诺的谈话中说,在北京期间,“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就是“亢慕义斋”所藏的《共产党宣言》《阶级争斗》和《社会主义史》。罗章龙回忆说:“毛泽东第二次来北京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庞大的翻译组,大量翻译外文书籍,《共产党宣言》就是其中一本。《共产党宣言》不长,全文翻译了,按照德文版翻译的,我们还自己誊写,油印,没有铅印稿,只是油印稿。我们酝酿翻译时间很长,毛主席第二次来北京后看到了。”“亢慕义斋”虽小,却大有乾坤,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之处。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像毛泽东一样越来越多的共产主义者集合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之下。鉴于此,李大钊号召全国的共产主义者,“急急组织一个团体”,这个团体“乃是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即是社会主义团体”,要担负起“中国彻底的大改革”的责任。于是乎,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骨干成员开始参与北方地区的建党工作。研究会成员朱务善回忆说,成立研究会,“这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结合,企图建立共产党”。研究会19个发起人中,后来有15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包括李大钊在内,邓中夏、罗章龙、吴汝铭(吴雨铭)、李梅羹、刘仁静、范鸿劼、高君宇、何孟雄、朱务善等10人,是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共16人),名列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58人名录中。 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成立,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乃至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必要准备,是中国共产党诞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助推器。

莫扎特

研究性学习与科学研究

我国的中小学课程已经经历了九次改革。第九次课程改革自1998年开始以来,至今已经持续了二十一年,教育改革真的是做到了“改革永远只有进行时”。教育理念在一代又一代教育人的努力下,不断更新。从最初的“素质教育”到现如今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紧随着社会进步的步伐,推陈出新。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正处于历史性变革的关键时期,国家发展对于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为了适应这种形势,教育领域提出了,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更多运用“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许多老师对这两个术语,应该是非常熟悉了,在教学实践中也已经做过很多有益的尝试。但是开展研究性学习就能使学生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吗?科学家是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出来的吗?对于这一点,不少老师仍有不少疑义。小编今天就来谈谈这个话题。研究性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科学研究就其本质来说,也在于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二者有相通之处,但是还是有距离的。目前许多教师和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和科学研究的真正关系的理解方面,还存在许多误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而生活中的问题通常不是用哪一个学科的知识就能解决的,需要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即综合实践活动。教育部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首次提出,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教育部于2017年9月又发布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推进中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和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在于,使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固然增强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观察、发现、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离真正的科学研究仍然有很长的距离。科学研究通常立足已有的理论和研究结论,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从新的现象出发,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寻找问题背后的规律。说的具体一点就是,新的现象是否能用已有的理论来解释,已经发现的规律在新的情境下是否仍然有效,是否有新的表现形式。发现新规律(真理),哪怕是对原有规律做出一点点补充,都是每位科学家梦寐以求的事情,当然这也是非常难的事情。要做出新的发现,首先就要求科研人员具备高超的科研素养,也就是观察、发现、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这也是教育部想要着力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初衷。此外,要想有新发现,还要求科研人员对原有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具有深厚和广博的认知。没有经过艰苦的学习,想要成为一位合格的科研人员是难以想象的。从目前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情况来看,老师们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的。许多学校以课题形式,指导学生开展了涵盖学习生活各个领域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确实也收获良多,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都得以朝着预想的方向发展。但是从大学生的学习现状来看,一方面现在的学生思维异常活跃,想象力丰富,另一方面却对学习本专业已有理论和研究成果缺乏热情。虽然各高校在大学生当中也开展了大量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并且开设了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是从学生的科研素养来看,效果实在差强人意。牛顿的那句名言:“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人尽皆知,但是能真正理解其深意或者说能按照这句话去做的人少之又少。开展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打开了通向科学殿堂的大门,但是在通往这个大门的路上,还有许多事情等待着学生和老师们一起努力去完成。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一定能把学生培养成科学家,但是如果不能真正理解研究性学习和科学研究的关系,那么至少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研究性

假大侠

「SSCI投稿经验系列之四」语言学的好期刊来了!

应广大粉丝的要求,梅小森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SSCI期刊投稿经验系列,适合有语言学相关学科背景的同学和老师们投稿!如果你喜欢“SSCI投稿经验系列”,欢迎留言评论,和梅小森互动,告诉我们你感兴趣的期刊,我们会全力帮你一探究竟。今天梅小森给你介绍一本刊《 Language Testing》《语言测试》《语言测试》是一本国际同行评议的期刊,发表关于外语、第二语言、附加语言和双/多语言/跨语言(以下统称为L2)语言测试、评估和评估的原创研究。自1984年以来,它的特点是高影响力的L2测试论文,涵盖理论问题,实证研究和评论。该杂志的范围包括测试、评估和评估儿童和成人作为L2语言学习者所学的口语和手语,并将测试作为研究和评估工具,用于提供有关二语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表现能力的信息。许多文章也有助于方法创新和国际上二语测试的实际改进。此外,《华尔街日报》还发表了有关第二语言测试政策问题的报告,其中包括在教育、就业和国际流动等不同领域,利用测试对二语学习者做出高风险的决定。欢迎提交的论文涉及第二语言测试中的伦理和哲学问题,以及围绕第二语言测试设计、验证和技术问题的论文。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二语语言测试使用的反冲和影响,测试对二语学习者群体的影响,以及对二语学习评估的突破性应用的研究。此外,该杂志希望发表复制研究,以帮助嵌入和扩展该领域的一般性发现的知识。......期刊官网:https://journals.sagepub.com/home/ltj不愧是语言类的期刊,梅小森还发现《语言测试》期刊官方公布了免费收听官方语言测试的播客“语言测试”http://ltj.sagepub.com可以免费收听论文音频那么被这本期刊收录的论文选题和主要内容是什么呢?下面,梅小森就为大家找来了《语言测试》最近发表的研究成果!梅小森选的这两篇论文不仅有趣还解决了现实中的问题,希望能给大家启发。附上最新期刊目录:梅小森还发现《语言测试》致力于鼓励跨学科研究,并希望收到来自第二语言习得、应用语言学、教育测量、心理语言学、通识教育、心理学、认知科学、语言政策等不同领域的现有理论和方法,以及其他与语言测试和评估相关的子学科。好啦,以上就是这期的全部内容!【SSCI期刊投稿经验系列】会持续更新敬请期待!

法顺

没有经历过学术期刊退稿吊打的博士生可能是“伪博士”?

如果你顺利地考上了博士研究生,那么,我要热烈地恭喜你,为你点赞!在为你欣喜之余,我想对你说:要做好迎接新的困难和挑战的准备,因为考博上岸成功只意味着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而已。在现行科研考核体系之下,每一位打算读博和正在读博的人,都不得不面对一个避无可避的现实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发表够毕业条件所要求的若干论文。用一句经典的话来表述,那就是“不发表,就出局”。例如,理科博士生通常会被要求在二区及以上级别的英文刊物上发表SCI论文若干篇;文科博士生会被要求发表北核或C刊若干篇。对于博士生来说,写论文这件事本身还不算太过痛苦,而最痛苦的也许就是投稿经历了。除去大牛博导带着博士生发文或者凭自身高端实力发文没有经历过退稿之外,几乎99%的博士生都或多或少有过退稿经历。今天,让我们来聊一聊这个沉重的话题吧。这里仅以人文社科博士生发表论文中“退稿”的经历为例。01、写作“难”,投稿后内心更是“万马奔腾”博士生创作一篇论文通常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首先,我们需要在万千选题中找准一个好题目。寻找一个好题目这一关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很多博士生自认为找到了一个好选题,但一查文献资料,可能会发现这个题不是做的人太多,就是题目过大难以深入。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好的选题,又会发现相关文献资料几乎没有,无异于平地起高台,难度可想而知。这些还只是在找选题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中的“冰山一角”。如果前期没有一点学术训练,那么问题频出恐怕就难以避免了。俗话说:“题好文半”,也即选一个好题对论文创作的成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博士生在写作之前很有必要重视选题的规范性和创新性;其次,选出一个好题之后,博士生们就需要在各种文献资料中汲取养分开始自己的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博士生们需要大量阅读文献,提炼现有观点,写好文献综述。许多刚入学的博士生对如何写文献综述尚不清晰,导致对文献资料的把握能力有限,这往往令最终写出的论文缺乏论证依据,论文质量由此受限;再次,在充分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博士生们需要努力构建出一个自认为足以令人惊艳的框架,然后加班加点地码字完成论文初稿。因为,即使他们选了一个好题,也要和别人拼手速才行。毕竟,如果一旦有学界大佬关注了与他们选题相近的话题,并且先他们一步写出了文章,那么,最终他们写出的论文很大可能会面临“退稿”的尴尬境地;最后,他们写完初稿之后,还需通读全文加以润色、理顺句子、调整观点、增添新论据以及修改格式。这每一步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没有甘坐冷板凳的决心和毅力是很难坚持到最后一步的。绝大多数博士生投稿后的内心往往如“热锅上的蚂蚁,焦躁不安”。通常写完论文之后,博士生在确认没有其他明显问题存在的情况下就会立即选择刊物投稿了。国内人文社科博士生们通常在投稿问题上比较盲目,往往匆匆选定几个刊物就开始投稿,然后直接开始了漫长的投稿回复等待期。这时他们的心态就很值得玩味了,时而登录投稿系统查看审稿状态,时而查看自己的多个邮箱看是否有邮件回复。现实中很多时候,对于需要“退稿”的论文,有些耍大牌的期刊往往不及时回复通知,仅告知作者等待三个月若无消息即可自行处理稿件。一般经过30天以后,若没有收到期刊的任何相关回复,博士生们大概率是会倾向于再投一个期刊的。虽然“一稿多投”是期刊界认定的学术不端行为,但鉴于现实中投稿等待期过长,一般需要三个月才会有消息回复。如果期刊回复的是好的消息,那期刊方与博士生均皆大欢喜;如果期刊回复的是“退稿”的消息,那么这意味着博士生等待三个月毫无收获。在此种境地下,由于博士生发表论文存在毕业年限和参评奖学金的紧迫性要求,因此他们如果完全按照“一稿专投”所限定的时间来等待,大概率是会吃很大的亏的。于是博士生们在向一个期刊投稿后,除了及时查看期刊投稿信息之外,还会纠结要不要再投其他期刊,同时也怕这种行为一旦被发现将影响自己今后投稿的可持续性。一句话,博士生写作“难”,投稿后“更难”。02、退稿潜在因素面面观,退稿理由千万条投稿成功发表并不意味着作者的文章质量足够好,投稿不成功发表也并不意味着作者的文章质量太差。也许你会说,投稿成功发表一定是人家的文章质量足够好,你不服不行。对此,我只想说你真是太过天真了。投稿成功发表与投稿最终不成功发表一样,通常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投稿成功发表至少受四个关键性因素的影响,占据其中之一便有绝大可能成功发表论文。这四个关键性的因素就是:作者文笔质量、作者职称地位、作者课题级别及作者学术人脉资源。对博士生而言,作为学界新手,通常是一无大量的前期学术成果,二无老练文笔,三无即时的学术前沿动态,四无职称地位,五无相应级别课题,六无学术人脉资源。这意味着博士生独作投稿的论文已经符合绝大部分退稿的潜在原因了。一句话,核心期刊是需要考虑引用率的,博士生独作的论文引用率明显偏低于其他学术老兵、学界大佬。在此情况下,他们选择正确的刊物投稿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如果他们写的题目正好与某个刊物的特色栏目非常符合,那么,他们的中稿率将会有较大的提升。反之,他们的中稿率将变得极低。在大量查阅学院图书室的期刊、了解每个期刊的栏目和选稿风格后,博士生们通常会选定几个初步的投稿目标期刊,但投稿后的结果仍然难以预料。对于博士生独作的论文,期刊编辑们退稿理由中的措辞其实很有艺术性,这些措辞通常很“空”,但却常常很实用。也即既达到了退稿的目的,又不伤害博士生们投稿的积极性。现在,就让我来做个不完全的列举吧,以供大家鉴赏一二。退稿理由之一:XX作者,您好!非常感谢你对XXX刊物的支持与关注。然而十分抱歉,您于X年X日投给本刊的稿件XXX,经过审查,我们认为整体考量下来尚不适合本刊录用。为不耽搁您的时间(其实已经过了三个月了),建议您改投其他刊物,特此通知;退稿理由之二:尊敬的XXX作者,您好!您在本刊的投稿经编辑部内部审查,不适合在我刊发表,兹作退稿处理。感谢您对XXX刊物的支持!欢迎您以后继续投稿,谢谢;退稿理由之三:尊敬的XXX先生,您好!您的稿件XXX,经初审专家认为,您的文章的选题不符合我刊近期选稿要求,请改投其他相关刊物。退稿理由之四:尊敬的XXX作者,你好!你的来稿经有关专家审阅及编辑部研究,不适合刊用。退稿理由之五:尊敬的XXX作者,感谢您的投稿,经过初审,贵文不符合我们学报刊文的要求和文章风格(要求有较严整的研究逻辑、详实的研究基础、较深的理论挖掘和理论贡献、实体精细的内容、15000字以上的文章长度,公共治理研究领域),很抱歉,不能刊登贵作,格式化方式回复您,或方便您另投他刊。退稿理由之六:尊敬的XXX作者,抱歉,您的论文已审理完毕,因以下原因达不到录用要求,正刊不宜采用。退稿原因:选题与办刊方向有偏差。03、没有经历过学术期刊退稿式“吊打”的博士生是“伪博士”吗?没有论文“退稿”经历的博士生毕竟占少数,绝大多数博士生在发表论文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会有退稿的经历。那么,没有经历过学术期刊退稿式“吊打”的博士生是“伪博士”吗?实际上,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如“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此,笔者的看法是肯定的,也即没有经历过学术期刊退稿式“吊打”的博士生是“伪博士”。当然这里的“伪博士”需要做一番界定,这里主要是指那些“没有前期学术训练,不懂投稿明暗规则、文笔尚未老练、学术规范尚不十分达标”的博士生。要知道写作、投稿、发表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一篇论文都需要经历这三大流程。投稿发表失败固然对博士生来说是个坏事,但看待问题也不必过于简单和偏执。从正面来看,投稿发表失败意味着作为学术新兵的博士生尚不熟悉当前学术发表中各种隐性和显性的“游戏规则”。因而,暂时的投稿发表失败经历会让博士生们逐渐学习和了解当前的这套规则,从而逐步成长起来。此外,只有逐步经过期刊“退稿”式“吊打”的博士生,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才会谨慎、细致、逐步成熟起来。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从这个意义上说,适当经历一些期刊退稿式“吊打”也许并非坏事。在这个过程中,“伪博士”将逐步蜕变为“真博士”。到那时,笔者将热烈恭喜这些博士生。

神器

科研启蒙之1:科研是什么?与学习有什么区别?

我能参加科研吗?每个孩子都有好奇心,从内心发出的兴趣与想法实现起来是最有效的。那么“科研”会适合你,只要你勇于开始,只要你兴趣,你就会投入精力,去探索就能有发现。了解真正的科研是什么,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了解究竟哪些能力能获得提升,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科研? 你理解的“科研”是真的吗?美国创新教育促进会联合北京科技教育促进会、工匠铺名校科研项目组、湖南省机器人科技教育学会、秦皇岛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邀请来自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世界一流大学及实验室研究专家学者们带你一起来 “what is research”科研启蒙系列公开课。▽科研启蒙公开课精粹▽第一讲【科研和学习的区别】【教师简介】王鑫洋: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墨西哥自治理工学院(ITAM)助理教授【分享正文】简单自我介绍一下,我叫王鑫洋,在香港读了几年后转学到约翰霍普金斯读完了本科和硕士,在这两个地方我学的是数学。之后在耶鲁大学读经济学博士,毕业之后准备去墨西哥自治理工学院(ITAM)做助理教授,进行经济理论研究。我将以经济学为例,介绍科研与学习的区别。1 什么是经济学在高中的时候别人告诉你他学经济学了,你一定在想他们学如何去赚钱了?你会发现有金融市场、有股市、有涨跌。但这个是经济学吗?经济学是什么?经济学主要讲两件事情:第一,经济学是一种研究人的科学。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决定?当有一个人在面临众多选择,他要怎么操作?是凭直觉呢?还是经过详细思考呢?这个问题可以用心理学去理解,也可以用经济学去理解。比如我们能不能用钱的数量去理解人和人之间交流的动态或者说我们能不能用钱去理解我们身边接触的广告信息?第二,我认为的经济学是人和人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它不光是关于钱,还是关于人的偏好,还是更好的去了解自己的一个科学。2 研究与学习的区别首先,我认为学习是研究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部分。学习属于研究,可以通过对比来学习到新的东西。我们有一些东西是知道的,有一些是不知道的,可以通过对比已知知识点与未知知识点,来理解未知的知识。举个例子,我们知道三原色红黄蓝,而且我们知道这三原色混起来的颜色,比如说红加黄等于橙,黄加蓝等于绿,红加蓝等于紫,我们还能看到彩虹,彩虹有七种颜色,其中紫色是在最下面的。那么为什么会产生紫色这样的颜色?我们可以看得到呢?是因为紫色等于红加蓝,所以彩虹等于是有两圈的,它第一圈的蓝和第二圈的红混在一起所以就产生了紫色,在这件事情上我们通过我们知道的红黄蓝和他们之间的变化,而了解了彩虹有很多很多圈这样的一个现象。对于我来讲什么是学习呢?你需要去比较你会的和你不会的,通过一点点改变,使得你掌握你不会的东西这样的过程叫做学习。其次,什么是研究呢?研究是包括学习的,你必须要学,但是跟单纯学习不一样的地方在哪呢?你不但需要学习别人给你的东西,还需要自己去提出新的问题,你要去解决这样的问题。学习跟提出问题这个有时候是颠倒的,有时候大家是先有一个问题,比方说现在疫情非常严重,我们急需疫苗,所以这是大家都在研究的问题,我们学习各种各样的文献,去学习其他人的知识,去看怎么样解决产生疫苗的问题。但是有时候会反过来的,比方说有时候我们会先学习一个东西,比方说股市,我们想知道它为什么一会儿涨一会儿跌,什么是需求,什么是价格。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其他的问题,于是我们发现如果不解决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我们没办法去理解我们最终要学习的目标,这个就是先有学习再有提问。现在我们存在一个问题需要去解决它,解决的方法是什么呢?同样回到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通过类比现有的工作,通过比较去提出解决新的问题的方法。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看一个脑部的图,我不知道有没有对医学感兴趣的同学,其中我们研究脑部疾病的一种方法是什么呢?就是把我们推到机器里面照一个照片,比方说左边的照片,拿我们照出这个照片跟一个正常大脑的照片进行比较,如果这两个东西差的特别多,通过比较我们可以产生一个数,可能是分数之类的,如果这个分数特别大,说明这个大脑差的特别多,有可能我们自己的大脑是一个有问题的大脑。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去学习不一样的问题,去解决我们感兴趣的命题。回到学习与研究这个话题,我们刚才一直在说类比,我们在以会的作为基础去学习新的东西,所以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一步一步去学会,然后看看它可以连接到哪个不会的?再去通过把不会的东西变会去学习新的东西,像走台阶一样,它需要一步一步的走。如果我们想学最深的东西我们必须要从最浅的开始,以正确的顺序去进行学习。研究和学习都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找到这样的顺序,研究就是寻找这样的顺序,其实就是别人告诉你这样的顺序,你去进行一步一步的学习,但是都需要自己去完成。3 高中生和本科生科研这个话题很多家长特别关注,高中生科研跟本科生科研的问题在我的立场我觉得还是非常清楚的,这其实跟我们学习没有太大的区别,我认为我们都通过求知去想了解一些东西,就是不停的在学习,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我能了解大家的高中生和本科生的情况,其实大家压力非常大,大家在想我们出来之后能够干什么?因为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时间用在科研还是用在实习?或者是用在其他上面?在大家做这样的考虑的时候,其实这个科研的目的就颠倒了,不是为了去了解一个知识点,而是抱着单纯为了写出一个文章,或者用成果去干别的事情为目的而去做科研,这是一个比较危险的事情。我并不是说它好或者不好,但是非常危险,为什么?因为如果你没有一个非常合理的动机,你没有求知欲的话,你很难有兴趣把学习(科研)一步一步走下来,所以很有可能你做出来的东西不好。以我在美国大学这么多年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来看,如果你没有一个求知欲去做科研,而是报着其他的目的的话,学校大概率是不欢迎你的。所以总结我的看法是这样的。高中生应该是脑子里面首先想的是去研究或者探索一个问题,抱着这样的想法去进行学习和科研,在学习(科研)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积累了学习和研究经验,那么进行科研当然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对于本科生来说,即将面临的选择是你将来要从事哪种类型的工作,那么在你大学二、三年的时候,你去做科研,也就是你能够提前体会你的专业研究什么,你是否适合做研究,你要读博士走科研的道路,还是及早毕业去社会上的其他工业企业等。那么科研经历是你很好的试错和选择的机会。我再分享一下:以我的经济理论研究工作为例,将科研作为工作是什么情况我说的经济理论研究就是作为一名学校教授。其中这种教职在国内并不是特别明确,因为在国内其实老师非常多,很难区分老师跟研究人员的关系是什么?我想澄清一点至少我比较理想的职业,我愿意去从事的职业,它的职业并不完全是老师,它的重点在于你要去感受身边的事物,而且需要做研究产生新的问题,并且解决这样的问题,所以它并不是以这种教课是主要的方式。比方说像我之后可能一个礼拜就教三个小时课,其他时间都是我自己的。那么它有什么好处和不好的地方呢?它的好处主要有三点,第一点,它的时间是相对比较自由的,你要是可能不想工作的时候你就可以稍微放松一段,你要想工作的时候你可以非常集中的把这个工作集中在几个月内完成。第二点,它的工作内容是可以自己决定的,你想研究什么样的问题在经济理论这样的一个学科里面,是可以自己定的。第三点,对于我来讲感受生活是研究生活的一部分,我需要去感受生活,了解其他人怎么想的?然后才能提出好的问题,而且我发现我自己也需要去感受生活,所以它对于我是一个好处。但是它也有不好的地方。第一点,它没有下班的时间,因为它没有上班,所以没有下班。但是对于我们来讲,你可能并不存在下班的时间,你什么时候脑子里都应该有一些东西,你不停的去想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别人的问题怎么解决?所以你有可能是需要24小时工作的,虽然工作的东西是你自己决定的。第二点,它有时候工作强度是比较大的,有时候我要是真的写东西的时候,24小时脑子里都是这个东西,就是连轴转,完全没有休息的时间。总体来讲我觉得是一份非常不错的工作,因为比较自由,而且也可以过一个很好的生活。我来进行一下总结今天我大概分享的这么几点第一点我希望分享的我认为的经济是一个研究“人”和“人和人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不光是赚钱的,它只要是和“人类”,“人类行为”相关的都可以用经济学的方法进行研究。第二点什么是理论?对于我来讲理论是一个逻辑命题,所以根据定义必须要存在假设,理论是从假设到结论这种推理的逻辑命题,是存在对错的。第三点研究是学习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需要循序渐进。不能说我的目标就是要写出一篇文章,但是好多人都是这样,这样一般写不出好的文章,好的文章需要你不断的学习,最终通过走那个台阶达到一个非常理想的状态。第四点在我的理解里面,经济领域提出问题和感受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光是解决问题,我们需要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使你不能把它解决,但是你把它提出来了,观察也是对经济这个学科非常重要的。我想以两个引用结束我今天的分享第一个是霍普金斯的校训。英语叫The truth will set you free,中文是“真理使人自由”。我在之前的前几年我一直在感受这句话,我觉得非常正确,了解一些理论的东西可以让你自己变得非常的清楚。第二个是凯恩斯的一句话。凯恩斯可以认为是当代经济学之父,他是这样说的,Practical men who believe themselves to be quite exempt from any intellectual inquence,are usually the slaves of some defunct economist.意思就是说,即使你认为你自己完全跟这种智慧的世界是毫无关联的,我依然可以过得很好。不经意之间你也会被一些已经逝去的经济学家所制定的想法控制了,你是在这样的社会规则下面生活的,我并不是说它对错,这个东西我也是看了很有感觉,我依然在感受它,希望大家在听完我的介绍之后能对这两句话有一些感受,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分享能够理解什么是科研、科研与学习的关系是什么、要抱着什么样的态度来做科研,总之希望听完我的唠叨,能够对大家有一点的启发。谢谢!备注:有兴趣了解更多创新教育、国际教育资讯,欢迎私信或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西视野EDU”。#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