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向纵深发展(新论)天野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向纵深发展(新论)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使数字化的研发、生产、交换、消费成为主流,形成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病毒溯源、患者追踪、疫苗新药研发等防控工作,以及无人生产、远程运维、居家办公等在线工作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应该更加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稳增长、促转型、育动能中的作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向纵深发展。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可以稳住制造业基本盘。从实践看,信息技术在加快复工复产、顺畅产业链运行、稳定制造业供应链等方面大有可为。例如,浙江一家工业互联网公司宣布永久免费开放企业疫情管理SaaS云服务系统,为企业提供人员返工管理、人员体温、隔离天数等系统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服务;又如,安徽推广远程生产管理系统应用,支持远程智能运维和预测性维修服务,解决制造过程中设备维修巡检、技术支持、车间实训等难题。做好生产协同和风险预警,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有广阔空间,不仅能有力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协同复工,而且能确保国内产业供应链顺畅运行。前不久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应该看到,与传统意义上的基础设施不同,“新基建”不仅是产业发展的支撑平台和基础设施,而且呈现出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特征。其中的一些新型基础设施,自身就是一个大产业,既能孵化出更多创新与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融合化、高端化发展,又有可能被培育成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增长点。因此,采取更多市场化办法,坚持企业主体、效益优先、集约高效、适度超前、绿色智能、安全可靠,加快“新基建”布局,就能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撑。当前,我国在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已经占据一席之地,产业规模体量全球领先,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经济、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新动能的空间仍然很大。下一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应加快由大到强的转变。一方面,继续突出新技术供给和新产业发展,做强集成电路等信息技术领域的核心产业,强化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通信、5G移动通信等技术攻关,促进新兴产业培育。另一方面,要强化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对生产、流通、分配等经济活动的改造,支持建设若干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使数字化的研发、生产、交换、消费成为主流,形成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随着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只要进一步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我们就一定能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发生根本性转变,以创新带动转型,以增量带动存量,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作者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副研究员)《 人民日报 》( 2020年04月20日 05 版)

大公调曰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向纵深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使数字化的研发、生产、交换、消费成为主流,形成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病毒溯源、患者追踪、疫苗新药研发等防控工作,以及无人生产、远程运维、居家办公等在线工作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应该更加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稳增长、促转型、育动能中的作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向纵深发展。 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可以稳住制造业基本盘。从实践看,信息技术在加快复工复产、顺畅产业链运行、稳定制造业供应链等方面大有可为。例如,浙江一家工业互联网公司宣布永久免费开放企业疫情管理SaaS云服务系统,为企业提供人员返工管理、人员体温、隔离天数等系统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服务;又如,安徽推广远程生产管理系统应用,支持远程智能运维和预测性维修服务,解决制造过程中设备维修巡检、技术支持、车间实训等难题。做好生产协同和风险预警,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有广阔空间,不仅能有力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协同复工,而且能确保国内产业供应链顺畅运行。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应该看到,与传统意义上的基础设施不同,“新基建”不仅是产业发展的支撑平台和基础设施,而且呈现出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特征。其中的一些新型基础设施,自身就是一个大产业,既能孵化出更多创新与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融合化、高端化发展,又有可能被培育成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增长点。因此,采取更多市场化办法,坚持企业主体、效益优先、集约高效、适度超前、绿色智能、安全可靠,加快“新基建”布局,就能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撑。 当前,我国在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已经占据一席之地,产业规模体量全球领先,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经济、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新动能的空间仍然很大。下一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应加快由大到强的转变。一方面,继续突出新技术供给和新产业发展,做强集成电路等信息技术领域的核心产业,强化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通信、5G移动通信等技术攻关,促进新兴产业培育。另一方面,要强化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对生产、流通、分配等经济活动的改造,支持建设若干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使数字化的研发、生产、交换、消费成为主流,形成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随着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只要进一步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我们就一定能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发生根本性转变,以创新带动转型,以增量带动存量,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作者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副研究员)

境界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长久以来,受制于我国信息技术产业起步较晚,相关产业竞争力主要集中在终端应用领域,产业底层与关键技术领域对外依赖度较大,从技术水平来看,我国互联网行业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电子核心产业欠缺竞争力在当下中美摩擦加大、美国加速收紧对于中国技术限制的背景下,无论是信息技术产业底层的电子产业,还是面向未来科技制高点的大数据、物联网与人工智能产业,所面临的“卡脖子”威胁都迫在眉睫。因此,在相关产业链条上着力实现技术自主可控,大力培育一批面向未来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潜质公司,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应有之义。科创板的推出,打通了新兴信息技术企业从诞生到壮大的全部资金支持链环,为新生信息技术企业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融资渠道,对于实现我国关键产业技术独立自主,缓解关键技术封锁对我国产业升级的“卡脖子”威胁,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科创板开板一年以来,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上市公司不负众望,显著呈现出高估值、高营收、高研发强度的“三高”特征。申报及过会数量占比三成五,终止发行数量占比超五成截至2020年6月30日,共有145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公司申报科创板,占所有申报科创板公司数量的36.8%。其中,55家公司已发行股份,报送证监会的公司数量为9家,正在发行的公司数量为4家,已过会上市公司总数为68家,占全部科创板已过会上市公司数量的37.57%。终止发行的有14家,占全部终止发行公司数量的51.85%。特别需要提及的是,截至目前已上市的4家科创板红筹股公司,有3家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主要选择上市标准一申报,行业平均募资金额更多145家申报科创板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公司中,有126家以上市标准一申报,表明上市标准一更得到该领域公司青睐。选择上市标准四的公司有11家,没有公司选择标准三和标准五申报。此外,上市公司优刻得选择的是特殊表决权标准二申报上市。从细分领域来看,电子核心产业与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属于主要领域。申报企业有60家属于电子核心产业,数量最多。但在已过会企业中,有21家属于电子核心产业,有22家属于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产业。从地域看,申报企业分布在全国23个省和直辖市(包含境外),其中,广东最多,共有36家。已过会企业仅分布于全国14个省和直辖市(包含境外),北京以15家已过会公司夺魁。首发募集资金方面,全部科创板募集资金总额1528.64亿元,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公司共募集资金716.46亿元,占比为46.87%,相较于37.57%的过会公司数量占比,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科创板上市公司平均募资金额更多。高营收高盈利领衔科创板,高成长铸就未来科技巨擘科创板上市公司业绩表现数据显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类公司头部企业创收能力较强,中国通号以2019年全年实现416.46亿元的营业收入与41.77亿元的净利润夺魁,在科创板全板块也位居第一。全板块营业收入前十公司中,有6家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公司。成长能力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类公司以净利润中位数14.18%跑输于科创板整体表现(21.85%),显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特别是电子行业作为高投入重资产行业,利润成长能力稍有欠缺。但相较于申万通信行业、申万电子行业以及申万互联网行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公司利润成长能力具有明显优势。营业收入在54家已发行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公司中,2019年平均营业收入20.24亿元,中位数为5.01亿元。相较于全部科创板已上市公司表现(平均营收14.26亿元,营收中位数4.89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头部企业营业收入相对较高,显著拉升了该领域下公司平均营业收入水平,但从分布来看,该领域下上市公司营业收入与全板块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分布较为一致。54家公司中,中国通号实现营业收入最多,达到416.46亿元,同时也是所有已上市科创板公司中实现营收最多的公司;宝兰德实现营业收入最少,为1.43亿元。细分领域方面,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平均营收最高,达到78.38亿元,遥遥领先其他细分领域,主要是受中国通号与传音控股营收较高影响。电子核心产业以12.99亿元的平均营收位居次位。与其他板块相比,科创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公司创收能力较弱,显示出科创板对新兴技术公司支持力度更强。从营业收入成长性角度分析,54家公司中营业收入同比中位数为19.28%,相较于全板块公司数据(中位数19.87%)比较接近。其中,寒武纪以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9.35%夺魁,神工股份以-33.25%垫底。细分领域方面,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领域公司平均营业收入同比增速最高,达到35.94%;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公司平均营业收入同比增速最低,平均增速仅为6.91%。与其他板块相比,科创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公司营业收入成长能力较强,领先申万电子行业以及申万通信行业,略低于申万互联网行业。净利润54家已发行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中,2019年平均净利润2.17亿元,中位数0.92亿元。相较于全部科创板已上市公司表现(平均净利润1.41亿元,中位数0.88亿元),其分布形态与营业收入项下分布形态基本吻合,即领域内头部公司实现净利润较多,提升了整体盈利水平,但总的分布与全板块分布基本一致。其中,中国通号依旧占据净利润榜排名首位,2019年实现净利润41.77亿元。寒武纪亏损扩大,净利润录得-11.79%,排名垫底。细分领域方面,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公司实现平均净利润最高,达到28.05亿元,遥遥领先其他细分领域,主要系受中国通号与传音控股净利较高影响。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领域公司实现平均净利润最低,仅为0.41亿元。与其他板块相比,科创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公司盈利能力较强,显著高于申万互联网行业以及申万通信行业平均水平。从净利润成长性角度分析,54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中位数为14.18%,相较于全板块数据(中位数21.85%),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净利润成长能力弱于板块平均水平。其中,传音控股以净利润同比增长174.79%夺魁,寒武纪以-2,772.66%垫底。细分领域方面,除电子核心产业以及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产业以外,其他领域公司均实现了超过30%的净利润同比增长。与其他板块相比,科创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公司净利润成长能力较强,略高于申万互联网行业以及申万电子行业平均水平。高研发投入打造科创本色,强于板块平均水平30%从研发投入以及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两个指标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公司的研发水平均显著高于全板块平均水平。其中,尤以人工智能领域公司研发强度最高。与其他板块相比,虽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公司的研发投入金额不及主板、创业板等同业公司,但研发强度仍然显著较高,显示该领域上市公司更为重视研发投入。54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中,2019年平均研发投入为1.52亿元,相较于全板块上市公司1.14亿元的平均研发投入明显较高;研发费用占总营收比例平均为13.18%(剔除超过100%的扰动数据),而全板块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占总营收比例平均为10.87%(剔除超过100%的扰动数据) 。由此看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公司更加重视研发投入,研发强度更大。从细分领域来看,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较多,平均研发费用达到11.94亿元,排名第一,但研发强度仅为3.59%,排名倒数第一;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领域公司研发投入金额较少,平均研发费用为0.31亿元。人工智能领域上市公司研发强度最高,平均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达到34.75%。与其他板块相比,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平均研发费用相对较低,但研发强度显著高于其他板块。高估值奠定价值投资基础,电子核心产业占据半壁江山整体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公司的首发市盈率较全板块平均水平为低,但上市后整体市盈率反而略高于全板块市盈率,显示该领域有较好的持有价值。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领域上市公司拥有该领域最高的市盈率倍数,同时电子核心产业上市公司的总市值约占该领域总市值的一半。在53家已上市的该领域公司中(寒武纪已发行未上市),平均首发市盈率为58.28倍,低于全板块公司平均首发市盈率71.36倍(剔除未盈利上市公司)。鉴于科创板为部分尚未盈利或盈利较小的医药企业开放上市渠道,因此医药类企业首发市盈率普遍较高。截至2020年6月30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公司的总体市盈率为87.39倍,略高于科创板总体市盈率86.17倍,高于主板、创业板等板块总体市盈率。从细分领域角度看,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领域公司以平均190.87倍的市盈率夺魁,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公司以27.65倍的市盈率叨陪末座。市值方面,截至2020年6月30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上市公司总市值为1.07万亿元,科创板全板块总市值为2.02万亿元,占比为53%。细分领域方面,电子核心产业以4776.42亿元的总市值占据板块主要部分。华兴源创——科创板上市、并购第一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的上市公司中,华兴源创首次实施了并购重组,这是科创板成立一周年以来唯一成功实施的并购重组。2019年7月22日,华兴源创作为科创板第一股正式登陆,也揭开了科创板开板的序幕。2020年3月27日,上交所正式受理了华兴源创并购重组的申请。该案中,华兴源创计划收购苏州欧立通自动化科技100%股权,总对价为10.4亿元。其中,以发行股份的方式支付交易对价的70%,即7.28亿元,发行股份的价格为26.05元/股,合计发行2794.63万股;以现金方式支付交易对价的30%,即3.12亿元。同时,华兴源创拟通过询价方式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募集配套资金总额不超过5.32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用于支付现金对价和重组相关费用,并用于上市公司补充流动资金及标的公司项目建设。欧立通主营业务为自动化设备以及智能设备供应商,在可穿戴设备智能检测领域有较强的技术积累。2020年6月14日,证监会同意华兴源创并购重组专案,该案从受理到注册整体历时仅79天,这也使得华兴源创成为既“科创板第一股”之后,再度斩获“科创板并购重组第一股”的殊荣。华兴源创2019年年报显示,华兴源创2019年共实现营业收入12.58亿元,同比增长25.14%;实现归母净利润1.76亿元,同比减少27.47%;研发投入1.93亿元,同比增加38.84%。截至2020年7月21日,华兴源创总市值为196.86亿元,市盈率达109.88倍。(注:所有数据均来源于Wind, 万全智策机构部整理)

不食

IDC行业研究: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基础设施

(如需报告原文请登录未来智库)1.IDC: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1.1 IDC 是信息科技高效稳定运行的最核心场地IDC(Internet Data Center)也即互联网数据中心,是为有互联网需求的用 户,提供了集中存放计算、存储以及网络设备的场所。IDC 除提供最基本的场 地之外,还需要提供互联网基础服务,如稳定高速的互联网接入带宽、稳定充 足的电力供应、恒温恒湿的机房环境、实时有效的集中监控等。IDC 的雏形从 20世纪 60年代开始出现,但由于早期的计算机以大型机为主, 数量少,因此发展很慢。从 20 世纪 90年代开始,随着个人 PC 的逐渐普及,IDC 也即数据中心开始快速发挥发展,将服务器单独放在一个房间,并将设备进行布 线和链接;而 21 世纪初互联网的兴起推动了数据中心需求的进一步大幅增加,一 些第三方 IDC 公司也逐步涌现,产业正式形成。互联网行业在 21 世纪经历了持 续的发展,从 1.0 时代迈向 3.0 时代,从桌面端渗透到移动端,催生了无数新的需 求和行业,这些发展对相应企业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这些企业对于 IDC 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IDC 的重要性因此也在不断增加, 现在已成为了信息科技高效稳定运行的最核心场地,是大部分企业不可忽视的 基础保障。1.2 IDC 托管公司处于产业链中游,是重要环节IDC 产业链可以分为上中下游,其中上游是 IDC 机房建设所必须的基础设 施或者条件,如土地楼宇、电力、网络、电力设备、IT 设备、制冷设备等。中 游是 IDC 建设的主力军,对上游的资源进行整合,建设出稳定高效的 IDC 机 房,并为信息系统提供服务。中游的参与者可以分为对内和对外服务两大类, 其中对内服务是很多较大规模企业的传统做法,整合上游资源建设 IDC 机房, 部署自己公司的 IT 设施,为自身的信息系统提供服务;对外服务我们称之为 IDC 托管服务,指的是有公司专门建设机房,但是对外部公司进行服务,可以 让其他公司将他们的服务器、存储等 IT 设备放到机房内,对其进行托管/增值 服务,提供网络和电力,保障其 IT 设备的稳定高效运行。对外服务的公司可 以分为运营商和第三方 IDC 公司两大类。产业链下游是具体需要使用 IDC 机房的企业,主要包括云计算企业、大中 型互联网企业、金融企业、中小型互联网企业以及其他类公司。从产业链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产业链中游的 IDC 机房建设者,是整合产业 链上下游,提供服务的关键,而对内服务的部门不是独立财务核算的公司,因 此对外服务的 IDC 托管企业是行业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可以进行业务合作 的主要发力点。2.行业需求端增速较快,区域分布不平衡2.1 总体来看,国内 IDC 行业需求未来将保持 30%左右增速IDC 行业的需求增长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当前国内外的信息 技术产业依然在快速发展中,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 5G,其技术潜力和技术应 用能力还远未得到充分发掘。而 IDC 正是支撑信息技术产业高效稳定运行的 核心基础设施,因此其无论是全球还是国内的 IDC 市场,都将保持快速增长。根据 IDC 圈的统计,全球广义 IDC 市场整体规模达到 62531.1 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 23.6%,而中国 IDC 业务市场总规模达 1228 亿元,同比增长 29.8%。 随着信息技术未来几年的持续发展,据 IDC 圈的预计,到 2021 年中国 IDC 业 务的市场规模将达 2769.6 亿元,增速超过 30%。2.2 需求结构分析:云计算、中大型互联网企业、金融行业需 求持续增加,小型企业需求放缓根据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联盟(中数盟)的统计,2018 年,国内的 IDC 市场的主要需求方包括云计算企业、互联网公司、金融企业以及政府机构。其 中主要云计算厂商(包括阿里、腾讯、亚马逊等)总计的份额达到 37%;除 去主要云计算公司之后的互联网公司占比依然达到了 25%;金融机构的需求 份额达到 12%;政府机构达到 19%。其他类和制造业的份额较小,仅有 5% 和 2%。这个格局分布代表了当前 IDC 市场的存量需求,其中云计算厂商、中大型 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未来对 IDC 的需求会持续增加。国内公有云将较长期保持 30%以上的增速,IAAS 龙头更加受益云计算可以通过公有和私有两种方式实现,公有云是云计算厂商集中建设 对外提供服务,而私有云则是企业自建自用。公有云近年发展速度非常快,未来也将较长期保持快速增长。信通院公布 的《云计算发展白皮书(2019)》显示,据统计 2018 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 为 437.4 亿元,预计到 2022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1731.3 亿元,符合增长率达 到 41.1%。在公有云细分市场中,IaaS 增长最为迅速,同样据信通院的数据统计, IaaS 占公有云的市场比重由 2012 年的 15%大幅提升至 62%,未来仍将持续 增加。我们认为,在 IaaS 市场中具备优势地位的云计算企业未来会具备更多 IDC 需求。据 IDC 中国的统计,当前在国内的 IaaS 细分市场中,阿里巴巴占据半壁 江山,市占率达 42.9%。其他公司中,腾讯、电信、AWS(亚马逊)、金山 占比相对较高。金融科技发展驱动金融企业需求,客户粘性强价格高金融机构当前在 IDC 的市场规模占比并不高,但同样是 IDC 行业非常重要 的客户,主要是因为金融企业对系统和数据的安全稳定要求高,因此客户粘性 强,客单价高,是 IDC企业重要稳定的利润来源。中数盟同时还针对不同类型的 IDC 客户进行了访谈和分析,结果表明,金 融企业用户是其中对价格最不敏感的,同时对网络和位置的要求适中。同时相 比政府以及制造业客户,金融企业的支付能力明显更强。金融科技的发展近年来在不断驱动金融企业加大对信息科技的投入,据 IDC 统计,银行、保险、证券这三大核心领域的市场规模到 2020 年将达到2500 亿元,同时将长期保持两位数的投入增长。需要注意的是,金融行业对 于 IDC 托管/增值服务需求的增速,并不等于市场规模的增速。因为一方面金 融业数据的增速远超过 IT 投入的增速,另一方面很多金融企业过去往往都是 自建数据中心存放 IT 设备,但是一线城市土地资源的紧张,使得这些企业自 建数据中心的难度增加,速度变慢,没法满足实际业务需求,因此未来金融企 业采购 IDC 托管/增值服务的增速会大幅快于实际 IT 投入增长的速度,我们预 计将能达到 20%~30%。互联网企业存在分化,中大型企业需求增加,小型企业需求放缓过去小型互联网企业是 IDC 行业的重要核心客户,因为这些企业往往需要 小型数据中心,以对外提供稳定优质的互联网服务,自建机房成本太高,租用 可靠机房的性价比最高。但云计算的发展使得这种趋势发生了改变,当前公有 云计算厂商已经能提供功能丰富可选、安全性较高、性价比较高的公有云服务, 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互联网企业选择直接购买公有云的服务,而不是自行搭建数 据机房,因此这一部分对于 IDC 厂商的需求在放缓甚至减弱。而另一方面,对于大型互联网公司来说,由于其体量已经足够庞大,对数 据和计算的需求极大,对自身 IT 系统的安全性要求极高,因此更多是采用私 有云和混合云的方式来架建自己的 IT 系统。而这两种方式均需要自己采购服 务器,自建或外租数据中心,因此就会带来很多对于第三方 IDC 的租赁需求。用友网络和国家工业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企业上云指数(2018)》 报告,针对我国不同规模企业云平台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其中大型企业的 私有云比例最高,而中小型企业的公有云比例则最高,这也体现出未来中小型企业更多将采用公有云的方式搭建自己的系统,会逐步减少对于 IDC 租用服 务的需求。需要注意的是,该报告中的大型企业标准相对较低,且包括了较多的传统 行业企业,事实上对于几乎国内所有的大型互联网企业,均采用私有云或混合 云的方式搭建自己的信息系统。同时,麦肯锡公司《消除云计算的误解》报告也做结论称,把一个典型的企 业数据中心外包给云计算服务会把成本增加一倍,采用云计算模式对于大多数大 型企业来说将是一个浪费金钱的错误,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为什么当前 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均采用私有云或混合云方式搭建自己的 IT 系统。总体来说,未来互联网企业的 IDC 需求将主要集中在中大型企业,小型企 业的需求会放缓甚至萎缩。2.3 区域分析:一线城市需求显著更大我们上文分析了,IDC 行业未来需求的主要来源将是云计算公司、金融企 业、中大型互联网公司,这些企业对一线城市 IDC 的需求显著较多。云计算公司如前面分析,玩家相对较少,基本被阿里、腾讯等巨头垄断, 这些巨头的数据中心分布相对较为均衡,但对于一线城市及其周边始终是这些 公司关注的重点,盖因众多中小互联网公司客户集中在一线城市,一线城市的 IDC 资源是这些公司的第一选择。通过实际的产业发展我们也可以看到,云计 算公司和数据港、万国数据等一线城市资源较多的第三方 IDC 进行了深度合 作,租用了相应公司非常大比例的机柜资源,数据港 95%的 IDC 营收来源于 阿里,因此云计算公司对一线城市的 IDC 资源的需求也是十分巨大的。金融企业方面,各地市统计局的数据表明,从金融业增加值来看,北京上 海遥遥领先,而如果将果将广州深圳看作一个整体,其增加值也和北京上海比较接近,明显领先其他城市。更值得注意的是,金融业增加值包括了基层金融业务,而大型金融机构的总部大多分布在一线城市,如北京的四大行、中国人寿;上海的交通银行、浦发银行;深圳的中国平安、招商银行等,从金融业总部经济的角 度来说,一线城市的优势更为明显。从大型互联网企业的角度来说, 一线城市也是需求的高地。根据中国互联 网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9 年 8 月公布的 2019 年中国互联网企业 100 强榜 单,我们统计了这些互联网企业的城市分布。统计结果表明,在大型互联网企业 数量方面,北京和上海明显领先,而如果将广州深圳看作一个整体, 其公司数量 也明显领先其他城市。这个也可以充分体现出一线城市在互联网行业的需求要 远远大于其他城市。3.供给端分析:第三方 IDC 公司具竞争优势,一线城 市资源有限3.1 第三方 IDC 公司具备竞争优势,将持续提升对外服务领域 的市场份额整个 IDC 市场严格来说可以分为对外服务和自建自用两类,其中云服务商 是自建自用的主力,而对外服务的 IDC 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第三方 IDC 公司 和电信服务商。由于历史原因,当前的对外服务 IDC 市场中,电信运营商占据了大部分的 市场份额。根据信通院报告以及上市公司公告披露的数据,我们对 IDC 市场 份额进行了测算。在 2017 年,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这三大运营商 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了 52.4%,而包括万国数据、世纪互联等七家主要 IDC 行业上市公司的合计市场份额仅仅才 14.3%,差距十分明显。另外还有 33.3% 的属于其他类的市场份额,其中包括了自建自用以及中小型第三方 IDC 公司。过去电信运营商占据了对外服务 IDC 的大部分市场,有多方面原因。首先 是其在网络资源上具备巨大优势;其次是因为电信运营商往往是大型国企,政 企关系强,土地和电力资源的获取也具备优势;最后是电信运营商自身的业务 开展也需要建设各种机房,具备较为丰富的机房建设经验。但是近年来,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第三方 IDC 公司的竞争力逐步开始 显现,具体有以下几个原因:随着当前一线城市对 IDC 建设的土地资源和电力供应的收紧,电信运营商获取资源的难度不断提升,和粗放发展期不可同日而语。未来几年 5G 建设将占据运营商大量的资金,可以用于 IDC 建设的资金有限,运营商建设 IDC 的速度将放慢。随着第三方 IDC 公司的发展,当前的客户对于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也提出更多的定制化需求。运营商往往由于机制、体制和人员的因素,导致其 IDC 机房的服务质量和态度,相对第三方 IDC 公司的差距在拉大。因此我们看到,近年来,国内领先的第三方 IDC 公司如万国数据、光环新 网等不断在扩大其市场份额比例,导致第三方 IDC 公司份额的上升和电信运 营商份额的下降。据信通院以及各公司披露报告数据的推算,2018 年三大运 营商的市场份额由 52.40%下降到了 50.70%,而龙头第三方 IDC 的市场份额 则由 14.30%增加到了 15.70%。根据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我们展望未来几年,第三方 IDC 公司将持续提 升对外服务领域的市场份额。3.2 一线城市供给有限,供需缺口突出虽然一线城市对 IDC 的需求十分旺盛,但由于政策、土地、电力、网络等 条件的制约,IDC 的供给反而相对有限,造成供需缺口突出。当前四大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中,北京、上海、深圳均于近两年出台明确的 数据中心 PUE1限制政策,以及部分建设总量的控制政策。业内认为,不久将 来,广州或也将从政策层面加强对数据中心建设的限制和管理。其中北京市对于 IDC 建设的限制由来已久,早在 2014 年 7 月,北京市人民 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4 年版)》,就 明确规定禁止新建和扩建数据中心,PUE 值在 1.5以下的云计算数据中心除外。 而 2018 年 9 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 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北京全市范围内禁止新建和扩建 PUE 值在 1.4 以下的 数据中心,其中中心城区直接禁止新建和扩建互联网数据服务中的数据中心, 信息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中的数据中心(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 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而上海不仅对 PUE 进行限制,还进行了总量控制。2019 年 1 月 4 日,上 海市经信委、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强上海互联网数据中心统筹建设的指导意 见》,对上海市 IDC 建设做出明确规范。PUE 方面,新建互联网数据中心 PUE 值严格控制在 1.3 以下,改建互联网数据中心 PUE 值严格控制在 1.4 以 下;总量方面,到 2020 年上海市互联网数据中心新增机架数严格控制在 6 万 架以内。深圳市的调控手段则更精细化,强调对更低 PUE 的 IDC 给予更多支持, 其中 PUE1.4 以上的数据中心不享有能源消费的支持;而 PUE 低于 1.25 的数 据中心则可享受能源消费量 40%以上的支持。之所以一线城市对 IDC 进行种种限制政策,主要是因为 IDC 行业本身对一 线城市的经济拉动意义并不大,创造就业非常少,税收产值也很少,然而却要 消耗大量的电力能源以及土地资源。因此展望未来,一线城市对 IDC 行业的 限制政策仍将持续,一线城市的 IDC 资源供给将十分有限。相比一线城市,部分电力以及土地资源丰富便宜的中西部地区如贵州、内 蒙古、宁夏等,则出台政策大力支持本地数据中心的建设,既可以消化当地充 足的电力产能,又可以拉动 GDP 的增长。因此一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形成了产能需求的倒挂,需求旺盛的一线城市 反而供给不足;需求不足的中西部地区反而供给旺盛。工信部发布的《全国数据中心应用发展指引(2018)》对全国主要城市和 地区的 IDC 机架供需情况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表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均存在明显的供不应求,平均缺口率达到了 25%;而中西部地区存在一定的 产能过剩,其中西部最为明显,供给超出需求达到 15%。展望未来,由于一线城市的 IDC 供给将长期有限而需求持续增长,我们预 测供不应求的情况将在一线城市长期持续。而西部地区的产能相对过剩,未来需求的改善将主要依靠云计算厂商的拉 动和规划布局。4.第三方 IDC 公司的竞争力可以从客户、地域、行业 经营能力这几个维度进行判断当前业界对第三方 IDC 公司有一些分类方法,有些是通过自建或租赁等建 设方式来划分,有些是通过传统的批发以及零售客户进行划分,但是我们并没 有全盘采纳这些过去的分类方式。我们认为首先对于 IDC 行业来说,租赁方式建立的站点也一般是以十年二 十年为周期的长期租赁,业务持续型较好,和自建方式差别不大;其次是随着 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不断渗透,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下游需求不断发展 变化也给 IDC 企业带来了很多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批发零售模式的划分 并不能最准确反映行业当前的特点。综合前文分析以及行业特点,我们从客户、地域、行业经营能力这几个维 度来对企业进行分类以及竞争力分析。4.1 第三方 IDC 公司的下游客户可分成三类,云计算以及中大 型企业客户更为优质从大的方向来说,第三方 IDC 公司的下游客户可分成三类,分别是超大规 模云计算企业、中大型企业、小型企业。超大规模的云计算客户其本身也具备很强的 IDC 建设能力,但由于这些企业对 IDC 需求十分巨大,同时部分核心城市的资源获取难度较大,因此这些企业在自建 IDC 的基础上,依然需要借助第三方 IDC 公司,来部署自己的数据中心。基于我们前文的分析,我们认为在国内 IAAS 领域营收排名前五的企业,属于我们所称的云计算客户。大型企业又可分成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两类。对于非金融企业来说,一般需要达到较大规模,比如达到百亿元的营收量级,才会选择自建数据中心而非依赖云计算厂商;而对于金融机构而言,由于其数据十分重要和关键,监管机构也会有各种数据安全性的规范要求,因此对于哪怕中型的金融机构,其核心业务系统也更多选择自建数据中心的方式,因此我们认为营收只要达到 20 亿元的金融机构,就属于我们所称的中大型企业。传统的小型企业在云计算发展起来之前,由于信息化的需求,这些企业往往也需要自建 IT 系统,但其规模又较小,自己建设独立的数据中心非常不划算。这时候在第三方 IDC 中心租用一个或几个机柜则是最为合适的选择,系统稳定性好且总成本较低。这几类客户对于 IDC 的需求以及支付意愿各具特点:云计算的 IT 规模超大,运营持续性非常强,单个合同的金额数额很大,但是一般能给到的租金水平相对较低,且可能 IDC 建设前期就提出各种涉及要求,IDC 厂商的主动权较低。中大型企业总体来说租金中等,运营持续性也好,IDC 厂商具备一定的主动权;而其中的金融机构是最为优质的客户,租金高且运营持续性好。单个小企业的需求往往有限,因此话语权最弱,其每单位租金是最高的。但随着云计算的发展,云计算厂商可以提供低价优质的 IAAS 服务,小企业可在其上非常灵活搭建自己的 IT 系统,对于第三方 IDC 公司的需求大为减弱。因此未来小企业的运营持续性将很一般,转向云计算厂商是发展趋势。通过这样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下游客户以云计算厂商为主的企业,其 发展将十分稳健,但发展速度以及利润率受云计算厂商制约较大;而以中大型 企业为主要用户的公司,其发展的自主性较强,但对其公司自身的销售以及资 源提供能力关系非常大;以传统小型企业为主要用户的公司,面临云计算厂商 的竞争,一定需要积极转型,充分获取重要的中大型企业用户,方能获得长久 发展。4.2 第三方 IDC 公司按照地域可分为一线、环一线、二线、其 他地区通过第二三节的分析,不难得出结论,一线城市明显呈现 IDC 的供需不平 衡并将长期持续;环一线地区可以承接一线城市需求,需求较有保障;二线城 市需求也有较大内部分化,部分强二线城市需求较为旺盛;其他地区需求很少, 只能依靠价格优势吸引客户,满足客户实时性要求不高的非核心需求。事实上,这种价格的差距,也反映在了数据中心机柜的租用价格上。据工 信部的评估,2018 年一线城市的数据中心租用价格达到了中西部以及东北地 区的两倍,相比环一线地区也要高 25%~40%。除了价格差异外,一线城市 IDC 机房的利用率也比其他地区更高。价格和 利用率双重因素的叠加,使得一线城市尽管成本略高,但是利润率远远高于其 他地区。因此综合来看,第三方 IDC 公司如果按照主要机房的地域来划分,总体而 言是一线城市>环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其他地区。4.3 行业经营能力主要包括资源获取、运营、渠道和销售、融 资能力除了现有的下游客户以及主要机房所在区域,IDC 企业还需要具备较强的 行业经营能力,主要包括资源获取、运营、渠道和销售、融资能力这四个方面。资源获取能力指的是在一线城市获取 IDC 机房的能力,常见的方式包括收购以及自建。收购现有 IDC 需付出一定溢价,而自建的难度较大,需要将土地、电力、网络、牌照/指标等资源进行整合,往往需要很多政府部门的合作以及规划的配合,因此在这方面具备国资背景的企业相对更具优势。运营能力指的是 IDC 企业保障旗下机房稳定运行,持续提供高效服务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渗透率不断加深,IT 连续性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几小时甚至几分钟的系统停止服务就可能给企业业务经营以及声誉带来严重损失,这一点对中大型企业尤为重要。而要实现机房的稳定运行,则需要企业具备长期的运营经验,科学有序的机房规划,完善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作为外部观察者,可以从历史事故角度来进行判断。在同一区域,各家 IDC 公司提供的服务是相对同质化的,因此渠道和销售能力也十分重要,这一方面民营企业由于机制灵活,相对更具优势。同时中大型企业搭建其 IT 系统,往往会有一些特殊的个性化需求,此时也需要第三方 IDC 公司进行定制化配合,也需要更为灵活的实施机制。由于 IDC 公司搭建机房,需要前期完成土地、设备、电力等所有投入,后期才能交付使用并获取收入,因此公司的融资能力也十分重要。一般来说,上市公司融资能力相对较强,同时也和公司的区域分布和客户资质有关,呈现强者恒强的特点。总的来说,在这几方面国资和民企背景的企业各有自身优势,特定公司的 竞争力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4 行业内主要公司竞争力分析根据下游客户、分布区域、行业经营能力等核心指标,我们对国内主要的 IDC 公司竞争力进行了下表的分析。需要特别指明的是,这些公司的竞争力并非完全一成不变,比如世纪互联 目前正在积极推动转型,希望将其客户结构从小企业转型到中大企业为主,若 转型推进实施顺利,则该公司也有望成为非常优秀的 IDC 公司。而对一些原 有数据中心集中在一线,但拟向二线扩张的公司,其新建数据中心的收入波动 可能较大。……(报告来源:招商银行)(如需报告原文请登录未来智库)

麻花辫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中国制造”

本文转自【经济参考报】;当前,全球制造业正进入新一轮变革浪潮,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向工业领域融合渗透,工业互联网、工业4.0、智能制造等战略理念不断涌现。今年6月30日,中央深改委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夯实融合发展的基础支撑,健全法律法规,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将带来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刻变革。事实上,2020年以来我国积极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变局,顺势加快新基建发展进度,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力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壮大数字经济新动能,从而开拓全新局面。此次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将进一步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下一步,应立足制造业主战场,从多个层面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升级打造新时代的新型供给能力。 首先,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抓手,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从本质上讲,5G、工业互联网是传统制造与IT技术融合、创新后的产物,创新过程就是数据科学重构的生产制造机理。在实际工作中,应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着力加强基础技术攻关,超前布局前沿技术研发,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应用为导向、政产学研用金相结合的产业创新体系;同时,建议国内制造企业围绕新产业和新场景需求,强化应用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着力加速软件与各行业领域的融合应用,加速“触网”,实现制造业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 其次,要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从2012年首次提出“工业互联网”这一概念,到连续三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国工业互联网建设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智能制造的核心。实际工作中,一是要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充分认识平台建设的迫切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构筑基于平台的制造业新生态;二是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关键技术突破。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共性技术要素,以企业应用为牵引,鼓励传统工控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深度合作,突破面向传感器、生产装备、控制系统的嵌入式系统和中间软件技术,提升数据集成和计算分析能力;三是注重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体系。鼓励跨界企业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推动产业链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推动企业上云,打造平台功能丰富与海量使用双向迭代的良性循环;建设运营开发者社区,加快培育一批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智能化应用。 此外,还需完善政策体系,创造融合发展的“软环境”。一是继续夯实工业发展基础,加快“制造强国”建设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并出台一系列专项规划。二是继续推进实质性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事项,逐渐缩减“负面清单”。三是加快要素市场化流转,促进要素高效配置。具体包括:通过创新户籍制度、社保制度、医疗教育等配套公共服务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研究对科技创新型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资金优惠政策;探索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新模式,推进科技跨境流通与开放;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注重标准化与安全性等。四是要鼓励跨国公司、国外机构等在华设立技术研发机构,支持国内企业与国际优势企业加强关键技术、产品的研发合作,推动建立健全技术研究、开放共享、标准规范、产业发展等国际合作机制。

感而后应

大咖观点汇集,了解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软件行业发展现状如何?5G、区块链的应用场景在何方?粤港澳大湾区软件产业未来还将从哪些领域突破?……近日2019年第八届粤港云计算大会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ICT大会2019年第二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创新应用大会在中国惠州·潼湖科技小镇举行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 促粤港澳大湾区共赢发展”为主题展开讨论众多大咖分享观点文章&编辑:左边设计:铁铲梁炒伟审核:不严谨、单单不呓语

撒沙

迈向智慧城市新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研讨会侧记

2020年12月26日,由贵州省智慧城市信息产业促进会主办,贵州省北斗星防灾应用大数据创新中心、贵州省大数据发展促进会、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贵州省软件开发行业协会、贵州数字交通研究院和贵州省安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智慧的城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贵州)发展研讨会”在贵阳市国际生态会议中心成功举办。研讨会现场贵州省政协原副主席、贵州师范大学原副校长、FAST早期科学数据中心主任、贵州信息与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谢晓尧主席、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曹鸣凤、住建部智慧城市专家组专家,中国勘察协会信息化推进委副主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于洁,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专家委员、上海基础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麒麟软件有限公司副总裁李震宁等60多位领导专家出席了本次会议,同时永中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华迪计算机集团有限公司、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国泰新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网御星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联达数字城市研究院、贵州爱信诺航天信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30余家国内知名IT企业、研究机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住建部智慧城市专家组专家于洁在会上发言住建厅副厅长曹鸣凤在会上发言贵州省政协原副主席谢晓尧在致辞中要求,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 ,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安全战略,紧紧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抓紧突破网络发展的前沿技术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替代计划,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国家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曹鸣凤副厅长在致辞中说,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需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要坚定不移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核心竞争力。研讨会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及产品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行业应用及解决方案”这一主题展开热烈讨论,与会专家和学者分享了他们在各自领域的技术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并做了多个精彩的主题演讲:住建部智慧城市专家组专家于洁就BIM与CIM技术与应用的顶层设计、技术发展与应用现状进行了深度分析,以专业化视角,介绍了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领域中的空间数据底盘,以 “数字设计、数字制造、数字建造、数字审批、数字城市、智能城市、智慧城市”系统性推进路线和行业间的协同发展,共同推进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专家委员李震宁在讲话中指出:智慧城市已经进入政民互动,云端融合的阶段,对于操作系统的安全能力和生态支持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以麒麟软件为代表的国产操作系统在新基建浪潮下,正与合作伙伴一起,把5G、大数据、自主创新的科技基础设施与数字政府、数字经济进行连接,打造更加安全、数字化的智慧城市基础软件平台底座。住建厅信息中心主任李文娟与贵州省电子政务处王红处长给专家颁发证书贵州省智慧城市信息产业促进会会长王峰在总结陈词中表示,本次研讨会是一次难得的思想碰撞和学习交流机会,与会专家的精彩讲演,为培育贵州信创产业的文化生态、建立贵州信创产业的应用生态、完善贵州信创产业的技术生态,搭建贵州省信息技术思想理论平台、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服务国家战略贡献了力量。贵州省智慧城市信息产业促进会将在未来的工作中进一步联合各界精英,共同打造一个全省性、行业性的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平台。最后,贵州省政协原副主席谢晓尧、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曹鸣凤副厅长、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信息中心李雯娟主任、贵州省政府电子政务处王红处长为到会专家颁发了贵州省智慧城市信息产业促进会专家聘书。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耀永编辑 段超木编审 周静

剑灵

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有哪些突破?四位院士分享研究成果

6月17日下午,作为2019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院士恳谈会的平行论坛,旨在汇聚高端创新资源、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院地合作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院士论坛在山东大厦齐鲁厅举办,四位院士分别围绕海洋探测与识别、密码技术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计算力、自动驾驶与智能网联分享了个人研究成果,北斗导航智慧监测技术及应用产业化项目、高精度数字智能传感器项目进行现场签约,各地工信部门精选的24个项目进行了推介。中国工程院何友院士以《天基海洋目标信息感知与融合技术研究》为主题,依托高速通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天空基协同远海远洋监视中涉及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中国科学院王小云院士以《密码技术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题,阐述了密码技术的应用为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中国工程院王恩东院士以《计算力 智慧时代生产力》为题,多维度分析了人工智能智慧时代计算力的重要性;中国工程院李德毅院士以《未来交通:自动驾驶与智能网联》为题,分享了人工智能在未来交通领域的应用思考。专家演讲环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区无线产品副总裁则以《以行践言 共筑5G商用之路》为题,对5G技术商业应用前景进行了推演展望。项目签约环节,北斗导航智慧监测技术及应用产业化项目和高精度数字智能传感器项目在现场进行集中签约。其中,高精度数字智能传感器项目为山东华科半导体研究有限公司和李树森院士团队开展合作,研发生产集成化、微型化、智能化、网络化的传感器产品,并形成年产3000万只高精度数字智能传感器生产能力。项目落地后将进一步提升山东新型传感器的制造能力。据介绍,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山东已出台一系列政策,发展持续向好,但龙头企业相对偏少、企业创新能力偏弱仍是重要制约。记者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专班了解到,对签约项目强化服务保障的同时,山东将更大力度推进企业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对接,联合进行技术攻关,促进产业技术联盟、产业群、企业群、创新链培育成长。

推而强之

新一代信息技术简报: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

李颖: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一级巡视员李颖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要深刻把握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重构与国际分工格局大调整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是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的重要举措,是抢占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两化融合程度日益深化,产业数字化基础不断夯实。二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快速发展,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作用明显。三是跨界融合创新取得突破,开辟产业发展新赛道。在当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善于化危为机,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着力夯实基础、深化应用、培育动能、优化服务,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两战胜”,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中关村朝阳园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动力创新发展朝阳区是北京市的经济大区和国际交往的重要桥梁,拥有以国际化为特征,以外向型高新技术产业等为核心的创新型产业生态体系,朝阳园是朝阳区科技创新与高精尖产业发展的主要承载地。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2035 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及十六园统筹发展规划》等新政策框架下,中关村朝阳园高效链接国内外技术、资本、人才、市场等创新要素,持续培育优势市场主体,打造全球创新要素市场。今后,朝阳园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以北京鲲鹏联合创新中心、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创新主体为抓手,大力发展5G、工业互联网等产业;通过构建行业发展平台,打通平台产业链,为培育新技术提供土壤助推行业纵深发展;推行利好措施,引进国际化企业落户朝阳,集聚国际化高端要素。日照高新区:产业链招商催生发展新动能日照高新区精准招商,将园区高端智能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挖掘上下游配套企业精准对接,以“引进一批龙头,引回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的招商路径,不断建链、延链、强链。该区对园区三大产业深度分析,寻求上下游配套企业,做大各个产业链上的“朋友圈”,形成招商引资的“葡萄串”效应,一批批“金凤凰”顺“链”而来,为做强做优产业链条,日照高新区精心推进日照科技创新中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智慧微电产业园等平台建设,为项目落地及人才引进提供总面积超过150万平方米的“梧桐林”和发展空间。福建省召开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7月8日,福建省委书记、省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于伟国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于伟国强调,要抢抓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机遇,加快布局新基建、发展新产业、攻关新技术、培育新业态、增强新动能。要筑牢基础、扩大内需,制定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组织实施一批数字基础设施示范应用工程,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有效投资、加快数字经济发展。要深化融合、促进转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应用,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重庆出台措施支持制造业中长期融资 聚焦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7月14日,重庆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近日印发的《重庆市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支持力度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措施》紧紧围绕重庆市当前制造业发展的重点领域,精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紧扣“芯屏器核网”智能产业、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制造业高水平研发平台、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升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等领域,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争制造业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制造业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台湾交大开发出传输速率1.5 Gb/s半极化绿光Micro LED台湾交通大学的郭浩中、林建中及洪瑞华教授联手美国耶鲁大学韩仲教授、美国新创公司Saphlux、半导体材料供应商台湾奈晶(TWNC)及信捷先进材料,合作研究借由半极化LED结合量子点荧光粉滤光片技术,提出具有高色稳定性的全彩化量子点Micro LED阵列研究成果。红光及蓝光Micro LED目前都已达到GHz等级的频宽,唯独绿光LED受限于材料特性的影响,一直无法在频宽上有良好的表现,该项研究通过半极化LED优越的特性,开发出高性能的半极化绿光Micro LED元件,并实现高达756 MHz频宽及1.5 Gb/s的传输速率,是绿光LED(发光波长>520nm)中已知最好的成果,突破了过往绿光LED无法实现高频宽的困境。雷曼光电突破Micro LED像素引擎显示技术,有望颠覆超大显示屏市场格局雷曼光电于7月20日举行的Micro LED新技术发布会上,正式发布了公司自主研发的“雷曼Micro LED像素引擎显示技术”,并宣布量产基于COB集成封装技术、使用最新像素引擎显示技术的0.79mm与0.63mm间距Micro LED超高清显示屏。该Micro LED像素引擎显示技术能够在少量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数倍增加Micro LED显示屏的分辨率,从而大幅降低Micro LED显示屏的制造成本,有望引领Micro LED从高价时代步入平价时代,极大扩展Micro LED产品的应用空间。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发光二极管显示应用分会秘书长洪震发言表示,雷曼光电此次发布的Micro LED像素引擎技术,把RGB芯片结构、系统和成本做了系统的挖掘,具有非常大的商业价值。加拿大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Micro LED转移新方法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创造了一种将Micro LED转移并粘合到柔性基板上的新方法。研究人员将这种方法称为“粘贴和剪切”,该方法可以将GaN Micro LED从蓝宝石衬底选择性转移到柔性平台上。研究团队展示了他们使用新颖的“粘贴和剪切”方法将GaN Micro LED转移并结合到柔性基板上的成果,并证明了其有效性。该技术首先将晶圆上的Micro LED粘合到玻璃基板上,然后将它们释放到柔性基板上。一种新颖的像素电路能够补偿由于工作老化和机械弯曲而引起的像素电路中感应电流的下降。通过这种方法,该团队成功处理了20μm的Micro LED芯片。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该技术可以使用Micro LED生产大面积的柔性或常规刚性显示器。

而能精焉

2020国际新一代信息技术合作大会 促进国际青年科学家创新成长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刘娥近日,2020国际新一代信息技术合作大会在深圳市人才研修院智汇中心召开。来自学术组织、高校、企业的200余名专家及嘉宾参加会议,就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新技术、新模式进行了交流探讨。在“国际科技前沿”主题报告环节,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中国科学院院士俞大鹏、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华为云AI首席专家田奇、平安集团首席科学家肖京等专家分享了科技发展建设、量子计算、5G工业互联、计算机视觉、金融科技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两位来自产业界的研究者,华为云首席科学家田奇和平安集团首席科学家肖京分别发表了《视觉训练大模型:探索与实践》和《人工智能驱动金融创新》的演讲。田奇结合华为云在视觉与训练的探索与实践,分享了华为对知识高效、模型高效、数据高效的理解;肖京则介绍了智能化大数据在金融业务的应用实践。本次大会由中国电子学会、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深圳市人工智能学会承办,旨在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区块链、5G通信和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交流,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和学术交流,促进国际青年科学家创新成长,加强“一带一路”各国在科技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审读:喻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