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大龄考研人:学习上要吃的苦,全是自找的?蔡文姬

大龄考研人:学习上要吃的苦,全是自找的?

在一家考研培训机构工作5年,张帆见过背着吸奶器来上课的妈妈;为两岁女儿规划升学路径的父亲——他相中的私立小学要求“孩子父母至少有一人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一定要圆大学梦的外贸公司老板;渴望重回职场的家庭主妇,还有试图改变学历背景、学习新知的职场人。5年里,张帆公司的年营业额从90万元增长近10倍。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从2015年的164.9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377万人。她给学生们的“画像”是:35岁上下,大部分已经成家,职业多样,百分之七八十考非全日制研究生。“成年人生活的苦,你躺在床上它就来了。但学习上要吃的苦,是自找的。”张帆坦言,很多人不能理解这群逆行的大龄考研人,但“甭管抱着什么目的考研,至少是求变求进步的一群人”。逃避?在一个互联网问答社区网站,一条“大多数的读研行为都是对现实的逃避”的留言获很高点赞数。33岁的研二学生陈源远说自己不是。考研前,陈源远是一家国企的工程师,年薪20万元出头。一次人事调整后,他觉得“团队氛围没有以前好了”,大家从干劲十足变得懒散,“那种能力快速提升感”已经很久没有感受到了……他越想越迷茫。工作了8年,陈源远和妻子积累了一些“家底”,房贷还得差不多了,儿子只有1岁多,还没到大把花钱的时候。父母反对他考研,周围的人好像没有特别赞同的。他们劝他:你知道你现在的工作是多少人向往的吗?即便考研成功,你毕业之后选什么样的工作?会比之前的更好吗?而且还不一定考得上。陈源远也明白,在自己所在的单位,研究生学历只是一块敲门砖,入职后与本科生薪资相差不大,好多岗位考虑年轻化,有研究生学历反而成了劣势。他最在乎妻子的意见。妻子没有特别反对,她担心的是“风险系数”过高,万一考不上咋办?和他同年本科毕业的郭婷也决定去考研。郭婷在一家城市美术馆工作,工作第9年,单位提出了职工“提升计划”,鼓励职工接受研究生教育。“毕业后回原单位,不涉及升职,但对发展也算有益。”早几年进单位的同事,大多是本科毕业。但像她一样报名考研的屈指可数。郭婷明白,自己的工作经历可以弥补学历上的短板,职业发展并不受限。“如果研究生学历不是刚需的话,大家就更没有想法了。毕竟生活中抓住中年人、需要他们的地方太多了。”郭婷只在父母面前“模糊地提了一句”考研的事。父母更关心她何时恋爱结婚,有没有“在合适的年龄做该做的事”。张帆的学生大部分都在35岁左右,是“典型的中年人考研聚集区”。她坦言是因为公司专注的是管理类硕士联考,比如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管理硕士(MEM)、会计硕士(MPAcc)等。其中会计硕士被称为近年来考研“经久不衰的热门专业”。“管理类硕士联考笔试难度是考研专业里面相对较低的,研究生周末上课,无须脱产。”张帆介绍道,一所高校的MBA学费从5年前的十几万元涨到如今的近30万元,“比当地房价涨幅大多了。”在她看来,与本科毕业直接考研的应届生比,这群从职场逆行回学校的人各怀心事。人生上升阶段的中年人考研有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对现状的不满,比如工作上没有得到该有的职位或待遇,想拿到一个更好的学历去跳槽换工作,做个职业经理人或是创业等。还有一部分考生带着极强的目的性,为了“进入某个圈子”,考哪所学校、读哪个专业、导师选谁都是确定好的。还有“电视剧剧情重现”——父亲为了让女儿上最好的私立学校来考研,因为学校要求“夫妻双方至少有一人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他算好了时间,女儿现在两岁,他用1年时间考上,3年时间毕业,不耽误女儿入学。本科毕业9年,陈源远很难通过亲近的朋友、上下级同学搜集考研需要的信息。他加了一些考研微信群,尽管有“二战”“三战”的群友,但他仍是年龄较大的那一小撮人,“比大龄还年长一段”。考前5个月,他办理了离职手续,周一到周六在市图书馆复习,周日同图书馆一起“闭馆”休息。压力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考研,生活压力、中年危机会在备考过程中爆发出来。“矛盾集中的一个点是时间的分配。他们有生活、有家庭、有老有小有工作,他们要面临出差加班,少有的闲暇时间刚休息下来,就要去面对怎么给家庭和自己的追求分配时间。”张帆的学生里不乏孕妈或哺乳期的妈妈,有的在备考期间一次孩子都没抱过。也有学员把孩子哄睡后,自己从晚上10点学习到凌晨3点,然后早晨7点起床,送孩子去上学。一名从职场返回学校读研又读了博的人,坦承自己最烦过年回家。老家的人谈到他会摇摇头,怎么工作好好的又上学去了?他不接话,也觉得解释不清。张帆常拿来给学员打气的例子是,一位在外企做高级人力资源总监的女性,连续考了3年,其间生了二孩,出成绩的时候,她正抱着快两岁的小女儿。还有一位在临考前一个月得了中耳炎,已经听不见了,边输液边背单词打卡,他每天给自己写信,鼓励自己一定要考上。交过3万元的培训费,也有超过一半的学员放弃了。放弃的理由相似度很高,“无非是我太忙了;我身体不好;我要生孩子;我家里人身体不好”。有学员告诉张帆,“作决定之前都很纠结,一旦作了决定就很轻松,包括放弃”。杨云是那批走进考场、没有放弃的人。与张帆的学生不同,决定考研时她25岁,本科学的法语,工作近3年。她大部分时间跟进公司在海外的项目,从商业谈判直至项目落地。她形容自己是很有“狼性”的一个人,有野心,做事干脆利落。她的选择围绕着对未来的规划:因为要和男朋友结束异地恋,所以她放弃海外的工作回国;因为想要换一份稳定、能顾家的工作,所以她顺着自己中学时的爱好,决定跨专业考历史学的研究生,打算毕业后去中学做教师。杨云干脆辞职专心备考。没多久,她经历了男友出轨、分手,多年的感情潦草收场。考研的直接原因消失了,但她仍决定坚持下去,“为了自己,至少是一种知识上的提升”。为了调整状态,杨云追缴了一笔学费,转到封闭式管理的考研班学习,住特别潮湿、墙皮都掉下来的6人间。她在考研班“禁足”5个月,直到考研前几天。“虽然那时感情状态是糟糕的,但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书也能看懂了,单词也背得快了。”杨云说,“我不会说考研改变了我什么,但就当时的状态来说,它可能是挽救了我。”她粗略算了考研成本,光报班、买复习资料,花出去的钱超过10万元,自己工作攒下来的钱“折腾”没了。他们比应届生要考虑更多“成本”、特别是钱上的事。一名已经读博士三年级的考生,至今仍懊悔考研时“没花那450元”。决定辞职考研时,他给自己一年的时间,“考不上就再不考了”。考研网站上通常会放出一批免费资料做“诱饵”,再让用户为“秘籍”掏腰包。他判断确实有价值的资料需要450元,他没舍得花钱,相信自己也能看书将这些知识点整理出一个题库来。但最终,浪费了很多时间,也走了弯路。他觉得没能得到理想的结果与这些或多或少有点关系。高端玩家都是自定义配置工作到第六年,柯佳也决定去考研。读研究生的想法她一直都有,“因为在大城市工作时受到了学历歧视”。像大部分考研经验帖介绍的,她在4月开始辞职备考。为了有一点收入,她兼职做线上的社群运营。她用了3个月的时间调整状态,“一个特别明显的进步就是我完全能坐下来,可以看很长时间的书了”。为了摆脱手机依赖,她下载了一个声称“有超过600万付费用户的专注神器”——用户每专注一定时长,App的界面上就会长出一棵树,如果中途分心使用手机,成长中的小树就会枯死。她通过点评软件找付费自习室,包下里面的一个座位,每月600元。书桌间靠隔板隔开,有插座和柜子。柯佳每天早上7点多出家门,晚上11点多回到家。据她观察,周围像她一样考研的人不多,考公务员、考各种资格证的人占了大多数。两个月后,复习进度追上了,她觉得身体吃不消。她回到家里复习。她报辅导班花了近6000元,主要是视频课程。像大部分考研学生一样,她在二手书网站淘资料,关注很多定期发放免费考研资源的公众号,“因为大家都很穷”。在若干个研友群里,除了互相分享资源,大家也会偶尔晒心情,复习进度落后了、跟男朋友吵架了之类的也不少。群里大多是在校学生或者“二战”考研的。柯佳的“一战”以失败告终。她结束全职备考的状态,在一家心理咨询室找了工作,边工作边复习,“直到考上为止”。她和丈夫也要考虑经济压力。决定考研后,她选择工作的收入变为原来的五分之一。这对90后夫妻偶尔抱着手机看城市里的楼盘,“起初关注的是哪些地方我们可能买得起,后来我们发现,再也买不起了”。心理咨询室里的几名助理也在准备考研,他们组成了考研互助组。他们约定,每天早晨9点之前交当日复习计划,晚上睡前交总结。“从报名到进了考场,我就觉得自己已经很厉害了。”郭婷自嘲道,“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把卷子写满,别交白卷,要不一屋子考生,也太丢人了。”郭婷英语成绩没过线,落榜了。单位的“提升计划”每年都在变化,但她仍要继续考下去。她换了一所报考学校,选了与本科不同的专业,结果的重要性正在淡化,她想学到更多知识,享受知识输入的“愉悦过程”。张帆时不时地给学生“泼冷水”,“读研后可能希望有一些飞跃,但是绝对不可能说,读研以后就可以鸟枪换炮、咸鱼翻生了,可能性不是很高”。陈源远坦言,自己“一直对研究生生活没有太多想象”。他觉得,自己不会因为读了两年的研究生,就会得到知识的迭代,得到很大的成长。张帆带过的一个学员,名校毕业,结婚生子前在职场非常拼。怀孕5个月的时候,为了工作,她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开到一半停在紧急车道先吐,吐完了接着开。生了两个孩子后,她回归家庭,做全职太太。有时丈夫回家后,她第一句话要问的是,你妈今天白天说那句话什么意思?“她就对自己特别失望,你知道吧。”张帆说,“她觉得自己从一个职业女性沦落到现在的境地。再去读书,其实是把她从一个状态里拖出来了。”在她看来,女性从重回学校这件事中的获益更明显。杨云准备着申请攻读博士研究生的资料。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心仪学校的历史系。被录取后,杨云打电话告诉家人,也告诉了本科的专业导师。导师约她到国家图书馆,“既然有这么珍贵的机会再学习,一定要好好珍惜,再把法语捡起来,它可能是你将来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工具”。“我做硕士论文用的都是法语材料。”杨云调侃道,“本科专业没有丢,现在学历史了,反而挺喜欢法语了。”法语课曾让她崩溃,每天上午四节法语课,每周测验,不排名,老师按成绩高低发卷子。“人都是要脸的”,大一第一个学期,她甚至天天想着退学回家重新高考。现在,她经常给本科老师发60秒语音,读法语课文,也在申请读博。回望这段经历,杨云觉得考研带给自己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自己的学习能力,从知识沙漠,一步一步地,把自己知识的那片森林经营出来。她说:“低端玩家是标准配置,高端玩家都是自定义配置”。(应受访者要求,受访者均为化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宇平 来源:中国青年报

野兰花

大龄考研人“画像”:大部分已经成家 工作中受到学历歧视

来源:新华网原标题:大龄考研人:学习上要吃的苦,全是自找的?  在一家考研培训机构工作5年,张帆见过背着吸奶器来上课的妈妈;为两岁女儿规划升学路径的父亲——他相中的私立小学要求“孩子父母至少有一人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一定要圆大学梦的外贸公司老板;渴望重回职场的家庭主妇,还有试图改变学历背景、学习新知的职场人。5年里,张帆公司的年营业额从90万元增长近10倍。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从2015年的164.9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377万人。她给学生们的“画像”是:35岁上下,大部分已经成家,职业多样,百分之七八十考非全日制研究生。“成年人生活的苦,你躺在床上它就来了。但学习上要吃的苦,是自找的。”张帆坦言,很多人不能理解这群逆行的大龄考研人,但“甭管抱着什么目的考研,至少是求变求进步的一群人”。逃避?在一个互联网问答社区网站,一条“大多数的读研行为都是对现实的逃避”的留言获很高点赞数。33岁的研二学生陈源远说自己不是。考研前,陈源远是一家国企的工程师,年薪20万元出头。一次人事调整后,他觉得“团队氛围没有以前好了”,大家从干劲十足变得懒散,“那种能力快速提升感”已经很久没有感受到了……他越想越迷茫。工作了8年,陈源远和妻子积累了一些“家底”,房贷还得差不多了,儿子只有1岁多,还没到大把花钱的时候。父母反对他考研,周围的人好像没有特别赞同的。他们劝他:你知道你现在的工作是多少人向往的吗?即便考研成功,你毕业之后选什么样的工作?会比之前的更好吗?而且还不一定考得上。陈源远也明白,在自己所在的单位,研究生学历只是一块敲门砖,入职后与本科生薪资相差不大,好多岗位考虑年轻化,有研究生学历反而成了劣势。他最在乎妻子的意见。妻子没有特别反对,她担心的是“风险系数”过高,万一考不上咋办?和他同年本科毕业的郭婷也决定去考研。郭婷在一家城市美术馆工作,工作第9年,单位提出了职工“提升计划”,鼓励职工接受研究生教育。“毕业后回原单位,不涉及升职,但对发展也算有益。”早几年进单位的同事,大多是本科毕业。但像她一样报名考研的屈指可数。郭婷明白,自己的工作经历可以弥补学历上的短板,职业发展并不受限。“如果研究生学历不是刚需的话,大家就更没有想法了。毕竟生活中抓住中年人、需要他们的地方太多了。”郭婷只在父母面前“模糊地提了一句”考研的事。父母更关心她何时恋爱结婚,有没有“在合适的年龄做该做的事”。张帆的学生大部分都在35岁左右,是“典型的中年人考研聚集区”。她坦言是因为公司专注的是管理类硕士联考,比如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管理硕士(MEM)、会计硕士(MPAcc)等。其中会计硕士被称为近年来考研“经久不衰的热门专业”。“管理类硕士联考笔试难度是考研专业里面相对较低的,研究生周末上课,无须脱产。”张帆介绍道,一所高校的MBA学费从5年前的十几万元涨到如今的近30万元,“比当地房价涨幅大多了。”在她看来,与本科毕业直接考研的应届生比,这群从职场逆行回学校的人各怀心事。人生上升阶段的中年人考研有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对现状的不满,比如工作上没有得到该有的职位或待遇,想拿到一个更好的学历去跳槽换工作,做个职业经理人或是创业等。还有一部分考生带着极强的目的性,为了“进入某个圈子”,考哪所学校、读哪个专业、导师选谁都是确定好的。还有“电视剧剧情重现”——父亲为了让女儿上最好的私立学校来考研,因为学校要求“夫妻双方至少有一人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他算好了时间,女儿现在两岁,他用1年时间考上,3年时间毕业,不耽误女儿入学。本科毕业9年,陈源远很难通过亲近的朋友、上下级同学搜集考研需要的信息。他加了一些考研微信群,尽管有“二战”“三战”的群友,但他仍是年龄较大的那一小撮人,“比大龄还年长一段”。考前5个月,他办理了离职手续,周一到周六在市图书馆复习,周日同图书馆一起“闭馆”休息。压力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考研,生活压力、中年危机会在备考过程中爆发出来。“矛盾集中的一个点是时间的分配。他们有生活、有家庭、有老有小有工作,他们要面临出差加班,少有的闲暇时间刚休息下来,就要去面对怎么给家庭和自己的追求分配时间。”张帆的学生里不乏孕妈或哺乳期的妈妈,有的在备考期间一次孩子都没抱过。也有学员把孩子哄睡后,自己从晚上10点学习到凌晨3点,然后早晨7点起床,送孩子去上学。一名从职场返回学校读研又读了博的人,坦承自己最烦过年回家。老家的人谈到他会摇摇头,怎么工作好好的又上学去了?他不接话,也觉得解释不清。张帆常拿来给学员打气的例子是,一位在外企做高级人力资源总监的女性,连续考了3年,其间生了二孩,出成绩的时候,她正抱着快两岁的小女儿。还有一位在临考前一个月得了中耳炎,已经听不见了,边输液边背单词打卡,他每天给自己写信,鼓励自己一定要考上。交过3万元的培训费,也有超过一半的学员放弃了。放弃的理由相似度很高,“无非是我太忙了;我身体不好;我要生孩子;我家里人身体不好”。有学员告诉张帆,“作决定之前都很纠结,一旦作了决定就很轻松,包括放弃”。杨云是那批走进考场、没有放弃的人。与张帆的学生不同,决定考研时她25岁,本科学的法语,工作近3年。她大部分时间跟进公司在海外的项目,从商业谈判直至项目落地。她形容自己是很有“狼性”的一个人,有野心,做事干脆利落。她的选择围绕着对未来的规划:因为要和男朋友结束异地恋,所以她放弃海外的工作回国;因为想要换一份稳定、能顾家的工作,所以她顺着自己中学时的爱好,决定跨专业考历史学的研究生,打算毕业后去中学做教师。杨云干脆辞职专心备考。没多久,她经历了男友出轨、分手,多年的感情潦草收场。考研的直接原因消失了,但她仍决定坚持下去,“为了自己,至少是一种知识上的提升”。为了调整状态,杨云追缴了一笔学费,转到封闭式管理的考研班学习,住特别潮湿、墙皮都掉下来的6人间。她在考研班“禁足”5个月,直到考研前几天。“虽然那时感情状态是糟糕的,但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书也能看懂了,单词也背得快了。”杨云说,“我不会说考研改变了我什么,但就当时的状态来说,它可能是挽救了我。”她粗略算了考研成本,光报班、买复习资料,花出去的钱超过10万元,自己工作攒下来的钱“折腾”没了。他们比应届生要考虑更多“成本”、特别是钱上的事。一名已经读博士三年级的考生,至今仍懊悔考研时“没花那450元”。决定辞职考研时,他给自己一年的时间,“考不上就再不考了”。考研网站上通常会放出一批免费资料做“诱饵”,再让用户为“秘籍”掏腰包。他判断确实有价值的资料需要450元,他没舍得花钱,相信自己也能看书将这些知识点整理出一个题库来。但最终,浪费了很多时间,也走了弯路。他觉得没能得到理想的结果与这些或多或少有点关系。高端玩家都是自定义配置工作到第六年,柯佳也决定去考研。读研究生的想法她一直都有,“因为在大城市工作时受到了学历歧视”。像大部分考研经验帖介绍的,她在4月开始辞职备考。为了有一点收入,她兼职做线上的社群运营。她用了3个月的时间调整状态,“一个特别明显的进步就是我完全能坐下来,可以看很长时间的书了”。为了摆脱手机依赖,她下载了一个声称“有超过600万付费用户的专注神器”——用户每专注一定时长,App的界面上就会长出一棵树,如果中途分心使用手机,成长中的小树就会枯死。她通过点评软件找付费自习室,包下里面的一个座位,每月600元。书桌间靠隔板隔开,有插座和柜子。柯佳每天早上7点多出家门,晚上11点多回到家。据她观察,周围像她一样考研的人不多,考公务员、考各种资格证的人占了大多数。两个月后,复习进度追上了,她觉得身体吃不消。她回到家里复习。她报辅导班花了近6000元,主要是视频课程。像大部分考研学生一样,她在二手书网站淘资料,关注很多定期发放免费考研资源的公众号,“因为大家都很穷”。在若干个研友群里,除了互相分享资源,大家也会偶尔晒心情,复习进度落后了、跟男朋友吵架了之类的也不少。群里大多是在校学生或者“二战”考研的。柯佳的“一战”以失败告终。她结束全职备考的状态,在一家心理咨询室找了工作,边工作边复习,“直到考上为止”。她和丈夫也要考虑经济压力。决定考研后,她选择工作的收入变为原来的五分之一。这对90后夫妻偶尔抱着手机看城市里的楼盘,“起初关注的是哪些地方我们可能买得起,后来我们发现,再也买不起了”。心理咨询室里的几名助理也在准备考研,他们组成了考研互助组。他们约定,每天早晨9点之前交当日复习计划,晚上睡前交总结。“从报名到进了考场,我就觉得自己已经很厉害了。”郭婷自嘲道,“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把卷子写满,别交白卷,要不一屋子考生,也太丢人了。”郭婷英语成绩没过线,落榜了。单位的“提升计划”每年都在变化,但她仍要继续考下去。她换了一所报考学校,选了与本科不同的专业,结果的重要性正在淡化,她想学到更多知识,享受知识输入的“愉悦过程”。张帆时不时地给学生“泼冷水”,“读研后可能希望有一些飞跃,但是绝对不可能说,读研以后就可以鸟枪换炮、咸鱼翻生了,可能性不是很高”。陈源远坦言,自己“一直对研究生生活没有太多想象”。他觉得,自己不会因为读了两年的研究生,就会得到知识的迭代,得到很大的成长。张帆带过的一个学员,名校毕业,结婚生子前在职场非常拼。怀孕5个月的时候,为了工作,她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开到一半停在紧急车道先吐,吐完了接着开。生了两个孩子后,她回归家庭,做全职太太。有时丈夫回家后,她第一句话要问的是,你妈今天白天说那句话什么意思?“她就对自己特别失望,你知道吧。”张帆说,“她觉得自己从一个职业女性沦落到现在的境地。再去读书,其实是把她从一个状态里拖出来了。”在她看来,女性从重回学校这件事中的获益更明显。杨云准备着申请攻读博士研究生的资料。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心仪学校的历史系。被录取后,杨云打电话告诉家人,也告诉了本科的专业导师。导师约她到国家图书馆,“既然有这么珍贵的机会再学习,一定要好好珍惜,再把法语捡起来,它可能是你将来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工具”。“我做硕士论文用的都是法语材料。”杨云调侃道,“本科专业没有丢,现在学历史了,反而挺喜欢法语了。”法语课曾让她崩溃,每天上午四节法语课,每周测验,不排名,老师按成绩高低发卷子。“人都是要脸的”,大一第一个学期,她甚至天天想着退学回家重新高考。现在,她经常给本科老师发60秒语音,读法语课文,也在申请读博。回望这段经历,杨云觉得考研带给自己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自己的学习能力,从知识沙漠,一步一步地,把自己知识的那片森林经营出来。她说:“低端玩家是标准配置,高端玩家都是自定义配置”。(应受访者要求,受访者均为化名 记者 马宇平)

凡交

各大高校新传考研改革让你焦虑了吗?别怕,安心复习才是王道

/ 用心耕田 水到渠成 /不知不觉暑假就要过完啦,九月即将到来,大家的复习也进行到了白热化的阶段。随着暑期强化阶段的结束,想必大家的心都多多少少有些躁动,迷茫、焦虑、不安的情绪充斥在大家身边,尤其是最近部分高校新发布的关于新传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相关信息,更是让大家本就焦虑的心情雪上加霜。今天,溜姐就来跟大家聊聊新传考研改革那些事儿,以及现阶段我们应该如何调整心态、安排复习进度。新传研究生教育改革,人大全日制新传专硕仅接收推免生源8月21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发布了关于新闻与传播专硕招生调整的公告,即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根据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2021级全日制仅招收推免生源,统考阶段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业生源。图片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官网仔细分析这条通知,一言以蔽之,对于报考人大新传专硕的应届考生来说,拿不到推免资格,相当于备考之旅提前结束。面对人大新传专硕招生的改革,实际上不止是考人大的小伙伴受到了影响,很多备战其他院校的考研er的心情也开始跌宕起伏。因为人大并不是第一个进行新闻教育改革的高校,随着进行改革的高校越来越多,大家难免也会担心自己所报考的目标院校会不会也突然进行改革,取消统招的招生。除了人大,另一所顶级传媒院校——中国传媒大学,也在8月3日推出了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举措, 拉开了研究生教育改革大幕。图片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从中传发布的硕士研究生招生改革举措可以发现,高校对考生的综合素质、学术能力以及专业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唯“分数论”。中传的改革举措出台后,不少考生大呼“是我不配”,而人大的公告一出,考生则调侃人大就是在直接劝退。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的背景下,不排除其它高校可能会有跟进举措,大家对此也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认真复习的同时也要关注目标院校官网的考试大纲及招生目录公布。(小田心也会及时为大家更新相关情况哦)同时,大家也不必过于慌乱,现阶段安心复习也是应对变动的一剂良药。政策的变化是我们不可预知也无法改变的,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调整好心态,以不变应万变,用扎实的知识去拥抱变化。备考之旅已过大半,如何稳定自己的心态?对于上述情况,溜姐其实非常理解大家的焦虑和担忧。由于备考时间长、结果的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大家的情绪起伏本来就会比较大,现在又受到外界相关信息变动的影响,焦虑是很正常的,但同时焦虑也是无意义的,我们要做的,就是积极地调节自己的心态,不影响自己的备考。九月即将到来,大部分的小伙伴已经完成了强化阶段的复习,不论招生条件怎么改变,大家都不可能就此放弃,所以认认真真复习才是王道。只要自己准备足够充分,即使目标院校过后有了新的政策,我们也能够从容应对。此外,还有部分小伙伴担心中传、人大的改革公告发布后,本来备考中传和人大的“学霸”们会换专业和院校,来跟自己抢名额,导致考研路上又多了几个学霸对手。其实这种担忧也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当你决定考研的那一刻起,你就是那位值得大家鼓掌的学霸,备考目标院校已久的你们才是这条道路上最有竞争力的对手!溜姐认为,大家与其把时间花在担忧和焦虑中,不如多去背几个名词解释、练习几篇新闻业务,这样反而对复习帮助更大,毕竟只有沉甸甸的知识才能给我们最大的安全感!强化阶段结束后,新一轮的复习如何安排?刚溜姐跟大家聊了关于心态方面的问题,告诉大家好好复习专心备考才是正事,那么面对即将结束的暑期,小伙伴们的进度应该到什么程度了呢?接下来复习的进度和方向应该如何安排呢?溜姐接着告诉你~经过了一个暑假的艰苦奋战,小伙伴们应该都完成了强化阶段的学习。溜姐考研时就听学长学姐们说暑期是考研复习的黄金期,暑期复习的进度决定了考研能否考上,虽然溜姐认为在任何时间努力都不算晚,但暑假期间有一个好的复习效果,是绝对可以提升上岸的几率的。至此,溜姐认为,8月结束后,你的复习进度(以川大为例)底线是:第一,书本基础知识至少已经背过一遍;第二,所有考到过的实务题型已经做过专题学习及练笔;第三,已经通过专题的形式积累了若干新传学界、业界研究的热点知识。比对以上内容,如果你做的比溜姐说的快,不要骄傲,越快越好!如果你做的比溜姐说的慢,也不要过分担心,将紧张转化为动力后把自己“归零”,重新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进度进行新的复习安排。马上进入九月,小伙伴们应该如何安排自己接下来的复习规划呢?九月后,离考研就剩有三个多月时间了,加之政治复习力度的加大会分走部分专业课的时间,大家可能会更辛苦一些。在心疼大家的同时,溜姐强烈要求大家要增强自律,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考研上,因为9-11月是可能会发生“质的飞跃”的阶段,也是会有大量同学被淘汰的阶段。关于后期的复习建议,溜姐给出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对于专业课来说,第一,基础知识(重点笔记)的背诵要继续,但因为之前已熬过最难的第一遍背诵,后期会相对轻松一些,大家也要坚持背诵,直到走进考场;第二,实务题型的练习不必海量进行,因为你在强化阶段已经进行过系统学习了,所以在此之后只用定期进行回顾和练笔即可;第三,理论型知识的补充学习还要继续,特别是对于川大这种对书本外知识要求比较高的院校,需要继续加大对专题知识的补充和学习,目的还是习得新学新知、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第四,理论型题目的答题要开始加大联系力度了,我们说强化阶段重点抓业实务题型的答题,那么9月以后就应该抓理论型题目的答题了,同时到了12月份,建议大家进行几次套题的模考,这对你考场发挥是非常有帮助的。(参加了小田心全程、半程、冲刺课程的同学也是免费赠送两次模考和四套模考题的哟)除此之外,大家还要多看论文和热点,看论文的时候要多注意文章论述逻辑、文章的用词用语,这对于我们答题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而热点可以帮我们了解时事,训练我们运用知识的能力,说不定你看到的热点就出现在今年的考卷中哦~今天溜姐跟大家聊了这么多,主要就是想要告诉大家,心态很重要,坚持很重要。不论是在考研途中还是在人生的其他道路上,都会发生一些意料之外的事,让我们措手不及,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些意外影响自己人生进程。溜姐知道,大家复习到现在,身心都比较疲惫,但有句话说得好,当你感到辛苦的时候,说明你正在走上坡路。溜姐希望大家都可以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变化,做努力坚持到最后的那个人,相信大家坚持到最后也会是梦想成真的那个人,溜姐在研究生生活里期待大家的出现哦~

以杖

南开大学近三年2017-2019所有专业考研复试分数线汇总

南开大学标志形象的基本元素由图形标志和字体标志两部分构成。其中,图形标志是其核心元素,在实际应用中也称为“校标”。南开大学校徽南开大学校标的核心图像为八角形,它既是南开大学校标的原始形态,也是其核心形态。八角星行由正方叠加、结合而成,八个角皆为直角,分别指向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一是体现“方方正正做人”之意,二是体现南开人“面向四面八方,胸怀博大,广纳新知,锐意进取”之精神。八角星行方圆互动,融合东西,体现了南开大学“智圆行方”的入世哲学、“追求卓越”的立世哲学和“允公允能”的济世哲学。疫情一天天好转,今年的南开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已经落幕,考生们向现在很关心初试成绩和复试分数线。复试线包括四种,有国家线、校线、院线及专业线,其中最关键的专业线决定着考生能否参加复试。今年的考研复试线没有公布,考生们可以参考由考研逆袭哥投入了巨大的精力整理了含南开大学在内全国百所高校的各个学院所有专业近三年的专业(方向)复试线及复试办法等信息等。再根据自己的估分情况或公布后的初试成绩,提前做出判断,从而未雨绸缪先发制人。剩余南开大学其他学院专业分数线信息,请持续关注“考研逆袭哥”查看,还有独家南开大学考研复试经验的精彩分享,助你一次上岸南开大学!

第五波

考研故事:339分,她幸运考入北京大学,分享这些经验,值得一看

4月26日早上9点,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布,成都大学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刘月榜上有名——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临床医学(内科学)专硕拟录取,她终于把医学梦从嘤鸣湖畔做到未名湖畔。你好,北大339分,看到初试分数,刘月心凉了半截,“可能无缘北大了。”参考往年北大第一医院录取分数,这个分数悬在线上。她甚至做好“二战”的准备了,“就是想上北大。”从决定考北大那天起,刘月的目标就很明确。“一次考不上就考两次、三次、四次。”一天正在午睡的刘月接到一个电话,看来电显示的“北京”,她一下精神了。对方称自己是北京大学医学部的老师,由于刘月的分数过了校线,没过院线,需要进行院内一调。问刘月是否愿意从第一志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调剂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北京大学医学部设有6个学院(部),6家直属附属医院、4家共建附属医院和14家教学医院。其中,首钢医院是北京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大学教学医院、北京大学临床学院。一时间,激动、兴奋的心情全都涌上来,刘月感觉自己离北大更近了。有了复试的机会,刘月整个人都绷紧了。她详细了解了复试考察各项占比,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21日,她带着满心希冀飞往北京参加复试。23号,提交材料、体检;27号上午笔试,下午面试。6天时间,她在忐忑、紧张、自我鼓励中度过。面试当天,她非常紧张,甚至一开始,说话都带有颤音。深呼吸、冷静……她暗示自己快速调节好情绪。4月26日,看到北京大学的拟录取名单,她对燕园的期待终于从无数个梦境中走进现实。看着电脑上拟录取的界面,她默默说了一句:“你好,北大。”目标坚定:考研大一还没开学她给自己定下了目标——考研!从高中走进大学,这个没离开过家的女生有些手忙脚乱。生活得自理,学习要自觉。专业课程满,她又加入了班主任刘冰花的实验室,跟着做微生物与生化药学方面的研究。课余时间,她大多在实验室、自习室度过。刘月的努力班主任刘冰花都看在眼里。“她言行合一,说考研就在大一开始朝着目标努力。” 医学专业是五年制教育,大学期间,刘月的成绩一直保持在年级前20%。大四时,她主动请缨当班长,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事务。刘老师对她赞不绝口:“这个孩子做事特别认真,把班上的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验操作和设计也完成得很出色。”从大四上学期起,刘月开始紧张的备考。去年2月,她开始“扎根”图书馆,每天7点起床,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都在看书。“临床医学是统考,所以没怎么费心看学校。”她估算多久能看完一本书,配套专业课视频,每天跟着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西医综合6本书超过600万字,知识点杂,“就像脱了一层皮,经常觉得看不下去,有时候满足于自己学习了一整天的错觉,但仔细回忆一天,不知道自己看了什么。”备考,焦躁、又强迫自己看下去的情绪始终萦绕着她。燕园情结一次偶然,刘月看到一家教育平台的试听课程。课程配套的是英文原版书,通过引导学员对一些哲学大问题进行思辨分析,学会思考。试听结束后,刘月发现从一味死记硬背,到开始思考为什么,收获新知成了一种乐趣。“线上的老师知识广博、品行高雅,让我心生向往”。她萌生了一个北大梦。决定考北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刘月纠结了几个月。但她始终相信“我只要足够优秀就一定可以。”她把北大初试、复试分析个透彻,再到评估自身能力后,7月她终于下定决心:考北大!背着沉甸甸的梦想,她一边进入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实习,一边准备考研。科室最忙的时候,她一天只有两个小时的看书时间。时间紧、内容多,她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秘笈”:从大框架看向细致,循环往复。第一遍大致了解书本内容,第二遍寻找自己的知识盲区,根据重难点,不断地重复记忆。后期,她一边实行题海战术,一边利用在医院实习的机会,将书本的知识和临床病症联系到一起理解。特别是看呼吸系统疾病知识时,刘月看得一知半解,很头疼。正好她被轮转到呼吸科实习,书本上抽象的知识具化成眼前的临床病症,一些困惑也得以渐渐消解。“我不是一个学霸。”考上北大后许多人称刘月为“学霸”。可刘月却认为“‘是个努力的人’这个描述最合适我了。”她很满足于自己每个阶段的学习状态,她说,“开开心心地学习,不是很好吗?”尘埃落定后,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她憧憬未来,说:“这是个非常好的开始,到了更大的舞台,自己更要学习,我一定会继续努力!”来源:来源:成都大学新闻网 编辑:邓嘉琦 卢欣悦

花灯记

从“研”出发,培养勇于钻研的高层次人才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任煜在广西柳州融水镇苗美双龙沟社区指导女孩折纸。廖子渊摄/光明图片沈阳农业大学蔬菜学专业研究生在温室大棚查看西瓜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杨青/摄东华理工大学邓居智教授带领科技防汛博士团,对江西九江芙蓉河内堤进行地球物理“CT”,为防汛抗洪提供治理依据。新华社记者李鑫/摄【专家·面对面】对话嘉宾: 杨 斌 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王军政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郭 娇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本报记者: 邓 晖 周世祥 杨 飒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指出,要把研究作为衡量研究生素质的基本指标,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注重分类培养、开放合作,培养具有研究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从“研”出发,肯钻研、能钻研的研究生该如何培养?研究生教育需要在“入口”选拔、过程培养、课程设置、“出口”把控等方面做出哪些变革?我们约请三位嘉宾,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交流。“研”是钻研探究,也是精通突破教育周刊:把研究作为衡量研究生素质的基本指标,对研究生提出了哪些素质和能力的新要求?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科的研究生而言,“研”表现为什么?杨斌:研究生教育突出“研”字,像本科教育突出“本”字,都是富有思想性、启发性的点睛之笔。“研”字要全面准确地理解,一旦陷入偏狭的误区,可能与研究生教育会议的精神背道而驰。“研”,是钻研探究,精通突破。站在本科基础上的研究生教育,审辩式、建构性、创新型的学习特征更为显著。学术型研究生钻研探究,创造某个学科前沿的新知,让人类“知”的半径扩增;专业型研究生精通突破,目标是成为某一实践领域的专精人才,让人类“行”的效益提升。以学术和专业这两个维度,还可以组合出更有针对性、更细致的研究生人才培养类型。这是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战线经过近40年的探索而明晰坚定了的一条分类培养的道路,是一条对研究生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极其重要的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教育界以及全社会认清并落实“分类培养”,能够极大地解放研究生教育的生产力。突出“研”,绝不是说所有研究生都要做学术研究或者理论研究,不是说发表论文、著作才是成果,不是说进入学术机构或者教研单位才是值得提倡的就业。衡量研究生的培养成效,设立能力和素质提升指标体系,一定要分类而行,才更科学准确,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实践。王军政:有个形象的比喻是本科是“学矿”,知道什么是矿,硕士是“采矿”,博士是“探矿”。仅对博士而言,“研”也不尽相同,对于理科基础学科的博士,“研”更多地在于探索前沿基础理论,创新性地提出新原理、新概念,发现新的科学现象。对于工科技术型博士,“研”在于突破关键性技术、颠覆性技术,以及复杂性综合技术的创新研究。而对于工科工程博士,“研”瞄准的是复杂的工程问题,更要体现多学科交叉融合,成为复合型的领军人才。对硕士而言,一部分是为博士提供优质生源,要培养颠覆性、创新性思维方式,培养善于提问、善于思考的能力,为将来博士阶段做准备,或为走入科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专业学位硕士要强调专业动手能力,注重多学科交叉,要成为一个大领域而仅非一个学科的行家里手,最终成为各行各业里能够提供技术方案的领军人才。突出“研”,紧抓课程科研改革,把好“入口”“出口”关教育周刊:让“研”贯穿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需要在哪些方面着力?杨斌:突出“研”,要狠抓研究生课程质量。因为研究生毕业有学位论文这一关,人们在心理上容易对于研究生课程有某种放松的倾向,表现为研究生课程在设课、课与课的关联逻辑、内容更新、教学法、学生的主动性等方面都有许多不足;研究生课程在体系的完整、平台课的宽厚、内容的新与深、教学方法上给予学生更大的参与与贡献度、课程考核评价的综合性等方面上都大有潜力可挖。学位(分)委员会应当设立专门的课程工作组,针对性地研究与改革研究生课程。研究生教改要从项目深入到课程层面,并抓住不放,直到让研究生课程整体质量出现大的改观,涌现出一大批研究生精品课来,这是“研”的基础。学科评议组和教指委也要在这方面下更大的功夫。学位授权、评估审核要真去看课的实情而不只是看课程清单和教师名录。王军政:除了课程体系要大力气设计外,研究生的科研训练要由浅入深,如果一上来交给学生非常困难的问题,一是无处下手,也容易打消其科研兴趣。北京理工大学的不少硕士生参加学生科技竞赛,让学生自主组成小组,让不同学科、学习阶段的学生相互学习、沟通、讨论,不断深入,将所学原理、机理变成模型,通过参赛、获奖,信心就更强了。课程、科研二者应是统一的,课程支撑科研,教师从科研角度出发对课程进行进一步优化和提升。郭娇:以新设的第14个学科门类即交叉学科为例,研究生培养过程可突出交叉性。从课程体系来看,鼓励研究生跨学科、跨院系甚至跨校选课。实施起来需考虑以下细节:学校教务部门或研究生院对跨系或者跨校课程的学分互认;院系给研究生选课留下一定空间;导师对研究生选课计划进行“把关”,尤其是培养方案之外的课程。地理位置接近、学科互补的学校可实现线下联合培养;线上课程经过前期准备与疫情期间的大规模实践也可为研究生提供更多选择。教育周刊:在“入口”上,应如何突显对“研”的考察?在“出口”上,如何加强对“研”的把关?杨斌:突出“研”,要在人才选拔的入口更有效选材。根据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的不同特点,赋予导师和专家组以更大的选材主导权,强化申请与复试中对于学生的兴趣、潜质的考察考核,更注重发掘富有创见和钻研精神的苗子。这需要导师和专家组下更大的功夫来选对人,院校设计更为立体丰富的考核方式,也需要招生政策进一步改革,真正能招到可“研”之才。学术型要考核学术基本功的扎实程度,挑战既有权威观点的自信,攻克学术难题的热望,耐得住冷板凳考验的坚韧等。专业型要真正了解考生在学习与工作中所体现出的专业素质与品格,在实践中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综合本领等。选对可“研”之才,是“研”的前提,“入口”关既要严,也要深和活。要改革出口的评价方式。学术型研究生的学位评定标准要破五唯,导师和答辩委员会要围绕学生的创新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价,以此作为“研”的保障;而不能把关注点转移到“学术期刊发表数量”上,这会对导师和研究生的选题导向,研究生是否肯下笨功夫走远路都产生不利影响。要认识到分流淘汰对师生而言是包含坏消息的好事,能激活教育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更有效地发展自己,而不是蹉跎耽搁在不适合的角色中。王军政:在“入口”上,选拔要注重体现科学性、公平公正性。考核应该包含对基础知识、专业能力的考核,复试、面试很重要,应当加强。此外,还应适当扩大推荐免试生比例,推荐免试的学生经过严格程序和公示,对学习成绩、科研素质、志向目标等都可以进行考核筛选。尤其是学科实力强的综合性大学,保研名额应当增加。还要加强过程性考核,参与科技创新竞赛、国外交流访问等可以适当纳入考核内容,重视博士生资格考试、论文中期考核等。对于出口关如何分流,现在很多学校已经采用博士学位和毕业证分别授予的方式,如果学位论文还达不到水平,给予毕业证而非学位证;本科直博的可采用授予硕士学位分流等措施。郭娇:2019年华东师范大学高教所进行的《中国本科教与学调查》数据调查表明85%以上的在校本科生有读研意愿,八成以上倾向于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这意味着国内考研竞争更为激烈,高校需要从更多报考者里选出优质生源。对“研”的能力考察可侧重博士生的招生体制改革与分流淘汰机制。博士生培养可适当增加直博比例,一方面衔接高校本科阶段的“强基计划”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等,打造贯穿本硕博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直通车”。另一方面优化培养过程里的分流淘汰机制,例如直博生在读博三年内未能开题或通过资格考试等可获得硕士学位退出。践行“研”,构建科学的分类评价体系教育周刊:在“研”的践行中,不同类型的研究生有没有不同的培养路径?杨斌:突出“研”,要对专业型学位的培养质量建立起与学术型研究生不同的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近年来,尽管教育部明确专业学位论文可以采用研究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管理方案等多样形式,但实际执行情况并不理想,院校和教育部门的认识也还不一致。专业型研究生应建立起以职业胜任力为长期导向,以知识、能力和价值等综合指标为学位授予标准的专业学位质量评价体系,不能不分类型都拿学位论文来要质量,这是对人才质量的粗放错判。王军政:其一是课程体系,专硕和学硕有些课程可以是相同的,比如思政课、外语课、数理基础课等,而30%~50%的课程应当有所区别。其二是培养过程,要强化导师招生管理,招生类型和导师自身能力要匹配,有的导师研究方向偏理论基础,有的偏技术应用,如果一个导师二者的能力都具备,可以同时招学硕、专硕,但如果只具备一种能力,就只能带一种类型,否则可能会造成培养出的人才“四不像”。此外,可以探索打通两类硕士的新招考机制,如采取“先招考,后分流”方式,“入口”都是硕士,进校后再通过学生兴趣和其他选拔方法确定读学硕还是专硕;或招考后有交叉、互换的通道,如经过相应考核,根据个人的意愿、满足一定条件,专硕、学硕可以互相转换等。郭娇:基于前面提到的培养类型与学科差异,学术型研究生主要参与导师的课题、撰写与发表学术论文、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尤其是博士生论坛)等。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重点略有不同,理想状态是学术训练与实习实践相结合。这种结合可以嵌入到正式的课程体系里。对特定学科(例如医学、教育),这种临床诊断、学校见习、田野研究或实地考察的重要意义在研究生培养过程里不可替代,是在真实情境里综合运用他们的知识技能来解决问题、影响他人或产生社会效益。【来源:光明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巴洛克

研究生复试,目的在于甄除那些只会应试不会研究的“鹦鹉”

研究生招生有初试和复试两个环节。一般情况下,复试采取的都是差额制,考生在初试中成绩排名靠前,但在复试中“被刷”也很正常。2020年,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古代史专业招生5人,上线复试考生14人,复试后,初试成绩排位前五的考生全部“落马”,初试排名第六的考生一跃成为“状元”,更有初试成绩第11的考生,在复试中成功逆袭,综合排位第三。初试和复试的“大翻盘”,引发了不少人的猜测和争议。有人说这里面有“猫腻”,但经过相关部门核查,复试完全合规,排除“人情”因素,成绩有效。于是有人认为,复试面试是一种主观性考核,"随意性强""人为因素大""成绩有水分”,对考生不公平; 而初试成绩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较为真实地反映着考生的学业水平,据此,建议研究生招生取消复试。这个建议听起来不无道理,但是,对于研究生招生来说,却是不会被采纳的。研究生、研究生,顾名思义是搞“学术研究”的学生,与以“获取知识”为主的小学生、中学生甚至大学专科、本科生有着质的区别。研究生以前,学生学习是以“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为主的“双基学习”,学习形式以“机械识记”为主,而研究生学习则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以“探索、发现、发明、创新”为主的研究性学习,学习方式主要是“实践性研究”。研究生入校后,主要任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社会、实践需要,在某一个领域、方向、内容上进行探索、发现、创造“新知”,在研究过程中培养提升自己的科学探索、发现、研究能力。因而,招录研究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更要具备一定的研究潜质和能力。众所周知,研究生初试在理论上,是以考察基本知识掌握情况为主的,虽然也兼顾了对考生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考察,但那毕竟只是一种“纸上谈兵”。对不少考生来说,考试分数和真实能力之间有时可能存有较大的差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分低能”现象的存在,这也是毋庸置喙的。2020年10月,大连理工大学一名研究生在实验室自缢。该生在遗书中称:他按照老师的建议,进行了长期的实验,但得到的只是老师“数据没有意义”的评价;后续为了提高效率,他又好几次通宵做实验,可最后仍对自己的实验数据感到绝望,完不成实验,就不能顺利毕业……大连这名研究生悲剧并非个例,近年来,研究生、博士生因学业等问题而自杀悲剧频发,每个人具体原因虽各有不同,但背后却都有一个共同的本因,那就是一些学生没有研究能力、包括情商在内的综合素质低下。就拿大连理工那名研究生来说,他的实验不是为了研究,而是为了“让老师满意”,也就是说,他仍像中小学时那样,把实验当成“作业”,实验时,个人根本没有实验目的,只是为实验而实验,为“给老师”完成作业而实验。换句话说,该名同学,虽然考上了研究生,但学习思维却仍停留在中小学的“作业思维”,没有研究能力,不想研究,不愿研究,不会研究。如此情况下,实验自然就成了走过场,当然也就无法取得“满意”的数据结果。所以,笔试成绩好,只是表明该生具备了未来研究的“知识前提”,而能否“胜任”研究生学习、研究出成果来,还要看其是否具有研究的潜质。而这一点,唯有通过“面对面"的复试才能考察出来:比如语言表达、压力应对、人际沟通、思维品质——包括逻辑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等,这是复试的重要内容,这里面既考察智商,更考察情商……对未来学习和研究来说,这些综合素质,比初试分数更为重要。所以,很多高校招生,看重考生的初试分数,但更看考生的复试表现,复试的目的,就在于甄除那些只会应试而不会研究的“鹦鹉”,选拔出那些具有创新思维的研究者。因此,研究生复试,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去年兰州大学古代史专业复试的“大翻盘”,我想,大抵如此:复试不是看你对古代史知识“知道否”"知多否”“正确否”,而是看你是否有自己的独到的看法和见解,是否进行了“研究”——这是复试的大方向,是所有考生准备能否在复试胜出的关键所在。(作者,李玉柱,本文为 平湖一柱 原创作品,欢迎指导,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

流浪汉

逃避现实?迫于压力?大龄考研人要改变什么?

在一家考研培训机构工作5年,张帆见过背着吸奶器来上课的妈妈;为两岁女儿规划升学路径的父亲——他相中的私立小学要求“孩子父母至少有一人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一定要圆大学梦的外贸公司老板;渴望重回职场的家庭主妇,还有试图改变学历背景、学习新知的职场人。5年里,张帆公司的年营业额从90万元增长近10倍。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从2015年的164.9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377万人。她给学生们的“画像”是:35岁上下,大部分已经成家,职业多样,百分之七八十考非全日制研究生。“成年人生活的苦,你躺在床上它就来了。但学习上要吃的苦,是自找的。”张帆坦言,很多人不能理解这群逆行的大龄考研人,但“甭管抱着什么目的考研,至少是求变求进步的一群人”。逃避?在一个互联网问答社区网站,一条“大多数的读研行为都是对现实的逃避”的留言获很高点赞数。33岁的研二学生陈源远说自己不是。考研前,陈源远是一家国企的工程师,年薪20万元出头。一次人事调整后,他觉得“团队氛围没有以前好了”,大家从干劲十足变得懒散,“那种能力快速提升感”已经很久没有感受到了……他越想越迷茫。工作了8年,陈源远和妻子积累了一些“家底”,房贷还得差不多了,儿子只有1岁多,还没到大把花钱的时候。父母反对他考研,周围的人好像没有特别赞同的。他们劝他:你知道你现在的工作是多少人向往的吗?即便考研成功,你毕业之后选什么样的工作?会比之前的更好吗?而且还不一定考得上。陈源远也明白,在自己所在的单位,研究生学历只是一块敲门砖,入职后与本科生薪资相差不大,好多岗位考虑年轻化,有研究生学历反而成了劣势。他最在乎妻子的意见。妻子没有特别反对,她担心的是“风险系数”过高,万一考不上咋办?和他同年本科毕业的郭婷也决定去考研。郭婷在一家城市美术馆工作,工作第9年,单位提出了职工“提升计划”,鼓励职工接受研究生教育。“毕业后回原单位,不涉及升职,但对发展也算有益。”早几年进单位的同事,大多是本科毕业。但像她一样报名考研的屈指可数。郭婷明白,自己的工作经历可以弥补学历上的短板,职业发展并不受限。“如果研究生学历不是刚需的话,大家就更没有想法了。毕竟生活中抓住中年人、需要他们的地方太多了。”郭婷只在父母面前“模糊地提了一句”考研的事。父母更关心她何时恋爱结婚,有没有“在合适的年龄做该做的事”。张帆的学生大部分都在35岁左右,是“典型的中年人考研聚集区”。她坦言是因为公司专注的是管理类硕士联考,比如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管理硕士(MEM)、会计硕士(MPAcc)等。其中会计硕士被称为近年来考研“经久不衰的热门专业”。“管理类硕士联考笔试难度是考研专业里面相对较低的,研究生周末上课,无须脱产。”张帆介绍道,一所高校的MBA学费从5年前的十几万元涨到如今的近30万元,“比当地房价涨幅大多了。”在她看来,与本科毕业直接考研的应届生比,这群从职场逆行回学校的人各怀心事。人生上升阶段的中年人考研有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对现状的不满,比如工作上没有得到该有的职位或待遇,想拿到一个更好的学历去跳槽换工作,做个职业经理人或是创业等。还有一部分考生带着极强的目的性,为了“进入某个圈子”,考哪所学校、读哪个专业、导师选谁都是确定好的。还有“电视剧剧情重现”——父亲为了让女儿上最好的私立学校来考研,因为学校要求“夫妻双方至少有一人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他算好了时间,女儿现在两岁,他用1年时间考上,3年时间毕业,不耽误女儿入学。本科毕业9年,陈源远很难通过亲近的朋友、上下级同学搜集考研需要的信息。他加了一些考研微信群,尽管有“二战”“三战”的群友,但他仍是年龄较大的那一小撮人,“比大龄还年长一段”。考前5个月,他办理了离职手续,周一到周六在市图书馆复习,周日同图书馆一起“闭馆”休息。压力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考研,生活压力、中年危机会在备考过程中爆发出来。“矛盾集中的一个点是时间的分配。他们有生活、有家庭、有老有小有工作,他们要面临出差加班,少有的闲暇时间刚休息下来,就要去面对怎么给家庭和自己的追求分配时间。”张帆的学生里不乏孕妈或哺乳期的妈妈,有的在备考期间一次孩子都没抱过。也有学员把孩子哄睡后,自己从晚上10点学习到凌晨3点,然后早晨7点起床,送孩子去上学。一名从职场返回学校读研又读了博的人,坦承自己最烦过年回家。老家的人谈到他会摇摇头,怎么工作好好的又上学去了?他不接话,也觉得解释不清。张帆常拿来给学员打气的例子是,一位在外企做高级人力资源总监的女性,连续考了3年,其间生了二孩,出成绩的时候,她正抱着快两岁的小女儿。还有一位在临考前一个月得了中耳炎,已经听不见了,边输液边背单词打卡,他每天给自己写信,鼓励自己一定要考上。交过3万元的培训费,也有超过一半的学员放弃了。放弃的理由相似度很高,“无非是我太忙了;我身体不好;我要生孩子;我家里人身体不好”。有学员告诉张帆,“作决定之前都很纠结,一旦作了决定就很轻松,包括放弃”。杨云是那批走进考场、没有放弃的人。与张帆的学生不同,决定考研时她25岁,本科学的法语,工作近3年。她大部分时间跟进公司在海外的项目,从商业谈判直至项目落地。她形容自己是很有“狼性”的一个人,有野心,做事干脆利落。她的选择围绕着对未来的规划:因为要和男朋友结束异地恋,所以她放弃海外的工作回国;因为想要换一份稳定、能顾家的工作,所以她顺着自己中学时的爱好,决定跨专业考历史学的研究生,打算毕业后去中学做教师。杨云干脆辞职专心备考。没多久,她经历了男友出轨、分手,多年的感情潦草收场。考研的直接原因消失了,但她仍决定坚持下去,“为了自己,至少是一种知识上的提升”。为了调整状态,杨云追缴了一笔学费,转到封闭式管理的考研班学习,住特别潮湿、墙皮都掉下来的6人间。她在考研班“禁足”5个月,直到考研前几天。“虽然那时感情状态是糟糕的,但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书也能看懂了,单词也背得快了。”杨云说,“我不会说考研改变了我什么,但就当时的状态来说,它可能是挽救了我。”她粗略算了考研成本,光报班、买复习资料,花出去的钱超过10万元,自己工作攒下来的钱“折腾”没了。他们比应届生要考虑更多“成本”、特别是钱上的事。一名已经读博士三年级的考生,至今仍懊悔考研时“没花那450元”。决定辞职考研时,他给自己一年的时间,“考不上就再不考了”。考研网站上通常会放出一批免费资料做“诱饵”,再让用户为“秘籍”掏腰包。他判断确实有价值的资料需要450元,他没舍得花钱,相信自己也能看书将这些知识点整理出一个题库来。但最终,浪费了很多时间,也走了弯路。他觉得没能得到理想的结果与这些或多或少有点关系。高端玩家都是自定义配置工作到第六年,柯佳也决定去考研。读研究生的想法她一直都有,“因为在大城市工作时受到了学历歧视”。像大部分考研经验帖介绍的,她在4月开始辞职备考。为了有一点收入,她兼职做线上的社群运营。她用了3个月的时间调整状态,“一个特别明显的进步就是我完全能坐下来,可以看很长时间的书了”。为了摆脱手机依赖,她下载了一个声称“有超过600万付费用户的专注神器”——用户每专注一定时长,App的界面上就会长出一棵树,如果中途分心使用手机,成长中的小树就会枯死。她通过点评软件找付费自习室,包下里面的一个座位,每月600元。书桌间靠隔板隔开,有插座和柜子。柯佳每天早上7点多出家门,晚上11点多回到家。据她观察,周围像她一样考研的人不多,考公务员、考各种资格证的人占了大多数。两个月后,复习进度追上了,她觉得身体吃不消。她回到家里复习。她报辅导班花了近6000元,主要是视频课程。像大部分考研学生一样,她在二手书网站淘资料,关注很多定期发放免费考研资源的公众号,“因为大家都很穷”。在若干个研友群里,除了互相分享资源,大家也会偶尔晒心情,复习进度落后了、跟男朋友吵架了之类的也不少。群里大多是在校学生或者“二战”考研的。柯佳的“一战”以失败告终。她结束全职备考的状态,在一家心理咨询室找了工作,边工作边复习,“直到考上为止”。她和丈夫也要考虑经济压力。决定考研后,她选择工作的收入变为原来的五分之一。这对90后夫妻偶尔抱着手机看城市里的楼盘,“起初关注的是哪些地方我们可能买得起,后来我们发现,再也买不起了”。心理咨询室里的几名助理也在准备考研,他们组成了考研互助组。他们约定,每天早晨9点之前交当日复习计划,晚上睡前交总结。“从报名到进了考场,我就觉得自己已经很厉害了。”郭婷自嘲道,“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把卷子写满,别交白卷,要不一屋子考生,也太丢人了。”郭婷英语成绩没过线,落榜了。单位的“提升计划”每年都在变化,但她仍要继续考下去。她换了一所报考学校,选了与本科不同的专业,结果的重要性正在淡化,她想学到更多知识,享受知识输入的“愉悦过程”。张帆时不时地给学生“泼冷水”,“读研后可能希望有一些飞跃,但是绝对不可能说,读研以后就可以鸟枪换炮、咸鱼翻生了,可能性不是很高”。陈源远坦言,自己“一直对研究生生活没有太多想象”。他觉得,自己不会因为读了两年的研究生,就会得到知识的迭代,得到很大的成长。张帆带过的一个学员,名校毕业,结婚生子前在职场非常拼。怀孕5个月的时候,为了工作,她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开到一半停在紧急车道先吐,吐完了接着开。生了两个孩子后,她回归家庭,做全职太太。有时丈夫回家后,她第一句话要问的是,你妈今天白天说那句话什么意思?“她就对自己特别失望,你知道吧。”张帆说,“她觉得自己从一个职业女性沦落到现在的境地。再去读书,其实是把她从一个状态里拖出来了。”在她看来,女性从重回学校这件事中的获益更明显。杨云准备着申请攻读博士研究生的资料。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心仪学校的历史系。被录取后,杨云打电话告诉家人,也告诉了本科的专业导师。导师约她到国家图书馆,“既然有这么珍贵的机会再学习,一定要好好珍惜,再把法语捡起来,它可能是你将来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工具”。“我做硕士论文用的都是法语材料。”杨云调侃道,“本科专业没有丢,现在学历史了,反而挺喜欢法语了。”法语课曾让她崩溃,每天上午四节法语课,每周测验,不排名,老师按成绩高低发卷子。“人都是要脸的”,大一第一个学期,她甚至天天想着退学回家重新高考。现在,她经常给本科老师发60秒语音,读法语课文,也在申请读博。回望这段经历,杨云觉得考研带给自己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自己的学习能力,从知识沙漠,一步一步地,把自己知识的那片森林经营出来。她说:“低端玩家是标准配置,高端玩家都是自定义配置”。(应受访者要求,受访者均为化名)来源:中国青年报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张宇

日夜不休

连追9期!《放学后》制作团队开启综艺清流,杜海涛靳梦佳当助教

不知道小伙伴有没有和我一样的感受:假如当年有人能指导我填志愿,我将会有个不一样的人生?后悔填的志愿可能是大多数都会起得念头,特别是本年高校录取结果出来后,这种现象更是明显小倩遇到一个综艺,就特别适合那些迷茫的孩子——《叮咚上线!老师好》《叮咚上线!老师好》于2020年7月27日首播,到目前为止已经播出9期。该节目由杜海涛和靳梦佳担任助教,打造创新的全年龄青春课堂,一批有颜有型又有才的老师上阵,挑战趣味性知识输出。由此可见,这是一档互动知识分享节目。节目制作团队大家也不陌生,由湖南卫视的秦明团队和孔晓一工作室共同打造。秦明团队早期的《天天向上》、《中华文明之美》、《放学后》,孔晓一工作室的《汉语桥》、《少年说》、《我们的师父》,深受观众喜爱,获得不少好评。两个团队专注于文化和教育,他们将其融入综艺节目中,做出了趣味性和观赏性。而《叮咚上线!老师好》同样具备“文化+趣味”的特点。尽管从豆瓣的整体展现来看,这似乎是一档并不太受大众欢迎的节目。但看过之后,如同网友说的:“真的了解了很多东西。”小倩花了一个上午就追完了9期,看的欲罢不能。真心觉得,这档节目是综艺界的一股清流,不禁想说:这知识,真香。那么这档综艺,到底香在哪?一、老师团专业过硬,自带幽默在知识分享的综艺节目中,既要老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一定权威,又要具备一定的综艺感。于是这样一批活跃于各大网络平台的特别老师团诞生了。这批老师不仅专业知识过硬,而且自带幽默,综艺感满满。首当其冲的是经济学者薛兆丰。相信大家对他并陌生,从《奇葩说》的舞台上认识他,一个将枯燥乏味的经济学课程讲的生动有趣的人。在《奇葩说》节目中,经常是笑死人不偿命。比如谈到接吻的感觉时,薛教授一本正经的回答:我对接吻的感觉是一般般,可能是方法不对。他将这种一本正经的幽默带到了叮咚课堂,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收获新知,不愧是理性学科中的一朵中“奇葩“。再看另外一位网络红人考研教师张雪峰。张雪峰凭借《34秒解读35所985高校》走红网络,是一名考研辅导达人。随后参加了网综《火星情报局》《演说家》等,是一个集知识与幽默于一身的老师。网友对他的课程评价是:有意思、有深度、简洁不浪费时间。以上两位老师只是教你填报志愿,作为一个诱饵,接下来有各个学科的老师齐上阵。比如物理张成、古典音乐侯乐天、考古张志浩、法律金勋、建筑赵逸君、心理赵了了等。这些老师都是在自己专业领域做到很出众,保证了节目在知识输出上的可靠性,是非常不错的。有了专业又有趣的老师,这档文化综艺的中流砥柱已经支撑起来了。二、创新课堂内容,有干货有趣味我想所有老师都会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用怎样的上课方式,才能防止学生开小差,把知识装进他们的脑海里?将课堂搬到综艺舞台上,在一个更大更不聚气的舞台上,处理好这个问题尤为重要。让人惊喜的是,看这个节目,你不仅不会被瞌睡虫带走,反而会被吸引一直看下去。老师们上课的内容,不仅全是干货,而且切入方式和讲解风格非常有趣,追起来就跟追一般的娱乐综艺一样轻松,又能学到很多知识。因为该节目是在2020年高考填报志愿期间上线的,就有专门针对志愿填报的内容。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当年填报志愿时很懵,不知道哪个专业最好。张雪峰老师就告诉我们:理科生填志愿,重点看专业,文科生填志愿,重点看学校。他从社会行业、专业对口的角度去分析,理科排名靠前的学校,学到的东西多,找工作的时候,业内认可;而人文学科的专业对口性并不强,选择一个综合实力较好的学校,才能有更好的平台,更多的机会。听完之后顿时觉得对于如何填报志愿清晰了很多。我是文科生,不禁感叹当时要是有这样专业的指导,志愿填报就不用那么纠结了,现在可能就不会后悔选错专业了。此外,一些被认为是不好学、冷门的学科,老师用独特的视角和有趣的方式去讲解后,让人多了对它的了解和探究的渴望。比如说起学数学,有多少人跟我一样是摇头拒绝的。但是看完这位被人们称为“可以直接出道的95后数学老师”陈凯洲,用数学知识教会大家如何挑选最具性价比的披萨,打破了我对数学的抗拒心理。甚至心里也像杜海涛一样惊叹,数学没学好,得少吃很多肉哇!另外,陈老师还在课堂上展示了跳街舞的超能个人技,明明可以靠颜值偏偏要靠才华。好想说,这样有颜值有学问有才艺的数学老师请给我来一打!再比如对盗墓深感好奇的同学,深深的被这位称为“从千年古墓中走出来的历史老师”张志浩给吸引。开场他就来了一句:其实历史老师最怕的,就是考古学家!为何?因为考古者一出手,有时就要颠覆历史,历史老师瑟瑟发抖中…...随后还为大家揭秘了古人化妆的奇闻秘事儿,古人化妆原来喜欢越白越好,绝对想不到的知识!还有很多在传统课堂中难以听到的趣味内容,你没听过的知识点,都呈现了出来。例如物理是如何玩转硬核浪漫的、音乐家李斯特竟然是“话痨”、用诗词还能拿出来秀写情书追人等。不得不说,这种创新传统的授课内容和方式,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作为一名已经毕业多年的人,都觉得受益匪浅,看得停不下来;对于学生来说,想必更是收获颇丰。三、现场互动趣味连连课堂上老师讲课,自然少不了与学生互动。这种课堂模式搬上大荧幕,没有课堂被点名的紧张无措,反而在现场听课的同学会与老师们做出激烈的探讨,爆出了不少趣味瞬间。在法律课堂上,拿海涛照片举例探讨“肖像权侵犯”时,这位小胖子同学直接硬刚海涛,约他去爬山拍照,引得全场爆笑。没想到现在的小朋友都这么有梗的,给你点个赞!还有好玩的物理老师赵叶彤通过口红色号讲解色彩和光学,讲了黑色物体因为吸收了大量能量而容易自爆。没想到就有同学惊人一问:在热天浑身穿着黑色衣服,会不会原地自爆?老师都被问的语塞,这位同学的提问也太可爱了。当然,也有很多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老师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做了详尽的解答。这样“讲课+提问”的全年龄互动课堂模式,不仅知识加载多多,而且趣味连连,真羡慕在课堂现场与老师近距离互动的学生们。总的来说,追这个综艺,最大的感触就是能够学到很多知识,当然也会遗憾自己当年读书和高考时,没有这样的综艺。期待有更多这样人文综艺的出现!青石电影编辑部 | 小倩(实习)

钉子户

跟谁学年内9遭做空;B站上线知识区;达内回应高管刷单

作者:彩虹编辑:刘岩图源:图虫招生数及营收虚增900%?跟谁学年内9遭做空;B站上线知识区;达内回应高管刷单 | 教育周报本周,教育部发布十项工作要点:涉及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等;华中师大成立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教育学部。跟谁学再次被灰熊做空,招生数及营收虚增900%。对此,跟谁学第一时间回应表示做空机构造假和P图。这也是跟谁学今年年内第9遭做空。资本层面,本周获融资的教育企业不在少数。国内,职问宣布获得腾讯的战略融资,MCN品牌101名师工厂完成千万元Pre-A轮投资等;国外,印度教育科技企业iNurture获3亿卢比融资。产品方面,B站上线“知识区”,整合泛知识类内容;凯叔“6·1”直播带货1168万元,并上线两款新作等。大公司大事件招生数及营收虚增900%?跟谁学又遭做空,回应:做空机构造假和P图继2月25日首次做空跟谁学后,6月2日晚间,美国做空机构灰熊针对跟谁学发布了第二份做空报告,称跟谁学虚增学生人数和营收约900%,跟谁学还在从事大规模的非法营销活动。跟谁学3日回应称,该做空报告出现了大量信息篡改、P 图及完全不合逻辑的指控,公司将针对机构伪造证据的行为向公安机关经济犯罪侦查部门寻求帮助。被曝高管刷单,达内科技:系普通员工的个人行为,已调整考核模式近日,美股上市公司达内科技被曝存在刷单造假行为,北京“高管”辛某亲自下场刷单。对此,达内科技回应称,辛某非公司高管,刷单是其个人行为,公司已于5月30日将辛某开除,追回其骗取的绩效奖金。此外,达内科技内部人士指出,疫情期间公司调整了员工绩效考核标准,对非管理层员工的绩效考核从“现金收入+进班消课”改为单独现金收入考核,从而造成了漏洞。目前,公司已恢复之前的双重考核标准,从源头上杜绝刷单行为的产生。豌豆思维:已连续多月正向现金流,经营出现问题为不实信息豌豆思维就近日社交媒体的几起传言发布声明。传言称,豌豆思维由于经营状况出现问题致使跟供应商解约,导致不能如约履行课程服务及教师频繁更换或离职等情况。对此,豌豆思维表示,已保持连续多月正向现金流,资金状况良好,具备面向所有学员的全额兑付能力,始终保持着高速健康的发展态势。豌豆思维还指出,2019 年12 月以来,豌豆思维持续多月正向现金流,营收在今年3 月突破9000 万,正向现金流达4300 万,在读学员人数超12 万。思贝姆教育北京4家直营校区关停近日,位于北京的思贝姆儿童成长中心被爆出4家直营校区突然关停,超过160位家长进行退费维权,涉及到的课程金额从3000元到3万元不等。6月6日,思贝姆儿童成长中心发布公告称,由于受到疫情影响,以及公司内部存在相关股东失联的情况,思贝姆将关闭在北京的4家直营校区,分别为花乡奥莱校区、青塔校区、京荟校区和中关村校区。思贝姆主打乐高机器人课程和全脑潜能开发课程,目前在北京、辽宁、河南、安徽、湖南,及上海等省市拥有23家门店。一周融资&并购本周全球教育领域融资事件共11起,国内10起,国外1起。数据来源:创业邦研究中心&公开资料在线少儿音乐教育vipSing完成近千万元天使轮融资6月1日,在线少儿音乐教育vipSing宣布完成近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四季教育和创伴基金双领投,成为资本沙烨跟投。“本轮融资主要用于三个方面,一是夯实技术及课研团队,二是技术和课程上进一步升级,三是投入获课渠道的建设。”vipSingCEO沈彦树告诉决胜网。vipSing成立于2019年6月,是一款为3-14岁少儿打造的在线少儿音乐启蒙教育产品,其课程以世界四大音乐教学法为理论基础,结合原创少儿歌曲和世界名曲,形成以声乐教学为载体的音乐启蒙课程。MCN品牌“101名师工厂”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MCN品牌“101名师工厂”宣布获得数千万元Pre-A轮投资。本轮融资由北塔资本领投,蓝象资本跟投。据介绍,这已经是101名师工厂3个月内获得的的第2轮融资,此前,101名师工厂曾获得蓝象资本天使轮投资。101名师工厂成立于2019年底,是一家孵化泛教育领域网红老师的MCN品牌。公司为旗下KOL提供全站式内容制作及经纪服务,同时对接上游教育产品供应商,帮助旗下KOL提高商业变现能力及品牌价值。据介绍,其旗下签约了近400位老师,单个账号最高粉丝量超过700万,旗下账号平均涨粉50%,并且已跑通轻量化变现模式。儿童科学教育品牌Mad Science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3-12岁儿童科学教育品牌Mad Science神奇科学家完成了数千万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彬复资本、国金投资及涌铧投资、上海凤千。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线下实体校区服务与教学体验的持续升级,以及线上产品矩阵的快速拓展。Mad Science是一家儿童科学教育品牌,面向3-12岁儿童,采取外教英文或外中教双语的授课方式,自研自产教具超万个品类,可应对有极细的知识点切片的全教学场景。目前,Mad Science已经覆盖了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25,000多所学校。其中,上海就有近10家直营校区。上海伽牛教育完成千万级PreA轮融资近日,上海伽牛教育对外宣布完成千万级Pre-A轮融资,投资机构为盛通股份。伽牛教育创始人、董事长张拓表示,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加速推进线下门店的扩张,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OMO服务模式的完善优化。据悉, 伽牛教育创办于2017年,主要面向3-16岁青少儿开展科学实验、逻辑思维、科创竞赛等科目的教育和服务。创立至今,已经建立四家线下体验中心,线上线下服务近万个付费家庭。职问宣布完成战略融资,投资方为腾讯近日,职业培训及咨询服务平台“职问”完成战略融资,投资方为腾讯投资。据了解,今年4月,职问宣布已于2019年完成总金额超6000万元的A轮及A+轮融资,由智联招聘和网易传媒联合投资。两轮融资后,职问累计融资金额超1亿元人民币。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于2015年的职问最早以职业问答社区模式起步,后逐步衍生出职业社区网站、新媒体内容服务、培训小程序、红宝书教程、求职辅导产品,职业技能课程和职前教育服务等形态。职问是一个职业培训及咨询服务平台,主要为应届生和职场新人提供一站式职业规划、求职辅导、技能培训服务。考研教育平台掌成好课完成近千万天使轮融资,58产业基金投资近日,考研教育平台掌成好课宣布完成近千万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58产业基金,本轮融资主要用于考研学科品类拓展及在线中台体系搭建。掌成好课创办于2018年3月,是一个专注于帮助年轻人在线学习提升的平台,主要提供考研专业课和公共课,考研十三大专业学科门类的课程及规划辅导,非学历职业培训等课程。掌成好课创始人张文平,原为跨考教育联合创始人,他认为:“职业教育领域线下很难再出10亿级体量的公司,反而线上依托名师,简化流量获取流程及成本,提升流量转化速度和流量复用能力,是职业在线教育机构能快速形成壁垒的核心要素。”悠沃教育完成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科创空间运营综合平台悠沃教育完成天使轮数百万人民币融资,投资方为中德产业资本和天使投资人严筱湄女士。资金将主要用于科创空间解决方案的研发和科创营地业务的拓展。公开资料显示,悠沃教育是一个科创空间运营综合平台,其主营业务为基于校园-营地科创教育场景的科创空间运营综合平台开发。悠沃教育以上海为孵化中心,与全国合作伙伴一起推进建设与当地特色结合的科创/科普空间。紫蓝教育完成百万级天使轮融资北京紫蓝教育已完成百万级天使融资。紫蓝教育表示,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课程建设,完善人才队伍,扩大市场规模。北京紫蓝教育科技成立于2018年,主要为全国中小学建设创客实验室及输出课程,通过在线视频课程和教育游戏切入青少年教育市场,联动老师、家长实现对中小学生财富观念、创新意识的培养。十牛小镇完成数百万元融资早教托育服务机构十牛小镇宣布完成数百万融资,本轮融资由广州泰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领投,两位从事教育事业的个人投资者跟投。十牛小镇创始人黎钢涛表示,此次融资将主要用于公司全国的市场扩张和团队建设,特别是师资管理体系。据了解,十牛小镇创立于2019年5月,由拥有13年幼教、托育经验的黎钢涛校长和其培养的教务团队、招生团队组建而成,致力于打造一个让家长值得信赖的专业照护日托连锁品牌。商业新知完成2000万元Pre-A融资商业知识与企业服务平台“商业新知”完成2000万元人民币Pre-A融资,投资方为用友科技。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强化产品与知识内容运营,完善企服商城的全国区域运营体系。公开资料显示,商业新知隶属于北京商状元科技有限公司,是采用新一代互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致力于商业知识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价值实现方式创新发展的互联网平台服务商。印度教育科技企业iNurture获3亿卢比融资据竺道资本报道,印度教育科技初创企业iNurture Ecation Solutions宣布获得了一笔3亿卢比的投资,投资方为迪拜家族投资机构Kimera 。据了解,iNurture公司创立于2007年,创始人为Ashwin Ajila。该公司与印度各地的大学和学院合作,提供与行业相关的课程。目前,已有10000多名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学习其课程,分布在全印度35个校区。受疫情影响,该公司现在开始提供在线课程,并通过其技术平台使学生能够按时完成学业要求。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截至2019-2020财年,他们的收入约为15亿卢比,本财年已实现盈利。网宿科技拟8亿元收购在线教育企业创而新网宿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创而新(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100%股份,交易价暂定8亿元;同时拟配套募资不超4.8亿元。此次交易完成后,创而新将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创而新于2008年成立,前身为新加坡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的教育事业部,是国内较为领先的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可以为客户提供丰富的基于多种信息技术手段的教学产品和教学应用服务。博瑞传播拟收购生学教育60%股权5月31日,成都博瑞传播股份有限公司披露公告显示,公司拟向陈长志、天津生学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收购其持有的四川生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60%股权。公告显示,经初步商定,本次收购将采取现金支付方式,最终以收购方及出售方签订的股权收购协议的约定为准。出售方将对标的公司业绩及业绩补偿向收购方做出承诺,并就相关事宜与收购方在股权收购协议中予以安排或单独与收购方签订业绩承诺补偿协议,业绩承诺及业绩补偿由各方根据资产评估报告的预测利润情况另行磋商确定。新产品&新技术B站上线“知识区”整合泛知识类内容6月5日,哔哩哔哩(简称“B站”)上线新一级分区“知识区”,包含科学科普、社科人文、财经、校园学习、职业职场、野生技术协会六个二级分区,以分享知识、教研、技能、观点、人文为主要内容。B站调整公告显示,知识分区的调整主要因为近期泛知识类内容的投稿量和播放量日益趋增,此次调整是为了整合所有泛知识类内容。B站官网截图据澎湃新闻报道,2019年,B站泛知识学习类内容的观看用户数突破5000万,学习类UP主数量同比增长151%,学习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274%。凯叔“6·1”直播带货1168万元,同日上线两款新作6月1日晚7点,凯叔在“凯叔讲故事App”内直播3小时,官方透露其累计送出价值超300万的儿童节礼物,并实现直播带货1168万元。同日,“凯叔讲故事APP”上线新作《凯叔·诗经》和《凯叔·千字文》。《凯叔·诗经》共83集,官方介绍,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此次《凯叔·诗经》选取的部分主要集中于《风》。瑞思英语联合环球影业推出《瑞思大师课—功夫熊猫》系列产品在6月1日儿童节之际,瑞思英语联合环球影业推出《瑞思大师课—功夫熊猫》系列产品。该系列产品面向3-8岁儿童,其中包括绘本、闪卡、魔贴挂图等图书工具和与之配套的短期线上学习课程。瑞思英语是瑞思教育旗下为3-18岁中国孩子提供覆盖知识文化、个人发展、社会交往三大领域能力的全年龄段素质教育产品体系。据了解,瑞思教育与环球影业在1月正式达成合作,引进《功夫熊猫》系列IP形象与故事。童心制物(Makeblock)推出三款家庭教育新产品近日,STEAM教育参与者童心制物(Makeblock)面向C端推出三款家庭教育新产品:童心制物造物编程课、童心制物思维启蒙机器人以及童心制物熊猫科学实验。这三款产品分别是针对6岁以上孩子的订阅式少儿编程课、面向3-9岁的儿童家庭推出的亲子游戏套装以及与少儿科普杂志《万物》联合打造的STEAM 教育趣味科学实验套装。据了解,2019年,童心制物产品与服务已遍布全球140多个国家,全球用户突破 1500万人。面向学校、教培、家庭三大教育场景,童心制物均已完成阶梯式产品布局。创始人兼 CEO 王建军表示,童心制物致力于解决 STEAM 教育行业的基础设施问题,用优秀技术和产品赋能整个行业。宏观动态教育部发布十项工作要点:涉及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等近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主持召开党组扩大会。会议要求,教育系统要深刻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弘扬“奋进文化”,践行“一线规则”,统筹抓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同时,要求做好以下这十项工作:一是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二是抓好考试招生工作;三是抓好教育脱贫攻坚;四是抓好义务教育;五是抓好职业教育;六是抓好高等教育;七是抓好就业工作;八是巩固4%成果;九是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十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育部:招收中西部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6822人6月3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最新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招生培养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20〕8号)。通知指出,2020年中央财政支持高等医学院校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培养订单定向免费五年制本科医学生共计6822人。通知要求报考免费医学定向招生计划的考生均须参加当年全国统一高考,实行单列志愿、单设批次、单独划线,只招收农村生源,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通知》还规定,中央财政支持的免费本科医学生订单定向招生计划在有关学校的本科层次招生来源计划中单列编制,计划性质为“国家免费医学生”。上海:幼儿未来园情况下不得收取任何费用5月29日,上海市教委发布通知,规定从3月份起,上海市大中小学开展在线教育(中小学在线教育从3月2日起开始),各类学校可按照收费标准收取学费。不得跨学年或学期预收学费,未开学或未开课不得提前收取学费。此外,根据《上海市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本市幼儿园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沪教委〔2020〕2号)规定,幼儿未来园情况下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北京学科类培训机构或可在1-3年级返校后,申请线下复课近日一份名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有序恢复线下课程和集体活动工作建议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流出。该文件就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恢复线下课程和集体活动提出建议。在恢复时间上,《通知》指出,自小学1-3 年级学生返校复课之日起,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可向审批机关书面申请恢复线下课程和集体活动。华中师大成立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教育学部近日,华中师范大学宣布成立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教育学部,由副校长夏立新兼任人工智能教育学部部长。据华中师大透露,人工智能教育学部由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等4个原有二级建制教学科研单位和深圳研究院等7个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及其他机构组建整合而成,设置了教育技术学、科学教育、电子信息等多项本硕博专业,并将根据学部办学目标定位对部分专业做出调整。大佬言论VIPKID大米网校徐德直:VIPKID大米网校称学员增长已超过500%6月1日消息,与寒假的学员情况相比,截至目前VIPKID大米网校的学员增长已经超过了500%。VIPKID大米网校数学负责人徐德直表示:“本次暑期课程,大米网校将在动画IP,H5游戏,教具盒子及互动形式上进行重要升级。学科通过有序的内部沟通,快速的外部响应,积极修改设计产品,以期满足并超越更多家长和孩子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