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育信息技术课题《基于个性化学习平台的教学应用研究》开题忽乎何适

教育信息技术课题《基于个性化学习平台的教学应用研究》开题

央广网北京12月17日消息(记者 于闻)全国教育信息技术课题研究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基于个性化学习平台的教学应用研究》,近日开题。该课题按照新课程改革目标,旨在基于个性化学习平台的教学应用研究。一是通过个性化学习的大数据为学生制订符合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学习计划,有效控制学生的学习进程,指导学生正确学习;二是根据个性化学习中学生情况反馈进行课程分层设计,自动生成适合学生自己的课程内容;三是个性化学习平台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相应配备符合目前学习能力的课程,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完成学习任务。本课题是新课程改革中应用个性化学习理念、方法和平台技术,对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进行突破的有效探索。为深化课题研究,将聘请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一批教授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课题专家指导委员会,在中小学、职业院校等不同类型学校选点进行深入研究。针对目前众多学习平台不能满足个性化学习的现状,通过改进传统教学模式,真正把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与教学实践进行对接;实现教师在教学中、在课堂上、在一切教育的时空中,由过去关注学科本位转到关注尊重每一位学生,教学活动以促进每一位不同学习者个性发展为终极目的,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并在实践中丰富完善基于网络化、个性化特色的学生学习平台和教师教学模式。

阮瞻

南充七中省级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活力课堂教学策略研究》顺利结题

2020年12月18日上午,南充市第七中学省级科研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活力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结题视频鉴定会在学校东区六楼会议室隆重举行。本次活动邀请了四川省电化教育馆研究部主任郝志宏、四川省电化教育馆教研员严寒、成都市锦江区电化教育馆教研员陶蕾等专家到会现场指导。本次参会还有南充七中省级课题主研人员、校级干部、参研人员、青年教师代表。本次结题视频鉴定会由南充市第七中学教科室主任晏明辉主持。上午9:00-9:40,在成都的省级专家和七中结题会议现场的老师一起通过网络直播观看了由南充七中物理组青年教师唐娜在七中西校区录播室上的一堂教学展示课——《声音的特性》。接着,南充市第七中学校长、党总支书记苏小毅同志代表南充市第七中学对通过视频会议对该校省级科研课题指导的省级专家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苏校长介绍了南充市第七中学的“1237”办学思路和取得的成绩,并谈了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的教师培训和组织保障工作,预祝本次结题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然后,南充七中副校长黄亭婷及团队成员作结题汇报。他们分别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阶段、实施过程、研究成果、研究的创新点与特色、成果推广、问题及有待改进之处等方面作了精彩的汇报。大会第四项是课题组成员与专家组互动交流环节。四川省电化教育馆教研员严寒对唐娜老师的教学展示课作了精彩的点评。之后,成都市锦江区电化教育馆教研员陶蕾向七中参会教师现场提出三个问题:一是本课题中的核心概念“活力课堂”的内涵和特征有哪些?七中在研究过程中哪些课型与这些特征相契合?二是请课题组成员谈每个学科如何与信息技术融合。三是请主研人员谈学校资源库的建设和运用情况。对于陶主任提出的问题,参会教师苏小毅校长、黄亭婷、李斌、饶嫒、晏明辉、邹德兴十余位教师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想法。陶主任还就结题报告的书写规范作了现场指导。四川省电化教育馆研究部郝主任充分肯定了七中领导对课题研究的高度重视和主研人员通过研究发生的巨大变化,强调本次结题鉴定会也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教育科研培训,她对全体课题组成员的艰辛付出表示感谢,并希望以此为契机,翻开南充七中教育科研的新篇章!南充七中课题组负责人苏小毅校长对省级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作表态性发言。他表示,今后的教育科研工作,南充七中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学校要制定周密方案,转化和推广课题研究成果;二是学校要创造更好的科研环境,激励更多的教师参与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不是科研工作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学校要继续申报市级和省级课题,并且在经费、物力、人力、时间上给予大力支持,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开展。三是学校要以省级课题结题为契机,把“科研强校”真正落到实处。全力推动本校教育科研工作向更高、更深层次迈进,全面提高本校教育教学科研水平,把南充七中建设成幸福和谐、充满活力的优质学校!四川省电教馆研究室郝主任现场宣布南充七中省级课题顺利结题,并宣读了鉴定结果。此次结题视频现场会,对我校参会教师是一次培训、学习、交流的良机,他们认真聆听专家指导,积极发言,做好笔记,获益匪浅。最后,苏小毅校长表示,南充七中一定将省上专家对本课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梳理,对结题报告进一步修改完善,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南充七中的教育科研一定会再上新台阶! (南充七中)

绫乃

明德华兴:学校举行湖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开题论证会

本网讯(通讯员 颜学兵)12月22日下午2点,明德华兴中学唐娟老师主持的2020年度湖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基于微课资源矫正初中物理相异构想的教学实践研究》开题论证会在乐诚堂录播教室举行。湖南省电化教育馆研究室副主任徐增晖,长沙市教科院基教室副主任、中学物理教研员戴岳为,长沙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高级教师吴佳作为开题论证专家应邀到会。会议由副校长阳淼主持,课题组全体成员及学校教科室成员、其他微课题主持人也参加了会议。会议首先由校长陈迪夫致欢迎词。随后课题主持人唐娟老师作了开题报告。她从课题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课题实施步骤及预期成果、课题研究人员及分工等方面作了详细的阐述。与会专家在认真听取了开题报告后,对该课题予以充分肯定,并就课题研究提出了许多指导性的建议。徐增晖认为课题实用价值高,有推广意义。戴岳为认为该课题可以有效降低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进行减负。吴佳则认为课题对目前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把握非常精准、深刻;题目切入口小,方向明确,符合认知发展规律。阳淼副校长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希望课题组成员要对照课题实施方案,潜心研究,将课题研究寓于教学之中,真正把课题做真做实。会上,省电化教育馆研究室副主任徐增晖向唐娟老师颁发了课题主持人聘书;校长陈迪夫向专家颁发了顾问聘书;课题主持人唐娟向课题组核心成员颁发了成员聘书。通过这次开题会,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明晰了研究的思路,明确了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增强了研究的信心和决心。【来源:长沙市教育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古之至人

冉冉升起的云——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摘要]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从电脑端逐步向移动端发展,尤其是基于移动端的社交软件的大规模应用,让学生除了在课堂上享受多媒体教学的便利,更能利用好课堂外的碎片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此类代表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腾讯QQ、微信的应用与微课的应用。[关键词] 微课 云存储 在线批改 微信 QQ作业 平板课堂一、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征早期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多是指幻灯片类的演示软件,将黑板粉笔书写的内容替换成电子文档、图片及影像,极大丰富了教学素材,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学模式。但这些技术变革依然没有脱离“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充其量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用电子文档增加了课堂容量。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智能手机及其上社交软件的大规模普及,将教师和学生置于互联网+的风潮之中,原本仅作为聊天工具的腾讯QQ,突然之间具备了许多教师梦寐以求的功能,除了教师之间的教研交流,还建立了与学生的课外连接;微信则让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变得更为便捷;云存储则让教师拥有了海量教学资源,大大减轻了教师备课的负担;特别是微课的应用,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可能。二、 基于云端的个人教学资源在日常教学中,备课环节无疑是耗费精力最多的,一节数学课,除了教材内容,教师往往还要准备大量与教材知识点相关的习题资料并从中精选、改编。通常情况下,备课环节经历的情景如下:1、阅读教材、教参,明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初步形成一节课的教学思路;2、查阅教辅资料,精选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3、完成教案初稿,如有必要,制作相应课件,在备课组内讨论修改;4、调整初稿,课件,形成定稿。其中,第2幕情景往往需要大量时间,自己收集的、网上搜索的要整合选择,工作量不小,那么,一个基于云端的个人教学资源集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以百度云盘为例,建立文件夹,将教学备课环节中需要的各种资料分门别类,同时取个容易查询的文件名,由于云盘的跨系统特征,无论是在PC端、手机端或平板端均能有效访问,只要网络畅通,在学校、在家、甚至在路途中,都能进行资料的整理。电脑端打开百度云盘截图手机端打开百度云盘截图百度云仅提供存储方案,并未能进行在线修改,因此,其一般使用模式是下载到本地电脑或手机、平板上,然后编辑,最后上传回百度云覆盖掉原文件,以保证云端文件始终最新。有效应用这些工具的前提就是做好索引,以方便搜索,文件名的命名要带有提示性,使自己一目了然,毕竟这些资源最大的用户正是自己。三、用即时通讯工具在线批改传统的作业批改需要以下步骤: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收作业、批改作业、分发作业。用腾讯QQ群中的作业功能,可以在线完成绝大多数工作。教师布置作业,可在QQ群中布置三类作业:第一类,传统作业,用文字描述,比如完成课本上习题,试卷等;第二类,在线选择题作业,QQ群中有内置的作业习题,并按章节分类,可有选择性地进行布置,布置前可预览习题;第三类,微课作业,即先观看一段微课,然后完成相应的选择题。如下图所示:不过上述过程未能解决数学习题中最多的主观题批改,于是想到了利用聊天窗口中的图片涂鸦功能,并且进行如下尝试:将试题通过QQ群发给学生,可用截图方式发送,然后学生用纸笔在作业本上解答,然后用手机拍照传到我的QQ上,然后利用聊天窗口中的涂鸦功能用红笔进行修改,然后发回学生。这样在线批改效果比较好,与传统的红笔批改操作相近,也符合学生的习惯。与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智能阅卷系统相比,它的最大优点在于批注,当然,统计就是它的弱项,实质上它是将传统的批改作业移植到了网络,若能将此功能与在线分数统计结合,那将是个革命性的技术。四、微课程个性化教学微课程这个概念是基于微课的,即将数个知识点制作成的微课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微型的课程集,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知识或解决习题疑难。关于微课组成,主要由微视频、微学案、微课作业等部分构成,其中微视频是核心,每一节微课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即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以此来分类,大致可分成知识点理解型微课、习题讲解型微课、归纳总结型微课。应用环境可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知识点理解型微课:不同于普通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讲解,它是对课堂知识点讲解的深化,课堂45分钟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知识点的讲解也一样,但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下”这两种现象,针对前者,微课设计主要是加深概念的理解,用更多样的变式习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针对后者,微课设计主要是加强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用浅显的语言将知识点呈现给这部分学生,同时配套习题的难度应与课本保持一致。习题讲解型微课:这也许是微课的主要形式,数学课堂教学最终反馈要靠作业中的习题,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学生在解决习题的过程中,也会遇到相应的问题,因此,对每次作业,要根据学生的实情,制作不同层次的微课,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这种微课的制作要求是要短小精悍,学生一般是带着问题来看微课的,2分钟内是其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段,因此,快速把握学生思维中的歧途,并正确引导是关键,语言必须简洁高效,通过短小的视频,讲清习题的主要思路,并配以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归纳总结型微课:一般出现在复习课中,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某小节或某章节的知识点串起来,形成知识结构图,只有建立了网络状的知识结构,学生在解题中才有可能迅速对症下药,找到思路。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和不等式复习中,笔者应用了习题讲解型微课,效果非常好。上图中的第三、四节微课,实质就是一个微课程,主要帮助学生理解含参数的不等式的解题思路。在微课使用过程中,我的感触是,微课其实是一种个性化教学资源,指望一节微课让一个班级所有学生全部明白是不可能的,因为学生层次不一样,老师在课堂上都无法让每个学生都达到相同的理解程度,更何况是在无人监管条件下的学生学习?使用微课的前提是,制作者需要明白哪些学生会来看微课?也就是微课的受众,通过常规课堂教学能够达到学习要求的学生,是没有看微课的需求的,只有遇到问题,并且有主观解决问题欲望的学生,才是微课的真正受众,所以我们制作微课,就好比常规课备课一样,一定要备学生!五、大数据与教学统计信息化辅助教学,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更快捷方便的学情反馈,收集学生学习数据,形成数据库,也就是基于云端的大数据。所谓的大数据,其要点在于一个“大”字,不能误解,如果把几张学生成绩表拿来称为大数据,是不切实际的,在此举一例说明: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建议学生建立自己的错题集,把每次作业、考试中的错题整理归类,经过一学期的整理,基本上学情就很清晰了,这个过程才能称之为大数据,当然,这仅仅是从学生角度考虑,从教师角度,需要收集一个班级甚至一个年级的所有学生的错题集,同时进行有效的数据整理,反馈出来的信息就是最贴近学生实际的,这个大数据对于阶段复习非常有帮助。教学中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大数据?其实我们收集的数据是为了服务教学,即我们需要通过数据了解学生的学情,因此,课堂听课数据、作业完成数据、解题思考数据这三类是最起码的要求。课堂听课数据,是指课堂中听课的认真程度,其数据包括注意力集中时间、回答问题次数、完成课堂练习时间、回答问题正确率、课堂练习正确率、与同学合作交流时间等;作业完成数据,是指完成作业的时间、正确率、解题反思、错题改正等数据;解题思考数据,是指草稿纸上形成的解题思路、各知识点联接网、思维导图等;上述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仍然是一个待研究的课题。但只有掌握了学生的这些数据,我们才能有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其实,这些工作一线的教师们一直在做,只不过他们用的不是电脑而是人脑,这些学生的形象就通过这些数据生动地存在于教师的大脑中,只要一提到某个学生的名字,立刻就能知道该生的学习情况。六、平板课堂从最早的电子书包功能,到现在的课堂所有环节全部覆盖,小小的平板已经具备了代替学生常见文具的功能,再加上实现批改客观题,拍照上交主观题,使用平板教学,可以极大提高传统课堂教学效率。2016年1月4日,是宜昌市十中703班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数学课堂上,每个人面前都有一部平板电脑,数学课的学案就在平板上显示,一节“潮”课就此展开。课前,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备课,教师备课是在PC端进行,一切相关资料全部存储于云端,平板可直接调用。从备课角度看,PC端符合教师使用的日常情况,毕竟电子备课用起鼠标键盘要方便得多,而且多数教学资源在互联网上以word的格式呈现,因此,PC端仍然是最佳选择。由于本节课的课题是《一元一次方程复习课》,因此,我选择学案的形式来开展,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想试用平板教学系统的自动批改评价功能。云编辑器使用感受:确实是个很方便的网络编辑利器,平时在word中使用公式编辑器习惯了,没想到这里也能用,类似word2007中的公式,当然,一些无法实现的功能诸如弧的符号等还需要技术人员进行完善。文字和图形的录入与平时在空间上写文章没什么不同,适应得很快,麻烦之处在于,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得一个个粘贴到相应位置处,用过晒课系统的老师们应该能体会其中的艰辛。大概花了一节课左右的时间,我录入完了本节课所需要的十道数学题,其中五个选择题,三个填空题,两个应用题。这就是录入完成后的界面,解析可由老师自己书写。传统课堂上的讲解仍然必不可少,本次实验课主要是实验学生答题与提交过程,因此,时间上只用了大概20分钟,学生倒是对这种形式感到很新鲜,不过很快也进入数学答题的状态,在草稿纸上演算,在平板上输入结果,学生们操作起平板来几乎完全没有障碍,比我们某些成人要快得多。从学生答题中暴露出来的技术问题,填空题对学生所填内容的智能识别,比如正确结果是28,但学生在输入28时前面多输入了一个空格,系统就判定是错的,这太过于严格了,另外还有分数的输入,学生无法使用与老师一样的云编辑器,即使能用,那个也麻烦,像我是长期使用word的,才会熟练,对学生要求则太高。最后是关于主观题的输入,目前这个版本,课堂练习上只能用手写,但平板就这么大,手写输入是以图片形式保存,那个手写的字实在是……难以辨认,建议用手写输入法或拼音输入法,学生或许还能输入得快一些,当然,最直接的莫过于让学生把过程写在纸上,然后拍照上传到教师端。从教学方面反思:平板目前能解决的最大的教学难题就是习题的智能批改,尤其是选择题,相对平时教学环节中的课堂作业,做完了还需要老师一个个批改,确实进步很大,但技术也有限制,确实进一步改进。感觉平板这种终端,这样使用大材小用了,平板最大的作用应该是交互,基于云端的题库,一个界面友好的交互教学软件,再加上合理的教学应用思想,三者结合才能让课堂效率提高。任何教学方面的技术变革,一定是要解决旧模式中不便的地方,而不是带来新的麻烦,因此,慎重进行本次平板课堂实验,本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随着对平板课堂的进一步熟练使用,课堂效率的确得到了极大提升,那么这种新的技术手段与传统手段相比较,究竟时效性如何?由此渐渐萌发了将自己所带的两个班进行一次自我“同课异构”的想法,选择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13.2画轴对称图形第2课时,周一上午第1节课,授课班级802班,传统课堂模式;下午第2节课,授课班级803班,平板课堂模式。设备对比如下:应该说,虽然是传统课堂,但使用的教学设备信息化程度也较高,一体化希沃液晶,水性笔黑板,实物展示台等等,学生用的文具没有区别,依然是传统的笔和练习本。与粉笔黑板相比较,水性笔黑板环保性更强,书写性稍显不足,对数学老师来讲,没有教学圆规是其最大短板。一体化液晶取代了投影仪,其主要作用依然是展示多媒体功能,其上的软件中有虚拟数学作图工具如直尺、三角尺、圆规等,但经本人试用,不太顺手,远不如粉笔加教学用尺直接,这一点,平板课堂与传统课堂并无二致。教学流程对比,本节课是新授课,内容较为简单,作为轴对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应用,学生在基本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画法后,剩下的主要就是寻找坐标系中轴对称图形的坐标联系,寻找它们之间的规律,并利用这个规律解决数学问题。课堂上,主要探究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以x轴和y轴为对称轴时,一对对称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第一个环节是课前检测,5道简单的选择题,以上节课的内容为主,客观题批改起来快,老师可在课堂上短时间内获得反馈,这个环节是本校特色,八年级数学备课组的《天天练》即基于此。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新课之前熟悉前一节内容,难度不高。第二个环节是情景导入,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以教室中轴线为对称轴,请每个同学找准自己座位的对称点,说出该同学的名字,两人一起站起来让其他同学判断是否找准。我用这个活动取代了课本上的老北京城示意图的思考,从两个班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们都很受用。第三个环节是探索规律,给出五个点坐标,先画出它们分别关于x轴和y轴的对称点,再写出它们的坐标,寻找对称点坐标之间的关系,再找几个点,分别作出对称点后验证自己发现的规律。第四个环节是归纳,小组讨论后由学生归纳发现的规律。第五个环节是例2,既然已经找到了规律,则这次的作图顺序与第三个环节相反,先根据已知点坐标写出其关于x轴和y轴的对称点坐标,再由写出的坐标作图。作完图之后,观察它们的位置关系,是否为轴对称图形,更进一步验证规律。第六个环节是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本节课有哪些收获。第七个环节是课堂检测,利用课本练习检测学习效果,这个环节中,为了不同层次学生需求,布置了一道难度较高的提升题练习,如果课堂时间充裕,则在课堂上完成,如果时间不够,则留作课后思考。此为本节课的大致设计流程,关于课后作业,两个班均布置的相同作业,所不同的是,提升题在传统课堂上只能写在作业本上第二天交,而平板课堂上可以回家后通过网络交到教师平板中,还能通过平板上的问题墙进行同学间的互助。对比如下:时效性对比结论:平板课堂作为目前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在提升课堂容量上效果显著,但也能看出,并非每个环节都有效,它更多体现在课堂实时反馈上,比如省却了学生上黑板书写以及课堂练习的人工批改。因此,在信息化与教学融合的过程中,设备并不是唯一,所有的技术都是“教具”,把教具用好,提高课堂效率,减少时间浪费,是现在的主要实验目的。技术永远在进步,我们可以期待,有朝一日,技术进步会突破某个阀值,比如语音识别、图形识别、自动检索等突破,就极有可能带来课堂教学的根本性改变,课堂将不仅仅局限在一间教室,一段45分钟,甚至一个班级,一个老师。七、结语在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可极大减轻教学中的重复劳动,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真正做到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化进程会越来越快,更加深入到一线教学,最终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苟有其实

课题引领 智慧前行——济南市电化教育馆开展“十三五“重大课题 “信息技术应用于幼儿园保教工作实践

2019年10月31日,济南市“十三五”重大课题 “信息技术应用于幼儿园保教工作实践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研讨第三次活动,在槐荫区第三实验幼儿园召开。课题负责人济南市电化教育馆刘娟老师、专家顾问刘莹园长、子课题组单位园长、骨干教师,共3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中,子课题负责人运用精美的课件、视频、直观的数据等,分别从信息技术加强制度建设、助推教师专业发展、建立教学资源库、促进幼儿园美育活动、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养成、家园共育六个方面,做了精彩的汇报和发言,每人短短8分钟时间,汇聚了各园扎实开展课题研究的轨迹,看到了课题引领园所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接下来,刘园长引领大家进行档案的分享与学习,从课题开题材料、过程材料和结题材料三个方面,详细解读了档案准备应注意的细节,从档案材料学习园所管理的科学与精细化方法。大家还分享了课题结题展板准备情况,对照子课题结题展板小样,刘莹园长和刘娟老师从展板色彩、图文排版以及体现课题价值等方面一一做了点评,引领子课题单位将研究轨迹及园所整体发展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最后,刘莹园长和刘娟老师就课题结题准备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分别提出了科学性、操作性和可行性的指导意见,并对课题结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和说明。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成果的积累,离不开园长的价值的引领,也离不开教师务实高效的研究,此次课题研讨和分享活动,为各园课题结题缕清了思路,开拓了视野,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相信,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我们的课题结题活动一定会圆满成功。

乃焚大槐

信息技术助力数学教学 成都石室双楠实验学校课题研究纪实

近日,教育部专项课题《中小学数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显著提升的研究与实践》的子课题《数学信息技术在分享学习创新课堂中的实践研究》在成都石室双楠实验学校成功开题后,课题组成员制定了课题研究计划,课例、微课制作,课堂展示,学生活动等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据悉,课题确定在分享型创新课堂中以网络画板的应用为主。在前期,课题组的老师们积极加入到网络画板的学习中,一边探讨、一边应用、一边修正,不断地改进方式方法让画板更好的融入到数学课堂中。经过多次的讨论、修正,石室双楠实验学校三位老师带来了一堂精彩的、别开生面的课堂。其中,任小平老师带来的《探索与表达规律》,通过日历、摆放桌椅两个经典的模型,向大家展示了通过网络画板迭代功能做出来的动态演示,充分展示不同日历数的关系,抽象变直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数学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张茜老师的《圆的面积(一)》则在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利用网络画板动态演示了,把圆沿半径剪开成扇形并拼接成近似“平行四边形”的过程,锻炼学生转化思想,渗透极限思想;刘永芬老师带来的《图形的全等》,通过网络画板的平移、旋转、动画等功能,制作网络画板活页动态演示不同情况下三角形的全等,突破空间限制,提升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增加了课堂效率。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自申报课题以来,课题组的老师们就积极探索网络画板为课堂带来的变化和效益,同时提升老师们的信息技术能力。相信在今后的研究中,老师们将不断丰富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让信息技术助力数学教学建设创新分享型学习课堂。(刘杨)

大骗子

与儿街镇中心学校举行市级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开题论证会

12月1日下午,与儿街镇中心学校申报的六安市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开题论证会在二楼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次开题论证会由霍山县教育局电教馆何祥文主任主持,参与课题审议的专家组成员有来自县教育局电教馆馆长杨德政、教研室副主任刘勇、电教馆张圣杰、教师资源与学习中心陈署、霍山一中田馨铭。三个课题组负责人携课题组成员和与会专家进行论证交流。中心学校校长耿冰致欢迎辞,并详细介绍该校开展课题研究的组织和应用。论证伊始,电教馆馆长杨德政宣读六安市教育局文件,并从开题工作的重要性、课题研究的引领作用和严格执行课题研究的管理办法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接着,三个课题组的负责人分别作了开题报告,从问题的提出、核心概念界定、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做出了简明清晰的介绍,课题组的其他成员代表做了生动的补充。针对课题组的开题陈述,参与论证会的专家一行充分肯定了该校三个课题组选题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课题报告文本结构完整,表达清晰。同时,专家们从问题提出的全面性等方面给了具体有力的指导。最后,主持人何祥文结合专家意见进行了总结发言。会末,中心学校耿冰校长指出课题组当前要做好“三要”:一要课题研究规范性;二要厚实厚重研究方案;三要促进教师从普通型向专家型转变。(何平)

茨以生草

我市举办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培训

12月16日,金华市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培训活动在金华广播电视大学(浙江商贸学校)举行。培训中,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课题项目负责人郑少艾就2020年浙江省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申报及立项情况进行了多角度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并以“如何撰写结题报告”为主题,从结题报告的类型及主要结构、结题报告的总体要求和结题报告各部分的基本要求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阐述,深受好评。培训以金华市西苑小学的《依托创客体验中心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与研究》、金华市南苑中学的《提升工程2.0背景下学校推进智慧教育应用和实践》和金华广播电视大学(浙江商贸学校)的《中职学校数据治理策略研究》三个课题的中期检查为例,进行了课题负责人汇报和专家点评,给与会人员以很好的借鉴和启发。据悉,为支持中小学教师积极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提升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和科研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于2020年启动了教育信息化课题申报工作,我市共有《基于浦江名师飞课开展全域互动同步课堂的实践研究》等26项课题获立项,立项数和立项率均居全省前列。我市将以此为契机,积极开展学习和交流,提升课题管理和研究能力,确保课题开展的有序性和规范性。本次培训由金华市教育技术和信息中心组织,来自各县(市、区)教育技术中心的课题项目负责人及我市2020年度浙江省教育信息化立项课题负责人共四十余人参加了培训。【来源:金华教育】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贰拾蚊

市电教馆召开教育信息技术课题培训会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教育信息技术课题研究水平,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研究能力,市电教馆于1月12日召开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培训会。2020年度通过立项的20余名省、市级课题组负责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市电教馆负责同志在会上介绍了我市2020年省、市级课题申报及立项情况,对获得立项的课题组表示祝贺。强调了教育信息技术课题研究的重要性,课题研究是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是学习和探究的有机结合,是加速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最佳途径,教师们要力争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角色转换。 本次培训特邀请了安徽省特级教师、市教研室信息技术教研员张骏老师做了题为《做好课题研究几个问题》的专题讲座。以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为切入点,着重介绍了教师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并结合案例指导教师如何撰写课题开题报告、检索学术文献、设计问卷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实施研究计划等。会上,市电教馆胡莹老师就2020年度立项的省、市级课题开题工作做了具体布置。 近年来,市电教馆注重加强对我市教育信息技术课题的指导和管理工作,通过开展讲座培训、交流汇报等活动,促进各课题承担单位认真扎实地开展课题研究,不断提升课题研究成果的质量。2020年,市电教馆组织专家对各县区及市直学校报送的教育信息技术课题进行认真评审,立项市级课题19个,择优报送了《乡村小规模学校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基于数字化环境下“STEAM教育”的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等八个课题参加省级课题申报,全部获得省级立项,立项率达100%,位居全省前列。同时,2020年我市有《微课在农村中学学科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研究》《利用微课进行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有效教学的研究》《质量提升工程背景下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三个省级教育信息技术课题结题。 【来源:市教育体育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水咲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生物学科学生综合实践活动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生物学科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前言】基于镇平县雪枫中学承研的河南省教育科学 “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电化教育专项重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方式变革研究》(编号〔2017〕-JKGHDHZX-013)的研究,课题组形成子课题《教学方式与学科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融合研究》。2018年春季开学后,针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方式变革,课题组采用“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用为主线”的教学研究策略,发动学生广泛参与,组织同学成立了课外学科兴趣学习小组,积极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小组以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为突破口,探讨了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初步形成了阶段研究性学习成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生生物研究性学习活动——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本文就是该成果的汇报。【活动学员】镇平县雪枫中学高二课外学科兴趣学习小组 李朝营 李闯 杨萍 姜克楠 马帅 王志君【指导教师】镇平县雪枫中学 陈东江 王铎 庞先庆一、课题提出背景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是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而人类的活动会使水受到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二、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我们身边的水,让同学们了解水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明白水资源浪费、水污染的问题日趋严重,明白水是地球生物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水资源是维系地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保护水资源是人类最伟大的天职。这需要我们每个人从身边做起,采取措施保护水资源。三、研究方法镇平县县城以西三公里就是赵河,取其水质调查相对简单,水污染是现在人们所共同关注的问题,会得到大力支持。基于可行性分析,在教师指导下,活动小组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通过图书查询、专家咨询、实地考察和调查问卷等方式,开展生物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四、我国水资源现状地球的储水量是很丰富的,共有14.5亿立方千米之多。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而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少得可怜。地球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5%,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仅仅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因为在淡水资源中,又有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而难以利用。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按地区分布,美国、中国、巴西、俄罗斯、加拿大、印度等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了世界淡水资源的60%。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 0个国家和地区约1 5亿人口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约3亿人极度缺水。预计到2025年,世界上将会有30亿人面临缺水,40个国家的水资源严重不足。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 83万亿立方米。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 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中国水资源总量并不算多,排在世界第6位,而人均占有量更少。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也很不平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6位;若按人均水资源计算,则仅为世界水平的1/4排在第1 1 0位之后。缺水情况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而且又有不断加剧的趋势。以城市供水为例,全国大约670个城市中,一半以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水现象,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10多个。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不少地区出现了用水紧张和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与此同时,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水污染,又使大量宝贵的水资源失去了利用价值,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目前已引起我国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关注。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长期以来,大多数人有节约用水的理念,但缺少具体的行动,大手大脚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一些人认为家大业大,再加上身处长江边,总认为这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缺少节水的紧迫感和忧患意识。五、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1.建立惜水意识。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知道爱惜,有的甚至将水白白浪费。应当大力宣传让公众知道我国水资源人均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而且年际差别很大,再加上污染,使水资源紧缺,水资源更加来之不易。只有树立起“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的意识,人们才能时时处处注意节水。2.养成节水好习惯。据分析,家庭只要注意改掉不良的习惯,就能节水70%左右。与浪费水有关的习惯很多,比如:用抽水马桶冲掉烟头和碎细废物;先洗土豆、胡萝卜后削皮,或冲洗之后再择蔬菜;为了接一杯热水,而白白放掉许多冷水;停水期间,忘记关水龙头;用水时的间断,未关水龙头;洗手、洗脸、刷牙时,让水一直流着;设备漏水不及时修好;不愿使用节水器具等等。3.查漏塞流。要经常检查家中自来水管路。防微杜渐,不要忽视水龙头和水管节头的漏水。发现漏水,要及时请人或自己动手修理,堵塞流水。4.工农业生产上,特别对一些高消耗水的行业,我们要围绕如何优化水系统的运行,如何提高循环水的浓缩倍数,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作为节水工作的重点,积极组织技术攻关,提高水的综合利用率;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制度,对产品水消耗实行定额管理,并作为一项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考核,减少浪费现象。请我们大家携手,共同为保护我们身边的水资源做出贡献,我们的家乡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不要让那河流变得不再清澈,不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来承受我们的过错,不要让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实践感悟】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的中小学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要把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到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中”。通过开展此次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指导活动小组将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密切融合。信息技术有力地推动了活动的高效开展。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利用信息技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信息收集、加工、积累的有力工具信息技术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例如:在《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研究性学习中,首先我们要在网络上收集有关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和水污染情况等数据,其次我们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取样,并拍摄视频图片,还要进行访谈录音,这些都是信息的收集和积累过程;然后还需要对这些视频、音频、文字和表格进行加工,最后需要排版制作打印,写出报告,等等,这些是信息的加工过程。在此过程中,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融合,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技能和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信息技术有助于为综合实践活动创造逼真的教学环境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会获得许多新知识,形成许多新思维,但受到实际操作各方面的限制, 有的活动不可能在课堂上真正进行。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可以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 进行模拟, 达到比较真实的效果, 使学生在无障碍的操作中进行愉快的学习。例如: 在学生校服的自主设计活动中, 我们不可能真正让学生去制作各式各样的服装,而学生们仅凭语言描述或是手绘几张设计草图又体现不出各种设计的风格, 这时可以利用计算机三维动画进行演示, 让学生各尽所能、各展所长,效果生动直观、各具特色,从而增强学生的设计才能及审美能力。【专家评价】南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正高级教师 李士杰: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当今社会的研究热点,其实践意义强。组织学生积极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其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镇平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书记、特级教师 刘峰:在活动中,各组员分工明确,井井有条,从而圆满出色地完成了综合实践活动任务。该活动是镇平县雪枫中学 “新优质项目”、“关键教育事件”和“微运行”等崭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科教育教学方式优化和创新的有益探索,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推行课程改革、增强学生科学思维以及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 “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电化教育专项重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方式变革研究》〔编号:〔2017〕-JKGHDHZX-013〕子课题《教学方式与学科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融合研究》关联性研究性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