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信息法基础理论研究的“数字立国”战略思考同乎无知

信息法基础理论研究的“数字立国”战略思考

“【编者按】非常感谢龙院长的邀请,7月3日下午参加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信息法基础理论研究”开题论证会。课题研究者抓住网络空间上升为生产生活新空间、国家治理新领域、亿万网民精神新家园的转型契机,围绕“信息”这个核心资产,就国家网络空间管辖和全球网络治理体系中基础性和全局性问题进行研究筹划。听了课题准备情况,我强烈的感觉到:自己也许正在见证中国学者在全球网络治理领域,从跟随者走向引领者的历史时刻。”(参会人员名单及参会流程,点击图片可看大图)秦安:信息法基础理论研究的“数字立国”战略思考一、以“数字立国”的格局认识“信息法基础理论”研究“数字立国”的概念来自于我们呈报国家领导人《直面挑战、统筹经略,力争十年内建成世界一流网络强国》报告。对应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让中国人民立起来,要在网络空间,让中国人民真正强起来,就要以“数字立国”的战略魄力,让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插上网络的翅膀。目前《网络安全法》已经实施,是国家网络空间管辖的基本法。如果《信息法》能够尽快推出,那就在法制层面契合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的论述,切实支撑国家网络强国战略。在“数字立国”的理念下,我们必须完成一个转型:国家从“土地财政”向“数字财政”转型。大家应该都知道,老百姓口中的新三座大山:房价、医疗和教育。大家也应该可以理解,高房价的始作俑者、操盘手应该是政府,因为要获得财政支持。目前我们能不能逆转这个被动局面,防止崩盘,用好网络空间的大数据资源,挖掘信息资产蕴含的新质生产力、文化力、国防力。也看我们能不能用法治手段,移除网络空间三座大山:假东西、黑游戏、毒搜索。这事关社会稳定、执政地位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信息法》《网络安全法》是完善国家网络空间管辖规则体系的基础,是完成网络时代重大转型的法制依托。如何从早期信息法的研究升华为网络时代、“数字立国”格局下的信息法研究,首先要突破美国《信息自由法》的已有模式,在杨弃相济的基础上,结合网络中国生动的实践活动,研究具有中国特色、蕴含中华文明的信息法。从这个意义上看,课题组注重案例研究是至关重要的。二、以“安全共同体”的方法推进“信息法基础理论”研究“安全共同体”是我提出的一个概念,目的是将其作为一个综合实体,推动网信工作。这个概念来源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命运共同体”。在2016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总书记发表演讲,提出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四项原则、五点主张”。我认为可以和万隆会议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提并论,是网络空间的中国态度、中国贡献、中国智慧,是网络空间的和平共处原则。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有个过程。首先是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最后构筑命运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就是这三者的复合体,通过聚合具有不同诉求的多元主体,共同实现网络安全目标。“安全共同体”具有“六大功能”和“六大任务”,这来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去年419和109两次讲话提出网络强国建设的“六大问题”和“六个加快”。基于以上概念,可否提出一个“信息共同体”的概念,把信息从利益诉求、责任担当、命运分享等不同的诉求进行分类,为信息法研究提供一个基本对象。让信息法针对一个“共同体”来研究三、以“改革开放的总目标”统领“信息法基础理论”研究打造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在网络空间和通过网络空间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信息法研究的核心目标。对于具体研究,有一点个人思考。一是关注国民、国家、国际三维度利益。信息一直是国民、国家、国际的重要财富和核心资产。到了网络时代,信息的简单数量与核心价值都在持续性指数级放大。虚拟财产、信息保护、信息流动越来越具有实质性的利益赋值。在这种态势下,必须将兼顾国民、国家、国际三维度的利益诉求,作为信息法研究的基础内容,事实上,这方面已经有很多丰富的案例,有助于我们从中提炼出具有根本性价值的元素。二是聚焦信息、数据(大数据)、网络空间三层次主权。网络空间上升为陆海空天之外的“第二类”生存空间,那自然就有主权的诉求,称之为网络主权。我不建议“数据主权”、“信息主权”的说法,建议信息法研究数据的主权属性、信息的主权属性,避免面对大数据跨境流动均强调主权,陷入人为的“主权失控”尴尬三是梳理管理、治理和经略网络空间三视角需求。改革开放的总目标就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从管理上升为治理,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的宗旨所在。当前网络管理是存在和需要的,但从管理上升为治理是大趋势,需要真功夫。信息法能够很好地推动进程、固化成果。而思考中华民族伟大崛起的网络时代使命,就需要从经略网络空间的更大格局,看重通过信息法等多种手段,实现改革开放目标的法治价值。这不光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最终是为人类社会塑造网络空间这个共同福祉。四是把握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三方面支撑。信息法的研究,一定是服务于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的。在国家安全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中提出11类安全。但其中尤其要重视信息法对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三方面支撑。信息对这三方面安全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更显著,必须作为研究的核心内容。

阴阳刀

研究方法|十分钟弄懂元分析(附经典案例)

01元分析1.定义:1976年学者Glass所下定义:“元分析是以综合已有的发现为目的,对单个研究结果进行综合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也称为“典型或定量元分析”。2.优点:与传统的文献综述相比,元分析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偏向,确保结论的科学性、客观性和真实性。具体体现在:①元分析运用各种手段从一群独立研究中组织和提取信息,并对这些研究的结果做出总的估计,是一种定量方法;②它包含某一研究课题下所有可接受的文献,全面而客观,弥补了单一研究的不足;③元分析给出的通常是一般性的结论,是系统的和可重复的;④元分析方法能发现单一因果分析或关系分析研究所不能发现的潜在规律。3.缺点:①由于不同的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实验材料可能存在不一致,因此对其结果进行整合有可能是不适合的,即“apples- and-oranges problem”;②元分析中所引入的研究有可能是低质量的,那么其结果的可靠性就无法保证,即“garbage in-garbage out problem”;③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的研究结果较无显著性意义的结果或无效的结果被报告和发表的可能性更大,即发表偏见的问题;④在计算效果量的过程中,某些研究可能会存在着多个效果量,如果这些效果量来自同一个样本,那么对这些效果量的整合就会不适合。02操作步骤1.选题:选题与方法契合,突出研究价值2.文献搜索:全面客观,报告选择标准需要搜索的文献类型有两种,包括已发表的文献和未发表的文献。3.数据编录:内容详尽,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4.数据分析03经典案例论文基本信息题目:社交媒体自我呈现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元分析作者:毛良斌来源:《现代传播》2020年【内容提要】采用元分析方法探讨社交媒体自我呈现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共有43篇实证研究纳入元分析,被试总人数为24386人。结果发现,社交媒体自我呈现确实能显著提高主观幸福感,效果量微弱;社交媒体自我呈现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应大小取决于自我呈现的方式;积极自我呈现和真实自我呈现均能显著提高主观幸福感,消极自我呈现则显著降低主观幸福感;社交媒体自我呈现强度显著提高主观幸福感,具体到主观幸福感各维度来看,自我呈现强度能显著提高积极情感,但不能显著提高生活满意感,也不能显著降低消极情感;主观幸福感测量工具和文化背景对社交媒体自我呈现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存在调节效应,但在被试类型上,则未发现调节效应。【关键词】社交媒体;自我呈现;主观幸福感;元分析;效果量【研究问题及研究假设】RQ1:社交媒体自我呈现能显著提升主观幸福感吗?RQ2:社交媒体自我呈现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果有多大?H1:被试类型不同,社交媒体自我呈现对主观幸福感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H2:主观幸福感测量工具不同,社交媒体自我呈现对主观幸福感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H3:文化环境不同,社交媒体自我呈现对主观幸福感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设计】(一)文献检索和获取研究检索时间跨度为2000年1月至2020年3月。根据PRIMA STATEMENT提出的标准,研究文献查找和获取需经过四个步骤,即文献查找、文献筛选、资格审查和研究纳入。据此,研究获得符合元分析要求的文献43篇,其中英文31篇,中文12篇,独立样本量为24386人。(二)文献编码按照元分析编码方法,对43篇文献进行编码。样本特征编码包括作者、发表年份、研究设计类型、被试特征、独立样本量、测量工具、研究的文化背景;效果量编码主要围绕自变量与因变量相关的统计描述值,包括相关系数、回归系数、p值、t值、均值与标准差以及自变量和因变量测量的信度系数α值。研究先由论文作者对所有文献进行编码,再由一位传播学专业研究生进行再次编码,结果显示,所有项目两次编码结果的百分比一致性信度均在0.98以上。纳入元分析的43篇文献基本信息见表1。(三)统计分析使用ComprehensiveMeta-Analysis(CMA)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选择r作为统一效果量,若提取到的效果量为其他统计值,则将其转化成r值再进入元分析。对t值、p值以及均值和标准差,直接使用CMA软件转化为r值。由于CMA没有直接针对回归系数β的转换,研究根据Peterson等人提供的简便公式r=β+0.05λ(β≥0,λ=1;β<0,λ=0),先将回归系数转换为相关系数,之后直接录入CMA进行分析。在分析前,研究者首先对每个从独立样本中提取出的相关系数做信度修正,以避免因量表信度缺陷而导致相关系数的衰减偏差,校正的公式为:,其中ESr代表初始效果量,EScr代表校正效果量,rxx和ryy分别代表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测量信度系数。对于使用实验操控或者单个项目测量的情况,其测量信度系数用1代替。利用CMA软件对效果量进行处理和分析,分析过程中将每个EScr转换成对应的FisherZ值,再将FisherZ值的加权平均数转换为相关系数,得到总体效果量,并估计总体效果量的95%置信区间。责编:周梦琦

田子无让

调查研究常用的9个方法

选择合适的调研方法直接关系到调研工作开展。笔者结合调研工作实际,将常用的九大调研方法进行介绍分析,供大家调研时参考。1.实地观察法。调查者在实地通过观察获得直接的、生动的感性认识和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但因该法所观察到的往往是事物的表面现象或外部联系,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且受调查者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因此,不能进行大样本观察,需结合其他调查方法共同使用。通常适用于对那些不能够、不需要或不愿意进行语言交流的情况进行调查。2.访谈调查法。该法是比实地观察法更深一层次的调查方法,它能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适用于调查的问题比较深入,调查的对象差别较大,调查的样本较小,或者调查的场所不易接近等情况。包括个别访谈法、集体访谈法、电话访谈法等。但由于访谈标准不一,其结果难以进行定量研究,且访谈过程耗时长、成本较高、隐秘性差、受周围环境影响大,故难以大规模进行。3.会议调查法。这种方法是访谈调查法的扩展和延伸,因其简便易行故在调查研究工作中比较常用。通过邀请若干调查对象以座谈会形式来搜集资料、分析和研究社会问题。最突出的优点是工作效率高,可以较快地了解到比较详细、可靠的社会信息,节省人力和时间。但由于这种做法不能完全排除被调查者之间的社会心理因素影响,调查结论往往难以全面反映真实的客观情况。且受时间条件的限制,很难做深入细致地交谈,调查的结论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调查者自身因素影响等。4.问卷调查法。即间接的书面访问,该法最大优点是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在广阔的范围内,对众多的调查对象同时进行调查,适用于对现实问题、较大样本、较短时期、相对简单的调查,被调查对象应有一定文字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如对某地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情况调查、中小学教师队伍科研现状的调查等。由于问卷调查法只能获得书面的社会信息,而不能了解到生动、具体的社会情况,因此该法不能代替实地考察,特别是对那些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因配合其他调查方法共同完成。5.专家调查法。这是一种预测方法,即以专家作为索取信息的对象,依靠其知识和经验,通过调查研究,对问题作出判断和评估。最大优点是简便直观,特别适用于缺少信息资料和历史数据,而又较多地受到社会的、政治的、人为的因素影响的信息分析与预测课题。广泛应用于对某一方案作出评价,或对若干个备选方案评价出相对名次,选出最优者;对达到某一目标的条件、途径、手段及它们的相对重要程度做出估计等。6.抽样调查法。指按照一定方式,从调查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进行调查,并用所得结果说明总体情况。它最大的优点是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相对准确的调查结果,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组织全面调查范围广、耗时长、难度大,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检查和验证。比如开展全省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民意调查、流动党员现状社会调查等。局限性在于抽样数目不足时会影响调查结果的准确性。7.典型调查法。指在特定范围内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特定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借以认识同类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及本质的一种方法。在调查样本太大时,可以采用此种方法。但必须注意对象的选择,要准确地选择对总体情况比较了解、有代表性的对象。如某地级市开展对区县市农村党员致富情况的调查,应选取经济发展较快、农村党员致富能力较强的县市作为典型调查对象。8.统计调查法。通过分析固定统计报表的形式,把下边的情况反映上来的一种调查方法。由于统计报表的内容是比较固定的,因此适用于分析某项事物的发展轨迹和未来走势。如通过党员统计年报表,可以分析出某地全年党员的发展、转接、流动等情况,并能分析出比上年同期增减情况,还可对下一步趋势作出预测。运用统计调查法,特别应注意统计口径要统一,以统计部门的数字为准,报表分析和实际调查相结合,不能就报表进行单纯分析。如对某一个数据大幅度上升或下降的原因,报表中难以反映出来,只有通过实际调查才能形成完整概念。9.文献调查法。通过对文献的搜集和摘取,以获得关于调查对象信息的方法。适用于研究调查对象在一段时期内的发展变化,研究角度往往是探寻一种趋势,或弄清一个演变过程。这种方法能突破时空的限制,进行大范围地调查,调查资料便于汇总整理和分析。同时,还具有资料可靠、用较小的人力物力收到较大效果等优点。但它往往是一种先行的调查方法,一般只能作为调查的先导,而不能作为调查结论的现实依据。以上介绍的只是经常被采用的九种方法。事实上,在调查研究工作中,调查者经常不拘泥于某种特定方法,而是相互交错、灵活运用这些方法。

阴阳刀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个人信息保护法 正在研究起草中

记者14日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获悉,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在研究起草中,目前草案稿已经形成。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部门负责人透露,近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制定修改网络安全法、民法总则、刑法、电子商务法等法律中,对个人信息权益、个人信息处理规则、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措施等做出规定,不断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制度。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啮缺睡寐

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2018年年会举行

新华网北京8月23日电(记者 卢俊宇)近日,由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主办,清华大学法学院、阿里巴巴集团法务部承办的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2018年年会在杭州举行。会议期间,与会专家代表围绕会议主题,从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共享经济与法律变革、大数据与网络安全、新金融与科技监管、人工智能的法律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网络信息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网络法理论发展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在此过程中将继续发挥平台功能,引领和组织各方力量为网络法学理论研究和网络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感而后应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在研究起草中

新华社北京5月14日电(记者白阳)记者14日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获悉,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在研究起草中,目前草案稿已经形成。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部门负责人透露,近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制定修改网络安全法、民法总则、刑法、电子商务法等法律中,对个人信息权益、个人信息处理规则、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措施等做出规定,不断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制度。这位负责人表示,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个人信息的收集、应用更加广泛,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任务更加艰巨。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和立法工作计划安排,从2018年开始,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会同中央网信办,在认真总结网络安全法等法律实施经验、深入研究个人信息利用和保护中的突出问题、借鉴有关国家和地区法律制度的基础上,抓紧开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研究起草工作。记者了解到,目前,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稿已经形成,根据各方面意见进一步完善后,将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安排,争取尽早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来源:新华网)

沔水

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等将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十一次委员长会议16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栗战书委员长主持。会议决定,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4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  委员长会议建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反食品浪费法草案、海上交通安全法修订草案、教育法修正草案、数据安全法草案、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草案、监察官法草案、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草案;审议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期货法草案的议案;审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道路交通安全法等9部法律的修正案草案的议案;审议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国人民解放军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修正草案)》的议案;审议委员长会议关于提请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修订草案的议案等。  委员长会议建议,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关于授权国务院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适用有关法律规定的决定草案的议案;审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批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关于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的协定〉补充议定书》的议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的议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关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协助的条约》的议案、《成立平方公里阵列天文台公约》的议案;审议国务院关于2020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研究处理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情况、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情况的报告;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审议有关任免案等。  委员长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杨振武就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议程草案和日程安排等作了汇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副秘书长,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常委会有关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就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议题等作了汇报。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曹建明、张春贤、沈跃跃、吉炳轩、艾力更·依明巴海、万鄂湘、陈竺、王东明、白玛赤林、丁仲礼、郝明金、蔡达峰、武维华出席会议。来源 新华社编辑 胥芬芳编审 杨仪 李劼

殡之森

找到的文献那么多,如何阅读文献资料,获取有用的信息?

读文献,就是为了从文献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在不同的研究阶段,我们需要获取的信息不同,因此要用不同的策略去读文献,以获取这个阶段所需要的信息。概括来说,在寻找选题阶段,应该重点读文献的引言以及结论与展望。一般来说,一篇文献的引言中会说明这篇文章研究背景是什么,主要解决了哪些问题,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可能有哪些新的发现等等。从引言中你可以快速获取与论文选题相关的信息,让你对这个领域正在进行的研究有个全面地了解,知道前人已经研究过哪些问题,这个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是什么,方便你找出适合自己的选题。而在结论与展望中,作者通常会说明自己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从这这里,你可以发现领域内尚未解决的问题,考虑将其作为自己的选题。在选题设计阶段,主要是寻找材料和研究方法,这时你看文献需要重点了解一下该研究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泛读去把握作者的研究思路,然后学习他们的分析方法,最后是学习论文写作技巧和写作语言格式等内容。当你确定好选题之后,就可以选择经典的、高质量的文献进行精读。所谓经典的文献,就是在你的研究领域内权威的、基础性的文献,通过精读这些文献可以让你的研究有个坚实的基础。而高质量的文献一般学术密度高,其研究思路、方法和逻辑都值得你深入地去学习和思考。关于如何精读,除了常规的通读全文(引言、方法、模型、数据、发现、结论)之外,要有针对性的读其中一些内容,甚至反复地读。在读的过程中,你的脑海里应该有一些问题清单,它可以帮助你提升分析能力,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文献中的内容,这些问题可以包括:1.你从文章中获得了什么信息?2.作者试图发现什么问题?3.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是重要的?4.文章中的数据是如何收集的?5.作者做了什么结论,他们的发现有何贡献?6.你觉得这些发现是否成立?7.你如何将这些发现应用到你自己的研究中?另外,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记笔记也非常重要。这里的笔记不光是简单地摘抄,还要体现出你在阅读中的思考,比如针对作者提出的某些观点和结论,你的理解是怎样的。最后,对文献作总结,它不需要太长,但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这样,你的部分笔记内容可以在今后的论文写作中直接使用。记笔记时可以采用双栏笔记,一栏中总结作者的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另一栏中记录你的思考,对方法的评价等。前期阅读文献时,如果还不能进行很深度的思考,哪怕只是记录“论证混乱”或者“这儿没看明白”之类的,也会对你有所帮助。当然,笔记的格式只是个小建议,只要你的笔记符合下面的标准,你可以按自己习惯的方式来记笔记。1.明确你自己和作者想法的不同之处。2.确保你的笔记清晰可读。3.要注明文献的出版细节,包括页码等信息,以防你需要再次查看原始资料,或者在文献综述中引用它们时找不到原始出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也非常好的习惯,请在一开始读文献时,就养成这个好习惯)最后,在阅读文献时要学会批判性阅读:在开始阅读之前,思考一下你期望从这篇文章中得到什么,在读的过程中,要保持思考和分析:1.这篇文献的研究内容是否已经过时了?2.文章的论点逻辑如何?3.支撑作者论点的论据是否充足可靠?4.资料的引用是否正确?当不同文献之间的结论有冲突时,思考:1.他们使用的分析方法有什么异同点?2.他们使用的衡量工具有区别吗?3.他们是如何对问题进行评估的?好了,以上就是不同阶段阅读文献的主要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花簪

人大发言人: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在抓紧研究和起草 争取早日出台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定于3月4日(星期一)上午11时15分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由大会发言人就大会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的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法制日报、法制网记者:谢谢主持人,发言人您好,我们注意到现在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是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一个焦点,而且立法呼声也很高,所以我们想请问您一下,今年是不是有计划将安排个人信息保护法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谢谢。张业遂:谢谢你的提问。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因个人信息不当收集、滥用、泄露,导致公民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通过立法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已成为保护公民隐私和生命财产安全、规范网络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然要求。事实上,我国已经有多部法律、法规、规章涉及个人信息保护。比如刑法、民法总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等,都作出了相关的规定。但是从总体上看,呈现分散立法状态,所以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制定有针对性的专门法律来加以规范,形成合力。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列入本届立法规划,相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和起草,争取早日出台。谢谢。

草丛中

大数据环境下,舆情研究方法如何迭代?

编者按 传统舆情是基于简单信息的搜集整理工作。但数字时代数据量巨大、冗余信息繁杂。在信息和数据形式不断更新的情况下,舆情研究方法同样需要迭代。当下,舆情研究方法存在哪些问题?复杂的数据环境对研究方法又提出了哪些新要求?一起来看。现有研究方法存在哪些问题?“大数据”已俨然成为时代热词,社会学家说它是一座蕴含了大量信息的富矿,统计学家却认为庞杂的结构为数据分析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犹如大海捞针。相比于传统数据类型,大数据的分析难度不言而喻。如何用好这些数据,高效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是在数据丰富的今天需要探讨的话题。大数据舆情分析面临着数据量大、维度多样、结构复杂等问题。研究对象也从受众个体发展到了受众之间、传受之间的复杂网络关系,甚至杂糅了时间、空间维度等场景化信息。但现有的研究仍以数量统计和词频分析为主,难以深入挖掘大数据的潜在价值。不同维度的数据都需要专业的分析方法,继而革新了舆情研究的思维方式。基于丰富的舆情分析理论和经验,科学研究方法才能使舆情研究如虎添翼。科学分析大数据有助于研究者打开视野,从更开阔的角度切入研究。根据不同研究意图搭建复杂模型检验,深入因果推论,可以实现舆情研究的数据化、动态化,也可以加强趋势研判的延展性、科学性。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纳入大数据模型,也是互联网环境下舆情研究的发展趋势,为更加全面立体地掌握舆情动态奠定了科学基础。科学研究方法的3大“用武之地”笔者结合日常实践,梳理了科学舆情研究方法在大数据层面的具体运用。1、基础统计分析方法:掌握舆情全貌基础统计分析方法是掌握舆情全貌的重要基础。舆情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动态过程,通过对数据所包含的维度进行基础统计计算,能够获得横向切面和纵向发展的双向描述,进而掌握舆情全貌。一是横向比较横截面数据,描绘当下舆论情况。例如,在国际传播研究中,首先要了解国际舆情。通过统计给定时间内的舆情数量规模、情感倾向、话题细分等数据,能够快速勾勒基本轮廓,便于研究者了解某一时段的静态舆情特征。二是纵向对比时间序列数据,动态追踪舆情态势。为深入研究国际舆情,还需长期追踪基础统计量。持续累积同口径数据列,便能回溯其发展趋势,并通过时间序列模型预测舆情发展态势。2、传统量化研究方法:推动舆情研判传统量化研究方法是推动舆情研判的重要保障。舆情研判是指通过特定方法对舆情信息的特性、态势、走向进行研究判断的专业工作。大数据舆情研判需要借力传统量化研究方法,采用相关分析探索不同变量间相互作用的关系,采用回归分析探索变量间的依赖关系,并预测变量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将相关分析用于舆情研究,适用于分辨看似无关的信息间潜在的相互关联,能够从庞杂的数据中发掘足以影响全局的非确定关系,从而确定如何在复杂环境中精准研判舆情态势。2018年6月23日,泰国一支青少年足球队被困洞穴,7月10日获救。该事件引发全球媒体和公众广泛持续的关注。笔者在分析该事件时发现,传统媒体报道和社交平台热议话题间存在相关关系,两个舆论场相互影响的复杂渐变关系还原了舆论触发和影响机制。另一方面,回归分析应用到舆情分析领域,能够探究相关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及发展走势,寻找舆情演变规律模型。通过建模分析,不仅可以判断不同议题、国家、媒体间的关系,还能进一步探究相关舆论的未来走势。例如,以各国媒体就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为素材建模,能够从宏观角度把握国际舆论,并直观展现各国媒体新闻叙事的关系,探明媒体报道与国际舆论的相互影响,找到国际舆情的演变路径。3、量化文本分析方法:深度挖掘舆情量化文本分析方法是深度挖掘舆情的重要助力。大数据背后隐藏着肉眼难以识别的深层信息,尤其是在面对大量文本数据时,难以靠传统分析方法直接获得全面信息。以往针对文本的分析方法分析周期长、研究耗时长、人工工作量大,难以适应舆情研究求快求全的现实要求。因此便需借力量化文本分析方法,集中处理数十万乃至数千万量级的文本内容。笔者在实践中总结了适用于舆情研究的部分量化文本分析方法:LDA主题模型算法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是统计学中常用的一种降维分析方法,即降低复杂的文本数据包含的维度。通过运算归类,具有相同特性的文本被识别为一组,进而实现文本主题的机器分类。这一算法常用来提取子话题。这种方法能够大大缩短文本处理时间,通过计算实现文本内容归类,提高舆情子话题提取效率。文本位置估计模型文本位置估计模型是政治学领域的成熟算法,旨在通过计算文本中包含的政治学词汇特征,判断文本的左右派倾向。舆情研究可以借用该算法原理,通过计算词频、词距、词语间共现关系等信息,计算特定文本的相对位置,判断研究对象的态度倾向差异。例如,以此分析中美关系舆情,可以直观看到中美受众的不同立场表达,并根据文本位置距离判断未来发展趋势。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词语共现关系分析如前文所述,文本之中也隐藏着复杂的词语网络。探询文本的共现网络,是还原语境的重要路径。前文的分析方法多将文本分裂为词组,计算使用的矩阵也常常忽略了语句连接在一起的整体含义。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可以描绘出词语间的距离与联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探索其出现的语境,还原断裂的文本。数据舆情时代,研究方法的3大变迁把握舆论脉搏,洞悉舆情走向,是信息化社会了解民意的重要因素。数据与舆情结合的产物——数据舆情也已应时代要求而生,亟待从业人员理论结合实践,吸纳科学分析方法,提升数据处理和舆情研判能力。1、加强数据挖掘能力数据是所有分析的原材料,没有数据再精巧的方法也难为无米之炊。数据舆情行业研究,需要以数据积累为目的长期挖掘和存储,注重日常数据的挖掘和积累,不断拓展数据边缘。搭建庞大的数据仓库,提升数据使用效率,是发展数据舆情的首要条件。2、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在掌握了大量数据之后,分析能力便成为了挖掘舆情的主要难题。在舆情研究领域,数据分析能力具体体现为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和使用能力。为进一步提高舆情分析的效率和质量,强化量化研判与舆情工作的深度融合,提升数据分析能力,是发展数据舆情的必要条件。3、强化数据合作共享数据是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资源,研究者根据日常工作的专长和角度不同,掌握的数据形式大为不同。因此,强化以行业实践为基础的合作机制,是推动数据舆情化和舆情数据化的大势所趋。(人民网)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