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扩招名额下达,这所大学扩招超50%!复来求之

研究生扩招名额下达,这所大学扩招超50%!

今年国家线迟迟没有出来,很大程度上和今年的研究生扩招有关。如果没有研究生扩招,那么各个学校可以按照原定计划招生。但是既然扩招了18.9万研究生,那么就需要重新分配这些名额。一定程度上也推迟了国家线公布的时间。根据教育部的说法是,研究生扩招主要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倾斜。位于东北地区辽宁大连的的高校,大连民族大学在26号的时候发布了公告。今年研究生扩招比去年多分配到了146个名额。2020年硕士招生计划共计416人,其中学硕86人,专硕330人。总招生人数相比于去年增幅高达54.07%。并且该所学校电子信息研究生专业将首次招生,这又印证了教育部此前公布的消息,研究生计划增量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如果你觉得大连民族大学虽然扩招的幅度大,但是总招生人数比较少,那我们再看看下面这所大学。郑州大学作为一种211大学,招生的人数是非常多的,2020年研究生招生简章上面说计划招收6900人。而在3月28号的时候,郑州大学研招宣传员在网上发布消息,今年郑州大学研究生扩招1200人,主要面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生物制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对于报考郑州大学的学生来说,真的是一个好消息。值得关注的是最后一句话,各院系计划基本都有所增加,以上学科增加的较多。这就意味着不仅是医学和工学有扩招,其他的专业,比如说经济管理、教育学、文学、法学、农学等专业都能分到一些扩招名额。这一点我相信应该是最使让考生激动的,这也提醒我们,虽然国家说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但是并不意味着其他专业一个名额都不增加,只是相对于这些专业增加的比较少罢了。所以压线的考生千万不要放弃,此次机会来之不易,一定要抓住。

厚生

2020年硕士研究生扩招18.9万人 怎样扩?如何招?

教育部近日印发通知,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明确2020年将计划扩招18.9万名硕士研究生。对于考生而言,每增加一个招生名额就多了一份被录取的希望,特别是在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历史最高的背景下。扩招18.9万人意味着什么?招生名额又会如何分配?高校各方面资源做好准备了吗?扩招比例超过20%: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有扩大空间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41万人,比上年增加了51万人。与考生激增趋势相似,2020年高校毕业生预计比上年增加40多万人,达到874万人。不管是考研还是找工作,人数水涨船高,难度只增不减。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当口,消息传来——硕士扩招。“今年考上概率肯定变大了。”正等待厦门大学复试的刘达庆盘算着,“原本徘徊在复试线边缘上的人极有可能被淘汰,这下可能被拉回来”。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测算,2019年,考研录取人数约为80.5万人。按照计划扩招18.9万人计算,扩招比例约为23.5%。扩招比例超过20%,是一个什么水平?进入新世纪,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研究生录取人数也不断增长。记者梳理发现,扩招是趋势,但是往年通常控制在5%以内,很少突破10%。硕士扩招超过20%的年份,有但是很少。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测算,在2005年、2009年及2017年硕士扩招出现小高峰,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3.57%、16.13%、22.45%。硕士招生规模年年增长。即便是这样,在一些人看来,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仍有可扩大的空间。他们给出的理由是,2018年中国每千人注册研究生数为1.96人。而自2010年以来,美国、英国、法国一直保持近9人的水平。而这一数据一直被看作衡量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毋庸置疑,研究生扩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发挥调节就业的功用,“但理论上说,学生接受研究生教育是一个知识、能力、素养全方位提高的质变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大学毕业生储存在研究生教育的‘蓄水池’里,等到两三年后再重新释放到就业市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世奎认为。“硕士扩招的根本动力,一定源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升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增长,突发的疫情只是把扩招的政策窗口开得更大些,或者说加速了该进程。”赵世奎说。扩招学校、专业分配原则:分校确定,精准投放因为初试分数“不上不下”,刘达庆希望自己能够“被扩招进去”。他和所有考生一样,“特别关心”新增招生名额的分配问题。哪些学校、专业会扩招?扩招比例会一样多吗?一些高校官网信息透露端倪:南京邮电大学表示“适当增加”,广西大学回应“有较大幅度增加”,而上海市属高校硕士招生计划“总量增加15%”。教育部给出答案:分校确定招生方案。计划增量将重点投向临床医学、人工智能等专业,而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这是一种精准投放。”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秦玉友表示,“扩招的重点投向,反映了当前国家在医药卫生领域、科技发展领域方面的人才需求导向。这与此次抗击疫情有一定相关性。”“我国高校体量大、专业齐全,但我想不是所有专业、所有学校都会获得数量均等的扩招名额。” 秦玉友提醒记者,在这一轮扩招中,各地高校需要制定不同扩招计划,以便新增招生名额合理地分配到相应高校和专业。在扩招的专业类型上,专业硕士则获得更多关注。秦玉友分析:“专业学位硕士强调操作能力培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专硕招生规模的增长,顺应我国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也符合当前我国对研究生培养结构布局。”2009年,专业硕士招生占比仅15.9%,其后在2017年首次超过学硕招生人数,到2018年专业硕士招生人数占比近58%。《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不过,秦玉友提醒,“专业学位作为扩招重点,对专业实践基地、校外导师的数量和质量都要求颇高”。扩招挑战高校承载力:须统筹规划,有备而招学生大幅增加,教师和其他配套教学资源够不够?这是扩招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当前,全国有近44万研究生导师,按照2018年的招生规模计算,全国平均一个导师招收1.77个硕士。若扩招18.9万人,师生比可能达到1:2.21。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王传毅告诉记者,“通常来说,每届指导2个硕士,教师的指导质量是有保障的”。在2016年教育部公布的分省别导师数据中,中西部地区导师每年招收硕士平均人数大多不足2人。河南为1.17人、广西为1.43人、云南为1.32人、宁夏为1.24人。“从导师总数上看,这些地区还有接纳更多学生的能力空间。”王传毅介绍,2017年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87个,也分配到了大量中西部地区高校。扩招将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高校倾斜,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人工智能等专业倾斜。但是,有专家称,此次重点扩招专业涵盖部分新兴专业,一些专业刚发展起来,教师的前期储备会存在困难。王传毅对此表示认同:“导师是否充裕,还得分高校和具体专业来看。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一些学位授权点人满为患,也有导师年均招生不足一人。”此外有研究表明:近些年,高校师资的承载能力相对高于经费投入与基础设施的承载力。换句话说,扩招对高校的硬件也是不小的挑战。南京大学教授汪霞认为,当前许多高校之间硬件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也不均衡。她建议,为了扩招高质高效,实验室数量、宿舍条件、图书馆容量的问题到需要提前关注,“在扩招前就做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规划,做到‘有备而招’”。避免扩招“文凭贬值”:严控培养质量《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考生选择考研的主要动机之一是提高就业和从业的核心竞争力。将近六成的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将对就业有很大帮助。该《报告》勾画出大部分考生的心理:拿到研究生文凭,为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在大规模扩招的背景下,可能会有不少在知识储备和对学术研究认识等方面准备不足的学生,成为研究生。”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包水梅坦言,他们确实需要在理论方法以及学术能力等方面进行规范化训练。“把他们招进来,仅仅只是个开始。”培养数量上去了,质量会不会受影响?类似疑问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如影随形。不出意料,这次硕士扩招再次引来对“文凭是否因此贬值”的讨论。“扩招即会造成文凭贬值本身是个假命题。”在包水梅看来,毕业生就业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复杂问题,与社会需求、研究生教育质量和个人发展潜力等都有关系。“研究生规模扩大并不必然导致文凭贬值,研究生文凭的含金量与培养质量把控是否严格直接相关。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社会评价人才不能只看文凭,必须从人才本身的能力和素质出发。”包水梅说,当然在研究生培养上,学校要建立健全导师制,引导导师投入精力指导学生,严格的过程性评价也要跟上。“不断增长的高质量人才有利于我国释放出更大的人才红利。在扩招背景下,硕士培养质量应该成为教育部门关注的重中之重。”秦玉友说。(本报记者 陈鹏)

蝴蝶杯

湖北16所大学保研名额分配情况一览,其中九高校超200人

引子: 根据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名额方案,湖北有14所高校有保研资格,其中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以24.31%和22.65%的保研率居前两位。2017年又有2所湖北高校增补进入54所2017年新增研究生推免高校名单,为武汉工程大学和湖北工业大学。教育部曾经出台政策:“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一般为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15%以上。未设立研究生院的“211工程”建设高等学校,一般为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5%以上。其他具有保研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2%左右”。所以越是好学校,保研率也就越高。正文设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华中科技大学优秀应届本科生面试攻读研究生名额1790+研究生支教团推免名额20+师范类推免补偿5+师范类推免补偿8,总计18232012年招生数:7500,保研率:24.31%武汉大学 优秀应届本科生面试攻读研究生名额1650+研究生支教团推免名额19+师范类推免补偿26+师范类推免补偿4,总计16992012年招生数:7650,保研率:22.65%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优秀应届本科生面试攻读研究生名额760+研究生支教团推免名额11+师范类推免补偿3,总计7742012年招生数:4530,保研率:17.09%未设立研究生院的“211工程”建设高等学校华中农业大学 优秀应届本科生面试攻读研究生名额705+研究生支教团推免名额16 +师范类推免补偿6,总计7272012年招生数:4670,保研率:15.57%武汉理工大学 优秀应届本科生面试攻读研究生名额1197+研究生支教团推免名额25+师范类推免补偿6,总计12282012年招生数:9370,保研率:13.1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优秀应届本科生面试攻读研究生名额446 +研究生支教团推免名额15 +师范类推免补偿3,总计4642012年招生数:5400,保研率:8.59%华中师范大学 优秀应届本科生面试攻读研究生名额310 +研究生支教团推免名额20+师范类推免补偿28,总计3582012年招生数:4330,保研率:8.08%其他具有保研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三峡大学 优秀应届本科生面试攻读研究生名额222+研究生支教团推免名额3,总计2252012年招生数:5348,保研率:4.21%湖北大学 优秀应届本科生面试攻读研究生名额163 +研究生支教团推免名额11 +师范类推免补偿2,总计1762012年招生数:4290,保研率:4.1%武汉科技大学优秀应届本科生面试攻读研究生名额198+研究生支教团推免名额12,总计2102012年招生数:5815,保研率:3.61%长江大学优秀应届本科生面试攻读研究生名额146 +师范类推免补偿1 ,总计147中南民族大学 优秀应届本科生面试攻读研究生名额112 +研究生支教团推免名额12 +师范类推免补偿1,总计125湖北中医药大学 优秀应届本科生面试攻读研究生名额45 武汉体育学院 优秀应届本科生面试攻读研究生名额34

宫子

硕士研究生扩招18.9万人:怎么扩,如何招

教育部近日印发通知,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明确2020年将计划扩招18.9万名硕士研究生。对于考生而言,每增加一个招生名额就多了一份被录取的希望,特别是在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历史最高的背景下。扩招18.9万人意味着什么?招生名额又会如何分配?高校各方面资源做好准备了吗?扩招比例超过20%: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有扩大空间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41万人,比上年增加了51万人。与考生激增趋势相似,2020年高校毕业生预计比上年增加40多万人,达到874万人。不管是考研还是找工作,人数水涨船高,难度只增不减。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当口,消息传来——硕士扩招。“今年考上概率肯定变大了。”正等待厦门大学复试的刘达庆盘算着,“原本徘徊在复试线边缘上的人极有可能被淘汰,这下可能被拉回来”。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测算,2019年,考研录取人数约为80.5万人。按照计划扩招18.9万人计算,扩招比例约为23.5%。扩招比例超过20%,是一个什么水平?进入新世纪,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研究生录取人数也不断增长。记者梳理发现,扩招是趋势,但是往年通常控制在5%以内,很少突破10%。硕士扩招超过20%的年份,有但是很少。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测算,在2005年、2009年及2017年硕士扩招出现小高峰,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3.57%、16.13%、22.45%。硕士招生规模年年增长。即便是这样,在一些人看来,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仍有可扩大的空间。他们给出的理由是,2018年中国每千人注册研究生数为1.96人。而自2010年以来,美国、英国、法国一直保持近9人的水平。而这一数据一直被看作衡量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毋庸置疑,研究生扩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发挥调节就业的功用,“但理论上说,学生接受研究生教育是一个知识、能力、素养全方位提高的质变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大学毕业生储存在研究生教育的‘蓄水池’里,等到两三年后再重新释放到就业市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世奎认为。“硕士扩招的根本动力,一定源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升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增长,突发的疫情只是把扩招的政策窗口开得更大些,或者说加速了该进程。”赵世奎说。扩招学校、专业分配原则:分校确定,精准投放因为初试分数“不上不下”,刘达庆希望自己能够“被扩招进去”。他和所有考生一样,“特别关心”新增招生名额的分配问题。哪些学校、专业会扩招?扩招比例会一样多吗?一些高校官网信息透露端倪:南京邮电大学表示“适当增加”,广西大学回应“有较大幅度增加”,而上海市属高校硕士招生计划“总量增加15%”。教育部给出答案:分校确定招生方案。计划增量将重点投向临床医学、人工智能等专业,而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这是一种精准投放。”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秦玉友表示,“扩招的重点投向,反映了当前国家在医药卫生领域、科技发展领域方面的人才需求导向。这与此次抗击疫情有一定相关性。”“我国高校体量大、专业齐全,但我想不是所有专业、所有学校都会获得数量均等的扩招名额。” 秦玉友提醒记者,在这一轮扩招中,各地高校需要制定不同扩招计划,以便新增招生名额合理地分配到相应高校和专业。在扩招的专业类型上,专业硕士则获得更多关注。秦玉友分析:“专业学位硕士强调操作能力培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专硕招生规模的增长,顺应我国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也符合当前我国对研究生培养结构布局。”2009年,专业硕士招生占比仅15.9%,其后在2017年首次超过学硕招生人数,到2018年专业硕士招生人数占比近58%。《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不过,秦玉友提醒,“专业学位作为扩招重点,对专业实践基地、校外导师的数量和质量都要求颇高”。扩招挑战高校承载力:须统筹规划,有备而招学生大幅增加,教师和其他配套教学资源够不够?这是扩招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当前,全国有近44万研究生导师,按照2018年的招生规模计算,全国平均一个导师招收1.77个硕士。若扩招18.9万人,师生比可能达到1:2.21。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王传毅告诉记者,“通常来说,每届指导2个硕士,教师的指导质量是有保障的”。在2016年教育部公布的分省别导师数据中,中西部地区导师每年招收硕士平均人数大多不足2人。河南为1.17人、广西为1.43人、云南为1.32人、宁夏为1.24人。“从导师总数上看,这些地区还有接纳更多学生的能力空间。”王传毅介绍,2017年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87个,也分配到了大量中西部地区高校。扩招将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高校倾斜,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人工智能等专业倾斜。但是,有专家称,此次重点扩招专业涵盖部分新兴专业,一些专业刚发展起来,教师的前期储备会存在困难。王传毅对此表示认同:“导师是否充裕,还得分高校和具体专业来看。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一些学位授权点人满为患,也有导师年均招生不足一人。”此外有研究表明:近些年,高校师资的承载能力相对高于经费投入与基础设施的承载力。换句话说,扩招对高校的硬件也是不小的挑战。南京大学教授汪霞认为,当前许多高校之间硬件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也不均衡。她建议,为了扩招高质高效,实验室数量、宿舍条件、图书馆容量的问题到需要提前关注,“在扩招前就做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规划,做到‘有备而招’”。避免扩招“文凭贬值”:严控培养质量《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考生选择考研的主要动机之一是提高就业和从业的核心竞争力。将近六成的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将对就业有很大帮助。该《报告》勾画出大部分考生的心理:拿到研究生文凭,为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在大规模扩招的背景下,可能会有不少在知识储备和对学术研究认识等方面准备不足的学生,成为研究生。”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包水梅坦言,他们确实需要在理论方法以及学术能力等方面进行规范化训练。“把他们招进来,仅仅只是个开始。”培养数量上去了,质量会不会受影响?类似疑问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如影随形。不出意料,这次硕士扩招再次引来对“文凭是否因此贬值”的讨论。“扩招即会造成文凭贬值本身是个假命题。”在包水梅看来,毕业生就业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复杂问题,与社会需求、研究生教育质量和个人发展潜力等都有关系。“研究生规模扩大并不必然导致文凭贬值,研究生文凭的含金量与培养质量把控是否严格直接相关。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社会评价人才不能只看文凭,必须从人才本身的能力和素质出发。”包水梅说,当然在研究生培养上,学校要建立健全导师制,引导导师投入精力指导学生,严格的过程性评价也要跟上。“不断增长的高质量人才有利于我国释放出更大的人才红利。在扩招背景下,硕士培养质量应该成为教育部门关注的重中之重。”秦玉友说。(来源:光明日报)

彩音

硕士扩招18.9万人:怎么扩,如何招

教育部近日印发通知,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明确2020年将计划扩招18.9万名硕士研究生。对于考生而言,每增加一个招生名额就多了一份被录取的希望,特别是在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历史最高的背景下。  扩招18.9万人意味着什么?招生名额又会如何分配?高校各方面资源做好准备了吗?  扩招比例超过20%: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有扩大空间  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41万人,比上年增加了51万人。与考生激增趋势相似,2020年高校毕业生预计比上年增加40多万人,达到874万人。  不管是考研还是找工作,人数水涨船高,难度只增不减。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当口,消息传来——硕士扩招。  “今年考上概率肯定变大了。”正等待厦门大学复试的刘达庆盘算着,“原本徘徊在复试线边缘上的人极有可能被淘汰,这下可能被拉回来”。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测算,2019年,考研录取人数约为80.5万人。按照计划扩招18.9万人计算,扩招比例约为23.5%。  扩招比例超过20%,是一个什么水平?  进入新世纪,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研究生录取人数也不断增长。记者梳理发现,扩招是趋势,但是往年通常控制在5%以内,很少突破10%。硕士扩招超过20%的年份,有但是很少。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测算,在2005年、2009年及2017年硕士扩招出现小高峰,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3.57%、16.13%、22.45%。  硕士招生规模年年增长。即便是这样,在一些人看来,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仍有可扩大的空间。他们给出的理由是,2018年中国每千人注册研究生数为1.96人。而自2010年以来,美国、英国、法国一直保持近9人的水平。而这一数据一直被看作衡量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毋庸置疑,研究生扩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发挥调节就业的功用,“但理论上说,学生接受研究生教育是一个知识、能力、素养全方位提高的质变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大学毕业生储存在研究生教育的‘蓄水池’里,等到两三年后再重新释放到就业市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世奎认为。  “硕士扩招的根本动力,一定源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升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增长,突发的疫情只是把扩招的政策窗口开得更大些,或者说加速了该进程。”赵世奎说。  扩招学校、专业分配原则:分校确定,精准投放  因为初试分数“不上不下”,刘达庆希望自己能够“被扩招进去”。他和所有考生一样,“特别关心”新增招生名额的分配问题。哪些学校、专业会扩招?扩招比例会一样多吗?  一些高校官网信息透露端倪:南京邮电大学表示“适当增加”,广西大学回应“有较大幅度增加”,而上海市属高校硕士招生计划“总量增加15%”。  教育部给出答案:分校确定招生方案。计划增量将重点投向临床医学、人工智能等专业,而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  “这是一种精准投放。”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秦玉友表示,“扩招的重点投向,反映了当前国家在医药卫生领域、科技发展领域方面的人才需求导向。这与此次抗击疫情有一定相关性。”  “我国高校体量大、专业齐全,但我想不是所有专业、所有学校都会获得数量均等的扩招名额。” 秦玉友提醒记者,在这一轮扩招中,各地高校需要制定不同扩招计划,以便新增招生名额合理地分配到相应高校和专业。  在扩招的专业类型上,专业硕士则获得更多关注。  秦玉友分析:“专业学位硕士强调操作能力培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专硕招生规模的增长,顺应我国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也符合当前我国对研究生培养结构布局。”  年,专业硕士招生占比仅15.9%,其后在2017年首次超过学硕招生人数,到2018年专业硕士招生人数占比近58%。《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  不过,秦玉友提醒,“专业学位作为扩招重点,对专业实践基地、校外导师的数量和质量都要求颇高”。  扩招挑战高校承载力:须统筹规划,有备而招  学生大幅增加,教师和其他配套教学资源够不够?这是扩招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当前,全国有近44万研究生导师,按照2018年的招生规模计算,全国平均一个导师招收1.77个硕士。若扩招18.9万人,师生比可能达到1:2.21。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王传毅告诉记者,“通常来说,每届指导2个硕士,教师的指导质量是有保障的”。  在2016年教育部公布的分省别导师数据中,中西部地区导师每年招收硕士平均人数大多不足2人。河南为1.17人、广西为1.43人、云南为1.32人、宁夏为1.24人。“从导师总数上看,这些地区还有接纳更多学生的能力空间。”王传毅介绍,2017年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87个,也分配到了大量中西部地区高校。  扩招将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高校倾斜,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人工智能等专业倾斜。但是,有专家称,此次重点扩招专业涵盖部分新兴专业,一些专业刚发展起来,教师的前期储备会存在困难。  王传毅对此表示认同:“导师是否充裕,还得分高校和具体专业来看。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一些学位授权点人满为患,也有导师年均招生不足一人。”  此外有研究表明:近些年,高校师资的承载能力相对高于经费投入与基础设施的承载力。换句话说,扩招对高校的硬件也是不小的挑战。南京大学教授汪霞认为,当前许多高校之间硬件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也不均衡。她建议,为了扩招高质高效,实验室数量、宿舍条件、图书馆容量的问题到需要提前关注,“在扩招前就做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规划,做到‘有备而招’”。  避免扩招“文凭贬值”:严控培养质量  《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考生选择考研的主要动机之一是提高就业和从业的核心竞争力。将近六成的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将对就业有很大帮助。该《报告》勾画出大部分考生的心理:拿到研究生文凭,为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  “在大规模扩招的背景下,可能会有不少在知识储备和对学术研究认识等方面准备不足的学生,成为研究生。”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包水梅坦言,他们确实需要在理论方法以及学术能力等方面进行规范化训练。“把他们招进来,仅仅只是个开始。”  培养数量上去了,质量会不会受影响?类似疑问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如影随形。不出意料,这次硕士扩招再次引来对“文凭是否因此贬值”的讨论。  “扩招即会造成文凭贬值本身是个假命题。”在包水梅看来,毕业生就业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复杂问题,与社会需求、研究生教育质量和个人发展潜力等都有关系。  “研究生规模扩大并不必然导致文凭贬值,研究生文凭的含金量与培养质量把控是否严格直接相关。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社会评价人才不能只看文凭,必须从人才本身的能力和素质出发。”包水梅说,当然在研究生培养上,学校要建立健全导师制,引导导师投入精力指导学生,严格的过程性评价也要跟上。   “不断增长的高质量人才有利于我国释放出更大的人才红利。在扩招背景下,硕士培养质量应该成为教育部门关注的重中之重。”秦玉友说。来源  光明日报编辑 程星编审 杨韬

孟胜

听一个导师说说老师们是如何分配研究生和导师的呢?

研究生录取的综合面试环节,各个学校或学科的考核重点有差异。以工学为例,学科跨度过大的考生不太受考官们青睐,如2019年不少报考小西所在环境工程学科的考生,之前部分是没有实验经历的管理类专业。这也是跨专业考研相比本专业的难点。同时,对于有过科研或学术论文撰写经历的同学较为认可,如今年面试有个导师直接问"你能否说出本专业《生态学报》等刊物一篇论文的结构是什么,你查阅文献时重点关注哪个部分?"。相对来说,这个问题不算难,就算没有撰写过,复试之前的准备也会看过不少文献。遗憾的是被提问的该考生回答的很不好,未出现在拟录取名单中。导师新生交流导师们喜欢什么类型的研究生呢?不同导师的性格不同,喜欢招的研究生也有差异。2019年在我们学科研究生分配会上,根据考生填报的意向选择表,各个导师之间对于部分优质生源还是"争"的比较激烈。为保障公平,导师先后确认学生的排序是一志愿导师数量最多的老师优先挑选。小西之前建议各位考生提前沟通导师就是这个原因,对于提前沟通的考生且在意向选择表中第一个导师填报自己的,导师基本都是招进来,剩下的考生就得看二志愿导师是否要,或者最后分配到未有考生填报的导师。在整个挑选过程中,参加过面试的导师都有明确意向,如XX号考生表现不错,有科研潜力,之前做过不少野外实验等。之前不建议考生化妆的原因也在这里,偶尔一两个化妆或短裙的女生在我们学科面试中很特别,不少考官给打上一个"时尚"的标签,前期都没有导师愿意选择。主动好学、本科期间有过科研经历或发表过学术论文、原学校专业圈内知名度高、同专业之前读研的师兄师姐表现好的生源往往都是导师们比较喜欢的,甚至有不少考生原学校的导师打电话给报考院校导师做推荐,如我带的本科生比较优秀,今年考上你们那边研究生,你还有招生名额吗?可以考虑下她,真的很不错呢。研究生考研面试环节抽选1-2个问题、考官提问2-3个问题,再算上自我介绍,一般20分钟左右,时间短。在自我介绍环节就要突出报考学科所具备的能力,如小西对一个小伙子影响比较深刻,本科期间跟随校内导师经常去野外打样地、采样等。刚好我们研究方向是矿山修复,拟录取名单发布之后沟通了下挺不错的,就招进我们团队。小西觉得各个导师的侧重有差异,之前的邮件沟通和复试后的面谈很重要,与其等着填意向选择表后等导师挑选,不如积极主动提起确定好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和导师,你觉得呢?

飞影

研究生计划招生12人,推免生就占了10个名额。暨南大学有点“坑”

01引子一般而言,在国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中,大部分高校都规定了推免生的名额往往不会占据超过整体计划招生人数的50%。(图片来自网络)而招生计划名额中,推免考生和统招考生的名额比例,常常是统考生在报考时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推免生名额占据较多的专业,统考生在报考时会犹豫再三。因为,这就意味着统考生上岸的机会更小。(图片来自网络)而今天介绍的这所学校,暨南大学的某个专业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12人,却给了推免生名额10个,最后只有2个名额给统招考生。我们一起来看看。02计划招生12人,推免生却占10个名额。暨南大学这个专业有点“坑”?#暨南大学#在其研究生招生网站上发布了一条题为《2021年接收推免生情况及统考指标一览表》的通知。有接近2.5万的点击量,足以想象该校对广大硕士研究生考生的吸引力。然而,其中有一个专业的招生名额分配看似有些“坑”。(图片来自网络)(图片来自网络)根据网站信息,我们可以看到,该校的管理学院的旅游管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专业(专业代码为:120203)2021年计划招生12人,其中,推免录取10人,统考计划2人。也就是,2021年最终只有2名统考生能有就读暨南大学的机会。(图片来自网络)不少考生认为暨南大学这波操作太“坑”了。但是,我们理智分析,其实暨南大学并没有不公平的行为。因为在该校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中,除了这个专业之外,几乎所有的的专业,都是给了统招考生更多的名额。甚至是有些专业的招生计划几乎全部给了统招考生。(图片来自网络)所以,即使这个旅游管理的专业只有2个名额给统招考生,我想必定有该学院自己的考量。如果大部分专业都是推免生名额更多的话,那才是“坑”人。而暨南大学显然不是这样的学校。03结论关于推免生和统考生在招生名额分配上的争论一直都有,有人认为推免生本身就是很优秀的升学,多给一些名额,无可厚非。而也有人认为统招生也有很多优秀的学生,而且还得参加国家研究生统一考试这么激烈的考试,也应该有更多的机会。(图片来自网络)推免生和统招生名额,到底哪类考生应该被分配更多的名额呢?对于这个问题,各位网友怎么看?

女帝

研究生扩招1200人,报考这所大学的考研党,今年走运了!

相信大家都知道,今年研究生计划扩招18.9万人,但由于各个学校的招生方案和详细的扩招名额都未公布,很多考研党也只能看着自己的初试成绩坐着干着急,尤其是那些初试分数徘徊在往年复试线附近的同学,内心一定是倍加焦灼。不过不要担心,很多学校正在制定具体的扩招计划以及名额分配方案,相信在不久就能与大家见面。近日,国内一所世界一流大学B类高校宣布今年研究生将扩招1200人,这个消息对于报考这所大学的考研党来说,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扩招一千多人,分配到每个学院也是不小的一个数字,这也意味着今年将有更多的同学考上这所学校,可以说,报考这所学校的同学们,今年真是走运了,我们说到的这所大学就是位于河南省的郑州大学。据郑州大学研招宣传员工作团的信息,郑州大学今年新增研究生招生计划1200人,但并不是按照学生报考的院系比例分配,而是按照有关政策,对于部分专业有所倾斜,主要面向国家战略和民生领域急需的一些专业方向增加,包括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制剂、生命科学、网络空间安全、集成电路、网络、软件工程、新材料、先进制造、人工智能、储能技术、区块链等。当然,其他的专业领域也是会增加的,只是上面说到的几个领域内新增的招生计划相对更多一些。郑州大学是河南省唯一的一所211院校,也是目前我国世界一流大学B类高校之一。我们都知道,河南省是我国教育大省,历年高考都有“河南百万雄师”的说法,但比较尴尬的是,在如此之大的一个省份,连一所985院校也没有,也是因为如此,很多人都说河南省需要一所985院校,或者一所河南教育的“顶梁柱”,郑州大学无疑就是这样的高校。在我国“双一流”高校名单公布之后,郑州大学是为数不多的211院校晋升为一流大学的高校之一。对于很多人来说,郑州大学肩负着中原高校崛起的重担,进入世界一流大学之后,对于整个河南省来说都有着非常大的意义。当然,与郑州大学一起入选我国“双一流”院校的还有河南大学,不过河南大学是一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生物学为一流学科)。郑州大学目前比较有优势的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是临床医学(自定)、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定)、化学(自定),这些学科与今年郑州大学新增研究生名额的专业不谋而合,相信也是建设优势学科的一个好机会。对于报考郑州大学的同学们,无论大家报考的是不是今年重点照顾的学科,我觉得都应该好好准备一下复试,如果自己的成绩不是很理想,也没有关系,按照今年扩招的情况来看,如果试题难度变化不大,复试线大概率会降低。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够顺利进入复试。

天时

考研拟录取后,是否要主动联系导师?可以等学校分配么

今年的考研工作已经尾声,部分同学已经喜提拟录取资格,只待公示结束,学校发放录取通知书。但是在正式到学校报到之前,还有一些事情要注意,以免自己无法正常入学。拟录取不等于正式录取首先是好好准备本科毕业论文,部分高校,特别是层次高的高校,对毕业论文有一定要求。比如去年我身边就有一位保研的同学,已经成功保送,但前提是毕业论文成绩要求B以上。结果这位同学只拿到了C档,遗憾被退回,没能正常入学;其次是不能有挂科现象出现,影响拿毕业证,学位证等,双证缺一,一般也无法到录取的学校报到。当然,更不要在这个时候让自己犯错,背上学校的处分等,这样也会影响自己的前途。适合自己的好导师不常有进入了拟录取名单,不出意外,自己都可以进入理想的高校学习深造了。但因为之前忙于准备初试和和复试,部分同学并没有提前联系到导师,也有学校和专业会等到入校后再分配导师。那么这时候要不要提前联系导师,还是等到开学后再等学校分配或者等导师来选定自己呢?虽然说研究生和导师是双向选择,但是一般情况下,最好是自己能够主动联系导师。用一句话说,好学生常有,但是好导师不常有,即便有,报考的同学很多,但老师招收研究生的名额有限,联系晚了好的导师资源就被别的同学“抢”走了。导师和学生的关系非常微妙虽然说选择导师是跟随导师做科研,但是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远不止于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古语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现在虽然不是这么夸张,但是现在导师对研究生的影响确实非常大。首先是科研的方向,方式方法,科研平台,科研经费,未来的就业及发展等,导师都可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遇到适合自己的导师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能改变自己的命运。遇到不合适自己的导师,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矛盾重重。我曾经有一位学生,毕业时顺利保研到了某TOP高校,但是仅过了一年,他就主动退学了,回来重新参加考研进了中科院某所。我看到他主动退学,我觉得非常可惜,也有些难以理解,毕竟不仅耽误了时间,而且回来重新考这种风险太高。但是他告诉我,虽然学校很好,平台也不错,但是自己接受不了导师的风格,实在无法与导师相处,与其在他手下熬几年,还不如自己重新选择,至少不用每天都受煎熬。选择前最好对导师有全面了解一般情况下,本校的同学都会在复试甚至更早之前,就会联系好自己的导师,一来为自己复试增加砝码,二来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对学校的导师知根知底,导师往往也会愿意接受本校的生源,方便提前进入实验室。跨校跨专业的同学,到复试前也有很多都尝试过联系导师,部分同学在拟录取前也基本选定了导师,到入校时选导师只是走一个流程而已。对于现在还没有确定导师的同学来说。这时候无论如何也该行动起来了。通过学校的网站,老师个人的主页,网上收集的文章,著作等,了解每一位导师(或者意向导师)的主要研究方向,承担的主要课题等;其次通过导师的学生,以往毕业生的大致去向,可以了解到导师的脾气性格,对学生的要求及态度等方面。很多同学在选择导师时,往往只关注导师的研究方向,或者只注重导师在业界的口碑。但实际上,师生关系的如何,往往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学习科研生活。主动联系导师是对双方负责主动提前联系导师,既可以表达自己渴望跟随导师做科研的决心,也可以通过沟通,让彼此有一个了解。如果导师因为名额已满或者别的原因拒绝了你,你也可以及时更换目标,及时联系别的导师。如果双方沟通愉快,导师也决定接受你,可能很快就会给你布置阅读文献,参与科研的任务,即便还没入学,也有可能提前进入科研状态,这非常有利于你入校后快速进入状态。反之,如果缺少这样的主动性,就很可能失去很多机会。科研也需要极强的主动探索精神,对绝大部分导师来说,都会喜欢主动性强的学生。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更注重个人的科研实践,老师和学生不再是教和学的方式,而是导师指导课题方向,告知研究方法,提供科研平台,研究的主要工作,需要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导师不但指导学生,很多时候也需要从学生这里获取信息和思路,二者有时候甚至是合作的关系。所以在科研这条路上不仅做事要严谨,更要积极主动探索,才更容易出成果,这其实是与做人做事是一个道理。

果恶乎在

省教育厅:2021年起,全省优质示范普通高中学校不低于60%的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

为推进初中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好每一所学校,省教育厅近日出台《关于加强初中教育的指导意见》,将通过完善初中学校规划布局、优化初中学校师资配置、推进城乡初中教育共同体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努力打造优质均衡、活力充盈、特色鲜明、生态和谐的浙江初中新样态,让城乡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指导意见》就加强初中教育提出了哪些措施?一起来看全文↓↓↓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三个地”的政治使命和责任担当,对标打造“重要窗口”新定位,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发展规律,更加注重党对初中教育的领导,更加注重优质均衡发展的主目标,更加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更加注重校长教师等关键要素配置,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和系统集成;坚持问题导向,回应社会关切,优化资源配置,推进补短提升,强化队伍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办学活力,努力打造优质均衡、活力充盈、特色鲜明、生态和谐的浙江初中新样态,让城乡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阶段目标——到2022年,大力改善区域薄弱初中办学条件,初中标准化学校比例达98%以上;完善初中教育主动发展机制,补齐初中教育突出短板;全面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推动组建城乡初中教育共同体;探索形成区域内初中学校自主发展、自我提高的办学新机制。——到2025年,各县(市、区)初中资源配置优质均衡校际差异系数均小于0.30;显著提高约占全省1/3的相对薄弱初中办学水平;通过内涵发展提升办学水平,争取1/3的初中创建成为现代化学校;公民办学校协同优质发展,基本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初中办学的优质均衡程度基本得到社会认可。——到2035年,各地初中全部建成现代化学校,县域内初中生学业水平校际差异系数低于0.15,初中教育全面实现优质均衡发展;形成一批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范围秉持现代教育理念、坚持五育并举、推动教育转型、能够示范引领的初中教育“窗口”学校和“窗口”地区。加强党对初中教育的全面领导1.强化队伍政治建设。加快形成有利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领导机制和治理体系。推动建立健全初中学校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初中学校领导班子政治建设、教师党员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切实增强“四个意识”、落实“两个维护”。2.更加注重德育实效。加强初中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大力改善初中学校办学条件3.完善初中学校规划布局。各地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变化趋势,完善区域内初中学校布局规划,稳妥推进农村初中学校布局调整,实现初中学校向中心城镇集聚,资源向寄宿制农村初中学校倾斜。在城镇建设和更新中,优先保障公建配套初中学校新建或改扩建;新建初中学校规模不超过42个班级,严格控制班额,防止出现新的大校额学校。4.调整教育经费结构。均衡配置公办教育资源,改善薄弱初中办学条件,校舍、场地、教学设施设备等均应达到省颁标准。调整教育经费的支出结构,较大幅度增加对初中教育的投入,重点用于保障教师工资待遇和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调整和提高初中拨款标准,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拨款,加大对薄弱初中和农村初中学校经费支持力度。整体提高校长与师资队伍水平5.提升初中校长专业领导能力。严格落实校长任职条件和专业标准,选优配强初中校长。加强初高中衔接,推进初高中校长贯通培养,鼓励高中学校管理骨干交流到初中任职;继续推动城区学校骨干教师交流到农村初中任校长。积极试行校长职级制,探索建立科学的校长职级评价体系,形成有利于优秀校长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和政策导向。构建初中校长分层分类培养培训体系,做好青年校长和名校长后备人选培养工作。实施“初中校长素质提升计划”,2020—2022年,以培养政治坚定、理念先进、富有情怀、业务精深、治校有方、紧跟时代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初中校长为目标,对全省初中校长开展全员培训,不断提高校长设计和实施高质量人才培养方案的能力。完善校长考核管理与激励机制,尊重和落实校长的办学权限,鼓励校长勇于改革创新,不断推进教育家办学治校。6.优化初中学校师资配置。制定初中校长与教师优化配置和建设工作方案,将高级、中级岗位结构比例调整到位并均衡配置。深化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完善初中教师流动机制,重点引导优秀教师向薄弱初中流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止区域内名师资源过于集中在部分学校的现象。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到2025年,各地初中教师研究生学历(含硕士学位)占比争取达10%。优化教师年龄结构,逐步实现各校老中青教师结构比例大体相当。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养、交流、引进等措施,到2025年各农村初中学校每百名学生至少拥有1位名师。严格规范向民办学校公派公办中小学在编教师。7.加强和改进初中教师培训。坚持问题导向开展教师的执教能力培训,提升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加强基层教研员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培训,提升对学校教学的指导与引领能力。倡导和争取社会力量设立初中骨干教师培养专项基金,加大对骨干教师的激励。支持初中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初中教师、校长出国(境)研修,加快提升初中校长与教师的国际理解能力。推进新时代城乡教育共同体全覆盖8.推进城乡初中教育共同体建设。创新城乡学校办学管理体制机制,深化“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大力推进城乡初中教育共同体建设,促进城乡学校互动共生、以强带弱、优势互补、共赢发展,实现农村初中学校的跨越式发展。9.完善初中学校集团化办学。推动区域内学校通过“名校+新校”“名校+弱校”等模式进行集团化办学,带动新校、弱校加快提升教育质量。教师在教育集团内由“名校”流动到“弱校、新校”可视为支教经历。鼓励城区学区连片初中学校集团化办学或组成办学联盟,支持发展九年一贯制学校,促进初中校际优质均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优质发展10.完善五育并举课程体系。加强初中课程建设,优化学校课程体系和实施方案,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间的联系和整合。鼓励学校围绕学生的发展需求开发开设个性化课程,培育精品拓展课程。积极推进差异化、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11.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在保持行政班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教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为不同学习基础与潜能的学生提供适切的教育。加强初中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及新型教学空间建设,全面丰富、深化学生社团活动,实现“两个课堂”的有效互动。12.推进项目学习。倡导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性问题解决能力。推动项目学习学科化,在常态学科学习中逐渐增加项目学习活动,赋能学科教学。拓宽丰富综合学习课程,推广STEM教育,开展项目学习综合实验。13.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探索建立初中学校首席信息官(CIO)机制,逐步扩大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使教与学的方式适应技术革命潮流。深化“之江汇”教育广场建设,创新数字资源供给和服务机制,加大对初中教学资源的精细分类和个性化推送,扩大名校名师优质资源辐射面。探索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网络等支撑的精准教学、个性化学习和智能服务。14.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建立和健全以校为本的初中教学研究制度,支持学校和教师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成果总结、提炼。针对初中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鼓励各地各校组织教科研攻关,并在政策导向、经费投入、专家聘请等方面为教科研工作提供支持。完善教育评价体系15.健全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建立和完善以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等为主的多维度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评价体系,努力用新的评价标准破除“五唯”评价倾向。加快建立和完善初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办法。建立和完善初中与高中教育质量跟踪评价办法。完善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区域基础教育生态监测发布制度,营造有利于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16.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要求,全面实施“公民同招”办法。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科学命制试题,开展外语听说能力人机对话和科学实验测试。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促进中考命题的科学化和高中招生的多元化。落实优质示范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名额分配政策,从2021年开始,全省优质示范普通高中学校不低于60%的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招生名额应当以初中毕业生人数为主要依据,按比例分配到初中学校;原则上向农村初中和薄弱初中分配的名额要保障落实,不得以名额分配为名行提前招生之实。激发学校办学活力17.扩大学校人事工作自主权。进一步扩大初中学校在副校长聘任中的参与权和选择权,鼓励地方积极探索由学校按规定条件和程序提名、考察、聘任副校长。学校根据办学实际需要,在机构总量控制前提下,自主设置内设机构,自主择优选聘中层管理人员。完善教师“县管校聘”具体实施办法,充分尊重和发挥学校在教师公开招聘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学校依据核定的编制、岗位数量及岗位结构比例和教育教学需要,提出教师招聘需求和岗位条件,并全程参与面试、考察和拟聘人员确定;鼓励地方探索在学校先行面试的基础上组织招聘;对具备条件的学校,可放权由其自主按规定组织公开招聘,并按要求备案。18.落实学校经费使用自主权。初中学校按预算管理有关规定和学校发展实际需要,自主提出年度预算建议,自主执行批准的预算项目,对预算资金进行全过程绩效管理。完善学校公用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加大学校经费使用自主权,优先保障教育教学需要,确保学校正常运转、经费有效使用。19.建立健全办学激励机制。完善教师激励体系,强化校内激励作用。注重精神荣誉激励,广泛开展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师德标兵、优秀教学团队等评选活动。强化专业发展激励,完善健康的教师岗位晋升机制。健全绩效工资激励,鼓励根据初中学校的办学绩效,对绩效工资和年终考核奖实施统筹分配,向办学规范且办学质量提高成效明显的学校倾斜;完善学校绩效工资和年终考核奖分配办法,由学校在考核的基础上自主分配,有效体现教职工工作量和工作实绩,重点向教育教学实绩突出的一线教师和班主任倾斜。加大对初中优秀校长、教师等表彰宣传力度。加强工作统筹协调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统筹,给予初中教育在人力、财力、精力、智力等方面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省教育厅成立加强初中教育工作协调小组,并建立由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等参加的加强初中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省教育厅教研室牵头建立加强初中教育专家指导小组。各地也要就加强初中教育工作建立协调保障和领导机制。实施提升培优行动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快制定实施以补短提升、培优创建为重点的加强初中教育行动方案。要大力实施初中学校补短提升行动。各地要制定区域初中学校补短提升刚性指标,在排摸基础上,将区域内1/3左右的初中确定为相对薄弱、需重点建设的初中学校,组织专家诊断分析,“一校一案”实施补短提升。从2020年开始,全省约500所初中列入补短提升行动,每三年为一轮,实行动态管理。一轮到期后由市教育督导部门牵头组织评估,评估达标的下一轮不再列入,以此不断抬高区域初中发展底部,缩小校际差距。要大力实施初中学校培优创建行动。各地要引导一批内涵发展较好的初中学校,转变育人模式,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率先创建现代化学校。全省初中学校到2025年争取1/3创建成现代化学校,到2035年全部创建成现代化学校。各级教育部门要指导推动一批初中学校和若干县(市、区)积极打造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在全国范围具有示范引领意义的 “窗口”学校和“窗口”地区。强化专业指导督导各地要建立加强初中教育专家指导团队。针对区域共性或前瞻性问题,设立课题研究及实验项目攻关;为每一所需补短提升的初中学校建立动态档案,开展全程跟踪,并做好资料积累与分析。各地教育督导部门要开展年度初中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地要及时总结挖掘加强初中教育的典型案例和最佳实践,并积极宣传推广。浙江教育报刊总社要开设专栏,大力宣传和推广初中教育改革的实践成果。各地各校要加强沟通宣传,不断增强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共识和合力,努力树立初中教育的良好形象。大家都关注拜登距胜选还差6票蚂蚁集团:11月6日启动退款程序美国大选:内华达州很关键警惕!新增确诊28例,本土8例!7个航班56例阳性,熔断开天目,见美好来源:教育之江编辑:陆海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