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总有一些有违学术道德的新闻出现。无论是毕业论文抄袭,还是毕业设计引用不当,对于当事人来说轻者声誉受损,重者中断学术生涯,代价巨大,令人惋惜。也许为了奖项,也许为了就业,为何到了大学甚至走上工作岗位还会犯这样的错误?在诱惑面前,在压力面前,如何让天平两端持久平衡?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申素平认为,这些乱象不断出现,恰恰说明学术道德应该从小建立,从小培养。中小学谈学术道德,不是为时过早从开蒙开始,也许每个学童都听过这样一句话“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诌”。这里主要谈的是要善于借鉴或模仿。近日,上海市一位考生的中考作文由于改写自考前背诵的“优秀范文”,被阅卷老师判定为“雷同卷”,得了“0分”,给广大师生敲响了警钟。借鉴的边界在哪里?哪些可以直接引用,哪些必须标明出处?申素平认为,在中小学阶段,基本的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这一课不能缺。小破洞不及时修补,当漏洞越来越大,学生就如同站在悬崖边奔跑。除了引述他人成果,在团队合作和家长帮助方面,如何清晰画定学术道德的红线,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学院客座教授朱煦认为,这都是值得强化的一课。在中小学阶段就谈到学术道德,并不是为时过早。申素平认为,学术道德是道德在学术领域的体现,它的核心是真实、真诚、守信,是任何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品质。“在中小学阶段,除了诚实做事,学业上诚实是必须的要求。”“很多人认为,学术是高深的学问,只有在大学、研究生阶段或是科研岗位才需要,但这是一个误区,学术不仅指科研,还包括知识的学习。”申素平告诉记者。申素平认为,“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创造”之间是密不可分的,也是互相促进的,因此在知识的学习时期,更要注重学术道德规范。“知识,并不是背下来就好了,要问一问‘这个观点是来自谁的’,能不能不加指出就写出来,一定要做好标注。很多国家都强调研究型学习,我们国家中小学生也经常做一些研究、PPT,找一些资料作论证。这个时候,如何标明出处,指出来源,能不能改编别人的观点,能不能引用别人的话当作自己的?这些问题都要梳理清楚。所以,学术道德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尊重别人的成果也是尊重自己的学习。”申素平这样总结。帮孩子厘清剽窃、引用的概念科学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它和道德规范是相通的。申素平认为,一些概念应该从小就根植在孩子心里。“比如什么是剽窃?剽窃就是引用别人的观点,没有正确加以标注。比如提交的作业有没有得到别人的帮助,要把哪些帮助指出来。”她讲到出国留学的学生会“栽”的一些跟头。“因为小组同学在一起商量,所以大家提交的作业总会相似。如果几科作业有交叉重合点,有的‘聪明’孩子会稍微修改一下就同时提交好几份作业。这都是失信的行为,如果不从小做相应的学术道德培养,可能在不知不觉间就犯了错误。”然而,在学习生活中,学生本就需要师生家长的指导,本就需要知识的积累建构。朱煦认为,找到一根泾渭分明的线十分困难。他认为,除了厘清一些概念,还要从评价标准上着手解决。“对于诚实做人做事的行为,我们的评价体系要给予充分肯定。如果一个孩子今天没有完成作业,他只要诚实地讲出自己的原因,就应该得到肯定。”朱煦说,“但在现实之中,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做到这点都很难。反而是那些蒙混过关的孩子,有可能得到家长老师的表扬。“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游离在时而说真话、时而说假话的状态中,这是很令人担心的。”朱煦认为,老师不宜超越孩子的年龄水平和学术水平,一味鼓励“更高更快更强”,这会导致学生们“为了成绩做出一些不合时宜的‘努力’”。朱煦还谈到了今天中小学教育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就是思政课的作用。“我观察到,我们的中小学思政教育往往聚焦概念意识,较少从真实的学习生活场景和孩子的行为下功夫。比如说,新闻中报道的一些抄袭、剽窃事件,如果能放到思政课堂上去,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展开充分的讨论,那是多有意义的道德教育。”朱煦告诉记者。创造安全感,让孩子诚实表达朱煦希望,未来的教育是让诚信的孩子从中获益。“不仅是成绩好的孩子能得到最多的掌声,诚信的孩子应该首先得到鼓励。”朱煦说。北京十一学校高三学部主任、课程与教学研究院院长刘伟同样认为,引导学生掌握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教师最重要的责任之一。他认为,在作业设计上和评价方面,老师大有可为。“当学生在作业中出现大量家长过度参与或是抄袭等现象时,从教师的角度,我们不应该简单地批评家长和学生,而是应该反思作业设计是否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诱导了这种不当的参与。”刘伟说。他的办法是转换视角,站在学生的视角审视作业。“当老师从‘教’的角度去设计作业,学生往往会为了完成而完成。而如果用逆向设计的思路,站在学生的角度,先思考通过这个作业,能够达到什么目标、需要哪些支持,这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前面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考虑如何激发孩子的内生动力去完成作业,让他在做作业过程中有深度的体验。刘伟举例,学校曾给学生布置过这样的生物作业:要求学生寒假回家走亲访友时,观察亲属间有没有一些共同遗传性状,比如双眼皮、酒窝等,结合课本上的遗传学知识加以分析,做成一个家族遗传性状调查报告。“这样的作业学生会觉得好玩,同时对遗传学知识也有一个真实的了解。好的作业就要解决真实情景中的真实问题,老师们要注意,让学生搜不到的作业才是好作业,不良的作业本身就在诱发不良的现象。”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的行为也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认知。刘伟说,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们会经常问学生,“都听明白了吗?”这时候,大多数情况之下鸦雀无声,因为即使不明白,学生也不好意思说,他担心受到批评。“一个‘都’字,把他排除在大多数同学之外”。刘伟认为,这是一种不好的信息收集办法。“作为老师,你应该让学生在诚实表达的时候有一种安全感,而不是把他们放在‘极个别群体’中。以作业为例,我们经常说作业就是给学生查漏补缺的地方,老师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做作业最重要的意义不在于呈现得完美与否,而在于反映最真实的学习状态。”这就能给孩子一种安全感,“老师们应该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错误,他们的错误恰恰给了老师反思自己教学的机会。我们要让孩子在安全感中度过学习生活。”刘伟说。诚如专家们所说,学习生活中暴露的错误越多,改正的机会越多。“如果没有解释,缺少宽恕和原谅,那么孩子的未来,可能将在学术失范的悬崖中再进一步。”刘伟最后说。(本报记者 姚晓丹 唐芊尔)
2019年11月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承办的“第二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论坛”在北京举办。会议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发出“恪守学术道德、弘扬优良学风”的倡议。“恪守学术道德、弘扬优良学风”倡议书推进中国改革发展,实现现代化,需要哲学精神指引,需要历史镜鉴启迪,需要人文力量推动。为进一步引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恪守学术道德、弘扬优良学风,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现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发出倡议:一、坚持正确方向,坚守学术理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价值取向。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二、立足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立足中国实践,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积极构建中国理论,回答中国问题、阐释中国道路、总结中国经验,把中国的发展优势转化为理论优势和话语优势。三、弘扬优良学风,奉献学术精品树立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治学态度,弘扬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优良学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推出有思想深度、实践温度、历史厚度的精品力作。四、遵守学术规范,坚守道德底线秉持学术良知,恪守学术规范,把学术自律体现在学术活动的各环节。坚守道德底线,践行科研诚信,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学术生态。五、抵制学术不端,捍卫学术尊严坚决反对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篡改文献、捏造数据等行为,坚决抵制哗众取宠、急功近利、东拼西凑、粗制滥造等行为,对学术不端、学术腐败实行零容忍。六、提升道德修养,引领社会风尚加强道德修养,做到淡泊名利、甘于寂寞、无私奉献。增强自律意识,做到慎独慎微、自重自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汇聚起哲学社会科学界崇德向善、自强不息、追求真理、守正创新的道德力量。(微信编辑:杨晨)如何免费订阅“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官方微信
一旦一个人决定要以改善自己和进入职业世界的愿景加入学术界的行列,那么在追求这一愿景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步骤便成为构建未来的准则。在这个学术任期内所采取的行动和所形成的理想往往会决定一个人在社会中如何具有影响力和受到尊重,以及他们遵循的道德准则。伦理哲学可以分为三类:个人道德,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个人道德是监督我们如何相处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社会要求,良好的道德规范应包括那些以社交或商业方式与他人互动时以积极的方式影响我们的经历的道德规范。任何负面的东西都不会被社会接受。职业道德是组织建立的个人和商业行为,价值观和指导原则,旨在帮助指导其成员并帮助他们根据组织的道德原则履行其职责。学术道德是学术界呈现真正属于自己的工作的个人行为。抄袭,欺诈或遵守规定都是违法行为,会损害设施的完整性并削弱大学经验的学术精神。卡普兰大学的官方窃政策可以定义为“完成课程的所有工作必须是您的原始工作,并带有适当的引文或对任何完成课程,项目或作业所使用的任何来源的认可。但不限于讨论板,计算机程序,营销计划,PowerPoint演示文稿,论文和其他作业,包括草稿和最终版本。”然后,卡普兰(Kaplan)policy窃政策进一步确定了构成窃的犯罪,包括但不限于未经作者同意或承认而使用其作者的思想,文字和/或其他作品,即购买了为了将其用作提交者的原始作品而使用互联网上的所有论文,以及将全部或部分论文作为您自己提交的目的-即使您没有做实际的工作。根据Lobanov-Rostovsky在Angelaki:理论人文杂志(2009)中对剽窃的定义,“窃在传统上被视为盗窃的一种形式,侧重于剽窃者的未得之益-教育,经济或职业-通过分配他人的知识成果而获得收益。” 该论文继续声称,关于剽窃是什么的这种想法仅意味着我们的想法或思想实际上都不是我们自己的,而是对现有知识汇编的反驳。实施窃行为是非常严重的罪行,其后果也同样严重。如果大学确定发生了这种罪行,那么将发生三种后果之一。根据《卡普兰诚信政策》的定义,这些后果包括:初犯-作业失败,第二犯-班级失败,第三犯-开除大学(Kaplan大学,2014年)。窃费用随后记录在卡普兰大学数据库中,并永久保存在该数据库中。如果学生继续进行窃,指控将会累积,并且在第三次犯罪时,该学生将被永久从大学开除。为避免这些后果,大学为学生提供了指导方针,他们可以遵循这些指导方针,从而避免犯任何被视为剽窃的行为。其中一些方式包括问答中心,实时辅导和各种讲习班,无论是现场直播还是录制的,都是Kaplan大学写作中心(KUWC)。这些资源可以在卡普兰大学的学术支持中心内找到。在学术界和专业机构中,个人选择始终是成为有道德的人的首要手段。首先是在学术机构内,学生发展自己的道德和道德标准,然后将其带入职业生涯。在这些职业生涯中,无论有无职业,他们都应保持高水平的诚实和正直及其行为。否则会引起其他人质疑所涉机构的政策。一个人选择的职业,他们选择在哪个地方从事上述职业,他们所采取的行动以及如何选择从事该职业,都是个人做出的个人选择。这些个人选择是有意识地做出的,因为该学生在其学术生涯中所走的道路。这些有意识地选择成为该人的道德准则,并受其道德身份的影响。18岁的迈克尔·布朗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开枪的案子揭露了个人选择和道德观念背后的问题。威尔逊警官在面对一个年轻人是不得不做出自己的第二次决定,有些证人说,这个年轻人正在指控他。自大陪审团审判结束并随后对该人员无罪释放以来,全国各地对威尔逊警官和圣路易斯警察局的职业道德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意见。拍摄决定只是威尔逊面对事件发生时所见到的危险所做出的个人选择。如果曾经遇到任何类型的道德问题,则要维持符合预期道德的个人道德,要做的主要事情就是要同时退回在您的学术和职业生涯中所教给您的道德。保持最新的道德状况,并简单地遵守当今的法律和规则。构成一个人在其职业生涯中的道德准则的行为和理想,将对他或她在职业世界中的看法产生持久影响。作弊,窃取他人的想法,言不由衷或以社交上无法接受的方式行事,都将使个人受到无休止的审查和负面后果。因此,只有遵循学术生涯中所体现的理想和道德观念,才能确保自己拥有美好的未来。欢迎关注,带您一起长知识!
关于人性的善恶之争,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首先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告子说:“人性无。”他说,“人性犹如湍水也,掘之于东,则东流,掘之于西,则西流,故水无常形”。这段话是以打比方来说的,没有证明,毛病在于只有论点,没有论据。不久,孟子批评告子,说比方打得不对,二者不可同日而语,即说“人之初,性本善”。其实此话并非孟子所言,后人归结为他而已。然而孟子的话,许多人不同意,皆来辩论,因为当时的春秋战国,天下大乱,血染成河,何善之有?都说孟子是在说梦话。到后来又有荀子说人性恶。还有杨雄提出善恶混合的思想,他说,“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这里是把人的本性看作善恶并具,为善即善,为恶即恶。也就是说人的本性与生俱来便有善恶,到了这个世间,如果能修善行,善性即现而成为善人;反之如果造恶,恶性即现而为恶人,这里把人性分为两面,没有达到统一。 在佛教天台宗,智者大师从三谛圆融,十界互具的观点出发,提出了“性具善恶”的学说,他认为“性善”和“性恶”说,在理论上都有偏颇之处,他们讨论的仅仅在当下一生的本性,今生以前的善恶行为——业,和今生以后的善恶行为——果,他们都没有追究。孟子偏重了理性价值,荀子着眼于物性的转变,他们都是只看到了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从佛性论来看,佛陀一直认为“性具染净”的。因为,佛教看众生,是从无始以前看起,一直看到最终——成佛,从当下的一生根本无法论善恶。在众生来说,善的佛性与恶的天明,根本就是难兄难弟,分割不开,有佛性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无明,它们是一体的两面,在生死,是无明;出生死,是佛性。物性是从无明丹出,理性是由佛性萌芽。所以,说我们的本性是善,固然不对,是恶,也不对。若从当下的一生而言,善与恶,理性与物性,乃是与生俱来的,遇于善缘则善,遇于恶缘则恶。因此,伟大的佛陀在菩提树下开悟时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自慧德性,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在这里,“大地从生皆有如来智慧德性”是佛教性善的根据;“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是性恶的根据。智者大师根据佛陀的开示,指出性是先天本有的理德,在情感流露出来时才有善恶之分。从性善来说可以防恶而还归于善,从性恶来说可以去恶而成其善,两者观点不同,但殊途同归,目的完全是一样的。 “性具善恶”学说遣除偏执,以圆满教理的统一观,使一切法在敌对关系的两极均衡,表现了天台教的“圆融世界观”,说明一切法的现象都是法性的本体,本体与现象是一物的两面,性具实相也并不是离开现象另有,也就是说,这种“互具相即”发生在不同等级的生命个体之间,他们在现实生活里未必就没有差别,但在“理”和“性”上是平等不二的,不同等级的众生可以平等相处,彼此能够相即统一。如果只承认性善,就会抹杀成佛以后随缘度众生的功用,假如只承认性恶,那么凡夫想要成佛就没有希望了,修行就成为无稽之谈了。可以说天台宗的“性具善恶”学说,是佛教圆融的中道思想。照这样说,佛教是同于杨雄的善恶混合说了?那也不是。佛教的教义说,无明烦恼是可以在修行中慢慢断除的,断一分无明,就显一份佛性,无明断尽了,佛性也就圆成了,这就叫做断烦恼证菩提,了生死入涅槃,根本也没有善恶可言。善恶问题,仅是世间法的观念,但善恶也是没有绝对的,正像毒药可以毒死人也可以救活人,良药可以救人也能杀人一样的道理。出世间法中乃是无善无恶的,佛菩萨本身没有善恶可言,看众生也没有善恶的区别,唯有如此,才能怨亲平等普度众生。善与恶,不过是凡夫众生的自我执著而已,但这也并不是告子所说的善恶无,因为在现实世间的凡夫众生位上,人性并不是没有善恶的,成佛之后,才没有善恶可言。 “性局”思想与修行佛法并举对说时,修是渐修,偏重在后天的努力;而性是指本然的性德,不待修行而本具有,在这个意义上所谓修行,就是以后天修得而来的善行,去显现本具的善性,即修善目口是拔苦,为一切众生拔济疾苦,救苦救难,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 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是佛教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佛教要求以人为本,学佛要先学做人。太虚大师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目口佛成,是名真现实。“要成佛必须先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假如学佛以后仍然自私自利,不守五戒、十善,不懂礼貌不知廉耻,贪婪、嗔恨、愚痴、骄傲、嫉妒,连作一般的好人的思想道德标准都达不到,也就谈不上是一个学佛人了,因为佛有圆满的道德,完善的人格,是三界的导师,人天的师范。 相信因果报应是道德教育的基础理念。佛教为什么教人行善而不作恶,为什么要有圆满的道德,完善的人格,这是佛教道德教育的根本问题,世间有些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不圆满的,因此在道德教育上效果不太理想。儒家道家都明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所以劝导人们行善积德,认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就是因果。佛家把相信因果报应作为道德教育的基础,假如不相信因果,人们就不可能受约束,就会胡作非为,而不顾后果。 净化人心、净化社会是佛教道德教育的主要目标。佛教的道德教育,是从修行下手,从净化人心做起,心善行善不作恶,社会就能安定团结,祥和有序,人心得以净化,社会得以净化,道德教育与法律、法制互补就不会有打砸抢、杀盗淫的丑恶现象了,社会上没有作恶的人,天下就太平了。 从佛教的性具思想与道德来看是十分有价值,有特色的,决不是空谈的理论。智页大师从佛理上来阐述凡夫、圣人都具有善恶,没有差别,但在造事方面却迥然不同,佛全善,凡夫浸于恶,凡夫通过修行,去恶修善,提升道德,圆满智慧,才能达到理事平等不二,超凡入圣。
说起课件类型的PPT,我们大多数都设计成下面这种效果。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呢?素材来源于网络分享,侵删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课件PPT设计方法。简单的来说,对于这种类型的PPT不需要那么的酷炫,只要在排版上稍微注意一下即可。1、使用形状处理关于形状的使用,早前就分享过很多例子。那么将形状用课件中也是非常不错的方法,可以让其变得简约很多。看一下,这页PPT虽说使用了形状设计,但却显得很不舒服。这时可以改变形状的使用方式,直接将内容提取,将内容装入等比的形状中,再用线条修饰。除此之外,还可以改变形状类型并添加背景处理,效果也很响亮。我们再来看一下内容,在处理关系上没有问题。但是在元素使用以及排版上却显得非常单调。对于这页内容,可以改变原有的排版形式,将两组内容分别处理。用形状进行规整处理,使页面变得更加干净利落。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内容改变排版的结构,使用这种横向的排版方式。2、用底块规整对于课件类型的PPT,往往显得内容比较散乱。主题不够明确,内容与内容之间不够清晰,举个例子。对于这种类型的PPT页面,可以使用这种左右的排版形式处理。然后再用图片和形状突出关键字。除此之外,就是用底块规整处理,目的是让内容变得更加清晰。同时,还能提高页面的丰富度。在举个例子,比如做这种课件页面,使用纯文字又显得很单调。除此之外,使用底块规整,再用三角形处理,更加丰富主题内容。这时,如果没有太好的设计方法,还可以借助逻辑图表设计。可以在【KOPPT插件】中插入一些比较符合内容的创意逻辑图表。插件素材来源于KOPPT网站插件素材来源于KOPPT网站再看一下,用插件快速插入逻辑图表的方法,非常简单。最后再看一下,修改内容之后的效果,也非常不错。这时还可以用底块简单的处理一下,页面会显得十分规整。最后,再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这种公式类型的页面,这种处理方法显然比较影响视觉效果。这时可以简单的使用底块处理一下,将公式规整,页面就能变得简约很多。3、结构图的处理对于结构图的使用,不能用“一条龙”的视觉处理方法,然后再用比较复杂的效果元素装饰处理。这种方法会让让页面变得更加凌乱很多。很简单,使用这种曲线的元素对内容加以引导处理,再用底块突出,如图所示。4、表格的处理关于表格的使用,在课件中也是常用的方法,可以让数据内容变得更加清晰,但却很单调。不信,看一下,这里简单的改变一下排版的方式。然后再调整一下表格的样式,就能得到不一样的效果。好了,关于课件类型的PPT就分享这么多。最后再来看一下,整体设计之后的效果。以上图片案例素材均来源于网络分享,侵删关于本次的主题内容,就分享这么多,希望对你有帮助。下期见!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 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6月24日,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组织了《学术道德与科研诚信》研究生课程任课教师集体备课,就如何结合实际生动活泼地让《意见》精神进课堂,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讨。研究生院王军政常务副院长、培养办陈旵明主任、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学术道德与科研诚信》课程组全体教师和研究生助教代表参加了集体备课和座谈交流。王军政指出,当前国际科技竞争日益激烈,学习贯彻《意见》精神对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培育新时代科技人才、北理工“六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注:新时代北京理工大学人才培养目标——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企业家、金融家、教育家);学习贯彻落实《意见》精神要着眼四个方面:一要深入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价值追求对科研成效影响巨大,研究生毕业后大部分从事科研工作,必须加大对学生理想与价值追求、科研精神与兴趣的培养;二要反对浮夸风,教育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要求真务实、踏实诚信、精深求是,坚决杜绝学术不端;三要加强研究生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在《意见》精神进课堂的实效上下功夫,因此必须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提问题和研讨为抓手,培养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维、颠覆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四要做好教学保障,为课程教学和教师提供多方面支持,包括教研教改立项、参加交流研讨论坛,不断提升教学能力。课程组负责人、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张峰教授对《意见》的现实意义、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内涵和内容、弘扬科学家精神等方面进行了解读,并结合课程设置情况提出,在教学内容上,要深化对老一代科学家精神的传承;在教学方式上,要加强对学生学术诚信的教育引导。课程组所有教师结合教学工作,对《意见》精神进课堂进行了发言。刘丹鹤老师提出,科研氛围和教学方式对学生科研素质培养具有重要引导作用,在教学中要更多地运用正面案例引导与反面案例警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术自律,提升科学道德素质,可以通过院士面对面、新媒体宣传等创新手段推动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入脑入心。张君老师认为,推动学生能力素质的养成非常关键,要通过嵌入情景和案例等推动互动式教学,引导研究生正确处理荣誉分配、科研伦理道德等问题。江洋老师提出,在教学理念中要坚持激励和学风建设并重,践行新时期科学家精神要给予学生高目标、高要求,通过学风建设推动学生更高的价值追求。李世新老师从教学支持和教学能力方面提出,各部门加强协作,将学校校史、专业史、我校的院士和著名教授等优秀资源转化为课程教学资源,以促进教学创新。通过集体备课会,大家一致认为在课程教学中要重点培养研究生的科研精神: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切实有效的推动人才培养质量,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做贡献。(科协改革进行时)
易经文化的传承,一向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义理的传承,主要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等人文科学的方面进行阐述、发挥,以指导现实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就是数术的传承,主要从未来学、预测学,咨询文化的角度阐述、发挥,乃至创新、改造,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各色人等的心理咨询需求。近代,我国的这一预测学术形形色色,空前旺盛,但乌烟瘴气,骗子层出不穷。至此,一部分的人把这门研究列入了禁区,贬入冷宫,再加上一条“封建迷信”,“伪科学”等。终归接地,这都是学术之人自己造成的!究其原因,太多人急功近利,学功不成就开始大行其道,或者用不正之偏门手段攻击求测者的心理,大势敛财。因此,整个学术界哭笑不得!幸有开放的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制度,发扬传统文化,给予了真正有学术的人深造空间。就如商业出版社的前言所说,占卜技术在当今的实际应用则是该谨慎的,一个是因为这种占卜技术的本身作用还是有限度的,我们提倡的是顺势而为,生活不要太多的逆风而行,或者说躲避风险,仅此而已;另一个这一行良莠不齐,很容易让心术不正之人成为骗子角色有可乘之机,所以,对一般大众来讲,别太宿命论,平时起码要少算少预测。算错了,被误导,真不如不算,有些信徒的人门碰到这方面说言道词的阴影,那是适得其反很有损害的。不可否认,八字论命有大量的神秘性,唯心论的成分,而且备受推崇。古往今来,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治学者从中窥见到智慧的闪光;执政者从中总结道御政的权谋;生意人从中获取到滚滚财源;迷信者从中得到了缚身的绳索。在积极向上发展思想浪潮的今天,一切追求都无可厚非。中国预测术,历时悠久,多种多样,从东汉以后至到六朝的很长一段时间,从最开始仅仅只就生日那天所碰上的星象来作预测,由粗糙不断地演进完善,后来经过三国魏晋南北朝命家们的共同摸索探讨,一直演绎到当下,从没像今天如此的杂乱,要说辉煌,宋朝也曾经达到巅峰,但在历史里找不到一点分家立派相互贬低学术的痕迹。其实,在古时,许多预测学家就提出道德规范问题,其作用就是让社会和人们知道,一个学者型的预测家,和浪迹江湖,胡说八道、小题大做的江湖人士,两者对于学术上的探讨和人品高低,有着天渊之别。。为此,清末民初易学家袁树珊曾引用汉朝贾谊的话:“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提倡知识分子学易与用易,同时肯定了从事医生与卦师命理分析家的职业地位。并提倡易学家以自己的智慧为社会服务,但同时提出道德规范。袁树珊提倡:学问、常变、言语、敦品、廉洁、劝勉、警励、治生、济贫、节义。为(星家十要),即是个要求与原则。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郑景峰先生又提出了易学人才应尊重的五个守则:1.要有高尚的人格、2.要有高深的学问、3.要有宗教家的慈悲、4.要有心理医生的水准、5.要有地上神仙的风骨。。袁树珊认为,卜筮相术算得上中国的国粹之一,几乎是和中国文化史同步而生,源自上古,显于殷商,于今为盛。对卜筮之学视而不见,无异于掩耳盗铃。当然,出必问,行必占,更是问道于盲。只有精研此术,破除神秘,直得本原,方可去除迷信,而得术数学之本来面目。道可道,非常道,也用易经爻辞里的卦:上九,亢龙有悔。任何事,千万不要疯狂到极限,作为学术人,生活在幸运的时代,我们都应该维护好这片灿烂的天空!
教师,一直都是我们比较敬重的行业,教书育人传授知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老师却慢慢变得腐化,正是因为这样的事情,让学校这个本该是象牙塔一般的地方,变得乌烟瘴气。近日,河南驻马店的郑女士向媒体爆料,为了孩子,自己和正阳县某中学校长之间发生了婚外情,而且还表示对方是婚内勾引女学生家长,期间对自己多次威胁,甚至还承诺和自己结婚,但到头来发现都是骗局,上门求说法,却遭到校长以及校长老婆的殴打,多次举报该校长都被无视。此事还在持续发酵,又曝出女子被校长偷带进校园发生关系、为其两次堕胎,虽然目前尚无定论。但俗话说得好,一个巴掌拍不响,恐怕此事,郑女士和校长都是婚内出轨,背叛了自己的另一半。学术有“高度”,道德无“低度”,何以为人师表?大学校园是每个学生心中的神圣殿堂,老师是“学富五车,品端行正”的楷模,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社会风尚的倡引人。可为什么总有一些人,毁了教师这个伟大的职业,要知道一颗老鼠屎会坏了一锅粥,做出这样的事情,不仅仅是给学校抹黑,更是给教师这个行业抹黑,师德何在!身为校长,没有一点为人师表的样子,其实说得更直白点,就是校园腐败,这样的事情,一定要严肃处理,不要让校园这样教书育人的干净之地,成为腐败的温床。事情发生后,网友最先职责的肯定是“禽兽不如”的男方,作为高校的校长不好好教书,却作出这样龌龊的事情,还有师德吗?也有网友表示错在这位家长,别在拿为孩子做出牺牲当遮羞布,此行为已经偏离家长的范畴,大家觉得错到底在谁?谁才是最大的受害者呢?欢迎大家各抒己见。
人无德不立,对于科学家来说同样如此。作为科学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科学道德与学风夯实着学术大厦的地基,是科学研究不断取得进步的稳定器与压舱石。近日,2020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暨宣传月启动仪式在京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先生、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在启动仪式上作报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致辞中说:要恪守求实精神,维护科学道德,自觉遵守学术规范,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既要著作等身,更要著作等“心”,真正让践行科学家精神成为行动自觉。近年来,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受到全社会关注。这一方面体现在个别高校和科研院所爆出学术不端事件,让学术界为之震动和反思,也使得社会上出现了对科学道德风气的质疑;另一方面,一批德高望重、成就卓越的功勋科研工作者受到公众的爱戴与尊重,激发各行各业劳动者向他们学习,形成榜样的示范力量。每一个行业都有自身独特的职业道德,而科学道德指的就是科研工作者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准则。科研工作者只有遵循科学道德,才能开展平等的竞争,充分激发创新活力,让有才华的科学家产生应有的学术获得感。由于科学家从事的研究,有的对整个行业甚至整个社会对关系重大,因此科学道德还间接关系到未来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从公共意义而言,科学道德也对社会道德的完善起到推动性作用。学术规范是科研界在长期摸索中形成的法则。有的学术规范表现为成文的规则甚至法律,有的学术规范则是抽象的、倡导性的。不管是怎么样的学术规范,都是科研工作者日常开展工作的底线依据。在现实中,学术规范处于动态的调整过程中,每一次学术论争,都对学术规范的完善与执行提出了新的要求。当然,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是一体两面的,科学道德对学术规范提出了指引,而学术规范则犹如捍卫科学道德的铠甲。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依赖于学术共同体的自觉遵循与内部监督。因为前沿性的创新性研究牵涉到复杂专业的知识,所以相比一般的社会公德,非专业人士对科学道德和学风的理解不够深入具体。只有在学术共同体内部,才能进行真实有效的科学道德和学风评价。对此,需要不断激发科研工作者的荣誉感和向心力,形成学术共同体的监督氛围。维系良好的科学道德与学风,离不开严密的制度建设。学术研究不仅是科研工作者的个人职业,更是关系到社会发展的公共事业。因此,科学道德与学风离不开行业主管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有力监督,依赖配套机制的健全。在发生学术不端事件时,离不开权威部门详实调查、主持公道,一方面绝不姑息任何一个学风不端者,另一方面也对遭受误伤和诽谤的人及时澄清正名,让科学家放下心理包袱安心从事研究。开展“学风建设宣传月”活动,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也能让广大青年学生等学术后备力量感受到大家的风范,激发他们为科研学术事业奋斗的志向。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也对良好社会风气起到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作者:王钟的)来源:光明网
恪守学术道德 担当历史使命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论坛召开齐鲁网10月14日讯10月12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论坛在山东青岛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王京清,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张江汀出席论坛并讲话,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唐洲雁主持论坛开幕式。王京清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节点,改革开放的关键阶段,历史将接力棒交到了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手中。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定理想、涵养道德、砥砺品性、奋发有为,承担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书写好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的时代答卷。王京清强调,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的转型,浮躁的社会风气逐渐影响科研学风,学术不端行为有所滋长。不良学风和学术腐败关乎整个学界的伦理,必须建立健全惩戒监督机制,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标准,推动形成实事求是、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王京清提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把学术研究融入到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到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而行,在为时代书写、为人民做学问中成就“大我”。要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学术腐败,汇聚起学术界崇德向善、追求真理、积极创新的学术品格和道德精神。张江汀认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道德和学风建设,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石,只有恪守道德,树立优良的学风,哲学社会科学才有有价值,哲学社会科学才能不断的繁荣发展。张江汀提出,要更加注重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地位;要更加注重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坚持为人民做学问,为国家和民族发展做贡献;要更加注重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科研道德养分,自觉担当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要是注重严以治学,形成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顾海良,中共中央党校原校委委员、副教育长韩庆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副主任、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张述存作大会交流发言。顾海良提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解决好学风问题,当前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存在学术浮夸、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等一些不良风气。顾海良建议,要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诚信建设中软约束和硬措施结合起来,推动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韩庆祥表示,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倡导的一种学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学界要积极、主动、自觉地关注、研究新时代。用中国理论阐释好中国实践,回答好中国问题,阐明好中国道路,总结好中国经验,这是学风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生长点。张宇燕结合国际问题研究谈到,优良的学风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培育,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直面国家需求,将学术研究与国家民族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面对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国际问题研究学者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经常想着国家安危、国家发展,如此,道德和学风建设才会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谈到,教师在教育和科研中处于重要地位,是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因素,其严谨的治学精神和良好的形象对学风建设起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普通公众的接触较多,对举旗帜、育新人、展形象的使命来讲,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教学科研人员更具有关键少数的示范作用。张述存表示,加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树立马克思主义学风。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包括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理论联系实际的风气。这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道德学风建设的主体内容,也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担负起历史使命,要以深厚的学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精神品格引领风气,在为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伟大事业中成就自我、实现人生价值。本次论坛还设置了三个分论坛,分别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崔建民、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邴正主持,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张异宾等全国社科院、高校、党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展开热烈讨论。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山东社会科学院承办。来自全国社科院、高校、党校、科研机构的12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