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大学学物理真的难找工作吗?物理学专业就业何去何从!梦宝谷

大学学物理真的难找工作吗?物理学专业就业何去何从!

关于物理学物理学属于理学,也是一门应用型学科,研究的是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主要是培养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实验技能,能在物理学或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和相关的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作为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同时也是众多技术学科的支柱。物理学本科阶段的课程主要是以数学和物理为主,目前大部分高校招生,都是以大类招生,进入物理系后学习一段时间在细分,后有很多想要从事物理学研究的,基本都是会往研究生方向读或是更上一层。关于就业物理学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毕业生既可以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也可在相关领域从事教学、技术和相关的管理工作;经过大学的历练,使得他们具备较强的开拓能力和对工作的坚持,这些都是社会各界所喜欢的。很多人说学了物理学,好像什么都可以做,又好像什么都做不了,但也正是因为物理学所涉及的东西比较广泛,所以很多职业都可以胜任,而且物理学学到的基础知识更是为日后积累打下了良好的根基,所以总体来说还是非常不错的,俗话说得好"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对于物理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要喜欢物理,并且对数学保持热情和提高能力。关于物理学具体从业方向除了继续深造,从事相关研究之外,最常见的就是老师了,这是其一,当然还有其他。教师:很多喜欢物理的人本科出来想搞科研能力又不足,但有不想继续深造,那么当老师必然是首选了。首先很多教育培训机构都需要物理学这类的教师,不一定非得有教师资格证,通过培训有能力便可教学,但作为老师,有教师资格证肯定是更好的,还可以去一些公办学校,想要稳当往后还需要考取教师编制资格。作为老师,不论是公办还是教育机构,与一般上班族而言,时间上还是比较自由的,也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IT行业:互联网发展势头正旺,很多学习物理学的会选择从事计算机相关的工作,做一个专职程序员对他们来说也并非难事,有物理学做基础,编程都是比较容易上手的,而且工资待遇都不差,也是大多数人的选择。销售工程师:尤其是电子设备行业,作为一名销售人员,除了要有必备说服力,还有充分了解产品的卖点,以及技术上创新与突破,而这方面的知识便是涉及到了自身的专业领域的知识,让你在销售过程中突显自身优势,销售人才的晋级也是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当然除了做销售,也可在电子设备行业从事售前咨询或是售后技术支持等,这些都是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专业优势。近几年医学物理渐渐盛行,但在国内目前还不多,但在国外确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职业,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国内在这个行业也会渐渐发展起来的。此外还有一些能源物理相关、航天航空技术等相关工作,但这些相对要求也是非常高的。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物理学相关专业就业集中地也大都在有较大支撑、技术发达的一线城市,地域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专业强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

未也

加州理工学院物理研究方向有哪些?

物理学术课程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这两门学术课程都为理论和应用物理学的基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么加州理工学院物理研究方向有哪些呢?接下来立思辰留学为同学们详细解答。加州理工学院物理研究方向物理学术课程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这两门学术课程都为理论和应用物理学的基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为学生将来在广泛的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或职业做好了准备。物理学研究 是高度跨学科的,通常与应用物理,天体物理学,行星科学,工程学,化学和生物学系的科学家以及其他大学和实验室的合作者合作进行。研究方向包括实验基本粒子物理学,理论基本粒子物理学,核物理学,观测天体物理学,理论天体物理学,宇宙学,引力波天文学,凝聚态物理以及量子光学和信息。物理学选修课程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可以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其他系和部门从事研究和课堂作业。联系特别紧密的领域是天文学,数学,应用物理,生物工程,计算和数学科学以及电气工程。

斗牛牛

为什么学物理的人,做什么行业都很出色?

学科概览什么是物理学?物理是一门研究世界本质的基础科学,万物是怎么组成的,微观粒子是如何隧穿势垒的,引力场内的时间是怎样变化的,光究竟怎样走?好奇心不停地驱使着人们探索,学习世界运行的规律也确实够吸引人,但并非所有的知识都只和有趣的自然现象有关。高速旋转陀螺不倒的现象固然很有趣,但分析受力和不同顺规的欧拉角与现实的关联则涉及复杂的数学原理;薛定谔的猫的故事固然神奇,但当生动的宏观例子具体到一个个用波函数描述的量子态上时,你还能不能静下心来分析它的本征值本征态?在学生阶段,要学习的内容很多元,周期很长(部分具体内容将在下文稍加介绍),除了复杂的四大力学和各种相关数学知识,在本科期间时间,学生还需要快速学习和掌握各种技能如编程,数学方法,使用各种仪器,甚至一些简单的第二外语等等。虽然需要学习的知识看起来繁杂,但他们隐隐连接在一起,所有的技能都支撑着你去理解更深更复杂的物理理论知识。 这些知识都是前人探索的成果,甚至有些到现在都还只是猜测,而主要学习阶段结束后,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研究方向,参与科研。进入科研阶段之后,就完全是一种新的生活。此时你不再像本科阶段那样有大量自己的时间,生活中大多时间要在实验室或者办公室里,一切思考和事件都开始和物理有关;当你的算式解不出想要的结果,实验数据一直异常时,教科书上和前人的研究中也已经找不到你想要的答案 。虽然有老师和学长学姐的指导,但你的课题终究需要你自己的思考。这个时候,你最初的好奇和雄心是否保持不变? 一代一代的物理学家数学家想象了不同的理论和假设来诠释世界为什么是这样运行,它们不停地被后来新的物理学家所验证或修改,也有源源不断的 年轻人加入探索的行列,就像你们和我。 在漫长的岁月中,你一个人在办公室看着文献,身边一杯茶,在茶杯的另一边,一定有很多并不真实的影子,波色、薛定谔、欧拉……他们沉默着,和你一起看着屏幕里他们的晚辈、你的前辈或同事的实验成果。在无数个日夜中,这些人一直陪伴着你,你之前所有的学习过程凝聚成各种各样的人的幻影,你不是他们,但你带着他们的心血前行 。很多人对学物理的人有一种误解,觉得这个群体就是不通人情,不懂浪漫,每天只和公式打交道,生活极其枯燥。但难道对世界的好奇心,在未知中摸索没有被人发现过的秘密不是一种最高等级的浪漫吗?专业方向本科培养体系很多专业都可以以物理本科为开端,因为物理对数学,建模,编程等能力的高要求,本科学物理将来再转行一般不会太难。 理论物理 纯物理主要研究现代物理理论,除了物理基础以外,对数学基础和建模能力要求也极高,一般希望读纯物学位的学生将来会继续读PhD然后做四五轮博后之后在高校谋求教职。还有一种情况是纯物的本科生在进入研究生阶段直接转行金融专业,此时只要稍加补充一些法律和经济知识便可如鱼得水。 工程物理 工程方向一般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如何将物理理论应用于商业产品(或服务)。虽然工程方向学习周期没有纯物长,但一般来讲读Master还是有必要。一般在毕业以后就业范围极其广泛,业界众多企业都需要工程方向毕业生帮忙做设计。 生化物理 生化方向一般属于物理系的凝聚态分支。生物物理一般情况下都是研究soft matter的种种性质,从而将这些性质应用于对人或其它动物的治疗手段上。而化学物理同样是凝聚态方向,但研究的则是各种元素组合成的分子在不同状态下的性质,一般也成为材料科学。生化物理在业界就业同样广泛,企业实验室需求量很大。PhD研究细分方向PhD阶段物理系所有分支都属于纯物,工程学院和化院分管工程和生化分支。即便是纯物一个分支,其中也是方向众多。宇宙学 宇宙学主要研究对象是天体以及星系的运动,起源和变化,以及宇宙中各种辐射。有的与高能物理的交叉方向会涉及暗物质和黑洞吸积盘等,比如著名的大爆炸理论(Big Bang Theory)就属于这个范畴。 凝聚态 凝聚态(Condensed Matter Physics,又称CMP)是用已知或猜测的相关定律解释不同物质在不同凝聚相下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凝聚态可与化学, 纳米技术等学科进行交叉并将结果应用于商业行为,主要研究超导性质与分子表面结构的关系。由于物质种类数量众多,凝聚态研究人员需求量也很大,凝聚态应该说是所有纯物理学科中就业率最高的分支。 AMO AMO全称Atomic, molecular, and optical physics,顾名思义,是研究物质与物质或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利用粒子吸收或放出光子的行为控制其能级。此方向现在最热门的应用是量子信息实验的分子制备,如用光路将激发态的分子降为基态等。 高能物理 高能物理旨在原子核中基本单位间的相互作用,这些基本单位之间的相互转化需要或放出极高的能量。著名的粒子加速器即为高能物理的研究手段之一,一个超大型量子对撞机的科研经费动辄数百亿美元,除了建造成本还创造了数以万字的科研岗位空缺。一个高能物理的课题一般需要相当多的人和机构之间的合作,一篇高能物理的文章甚至可以前两三页都是作者署名。 量子信息学量子信息学包括量子密码术、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机等几个方面,是量子力学与信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是以量子力学的态叠加原理为基础,研究信息处理的一门新兴前沿科学。量子信息学将对计算速度产生革命性的提升,同时又将提供一种更为安全的通信手段,其商用价值无可估量。申请方向选择因为本科物理学的内容很基础,在申请研究生或者PhD的时候可选的方向很多很多。除了物理系的三大主流方 向(理论、AMO、CMP)以外,还有生物系的 biophysics,化学系的 Chemical Physics, 工程院的 Applied Physics、 EE、 MSE、 ME等等。因此申请者一定要认真把握自己真正的兴趣究竟在哪里,自己读完硕士/PhD之后究竟想干什么。很多人都是很盲目地做出出国这个决定,又很盲目地做出申物理系的决定,尽管自己并不喜欢做物理也不想当 faculty。很多人认为, 因为本科学的是物理,所以以后申物理肯定最好申,于是就只申物理,而不去看别的系,这就走了弯路了。因为物理并不一定比交叉学科或者工科容易申,尤其是 top school,他们的交叉学科和工程专业都很喜欢招物理出身的人。而且,很多大学的物理学院专业里面也只有物理学是纯物,其它的专业细分与工科交叉交大。比如光信就是 EE 中的 Optics,材料物理就等同于 MSE,应用物理翻译过来就是 Applied Physics。对于这三个系的同学,申物理系才算是“转专业”啊!所以,除了那些对于那些真正执着于理论物理的同学们,申请者需要放宽思路,从多个系的多个方向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 当然,作为一个只学了三年基础课的本科生,从那么多方向里选择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方向,的确很难很难。如果你看了某篇文献或听了某个讲座后对某个小领域(比如弦论、 STM、纳米光学、超导、 Topological Insulator,激光冷原子等等)一见钟情,非它不做,那恭喜你选方向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如果没有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小方向,那就多看看各个系、各个方向的网页,多听讲座多读文献,选择一个大概的方向(比如说,光学、凝聚态、材料等等),来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方向。选校建议即便是学习同一学科,身处不同人生阶段的同学,甚至相同阶段但抱有不同理想和计划的同学所适合的学校也不同,可以说没有最好的学校,只有最适合你的学校。在此有一些针对不同人群的择校建议可供参考。本科学习在本科阶段选择基础学科如物理作为专业者,未来发展方向十分宽泛,有留在学界继续深造者,更多则是选择在毕业之后研究生阶段转行至业界,以金融或工程,甚至其他作为发展方向。对于有意转行的人群,在本科择校时不推荐盲目按照专业排名申请学校。 以转行金融为例,在本科时发展人脉比之积累学术沉淀更为重要,此时可适当观察选择数学或金工强校,以求在学期间拓宽视野,在结识良师益友的同时,得知在毕业后转行和发展过程中有用的信息。再以欲转行工程者为例,则应看重学校与对口企业的合作与实习机会,而非一味追求学术排名,学界活跃的大学一般与业界名声良好的大学重合度很低(除藤校等顶尖大学外)。如新泽西的史蒂文斯理工学院,业界校友众多,甚至在跳槽和申请工作的时候颇有互相帮助的风格,然而在学界却学者寥寥,存在感极低。而对于将来的事业还没有太明确规划的同学,建议在择校之前尽量明确发展道路。若实在模棱两可也是很正常的,希望同学不要焦虑,此时在择校过程中,确保学术水平的同时可以多多考虑自身喜好。美国地界广阔,贫富差距十分悬殊,一些大城市如纽约湾区等地,有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洛杉矶分校,都以娱乐生活风生水起著称,众多世界级博物馆画廊等等就在身边,其生活水平比之北京上海也不遑多让。而出了一二线城市的辐射范围,娱乐生活则十分匮乏,但也没有了满眼人群及交通混乱的烦恼。著名玉米地学校 普渡大学身处一片菜地之中,康州大学则占山为王拥有一片小山头,一进此类学校,则很难出门,但也可以享受宁静的生活状态。故而若自己对生活状态有偏好,择校时可多多考虑生活方面而非学术。院校排名对于物理学的专业排名,申请者一般可以参考的数据主要是US News的研究生项目排名,以及上海交大的物理学学术排名。而综合排名更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学校的国际声誉,因为这个指标是基于本科生教育的排名,而研究生项目的排名更多的衡量了学校的学术水平。对于物理系,一般认为 Physics 的整体排名的重要性大于各个小方向的排名。一个物理系的整体排名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个系的 faculty 质量和学术氛围,而各个小方向(比如AMO或者CMP之类的)的排名更多是依据这些小方向的 faculty 规模排的。对于工科,工程院的整体排名和要申的系的排名都可以参考一下。专业排名的高低,大体上是能反映申请的难易程度的。所以,可以根据自己的硬件定位好申请学校的排名档次。特别是对于希望申请物理专业PhD项目的同学来说,绝大多数已经对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学术道路有了明确的计划和想法,故而对于此类人群,在选择学校的时候最该看重的是项目组的好坏而非整体学科排名甚至研究方向排名。此外很多顶尖学校的项目组或实验组都在处于起步状态时广邀学生,甚至不顾学生硬件水平有没有满足本校一般的录取条件,有时会出现“破格录取”的假象,很多学生会因向往学校的名声而飞蛾扑火一般入组学习,但结果往往很差。以量子信息实验方向,冷分子实验室为例,这种是典型的物理实验室,从其起步时段算起,到实验台完成度足以进行一些基本实验,其中需要耗费大概三年的时间,若一个PhD学生在实验组起步时被征召入组,到实验台搭建完成,再到进行创新实验进行课题,保守估计五年已经过去了。一般学校为PhD提供funding的时间在五年到六年,而此时课题还未完成,论文还未发表,就会出现延毕,甚至自费读博的悲剧。就算是完成度极高又声名很大的项目组,也不一定是适合你的。如马里兰大学量子中心某组,挂着数学系的名号却实际上要求组员学习编程等知识,在研究过程中用到最高深的数学知识竟是微积分。但Boulder同方向项目组则侧重数学,多应用群论拓扑等理论。故就算是同种项目组,也需要深入了解,分析哪个更适合自己再做打算。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绝对不能忽视的一种选校依据,当你最后有几个学术声誉差不多的学校的 offer 时,常常会选择地理位置最适合自己的学校。毕竟, PhD 的生活至少需要五年,如果一个喜欢热闹的人去了大农村估计会闷死,如果一个喜欢安静的人去了大城市肯定又承受不了周围的烦躁。还有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就是治安。如果一个学校靠近黑人区,那么最好不要申。如果一个学校接二连三的出枪杀砍头案,那么也要注意了。一般对于物理这类的基础学科来说,较为清静的环境是有利于培养坚实的学术基础的。当然,清净并不意味着去太偏僻的与世隔绝的小村庄,毕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还是要从外界购买各种实验仪器和原材料的,而且地理位置的学校一般与国际学术圈的交流也更多一些。所以,像 Princeton, Berkeley, Northwestern 所在的环境优美的小镇,是最适合潜心研究物理的。至于纽约和洛杉矶这些大城市,或者 UIUC 这种偏僻的玉米地,可能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 再有就是气候、人文环境等等,看看是否适合自己。中国人一般最喜欢加州, 其次是东海岸,最后是中部和南部。当然如果你随遇而安,对地理位置没有任何要求的话,尽量少申加州,多申几个地理位置差的但学术声誉好的学校。这样能有效地避开激烈的竞争,最后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惊喜。PhD导师的选择如果你选定了一个特定的研究方向,那么你的选校就要以 potential advisor 为主了。在学术道路的起点,遇到一个好老板是三生有幸的事情。那么选老板的依据是什么呢? 首先,老板要 nice!这一点比老板牛不牛更重要。因为老板牛不代表他会带学生(有可能主要依靠博后来发文章),而且曾经牛不代表以后继续牛。 但是,如果老板 nice,稍 push 但不是那种变态的 push,当你有事情找他时他总能抽出时间,当你有问题时他总能认真解答,那么你肯定能学到很多东西。遗憾的是,如果我们不进一个组待一段时间,很难观察出老板是不是 nice。有一个方法是,多联系这个老板现在的学生和已经毕业的学生,看看他们对这个老板是怎么评价的。还可以抓住一些面套或者onsite面试的机会,当面跟老板聊聊。 其次,当然还得看老板牛不牛。一个“牛老板”,首先当然是发 Nature/Science/PRL 多的 老板,而且论文被引频次很高。不过更重要的是他的学生的毕业出路。想做 faculty 的话,要看他的学生毕业后去哪儿做了博后,之后又去哪儿当了 AssistantProfessor;想进 instry 的话,要看这个老板是否跟工业界有合作,学生毕业后是否进了知名的大公司。 再者,对于导师学术水平的评判,可以先看该教授发表文章期刊的档次。如果 pulication 里充满了 Nature、Science、 PRL,不用再细看也知道很牛。其次,绝大多数情况光从期刊上看不出来一 篇文章到底有多大价值。比如很多在 PRB上的文章要比 PRL的更详尽、更有价值, 很多 PRL 的文章要比 Nature、 Science 更物理、更重要。这个时候,看期刊就是肤浅的,我们要看该教授发表文章的引用次数。引用率对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标准。一般领域越大,比如纳米,其文章引用次数相对也越多;而领域越小,如量子霍尔物理和 STM 等等,文章引用数比起来就要少不少。一般来说,一篇文章 如果能单篇被引超过 50 次甚至到 100 次,就是很出色的了。此外,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叫 H-index,如果一个教授的 H-index 是 20,则说明该教授迄今为止有 20 篇文章单篇被引次数超过 20 次。一般来说, H-index 能达到 20-30,该教授就应该算是较成功的物理学家了,若达到 40-50,则此人必是大牛。此外,还有一个叫做 physics author rank 的网站,会对物理学家按百分比的形式排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当然除了 pulication, 选导师更重要的是导师的人品。这就需要大家从该组的师兄师姐或者其他途径打听了。此外, 不是跟大牛就一定好,这要根据个人的性格而定。有的人自主性强,心理素质好; 有的人自主性不强,心理素质不够好,于后者而言,也许跟一个年轻的 nice 的 导师,比跟大牛更合适。 院校概览除了耶鲁哈佛等这些老牌名校,美国还有很多适合物理学者深造的小众大学:I.学术在细分方向属于顶尖水平但综合排名不高: 例:Rochester University, Colorado University – Boulder, SUNY University of Stony brook…… 此类学校在本科申请时时常被忽略,因为很多同学认为本科学校最重要的是综合排名。但对于希望在学术上继续深造的同学来讲,在本科时期结识业内有名的教授是相当重要的,因为申请Graate School的时候如果得到他们的推荐信,对申请工作事半功倍。很多本科生在大三大四都会参与research 工作,本科选择此类学校将有很大希望在有名的大佬手下工作并很容易做出一些对本科生来讲很优异的成果。罗切斯特为本科生提供宇宙学,生物物理,凝聚态,高能,量子光学(cooling and trapping方向)等等research opportunity。研究方向几乎比一些学校的PhD研究方向还多。而科罗拉多大学量子中心世界顶尖,也为自己的本科生提供入组实习的机会,并且有奖励学分。石溪大学更不必说,著名核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在该校执教37年,几乎全世界学习理论物理的学生都对石溪的杨所都心怀向往。II.专业排名不高但项目发展前景很好:比如Brandeis University, Drew University… 布兰迪斯大学近年新推出的跨学科项目 (Independent Interdiciplinary Major) 在业界风评甚佳,物理,数学,计算机,工程等系学生皆可申请。虽然布兰迪斯在传统意义上属于文科院校,但出自其跨学科项目的学生却在工作市场上炙手可热,而且也属于STEM范畴内,在申请绿卡或工作签证的时候会受到一定优待。 德鲁大学则更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学校,但其排名低不意味着实力差。申请Drew时有机会入选Baldwin Honorship,一旦入选,入学第一年便要选一门代号为HON的课程。此课程一般每年有十个左右的学生有机会上,但其教授达到12个之多。十二个教授皆为新泽西著名药厂实验室(Pfizer, Novartis,Merc等 )或医院实验室的退休研究员。将一对一辅导学生,手把手教他们进行人生中第一次research。而且此校与藤校哥伦比亚大学有合作项目,特定专业(包括物理)学生只要在前三年GPA达到3.5(十分简单),即可参加哥伦比亚大学的3+2项目,在本科第四年入学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学院,经过两年的学习即可拿到Master学位。III.美国之外的其他学校: 除了美国,其他国家也有很多学院项目各有特色令人向往。如加拿大的PI(Perimeter Institut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此院校不同于美国传统Master项目,其学习时间只有一年,在一年时间里,学界大佬如年轻有为的Neil Turok,Kevin Costello教授四大力学,并有其他学校或组织的来自各个领域的博后或教授开seminar,带学生了解每个研究方向的真实生活。 欧洲有著名的剑桥,帝国理工,布里斯托,格拉斯哥等等,申请难度比美国低一个档次,但是费用昂贵。其他学校如University of Tokyo,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urich, University of Munich等也是物理名校,虽不处在英语国家,也有英语项目可供选择。再就是大名鼎鼎的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MPI),其研究领域的成绩享誉世界,虽然没有硕士项目,但是对于国内读完硕士的申请者来说,德国3年制的PhD项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课程设置本科培养体系本科物理专业所要求的课程大同小异。在第一年要求上大物一和二,还有微积分的一系列课程,难度水平跟国内高中差不多。进入第二年之后,物理系的学生就要开始学习一些现代的物理概念,一般学校会设置有modern physics,包含简单的原子分子,量子数,和狭义相对论等等。而为了理解以后的高阶物理课,此时的物理系学生要上数学物理方法以提前接触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帮助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大概包括复数分析,线性代数,微分方程,傅里叶变换等等)。有的学校,如纽约州立大学系统,为了衔接大物中的简单概念与以后要学习的量子和电磁学概念会引入一门专门讲waves性质和特点的课,这门课也是物理系的必修课之一到了大二下学期,之后学生就要开始学习真正的物理基础课程:四大力学。包括经典力学(半年),研究宏观物体低速情况下的运动,略微介绍拉氏量,运动方程等概念;电动力学(分为上下,一共一年):研究静电场,磁场等影响粒子的方式(在本科中不涉及任何关于相对论的知识);量子力学(分为上下,一共一年):研究微观粒子,介绍不确定度与波函数等概念;最后是热/统计力学(半年):介绍热力学四个定律,以及热,功,熵等概念。 四大力学是物理系学生最重要的基础课,无论如何一定要学好。但是除此之外,根据学生将来的发展方向不同,要毕业还需要选修一些别的课程:i. 物理:如果倾向于毕业之后继续在物理系深造,则除了物理课还需要学一些进阶的编程技能,时下最流行的是c++和python。还有数学知识,包括实变,复变,常/偏微分方程,线性代数,群论等。而在本科的最后一年,最好选上本校的研究课程,即跟着一个实验组做research,参加组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并撰写毕业论文。ii. 工程:如果是毕业之后希望从事工程工作的学生,或者参加如哥伦比亚大学3+2项目,则最好再选修一些电子、电路设计方面的课程。并且需要掌握工程专业各种开发软件的应用。 硕士课程传统的物理学硕士课程体系其实非常flexible,因为物理学的内涵广泛,选课自由度也就非常的大了。比如普林斯顿大学的物理学硕士项目,第一年为学生上课(6-8门课),第二年进入研究阶段。授课的范围主要覆盖三个方向: 量子力学与量子场理论Quantum Mechanics 量子力学 Relativistic Quantum Theory 相对论量子理论Introction to High Energy Physics 高能物理导论 凝聚态物理与生物物理学 Introction to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凝聚态物理Atomic Physics 原子物理学 Biophysics 生物物理学(计算生物学)广义相对论和高能物理 Introction to General Relativity 广义相对论导论 Advanced Topics in General Relativity 高阶广义相对论 Introction to High Energy Physics 高能物理导论当然,除了这种理论物理的硕士之外,还有应用物理的硕士项目,或者其他交叉学科的物理学硕士。比如生物物理学,是物理学与生物学的交叉,有时也称为计算生物学,因此与计算机科学也有一定程度的交叉。物理学与经济学和金融学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比如金融数学领域所应用的随机偏微分模型基本上都来自于物理学,所以物理学的同学去读金融数学的项目也不存在很大的跨度。 PhD课程体系在PhD的前两年中,大部分学生还是需要上课的,同时兼职TA的工作。在这两年中,PhD学生要继续学习进阶版的四大力学,时间设置跟本科的四大力学时间比例相同,并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选修其他的专业课程。如专攻宇宙学的学生要选广义相对论,专攻凝聚态的学生则要选固体物理,等等。物理系的TA工作基本包括给本科生带大物实验,判作业,判考试卷子,和带recitation等等,工作时长一般可达到一星期20小时。 在前两年的课程学习之后,学生要参加qualification考试,通过考试者正式成为PhD candidate,并加入学校的实验组进行research,此时就要开始立课题,为发论文毕业做准备了。申请规划本科申请申请本科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难点在学校的选择。总的来讲,申请本科的硬性要求只有SAT/ACT和托福或雅思成绩,还有高中的gpa。但是如果想稍微进好一点的学校,则还需要考物理AP和数学AP。对于国内的理科生来讲,物理和数学AP并不难,需要花时间准备和刷分的是SAT/ACT和语言考试。如果想申请好一点的学校,SAT要考到2100分(满分2400)以上,ACT则一般需要32分(满分35)以上,托福基本需要108分(满分120),雅思7.5左右。如果考AP的话最好是满分。 很多本科学校也需要申请者提供推荐信,这对于高中生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但如果不是特别突出的推荐信,对申请的帮助不大,可以不用过分纠结。而本科学校申请麻烦在除了统一要求的personal statement之外,很多学校要求申请人根据要求写一些小paragraph,每个学校的题目都不相同,所以申请时尽量早早建立账号,就算不立刻填写申请表也要早看看有没有要写的essay或者paragraph以提早准备。 申请季一般开始于申请者11年级结束的暑假,所以推荐申请者11年级时就开始准备各项考试如SAT或ACT,给自己留出足够的时间多刷几次分。AP物理和数学考试对中国高中生来讲并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准备,选在自己时间宽裕的时候考就行,需要注意的是要在考前一个月背背相关单词,考试前一个星期做做模拟题就够了,主要把时间留给准备SAT以及语言考试。所有考试成绩在11年级结束前准备完毕,之后在申请网站填写资料和成绩并请学校寄出成绩单即可。MS/PhD申请申请Graate school的物理系,标准化考试方面需要GRE General,语言成绩,和GRE Physics Subject,其他还需要本科说得过去的gpa和质量高的推荐信。对申请物理系来讲,GRE General并不需要太高的分数,只需要达到verbal 150以上,Quantitative 170(满分),writing 3.5。语言成绩也不是很重要,跟本科标准差不多。需要认真准备的是GRE Physics Subject,在很多学校网站上都写着这一项不是必须的,但实际上如果想申请好一些的学校就必须考,而且一定达到90 percentile以上,如果连80 percentile都没达到则最好不要递交此成绩。GRE Physics Subject考试反映了申请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申请中很重要的一项。 和GRE sub重要性不相上下的是三封推荐信。推荐信一定要选能给自己强推的人写,弱推甚至不推的信基本都是起反作用。推荐同学们在自己实验室的老板,小老板,或者擅长的专业课教授中选择三个人给自己写推荐信。一个大佬或者和自己很熟悉的教授的强推对申请起的作用甚至超过subject考试。但要注意的是,很多大佬在学术界人缘并不好,这种推荐信可能反而会让你被拒。Graate School的申请有十分复杂的因素,并不如本科申请那样单纯,建议在申请前调查自己申请的教授所做的研究。 以上都做好了的话,套磁并不是必须的,可以随手给你看中的课题组老板发封邮件介绍一下自己的基本情况(但也逃不过成绩)和研究方向以及毕业论文,如果老板看中你自然会endorse自己的department给你发offer,如果老板没有回复则意味着委婉的拒绝,此时不要强行套磁惹人厌烦。与套磁同理,Statement of Purpose应实事求是,不要写的太过花哨,应主要强调申请者做过的research以及发表的文章,物理系最看重的是科研水平而非你的个人品质。 大一一年的时间必修课都十分简单,在此期间最好自己开始预习以后的专业课,看看教科书。大二要开始上专业课了,此时专业课并不难,而且教授一般会放慢脚步让学生慢慢适应,所以此时最适合开始准备GRE General 考试。 此项标准化考试对任何理科本科生来说都很难,其涉及的单词量巨大,所以准备周期也很长。个人建议在做任何习题之前,先花两个月的时间把核心单词(大约三千个)背熟,然后开始做真题及magoosh。大二结束前,力求将GRE general考得越高越好。虽然GRE General对物理系学生申请帮助不大,但它却是很多顶尖学校的门槛,如果申请人其它综合素质都很好,而仅仅是因为GRE分数不够高被藤校拒绝就太遗憾了。在大二下学期及大三整个一年,必修的四大力学应该已经学完了,此时应利用大三的暑假准备GRE Physics Subject考试。对于此项考试,尽量能考多高考多高,这是最重要的一项标准化考试。大四开始已经进入申请季了,此时最重要的是先挑选学校,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而开始申请。就业前景学术界:物理学属于比较复杂的基础科学,一般来讲希望以后留在学界的物理系的学生需要读完PhD之后再做几轮博后,边做research边找教职。一旦拿到AP的offer就进入高校任职,带自己的实验组,之后凭借研究和教学成果申请tenure。业界: 学术界并不是学物理的唯一出路。加州理工,北卡等名校也有针对物理系学生转金融工作的项目。而且由于在过去的学习过程中接触过大量建模练习,数学知识还掌握了一些编程技巧,物理系MS毕业生转行金融也很容易,很多咨询公司和银行非常喜欢招聘物理系学生并对其进行培训。quora上甚至有问题是“Why are there so many physics majors and PhD’s in finance?( 为什么金融界有那么多物理系学生)”。上图一目了然的展示了物理系PhD毕业之后的就业方向和工资水平。可以看到,毕业后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PhD还留在学界,而其他人都纷纷转行。虽然这个数据反映了毕业继续做研究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但也可以从侧面看出,物理系毕业生就业选择之广泛,再加上图二数据,不难看出各个群体的收入都十分可观(除教育工作之外,但实际上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常常有如做tutor之类的外快可以赚,而此处只列出主业收入并未将副业包括其中)。 现在网络上很多信息喜欢以收入薄弱、科研清贫来劝退物理系学生,而且大部分都是物理系PhD甚至博后发表的言论。这其实都是他们的一种很不负责的自我吹嘘方式,为了体现他们自己能够忍受平淡枯燥的生活而突出学习物理这个学科的缺点。而实际上他们所列举出的所谓缺点并不应该成为热爱物理的学生不学物理的理由,毕竟业界各大公司也都知道,在学生期间学到的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习的能力。或者换句话来说,学物理的人再去学其他学科,都会发现很快就可以上手,故而物理系学生的就业方向并不如人们所想象的那么窄,事实上物理系是集中将来的科学家,程序员,工程师,医生,药师,交易员,咨询师等等各种广泛人才的专业。请同学们不要被网上的各种不负责任的单方面言论吓到,只要能够在学期间好好学习,再冷门的专业也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贺麟

2021年苏州大学学科物理专业考研经验

一、个人经历本科情况:江苏一所普通的二本师范院校,专业是物理学师范。英语四级:498;英语六级:467(考了三次,英语不是很好)考研分数:政治:67;英语:73;专业一333:118;专业二866:120;总分:378初试排名:第四因为将来想要从事教育工作,所以我选择了学科物理专业。我的考研复习是从三月份左右开始的,在前期很迷茫,不知道要怎么做。后来看到网上有人分享了自己报名新祥旭考研一对一课程的经历,在考察了多方面的因素以后,我最终选择了新祥旭,并且很相信他们给我安排的苏大老师。结果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二、初试经验1.英语我从三月份开始看朱伟的恋练有词网课(绿色本),由于当时还是大三有很多课程,所以我放弃了很多专业课的时间,在课上偷偷看朱伟的网课,并且在书上记笔记。我一有时间就把视频课程打开看看,当时并没有刻意去记单词,就是在看网课的过程中,朱伟会反复提及一个单词,从而可以达到记忆的目的。我从暑假开始写阅读,暑假主要写的是英语一的阅读,因为我觉得先难后易效果会更好,每天写英语一的一年真题,从1998年开始,写完对照答案找到错误原因。第二天早晨直接拿着试卷配套的答案背单词,因为答案里面会列出重要的单词及意义,所以就不需要再单独抄一遍单词的意思,比较节省时间。在暑假七月份,我看了新东方田静的长难句,由于英语二长难句比英语一要简单一点,所以她的课程很快就可以看完。看完以后,我每天阅读何凯文长难句真题部分中的句子,一天两句,锻炼自己翻译、分析长难句的能力。在暑假的八月份,我开始看王江涛的作文网课,并且开始背诵作文,大概背了十篇左右,五篇大作文,五篇小作文,一定要反复去背,不要追求量多,哪怕只背诵三四篇,只要背了就要记住这个作文的内容,要很熟。我大概利用了两个月把英语一真题写完了。写完以后,我买了英语二的手译本,这种手译本是将英语二的阅读真题单独拿出来,并且有与之对应的横线,方便你进行翻译,我是在淘宝购买的,网上都有的卖,可以自行选择哪种格式的。我每天翻译一到两篇阅读,仔细阅读以后再写题目,之后观看唐迟对应的英语二阅读视频,跟着唐迟老师再分析一遍真题,发现自己的思维偏见。英语阅读开始写的时候,我是感觉很吃力的,但是写着写着就发现正确率越来越高,在复习英语的过程中,我每天都会因为阅读正确率的时高时低而喜怒无常。但是这都是正常的,平时多发现你的问题,考试的时候就少出错,一想到这里心里就会好很多。到十月份的时候,我英语二真题差不多都写完了,紧接着,我就开始第二遍写英语二真题。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留几年的真题不要写,考前一个星期进行限时自我检测,看自己有没有按时完成试卷,防止考试出问题。至于翻译,我观看的是唐静的翻译视频课,每天的翻译练习都是穿插在阅读中的,每天的时间不多,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每天保持着这个翻译的感觉就可以。我是从十月份开始写作文的,之前观看了王江涛的视频以后,自己就可以进行仿写,可以同学互相批改,找到自己的问题。练习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规定时间,虽然你写的可能很好,但是时间却花了很久,这是不可以的。最后一个需要注意的是,每天要坚持背诵单词,暑假两个月我背的是英语一阅读中的单词和恋练有词;从九月份开始,我每天早上背诵前一天阅读中的单词、王江涛的《10天搞定考研词汇便携版》以及作文一篇。2.政治我政治开始的比较晚,我从暑假才开始看徐涛的网课,用的是肖秀荣的书,虽然有些不配套,但是不影响使用。每天看一到两个视频课,并且完成对应章节的肖秀荣1000题。肖秀荣1000题我写了两遍,第一遍写在了对应的答题卡上,这个答题卡是我在网上找的文档然后自己打印出来的,第一次写的错误的题目我就拿笔在题目序号那里标记出来;第二遍写的时候直接在书上写答案。当两遍都写完以后,就着重看错题。在准备政治的后期中,我没有再看肖秀荣的书了,看的是徐涛的冲刺笔记,每天中午读半个多小时,然后找来徐涛、腿姐的选择题电子稿自己打印出来写。关于政治大题,我没有刻意的去背诵,我直接背诵的肖四后面的大题,当时肖秀荣也有发文章说重点看哪些,但是我还是把四套题目都背诵了。肖四、肖八的选择题一定要做,每个选项的知识点都要熟悉,因为考试会有相同的知识点出现。我在写肖四、肖八选择题的时候,心态很炸,因为感觉跟平时写的选择题不一样,感觉选项跟学过的知识点都没有关系,就是给人一种猜答案的感觉,并且每次都只能三十分左右,甚至有时候十几分。但是后来我发现,其实大家的情况都差不多,所以不要在乎选择题多少分,争取把知识点记牢固才是最重要的。其实政治67对于我来说,我觉得很满意,因为我给政治的时间确实不是很多,而且我也没有单独去记忆大题的知识点。所以我敬佩那些政治考到七十加的同学。3.专业课在考研准备过程中,我搜集了很多的资料,在多方面的比较后我最终选择了新祥旭。他们会安排你报考学校专业的在读研究生来给你当老师。所以给我上课的是苏大学科物理专业的高分学姐。学姐的笔记非常适合我。将四本书浓缩成四本笔记,并且每本笔记都会标记出必备考点、了解考点、选看考点。而且每一个知识点的后面都会标记出哪些学校在哪几年考过。更重要的是,在我每次需要帮助、感到困惑、难过的时候,学姐都会开导我、激励我,帮助我顺利度过考研岁月。有了笔记以及其他发的资料,我就没有再购买别的资料了,按照老师给我的滚车轮计划,我从六月份开始背诵333,最终我将333背了15遍才上考场。虽然这个过程很难熬很痛苦,背到声音嘶哑,但是当我看到真题我都能写出来很多东西的时候,我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而且在考研后期,老师还出了三个阶段的模拟试卷,帮我们选定时间进行模拟测试,并且还帮我们进行批改打分。虽然我最终只考了118分,与我预期的分数有一定偏差,但是我在考场上是自信的,并且在考试的时候我是一直写到最后的,考完的一瞬间,我的内心是自豪的。我很感谢新祥旭的老师,让我少走了很多的弯路,并且在背诵的过程中,锻炼了我的意志,由此我也认识到,我也是一个有毅力的人、很勇敢的人。我是从暑假开始准备866的,暑假两个月的主要工作就是看学校规定的专业课书、整理历年真题的答案,再根据真题的考点整理可能考的重要知识点内容。从九月份开始记忆这些整理的笔记,再根据教育动向搜集一些教育热点,并加以熟悉。真题是很重要的,所有的真题必须都要会,因为可能会重复真题。但是我在考866的时候,我拿到试卷的时候懵掉了,因为今年真题与历年真题都很不一样,题目特别灵活,考的内容很专业,并且与中学物理实验器材有关。考完以后我的感觉很不好,因为好几个20分的题目都不会,都是凭借感觉在写题目,而且我始终认为自己只能考80分左右。可是结果却令人很意外,居然有120分。可能人生就是这样,你期待的东西没有到来,但可能他会以别的方式再回来。关于866,我的建议就是哪怕题目很难,都不要放弃,每个题目多多少少都要写出来一点东西,会的东西要多写一点,不会的内容要写出来一些东西,千万不能空着。此外,就是多关注关注中学物理教学方面的革新,考试可能会考到。三、我的建议首先,先想好自己将来究竟要做什么,之后选择好专业与学校,并且要做好将来要面对很多苦难的心理准备,一旦决定了就不要放弃。因为你只要坚持到最后,结果是不会差的。我身边很多同学都是到十月份左右的时候放弃了考研,我感到很惋惜,都已经坚持一大半了为什么不肯走到最后呢?我在后期的一段时间内,也会自我怀疑,也会偷偷哭,觉得自己考不上了,可是我一想到我都吃了那么多苦了,还怕这几天吗?于是我便咬牙坚持下去了。我想说的是,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其次,一定要踏实,踏实的做好每天的工作,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自我感觉良好。有很多人打着考研的名义在自习教室玩着手机、打着电脑。外人看上去他有多努力,其实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究竟一天都做了什么。不想学了就出去玩一下,玩过了就回来好好学习。要始终相信,你走过的每一个脚步,都将成为你的铠甲。老天是公平的,那种努力的人的运气都要比一般人好的多。最后祝大家都能心想事成!

故长伤身

物理学科特点分析 七大点

经过对物理学科笔试的学习,对物理这门学科有了更深的掌握和理解,对题型以及解题的思想也有了很多感悟,针对笔试的学习之后,总结出了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及对其进行了如下分析:针对物理学科,实质上可以这样说实验是基础,物理思想是主干,因为每一模块的物理知识都有涉及到概念、定理以及物理方法,而在对题目进行解析的时候往往数学知识是解题工具,因为这里涉及到大量的数学计算。对物理思想的剖析,我认为有以下几点:1.模型化:抓住其主要的特征,而舍弃一些次要的因素,形成一种抽象概括了的理想化“模型”,这样的思想有助于对题目中涉及到的图示的分析。2.多级性:一个物理问题的提出、解决,其后所涉及到的问题,可能有许多个环节,问题解决所经历的思维过程,往往需要分成几个阶段、过程或者几个方面、几步,须经历分析、综合的转换,往复循环,逐级上升。3.多向性:许多物理问题的解决,不仅仅存在一种方法,往往有许多个方向可以进行分析,所以在看待物理问题的时候要发散思维,从多角度去分析,去衡量,要发散思维的灵活性和广泛性。4.表述的多样性:对于本学科的表示方法是有多样性的,可以是文字、符号、图像或其他。5.思维的转换:对解决物理问题,将其转化成数学问题是一种很常见的解题方法,并且将题目中的要求转换成物理模型,这样都有助于对题目进行分析或解答。6.假设与验证:验证的方法可以是间接的,就是需要推理过程,也可以是直接的检查也就是实验法,而对有些问题也可以是经过大胆的假设再去验证,这也是有效的解题方式。7.实践性:对于物理这样的学科,所有的题目与知识并不是看看就能解决的,而是对它要进行合理的分析以及归纳才能探究出其中的奥秘,所以对于本学科的学习讲究实践性。以上是对物理学科的特点进行的剖析,主要目的为了让学员们有了更清楚的对物理这门学科的认识,这是一门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主要也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也说明了本学科源于生活,再解决生活问题的特点,学员们只有对其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把握才能更好的对其驾驭,以上是对本学科学习和理解的感悟。

铃仙

数学、物理等八大基础学科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

数学:自然科学之基础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认为数学这样的基础学科难学、就业不易,是专业中的冷门。近几年,数学等理学基础类专业,无论是在校生规模还是就业率都呈上升趋势。男女比例也不再是男生一统天下的局面,甚至出现了女生更多的现象。阳光高考平台统计数据显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15年毕业生规模在48000~50000人,就业率在70%~75%之间,男女比例为1∶1。1就业面较广社会对数学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无论是进行理论研究、科研数据分析、软件开发还是从事金融保险、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通讯工程、建筑设计等行业,都离不开相关的数学专业知识。其应用面也极其广泛,具有扎实基础的数学人才既可以做职业数学家,又可以在各类学校做数学老师;还可以成为某种领域(如金融、统计)的数据分析师,也可以从事软件设计、工程计算、网络安全、国防科技等方面的技术工作。2“跨专业”方便数学专业毕业生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只要再学习一些相关知识,他们可以转向很多理工、经济类专业,比如计算机、统计、金融、经济学等。数学专业毕业生在专业知识、逻辑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上都有较大的优势,一般来说,跨专业考研或跨专业就业都不困难。3上升快、收入高据统计,毕业后收入较高、工作相关度高、提升较快的专业主要集中在计算机、金融、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等相关行业领域。而数学专业毕业生大多从事相关行业的技术岗位,如精算师、银行、证券业工作、程序员、数据分析师等。OECD成员国对成年人知识技能的调查显示,缺少数学技能严重限制了人们获得更好的报酬和更好的工作。在新兴市场国家,精通数学的人,收入平均比其他人高出40%。物理学:析万物之理1对口就业率并不高阳光高考平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物理学毕业生规模为18000~20000人,应用物理学毕业生规模在8000~9000人;两个专业的就业率连续两年都在70%~80%之间。物理学男女比例为1.5:1;应用物理学为4:1。物理学就业与大多基础性专业相同,主要在高校、国防部门、科研机构等从事教学研究及相关科研管理工作。中国有很多与物理相关的研究所,如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近代物理研究所、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这都是物理学毕业生深造和就业的好去处。有报道显示,物理学专业对口就业率并不高,毕业生半年后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仅为37%。这恐怕和大多数基础学科的就业特点有关。因为并不是每个学物理的人都能成为物理学家或搞科研工作。虽然表面上看,直接与物理对口的行业很少,事实上物理学的毕业生就业范围很广。许多以物理为基础的学科领域都闪烁着该专业毕业生的身影,如信息、能源、航天、军工、材料、交通、经济、生命科学,等等。2基础学科适用领域广物理学专业既是活跃的物质世界基础研究前沿,又是现代高新技术的基础和源泉。物理学史上每一次巨大的发现都带来人类对世界的全新认识以及社会的巨大发展,最新研究很容易会引起其它学术领域的共鸣。丁肇中在上海某学院大师课堂上说:“100年前,最尖端的科学是光学、力学,现在被用在电视、无线电、航空航天工程;20世纪30年代,最尖端的科学是量子力学和原子物理,当时所有人都不理解它的用处,现在被用在IT上;20世纪40年代最尖端的科学是原子核物理,现在被用在核聚变。物理是一座由基础研究转变为应用技术的金字塔,金字塔不断的增高,因为研究不断扩大它的底部。”虽然物理学专业对口就业率并不高,但俗话说的好“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深厚的知识功底让物理学毕业生无论在哪个行业工作都能很快上手。北大物理学院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物理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得到他们的就业领域分布百分比为:科研、教育32%;IT业28% ;金融、贸易、商务、咨询13%;半导体14%;生物产业2%;传统工业类6%;文体、卫生2%;律师1%;新闻媒体1%……他们都认为物理学习为他们后来的发展打下了终生受用的牢固基础。3深造转专业有优势物理学专业毕业生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很多同学会选择考研或出国深造,深造的专业大部分为物理学相关专业。国内考研,物理有许多课程是其他专业的主干学科或考试科目,考研率很高,这也是物理学专业的优势所在。出国深造,重点大学的申请国外奖学金的比例较高,每年也有一定比例的同学选择非物理学专业进行学习。如到国外读工科、生命科学甚至金融、商科等专业。如南开大学每年有超过40%的物理学基地班学生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近75%的学生到国内外高校或研究所进行研究生学习,其中30%到国外学习。北京大学物理学专业最近几年的本科毕业生50%在国内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30%以上获得美国、欧洲的著名大学的奖学金出国深造,本科毕业时直接参加工作的学生约有10%。生物科学:探索生命的奥秘1“生物专业不好就业”是误解社会上有一种误解——“生物专业不好就业”。其实,阳光高考平台的统计数据显示生物科学近三年的全国就业率分别为2013(85%~90%)2014(70%~75%)2015(75%~80%),属于平均水平。当然,学校之间也存在差异。包括北大、清华、浙大在内的985高校的生物科学的就业情况是很好的,大部分选择了在国内外读研。浙大毕业生60%~70%将继续读研,其中大概30%选择去国外去攻读;其余的30%~40%学生选择就业。清华生命科学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生78人,其中境外深造31人,本校读研36人,就业11人;就业主要方向包括化工、医药、金融、教育行业等。相比之一,一些之前盲目开设生物学专业的高校,师资、科研等跟不上,其毕业生就业肯定会遇到更多困难。“生物专业不好就业”的印象,可能来自于国内生物“对口”的就业岗位不好找,就业面较窄。如果想进入高校或研究机构从事科研,需要读完博士。本科生如果选择直接就业,很可能要去医药企业或转行。目前,国内生命科学所带动的下游产业有限,但也有向好的趋势。有的年轻人认为毕业到企业公司工作就觉得掉价,实际上杭州、上海、北京等很多跨国的和国内有名的生物医药企业都需要优秀的生物学人才,将来企业才是创新的主体,那里有年轻人可以施展才华的空间和平台。生物学有很多领域,各领域之间也存在差异,比如生物信息和生物统计方面有较好的就业前景。这两个领域与信息科学和统计学有交叉。所有,生物专业的学生也可以考虑多接触跨学科的知识领域。天文学:探索浩瀚星空1三分之二的学生选择继续读研在谈到天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时,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顾秋生教授说:“最近两年我院天文学系本科毕业生人数总计约为100人,其中大约2/3的同学选择了继续读研深造。另外,对于少部分没有在本专业继续深造的同学,顾教授表示:“由于天文学专业学生具备全面的综合能力,且天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多出自名牌高校,社会认可度较高,所以就业的选择面十分广泛,连续多年就业率接近100%,超过了许多热门专业。”2毕业生选择十分宽广在谈到天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具体去向选择时,顾教授认为天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去向选择是十分宽广的。他给出了如下建议:继续读研深造。进入交叉学科相关部门、企业工作。进入科技类杂志社、出版社、网站等从事编辑类工作。进入IT行业工作。进入金融行业就业。考取公务员。进入中等学校从事自然科学教学或进入科技馆、博物馆从事社会教学工作等。海洋科学:探索海洋的奥秘目前,很多热点问题亟待海洋科学专业的人才来解决,如:深海中的生物是否预示着生命起源,海洋污损生物如何防治,海洋沉积及油气储藏,海洋渔业如何发展,近海污染如何治理,海岸带如何管理,等等。我国的海洋科学发展较晚,客观来讲,如今的水平比起一些开发海洋较早的国家如美国、俄罗斯等还有一段距离,为了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除了利用当下已有的空间技术、生物技术优势,继续保持和加强之外,在如今落后的领域,会增加研究和开发的资金和力量。近几年,我国在海洋科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尤其是在海洋资源利用、海底石油勘测、海产品生产等方面,已经达到世界领先地位。今后,海洋科学领域的专业人才将存在持续的需求,特别是高级人才供不应求。海洋科学涉及的相关学科非常广泛,所以本专业学生的就业范围也非常广阔。中国海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培养领军人才,海大师生也一直积极参与极地科考和海洋研究。到目前为止,学校毕业生中已有12位成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第一次南极考察的75位科学家中一半以上是海大毕业生;中国第一个登上南极的科学家是校友董兆乾;中国第一个徒步考察南极的科学家是校友蒋家伦;中国第一个南北两极都登上的科学家是校友赵进平。近年来海大还成为国内第一所进入北极大学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海大与国家海洋局、海尔、海信、华为、朗讯等500多家大型用人单位以及沿海省份建立了密切的毕业生供需合作关系,约40%左右毕业生考研或出国深造,其余的大多数毕业生在各大主要城市及沿海开放城市就业。浙江大学海洋科学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石油、矿产、环保、食品、水利和医药卫生等行业。如国家石油企业、矿产企业、国土、水利等企事业单位;与海洋化学、环保有关的机关、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大型食品企业、医药公司、海洋局、海关、环境监管部门等。除了直接就业之外,本专业与英国阿伯丁大学和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可以直接赴国外深造。21世纪是中国走向蓝海的时代,相信海洋科学专业培养的学生也一定能够紧随时代脉搏,助力中国梦扬帆远航。哲学:让人变得更聪明的专业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哲学专业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1500~2000人,毕业生高考时的文理科比例是86%:14%,男女生比例为41%:59%。哲学专业本科就业率连续三年在75%上下,处于中等状态。与那些热门专业相比,哲学专业虽然没有那么受宠,却保持着较高的稳定性。1对口就业方向  无论从地域方面,还是领域方面来看,哲学系毕业生分布都比较广泛,其主要就业方向有:  ①公务员。毕业生可在国家、省、市等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或文字性工作,哲学专业的毕业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强,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具有很大的优势。  ②文教事业或新闻出版部门。除公务员外,该专业毕业生还可到学校、科研单位或新闻出版等部门从事研究性、采编类工作,但这些单位对毕业生的学历等条件要求较高。  ③各类企业等。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可到企业的党办、文秘、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部门从事各类实际工作。中文类专业:开设院校多 就业对口难1就业范围多元化  中文类专业毕业生去向有党政机关、各类企业事业单位、新闻媒体单位、出版单位、广告公司、各级教学和科研机构单位等,从事的职业有记者、编辑、教师、秘书、文案、策划、宣传人员和管理人员等,就业范围比较多元化。  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文科毕业生的职业选择与专业相关性较低,毕业后,从事与专业对口职业的学生甚至不到一半。中文类专业本科毕业后是继续深造还是步入工作岗位主要看个人意愿。  如果对中文专业有浓厚的兴趣,希望日后从事这一领域及与之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例如,去初、高中学担任语文教师;或者在大学中文系、新闻系任教。那么,选择读硕士乃至博士是必要的。如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90%以上的本科毕业生都继续攻读本校或清华、复旦、南京大学等名校研究生。北京语言大学各专业就业率高达96.54%,其中5.4%的学生选择出国继续深造,16%继续攻读研究生。  如果打算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可以考虑选修一些实务课程,如应用写作、秘书学、公共关系等,还可以跨专业选修新闻、经济、法学等课程,成为复合型人才。历史学:昨天的记忆1社会需求有限,期望适中就业不难  多数人都把历史学看成是冷门专业,认为该学科就业前景冷淡。其实也不尽然,该专业学生凭着大学所学到的广博的知识,就业时只要不期望过高,就业并不比其他专业差。阳光高考平台统计数据显示:历史学毕业生规模为16000~18000人,连续两年就业率都在65%~70%之间。  从专业对口方面来说,历史学职业需求相对较少,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从事教师工作,或者向历史学研究方向发展。而现在毕业生就业是双向选择或多向选择,不必将职业局限在狭窄的领域,这样来看,历史学专业就业范围还是比较宽泛的。  总的来看,当前历史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在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博物馆、档案馆从事研究工作;在高校、中小学从事教育工作;在出版社、杂志社、网站等媒体从事编辑、记者等工作;报考政府部门公务员;报考研究生,继续深造;有的毕业生则彻底转行,最终从事了与本专业毫无关联的工作。

红谷子

最容易被忽视的学科,物理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你的想象了

说到学习,家长通常都关心的是孩子数学、语文、英语一定不要落下。以至于给孩子报了很多的培训班。但是其中一些学科,常常是家长们容易忽视的,物理就是其中之一。去年八月份出台的有关中考新政策,是在2021年以及之后的考生按照新政策的考试规划考试,物理从原来的可选学科变成了必考学科!!这意味着物理的重要性上升了一个大台阶。中考物理分值80分,含10分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或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成绩,难度系数0.7左右,好学生通常能考到65以上,一般学生只能考40多分,差距25分左右,物理分数能决定孩子最终录取情况。在物理的概念繁多,对于刚接触物理的孩子来说,规律显得极其复杂。而且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很强。一些孩子面对物理,往往有为难的情绪。因此,帮孩子找到物理的乐趣极其重要。兴趣的最好的老师,更何况,物理本身跟生活的关联性是非常强的。最近,中科院物理所推出了一本可数《一分钟物理》,结合生活的中的一些问答知识,一分钟让孩子喜欢上物理。书的内容以问答的方式书的内容以问答的形式构成,因每个问答简洁明了,故名《1分钟物理》。《1分钟物理》副主编成蒙将书的优点与数码产品的特点相对照,用“超强CPU极致处理器”形容主创一分钟讲明白一个物理知识点的极速科普;用“5G速度”形容读者从书中获取知识点的效率;将《1分钟物理》比作持久续航的“大脑充电宝”,称其可以“充电1分钟,回味两小时”。“人是一台计算性能很差的计算器,如果把知识点用集邮的方式收集,是永远也学不完的,所以物理学人追求的就是找到事物背后的道理。”关于这本书的意义,陈征说,“《1分钟物理》中的问题才是真正的精华所在,大家打开书可以先看问题,它们才是我们认识世界的视角。”这本书也得到了很多大咖的认可。例如大家都非常喜欢的老师好我叫何同学,他说:没有复杂的公式但不是准确,没有深奥原理但足够奥妙。无论翻到哪一页,你都能感受到物理的乐趣。原价278元,现在只要69元,就能让孩子喜欢上物理,找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后青春

用心教育学考研|南京师范大学—学科物理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一、学科物理复试形式南师学科物理往年复试时采取笔试+面试的形式进行。1、笔试参考书《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第3版),阎金铎等,高等教育出版社;《普通物理学教程(力学)》(第3版),漆安慎、杜婵英 ,高等教育出版社;《新概念物理教程(电磁学)》赵凯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复试内容复试内容包含自我介绍、物理专业类问题、教育热点问题。20年由于疫情采取的是线上复试。面试流程:考生抽取两套题目,自己选择一套进行作答,每一套里共有三个问题:一个英语问答,一个物理专业问题,一个教育类问题。今年线下面试的可能性比较大,建议大家还是参照往年来备考。二、复试备考经验1、复试参考书官网给出的三本参考书中,力学和电磁学是初试参考书目,这一块大家都经历过笔试应该知道重点是哪些,就不多做赘述。重点说下教学概论,大家要认真看书做题,对于书后的案例要好好研究。另外除了官网指定的三本参考书外,我还购买了《201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和 《2017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两本书。同时把初高中的物理课本也拿过来复习了一遍,主要准备笔试中的教学设计部分,了解教学设计步骤,能够根据一个题目写出一个教学设计,类似于教案。2、自我介绍中英文版本的自我介绍是必须要准备的,时长控制在1分钟左右。建议去网上找模板对照着写,突出重点。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可能围绕你的自我介绍进一步提问,比如你提到了你的论文,可能就论文问一下问题,所以内容上要事实就是,把老师可能问到的问题罗列下来,准备好答案,以备不需。03、英语口语提前准备好一些常见话题,建议把历年口语问题收集下来,每天练习。英语对话需要张嘴说,不要担心自己的英语太差啥的,老师都很和善,不会太问难,我们考前每天可以看看美剧或者听新概念来锻炼自己的语音语调,好好准备,这一块是没有问题哒~04、专业问题小伙伴们可能比较担心这一块,毕竟不知道老师可能问什么问题。学姐收集了历年真题的考查,发现这一部分主要是考察大家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或者物理规律的理解,这就需要我们考前认真阅读记忆课本知识,尤其是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老师问这类问题主要是看看我们是不是具有一名物理老师的基本学科素养。建议大家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适当联系一下初高中的知识点,显得我们把物理的知识融会贯通,让老师觉得你的思维很开阔。05、教育类问题教育类问题主要就是中学物理教学概论、教育学333、普通初高中物理标准里面的内容,有可能还会涉及到教师资格证结构化的问题,还有一些教育热点问题。小伙伴们一定要把复试笔试参考书的知识点好好背诵记忆,另外要关注当下的教育热门问题,最好有自己的见解。有时间的话把专业课老师的论文下载下来,了解老师的论文大概内容。06、模拟面试复试我是报了用心的复试班,因为这样就不用自己去找资料真题了。还有多次的模拟面试,这对我是很有帮助的。建议小伙伴们考前一定要模拟面试,把整个复试流程演练一般,及时查漏补缺。最后,理想不一定辉煌,坚持不懈才漂亮。希望你最终可以考到理想的学校,大家加油!

错误

新高考选科,选择物理保专业,搭配这两门学科,中等生也可成学霸

物理+生物+政治的组合,是一个文理混搭组合,比较符合新高考的设计理念,也是一个比较值得推荐的组合。理由如下:一、专业受限不明显这个组合最大的好处就是选择了物理,这意味着90%以上的专业可以报考,虽然有些理工科专业不能报考,但是基本上集中在生化环材这些“天坑”专业,并非是热门专业。所以,选择了物理,相当于保住了专业,而生物和政治,能起到提分的效果。二、学习难度不太大这里的学习难度,是相对的,因为物理是公认的选考科目中最难的学科,能选择物理的学生, 成绩不会太差,太差的学生,选择物理也没有意义,比如有的学生到了高二,物理只能考二三十分,还强行选择物理,连大学都考不上,还谈什么专业?除了物理之外,化学就成了选课科目中最难的学科,物理难,化学散,二者对学生的思维要求都比较高,如果不是学霸,尽量不要物化同时选,所以这个组合,避开化学,实际上降低了难度。生物和政治的思维含量不高,学习难度相对较小。三、考试赋分压力小如果在“3+1+2”模式下,物理是不赋分的,如果在“3+3”模式下,物理则是赋分的。另外两门学科,生物因为选择人数多,学生分布比较均匀,所以赋分相对合理,能体现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如果生物成绩不错,赋分时就很可能多赋分;选择政治的人数虽然少,但是以成绩中下游的学生居多,因为真正的学霸,不想背政治,当然即便是选择政治,他们也没有绝对的把握考高分,有可能被一些学习中等的学生超过,选择政治,对手实力相对弱,赋分也会更高些。四、大学考研有优势到了大学,考研就是很现实的问题了,今年有400多万学生考研究生,占了大学毕业生的一半, 形势非常严峻,而考研,政治是必考科目,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政治还真不好学。但是,对于高中选择政治的学生来说,到了大学,政治就好学多了。“赢在高三”老师当年上的历史系,考研政治考查“毛概”和“邓论”,这样的内容,对于一名文科生来说,毫无压力,基本上在高中都有很好的基础,大学深化一下就可以了。五、学科之间联系不密切当然,这个组合也有弊端,除了有些理工科专业,比如临床医学、化学类专业不能报考外,在高中阶段还有一个弊端,就是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较小,甚至还会出现相互干扰的情况。比如喜欢物理的学生,更加理性,不太喜欢背诵,记忆能力也相对较弱,而从做题的角度看,物理的题型和政治明显不同,要求的素养也不一样,如果用物理的思维来做政治题,则很难得高分。从分班后的实践看,选择物理和政治的班级,政治成绩不如选择政史地组合的班级好,这就是和学科之间的联系不密切,不能相互促进,有很大关系。总体而言,这个组合更适合中上游的学生,如果是学霸,选择这个组合,也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 如果对你有帮助,欢迎关注!

邢昺

学物理不再费力不讨好 越来越多学生根据兴趣选学科

原标题:把选科权交给学生 还需附送一份“生涯规划指南”在“选科决策的主要意见来源”一项中,95%的学生选择了个人意愿。在山东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选科完全或者主要由老师、家长做决定的比例仅为3%,36%的学生完全自主决定选考科目,45%的学生在参考建议后自主决定。在对某地区新高考改革的评估中,对该地区3500多名教师的数据调查显示,较大比例的老师认为新高考对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产生了正面促进作用。这是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朱红在1月16日召开的2021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上分享的一项结果。2014年启动的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将更多选择权交到了学生手中。选科成为每个试点地区学生“甜蜜的烦恼”。依据什么选,怎么选,是摆在学校、家长和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的现实问题。生涯教育,则成了高中阶段必须补上的短板——学生要深入了解自我,明确未来方向,才能做出更合理的科目选择。增加学生的选择权2014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考招生制度。其基本原则,就是增加学生的选择权。考生高校入学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3个科目成绩组成。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则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从2014年开始,先后已有3批省市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不过,不同地区也采取了不同的方案。前两批试点省市,均采用了“3+3”方案。其中浙江略为特殊,其选考科目套餐中包括“技术”,也就是说,学生可以从总共7门科目中选择3门。在上海、浙江先行一步“选科选考”后,“弃物理”现象的出现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物理难度高,学得好的多为“学霸”。但对选考科目,新高考实行的是等级赋分。也就是说,考试成绩的好坏其实是一个相对值,和谁同场考试,成为影响成绩的重要因素。在功利化考量下,选物理被认为“费力不讨好”。为此,第三批试点省市则全部选择了“3+1+2”的方案。这个“1”,指的是“物理”或“历史”——学生必须在物理和历史中选择1门,然后再从其他4门科目中选择2门。“3+1+2”的方案,也是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刘海峰曾指出,物理和历史分别是理科和文科中最重要的基础学科。学好物理,是奠定我国未来科技人才实力的重要基础之一;而历史则对培养考生的人文素质、完善其独立品格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同样也对选考科目做出了限制。一些高校的部分专业会对学生的选考科目提出明确要求,比如必须要选择物理;有的还要求某科成绩必须要达到某个档次以上,才能录取。科目选择权,本身就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在高考这件事上,个体要有选择的自主空间,但也要顾及高校人才选拔和培养的要求,还要考虑国家整体和长远利益。选科的博弈色彩在减少?朱红介绍,根据全国青少年生涯教育调查报告,在“选科决策的主要意见来源”一项中,95%的学生选择了个人意愿。在山东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选科完全或者主要由老师、家长做决定的比例仅为3%,36%的学生完全自主决定选考科目,45%的学生在参考建议后自主决定。“选择的自主权的确交给了学生。”朱红说。此前出现的“弃物理”等选科现象令人忧虑,在其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情况有没有变化?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生涯教育课题组在对北京市选科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学生的选科决策趋于理性。学生选科的前3个重要原因依次为:个人兴趣(70%)、优势学科(50%)和大学可选择专业更多(26%)。避开竞争对手的博弈因素占比低于10%。“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教学副校长李怀东说,学生要了解自我,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自己的学科优势是什么;同时也要了解高校和专业,知道自己的选考科目能够报考哪些专业,这些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除了这些现实考量,学校也要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对学生进行引导。“国家的发展需要科技人才,我们不会让学生刻意避开某一学科,反而会鼓励学生,能选物理就选,对未来科技报国打下基础。”李怀东说。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处理好个人兴趣特长与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关系,提高选修课程、选考科目、报考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选择能力。为了帮学生做出理性选择,深圳市宝安区开发了高中发展指导平台。该平台搭载了选科抉择系统、学科潜能测评系统、专业兴趣测评系统、等级赋分管理系统、生涯探索系统和高考指南系统等。平台会根据学生的兴趣、成绩,推荐相应的专业和选科组合,但这仅仅是一种参考。“我们做生涯教育,要帮助学生实现充分的自我认识,让学生进行足够的外部探索,提升他们的综合决策能力。”宝安区生涯教育项目负责人曾卉君说。并非“一选定终身”不过,很多学生选科时面临的困惑之一,就是并不清楚自己的学科兴趣,也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规划。这类学生在选科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时也会随大流。生涯教育的基础目标,就是解决学生选科和职业规划的困惑;而它的发展性目标,则是培养学生人生规划的意识和能力,适应多变的社会,实现个性化成才。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生涯课程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多数高中学校的生涯教育课程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课程目标体系。面对突然到来的选择权,学生和家长常有一种焦虑,甚至是恐惧。有些人担心,“一考定终身”会变成“一选定终身”吗?曾卉君说,焦虑来自未知,学生一上高中,就要紧锣密鼓地选定选考科目,其实准备时间是不足的,要把对孩子决策能力的培养前置。一些国外的孩子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多困惑,因为在基础教育阶段,他们有完备的生涯教育课程体系。“不该到了高中才谈生涯教育,到了高一才真正认识学科、认识专业。我们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曾卉君呼吁。北京理工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张舰月说,家长和学生也要明白,不是高一选科之后,孩子未来的专业甚至是职业方向就被决定了。“选择你热爱的学科,但要尝试、挖掘尽可能多的学科。”张舰月说,过早把专业限制得过死,不利于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和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实行大类招生,学生进入高校后,仍有多次转换专业的机会。朱红强调,给学生选择权其实非常重要。“哪怕是小孩子,我们也可以从小训练他们自主选择的能力,让他们学会考虑自己的偏好,也兼顾他人的感受。”朱红表示,如果学生在高中阶段就有了明确的方向,那很好;如果高中阶段还没办法明确,也没有关系。大学里还有很多机会,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同样还有很多选择。朱红表示,教育的目的不是学会知识,而是习得一种思维方式——在繁琐无聊的生活中,时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这是选科选考给我们带来的价值。”她说。【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