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数十项创新成果助推战斗力跃升……为了爱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数十项创新成果助推战斗力跃升……

作为改革强军大潮中应运而生的科研单位,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为部队战斗力生成发挥着重要作用。2018年5月16日,习主席视察军事科学院并作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快发展现代军事科学,努力建设高水平军事科研机构。习主席的重要讲话有力激发了军事科研人员进行科研创新创造的动力和热情。两年多以来,系统工程研究院全体科研工作者始终牢记统帅殷切嘱托,把创新摆在突出位置,着力破解调整改革面临的现实难题,逐步趟出一条新时代军事科研工作创新发展的新路子。近日,陆军某特战旅组织的一场实战拉动演练在西北高原打响,特战队员们在复杂电磁环境中使用新型通信装备,实现了与空军、火箭军作战单元的快速联通、协同作战。军科院系统工程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汪李峰告诉记者,在研发这套新型通信装备系统时,他们始终以习主席视察军科院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以科研创新牵引和支撑强军实践为最终目的。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汪李峰:这套系统打通了跨军种之间互联互通的链路,比原来更精简了,能力更强了,有力支撑了部队在实战条件下的训练和拉动。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周文华(左三)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基层部队现场调研极寒保暖靴、折叠水桶等实验试用情况(资料图)据介绍,这套新型通信装备系统是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联合各军种研究院科研力量,聚焦实战、服务部队的最新科研成果。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周文华:军种主建以后,与之协同必然面临一些实际困难。在研究院组建之初,我们与各军种研究院之间的协作并不顺畅。面对困难,我们系统工程研究院与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研究院建立了协作机制。实际上,作为改革大潮中应运而生的科研单位,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不仅要与四个军种研究院加强协作,研究院内部也面临着如何适应新体制新要求的“阵痛”。系统工程研究院于2017年9月新调整组建,整合了7家科研单位。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现实难题,一是要重新思考如何定位,怎样担当新使命任务,二是如何克服人才流失带来的冲击,着实考验着研究院党委“一班人”。针对这些制约全院建设发展的“瓶颈”,系统工程研究院党委直面挑战,带领大家深入学习思考习主席视察军事科学院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全院开展新时代建设发展大讨论,有效破解改革中遇到的现实难题,尽最大程度使科研工作适应新体制新要求。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周文华:通过大讨论,全院科研工作者认识到,担当新的使命任务,要统一思路、统一方向、统一制定规划,所有科研项目全部看跟打仗有多大关系,没有关系一律不立。尹浩院士(右三)现场讨论系统应用问题(资料图)经过反复论证,系统工程研究院逐步建立了跨领域学科、跨专业联合的创新攻关团队。2018年5月,习主席视察军事科学院时,特意看望了在这里工作的“两院”院士,并对他们提出殷切希望。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当时,主席跟我们握手、合影,对我的触动很大。主席让我们保重身体,在专业领域方面再做新的贡献,希望我们把团队带好,尽快把年轻人培养出来。在科研创新实践过程中,系统工程研究院始终注重发挥“两院”院士“领头雁”作用,下大气力进行军事科研工作组织模式创新。有一次,在某个重点项目起步阶段,受多种因素制约,各研究所很难形成合力。这时,院领导不约而同想到了尹浩院士。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周文华:尹浩院士负责该项目总体推进后,后勤和网信两大领域结合起来,整个项目都提升了,其实质就是创新组织模式。帐篷式移动实验室(资料图)科研创新,人才是关键。系统工程研究院党委在调整组建系统总体研究所时,首先想到并任命尹浩院士为首任所长。接过重担后,尹浩院士立即在人才梯队建设方面推出多项举措,专门设立博士研究基金,鼓励年轻人原始创新。助理研究员韩君妹博士毕业仅1年,就成了重要课题负责人。助理研究员韩君妹:我现在参与下一代网络构想的课题,子课题是我们各自在负责,就相当于统筹一个领域的发展脉络。习主席在视察军事科学院时强调指出,要坚持开门搞科研,加强协同创新,推动形成军事科研工作大联合、大协作的生动局面。这两年,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科研工作者牢记统帅嘱托、笃定前行,在建强高素质军事科研人才方阵的同时,充分激发创新活力,探索走开了军种联合、军工合作、国际交流的协同创新科研路径。在推进士兵综合系统研制项目的过程中,汇聚全院多领域专家共同实施论证,在产品研发阶段,则更多地借助地方顶级科研力量的协同创新。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周文华:建立“小核心、大外围”的协同创新模式,军事科研机构重在设计体系,明确项目建设、创新的方向和功能、性能、指标要求,外围的地方科研机构,进行迭代科研创新。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院长王庆宗(资料图)春风化雨,春华秋实。目前,研究院已经初步具备了军事系统工程体系科研能力,出色完成了现代军事物流体系等各类军事理论研究课题50多项,同时,新型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新一代高原氧舱车、帐篷式移动实验室等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陆续在部队任务一线发挥效能。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院长王庆宗:这两年,我们按照习主席重要指示要求,在人工智能、人因材料、智能网络,以及指挥控制等方面不断加大创新力度,在医疗、试验鉴定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努力为部队备战打赢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强军思想,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不断提升体系化新质科研创新能力,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中奋力前行!来源:央广军事·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记者:邓曦光 袁萌婷 邵龙飞 匡小文 王佳音

玄同

向战而行的“科研利剑”——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科研创新记事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题:向战而行的“科研利剑”——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科研创新记事新华社记者王逸涛、张金娟 解放军报记者康子湛金秋九月,某海域。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研制的某型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在参加演练时,在失去地面和海上基站依托的情况下,成功实现与后方指挥所的通联。军事通信网络作为连接武器平台的“神经系统”,是夺取信息化战争优势的关键一环。为打造安全可靠的“战场神经”,负责这项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带领团队瞄准作战需求一干就是30多年。“奋斗在新时代,唯有只争朝夕、加倍努力,用实际行动回报习主席的深情厚爱和殷切嘱托。”在尹浩心中,那一天永远不会忘记---2018年5月16日,习主席视察军事科学院,指导并勉励大家,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坚持理技融合、研用结合、军民融合,加快发展现代军事科学,努力建设高水平军事科研机构。从那以后,尹浩就带领团队运用系统工程理论方法,探索实践基础理论与技术手段融合创新,牵头展开某型信息系统建设。八一前夕,这一系统新版上线试运行,为推动战略规划提供重要科技支撑。作为这轮改革调整重塑重构重建的综合性研究院,如何释放改革效能、发挥融合效应、破解转型难题,形成统一的建院兴研总体思路,成为研究院党委班子面对的首要难题。在深入调研、集思广益的基础上,院党委多次组织专家展开“头脑风暴”,打出系列组合拳:——围绕“我是谁、我在哪、往哪走、怎么走”等问题,开展建设发展大讨论,形成一套符合各单位实际、具有系统工程特征的建院兴研总体思路。——常态化组织议战议研会,树牢研战导向,制定研战标准,纠治和平积弊。——跨域组建联合团队,统筹全院科研资源,探索实践科研力量聚合、科研条件整合、科研领域融合路径。……“砍掉7项,调整10余项,这是我们为战而研的第一步措施。”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长王长富说。作为一个职能转型、领域拓展的研究所,不去多争取任务,反而把到手的“菜”给倒了。令王长富没想到的是,所里的思路与院党委不谋而合。于是一场主动“瘦身消肿”,学科“削枝强干”的行动迅速展开。研究院利用“十三五”规划中期调整契机,组织专家对各类库存项目进行对战斗力贡献率的评估,主动砍掉600多个科研项目。与此同时,研究院组织科研人员赴军委机关和各战区、军种部队调研需求,建立协调对接机制,论证形成了一批带有“战字号”属性的重大科研项目。紧扣军事智能发展主线,中国工程院院士、某研究所研究员于全召集研究院内多个领域的顶级专家展开联合攻关。他们决意剑指联合作战体系短板弱项,聚力突破人工智能、指挥协同、人因材料等多项关键技术。年轻的高级工程师李峰带领团队成功举办了首届军事物联网创新发展论坛。如今他正带领着年轻的团队,围绕解决战场数据获取难题,一边研究物联网技术在各作战环节的应用场景,一边围绕关键技术开展创新。谈起他全身心投入的军事物联网事业,他豪情满怀:“战场物联,致胜未来。”创新、创新、创新,小到战场上的一粥一菜,大到关系战略走向的顶层体系,创新已成为系统工程科研人员的不懈追求。大年二十九,某研究所工程师张宗兴闻令而动,扛起背包,“逆行”武汉。对自己参与研制的帐篷式实验室能否经受抗疫检验,张宗兴和同事充满信心。在第一时间搭建完成后,他们就开始了日夜不休的设备保障……帐篷实验室迅速形成了日检500人份以上的核酸检测能力,为疫情防控早发现、早确诊、早隔离、早收治起到关键助力。为让油箱练就“金钟罩铁布衫”,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安高军和他的团队,在实验室一待就是好几天,一种新型阻隔防爆材料终于诞生了。在一次实装演练中,这一成果防爆性能得到充分检验,被参试官兵称为战车“新铠甲”。供电保障是长期困扰偏远部队备战训练的老大难问题。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何建设多次深入高原岛礁实地勘察,大胆提出使用光伏、波浪能等新能源技术方案。他和团队一遍遍调试,找不到施工队,就自己上手干……为让部队能够独立操作使用,他坚持手把手教方法、心贴心传经验。“作战需求来源一线,科研方向来自官兵,因为他们最有发言权。”研究院每年都要组织科研人员携带新研装备,赴部队开展实战化检验。在极高、极寒、极潮、极热等环境中,他们与部队官兵一起巡逻站岗、摸爬滚打,现地检验装备性能。2019年冬天,在滴水成冰的北国边关,科研人员身着新研制的防寒服,与执勤官兵乘坐雪地车一同巡逻,收集冬装保暖方面数据。野外温度达零下47摄氏度,他们一工作就是大半天。“这趟边防之行,收获很大,一路上收集的试验数据,为我们下一步新研被装的改进、完善、优化、定型指明了方向。”时隔一年,大家依然兴奋不已。为完整体验新研装备的作战环境适应性,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华带领科研团队,嵌入式跟随一线部队执行为期8天的巡逻执勤任务。他们爬高山、穿丛林、越障碍、蹚河沟,忍受蚊虫、蚂蟥叮咬,却高兴地说:“基层官兵对作战服装、单兵防护装备、野战食品提出的意见非常宝贵,必须倾注心力创新改进。”“切实为战斗力建设服务,才是向习主席最好的汇报。”组建以来,系统工程研究院已有数十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军队科技进步奖,收到军委机关和一线部队感谢信近70封。目前,他们正加紧推进后续科研项目,努力为部队战斗力提升作出更大贡献。编辑:丁鹏

鬼饭店

向战而行的“科研利剑”——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科研创新记事(3)

新华社照片,北京,2020年10月11日向战而行的“科研利剑”——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科研创新记事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某研究所科研人员在西藏墨脱与边防战士一起参加徒步巡逻,实地了解军需保障需求(2017年9月16日摄)。(配本社同题文字稿)新华社发(谢先达 摄)

人理

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我们在战位报告|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数十项创新成果助推战斗力跃升……

央广网10月11日消息 (记者邓曦光 袁萌婷 邵龙飞 匡小文 王佳音)作为改革强军大潮中应运而生的科研单位,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为部队战斗力生成发挥着重要作用。2018年5月16日,习主席视察军事科学院并作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快发展现代军事科学,努力建设高水平军事科研机构。习主席的重要讲话有力激发了军事科研人员进行科研创新创造的动力和热情。两年多以来,系统工程研究院全体科研工作者始终牢记统帅殷切嘱托,把创新摆在突出位置,着力破解调整改革面临的现实难题,逐步趟出一条新时代军事科研工作创新发展的新路子。近日,陆军某特战旅组织的一场实战拉动演练在西北高原打响,特战队员们在复杂电磁环境中使用新型通信装备,实现了与空军、火箭军作战单元的快速联通、协同作战。军科院系统工程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汪李峰告诉记者,在研发这套新型通信装备系统时,他们始终以习主席视察军科院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以科研创新牵引和支撑强军实践为最终目的。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汪李峰:这套系统打通了跨军种之间互联互通的链路,比原来更精简了,能力更强了,有力支撑了部队在实战条件下的训练和拉动。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周文华(左三)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基层部队现场调研极寒保暖靴、折叠水桶等实验试用情况(资料图)据介绍,这套新型通信装备系统是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联合各军种研究院科研力量,聚焦实战、服务部队的最新科研成果。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周文华:军种主建以后,与之协同必然面临一些实际困难。在研究院组建之初,我们与各军种研究院之间的协作并不顺畅。面对困难,我们系统工程研究院与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研究院建立了协作机制。实际上,作为改革大潮中应运而生的科研单位,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不仅要与四个军种研究院加强协作,研究院内部也面临着如何适应新体制新要求的“阵痛”。系统工程研究院于2017年9月新调整组建,整合了7家科研单位。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现实难题,一是要重新思考如何定位,怎样担当新使命任务,二是如何克服人才流失带来的冲击,着实考验着研究院党委“一班人”。针对这些制约全院建设发展的“瓶颈”,系统工程研究院党委直面挑战,带领大家深入学习思考习主席视察军事科学院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全院开展新时代建设发展大讨论,有效破解改革中遇到的现实难题,尽最大程度使科研工作适应新体制新要求。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周文华:通过大讨论,全院科研工作者认识到,担当新的使命任务,要统一思路、统一方向、统一制定规划,所有科研项目全部看跟打仗有多大关系,没有关系一律不立。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右三)现场讨论系统应用问题(资料图)经过反复论证,系统工程研究院逐步建立了跨领域学科、跨专业联合的创新攻关团队。2018年5月,习主席视察军事科学院时,特意看望了在这里工作的“两院”院士,并对他们提出殷切希望。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当时,主席跟我们握手、合影,对我的触动很大。主席让我们保重身体,在专业领域方面再做新的贡献,希望我们把团队带好,尽快把年轻人培养出来。在科研创新实践过程中,系统工程研究院始终注重发挥“两院”院士“领头雁”作用,下大气力进行军事科研工作组织模式创新。有一次,在某个重点项目起步阶段,受多种因素制约,各研究所很难形成合力。这时,院领导不约而同想到了尹浩院士。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周文华:尹浩院士负责该项目总体推进后,后勤和网信两大领域结合起来,整个项目都提升了,其实质就是创新组织模式。帐篷式移动实验室(资料图)科研创新,人才是关键。系统工程研究院党委在调整组建系统总体研究所时,首先想到并任命尹浩院士为首任所长。接过重担后,尹浩院士立即在人才梯队建设方面推出多项举措,专门设立博士研究基金,鼓励年轻人原始创新。助理研究员韩君妹博士毕业仅1年,就成了重要课题负责人。助理研究员韩君妹:我现在参与下一代网络构想的课题,子课题是我们各自在负责,就相当于统筹一个领域的发展脉络。习主席在视察军事科学院时强调指出,要坚持开门搞科研,加强协同创新,推动形成军事科研工作大联合、大协作的生动局面。这两年,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科研工作者牢记统帅嘱托、笃定前行,在建强高素质军事科研人才方阵的同时,充分激发创新活力,探索走开了军种联合、军工合作、国际交流的协同创新科研路径。在推进士兵综合系统研制项目的过程中,汇聚全院多领域专家共同实施论证,在产品研发阶段,则更多地借助地方顶级科研力量的协同创新。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周文华:建立“小核心、大外围”的协同创新模式,军事科研机构重在设计体系,明确项目建设、创新的方向和功能、性能、指标要求,外围的地方科研机构,进行迭代科研创新。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院长王庆宗(资料图)春风化雨,春华秋实。目前,研究院已经初步具备了军事系统工程体系科研能力,出色完成了现代军事物流体系等各类军事理论研究课题50多项,同时,新型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新一代高原氧舱车、帐篷式移动实验室等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陆续在部队任务一线发挥效能。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院长王庆宗:这两年,我们按照习主席重要指示要求,在人工智能、人因材料、智能网络,以及指挥控制等方面不断加大创新力度,在医疗、试验鉴定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努力为部队备战打赢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强军思想,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不断提升体系化新质科研创新能力,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中奋力前行!

必且有感

向战而行的“科研利剑”——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科研创新记事(1)

新华社照片,北京,2020年10月11日向战而行的“科研利剑”——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科研创新记事驻北疆某边防部队官兵使用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某所研制的某型多功能保温水壶,进行野外烧水煮饭试验(2019年1月23日摄)。(配本社同题文字稿)新华社发(匡小文 摄)

李秋实

向战而行的“科研利剑”——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科研创新记事(2)

新华社照片,北京,2020年10月11日向战而行的“科研利剑”——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科研创新记事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某研究所科研人员现地听取空军某部官兵对某型迷彩作战服的试穿意见(2019年5月7日摄)。(配本社同题文字稿)新华社发(王佳音 摄)

疯女泪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跨领域跨系统跨学科推进“战字号”课题

八一前夕,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围绕某“战字号”项目召开联合研讨会。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这次参会的科研人员,在该研究院调整组建前,曾分属不同领域的多家科研机构。目睹这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于全感慨不已:“调整改革后的体制优势,正逐步转化为我们的科研优势。”38岁的王敬超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他坦言,军事科研机构调整改革,不仅打破了传统科研体制束缚和制度性障碍,而且更加鲜明地立起了科研为战导向,提升了科研为战能力。“这些‘战字号’项目,得益于新体制释放出的新活力、新效能。”该研究院领导介绍,所属各单位转隶前,尚未完成的科研任务不少,有人同时承担多个科研项目。为了把有限的科研资源投入到战斗力建设最需要的地方,他们聚焦备战打仗急用、对表部队建设急需,主动砍掉了一批与备战关系不大、体系贡献率较差或是有交叉重复的科研项目,同时组织人员深入部队调研,论证新增了一批聚焦实战的科研任务。为充分发挥体制优势,该研究院打破过去各领域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科研格局,大力推进多领域融合,提升体系创新能力。前不久,他们召开某系统创新应用论坛,集聚近200名不同领域的专家研讨攻关。这一系统集成人工智能、人因材料、指挥控制等多项前沿技术,成为他们推进跨领域、跨系统、跨学科体系融合的标志性项目。因战而生,为战而研。组建2年多来,该研究院努力将体制优势转化为科研优势,一大批科研成果应用实战、服务胜战。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们研制的帐篷式移动实验室,为医学专家现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疫苗实验、抗体筛查等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据了解,该研究院已有数十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军队科技进步奖,一批科研成果应用到演兵场,受到军委机关和一线部队肯定。目前,他们正加紧推进一批“战字号”科研项目,努力为部队战斗力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来源:解放军报

诡替身

访军科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研究员尹浩:抢占通信网络技术制高点

抢占通信网络技术制高点——访全国政协委员、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研究员尹浩“胸中有火,眼中有光,脚下有风。”谈起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研究员尹浩,他的战友和学生如是说。尹浩长期致力于通信网络技术领域研究,30多年来先后牵头承担我军多个阶段的通信装备规划总体论证,参与发展战略研究和标准规范制定。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认为,为国履职、为民尽责、为军谋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过去一年里,尹浩深入部队一线调研,积极参加演习演练,密切跟踪前沿动态,牵头组织重大科研攻关,在深入分析论证、探索总结的基础上积极建言献策,参与完成9份提案。尹浩的目光,紧盯未来战场。他参与了国家和军队相关领域“十四五”规划论证工作,提出我军未来智能信息网络发展的建议。他认为,军事信息网络是推动我军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打赢未来智能化战争的关键物质基础,当前迫切需要发展高度智能的军事信息网络,自主创新我军智能信息网络理论方法与关键技术。尹浩的目光,聚焦国防大局。针对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发展问题,他在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完成了关于某方向协同创新体系的报告,系统分析构建协同体系面临的问题,提出该体系应按照要素支持、关系支撑、点面结合的系统工程思想设计,并提出若干具体建议。尹浩的目光,着眼国家信息安全。他对国家通信网络的发展有深入研究,在物联网建设发展等方面形成独到见解并积极建言献策。他提出,要同步推进物联网网络建设、加强物联网标准和技术研究、提升物联网应用广度和深度等工作,推动物联网产业全面、健康、快速发展。近期,尹浩正准备一份关于加强某领域网络安全的提案,建议统筹推进我国在该领域网络安全与立法工作。“总有一种紧迫感,咱们必须多几张‘底牌’。”这是尹浩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他看来,通信网络领域的技术迭代速度越来越快,要解决“卡脖子”问题,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发展重要机遇期,下好信息网络领域先手棋,抢占通信网络技术制高点。因此,他和团队丝毫不敢懈怠。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尹浩表示,将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和问题分析,力争多撰写一些高质量的提案和研究报告,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天网恢恢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跨领域跨学科推进“战字号”课题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将调整改革体制优势转化为科研优势跨领域跨系统跨学科推进“战字号”课题编者按 习主席视察重新组建的军事科学院时强调,要坚持聚焦实战,抓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运用,使科技创新更好为战斗力建设服务。因战而生,为战而研。军事科研力量实现重塑后,如何聚焦备战打仗急需创新攻关,是摆在全军科研机构面前的现实课题。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着眼推动多支科研力量融合创新,将调整改革体制优势转化为科研优势,进行了有益探索。解放军报讯 记者王天益、通讯员谢先达报道:八一前夕,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围绕某“战字号”项目召开联合研讨会。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这次参会的科研人员,在该研究院调整组建前,曾分属不同领域的多家科研机构。目睹这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于全感慨不已:“调整改革后的体制优势,正逐步转化为我们的科研优势。”38岁的王敬超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他坦言,军事科研机构调整改革,不仅打破了传统科研体制束缚和制度性障碍,而且更加鲜明地立起了科研为战导向,提升了科研为战能力。“这些‘战字号’项目,得益于新体制释放出的新活力、新效能。”该研究院领导介绍,所属各单位转隶前,尚未完成的科研任务不少,有人同时承担多个科研项目。为了把有限的科研资源投入到战斗力建设最需要的地方,他们聚焦备战打仗急用、对表部队建设急需,主动砍掉了一批与备战关系不大、体系贡献率较差或是有交叉重复的科研项目,同时组织人员深入部队调研,论证新增了一批聚焦实战的科研任务。为充分发挥体制优势,该研究院打破过去各领域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科研格局,大力推进多领域融合,提升体系创新能力。前不久,他们召开某系统创新应用论坛,集聚近200名不同领域的专家研讨攻关。这一系统集成人工智能、人因材料、指挥控制等多项前沿技术,成为他们推进跨领域、跨系统、跨学科体系融合的标志性项目。因战而生,为战而研。组建2年多来,该研究院努力将体制优势转化为科研优势,一大批科研成果应用实战、服务胜战。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们研制的帐篷式移动实验室,为医学专家现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疫苗实验、抗体筛查等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据了解,该研究院已有数十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军队科技进步奖,一批科研成果应用到演兵场,受到军委机关和一线部队肯定。目前,他们正加紧推进一批“战字号”科研项目,努力为部队战斗力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僧祐

孙建新已出任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政委

据“装备科技”微信公众号消息,2018年4月17日上午,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与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举办的“钱学森军事系统工程研究院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航天演示楼顺利召开。消息提到,中国工程院、军委装备发展部、军委科技委、军委战略规划办有关领导出席活动,军事科学院贺福初副院长,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术顾问王礼恒院士、总工程师李锋研究员,原总参谋部张黎副总参谋长,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孙建新政委,以及各军兵种、军事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党、政、军、企近二百余名代表参加成立大会。上述官方媒体证实,原任防化研究院政委的孙建新已出任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政委。公开资料显示,孙建新曾任海测基地政治部主任、防化研究院政委等职。2017年8月30日出版的《解放军报》曾刊发孙建新的署名文章《道理讲清楚,一切都好办》。文章提到,当前,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深入推进,官兵面临不少实际困难,有的遇到发展的“天花板”,有的面临换岗的“不适应”,有的因单位调整不得不两地分居,有的因深化改革不得不脱下军装……解决好这些问题,既需要各级讲道理、讲法理、讲情理,又需要动真情、办实事、送温暖。在上述《解放军报》的文章末尾,作者单位标注为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2017年7月,新调整组建的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成立。此次重新调整组建后,军事科学院由八大研究院、一个研究生院、两个中心(评估论证中心、军事科学信息中心)共同组成。目前担任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院长的是王庆宗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