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上一期我们主要说了中学生做课题的两个问题新高考背景下,中学生做研究性学习的几个问题高中生做课题有什么价值?高中生时间有限,怎么规划做课题呢?这一期我们继续说一下高中生做课题的几个问题:01中学生做课题有哪些方向?研究性学习是学习方法,涉及面是非常广泛的。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理科,才是研究,文科学习一样是研究。所以,用研究的方法,可以来进行人文社科、工程、自然科学的学习。比如中学生的课题案例:(青科创比赛全国奖)人文社科类:《北京地铁天通苑站付费区内地铁过道商业设施建设的可行性分析及方案初探》、《海南文昌方言的调查与研究》、《城市绿地与交通景观对心理压力的影响研究》等等。工程类:《分拆式节能灯》、《主动型车用限速控制装置的研究》、《一种口香糖残渣清理车》等等。自然科学类:《负载型复合光催化材料制备及去除油烟机网罩油污初探》、《蚂蚁筑巢及其在巢穴内行为的初步探究》、《基于蓝藻生长规律与化感作用的蓝藻水华治理方法探究》、《杂草稻越冬秘密:钻进土壤的种子诱发了休眠性》等等。02没有科研资源,学生可以做课题吗?有些学生和家长会认为,高中生做课题,只能是少数家长有高校科研院所资源的才行。这也是个误区。在研究性学习中,时间、科研支持、知识包括成本都是资源,资源都是有限的,怎么利用好资源解决问题,是学生真正要去有的意识(时间管理意识、成本意识、资源意识)。而且高中生做课题,不是科学家做科研,有科研资源支持是更好的,在科学性可以有所保证,在家长没有这方面资源的时候,也完全可以借助学校以及各种社会资源来弥补。03中学生做课题,要避开哪些坑?1、最大的坑:包装课题最近昆明事件、武汉事件的发生,不管是科创类比赛还是国外名校的筛选中,对中学生做课题的评价维度中,真实性放到了越来越高的维度。包装课题,对学生自己以及学校都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专家评委都是火眼金睛,两个问题一问,是不是学生做的课题一目了然。因此,谨慎避坑。2、一味追求高大上为了脱颖而出,为了让自己与众不同,为了显示高端,很多学生喜欢高大上的课题。题目要那种普通人都看不懂的术语,内容更是让大家都不明白是什么的。中学生科创的考核维度和科研还是有差异的。对中学生的课题,更多的关注点在于:创新性、科学性、规范性、社会价值性以及真实性等方面。所以中学生做课题,不是科学家做科研,盲目最求高大上,有时候只会适得其反。
今年夏天,全国新高考又将新增广东、湖南等八省市,加上之前两批已实行新高考改革的省份,全国已有近半省(区市)正式实行新高考,新高考取代传统高考模式并覆盖全国乃必然趋势。与此同时,自我国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发起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即“新课改”)以来,“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也已经在全国中小学校全面推进。新课改与新高考交融,汇聚成了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大趋势,但在新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与时俱进,因而,“研究性学习”成为了新时代素质教育和人才选拔的有效机制。素质教育呼唤研究性学习根据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2001年4月,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等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程,增设进入“课程计划”。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比较广泛教育资源的背景下所开展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形式上是“研究”,实质上是学习,即一种综合性的学习。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更强调知识的联系与运用,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研究性学习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将现成的结论呈现给学生,而是通过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多渠道、多途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最终获得知识、整合知识的过程体验。研究性学习主要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对。一般来讲,凡是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如观察、调查、访谈、试验、设计、制作、评估等)获取知识、得出结论、形成产品,而不是由教师将现成的知识、结论通过传递式教学直接教给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属于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大致包括五个环节:(1)澄清或识别问题:通过讨论和提问,学生识别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之所在,并清晰而明确地陈述问题;(2)针对问题提出假设,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或思路;(3)围绕问题的解决,制定研究计划,并加以适时调整与修订;(4)按计划采取行动,通过诸如问卷、观察、访谈、查阅文献资料、搜集事物作品等形式,去获取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资料信息;(5)对搜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组织和加工处理,或者对原有假设进行检验、得出结论,或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随着新课改、新高考落地实施,未来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也随之发生改变。灌输式、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不仅有悖于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规律,也不利于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研究性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顶层设计之下,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而新高考改革主要是强调了核心素养。因此,与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实践、解决问题、注重创新的“研究性学习”异曲同工殊途同归。新课改是我国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做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新课改的“新”和“改”,不仅体现在课程结构方面,也体现在课程目标方面。比如,新课程结构突出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而课程目标则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比如化学科目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物理作为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应注意让学生接触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实验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研究性学习有望成为所有中学都要开展、所有学生都要参与的必修环节,也是新高考模式下多元化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新高考改革主要涉及取消文理分科、规范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改进高考招生录取方式、构建多元录取机制等方面。其中,综合素质评价就包括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与实践创新等七个维度。新高考背景下的多元化的录取模式为“两依据,一参考”,其中“一参考”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选修课程内容和学习成绩等提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评价结果将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研究性学习还是强基计划等特殊招生模式的考察重点。在3月20日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经济峰会”上,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全球董事会总裁古贝尔指出,新冠疫情不仅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健康威胁,也给全球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这场危机引发了关于教育未来的新话题,也激发了一场新的大讨论,是关于教育的未来的大讨论。他认为,我们应该进行更加广泛的教育改革,以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并接受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自新课改、新高考试行和逐步落地以来,相关的教育服务也处于市场培育阶段,许多既有的基础教育、素质教育、高考相关的市场化服务机构也在适应新形势、研发新业务、推出新服务,以满足新需求。但客观而言,当前主流的新高考和新课改衍生服务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在新课改、新高考的助推之下,研究性学习也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围绕素质教育的核心需求,结合当前市场上已有的研学、STEAM教育、编程教育、全学科素质教育、营地教育(如:夏/冬令营、艺术营、体育营等)、图书及相关教具学具等新兴教育服务,衍生和进化出更有教育意义和更具经济价值的教育服务。
导读: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化、学生出国申请名校的需求增加,对学生的自主持续学习能力、思维创新与实际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变高。学生的课题研究经历,与高校新型的人才选拔关联度更高,因此,中学生做研究性课题,成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背景提升的重要内容。那随之而来就有一系列的问题。问题一:高中生做课题有什么价值?中学生做课题,可以给学生带来3大价值:1、科创项目,可以作为综合素质评价资料,背景提升资料;可以参加科创类比赛(比如:全国青科创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丘成桐评比、钱学森实验室相关项目等等),这些比赛都是高校(包括国外的学校)认可度比较高的,能够对升学直接有帮助。2、综合素质的真正提高。通过学生真实的做一个课题研究,学生必须自己发现课题、进行调查、设计解决方案并且实施执行,对数据分析,最终才能形成论文和结果。整个过程,能够很大程度的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沟通表达能力。上述的这些能力,又正是高校比较重视和关注的,非常想要招到具备这些能力的人才。因此,学生有很好的课题研究经历,在强基、综评招生等面试机会的时候,才能够有所展示和表达,才能够取得优势。3、新高考下,考试题目更加的灵活。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设计能力有利于学生应对新高考全国卷试题的考试。问题2:高中生时间有限,怎么规划做课题呢?高中学生的时间非常宝贵,能够自主支配的时间很少,怎么在这么紧张的时间内做课题呢?高中学生做课题,合理规划。特别是想要取得比较理想的研究结果,需要提前规划好。结合现在高中生必须有研究性学习的学分,必须有2个课题,我们建议:高一上学期,课题准备,通识学习;暑假可以参与到一些学长的课题或者参加一些科技类活动,选择和确定自己的课题方向;高一下学期,开题,前置课题的完成(简单课题,课题1)高二上学期+暑假:课题深化,完成(课题2),比赛申报。高二下学期:比赛展示与成果取得。高三暑假:有需要的话为提前批次招生面试突击。tips:研究性学习更应该是作为一种项目式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科学习、知识应用都能起到作用。建议初中就开始储备,这样高中进行课题研究有基础后更能够取得成绩。下篇我们继续来说一说高中生做研究课题的另外三个问题:问题三:中学生做课题有哪些方向?问题四:没有科研资源,学生可以做课题研究吗?问题五:中学生做课题,要避开哪些坑?
目前中小学都开设了研学课程,目的一:认真贯彻我国课程标准中提到每学期组织学生要参加不少于15%的社会实践课程;目的二:拓宽学生们的视野,强化团队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渗透我国传统文化,了解国内外风土人情等,为了使研学课程能够起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作用,组织者与参与者应该重视以下几面:研究一 、明确目标知道了研学地点与内容后,首先想清楚参与研学课程想要最终的结果是什么?也就是要达到的目的。要达到目的不妨给自己设计几条具体的目标,目标要可实现、要具体。如:通过参与研学课程,我要提升团队参与度;我要学会使用统计学测量数据;我要学会写报告;我要克服在 众人面前害羞的心理?等等,总之目标聚焦、可操作。避免目标泛泛,如通过研学我要拓宽知识面,什么知识没有说;通过研学我要克服困难,什么困难也没有讲。目标不明确直接会导致研学的效果不理想。二、设计手册如果学校组织研学没有设计研学手册,自己就要设计一个研学手册,这个手册的设计一定是基于要研学的地点与研学内容而言。也就是要提前做足“功课”,这个“功课”就是要提前查找相关资料,掌握好研学地点与研学内容的相关的“原材料 ”。最后再根据“原材料”进行研学手册的设计。这样就做到有的放矢。如:组织学生到顺义鲜花港进行研学,我们就根据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年级进行了研学手册的设计,其中有一个手册是让学生统计鲜花港内占地面,有多少厕所,每天客流量,再根据统计请你给鲜花港提两条合理化建议报告。通过学生们查找资料以及实地考察,最后学生们形成了一份关于鲜花港占地面与厕所合理规划报告。这份报告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褒奖。三、记录过程很多学生们与家长认为研学就是吃吃喝喝,玩玩乐乐。其实不然,研学一定是要真参与,真观察、真思考、真记录。研学过成中学生们一定要抓住机会主动参与其中,如有团队活动时,通过参与体会团队精神。另外参与研学过程中还要认真的思考与观察活动的过程,并将过程用纸介或者拍照、录影等方式记录下来,以便总结使用。四、形成报告研学结束后,学生们要根据自己研学的内容以及感悟形成自己的一份研学报告,这份报告可以是纸介版;也可影视;也可ppt文本等,报告形成过程既是提升学生们总结能力的过程,也是自我内心对话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能够有效地激发自我精神成长。五、分享成长分享一个人最大的快乐就是将自己的成长与他人分享。因此,报告形成后有必要组织一次研学成果分享会。这个分享可以是个人分享,也是是团队分享。通过分享既可以促进自我与他人的成长;也可以 发现资源有效的使用;还可以培养欣赏他人的品质等等。总之,要想研学学有所获就要做好这五方面工作。收获
【导语】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民间传统上的小年(扫尘、祭灶日)是腊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百姓随之效仿,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二十三、灶上天”,这是东北年俗谚语的头一句。从腊月二十三“送灶王”过小年这天起,就算是正式开始了“过年”的筹备,“小年”相当于“大年”的序幕。在我国,祭灶的风俗由来已久。这源于人们对火神的崇拜。在我国古代,火神、灶神和炊神是同一个神。如炎帝,活着的时候是火神,死后则成为灶神,(管子·轻重戊》又说他“钻隧生火,以熟荤躁,民食之无兹之病,而天下生之”。还有一个掌管火的大神叫健人氏,《韩非子·五蠢》篇中说:“上古之世,……民食果蛤,腥躁恶臭,而伤害脾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缝取火,以化腥躁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缝人氏。”由此可见,炎帝和隧人氏都被人们尊称为火神,这是因为他们发明了火种的采集方法。继而他们还是将食物由生变熟的发明者。所以他们不仅是火神、灶神,还是炊神。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就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日这天,设案焚香以祭之。上古的小年祭灶活动十分简单,到了宋代,虽有仪式,但也仅限于在自家举行。到了明清两代,祭灶活动达到了鼎盛时期,尤其是清代,祭灶礼仪十分繁杂,讲究也多。清代东北,几乎家家户户都在锅台边的东墙上(或北墙上)供有灶王爷像。画像上一般不只是“爷”一个人,还有他的两位夫人“灶王奶奶”,有的还加上“金童玉女”和其他民间崇拜的神仙,都是木版刻印,单色或双色,两边还有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小年这一天,在灶王爷神位前放一张桌子,上面放上林米、谷草、一碗干净的清水,供品中最主要的就是灶糖。灶糖,也被称之为“糖瓜”,是以糖稀加麦芽、江米等做成的怡糖或称“场”,民间称为“灶糖”。东北各地在“小年”之前有专门的小作坊制作贩卖,正宗灶糖其特点是甜、脆、黏。这种糖之所以要做得黏和甜,是因为祭灶时人们要用它抹在画像中灶王爷的嘴上(还有的抹在灶门上方),意思是让他上天后“嘴甜”,多说几句“甜言蜜语”,多汇报所在之家的好处,而到说“坏话”时嘴就被糖粘住,张不开嘴,为供灶之家“隐恶扬善”。所以,东北民间的顺口溜说得好:“灶王爷,本姓张,骑着马,挎着枪,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安康。”这也是人们对灶王爷的希望和祈求。总之,灶王爷作为联系人间与天堂的使者,是这一天最重要的被照顾对象。由于灶神是每年腊月二十三上天,正月初一五更回来,所以腊月二十三便被定为谢灶日。当日掌灯时分,人们在灶神像前点灯焚香,然后向灶王爷磕头。人们在送灶时,要特意用林秸(高粱秆)做成马、狗、鸡,为给灶王爷领路和代步之用。烧香、跪拜、抹糖等诸项仪式结束后,就把灶神像取下,连同这些狗、马、鸡一起焚烧“升天”,并放鞭炮为之“送行”。过去东北新媳妇过门第二天正式下厨房做饭之前,首先得给婆家的“灶王爷”磕头行礼,对其恭敬有加。按理说,整天围着锅台转、烧火做饭的家庭主妇,是和灶王爷“朝夕相处”的人,祭灶应以她们为主。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因为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辞灶”的规矩。传说,灶王爷长得英俊潇洒,女人辞灶,有“男女之嫌”,所以祭灶只是家中“老爷们儿”的事,妇女没有资格参加。过去雇长工、伙计的人家,一般都是从这天开始放假回家,准备过年。而自家在外地的人,也都在此后陆续归来,准备团团圆圆地“过大年”了。俗语说:“二十三,把猪杀”。这一天,大部分人家都要杀猪,并为过年包饺子、做菜准备肉料,民间将此举动称之为“杀年猪”。东北童谣中说“小孩小孩你别哭,进了腊月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月就是年”,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盼望过年和杀年猪吃肉的心情。祭灶日既然是“过小年”,当然全家人也要吃一顿比平日丰盛的晚餐,有的人家还要包顿像样的饺子吃。杀年猪是为过年做准备,所以大部分肉是按血脖、里脊、排骨、后锹等部分分解成块,和灌制的血肠、粉肠等一起,放进大缸里冷冻贮藏备用。由于民间有正月初一到初五前不能动刀的习俗,一般在除夕前就把这几天要用的肉料按用途切好剁好,放在缸内的盆碗里,到用时拿出来“缓”(解冻融化)一下就可以加工了。东北冬季寒冷,年猪肉从腊月存放到二月初也不会变质。精打细算的人家就会把这些肉按“计划”食用,则民间视为“过年”的整个正月里,都应“不断肉吃”。编者按:发布高中综合实践之研究性学习课程相关知识,与学习、研究者探讨交流。12.5教育科研重点课题《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平台及成果之一。创新的互联网+教育服务平台,时尚前卫的创客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在研究中快乐成长!
四川郫都一中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启动为顺应时代发展需要,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精神,锻炼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组织高一年级全体学生在本学期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并在学生研究的不同阶段采取QQ群在线指导、邀请校外专家专题讲座、指派校内导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本学期第3周各班接到课程通知后,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初步确定研究了题目。为更好指导同学们进行课题研究,结合各研究性学习小组提交的申报书情况,3月26日,高一年级举行了一次研究性学习全体组长培训会。教科室吴林主任介绍研究性学习课程情况及学习要求西南交通大学游彬慈以《四川省猪肉价格波动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为例,给同学们讲解课题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思路。各研究性学习小组组长认真听取专题讲座,全神贯注,记录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认真专注的同学们王攀老师针对同学们提交的申请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补充讲解,指出选题范围一定要小且要有一定实际意义,同时也提出各研究小组组长要有责任担当,牵头组织协调好小组的各项研究工作,并注意积累过程性资料用于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填写。培训提问答疑环节,同学们非常积极,老师一一进行了耐心解答。北京人大附中朝阳学校举行研究性学习课题中期答辩活动3月11日下午,人大附中朝阳学校高中部在安华校区举行了2020-2021学年度高中生研究性学习课题中期答辩评审活动,共有99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参加了本次中期答辩评审活动,54位研究性学习指导老师和全体高一、高二同学共利用22个不同的会场进行了中期答辩评审。在答辩过程中,同学们的课题研究的相关文献和研究过程材料十分丰富,阶段性研究结果和结论的得出科学规范。评审老师和在场的同学认真听取了课题小组同学的答辩论证陈述,课题组的同学们充分展示了课题开题以来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对形成的阶段性研究结果和结论的进行较为详细的逻辑论证。在随后的提问环节,评审老师对同学们的中期报告给出了评审意见和评分,肯定了同学们的课题中期研究成果,同时针对课题研究中的困难和不足,提出了具体建议和要求,特别是对研究过程使用的方法、后续研究的任务和步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指导。据了解,刘青华等指导老师利用假期对部分学生进行指导,并利用学校实验室进行实验研究,通过研究性学习,人大附中朝阳学校的同学们不仅自学了大量文献内容,也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更好挖掘和展示了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郑朝阳)山东 青岛包头路小学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评选中喜获佳绩青岛包头路小学王艳令、王秀丽两位老师指导的《小邮票,大世界——关于邮票文化的研究》在2020年青岛市普通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评选中荣获一等奖,这是对学校综合实践教学工作优秀成果的肯定和展示。学校一贯重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综合实践课程中,老师们根据自身的特长,结合学生特点,从市区、学校、社区等周边环境中挖掘教学素材。在教学中,老师们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研究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等,让学生在课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在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课程中,学生们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升,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在研究中快乐成长。
近日,省课改网通知:2019级研究性学习已全面启动,请相关指导老师及时上课改网(http://gzkg.e21.cn)完成开题。开题要点:1、时间:2020年9月1日-2021年1月21日2、主题:详见研究性学习课题参考120例3、学时:1084、学分:3分2020—2021学年上学期所有研究性学习需在12月底完成。到时没完成的将影响本届学生高三毕业与高考报名。请各位指导老师抓紧时间督促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譬如课间、周末、节假日、研究性学习课、信技课),指导老师积极点评,未按时完成者担责。2019级第1个研究性学习计划让每一个学生都在研究中快乐成长。
北青网讯 学习的方法之一是自我发现,实际上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学生们面对的是问题、问题或情景,而不仅仅是教师陈述的事实。在某种程度上,学生们将不得不通过研究问题、提出问题来自己发现问题。这种形式的学习通常伴随着一个引导者的出现,他引导学生识别问题,并提出问题来指导学生发展知识或发现解决方案。这种学习形式通常用于小项目和调查以及研究中。这种方法是大学研究型学生进行实验和学习的一种好方法,但当这种方法被介绍给学龄前儿童时,其影响可能同样是深远的。
九江 九江三中在校体育馆前举办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展本台讯(九江广电全媒体通讯员 杨旭)2021年1月7日,九江三中在校体育馆前举办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展。2020年研究性学习在高二年级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在科研处与高二年级部的指导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20年研究性学习选题渗透各学科,涉及生活各方面。三中学子的社会意识与人文关怀滋养了三中学子的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关于疫情下经济下行压力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紧抓社会热点,关注民生,彰显中学生的气魄与担当。《关于在火灾情况逃生路线选择的研究》关注身边现象,为公共场所减灾提出了一些建议。心有家国,心怀家乡,身为九江人,同学们用不断发现又不失理性的眼光审视九江的发展与进步,开展对九江历史文化、九江茶文化、庐山旅游、身边人消费观等相关研究,既饱含对家乡的热爱,宣传家乡,也发现问题,期许家乡更美。近年来,九江三中研究性学习开展地有声有色,成果斐然。本次成果展为研究性学习活动深入开展提供了学习借鉴、展示交流的平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热情。石楼 石楼中学在阶梯教室举办了高一、高二年级研究性学习比赛2020年12月31日,石楼中学在阶梯教室举办了高一、高二年级研究性学习比赛。石楼中学常务副校长高永红、工会主席王国珍、教科处主任辛金平、团委书记呼利平出席活动,高一、高二年级部分学生和指导教师参加比赛。本次比赛是以本学期高一高二年级200多个课题中被评为优秀的18个课题作为参赛课题。《洋洋景观 屈地古迹——石楼古建筑研究》《趣味数学游戏研究》《“亦真亦假”争赤壁》等课题,涉及高中所有学科内容。各课题小组通过精美的课件制作,精彩的汇报展示,博得与会师生的阵阵掌声。经过激烈的角逐,《手工皂的制作》《怎样在高考中英语作文取得高分》等7个课题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206班、203班、195班等12个班级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教科处主任辛金平作了点评,肯定了高一高二学生在本学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赞扬了这些课题在选题、内容、研究深度、真实性等方面的优点,同时指出了不足之处,希望今后从课题的学科性、科学性、实用性等诸多方面强化研究性学习。高永红从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及研究手段、研究途径等多方面对研究性学习作了总结,对部分课题作了深刻点评,并强调,一定要认真扎实完成好平时每周六的研究性学习任务,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让每一个学生都在研究中快乐成长。
中学生研究性学习之科学假设与科学描述很多学生在做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时候,对科学假设与科学描述会分不清楚。下面的几句话中,哪些是科学假设?哪些又是科学描述呢?1.雪花都是六边形的;2.出土青铜器文物上一层铜绿色;3.太阳东升西落是受到地球自转影响;4.他脸色不好;5.温度高不利于细菌生长;科学描述是对观察到的事物的特征、现象的表述。假设是对事物的一种解释和猜测。科学假设是根据一定的经验和知识和观察所做的猜测。根据美国国家科学教师协会(National Science Teachers Association)的说法,假设的比猜测的要求还高,需要包括对猜测可能是正确的原因的解释。假设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科学假设也是可以被证伪或者被证实的猜测性解释。科学描述和科学假设的区别在于,描述的是什么样(what),假设要想知道为什么这么样(why)。因此中学生研究性学习在进行的过程中,能够进行科学假设,是做好课题研究的一个良好基础。科学假设的几点要求,需要跟大家再重申一下:1、科学假设是要有一定依据或科学道理;2、科学假设要有一定的操作性或实践性,可以用科学实验来佐证;3、科学假设不能随意、胡乱猜测;4、科学假设是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不是预测实验结果。最后我们再回顾一下我们开头提出的问题:1.雪花都是六边形的--科学假设;2.出土青铜器文物上一层铜绿色--科学描述;3.太阳东升西落是受到地球自转影响--科学假设;4.他脸色不好--科学描述;5.温度高不利于细菌生长--科学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