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育部长陈宝生:推动“十四五”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回也

教育部长陈宝生:推动“十四五”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1月25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在京召开,部署学科评议组、专业学位教指委重点工作。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主持会议。陈宝生部长在会上强调了哪些内容?跟教育小微一起来看——陈宝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陈宝生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经过数十年不懈奋斗,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实现了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研究生教育体系基本完备,引领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新发展阶段,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肩负着新使命,开启了新征程。要着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增强教育报国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撑。陈宝生:进一步明晰学科评议组、专业学位教指委职责定位,发挥好职能作用陈宝生强调,要充分认识学科评议组、专业学位教指委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明晰职责定位、发挥好职能作用。一是正确把握职责定位,自觉承担自身的历史使命,通过扎实工作,推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在工作中发挥好落实国家任务的战斗队、深入培养单位的工作队、教育方针政策的宣传队等三方面关键作用。三是积极实现角色转变,实现从重选聘到重履职、重审核到重建设、自我管理为主到制度管理为主的转变。陈宝生要求,学科评议组成员、专业学位教指委委员要在工作中把方向、定标准、抓质量、促建设、敢担当、守纪律,当好领航员、设计员、质检员、指导员、裁判员、守门员,并积极提升政治、学习、创新、协调、引领能力,增强工作本领。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学科评议组、专业学位教指委代表作交流发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就学科评议组、专业学位教指委“十四五”期间重点工作作说明。摄影 | 张劲松更多教育信息

王峰

奋力开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新局面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笔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谋划长远、擘画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就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发表重要论述,学习领会党中央在“十四五”规划建议和2035远景目标中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部署新要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着力建设高质量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重要的政治任务。一、准确把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新阶段一是历史成就与现实短板并存。一方面,改革开放40多年来,研究生从招生1万多人发展到目前在学研究生超过300万人,我国基本实现了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目标,建成了研究生教育大国。另一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短板问题,主要包括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规律认识还不到位,学科专业发展对紧缺人才培养和“卡脖子”技术突破的支撑力度还不够,部分导师责任没有压实,分类培养体系和标准建设有待深化,质量管控和评价还不够到位等。二是国际影响与整体差距同在。一方面,我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地国和亚太区域研究生教育中心,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在规模、结构、质量上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不少差距。我国千人注册研究生只有2人,美国大概在9人以上,德国、韩国大概5到7人;专业学位类别设置偏少,培养规模偏小;国内优秀学生读研深造还有不少首选去美英等发达国家,1995—2015年获得美国理工科博士学位的国际学生中,28.8%来自中国。三是供求短缺与培养错位交织。短缺体现为高层次人才供给数量还不能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错位体现为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上与需求匹配度不足,还体现为供给侧的体制机制改革相对滞后制约了满足需求能力的提升。整体而言,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还需要精准扩大培养规模、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四是未来挑战与发展机遇共生。挑战表现为科技创新、社会需求变化、国际交流合作和质量控制的挑战。机遇是中央领导同志对研究生教育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胜利召开,党中央国务院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视前所未有,研究生教育战线应对挑战的自觉性更加强化。“十四五”和未来一段时期内,研究生教育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化挑战为机遇,抓机遇决胜局,加快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二、坚决贯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新理念一是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研究生教育要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二是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四为’方针,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服务国家需求,既要精准对接需求,着力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又要前瞻布局、夯实基础,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的学科专业体系,加快培养多领域国家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以自主培养和开放合作相互促进为基础。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高层次人才供给方面,要以全面提高质量为重点,加快建设以自主培养为主体、国内国际培养相互促进的更高质量、更强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四是以卓越创新为目标。孙春兰副总理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指出,要突出“研”字,“研”是衡量研究生素质的基本指标。今天的研究生,就是明天科研创新的主力军。要加强研究生的创新教育,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推动产出更多原创性的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创新成果,加快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三、着力打造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新格局一是形成学科专业建设新格局。推动实现大理科(理工农医)与大文科、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传统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的协调,努力形成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要求相适应的学科专业格局。二是推进人才培养类型新格局。完善分类培养格局,学术学位要强化科教融合,着力提升知识创新能力;专业学位要强化产教融合,着力提升实践创新能力。完善多样化培养方式,在学术学位特别是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方面,加强与“强基计划”等人才培养项目的衔接,大力推进硕博连读、本硕博贯通培养。服务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快布局推进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人才培养。三是塑造地区发展新格局。以“四点一线一面”为重点,将研究生教育融入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海南自贸区、“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倡议,建设区域性研究生教育高地。继续支持中西部和民族地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四是推动国内和国际人才培养统筹。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提升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水平,更加注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高质量参与全球发展和治理的高层次人才。吸引全球优秀学生来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提升国际学生培养质量,扩大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要求呼唤新作为。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升质量、追求卓越”工作主线,充分发挥“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把建设高质量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的各项工作落地、落细、落到实处,抓出实效,奋力开创“十四五”时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新局面,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中国教育报》2020年12月22日第1版 作者:教育部研究生司党支部书记、司长 洪大用

冬荫功

迈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新时代——“十三五”期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情况

迈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新时代——“十三五”期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情况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十三五”期间,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统筹部署和教育部党组直接领导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取得新成效。一、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不断深化1.全面完成研究生教育“十三五”规划指标。“十三五”规划提出,期末千人注册研究生数达到2人,目前已超过2人;在学研究生总规模达到290万人,今年将达到300万人;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目前已超过60%。“十三五”期间授予博士学位33万人,硕士学位339万人。2.胜利召开新中国首次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孙春兰副总理出席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传达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并作重要讲话,陈宝生部长作出工作部署。会后,及时印发了“1+4”系列政策文件,启动了“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十大专项行动”,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加快推进。3.不断强化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一是加快推进分类培养。学术学位突出科教融合,加强科研系统训练,着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学位突出产教融合,加强与企业产业联合培养,着力提升实践创新能力。二是持续加强课程建设。印发《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发布《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涉及研究生核心课程1500多门,300余万字,为研究生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提供精细化服务和指导。三是深入开展“学位挤水”行动,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保障体系。4.切实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先后印发《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关于加强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的若干意见》《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等文件,构建国家典型示范、省级重点保障、培养单位全覆盖的三级导师培训体系。2019年我国共有研究生导师46万多人,比2015年增加近10万人,其中,45岁以下导师增加约4.5万人。5.着力探索关键紧缺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瞄准“卡脖子”核心技术,与工信部、国防科工局共同启动了集成电路、航空发动机、核科学等核心技术紧缺博士人才自主培养专项。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实施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创新项目。推进应急管理学科建设,拟定“应急管理”二级学科设置基本要求、博士和硕士指导性培养方案,推进20所相关学科基础好的高校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应急管理”二级学科,开展相关试点工作。二、学科专业体系建设和改革更加有力1.全面深化学位授权审核改革。一是坚持标准先行、质量为要,发挥申请基本条件的质量“门槛”作用,强化省级统筹,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布局高层次人才培养。“十三五”期间组织开展了第12批学位授权审核工作,新增了28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9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69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13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二是坚持放权赋能与加强管理相结合,启动学位授权自主审核改革,目前已批准32所高校自主审核增列学位点。三是加强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2015年以来,全国共有332所高校自主撤销1663个博士硕士点,增列了1046个博士硕士点。2.系统推进专业学位发展。印发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从积极发展硕士专业学位、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大力提升培养质量等入手,加强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开展工程专业学位类别对应调整,将工程专业学位类别调整为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交通运输等8个专业学位类别。3.完成首轮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按照《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部署开展我国学位制度建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学位点评估,对学位点培养条件和质量保证机制进行全面体检。全国12877个学位授权点完成自评,抽评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现有学位授权点2292个,8个学位授权点抽评结果为“不合格”并被作出撤销学位授权处理,33个学位授权点抽评结果为“限期整改”并被作出暂停招生、限期整改处理。4.布局启动学科专业调整改革。研究制定新时代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改革的指导意见,分类提出学科专业的发展思路、方向和重点领域,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着力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结构,提升学科专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研制《交叉学科设置与管理办法》,坚持高起点设置,高标准培育,对交叉学科设置、学位授权、学位授予、质量保障提供规范化的制度安排。三、“双一流”建设全面启动、扎实推进1.完善建设政策及管理体系。一是政策体系日趋完备。依据《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先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双一流”建设监测指标体系(试行)》等,即将印发《“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二是遴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并开展全覆盖式的建设调研,从总体上掌握“双一流”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三是举办“双一流”建设专题研修班,组织140所建设高校和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进行政策研讨,调动建设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密切协同,地方政府统筹支持,形成“双一流”建设高校与地方高水平大学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2.阶段性建设目标总体实现。建设高校准确把握“双一流”建设战略定位,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不断改进内部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坚持引育并举,重视高层次人才,创新策源功能显著增强;服务国家需求,学科布局更加优化;支持分类发展,激发内生动力,学科优势特色逐渐突出;鼓励潜心科研,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坚持开放合作,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这些为深入推进第二轮建设奠定了扎实基础。我们充分认识到,“双一流”建设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程,未来依然任重道远,需要坚定教育自信,保持头脑清醒,增强战略定力,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朱修

视频|教育部长陈宝生:推动“十四五”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日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部署学科评议组、专业学位教指委重点工作。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主持会议。01:58山东教育卫视《教育新闻》出品微博:@山东教育新闻

和而不唱

迈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新时代!“十三五”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取得新成效|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闻发布会②

“12月3日,教育部举行第二场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三五”期间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高校人才培养、思政工作、科技创新情况。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在发布会上就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情况作了介绍。随教育小微一起到现场看看↓↓↓“十三五”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情况来听洪大用司长在发布会现场的介绍↓↓↓“十三五”期间,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统筹部署和教育部党组直接领导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取得新成效。一、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不断深化1.全面完成研究生教育“十三五”规划指标。“十三五”规划提出,期末千人注册研究生数达到2人,目前已超过2人;在学研究生总规模达到290万人,今年将达到300万人;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目前已超过60%。“十三五”期间授予博士学位33万人,硕士学位339万人。2.胜利召开新中国首次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孙春兰副总理出席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传达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并作重要讲话,陈宝生部长作出工作部署。会后,及时印发了“1+4”系列政策文件,启动了“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十大专项行动”,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加快推进。3.不断强化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一是加快推进分类培养。学术学位突出科教融合,加强科研系统训练,着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学位突出产教融合,加强与企业产业联合培养,着力提升实践创新能力。二是持续加强课程建设。印发《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发布《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涉及研究生核心课程1500多门,300余万字,为研究生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提供精细化服务和指导。三是深入开展“学位挤水”行动,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保障体系。4.切实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先后印发《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关于加强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的若干意见》《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等文件,构建国家典型示范、省级重点保障、培养单位全覆盖的三级导师培训体系。2019年我国共有研究生导师46万多人,比2015年增加近10万人,其中,45岁以下导师增加约4.5万人。5.着力探索关键紧缺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瞄准“卡脖子”核心技术,与工信部、国防科工局共同启动了集成电路、航空发动机、核科学等核心技术紧缺博士人才自主培养专项。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实施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创新项目。推进应急管理学科建设,拟定“应急管理”二级学科设置基本要求、博士和硕士指导性培养方案,推进20所相关学科基础好的高校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应急管理”二级学科,开展相关试点工作。二、学科专业体系建设和改革更加有力1.全面深化学位授权审核改革。一是坚持标准先行、质量为要,发挥申请基本条件的质量“门槛”作用,强化省级统筹,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布局高层次人才培养。“十三五”期间组织开展了第12批学位授权审核工作,新增了28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9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69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13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二是坚持放权赋能与加强管理相结合,启动学位授权自主审核改革,目前已批准32所高校自主审核增列学位点。三是加强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2015年以来,全国共有332所高校自主撤销1663个博士硕士点,增列了1046个博士硕士点。2.系统推进专业学位发展。印发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从积极发展硕士专业学位、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大力提升培养质量等入手,加强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开展工程专业学位类别对应调整,将工程专业学位类别调整为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交通运输等8个专业学位类别。3.完成首轮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按照《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部署开展我国学位制度建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学位点评估,对学位点培养条件和质量保证机制进行全面体检。全国12877个学位授权点完成自评,抽评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现有学位授权点2292个,8个学位授权点抽评结果为“不合格”并被作出撤销学位授权处理,33个学位授权点抽评结果为“限期整改”并被作出暂停招生、限期整改处理。4.布局启动学科专业调整改革。研究制定新时代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改革的指导意见,分类提出学科专业的发展思路、方向和重点领域,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着力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结构,提升学科专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研制《交叉学科设置与管理办法》,坚持高起点设置,高标准培育,对交叉学科设置、学位授权、学位授予、质量保障提供规范化的制度安排。三、“双一流”建设全面启动、扎实推进1.完善建设政策及管理体系。一是政策体系日趋完备。依据《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先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双一流”建设监测指标体系(试行)》等,即将印发《“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二是遴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并开展全覆盖式的建设调研,从总体上掌握“双一流”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三是举办“双一流”建设专题研修班,组织140所建设高校和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进行政策研讨,调动建设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密切协同,地方政府统筹支持,形成“双一流”建设高校与地方高水平大学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2.阶段性建设目标总体实现。建设高校准确把握“双一流”建设战略定位,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不断改进内部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坚持引育并举,重视高层次人才,创新策源功能显著增强;服务国家需求,学科布局更加优化;支持分类发展,激发内生动力,学科优势特色逐渐突出;鼓励潜心科研,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坚持开放合作,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这些为深入推进第二轮建设奠定了扎实基础。我们充分认识到,“双一流”建设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程,未来依然任重道远,需要坚定教育自信,保持头脑清醒,增强战略定力,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更多教育信息

圣人尊之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职业发展教育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12月3日,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职业发展教育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举行。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匡校震以及来自全国28所高校的就业工作负责人出席大会。会议由校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主任张超主持。过勇讲话过勇在讲话中表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为高校就业工作创造了新的机遇,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双一流建设对高校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引发的学生新需求给高校就业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过勇代表委员会筹备工作组,对委员会未来工作提出三个方面计划:一是搭建研究生职业发展教育交流平台,使高校间的交流制度化、常态化,促进经验借鉴,实现共同发展;二是共享研究生职业发展教育资源,让各高校研究生在职业发展教育中充分受益;三是开展研究生职业发展教育研究,为更多国内高校借鉴共享。匡校震致辞匡校震代表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对研究生职业发展教育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匡校震指出,目前我国研究生职业发展教育发展较为有限、发展空间较大,大力发展研究生职业发展教育是新时代就业工作的需要。他希望,研究生职业发展教育委员会能够在研究生生涯发展教育方面多做研究,探索研发一批适合研究生职业发展特点、满足研究生实际求职需要的高水平课程。赵忠升宣读学会决定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赵忠升宣读了关于成立研究生职业发展教育委员会的决定,指出委员会须面向全体会员积极组织开展与研究生职业发展教育相关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书刊编辑、业务培训、国际合作、咨询服务、展览展示等活动。庞诗、陈征微、郑旭红、郑皓(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发言会上,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庞诗、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陈征微、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郑旭红、大连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郑皓分别作主题分享。12月3日和4日,参会嘉宾分别走访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信集团、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和华为北京研究所等用人单位。参会嘉宾合影研究生职业发展教育委员会是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所属的非营利性分支机构,旨在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教育领域改革精神,在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指导下,在学会的领导下,开展研究生职业发展教育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进行学术交流、调研、咨询和培训等活动,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推动改革、提高质量,促进我国研究生职业发展教育工作的科学发展。【来源:清华大学】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苜蓿地

研究生被“清退”,尚需细思量

于洪良眼下虽值寒假,大学校园里却不“平静”。1月22日,河海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公告,对125名博士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1月18日,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公告,多名博士、硕士、在职硕士研究生被予以退学处理,其中含3名博士研究生。1月11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发布信息,对6名2012级的博士研究生已超过最长修读年限,经研究不再保留学籍,按退学处理。自2020年12月以来,该校共有404名研究生(包括63名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336名专业学位研究生)被退学处理。其中,57名博士研究生为2012级学生。还有,沈阳农业大学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及省教育厅相关要求,对236名超期在籍硕士及博士研究生予以清退,其中硕士研究生119名、博士研究生117名。据悉,被清退的研究生多数为在职研究生,清退原因大多为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未完成学业,如没有完成毕业论文、论文不合格、学分未达到标准等。据报道,2019年12月,近30所高校公布了超过1300名硕博研究生的退学名单,其中包括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高校。“高校清退不合格学生”,频繁进入公众视野,有的引发公众热议,冲上热搜。这些大学依照法定程序,在对学生先发出“逾期警告”,及时敦促这部分学生要按时完成学业之后,在自主权范围内纷纷“动真格”,对超期研究生全部“清零”,释放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严出”强烈信号,显现了当下高校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回归和坚守,从以往的仅仅靠论文来评判转向课程学习的过程质量,尤其是通过加强全方位全流程管理,更为重视过程管理和过程评价。这标志着“严进严出”已成为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常态,过程评价的硬约束作用愈加凸显。无论是从校方还是研究生个人角度而言,被清退终究是一件很遗憾很尴尬的事情,显然不是学校和学生愿意看到的结果。学校与学生就此“一别两宽”,到底意难平。当初,寒窗数年考上研究生可喜可贺,但如果不努力不上进,那你就能考得“进”但不一定能学得“出”,“挂名学生”“混毕业”真的不灵了。某大学的一名博士生2004年入学,到2020年还没有毕业,一个彻底的“博十六”,怨谁呢?事实上,清退违规研究生在高校早有先例。2010年,华中科技大学清退300余名研究生,原因大多是长期不来上课,超过规定修业时长。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若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学校可予退学处理。根据国家对学籍的要求,研究生学籍一般是3年到6年。而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下,研究生实际毕业生数低于预计毕业生数,并且两者之间差距不断拉大。2018年,研究生预计毕业生数为77.3万人,实际毕业生数为60.4万人,超过两成的研究生延期毕业。其中,有超过六成的博士研究生无法正常毕业。《报告》显示,除研究兴趣、学术能力以外,导师指导频率及指导学生规模、科研成果发表规定、论文选题等因素成为研究生延迟毕业的主要原因。也许,很多时候一些学生难以适应从以往的传统教育模式,到研究生看似“放养”的培养模式,在此期间更多人感到盲目和无助,才会走到被退学的这一步,可见高校在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同时,更需要在前期过度教学的阶段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和鼓励,这样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研究生阶段的自主学习的模式。一名主动退学的研究生在接受科技日报的采访时表示:读到博士三年级,导师似乎并没体谅我只是个科研经验还非常欠缺的学生。没有游戏中常有的新手村训练和指引,导师直接把我扔到了“外面的世界”——自己“升级打怪”去吧。没有武器,没有装备,没有地图……研究生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顶端,是一国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基石。在2020年7月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博士生教育是教育体系“皇冠上的明珠”,直接关系到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潜力的释放,对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2017年,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联合印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完善研究生培养分流退出制度。2019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提出一系列更加严格的规范性要求,如“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落实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等等。综合观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关键就在于加强对学生的过程管理。研究生“清理门户”的居高不下,不完全是“好事”。“清退”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惩戒,并且是最严厉的教育惩戒。“清退”的严厉和特殊在于,它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行为,基本上没有任何回转或者商量的余地,学生的声誉自然也受影响。最严厉的方式,本不该成为常规手段。反过来如果当这种大规模集中清退成为常态,学校的教育至少是惩戒或预警体系很大可能出了问题。当然,制度在前,该清退的还要清退,只是这不应该是大学“严出”的主要观感。怎么样才能让研究生不清退或者少清退?亟需高校积极作为,在研究生遴选上做功课,重视学术秩序和专业认同,把好“入门关”;在加大培养力度,完善导师制度,提高导师指导频率,降低指导学生规模,严格和完善招生考试、课程学习、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论文答辩等环节上下功夫,把紧“培养关”;敢于让不合格的学生毕不了业,倒逼学生潜心治学,真正建立研究生分流退出机制,把严“出门关”。此外,还应该建立多元灵活的学业管理制度,如休学、转学、肄业、结业等,让学生在毕业和“被清退”的非此即彼之外,还有更多更优的选择。这一问题很现实也亟需破解,不容回避。(作者系山东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特约研究员、山东财经大学教授)

朱门怨

广西高等教育学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在桂林医学院召开

大会现场12月11—13日,广西高等教育学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在桂林医学院召开,自治区学位办主任傅源方,广西高等教育学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吴尽昭,秘书长童张法,桂林医学院副校长陈旭以及区内19所兄弟院校相关领导专家共110多人参加会议。大会由童张法主持。陈旭在开幕式中致欢迎辞,她对教育厅、自治区学位办以及兄弟院校长期以来的鼎力支持表示感谢,并希望通过此次年会,加强与各兄弟院校的分享、交流与合作,共同为自治区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的提升注入强劲动力。傅源方表示,学术年会是促进广西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的良好平台,各高校要加强对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精神的学习和研究,聚焦前沿问题,把握目标导向,加强分享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推动广西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童张法从博点建设、学位点申报与评估、教育质量提升、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作了高等教育学会学位研究生教育专业委员会2020年工作年度报告。报告总结了成绩和不足,分析了广西研究生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为今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大会特邀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顶明作题为《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认识与思考》的专题报告。他采用了丰富详实的数据和图表,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视角对国内外研究生教育发展进行对比分析,阐述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紧密关系,为有效推动广西研究生教育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广西民族大学副校长黄晓娟、右江民族医学院副校长唐乾利、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唐梅文分别主持三场共8个主题的专题汇报。其中傅源方作题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专题报告,报告围绕“导师工作的满意度调查”的数据作深入分析,指出在导师在做“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为各学位点今后制定研究生导师管理、评聘、考核等规章制度提供了依据。随后,七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围绕研究生教育评价、研究生培养管理、博士点建设、教育实践与改革、产教融合等方面分别汇报了各自学校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方面的改革和成效。广西大学副校长吴尽昭作题为《深化新时代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价改革》的报告,指明了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在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先导性、针对性、行动性和系统性,为今后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了启示。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曾小云作题为《新时代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的报告,分享了医科大在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中的特色和亮点。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马焕灵作题为《强化制度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报告,分享了贯彻落实研究生教育大会精神的具体措施,从“思政、课程、科研、导师、服务、质监”等方面分享了十大工程行动计划,为开展研究生创新教育提供了行动方案。桂林医学院研究生学院简洁作题为《以博士点建设为契机,推进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报告,分享了导师管理考核、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建设、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典型做法。广西大学研究生院刘小玲作题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报告,分享了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上新举措和新探索。玉林师范学院科研处石维有作题为《对标对表补短板,聚焦聚力保目标》的报告,分享了学位点申报的经验和做法。广西科技大学研究生处廖志高作《产教融合,促进学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报告,重点介绍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产教融合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典型经验。在分组讨论会上,与会代表以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导师队伍、课程建设、学位点申报、学科评估、基地建设”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交流和讨论,希望广西高等教育学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专业委员会依据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精神对各高校的导师立德树人、科研经费提升、产教融合等方面的研究生教育发展提供有效措施,促进全区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再上新台阶。(李巧芳)来源:桂林医学院官网

戒也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师范类年会在华师召开

12月16日至19日,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师范类工作委员会2020年学术年会在华南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60多所研究生培养单位的150多名专家共商师范类研究生教育发展议题。在开幕式上,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沈文淮介绍华师在学科建设、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方面成绩,并表示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的背景下,年会将推进师范类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张伟民表示,省教育厅始终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作为重点工作紧抓不懈,围绕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强化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精准发力。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赵忠升表示,希望借助年会的交流平台,积极建言献策,分享经验,为师范类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创新发展贡献智慧。在大会主题报告环节,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张文、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邬志辉、师范类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丁凡、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顶明、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李步洪、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王传毅、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章小清、华师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张卫以及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增值信息服务事业部总经理孙维勇分别从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博士生培养综合改革、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以及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等方面作了大会报告,分享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12月18日上午,各与会代表围绕全面提升新时代研究生教育质量这一主题,从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优化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提高研究生学位授予质量、加强研究生导师主体责任等主题进行分组讨论。各小组组长就研讨内容向大会作了主题汇报。该年会进一步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推进师范类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培养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同时,会议加强了华师与全国各师范类高校之间研究生教育与管理经验的学习和交流,对学校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开创研究生教育新局面起到积极作用。南方日报记者 姚瑶

非世之人

教育部长陈宝生: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了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

1月25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在京召开,部署学科评议组、专业学位教指委重点工作。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主持会议。陈宝生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经过数十年不懈奋斗,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实现了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研究生教育体系基本完备,引领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新发展阶段,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肩负着新使命,开启了新征程。要着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增强教育报国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撑。陈宝生强调,要充分认识学科评议组、专业学位教指委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明晰职责定位、发挥好职能作用。一是正确把握职责定位,自觉承担自身的历史使命,通过扎实工作,推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在工作中发挥好落实国家任务的战斗队、深入培养单位的工作队、教育方针政策的宣传队等三方面关键作用。三是积极实现角色转变,实现从重选聘到重履职、重审核到重建设、自我管理为主到制度管理为主的转变。陈宝生要求,学科评议组成员、专业学位教指委委员要在工作中把方向、定标准、抓质量、促建设、敢担当、守纪律,当好领航员、设计员、质检员、指导员、裁判员、守门员,并积极提升政治、学习、创新、协调、引领能力,增强工作本领。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学科评议组、专业学位教指委代表作交流发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就学科评议组、专业学位教指委“十四五”期间重点工作作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