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出书可以写几个作者,出版学术专著的可不敢大意,分3种情况起则于于

出书可以写几个作者,出版学术专著的可不敢大意,分3种情况

每天咨询出书的作者中,每个作者的问题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出书多少钱,出版学术专著可不可以挂名,每本书限制写几个作者?假如作者特别多的话,能不能一起出版一本书?这些问题都是作者经常会问到的。那么今天就针对一本书上面可以写几个作者这个问题,为大家详细的解答下,关于一本书上面写几个作者分为3种情况:第一种:单位要求的人数为什么把这个放在第一位呢,因为假如单位评职称只承认独著的话,那么不管出版社可以让写多少个作者的名字,你都只能作为独著的形式出版一本书,不能和别人合著。所以作者在出版学术专著之前,一定先看清楚单位的要求,但是部分作者不懂得晋升文件上面写的什么意思,可以让之前晋升通过的同事帮忙看下,或者找出版编辑看下,一般出版编辑都是经常安排学术专著的。那么再接着说假如单位要求的是累计出版6万字专著,没有要求必须独著的话,那么就可以和几个同事一起出版,比如出版一本20万字的专著,三个人可以一起完成,这样费用也可以分摊。第二种:出版社人数要求假如单位没有要求人数排名的话,那么就可以来了解出版社的具体人数要求,出版社并没有具体的人数限制,但是也不易太多,假如太多的话,就会整体看着很乱。但是要明白一点,CIP数据核字号上面作者的收录是有限的,一般只能显示前三作者的名字,假如有主编和副主编的话,一般是显示主编的名字,所以这点还需要看单位的要求,假如单位要求晋升时提交CIP数据核字号查询的页面,那么排名靠后的作者就不要这样出版了,超过前三作者的名字是不收录的。比如前几天我们出版的一本法律方面的书,出版后CIP只能查到前2个主编,另外2个副主编并没有显示,当然这种法律方面的不是为了评职称,所以不存在晋升管不管用,但是出版学术专著的作者一定要注意这一点。直接关系到你晋升管不管用。第三种:晋升加分有的单位加分是按照排名来分的,比如独著加10分,第一主编加8分,副主编加3分,假如是这种加分的话,那么你就要衡量好单位竞争大不大,大的话就尽量选择独著,假如你其他的项目加分比较多的话,那么也可以考虑和同事合著。

完完全全

学术期刊之于学术研究有多大的意义?

做学术研究的,做技术研究的,为了获得社会的承认,一般都需要发表自己的学术论文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得到别人的认可。那么最近学术论文的剽窃问题频发,到底有多大影响呢。自己的学术观点,想要获得更多人的认可,是需要一个过程的,需要不断的演讲、传播、解释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争论,这其实也是完善自己学术观点的重要一步,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学术期刊。在自己学术观点形成的初期,往往是比较零碎的,不完整的,也不成系统。所以学术交流就非常重要,在各种学术观点和头脑风暴中不断的完善,这是一个不短的过程。而学术期刊就是这么一种交流的平台。学术论文相对于专著,及时性是最大的优点,专著往往时间会费更多的时间。因此学术期刊会更加吸睛,也更加重要。

或使则实

出版学术专著的流程,分为7步,很多出书的作者都不懂

不管是出版学术专著还是出版其他方面的书籍,流程差不多都是一样的,首先需要作者保证稿子是完整的,意思是作者本人需要把稿子写好之后发给对应的编辑编辑,先大概看一下内容适合安排哪个出版社。稿子当中还需要包含作者的详细信息,字数也不能太少。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理解,下面我把出版学术专著的整个流程给大家写一遍。第一步:作者把加有个人信息的稿子发给编辑这就是刚才上面我所提到的,作者需要把稿子写好之后再发给编辑老师,假如作者的稿子还没写好的话,那么联系编辑老师的时候,普遍编辑老师不会有太多的时间与你进行沟通交流,除非联系的是像我们这样的出版公司。第二步:提交选题申报表把书稿的选题申报表填写好之后,发给对应的出版社,只有选题通过之后才需要把书稿再发给出版社。前几天有一个作者要出书,所以我们把他的选题申报表发给了出版社,当然也需要有对应的书的目录和样张意思是把其中章节的内容一起发给出版社的老师看一下选题内容是否会通过。第三步:选题通过后把整本书稿发给出版社为什么这里面一直强调的是出版社哪怕联系的是出版公司,最终出版公司对接的还是出版社,因为只有出版社那边才有绰号,出版公司是没有书号的,但是不见得联系出版公司就会比较贵,毕竟出版公司和出版社是合作关系。第四步:选题通过后签署出版合同假如对接的是出版社,可以先提交选题才签署合同,假如对接的是出版公司,一般是需要先签署合同,再申报选题,这么做的目的是担心选题通过后作者不安排,这样的话,出版公司给出版社那边就失约了,很影响信誉。第五步:等着批书号签署出版合同后,就等着审批书号即可,一般审核需要三五个月,当然也有很快的,也有很慢的,每个出版社不太一样。看合同的签署时间。第六步:书号下来后快递样书书号下来后,就可以快递样书了,先给作者打印一二本的样书,作者收到后先看看样书怎么样。第七步:大量印刷一般出版学术专著是不需要大量印刷的,只需要印刷几本给作者上交。当然也有学术专著需要上架发行大量印刷的。

养蜂人

独著和第一作者的区别,学术专著出版你务必要知道,不然耽误一年

学术专著出版今天有一个作者联系我出版学术专著,他是要晋升高会,他把晋升文件发过来之后,上面清楚地写着,要求出版一本独著或者是第一作者的著作,副高要求的是参与其中的3万字,而正高要求的是参与6万字,那么咱们具体的看一下这当中的独著和第一作者是指什么意思?很多作者会感觉这么问很可笑,会认为这还不好理解吗?确实是挺好理解的,但是在现实当中确实有很多人犯了这种错误,往往越是这种小细节越容易出错。学术专著出版一、独著独著指的就是由作者本人自己一个人完成一部作品,至少需要出版3万字以上,假如是晋升正高的话,至少要出版6万字以上。大家一定要看清楚,这上面说的是至少。假如晋升副高的话,我建议作者至少参与四五万字。因为有的时候评委会针对具体的字数来做一个考量,假如因为字数少了一两千,而导致你晋升没有通过,你真的会后悔莫及。学术专著出版很多作者在准备材料的时候,确实会出现这么简单的错误,这里面要求的至少,并没有限制,上限你可以出版10万字,也可以出版8万字,假如是独著的话,一般3万字是无法完成一本书的,现在出版社至少要求一本书需要参与8万字左右。除非书内容当中有特别多的图片。假如是纯文字版的话,3万字出版社是不会接收的。学术专著出版二、合著,但作者第一作者学术专著出版当中的合著指的是有两个及两个人以上一起出版一本书,比如这个人是晋升高会的,那么可以和其他高会专业的同事一起合作出版一本书,虽然可以和同事一起出版一本书,但是一定要记得晋升文件上面写的是必须作为第一作者。意思是你必须作为第一作者,你的同事作为第二作者,但是具体你同事作为第二作者,他晋升管不管用就另当别论了。假如你们目前是在同一个单位的,晋升要求又一样的话,那你们合著第二作者是不管用的。学术专著出版所以出版学术专著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精神文件,把上面的细节多读几遍,假如实在看不懂的话,就找专业办理这种出版业务的机构帮你看一下,毕竟他们常年出版这类的书籍比你更有经验。学术专著出版有任何出版问题都可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探讨!

可言可意

评职知识|关于个人评职学术专著的3条建议(收藏)

个人评职学术专著的3条建议提到评职称,就绕不过学术专著的话题。那么,什么学术专著呢?所谓学术专著,是指作者在某一学科领域内从事多年系统深入的研究,撰写的在理论上有重要意义或实验上有重大发现的学术著作。学术专著可以帮助个人晋升职称,但不少人在评职专著上一头雾水,今天,我们就为需要评职专著出书的人提出一些建议,指出学术专著出版中的注意事项和思路。那么,个人评职称出版学术专著有什么好的建议?个人评职称出版学术专著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出版的学术专著一定要符合个人晋升职称出版专著的要求。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出版学术专著时,我们应该重点注意书号的选择、出版社的要求、评职称的时间这几个方面。一、个人用于评职称的学术专著,一般需要有正规的书号,若是单本出书以选单书号为主,若是多本成套出书,选择丛书号。而如今出版专著除了公费出版外,还有自费出版,在自费出版个人学术专著是要堤防假书号或无书号。二、每年评职称的时间是有限制的,而评审单位提出提交的评审材料必须在时间截止前成功递交,所以出版学术专著要抓紧了,也要注意时间上是否符合。个人评职学术专著的3条建议三、个人评职称出版学术专著,要通过出版社正式出版,不过评审单位一般会对出版社级别进行要求,只有选对出版社级别的情况,出版的学术专著才算达到评职称要求,以免出版社级别不够,让出版的学术专著无法起到评职称的作用。当自费出版时,可以找代理公司来推荐联系,提高出版的成功率。由于代理机构有长期稳定合作的出版社,资源选择很多,学术专著出书更快、更便捷。如果还有评职方面的疑问,出书汇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杜十娘

为什么出版学术专著时,很多人选择自费出书

你知道吗?我们市面上能见到的学术专著基本上都是自费出版的。学术专著的价值自不必说,它代表着一个人在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是能力的体现,同时学术专著也在职称评审时发挥重要的作用。从评职条件来看,一般正式出版本专业10万字左右的著作1部可等同于2篇中文核心期刊,或5篇左右国家级论文。那么,为什么出版学术专著时,很多人选择自费出书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的原因。一、市场因素:出版社免费出书的标准有两个:一是有市场前景的书,二能给出版社带来荣誉的书。从目前出版市场来考量,大多数的学术专著的销售前景和社会影响力不够,因此,很难达到免费出版的要求。二、时间因素:我们知道评职称对于个人的重要意义,每年评职的名额也是有限的。个系列的评职时间是固定的,而想要和出版社合作免费出版著作,其中审核流程较多,周期较长,出版时间上很难把控,如果因为著作没有出来而耽误了职称评审则得不偿失。因此,很多人出于时间因素的考虑,宁可联系出版公司进行自费出书。三、个人因素:另外,自费出书只要不是政策方向的问题,一般都可以顺利出版,相对公费出版,自费出版可以更多地忠于原稿,保留个人特色和风格,这也是很多作者选择自费出书的原因。学术专著是评职称时的重要业绩指标,尤其到了副高级别以上,一般都会有出版个人专著的要求。而且,现在评职称出书一般都是和出版公司合作,可以更高效、更方便的出版属于自己的学术专著。以上就是为什么出版学术专著时,很多人选择自费出书的内容。更多著作出书的相关问题,您还可以咨询同创出书汇的在线编辑。

电车狂

国内首部游戏学研究专著发布,多方联合打造游戏学研究共同体

1月9日上午,由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北京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腾讯研究院、腾讯游戏学院联合主办的“游戏学研讨会暨游戏学研究共同体成立发布会”,在北京大学斯坦福中心李兆基大堂举办。参加本次发布会的有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腾讯集团等学界、业界、媒体界的研究力量,旨在打通游戏各广泛研究领域,打造游戏学术研究共同体,推动国内游戏学的发展和研究。此外,国内首部游戏学研究专著《游戏学》也在发布会上首次亮相。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谢新洲主持了本次会议,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王周谊、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马晓轶、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会长刘金华、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腾讯游戏学院院长夏琳出席发布会并致辞和参与圆桌主题研讨。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谢新洲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王周谊做了开场讲话,他指出:“网络游戏作为新媒体时代突出的文化娱乐形态,不仅切实影响了个人的生活状态和消费习惯,也渗透到行业与社会的方方面面。网络游戏不可小觑的社会影响与潜力巨大的社会功能,日益为各方面管理者、多领域从业者与海内外研究者所重点关注。”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王周谊基于此前提,王周谊认为,“邀请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网络游戏发展现状,推进网络游戏的相关研究,北大责无旁贷。”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马晓轶在致辞中展望了游戏的发展趋势。他表示,游戏本质上是新技术带来的全新文化表达方式。正如电力革命时期,电影、电视、广播等重塑了社会的文化表达方式一样,如今,根植于前沿科技的游戏,随着科技的发展,其表达方式在未来会变得愈发强而有力。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马晓轶马晓轶指出:“这既是大势所向,也是未来的文化高地,无论是立足于行业立场还是国家高度,我们希望未来能够在全球占据一个文化制高点的位置,因此游戏值得我们提前做更多投入和研究。”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会长刘金华则表示:“网络游戏作为文化内容与互联网技术高度融合的产物,已经超越了一个行业的范畴,成为当下大众娱乐休闲的主要方式和公共文化产品。特别是经过20年的飞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游戏市场。同时,网络游戏市场也迎来转型升级的爬坡上坎。”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会长刘金华立足沟通政府、高校、企业、用户,引导游戏行业整体产业升级的行业协会角度,刘金华指出,推动游戏学发展,要同时重视对未成年人保护的研究、对游戏与传统文化融合的研究、对网络游戏社会功能的研究。为推动游戏学研究,发布会上北京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中山大学、腾讯研究院、腾讯游戏学院,正式以“星海计划”之名,协同创建游戏学研究共同体。北京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田丽主任现场分享了“星海计划”的理念、内容及规划。筹建理念:基于游戏涉及的广博研究领域,与其所面临的复杂社会问题,“星海计划”力求改善国内游戏研究和教育力量相对薄弱分散的现状,希望“汇星成海”,推动建立问题导向、高度聚焦、多重视角的游戏学,并为游戏研究者们提供沟通交流、成果发布的机制与平台。涵盖内容:“星海计划”明确以游戏、游戏与人、游戏与社会为研究对象,打造问题框架,从而聚焦学术界对游戏研究的关注,吸引和团结国内外广泛的游戏研究者,形成线上线下的研究社群、开发游戏学的知识和情报数据库、建立游戏学研究工作坊、搭建游戏学研究交流平台;同时秉持问题导向、专业、开放的原则,组织开展虚拟课题组、学术研讨会、游戏学年会等交流和成果发布活动,推动游戏学产业、科研、教育的发展、合作与完善。未来规划:“星海计划”拟设立学术顾问委员会、发展顾问委员会,分别负责研究方向的划定、具体项目和虚拟课题组的建立及成果评议,及促进学术共同体的发展。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孟超还宣布,由北京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腾讯研究院、腾讯游戏学院联袂发布国内首部游戏学研究专著《游戏学》。北京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田丽主任介绍了本书的创作背景、理念与内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孟超“这本书凝结了很多人的心血,尽管如此,我认为它依旧是一个抛砖引玉的工作。未来希望各位同仁能够将本书作为一个靶子,提出更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共同促进这个学科的发展。”田丽表示。《游戏学》会议的主题分享环节上,在北京大学互联网发展中心副主任胡璇的主持下,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韩挺、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研究员姬广绪、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刘德寰等专家学者,分享了各自在专业领域的游戏研究心得。其中涉及了游戏在医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游戏学研究,对于支持和引导中国网络游戏行业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星海计划”呼吁更多社会研究力量能够加入其中,期望未来能在科学理论的支撑下,促进互联网数字游戏健康、持续发展。

天属

徐子方:《徐子方学术代表作》

《徐子方学术代表作》,徐子方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19年12月版。内容简介该书为徐子方教授多年来从事艺术学研究的论文代表作选集,分为“艺术艺术史艺术学”、“曲学与戏剧学”、“艺术家与文化学者考论”三大板块,构成作者在艺术学领域着力最著的三个研究方向,内容从美学与一般艺术学的历史及理论的最新探索,到作为门类艺术之一的戏曲史论的系统阐释,从艺术家的个案分析,到中国古代乃至整个人类文化发展的宏观把握,涉及到艺术学理论和戏剧戏曲学科及专业的方方面面。作者运用宏观和微观、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不同门类艺术之间进行打通研究,力图从个别上升到一般,从具体进入到抽象,通过研究对象的思考揭示其内在规律,有助于将相关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并给读者以启发和思考。目 录上编 艺术艺术史艺术学艺术定义与艺术史新论——兼对前人成说的清理和回应一、前人“艺术”定义之评说二、关于定义和史的正面回应三、现状与对策艺术魅力:真实生命之内充生命层级与艺术表现沦落与辉煌——一种艺术的反比效应艺术史认识论——基于前人相关观点的梳理和回应艺术史三段论:原始、古典、现代史前艺术论略——基于欧洲考古学成果和一般艺术学的角度非西方艺术萎顿与艺术全球化一、殖民化与美非等洲艺术传统的中断二、东方西化与现代艺术的趋同三、全球化的话题世界艺术史论纲一、史前艺术寻根——欧洲大地二、地中海的辉煌三、东方之光四、欧洲重登巅峰五、艺术现代化与世界艺术革命中国古代艺术理论史揆要——附论《艺概》一、上古:艺术理论分属诸子美学,实用工艺理论首先独立二、中世:门类艺术理论分别发展三、近世:由分而合——中国古代艺术理论趋向成熟四、《艺概》: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的新旧交合点审美解放与艺术变迁——兼谈中国艺术史的分期问题元代艺术与中国艺术一、文人画:造型艺术由尚实转向写意二、元曲:听觉艺术的转型与综合性艺术的提升三、元代:近古艺术的开端艺术学学科错位及在中国大陆的出路——兼谈艺术升格为学科门类问题一、见怪不怪的传统:史和论的错位与断裂二、艺术学在中国的命运及所引发的问题三、分析与对策关于英国高校艺术与人文教育情况的考察报告中编 曲学与戏剧学中国戏曲晚熟之非经济因素剖析一、原始宗教和神话的不发达显示着人们思维方式的局限和戏剧土壤的贫瘠二、生活和艺术观念的保守性以及所造成社会文化结构的惰性严重阻碍了戏剧因素发展中的综合进程三、文人远离表演艺术而同仕途经济紧密结合使得我国戏曲产生长期没有创作基础戏曲史研究不可或缺的六幅图像本色与当行——兼谈元曲本色派问题明初剧场及其演变一、勾栏庙台:残存的历史记忆二、教坊司及其演变三、钟鼓司和内廷戏剧演出明代北曲剧场盛衰论一、定型化、僵化与杂剧的自我封闭二、北杂剧市俗土壤失落与观众萎缩三、北剧南曲之画地相角四、整体艺术气势与“广陵散”——北曲终成绝响明杂剧分期论明杂剧文献论明杂剧曲体论明杂剧风格论论昆曲杂剧传奇杂剧化与杂剧昆曲化——再论昆曲杂剧北曲南唱和昆唱北曲——元明戏曲曲体发展演变的一点思考童子戏简论淮海戏简论戏曲学——中国戏剧学论纲一、戏曲学:定义、性质、方法二、戏曲理论——戏曲学之基础三、戏曲史——戏曲学之源泉新编中国戏剧史论纲一、缘起二、上篇:中国古代戏剧三、下篇:中国现代戏剧四、余论关于当前戏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一、戏曲概念和定义的本质——扮演故事二、剧诗和诗剧:美学意义?抑或文体学意义?——兼谈戏剧和诗歌理论的分合交叉三、单折戏——中国式独幕剧下编 艺术家考论浪子斗士大师——关汉卿的心态特征一、身世及人生道路选择二、浪子心性,斗士精神三、升华——艺术之变革与创新元曲家生平及心态三题一、扑朔迷离的卢挚和徐琰二、在传统和现实间徘徊的张可久、徐再思等三、乔吉、宫天挺式曲家心态特征从知恩图报到自悔自责——试析赵孟的心态历程一、知恩图报.赤心输诚二、“自念”顿悟.自悔“罪出”遁入画境——黄公望等心态描述戏曲与古琴的生命互动——朱权及其“二谱”简评朱有燉及其杂剧考论一、生活经历与创作概况二、节令与贺寿:雍容的藩府气象三、历史与现实:人伦的沧桑大道四、妓女和宗教:良苦的教化用心五、创作风格:继承与创新汪道昆及其杂剧创作关于洪昇生平思想的两大问题《桃花扇》的文化解读关于赵琦美与抄校本古今杂剧的几个问题一、“也是园古今杂剧”还是“脉望馆古今杂剧”二、“脉望馆”是否“古今杂剧”抄校和收藏之地三、武康为赵琦美之终老及归葬之地四、结论后 记眼前的这一部书稿,收入三十余篇文章,系笔者整理30余年来从事艺术学理论和戏曲史论教学科研的部分成果结集而成,根据学院和出版社的统一安排,题名《教授学术代表作》,对我来说,这么个题目不那么名副其实。由于自身所从事专业口径宽,涉及范围比较广,所选文章并不能涵盖全部。《关汉卿研究》和目前从事艺术学理论专业的许多同行一样,我是学中文出身,研究生开始即师从著名文艺理论家和古代文学研究家霍松林先生治中国古典文学。先师学术口径更宽,古今中外无不涉猎,同时还是名闻遐迩的书法家和诗词楹联大家,这都深深影响了我。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我侧重于古代戏曲,先后以《论明杂剧》和《关汉卿研究》两篇论文完成学业,相继获取硕士和博士学位,后至东南大学任教,出版了《关汉卿研究》、《明杂剧研究》等学术专著和一批论文。《明杂剧研究》上世纪90年代中叶,学校准备大力发展艺术学科,我长期从事的古典戏曲研究同时属于戏剧戏曲学之一部分,而后者按国家学科目录又为艺术学的一门二级学科,于公于私我必须积极参与东南大学艺术学的学科建设,而学科建设又并非空对空,它必须由学术研究支撑,于是顺理成章我的学术研究又拓展到艺术学,在坚持原有学术领地的同时,又陆续出版了《艺术与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与艺术史论》、《世界艺术史纲》等艺术学理论专著,发表了《艺术定义与艺术史新论》、《艺术魅力:真实生命之内充》、《生命层级与艺术表现》、《艺术史认识论》等系列文章,并主编《美学与一般艺术学新论》,撰写《中西高校专业艺术教育之比较》等论文参加相关学科建设的讨论。《曲学与中国戏剧学》应当指出,在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创设和发展过程中,如何在美学的宏通和门类艺术学的精深之间找到合适的支点,始终是一个有待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学科的奠基人张道一先生倡导“美学下去,艺术上来”,与美学前辈朱光潜先生“不通一艺莫谈艺”的观点正有前后相通之处,都是说必须处理好一般和特殊的关系,不能一味天马行空。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在进行艺术学理论的专业探讨的同时始终没有放弃戏曲史论这一块阵地。这些年来,先后出版了《明杂剧史》、《明杂剧通论》、《曲学与中国戏剧学论稿》等学术专著及一大批学术论文,学术兴趣甚至延伸到文学和文化领域,出版有《元代文人心态史》、《千载孤愤——中国悲怨文学的生命透视》、《詹天佑传》等学术专著及相关学术论文。所有这些,皆极大地开阔了我的学术视野,也有助于艺术学理论专业研究的提升。《元代文人心态史》不久前出版的《世界艺术史纲》即最大限度地展现了宏通和精深的结合,受到了众多学界同行的好评。清华大学陈池瑜教授称:“著者站在一般艺术学和文化地理学的角度,将世界艺术史看成一个多元互动的跨文化系统,对人类艺术的发展脉络作宏观上的勾勒和阐释,建立起崭新的世界艺术史的理论框架,为中国的世界艺术史学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世界艺术史纲》中国艺术研究院李心峰教授主持撰写的《2017年艺术学理论学科研究发展报告》称该书“既是一部富有原创意义的学术专著,也为艺术学理论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了一部紧缺的高水准教科书。”这些当然更多地是鼓励,鞭策着我在打通和综合各门类艺术方面进一步努力。毫无疑问,我还会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作者近照最后,借此书出版之际,谨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的家人和朋友们表示感谢,感谢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和东大出版社。回报他们的,只能在学术道路上更加勤奋和努力。徐子方2018年秋于南京味宁轩

墨翟

专著和教材的区别,职称评审中专著比发期刊更有优势的5点理由

专著是著作的别称,是指发出的文章或者书籍中的观点和言论是有创造性的,前无古人,后来者还没提出过的思想、科技、方法、技术等等,不是众家之言,是一已之论。但他又是针对某一方面进行的专门研究,形成的全面、系统地论述,内容广博。因为要将复杂性问题的研究过程、形成的成果与成熟观点进行系统论述,因此专著的篇幅一般会比较长。专著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成果,学术参考价值一般很高。如果著作出版了的话,是有出版书号的,因为有了书号著作权就有了保障。教材我们一般理解的就是课本,以书本为载体,向学生们传授知识、技能及传承思想文化。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教师自己编写或设计的材料也可称之为教学材料另外,计算机网络上使用的学习材料也是教学材料总之,广义的教材不一定是装订成册或正式出版的书本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称之为教材 ;狭义的教材就是教科书两者的区别:1教材的方式只有主编,专著的著作方式可以有著编著编译译著2专著一般不挂参编,教材有参编3教材的前言上是不写编写字数的,专著一定要写明;看书的目录和内容,教材是从基础深入的那种,偏向于教学内容,专著直接讲前沿科技或某一问题,不在如何教学上做文章图书专著相较于期刊在职称评审中的优势是什么?1.可操作难度小准入要求低现在的职称晋升一般要求发表3-5篇论文,且其中必须有一篇有价值的核心期刊类论文此类论文要求高,操作难度大,而核心期刊量少,审稿严谨,价值也不菲而专著出版工作由出版社全权代理,出版社级别低需求是主编或者副主编编委,字数要求,相对容易操作为解决学术著作出版难的问题,以快捷科学的办法运作出版,降低出版成本,提高出版质量与效率,为医护等工作者提供个性化的全程式的出版服务2.操作时间发表论文发表至少3篇省级正规期刊,需要投至不同杂志社,再有杂志社进行审稿杂志社面对四面八方的投稿,质量要求自然会提高,你的稿子稍有瑕疵,就会有石沉大海,不仅浪费了时间还浪费了精力而选择出本著作,从申请书号到印刷出版,周期一般是数月左右,操作周期比核心发表短很多3.更省心省力学术著作惟有出版才能彰显它的价值,作者的真知灼见才为人知晓出版学术著作是医护等最大的心愿,也是他们晋升的重要筹码然而,医护工作者往往潜心进行学术研究,而无暇顾及学术著作的出版工作,更别说为自己花费了大量心血的著作找个合适的出版社了著作的出版流程全权交付与出版商代理,从组稿到编辑校对到印刷出版整个过程实际投入时间与精力要交论文省得多4.相比期刊论文更有法律保障专著有书号所以凭借书号就可以在法律上保证专作者的著作权。5.专著在各种职称评审中加分比较多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对这一方面感兴趣,可以留言,或者进入北京正易文化网站进,会给你专业的意见啊!

法度

学术专著质量问题引发反思

近日,2019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桐城派大辞典》因错误太多被质疑(详见本报2019年8月20日06版报道)。报道发出后,引发业界和学界讨论。“学术类出版物的编辑应具备很强的学术素养。”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一本合格图书的出版是作者、主编及编辑等多方努力的结果。书稿出版时出现问题,出版社也难辞其咎。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图书出版物出现质量问题的现象一直存在。今年上半年,《广西石刻总集辑校》因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而饱受质疑,最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子课题“广西石刻总集整理”被撤销。不久前,在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一带一路”2019学术出版论坛上,出版学界、业界专家学者就我国出版业的发展现状及出版编辑素养问题展开了讨论。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平认为,学术出版是人类学术成果记录、传播与共享的重要渠道,学术出版活动记录了人类文化悠久绵长的历史。“学术出版为学术共享提供了便利条件,也是学术成果获得社会成果、促进社会进步的有效平台。有利于提高学术研究质量,体现国家、民族的学术高度。”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指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业内外诸多人士都在为学术出版的困局而焦虑,学术原创出版物不仅数量相对较少,而且质量问题也比较突出。他认为,编辑队伍的学术素养亟待加强。上文提到的业内人士也认为,学术专著出版中存在专业领域众多、编辑能力有限、时间及资金短缺等诸多困难。“我国每年大约出版50万种书,新书大概25万种,其中约1/4是哲学社会科学类图书。”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贺耀敏看来,中国已经成为学术研究和出版的大国,正在迈向学术研究和出版的强国,这一进程在不断加快。记者了解到,当下的出版行业,存在着青年人才缺乏、专业人才青黄不接的情况,这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出版行业的转型发展。一名出版公司的员工介绍,出版行业作为传统行业,在年轻人看来,可能意味着“钱少事多人累”。编辑出版专业的大学生选择做本行的并不多。安徽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刘婷婷认为,图书出版业是夕阳产业,市场需求有限,导致年轻人不愿意入行。此外,出版行业要求从业人员能够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还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思想觉悟。当下的年轻人迫于生活压力,很难静下心来“埋头故纸堆”。总之,出版行业可能并没有吸引青年人才“落户”的筹码,亟须加快转型创新。对于如何提高学术编辑的素质,郝振省认为应该从源头抓起。“目前,编辑出版院校、系科、专业的教材教学有很大缺陷。其中,缺少原著教材和教学活动就是明显的软肋。”在他看来,高校出版编辑专业教育应开设更多的实践课。“相关的学会协会、出版企业在其培训课程中,应适当增设阅读、研读原著的内容。就出版行业编辑个人而言,应有一定的文化自觉与文化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