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大家来解析的是学前教育,关于这个专业我是比较了解吧,因为我自己就是学前教育的,比较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所以我不敢以偏概全,学前教育主要就是培养幼儿教师,不过与其他教师不同,幼儿教师不仅是教师,更是幼儿的玩伴,要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下面我就说一下,学前教育所开的课程吧,核心的技能课有,声乐,钢琴,舞蹈,美术,就是主要课程,也有一些辅助课程,(如书法课),理论的课程主要是五大领域,健康领域,科学领域,艺术领域,语言领域,社会领域,这些都是必开的课,每个学校的专业特点不一样,侧重点就不一样,我们那个学院的话这个专业开的课是比较多的,除了刚刚以上说的外,还有教师礼仪、教师口语、环境创设、幼儿亲子课程,手工课程,反正学了这个专业的话,人家都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作为男生的话,刚刚入学可能会有一些尴尬,因为没有几个男生学的,如果能坚持下来的话,发展前景还是很不错的,可以当幼儿园教室,也可以去培训机构当体智能老师,反正在学校里面的话,人家都叫国宝,出来工作的话,优势会比女生也大一点!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幼师专业每年的报考人数也非常的多,大家都看到了幼师专业的就业前景。但还是有许多同学都是比较盲目的选择,并不太了解幼师专门专业,不知道幼师专业需要学习什么,今天小编就好好的为大家介绍一下!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人才。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成学前教育学的科学体系的一部分。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超常儿童的形成、发展,无一不与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学前智育是一个多方面的培养过程。正因为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同学们需要经过正规专业的学习才能去当幼师。而幼师专业需要学习的课程也有不少,主要课程:幼儿园语言教育、幼儿园数学教育、幼儿园音乐教育、幼儿园体育教育、幼儿美术教育、幼儿科学教育、幼儿健康教育、学前教育概论、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儿童文学、游戏理论与指导、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实习、毕业实习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同学们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通过上面的介绍,同学们都应该清楚了幼师专业的学习内容了吧,大家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与爱好,只有将兴趣融入学习,才是最好的,不然大家现在盲目选择,最终却有不喜欢这一职业,会对自己造成更大的损失。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是邓小平谈教育问题时提出的一个重要观念。学前阶段是幼儿身心发展最迅速、对未来影响最深远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内,幼儿身体发育很快,语言能力显著提升,基本是非观念、道德意识初步形成,行为习惯和思考能力也逐步养成,这些都会对他们日后的健康成长和成才产生重大影响。学前教育阶段是我国义务教育的准备阶段,也是为规范化、体制化的学校教育打基础做铺垫的阶段。伴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步,学前教育也必须走出一条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之路。按照现代教育理念来说,学前教育并不是随意的、无需任何准备的保姆式养护,而是需要做出符合儿童成长要求的教育设计。中国长期以来葆有独具特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有独特的现实国情和人文环境,也有自身的现代化模式和社会发展道路。在学前教育阶段,建构立足中国本土和实际、适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特色课程模式至关重要。课程观念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应试教育是我国教育从小学到大学长期以来的特点,有特殊的历史文化渊源和时代痕迹。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儿童从迈入校门的第一天起就会被灌输“分数至上”、“高分万岁”的观念。为分数、为学校而发愁变成了现代社会的普遍焦虑,成了“应试教育”带来的巨大隐痛。这种焦虑自然也蔓延到学前教育中,以至于演变成今天很多教师和家长心中“分数要从娃娃抓起”的信条。诸多本应在幼儿园里快乐嬉戏、愉悦玩耍的孩子,为了能赢在起跑线上,被迫早早地开始上名目繁多的启蒙班、拼读班、卓越班等。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实际,党中央提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要求,这是我国教育观念的重大方向性转变。作为为学校教育提供准备的学前教育,应当在确保幼儿身心健康的基础上,以孩童的健康素质为核心,致力于培养具有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和独立自理生活能力、良好社会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儿童,顺利完成幼小衔接,愉快融入学校生活。为此,学前教育就需要把握好“素质教育”的方向盘,以素质提升引领学前教育领域的变革,转变传统课程观念,重视提高儿童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使得学前教育朝着培养更完整、更自由、更健康的人格的目标前进。课程组织方式要从“单一化”向“综合化”转变打造新型学前教育课程模式,需要从课程组织方式着手来变革传统课程形式,调整课程的结构和组织体系。如果学前教育体系中幼儿活动组织方式单一,不能够达到寓教于乐、学做合一,就会使儿童丧失对活动课程和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儿童产生畏难心理,为日后逃避学习任务埋下不良的种子。丰富且适宜的课程组织方式是达到教育目标的“有力扳手”,要实现课程组织方式从“单一化”向“综合化”的转变,融合优秀教育理念,激活课程创新潜力,创造多种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课程组织方式,实现综合育人,达到综教目的,产生综合效果。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玩具就是儿童的天使,游戏是孩子们最重要的工作。”在尊重幼儿身体成长和心智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既可以提供与活动相关的教育教具,使其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理解所学,更直观地掌握活动知识并体会理解,也可以有选择地融合幼儿创造性课程和游戏活动,构建以多元活动区为载体,通过自由操作挑选兴趣活动教具进行教育培养的方式。总之,要把幼儿当作全面而自由的个体,综合性地设置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课程,注重学习与发展之间的渗透与整合,创新课程方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和心灵健康成长,最终达到综合教育和系统提升幼儿素质的效果。课程受教对象要从“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学习者”转变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被动地接受外部环境刺激,而是有独立意识和思考能力、能够产生主体行为的人。在学前教育阶段,融洽而积极的课程模式应该是以儿童者为中心的模式,也就是以儿童为中心开发新型课程模式,围绕他们的兴趣开展持续的教育活动和创造性的课程设计,借以发展儿童学习和参与课程活动的主动性,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儿童不仅是作为一种实物存在,更是作为一种精神存在着。”强调的就是儿童不仅是社会实体存在,而且是精神对象。瑞士教育家皮亚杰也强调,教育方案应该引起儿童自身参加的参与和发现。儿童的智慧不是通过指导获得的,而是由孩子自己创造的。结合起来看,儿童是完整的人,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精神活动能力,教育活动不可忽视其精神上的自由性和主动性,也需要让儿童自己主动参与创造和发展,并由此成为自己的主人。事实上,主动学习的关键,是要重视儿童作为主动学习者的地位,依托于儿童的个人兴趣,通过教学过程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来选择其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并鼓励其进行主动学习。主动学习的目标是要培养具有独立选择和思考能力、具备创新意识的发现者。这就要求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作为辅助者,需要因材施教地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特点提供不同的脚手架支持。教师需要激励儿童和同伴开展良性互动,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再想办法解决问题,在“提问—思考—解答”中增强儿童的思考力、创造力和自信心,通过同伴间创新观点的碰撞,获得更多有关社会及其周围环境世界的经验。家园关系要从“交替者”向“合作者”转变家长和教师都在儿童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从课程模式角度看,在学前教育体系中,家长和教师长期以来各占一方、互不涉足,形成了家园独立、师长互为“交替者”的角色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中提到,幼儿园应当主动与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交流儿童身心发展状况,指导开展科学育儿。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积极配合、支持幼儿园开展保育教育。实际上,教育是一个整体,课程模式也没有绝对隔离的边界。在新型学前教育课程模式中,幼儿的成长并不全依赖于教师或家长其中之一,教师、家长和儿童是相互扶持、共同合作的整体,二者关系应该在“配合者”的基础上,转变成为“合作者”。也就是说,在家园关系方面,教师与家长拥有共同目标,应当相互扶持、结合一体,共同为培养儿童成为身心健康的人而努力。从课程学习角度看,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支持下与家长和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得以建构的。儿童在园一日生活中所达成的教育要求、成果和所制定的教育目标,同样需要保持一致并延续到家庭中执行,不能因为具体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教师与家长需要以孩子为共同中心,确保家园共育的一致性,以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实际上,家长经常性地参与园所课程活动,不仅有助于其了解儿童在园表现,还有助于达到家庭教育与在园教育相结合的目的,帮助学园发展和延续课程理念和教育方法,形成共同智慧。只有在良好的家园互动中,儿童才可以真正处于主动学习地位,增强对家庭和团体的认同感,在参与活动时感受到归属感和自信心,丰富学习经验,获得能力提升。总之,构建新型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要以“素质教育”为教育大方向,以儿童为中心,以“综合化”课程方式为依托,辅以“合作性”的家园共育。只有这样,才能够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综合利用好各种课程和教育资源,实现保教并重,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儿童多方面发展需要,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使之能够成为未来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家庭、社会和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成人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幼儿园社会教育》复习题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幼儿园社会教育一、选择题1.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典型理论流派有哪些( )A.精神分析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生物学理论 D.认知结构理论2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有( )A.决定论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发展的原则 D.教育性原则3. 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因素有哪些( )A.社会文化的影响 B.家庭的影响 C.学校的影响 D.同辈群体的影响4. 同伴关系测量的方法主要包括( )A.观察法 B.访谈法 C.实验法 D.社会测量技术5. 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主要有( )A.移情 B.强化 C.榜样 D.认知因素6.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发展的最高级,它包括( )A.自我认知 B.自我评价 C.自我体验 D.自我控制 7. 婴幼儿的依恋有下列哪几种类型( )A回避型依恋 B. 安全性依恋 C.反抗性依恋 D. 矛盾性依恋8..根据艾理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哪个阶段的发展使儿童获得主动感( )A.婴儿期 B.童年期 C.学前期 D.学龄期9. 攻击性行为产生的根源有哪些( )A.进化论观点 B.强化观点 C.榜样作用 D.认知发展理论10. 厄利安根据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发展取向,将6到18岁个体性别角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 )A.生理取向阶段 B.社会取向阶段 C.心理取向阶段 D.生物取向阶段11.谁创立了发生认识论并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A.班杜拉 B.弗洛伊德 C.皮亚杰D.柯尔伯格12.下列不属于安斯沃思对婴幼儿的依恋分类的是( )A.安全型 B.回避型 C.反抗型 D.模仿型13.将幼儿父母的教养类型分为权威型、专断型和放纵型的人是()A.麦考比 B.鲍姆令 C.马 丁 D.班杜拉14.下列哪一种理论是最早被用来解释婚姻冲突和儿童问题行为之间关系的()A.认知——背景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C.“情绪安全假设”理论 D.间接作观点15.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A.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早期的同伴交往行为几乎都是来自于更早些时候与父母的交往。 B.庞丽娟把儿童的同伴交往类型分为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和一般型四种基本类型。C.测量同伴关系最典型的方法就是同伴评定法。D.所谓同伴接纳是指一个儿童被同伴认为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喜欢的伙伴。1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社会认知和认知是两个相同的概念,二者在发展顺序之间有潜在联系。B.赛尔曼认为观点采择在儿童社会认知中处于核心地位。C.皮亚杰的“三山实验”是社会观点采择的典型实验。D.影响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因素是认知者、认知对象和认知策略。17.亲社会行为分为哪两个主要类别( )A.合作与助人 B.鼓励和合作 C.同情与牺牲 D 分享与合作.18.劳伦茨认为( )同喂食、逃跑、生殖一起共同构成了人类和动物的四大本能系统。A.模仿 B.攻击 C.游戏 D.睡眠19.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A.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心理自我B.奥尔波特认为人的自我意识是逐渐发展的,从生理的自我发展到社会的自我,再发展到心理的自我。C.自我意识具有形象性、矛盾性和独特性等特征。D.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经历了婴儿期、学前期、学龄期和青少年期。20.柯尔伯格认为,性别认知结构中最重要的是( )A.性别认知 B.性别恒常性 C.性别一致性 D.性别稳定性二、填空题1.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________,他在人格结构中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超我三个概念,并指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2.社会性发展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_________、_________、投射法和_________。3.根据攻击的目的可将攻击分为_________攻击和_________两类。4.在社会学习理论中,________是儿童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机制,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自我强化。5.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关键是________。6.在社会测量技术中,_________和_________是测量同伴关系最典型的方法。7.自我意识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特征。8.皮杰亚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二、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改正1.儿童的社会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观点采择是认知因素中的关键。2.平行游戏就是儿童与同伴一起游戏,有交谈,有时还互相借用玩具等,但并不能围绕同一目标分工或组织。3.品德与道德根本上没什么区别。4.如果行为者的主要目的是专门打击和伤害他人的身体或破坏他人的工作或财产,那么他的行为就属于工具性攻击。5.客体永久性的出现是前运算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三、名词解释1.亲社会行为:2.道德两难故事:3.攻击性行为:4.观点采择:5.依恋6 同伴关系7 自我意识9.情绪传染四、简答1.简述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趋势?2.儿童依恋行为的发展经历哪些阶段?3 .同伴关系有什么作用?4.亲子关系如何影响儿童的社会化发展的?5 如何提高儿童的自我控制水平?6 简述儿童社会化的特点?7 如何培养儿童的合作行为?8.什么是投射法?9.品德与儿童社会性发展有什么关系?10.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与什么因素有关?11.观察法有什么优点?12.儿童依恋行为的发展经历哪些阶段?13.社会化有什么意义?14.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与什么因素有关?15.如何培养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五.论述1.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哪些?2.举例说明如何提高儿童的自我控制水平?3.举例说明如何有效的控制儿童的攻击性行为。4你怎样看待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教育和培养,它的作用和意义。六、活动设计请设计一个关于小班幼儿合作行为的活动。(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和活动延伸等)
很多毕业生在毕业后,不知道选择什么专业,对社会需求未知,对未来工作方向及前景的迷惘。在这里便不得不提及当下热门专业——学前教育(幼师专业)。学前教育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主干课程有:学前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现代汉语、教师口语、儿童哲学、儿童文学、学前儿童发展科学、学前儿童卫生学、学前儿童保育学、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幼儿园课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声乐、美术、钢琴、舞蹈等。学前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指从出生到6周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狭义的学前教育是指对3~6周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与其他技能相比,幼教行业无疑是很多初中毕业生的一个最优选择。首先在社会领域应用中,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终身教育的起点。在素质教育战略中具有奠基性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普及水平大幅提高,人才规模不断扩大,师资管理逐步规范。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幼有所育”,将学前教育提升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国家推行“全面二胎”政策以来,我国学前教育阶段在园幼儿数出现大幅度增加,2021年将达到最大值。依据《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2013年教育部印发)规定,全日制幼儿园的教职工与幼儿的比例需达1:5至1:7,到2021年当年学前教育阶段的适龄幼儿将因增加1500万人左右,幼儿园预计缺口近11万所,幼儿教师和保育员预计缺口超过300万。幼儿教师和保育员预计缺口超过300万。备受关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5%。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这些规划无疑扩展了学前教育的就业市场。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的落实,学前教育在政府管理、教育公平、质量提升、机构改革深化、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形成和国际融合等多方面将呈现多元化出发展趋势。因此,学前教育的就业领域就需要大量的幼师教育人才进行填补,推动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其次,学前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战略中事关民族素质的提高,我国学前教育立法现状层次偏低,对保障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国家依法治教,要求加快学前教育法制建设,通过学前教育立法,明确学前教育的责任,对学前教育行业的经费投入、教师的权利、责任、待遇等方面做了极大的提高。这就意味着幼师职业在国家政策领域中得到了保障。国家注重提高幼师职业的待遇福利。对于初中毕业生来说,通过相关的中职院校取得幼师资格,成为一名幼师,是一条不错的社会生存之道。次之,我国独生子女的特殊地位,加之近年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观念影响,使得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断上升。家庭和社会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也逐步加大,在逐渐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量的扩张过程中,学前教育行业的人才扩张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依据历年来幼儿教师就业数据信息显示,每年我国幼师行业对幼师人才的需求始终处于匮乏状态。尤其是民办幼儿园,幼儿教师人才始终不足,多家园校出现高薪聘任现象,这也造就了学前教育专业的热门。相比于其他专业,幼师专业就业环境优良,可选择性较高,未来发展机会宽泛。根据国家教师职称评定准则,非事业编制的幼儿教师也享有职称评定机会,这使得幼师行业又多一层保障。最后,无论那个行业,何等职业,机遇和挑战都是并存的。唯有现在练好技能,一技傍身,当机遇来临时,才能一展所长,成就人生!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成人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学前心理学》复习题三成人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一个人特有的心理面貌,称之为( )。A、个性 B、个性倾向性 C、心理状态 D、自我意识2、亲子交往是从( )开始的。A、哺乳 B、日常生活 C、胎教 D、教养活动3、自我体验不包括( )。140A、自尊心 B、自信心 C、失败感 D、挫折感4、某人智商108,这说明他的智力( )。A、很低 B、一般 C、优秀 D、超常5、宋辉等人认为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包括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和( )。A、果断性 B、自制性 C、延迟满足 D、自控性6、成熟学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 )。A、华生 B、格塞尔 C、桑代克 D、斯金纳7、好问是儿童( )的一种突出表现。A、好动 B、好奇心 C、好学 D、好模仿8、一般能力又称之为( )。A、再造能力 B、创造能力 C、智力 D、操作能力9、( )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A、个性 B、气质 C、能力 D、性格10、最早提出气质这一概念的是( )。A、希波克拉特 B、巴甫洛夫 C、冯特 D、盖伦11、儿童对镜中自我的映像很感兴趣,这种现象叫( )。A、戏物 B、伙伴游戏 C、戏镜子 D、相倚性研究12、个性倾向性是个体活动的( )。A、动力系统 B、认知系统 C、能力系统 D、生物系统13、与“强、平衡、不灵活”神经活动类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14、儿童大约在( )左右出现了最初性格方面的差异。A、半年 B、一岁 C、一岁半 D、二岁15、以下不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A、同情 B、分享 C、合作 D、攻击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1、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 )。A、成熟 B、物理环境 C、社会环境 D、平衡化2、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过程的( )等方面特点在行为上的表现。A、两极性 B、速度 C、稳定性 D、指向性3、因每个儿童( )等不同,儿童的社会性行为也不同。A、生物因素 B、家庭教育 C、社会文化环境 D、出生顺序4、一般学者都认为智力是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主要由( )等构成。A、观察力 B、记忆力 C、思维力 D、意志力5、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包括( )的形成。A、人际关系 B、道德 C、性别角色 D、自我意识6、按照能力的倾向性,可把能力分为( )。A、特殊能力 B、操作能力 C、一般能力 D、社交能力7、社会性行为包括( )等基本特征。A、亲社会性为 B、反社会行为 C、攻击行为 D、合作行为8、高级神经活动特性在心理和行为中的表现有( )等。A、感受性 B、灵活性 C、稳定性 D、平衡性9、同伴交往的方式有( )。A、游戏 B、共同活动 C、自由活动 D、随机活动10、班杜拉认为强化有多种形式,如( )。A、自我强化 B、正强化 C、替代强化 D、负强化三、判别改错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你认为对的打 “√”,认为错的打一个“×”,并改错。)1、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是提高亲子交往效能的关键。( )2、“勤能补拙”表明性格在能力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3、儿童的社会性既有先天性,也有后天的习得。( )4、生活中人们的气质类型多是混合型或中间型,很少典型型的。( )5、游戏是儿童的主导活动。( ) 6、大班儿童已经表现出了最初的道德感。( )7、聪明属于性格的范畴。( )8、个体智力的发展是等速的。( )9、皮亚杰认为幼儿得思维虽是可逆的,但还没有守恒概念。( )10、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所以性格是比较稳定的。( )四、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学前儿童的亲子交往有什么意义?2、为什么说气质没有好坏之分?3、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4、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哪些特点?5、简述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五、案例分析题(本题共1小题,共15分。)1、案例:小宝今年6岁,是家中唯一的“宝宝”,聪明可爱。由于父母和爷爷奶奶的娇宠,快上小学了,还样样事情依赖别人的照料;他想要某样东西,大人非给不可,否则就大哭大闹,不达目的不肯罢休;有好吃好玩的,只想自己一人独占,从不考虑别人;和别的小朋友相处时,也喜欢自己说了算,经常和小朋友们发生冲突……请问:小宝的父母应如何塑造小宝的性格?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A 2.A 3.D 4.B 5.C 6.B 7.B 8.C 9.D 10.D 11.B 12.A 13.C 14.D 15.D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ABCD 2.BCD 3.ABC 4.ABC 5.ACD 6.AC 7.AB 8.AB 9.ABD 10.AC三、判别改错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改为:家长角色的科学合理定位,是提高亲子交往效能的关键。2.√3.× 改为:儿童的社会性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习得的。4.√5.× 改为: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 6.× 改为:小班儿童已经表现出了最初的道德感。7.× 改为:聪明属于能力的范畴。8.× 改为:个体智力的发展不是等速的。9.× 改为:皮亚杰认为幼儿的思维不可逆,也没有守恒概念。10.× 改为: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所以气质是比较稳定的。四、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答:学前儿童的亲子交往有对儿童意义重大(1)儿童安全感形成的重要因素;(2)儿童自信心形成不可或缺的条件;(3)良好的亲子交往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4)亲子交往影响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5)亲子交往影响学前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2.答:气质没有好坏之分,因为气质具有天赋性,是生而就有的,是由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巴甫洛夫发现高级神经活动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决定了人的气质类型的不同,并把气质分为四种典型的类型,即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气质类型各有优缺点,如粘液质类似于林冲的气质,像冬天一样无艳丽的色彩装点,“冰冷耐寒”,缺乏生气,安静稳重,沉默寡言,思维灵活性略差,但考虑问题细致而周到,这往往弥补了他们思维的不足。在学习上接受慢,但却很扎实,是踏踏实实的学生。因此,气质没有好坏之分。3.答: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1)能力类型的差异;(2)能力发展水平差异;(3)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4.答: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在频率、表现形式和性质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有以下特点:(1)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着非常明显的性别差异;(2)中班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明显多于小班、大班;(3)儿童攻击性行为表现为以身体动作为主;(4)攻击性行为以工具性攻击行为为主。5.答: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有(1)依从性和被动性;(2).表面性和局部性;(3)情绪性和不确定性。五、案例分析题(本题共1小题,共15分。)1.答:要塑造小宝拥有良好的性格,小宝的家长可以从以下4方面着手(1)加强思想品德教育;(2)树立良好榜样;(3)个别指导,因材施教;(4)重视家庭的因素和发挥家长作用。
成人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儿童心理学》复习题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儿童心理学》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0分)1、替代强化2、智力3、自律道德4、认知疗法5、性别角色二、判断并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正确打(√)、错误打(×)并改正)1、卡特尔认为流体智力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 ( )2、根据身体结构与功能来确认自己是男性或是女性称性别角色同一。 ( )3、幼儿害怕具体的东西。 ( )4、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是埃里克森提出来的。 ( )5、儿童情绪的发展是从外显到内隐。 ( )6、儿童并非对所有的陌生人都会产生怯生。 ( )7、自我的分化是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之一。 ( )8、儿童智力的发展先慢后快。 ( )9、从注重行为的效果过渡到注重行为的动机是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特点之一。 ( )10、男性比女性更喜欢、擅长交往。 ( )11、自我按至快乐原则行动。 ( )12、3岁儿童开始认识一些与性别有关的心理成分。 ( )13、儿童自发的微笑是由内部刺激引起的。 ( )14、早期依恋对儿童造成的影响是可逆的。 ( )15、女孩的攻击主要是身体形式,男孩主要是谩骂。 ( )三、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1、简述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阶段理论。2、何谓依恋?儿童依恋的发展经历哪几个阶段?3、简述儿童道德感的发展过程。4、简述儿童交往的发展过程。四、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计28分)1、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有哪些?其产生突变的原因是什么?2、儿童的性别心理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其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0分)1、在观察别人行为时,别人所受到的强化会影响儿童去学习或抑制这种行为,这个过程称替代强化。2、智力是人的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3、是一种为儿童自身已具有的主观的价值所支配的道德。4、通过认识和改变不适当的思想来达到改变行为和情绪的目的的方法。5、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二、判断并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判对1分,改对1分)1、对 2、错,去掉同一 3、对 4、对 5、对 6、对 7、错,小学生改成少年 8、错,慢与快对调 9、对 10、错,男性与女性对调 11、错,快乐改成现实 12、错,3改5 13、对 14、对 15、错,女孩与男孩对调 三、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1、(1)前道德判断阶段(1.5-7岁)(1分),其特点是儿童不能对行为作出一定的判断(1分)。(2)他律道德阶段(5-10岁)(1分),其特点是儿童能根据外在的道德法则作出判断,是非标准取决于服从,只注意行为的后果,(2分),(3)自律道德阶段(9-11岁后)(1分),其特点是儿童能根据自身已具有的主观的价值观进行道德判断,意识到规则的相对性、可变性(2分)。2、儿童积极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与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2分)。(1)对人无差别反应的阶段(出生到3个月)(2分),(2)对人有选择反应的阶段(3-6个(2分),(3)积极寻求与专门照顾者接近(6个月-3岁)(2分)。3、1岁儿童有了一种对人的最简单的同情感,这是高级情感产生的基础(1分),2、3岁的儿童产生了简单的道德感,并出现了最初的爱与憎,当然他们的道德情绪表现是极为肤浅的(2分),幼儿的道德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渐渐在形象水平上懂得了一些道理,开始把自己的或别人的言行与一定的道德规则和榜样相比较,产生了相应的道德体验(2分),小学生的道德感从内容上来说已大大超过幼儿,从形式上来说还属于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3分)。 4、出生后半年起儿童开始有社交行为,第二年儿童的互动变得更频繁、更复杂。出现了合作、冲突行为和互惠性游戏(2分)。儿童进入托儿所、幼儿园后社会性发展大大加快,儿童与同伴的接触次数增加,强度也增加了(2分)。学龄初期儿童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明显增加,对同伴更具选择性(2分),青少年时期,与同伴的交往已超过与父母的交往,同伴的作用日益频繁、持久、亲密(2分)。四、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计28分)1、(1)成人感和儿童独立意识的发展(2分);自我的分化(1分);自我意识的强度和深度不断地加深(1分);自我评价逐渐趋于成熟(2分);E、自我控制能力日趋提高(1分)(2)生理上的原因(1分);B、心理上的原因(1分);社会的原因(1分)。加以简述4分。2、(1)身体和动作方面的差异(1分);认知方面的差异:男女儿童在智力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具有年龄倾向性,男女儿童的智力发展有不同的优势领域,男女儿童的智力在分布上存在差异(4分);社交方面的差异(2分);人格方面的差异(2分)。原因:生物因素:性腺激素,大脑单侧化功能,染色体(2分);社会因素: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媒介(3分).
成人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学前卫生学》复习题二成人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儿童的晨间检查包括:一问、二摸、三看和( )。A、四查 B、四喂 C、四询 D、四检2、为了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应该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出生半小时就可让新生儿吸吮母乳 B、晚开奶,按时哺乳C、应先用糖水和牛奶喂养,再用母乳喂养 D、新生儿生长24小时后才能抱给母亲喂养3、下列关于测量胸围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胸围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儿童身体形态和胸部的发育状况B、胸围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儿童身体形态和心脏的发育状况C、胸围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儿童身体形态和呼吸器官的发育状况D、胸围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儿童身体形态和心肺的发育状况4、以下症状不属于锌缺乏症的是( )。A、喜欢吃土块、鸡蛋皮、纸张等 B、食欲减退 C、皮肤发炎 D、智力受到影响5、幼儿膳食中,脂肪供给热能应占总热能的( )。A、12%~15% B、20%~30% C、30%~40% D、50%~60%6、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的营养素是( )。A、脂类 B、蛋白质 C、碳水化合物 D、微量元素7、以下几种食物中,含钙量最高的是 ( )。A、豆类 B、牛奶 C、肉类 D、蔬菜8、下列哺乳对母亲的影响的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哺乳可以消耗母体多于的脂肪,有利于产后体形的健美B、哺乳会影响母亲的体形C、婴儿吮吸乳汁,可促进母亲子宫收缩,有利于子宫复原,可减少产后出血D、哺乳的母亲,在以后患乳腺癌的几率要比未哺乳的母亲患病的几率低。9、在实验室检查中发现某儿童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数较正常值偏少,这说明该儿童极有可能患( )。A、贫血症 B、营养不良 C、肠胃疾病 D、白血病10、下列食物不属于优质蛋白质的是( )。A、面粉 B、黄豆 C、鸡肉和鱼肉 D、鸡蛋和牛奶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评价主要包括动作发展、、语音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等方面。2、儿童在______岁左右说出第一批真正能理解的词开始,标志着儿童进入了语音发展时期。3、锌的生理功能包括:参与人体内多种酶的合成、参与细胞内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_______、维持头发、皮肤的健康、和促进性器官发育。4、幼儿膳食中的优质蛋白质最好占蛋白质总量的_________。5、新生儿若在出生后24小时未排尿,首先考虑是否摄入的___________不够。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胆固醇是合成维生素的原料,在日光或紫外线的照射下可以转变成维生素C。( )2、谷类是人体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3、母乳是婴儿的天然营养品,可以完全满足4个月内婴儿生长发育的的需要。( )4、含粗纤维多的蔬菜,如黄豆芽、金针菜等,2岁以下小儿可少量食用。( )5、新生儿的头围大于胸围,小儿到1岁左右,胸围赶上头围,说明生长发育良好。( )6、测定发锌要比血锌更有助于了解锌的营养状况。( )7、脂肪不易导热,可以减少热能散失,有利于御寒。( )8、儿童所特有的热能消耗是指其基础代谢所需。( )9、热能也是营养素的一种。( )10、维生素C可促进胶原的形成,有益于伤口的愈合、止血。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情景观察法:2、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学前儿童健康检查的方法主要有哪些。2、简述母乳喂养的优越性。3、简述学前儿童的能量消耗主要包括哪几种方式。4、请简述听力检查的一般方法。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试述根据相关知识如何为六岁儿童设计富含锌、铁的一日三餐食谱。2、试论水的生理功能及儿童对水的需求特点。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5: A A C D B 6~10:B B B A A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智力发展 2、1岁 3、维持正常味觉功能 4、1/3~1/2 5、水分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5: × √ √ × √ 6~10:× √ × ×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情景观察法:情景观察法是在教育的实际情境下,按照研究目的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将学前儿童置于与现实生活场景类似的情境中,由评价者观察在该特定的情境中学前儿童的言行表现。2、食物特殊动力作用: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是指机体对食物摄取、消化及吸收过程产生的热能消耗。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健康检查方法主要包括:生长发育形态指标测量、生长发育功能指标测量、视功能检查、听力检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2、母乳喂养的优越性有:1)母乳中含有婴儿所需的各种营养素。2)母乳喂养有利于母婴之间的情感交流。3)母乳喂养既经济又方便。4)母乳喂养有利于母亲的健康。3、学前儿童的能量消耗主要包括基础代谢、劳动和各种活动、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生长发育所需和排泄丢失能量五种。4、听力检查是通过测查声刺激多引起的反应来了解儿童的听觉功能状态。主要的检查方法有:耳语检查、秒表检查、和音叉检查。耳语检查是以听语音为主的简单易行的测听方法,只能测知听力的一般情况。秒表检查是测查听力的一种简便方法,可用以估计听力减退程度。检查时以能听到表声的距离作为判断听力的 依据。音叉检查在鉴别耳聋性质——传音性聋或感音聋方面是一种简便可靠的常用诊察方法。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答:早餐:一杯牛奶(250g)、一个鸡蛋(60g左右)、或面包、馒头之类。午餐:米饭或馒头(100g)、豆腐、猪肉、鱼(或动物的肝脏和血)50g、大白菜、菠菜或其他蔬菜(其中一半为有色蔬菜,有时改为蘑菇、海带)、植物油(5g)、其他调料、稀饭,饭后两小时可吃水果。晚餐:米饭或馒头(80g左右)、鸡蛋、肉类(瘦肉为主,30g)、马铃薯、胡萝卜或其他蔬菜、植物油(5g)、其他调料、稀饭,饭后两小时可吃水果。以上食谱中,瘦肉和鱼肉中富含铁,肉、鱼、牛奶、鸡蛋、中含锌量高,牛奶、鸡蛋、豆腐中福哈优质蛋白质和钙,馒头、稀饭含维生素B1,植物油中含有必需氨基酸,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2、答:水的生理功能有:1)是构成机体的重要原料2)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3)加速体内化学反应4)运输作用5)润滑作用儿童对水的需求特点是:由于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活动量大,因此儿童对水的需求量比成人多,成人应尽量提醒儿童喝水。
成人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幼儿心理学》复习题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幼儿心理学》一、填空1、研究儿童心理必须遵循的原则是______ 、 _______ 、_______。2、新生儿最基本的无条件反射是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_。3、学前儿童掌握实物概念的特点是以_______为主,以_______为主。4、感觉既是一种______现象,又是一种_______现象。5、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是_________。6、3---6岁学前儿童注意的特点之一是_________占优势,_________逐渐发展。7、对儿童心理的研究分为_______ 和 ________两大类型。8、幼儿真正掌握数概念包括三层含义,即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9、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广义的学前期是指_______。11、个体发展中发生和成熟最早的心理过程是________。12、婴儿视觉集中现象在出生后______ 个月时表现比较明显和频繁,此时婴儿的视线能够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称为_______,______个月时能追随物体的移动而移动,称为_______13、儿童心理实验分为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三种。14、幼儿掌握的概念大致上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空答案1、客观性、发展性、教育性2、无条件食物反射、无条件防御反射、无条件定向反射3、低层次概念、具体特征4、生理、心理5、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新要求使儿童产生的新需要与儿童自身现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6、无意注意,有意注意7、横断研究、纵向研究8、理解数的实际意义,掌握数的顺序,能进行数的组成和分解9、语音,词汇,句子,言语表达,内部言语的产生10、0—6、7岁11、感知觉12、①2个②移视 ③3 ④追视13、①实验室实验、②自然实验 ③ 教育心理实验14、① 实物观念②社会概念③数概念 ④抽象概念15、①遗传和生理发展、②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③儿童自身和实践活动二、判断题1、人类的各种心理活动都是在学前期开始发生的。( )2、根据一两次观察结果就可以确定一个儿童的心理表现。( )3、成人的抚养方式和教育在儿童性格的最初形成中有决定性意义。( )4、前幼儿期是儿童想象最为活跃的时期。( )5、幼儿出声的自言自语不属于内部言语。( )6、婴儿期普遍存在记忆缺失现象。( )7、个体心理发展总是呈现出连续性。( )8、新生儿是软弱无能的、消极被动的生物个体。( )9、儿童最乐意与自己的同伴进行交往。( )10、儿童的记忆比成人好。( )判断答案1、正确。2、错误。儿童的心理总是在其活动中表现出来,要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必须观察她们的活动,但一两次对儿童活动的观察,会使儿童的心理表现受到外在因素的一些影响,使其不能真实地表现其心理活动,所以一两次不能确定一个儿童的心理表现。3、对4、错,前幼儿期改为幼儿期5、错,不属于改为属于6、正确。一种观点认为,婴儿期记忆缺失与婴儿大脑额叶发展有关,大脑额叶发育成熟要到学龄初期才能完成;另一种观点认为这种现象与婴儿对信息进行编码的方式有关,婴儿编码的方式与以后在各阶段中对信息的提取方式不相匹配而造成的。7、正确。每个个体在发展过程中,既没有一个绝对的起点,也没有一个绝对的终点,每一个心理过程的进步,总是在先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种发展是有机的、必然的、不是外加的、偶然的,发展的连续性体现着发展的总趋势。8、不正确。近期的研究用传统和创新的方法对新生儿和婴儿的各种能力进行了测定,现代科学手段揭示了婴儿内心的奥秘,说明人的感觉从新生儿甚至更早一些时候就已经开始发生作用了。9、正确。儿童与自己的同伴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处于相似的水平,他们的关系是平等、互惠的。10、不正确。虽然儿童容易记住某种东西,但总体指标并不都比成人高,儿童记忆的稳定性、持久性、完整性、再现的合理性都比成人弱,儿童对记忆策略的应用有明显的年龄差异。三、解释名词1、关键期:指儿童心理获得显著而又迅速发展的时期,错过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2、积极言语:指儿童既能理解又能正确运用的言语。3、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变化,作出详细纪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方法。4、自然实验法:就是在自然情境中有目的、有计划的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引起儿童心理发生变化,以此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方法。5、情绪记忆:就是对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6、习惯化:衡量儿童记忆是否发生的指标之一,指儿童对刺激物的注意减退现象。7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变化,作出详细纪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方法。8平衡化:皮亚杰提出的概念,皮亚杰认为平衡化首先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积极主动地过程。是指对同化和顺化两种作用的的平衡。9儿童社会化:是儿童在一定社会条件下逐渐独立的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的适应社会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10、延迟模仿:1岁半至2岁的儿童,常常出现并非当时的模仿,而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突然出现模仿行为,这就叫延迟模仿。 11、二因素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代表有“相乘说”“合并原则”等12、运动记忆:指儿童对自己的活动或动作的记忆。13、纵向研究:以一个或一组儿童为对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方法。优点是能够发现个体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和速度,缺点是费时、费力。14、遗传决定论:影响人心理发展的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有遗传决定的,代表认为霍尔。四、回答问题1、学前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答:(1)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感知、记忆、注意、想象、思维、语言、情感、意志、个性等都是在人生的这个早期阶段发生的。(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3)研究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2、试论早期依恋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及意义。答:(1)依恋促进了父母与儿童之间的亲密性和联结性; (2)依恋对象能给婴儿提供安全感; (3)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儿童积极探索能力的发展; (4)婴儿期的依恋质量影响到儿童的同伴关系。3、学前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有哪些派生的特点?答:(1)经验性:指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维(2)拟人性:把动物或一些物体当作人去思考;(3)表面性:指思维只根据接触到的表面现象进行;(4)片面性: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思维;(5)固定性:指幼儿的思维缺乏灵活性;(6)近视性:思考时只看到事物的眼前,不考虑事情的后果。4、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答:(1)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从零乱到成体系(2)对每一特点作适当解释给2--3分,一般解释给1分,不解释不给分。5、简述前幼儿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答(1)知道自己的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2)能将自己和自己的动作以及动作的结果区分开。(3)能将自己的名字与自己的身体联系起来,能进行简单的自我评价五、论述题1、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学前儿童教育的启示是什么?答:(1)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程度的、至少是8个领域的并且是相互独立的智力,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智能 (2)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成人的责任是发展孩子的强项,带动和弥补孩子的弱项(3)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有不同于他人的能力。2、试论游戏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大意义。答:1、游戏是最符合幼儿心里发展水平的活动 (1)游戏是解决幼儿心里内部矛盾的最佳途径(2)游戏能满足幼儿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心理特点2、游戏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1)、游戏能加快各种能力的发展(2)、游戏有助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3、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有哪些特点?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答:特点:(一)2岁左右亲社会行为的萌芽:(二)各种亲社会行为迅速发展,并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1、合作行为发展迅速:幼儿亲社会行为发生频率最多的是合作行为、合作游戏,占亲社会行为的一半以上。2、分享行为受物品的特点、数量、分享对象的不同而变化。影响因素: (一)社会生活环境1、亲社会行为受社会文化的影响: 2、亲社会行为受电视媒介的影响: (二)儿童日常的生活环境1、家庭的影响: 2、同伴的相互作用。(三)移情:无论是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还是儿童具体生活环境的影响,最终都要通过儿童的移情而起作用。移情是导致亲社会行为的根本的、内在的因素。
现如今正是中考结束之后,一些考不上高中的学生也就只能报读中职学校,那么,下面来为大家介绍以下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人才。培养技能1.掌握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幼儿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基本能力以及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3.具有编制具体教育方案和实施方案的初步能力;4.熟悉国家和地方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以上就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喜欢本篇文章或想要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重庆育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