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召开的全区学前教育工作暨幼儿园复学防疫工作会议传出令广大幼儿家长们亟待了解的复学信息:全区幼儿园大班5月11日开学,幼儿园其他年段5月13日开学;幼儿入园复学坚持家长自愿、接送自由的原则。当日,会议提出,2020年全区学前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一个工作目标”:全面推进上虞“活教育”品牌建设,让更多的孩子享受优质学前教育。会议强调,要时刻守住两条底线:就是安全、规范两条底线。安全工作、规范工作要成为所有幼儿园一日常规,成为所有教职员工的行动自觉。会议指出,2020年全区学前教育工作将着力推进“六大提升工程”:一是扩容增位提升工程。扎实实施《绍兴市上虞区学前基础教育设施布局规划(2018-2035)》,完成百官街道梁江家苑小区配套幼儿园、曹娥街道博文新村小区配套幼儿园装修工程和第二实验幼儿园丁界寺园区改建工程,提供近600个优质学位;启动百官街道后郭新苑小区配套幼儿园装修、南湖中心幼儿园改建等工程;推进汽车东站地块幼儿园、谢塘镇中心幼儿园新建、梁湖街道中心幼儿园新建、章镇镇中心幼儿园新建、盖北镇中心幼儿园扩建等项目前期工作。二是专用设施提升工程。鼓励幼儿园开发“小农场”、“种植园”,实现乡镇中心幼儿园以上学农基地全覆盖。加强多样化特色专用教室的建设,充分发挥专用教室的育人功能,重点体现专用教室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提高各类专用教室的使用效益。三是队伍建设提升工程。自2020年起,在全区公办幼儿园试行报备员额管理,今年拟招录50人。深入推进各级名师专业引领计划,实施园内区级名师带新教师、区内市级名师带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带区市级名优教师的“金字塔“式三步带教方式。推进业务园长课程领导力专题研训活动和男教师联盟教学研讨活动。四是课程质量提升工程。进一步推进校地合作,推进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家工作室指导上虞课程建设项目深入实施,完善课程改革方案,疏理成果,提升品质。进一步推进与宁波海曙区的学前教育合作联盟,促使两地结对园共同发展。进一步深化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省编课程园本化,完善考核办法,建立乡镇幼儿园课程资源库,构建区域性课程。扶持培育下属园课程建设,分类分批开展相适宜的课程实践活动。五是优质园扩面提升工程。以创建为抓手,以“创”促“建”,积极申报省一级、二级和绍兴市标准化幼儿园的创建,努力提高省二级以上优质园所在园儿童比例。六是薄弱园补短提升工程。积极试行《绍兴市农村幼儿园提质二十条》,找差距、补短板。注重保教并重,加强幼儿园一日活动保教结合,重视幼儿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加强幼儿体质健康管理,开展幼儿体质评价,促进幼儿体质发展。加强民办幼儿园安全工作,结合绍兴市幼儿园“护苗行动”,全力做好全区民办幼儿园安保、交通、消防、食品、防溺水等安全防控工作。多渠道强化结对帮扶,开展区级层面和学区级的“送教下乡”活动。完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机制,加强督查帮扶,规范其办园行为,杜绝小学化倾向。此外,要积极出谋划策,争取各方支持,出台《绍兴市上虞区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绍兴市上虞区学前教育发展专项经费管理使用办法》,同时修订相关配套政策等。幼儿园复学在即,会议就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幼儿园保育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作出部署。一要严格做好幼儿园防疫工作,幼儿园实施“开学申报”制度,对拟开学的幼儿园进行逐园核验,防疫条件不具备的幼儿园一律不得组织幼儿开学返校。二要有序安排幼儿返园,幼儿园开学报到分批次、分年龄、分时段进行,疫情防控期间,各园可结合实际实行幼儿分时段错时上学、放学。三要执行校园封闭式管理,严把入园晨检关,落实“健康码”+体温检测措施等。四要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始终将防疫放在第一位,注重幼儿卫生习惯养成,加强幼儿全日健康观察,做好应急处置等工作。五是层层压实复学防疫责任,严肃实施督查追责等。全区各直属幼儿园、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园长,下属民办幼儿园的园长和举办人,学前办全体成员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会议,并形成共识:要努力践行“活教育”,通过扎实而创新的工作,确保防疫、复学“两战”都要赢。
中工网讯 近日,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国内首家专注于学前教育研究的机构——河南省中原学前教育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批准成立。据了解,研究院是一所具有综合学术研究、咨询、服务职能的学前教研机构,致力于为当前的学前教育决策和创新改革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主要研究学前教育政策、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与素质提升、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家园社区合作共育工程、学前教育质量保障与提升、学前儿童成长发展、学前儿童生命教育以及0-3岁儿童早期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等。研究院的“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由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郑州师范学院、南阳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信阳师院等省内师范类高校和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知名师范类高校专家及一线名师名园长组成。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成果互利、长期合作”的原则,以“规范、创新、引领、发展”为宗旨,为研究院的学术研究、实践创新等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作为一个开放的、实体性、高层次的省级学前教育研究机构和综合智能服务平台,研究院旨在搭建河南省学前教育咨询、服务平台,为各级政府重大学前教育发展提供决策服务,为幼儿园和教研机构提供专家指导、项目合作、学术交流、业务培训、园本课程、科学保教、教师培养、体系评估等全方位咨询服务。同时,研究院还将组织开展学前教育学术研究与交流合作,举办学前教研高峰论坛,针对学前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调研并提出建言建议。撰写河南省学前教育发展研究报告,成立学前教育智库,出版学前教育学术著作,为河南省学前教育事业的规范创新发展和决策提供建议和咨询服务。(董君亚)
古语有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简单明了地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换言之,我们可以从3岁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上,看到他在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7岁孩子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他在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可见,3-7岁这一阶段在个体生命的长河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如此一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学前教育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至19世纪,而中国的学前教育则起步于20世纪初。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和变革后,目前中国的学前教育已在教育行业中得到了充分重视,并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专注于为0-7岁婴幼儿提供国际化、定制化、精品化教育的芬恩国际园Finn's Kindy应运而生。芬恩国际园Finn's Kindy自2017年成立以来,便坚持“融合国际,本土创新”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探究式学习能力和拥有自我独立意识的孩子为使命,致力于用更好的方式教育孩子。芬恩国际园Finn's Kindy由国际学前教育研究院着力打造,根植于优质雄厚的教研实力和教学资源,汇聚了先进的国际学前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完成了从教学教研、幼教培训、家庭教育到幼教产品与课程研发的全链路设计,最终形成国际化、定制化和精品化的学前教育闭环。此外,考虑到学前期是个人性格养成的重要阶段,所以芬恩国际园Finn's Kindy的师资人员都特别重视孩子内心的认知变化。在慢慢引导其形成良好性格和健康人格的同时,芬恩国际园Finn's Kindy的教师还对不同的孩子实施不同的教育方式,坚持因材施教,从而使得每个孩子都能在学习中得到赞美和鼓励,并保留自己独特的想法,拥有与众不同的个性。教育孩子最高的境界,是看见孩子的每一次进步,见证孩子的每一点成长。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芬恩国际园Finn's Kindy都期待与您共同为孩子谱写美好的乐章。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 两会报道每年全国两会,“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呼声都格外高,今年则更显得尤其迫切。“2018年是实施全面二孩的第三年。三年来,出生人口一年比一年少:2016年是1786万人,2017年为1723万人,2018年的出生人口仅为1523万人;出生率一年比一年低,2016年、2017和2018年分别是12.95‰、12.43‰和10.94‰,2018年的数据甚至比之前实施一胎政策时还要低:2011-2016年每年出生人口均在1600万以上,出生率在12.00‰以上。三年的数据是一个重要信号:仅仅放开二胎已很难抵御人口‘老龄少子化’的严峻趋势。”3月11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育龄夫妇生育意愿下降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抚养成本不断提高是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在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之前的3-6岁的学前教育费用逐年攀升,“入园难、入园贵”已影响生育意愿。据联合国的预测,我国人口规模到2030年将达峰值14.41亿,到2050年下降到13.64亿,到2070年降至12.09亿。如果按照2018年出生率显示的生育意愿,联合国的“低方案”预测结果将有可能成为大概率事件,即到2100年中国人口规模有可能跌破7亿,仅为6.16亿。学前教育太贵而“不敢生”2018年是我国全面放开二胎的第三年,曾经预测的新生儿呈井喷式上涨的景象并未如期而至。其中,学前教育费用太贵是其中一大原因。近些年来,尽管我国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大幅提升,但是,中国学前教育仅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7.65%,与义务教育的45.49%、高中教育的15.60%、高等教育的26.10%相比,差距显见。公共投入不足,幼儿园的运营开支就不得不转嫁到社会,由家长埋单,学前教育收费均已高到让很多家庭无法承受的程度。据农业普查数据,在我国59万个行政村中,只有32%的村里有幼儿园。缺乏学前教育机会,对贫困儿童的在学表现产生了负面影响。“入园难、入园贵”是指公立幼儿园数量较少、名额有限,入园困难或地理位置离家较远,虽然价格便宜,但普及性较差,只能就近选择民办园,承受着较高的家庭支出压力。在全国25万所幼儿园中,民办园已超过70%,公办园不到30%,所以,绝大多数儿童父母只能选择民办园。即使在公办园,由于财政投入有限,相当一部分也不得不采取各种创收形式,如收取赞助费、择园费,特长班等方式巧立名目变相收费,加重了儿童家庭的经济负担。“10年前,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就启动了‘山村幼儿园计划’,他们做了很好的试验,效果显著,我是充分肯定的。他们的试点县青海省乐都区未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儿童,在五年级期末考试中,成绩能达到全区同年级平均分数线以上的仅有19%。长此以往,大量贫困儿童将错失早期发展的重要窗口期,所造成的损失将难以弥补。”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郑秉文表示,学前教育问题已引起中央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供给,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幼儿园,只要符合安全标准、收费合理、家长放心,政府都支持”。其实,早在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就颁布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到2035年,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学前义务教育“三步走”在房价、教育、医疗等现实重压下,生不起养不起仍然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只有把这些困扰的因素有效解决了,让每一个家庭都能生得起养得起了,生二胎的或许才会多起来。据记者了解,为鼓励生育、缓解人口老龄化、提高人口素质和国家竞争力,目前很多国家或地区已经或正在把学前教育放在国民教育发展的突出位置。例如,为解决不断下降的出生率,日本将从2019年10月为所有3-5岁儿童提供免费的学前教育,并为低收入家庭的2岁以下儿童提供免费的日托服务。中国香港地区于2002年通过“教育券”计划对儿童学前教育提供财政资助,2017年又推行了新的免费优质幼儿园教育政策。丹麦、芬兰、瑞典等北欧国家都实行免费学前教育制度。英国和美国学前教育实行社会化、市场化发展,既有昂贵的私立幼儿园,也有免费的公立幼儿园。总的来看,OECD国家学前教育预算占到教育总预算的10%左右,且公费学前教育占全部学前教育的90%以上。“面对未来80年的人口逆转趋势,我们应尽早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生育意愿下降的问题。”郑秉文建议,将9年义务教育向下延伸至“学龄前”。具体政策含义有三:一是指除少数家庭自愿选择营利性民办幼儿园以外,普惠性幼儿园应覆盖和满足全国所有3-6岁学前教育儿童群体;公办园只能作为普惠性幼儿园向社会开放,民办园可选择营利性、也可选择普惠性的办园形式。二是营利性幼儿园的供给和定价由社会供给需求自行决定,不享受补贴;普惠性幼儿园无论是公办的还是民办的,实行统一的财政补贴标准、补贴方式,提供统一的普惠价格,使公办园和民办园的价格逐渐趋同,财政补贴和价格水平由地方政府决定;三是对选择普惠性的民办园不得采取任何歧视政策,在财政补贴、财税信贷、申办手续、监管政策等所有相关领域实行与公办园完全一致的国民待遇,与公办园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实行学前义务教育是一项重大民生政策。在城市,它可以减轻家长焦虑、稳定生育率,还可解放家长,充分释放劳动力;在贫困地区,则可以保证脱贫攻坚的成果持续下去。长期看,它可提高全民族的人力资本水平,提高未来劳动生产率。”郑秉文表示,在农村,教育部牵头实施了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县和乡镇普遍建立起公办幼儿园,但村一级普遍缺少学前教育机构,1100万在村儿童仍无法接受学前教育。考虑到目前的现状及其与《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的2020年和2035年两个目标的衔接,郑秉文建议将9年义务教育向下延伸至“学龄前”的具体实施步骤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现在到2020年底,在贫困地区实现全覆盖,并纳入到2020年脱贫攻坚的指标考核体系之中;第二阶段2021-2023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全国所有3-6岁学前教育儿童群体;第三阶段2014-2035年,有条件的公办园逐渐分批完成“公助民营”的改制任务,实现公办园和民办园普惠价格单轨制。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2019年上半年,我国教育行业利好政策不断,其中,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细分领域政策力度较大。一、职业教育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2019年,受“就业难”和产业升级带来的劳动力需求调整,国家加大对职业教育领域的财政投入和利好政策,意图通过提高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和人均教育时长,稳定就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国务院在2月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及《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5月颁布《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一系列政策明确国家希望将职业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发展重要力量的决心。二、教育信息化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教育信息化方面,随着教育信息化2.0元年来临,政策推动新项目逐步落地,稳定的财政投资促进行业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1月、2月,教育部分布了《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和《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全面推动了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联盟和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三、学前教育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2019年上半年,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主要集中在早教幼儿园、早教托机构领域,早幼托机构规范化,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将逐步成为行业基本要求。其中,全国各地政府热度大,利好政策不断,如2019年5月,广东省政府出台《广东省陈镇校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2019年6月,天津市出台《天津市民办幼儿有设置标准》等。四、K12课外培训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2019年上半年,K12课外培训领域政策集中在北京市和四川省两地:2019年1月,北京市较为印发《关于开展校外培训机构集中整改回头看的通知》;2019年1月和3月,四川省政府公布《四川省非凡校外培训机构发展实施方案》、《校外培训机构发展总量布局规划》。两地政策不约而同从严从紧推动行业规范化,提高办学门槛,促进行业集中度的上升。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你的孩子与天才的距离,只差一套潜能开发方案!”“只需两天时间,就能获得‘超感知力’。”“让你的孩子实现‘蒙眼识字’‘闪电阅读’‘过目不忘’。”……记者在山西多地采访发现,一种打着“全脑开发”旗号的培训班,陆续在暑假来临前后恢复营业。培训方声称,其课程基于量子力学理论,能让孩子“蒙眼识字、过目不忘”。因此,尽管收费动辄上万,这类培训班仍受到众多家长追捧。“全脑开发”真有那么神奇吗?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收费一万九两天变“神童”近日,记者前往山西太原市一家“全脑开发”培训机构采访。在“道蒙开智全脑潜能开发”几个不起眼小字的指示下,记者爬上黑暗拥挤的楼梯,来到了该机构的一家教学点。这家培训机构从6月4日起恢复线下培训,暑期更有不少家长前来咨询。宣传资料显示,该机构创立于2010年,是国内第一批青少年脑潜能开发与培训的机构之一,率先引进马来西亚先进的ESP超感知全脑平衡潜能开发体系,提供的课程主要有潜能开发、过目不忘、量子波动速读、闪电扫描、超级记忆、超脑速算等。其中,最核心的是潜能开发。▲某培训机构让孩子们蒙眼感知色彩机构负责人郝女士介绍,潜能开发就是要开发孩子的“超感知力”。“孩子的超感知力是存在的,需要大脑极度专注时,才能激发出来。经过开发的孩子,能做到蒙住眼睛,通过用手摸、耳朵听、鼻子闻,就能感知到颜色、汉字等。”为了打消家长的疑虑,郝女士请来一位曾经的学员“现身说法”。这位马上要升入小学6年级的女孩,将不同花色的扑克牌放在一个黑色的套袖中,只见她闭上眼睛,用手在里面摸索着,不一会儿抽出一张牌,并准确说出了花色。“这不是在骗人。这是我们通过音乐、冥想、沟通引导等方式,激发孩子右脑所取得的成果。”郝女士说,“今天您送来一个宝贝,明天我们还您一个天才。”要实现这一“奇迹”,郝女士称只需培训两天,但收费却高达19800元。“我们的价格已经比疫情前减少了1万元。”郝女士说,受疫情影响,他们还开设了线上课程,30课时收费15800元。“论效果,肯定是面授课好。”针对学生近视问题,这一机构还推出“视力回源”课程,声称依靠大脑强大的自我疗愈潜能,不打针、不吃药、不针灸、不手术,就能使近视得到改善,且当天就可以见成效。在疫情之前,记者就曾多次来这家培训机构采访。尽管接待人员不同,但说辞基本相同,并且每次都有学员“现身说法”。有的学员能够通过手摸,“感知”到来访者的身份证信息;有的学员说,经过培训后,自己像是开了“天眼”,能“感知”到很多东西,“比如在考试中,能‘感知’到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在发出亮光,这种能力可以帮助我取得好成绩。”在此前一次采访中,记者看到,工作人员会对前来咨询的孩子进行脑电波测试。“图表显示孩子脑能量不足,不够支撑一天的学习。此外她的学习能力较低,注意力也不够集中,应付初高中的课程会比较吃力。”在对一位从外地赶来的孩子进行测试后,工作人员对孩子家长说。还有不少孩子被诊断出“脾胃不好”“呼吸道炎症”“近期睡眠不足”等各种问题。▲某机构培训现场记者了解到,该机构的创始人是一位被称为“方老师”的男士。这位方老师说:“我们开设机构的十年时间里,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孩子,在全国拥有加盟合作机构53家。”该机构另外一位老师则表示,12周岁以前的孩子,可以保证通过一到两天的集中培训,当即具备“蒙眼辨色”的超感知能力,否则全额退款,“但我无法保证一次培训在学习上的具体效果。想提高成绩,还需要家长长期、耐心的配合训练。”近年来,“全脑开发”培训机构迅速扩张,从东南沿海进入到中西部省份,从大城市深入到小县城。记者在山西多地走访发现,此类机构遍地开花。仅“道蒙开智”,就在山西运城、临汾、长治等地设有分校,河北保定、四川成都、海南海口也有它的分支机构。这类机构的收费多在万元以上,有的只设有“全脑开发”课程,有的则在文化课培训基础上,加入“全脑开发”内容,有的则是借“全脑开发”之名,进行记忆力、专注力的培训。太原市另一家名为“启能开智”的培训机构,在今年4月就恢复了培训。该机构提供的课程与“道蒙开智”类似,有些课程甚至介绍都雷同。原来,这一机构创办者是一名家长,她的孩子曾在“道蒙开智”参加过“全脑开发”培训。家长态度不一培训资质存疑“还报什么课外补习班,这个才能学到真本事!”记者加入一个“全脑开发”家长群后,发现有的家长对这套理论深信不疑,他们每天督促孩子打卡,将练习蒙眼辨色、倒背古诗等视频发到群里,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则会进行回复和鼓励。更多家长尽管存有疑虑,但仍给孩子报了名。“听培训机构的老师介绍,超过12岁效果就不好了。当时孩子年龄快到了,想赶紧给她开发一下,省得将来后悔。”两年前,太原市民刘女士就给女儿报了29800元的潜能开发课。她告诉记者,女儿刚开始培训时还有效果,有时候也能摸准颜色,但后来就不行了。“摸到红色的卡片感觉热热的,蓝色的比较凉爽,绿色的感觉清新。”刘女士12岁的女儿并不能清楚描述老师是如何教的,但却说自己喜欢上这个课,“觉得好玩,比平时上的课外辅导班都好玩。”在被问到对学习有没有帮助时,刘女士女儿却回答“我也说不好”。记者了解到,有些孩子专程从外地赶来太原学习,不少孩子的家庭并不富裕,父母省吃俭用,盼着通过潜能开发,让孩子在学习上更优秀。也有家长在试听后表示怀疑,“本来想了解一下课程,考虑要不要趁着暑假给孩子报名”,在太原某大学任教的李女士说,“但工作人员宣传得太夸张了,而且也不保证能提升学习成绩,现在不准备报名了。”据调查,“全脑开发”培训机构之所以能迅速扩张,原因就在于其收益颇丰,举办门槛又比较低。▲某机构的培训内容还有不少培训机构是家长体验到“神奇”效果后,继而参与创办的。这些机构普遍存在证照不全的问题,创办者和培训教师所持的资质证书更是五花八门。“道蒙开智”培训教师向记者出示了由“中国全脑开发教育研究院”颁发的证书。记者在民政部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和天眼查系统上,均未查到相关注册信息。还有创办者出示了由“全国科技人才培养工程学前教育工作委员会”颁发的证书,以证明持证人具有高级全脑潜能开发师资格。记者同样未查询到这一颁证机构的有效注册信息。科学的盛宴还是骗子的狂欢?通过潜能开发,孩子就能蒙眼识字和辨色,这背后有科学依据吗?“道蒙开智”培训机构的方老师说,人的大脑有140亿到200亿神经元,其中右脑的信息储存能力、运转速度、深层记忆能力是左脑的100万倍,“但普通人右脑的使用率为3%到5%,所以每个孩子都具备成为天才的潜力。”“只要是物体就会散发波,也就是能量。基于这一理论,孩子通过‘超感知力’培训,就能接收到物体发出的能量,从而可以轻易做到‘蒙眼辨色’‘蒙眼认字’。”一位“全脑开发”培训机构负责人这样说。物理学家和医学专家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山西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张云波教授说,微观世界需要一套新的理论来描述,这就是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量子力学。波函数是量子力学中描写微观系统状态的函数。这里的波和能量没有直接关系。“目前的自然科学研究表明,眼睛之外的身体部位,是无法看到事物的。”山西医科大学生理学教授张策告诉记者。“现代分子神经科学和脑功能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大的进展,但并没有开发出革命性的教育途径,更没有缔造神童的能力”,浙江大学神经科学研究中心教授康利军告诉记者,有些机构宣称的“超感知力”,国内外都没有相应的科学理论支撑,也不符合人类感知原理,更没有确切的实验证据能够证明。监管盲区待填补“神童情结”需摒弃相关专家表示,近年来,一些前沿科技经常被不良商家利用,成为圈钱工具,比如“量子项链”“量子面膜”“引力波鞋垫”等,都曾在网上热卖。“对于这些前沿科技,公众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甚至还有误解,这就给不良商家打着科学旗号干伪科学的事,提供了可乘之机。”张云波说,这也表明相关部门的科普工作还不到位,公众科学素养亟待提高。对此,张云波等人建议,应从国家层面建立具有影响力的科普平台,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向公众介绍相关科学理论。另外,还应调动专业人士积极性,利用节假日,在图书馆、科技馆等公共场合举办专题系列讲座,让社会上的伪科学无处藏身。尽管培训内容真伪难辨,但由于所属监管部门不明确,对此类机构的监管一直存在困难。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批从事文化教育的民办学校。但教育部门基层工作人员对“全脑开发”培训是否应该由自己监管,存在不同看法。如“道蒙开智”所在的太原市迎泽区,当地教育局认为,该机构从事的并非文化课培训,不应由教育部门监管。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也表示,对于有工商营业执照的培训机构,如果所从事的业务在其经营范围内,他们只能监管其是否存在虚假宣传,很难对培训内容的科学性进行鉴定。此外,也有专家表示,“全脑开发”之所以能遍地开花,本质上源于家长的“神童情结”。“培训机构通过刺激家长的焦虑,宣传培训奇迹,让家长忍不住掏钱给孩子报名。”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要让这类培训绝迹,需要家长有基本的常识,从教育焦虑中走出来。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未来网』,来源:“新华每日电讯”调查周刊
本报北京7月15日电(记者曲哲涵)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近日,中央财政下达转移支付资金188.4亿元,比上年增加19.9亿元,增长11.8%,继续支持各地实施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在分配资金时,继续加大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度。同时,要求省级财政、教育部门切实发挥省级统筹作用,科学规划幼儿园布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公办民办并举、多种形式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特别是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县倾斜,向积极推动普惠性民办园发展的地区倾斜。自2011年以来,财政部会同教育部等有关部门支持各地先后实施了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重点支持地方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据统计,2011—2020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1520亿元。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2010年的56.6%提高到2019年的83.4%。《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16日 12 版)
就在前不久,我在网上和朋友看到了这样一段话:一对北大清华毕业的年轻父母问禅师,买不起学区房,怎么办?禅师:如果北大清华毕业都买不起房,还买学区房做啥……诚然,不管上述对话真假,许多人看了都会为之一笑。不禁让人发问:现在的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怎么样的教育才算得上是大众教育?在今年3月份的全国两会上,我们的教育部长陈部长对现今社会的学前教育和下午3点放学等问题对大众给出了官方的答复:大数据透视两会教育热点——2018年全国两会教育舆情盘点2018-03-29 19:00 两会 /学前教育 /减负 今年两会期间,教育是代表委员和会外舆论集中关注的热点领域,学生“减负”、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等议题持续走热,是历年两会不多见的现象。中国教育报刊社·中教传媒智库舆情团队借助大数据舆情系统,采取“数据分析+专业研判”的方式,每天对两会教育舆情进行动态监测,追踪热点、系统梳理、深入研判,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当天对两会教育舆情进行了总结性盘点。两会教育舆情出现三次高峰,两度持续高热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幕。在当天下午的“部长通道”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有关教师队伍建设和破解“三点半难题”的系列表述引发热烈反响。次日监测数据显示,相关报道和网络转载7217篇,两会教育舆情走势呈现高位起点。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具体涉及消除城镇“大班额”、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等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代表委员和社会舆论高度关注,两会教育舆情走势迅速抬升。3月6日,相关报道和网络转载量达18712篇,两会教育舆情出现第一个峰值。此后几天,舆情走势维持高位并逐步回落。至3月12日,全国人大就“人大立法工作”相关问题答记者问,舆情走势出现较大幅度上升,当日媒体报道和网络转载量达16644篇,两会教育舆情走势出现第二个峰值。3月16日上午,陈宝生部长出席人大记者会,就“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答中外记者问,舆论高度聚焦记者会上的相关内容,舆情保持较高走势。此后,两会教育舆情进入快速回落期。至3月19日,两会总结性报道增多,舆情走势再度抬升(见图1)。(图1:2018年全国两会教育舆情走势图)会内会外舆论热议学前教育、学生“减负”、教师队伍建设,职业教育、“双一流”建设、义务教育均衡也较受关注通过大数据聚类分析发现,两会舆情热度排名前十五的主题词依次为学前教育、学生“减负”、教师队伍建设、职业教育、“双一流”建设、乡村教育、高考改革、“双创”、义务教育均衡、家校关系、人才发展、留守儿童、师生关系、“大班额”、校园欺凌(见图2)。在3月3日的“部长通道”上,陈宝生部长在谈及“三点半难题”时,介绍了全国有25个省份制定了符合各地实际的应对方法,并且提到上海、北京、广东、广西等地的有效做法,引起媒体和社会舆论的极大关注,也极大地鼓舞了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探索的积极性。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和会外舆论热议教育,寻求改革发展之策,但很多问题是通过基层创新得到解决的,并且已经有了不少实践案例和解决方案。加强此类案例和经验的宣传推广既是让公众“知情”,也是为教育改革发展“聚力”。教育,乃国之大计!邓小平同志也说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国家是教育大国,我坚持无论如何,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我国这艘教育航母一定会培育出优秀的人才
教育工作情况专刊 〔2020〕第149期 (总第239期) 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编2020年11月19日教育系统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专辑(之四十五) 宁乡市给公办幼儿园建设做 “加法” 给百姓 “烦心事”做“减法” 长沙宁乡市为有效解决 “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 , 让幼儿入园不再成为人民群众的“烦心事”,不断加大投入、强化整改、综合施策 , 通过不断做“加法”,实现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量连年提升 , 2020年占比已达 50.19% 。 一、做好规划统筹的 “加法” , 实现就近入园 三个 “明确” , 为学前教育发展铺平道路。 宁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工作 , 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市长办公会、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学前教育 , 明确在城区新建、改建一批公办幼儿园,收回一批小区配套幼儿园 , 扩建一批农村公办园;明确提高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 ; 明确将公办幼儿园临聘幼师纳入编外合同制教师行列,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了保障 。 科学规划 , 为学前教育发展画好蓝图。 相继出台宁乡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质学前教育发展若干意见》 《学前教育建设布局规划》 《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工作实施方案( 2020-2021年)》等 , 结合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调整规划,科学铺排“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建设项目 。 市人大提出《关于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一号议案》 , 开展 “ 关爱花蕾行动 ” , 促进学前教育优质规范发展。 加大投入 , 为学前教育发展筑牢基础。 近三年该市共投入资金 1.2 亿元用于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 ; 本级财政每年投入超过 3000 万元 , 用于公办幼儿园条件改善和设施添置; 公办幼儿园园长及主班教师享受跟小学校长、班主任同等津补贴 。 目前 , 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办强了 1 所中心幼儿园 , 办好了 2-3 所公办幼儿园 。 二、做好学位扩容的 “加法” , 实现普惠入园 加强建设增学位 。 近三年 , 新改扩建公办幼儿 44 所 , 新增学位 5000 余个 。 其中, 2020年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9所 , 目前,12所完工投入使用 , 新增公办学位2400个。 强力回收增学位 。 出台 《关于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 《小区配套幼儿园统筹举办和管理实施办法》等 , 强力推进 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整治工作 。 目前 , 16个在建或新建小区已签订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及移交协议 , 将统筹举办成公办幼儿园。已建成移交的5所幼儿园中 , 4所已开园,新增公办学位1740个 。 不断挖潜增学位 。 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鼓励农村学校附设幼儿班的会议精神 , 今年部分乡镇已关停的农村附属幼儿园、附设幼儿班重新装修,于秋季开园开班 , 新增公办学位 300 个 。 城区利用腾退校舍改建成公办幼儿园,新增公办学位 180 。 明年将陆续有 2 - 3 所由腾退校舍改建的公办幼儿园开园 。 三、做好质量提升的 “加法” , 实现放心入园 加强队伍建设 。 到华中师大、西南大学等国家重点师范院校引进优秀幼教人才 , 每年引进公费委培毕业生超 10 人 , 每年通过公开招聘,择优选聘优秀幼师超 20 人 , 充实到全市各公办幼儿园。 组织开展 “ 请进来 走出去 ” 、 “ 城乡互动 送教下乡 ” 、 “ 保教技能竞赛 ” 等 五大主题培训活动 , 年均培训 20 00 多人次 , 全市幼儿园园长、教师、保育员参培率达 80% 。 目前 , 全市在岗幼师大专以上学历占比 83% , 学历合格率 96.3% 。 加强规范管理 。 建设 “ 明厨亮灶 ” 工程 , 在教室、寝室、走廊等公共区域设置全方位视频监控 , 设置防冲撞设施及 110 联动报警装置 , 配置专职保安及防爆器械 等 ; 出台《新时代宁乡市幼儿园规范办园行为十项规定》,幼儿园办园行为整体得到有效规范 , 群众信访投诉显著减少, “小学化”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 连续三年保持无证幼儿园“ 0 ”存在状态 。 加强教育改革 。 加大乡村游戏推广力度 , 《乡村幼儿游戏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获得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今年将乡村游戏和区域活动开展作为开学工作督导和年检评估的重点检查项目 , 乡村游戏普及率 100% 。 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观摩、培训和评比,幼儿园参与率 100% ; 加大集团化办园改革力度,出台《关于推进幼儿园集团化发展的实施方案》 , 成立幼教集团 10 个 , 以公办中心园为龙头,通过“对口帮扶、委托管理、捆绑发展”等模式 , 全面带动临近园、新办园、薄弱园发展。 相关工作 经验在全省学前教育 工作会和 长沙市学前教育工作大会 上 作典型发言 。 【来源:湖南省教育厅】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00:39封面新闻讯(记者周丽梅)你见过设立在幼儿园里的博士工作站吗?4月24日,成都大学与成华区教育局校地合作签约暨博士工作站授牌仪式举行,这标志着成华区幼儿园博士工作站正式建立。未来,成都大学将选派学前教育专业博士与专家团队入驻第二十五幼儿园、第二十六幼儿园、锦绣青城幼儿园,为提高幼儿园办园质量、锻造优秀干部教师队伍提供有力支撑。为什么要在幼儿园设立博士工作站呢?“学前教育,是重要的人生启蒙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成华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峰谈到,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普惠学前教育的急切需求,成华区教育局进一步加快实施优质教育倍增工程,促进学前教育增量提质,随着幼儿园的快速增量,如何提升幼儿园办园品质成为新的压力和挑战。而要促进幼儿园办园内涵发展、品质提升,关键在于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和幼教人才的培育培养,基于此,成华区人民政府与成都大学于去年10月签订了基础教育合作协议,此次在第二十六幼儿园等三所幼儿园设立幼儿园博士工作站,也是进一步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搭建更高标准的学习平台。据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系主任蒲永明介绍,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博士工作站将以学院博士专家团队协同合作的模式为牵引,遴选学前教育专业在职优秀博士、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定期入园深入指导,提供智力支持。接下来,博士工作站也将围绕幼儿园发展定位、章程建设、文化打造为主的幼儿园发展顶层设计指导;以课题申报、项目实施、评奖申报、教师成果发表为主的幼儿园科研指导;以学术交流、学历提升、大学专业课幼儿园兼职教师培养、名师名园长工作室培育为主的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展开工作。“通过这三大任务的实施,我们相信三所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办园水平、科研成果、教师队伍素养将显著提升。”蒲永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