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果壳编辑部招人了,来了解一下?纯色

果壳编辑部招人了,来了解一下?

太长不看版AI今天又发广告了。招聘广告。这次,我们有7个科学传播类职位开放,包括:科技编辑,策划编辑,新媒体运营,高级科学编辑,动画师,运营实习生,新媒体实习生。本文最后有具体的岗位要求,及简历递送方法“科学传播……是干嘛的?”不止一个人问过我这个问题。或许你也想问。我最常用的一个回答是:“唔,传播科学?”并不是我有意敷衍。我在果壳网当了五年的科学编辑,而科学传播,还没向我展示完它的每个形态。做科学传播,我能做什么?刚入行的时候,我以为做科学传播就是读读论文做做翻译,将科学发现告知非专业人群。我最初的日常任务也就是如此:每天看看世界上多了什么好玩的科学发现,写成容易理解的介绍性短文发出来。学术期刊的论文,研究机构的新闻稿,各大外媒的评论……那些年,在中文互联网上制备科学新闻的原料总是现成的,找到它们,阅读它们,翻译它们,是不少科学传播者工作的全部。2014年的1月31日,我一如往常地搜寻着有趣的科学新发现,最终选择将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在《自然》上发表的两篇论文结果整理成报道,发布到网上。11个月后,那项研究成了毫无争议的年度学术丑闻:两篇相关论文被撤回,论文作者被自家单位判定捏造和篡改数据,作者的导师悬梁自尽,论文研究结果也得不到重现。这出丑闻的主人公,就是以发现“STAP细胞”轰动世界的小保方晴子。从论文发表风光八面,到被指控造假身陷调查,再到学术不端行为败露撤稿请辞,整整一年里,小保方晴子都在给科技媒体投喂新料。而我也跟在后头捡着从日本传来的新消息,捡了一整年。直到年末,主编要求我写一篇文章总结小保方时,我一脸茫然:这我有什么可说的?我是看了一条又一条新闻,翻译一条又一条快讯,但到最后,当我要真正剖析这个人的故事时,它们都不怎么派得上用场——那都是别人说的。我和小保方晴子之间的联系,最后仍然和绝大多数其他人一样,简而言之就是没有联系。我顺带试着回想那些出现在我以往文章里的研究者,也记不得几个。从纸上看来的故事,讲述者与故事的主人公并无交集。大病一场之后,我还是将小保方的文章写出来交了差。那篇全然没有第一手信息的文章,某种程度上迫使我拓宽了自己对“科学传播”的认识。阅读后的转述固然是科学传播的重要部分,但它也应该事关人与人的连接。我开始试着与笔下的人物取得联系。我想果壳编辑部是乐于见到我的转变的。事实上,它或许在诱导这样的转变,因为它迫切需要它们。当新闻通稿式的简报成为大多数媒体报道科学进展的日常,人们正在变得渴望从中看到不一样的东西:比如一份温度。这种温度来自于人。科学家是人,科学记者是人,科研是人的故事。想要在清一色的进展通报中做出有温度的文章,培养科学记者是编辑部必须做的尝试。但要做一个合格的科学记者,我又得将自己的一种预期撕碎扔掉。在交流中体会科学的“人味儿”我的第一单滴滴叫车是以我爽约告终的,因为的士司机打过来的时候,我由于害怕讲电话而没有接。选择写文章,一大原因便是觉得不用和人多打交道——只需要在乎数据、逻辑和文笔,撑死加一个审稿编辑的意见?那再好不过了。我这样的人要怎么去采访别人?“呃,这可是个大问题。”在《自然》新闻团队工作的前辈大卫给了我一个选择:如果你要继续从事这个职业,要么试着克服恐惧,要么只能每次采访前喝酒了。“毕竟,科学传播本来就离不开人和人的交流啊。”咀嚼这句话的现实意味,我花去了接下来的几年。当然,我没有将主宰权交给乙醇,而是硬着头皮去习惯采访。写邮件,打电话,视频聊天,面对面访谈……每一件我都害怕,但每一件我都要去试。与人交流渐渐变得没有想象中可怕。在不少情况下,它甚至是愉悦的。当我打给哥本哈根大学的海洋生物学家朱利尔斯,打算询问一堆极其外行的问题,期盼着不要嫌愚蠢,电话那头的第一句却是:“嘿,你是第一个从亚洲打过来的记者诶!太棒了,我跟你说啊……”然后兴致盎然地解答了我的所有疑问。当我忐忑不安地向维也纳兽医大学的萨拉指出她论文中的一个图表数据错误,正在野外的她专程道谢并承诺勘误。“谢谢你!哼,要是期刊编辑也这么细致就好了。”她大方吐槽。虽然他们从事的工作可能严肃而枯燥,发表的文字可能冰冷而晦涩,他们本身却是很真实、很可爱的人。几年下来,我采访过的科学家和科学传播者累积到了超过300人。这些人的语气、情绪和经历,真的让故事带上了生命力。在对外交流变强的同时,编辑部内部也在发生变化:团队的沟通和配合变得比以往更重要。随着专题直播和实地调查的比例增加,我的工作越发依赖团队。2016年,为了见到处在舆论漩涡中的韩春雨,我和同事在期望和失望的交替中跑遍了河北科大,却一无所获。后方的主编和副主编不断安抚并出谋划策,我们配合着寻找每一个可能的突破口,才在深夜争来了向这个争议论文作者合理提问的机会。“这一次,我终于能写出和写小保方晴子不一样的东西了。”凌晨三点半,我盯着旅馆房间的天花板想。期待每一次角色变化2017年初,我因为科学报道方面的工作获得去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学习的机会。在那里,科学传播的更多向度被展现在了我的面前:音乐、广播、电影、辩论、展览、嘉年华、在线互动……科学记者的工作又只是其中的区区一个分支。现在,是我在果壳编辑部的第五年。我的名字几乎不再出现在文章的作者栏,也已少有编辑长篇文章或采访。是的,随着用户获取信息的习惯在发生改变,编辑部又一次为了贴合受众的偏好,拓展了生产科学传播作品的方式。这一次,我成为了脚本创作者。在新项目“果然知道”里,我不再有数千字的篇幅去起承转合旁征博引,转而去用两三分钟的时间,配合影像来分享信息。在这个视频内容占全网流量超过70%的时代,我们试着精心设计几分钟的知识短视频,去讲述使人激起好奇心、忆起自身经历、引起情绪共鸣的简短故事。这半年来,我每天的工作变成和一群背景各不相同的作者探讨稀奇古怪的生活问题,解决制片人团队对科学细节滔滔不绝的疑问——与他们的交流体验又是全新的,跟面对科学家和科学记者同行时截然不同。而我的其他一些同事,有的在用独特的笔触探索科学与诗的边界,有的在魔性的音乐中展现实验的神奇,还有的在如实记录“对着文献养小孩”的有趣过程。每个人都在革新自己的创作形式。每个团队都在摸索新的合作方法。你说下一个五年,果壳的科学编辑会变成在做什么的?我不知道。我依然只能一次次新尝试中,一点点补充“科学传播不只是什么”。还好,和五年前的自己不同,我想我已经准备好迎接它的每一次边界变化。“科学传播是干嘛的?”你要不要加入进来,自己看一看答案?现在,果壳网正在热切地期盼你的到来。在果壳网编辑部,以下职位正在寻求有志者的加入。我们在job@guokr.com,等待你的简历与信息,烦请在邮件主题注明应聘的岗位。科技编辑这个岗位负责:1、策划、组织、编辑、撰写果壳网科技报道内容;2、开拓、沟通、管理相关作者群体;3、协调其他与内容生产、传播有关的业务。我们希望你:1、理工科背景,本科以上学历;2、在科技媒体或相关相关机构有1年以上工作经验(实习生无此限制,但仅限在校生);3、关注技术发展动态,有志于投入持续的行业观察,热爱科学写作;4、专于一科、学识广博,并乐于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5、对重要的科学问题有清晰判断,在科技领域的公共话题上关注科学界主流意见;6、有较强的英语读写能力;7、附相关作品及社交媒体账号。重点专业方向:计算机科学(含人工智能)、数学(含大数据)、物理、临床医学、机械(含汽车、自动化等)策划编辑工作职责:1、策划、优化内容选题和内容组织形式,组织重大内容生产活动;2、以科学内容为主题,策划、组织线上线下活动;3、参与科学视频节目内容的策划与生产。职位要求:1、理工科背景,本科以上学历;2、文字能力较好,网感好;3、外文阅读能力强。知识储备丰富;4、2年以上社交媒体内容运营工作经验5、请附相关图文、视频或者活动策划案例新媒体运营岗位职责1.策划、组织、编辑果壳网的新媒体内容2.维护果壳网的新媒体渠道3.分析果壳网的新媒体数据岗位要求:1、本科以上学历,在相关领域有1年以上工作经验;2、关注新媒体行业,是微博、微信或其他社交平台的深度用户,乐于探索新的社交平台;3、关注外部世界的变化,乐于不断更新知识储备;4、在科技领域的公共话题上关注科学界主流意见;5、有较强的英语读写能力;6、附相关作品及社交媒体账号。高级科学编辑(短视频方向)岗位职责:科学编辑岗位的职责主要包括短视频脚本生产和脚本创作者培训两个部分。A. 短视频脚本生产科学编辑需要参与短视频选题的确定、分发、审核及编辑工作,并为制片团队的视频制作提供知识支持。这部分工作的主要内容涵盖科学资料整理,事实检查以及脚本叙述设计,为短视频脚本的观赏性与严谨性把关。B.脚本创作者培训科学编辑亦需要负责培训作者群体的脚本创作技巧。这部分工作的主要内容涵盖对脚本创作的原则及经验整理,使作者更好地结合观众情感与经历来创作知识短视脚本,为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岗位要求:1.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有新闻学或传播学相关专业的学习经历。2. 有出色的信息检索能力,熟悉国内外各大科学传播媒体,熟练使用Google Scholar、PubMed、arXiv等学术检索工具。3. 文字简洁流畅,叙事能力突出。有已发表报道、专栏作品者加分(需要提供作品)。4. 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兼具视频脚本创作经验者加分(需要提供作品)。动画师岗位职责:1、配合制作人与视频编辑的需求,负责视频制作过程中的动画设计与视觉设计工作,能根据需求提出创意和设计建议。2、有 Motion Graphics制作、设计经验,具有独立制作MG动画的能力。3、根据项目需求,协助完成部分宣传物料的设计与制作工作。4、有3D建模与动画制作经验加分。岗位要求:1、有独立设计并制作完成的MotionGraphics或视频包装作品。2、对动态图形的“节奏感”有一定理解,拥有出众的审美能力,能够很好地理解各种设计需求。3、请随简历附上2~5个平面设计、Motion Graphics 和/或 视频包装作品,如有动画作品也欢迎一并提供。如为团队产出,请注明自己的角色。运营实习生(可转正)我们想请你:1、负责@果然 在新浪微博、新浪看点等渠道上的运营2、视频选题的讨论与策划3、视频脚本的学习和撰写4、社交媒体上热点内容的追踪和汇报我们希望你:1、对科学感兴趣,有自己热爱的领域(影视娱乐、ACGN、体育、文艺、二次元均可)2、社交软件及视频内容重度使用者3、英语水平优秀,欢迎附上雅思托福等相关材料4、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文字功底5、在校生,每周至少有4天坐班时间(工作地点北京国贸)新媒体实习生工作内容:1、负责@果壳网 在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各渠道上的运营2、选题的讨论与策划3、社交媒体上热点内容的追踪和汇报岗位要求:1、有爱好,我们指的是真的爱好,而不是“我爱好看书看电影旅游”2、网感好,喜爱网路社交3、会写文,有审美4、需在校生,每周至少坐班3天,持续一学期以上果壳网ID:Guokr42为什么这样的二维码也能扫出来?长按它,向果壳发送【二维码】获得答案!本文来自果壳网,谢绝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无穷

研究生向学术期刊投稿的4个基本要点

来源:学术志 作者:浴火凤凰学术论文,是作者的科研成果以书面创作形式的一种展示方式,借此希望能够尽快刊登发表并得到同行们的认可。因此,对于科研工作者,尤其是那些若正常毕业必须发表指定级别、数量论文的研究生们来说,尽早熟悉和熟练掌握学术期刊论文投稿的相关技巧,将有助于学术论文在理想的学术刊物上得以发表,进而体现论文的学术价值和作者的学术地位。当然,更重要且更现实的目的是,满足正常毕业、评职称的条件。研究生向学术期刊投稿,应着重掌握以下4个基本要点。01、熟悉学术期刊的类型区别作者撰写学术论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发表,并得到同行专家、学术界以及全社会的认可,从而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科技进步。学术论文能否在指定的学术期刊得以发表,主要在于论文本身的学术价值,但也取决于论文作者对期刊性质的了解程度。首先,要了解学术期刊的类别划分。投稿之前,必须先要搞明白“学术期刊”的定义,通常有两种解释:(1)收录学术文章的就属于学术期刊;(2)在国家公布的第一批和第二批学术期刊目录里的才是学术期刊。根据目前阶段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高校和科研单位按照(1)执行,而要求更高的院校和单位则按照(2)执行。所以,研究生在发表论文之前,第一步就要清楚学术期刊具体包括哪些,最好是到各自学校社科处的网站上,查找学校官方认可的“期刊目录”,这样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按期刊的性质,学术期刊可粗略分为理论、技术、综合类期刊;按学科的类别,学术期刊可细分为不同学科领域的专业期刊,有的在封面印有中国XX学(类)或学会(核心)期刊(会刊)字样;按出版的类型,学术期刊可分为正式和非正式期刊,正式期刊又有核心(重点)和普通、公开和内部发行期刊的区别。目前,国内受到普遍认可的核心期刊主要包括:中文核心期刊(北大核心)、CSSCI(南大核心,其中又分为来源刊和拓展版)、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期刊)、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等。此外,还有一些统计源核心(也称科技核心,如医学或工科类期刊在对应领域中的影响力还可以)或者武大核心之类,但没有前几种有影响力。研究生在投稿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将学术论文的研究内容、刊发目标与期刊的性质类别、地位层次保持相对一致。其次,要了解期刊的发文取向。即便是相同类别或者同一期刊,由于办刊宗旨特色、发行对象层次和报道阶段重点的不同,其栏目设置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发文取向也会随之呈现动态变化。因此,研究生在投稿前,不仅要知悉专业期刊的征稿启示和栏目设置,还要着重关注其年度发稿重点和专栏征稿主题,有针对性地及时跟进期刊的发文取向,才能提高投稿的命中率。02、贴近学术期刊的个性要求作者投寄的论文格式最好与发文的排版格式相一致。此外,不同期刊在投稿方式上有打印文稿邮寄、光盘刻录邮寄、电子邮件投稿、官网在线投稿等不同传递要求,在录用取舍上有是否回复的不同时限约定,在字数限制上有依据论文性质区分的不同上限规定,在版面幅度上有是否收费的不同等次标准。例如:在是否录用结果回复的时限上,自投往往比较慢,而采取代投方式的话,普刊基本上当天回复,学报需1~2周,北大核心需1~3个月,南大核心则需6个月左右;在版面费上的收取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CSCD核心、科技核心期刊存有差异,少的在1000~2000元,多的在5000~6000元。所以,研究生可通过期刊的征稿规定或与编辑部直接联系了解,以避免技术性失误。03、符合国外索引的收录标准根据许多教授们的多年投稿经验来看:一篇学术论文如果要想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EI、SCI和ISTP收录,其基本要求是:学术水平是核心、编排规范是条件、投稿途径是关键。由此可见,即使你的论文学术水平再高,如果出现格式编排不规范、投稿途径有偏差的情况,同样也很难被收录。在编排规范方面,主要包括英文题名、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英文摘要、项目来源、参考文献等内容。论文的英文题名要能够高度概括主题内容,通常不超出10个实词,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代号、公式和缩略词等。作者姓名按照国家标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拼写,姓在前全部都大写,名在后首字母大写,双名连写中加半字线,多人姓名中间用逗号,如 ZHAO Feng,WANG Hong-sheng。工作单位采用规范稳定译文,后缀China,如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 200433, China。英文摘要的编写是重点内容,主要包括论文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个要素;篇幅长度一般在100~150个单词之内,不出现非文字性的图表、表达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文字表述常用第三人称方式,用过去时态描述论文涉及的工作过程,用现在时态阐述论文的结论;注意开篇首句不与题名重复,首字不用阿拉伯数字。项目来源在首页标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863”高技术等项目名称,并用括号标出批准号。参考文献遵循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编写并译成英文,剔除著录的教科书文献,主要原因在于,EI、SCI对参考文献中教科书比重较大的论文将不予收录。在投稿途径方面,作者应积极向国内已经被EI、SCI等被列为来源期刊,特别是向已经发表过论文、并被其收录过的期刊投稿。因为,据统计,国外英文和非英文科技期刊被EI、SCI收录的比例为85:15,加之,目前中国学术期刊进入EI、SCI来源期刊的数量有限,其发表难度相对较大。研究生可以将论文(英文稿)直接投寄被EI、SCI列为来源期刊的国外英文期刊,其部分期刊在学术水准、录用标准方面,相对来说低于国内的EI、SCI来源期刊。因此,研究生要了解被EI、SCI等收录的源期刊学科分类目录、刊名目录、出版和机构地址、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名录,这方面的信息可查阅《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最新SCI源期刊要目总览》或到图书馆咨询。另外,由于EI、SCI等还收录重要的国际会议论文,研究生可以主动向在国内或境外举行的国际会议投稿,也可增大被EI、SCI和ISTP等国际检索系统收录的几率。04、遵循科学研究的道德规范近年来,学术界“学术腐败”问题呈现愈演愈烈之趋,成为各家学术类公众号的重要新闻之一: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一硕士研究生刘某2008年7月提交的硕士学位论文,涉嫌大面积抄袭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颜某2007年5月提交的硕士论文。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某被举报抄袭,涉及硕博士论文、专著等。中国65篇论文涉嫌批量造假,分别来自44所高校,3名院长级人物牵涉其中。……对此,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很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相继出台了科技工作者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用以规范科技人员的行为、净化学术研究的环境、防止失范现象的发生。随着各种学术期刊的线上推送,要想通过“下载+粘贴”方式来剪裁拼装一篇学术论文已经变成易如反掌的事。然而,学术论文的网上链接也是一把“双刃剑”,这又使得发现、核实和举报违规论文成为轻而易举的事。为此,研究生在撰写学术论文时,一定要坚守学术道德的底线,尊重他人既有的学术科研成果,杜绝剽窃抄袭 “无商量”、嫁接引用“不标注”,杜撰结论“厚脸皮”等一系列违规操作。研究生在学术论文投稿时,一定要充分展现自己的原创论点,遵守相关学术期刊的约定,防止没有参与“搭便车”、未经允许“挂虚名”,一稿多投“撒大网”、多稿一投“狂注水”等失范行为。单从技术角度来讲,对于“一稿多投”的现象,如果论文的质量上乘,容易造成多种期刊重复发表,不仅给刊物和读者带来损失,也给作者带来声誉危机,发文期刊还将给予作者终止一段时间在该刊发稿的制约。对于“多稿一投”的现象,如果论文内容相同或相近,编辑部必定会择优刊发,绝对不会来者不拒、照单全收。一般来说,除非论文质量特别高或编辑部特约系列论文,否则的话,期刊不会连续发表某位作者相似内容的论文。因此,多稿在手的研究生可以考虑将论文分别投寄不同的学术期刊,这样上稿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故曰不同

破解“导师不署名,论文发不出去”,“人文社科期刊要多支持青年学者”|两会青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宁曾参加一份核心期刊的学界座谈会。众多参会者不约而同地提到该刊发表的一篇论文,此文很优秀,但作者只是一位硕士生。大家纷纷感慨,这个级别的期刊居然发硕士生稿子,太难得了。刘宁回忆起自己念博士时,就在本学科最好的期刊上发表过论文;等她做了博导,却从学生那里得知,很多期刊一看是博士生论文就直接拒绝了,或者让学生加上导师名字再投。她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发表博士生作者独立署名的论文,占总发稿量的比例大多在4%以下,硕士生作者独立署名的论文已基本绝迹。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学者,发表论文也比较困难。今年两会,刘宁带来了“人文社科期刊要多支持青年学者”的提案,提出“由于杂志的相关评价体系存在不合理之处,对青年学者发表论文存在明显歧视,亟须从改进期刊管理机制入手,树立关心青年学者的刊物导向,对青年学者独立的论文发表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距离毕业还剩一个多月,法学博士生阮清的工作还没有完全落定。阮清说,在简历中,论文发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有的大学在招聘时就说得很明白,要发几篇C刊;有的尽管不说,但如果论文没发够,在看简历时就会把你筛掉”。北京一所知名高校的青年教师程静感慨,从事自己这个专业方向的学者本身就少,所以引用率偏低。“期刊编辑就不愿意发你的文章,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文慧教龄10年,她的专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针对性的核心期刊几乎没有,她只能投给相关的民俗、艺术等类别。文慧表示,“越是不那么顶尖的高校,就越想在科研方面往上冲,对青年学者的论文要求反而越高。我们学校一半的讲师都因为发不了论文而评不上副教授”。而像阮清所在的“双一流”大学,“可以发校内核心期刊,也可以用出国访问、联合培养等方式折抵”。“大狗叫,小狗也要叫。”在一次内部会议上,一家传媒类期刊的副主编引用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名言,倡导多采用中青年专家学者的文章。为了向年轻人提供机会,这家期刊连续举办了十几届学术论文竞赛,还在微信公众号开设了面向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栏目。除了发表难,刘宁指出另一个问题:人文社科领域的论文,师生合作署名现象,近些年日益泛滥,“大量本应学生独立署名的文章,现在是以师生合署出现在期刊上的,占期刊全部发稿量的10%-30%”。“导师指导学生写作论文,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科研能力,其指导工作属于份内的职责。”刘宁说,“一些导师对学生不认真指导,甚至没有指导,但学生的论文都要与其合署,这更是对学生成果的侵占”。文慧的同学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导师没时间写文章,就指派给自己的学生写,然后导师署“一作”,学生署“二作”;但有的学生并没有那个水平,只能“凑”“攒”,期刊看到导师的大名,居然也发了。然而,对导师而言,给学生文章署名有时也是无奈。阮清的导师比较“传统”,指导学生写论文从不署名,这反而给学生带来困扰——导师不署名,论文发不出去。她的一位师姐,写的论文连导师都觉得好,但因为导师不署名,一直发不了,不得已又延期了一年才获得博士学位。上述传媒类期刊的副主编认为,学术期刊向名家倾斜主要还是评价体系在起作用。一方面,名家的观点更加成熟,容易被更多人引用;另一方面,高校的评价体系也注重学术成果发表平台的层次,“一些同行为了保证影响力不得不这么做”。“当然,那么多的期刊追逐为数不多的名家,让名家也有点尴尬和无奈。”这位学术期刊的管理者说。某人文社科类C刊的编辑思南认为:“只要有好作品,就能发出来。联合署名是平衡的结果。看了博导的名字,多多少少会下载来看看,如果有新颖之处,就会引用;如果一个硕士生独立署名,不会有下载量,更不要说引用率了。”程静注意到,有些高校已经修正了评价体系,一些期刊尽管不在核心名录范围内,但只要在这个学科里比较权威,学校就认同在这些期刊上发文满足对青年学者、博士生的考核标准。她建议,在对学者进行考核时增加对专著成果评价的比重,“但有的专著可以花钱出,这有赖于整个评价体系的完善”。程静希望:“不是看这篇文章发表在什么等级的期刊,而是看这篇文章解决了什么问题,通过同行评议来进行实质评价。”刘宁建议,改进人文社科期刊评价,将青年作者独立署名的论文发稿量,作为期刊评价的重要指标。“建议规定35岁以下的青年作者独立署名的论文,刊发数量不应低于刊物全年发稿总量的10%。”刘宁说:“35岁以下的青年作者,包括在读硕士生、博士生,以及在站工作的博士后和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他们是学术研究生力军,也是现代学术的未来与希望。”来源:中国青年报

而寓诸庸

十家学术期刊云端对话,“复旦光华”新闻传播学主编论坛举行

7月24日上午,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大学》杂志社主办的2020年度“复旦光华”新闻传播学主编论坛在腾讯会议线上平台召开,新闻传播学领域十家主要核心期刊参与对话。会议以新闻传播学知识创新与范式转型为主题,探讨了新闻传播学期刊如何扮演积极角色,促进新闻传播学的知识创新与范式转型。本次论坛分为上下两场,分别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新闻大学》主编张涛甫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周葆华教授主持。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米博华开宗明义致欢迎词后,《新闻与传播研究》副主编朱鸿军、《国际新闻界》主编刘海龙、《现代传播》主编隋岩、《新闻记者》主编刘鹏、《新闻界》主编邓树明、《当代传播》主编郝红、《编辑之友》副主编李晶、《中国出版》副主编杨晓芳、《出版发行研究》副主编李建红,以及《新闻大学》常务副主编朱春阳等专家先后发言。与会主编认为,技术革新、社会变迁,使新闻传播学面临“知识创新与范式转型”的机遇与挑战,新闻传播学研究近年来在专业化和规范化方面发展很快,进步明显,学术对话意识得到了凸显;但同时也有过于注重短期内热点问题的探讨、而对中长期有战略意义的大问题、真问题缺乏足够的思考的问题。针对此困境的解决,主编们认为,学术界自身需要努力,学术期刊的作用也应大力支持。同时;对于当下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而言,学术研究、业界实践与期刊编辑三者之间,如何建立畅通的交流沟通合作路径等问题也受到了主编们的关注,推动新闻传播学的优秀成果破界传播成为一个需要努力推进的方向。最后,与会主编们就新闻传播学学术研究的中国学派达成了以下共识:学术研究要有问题意识,要立足中国现实发展;既要有思想、有识见,也要与新闻传播实践紧密结合,对行业发展的现实进行理论回应。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尽快建立一套较为统一的学术标准,推动专业共同体的建设,在良好生态的基础上实现学术创新。会议最后,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米博华教授总结发言。他指出,在新闻传播学的专业发展中,学术期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希望新闻传播学期刊之间可以加强合作,戮力同心,共同推进专业共同体的建设。(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大审判

国内一流高校39篇论文遭国外期刊撤稿!撤稿原因令科研人愤怒!

江苏大学的戴美凤教授抄袭风波未平,学术界撤稿风波又起。然而这次事件的震动远比之前的个别文章撤稿来得更加“猛烈”,涉及的高校和作者之多也是令人咋舌。39篇遭撤稿!多家国内顶尖高校和学者“无一幸免”本次撤稿事件源自世界著名科技期刊、图书出版集团施普林格(Springer-Verlag)旗下子刊——多媒体工具与应用(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在4月以来该期刊已经陆续对39篇论文进行了撤稿处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论文的主要作者均来自中国!遭撤稿文章汇总作为国际顶尖的学术期刊,此番操作并不是为了针对中国科研论文,因为这些被撤稿文章的撤稿理由已有官方的详细解释:剽窃未发手稿、违反同行评议系统、内容抄袭、图像违规使用复制……可以说是“很争气的”集齐了大部分的撤稿要素。同时,这些撤稿文章所涉及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的学者和项目,影响面之大之广,不禁让人为中国学术界再捏一把冷汗……很胆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背书、伪造同行评审……毫无疑问,这将成为2020年重大的学术丑闻。虽然类似的事件我们近几年已经屡见不鲜,但是与之不同的是,此事最激起网友们热议的有两点:撤稿文章中有近15篇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我们通常认为能够获得国家相关科研基金资助的项目,起码是得到复杂且严格的程序审议及评估的认可,一般都是被寄予厚望的科研攻关项目。然而此次撤稿事件再次暴露出了我国相关项目的负责人员与管理依然存在很大问题。有可能是项目的出发点偏离科研本质,也有可能是项目负责人基于某种目的“刷论文”。但无论何种原因,如果长此以往,我国的科研基金项目的权威性并将受到极大的影响。“伪造同行评审”几乎存在于每篇被撤稿件中。想必之下,这一项指控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大。通常国内外期刊的文章发表往往要经过同行学者的严格审议,可能是单方盲审、双方盲审、三方盲审、开放式评审的其中一种形式,但无论何种形式最终都会反馈客观公正的评审结果,但在此次事件中,被撤稿文章作者通过伪造众多评审者马甲和电子邮件,以此“审议”自己提交的论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自写自审”。这显然严重违背了正常的论文发表程序。丑闻不断!是拔苗助长还是利益至上?2019年,中国学者就以全年447篇被撤稿英文论文,“荣登”国际撤稿榜首。再加上最近的撤稿事件,我们需要探究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现在的局面?我们前面讲到,国家科学基金的项目的含金量很高,但由于这些项目的设计往往过于模式和流程化,也有论文数、专利数等硬性指标,不少内行人士常常吐槽在这样的压力下,迫使科研人员渐渐变成高效的“发文机器”,“科研需要失败,但科研项目不接受失败”如今已经成为几乎所有一线科研人员的无奈,这种拔苗助长式的科研氛围相信很多人感同身受。同样的,有人“被迫”就有人“钻空子”,在本次事件中,有勇气伪造同行评审的学者,有的是利用了部分期刊审稿人熟人的身份行使所谓的“期刊特权”,有的是利用期刊编辑不了解研究领域,由于太忙而无法仔细审核作者推荐的审稿人而直接采用。所以这种藏在科研人身边的“捷径”也成功诱惑了一大批铤而走险的学者。我们有“破除SCI至上”的决心,也有“强基计划”和“改革学风”等的强力支持,但在如今如此不正常的撤稿率下,只关注大方针而忽视“苍蝇蚊子”,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术丑闻频发的问题的。管理部门和高校学者应当拿出更加细致的规章制度才是一剂“正风良方”!本文为AEIC学术交流中心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否则即为侵权,我方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如需转载请联系小编授权

今吾来也

论文发表,先从了解C刊开始!

C刊应该是我国大学生涉及到非常多的学术话题之一。然而,很多学生依旧对于SCI、C刊、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A类、B类、C类期刊等概念模糊不清,今天我就来写一篇具体的分类,来帮助大家了解C刊的构成以及与其他刊物的区别。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期刊分类和概念区分。在此之前,先看一下核心期刊的定义,通过百度词条,我们了解到,核心期刊——某学科(或某领域)的核心期刊,是指那些发表该学科(或该领域)论文较多、使用率(含被引率、摘转率和流通率)较高、学术影响较大的期刊期刊分类国外核心VS国内核心国外核心:在学术生涯中,提到最多的国外核心是SCI、SSCI和EI。这三类期刊我们只要知道人家是国外的,不是我们国家的就好,暂时不在本次文章中做具体剖析。国内核心:我国核心期刊中普遍被人提及的主要分为5个板块,分别是,1)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中文核心期刊”,又称北大核心,PKU2)南京大学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又称南大核心和CSSCI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统计源,ISTIC4)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又称CHSSCD5)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又称CSCD这5类期刊针对于不同类型的文章,如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医学类等,都有不同的遴选要求和侧重点。医学类的可能会倾向于统计源(ISTIC),人文社科类的可能会倾向南大核心(CSSCI),自然科学类的可能会倾向中科院核心(CSCD)。除此之外,还有万方的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武汉大学的“中国核心期刊目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报(主要收集了许多大学的学报)等,不经常被我们提及,想了解可以去查查资料,不想了解也无妨。概念区分1)核心期刊和普刊这个简单,除了核心以外,其他应该都可以当作普刊。2)核心期刊 VS C刊核心期刊范围更广,大家经常说的核心期刊,包括上文提到的那几种,也包括国外的核心期刊。C刊,正常来说,指的是CSSCI,但是也有人会把C刊和核心期刊划等号。3)平常大家口中的C刊大家挂在嘴边的C刊主要有两种,核心期刊和南大核心(CSSCI)。CSSCI对于人文社科类的要求标准相对于北大核心等期刊来说是比较高的,所以其发表的难度可以排在第一二的位置了。大学生平常说的C刊,多指我国所有的核心期刊。高校老师所说的C刊,多指CSSCI。4)A类、B类、C类期刊 VS C刊ABC类是每个高校结合自身的研究领域,对不同期刊做的划分。与自身研究领域极为相近的划分为A类(有可能会被学校称为权威期刊),以此类推,有的高校还会有D类。在这些分类中,地位比较高的学校,其所针对的期刊基本都是核心期刊,当然也有可能包括某些质量比较好的普刊。其中最容易引起大家疑惑的是:C类期刊指的是C刊吗?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可以理解为,ABC类是C刊的再次划分。有些学校地位较高,可能用的全部都是C刊,有些学校可能在C类期刊中会包括普刊。换言之:C类期刊可能是C刊的一小部分,这要结合每个学校的自身情况来讨论。5)国家级、省级期刊 VS C刊很多人会潜意识的认为,国家级期刊是C刊,省级期刊是普刊。其实并不然。按照正常来说,每个省市都会自己办一些期刊,国家也可能有符合自己地位的期刊,但是和ABC类期刊一样,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有些C刊也包括国家级的,也包括省级的。其他可能要注意的小问题:1)发表费用方面:核心期刊发表免费,普刊发表付费。普刊发表也有例外的情况,比如出版社邀稿;或者自己写的好,投稿免稿费。但是一般投稿的都会投核心期刊。发表难度:不用比了,常识性,哈哈。审稿周期:核心审稿周期,可长可短。核心期刊审稿分两到三个阶段,最初阶段是最快的,英文名称为desk rejected,如果要是过了这个阶段,审稿周期就会便长,2-6个月不等。普刊审稿周期短,一个月左右没什么问题了。2)见刊VS录用审稿通过就会被录用,发录用通知,但是见刊还要排队,录用和见刊之间的时间跨度一般都是很长的。国内核心期刊也好,普刊也罢,见刊时间都很长,可能要等半年多。这个对于项目结题和奖学金评比是需要注意的。视各高校或各单位的具体情形而定:有的学校项目结题时,必须要见刊,有的学校拿到录用通知即可,奖学金等加分项的评定亦是如此。总结写在最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大学生来说,论文发表之前对于我国各个领域的期刊排名和分类要有整体的把握,这样才能够找到自己的领域,根据每个期刊的具体要求来提升自身的学术研究水平。

延寿

什么是影响因子,期刊影响因子对学术研究的重要性?

在学术方方面面所产生的影响叫着学术影响,对某个领域你学术专业的理论影响和实践影响等。学术影响通常体现在影响因子上。影响因子是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中的一项数据。 就是某期刊最近所两年发表的学术论文在这个报告年份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这个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也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所以好多人发表的期刊会刊到综合影响因子0.0几,0、1几,0.2几,复合影响因子又是几点几,你所发表的期刊有没有影响因子在知网官网也了查旬。一般影响因子越高代表着这个期刊相对来说更有影响力,就是说比较好的期刊啦。例如:包装世界、中国新通信,就有影响因子的期刊。如果你需要发表学术论文的话再选择期刊上你就可以对这方面有所了解。因为有的单位对期刊的要求也是特别的严格,最好根据单位要求选择不同的期刊,以满足自己需求为准则。当然在有影响因子上发表学术论文,首先你的论文内容必要要好,质量必须把关。该引用的引用,查重满足期刊征稿要求。通常为百分之30以下,百分之20以下,有的该需要有英文翻译,具体情况以你所投的期刊为准。根据你的需求,期刊对文章质量的要求去准备好你文章吧,甩出你多年专研的学术术语,完成你的学术结论做出一份完美的答卷,只要你的文章内容质量达标就不容易被退稿啦。一旦录用,汇款版面费即可等待出刊。不要小看了这个有影响因子的期刊你,因为每个单位要求不一样,发表有影响因子的期刊大大降低了你的评职称的风险。少走很多弯路,既然搞研究,搞学术。那就好的方向走,尽可能的为学术界做出杰出的贡献,为后人做为一个重要的学术参考依据。好了,祝你们搞学术研究的都能够高效率的完成你们的学术成果。希望你们的学术成果都是正能量的正真的学术论文。

名誉并焉

有哪些知名的科技期刊的出版机构?

1、 SpringerSpringer 一般指 Springer-Verlag, 成立于1842年,总部在德国。施普林格亚洲总部设在香港,北京代表处于 2005 年 8 月成立。目前,施普林格是全球第一大科技图书出版公司和第二大科技期刊出版公司,每年出版6500余种科技图书和约2000余种科技期刊。2、Wiley1807年创立,总部美国。享有世界第一大独立的学术图书出版商和第三大学术期刊出版商的美誉。出版两千多种学术期刊。该出版公司出版的学术期刊质量很高,尤其在化学化工﹑生命科学﹑高分子材料学﹑工程学﹑医学等领域。除了科技期刊和图书,Wiley 还出版教材,如 CPA考试等。3. Elsevier创办于1880年,总部位于荷兰。是医学与其他科学文献出版社之一。2016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的研究数据来自爱思唯尔旗下的Scopus数据库,共有来自社会科学、物理、化学、数学、经济等38个学科的1776名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入选。核心服务包括 ScienceDirect 和 Scopus。ScienceDirect,简称SD,是著名的学术数据库,是所有学术类数据库中下载量最大的,也是所有数据库中单篇下载成本最低的,平均每篇不足一毛钱,是性价比最高的数据库。Scopus 是一个同行评议学术论文索引摘要数据库,涵盖了由5000多家出版商出版发行的科技、医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期刊、图书、会议论文、国际专利信息。4. 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全称是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是一个美国的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工程师的协会。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技术组织之一(成员人数)。拥有来自175个国家的36万会员。每年组织300多次会议。IEEE定义的标准在工业界有极大的影响。定位在科学和教育,面向电子电气工程、通讯、计算机工程、计算机科学理论和原理研究组织、及相关工分支的艺术和科学发表的杂志、学报、书籍。5. ACS美国化学会(ACS)成立于1876年。化学领域的专业组织,现有163000位来自化学界各个分支的会员。美国化学学会每年会举办两次涵盖化学各方向的年会,并有许多规模较小的专业研讨会。化学学会有化学领域几十种高影响力的专业期刊,如JACS《美国化学会志》。6. RSC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简称RSC)。该协会成立于1841年,由约4.5万名化学研究人员、教师、工业家组成的专业学术团体。出版的期刊和数据库一向是化学领域的核心期刊和权威性的数据库。RSC的期刊大部分被SCI收录。

鬼熄灯

学术期刊投稿技巧

大多数报刊都有相对稳定的作者群和稿源,要在激烈的用稿竞争中获胜,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让自己的研究成果为更多的人认可和受益,应重视科技论文的投稿技巧。本文将从7个角度探讨论文投稿这个问题,为大家论文的成功发表助一臂之力!1、文章质量要符合发表的基本要求文章的质量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但也有一个大致通用的标准,即,观点正确,文字通畅,逻辑严密,结构合理,结论有创新,等等。如果您有了这样的文章,就可以进行下一步投稿的事情了。但是,由于我国学术界的特殊情况,文章质量达到发表的要求并不是太难的事情,或者经过我们的修改就可以发表。关于质量,可以参考日本质量专家的话,质量的核心是实用性。2、选题要慎重学术期刊的选题决定了一段时间内刊物发稿的方向和思路。研究者应密切关注研究专业领域内的理论前沿和社会热点,具体途径包括:第一,许多学术期刊会公布年度重度选题;第二,许多知名网站、学者、研究团队会对年度热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第三,密切关注各类国家级、省部级课题项目的立项情况;第四,积极参加领域内的学术会议。3、论述要严谨选题确定下来后,作者要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科学实验,最终形成学术论文。论文在写作过程中,论述一定要严谨。论述严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结构合乎要求,论证合乎逻辑。必须按照论文的写作要求去写,要有引言部分、正文部分和结论部分。引言部分注意做到开门见山、起笔切题、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不能铺垫太远。正文部分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三大要素。(2)注意运用书面语言。学术论文要求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论述,应做到文字精炼,语言准确,尽量避免口语化。仔细推敲自己的论文,多读多改多挑错,直至写出满意的文章。4、格式要规范、字数要控制好论文的质量固然重要,但格式的规范性同样不能忽视。一定要按照规范去写论文,使其具有良好的可读性。作者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1)了解所投期刊对论文格式的具体要求。目前各个期刊对论文格式的要求大体相同,但在英文标题、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的标注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2)注意所投期刊对论文字数的要求。一般期刊要求在5000字左右。字数太少论述不清楚,字数太多期刊篇幅有限,难以刊用。5、选刊要准确投向何种刊物,是作者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每种期刊都有自己的办刊宗旨,都有一定的定位。因此要注意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详细了解备选刊物的发文主题。建议进入CNKI把备选刊物过去一年的发文目录找出来,根据目录归类了解刊物发文的主题,对比投稿文章是否与刊物以往发文主题相符合。(2)根据论文水平的高低决定是投向核心期刊还是非核心期刊。作者首先要分清哪些是核心期刊,哪些不是核心期刊。不要盲目相信某些期刊在封面标注的“中文核心期刊”字样。最好的办法是查询最新版本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3)当作者选定投稿期刊后,投稿前一定要仔细阅读所投期刊的《投稿须知》或《征稿启示》,了解期刊的主要栏目以及各个栏目对稿件的详细要求,阅读期刊已刊登的文章,了解期刊对格式的要求。6、沟通要及时当确定了投稿期刊后,一般应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快速投递出去。在发送电子邮件时,要注意以下五点:(1)切忌一稿两投。一稿两投是指同一篇稿件投到某一期刊的同时又投到另外一个期刊的行为。一稿两投是一种故意的不良行为。有的作者为了提高论文刊发率,在向期刊社发送论文邮件时,采用了群发的形式,在发送地址上同时抄送了多家期刊社邮箱。很多期刊社的编辑对这样的邮件十分反感,往往直接就把邮件删除了。(2)在电子邮件发件人一项中应标明作者真实姓名。因为杂志社或编辑部每天要接收大量的论文投稿,如果作者在“发件人”一栏中用笔名、网名、英文名或汉语拼音名等,会给编辑查找作者带来很大不便,甚至可能因此错失了发稿良机;(3)在“主题”一栏中要用汉字标明“论文投稿”,以免编辑把投稿错当垃圾邮件删除;(4)论文应作为附件发送。由于邮箱容量有限,论文一般应作为附件发送。在邮件正文中要写明自己的投稿意向、联系方式,最好简要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用语要谦逊、态度要诚恳,联系方式要准确,论文概要写清重点、要点即可,切忌文字过多,切忌只发论文附件,不写正文,或者正文语气过于生硬,咄咄逼人;(5)在稿件上留下详细的联络方式。论文投出后作者要经常关注自己的邮箱,查看是否有编辑部的回复。一般编辑部规定3个月没有收到录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投稿。因此作者在3个月内可再发邮件询问情况,必要时可打电话直接与编辑部沟通。作者特别要注意与编辑部沟通的态度与技巧,不要因为一次投稿失利,就灰心丧气或对编辑部工作人员产生怨恨情绪,言语不恭,要用谦逊的品格、儒雅的风度给编辑留下良好的印象,为再次投稿积累人气。7、以平常心对待退稿退稿是正常的,投稿不可能百发百中,没有必要怨天尤人,相反,要冷静查找原因。认识仔细阅读投稿要求、审稿意见,逐条修改,逐条落实。如果退稿信说该文“不适宜本刊选用范围”,则应考虑改投他刊;如果因论文过长或需修改而退稿,则可以根据编辑部的意见将论文压缩和修改;改好后,可继续向这个期刊投稿,也可以改投其他期刊。

暗之光

投稿必看:为什么你就是发不了SCI?过来人告诉你这些雷区不要踩!

对于很多科研工作者与学者来说,辛辛苦苦做实验写文章去投稿,劳心劳力,结果一纸拒稿通知否定了所有努力,令人无比懊恼且不甘心。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结果?我还有什么地方需要特别注意的吗?本文将从原因+对策分析,希望能帮助到有这个困扰的学者们。一:选题不够新颖,不能立即抓住期刊编委的眼球每篇文章必须有存在的理由,创新性或罕见度是审稿人关注的重中之重,如果不够新颖也不够深入,那肯定首先会被say no ,所以如果你的文章足够新颖,一定要说出来!创新性的内容可以是新疗法、新技术、新方法、新的材料等等。那么好的选题思路从何而来?这3个途径也许可以帮到你:(1)学术会议:出席国内外学术会议,了解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科研的新进展;听学术大牛讲解,与其他学者学习交流。这个过程比你天天看书查阅资料见效快很多!!!当然,要有一定的了解,再根据学习交流过程中的问题,回去有针对性的查阅学习事半功倍。(2)熟读文献;参考文献这个是平时阅读积累的啦!临时抱佛脚效果不好。(3)自己的科研经历,借鉴他人的经验。二:摘要字数过多,冗长啰嗦写摘要一个最常见的错误就是篇幅太长,过多的细节描述或者介绍过于笼统而显得内容模糊不清。而审稿人时间宝贵,一般根据摘要内容来决定是否有兴趣或者值得花时间审阅此稿,所以,在写作摘要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内容不能过多,还要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摘要中的每一个句子都要能最大限度地提供信息,且尽可能地简练。摘要的长度一般不超过300字,应简明扼要地将研究背景与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研究结论阐述清楚。三:语法错误中国大多人存在语言难关。对非英语母语国家的科研工作者来说,论文的英语写作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英文要避免低级错误和中国式英语,例如句子前后单复数是否统一、时态是否一致、词组搭配是否恰当等,这些错误只要认真就一定可以避免。阅读 10 篇英文文献,并且建议准备一个英语词句本,总结 100 个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语。经常复习,随时把一些好句子记录下来,积累素材,为以后写文章时用。因为当写文章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想法你不知道怎么用英语清楚地道的表达出来。重点是:常用词不能滥用。论文用一些用到烂大街的常用词会给审稿人不好的印象。这和我们语文写作一样,要保持原有的规则的基础上,创新。四:论文格式不正确,不符合期刊在稿件格式方面的规定曾有一些年轻学者准备投寄的稿件,他们对于英文的打字和格式不太熟悉,在这方面错误百出,导致直接被拒稿,得不偿失。SCI论文对论文格式要求都是比较严格的,如果没做好论文投稿前的准备工作,很可能通不过技术审查那一关直接拒稿,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投稿前,务必多花点时间了解一下想要投稿的杂志在稿件格式方面的规定和要求,千万不要特立独行搞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