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成都市教师小课题优秀研究成果评选活动中,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研语言联组报送的《排出逻辑 讲出条理——幼儿园排图讲述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成果》荣获成都市教师小课题优秀研究成果评选一等奖。据了解,该研究聚焦于成都市及青羊区学前幼儿语言发展质量监测中的典型问题而开展的主题研修,在青羊区教科院学前教研员车飞的带领下,青羊区学前教育语言教研联组开展了长达两年的幼儿排图讲述实践研究,并分层进行了调研选题及导向引领,管理和指导、实施与互动。同时,通过建立合作小组、专业理论的自主学习、示范课观摩研讨、研究课解析、个案研究等形式,带动区域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省级示范园、一级园的辐射引领,带动二级园、三级园对排图讲述活动进行深入的理论学习,开展各个年龄段、不同特色的排图讲述活动的实践研究。期间,车飞在实践中研究“构建学前教研联组机制,完善覆盖全区的教研网络”,定期召开联组机制推进会,制度引领、管理落实、机制保障,有效发挥教研员—指导园长—组长—组员的分层管理职能,精细过程管理,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和发展定位。同时采取多元的管理评价机制,推动联组教研的发展与区域学前质量的提升。青羊教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研究形成了一系列易于推广和借鉴的研究成果,并在区域内广泛的推广研究成果,互动深入、资源共享,构建了区域学习共同体,引领区域内各幼儿园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此次获奖还激发了青羊区学前教研各个联组的研究积极性,增强了联组教研的成果意识,对区域推进学前教育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刘林)
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对耳聋学生的语言沟通问题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在以往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广大聋教育工作者感到:耳聋儿童普遍存在着语言沟通问题,其表现为“手语杂乱、口语不清、语句不通”等现象。究其原因,其一:使用的聋人手语不够规范,学校、班级、学科、家庭各成员之间使用的手语不统一;其二:耳聋学生听力严重受损后,学前教育阶段依赖单纯的口语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多数聋童口语表述不清楚,缺乏语言交流的支撑点,失去了获得早期交往的良好体验;其三:在聋校教育中,单一依靠口语或手语不能顺利进行沟通情况下的教学活动,会造成耳聋学生书面语的不通顺、联词成句能力低下;其四:长期的语言沟通障碍,造成耳聋学生心理狭隘,接触社会生活面窄,交往能力弱。广大特殊教育专家和一线的老师们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尚未找到存在问题的共识。我们于二00二年初,在三所聋校六至九年级的十八位任课教师中,进行了一次学生看话(同时配与手语)写句测试,测试结果令人担忧。除一个口语强化班的两位老师与学生的沟通正确率超过95%外,普通聋教育班师生的沟通率最高在80%,而最低的只有50%多一点,平均沟通率为65%。另一个测验更令人难堪,我校一位教师对十名聋童家长问卷测试,父母能用手语与自己孩子沟通的不足20%。这种教师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沟通现状,给特殊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急需探索新的教育方式的课题。著名台湾学者林宝贵说过:“世界的聋教育,事实上就是一部语言沟通与语文教育的发展史。”用什么语言进行沟通,这是聋教育界研究的一大课题。本课题研究采用“双语教育(汉语口语和聋人手语)”的沟通方法,开展师生、亲子之间的读书活动等,创设耳聋学生在学校、家庭学习语言的环境,努力培养理想的聋童家长和理想的聋校教师,促进聋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实现无障碍沟通,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由于多种原因,多数聋生不能很好地聆听到的声音,这里包括来自校外的、社会的、家庭的。本课题就是要通过上述的实验,在提高沟通能力的基础上,让聋生更好地达到聆听窗外声音的目的。二、研究目标为促使耳聋儿童在语言能力、文化知识、心理、身体素质等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更好地让他们适应社会需要,融入社会主流。以开办聋童父母手语学校为载体,组织聋童父母系统学习聋人手语,提高他们与子女的手语表述能力,同时培养理想的聋校教师,提高师生、亲子之间的语言沟通能力。努力按照新教育实验 “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日记、聆听窗外声音、熟练应用双语、建设数码社区、创建特色学校” 的要求。开展师生、亲子之间的读书活动,共同撰写读书笔记,提高聋生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积极朝着“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的方向去实践最终的目标——理想的学校。 积极探索培养优秀聋童家长的渠道、方式。以开展创建“家庭小书屋”活动的形式,创设亲子之间共同学习的氛围,积极构建学习型的聋童家庭。 积极探索耳聋学生语言学习的其它渠道。努力向聋人社区活动的场所延伸,在村镇、街道、厂矿企业及聋人密切交往的场所尤其是聋人的用人单位,开设相应的语言沟通渠道,以赠送聋人手语书籍的形式,鼓励更多的健听人士学习聋人手语、建立笔谈机制、疏通语言沟通渠道。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组织耳聋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语言学习和交流活动。 通过上述多种途径,使我们的学生更能够和健听学生一样,聆听到窗外美妙的声音。总结优秀家长教育孩子的成功案例,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三、研究原则科学性原则:针对聋童家长的心理特点和手语基础,开展聋人手语的教学活动,学术活动,规范聋人手语,为聋童教育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实践性原则:根据新的聋教育课程设置,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适合耳聋学生发展的学校、家庭学习语言的模式,让更多的家长能参与到耳聋学生的学习和交流之中。 整体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兼顾聋童家长和聋校教师两方面的教育,兼顾各学科教学的相关联系和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着眼提高聋童的整体素质。四、研究对象现聋教育部二年级、四年级、五年级、九年级的耳聋学生及耳聋学生家长;本校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五、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法、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 文献法: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朱永新教授撰写的《新教育之梦》和心理学、教育学及《中国手语》等相关的特殊教育专著,以及与课题研究有关的经验论文,依托理论,借鉴经验。 实验法:在现有聋教育班选取部分班级及家长参与,开办耳聋学生家长(父母)手语学校。选定《中国手语》和学校编辑的《聋人手语500句》作为专用教材,对耳聋学生家长进行系统的聋人手语的授课活动。在青年教师和耳聋学生中开展读书活动,师生共同阅读新教育实验规定的相关书籍和特殊教育专著,营造师生读书的氛围。 观察法:在耳聋学生家长中开展系统学习聋人手语和读书活动,观察并做好个案和整体状态的记录,为不断修正研究方案提供依据;不断积累资料,并做好资料汇编。 调查法:对耳聋学生家长接受系统的《中国手语》学习后,对家长与耳聋学生的沟通情况进行调查。教师、家长在接受此类系统的培训中的认识、体会、意见,开展调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六、研究措施1. 加强组织建设、建立课题领导小组。 (略) 2.加强与苏州市教委教研室和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工作室总课题组的联系,助听器验配,定期将研究情况进行汇报。 3.加强对实验班教师的培训和对实验工作的管理。 4.组织一些实验课、实施项目的展示活动,约请聋教育专家和新教育实验总课题组成员来校进行实地观摩、指导。七、研究步骤前期工作:了解实验前聋童家长手语的掌握情况,选拔优秀教师担任课题组成员,组建课题研究组织。 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借鉴有关教育经验。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参加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资料并进行培训。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明确目标,责任到人。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04.9—2005.12)运用文献法、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对聋童家长和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第二阶段(2005.12—2006.6) 观摩活动,组织聋童家长学习《中国手语》、《聋人手语500句》、对课程设置、教材应用等提出进一步的设想,进行课题中期汇报,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修改。第三阶段(2006.6-2006.12)子课题负责人构思撰写论文(初稿),汇总研究成果,确定研究的最后阶段工作目标。进一步进行课题研究,为完善论文提供充分的数据资料。总结阶段(2006.9—2007.6)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和论文集汇编、家长学校课程结构方案、教材汇编等,做好课题结题工作,康复知识,为成果鉴定做好准备。
5月6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美兰区委书记冯琳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提升学前教育“两个比例”工作。会议听取了区提升学前教育“两个比例”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与会人员分别从分类实施、资金安排、师资调配等方面进行充分讨论,并研究推进下一步有关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刻领会《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落实《海口市提升“学前教育两个比例”工作方案》要求,在前期工作成效的基础上,拓宽工作思路,加强沟通协作,主动攻坚克难,实行一园一案,制定分类措施,重点扩充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全力推进提升学前教育“两个比例”工作,确保2020年完成公办园就读幼儿占比5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占比80%的目标任务,进一步促进美兰区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会议要求,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要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深刻领会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提升学前教育“两个比例”工作决策和省市相关要求,将此项工作作为当前教育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实。二是要改进工作方法。转变工作思路,主动作为,避免“等”“靠”心理,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困难,确保工作有序顺利推进。三是要加强工作合力。各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特别是财政部门要提前谋划资金安排,发改部门要尽快启动公办幼儿园建设手续,编办、人事部门要做好人员招选聘工作,共同推进提升学前教育“两个比例”工作目标任务按时间节点完成。区领导陈新、王业民、符朝阳,各镇(街)党(工)委书记及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黄安琪)
一、问题的提出 《上海市幼儿园课程指南》给我们幼教工作者树立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新的教育理念,对幼儿作为发展着的有积极性的主体的意识增强了,幼儿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形成、发展和提高幼儿的素质,而不是给幼儿灌输多少知识,这一点已成为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共识。但在实践工作中,教师还是常常把幼儿看成是教育活动指向的对象,是教育活动的客体。虽经过一期课改的洗涤、二期课改的冲击,教师的教育观和教育行为有所转轨,但并不真正改变问题的实质,还是忽视了幼儿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没有看到幼儿自身具有的能动性、自主性。而区域活动的全面性和层次性的特点,正是对幼儿自主性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本课题意在区域活动对幼儿自主性发展进行实践研究,在发展幼儿自主性的同时,转变教师的教育行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教师的的自主发展。 (一)课题概念的的认识: 1、区域活动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设置各种活动区,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其宗旨是:重视幼儿的自主活动,重视幼儿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重视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的互通,区域活动注重的是幼儿当下的生活与发展。 2、幼儿的自主性的概念: 自主性即个体对自身行为的意识与调控能力。个体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依据个人对正确事物的信心行事,积极主动去做该做的事情,通过自身的活动获得发展。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主的定义是“自己做主,”从心理学的眼光来看,自主性是个性的一个方面,主要是指独立性和主动性,既不依赖他人,自己主动负责的个性特征。 我们通过实践和借鉴得出幼儿的自主性具体是指: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在探索活动中发现问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在尝试操作中树立自信心逐渐完成任务,体验成功的快乐和获得发展。 (二)理论的认识基础;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指出:学前教育在以确立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下,突出幼儿发展的自主性;《规程》第二十四条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的、有机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提出儿童通过自我的活动实现内部的发展;杜威及其弟子克伯屈提倡以活动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强调“以孩子快乐为本,”注重情感的体验,儿童的知识经验是通过活动获得的;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教育必须是一个主动活动的过程;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原则,倡导“做中学”,都是鼓励幼儿通过活动和操作自主性的去发现、改造、创造他们自己的世界;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儿童的教育》一文中呼吁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解放孩子的双手”,让孩子自主的活动。如是众多的理论都号召: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自主的选择和探索活动,促进幼儿个体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目标的认识 1、通过课题的实践研究,改革传统的区域活动方式,探索培养区域活动对幼儿自主性发展的作用,同时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2、幼儿自主性发展目标:幼儿能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幼儿能提出自己的不同与别人的观点,具有创新能力;幼儿在不断尝试中学会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幼儿能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不依赖他人。 三、观察研究结果 (一)观察内容: 1、混龄型区域活动观察结果与分析: 编号项 目 幼儿人数统计(人) 前测后测 1 参与活动积极,自己选择内容,专注与活动中。 58 1372 参与活动兴趣高,思维活跃,爱发言,对老师的提问能做出相应的反应。 68 2013 遇到不懂的事向老师主动提问。 55 1904 不需老师提醒,自己完成任务。 43 1795 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47 1596 遇到困难会自己出主意,学着自己解决,有信心自己克服,如:自己寻找替代物等。 37 153 第一学期我园以混龄班的形式开展区域活动,是中大班幼儿共同参与的活动。刚进行的时候,由于幼儿对环境的陌生,中班幼儿畏惧感表现特别明显,甚至个别大班幼儿也在活动室门口徘徊犹豫。后经活动室的老师主动招呼,本班教师的引导,幼儿的参与自主性加强了。前测和后测的结果具有很大的变化,尤其在第6项中遇到困难幼儿树立自信心自主解决问题方面,克服困难上幼儿的人数比例增加。在回应老师的提问上,中班幼儿在大班哥哥姐姐的感染下,思维活跃,积极大胆发言,遇到不懂的事,十分乐意相求于姐姐哥哥或老师,活动参与的主动性加强了。 2、分班区域活动观察结果与分析: 编号项 目 大班幼儿人数(人) 中班幼儿人数(人) 前测后测 前测 后测 1 参与活动积极,自己选择内容,专注与活动中。 50 109 31 632 参与活动兴趣高,思维活跃,爱发言,对老师的提问能做出相应的反应。 57 111 17 513 遇到不懂的事向老师主动提问。 43 98 8 534 不需老师提醒,自己完成任务。 31 87 7 635 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30 89 9 676 遇到困难会自己出主意,学着自己解决,有信心自己克服,如:自己寻找替代物等。 14 89 5 49 分析:第二学期我们根据本园的特点,改变了活动方式,把活动室分成若干个区域,幼儿活动材料按类别分别投入这些区域,并设有障碍物构成几个相对固定的半封闭区域,,具体有:表演区、建构区、语言区、生活区、美工区、益智区。刚刚开展区域活动的时候,幼儿的反应非常的积极,表现出一种好奇感,探索的欲望非常强烈。由于幼儿年龄和生理特点的特殊性,参与区域活动就不能持久性的专注于区域活动中,就象赶鸭子似的,一会儿到生活区,过不多久,又去了美工区或别的区域。对于此中现象,我们教师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活动前,提出一定的鼓励性的要求,如比比谁的本领强,能在一个活动区里完成任务;活动中,教师转变角色,以一个同伴、参与者、倾听者、引导者的身份鼓励幼儿完成活动;活动后,教师同样以倾听者、参与者的角色,让幼儿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提出下一次活动的要求。久而久之,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涨,并很快的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区,专注于每一次的活动。对新奇的、不懂的常常自己进行独立的思考,不需教师的提醒和督促,自己出主意或和小伙伴共同商量解决问题、困难。如益智区棋类活动,大二班的许微、曹佳园对飞行棋十分感兴趣。有次活动时,发现少了一只红色的飞行棋子,许微马上提议用小块红色雪花片代替缺损的红色飞行棋,俩个人玩得兴趣盎然;再如中二班的俞凯悦每次必去表演区,但就是观看,不参加表演,即使请到她表演,胆战心惊的,非常胆小,不敢讲话。于是老师就请她参加了时装表演队,因为时装表演不需要开口说话,在音乐声中,俞凯悦用自己的形体,表现自己对美的感受,渐渐的胆子也大了;再次让她单独表演唱歌时,虽然唱漏了一句,但在小朋友的掌声中,俞凯悦十分的兴奋。以后,表演区的老师又投放了小音响和话筒,俞凯悦也抢着话筒上台表演。最让老师开心的是,她不再要求奶奶陪着进班级。 四、开展区域活动的原则 第一、科学性的原则 区域活动的总目标,要依据幼教法规和教育纲要中的保教目标为总目标,再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幼儿的生活经验、活动能力、兴趣热点等)予以合理分解裕设,选择能为目标服务的材料,并要充分了解每位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求,不能随心所欲。在混龄型的区域活动中,我们发现有一个弊端:指导难。因为是中大班幼儿的能力和生活经验相差很大,因此教师的指导的针对性很强,中大班老师都比较熟悉本年龄段的目标,因此在指导上就难免有片面性。在分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就非常的得心应手,因为教师对自己班级的幼儿的能力比较了解,材料的投放容易抓住目标选择,比较科学,指导也依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的目标开展。 第二、适宜性原则 材料投放是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活动的工具,材料投放是否适宜恰当,对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阶段性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投放材料。 首先,我们从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实际需要出发,为活动室配置了必需的成品材料,如益智区中的棋、牌、游戏棒、天平、水车、数卡等,使幼儿有进行活动的兴趣和愿望。其次我们还充分发动教师、家长、幼儿,收集废旧物品及半成品的材料,制作一些活动中所需要的丰富的、有吸引力的活动材料,让幼儿知道废旧物有使用价值:如废旧盒子、挂历、糖纸、果核、瓜子壳、雪碧瓶、废电池、布片、绒线等,知道一物能多用,主动帮助各活动室积累材料,激发幼儿勤俭节约的情感,学会了做有心人,关心集体,不乱扔废旧物品,同时也让家长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加强家园联系。教师在与幼儿及投放材料互动过程中,充分挖掘材料在不同区域内的多种教育功能,进一步提高材料投放的适宜性。 第三、差异性原则 混龄形式的区域活动更要让我们老师能够互相商讨、预先思考:所投放材料逐一与各年龄段幼儿通过操作游戏材料可能达到的目标,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出若干个能够与各年龄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 在活动前,我们老师给予一点提示和引导,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摆弄时,能按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宜自己使用的材料,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探索,使幼儿在随意操作同一材料却有不同的难度差异,适应不同能力层面、不同年龄幼儿的需要和幼儿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如有一个探索活动“夹弹子,”教师提供幼儿的材料也是精心考虑并细化分解的:玻璃弹子、粗细塑料吸管、圆柱形六棱形铅笔、圆珠笔、筷子、圆珠笔芯、木制塑料制游戏棒等。让幼儿操作观察,引导幼儿比较发现他们的秘密:塑料吸管和塑料游戏棒使用时间长后易变软不易夹住弹子,圆柱形铅笔和圆珠笔、筷子打滑不易夹住,圆珠笔芯和木制游戏棒太细不易使上劲,而六棱形铅笔就容易夹住弹子------锻炼的是手部小肌肉,而实际就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材料,自主选择活动的用具。 我们力求让每一位幼儿在与众多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自身的各种感官,看一看、做一做、试一试、比较比较、思考思考,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理解事物的多样化,使幼儿在活动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和发展。材料的丰富性还体现在投放的数量上是十分充足的,能够满足每个幼儿自由选择的需要。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由添加、改变使用材料,同时,满足小中班幼儿随意性、模仿性、流动性的性格特征,保障每一个幼儿愉快自主的活动。 第四、静交替的原则 我们根据各个区域的需要,在现有的活动空间寻找最佳的位置。如语言活动区相对安静些,就尽量远离积木区;美工区,离不开水,就设置与靠近水源的地方,益智区和语言去相邻。 第五、探索自主原则 活动中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参与活动,按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区域,自己决定活动的时间、次数,只要你认为本次活动完成,也可以参加另外的区域活动,让幼儿大胆选择材料、大胆尝试操作、摆弄材料,和材料互动,和小伙伴互动,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和疑惑,积累经验,体验成功的乐趣。 五、讨论与建议: 讨论 (一)紧扣目标投放活动材料,是区域活动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的前提条件。 同一个活动区域,由于幼儿活动的能力和水平的不同,因此同一活动区域同一活动内容,在各个年龄班的活动目标是不同的,在突现个别化的同时,投放材料要紧扣该区域的活动。如益智区里的图形宝宝,中班幼儿的活动目标是发现图形宝宝的不同特征,并会区分,培养幼儿初步的探索的兴趣,发展幼儿观察能力、语言表述能力、思维能力;大班幼儿的活动目标是按图形宝宝的不同特征有序归类、排序、设计,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发展幼儿逻辑思维。 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是幼儿操作和探索的学具,是幼儿活动的物质基础。教师投放什么样的材料,就会引发相应的活动,达到相应的目标。如益智区中的“配对,”可以是数字与手指上圆点的匹配,可以是套圈与手指上圆点的匹配,也可以是圆形宝宝找家的配对;又如美工区“沙贴画、绒线剪贴、稻草剪贴、彩纸剪贴、彩线剪贴等材料不同,难易不一,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的活动需要。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次幼儿的探索欲望,又充分发挥了活动材料的教育功能。总之,活动材料的投放要依据目标,要突出材料的层次性、多样性、开放性和暗示性,是幼儿在于材料“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主动的去获得感性的知识,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二)、教师的指导,是区域活动对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关键环节。 教师不但要在区域活动中提供多种符合幼儿需要的材料,还要给幼儿创设较大的自由度空间,保证充足的时间,当好幼儿的小助手,和幼儿成为小伙伴,并给予相应的帮助,始终以一个观察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活动。在活动中,首先要相信幼儿,他们是一群非常能干的小主人,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人,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活动,了解当前幼儿的经验是什么?一看投放的材料是否适应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材料投放的丰富性如何?二要看了解幼儿当前的兴趣点是什么?碰到了哪些困难?教师的指导以观察、了解为主,鼓励尊重为重,要营造一个安静、舒适、自由、轻松的环境,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选择活动的材料,主动完成任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区域活动成为幼儿自主的活动,独立自主的探索操作,不断的尝试。如大班幼儿花边的设计,刚活动时,提示用二种颜色:一朵小花二至三个图形设计有序地花边。虽然难度加大,但幼儿探索的欲望却加强了。而后,幼儿自会设计出一朵小花多个图形或是多种颜色的有规律的排放,进行提升和替代性强化,充分的体会到自己努力后的成功感,并且大胆的提出自己不同与别人的设计,充满想象、充满创造,促进了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三)家园协同是促进区域活动对幼儿自主性的发展的后备力量。 通过实践,我们教师认识到,在充分发挥区域活动材料的作用的同时,在以幼儿为主体的基础上,发动家长的巨大特殊的配合功能,把活动材料的收集运用延伸到幼儿自主发展需要的社会环境中去。通过家长会、橱窗、家庭讲座、观摩活动等形式,让家长了解本课题的前提后,我们得到了家长的大力配合和支持,和幼儿一起动手,收集废旧物品,制作一些活动中需要的学具:扣纽扣——用布做成的小花;手套、袜子、鞋子瓶盖配对等等,家长都知道废旧物品的利用价值,并主动帮助收集物品,既增强了家园联系,又发展了幼儿的自主性,自主去探索、发现、收集、整理活动材料,发挥创造力、想象力,大胆应用、大胆实践、大胆创造。幼儿在活动中由于是自己熟悉的物品,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活动的时候有一种自豪感、满足感,选择、探索、表达的欲望更加自主、自由、强烈。 建议 (一)相信孩子,有的放矢的对幼儿进行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首先,要相信每一个孩子,不管是自己班级的或是其他班级的幼儿,相信他们遇到任何问题都能自己有能力解决,要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成为活动的主人;其次,教师要成为每一个幼儿的好朋友、好伙伴、知心人、倾听者,孩子有什话都愿意说与你听,有什么新发现能和他们一起分享;第三,注重观察,并运用启发性的、建议性的语言指导幼儿活动,如小班幼儿突出直观具体生动的指导,中班注重启发诱导式的引导,大班以逻辑发散判断分析能力的培养为主。 (二)材料的投放具发展性。 区域活动中投放材料要从幼儿的发展现状出发,从幼儿的需要出发,并考虑教育大纲和教育目标,把幼儿放在突出地位,突出活动材料为幼儿的活动服务的原则,体现个体差异,注重不同能力幼儿对材料的感应和感受。 (三)处理好几种互动关系。 1、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相互用语言、行为、情感等形式相互作用,如互相问答,共同参与活动,商量讨论等,这种互动关系对于建立教师与幼儿之间良好的情感联系、对于幼儿自主的参与区域活动、有效的掌握区域活动的规则、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 2、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关系。 如幼儿之间的合作活动、互帮互助、个别交流讨论、互相欣赏以及互相争夺、打骂等 教师在活动中尽量促使幼儿之间产生前四种互动关系,有助于幼儿更好的开展区域活动。 3、幼儿与环境、材料之间的互动关系。 这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环境和材料可能是教师创设的、呈现的,也可以是环境中本来就存在的,也可以是幼儿创设的。区域活动的材料丰富性,是为幼儿提供多项选择活动机会的条件。当环境和材料产生变化时,就会吸引幼儿对环境和材料作出相应的积极反应,如观察、探索、摆弄,关键在于所创设的环境和投放的材料是否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四)把自由还给孩子,开发幼儿的创造性潜力。 自由一是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的权利;二是指人们在实践中认识了客观规律,并掌握它,有意识和运用它来改造世界。在区域活动中,应充分把自由还给孩子,让孩子大胆的想象活动操作,发挥自己的能力,展现自己的“才华,”让孩子自由和谐的发展。一位早期教育家的话非常给人一深思和启迪:“早期教育应该像春风拂过大地那样自然。”真正的教育,是培养孩子的兴趣,挖掘孩子自由天性的潜力,引导孩子幸福健康的成长。 (五)要有较健全的幼儿活动观察记录。 ......(本文来自:百度宝宝知道 babyxy.cn)————————世界很复杂,百度更懂你关注宝宝知道,了解备孕、怀孕、育儿更多精彩内容:专家直播、日刊知识、胎教电台、儿童故事、动画片,还有宝妈们最爱的社区圈子!宝宝知道与千万妈妈在一起,科学孕育,为爱成长!
本文转自【大众网】;2020年10月20日至24日,卓雅教育集团第三届全国园长“红星思齐班”训练营在革命圣地——江西井冈山隆重开展。来自国内学前教育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卓雅教育集团近200名骨干幼儿园园长汇聚一堂,激情交流,碰撞智慧,共议幼教行业新趋势,在学习和交流中开阔眼界、吸收新知、提升能力。见贤思齐 培养幼教行业名园长队伍从2003年举办第一个办学项目——广州雅居乐加拿达中英文幼儿园开始,卓雅教育集团深耕教育行业,不断进取,目前业务版图已经覆盖托育(0-3)、幼儿园、中小学、大学以及素质教育、职业教育、教育产业化服务及集成供应系统等多板块,为家长和社会提供全学龄段、全教育领域的产品和服务。业务迅速发展的同时,卓雅教育一直坚守教育的初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是落实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主体。因此,培养优秀的教师,培养优秀的管理者成为卓雅教育苦练内功的重中之重。2018年,依托学前教育领域丰富的权威专家资源和全国百余家幼儿园的成功运营经验,卓雅教育集团首次启动骨干园长训练营项目——“思齐班”。“思齐”二字取自于《论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卓雅教育集团号召下属幼儿园的骨干园长们以“见贤思齐”作为为师者的自我要求和不懈使命,向贤者看齐,跟随贤者的引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致力于成为幼教行业的“名园长”。从2018到2020,思齐班走过三年历程,从“思齐班”到“超级思齐班”,再到今年走上井冈山的“红星思齐班”,卓雅教育集团已先后集结来自全国各地20多个省市的500多人次优秀园长,为他们搭建思想碰撞的交流平台,提供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提升的成长阶梯。卓雅教育集团全力打造一支综合素质更高的精英园长队伍,提升幼儿园的办学质量,为学生、家庭和社会提供优质学前教育。名师引路、实践创新 打造学前教育标准化体系卓雅教育的“思齐班”骨干园长训练营,从诞生之日起,就获得了国内外学前教育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的学术引领和智力支持。2019年1月,卓雅教育集团成立学前教育研究院,由学前教育界的泰斗、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朱家雄担任研究院院长,并汇聚国内外学前教育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学前教育价值体系研讨、课程研究、特色课程开发、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师资培养等课题进行重点研讨和专题调研。卓雅教育集团学前教育研究院的研究成果也转化为“思齐班”的核心课程,为园长们带来权威的学术指导。从2018年到2020年,“思齐班”聚焦学前教育的发展重点与趋势,结合园所一线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技能需求,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全方位、多层次设计课程。通过专家课堂、圆桌论坛、主题研讨等形式,“思齐班”已开办专业课程上百节,包括《新时代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中华文化如何在幼儿园落地形成课程体系》、《民办幼教下半场应变与转型》等精品课程。同时,“思齐班”也放眼全国,多次组织学员们前往全国各地优质示范幼儿园参观,实地考察优质幼儿园的特色教学方法和先进管理经验,实现从理念到实践的高效转化。18年办学经验、3年苦练内功,在今年的“红星思齐班”上,卓雅教育集团现场发布了《卓雅教育学前教育标准化管理体系》。这是一套集理论精华与实践经验于一体的幼儿园管理办法与工具书。这套丛书包括《幼儿园新冠肺炎及传染病防控工作指引》、《幼儿园课程实施指引》、《幼儿园一日生活流程图》、《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指引》等15本手册。管理体系涵盖幼儿园安全管理、经营规划、课程实施、活动策划等方面,以规范工作为导向、以安全运营为保障、以提高效率为核心,为卓雅教育下属幼儿园的标准化管理与精细化运营建立全面的专业指引。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终身教授朱家雄为该丛书作序,他表示,“优质教育,始于精细”,他期待以此管理体系及丛书与全国幼教行业的同仁积极交流,不断完善,持续精进。不忘初心,敢闯新路 开拓幼教版图新天地卓雅教育集团把第三届全国园长训练营移师井冈山,带领园长们参观井冈山红旗广场、红歌广场、井冈山烈士陵园等革命人文景观,让园长们在“行走的课堂”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卓雅教育集团副总裁聂晓静表示:“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红星思齐班既是学习之旅,也是寻根之旅,希望园长们能深刻理解井冈山革命精神,坚定信念,永葆情怀,走出幼教人的另一片广阔天地。”
为深入推进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11月25日,天桥区幼教中心实验幼儿园立项课题《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项目“家校合作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化实践研究”的子课题》课题开题会顺利召开。会议由课题组成员冉昭丹主任主持,山东省家园共育项目办公室主任李想、天桥区教体局学前科科长侯桂霞、山东省家园共育项目办公室刘小妹莅临指导,徐茜园长及课题组成员参加。宣读课题立项书山东省家园共育项目办公室主任李想宣读课题立项书。汇报家园共育开展工作冉昭丹主任介绍了天桥区幼教中心实验幼儿园家园共育中,家长资源运用工作基本情况,幼儿园以创新互动内容和互动方式为核心研究,依托信息技术手段,有效提升家园共育的广泛性、趣味性、多样性和灵活性,家长们也从幼儿园的旁观者走向了教育的同盟军。陈述开题报告课题负责人徐茜园长从课题选题价值、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与预期成果等方面进行简要阐述。专家建议各位专家对课题实施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进行评议,就选题的价值、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等方面提出建议和意见,为家园共育中家长资源的实践应用研究课题提供了支持与帮助。总结归纳提升徐园长表示,此次课题研究是对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的一次提升,幼儿园将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探讨总结家园共育中家长资源的实践应用,使课题研究达到最佳预期成果。#颁发立项通知书本次课题开题会既为课题研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又增强了教师们的科研意识,为幼儿园科研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相信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体课题组成员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幼儿园课题研究定能顺利开展,取得丰硕成果。来源:济南市天桥区幼教中心实验幼儿园【来源:济南天桥教育】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教研活动现场。合影留念。红网时刻9月30日讯(通讯员 邓爱华 卢晋)课题研究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基于幼儿发展、提升教保质量、教师成长、园所工作科学化与特色化而言,确实值得幼儿园去学习、去尝试。绝大多数教师,感觉课题研究是少数人的事,尤其对新入职的青年教师而言,他们并不太清楚课题研究该怎么做,以至课题研究也就成为“高不可攀”的空中楼阁。为进一步推动雨花区幼儿教师课题研究的有效开展,促进教育科研经验及成果的交流与分享,近日,由长沙雨花区刘娜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与雨花区教科所联合举办的主题为《我做课题研究那些事》的教研活动,在雨花区教育局第一幼儿园三楼多功能厅举行。雨花区幼教集团总园长邓益云、雨花区幼教集团部分园长、雨花区各公办民办幼儿园业务园长、教研主任、骨干教师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刘娜老师担任主持,雨花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段蓉老师任主讲。“提起课题研究,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要进行课题研究?”段蓉老师设计两个导入问题,引发了大家对于课题研究的思考。她结合自己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经验现身说法,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课题研究的定义、类型、特点、六大步骤。“做课题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她还道出了一些感悟与建议:人人都是智慧的众筹者和建设者,要激发每一个老师的潜质,要找准问题、团结群众;边思边写、将思考物化,并适当宣传。在专业引领环节,邓益云给予大家专业上的引领,邓园长深入浅出、条分缕析提出了三个补充、两个强调。她说,课题研究是孩子的需要更是教师的需要,科研意识可以让教师从一个“教书匠”“带班匠”变为一个“科研型教师”;需要注重平时积累,带着问题去研究;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研究,进行可持续的课题研究。邓园长还强调课题研究一定是基于问题,其来源于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课题研究不能求大、求全,要选择有价值的。最后,刘娜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小结,结合名师工作室开展关于体能大循环课题的研究,谈到课题研究是解决问题非常有效的途径,做课题就是围绕一个点深究。除了利用实践中观察到的,还要学会结合理论文献来丰实自己的观点。
由汕头市公信幼儿园领衔申报的《幼儿园STEAM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践》项目获得广东省教育厅批准,成为广东省学前教育“新课程”幼儿园科学保教示范立项项目。做为全省重点培育的项目,旨在推动省、市学前教育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试行)》《幼儿园工作规程》《广东省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试行)》精神,以实践探索、引领发展、促进提升为目标,以点带面,提升幼儿园质量发展。为深入开展学前教育新课程项目的研究,汕头市教育局邀请国内最早研究幼儿早期STEM教育的专家之一的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南京市鹤琴幼儿园园长张俊,于12月10日在汕头市公信幼儿园举行项目实践研讨会暨召开讲座。参加此次活动的有各区(县)学前教育管理人员和教研员、园长、骨干教师等。10日上午,研讨活动由公信幼儿园教师展示幼儿园STEAM教育案例,通过观看幼儿活动、与幼儿、教师交流等形式,张俊教授为公信幼儿园的STEAM项目活动进行诊断、剖析,同时还同该项目的指导团队成员和项目的骨干教师进行研讨交流。通过与专家思想碰撞,项目组更加明确研究的方向,下阶段将会更有信心、更具积极性地开展项目实践。当天下午,张俊教授为全市的幼儿园骨干教师开展了《幼儿园STEM教育活动》讲座。张教授从幼儿园两个建构案例开始,提出了“STEM(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教育)是什么”,并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入手,阐明了“为什么要在幼儿园开展STEM教育”,讲明了STEM教育的特征以及开展STEM教育的途径等,让教师们进一步明确幼儿必须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教师应该看得见儿童的学习过程,追随儿童的发展。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对幼儿园开展什么样的教育活动、培养什么样的儿童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与学习。这对提升教师教育教学专业能力,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来源:汕头市教育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宝鸡幼儿园2018年省级立项课题开题会纪实1月24日上午,宝鸡幼儿园2018年省级立项课题开题会在高清录播室隆重召开,特邀课题指导专家宝鸡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教育科研科副科长任军利、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张鹏妮、宝鸡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幼教教研员权敏琴到会指导,宝鸡幼儿园全体教师参加了开题会。开题会由宝鸡幼儿园园长党涓主持。2018年宝鸡幼儿园两项课题《园本视角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研究》《利用西府民间玩具开展幼儿园自主性游戏的行动研究》经相关部门严格评审顺利立项,分别被确定为“陕西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和“陕西省学前教育研究项目重点课题”,为了深化课题研究工作,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宝鸡幼儿园精心组织、召开了本次开题会。会上《园本视角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研究》课题负责人党涓园长、《利用西府民间玩具开展幼儿园自主性游戏的行动研究》课题负责人汶小敏老师作了开题报告,报告对两项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预期成果等相关内容作了详尽阐述。接下来,课题指导专家任军利、张鹏妮、权敏琴分别对两个课题的开题报告及研究工作进行了指导,几位专家指出了开题报告中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思路、预期成果中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几位专家专业、深入、具体而到位的指导,使课题研究人员和全体教师进一步明晰了课题研究工作的思路、方法和步骤。党涓园长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幼儿园近年来在教科研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教师们的成长进步,党园长讲到:多年来,幼儿园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教师课题研究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幼儿园教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在学前教育内涵发展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教科研工作引领办园质量提升的力度需要不断加强。本次开题会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希望幼儿园的教科研工作能在专家的指导引领下,以问题为导向,紧密结合教育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幼儿园保教质量内涵提升。本次开题会推进了幼儿园省级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激发了广大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切身感受到了教科研工作对日常教育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明确了教科研工作的方向和任务,提升了开展教科研工作的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幼儿园教科研工作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0年11月17日,我园召开青岛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幼儿园集团化教育协同创新实践研究》开题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刘志刚、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决策研究中心主任王宪廷及计祝保、李睿出席开题会,课题主持人、课题组成员及部分班主任教师参与开题会。王宪廷主任宣读课题立项通知书后,课题主持人、园长王正伟围绕研究背景及现状、研究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过程和方法、研究保障措施及预期成果等方面进行开题报告。王宪廷主任宣读课题立项通知书王正伟园长进行开题报告随后,专家组从课题研究的现实必要性、可行性、创新性等方面进行了论证指导,并提出改进建议。专家组认为课题选题紧跟时代步伐,聚焦焦点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和创新性。幼儿园深厚的信息技术研究基础和成果优势让课题研究切实可行,而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这一未来发展方向为研究切入点,对我市各学段正在推进的集团化办园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报告内容规范科学、严谨、全面,体现出了实验园、示范园的科研引领。希望课题组明辨核心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聚焦研究内容,持续以课题研究推动教师个人和幼儿园管、教、研共同发展,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服务于教师、幼儿、家长,进一步发挥幼儿园的引领示范作用。● 专家进行课题论证●专家的论证指导为课题的后续有效推进拓宽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对我园教科研工作带来了新的启发和帮助。王正伟园长表示将带领团队踏实做研究,坚持科研兴园之路,在学前教育领域持续发挥青岛市实验幼儿园的力量。【来源:青岛市实验幼儿园】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