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8月4日电(记者陆中秋)北京时间2020年7月31日晚,由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ICSF)、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CNIA)和德国文明对话研究院(DOC)联合主办的“中国与世界:直面现实与共享未来”国际线上学术讨论会顺利召开。来自中国、德国、马来西亚、英国、美国、新加坡和南非,涵盖包括三个主办机构以及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清华大学、全球化智库(CCG)、马来西亚大学等在内的共10所海内外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十余名专家学者,50多位与会者,就全球疫情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共识和现实困境等重大理论、政策和实践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为搭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学术网络和学术共同体打下坚实的基础。会议分为两个环节,分别为专题演讲和自由问答。专题演讲环节包括两个专场,由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张艳秋教授主持;自由问答环节由副院长姬德强教授主持。张艳秋教授首先对会议的联合主办方进行了简要介绍,并代表会议的主办方对各位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张艳秋教授主持专题演讲环节专场一主题为“改变现实与共享未来:新时代、新概念、新秩序”。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院长李怀亮教授对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指出:二战以来,美国主宰的世界秩序发生了重要变化,世界变得更加多元,我们应当正确理解自由民主原则——包括多元化、自由贸易和市场经济——的适用性和背后的权力关系。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中国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即构建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已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他还指出,具有不同体制的国家可以共存。追求合作、相互尊重、共赢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将为世界前进提供新的动力。李怀亮教授作主旨发言德国文明对话研究院首席执行官Jean-Christophe Bas先生对文明对话研究院的使命和工作作了简短介绍,并围绕人类共同的价值和共同的未来,以及如何建设一种新的国际主义进行了分享。他指出,今年适逢联合国创建75周年。联合国的建立是基于关于平等和人的尊严的全球共识。延续这一历史经验,新的国际主义呼吁人们互相倾听,弥合鸿沟,文明之间的畅通而丰富的对话将有利于打破偏见,建立共识。他认为,欧洲将在塑造新世界秩序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承认多元文化,致力更多合作等。德国文明对话研究院首席执行官Jean-Christophe Bas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理事长许庆琦先生梳理了当前的国际环境、中国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中国内部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他认为,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并在技术进步、创新驱动和新基建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国的崛起不是国际自由秩序的威胁,而是为世界发展做贡献,中国应当积极完善其国际传播话语技术,提高其文明的软实力。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理事长许庆琦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erry Brown教授从新冠肺炎病毒的含义说起,指出人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缺少信任,存在误解,缺乏共识。他认为,我们应当承认中国政府为其人民福祉所做出的贡献,面对现实,积极构建一种双轨世界的治理结构。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erry Brown教授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Klaus W Larres教授从欧洲、中国和美国的三角关系谈起,展望了欧美、欧中和中美关系的未来。他强调,理解各自关系中的复杂性,寻找合作共赢的机会是关键。他预测,最迟到2021年初,美国、中国和欧洲之间将有一个新的重大接触,将对各种问题进行建设性的谈判。欧洲正在推动双方真正找到一个建设性的妥协,以使世贸组织生存和建设性地发挥作用。专场二主题为“中国和世界:变化、挑战和共识”。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Bert Hofman教授从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谈起,梳理了新冠疫情对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冲击和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他认为,新冠疫情也好,新冷战也好,改变并不是不可预测的,而是历史使然。他还指出,如果要发生新的冷战,一定是在经济贸易关系中,要避免如此,需要欧洲、美国和中国都作出积极的改变。苏州大学讲座教授、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高志凯重点讨论了中美两国如何和为什么需要和平相处,认为特朗普政府担心在与中国的竞争中失去全球领导地位,而实际上中国不是美国的敌人,改革开放非常响亮和雄辩地展示了中国发生的根本变化,当今世界和平和发展才是关键。马来西亚大学中国研究院S.M.Ali教授从中美关系的历史发展说起,认为中国的底线是平等互惠原则,解决当前中美以及世界各国关系变化的关键是在不干预别国内政的原则下,坚持与所有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进行和平而持续地合作。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史安斌教授指出,我们需要超越“中国与世界”或“世界中国”的双重愿景,开展数字公共外交,坚持以世界主义为核心的全球交流和以“共享未来共同体”为核心的传播理念。南非国际事务研究所中非关系问题高级研究员、中非项目(独立新闻网站)研究部主任、研究员Cobus van Staden从非洲国家面临的困境谈起,认为美国、欧洲和中国都是非洲的重要伙伴,非洲也正在努力维持这些合作关系,而不是被迫在他们之间进行选择。他重点提出,中国呼吁的全球金融体系改革对非洲至关重要,这是中非关系重新开始的完美时机,作为盟友与非洲携手前进,朝着一种以全球南方为中心的未来发展模式迈进,每个人都应以更具建设性的方式共同努力,不仅要克服新冠肺炎本身,而且还要朝着解决气候变化等更大挑战的多边问题的方向迈进。自由问答环节由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姬德强教授主持,Jean-Christophe Bas先生、Kerry Brown教授、史安斌教授、高志凯教授、许庆琦先生分别就“中欧关系的未来”“数字外交网络”“当前的中美关系”“中国与西方国家沟通方面的弱点”等问题作出了精彩的回应。最后,姬德强教授致闭幕词,线上对话会圆满结束。为回应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世界格局的变化,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全球传播力和中国传媒大学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先后举办了多次线上高端学术讨论会,汇聚全球学者,共议前沿议题,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图片作者授权同意中国日报网使用)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共丽水市委书记胡海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6月19日上午9时,“浙西南革命精神”学术研讨会在丽水召开。学术研讨会现场本次学术研讨会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共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中共丽水市委联合举办。“浙西南革命精神”联合研究专家组成员,专家学者和革命先辈后人出席了此次研讨会。今年年初以来,丽水市组织开展了“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践行活动,提炼形成了“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的“浙西南革命精神”。学术研讨会现场本次学术研讨会为期一天。上午开幕式后,下午与会的专家学者将分成4个小组,对“浙西南革命精神”进行深入研讨。
人民网北京8月20日电 “阿以问题新动向及其影响”学术研讨会在此间举行。中国中东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海湾研究中心主任杨光研究员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王林聪研究员主持了开幕式和第一时段的主题研讨。外交部中阿论坛事务大使李成文、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院长李绍先、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殷罡、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董漫远、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毅宏、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唐志超研究员和《人民日报》资深记者王南等作了精彩发言。唐志超研究员主持了第二时段的研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所所长牛新春、浙江外国语学院环地中海研究院院长马晓霖、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余国庆、北京大学区域和国别研究院副院长王锁劳、对外经贸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丁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信息室主任王建等专家作了发言。专家们围绕“以色列与阿联酋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动因和影响”“各方对以色列与阿联酋关系正常化的态度和立场”“阿以问题的新变化、未来走向”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发表真知灼见,对未来中东局势走向等进行研判和预测。杨光研究员作总结发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中东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海湾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共同主办。来自中国外交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宁夏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太和智库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等国内重要部门、智库、高校专家学者等3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朱泉钢)图为杨光致辞。图为李成文发言。图为王林聪主持开幕式。图为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王化雨、王海丽):北京大学和菲律宾雅典耀大学27日在马尼拉共同举办“东方文学、历史、文化与‘一带一路’”学术研讨会,从“一带一路”的视角来考察东方的文学与历史文化。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宁琦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宁琦在开幕式上表示,历史上,丝绸之路经陆路、海路两个方向将中国与世界相联系,它不仅是贸易路线,也是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等地区共同构建的文明互通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为重温历史创造了契机。讨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学、历史与文化,将使中菲两国学者更深刻地思考作为一个整体的“东方”,同时更好地把握身处其中的东方文明。菲律宾雅典耀大学副校长克鲁兹雅典耀大学副校长克鲁兹说,丝绸之路历史上是连接中国与西方的通道,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将当今世界上更多的国家联系在一起,覆盖了全球近三分之二的人口。“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不仅仅包含经济、贸易,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此次研讨会的重要意义在于讨论“一带一路”框架下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无限可能。菲律宾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长期以来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与人员联系。宁琦表示,在文教事业方面,北京大学与雅典耀大学的友好关系是一个范例。北京大学自1985年创建菲律宾语言文化专业,至今已有七届毕业生。在培养过程中,每届本科生都在三年级集体派出,到雅典耀大学留学半年,使他们能在课堂上提高语言能力,在课外活动中深入了解菲律宾社会。此外,雅典耀大学还派出外教前往北大授课,他们在教授语言的同时也积极融入北大的环境,成为了北大的老朋友。此次会议在菲律宾举办,凸显了中菲两国悠久深厚的友谊,同时也是两个高校合作的新尝试。本次研讨会为期两天,双方近30位专家学者分别就历史、文学、大众传播、中医药、文化遗产保护等不同主题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菲律宾高校百余名学生旁听。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 记者 刘芳 通讯员 贾姗姗)近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与全球标杆城市建设”为主题的第十一届深圳学术年会主题学术研讨会在深圳举行。据介绍,深圳学术年会已经举办了11年,自创立以来就一直坚持“政府引导、学者主体、各方共办”的原则,以“全球视野,民族立场,时代精神,深圳表达”为理念,致力于构建新时代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已经成为深圳年度重要的学术文化品牌和学术交流平台。本届学术年会共开展六项学术活动,包括一场学术研讨,三场学科学术研讨,两场高端学术研讨。还举行了《深圳社会科学》创刊一周年暨“新中国70年与深圳40年”理论研讨会。巴曙松等13位专家被聘为新一批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名家。广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张知干介绍,深圳社科事业近年来不断取得新突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气象。据了解,2019年,在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方面,仅深圳大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就达29项,位居全国高校第36位。在广东省社科基金课题评奖中,深圳市共获3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在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方面,围绕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等方向,共立项117项课题。另外,《深圳社会科学》自2018年创刊以来,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与广泛支持,优质稿源丰富、稳定,迄今已刊发论文110篇,各学术期刊数据库的被引指数、下载量、阅读量亦逐期攀高,知网的总下载量已近2万次。此外,深圳社会科学普及也取得了成效,如: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社会科学普及周、“南书房夜话”等,都受到市民的普遍欢迎。2019年,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还被评为“全国社科组织先进单位”。(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近日,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中国通信学会边缘计算委员会(筹)及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承办的“2019全国边缘计算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延川、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科技委秘书长张新生、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强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政、产、学、研各界专家学者、企业领导200余人参加会议,以“边缘计算领域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为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延川在致辞中肯定了边缘计算作为5G网络关键能力的重要意义,认为推动边缘计算产业发展存在几个关键问题:一是需要促进IT、CT、OT等不同领域充分融通,打破跨行业技术壁垒,求同存异,推动跨行业技术攻关。二是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需尽快找准自身产业定位,大胆探索和开创新的商业模式,推动边缘计算产业健康发展。三是依靠开放合作,推动整个边缘计算产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科技委秘书长张新生在致辞中表示,边缘计算是引领新一轮产业融合创新的核心技术驱动力之一,并从三个方面对推进边缘计算发展提出了建议:第一,要解决边缘计算产业的标准工作不完善、网络建设方案不成熟等问题;第二,要发掘在技术和业务模式上可复制、可推广、可快速投入市场的创新应用;第三,在注重产业技术融合创新的同时也要深化应用融合创新,推动边缘计算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强代表正在筹建的中国通信学会边缘计算委员会致辞指出,边缘计算从业界关注的热点,到真正走向成熟商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业界共同努力和探索去开拓新的成熟的商业环境。同时,杨志强副院长针对边缘计算委员会(筹)推动边缘计算产业技术及生态构建发展提出建议:一是搭建需求交流沟通的平台,希望产业各方加强交流加深理解紧密合作,共同分析挖掘边缘计算更多样化需求场景,更快更多达成对技术和服务的共识。二是搭建技术交流研讨的平台,构建开源、开放的边缘计算技术框架,凝聚专家力量,广纳多元化行业能力,实现AICDE协同发展。三是搭建产业合作资源共享平台,探索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开放共赢生态构建。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与IT技术研究所所长段晓东发表了以“中国移动边缘计算发展策略的思考和实践”为主题的演讲,介绍了中国移动5G+计划下边缘计算的发展策略,以及Pioneer 300目前的工作进展。大会还邀请了来自中兴通讯、华为公司、烽火通信、亚信科技、英特尔(中国)和中建科技集团的专家领导,就边缘计算体系架构与技术发展研究,边缘计算与网络与通信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融合等国内外前沿技术课题进行深入探讨。前期,研讨会组委会面向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发起了边缘计算学术论文征文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响应。经过专家评审,最终38篇优秀论文获奖。此次大会为优秀论文进行了颁奖。全国边缘计算学术研讨会的成功召开,为边缘计算领域先进科技成果的展现提供了平台,促进了边缘计算产业的落地,向构建边缘计算技术与产业开放共赢新生态的目标又迈近了一步。 (文章来源:中国移动研究院)
本报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杜沂蒙)日前,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团中央中特中心”)、中央团校、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外理论动态》杂志编辑部共同主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学术研讨会在中央团校召开。团中央中特中心执委会主任、中央团校党委书记倪邦文出席会议并致词。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团校的专家学者围绕主题进行了主旨发言。倪邦文在致词中围绕“为什么要开展主题教育”“什么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为什么要坚持初心使命”以及“如何坚持初心使命”进行了阐释。他指出,开展主题教育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迫切需要,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的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初心,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结果,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人民至上理念的传承和发展。坚持初心使命,就是要严格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和部署,真正做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坚定政治态度,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初心’和‘使命’从何而来?向何而去?”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建华教授在主旨发言中表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不竭动力。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北京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会会长程美东以《从大历史角度看新中国70年》为题发言。他以历史事实和数据,从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以及国际共运史的角度,分析了新中国成立70年的历史定位和世界格局。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刘建军分析了“初心”和“使命”的关系。他认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切入角度呈现出新特点,即从“信念”角度、“中国”角度、“历史”角度、“历史记忆”角度来切入,体现出理想信念与实际工作密切结合的要求。初心是主观意识,使命则是客观任务;初心面向过去,使命则面向未来。中央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长军副教授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包含担当之心、信仰之心、奋斗之心、为民之心,具有科学性、实践性、为民性、群体性和遗传性的特点。研讨会由团中央中特中心办公室、中央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青年社会科学》编辑部承办。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外理论动态》杂志编辑部、团中央宣传部、团中央中特中心的领导和专家,中央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发展战略研究院师生参加研讨会,并就会议主题进行了交流讨论。来源:中国青年报2019年06月25日 07 版
今天(10月31日)下午,倪仁吉学术研讨会在浦江县月泉书院举行。浦江、义乌、兰溪三县市的相关历史文化研究者,就三地共同的文化名人倪仁吉的传说故事、成长背景、诗书画绣等作了交流发言。倪仁吉是浦江明末才女,能诗文、善绘画、工书法、擅刺绣、精剪纸、通音律,名噪一时,其多才多艺,为史上少见,堪比历史女名人李清照、朱淑真等。倪仁吉出生于浦江通化(今属兰溪),出嫁到义乌,后来又在浦江县城居住生活过,许多作品与故事均与浦江有关。她的诗书画绣格调高雅,意境清绝,各类作品均有遗存流传,弥足珍贵,有的作品甚至流传到了国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会议由浦江县文联党组书记、主席何金海主持,现场气氛热烈,与会者的精彩发言获得大家阵阵掌声。以下是部分学者发言的简要摘录,以飨读者——金华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施怀德:通过这次研讨会,我们将以金华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为引领,整合有效资源,促进区域协作,成立金华倪仁吉文化研究会,启动“倪仁吉故事”联合申报金华市级非遗,为跨县(市、区)融合,区域文化协作与地域文化传承发展,作出金华市民协的贡献!浦江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洪国荣:据考证,倪仁吉曾在浦江东街居住生活,可以筹建倪仁吉艺术纪念馆。倪仁吉遗存有大量诗文,可以复制出一批倪仁吉的书法、绘画作品,并广泛搜集倪仁吉的历史资料、评论书籍,丰富纪念馆内容。兰溪市文联副主席倪金谷:倪仁吉嫁到义乌后没几年,丈夫就去世了,而倪仁吉一直活到高寿。是什么原因让倪仁吉孀守一生并取得辉煌成就。最原始、最根本、最深层的影响便是她小时候的家庭环境。浦江仙华诗社名誉会长傅明夫:通过点评倪元吉《凝香阁诗稿》,可以发现她的一生诗作创作过程经历了三个方面变化,而不是外界传言的凄苦一生。金华市小邹鲁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施晨光:研究倪仁吉的成就,不应就诗论诗,就画论画,而是应有机地融汇其诗、书、画、音乐、刺绣的全面成就,结合其人其才其德做综合性分析研究。义乌学者、《一代才女倪仁吉》一书作者吴璧瑛:今年一代才女倪仁吉412岁了,她嫁给了大元村当时的晚明总兵吴之葵,乡人尊称她为“四太婆”。义乌曾经隆重纪念倪仁吉诞辰400周年,至今在大元村还流传着许多关于倪仁吉的传说。此次研讨会的举行,是浦江、义乌、兰溪三地尝试文化融合,共谋发展的良好开端,也是三县市文化之士共同致力打造文化名片的有效合作与有益尝试,为弘扬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推动金华全域旅游、文化事业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本报北京7月14日电 (记者李林宝)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国际学术研讨会14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古巴、荷兰、比利时、奥地利、匈牙利、芬兰等国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与会者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源于中国自身经验和智慧,融合人类共同价值观,符合世界发展趋势,为国际社会整体发展进步提供了解决方案,能指导解决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全球性议题和深层次问题,具有长期的、历史性的意义。与会专家与学者还就“当代世界社会运动及社会思潮变迁”“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动态变化”“全球治理机制改革”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新发展”等议题进行深入讨论。
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蔡毅强/摄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蔡毅强)2019年3月28日,“‘一带一路’:新理念与新实践”研讨会暨《‘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报告(2019)》发布会”在京举行。会议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孔丹、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全、社科文献出版社副总编蔡继辉分别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党委书记李进峰主持会议。来自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化集团、上海报业集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相聚一堂,共同探讨“一带一路”国际倡议所承载的新理念及其国际影响,共同总结“一带一路”建设历程中的经验教训,为未来实践提出指导性意见。与会专家共同分析了“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新的国内外形势,对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领域遇到的新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进行了研讨。参会专家对即将召开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充满信心,认为此次论坛将极大提升“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声誉,为“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历史性新阶段开好局、起好步。书影 本网记者 蔡毅强/摄原标题:“‘一带一路’:新理念与新实践”学术研讨会暨“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报告(2019)新书发布会在京召开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蔡毅强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