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丝栏目|大学专业和就业根据教育在线统计的有关考研方面的数据,近三年来十大学科的各专业关注度差异大,即使是各学科排名前十的专业,第一名与第十名相差近五倍的距离。(文末附录十大学科各专业关注度名单)比如工学类专业,热度最高的是土木工程,关注热度为259.8万,而排名第十的软件工程关注度为62.4万。工学类考研关注度相关情况如下:那么,到底哪些专业考研关注度高?又有哪些专业未来发展前景看好?电子信息类专业,持续引领时代风骚。电子信息类专业包括计算机、电子、自动化、通讯等。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不断提高、网络迅猛扩展和软件业的飞速发展,这类专业人才在目前供不应求的状态下,今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将继续保持火爆的需求态势。金融、投资类人才深受用人单位赏识。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外资银行的涌入,国内金融机制的改革,民营(包括外资)的金融机构、保险机构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受过良好金融专业教育的研究生,必会拥有无限的择业空间和发展机遇。据悉,现在内地营业的数百家外资银行,大部分在两年内获利或达到收支平衡,而内地未来经济发展带动的资金需求也将为外资银行带来庞大的业务机会。相应地,金融专业的人才将深受用人单位重视,而这些人才的市场价值也会博得社会各界的认可。经济贸易专业人才需求量逐步提高。经济贸易专业包括外贸与内贸两个部分。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我国需要大量了解世贸组织有关知识和规则的人才,外贸类专业的毕业生将受到青睐。同时,由于零售业在中国展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一些欧美、日本等地区有较高知名度的零售业巨头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他们需要懂经营的本土人才,这给经贸专业的人才提供了机会。但从目前形势分析,社会对经贸人才的需求还是更趋向于有工作经验的人才,所以经贸专业的研究生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务经验。通信与信息系统涉及的范围很广,这几年发展很快。包括电信、广播、电视、雷达、声纳、导航、遥控与遥测、遥感、电子对抗、测量、控制等领域,以及军事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各种信息系统。并与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理论与技术、航空航天科学与技术以及兵器科学与技术、生物医药工程等学科有着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关系,派生出许多新的边缘学科和研究方向。目前通信行业已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面对蜂拥而来的求职大学生,用人单位普遍提高了门槛并降低起薪。一些用人单位“优中选优”,盲目追求应聘者学历,因此有将近一半的本科生希望通过考研来提高竞争力。师范类专业仍是一片“希望的田野”。更多的民间资本和外资注入教育产业,这势必促使师范类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量不断扩大。据统计,在师范专业当中,需求量较大的专业主要有数学、汉语言文学、英语、日语、物理、计算机等。在引进师资方面,大城市的教育机构和重点院校热烈欢迎紧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地方院校对待硕士研究生的基本态度是 “来者不拒”;外资或者民办教育机构更愿意出高薪聘请有真才实学、思想开明、富有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的硕士。管理科学与工程也很受欢迎。该专业是管理学门类中的一级学科,是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特点,并用以改善人类社会活动质量的一门综合性交叉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一个将理论和实践极好结合的专业,其前景被普遍看好,成为热门专业中的黑马。新闻出版人才备受欢迎。这些年我国新闻出版业空前繁荣,各种新兴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些老牌的媒体因互联网发展而大举发展各类新媒体,电视、电台、出版社也在发展转型之中。一些国际出版集团以投资方式早就进入中国之后,更多的国内资本也将参与这一行业的竞争。农业机械化、自动化专业大有作为。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作为中国农业发展、研究的重要方面,不仅是我国+,世纪发展的重要学科之一,而且也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当然,无论是读本科还是研究生,专业选择还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而考生一方面要发自内心喜欢某个专业,另一方面也需要从市场需求出发,综合权衡选择属于自己的专业。附录十大学科和各专业关注度排行榜:专业热度排行榜
你知道考研的第14个学科类吗?一直以来,我们知道的考研分为十三大学科门类,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2020年7月研究生教育研究会议上释放信息,我国决定新增交叉学科作为新的学科门类。自此,交叉学科将成为我国第14个研究生学科门类。那么,什么是交叉学科?交叉学科是指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融合、渗透而出现的新兴学科。科学上的突破和创新越来越依赖于交叉学科。新增交叉学科门类,加快培养交叉学科领域人才,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深层次改革的重要举措,满足了我国对交叉学科领域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目前,交叉学科开设数量已经突破500个,其中“双一流”院校占比大。截止到2020年6月30日,我国各高校(不含军队单位)自主设置的交叉学科数量达到了549个。开设交叉学科的高校共计160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济南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各有9个学科,交叉学科数量位居第一。双一流院校开设的交叉学科数量大于非双一流院校,共计310个,占比达到56%。数据来源:教育部设立新兴交叉学科门类,加快培养交叉学科人才,支持战略性新兴学科发展,是国家治理、应对国际复杂形势的需要,也将推动研究生教育深层次的变革。例如:一些热门交叉学科(1)司法会计交叉学科:会计学、审计学、法学、侦查学、犯罪学司法会计专业毕业生大多就职于司法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各类企业,司职法务会计、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等专业人员及行政管理人员。目前,我国对既精通会计专业又了解法律知识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既懂会计又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当属职场“达人”。院校热荐:华东政法大学(2)地理信息系统交叉学科:地理学、地图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就业途径相对广泛,毕业生既可进入IT业、金融业工作,也可到城市、资源、环境、交通、灾害和规划管理等领域的政府部门,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技术开发、应用研究、生产管理等工作。院校热荐:北京林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山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考研要不要报考交叉学科?建议考生面对新的交叉学科专业,在各个方面都要有所考虑:(1)导师资源:交叉学科旨在推动新兴交叉学科发展,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很多大学的教授都是学术界的大牛。(2)考研备战:大多同学对新兴交叉学科不敢贸然报考,可能竞争压力相对较小。(3)录取分数:很多交叉学科由于第一年招生或是了解的人不多,导致一些院校交叉学科录取分数过线即可甚至常年招不满。1月13日,教育部官网公布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设置“交叉学科”门类、“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通知》。本次学科门类调整,是继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修订《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后的又一次重大调整。至此,学科门类也由13个增加至14个。教育部文件《通知》中指出,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按照《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的规定,经专家论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决定设置“交叉学科”门类(门类代码为“14”)、“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科代码为“1401”)和“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学科代码为“1402”)。《通知》要求,各相关单位结合实际条件,加强“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建设背景随着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通信的普及,集成电路已经从最初单纯实现电路小型化的技术方法,演变为今天所有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成为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成为实现科技强国、产业强国的关键标志。当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业发展支撑能力显著提升,但整体技术水平不高、核心产品创新能力不强、产品总体仍处于中低端等问题依然存在。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决策部署,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作出设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决定,就是要构建支撑集成电路产业高速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从数量上和质量上培养出满足产业发展急需的创新型人才,为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上升,外部安全与内部安全问题相互交织,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挑战相互叠加,国家安全形势复杂严峻。维护国家安全,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全球视野、全局观念、战略思维、政治意识、能力担当的国家安全人才。《国家安全法》明确要求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推动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设立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设立“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既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构筑国家安全人才基础、夯实国家安全能力建设的战略举措,也是立足国情、顺应发展的必然选择,将为全面加强国家安全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奠定制度基础。
2.3.1 地区分区 研究生入学考试按地区不同,分为一类区(A 区)和二类区(B 区),具体分区见表 需要提醒的是,这里的分区,指的是你要报考的学校所在的地区,而不是你所在的地区或 者你参加考试的地区。考研分区是为了照顾某些地区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对于报考二类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考 生,国家会在政策上有所倾斜,一般二类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国家统一复试分数线要比一类 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低。由于分区是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及教育科研水平作为标准,所以一般来说一类地区的同类院校要 比二类地区的院校教育科研水平高,师资力量也强一些。2.3.2 学科分类 考研专业分为 13 大学科门类,分别是哲学[01]、经济学[02]、法学[03](不含法律硕士专业 [030180])、教育学[04](不含体育学[0403])、文学[05]、历史学[06]、理学[07]、工学[08]、农学 [09]、医学[10]、军事学[11]、管理学[12]、艺术学[13]。其中有 8 个专业为国家统考专业,即统考科目的专业课试题由国家命题,全国报考该专业 的考生拿到的专业试题都是一样的。统考专业分别是计算机、心理学、教育学、西医和中医统 考、历史学、农学。其他专业的专业课试题基本上是由各报考单位单独命题,即不同学校的相同专业考试试题 不同。
刚刚结束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释放出重磅信息,我国决定新增交叉学科作为新的学科门类。也就是说,交叉学科将成为我国第14个学科门类,这距离上一次学科重大调整已过去8年。据报道,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结束后第二天,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议投票通过设集成电路专业为一级学科,并将其从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中独立出来的提案。集成电路专业拟设于新设的交叉学科门类下,待国务院批准后,将与交叉学科门类一起公布。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次重要会议,首次肯定了研究生教育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的重要作用,明确研究生教育要“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在当下的产业、科技背景下,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大多数分布在交叉学科领域。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下,中国高科技公司、高科技学科留学生受到限制的信号明显。加快培养交叉学科人才,是国家治理、应对国际复杂形势的需要,也将推动研究生教育格局性、深层次的变革。值得注意的是,将交叉学科设立为新的学科门类,正是吸收美国经验的做法。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提出的另一项重要举措,则是加强国际合作。这些都意味着,在国家急需的学科领域可能遭遇“卡脖子”的国际形势下,研究生教育改革并不盲目,而是始终保持开放的视野。实际上,国内高校的交叉学科及平台建设已大面积“开花”,为何还需要将交叉学科设为新的门类?这是因为在现有体制下,交叉学科发展要想摆脱高校单兵作战的不足,需要更多资源投入,而学科设置直接决定资源投入的多寡和方向。第14个学科门类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设置已有几十年历史。1980年2月12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确定了我国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值得一提的是,《学位条例》是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教育领域的法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正在制定过程之中,出台后或将代替《学位条例》。1981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该办法第一次规定了我国的学科门类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此后,高等教育学科按照本科和博士硕士研究生分别设置。1997年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规定了12个门类,比暂行实施办法增加了军事学、管理学。2012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也规定了12个门类,比暂行实施办法增加了管理学、艺术学。学科目录有力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弊端,比如学科设置较为僵化,没有为交叉学科、前沿学科留出足够空间。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自2002年起,国家允许具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的学位授予单位,可以在该学科下自主设置二级学科。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则只规定了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由各高校和科研院校所自行确定。这意味着,我国在二级学科层次上出现了众多交叉学科。有学者统计,仅2011-2014年,全国有147所高校设置了480个交叉学科(军事学除外)。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级学科内的交叉学科设置困难,但超越一级学科的大跨度交叉领域,仍找不到自己的学科专业位置。美国CIP-2000经验相比之下,美国的学科目录设置更为灵活。美国的学科专业目录(Classification of Instructional Programs,简称CIP)已经历了三个版本,最近的版本发布于2000年4月,由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发布,目前被广泛用于各种教育、科技信息调查和数据库,是美国学科分类的指导性标准。据统计,CIP-2000共分三大类,分别是学术型学位教育类(13个)、应用型和专业学位教育类(13个)、职业技术教育类(12个),共有38个学科群(相当于我国的学科门类),下设362个学科(相当于我国的一级学科)。具体而言,CIP-2000设置了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并列的交叉学科。其中包括和平与对抗、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营养科学、国际/全球研究、重大灾难与相关研究等交叉学科。此外,CIP-2000还考虑了一级学科内部和二级学科内部的新学科和交叉学科问题,在一个学科群(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内的开始处预留“综合”位置,容纳综合性、一般性研究;在末尾处预留“其他”位置,随时容纳其他新学科、新领域。这样,当新兴学科或专业发展成熟后就可以获得独立的新代码而不至于徘徊在学科体制门外,从制度上保证和促进了交叉科学的发展,也为名正言顺地培养交叉学科人才创造了前提条件。在此带动下,美国交叉学科蓬勃兴起。1998年斯坦福大学率先在美国开展大型跨学科Bio-X研究计划实施基地。开展生物学与医学、工程学、物理学、化学等跨学科研究,成功破译了人类遗传基因密码,在生物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就,成为美国以大型跨学科研究计划为核心,推动跨学科研究和协同创新的典范。为什么设立交叉学科门类我国的交叉学科建设其实并不落后于国外。2006年,北京大学成立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涉及的主要学科包括数学、化学、生物等,由研究院牵头,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先后在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自主设立了“数据科学”“纳米科技”“整合生命科学”三个全新的交叉二级学科。2007年,上海交通大学成立了Med-X研究院,主要涉及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学、影像医学、核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四个学科,通过学科交叉研究解决了多个重大医学工程问题,并形 成了国内自主知识产权。据介绍,国内几乎各重点高校都建立了多个不同方向的学科交叉平台,其数量和规模均已赶超欧美等国家。那么,为何还要新设立一个交叉学科的门类?这是因为,学位点的设置,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交叉学科的生存与发展。因为学科专业目录是项目申报、科研经费申请、人才培养、成果鉴定、职称评定的“法定”依据,没有学科位置,就意味着处于被边缘化、业余化的不利地位。其中最主要体现在资源的分配方面。比如,当前的国家基金项目及人才项目在领域分类时参照传统学科专业设置,缺乏交叉学科及专业设置,这使得从事学科交叉研究的人员在申报项目时难以准确匹配领域类别,难以获得同行专家的认可,致使项目立项困难,这对学科交叉研究的持续开展十分不利。因此,在“名不正言不顺”的情况下,国内高校的交叉平台在体制机制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运行管理机制不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支持经费投入不足、仪器设备共享不足、资源分配机制待完善、学科交叉带头人缺乏、科研人员交叉融合意识不够等。要尽快出台举措在将交叉学科新增为学科门类的同时,一系列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举措都在进行。今年5月,教育部发布《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试行)》,聚焦未来革命性、颠覆性技术人才需求,推动整体实力强、专业学科综合优势明显的高校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在面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领域,打破传统按照学科门类划分的知识体系,凝练独具优势、基于专业交叉的未来技术特色。7月31日上午,清华大学学位委员会交叉学科学位工作委员会(简称“交叉委员会”)召开在线会议学习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委员沈沉教授指出,未来应进一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结合实际设计好交叉学科、学科交叉项目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以及学位标准。北京大学近日组织召开了交叉学科规划编制工作系列座谈会,会议透露,北大已决定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并为下一轮“双一流”建设方案做好准备,其中交叉学科规划将是学校在新时期重点部署的规划任务之一。北大校长郝平提出,要关注国家部委对交叉学科发展改革动向,制定出符合北大实际又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交叉学科规划。7月30日,教育部党组召开会议。会议要求,要尽快出台举措,从学科专业体系调整与建设等方面,加强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指导引导督导。要适应国家需要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学科专业目录,建立国家急需学科专业的引导机制,调整学位授权点结构。
现在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们越来越不满足于本科学历,很多大学生想继考研,因为考研能增加自己的知识技能和自身素养;但是毕业的时候就业压力是比较大的,,未来的发展会有很高的平台;正因为考研人数的增加,一些热门专业的报考人数多,竞争给常激烈;所以现在的很多同学,就会喜欢报一些院校比较冷门的专业去学习,顺利进入名校,今天,就给大家分享6个考研的所谓的“冷门专业”,报考时相对容易。第一名:采矿工程专业采矿工程专业以及煤矿开采设计施工相结合,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好,后期可以从事采矿开发,技术应用,安全,检查等研究所等工作。是国家铁色级别专业。第二名:动物科学专业这个专业,有很多的同学都没有听说过,甚至有的家长都很疑惑,到底是什么类型的专业呢?给动物打交道吗?将来就业是什么样子的呢?物科学专业毕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社会需要量大,用人单位每年来校招聘岗位平均需求人数2000人以上,就业率是百分百就业的。第三名:环境管理专业相比较其他的专业来说,这个专业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就业前景不错,毕业了以后可以去环保局,监测站,机械指导等就业单位,喜欢这类专业的可以报考。第四名:地质勘查专业这个专业范围比较广,涉及的内容也也比较广。,比如采样化验;岩土的主要是钻探和治理;水文地质主要是找水等等。但相互会有很大的交叉。就业率也是非常不错的。第五名:国民经济管理专业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这类专业也是相对来说比较好就业的,开设院校有: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四川大学、山西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第六名:生物安全专业一听这类的专业,大家肯定都感觉离着生活很远,但是这列的专业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有些人过安检,从国外带回来的产品等,为了保障大家的安全,这就是这类专业的职责。第七名:光学工程专业光学工程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年轻的学科。铸造了几何光学、波动光学、量子光学及非线性光学,揭示了光的产生和传播的规律和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关系。很多学校之类的都招不满,因为学的物理化学等第八名:物联网工程专业物联网是个交叉学科,涉及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以及RFID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等多项知识,本科毕业生可从与物联网有关的知识着手,找准专业方向、夯实基础,同时增强实践与应用能力。第九名:自然地理学专业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空间分异特征、形成与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作为一门课程,自然地理学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地理教育、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核心性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农学、林学、环境科学、大气科学、地质学等相关专业的主要基础课之一。第十名:文物与博物馆专业提起文物与博物馆,大部分人会认为学这个专业的一定是在博物馆或者文化部门工作,其实不然。这个专业就业面比我们想象的广泛,像拍卖行、艺术收藏类公司、鉴宝专家等等,发展前景都很不错。考研还是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有些专业虽然热门,但是很难考上,报考的人数实在太多;反而,那些冷门的专业就很好过;虽然冷门专业,但是一般情况下,所开设的专业都是社会就业前景广阔的专业!
今年7月29日,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释放出重磅信息,决定新增交叉学科作为新的学科门类,成为我国第14个学科门类。8月27日,教育部官方公布了《学位授予单位(不含军队单位)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名单》。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国共有442所学校的4917个学科完成了二级学科备案,160所高校的549个学科完成交叉学科备案。部分内容展示,来源:教育部部分内容展示,来源:教育部完整院校名单在私信回复“交叉学科”即可查看。交叉学科是指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融合、渗透而出现的新兴学科。毫无疑问,交叉学科将成为未来的新趋势,培养出来的“复合型人才”,可以一定程度缓解目前的就业问题。作为第14大学科门类的交叉学科,今年是否会开始正式招生还要等待教育部官方信息,所以现阶段同学们还是安心备考。9月初大部分高校都会开学,已经可以预见同学们开学后发现“只有自己没有认真准备考研”的景象。身边的同学都已经开始第四轮、第五轮复习了,你开始着急了、睡不着觉了。开学之后如何高效复习,现在开始了解一下吧!如果你不是跨专业考研,那么专业课请你按时去上课,并且带着你的考研专业课书籍。专业课提前问老师下一节课的讲课内容,做预习,和考研专业课考点对照,这样你就知道课堂听课的重点。听专业课的干货的同时,任何考研考点中出现的知识点,更应该重点记笔记,有什么疑惑的和老师及时交流。也就是抓紧任何一次专业课的机会,考研专业课上的疑惑求助老师,机会绝对难得。如果你是跨专业考研,大四上半年还有一堆专业课,复习时间没有那么多,那么就更要抓紧课后时间来高效学习。课余时间不仅限于放学后的晚间时间,也包括早课之前的时间,课下时间,午休时间,吃饭走路的时间……把考研学习笔记放在手机里,拍照或者文档形式都可以,随时随地都能打开来看,利用零碎时间来巩固那些可以短时记忆和需要重复记忆的知识点。只要是有心人,随时随地都是可以学习的地方。而晚间不受打扰的时间,最好安排需要最费脑细胞和精力的学习内容,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文/教育一角就大学生来说,现在应届生在毕业之后想要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一直以来都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现实一点说,不管是什么院校什么专业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都是为了就业。所以不少大学生为了能够增强自身就业竞争力,就会选择考研提升自己。随着高校的扩招以及报名人数的增加,未来我们国家的高学历人数也将越来越多,可以说国家为了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们也是提供了非常多的便利。关于研究生学科根据目前的资料显示,截止到目前我们国家的研究生学科共拥有13大门类,111个一级学科,基本上涵盖了很多高学历专业。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大学的学科专业有很大的重合度。基本上已经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国家培养人才的目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就现有的学科来说还不能满足发展需要。个别行业的兴起,也将使研究生的学科专业数量得到增加。针对于这一情况,教育相关部门也发布了新消息,在新消息当中也提到了要对于研究生学科进行大调整,或增加多个学科门类。这一消息的传出,相信在未来也能够使研究生的整体研究范围得到扩大,也能够更好的促进社会发展以及国家的进步。研究生学科将迎来“大调整”,新增多个学科门类根据最近,在国家研究生教育会议上,提出了要将我们国家的交叉学科作为新的学科门类,不少二级学科也将升级为一级学科。感兴趣的同学们可以重点关注一下,毕竟二级学科升级为一级学科,也说明了国家对于这一学科的重视,在未来的发展上也将重点关注。下面我们来说一说,都有哪些二级学科有可能会升级为一级学科吧!同时也希望能够为各位考研学子提供一个参考。集成电路学科在这次的教育会议上,已经通过投票决定了,集成电路学科将升级为一级学科,目前计划将集成电路设置为交叉学科门类之下。根据相关数据,2020年集成电路相关职业岗位需求量为72万人。但是根据2017年,集成电路专业总人数才40万人,所以这方面的人才还是存在很大的缺口。人工智能学科其实早在2017年的时候,相关部门就对于人工智能学科提出了升级为一级学科的建议。毕竟随着人工智能发展,我们国家在相关领域还是缺少很多有用人才。相信在不久的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随着教育制度的完善,人工智能学科升级为一级学科已经不远了。海洋经济学科在2020年的8月份教育相关部门也提出了要将海洋经济管理这个学科升级为新一轮的调整设置(一级学科)。毕竟我们国家的高校在整体海洋领域上,也存在着一定的缺口,研究生学科数量较少,这个学科也很有可能会升级为一级学科。除此之外,随着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未来也将对于更多的学科进行升级,并且进行划分新的学科门类。什么是交叉学科?其实了解研究生专业的同学们应该都清楚,交叉学科其实是13门学科之外的,代码为14的学科。主要就是指两个或者是多个学科交叉相互融合的“交叉”学科。比如说化学和物理进行交叉,这就产生了物理化学、化学物理。这些交叉学科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研究生事业的发展,也能够让科学更好的发展,在最大程度上培养出来优秀的研究生,为社会进步提供了非常多的人才。当然了,交叉学科作为两个学科交叉的科目,在学习上对于学子们来说也是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毕竟要同时涉及到两个学科的学习。这也是为什么交叉学科的相关优秀人才数量比较少的原因了,但是从发展前途上来看,交叉学科的学生在未来发展上也会更具优势。随着社会的进步,相信在未来的发展当中将会产生越来越多的交叉学科,这也能使科学更好的发展。写在最后:这次教育相关部门已经开始计划新增研究生的一级学科,这也是一种教育制度进步的表现,也更有利于提高我们国家的高学历教育水平。也给了考研学子们更多选择的机会,当然了至于这些一级学科到底什么时候能够落实到各个高校,就需要考生们持续关注一下了。今日话题:你对于这些新增一级学科,有哪些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文|冷丝栏目|丝说考研2019年考研已经进入复试和复试准备阶段了,这也意味着今年的考研大幕快落下了,很多同学正在考虑这样的问题:读一个研究生是很“时髦流行”的事情,我需要和师兄师姐那样忙着考研吗?广电媒体招聘应届毕业本科生“冷丝说人文教育”告诉你,并非每个专业都适合考研,你先看看,你学的专业适合就业吗?第一个大类,工科类专业,其中很多专业就不适合考研,而特别适合先就业。工科是培养学生技术和工艺水平的操作性的专业,它是理科与工程技术之间的桥梁,是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工农业生产的纽带。工科的专业名称往往不带“学”字,而是多以“技术”、“工程”以及“科学”为后缀或直接以技术名称命名。比如,计算机技术、通信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工程、等等。工科各种专业是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所设的,这个行业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背景,所以,这些专业不太适合立即选择考研,你可以选择先到社会中进行实践,再进行考研。你有了一定的实践基础再来读研,那将是“如虎添翼”,攻读工科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将自己和社会现实需要联系在一起,为自己确立一个实实在在的发展起点,不要盲从而选择读研。考研并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第二个大类,教育类专业,绝大部分专业不适合本科一毕业就考研。教育类专业以培养教师尤其是培养中小学教师为主要目标,小学和初中教师完全不需要读完研究生。教师职业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不但需要教师有较专业的基础知识,而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获取一线教学经验,这一点尤为重要。本科阶段学习教育类专业的同学,最好能在获取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后再选择考研——专硕,为将来能成为既有一线教学经验,又有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的复合型教育人才做好长期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所以,读教育学类专业的学生可以考虑先选择走近学生、走进课堂,为自己确立一个好的发展基点,再通过读研进行理论研究。很多同学还在备战考研第三个大类,语言文学类中某些侧重实践性的专业不适合考研。比如,新闻学专业、外语类等专业,需要到实践中去学习锻炼,那些知名的记者有多少是通过课堂教学指导出来的呢?所以,像新闻学这类专业应先到社会中实践,锻炼几年后再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决定是否考研,这样才能够将实践和理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第四大类,财经类专业中的大部分专业适合先就业。财经类专业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主,社会需求也是这样,因此更适宜工作后再考研。应届毕业生招聘专场会比如,会计学类及相关专业,社会上各种用人单位对财务人员需求人数远远大于从事教学科研人才的人数。而众多财经院校所培养的毕业生本身的能力和素质,与实际工作的需要距离很大,如果在本科毕业后立即选择考研,就会与实际需要相差更远。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一般会要求应聘者要有工作经验,这类学生最好是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再考研,以便有更好的发展。第五个大类,已经饱和或过剩学科、专业。对于那些已经饱和或过剩的学科、专业,它们早就是人才辈出了,如果选择这类专业方向考研,就等于自寻“死路”。比如法学等专业,它们还需要考取资格证书,而律师资格证书比考研还要难。为了避免这样的错误选择,就要多关注考研动态,做到知己知彼。以上的5个类专业主要注重的是实际应用技术,而考研只是在学术上有更深入的研究,并不能起到锻炼实际应用能力的效果,只有尽早的到社会上实践、锻炼,才能够积累自己的专业经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就业市场有更多的的机会当然,考研毕竟是所有大学生的梦想,如果真的想要考研,我们也可以结合自身的条件,选择就业后再考研。考研无非是为了更好地就业,如果考研不能起到这样的效果,反而错过了就业最好的时机。“冷丝说人文教育”再次提醒你,侧重技能的专业,最主要的还是专业证书,就像会计学专业,如果拿到了各种行业必须的资格证书,一定比研究生更好就业。所以,你要根据自己的专业,不要盲从,慎重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小编专注考研的研究,分享过来人的考研经验和知识欢迎关注:考研大家小编之前写过四篇文章,盘点2018年的考研情况,实际上也是立足于对考研情况的一个整体盘点,给广大考研学子提供参考。今天是盘点2018年考研之五:哪些学科考研较难,哪些学科考研相对容易?我们知道,考研有13大学科门类,分别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但考研国家线则有16个学科门类,多出来三个类别:体育学、工学照顾、中医类照顾。如下图。最后两个照顾类专业好理解,但为何体育学并没有算成第14个学科门类呢?这是因为我国目前的体育学发展还不够,不能为构建体系而构建体系,所以把体育学归入了教育学里面的。那么,这13个学科门类,哪些学科考研较难,哪些学科考研相对容易呢?从2018年的考研国家线及各个学科的考研热度情况,可以基本判断学科的考研难度情况。中央财经大学最热门的三甲为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最近几年这三个学科考研很热门,有大量的跨考生的存在,所以很多学校考研报录比很高,有些甚至达到10:1甚至20:1。特别是经济类考研,作为当前最热门的学科,著名的财经大学,比如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及经济类强校北大、复旦、人大、南开、厦大等,考研报录比都很高。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是当仁不让的考研难度较大的学科。考研相对比较冷门的是理学、工学、农学等。这几个学科,都不好学,而且就业情况总体而言,并不太好,虽然里面的好专业比如车辆工程、电子信息等专业的就业前景也非常好,但总体就业不是非常理想,所以最近几年都有很多理学、工学、农学的学子考研时放弃了本专业,而是跨考热门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所以,理学、工学、农学等学科考研难度也相对比较容易。当然,考研的难易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在全社会考研现象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任何学科的考研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都需要付出很多。而且,小编这里说的,也仅仅是整个学科的相对情况。实际的考研难易情况,还是得结合学科、专业、学校等综合因素考量。你今年考研了吗?你准备考研吗?你怎么看呢?欢迎发表你的高见。
截至去年数据显示,全国本科毕业生国内读研比例由 2015 届的 13.5% 增至 2019 届的 15.2%,考研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并且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往届毕业生也在选择加入考研大军。本报采访获悉,从毕业生读研的动机来看,因就业难暂时读研的人群占少数,仅为 17%,更多的毕业生对读研有着更为清晰的目标和计划。" 就业前景好 " 已成为超半数 2019 届本科毕业生读研动机。五年间本科毕业生读研比例提升从近五年的数据看,全国本科毕业生国内读研比例由 2015 届的 13.5% 增至 2019 届的 15.2%。其中," 双一流 " 院校读研比例远超地方本科院校,在 2015 届两者差距在 16 个百分点,到 2019 届差距进一步扩大,达到 17.8 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和要求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想通过考研深造提升自我竞争力的需求越来越明显。研招网《201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据报告》显示,继 2019 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高涨,达到 290 万以后,2020 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再次打破纪录,教育部网站数据显示,已突破 300 万大关达到 341 万人," 考研热 " 连年升温,读研人数也将进一步上升。近五年未就业人群读研比例增加 2.1%从近几年未就业人群分析来看,继续准备读研的比例呈现进一步上升的趋势,从 2016 届的 1.9% 上升至 2019 届的 4%,越来越多的往届毕业生选择再次考研。而 2015 年到 2018 年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硕士招生人数仅从 2015 年的 57 万增长到 2018 年的 76 万,招生数量上升幅度远低于报名人数的增长速度,考研竞争更为激烈。对 2015 届、2016 届毕业半年后继续准备读研人群的持续跟踪调研发现,考研 " 二战 "" 三战 " 的成功率有所下降,由 2015 届的 55.4% 下降至 2016 届的 48.2%,考研难度进一步加大。毕业五年后学历提升比例比毕业时上升 6.2%除了在毕业后直接选择读研或者留学深造外,也有一部分毕业生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选择深造。通过对 2014 届本科大学生毕业五年后的学历提升追踪发现,本科大学生毕业五年后学历有进一步提升。具体来看,2014 届本科毕业生在毕业时有 13.6% 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而五年后,2014 届本科大学生有过学历提升比例达到 19.8%,比同届毕业时上升 6.2 个百分点。其中," 双一流 " 院校毕业五年后学历提升人群的比例达到 36.1%,而在毕业时有 28.7% 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地方本科院校毕业五年后学历提升人群的比例为 16.6%.,这一比例,比毕业时选择学历提升人群比例要高出 6 个百分点。近三成本科毕业生读研选择 " 转专业 "调查结果显示,近三成本科毕业生在读研时转换了专业,地方本科院校转换专业比例更高。具体来看,2019 届 " 双一流 " 院校毕业生读研转换专业比例为 22%,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读研转换专业比例为 27%。" 对所跨专业有兴趣爱好 " 和 " 认为未来就业前景好 " 是毕业生跨专业考研的主要动因。读研专业前三名:医学、理学、农学通过调查结果的数据,本报发现,从 2017 届到 2019 届本科读研学科来看,医学、理学、农学三大学科持续占据读研排行榜前三甲。法学、历史学、工学占据着四到六的位置,随后是文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三年均为此排名情况,比较稳定。具体来看,医学、理学、农学读研比例连续三届均超 20%,且呈现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其中,医学读研比例连续三届排名榜首;工学读研比例 2019 届的 17.0%,增长最多,相较于 2017 届的 15.2%,上升了 1.8 个百分点。具体到 2019 届本科毕业生读研的主要研究生专业类分布来看,临床医学类、法学类、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研究生最多,占比均超过 5%。随着 2020 年研究生扩招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扩招将重点投放到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应急领域,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医学及工学相关专业的读研比例将进一步提升。就业前景好成为超半数读研毕业生读研动机从毕业生读研的动机来看,因就业难暂时读研的人群占少数,占比数仅为 17%," 逃避式考研 " 并未成为趋势,而是更多的毕业生对读研有着更为清晰的目标和计划。2019 届本科毕业生选择国内读研群体中,分别有 52%、49% 的毕业生因就业前景和职业发展需要而读研。另外,有 51% 的毕业生因为想去更好的大学而考研,且这一比例较前两届上升明显。2017 届、2018 届分别为 40%、45%。2018 届本科毕业生选择国内读研的主要动机是 " 就业前景好 " 和 " 职业发展需要 " 占比分别为 53% 和 49%,排在了考研动机的前两位,第三位为 " 想去更好的大学 ",占比为 45%。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对 2014~2018 届本科毕业生读研的主要动机对比发现,2018 届本科生国内读研动机是 " 想做学术研究 "(30%)的比例,比 2014 届高了 8 个百分点。超四成非 " 双一流 " 毕业生选择到 " 双一流 " 院校读研" 双一流 " 院校和非 " 双一流 " 本科院校毕业生国内读研的动机是否有差异?来自麦可思的研究发现," 双一流 " 院校 2018 届毕业生国内读研的动机是 " 职业发展需要 ",占比为 52%," 想做学术研究 ",占比为 33%,还有 " 随大流 ",占比为 8%,这三项动机的比例,均比非 " 双一流 " 本科院校 2018 届毕业生高 4 个百分点。非 " 双一流 " 本科院校 2018 届毕业生国内读研的动机是 " 就业前景好 " 占比为 54%、" 想去更好的大学 " 占比为 51%,这两项读研动机的占比,分别比 " 双一流 " 院校 2018 届毕业生高 7 个、25 个百分点。在考研大军中,不少人出于名校梦的追求选择跨校读研。对此,麦可思数据显示,非 " 双一流 " 本科院校读研毕业生中,42% 的人选择到 " 双一流 " 院校继续深造。辽沈晚报记者 朱柏玲【来源:辽沈晚报·ZAKER沈阳】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