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学位论文查重检测中最常见的两个热点问题——早发表告诉你戴望

学位论文查重检测中最常见的两个热点问题——早发表告诉你

毕业季也是查重季,很多小伙伴们在查重的时候会遇到一些问题,难免会焦头烂额找不到方向,不知道怎么解决。早发表的小编在这里收集了两个学位论文查重检测中最常见的热点问题,一些经验供大家借鉴讨论。一、为什么我标注为引用的部分,却被检测系统视为抄袭重复了文章引用,本是一种正常的学术观点和论据呈现形式,但是在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常见的就是引用过多,甚至一些文章满篇都是引用,几乎把引用变成了滥引。所以,标注引用不能成为文章抄袭的免死金牌。在学位论文查重检测过程中,系统如果完全按照文中的引用标识全部识别为引用,那就造成学术不端检测结果会被文章引用标识引导,不符合客观公正。因此,系统在实际检测中,会依据内容内的参数设定来判断是否引用,并不能完全依据系统内的引用标识。在学位论文查重检测结果中,可能你标识的引用,没有是被识别为引用,你没有标识为引用的部分,可能被判断为了引用,都是正常的。在此提醒广大研究生朋友,引用以必要性为尺度,不是必要的地方,不要引用,这是学术伦理依据。二、为什么文末的参考文献会重复了针对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属于格式化内容。这部分格式,有各个研究生培养机构发布的论文撰写规范。比如《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编写规则》、《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要求》、《清华大学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论文书写指南》、《山东大学学位论文规范》等文件,还有国家标准的约束,比如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 7713-1987)和《学位论文编写规则》(GB/T 1.1—2000----审批版)。这些论文撰写规范和国家标准,共同构成了学位论文撰写的标准。因此如果你的参考文献被学术不端系统认定为抄袭,那说明,你的格式不规范,规范一下你的格式,就可以了。如果大家还有什么不懂的或者是疑问可以留言告诉我们,小编会尽力为您解答哦!!!论文投稿,就上早发表

青云曲

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暴露了哪些问题

“毕业论文查重率要求越来越严,今年要求不能高于10%,过去都是低于20%。”即将博士毕业的蔡丽丽(化名)告诉记者,她所就读的山西大学今年对研究生论文的查重比例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国家愈发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和改进教育评估督导和监测的背景下,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话题频上热搜。3月以来,江苏、广东先后发布了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加上2019年年底已发布抽检结果的河北,三省抽检共发现近两百篇“存在问题”或“不合格”的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11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对2018年博士学位论文抽检发现问题突出的高等学校和研究院所进行集体约谈,要求“在2020年博士学位论文抽检中问题论文的篇数和比例要大幅降低。”临近毕业季,研究生即将面临学位论文答辩。那么,历次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结果暴露了哪些问题?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相关部门、高校、科研单位该如何改进?创新不足,深度不够,结构松散,格式不规范——“问题论文”究竟差在哪儿“部分论文工作量有限,创新性不足;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缺乏可行性;论文结构松散,逻辑性不够,未凝练出重点研究解决的科学问题;规范性不够,文字表达与编排问题较多。”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在关于2019年度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的通报中,如是概括抽检论文存在的共性问题。山东大学去年12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通知》,也印证了这个结论。该通知指出,综合近年来“问题论文”的专家评阅意见,发现主要问题集中在创新不足、研究深度不够、研究方法简单、工作量或实例单薄、选题不合理、书写不规范不严谨等方面。该通知还同时指出,在职攻读学位研究生、指导学生较多的导师易成为“问题论文”高发人员,部分学科成为“问题论文”多发领域。从公开的抽检结果中记者发现,存在问题或不合格的研究生学位论文,除存在选题、方法、结构、规范等方面的共性问题之外,还在专业学科、学位类别等方面呈现一些特点。“自然科学类学位论文存在问题的比率要明显低于人文社科类。人文社科类中经济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学科的学位论文存在问题比率要明显高一些。”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高耀分析指出。“一般而言,新增加的学位授权单位或综合性大学中学科实力较弱的单位容易出现论文抽检不合格。”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王传毅推断,专业性弱、门槛低的“软科学”更容易出现不合格的论文。据记者从《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中获知的信息,早在2015年的抽检中,存在问题的学位论文分布在各学科门类,其中经济学、教育学、艺术学门类的比例超过10%,管理学比例超过9%,法学超过7%,其他均在5%以下。此外,从江苏今年发布的结果来看,专业学位论文的不合格率为3.59%,虽比上年有所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学术学位论文1.57%的不合格率。“这个结果还是符合我们的感受和判断的。”北京大学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洪捷教授分析,近些年来,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持续扩大,并在2017年首次超过学术学位研究生。数量增加对质量控制产生了一定影响。高耀则认为:“不宜对学术学位论文与专业学位论文之间的不合格率进行简单比较或过度解读,因为二者评价标准不同。即使在专业学位内部,40多种不同专业学位在培养特色、培养规模、学位论文形式及内容要求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过程评价欠缺,分流机制不健全,朋友圈式答辩——“问题论文”是怎样产生的已通过答辩的学位论文为何还会出现上述形形色色的问题?“这反映出极个别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自律意识还需进一步强化,质量文化还需进一步培育。”高耀表示。据王传毅介绍,论文质量最常用的保障方式是答辩前的盲审和答辩环节。盲审一般送3位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评阅,通过后进入答辩环节。答辩由5到7位专家对答辩人的报告和论文进行评议和打分。然而,这一设计仍存在一定缺陷,给少部分人留下了可钻的空子。“博士答辩几乎是朋友圈的答辩。导师提建议名单,都是熟悉的朋友,很容易‘送人情’或‘放放水’。”湖北某高校的一位博士生导师透露。与此同时,“在我国,毕业答辩之后就万事大吉,没有对博士论文进行修改后再提交的要求。专家的意见只是在答辩时指出而已,论文已经定稿,不会进行调整完善,反正已经答辩通过了。而国外的博士生答辩后,要根据答辩专家以及匿名评审的意见修改论文,然后再正式提交。”武汉大学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从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培养过程管理的角度上,过程性评价缺失,博士生的综合考试、中期分流以及开题报告等关键环节很难真正到位,没有淘汰机制。”“往往自身学术标准共识度比较低的专业,论文更容易出现问题。”陈洪捷以管理学为例进行分析,“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等等,虽然都是管理类,但实际上专业差异比较大,这就导致无论学生、导师还是评审专家,对论文评判的标准也呈现多样化。”此外,陈洪捷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个很“中国式”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论文不合格是因为评审专家认为选题与学科不相符,比如经济学博士研究的不是经济问题。这是为什么?这与我们的博士学位点制度有关。博士点申请难度很高,要求很高,有些学校的一些专业申请不到,就会采取变通的做法。比如本专业没有博士点的导师会在相近或相邻学科中有博士点的专业带博士。结果就是,导师按本学科要求来培养学生,最后却以其他学科的名义报上去。这样的论文很容易被认定不合格。”严把“出口关”,强化导师责任,优化培养过程——提升论文质量重在全程管理“学位论文抽检制度在保障和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倒逼学位授予单位走注重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高耀认为。记者了解到,许多高校已经采取了相应举措来完善和加强研究生论文和学位授予的管理,严把“出口关”。清华大学今年3月发布了关于学位管理和学风建设的文件,明确指出,指导教师(小组)应在研究生培养环节中加强全过程指导,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及早提出分流建议。山东大学在学位授予中增加了两个环节:一是“论文自审环节”,在每次授位表决前对已通过答辩的论文再次审核;二是“答辩汇报内容”,研究生在论文答辩时要对预答辩及外审专家的意见及修改情况作出说明。中山大学加大学位论文抽查比例,2020年博士学位论文将抽查50%、硕士学位论文将抽查20%。同时,该校还提出加强对考试招生全流程监督,建立“逐年考核、逐步分流”的培养模式。厦门大学2020年对研究生论文查重比例提出更高要求,将所有研究生学位论文“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由原先的“低于20%”调整为“低于10%”。许多专家学者在采访中都表示,研究生论文质量的提升,“不能单靠外审论文代替内部质量控制,也不能用后置检查环节代替前置控制环节”,既要严把“出口关”,也要加强过程管理,严把“进口关”和“培养关”。“一篇论文是可以修改的,但是博士、硕士是要花时间培养的,视角、立场、理论、方法等是要花时间培养的。”武汉体育学院教授王岗在采访中反复强调导师的重要作用,“导师是第一负责人,要树立干干净净为学术贡献的思想才能培养好研究生”。记者注意到,教育部2017年印发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已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第一责任人”,同时提出要保障导师在招生、培养、资助、学术评价等环节中的权力;对培养质量出现问题的导师,培养单位视情况采取质量约谈、限招、停招等处理措施。研究生学位论文是获取博士、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重要的社会文献。高校只有真正转向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才能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中的重要作用。(本报记者 柴如瑾 陈 鹏)内容:光明微教育、《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16日 10版)

凤凰情

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暴露了什么

【来源:光明日报】“毕业论文查重率要求越来越严,今年要求不能高于10%,过去都是低于20%。”即将博士毕业的蔡丽丽(化名)告诉记者,她所就读的山西大学今年对研究生论文的查重比例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国家愈发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和改进教育评估督导和监测的背景下,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话题频上热搜。 3月以来,江苏、广东先后发布了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加上2019年年底已发布抽检结果的河北,三省抽检共发现近两百篇“存在问题”或“不合格”的硕士学位论文。 2019年11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对2018年博士学位论文抽检发现问题突出的高等学校和研究院所进行集体约谈,要求“在2020年博士学位论文抽检中问题论文的篇数和比例要大幅降低。” 临近毕业季,研究生即将面临学位论文答辩。那么,历次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结果暴露了哪些问题?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相关部门、高校、科研单位该如何改进? 创新不足,深度不够,结构松散,格式不规范——“问题论文”究竟差在哪儿“部分论文工作量有限,创新性不足;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缺乏可行性;论文结构松散,逻辑性不够,未凝练出重点研究解决的科学问题;规范性不够,文字表达与编排问题较多。”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在关于2019年度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的通报中,如是概括抽检论文存在的共性问题。 山东大学去年12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通知》,也印证了这个结论。该通知指出,综合近年来“问题论文”的专家评阅意见,发现主要问题集中在创新不足、研究深度不够、研究方法简单、工作量或实例单薄、选题不合理、书写不规范不严谨等方面。 该通知还同时指出,在职攻读学位研究生、指导学生较多的导师易成为“问题论文”高发人员,部分学科成为“问题论文”多发领域。 从公开的抽检结果中记者发现,存在问题或不合格的研究生学位论文,除存在选题、方法、结构、规范等方面的共性问题之外,还在专业学科、学位类别等方面呈现一些特点。 “自然科学类学位论文存在问题的比率要明显低于人文社科类。人文社科类中经济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学科的学位论文存在问题比率要明显高一些。”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高耀分析指出。 “一般而言,新增加的学位授权单位或综合性大学中学科实力较弱的单位容易出现论文抽检不合格。”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王传毅推断,专业性弱、门槛低的“软科学”更容易出现不合格的论文。 据记者从《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中获知的信息,早在2015年的抽检中,存在问题的学位论文分布在各学科门类,其中经济学、教育学、艺术学门类的比例超过10%,管理学比例超过9%,法学超过7%,其他均在5%以下。 此外,从江苏今年发布的结果来看,专业学位论文的不合格率为3.59%,虽比上年有所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学术学位论文1.57%的不合格率。 “这个结果还是符合我们的感受和判断的。”北京大学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洪捷教授分析,近些年来,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持续扩大,并在2017年首次超过学术学位研究生。数量增加对质量控制产生了一定影响。 高耀则认为:“不宜对学术学位论文与专业学位论文之间的不合格率进行简单比较或过度解读,因为二者评价标准不同。即使在专业学位内部,40多种不同专业学位在培养特色、培养规模、学位论文形式及内容要求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 过程评价欠缺,分流机制不健全,朋友圈式答辩——“问题论文”是怎样产生的已通过答辩的学位论文为何还会出现上述形形色色的问题?“这反映出极个别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自律意识还需进一步强化,质量文化还需进一步培育。”高耀表示。 据王传毅介绍,论文质量最常用的保障方式是答辩前的盲审和答辩环节。盲审一般送3位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评阅,通过后进入答辩环节。答辩由5到7位专家对答辩人的报告和论文进行评议和打分。 然而,这一设计仍存在一定缺陷,给少部分人留下了可钻的空子。“博士答辩几乎是朋友圈的答辩。导师提建议名单,都是熟悉的朋友,很容易‘送人情’或‘放放水’。”湖北某高校的一位博士生导师透露。 与此同时,“在我国,毕业答辩之后就万事大吉,没有对博士论文进行修改后再提交的要求。专家的意见只是在答辩时指出而已,论文已经定稿,不会进行调整完善,反正已经答辩通过了。而国外的博士生答辩后,要根据答辩专家以及匿名评审的意见修改论文,然后再正式提交。”武汉大学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从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培养过程管理的角度上,过程性评价缺失,博士生的综合考试、中期分流以及开题报告等关键环节很难真正到位,没有淘汰机制。” “往往自身学术标准共识度比较低的专业,论文更容易出现问题。”陈洪捷以管理学为例进行分析,“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等等,虽然都是管理类,但实际上专业差异比较大,这就导致无论学生、导师还是评审专家,对论文评判的标准也呈现多样化。” 此外,陈洪捷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个很“中国式”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论文不合格是因为评审专家认为选题与学科不相符,比如经济学博士研究的不是经济问题。这是为什么?这与我们的博士学位点制度有关。博士点申请难度很高,要求很高,有些学校的一些专业申请不到,就会采取变通的做法。比如本专业没有博士点的导师会在相近或相邻学科中有博士点的专业带博士。结果就是,导师按本学科要求来培养学生,最后却以其他学科的名义报上去。这样的论文很容易被认定不合格。” 严把“出口关”,强化导师责任,优化培养过程——提升论文质量重在全程管理“学位论文抽检制度在保障和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倒逼学位授予单位走注重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高耀认为。 记者了解到,许多高校已经采取了相应举措来完善和加强研究生论文和学位授予的管理,严把“出口关”。 清华大学今年3月发布了关于学位管理和学风建设的文件,明确指出,指导教师(小组)应在研究生培养环节中加强全过程指导,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及早提出分流建议。 山东大学在学位授予中增加了两个环节:一是“论文自审环节”,在每次授位表决前对已通过答辩的论文再次审核;二是“答辩汇报内容”,研究生在论文答辩时要对预答辩及外审专家的意见及修改情况作出说明。 中山大学加大学位论文抽查比例,2020年博士学位论文将抽查50%、硕士学位论文将抽查20%。同时,该校还提出加强对考试招生全流程监督,建立“逐年考核、逐步分流”的培养模式。 厦门大学2020年对研究生论文查重比例提出更高要求,将所有研究生学位论文“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由原先的“低于20%”调整为“低于10%”。 许多专家学者在采访中都表示,研究生论文质量的提升,“不能单靠外审论文代替内部质量控制,也不能用后置检查环节代替前置控制环节”,既要严把“出口关”,也要加强过程管理,严把“进口关”和“培养关”。 “一篇论文是可以修改的,但是博士、硕士是要花时间培养的,视角、立场、理论、方法等是要花时间培养的。”武汉体育学院教授王岗在采访中反复强调导师的重要作用,“导师是第一负责人,要树立干干净净为学术贡献的思想才能培养好研究生”。 记者注意到,教育部2017年印发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已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第一责任人”,同时提出要保障导师在招生、培养、资助、学术评价等环节中的权力;对培养质量出现问题的导师,培养单位视情况采取质量约谈、限招、停招等处理措施。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获取博士、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重要的社会文献。高校只有真正转向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才能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中的重要作用。

汝果养乎

两部门:论文写作成研究生必修课,禁以学位论文查重代替导师把关

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要求培养单位完善和落实研究生分流退出机制,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按照培养方案进行分流退出,并把学术道德、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作为必修内容纳入研究生培养环节计划,开设论文写作必修课。《意见》提出,学位论文重复率检测等仅作为检查学术不端行为的辅助手段,不得以重复率检测结果代替导师、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学术水平和学术规范性的把关。在研究生招考上,招生单位要切实加强对自命题工作全过程全方位,坚决防止出现命题制卷错误和失泄密情况。试卷评阅严格执行考生个人信息密封、多人分题评阅、评卷场所集中封闭管理等要求,确保客观准确。招生单位要切实规范研究生招生工作,复试小组成员须现场独立评分,评分记录和考生作答情况要交招生单位研究生招生管理部门集中统一保管,任何人不得改动,复试全程要录音录像;坚持择优录取,不得设置歧视性条件,除国家有特别规定的专项计划外,不得按单位、行业、地域、学校层次类别等限定生源范围。前不久,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曾提出,要敢于让不合格的学生毕不了业。为此,《意见》以学位授予单位为责任主体,要求根据情况的新变化、新要求,对有关制度进行补齐补强,加强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的全过程质量管理,落实各环节主体责任,特别是要前移质量关口,完善和落实研究生分流退出机制,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按照培养方案进行分流退出。同时,广大导师要切实履行立德树人职责,管理部门要把抓督查、抓执行贯穿管理全过程,坚决给学位“挤水”,防止“走过场”“做虚功”。培养单位要把学术道德、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作为必修内容纳入研究生培养环节计划,开设论文写作必修课,持续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学术伦理要求和学术规范指导。各培养单位还应加强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论文重复率检测等仅作为检查学术不端行为的辅助手段,不得以重复率检测结果代替导师、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学术水平和学术规范性的把关。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鼓励探索建立学术论文、学位论文校际馆际共享机制,促进学术公开透明。对于导师,《意见》明确,导师应综合开题、中期考核等关键节点考核情况,提出学生分流退出建议;健全导师分类评价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将研究生在学期间及毕业后反馈评价、同行评价、管理人员评价、培养和学位授予环节职责考核情况科学合理地纳入导师评价体系,综合评价结果作为招生指标分配、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奖评优等的重要依据;对师德失范、履行职责不力的导师,视情况给予约谈、限招、停招、取消导师资格等处理;情节较重的,依法依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学术不端行为,《意见》坚持“零容忍”,一经发现坚决依法依规、从快从严进行彻查;对有学术不端行为的当事人以及相关责任人,根据情节轻重,依法依规给予党纪政纪校纪处分和学术惩戒;违反法律法规的,应及时移送有关部门查处。对学术不端查处不力的单位予以问责;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作为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在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管理环节问题较多,师德师风、校风学风存在突出问题的学位授予单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将视情况采取通报、限期整改、严控招生计划、限制新增学位授权申报等处理办法,情节严重的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坚决依法依规撤销学位授权。对造成严重后果,触犯法律法规的,坚决依法依规追究学位授予单位及个人法律责任。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任敏编辑:蔡文清流程编辑:王梦莹

沔水

本科查重与硕士博士查重区别有哪些?

由于不管什么学位的同学撰写的论文都需要进行论文查重,所以很多同学会好奇不同学位的论文查重有什么区别,就会问出一些问题例如:本科查重与硕士博士查重区别有哪些?那么对于本科查重与硕士博士查重的区别我们用以下内容来介绍:一、查重率要求不同本科论文查重一般高校对学生的查重率要求都是30%之内,除了一些特殊点的高校其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最严格的则是要求查重率在15%之内;硕士博士查重一般高校对学生的查重率要求都是10%之内,不少的高校对于学生论文查重率要求是在5%之内;从查重率这方面能看出硕士博士查重比之本科严格。二、字数要求不同本科论文要求的字数一般是不低于8000字;硕士博士论文要求的字数最少不低于20000字;从字数这方面能够看出硕士博士查重比之本科内容丰富。三、制度要求不同对于本科论文的制度一般最多就是延迟毕业,并且当时通过了论文查重和答辩后期并不会出现问题;对于硕士博士论文的制度一般每年都会对其论文进行抽查,一旦论文被查出有问题则会对其进行学位撤销收缴其学位证书;从制度这方面能够看出硕士博士查重比之本科约束大。

妃子笑

临近毕业季,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暴露了什么?

来源:《光明日报》记者:柴如瑾、陈 鹏,图片来源:千库网“毕业论文查重率要求越来越严,今年要求不能高于10%,过去都是低于20%。”即将博士毕业的蔡丽丽(化名)告诉记者,她所就读的山西大学今年对研究生论文的查重比例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国家愈发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和改进教育评估督导和监测的背景下,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话题频上热搜。3月以来,江苏、广东先后发布了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加上2019年年底已发布抽检结果的河北,三省抽检共发现近两百篇“存在问题”或“不合格”的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11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对2018年博士学位论文抽检发现问题突出的高等学校和研究院所进行集体约谈,要求“在2020年博士学位论文抽检中问题论文的篇数和比例要大幅降低。”临近毕业季,研究生即将面临学位论文答辩。那么,历次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结果暴露了哪些问题?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相关部门、高校、科研单位该如何改进?创新不足,深度不够,结构松散,格式不规范——“问题论文”究竟差在哪儿“部分论文工作量有限,创新性不足;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缺乏可行性;论文结构松散,逻辑性不够,未凝练出重点研究解决的科学问题;规范性不够,文字表达与编排问题较多。”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在关于2019年度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的通报中,如是概括抽检论文存在的共性问题。山东大学去年12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通知》,也印证了这个结论。该通知指出,综合近年来“问题论文”的专家评阅意见,发现主要问题集中在创新不足、研究深度不够、研究方法简单、工作量或实例单薄、选题不合理、书写不规范不严谨等方面。该通知还同时指出,在职攻读学位研究生、指导学生较多的导师易成为“问题论文”高发人员,部分学科成为“问题论文”多发领域。从公开的抽检结果中记者发现,存在问题或不合格的研究生学位论文,除存在选题、方法、结构、规范等方面的共性问题之外,还在专业学科、学位类别等方面呈现一些特点。“自然科学类学位论文存在问题的比率要明显低于人文社科类。人文社科类中经济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学科的学位论文存在问题比率要明显高一些。”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高耀分析指出。“一般而言,新增加的学位授权单位或综合性大学中学科实力较弱的单位容易出现论文抽检不合格。”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王传毅推断,专业性弱、门槛低的“软科学”更容易出现不合格的论文。据记者从《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中获知的信息,早在2015年的抽检中,存在问题的学位论文分布在各学科门类,其中经济学、教育学、艺术学门类的比例超过10%,管理学比例超过9%,法学超过7%,其他均在5%以下。此外,从江苏今年发布的结果来看,专业学位论文的不合格率为3.59%,虽比上年有所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学术学位论文1.57%的不合格率。“这个结果还是符合我们的感受和判断的。”北京大学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洪捷教授分析,近些年来,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持续扩大,并在2017年首次超过学术学位研究生。数量增加对质量控制产生了一定影响。高耀则认为:“不宜对学术学位论文与专业学位论文之间的不合格率进行简单比较或过度解读,因为二者评价标准不同。即使在专业学位内部,40多种不同专业学位在培养特色、培养规模、学位论文形式及内容要求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过程评价欠缺,分流机制不健全,朋友圈式答辩——“问题论文”是怎样产生的已通过答辩的学位论文为何还会出现上述形形色色的问题?“这反映出极个别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自律意识还需进一步强化,质量文化还需进一步培育。”高耀表示。据王传毅介绍,论文质量最常用的保障方式是答辩前的盲审和答辩环节。盲审一般送3位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评阅,通过后进入答辩环节。答辩由5到7位专家对答辩人的报告和论文进行评议和打分。然而,这一设计仍存在一定缺陷,给少部分人留下了可钻的空子。“博士答辩几乎是朋友圈的答辩。导师提建议名单,都是熟悉的朋友,很容易‘送人情’或‘放放水’。”湖北某高校的一位博士生导师透露。与此同时,“在我国,毕业答辩之后就万事大吉,没有对博士论文进行修改后再提交的要求。专家的意见只是在答辩时指出而已,论文已经定稿,不会进行调整完善,反正已经答辩通过了。而国外的博士生答辩后,要根据答辩专家以及匿名评审的意见修改论文,然后再正式提交。”武汉大学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从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培养过程管理的角度上,过程性评价缺失,博士生的综合考试、中期分流以及开题报告等关键环节很难真正到位,没有淘汰机制。”“往往自身学术标准共识度比较低的专业,论文更容易出现问题。”陈洪捷以管理学为例进行分析,“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等等,虽然都是管理类,但实际上专业差异比较大,这就导致无论学生、导师还是评审专家,对论文评判的标准也呈现多样化。”此外,陈洪捷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个很“中国式”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论文不合格是因为评审专家认为选题与学科不相符,比如经济学博士研究的不是经济问题。这是为什么?这与我们的博士学位点制度有关。博士点申请难度很高,要求很高,有些学校的一些专业申请不到,就会采取变通的做法。比如本专业没有博士点的导师会在相近或相邻学科中有博士点的专业带博士。结果就是,导师按本学科要求来培养学生,最后却以其他学科的名义报上去。这样的论文很容易被认定不合格。”严把“出口关”,强化导师责任,优化培养过程——提升论文质量重在全程管理“学位论文抽检制度在保障和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倒逼学位授予单位走注重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高耀认为。记者了解到,许多高校已经采取了相应举措来完善和加强研究生论文和学位授予的管理,严把“出口关”。清华大学今年3月发布了关于学位管理和学风建设的文件,明确指出,指导教师(小组)应在研究生培养环节中加强全过程指导,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及早提出分流建议。山东大学在学位授予中增加了两个环节:一是“论文自审环节”,在每次授位表决前对已通过答辩的论文再次审核;二是“答辩汇报内容”,研究生在论文答辩时要对预答辩及外审专家的意见及修改情况作出说明。中山大学加大学位论文抽查比例,2020年博士学位论文将抽查50%、硕士学位论文将抽查20%。同时,该校还提出加强对考试招生全流程监督,建立“逐年考核、逐步分流”的培养模式。厦门大学2020年对研究生论文查重比例提出更高要求,将所有研究生学位论文“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由原先的“低于20%”调整为“低于10%”。许多专家学者在采访中都表示,研究生论文质量的提升,“不能单靠外审论文代替内部质量控制,也不能用后置检查环节代替前置控制环节”,既要严把“出口关”,也要加强过程管理,严把“进口关”和“培养关”。“一篇论文是可以修改的,但是博士、硕士是要花时间培养的,视角、立场、理论、方法等是要花时间培养的。”武汉体育学院教授王岗在采访中反复强调导师的重要作用,“导师是第一负责人,要树立干干净净为学术贡献的思想才能培养好研究生”。记者注意到,教育部2017年印发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已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第一责任人”,同时提出要保障导师在招生、培养、资助、学术评价等环节中的权力;对培养质量出现问题的导师,培养单位视情况采取质量约谈、限招、停招等处理措施。研究生学位论文是获取博士、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重要的社会文献。高校只有真正转向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才能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中的重要作用。选题:卢雨荷编辑:卢雨荷

青苹果

研究生小论文的查重率多少算合格?

研究生小论文跟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虽然有一些区别,但是两者都是要通过使用论文查重检测系统,查询合格之后才能够进行下一步的论文答辩。不管是研究生小论文还是研究生学位论文,都非常重视论文的原创性。而这原创性又体现了作者他个人的学识及诚信度。而且论文的水平,也考察了作者的创新度和专业性。由此看来,查重其实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不过很多人并不知道,小论文的查重率多少算合格?如果论文的查重率过高,又应该如何降重等问题,今天有小编陪大家一起来,共同了解一下。一般的研究生小论文会有大量的数据支撑,而这些数据可能是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而且表格很容易提高论文的重复率。所以如果要用到大量表格的情况下,大家可以将其转化为图片,安插在论文中,这样会大大降低论文的重复率。这是因为,图片并不属于论文查重的内容。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研究生小论文的查重率。首先我们要知道研究生的论文要求肯定要比专科生和本科生的论文要求高出很多。一般情况下,研究生的论文重复率要求不高于5%就是合格的,可以直接进入答辩环节。但是如果论文的重复率高于50%,又低于20%的情况下,就要遵循导师的指导,然后进行全面的修改和降重后再次提交给导师,最后是导师审核认定之后,才可通过论文的查重检测。那么查重检测需要遵循哪些基本的论文查重规则呢?首先,如果你的论文中,有连续13个字符与你所使用的论文查重检测系统的,数据库里的内容相重复,那么就代表着你的论文是不合格的,也代表你的这一段论文是重复内容是要被标红的。这时候我们可以在原文意思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我们修改的目的就是保证本段文字不会出现连续13个字符以上的重复内容即可。这样的话,咱们的论文就能通过学校的审核。在撰写论文的时候,大家也要注意,如果我们需要引经据典的话,也要注意把握尺度和数量。因为你的论文在进行查重的时候,系统会自动认定为把这段引用的部分认定为抄袭内容。就会把这段文字自动标红。而标红的部分则会提升论文查重率。这一点就提醒我们,在进行论文查重的时候,一定要减少引用和复制别人的内容。不过因为每个学校的要求不同,所以它们对论文的重复率要求也是不同的。但不管怎样,大家对研究生小论文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这就提醒大家在撰写论文的时候要认真对待并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写作技巧,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论文的通过率。好了,以上就是关于“研究生小论文的查重率多少算合格”这个问题的全部答案,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论文查重方面的内容,欢迎关注小编,小编会为大家做更多的解答。最后祝大家研究生阶段能顺利通过研究小论文和答辩。

神鬼神帝

高校毕业论文查重日趋严格:有学校已将“查重率”降至8%

毕业季来临,与之相伴而来的论文查重也被提上了日程。然而,今年严苛的论文查重率让很多应届毕业生“瑟瑟发抖”。据调查,部分学校的毕业论文“查重率”从原来的30%以内降低到20%,更严格的甚至降到了8%以下。此外,还有学校增加了重审环节,即对已毕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质量跟踪监控,一旦被查出高于查重率,将直接取消学位证书与毕业证书。今年2月22日,教育部公布2019年工作要点。在高等教育方面,教育部将强化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查处,今年要开展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抽检等工作。2月27日,教育部发文要求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考试招生及培养管理工作,对学位论文作假行为露头即查、一查到底、有责必究、绝不姑息,实现“零容忍”。4月2日,教育部在官网公布《教育部2019年部门预算》称,2019年教育部拟抽检博士学位论文约6000篇(不含军队系统),抽检比例为上一学年度授予博士学位数的10%左右。2019年学位论文抽检预算为800万元。有评论称,我国高等学校正在进入“严出”时代,那些能走进打印店的应届毕业生都是这个毕业季的“人生赢家”,因为他们终于走到了毕业论文完成的最后一步。论文查重日趋严格 注水写作成为过去第一遍写完后,被指导老师要求尽量引用最近3年的文献。于是,又在知网上重新查一遍,再进行修改。参考文献的发表时间也很重要,最后要掰着手指算3年之前究竟是截至哪一年哪一天,生怕算错了。现在,虽然再次将论文交给了指导老师,但晚上睡觉时都会梦见又有地方出了差错。已经找好工作的大四毕业生林海依旧很焦虑,原因便是论文查重。初稿查一次,盲审查一次,学校代查一次,答辩再查一次。如今,“一篇论文查四次”被一些毕业生口口相传。目前,国内权威论文检测机构主要有三家:Gocheck维普、知网CNKI、万方。论文查重也被称为论文检测,主要是指查询论文内容的重复率,目的在于应对学位论文学术不端和学术论文抄袭复制。论文检测查重率,即论文查重字数占总字数的百分比。还有一部分已经毕业了的人,因为论文抽检,被抽上要再次查重。已经硕士毕业的刘山(化名),因为所在地方的教育厅抽查学位论文,学院抽到了他,“只能抽空填了各种表,委托学弟帮忙找导师签字”。抽检论文源于2014年出台的两份文件。2014年,国家出台《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开展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同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学位〔2014〕5号)。根据相关规定,硕博士论文抽检出问题后,论文作者、导师、研究生院都会面临相应的处罚。论文作者会被撤销学位,导师也会被停止招生。去年9月,教育部下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强调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同年10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开题、答辩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对形式、内容、难度进行严格监控,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加强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是狠抓本科教育教学的一项举措。而在今年毕业季,不少高校在“严出”上更加强了管理力度。4月,清华大学公布了最新修订的《清华大学学生纪律处分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其中有一个显著变化,即对学术不端加大处罚力度,学位论文抄袭者可被开除学籍。而原来的处罚则是给予“记过以上处分”。5月5日,中南大学本科生院发出相关通知,其中明确二次检测“文字复制比”为70%及以上的学生,属于严重论文作假嫌疑,确认作假(抄袭)属实的,由学院研究依规对当事学生及其指导教师进行严肃处理。5月6日,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教务处发布《关于做好2019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查重检测工作的通知》,要求本届毕业设计(论文)查重检测增加大学生论文(含本届)对比库,凡发现同系、同校学生互相抄袭的,教务处将启动调查程序,情况属实的从严处理。论文检测催生生意 价格优惠暗藏陷阱为了防止论文重复率过高不合格,大多数学生都会自行查重。调查发现,在学校组织查重之前,先在淘宝查重或者使用查重软件查重以便及时修改,成为很多毕业生的选择。但学校并不允许毕业生对论文私自进行查重。那些不能保证自己两次查重可以达到要求或者学校不提供查重账号的学生,往往选择去电商平台购买论文查重账号。在网上搜索“论文查重”,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品牌的查重产品,价格也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查重范围则覆盖了从本科毕业论文到博士论文。有些商家每月的销量可达数万次。据记者观察,商家的介绍信息几乎如出一辙:本硕博论文查重、VIP5.2系统、检测结果与高校一致、支持验证真伪等。据了解,一般只要根据论文字数付款便会生成相应的订单,即可进入知网查重自助服务入口,完成相应步骤后,过一小时就会获得查重结果。价格优惠是目前网上查重服务广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以知网硕博VIP5.1/TMLC2系统为例,查重一次的价格最低为280元左右,旺季最高价格为350元左右;知网本科PMLC系统,查重一次的最低价格为130元左右,最高价格为180元左右。不过,学术不端网曾在《谨防淘宝知网论文检测低价陷阱》中称,淘宝上某些所谓5元、1元的普通版知网检测多是“挂羊头卖狗肉”。少数低价检测虽然可以支持知网验证真伪,但这种验证出来的检测时间都很旧,也就是把之前的老报告单验证码安插到普通版检测上。而部分使用其他查重软件的学生,则容易陷入两难的纠结中。“去年写论文时为了保险,我用了两个软件查重,却得到了迥异的结果,一个29%,另外一个竟只有12%。”目前已经工作的北京市民张燕回忆说,为了“更稳当些”,她只能逐字比对两份报告,对其中重合的部分进行改动。令张燕哭笑不得的是,在最终学院给出的报告中,自己的论文重复率低于10%,“这说明前两次查重都不准确,软件的查重技术真是不敢恭维”。与张燕有过同样经历的人并非少数。有受访者回忆,自己使用了3个不同的查重软件,每查一次便修改一次,但最后一次查出的重复率竟然不降反升。随着论文查重的蛋糕越做越大,一条暗渠密布的产业链条初现端倪,使单纯的查重服务走向“降重”“代写”“盗卖”。在某电商平台,记者注意到,一条规避查重软件的专业化、流程化的生产线俨然形成。一篇总长一万多字、要求查重率从22%降到5%的论文,在某店铺的报价为850元左右。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学生吐槽目前的查重标准。林海认为,目的在于规避学术不端的查重,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有失公允。他表示,以自己论文中涉及的古文献研究为例,这一类人文学科的论文转引其他著作的原话较多,这在无形之中导致论文查重率偏高,“查重率不应该成为决定论文质量以及学生是否参加答辩的前提条件”。

九窍

高校毕业论文查重日趋严格:有学校将查重率降至8%

来源:法制日报教育部拟拨款800万元抽检6000篇博士论文引热议严查论文抄袭把好毕业出口关● 所谓论文查重,是指查询论文内容的重复率,目的在于应对学位论文学术不端和学术论文抄袭复制● 部分学校的毕业论文“查重率”从原来的30%以内降低到20%,更严格的甚至降到了8%以下。还有学校增加了重审环节,即对已毕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质量跟踪监控,一旦被查出高于查重率,将直接取消学位证书与毕业证书● 目前,在遏制学术腐败方面仍缺乏基础建设,应不断加强监督与监管,改良学术评价体系,确立良好的学术规范毕业季来临,与之相伴而来的论文查重也被提上了日程。然而,今年严苛的论文查重率让很多应届毕业生“瑟瑟发抖”。据调查,部分学校的毕业论文“查重率”从原来的30%以内降低到20%,更严格的甚至降到了8%以下。此外,还有学校增加了重审环节,即对已毕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质量跟踪监控,一旦被查出高于查重率,将直接取消学位证书与毕业证书。今年2月22日,教育部公布2019年工作要点。在高等教育方面,教育部将强化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查处,今年要开展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抽检等工作。2月27日,教育部发文要求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考试招生及培养管理工作,对学位论文作假行为露头即查、一查到底、有责必究、绝不姑息,实现“零容忍”。4月2日,教育部在官网公布《教育部2019年部门预算》称,2019年教育部拟抽检博士学位论文约6000篇(不含军队系统),抽检比例为上一学年度授予博士学位数的10%左右。2019年学位论文抽检预算为800万元。有评论称,我国高等学校正在进入“严出”时代,那些能走进打印店的应届毕业生都是这个毕业季的“人生赢家”,因为他们终于走到了毕业论文完成的最后一步。论文查重日趋严格注水写作成为过去第一遍写完后,被指导老师要求尽量引用最近3年的文献。于是,又在知网上重新查一遍,再进行修改。参考文献的发表时间也很重要,最后要掰着手指算3年之前究竟是截至哪一年哪一天,生怕算错了。现在,虽然再次将论文交给了指导老师,但晚上睡觉时都会梦见又有地方出了差错。已经找好工作的大四毕业生林海依旧很焦虑,原因便是论文查重。初稿查一次,盲审查一次,学校代查一次,答辩再查一次。如今,“一篇论文查四次”被一些毕业生口口相传。目前,国内权威论文检测机构主要有三家:Gocheck维普、知网CNKI、万方。论文查重也被称为论文检测,主要是指查询论文内容的重复率,目的在于应对学位论文学术不端和学术论文抄袭复制。论文检测查重率,即论文查重字数占总字数的百分比。还有一部分已经毕业了的人,因为论文抽检,被抽上要再次查重。已经硕士毕业的刘山(化名),因为所在地方的教育厅抽查学位论文,学院抽到了他,“只能抽空填了各种表,委托学弟帮忙找导师签字”。抽检论文源于2014年出台的两份文件。2014年,国家出台《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开展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同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学位〔2014〕5号)。根据相关规定,硕博士论文抽检出问题后,论文作者、导师、研究生院都会面临相应的处罚。论文作者会被撤销学位,导师也会被停止招生。去年9月,教育部下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强调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同年10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开题、答辩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对形式、内容、难度进行严格监控,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加强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是狠抓本科教育教学的一项举措。而在今年毕业季,不少高校在“严出”上更加强了管理力度。4月,清华大学公布了最新修订的《清华大学学生纪律处分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其中有一个显著变化,即对学术不端加大处罚力度,学位论文抄袭者可被开除学籍。而原来的处罚则是给予“记过以上处分”。5月5日,中南大学本科生院发出相关通知,其中明确二次检测“文字复制比”为70%及以上的学生,属于严重论文作假嫌疑,确认作假(抄袭)属实的,由学院研究依规对当事学生及其指导教师进行严肃处理。5月6日,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教务处发布《关于做好2019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查重检测工作的通知》,要求本届毕业设计(论文)查重检测增加大学生论文(含本届)对比库,凡发现同系、同校学生互相抄袭的,教务处将启动调查程序,情况属实的从严处理。论文检测催生生意价格优惠暗藏陷阱为了防止论文重复率过高不合格,大多数学生都会自行查重。《法制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在学校组织查重之前,先在淘宝查重或者使用查重软件查重以便及时修改,成为很多毕业生的选择。但学校并不允许毕业生对论文私自进行查重。那些不能保证自己两次查重可以达到要求或者学校不提供查重账号的学生,往往选择去电商平台购买论文查重账号。记者在网上搜索“论文查重”,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品牌的查重产品,价格也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查重范围则覆盖了从本科毕业论文到博士论文。有些商家每月的销量可达数万次。据记者观察,商家的介绍信息几乎如出一辙:本硕博论文查重、VIP5.2系统、检测结果与高校一致、支持验证真伪等。与商家沟通后,记者了解到,一般只要根据论文字数付款便会生成相应的订单,即可进入知网查重自助服务入口,完成相应步骤后,过一小时就会获得查重结果。价格优惠是目前网上查重服务广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以知网硕博VIP5.1/TMLC2系统为例,查重一次的价格最低为280元左右,旺季最高价格为350元左右;知网本科PMLC系统,查重一次的最低价格为130元左右,最高价格为180元左右。不过,学术不端网曾在《谨防淘宝知网论文检测低价陷阱》中称,淘宝上某些所谓5元、1元的普通版知网检测多是“挂羊头卖狗肉”。少数低价检测虽然可以支持知网验证真伪,但这种验证出来的检测时间都很旧,也就是把之前的老报告单验证码安插到普通版检测上。而部分使用其他查重软件的学生,则容易陷入两难的纠结中。“去年写论文时为了保险,我用了两个软件查重,却得到了迥异的结果,一个29%,另外一个竟只有12%。”目前已经工作的北京市民张燕回忆说,为了“更稳当些”,她只能逐字比对两份报告,对其中重合的部分进行改动。令张燕哭笑不得的是,在最终学院给出的报告中,自己的论文重复率低于10%,“这说明前两次查重都不准确,软件的查重技术真是不敢恭维”。与张燕有过同样经历的人并非少数。有受访者回忆,自己使用了3个不同的查重软件,每查一次便修改一次,但最后一次查出的重复率竟然不降反升。随着论文查重的蛋糕越做越大,一条暗渠密布的产业链条初现端倪,使单纯的查重服务走向“降重”“代写”“盗卖”。在某电商平台,记者注意到,一条规避查重软件的专业化、流程化的生产线俨然形成。一篇总长一万多字、要求查重率从22%降到5%的论文,在某店铺的报价为850元左右。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学生吐槽目前的查重标准。林海认为,目的在于规避学术不端的查重,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有失公允。他告诉记者,以自己论文中涉及的古文献研究为例,这一类人文学科的论文转引其他著作的原话较多,这在无形之中导致论文查重率偏高,“查重率不应该成为决定论文质量以及学生是否参加答辩的前提条件”。(记者 赵丽)

苏轼

两部门:完善和落实研究生分流退出机制,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作为信用记录

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要求培养单位完善和落实研究生分流退出机制,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按照培养方案进行分流退出,并把学术道德、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作为必修内容纳入研究生培养环节计划,开设论文写作必修课。《意见》提出,学位论文重复率检测等仅作为检查学术不端行为的辅助手段,不得以重复率检测结果代替导师、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学术水平和学术规范性的把关。资料图 新华社供图在研究生招考上,招生单位要切实加强对自命题工作全过程全方位,坚决防止出现命题制卷错误和失泄密情况。试卷评阅严格执行考生个人信息密封、多人分题评阅、评卷场所集中封闭管理等要求,确保客观准确。招生单位要切实规范研究生招生工作,复试小组成员须现场独立评分,评分记录和考生作答情况要交招生单位研究生招生管理部门集中统一保管,任何人不得改动,复试全程要录音录像;坚持择优录取,不得设置歧视性条件,除国家有特别规定的专项计划外,不得按单位、行业、地域、学校层次类别等限定生源范围。前不久,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曾提出,要敢于让不合格的学生毕不了业。为此,《意见》以学位授予单位为责任主体,要求根据情况的新变化、新要求,对有关制度进行补齐补强,加强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的全过程质量管理,落实各环节主体责任,特别是要前移质量关口,完善和落实研究生分流退出机制,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按照培养方案进行分流退出。同时,广大导师要切实履行立德树人职责,管理部门要把抓督查、抓执行贯穿管理全过程,坚决给学位“挤水”,防止“走过场”“做虚功”。培养单位要把学术道德、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作为必修内容纳入研究生培养环节计划,开设论文写作必修课,持续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学术伦理要求和学术规范指导。各培养单位还应加强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论文重复率检测等仅作为检查学术不端行为的辅助手段,不得以重复率检测结果代替导师、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学术水平和学术规范性的把关。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鼓励探索建立学术论文、学位论文校际馆际共享机制,促进学术公开透明。对于导师,《意见》明确,导师应综合开题、中期考核等关键节点考核情况,提出学生分流退出建议;健全导师分类评价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将研究生在学期间及毕业后反馈评价、同行评价、管理人员评价、培养和学位授予环节职责考核情况科学合理地纳入导师评价体系,综合评价结果作为招生指标分配、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奖评优等的重要依据;对师德失范、履行职责不力的导师,视情况给予约谈、限招、停招、取消导师资格等处理;情节较重的,依法依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学术不端行为,《意见》坚持“零容忍”,一经发现坚决依法依规、从快从严进行彻查;对有学术不端行为的当事人以及相关责任人,根据情节轻重,依法依规给予党纪政纪校纪处分和学术惩戒;违反法律法规的,应及时移送有关部门查处。对学术不端查处不力的单位予以问责;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作为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在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管理环节问题较多,师德师风、校风学风存在突出问题的学位授予单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将视情况采取通报、限期整改、严控招生计划、限制新增学位授权申报等处理办法,情节严重的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坚决依法依规撤销学位授权。对造成严重后果,触犯法律法规的,坚决依法依规追究学位授予单位及个人法律责任。原标题:两部门:论文写作成研究生必修课,禁以学位论文查重代替导师把关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任敏流程编辑:u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