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北极星输配电网讯:近日,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发布的《“新基建”催生用电新业态》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数据中心、5G基站、充电服务业、综合能源系统等“新基建、新业态”将成为未来南方五省区用电增长新动能。在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方面,《报告》认为,“新基建”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需要,将极大地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设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大数据电子信息、航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预计至2025年,南方五省区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将达2030亿千瓦时,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约为12.8%。在大数据中心方面,作为“新基建”的基础核心,大数据中心耗能较大,规模激增的背后将带来用电的持续攀升。据介绍,至“十四五”末期,广东省内将有多个数据中心建成使用,较大的有腾讯华南云计算基地和联通数据中心、阿里巴巴数据中心等。预计2025年广东省数据中心用电量达到100亿千瓦时左右,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约为3.4%。贵州省积极培育引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终端等龙头企业。2025年贵州数据中心用电量预计超过50亿千瓦时,将有贵安华为云数据中心、腾讯贵安七星数据中心等项目相继投产,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约为6.6%。5G是“新基建”另一个基础核心。5G基站的规模数量增加,意味着用电需求多,用电报装点多、量大、面广。预计2020年内,南方五省区计划建设5G基站11万座以上。《报告》显示,到2025年,5G基站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约为2.1%,5G基站大规模建成投运将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中长期影响逐渐加大。另外,随着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普及,充电服务业的用电量也将快速增长。按照规划,2020年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电动汽车与公共充电桩比例不应高于8:1,2025年低于5:1,城市核心区公共充电服务半径不超过1千米。在通过合理手段刺激市场、调节供需,市场发展稳定的情况下,“十四五”期末,南方五省区的电动汽车推广量将达到454万辆,复合增长率为33.7%。预计在车桩比5:1的情景下,到2025年,南方五省区充电桩用电总量达到130亿千瓦时,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约为2.5%。在综合能源方面,《报告》认为,随着全球对于能源利用效率、碳排放等目标的进一步提高,汇集绿色、高效、智慧等“新基建”关键技术的综合能源系统成为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综合能源系统既是电源又是负荷,成为区别于传统电源和负荷的新业态。南方五省区涵盖了海岛、边远地区及欠发达地区等多种场景,紧邻东南亚,覆盖粤港澳大湾区大部分地区,区位优势明显,综合能源系统的市场空间较大。《报告》预计2020年底,南方五省区示范类综合能源系统项目总量将达到30个,带来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超过600兆瓦,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至75%以上。项目实施后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将有明显提升,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约为1.7%。原标题:“新基建”将成南方五省区用电增长新动能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电力新闻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10月12日,美团研究院联合智联招聘在深圳发布了《2020年生活服务业新业态和新职业从业者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或《2020新业态新职业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美团平台上生活服务业新业态交易额达到4837.4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5.1%,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重庆的新业态发展领跑全国。新业态催生了更多新职业,在疫情影响下,更多数字化岗位诞生。新职业从业者呈现出专业能力、爱好和收入的良性循环,面对疫情,近五成从业者认为新职业抗风险能力强。 新业态交易额近5000亿,年均增长率达55%“2019年,中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体验型的服务消费成为追求美好生活的必选项之一,大量生活服务业新业态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 美团研究院院长来有为表示。《报告》显示,2019年美团平台上生活服务业新业态交易额达到4837.4亿元,2016年到2019年间,美团平台上的生活服务业新业态交易额增长了2.7倍,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5.1%。“数字化”是新业态的时代底色。《报告》显示,外卖、团购、闪购、网约车、民宿、主题餐厅、共享出行、轻医美、密室、生鲜零售等新业态,位列2019年美团平台上的新业态交易额TOP10,其中“数字化+生活服务”线上线下融合的新业态占比超一半。来有为表示,生活服务业新业态和新职业的涌现,背后是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字化创造了新消费需求,拓展了服务消费边界,促进了新业态的发展;另一方面,数字化新业态创造了新职业和新工种,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一些瞄准小众消费需求的、更“新”的业态也在快速发展。付费自习室、萌宠互动体验馆、汉服体验馆成为2019年增速最快的生活服务业新业态Top3,在美团平台上的交易额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2.6倍、13.8倍和5.8倍。据美团研究院统计,这类新兴体验类的业态在美团平台上有多达47个。例如在“萌宠经济”大潮下迅猛发展的室内萌宠互动业态,年轻人愿意付费去购买体验互动,目前,上海拥有全国最多的萌宠互动体验馆。再比如密室桌游、蹦床轰趴、室内冲浪、漂浮体验、电影酒店、DIY手工体验等,已成为年轻人的聚会、约会以及“晒圈”的新选择。新业态孕育新职业 有爱、有收入、有专业、有抗风险能力蓬勃发展的新业态,孕育和催生出大量新职业。《报告》显示,仅美团平台上因新业态而孕育的新职业就有超过70种,包括外卖行业的网约配送员、密室行业的密室设计师,以及线下实体行业触网后诞生的数字化运营师等。据介绍,从2018年开始,美团研究院持续关注新职业,每年进行新职业人群调研、访谈以及发布报告。和往年相比,今年的这份《2020新业态新职业报告》因疫情的时代大背景,有了更多不一样的洞察。第一是“可持续”。《报告》调研发现,新职业从业者的职业路径往往开始于爱好和收入,53.9%的因收入选择新职业,50.4%因热爱选择新职业。从调查来看,新职业确实能为从业者提供一定竞争力的薪酬,36.1%的新职业从业者月收入高于9000元,21.2%月收入超过12000元。以数字化运营师为例,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运营师的平均月薪资达到9571元。发挥空间大、专业能力增长快、收入水平高、可以结识志同道合的伙伴,是不少新职业从业者的共同认知,因此,新职业从业者更容易形成专业能力、爱好和收入的良性循环,从业路径可持续性强,84.5%的人愿意向别人推荐自己的“新职业”。第二是“进击性”。新冠疫情对线下行业尤其是必须到店体验的新兴业态造成较大冲击,但新职业从业者的信心和热情依然不减,48.2%的新职业者认为自己所在的新兴行业抗风险能力要高于传统行业,44.5%的人认为应该一专多能,增强抗风险能力。66.1%新职业从业者为35岁以下的青年人,面对疫情下新业态的不确定性,他们更具勇气面对新的挑战,16.2%的新职业从业者在自己的人生座右铭中提到了“努力”,排名第一。此外,新职业已成为应届毕业生的热门选择之一。作为今年874万应届毕业生中的一员,汉语言专业的朱嫚嫚就在密室行业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密室剧本设计师,从年初应聘成为上海屋有岛密室的实习生,再到毕业季成功转正,这份新职业让她的就业之路没那么难。《报告》显示,超五成应届生因热爱选择新职业,只有1/4因为收入选择新职业。北上深广成渝新业态评价指数全国领先新职业人才的发展,给地方服务经济带来了更多活力,反哺地方经济发展。《报告》显示,生活服务业新业态新职业正在成为提升城市吸引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美团研究院研发了生活服务业新业态城市评价体系,根据新基建即新技术业态、消费力即新体验业态、创新阶层即新职业从业者三大纬度,对城市新业态发展情况做评估。根据该评价体系,2019年新业态城市TOP30呈现出三级格局:一是领先梯队,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重庆领跑全国。其中,西部成渝双城经济圈迸发出媲美一线城市的经济活力,凭借更宜居的生活环境、开放的人才落户政策等优势,吸引了大量年轻从业者,成都、重庆在新职业从业者人数上分别位列全国第三和第五。二是高潜梯队,包括武汉、杭州、西安、南京、郑州、天津、苏州、长沙、东莞、沈阳。这些新一线城市借助差异化的城市特色和消费风格,实现了新业态经济的茁壮发展,例如武汉作为九省通衢,文化的连接性强,是新体验业态的兴盛之地;杭州侧重电商和数字经济,是新技术在消费侧推广的“试验田”;西安和南京是年轻人的新一代传统文化目的地,也是国内早期推出人才落户优待政策的城市之一。三是潜力梯队,济南、昆明、青岛、佛山、合肥、长春、宁波、哈尔滨、厦门、南宁、福州、惠州、无锡、大连位列该梯队。这些城市在人才落户政策、房价、城市政策、城市文化等多方面正在形成各自优势,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正在稳步提升,随着消费下沉、数字化鸿沟逐步缩小等趋势影响,潜力梯队的城市在新业态方面发展可期。据介绍,《2020新业态新职业报告》已是美团第三年发布聚焦新职业的专题报告,今年的报告中,特别加入了新业态的部分,为疫后生活服务业复苏重启带来更多实际指引。上游新闻记者 顾立 实习生 胡晋瑜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18日讯(记者郭红燕)社会化用工研究报告发布会9月16日在北京用友数智企业体验馆召开。社会化用工综合服务方案提供商用友薪福社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在会上共同发布了《社会化用工研究报告》与《地产行业社会化用工研究报告(2020)》《金融行业社会化用工研究报告(2020)》《医疗健康行业社会化用工研究报告(2020)》《文娱行业社会化用工研究报告(2020)》四个行业研究报告。发布会现场1促进新个体经济、支持新业态就业与灵活性就业,已成为“保就业”“保民生”的重要措施。近几年来,以新业态灵活性用工为代表的社会化用工群体逐步发展壮大,更多的组织在业务职能,尤其营销、服务等部分都应用了社会化用工模式。 什么是社会化用工?社会化用工模式适用于哪些企业、哪些岗位?依旧有许多人并不了解。鉴于此,用友薪福社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经过长时间的调研后,全面总结社会化用工的定义和在不同行业领域的应用模式及效果,并邀请了政府领导、劳动用工行业顶尖学者专家及广大媒体一起,共同见证了《社会化用工研究报告》及四个行业报告的发布。发布会现场2发布会开始,中国劳动学会会长、人社部原副部长杨志明会长对当前的用工现状及未来的用工趋势进行了详细总结,指出社会化用工这一新业态用工模式能够实现扩大劳动者就业,增加劳动者收入,保障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杨伟国、用友高级副总裁徐洋分别从社会化用工的社会意义及商业创新角度,对社会化用工的概念及应用现状进行了深入解析。参与本次报告调研的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赵磊博士,结合几个月的调研经历对社会化用工进行了全面解读。 本次发布会还发布了《地产行业社会化用工研究报告(2020)》《金融行业社会化用工研究报告(2020)》《医疗健康行业社会化用工研究报告(2020)》《文娱行业社会化用工研究报告(2020)》四个行业报告,用友社会化用工研究院院长杨锴在本次发布会上,针对不同行业的属性特点,并结合现实案例,详细解读了社会化用工在不同行业领域的应用场景及现状。 发布会圆桌环节,杨锴院长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杨伟国,人社部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劳动人事争议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李天国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院长冯喜良,分别从各自的角度与观点,共同探讨社会化用工报告的应用意义。 参与本次发布会的还有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商业文化旅游地产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赵晓萍,用友薪福社总裁张国良。他们与现场来宾共同见证了社会化用工研究报告的正式发布。 主办单位认为,本次社会化用工及行业研究报告的发布,首次系统阐述了社会化用工定义、体系及应用,首次披露金融、地产、文娱、大健康四个行业社会化用工应用现状,亦是首个深入一线调研企业社会化用工劳动者情况、并经过业内权威总结规范的社会化用工报告。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商业模式进步和组织形态创新,社会化用工这一前沿的新业态用工方式无论对企业、个人还是社会,都会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本报北京9月2日电(记者刘静文)8月31日,人民日报人民文旅研究院联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互联网与新经济专业委员会共同发布《全国文旅“网红打卡地”TOP20价值推荐榜》报告,以“新景点·新旅游·新赋能”为主题,聚焦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文旅行业复工复产、转型升级等。据了解,在新媒体传播趋势下,深受年轻消费群体青睐的“网红打卡地”在推广文旅资源、增强文旅品牌热度等方面呈现出巨大潜力,并逐步成为持续激活各地文旅资源的重要因素。培育新型旅游文化和旅游业态,构建多产业多领域融合互通的休闲消费体系,也是文旅行业新业态发展的重点方向。报告通过大数据筛选、专家推介和网络征集3种方式对优质“网红打卡地”进行甄选研究,为打造新型旅游景点、推动文旅新业态发展提供案例和建议。版式设计:蔡华伟《 人民日报 》( 2020年09月03日 12 版)
中新网北京6月11日电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11日在北京发布报告认为,预计2019年,中国社交电商、内容电商等新业态规模有望达到传统B2C(Business-to-Consumer,商对客)网络零售总规模的60%以上。这份名为《中国网络零售服务业:格局、竞争与生态》的报告认为,近年社交电商和内容电商等新业态不断涌现。2018年,社交电商、内容电商等新业态规模至少占传统B2C网络零售GMV(成交总额)的32.12%,预计2019年将达60%以上。报告称,2017年,全国零售服务业规模达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占社会零售总额的18%。拆分来看,线下的交易服务(主要是租金)约占总量的40%以上。线上部分主要是广告、物流、运营,这三部分占据了线上零售服务的90%以上,其中物流占了近1/3。因此,线上与线下各有优势,融合发展是大趋势。报告称,网络零售服务行业正在经历重大变革,针对客户(零售商、品牌商)、用户(消费者粘性)、场景(特定场景解决方案)、信誉(社会信用)等四大目标的网络零售服务的综合实力比拼才刚刚打响。报告认为,2018年,用户时间和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社交电商与内容电商兴起,“头条系”杀入网络零售服务行业,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和内容平台就能完成购物,而且很大一部分购物需求正是社交平台和内容平台创造的,没有必要再专门登录购物平台购物,从此“购物流量”这样的概念,或许将不再存在。报告表示,电商新业态层出不穷,而理论没有跟上实践的发展,这或许是今天行业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微商从一开始的“小打小闹”,到2018年GMV规模超过11000亿,只用了4年时间,这还仅仅是B2C微商的规模,也没有将小程序计算在内。因为没有将这些创新业态纳入统计,中国网络零售市场被严重低估。(完)
人民网北京3月13日电,人民网新电商研究院发布《疫情中的“危”、“机”考验——生鲜电商2020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关注生鲜电商行业疫情期间的变化考验与担当,深度分析行业面临的问题机遇与挑战,并对未来发展做出趋势研判。《报告》指出,生鲜电商历经发展,市场高频刚需,此次疫情下面临突击大考,各大电商平台努力发挥各自优势抗疫捐助保供应,促进供需更好对接,优化产品结构和配送方式,让一线人员需求有保障、让群众居家生活更安心;努力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及人员配套协同,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相结合,进一步加速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升级。湖北襄阳,“移动菜篮子”品种丰富保供应,好邻居物流配送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核对居民线上下单的商品。(王虎/人民图片)疫情下的突击大考、保障产业链运行、助推经济复苏《报告》指出,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生鲜线上销售大幅增加,“送货到家”业务获得前所未有的关注和增长,平台及企业积极应对,确保生鲜类商品供应充分、价格稳定、配送及时,全力稳住市民“菜篮子”的同时主动探索适配新模式,多家生鲜平台都在第一时间推出“无接触配送”服务,严把配送第一关,减少病毒传染的可能性。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因新冠病毒疫情产生的现实需求改变,越来越多的“宅家”消费者,选择在线上进行一站式购齐生鲜蔬果等生活必需品,平台均感受到“短期内免费催生大批新用户”的福利,从需求侧催生新产业链。浙江嘉善,启动“微菜篮无接触”同城配送,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打包“微商城”下单的食材,准备送上邮政专送车。(何新超/人民图片)各电商企业发挥各自在货源、渠道、物流、仓配等方面的优势,以各种形式给予湖北各地捐赠援助。同时,奋力搭建供需两端坚实桥梁,积极助力滞销农产品触网“突围”,电商企业在货源、交通影响下进一步加强物流运营协同保障,加速农产品数字化产业化发展,并致力于保障生鲜产业链的顺利有效运行,助推经济复苏。聚焦痛点,挑战蕴含机遇,加速融合升级《报告》认为,疫情过后,线下实体、线上生鲜,会有明显回落分化,需投入持续有效运营将获客转化为线上黏性、高频用户。“危”中窥“机”,痛点孕育商机,人员和资金是复工的核心,平台企业相互借鉴促使“无接触配送”、一线人员保障更加优化;积极应对发布“人才共享”计划,抱团取暖、资源整合、融合发展。此外,产业链长、供应链仓储履约成本高、前后端协同困难和不足等问题,考验电商平台运营能力,倒逼生鲜电商完善和提高服务。需求促使生鲜渠道加速变革,服务进一步规范,催生新的产业链和模式,平台需不断审视商业模式并结合市场做出积极调整,全产业链配置和全渠道资源深耕。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阶段性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此期间催生一批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加速,生鲜电商行业迎来新的发展。《疫情中的“危”、“机”考验——生鲜电商2020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全文请点击链接查看(附链接http://download.people.com.cn/temp/three15840034471.pdf)
更多详情请调查结果显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电子商务平台等新业态参与度明显高于普通农户,且电商销售金额可观。发展农业新业态,会促使农业经营主体减少农药投入,增加农膜和劳动投入;能使经营主体获得更多收入,且对产品品质追求有所上升。目前,西部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生态循环生产模式概率最高。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受教育水平越高,参与农业新业态生产方式的概率越大。影响经营主体参与农业新业态的因素各有不同,如对电商的参与程度更易受新技术采纳能力、政策认知情况、区位因素和主体类型影响。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农业产业分工不断细化,传统的农业产业、行业概念难以描述这种发展状态,于是,业态一词被引入农业经济研究中。农业新业态是现代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通过产业创新与融合而产生的不同于传统业态的农业新型产业形态。当前农业新业态的“新”,最突出特征表现在技术进步、农业多功能拓展以及新要素价值凸显。新型主体参与新业态程度高于普通农户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农户对休闲观光农业、电商销售以及生态循环生产模式三种新业态的参与程度发现,虽然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业新业态程度还不高,但无论参与度还是销售额均远高于普通农户。2017年参与休闲观光农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179家,占总样本的6.12%。尽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参与休闲观光农业的比重较低,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休闲农业获得的销售金额已经有相当规模。在所调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平均销售金额为14.25万元。在四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休闲观光农业参与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休闲观光农业的概率最高,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低。2017年参与电商销售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348家,占总样本的11.92%。虽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参与电商销售的比重不高,但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获得的销售金额可观。在所调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平均销售金额为26.07万元。在四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电商销售参与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相比而言,普通农户参与程度最低。分地区来看,西部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电商销售的概率最高,东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低。2017年参与生态循环生产模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214家,占总样本的7.44%。参与生态循环生产模式的农户有8户,占农户总样本的1%。在所调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平均销售金额为15.08万元。在四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电商销售参与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分地区来看,西部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生态循环生产模式的概率最高,东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低。参与休闲农业受负责人教育水平影响大通过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普通农户参与休闲观光农业、电商销售、生态循环生产模式、农产品加工、有机农业影响因素分析得出,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多为中年男性,文化程度不高且大多不信仰宗教;大多没有外出务工、参军或担任干部经历;未接受过非农职业教育;对新鲜事物(新品种、新设备、新技术)有一定接受能力,但缺乏改变原有生产方式的强烈意愿,因而对相关政策了解较少。因此,在农业新业态发展过程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偏好农产品加工业。调查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受教育水平越高,对参与农业新业态的抵触情绪越低;接受的新事物(新品种、新设备、新技术)越多,参与农业新业态生产方式的概率越大;不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新业态相关扶持政策并不敏感。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业新业态概率较低,其中,中部地区参与概率降低幅度尤为显著;与农户相比,家庭农场与种养大户参与农业新业态概率较高,其中,家庭农场概率增加幅度最为显著。分经营形式看,在负责人受教育水平、接受新事物能力、区位因素、农业经营主体类型和政策认知情况等5个影响因素中,休闲观光农业的参与程度更多受负责人教育水平影响;电商销售的参与程度更多受新技术采纳能力、政策认知情况、区位因素和主体类型影响;生态循环生产模式的参与程度更多受新事物采纳能力和区位因素影响;农产品加工业的参与程度更多受主体类型影响;有机农业的参与程度更多受新技术采纳能力和主体类型影响。参与新业态有助减少农药投入通过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农户休闲观光农业、电商销售、生态循环生产模式、农产品加工、有机农业的参与情况对自身农业生产影响分析发现,尽管农业新业态参与情况对总投入的影响不一,但显而易见的是,参与农业新业态会促使农业经营主体减少农药投入,增加农膜和劳动投入。农业新业态参与情况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生产投入金额的影响并未呈现统一趋势。就合作社而言,未参与农业新业态的亩均农业生产投入仅次于电商销售的生产方式;就粮食作物来看,无论参与何种农业生产经营行业,家庭农场亩均农业生产投入均高于种养大户,普通农户最低;就经济作物来看,总体上家庭农场亩均农业生产投入高于种养大户,普通农户最低。但是,就不同生产经营行业具体而言,这个趋势并不一致,普通农户参与有机农业的亩均农业生产投入最高,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参与休闲观光农业的亩均农业生产投入最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业新业态经营会减少亩均农药投入。从经营形式看,仅有休闲观光农业和电商销售的亩均农药投入高于未参与农业新业态的经营主体。从作物上看,经济作物亩均农药投入远高于粮食作物。从主体上看,种植粮食作物时种养大户亩均农药投入略高于家庭农场,远高于普通农户;种植经济作物时恰好相反,普通农户亩均农药投入最高,其次为家庭农场,种养大户最低。参与农业新业态生产会增加亩均农膜投入。分不同作物来看,粮食作物种植大多不需要使用农膜,经济作物亩均农膜投入较高。分不同主体来看,合作社亩均农膜投入最高,在种植粮食作物时,家庭农场亩均农膜投入高于普通农户,种养大户最少;在种植经济作物时,普通农户亩均农膜投入略高于家庭农场,种养大户最少。参与农业新业态会增加经营主体工作量,即每亩土地要投入更多劳动。在种植粮食作物时,家庭农场参与休闲观光农业、种养大户参与电商销售、普通农户参与休闲观光农业和电商销售时,所需投入的劳动最多;在种植经济作物时,家庭农场参与生态循环生产模式、种养大户参与休闲观光农业、普通农户参与有机农业时,所需投入的亩均劳动最多。在经营畜牧产品时,种养大户在农业生产中需要投入的劳动比家庭农场多,普通农户这种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所需劳动最少。但是,在经营其他产品时,家庭农场在农业生产中需要投入的劳动比普通农户多,种养大户这种新型农业经营方式所需劳动最少。除了普通农户和种养大户经营其他产品时从事农产品加工的劳动投入最多外,在其他情况下,各主体参与生态循环生产模式时需要投入的劳动量最大。参与新业态能提升品质与收入水平通过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农户休闲观光农业、电商销售、生态循环生产模式、农产品加工、有机农业的参与情况对自身农业生产产出方面的分析发现,参与农业新业态使农业经营主体获得了更多收入,且对产品品质的追求有所上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业新业态会提高收入水平。从不同的创新农业经营形式看,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和涉农企业从事农产品加工的收入最高,从事生态循环生产模式和有机农业的收入较低;普通农户从事休闲观光农业的收入最高,从事农产品加工的收入最低。参与农业新业态使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产品品质的追求有所上升,具体表现为参与农业新业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拥有农产品认证、自有品牌和注册商标的平均数量都较高;但是,对于传统农业经营主体农户而言,参与农业新业态经营反而会减少其农产品认证数量。新业态需与“绿色兴农”进一步结合根据调查结果,本报课题组建议,首先,各地应结合自身区位因素与资源状况,发展适合当地特有情况的农业新业态经营方式。根据农业新业态自身情况与本报告中各区域对农业新业态的偏好情况来看,东部地区适宜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西部地区适宜发展生态循环生产模式、有机农业、农产品加工和电商销售。这种方式的形成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一方面,这种选择是在当地资源分布情况、交通运输情况、生物多样性情况、自然变化情况等因素影响下作出的;另一方面,这也是当地农业经营主体多年来探索的可持续经营形式。其次,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应发展适合自身特点的农业新业态经营方式。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之所以选择不同种类的农业新业态经营方式,同样也是一个市场选择的过程。负责人受教育程度、对政策认知情况和对新事物采纳能力显著影响着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休闲观光农业、电商销售、生态循环生产模式和有机农业4种经营形式,农业经营主体的类型也显著影响着电商销售、农产品加工业和有机农业经营。因此,在负责人考虑是否经营农业新业态、经营何种农业新业态时,首先对自身要有较为全面深刻的认知与评价,并以此为参考,选择适宜自身发展的新业态形式。再次,农业新业态发展要和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绿色兴农”要求以及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要求进一步结合。发展农业新业态有助于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收入,因而会促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业新业态经营。尽管参与农业新业态具有降低化肥和农药投入、提高农产品品质的作用,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膜投入,这不利于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的要求。因此,需推进废弃农膜回收和再利用,有效减少农膜使用量。同时,还要进一步推动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行动,进一步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真正实现“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生态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课题组)来源:经济日报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做《政府工作报告》。继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实体店销售和网购融合发展”之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度聚焦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并要求推动网购、快递健康发展。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正在不断增强,消费贡献率从54.9%提高到58.8%。这一数字背后,由传统消费提档升级、新兴消费快速兴起拉动的经济增长规模相当可观。网上零售额年均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3%。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提及:“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正在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刚刚过去的2017年,被各界称为“新零售元年”,各大电商和传统零售企业加速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有力带动了消费增长。苏宁、银泰等传统零售企业大刀阔斧开展互联网销售业务,稳步推进以数字化与技术为核心的新零售改造;以阿里巴巴、天猫为代表的电商巨头则积极探索线下销售模式,以推动品牌零售和消费体验升级。“互联网+零售”带动的消费新业态,助力传统实体经济焕发出新的生机。打造全新消费模式打破线上和线下边界的“新零售”,正是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典型。2017年广受关注的“新零售”业态代表“盒马鲜生”,每到一处都引发当地市场震动,店内人潮涌动。数据显示,在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北京、杭州和上海的“盒马鲜生”到店消费人数较平日分别增长131%、129%和89%。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原本横亘在老年人与青年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也正逐渐被“新零售”填平。据“盒马鲜生”负责人侯毅介绍,老年人在该店的消费群体中占比已达到近20%,“老年人手机买东西一点没问题,银发经济也可以很潮。”“新零售”业态提高了老年人接触互联网消费及移动支付的意愿,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已经渗透到越来越多的人群。盒马鲜生店内,一位老年消费者正在研究如何使用App支付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零售”对中国实体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实质性贡献,对各大城市的转型升级也产生着积极影响。《经济参考报》分析认为,“新零售”崛起助推实体零售业回暖,2018年这种趋势仍在延续。上海、杭州、广州、福州等城市不约而同争夺“新零售之都”的桂冠,从消费升级的原点出发,“新零售”正在给城市带来全新升级,使其更好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的技术变革。“新零售”持续赋能传统产业,也让许多老字号品牌变得越来越年轻,焕发出新活力。去年北京近30家老字号品牌和本地品牌与天猫合作,共同启动“天字号计划”,开启老字号品牌的全球化销售和新零售探索。项目开通的“北京老字号馆”通过数据和技术赋能老字号品牌,进行定制化生产,并通过天猫出海项目,让“老字号卖向全球”。促进公共服务提升“新零售”带动的线上线下商业协同,也促进了社会共同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提升。今年初,全球首家智能公厕在杭州西湖银泰对外开放,里面部署的自动贩卖机和虚拟试妆镜,让女性可以在私密空间解决卫生巾、护肤美妆用品的试用和购买。在此之前,银泰、大润发等实体零售场也布设了基于数字化技术打造的智能母婴室,方便母亲在小小的空间内体验“一站式带娃”的便利服务。推动消费升级,以全新的消费模式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新零售”已成为近年来我国乃至世界消费升级的最大亮点。在积极的政策引导下,“新零售”未来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值得期待。
2020年,我市就业状况如何?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供需有什么变化?受疫情影响,滋生出哪些新的就业方向?1月4日,记者从郑州市职业介绍中心获悉,我市职业介绍中心职业供求分析报告出炉。2020年,郑州市职业介绍中心所属两个人力资源市场共举办招聘会32场,提供岗位205032个,办理求职登记6894人,初步达成意向2666人,中部就业网访问人数15355人,网站浏览164045人次。从具体的产业用人分布和行业用人分布数据来看,我市第一产业的岗位所占比重为3.20%,第二产业的岗位所占比重为27.90%,第三产业的岗位所占比重为68.90%。第一产业用人比重同比增加了1.4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用人比重同比增加了8.3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用人比重同比减少了9.79个百分点。疫情给就业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也催生了一些新业态,新业态催生了一批新职业,在就业市场上,如直播销售员、互联网营销师、核酸检测员、在线学习服务师、社区网格员、老年人健康评估师、网络配送员等新职业不断涌现。(中原网)
文/亿欧智库当前,我国正处在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入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发展关键期。以阿里、百度为代表的科技企业依靠创新驱动企业效益增长,在国际市场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私募股权市场,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等类型的初创公司成长为独角兽,试图撼动传统行业格局。市场中的创新要素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现出来并发挥作用,如果以量化思维去考量产业创新,结果将是如何呈现?亿欧智库基于已有的研究和自身对产业创新的理解,使用层次分析法,形成产业创新指数评价体系,提供以行业为分析角度的洞察国民经济和市场的视角和方法。呈现和阐释2016年以来至2017年年末产业创新的现状和成果,最终形成《2017中国产业创新指数研究报告》。Chapter1:产业创新背景和内涵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康奈尔大学等联合发布的《2017全球创新指数》中,中国排名已提升至第22名,成为排名最高的中等收入国家,创新的投入和产出效率比甚至高达第2名,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创新经济体。尤其在备受关注的人工智能领域,中国的初创公司规模、专利数量、论文被引数量等名列前茅,顺应当下的产业革命趋势,中国有机会成为国际创新高地。也应注意到,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达到一定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转方式调结构成为经济改革的重点,这要求以往依靠资本拉动、依靠低人力成本、以规模换收益的企业急需完成从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提高发展质量。目前我国的产业创新生态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创新效能不足,创新主体间的互动性、创新链间的耦合性、产业链与创新链间的协同性都不够完善,制约着整体创新效率的提高。因此,实现创新要素驱动发展,亟待构建开放、合作、互利、共享的创新生态。为了更直观地反映不同行业的创新成果,更体系化地研究产业创新的动态,亿欧智库基于已有的研究结果和自身对产业创新的认知理解,将新科技、新理念、新政策以及产业的活力程度作为衡量指标,形成产业创新指数评价体系。Chapter2:2017中国产业创新指数排名通过收集整理不同数据,亿欧智库最终形成2017产业创新指数排名结果。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的创新得分远高于其他行业,印证了两大行业输出扩散创新成果、支持其他行业升级发展的重要地位。在创新企业100强中,华为以7447的高创新指数居于第一,其次分别是中石油、阿里、中兴和腾讯。制造业在100强中占到了60%以上,尤其是汽车制造和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扮演了主要角色。新科技指数方面,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得分远远超出其他行业,得益于其科研应用和技术服务的行业特征。制造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性产业和供给侧改革的重点领域,也走在科技创新的前列,但是在制造业内部,不同细分行业的创新程度差距悬殊。以企业的研发投入为衡量标准,发现前100家企业的研发投入总和占到整体的53.7%,其中大多数为大型国企和科技企业。此外,在新理念和新政策层面,能够发现软件和信息技术业发挥了强力的引领作用,政府更加注重引导扶持小微企业创新。从行业的活力程度来讲,资本市场往往更青睐科技型初创企业的未来潜力。Chapter3:产业创新指数行业分述本部分,亿欧智库分别以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技术服务业、金融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例进行了简要总结和案例分析。Chapter4:2017中国产业创新指数结论整体而言,除科技驱动的科研和技术服务业、新兴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外,其他行业在指数表现上与前两名差距较大。近几年新科技新业态的涌动仍未明显撬动传统行业创新发展,初创企业在各自领域发挥鲶鱼效应仍有待时日,行业与信息化、数字化融合尚局限在少数范围内,研发投入梯度呈长尾曲线,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仍在前期攻坚阶段。从行业层面来讲,我国研发创新的头部企业主要分布在计算机和电子设备、汽车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和工业行业。根据企业研发投入排名结果,国有企业在引领科技创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头部企业与中长尾企业的研发投入量相差巨大,后进者面临着较严重的淘汰风险。软件和互联网行业成为创新理念的发散地,政府则倾向于选择以市场为导向的间接调控手段,为创新创业保驾护航。文章版权属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