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爱与憎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国开下放-604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1、六七岁儿童的脑重已基本接近成人的脑重。2、学前儿童心理学是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及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3、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数量的变化。4、儿童言语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先听懂,后会说。5、感知觉是婴儿认识世界和自己的基本手段。6、儿童心理的发展数量是增加或直观的位置移动。7、在儿童性别概念的发展中性别稳定性出现最早,然后是性别认同,最后是性别恒常性。8、第二信号系统是以词最为条件刺激物而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9、感知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10、对于儿童言语的形成,双词句阶段是2-2.5岁。11、情绪情感于儿童个性的形成有关。12、幼儿晚期心理特点是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13、感知觉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占主导地位。14、遗传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15、8个月以后的婴儿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开展交流活动,一种是陈述,另一种是拒绝。16、3岁左右,幼儿已经能够掌握1000-1100个词。17、婴儿形成对父母的依恋是在7-8个月时。18、有条件反射保证了新生儿最基本的生命活动。19、儿童大脑皮层各区成熟最晚到是额叶。20、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婴儿通过笑能引起其他人对他作出积极的反应。21、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医生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22、儿童一般要到四岁才能获得性别恒常性的认识。2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既不是来自自主体(即大脑),也不是来自客体(即环境),而是来自主客体的相互作用。24、个体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再从新生儿到成熟直至衰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心理发展的全过程。25、自传体记忆是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26、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最要低。27、儿童一般先掌握实词,再掌握虚词。实词中最先掌握动词。28、6-8岁的儿童所持有的关于男性和女性的各种认识,是以男女之间在机体上所存在的生理差异和外貌特征为依据的。29、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的理论不仅适合于儿童新行为的塑造,也同样适用于对不良行为的矫正。30、格塞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31、儿童在与玩伴的社会互动中进行的游戏是社会性游戏。32、科尔伯格将儿童道德发展阶段划分为三水平,六阶段。33、皮亚杰研究了1岁儿童的语言,将儿童的语言划分为两大类:自我中心语言和社会化语言。34、自我中心语言共分为三个范畴:重复、独白、双人或集体的独白。35、维果茨基认为,在儿童的发展中,教学的性质具有若干个极限点。第一个极限点是3岁以前的儿童,他们是按照"自己的大纲"进行学习的。36、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问心理发展的不同。37、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学前儿童大脑对客观现实能动反映。38、方位知觉是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自己身体在空间所处的位置的知觉。如,上下、左右、前后的知觉。39、皮亚杰把概念的稳定性成为守恒。40、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至3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41、到了4岁左右,结构性游戏成为儿童最主要的游戏形式。42、婴儿末期回忆开始出现,主要表现是出现客体永久性和延迟模仿的行为。43、儿童自传体记忆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和文化差异,通常女孩比男孩好,东方文化中的儿童比西方的儿童更喜欢谈论自己的感想和喜好。44、随着刺激物出现频率的增加,而对他的注意时间逐渐减少甚至消失的现象,心理学家称之为习惯化。45、实验报告,出生后1个月婴儿出现明显的消化拟制。46、幼儿只有机械识记没有意义识记,没有必要引导其进行意义识记。47、早期运动经验丰富的婴儿,对深度更敏感,表现出的恐惧也越少。48、六个月以内的婴儿以内隐记忆为主。49、八九个月以内的婴儿就有客体永久性的认识。50、母亲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母亲年龄太大或太小。51、学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表现52、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过程53、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把被研究者称为()54、单方面尊重权威,遵守成人标准和成人规则有什么特点55、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56、处于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特点57、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结构,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括58、自我意思是一个多维度结构,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包括59、2-6岁儿童语法结构的发展趋势60、儿童在音乐世界扮演的角色

男人心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试题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国开易考通-250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1、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2、对于胎儿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3、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要绘制张图谱,就是遗传图谱、物理图谱、基因图谱、序列图谱。4、DNA指纹识别可用来进行个人孪生传鉴定;亲子鉴定;证身,公安侦破;失踪死亡身份证明等。5、六七的儿童的脑重已基本接近成人的脑重。6、大脑半球表面由大量的神经细胞和无髓鞘神经纤维覆盖,呈灰色,称灰质一大脑皮层。大脑半球内面由大量的神经纤维髓质组成,叫白质。7、遗传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8、实验法是一种有计划、有控制的观察。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实现拟定周密的设计,把与研究无关的因素控制起来,让被研究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引发出某种行为,从而研究一定条件与某种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9、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10、理论研究法就是在实证性宄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理论猜测,并验证其假设是否正确。11、研究发现有10种特征与遗传有直接关系。12、生物通过繁殖其物种生命世代连续的现象,就叫遗传。13、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和产品分析法。14、观察法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儿童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做出详细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他们心理活动的特点的方法。15、谈话法,既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和研究计划直接询问儿童的看法、态度,或者让儿童做简单的演示,并让他们说没为什么这么做,以了解他们的想法,从中分析儿童的心理特点的方法。16、根据调查目的设计好问卷是搞好调查的关键。17、测量法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量表或精密的测验仪器,来测量被试有关的心理品质的研究方法。18、发展的连续性重点描述量的增减。19、发展的阶段性揭示质的变化。20、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数量的积累或直观的位置移动。21、关键期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2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23、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两类心理的发展:一类是种系心理的发展;类是个体心理的发展。24、1882年儿童心理学家普莱尔根据对自己孩子的三年的观察,著有《儿童心理》一书,标志儿童心理学的诞生。25、学前儿童心理学是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及理发展变化的机制。26、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为儿童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27、个体心理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反映的是心理发展的社会性特征。28、维果茨基认为,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虽然是两条完全不同的发展路线的产物一一前者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后者是种系发展产物29、维果茨基认为,一切动物的心理机能从其结构上看是直接的,而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则比低级心理机能多了一个中介环节,使它具有了间接的性质。30、儿童心理可能的发展水平,称为“最近发展区"。31、维果茨基认为童年期的教学只有走在发展的前面,对发展加以引导才是好的教学。32、维果茨基认为过早的教学或者过迟开展教学会阻碍儿童智力的发展。33、教育对于儿童思维的发展史重要的,但又不是无限的,教育不能超越发展的阶段和现有的认知结构水平。34、在儿童思维发展中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作用。35、儿童思维的发展有其独特的路线,儿童有儿童思维的逻辑,这个逻辑不同于成人。36、亚杰的理论使我们相信儿童是积极的、有成效的探索者。37、所谓高级心理机能,就是指观察(有目的知觉过程)、随意注意、词的逻辑记忆、抽象思维、高级情感、预见性意志等。38、所谓他律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39、随着主题对客观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认知机能的不断的平衡,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个体能从自我中心状态中解除出来。皮亚杰称之为去中心化。40、一般来说,正常的儿童,他的语言发展和思维的发展表现出密切的相关。41、语言是构成逻辑思维的必要的条件。42、教育所构成的关系中有两个因素:一方面是成长中的个人;另一方面是社会的、理智的和道德的价直。43、要在婴儿独自饿了才喂奶,在他瞌睡时才让他去睡,不要叫醒来喂奶。44、格塞尔的全部功绩,在于向我们证明成熟机制如何在发展程序和自我调节的过程中发回作用。45、格塞尔的理论给我们启示,六须把童年还给儿童,对儿童的教育不能太急功近利。46、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核心特点是自我中心。47、例如,儿童认为月亮再跟着他走,只要他不走,月亮液不走了,这就体现了儿童思维的自我中48、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即由上到下,由中心向边缘,有粗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49、例如,当我们走路的时候,屈肌和申肌之间的优势连续第六替。才组成了正常连贯德尔动作,这是发展的相互交织原则。50、格塞尔发现,婴儿能自我调节自己的吃、睡和觉醒的周期。51、格塞尔的同事曾向父母提出以下忠告:不应该老想着下一步发展什么,应该和孩子充分体验每一个阶段的乐趣。52、所谓和孩子一起成长,就是要求人们注意成人和儿童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独有成长的烦恼,他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适应的。53、如每隔20分钟就给予一次强化,时距又主试决定。这是固定强化176、消极强化就是惩罚。54、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的理论仅适用于儿童的行为塑造,不良行为的矫正不起作用。55、观察学习其实模仿。56、格塞尔进行了经典的双生子爬楼梯研究,提出成熟势力说。57、大多数研究表明,儿童的性别认同出现在1·5·2岁之间。58、儿童在2--4岁之间,攻击性形式发展总趋势是:身体攻击逐渐增多,言语攻击相对减少。59、表扬得越多,理想行为的发生频率就越多。这是消极强化。60、越是减少呵斥,理想的行为的发生的次数饭而增加。这是积极强化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试题国开易考通-2507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1、音乐欣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入。欣賞。境界的甩要基础是()2、音乐欣赏教学中,结构比较紧密的作品可能采用的设计是()3、双响筒和三角铁两种乐器的演奏对用力均匀和手眼协调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比较适合于()4、“在濱奏过程中注意倾听自己、同伴、集体的演奏,并努力使每一个人、每一声部的演奏都能服从于整体音响形象的塑造要求“的能力是()5、为3-4岁儿童选择配器方案,一般宜在()6、一位女孩听到河北民歌《小白菜》时做出假哭的样子,说明了幼儿对音乐的()7、探讨存在的问题、问的原因和闷过解决的效果,般采用的评价是()8、儿童音乐教育工作不仅要为儿童的现实发展负责,而且也要为儿童的终身发展负责,这体现了儿童音乐教育的( )。9、喜欢歌唱,能大胆、独立的在集体面前进行歌唱表演,并能在集体教学中尝试用不同的合作表演形式歌唱是( ? ?)幼儿在音乐教育年龄阶段的目标。10、在合作性的集体歌唱活动中,除了声音和感情的和谐默契以外,还要注意( )。11、下列哪个不是音乐制作的关键经验( )。12、在学前阶段进行的音乐教育,其本质是对人进行( )。13、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根据需要经常变换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叫做( ) 。14、坚定有力、朝气蓬勃的歌曲,宜采用( )。15、一般来说,大多数幼儿都会愿意独自面对大家演唱的年龄是( )。16、打击乐演奏活动中,适用于主要声部创编导入的作品特点是( )。17、教师可以在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中,创造性的采用趣味化、游戏化的口吻来诱发儿童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以及对将要学习内容和技能的理解、把握,体现了学前音乐教育( ? ?)的趣味性和游戏性。18、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的第一步骤也是整个教育实践的第一个关键是( )。19、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的主要取向是生成性目标。20、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含有独立而鲜明的主题形象的作品可以采用( )。21、3—4岁的幼儿声音特点( )。22、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导入模式有多种,其中( )的模式比较适合于结构稍复杂的作品,以及注重感知体验细节的教学设计。23、除了能学会有节奏地跟随音乐做动作外,还能够初步学会对音乐的总体结构作出反应的幼儿,其年龄段是( ? ) 。24、一般说来,交替步、秧歌十字步较适合的年龄班是小班。25、3~4岁儿童在选择韵律动作时,最感兴趣的是( )。26、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活动评价的方法从评价者的角度出发,可以把评价分为( ? )。27、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过程中,常用的语言指导方法主要有( )。28、律动《小鸟飞》中“探索不同方位的鸟飞动作”的活动目标属于( )。29、《苏联普通学校音乐教学大纲》是由( )编写的。30、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分别是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31、一般来说,在唱沉稳、有力的歌曲时,咬字吐字的方式用比较形象的动词来说应是( )。3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33、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单元目标分为时间单元和( )。34、节奏与节拍分离的二种音乐材料类型是童谣与常规游戏以及一字一音并具活泼风格的歌曲。35、音乐欣赏导入的适用于哪种类型的韵律活动导入( )。36、节奏经验的年龄目标有稳定的节拍、音的高低。37、不属于句子结构学习的三种音乐材料类型是( )。38、对于小肌肉动作能力尚处于发展初期的幼小儿童来说,打击乐器演奏是( )。39、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合拍,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40、开展音乐活动的第一步是( )。41、创编歌词活动是利用幼儿语言发展能力晚于音乐能力的优势,通过把歌唱的心理能量主要用于编歌词的方式促进嗓音控制能力自动化的活动。42、如果一首歌中只含有do re mi三个音,那么这首歌曲最为合适的调应该是( )。43、在要求幼儿学习小鸟飞的动作时,幼儿模仿的对象最好是( )。44、幼儿的音乐创作形式是( ? ?)。45、现如今,音乐教育活动中更加强调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的指导就不重要了。46、教师引导、组织幼儿集体讨论,选择适当的节奏型及合适的乐器,为歌曲或乐曲设计伴奏的活动是( ? )。47、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的第一步骤是( )。48、《未出壳雏鸡的舞蹈》是一首句式不规整的器乐曲。49、歌唱表演是指一边歌唱一边做身体动作表演,这些身体动作表演都必须是有明确节奏的。50、在早操中使用音乐伴奏,加入歌曲等属于( )。5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52、学前儿童一般不宜唱结构过于长大的歌曲,为4岁以前儿童选择的歌曲,以含( )个乐句为宜。53、一般而言,( )的儿童已经初步显现出了节奏意识,但这种意识还很模糊,而且大多与歌词中的节奏有关。54、双响筒和三角铁两种乐器的演奏对用力均匀和手眼协调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比较适合于( )。55、幼儿音乐学习中的原有知识是音乐音响之外的内容。56、音乐对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它能够直接而强烈地影响人们的( ),触及人们的心灵深处。57、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这是因为( )。58、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活动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活动的基础、活动的目标、活动的内容、活动的过程、活动的效果。其中活动的基础主要是指( ? )。59、教师用现场的演唱、演奏、做动作表演的方法来向儿童提供活动范例的教学方法是( )。60、多元音乐教育是指在深入实践本民族传统音乐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同时渗透一些旨在开阔学生多元视角与胸怀的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

成人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学前心理学》复习题一

成人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学前心理学》复习题一成人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幼儿中期已经( )。A、有初步的时间概念 B、可以辨别昨天、今天、明天 C、没有时间概念 D、可以理解昨天、今天、明天2、注意属于( )。A、认识过程 B、心理现象 C、个性特征 D、心理过程3、( )也称作轻微脑功能失调。A、好动症 B、多动症 C、书写障碍 D、行为障碍4、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是(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无一定关系 D、完全无关5、“一心两用”,这是注意的( )。A、广度 B、稳定性 C、分配 D、转移6、看见一面红旗,人们马上能认出它,这种心理活动是( )。A、知觉 B、感觉 C、色觉 D、视觉7、马斯洛创立了(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认知心理学 D、机能主义8、狼孩之所以心理上与正常儿童有本质区别,主要原因是( )。A、遗传因素 B、缺乏营养 C、受狼的影响 D、脱离社会环境9、( )被称为“生命中枢”。A、延脑 B、脑桥 C、中脑 D、间脑10、有预定目的而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之为(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随意注意11、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 )。A、反应 B、反映 C、反射 D、应答12、( )就是在控制的情境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的方法。A、观察法 B、测验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13、“万绿丛中一点红”,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这主要是由于刺激物具有( )。A、强度的特点 B、变化的特点 C、新异的特点 D、对比的特点14、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学者是( )。A、弗洛伊德 B、斯金纳 C、冯特 D、华生15、阿格诺索娃研究发现,五岁儿童观察某一事物的时间约为( )。A、6分8秒 B、7分6秒 C、8分4秒 D、9分2秒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1、幼儿的活动主要有( )。A、游戏 B、学习 C、劳动 D、娱乐2、“一目十行”说明一个人注意的( )非常好。A、分配 B、广度 C、转移 D、范围3、脊椎动物如( )等也有简单的心理活动。A、鱼类动物 B、两栖类动物 C、鸟类动物 D、爬行类动物4、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 )。A、兴奋 B、抑制 C、无条件反射 D、条件反射5、以应用为研究目的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有( )。A、教育心理学 B、管理心理学 C、咨询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6、六岁幼儿能辨别( )等方位。A、左、右 B、上、下 C、前、后 D、内、外7、注意具有( )和调节、监督功能。A、指引 B、选择 C、保持 D、激励8、个性是由( )构成的。A、个性动力系统 B、个性倾向性 C、个性心理 D、个性心理特征9、格式塔心理学派总结的知觉组织原则有( )。A、相似原则 B、封闭原则 C、接近原则 D、统一原则10、内部感觉包括平衡觉、( )。A、运动觉 B、味觉 C、嗅觉 D、机体觉三、判别改错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你认为对的打 “√”,认为错的打 “×”,并改错。)1、心理学是属于社会科学。( )2、幼儿已懂得透视原理,知道近物大远物小的道理。( )3、大脑左右半球功能分化是相对的。( )4、“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此话出自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5、幼儿分辨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叫视力。( )6、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实践活动又受到人的心理支配调节。( )7、机体后天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叫非条件反射。( )8、呈现音乐的方法可以减轻牙科手术中病人的疼痛,这属于联觉现象。( )9、调查法是最具有心理特色的方法。( )10、小班幼儿的注意是有意注意占优势。( )四、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知觉的基本特性如何?3、学前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4、什么是学前心理学?其研究对象是什么?5、简述动物心理的发展过程。五、案例分析题(本题共1小题,共15分。)1、案例:王老师是某幼儿园小班教师,她最近很苦恼。在组织班里活动时,她发现小朋友们很难集中注意,教室里一有响动,他们就会分心,无论是听故事、画画还是看图书,也只能专心几分钟。这样一来,王老师事先设计好的教育方案往往不能得以有效实施,为此,她很着急……请问:(1)根据注意理论,王老师需如何分析孩子注意分散的原因。(2)结合本案例谈谈要提高幼儿教育效果,王老师在组织活动时应如何防止儿童分散?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D 2.B 3.B 4.B 5.C 6.A 7.A 8.D 9.A 10.C 11.B 12.D 13.D 14.C 15.B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ABC 2.BD 3.ABCD 4.AB 5.ABC 6.BC 7.BC 8.BD 9.ABC 10.AD三、判别改错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改为: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2.× 改为:幼儿常常不懂得透视原理,不知道近物大远物小的道理。3.√4.× 改为:“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此话出自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廉·詹姆斯。5.√6.√7.× 改为:机体后天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叫条件反射。8.× 改为:呈现音乐的方法可以减轻牙科手术中病人的疼痛,这属于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现象。9.× 改为:测验法是最具有心理特色的方法。10.× 改为:小班幼儿的注意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四、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答: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1)遗传素质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2)环境因素使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成为现实:社会生活环境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刺激,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动调控作用;(3)儿童心理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活动主要有游戏、学习和劳动。2.答:知觉的基本特性主要有(1)知觉的选择性:人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把其他对象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现象叫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人并不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的部分,而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过程中,人总是用已具有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理解,并用词把它标志出来,知觉的这种特性就是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的时候,被知觉的对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3.答:幼儿前期已出现有意注意的萌芽。进入幼儿期后,有意注意逐渐形成和发展。小班幼儿的注意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只是初步形成。中班幼儿在适宜条件下,注意集中的时间可达到十分钟左右。在短时间内,他们还可以自觉地把注意集中于一种并非十分吸引他们的活动上。中班幼儿已能同时注意到几种对象,注意的分配能力有所提高。大班幼儿注意集中的时间可延长到十至十五分钟。就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来说,大班幼儿不仅能注意外部的对象,对自己的情感、思想等内部状态也能予以注意。4.答:学前心理学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规律和理论的科学。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前儿童的心理现象,它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部分。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具体表现为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情感过程是指人在认识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内心体验,具体分为情绪和情感。意志过程是指人为了实现目的而进行的选择方法、执行计划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包括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5.答:动物心理的发展主要决定于神经系统的演化水平和其生活环境。通常把动物心理的发展区分为三个基本阶段:感觉阶段——无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知觉阶段——低等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思维萌芽阶段——高等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五、案例分析题(本题共1小题,共15分。)1.答:(1)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主要有:无关刺激过多;疲劳;目的要求不明确;(4)注意不善于转移;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没有并用。(2)幼儿注意分散的防止策略有:防止无关刺激的干扰;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适当控制幼儿的玩具和图书的数量;不要反复向幼儿提要求;灵活地交互使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提高教学质量。

迈克尔

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笔记及详解——才聪学习网

复习笔记及详解第1章绪论1.1复习笔记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内容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一)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是学前儿童的心理。学前儿童心理和成人心理具有相同的实质,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1.学前儿童的心理,和成人心理一样,都是脑的机能(1)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现象,都是大脑活动的结果。研究表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①大脑具有记忆的功能,过去的经历在刺激大脑皮层的有关部位后又重新呈现出来。②大脑前额叶与人的个性和情绪有密切的关系。(2)研究证明,儿童的心理是儿童大脑活动的产物。①没有儿童的脑,即使有充分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也不能形成儿童的心理。②出生时大脑不正常的儿童,也不能产生正常儿童的心理。比如,脑性瘫痪,即出生前或产期发生脑部疾病的儿童,往往表现出智力低下、视觉障碍等症状。2.学前儿童的心理,和成人心理一样,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人的心理现象都可以从客观现实中找到根源。儿童见过汽车,头脑中才有了汽车的形象;吃过苦药,才知道苦的滋味。(2)学前儿童心理和成人心理都是一种反映,是物质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迹的过程。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就是形成心理的过程。3.学前儿童的心理,和成人心理一样,都有能动性学前儿童的心理不是对周围环境和教育的机械反映,它在反映过程中有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选择性。总之,学前儿童心理和成人心理都依赖着大脑和客观现实。他们的心理活动都是在这二者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1.学前儿童心理与成人心理的本质差别学前儿童心理和成人心理,从本质上说,其差别主要在心理的发展。但并非任何心理变化都可以称为发展。(1)成人心理机能的变化有些是暂时性的。例如,由疲劳、疾病等引起的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2)老年人的心理机能可能向衰退的方向变化,往往是消极的变化;(3)儿童心理机能的变化,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积极的、有次序的变化。2.心理发展的特点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心理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方向性和顺序性心理发展是一个过程,是按照从低级向高级的方向、按照固定的顺序进行的。例如,儿童言语发展过程中,总是先会发一些咿咿呀呀的声音,再学会说一些简单的词,最后才能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思想。(2)连续性和阶段性①发展虽然是循序渐进的,离不开量的积累,当积累了一定的量变之后就会引起质的变化。例如儿童学习走路就是一个连续性的量变的过程。②发展过程中的质变,特别是大的质变,意味着心理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从而形成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例如学龄儿童的思维已经由具体思维水平上升到抽象逻辑思维水平。③心理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辩证统一。发展虽有阶段性,但阶段与阶段之间又不是截然分开的。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发展的继续,同时又是下一阶段发展的准备;前一阶段中总包含有后一阶段的某些特征的萌芽,而后一阶段又总带有前一阶段某些特征的痕迹。儿童心理发展的划分如图1-1所示:图1-1 儿童期各阶段的划分(3)不平衡性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对同一个体而言的。①发展不平衡性的表现a.心理的各个组成成分的发展速度是不完全相同的。第一,感知觉在新生儿期就已开始出现,到十几岁时已达到比较成熟的水平。第二,抽象逻辑思维到五六岁才开始萌芽,青年期才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b.个体整个心理面貌变化的非等速性。一般说来,年龄越小,发展的速度越快。人的一生的发展中,有两个加速期。第一,6岁之前,整个身心发展非常迅速,称为第一加速期。第二,青年期,发展又迅速起来,进入第二加速期。②关键期和危机期a.关键期,也称敏感期、临界期,是指儿童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存在着一个最佳年龄,如果在这个时期为儿童提供适当的条件,就会有效地促进这方面心理的发展。研究认为,2~3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图形知觉发展的关键期;学外语最好不要超过12岁。b.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例如,3岁儿童常常以“不,就不”来回答成人的任何要求;不少12岁的儿童,学习兴趣低落、成绩下降,行动带有不少盲目反抗性。事实上,儿童心理发展中,危机期并不必然出现,如果成人能够根据儿童心理和需要的变化,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要求儿童,教育得当,儿童就会顺利渡过这个时期。(4)发展具有个别差异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方向、顺序是相同的,但每个儿童发展的速度、优势领域、最终达到的发展水平等都可能是不同的。①发展速度、优势领域等得不同。有的儿童两岁就能背儿歌了,有的才刚刚学说话;有的很小就显示出惊人的数学才能,有的则在音乐方面一枝独秀。②个性方面的明显差异:有的儿童文静、腼腆,有的活泼、泼辣;有的热情善交际,有的孤僻不合群,等等。(三)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是指从出生到入学之前(0~6、7岁)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本质特征,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即发展的方向、顺序。这种发展方向和顺序是带有客观规律性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和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各年龄阶段上儿童所表现出来的、与其他年龄阶段不同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3.学前儿童心理的个别差异。学前儿童的心理因人而异,但个别差异的表现也是有规律可循的。4.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及其起作用的规律。本文由才聪学习网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鹅妈妈

幼师考试必备:幼儿保教模拟题

幼儿保教模拟题一、单项选择题1.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A.发展的连续性 B.发展的整体性C.发展的高速度 D.发展的不均衡性2.2 岁左右的幼儿,可以区分“我”和“他”,表示( )的出现。A.情感的产生 B.思维出现C.学会评价 D.独立性3.4~5 岁属于幼儿中期,幼儿在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不正确选项的是( )。A.爱玩、会玩,活泼好动 B.开始自己组织游戏C.思维具体形象 D.开始掌握认知方法4. 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幼儿将娃娃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他喂食讲故事,说明 幼儿在( )阶段。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5. 儿童在游戏中作为集体成员,学习相互理解,共同遵守规则,学会与人相处,促进了儿童( )。A.认知的发展 B.社会性的发展C.创造力的发展 D.情绪的发展6. “儿童对陌生人的态度变化很大,见到陌生人大多不再微笑、咿呀作语而开始怯生。”有这样特点的儿童所处的年龄段为( )。A.出生~3 个月 B.3~6 个月 C.6 个月~2 岁 D.2、3 岁以后7.( )认为“儿童发展是一个顺序模式的过程,这个模式是由肌体成熟预先决定和表现的”。A.弗洛伊德 B.皮亚杰 C.华生 D.格赛尔8. 当幼儿的运动达到一定量时,教师会安排幼儿做一些简单的手部游戏,让幼儿在丰富的活 动下进行快乐的休息。教师在教学活动组织中做到了( )。A.动静交替 B.以动为主 C.直接感知 D.先动后静9. 琪琪拿着削铅笔的小刀玩耍,不小心刺伤了自己的手指,伤口渗出血珠,关于此案例下列 做法错误的是( )。A. 如果伤口有异物,必须首先将异物冲洗干净B. 幼儿活动中难免受伤,幼儿新陈代谢旺盛,恢复很快,不必在意C. 应让幼儿使用比较安全的削笔刀,例如卷笔刀,直接用小刀不利于幼儿安全D. 如果伤口较小、较浅,可以直接压迫止血二、简答题10. 简述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标与指导要点?幼儿保教模拟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发展的不均衡性。本题注意把握时间这个关键词,从时间的不同可以看出发展变化的不同,而且随时间的变化其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因此说明了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不均衡性。故本题选 D。2.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独立性的出现是开始自我意识的明显表现。2 岁左右的幼儿,可以区分“我”和“他”,语言上也随之逐渐分清“你”“我”“他”。独立性的出现是人生头 2—3 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故本题选D。3.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4~5 岁属于幼儿中期,幼儿在这一时期主要表现为以下心理特点:(1)爱玩、会玩,活泼好动。(2)思维具体形象。(3)开始接受任务。(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幼儿晚期(5—6 岁)开始掌握认知方法,故本题选D。4.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根据皮亚杰的研究,4~6 岁儿童把一切事物都看成和人一样是有生命、有意识、活的东西,常把玩具当作活的伙伴,与它们游戏、交谈,出现了“泛灵论”,此阶段出现在前运算阶段。故本题选 B。5.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游戏指导。游戏可以发展学前儿童遵守规则的能力。特别在社会性角色游戏中,学前儿童有机会学习扮演社会角色,理解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学习并遵守社会生活准则,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故本题选B。6.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前教育原理。幼儿 6 个月~2 岁处于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7 个月起,儿童出现了明显的对母亲的依恋,形成了专门针对母亲的情感联结。与此同时儿童对陌生人的态度变化很大,见到陌生人大多不再微笑、咿呀作语而开始怯生。7 个月以后,儿童的依恋范围进一步扩大。故本题选 C。7.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儿童发展理论。格塞尔认为影响发展的机制是生理上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变化过程。儿童的发展有一定的生物内在进度表,与一定年龄相对应。故本题选D。8.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十六条规定: 幼儿一日活动的组织应当动静交替,注重幼儿的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保证幼儿愉快的、有益的自由活动。故本题选 A。9.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前儿童身心发展。任何伤口都会对幼儿造成伤害,幼儿伤口如果不及时处理,就可能会出现细菌感染等不良后果,因此B 选项是错误的。故本题选 B。二、简答题10. 【参考答案】本题考查幼儿园健康教育。(1) 目标①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②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③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④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2) 指导要点:①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②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 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③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④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柳也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的基本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婴幼儿其实是- 个个不成熟的个体,他们抵抗疾病的能力极差,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这门课程不仅要研究学前儿童肌体本身以及托幼机构的教育环境与学前儿童身体发育和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还要着力于研究社会科学和管理学等范畴内的问题,使学前儿童卫生学的研究范围大为扩展,使学科的综合性大大加强。幼师学 校开设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这门课程,就是让大家掌握卫生保健工作技能,适应幼儿保教工作。那究竟这门学科具体要学习哪些内容呢?我们来共同看一下。光组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的研究内容传统的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其研究内容多侧重于学前儿童的肌体本身以及托幼机构的教育环境与学前儿童身体发育和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在卫生保健的生物学模式影响下,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研究学前儿童身体的形态、机能、生理等方面的规律与评价方法;研究学前儿童代谢的特点和营养需要,以及托幼机构平衡合理的膳食和饮食卫生制度问题;研究对学前儿童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卫生问题,根据学前儿童的身心特点,安排托幼机构的一日生活;研究托幼机构的外部环境的卫生要求和卫生标准问题,比如托幼机构场地和活动室等用房的规模、采光照明和通风取暖的要求、儿童用具和桌椅的卫生标准等;研究学前儿童中常见病和传染病发生和消长的规律以及降低和控制患病率的措施;研究托幼机构对学前儿童卫生习惯和行为的培养问题;等等。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的这些内容主要涉及生物医学的理论和技术,针对的是学前儿童身体的卫生保健问题。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掌握婴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如护理和急救等)。(2)以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为依据,科学地开展教育工作,制定和执行婴幼儿的生活制度,合理调配幼儿、婴儿的膳食,预防身心疾病和传染病,培养婴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做好安全教育和预防意外事故的工作。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研究内容的扩展和充实,使教育与卫生之间的联系更趋紧密,使这门学科在指导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和托幼机构其他人员、社会各有关人员以及家庭中家长的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更具生命力。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的研究方法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的研究方法和心理学.教育学的方法有相通和相似之处,具体的常见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一) 调查法调查法是一种经典的卫生学研究方法,主要针对群体的学前儿童。调查法运用体检、访问、谈话、问卷、考察等手段,通过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育的各项指标进行测量,对患病情况进行检查和登记,对个体、集体和环境各方面的卫生状况进行调查和测定,对托幼机构生活作息制度和各项活动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对专家或家长等进行谈话或问卷等,搜集原始资料,并做统计学处理,进行分析和评价,得出科学结论。调查法是教育学、心理学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同样也是我们卫生学的常用方法。运用体验、访问、谈话、问卷、考察等手段来实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克服干扰因素,尽量消除不科学的东西和干扰因素,使调查获得的数据比较准确。(二)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经典的卫生学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依据一定的理论假设, 在严格控制各种有关的因素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实施目的性实验干预,以了解其干预效果。卫生学常采用生理学、生物化学和临床医学的各项指标作为衡量和评价的依据,例如通过X射线照射,电生理变化以及尿、血等项生化检查指标考察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和肌体的各项功能状况。学前儿童卫生学除了采用经典的卫生学研究采用的实验法外,还常运用教育实验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控制条件,采用对比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分析和比较,然后得出实验结论。通常实验法包括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两种形式。自然实验就是通过自然观察、设置情境等获得数据,这样所获得的数据比较真实可靠,但所耗人力、物力较大。实验室实验所得数据不够准确,往往会掺杂主试个人的一些观点,但如果严格控制各种有关因素,也能获得良好收获,所以在科学研究中经常用到。(三)观察法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一种研究方法。观察法可分两种,一种是正式观察法,其结构较严谨,计划和控制较严格,常包括实况详录法、时间取样法、事件取样法、特征等级评定法等;另”种是非正式观察法,其结构较松散,便于运用, 常包括日记法、逸事记录法、清单法等。例如,在研究学前儿童的行为问题时,可在观察前制定一个儿童行为观察表,列出需作观察的各个项目,并对每个项目出标准和数量化平定登记,在观察中据此实行记录,并根据记录结果进行评价。观察法在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的研究中也常被运用,可分为正式观察和非正式观察两种形式。(四)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的研究目的在于系统地、科学地解决问题。在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中,有些需要解决的与学前儿童健康有关的问题需要研究者直接面对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而教育实践的动态流程又不断出现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求研究者充实或修正方案。在这一类研究中,行动是研究的导向,在行动和研究相互结合的过程中去解决与学前儿童健康有关的问题。根据对象的行动而分析个体心理,并归纳出最终的数据,这种方法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比如研究焦虑症、洁癖、心理变态行为等。(五)案例分析法通过个案的分析,揭示学前儿童存在的各种与身心健康和障碍有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提炼出有规律性的结论。案例分析法不需特殊器材,运用简便,适用范围较广,但是,这种研究方法也有它的短处,即在运用时较难排除研究者个人的主观印象和可能的偏见,从而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根据每个个案的分析,运用归纳法总结出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理论,就是该种方法的运用。(六)其他的一些方法以后随着工作实践经验的积累,要学会总结,不断发现新的方法并自觉将其完善。而在幼儿园更常见的研究方法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结合。这部分内容中,通过大家共同的学习和讨论,我们了解到了我们要学习的这门学科的相关知识体系的大概轮廓,大家重点把握它的概念及基本内容,还要了解它的研究方法,在今后的实践和科研中,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老炮儿

开设家长学校,定期就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讨

发现问题,班级教师进行随机教育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都可以用来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有自然、及时: 另一方面,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在其他教有活动中得以延伸,有利于巩固幼儿的健康行为,幼儿人园后,进餐、如厕、就寝等生活方面的问题,教师可以在各个环节中适时地予以行为指导,而不必等到在专门的心理健康教有活动时进行。幼儿的心理状况往往外显为语言和行为状态,在日常活动中经常会表现出不健康的心理倾向,应该适时对幼儿予以引导和教育,在常规安排的活动之外,对于突发事件,教师应迅速做出反应,给予幼儿相应的帮助和指导。家园配合,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的预防和矫正工作,深人幼儿的家庭进行访谈,获取有关信息,指导家长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有心理健康方面障碍的幼儿,做好系统观察,通过记录幼儿的问题行为、个案生活背景,并与其家长进行深人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家庭的情况,找出形成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和个别心理辅导,促进家园配合,共同做好幼儿心理障碍的矫正工作。坚持不懈地关注、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纠正问题行为,引导他们向更和谐、更完美的人格方向发展。开设家长学校,定期就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讨,幼儿园应定期组织家长,开展些有关学前儿童心 理健康方面的讲座和研讨活动,使家长在思想上引起重视,行动上给予配合,真正做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家园共育,防治结合。幼儿园设置心理健康教室,预对于有心理障碍的幼儿,要视障碍程度进建议家长带幼儿到专业的心理咨配备专业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老师,对询师处进行系统的矫正。对心理健康方面有问题的幼儿进行初步干行分级管理和分别矫正。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讲解和谈话法讲解和谈话法是指向幼儿讲解有关心理健康的些粗浅知识, 在提高幼儿认知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和幼儿谈话,使幼儿认识到自己行为正确与否,及时纠正行为偏差,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的方法。在运用时一定要循循善诱,让幼儿自己意识到自己的言行正确与否,是否给同伴带来不良影响等,语言上要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等。亲身体验和情境表演法,亲身体验和情境表演法指让幼儿以亲身体验或表演的方式,体验和体会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在-定情境中遇到的问题和冲突,并让幼儿做出相应的反应,说出感受,使之选择合乎健康心理的行为的方法,在运用这方法时要注意选择符合生活实际的情境, 及时对幼儿的反应和感受予以引导。事例分析法事例分析法指针对幼儿中发生的事情,列举相同或相似的事例进行分析或讨论,让幼儿自觉产生相应的]健康行为方式的方法。在运用这一 方法时应注意多选择正面事例,为幼儿多树立榜样,对反面事例须注意引导。

阿松

儿童心理研究所实验:过早上幼儿园会伤害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父母们都是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够从小就能拥有良好的教育,但是上幼儿园是一个比较严肃的问题,因为让孩子上早了是不是不太好,而上晚了则又会担心孩子跟不上别人的学习进度。朋友就一直在自责,肯定是因为自己带娃上幼儿园上晚了,才导致现在上小学的女儿不喜欢学习,其实是她女儿自己本身的问题,她不愿意承认罢了。孩子晚上幼儿园不要紧,相反,幼儿园上早了影响才大着呢。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多方的儿童心理研究所其实都有实验表明:过早的上幼儿园会伤害到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进到幼儿园之后,其实就等于一种对孩子的束缚,不论是想象力还是创造力,这个时候他们的发展都要靠着老师来引导了,但是其实这个时期,孩子的大脑发展最重要的是“自然生长”而不是需要“人工的限制”。上幼儿园后,老师开始会安排给孩子们进行一些学习活动,但是这个时候的学习任务其实对于孩子们来说正是一种思维的限制。孩子们这个年龄段思维是很活跃且跳脱的,如果只是跟着单一的学习走,那么其他没能够发育出来的思想就遭到了“打击”而被压制。孩子的动手能力也会因为学校的“限制”得不到发挥。不仅如此,过早让孩子上幼儿园还有这些危害:第一:孩子会缺乏安全感引起一系列的问题过早的离开家庭去上幼儿园,首先会引起孩子的不安。孩子的哭泣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是因为“被迫”脱离父母的怀抱哭泣,那么对孩子内心产生的打击是非常大的。这样缺失安全感的他们很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第二:孩子会比较容易生病过早让孩子去上幼儿园的话,对孩子身体来说是一种冒险。幼儿园属于密集人群的区域,那么孩子从小在家里要接触到这样的区域的话,就得先培养好自己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但是小孩子的抵抗力是非常的低的,过早送孩子上幼儿园孩子,抵抗力啥的都还没准备好呢,那么生病的几率可就大了。第三:孩子会产生一种社会性的攻击力曾经就有人做过实验,去逗弄那些从小就离开猫妈妈怀抱的小猫,它们总是龇牙咧嘴的想要咬人,而相反一直窝在猫妈妈怀里的小奶猫们,则是特别亲人的想要一起玩。从这也可以映射出人小时候的行为。确实,过早让孩子脱离父母的怀抱,投向幼儿园这个陌生的地方,孩子的抵触和紧绷的心理是会让孩子的行为变得易怒易爆,打人骂人可能是一些很寻常的事情,这种社会性的攻击力产生的原因,就是因为心理未完全成长的欠缺和孤独感的产生。最适合送孩子上幼儿园的年龄是3岁左右,因为这个时候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已经慢慢的趋于平衡,是比较合适他们去接受新环境的年龄。那么孩子上幼儿园也是要家长为他们进行一些准备活动的,这能够增加他们的适应程度。1:心理调整去上幼儿园肯定和在家里生活的日子完全不一样,所以要让孩子们能够安心地在幼儿园待着,那么家长可要实现给孩子做好心理疏导。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上幼儿园,幼儿园是什么地方,里面有什么样的人和事。如果孩子排斥的话,那么就可以说一些对他们有吸引力的东西引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放松一点对幼儿园的戒备。同时也要让孩子知道让他们上幼儿园不是家长不要他们了,放学会去接他们的,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2:必备物品上幼儿园该带着什么东西,在上学前一定要给孩子准备好,避免早上的匆忙。如果是最小的孩子的话记得准备好1-2套换洗的衣物,因为这样年龄的孩子可能会发生一些意外的需要换洗的情况。同时也要注意尽量能不公用的东西就自己给孩子准备,这样更能够确保卫生的安全。3:和老师有好的沟通和联系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孩子其实到了幼儿园之后,就是委托给老师帮忙照顾了。老师能够了解到孩子的一举一动。如果能够和老师搞好关系的话,那么自然就能够多关照自家的孩子一点,也能够第一时间获得联系。孩子上幼儿园,有的时候不仅仅是考验孩子,还是考验父母的一道关卡。

其觉者乎

成人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幼儿心理学》复习题

成人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幼儿心理学》复习题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幼儿心理学》一、填空1、研究儿童心理必须遵循的原则是______ 、 _______ 、_______。2、新生儿最基本的无条件反射是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_。3、学前儿童掌握实物概念的特点是以_______为主,以_______为主。4、感觉既是一种______现象,又是一种_______现象。5、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是_________。6、3---6岁学前儿童注意的特点之一是_________占优势,_________逐渐发展。7、对儿童心理的研究分为_______ 和 ________两大类型。8、幼儿真正掌握数概念包括三层含义,即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9、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广义的学前期是指_______。11、个体发展中发生和成熟最早的心理过程是________。12、婴儿视觉集中现象在出生后______ 个月时表现比较明显和频繁,此时婴儿的视线能够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称为_______,______个月时能追随物体的移动而移动,称为_______13、儿童心理实验分为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三种。14、幼儿掌握的概念大致上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空答案1、客观性、发展性、教育性2、无条件食物反射、无条件防御反射、无条件定向反射3、低层次概念、具体特征4、生理、心理5、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新要求使儿童产生的新需要与儿童自身现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6、无意注意,有意注意7、横断研究、纵向研究8、理解数的实际意义,掌握数的顺序,能进行数的组成和分解9、语音,词汇,句子,言语表达,内部言语的产生10、0—6、7岁11、感知觉12、①2个②移视 ③3 ④追视13、①实验室实验、②自然实验 ③ 教育心理实验14、① 实物观念②社会概念③数概念 ④抽象概念15、①遗传和生理发展、②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③儿童自身和实践活动二、判断题1、人类的各种心理活动都是在学前期开始发生的。( )2、根据一两次观察结果就可以确定一个儿童的心理表现。( )3、成人的抚养方式和教育在儿童性格的最初形成中有决定性意义。( )4、前幼儿期是儿童想象最为活跃的时期。( )5、幼儿出声的自言自语不属于内部言语。( )6、婴儿期普遍存在记忆缺失现象。( )7、个体心理发展总是呈现出连续性。( )8、新生儿是软弱无能的、消极被动的生物个体。( )9、儿童最乐意与自己的同伴进行交往。( )10、儿童的记忆比成人好。( )判断答案1、正确。2、错误。儿童的心理总是在其活动中表现出来,要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必须观察她们的活动,但一两次对儿童活动的观察,会使儿童的心理表现受到外在因素的一些影响,使其不能真实地表现其心理活动,所以一两次不能确定一个儿童的心理表现。3、对4、错,前幼儿期改为幼儿期5、错,不属于改为属于6、正确。一种观点认为,婴儿期记忆缺失与婴儿大脑额叶发展有关,大脑额叶发育成熟要到学龄初期才能完成;另一种观点认为这种现象与婴儿对信息进行编码的方式有关,婴儿编码的方式与以后在各阶段中对信息的提取方式不相匹配而造成的。7、正确。每个个体在发展过程中,既没有一个绝对的起点,也没有一个绝对的终点,每一个心理过程的进步,总是在先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种发展是有机的、必然的、不是外加的、偶然的,发展的连续性体现着发展的总趋势。8、不正确。近期的研究用传统和创新的方法对新生儿和婴儿的各种能力进行了测定,现代科学手段揭示了婴儿内心的奥秘,说明人的感觉从新生儿甚至更早一些时候就已经开始发生作用了。9、正确。儿童与自己的同伴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处于相似的水平,他们的关系是平等、互惠的。10、不正确。虽然儿童容易记住某种东西,但总体指标并不都比成人高,儿童记忆的稳定性、持久性、完整性、再现的合理性都比成人弱,儿童对记忆策略的应用有明显的年龄差异。三、解释名词1、关键期:指儿童心理获得显著而又迅速发展的时期,错过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2、积极言语:指儿童既能理解又能正确运用的言语。3、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变化,作出详细纪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方法。4、自然实验法:就是在自然情境中有目的、有计划的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引起儿童心理发生变化,以此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方法。5、情绪记忆:就是对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6、习惯化:衡量儿童记忆是否发生的指标之一,指儿童对刺激物的注意减退现象。7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变化,作出详细纪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方法。8平衡化:皮亚杰提出的概念,皮亚杰认为平衡化首先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积极主动地过程。是指对同化和顺化两种作用的的平衡。9儿童社会化:是儿童在一定社会条件下逐渐独立的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的适应社会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10、延迟模仿:1岁半至2岁的儿童,常常出现并非当时的模仿,而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突然出现模仿行为,这就叫延迟模仿。 11、二因素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代表有“相乘说”“合并原则”等12、运动记忆:指儿童对自己的活动或动作的记忆。13、纵向研究:以一个或一组儿童为对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方法。优点是能够发现个体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和速度,缺点是费时、费力。14、遗传决定论:影响人心理发展的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有遗传决定的,代表认为霍尔。四、回答问题1、学前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答:(1)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感知、记忆、注意、想象、思维、语言、情感、意志、个性等都是在人生的这个早期阶段发生的。(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3)研究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2、试论早期依恋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及意义。答:(1)依恋促进了父母与儿童之间的亲密性和联结性; (2)依恋对象能给婴儿提供安全感; (3)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儿童积极探索能力的发展; (4)婴儿期的依恋质量影响到儿童的同伴关系。3、学前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有哪些派生的特点?答:(1)经验性:指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维(2)拟人性:把动物或一些物体当作人去思考;(3)表面性:指思维只根据接触到的表面现象进行;(4)片面性: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思维;(5)固定性:指幼儿的思维缺乏灵活性;(6)近视性:思考时只看到事物的眼前,不考虑事情的后果。4、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答:(1)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从零乱到成体系(2)对每一特点作适当解释给2--3分,一般解释给1分,不解释不给分。5、简述前幼儿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答(1)知道自己的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2)能将自己和自己的动作以及动作的结果区分开。(3)能将自己的名字与自己的身体联系起来,能进行简单的自我评价五、论述题1、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学前儿童教育的启示是什么?答:(1)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程度的、至少是8个领域的并且是相互独立的智力,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智能 (2)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成人的责任是发展孩子的强项,带动和弥补孩子的弱项(3)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有不同于他人的能力。2、试论游戏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大意义。答:1、游戏是最符合幼儿心里发展水平的活动 (1)游戏是解决幼儿心里内部矛盾的最佳途径(2)游戏能满足幼儿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心理特点2、游戏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1)、游戏能加快各种能力的发展(2)、游戏有助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3、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有哪些特点?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答:特点:(一)2岁左右亲社会行为的萌芽:(二)各种亲社会行为迅速发展,并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1、合作行为发展迅速:幼儿亲社会行为发生频率最多的是合作行为、合作游戏,占亲社会行为的一半以上。2、分享行为受物品的特点、数量、分享对象的不同而变化。影响因素: (一)社会生活环境1、亲社会行为受社会文化的影响: 2、亲社会行为受电视媒介的影响: (二)儿童日常的生活环境1、家庭的影响: 2、同伴的相互作用。(三)移情:无论是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还是儿童具体生活环境的影响,最终都要通过儿童的移情而起作用。移情是导致亲社会行为的根本的、内在的因素。

摩雅傣

2019年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有哪些?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的以改善和提高儿童的心理健康认识,培养儿童的健康行为,维护和促进儿童心理健康为核心目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它是指导和帮助儿童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面对生活中的人与事;以合理的、正确的方式去解决生活中发生的事;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化解自己的不良情绪;用正确的方式与他人交往,学会合作、分享;逐步建立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实践活动。3-6岁幼儿正处在心理发展初步形成的关键期,可塑性大,心理上极不成熟,自我调节及控制水平极低,极易受环境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再加上独生子女父母过分注意对孩子生活上的关怀和呵护,很少细心感受和体会孩子的心理状况,使孩子极易形成不健康心理:以自我为中心、做事不自信、缺乏责任感和竞争意识等,从而影响孩子的发展。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系统的、完善的心理素质启蒙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个幼儿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培养,才能使他们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总目标积极关心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有良好的观察、注意、想象、概括分析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能认识自己与周围世界中各种事物、现象的关系,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性意识。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情绪与情感,初步学会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感,能和同伴积极友好地相处,善于表现自己,懂得调控自己的言行,能听取父母及老师的教导知道必要的心理健康常识,学习保护自己。有爱心,懂得帮助他人,有恒心,遇到困难能坚持或想办法解决。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