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由于科创板的上市和华为产业链的战略,重点关注到了信息技术行业的价值,8月份陆续布局重点配置了一些信息技术行业的指数基金和公司股票,虽然仓位不是很重,现在涨得已经对仓位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了。2019年下半年以来,实盘组合再次跑赢了沪深市场的宽指。信息技术行业是十一个一级行业之一,可以细分成电子、信息、5G、半导体、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等很多的行业和主题。信息技术行业无论是从估值还是成长,从国家战略还是市场环境方面,仍然值得继续买入持有。第一,中国的科技强国,信息技术必不可少。比如5G细分行业。未来世界中的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等,将全部建筑在5G这条信息高速公路上。5G初期,光纤光缆、基站设备、射频天线、光通信模块存在着巨大需求。2020年5G正式商用后,5G手机、高清电视、VR眼镜等新型终端设备,会蓬勃的发展。智能家居、智能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制造都会逐步实现。5G时代、人工智能时代,电子信息技术行业走出来的龙头是成长性为主的。中国的5G产业链会有规划期如网络规划设计和基础设施、主建设期如基站芯片传输设备网路设备等等。所以,5G网络建设会在一两年内有明显增长。从天线射频光模块到主设备,到运营商,再到下游应用都会有很多机会。第二,电子信息技术估值仍然不高。电子信息技术的立讯精密是射频模块。生益科技、沪电股份、立讯精密、京东方等等是华为的金牌供应商。这些公司的估值不高,PE在三四十倍,上涨后随着业绩披露,PE仍然在四五十倍。极好的行业一般的价格,现在离2015年的泡沫估值还很远,和首批科创板25只新股的同类公司的泡沫估值,也是没法比的。信息技术行业指数的估值现在是40倍PE。所以也受到了资金的青睐。第三,市场周期的角度。从市场二八风格轮动的角度,2012年的中小板创业板30倍PE起涨,一直到了2015年后,开始了大盘白马行情。现在又是四年了,信息技术优秀行业又是30倍PE开始起涨。市场二八风格轮动只是参考,白马集中抱团后,信息技术行业基本面正在出现好转,也是值得配置的。因为信息技术行业未来存在无限遐想空间。信息技术行业涉及面广,上市公司数量多且良莠不齐,科技变化日新月异,能走出来的优秀龙头公司非常不好找。所以,看好信息技术行业未来前景的投资者可以考虑对信息技术行业覆盖率最高的广发中证全指信息技术ETF。如果场外定投可以定投信息技术ETF联接基金,ETF联接基金C类。2015年的时候信息技术ETF受到热捧,市场给出了维持两周之长的很高的溢价。今年年初也有了两天的溢价。配置场内ETF还会有意外的惊喜。市场的周期总是在变化,捕捉行业拐点。好的行业一般的价格,随着行业成长周期拐点的到来,行业可能会有着爆发的潜力。来源: 中亿财经网
01云计算发展概述1、 云计算概念和特点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网络带宽的日益提高,不同用户群体,从个人、企业到政府机构乃至国家层面,对计算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即需要更快的计算速度和更大的存储空间。云计算技术通过统一管理和调度使用网络连接的大量计算资源,构成向用户按需服务的计算资源池,满足了用户灵活切换资源匹配所需应用以及特殊业务阶段对IT资源需求激增的诉求。云计算技术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扩展性,能更好的实现多商业化场景的应用需求。2011年,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NIST”)结合业内各方主流观点,将云计算定义为:云计算是一种通过网络接入虚拟资源池从而实现对可配置计算资源按需访问的模型,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等计算资源进行配置,实现较少管理成本和服务供应商干预的快速获取和发布。云计算的主要特点包括庞大的服务器规模、虚拟化的分布、较低的使用成本、可按需选择的应用服务和共享化的资源池。云计算的主要特点包括庞大的服务器规模、虚拟化的分布、较低的使用成本、可按需选择的应用服务和共享化的资源池。在部署方式上,可分为私有云、公有云、社区云和混合云。不同的部署方式可面向不同的用户群体,提供不同规模和应用等差异化的服务,满足不同企业、机构等群体的使用需求。服务模式上,当前业内普遍接受的为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三种模式。2、云计算发展驱动因素(1)政策持续利好,推动云计算发展我国云计算行业发展至今已经历10年时间,在此期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云计算的行业化标准体系框架建设到商业化实现都给予重要支持。图表1:2010-2020年云计算主要政策数据来源:融中研究(2)云计算可实现企业降本增效的需求云计算的普及将极大地缓解创业者的压力,降低中小企业创业初期的IT技术成本。随着云计算的普及,云计算服务商提供的IT资源价格下降,中小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发展按需购买算力,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业务扩张上,并有效地控制成本的投入。云计算可帮助企业提升业务的稳定性,让企业根据业务所需实现算力资源的无缝对接,并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IT技术服务,解决用户技术更新迭代的难题。(3)疫情加速数字化转型,刺激云市场新一轮爆发2020 年突发疫情加速了国内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进一步推动我国云计算行业发展。疫情期间,企业被迫停工停产,生存遭受巨大挑战。以制造业为例,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生产制造的自动化、数字化程度较低,对人力的依赖程度大,疫情期间,中小制造业企业出现了物资供应短缺、生产响应延迟等问题。而一些已经完成了数字化转型的头部大企业,凭借企业上云和智慧工厂的建设,在疫情开始后不久便恢复了生产。疫情凸显企业数字化程度低下问题,生存压力倒逼企业数字化转型,大企业的成功经验则让中小企业看到了希望,也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借鉴。整体而言,疫情的出现加速了国内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02云计算产业链分析1.产业链构成云计算是一系列IT技术结合的总称,其背后是庞大的运算与服务资源所形成的产业生态链。云计算产业链由三个环节构成:(1)上游:云计算设备制造商云计算设备制造商主要为整个产业提供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提供服务器、储存等硬件设备的厂商以及提供网络基础设施的网络设备商和电信运营商。按照提供设备类型的不同,上游企业主要可分为三类:以华为、思科代表的网络设备商,以IBM、戴尔为代表的服务器设备商,以浪潮云、中科曙光等为代表的存储设备商。(2)中游:云服务供应商云服务供应商,主要为下游用户提供云服务。按照提供云服务类型的不同,中游企业可分为三类: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三类厂商。其中,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厂商为用户提供完整的IT基础设施资源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厂商为用户提供基础设施资源与相应的系统环境、开发工具整合的平台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则是在IaaS和PaaS的基础上,直接为用户提供可访问的通用或定制化应用程序。(3)下游:政府或企业等终端用户云计算下游终端用户主要包括政府、大中小型企业以及一些个人用户。下游用户比较分散,分布在互联网、金融、工业制造、医疗、政府等多领域。由于领域分散,用户对云计算服务需求的差异化非常明显。在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同时,产业链中游的服务商开始逐渐向上下游业务扩展,使得原本定位于IaaS、PaaS和SaaS的三类服务商的业务边界越来越模糊。2、产业链布局云计算产业链最核心的价值体现在中游环节。(1)IaaS层(底层)自2015年开始,我国IaaS市场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相关技术不断成熟。当前,我国IaaS厂商主要分为几大类:首先,是以阿里云、腾讯云、金山云、百度云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这类企业通过多年技术和基础设施的积累,在服务内容、供销渠道以及用户群体建立了极大的优势;其次,是以华为云、浪潮科技、紫光股份、太极股份等为代表的传统IT巨头企业,包括传统IDC、IT运营商、系统集成商等,这类企业具有丰富的硬件设备以及成熟完整的销售渠道;第三类,是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为代表的三大运营商企业,这类企业拥有带宽和通信资源的积累优势;第四类,是以青云科技、优刻得、云轴科技等为代表的新兴企业,该类企业主要靠先进的技术方案来驱动用户数量的增长,并在垂直领域建立较强的技术壁垒。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IaaS市场格局整体趋于稳定,市场中TOP5的厂商,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天翼云和金山云,共占据了市场73.8%的份额,。(2)PaaS层(中层)单独提供PaaS服务的厂商比较少,PaaS服务多数由部分底层的IaaS厂商以及上层的SaaS厂商同时提供。IaaS厂商与SaaS厂商将其产品与服务向PaaS层领域延伸的初衷还是为了满足客户对云计算服务的多元需求,同时,也为了提升综合业务实力。由IaaS向PaaS延伸的厂商主要包括三大运营商、互联网企业、传统IT巨头等头部企业,由SaaS向PaaS延伸的厂商主要包括两类:1)以三一重工、GE、西门子等为代表的工业制造类企业;2)以基本立子、普奥云、机智云、涂鸦智能、寄云等为代表的新兴创业企业。(3)SaaS层(上层)当前,我国SaaS层厂商主要分为两大阵营,通用型SaaS服务商和垂直型SaaS服务商。通用型SaaS针对企业特定业务环节,提供相应的SaaS产品,其服务按业务可细分为ERP、CRM、人力资源、协同办公、财税报销、云存储等;通用型SaaS企业中CRM系统开发商数量占比最高达到36.93%,协同办公系统开发商数量紧随其后,占比21.22%。而财税报销系统开发商数量占比最少,仅为1.64%,未来仍有较大投资潜力。垂直型SaaS为特定行业提供SaaS服务,主要多为特定垂直领域中的软件服务商或者行业解决方案服务商,其服务按行业可细分为金融、教育、工业、电商、餐饮、物流等。垂直型SaaS企业中,开发商主要分布于物流、金融及餐饮三大行业,企业数量占比分别为30.2%、18.58%、16.5%。03云计算市场规模2019年,中国云计算市场增长稳定,总规模达到1,335亿元,较2018年增长38.72%。其中,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689亿元,同比增长57.67%,私有云市场达到645.2亿元,同比增长22.8%。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预计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增速将大幅减缓,总规模预计为1782亿元。疫情中,各行业对远程办公的需求持续增长,预计此后公有云服务的相关细分市场规模将显著提升,到2022年前后总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人民币,2023年总规模将达到3,754亿元人民币。图表2:2015-2023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单位:亿元)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融中研究2019年,我国公有云市场发展规模首次超过私有云市场,总规模689亿元,占云计算市场总规模的51.63%。相较于全球云计算市场主要集中于SaaS相关服务,我国云计算行业市场的增长多集中于IaaS相关的基础设施服务建设中。2019年中国公有云市场中,IaaS层市场总规模为452.6亿元,占比65.66%,相较于2018年增长67.38%,预计2022年将达突破1,200亿人民币。PaaS层市场总规模41.9亿元,占比6.08%,相较于2018年增长92.2%,预计2020年到2023年平均增速54.11%。2019年,SaaS层市场总规模194.8亿元,占比28.26%,相较于2018年增长34.16%。随着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企业对SaaS服务的需求或将井喷式增长。图表3:2015-2023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单位:亿元)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融中研究04云计算行业投融资分析行业投融资分析投资金额规模上,2009到2019年,国内云计算行业投资规模整体呈现上升态势,投资金额从2009年的55.9亿上升到2019年的911.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32.20%,其中2017年达到1092.6亿元的历史峰值。投资事件数量上,从2009年到2016年,投资事件数量呈上升发展态势,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52.75%,其中,2014年到2015年投资事件数量成倍大幅增长,主要是因为,2015年开始,国家陆续出台云计算发展相关利好政策,同时,云计算产业链逐步完善、应用落地发展加速,带动产业投资发展加速。2016年,行业投资事件数量达到1009笔的历史高位,随后3年时间,投资事件数量持续下降,回落到略高于2014年的水平。图表4:2009-2020上半年中国云计算行业投资规模数据来源:IT 桔子,融中研究投资地域分布上,国内云计算行业投资事件数量的地域分布与中国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分布较为一致。2009年至2020上半年,累计投资笔数位居前三的省份为北京、上海和广东:其中北京累计投资笔数遥遥领先,投资笔数1730笔,占总投资笔数的比重超过3成;上海累计投资笔数1018笔,占总投资笔数的比重近2成;广东累计投资笔数797笔,占总投资笔数的比重近15%。图表5:2009-2020年上半年中国云计算投资地域分布数据来源:融中研究05云计算行业发展趋势在未来十年,云计算将进入普惠发展阶段。随着新基建的不断推进,云计算应用落地进程将加快;同时,云计算将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上云。受新冠疫情影响,SaaS市场需求持续增加,推动云计算产业加速发展。云计算主要发展趋势如下:1、企业上云成为普遍趋势,混合云发展前景广阔随着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快,大中小型企业纷纷将企业“上云”提上日程,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19年,中国已开始应用云计算技术的企业占66.10%,同比增长7.5%。超过半数中国企业已开始将业务转向云端,其中应用公有云的企业占主流,占比41.6%;采用私有云占比14.7%;采用混合云占比9.8%。混合云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混合云通过结合外部公有云和内部私有云的方式,使企业能够应用更广泛的IT服务组合。这种兼顾公有云和私有云优势的部署方式,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云部署选择。根据RightScale2019年云状态报告,全球范围内混合云已成为企业上云最希望采用的形式,有84%的受访企业采用了多云战略。其中,使用混合云的企业比例继续提高,由2018年的51%增长到2019年的58%。从国内市场来看,企业应用混合云的比例仍处于较低水平。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调查统计,2018年我国企业应用云计算的比例接近6成,其中采用混合云比例为14%,相比2017年小幅上升。而据Marketsand Markets预测,到2021年,在混合云上的年成本支出将会增长约22.5%。在混合云的强劲需求助推下,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国内混合云未来发展前景广阔。2、容器技术有望推动我国PaaS快速发展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空间。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云计算技术在不断向应用层靠近。中国超40%企业开始使用容器技术;超过70%企业使用微服务的技术。新兴技术的注入,使资源调度的颗粒性、业务耦合性、管理效率和效能利用率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容器技术为PaaS带来变革。容器是指以镜像形式储存的、虚拟的、被隔离的运行时环境。容器技术通过跨容器共享操作系统架构,只需构建简单的文件及代码库即可运行应用,相比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容器技术大大提升数据可迁移性及其安全性,用户可以更快、更便捷的获取并高效使用第三方数据。而PaaS市场主要问题在于企业在不同的PaaS平台间迁移应用的难度大,且私有云无法满足各类应用的上云要求,容器技术有望解决这些问题。在容器技术应用的推动下,中国PaaS市场有望进入快速发展期。3、SaaS市场将持续高速发展据Gartner调查显示,SaaS是全球云计算中最大的细分领域,占比超60%。国内SaaS还处于高速发展的初步阶段,市场成熟度远远低于美国。不过,国内SaaS经过15年的发展,SaaS应用已普遍被市场认可和接受。2020年新冠疫情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带动云端服务需求上升,促进SaaS行业提速发展。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线上消费等细分领域对SaaS应用服务的依赖提升。同时,SaaS具有低成本、付费灵活、管理便捷、快速迭代等诸多优势,其应用场景越来越广,预测SaaS市场未来仍将持续高速发展。4、云原生为信息安全市场带来新机遇在云计算应用不断拓展的同时,安全问题同样备受关注,云原生安全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企业下一代安全架构,原生云安全的理念应运而生。原生云安全是指平台安全的原生化和云安全产品的原生化。Gartner相关报告显示,相比于传统IT,公共云的安全能力可减少企业60%左右的安全事件,增强企业安全防控。原生云安全平台将安全能力逐步从外部生产向内部测试及开发方向深入;原生安全产品也将逐步从原本的外挂转为内嵌。现有的安全监测主要通过平台中的数据从外部感知数据安全,未来将逐步实现安全前置,通过把安全和管理的理念嵌入到开发设计,真正做到安全和云深入的融合,促进云服务商提供更加安全的云平台,带动云安全市场的发展。
中商情报网讯: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2018年,对于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全球传统消费电子市场疲软不振,产业发展经贸不确定性不断提升,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可谓迎难而上谋发展。展望2019年,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态势下,电子信息制造业面临“外患内忧”的瓶颈局面,增长力度将有所减缓,并亟待聚力创新,打造差异化竞争体系,走向高质量发展。据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1-4月,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3.6个百分点。其中,4月份增加值同比增长12.4%,增速比上月加快2.2个百分点。从出口交货值来看:1-4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4.9%,增速同比回落2.6个百分点。4月份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月加快6.2个百分点。可见,2019年我国电子信息行业已慢慢趋向高质量发展。数据来源:工信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从行业营收来看:最新数据显示,1-4月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1%,利润同比下降15.3%,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93%,营业成本同比增长6.1%,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同比增长5.4%。总体来看,行业营收及利润低于2018年整体水平,体现了电子信息制造业效益整体下滑。数据来源:工信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从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来看:1-4月,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增长0.3%。其中,4月份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增长0.3%,比上月提高0.1个百分点。整体来看,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自2018年起在不断上升。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2019年1-4月,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7%,比1-3月加快1.2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制造业投资增速4.2个百分点。2019年电子信息行业展望从电子信息行业最新数据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电子信息行业发展增速有所放缓。展望2019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仍将保持平稳增长。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可能增加,企业业绩增速将进入换挡期。据业内分析:2019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会面临如下几大瓶颈: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同时,国际贸易形势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可以预计,2019年,部分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的订单将受到贸易冲突影响,负面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将继续扩大。 重点行业加速发力目前,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正加速结构调整与动能转换。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子学表示,一方面,手机、计算机和彩电等传统行业继续保持规模优势;另一方面,主要行业和产品的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成果显著,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机市场渗透率超过80%,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产品、虚拟现实设备等新兴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无人驾驶、人工智能、无人机、智慧健康养老等新兴领域,国内涌现出了一大批创新型企业,技术和应用在全球处于领先位置。在智能手机市场,2019年,高端市场竞争加剧,新技术、新产品将拉动新消费。随着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由增量转存量,各大品牌纷纷瞄准高端市场,一批高性能、高价位的产品将被集中推出。2019年,屏幕、拍照、快充、识别等功能技术的成熟,有望拉动智能手机的新一波消费。此外,随着5G商用的不断推进,几乎所有品牌均表示将在2019年发布5G手机,5G手机将成为推动智能手机消费的另一个增长点。核心领域仍待突破2018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不断夯实核心基础领域。而 2019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要走向高质量发展并非易事。由于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新兴领域创新与国际速度显现落差,亟需加速合力凝成协同创新体系;传统领域下降态势尚难被创新势能提振,有待聚力打造差异化竞争体系;产业规模和供应链掌控水平尚不协调,亟待构建安全可控的供应链体系。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4年中国电子信息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如需报告原文请登录未来智库)1.IDC: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1.1 IDC 是信息科技高效稳定运行的最核心场地IDC(Internet Data Center)也即互联网数据中心,是为有互联网需求的用 户,提供了集中存放计算、存储以及网络设备的场所。IDC 除提供最基本的场 地之外,还需要提供互联网基础服务,如稳定高速的互联网接入带宽、稳定充 足的电力供应、恒温恒湿的机房环境、实时有效的集中监控等。IDC 的雏形从 20世纪 60年代开始出现,但由于早期的计算机以大型机为主, 数量少,因此发展很慢。从 20 世纪 90年代开始,随着个人 PC 的逐渐普及,IDC 也即数据中心开始快速发挥发展,将服务器单独放在一个房间,并将设备进行布 线和链接;而 21 世纪初互联网的兴起推动了数据中心需求的进一步大幅增加,一 些第三方 IDC 公司也逐步涌现,产业正式形成。互联网行业在 21 世纪经历了持 续的发展,从 1.0 时代迈向 3.0 时代,从桌面端渗透到移动端,催生了无数新的需 求和行业,这些发展对相应企业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这些企业对于 IDC 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IDC 的重要性因此也在不断增加, 现在已成为了信息科技高效稳定运行的最核心场地,是大部分企业不可忽视的 基础保障。1.2 IDC 托管公司处于产业链中游,是重要环节IDC 产业链可以分为上中下游,其中上游是 IDC 机房建设所必须的基础设 施或者条件,如土地楼宇、电力、网络、电力设备、IT 设备、制冷设备等。中 游是 IDC 建设的主力军,对上游的资源进行整合,建设出稳定高效的 IDC 机 房,并为信息系统提供服务。中游的参与者可以分为对内和对外服务两大类, 其中对内服务是很多较大规模企业的传统做法,整合上游资源建设 IDC 机房, 部署自己公司的 IT 设施,为自身的信息系统提供服务;对外服务我们称之为 IDC 托管服务,指的是有公司专门建设机房,但是对外部公司进行服务,可以 让其他公司将他们的服务器、存储等 IT 设备放到机房内,对其进行托管/增值 服务,提供网络和电力,保障其 IT 设备的稳定高效运行。对外服务的公司可 以分为运营商和第三方 IDC 公司两大类。产业链下游是具体需要使用 IDC 机房的企业,主要包括云计算企业、大中 型互联网企业、金融企业、中小型互联网企业以及其他类公司。从产业链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产业链中游的 IDC 机房建设者,是整合产业 链上下游,提供服务的关键,而对内服务的部门不是独立财务核算的公司,因 此对外服务的 IDC 托管企业是行业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可以进行业务合作 的主要发力点。2.行业需求端增速较快,区域分布不平衡2.1 总体来看,国内 IDC 行业需求未来将保持 30%左右增速IDC 行业的需求增长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当前国内外的信息 技术产业依然在快速发展中,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 5G,其技术潜力和技术应 用能力还远未得到充分发掘。而 IDC 正是支撑信息技术产业高效稳定运行的 核心基础设施,因此其无论是全球还是国内的 IDC 市场,都将保持快速增长。根据 IDC 圈的统计,全球广义 IDC 市场整体规模达到 62531.1 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 23.6%,而中国 IDC 业务市场总规模达 1228 亿元,同比增长 29.8%。 随着信息技术未来几年的持续发展,据 IDC 圈的预计,到 2021 年中国 IDC 业 务的市场规模将达 2769.6 亿元,增速超过 30%。2.2 需求结构分析:云计算、中大型互联网企业、金融行业需 求持续增加,小型企业需求放缓根据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联盟(中数盟)的统计,2018 年,国内的 IDC 市场的主要需求方包括云计算企业、互联网公司、金融企业以及政府机构。其 中主要云计算厂商(包括阿里、腾讯、亚马逊等)总计的份额达到 37%;除 去主要云计算公司之后的互联网公司占比依然达到了 25%;金融机构的需求 份额达到 12%;政府机构达到 19%。其他类和制造业的份额较小,仅有 5% 和 2%。这个格局分布代表了当前 IDC 市场的存量需求,其中云计算厂商、中大型 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未来对 IDC 的需求会持续增加。国内公有云将较长期保持 30%以上的增速,IAAS 龙头更加受益云计算可以通过公有和私有两种方式实现,公有云是云计算厂商集中建设 对外提供服务,而私有云则是企业自建自用。公有云近年发展速度非常快,未来也将较长期保持快速增长。信通院公布 的《云计算发展白皮书(2019)》显示,据统计 2018 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 为 437.4 亿元,预计到 2022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1731.3 亿元,符合增长率达 到 41.1%。在公有云细分市场中,IaaS 增长最为迅速,同样据信通院的数据统计, IaaS 占公有云的市场比重由 2012 年的 15%大幅提升至 62%,未来仍将持续 增加。我们认为,在 IaaS 市场中具备优势地位的云计算企业未来会具备更多 IDC 需求。据 IDC 中国的统计,当前在国内的 IaaS 细分市场中,阿里巴巴占据半壁 江山,市占率达 42.9%。其他公司中,腾讯、电信、AWS(亚马逊)、金山 占比相对较高。金融科技发展驱动金融企业需求,客户粘性强价格高金融机构当前在 IDC 的市场规模占比并不高,但同样是 IDC 行业非常重要 的客户,主要是因为金融企业对系统和数据的安全稳定要求高,因此客户粘性 强,客单价高,是 IDC企业重要稳定的利润来源。中数盟同时还针对不同类型的 IDC 客户进行了访谈和分析,结果表明,金 融企业用户是其中对价格最不敏感的,同时对网络和位置的要求适中。同时相 比政府以及制造业客户,金融企业的支付能力明显更强。金融科技的发展近年来在不断驱动金融企业加大对信息科技的投入,据 IDC 统计,银行、保险、证券这三大核心领域的市场规模到 2020 年将达到2500 亿元,同时将长期保持两位数的投入增长。需要注意的是,金融行业对 于 IDC 托管/增值服务需求的增速,并不等于市场规模的增速。因为一方面金 融业数据的增速远超过 IT 投入的增速,另一方面很多金融企业过去往往都是 自建数据中心存放 IT 设备,但是一线城市土地资源的紧张,使得这些企业自 建数据中心的难度增加,速度变慢,没法满足实际业务需求,因此未来金融企 业采购 IDC 托管/增值服务的增速会大幅快于实际 IT 投入增长的速度,我们预 计将能达到 20%~30%。互联网企业存在分化,中大型企业需求增加,小型企业需求放缓过去小型互联网企业是 IDC 行业的重要核心客户,因为这些企业往往需要 小型数据中心,以对外提供稳定优质的互联网服务,自建机房成本太高,租用 可靠机房的性价比最高。但云计算的发展使得这种趋势发生了改变,当前公有 云计算厂商已经能提供功能丰富可选、安全性较高、性价比较高的公有云服务, 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互联网企业选择直接购买公有云的服务,而不是自行搭建数 据机房,因此这一部分对于 IDC 厂商的需求在放缓甚至减弱。而另一方面,对于大型互联网公司来说,由于其体量已经足够庞大,对数 据和计算的需求极大,对自身 IT 系统的安全性要求极高,因此更多是采用私 有云和混合云的方式来架建自己的 IT 系统。而这两种方式均需要自己采购服 务器,自建或外租数据中心,因此就会带来很多对于第三方 IDC 的租赁需求。用友网络和国家工业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企业上云指数(2018)》 报告,针对我国不同规模企业云平台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其中大型企业的 私有云比例最高,而中小型企业的公有云比例则最高,这也体现出未来中小型企业更多将采用公有云的方式搭建自己的系统,会逐步减少对于 IDC 租用服 务的需求。需要注意的是,该报告中的大型企业标准相对较低,且包括了较多的传统 行业企业,事实上对于几乎国内所有的大型互联网企业,均采用私有云或混合 云的方式搭建自己的信息系统。同时,麦肯锡公司《消除云计算的误解》报告也做结论称,把一个典型的企 业数据中心外包给云计算服务会把成本增加一倍,采用云计算模式对于大多数大 型企业来说将是一个浪费金钱的错误,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为什么当前 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均采用私有云或混合云方式搭建自己的 IT 系统。总体来说,未来互联网企业的 IDC 需求将主要集中在中大型企业,小型企 业的需求会放缓甚至萎缩。2.3 区域分析:一线城市需求显著更大我们上文分析了,IDC 行业未来需求的主要来源将是云计算公司、金融企 业、中大型互联网公司,这些企业对一线城市 IDC 的需求显著较多。云计算公司如前面分析,玩家相对较少,基本被阿里、腾讯等巨头垄断, 这些巨头的数据中心分布相对较为均衡,但对于一线城市及其周边始终是这些 公司关注的重点,盖因众多中小互联网公司客户集中在一线城市,一线城市的 IDC 资源是这些公司的第一选择。通过实际的产业发展我们也可以看到,云计 算公司和数据港、万国数据等一线城市资源较多的第三方 IDC 进行了深度合 作,租用了相应公司非常大比例的机柜资源,数据港 95%的 IDC 营收来源于 阿里,因此云计算公司对一线城市的 IDC 资源的需求也是十分巨大的。金融企业方面,各地市统计局的数据表明,从金融业增加值来看,北京上 海遥遥领先,而如果将果将广州深圳看作一个整体,其增加值也和北京上海比较接近,明显领先其他城市。更值得注意的是,金融业增加值包括了基层金融业务,而大型金融机构的总部大多分布在一线城市,如北京的四大行、中国人寿;上海的交通银行、浦发银行;深圳的中国平安、招商银行等,从金融业总部经济的角 度来说,一线城市的优势更为明显。从大型互联网企业的角度来说, 一线城市也是需求的高地。根据中国互联 网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9 年 8 月公布的 2019 年中国互联网企业 100 强榜 单,我们统计了这些互联网企业的城市分布。统计结果表明,在大型互联网企业 数量方面,北京和上海明显领先,而如果将广州深圳看作一个整体, 其公司数量 也明显领先其他城市。这个也可以充分体现出一线城市在互联网行业的需求要 远远大于其他城市。3.供给端分析:第三方 IDC 公司具竞争优势,一线城 市资源有限3.1 第三方 IDC 公司具备竞争优势,将持续提升对外服务领域 的市场份额整个 IDC 市场严格来说可以分为对外服务和自建自用两类,其中云服务商 是自建自用的主力,而对外服务的 IDC 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第三方 IDC 公司 和电信服务商。由于历史原因,当前的对外服务 IDC 市场中,电信运营商占据了大部分的 市场份额。根据信通院报告以及上市公司公告披露的数据,我们对 IDC 市场 份额进行了测算。在 2017 年,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这三大运营商 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了 52.4%,而包括万国数据、世纪互联等七家主要 IDC 行业上市公司的合计市场份额仅仅才 14.3%,差距十分明显。另外还有 33.3% 的属于其他类的市场份额,其中包括了自建自用以及中小型第三方 IDC 公司。过去电信运营商占据了对外服务 IDC 的大部分市场,有多方面原因。首先 是其在网络资源上具备巨大优势;其次是因为电信运营商往往是大型国企,政 企关系强,土地和电力资源的获取也具备优势;最后是电信运营商自身的业务 开展也需要建设各种机房,具备较为丰富的机房建设经验。但是近年来,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第三方 IDC 公司的竞争力逐步开始 显现,具体有以下几个原因:随着当前一线城市对 IDC 建设的土地资源和电力供应的收紧,电信运营商获取资源的难度不断提升,和粗放发展期不可同日而语。未来几年 5G 建设将占据运营商大量的资金,可以用于 IDC 建设的资金有限,运营商建设 IDC 的速度将放慢。随着第三方 IDC 公司的发展,当前的客户对于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也提出更多的定制化需求。运营商往往由于机制、体制和人员的因素,导致其 IDC 机房的服务质量和态度,相对第三方 IDC 公司的差距在拉大。因此我们看到,近年来,国内领先的第三方 IDC 公司如万国数据、光环新 网等不断在扩大其市场份额比例,导致第三方 IDC 公司份额的上升和电信运 营商份额的下降。据信通院以及各公司披露报告数据的推算,2018 年三大运 营商的市场份额由 52.40%下降到了 50.70%,而龙头第三方 IDC 的市场份额 则由 14.30%增加到了 15.70%。根据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我们展望未来几年,第三方 IDC 公司将持续提 升对外服务领域的市场份额。3.2 一线城市供给有限,供需缺口突出虽然一线城市对 IDC 的需求十分旺盛,但由于政策、土地、电力、网络等 条件的制约,IDC 的供给反而相对有限,造成供需缺口突出。当前四大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中,北京、上海、深圳均于近两年出台明确的 数据中心 PUE1限制政策,以及部分建设总量的控制政策。业内认为,不久将 来,广州或也将从政策层面加强对数据中心建设的限制和管理。其中北京市对于 IDC 建设的限制由来已久,早在 2014 年 7 月,北京市人民 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4 年版)》,就 明确规定禁止新建和扩建数据中心,PUE 值在 1.5以下的云计算数据中心除外。 而 2018 年 9 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 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北京全市范围内禁止新建和扩建 PUE 值在 1.4 以下的 数据中心,其中中心城区直接禁止新建和扩建互联网数据服务中的数据中心, 信息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中的数据中心(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 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而上海不仅对 PUE 进行限制,还进行了总量控制。2019 年 1 月 4 日,上 海市经信委、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强上海互联网数据中心统筹建设的指导意 见》,对上海市 IDC 建设做出明确规范。PUE 方面,新建互联网数据中心 PUE 值严格控制在 1.3 以下,改建互联网数据中心 PUE 值严格控制在 1.4 以 下;总量方面,到 2020 年上海市互联网数据中心新增机架数严格控制在 6 万 架以内。深圳市的调控手段则更精细化,强调对更低 PUE 的 IDC 给予更多支持, 其中 PUE1.4 以上的数据中心不享有能源消费的支持;而 PUE 低于 1.25 的数 据中心则可享受能源消费量 40%以上的支持。之所以一线城市对 IDC 进行种种限制政策,主要是因为 IDC 行业本身对一 线城市的经济拉动意义并不大,创造就业非常少,税收产值也很少,然而却要 消耗大量的电力能源以及土地资源。因此展望未来,一线城市对 IDC 行业的 限制政策仍将持续,一线城市的 IDC 资源供给将十分有限。相比一线城市,部分电力以及土地资源丰富便宜的中西部地区如贵州、内 蒙古、宁夏等,则出台政策大力支持本地数据中心的建设,既可以消化当地充 足的电力产能,又可以拉动 GDP 的增长。因此一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形成了产能需求的倒挂,需求旺盛的一线城市 反而供给不足;需求不足的中西部地区反而供给旺盛。工信部发布的《全国数据中心应用发展指引(2018)》对全国主要城市和 地区的 IDC 机架供需情况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表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均存在明显的供不应求,平均缺口率达到了 25%;而中西部地区存在一定的 产能过剩,其中西部最为明显,供给超出需求达到 15%。展望未来,由于一线城市的 IDC 供给将长期有限而需求持续增长,我们预 测供不应求的情况将在一线城市长期持续。而西部地区的产能相对过剩,未来需求的改善将主要依靠云计算厂商的拉 动和规划布局。4.第三方 IDC 公司的竞争力可以从客户、地域、行业 经营能力这几个维度进行判断当前业界对第三方 IDC 公司有一些分类方法,有些是通过自建或租赁等建 设方式来划分,有些是通过传统的批发以及零售客户进行划分,但是我们并没 有全盘采纳这些过去的分类方式。我们认为首先对于 IDC 行业来说,租赁方式建立的站点也一般是以十年二 十年为周期的长期租赁,业务持续型较好,和自建方式差别不大;其次是随着 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不断渗透,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下游需求不断发展 变化也给 IDC 企业带来了很多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批发零售模式的划分 并不能最准确反映行业当前的特点。综合前文分析以及行业特点,我们从客户、地域、行业经营能力这几个维 度来对企业进行分类以及竞争力分析。4.1 第三方 IDC 公司的下游客户可分成三类,云计算以及中大 型企业客户更为优质从大的方向来说,第三方 IDC 公司的下游客户可分成三类,分别是超大规 模云计算企业、中大型企业、小型企业。超大规模的云计算客户其本身也具备很强的 IDC 建设能力,但由于这些企业对 IDC 需求十分巨大,同时部分核心城市的资源获取难度较大,因此这些企业在自建 IDC 的基础上,依然需要借助第三方 IDC 公司,来部署自己的数据中心。基于我们前文的分析,我们认为在国内 IAAS 领域营收排名前五的企业,属于我们所称的云计算客户。大型企业又可分成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两类。对于非金融企业来说,一般需要达到较大规模,比如达到百亿元的营收量级,才会选择自建数据中心而非依赖云计算厂商;而对于金融机构而言,由于其数据十分重要和关键,监管机构也会有各种数据安全性的规范要求,因此对于哪怕中型的金融机构,其核心业务系统也更多选择自建数据中心的方式,因此我们认为营收只要达到 20 亿元的金融机构,就属于我们所称的中大型企业。传统的小型企业在云计算发展起来之前,由于信息化的需求,这些企业往往也需要自建 IT 系统,但其规模又较小,自己建设独立的数据中心非常不划算。这时候在第三方 IDC 中心租用一个或几个机柜则是最为合适的选择,系统稳定性好且总成本较低。这几类客户对于 IDC 的需求以及支付意愿各具特点:云计算的 IT 规模超大,运营持续性非常强,单个合同的金额数额很大,但是一般能给到的租金水平相对较低,且可能 IDC 建设前期就提出各种涉及要求,IDC 厂商的主动权较低。中大型企业总体来说租金中等,运营持续性也好,IDC 厂商具备一定的主动权;而其中的金融机构是最为优质的客户,租金高且运营持续性好。单个小企业的需求往往有限,因此话语权最弱,其每单位租金是最高的。但随着云计算的发展,云计算厂商可以提供低价优质的 IAAS 服务,小企业可在其上非常灵活搭建自己的 IT 系统,对于第三方 IDC 公司的需求大为减弱。因此未来小企业的运营持续性将很一般,转向云计算厂商是发展趋势。通过这样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下游客户以云计算厂商为主的企业,其 发展将十分稳健,但发展速度以及利润率受云计算厂商制约较大;而以中大型 企业为主要用户的公司,其发展的自主性较强,但对其公司自身的销售以及资 源提供能力关系非常大;以传统小型企业为主要用户的公司,面临云计算厂商 的竞争,一定需要积极转型,充分获取重要的中大型企业用户,方能获得长久 发展。4.2 第三方 IDC 公司按照地域可分为一线、环一线、二线、其 他地区通过第二三节的分析,不难得出结论,一线城市明显呈现 IDC 的供需不平 衡并将长期持续;环一线地区可以承接一线城市需求,需求较有保障;二线城 市需求也有较大内部分化,部分强二线城市需求较为旺盛;其他地区需求很少, 只能依靠价格优势吸引客户,满足客户实时性要求不高的非核心需求。事实上,这种价格的差距,也反映在了数据中心机柜的租用价格上。据工 信部的评估,2018 年一线城市的数据中心租用价格达到了中西部以及东北地 区的两倍,相比环一线地区也要高 25%~40%。除了价格差异外,一线城市 IDC 机房的利用率也比其他地区更高。价格和 利用率双重因素的叠加,使得一线城市尽管成本略高,但是利润率远远高于其 他地区。因此综合来看,第三方 IDC 公司如果按照主要机房的地域来划分,总体而 言是一线城市>环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其他地区。4.3 行业经营能力主要包括资源获取、运营、渠道和销售、融 资能力除了现有的下游客户以及主要机房所在区域,IDC 企业还需要具备较强的 行业经营能力,主要包括资源获取、运营、渠道和销售、融资能力这四个方面。资源获取能力指的是在一线城市获取 IDC 机房的能力,常见的方式包括收购以及自建。收购现有 IDC 需付出一定溢价,而自建的难度较大,需要将土地、电力、网络、牌照/指标等资源进行整合,往往需要很多政府部门的合作以及规划的配合,因此在这方面具备国资背景的企业相对更具优势。运营能力指的是 IDC 企业保障旗下机房稳定运行,持续提供高效服务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渗透率不断加深,IT 连续性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几小时甚至几分钟的系统停止服务就可能给企业业务经营以及声誉带来严重损失,这一点对中大型企业尤为重要。而要实现机房的稳定运行,则需要企业具备长期的运营经验,科学有序的机房规划,完善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作为外部观察者,可以从历史事故角度来进行判断。在同一区域,各家 IDC 公司提供的服务是相对同质化的,因此渠道和销售能力也十分重要,这一方面民营企业由于机制灵活,相对更具优势。同时中大型企业搭建其 IT 系统,往往会有一些特殊的个性化需求,此时也需要第三方 IDC 公司进行定制化配合,也需要更为灵活的实施机制。由于 IDC 公司搭建机房,需要前期完成土地、设备、电力等所有投入,后期才能交付使用并获取收入,因此公司的融资能力也十分重要。一般来说,上市公司融资能力相对较强,同时也和公司的区域分布和客户资质有关,呈现强者恒强的特点。总的来说,在这几方面国资和民企背景的企业各有自身优势,特定公司的 竞争力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4 行业内主要公司竞争力分析根据下游客户、分布区域、行业经营能力等核心指标,我们对国内主要的 IDC 公司竞争力进行了下表的分析。需要特别指明的是,这些公司的竞争力并非完全一成不变,比如世纪互联 目前正在积极推动转型,希望将其客户结构从小企业转型到中大企业为主,若 转型推进实施顺利,则该公司也有望成为非常优秀的 IDC 公司。而对一些原 有数据中心集中在一线,但拟向二线扩张的公司,其新建数据中心的收入波动 可能较大。……(报告来源:招商银行)(如需报告原文请登录未来智库)
中商情报网讯: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行业被界定为涉及信息生产、收集、处理、储存、传输、搜索及利用,并提供信息服务的业务活动。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是中国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在税收、研究资金、进出口优惠待遇、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开发以及投资等方面支持该行业的发展。中国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近年来,中国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长强劲,主要受益於技术创新、行业需求以及政府利好政策扶持。据统计,中国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4.3万亿元增至2019年的7.2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8%,并预计在2020年达到7.7万亿元,同比增长6.9%。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人才供给短缺据了解,中国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雇员总人数从2014年的约5.5百万人增至2019年的约6.7百万人,年复合增长率为4.0%,且预计将在2024年达到约8.6百万人,自2019年起的年复合增长率为5.1%。《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指出,由于预期中国未来十年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将快速增长,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将存在巨大的人才供需缺口。预计人才供需缺口在2020年将达到7.5百万人,并预计在2025年继续扩大到9.5百万人,总需求预计将达到20.0百万人。巨大的行业人才供需缺口意味着对拟接受高等教育以满足中国相关职业要求的学生来说,存在不断增长且紧迫的需求。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亿欧智库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上对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现状、路径和落地案例做了全面的阐释,并通过典型的工业互联网服务商的案例研究清晰地展示其如何赋能电子信息产业的转型升级。工业互联网是融合发展的技术,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产生的新型技术形态。工业互联网是工业4.0背景下实现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助力,能够实现数字化生产、智能化管理、产业链协同等应用价值,构建起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一、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土壤和驱动力在中国语境下,工业互联网需要结合美德的发展思路,才能更好地适应中国多工业化进程并存、产业链条长且完整、不同制造企业规模共进共存的现实环境。因此,亿欧智库认为构建一个融合全链条、多模式、多路径的工业互联网体系与中国工业环境匹配度更高。亿欧智库发布的《2020电子信息产业工业互联网发展报告——赛意信息专项研究》,定义了中国工业互联网的概念范围。在顶层政策的领导下,中国工业互联网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19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达到3.41万亿元,增速达到22.14%,同比增长2.97个百分点。除此之外,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持续的人力替代需求,未来通过工业互联网等技术替代劳动力的经济性不断提升,技术的投资回报期越来越短,就会不断驱动企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这是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动力更来源于其带来的工业场景价值,工业互联网场景价值的体现将由点到面,从单点场景价值向上突破至管理流程价值,再突破渗透至产业协同价值。这些工业场景的应用和创新为企业带来了一个个新的利润增长点,从内部推动了工业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工业互联网需求和价值作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柱,电子信息产业保持着市场规模全球第一的领先地位。然而受限于核心技术和国际贸易影响,行业增速有所放缓,不同规模、不同产业链位置的企业也分别面临着不同的发展痛点。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整体处于产业链附加值较低的位置,国内厂商主要为劳动密集型,行业整体利润率较低;同时受到全球贸易环境变化、终端消费需求疲软等因素的影响,行业整体增速有所放缓,行业增加值、利润、出口交货值均出现下降趋势。从产业链角度来说,电子信息制造业复杂冗长,下游终端厂商主要面临消费者链接问题,中游电子元器件生产厂商主要面临制造体系优化、产业链协同问题,上游主要面临核心技术研发和突破问题。除产业链位置不同外,规模的不同也会造成企业面临不同的痛点;以及因为工艺所需要的技术精密程度、自动化要求高低的不同,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不同。电子信息产业的升级需求与工业互联网匹配度较高,其本身作为工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将反向主推工业互联网发展。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内大多工业互联网应用集中在工厂内部生产场景的智能化改造,如生产执行与异常管控、质量管理与异常控制、设备运营与备件管理、原料仓储与来料检验、计划排程与任务调度等等。为此亿欧智库在《2020电子信息产业工业互联网发展报告——赛意信息专项研究》报告中总结了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路径。三、赛意信息在工业互联网的试炼与收获作为工业互联网领先服务商,赛意信息连通着制造企业与工业技术领域,有着长期的客户积累和产品技术优势,在其众多行业客户中,电子信息产业的工业互联网落地有着重要的标杆意义。自2005年成立以来,赛意信息一直围绕数字化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服务,随着制造业的加速转型发展,赛意信息不断完善业务布局,以客户价值为核心,整合后台多产品线资源,形成传统三大产品方案融合而成的全新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如赛意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张成康在访谈中所说:“在对行业理解的基础上,赛意信息形成了”一体三翼“的工业互联网发展理念,就是要以用户价值为核心,结合新信息技术、工业场景和生态发展共同打造工业互联网的全新服务体系。”其中,结合工业场景创造的用户价值是赛意信息认为最重要的。因此赛意信息列举了“某PCB企业订单评审及主计划项目”、“南通越亚智能制造工厂项目”的具体案例,来展现其在深耕的电子信息产业的服务能力。《2020电子信息产业工业互联网发展报告——赛意信息专项研究》中也指出,作为老牌的主流工业软件实施方,赛意信息一方面链接大型工业软件供应商,另一方面连接众多的企业客户,产业链位置奠定赛信息意在技术和需求匹配上的认知优势。同时,长期项目实施经验和客户积累使得赛意信息天生贴近场景价值;技术先行者:自研、合作、投资齐头并进,扩大技术优势。这都是赛意信息构建未来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核心能力。(文章来源:砍柴网)
“十三五”期间,流通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愈加重要。无论是从流通业规模增加、市场体系完善,还是行业对经济的贡献来看,流通业的功能、地位和作用都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流通业对国民经济的先导性、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不断增强。当前,流通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深入应用,为流通变革奠定了技术基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为内贸流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高,服务消费成为消费升级重点,为内贸流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城乡一体化水平提高,为内贸流通协调发展拓展了空间。“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全面实施,区域经济格局优化,为形成大市场、大流通创造了良好条件。5年来,流通业逐步向高质量和现代化方向发展,技术革命对中国流通企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方面,流通业通过消费大数据、渠道控制权、物流进车间等途径延伸到生产过程中,甚至直接以定制生产、供应链服务等方式参与生产决策。另一方面,通过完善的流通体系、灵活的销售方式、多样化的服务,尤其是个性化、体验化的服务,改变了居民的购物习惯和生活习惯,促进消费规模的扩大和升级。不仅如此,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流通领域的广泛应用,流通业正从量变到质变,大量新业态新模式涌现,从智慧零售、智慧物流到智能生活、智能服务,流通领域的创新引导着整个经济领域创新发展,使生产领域的创新更具有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展望“十四五”,以移动电子商务发展为载体,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为特征,整个流通体系结构性变化将更加明显,流通业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模式将更加成熟,以跨境电子商务大发展和进出口贸易融合为标志,流通业国际化趋势越来越向纵深发展。与此同时,流通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能力越来越强,尤其是工厂定制化生产和农村电商大发展的趋势愈发明显。流通业从规模化向高质量发展全面转型升级将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冯其予)来源:经济日报更多内容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id:ourcecn)
来源:发布易赛意信息(300687)日前联合亿欧智库发布《2020电子信息产业工业互联网发展报告——赛意信息专项研究》,报告总结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及需求,分析工业互联网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路径,并通过多个案例展现工业互联网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具体落地模式和价值。作为国内领先的企业数字化服务商,赛意信息连通着制造企业与工业技术领域,有着长期的客户积累和产品技术优势,在其众多行业客户中,电子信息产业的工业互联网落地有着重要的标杆意义,对报告的内容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与案例参考。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土壤和驱动力 工业互联网是融合发展的技术,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产生的新型技术形态。工业互联网是工业4.0背景下实现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助力,能够实现数字化生产、智能化管理、产业链协同等应用价值,构建起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报告指出,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及产业的发展,中国工业互联网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19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达到3.41万亿元,是世界上拥有最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需结合美德的发展思路,构建一个融合全链条、多模式、多路径的工业互联网体系来匹配中国目前的工业环境。此外,通过工业互联网等技术替代劳动力的经济性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带来的工业场景价值都在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形成由内到外的行业驱动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工业互联网需求和价值 作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柱,电子信息产业保持着市场规模全球领先的领先地位,但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各种问题。 上述报告指出,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整体处于产业链附加值较低的位置,国内厂商主要为劳动密集型,行业整体利润率较低,并且受到全球贸易环境变化、终端消费需求疲软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从产业链角度来说,电子信息制造业复杂冗长,下游终端厂商主要面临消费者链接问题,中游电子元器件生产厂商主要面临制造体系优化、产业链协同问题,上游主要面临核心技术研发和突破问题。另外,企业规模、制作工艺的不同也会造成企业面临不同的痛点。电子信息产业的升级需求与工业互联网匹配度较高,其本身作为工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将反向主推工业互联网发展。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内大多工业互联网应用集中在工厂内部生产场景的智能化改造,如生产执行与异常管控、质量管理与异常控制、设备运营与备件管理、原料仓储与来料检验、计划排程与任务调度等等。贴近工业场景 赛意信息的试炼与收获 自2005年成立以来,赛意信息一直围绕数字化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服务,随着制造业的加速转型发展,公司不断完善业务布局,以客户价值为核心,整合后台多产品线资源,形成传统三大产品方案融合而成的全新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赛意信息董事长兼CEO张成康表示,在对行业理解的基础上,赛意信息形成了“一体三翼”的工业互联网发展理念,就是要以用户价值为核心,结合新信息技术、工业场景和生态发展共同打造工业互联网的全新服务体系。其中,结合工业场景创造的用户价值是赛意信息认为最重要的。在《2020电子信息产业工业互联网发展报告——赛意信息专项研究》中,赛意信息通过“某PCB企业订单评审及主计划项目”、“南通越亚智能制造工厂项目”的具体案例,展现了其深耕的电子信息产业的服务能力。赛意信息一方面连接大型工业软件供应商,另一方面连接众多的企业客户,产业链位置奠定赛信息意在技术和需求匹配上的认知优势。长期项目实施经验和客户积累使得赛意信息天生贴近场景价值,同时不断修炼内功,产品技术自研、合作、投资齐头并进,扩大技术优势,这都是赛意信息构建未来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核心能力。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2019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以下简称软件业综合发展指数)报告,现就报告有关内容解读如下:问题一:软件业综合发展指数编制的背景是什么?答:为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综合反映软件业的发展变革,以及产业发展特征和未来趋势,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组织编制了软件业综合发展指数,并连续发布年度指数报告。软件业综合发展指数从定量的角度勾画出产业发展图景,全面展现产业的规模和效益、创新和结构,通过对比分析指出产业发展的特点,引导我国软件业向“量”与“质”同时发力,推动和引领产业健康发展。问题二:软件业综合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有什么特点?答:软件业综合发展指数指标体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从关注规模总量转向规模扩张与质量效益同步推进,从关注增长速度转向技术创新驱动与结构调整优化。增加结构和效率指标、兼顾长短板因素,对产业发展评价更全面、更系统、更直观地表征评价目的。本届指数从全国、分地区两个方面评价软件业综合发展水平,其中全国综合发展指数以2014年100分为基期纵向比较,分地区综合发展指数采用灰色关联评价方法,通过与目标最优值(100分)进行比较,重在对比分析地区间的差异。按分类指导原则,将全国各省(区、市)分为领先省份、中间省份、潜力省份三个梯队,并以15个副省级城市为主体单独建立重点城市综合发展指数,不同的梯队赋予不同权重数值测算。问题三:根据2019年软件业综合发展指数计算结果,全国软件产业发展有哪些特点?答:2019年全国软件业综合发展指数为128.9,比上年上升8.6个分值,高出近四年平均上升幅度1.4个分值。一级指标中技术创新指数152.2,对总指数上升贡献率高达52.6%,从产业创新投入看,软件研发投入强度为7.9%,高于工业6.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从创新产出方面看,企业软件著作权大幅增长,软件业正在转向依靠技术创新驱动的新阶段。发展环境指数104.3,比上年上升16.5个分值,对总指数上升贡献也较为突出,国家不断加强政策引导,各级政府密集出台多项推动软件相关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极大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总体来看,全国软件产业发展呈现五方面的特点:一是规模效益稳步提高,产业引领带动作用突出。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推进,软件业内需潜能持续释放,2018年我国软件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6.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4%;软件主营业务利润率为11.4%,居近年来高位,高出规模以上服务业利润率4.9个百分点。二是技术创新成效显著,关键软件供给实现新突破。得益于较高的研发投入水平,软件业自主创新发展成效显著,企业平均软件著作权14.4个,比上年增加3.4个,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2.4万件,占行业全部专利拥有量的43.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在操作系统、数据库、工业软件等关键领域取得一些新突破。三是云化转型加速,企业总体向平台化迈进。软件企业通过云服务、平台运营等实现的业务收入占软件业务收入的比重接近20%,促进软件商业模式、产品形态和服务能力不断变革。以大型平台企业为核心的软件产业生态逐步显现,更好的促进了软件业协同发展。四是各项政策细化落实,人才吸引力保持高位。软件相关领域专项文件相继发布,持续推进集成电路和软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电子信息和计算机类本科毕业生人数居各专业领域首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年平均工资是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1.79倍,促使人才资源进一步向软件业集聚。五是支撑服务能力凸显,在各领域渗透不断深化。软件业成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力量,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信息安全的基础保障作用日益突出,全年信息安全收入增速较快提升,信息安全领域投融资金额和事件数量均大幅增长。问题四:根据2019年软件业综合发展指数计算结果,各省市软件产业发展有哪些特点?答:领先省份综合发展指数均值为73.8,比上年上升2.5个分值,广东省综合得分最高;中间省份综合发展指数均值73.5,比上年上升3.4个分值,安徽省综合得分最高;潜力省份综合发展指数均值65.0,山西省综合得分最高。领先、中间和潜力省份软件产业分别呈现以下发展特点:一是领先省份自主创新活跃,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领先省份主要集中在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山东、上海7个东部省份,四川因规模水平快速提升、政策环境持续优化挤身领先省份。其中,北京市、广东省自主创新最为活跃,广东省结构优化指数稳居首位,浙江省规模效益指数突出,上海市支撑服务指数居于首位。二是中间省份发展规模逐步扩大,产业融合不断深入。中间省份以中西部省份为主,产业发展规模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软件在各领域的融合应用快速推进,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其中,海南省软件业规模快速跃升,湖北省支撑服务指数位居前列,重庆市技术创新指数最高,天津市结构优化指数居于首位。三是潜力省份产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跨越式发展进程加快。潜力省份起步相对较晚,产业规模总体偏小,需要进行全面综合引导,具备借助新兴产业和技术实现跨越发展的潜力。黑龙江省发展环境指数居首位;云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结构优化指数居于前列。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紧抓“一带一路”机遇,加快推动中卫云基地建设进程,全年云化运营收入占比高达21.4%,比潜力省份平均水平高15.6个百分点。问题五:根据2019年软件业综合发展指数计算结果,重点城市软件产业发展有哪些特点?答:重点城市综合发展指数均值69.0,比上年提高0.8个分值,支撑服务指数增幅突出,深圳市综合得分最高。重点城市基本是各省份中软件业集中度较高的区域,发展各具特色:深圳市结构优化指数稳居首位,以云服务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服务形式演变加快,云化平台快速发展成熟,在安全、金融财务等领域增势突出;杭州市支撑服务指数最高,软件业对智能制造的支撑能力较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助力企业生产效率提升方面示范作用突出;济南市发展环境指数位居前列,支持软件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文章来源: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下简称软件业)总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显,2019年全国软件业综合发展指数(以下简称综合发展指数)为128.9,比上年上升8.6个分值,高出近四年平均上升幅度1.4个分值。其中,技术创新指数与发展环境指数提升显著,对指数拉动作用突出,显示软件业正在转向依靠技术创新驱动的新阶段,关键软件供给不断实现新突破;人才吸引力不断增强,产业发展环境优化;软件融合应用持续深化,服务化、平台化趋势明显,是引领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一、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概述 (一)调整综合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原则为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加速我国软件业向“量”与“质”同时发力,提高综合发展指数反映产业发展特征、未来趋势的能力,2019年综合发展指数指标体系遵循以下原则进行调整:一是引导软件业高质量发展。软件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力量。设置指标体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从关注规模总量转向规模扩张与质量效益同步推进,从关注增长速度转向技术创新驱动与结构调整优化,牢牢把握创新是第一动力,突出技术创新的作用。二是体现软件业发展特色。软件是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的关键支撑,是引领国家科技创新、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指标体系体现数字化、智能化,设置人才环境、安全保障等指标,充分反映软件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服务作用。三是科学规范设置指标。指标体系增加结构和效率指标、兼顾长短板因素,对产业发展评价更全面、更系统、更直观地表征评价目的。2019年综合发展指数指标体系设置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见图1),数据基础以我部统计的2018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年报数据为主。图1 综合发展指数指标体系(二)指数计算方法的调整本届指数从全国、分地区两个方面评价软件业综合发展水平,并对分地区指数计算方法进行了调整。我国软件业发展区域差异较大,各省市产业发展所处阶段不同,且各有侧重、各具特色。为更科学合理地引导各省市软件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不再按照统一的指标权重对各省市进行评价,而是遵循梯队设置、分类指导的原则,对各省市进行梯队划分并赋予不同的指标权重进行计算分析。具体如下:一是将各省市划分为三个发展梯队。综合软件业各项发展数据省市间产业规模的梯次分布明显,不同规模量级的省市,软件业发展的阶段性差异显著,因此按照规模所表现出的梯次情况,将软件业务收入在2000亿元以上的省市划为领先省份,将收入在100-2000亿元之间的省市划为中间省份,将收入在100亿元以下的省市划为潜力省份。二是对不同的梯队设置不同的评价侧重方向。领先省份已具有一定的发展规模,发展环境亦相对完善,需要在技术创新和结构优化两方面着重引导软件业高质量发展,推动软件业向国际化、高端化迈进,指数体系中增加技术创新和结构优化指标权重。中间省份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但仍需要在规模效益和发展环境两方面着重引导软件业高速发展,不断优化软件产业发展环境,指数体系中增加规模效益和发展环境指标权重。潜力省份产业起步较晚,具备结合自身优势从无到有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潜力,有望实现跨越发展,需从规模效益、技术创新、结构优化、发展环境、支撑服务全方位综合引导。二、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表现全国综合发展指数采用定基法,选取2014年为基期,设定2014年综合发展指数为100,通过纵向比较,反映全国软件业年度综合变化情况与发展趋势(见图2)。本年全国综合发展指数值达到128.9,比上年上升8.6个分值。近四年来,总指数呈现稳步提升趋势,年均上升幅度为7.2个分值,近两年增长明显快于前两年。图2 2014年以来全国综合发展数其中,一级指标中技术创新指数与发展环境指数提升最快,分别达到152.2和104.3,上升幅度为17.9个和16.5个分值,对全国综合发展指数上升的贡献率达52.6%和23.3%,拉动作用突出,其他三个指标也实现稳步提升(见表1)。表1 五项一级指标变化情况图3 2014-2018年分项指数情况2018年,我国软件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规模效益稳步提高,产业引领带动作用突出。规模效益指数128.1,比上年上升2.1个分值,其中人均软件业务收入指标增幅最大,比上年上升8.0个分值。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推进,软件业内需潜能持续释放,2018年我国软件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6.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4%,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内实现人均软件业务收入94.9万元,比上年增长6%,增幅扩大2.3个百分点,云化、平台化等新技术、新模式等大大促进了产业效率提升;软件主营业务利润率为11.4%,居近年来高位,高出规模以上服务业利润率4.9个百分点。图4 2014年-2018年我国软件业务收入情况图5 2014年-2018年软件业效益情况二是技术创新成效显著,关键软件供给实现新突破。技术创新指数152.2,得分居一级指标之首,比上年上升17.9个分值,对总指数上升贡献率为52.6%,显示出软件业鲜明的技术驱动特征,其中企业平均软件著作权指标上升幅度最大,比上年上升60.8个分值。得益于较高的研发投入水平,软件业自主创新发展成效显著。全年软件研发投入强度为7.9%,高于工业6.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企业平均软件著作权14.4个,比上年增加3.4个,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2.4万件,占行业全部专利拥有量的43.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在操作系统、数据库、工业软件等关键领域,我国基于开源的Linux自主操作系统在软硬件适配性及应用范围上不断突破,掌握了自主流数据库技术与库内人工智能技术,主导了《SQL9075 2018流数据库》国际标准的制定,打破了欧美国家对数据库技术的垄断,自主研发的POLARDB云原生数据库当选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成果,能够满足大规模业务场景上云需求。图6 2014年-2018年我国企业平均软件著作权数量(个)三是云化转型加速,企业总体向平台化迈进。结构优化指数109.6,比上年上升2.2个分值,其中云化转型指标比上年上升13.3个分值。软件企业通过云服务、平台运营等实现的业务收入占软件业务收入的比重接近20%,促进商业模式从“一次性付费,终身使用”到“按需付费,阶段性使用”转变,产品形态从“仅支持单机使用”到“联网使用享受数据、协同、交易等增值服务”转变,服务能力从“以销售为目的的服务模式”到“以客户留存为目的的服务伙伴型模式”转变。以大型平台企业为核心的软件产业生态逐步显现,知识型劳动者、应用软件服务商、数据价值增值服务商等加速向平台企业汇聚,更好的促进了软件业用户协同、供应链协同和创新协同。四是各项政策细化落实,人才吸引力保持高位。发展环境指数104.3,比上年上升16.5个分值,对总指数上升贡献率为23.3%,其中政策环境指标增幅最大,比上年上升28.9个分值。国家不断加强政策引导,相继出台了《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发展规划》、《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软件相关领域专项文件,持续推进集成电路和软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2018年软件企业享受优惠政策已退税额占应交税额比重为18%,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同时,软件业保持了较好的人才环境,电子信息和计算机类本科毕业生人数居各专业领域首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年平均工资14.8万元,是全国平均工资[1]水平的1.79倍,促使人才资源进一步向软件业集聚,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五是支撑服务能力凸显,在各领域渗透不断深化。支撑服务指数140.5,比上年上升6.8个分值,对全国发展指数上升贡献率为12.0%,其中电子商务应用指标增幅最大,比上年上升50.2个分值。电子商务渗透率不断提升,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23.6%,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软件业也成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力量,工业控制系统、工业软件、智能制造装备等集成解决方案成熟度进一步提升,工业云平台、先进过程控制系统、调度优化系统等增长迅速。信息安全的基础保障作用日益突出,面向商业层面(to B)的信息安全愈发重要,全年信息安全收入增速比上年提高了8.0个百分点,信息安全领域投融资金额和事件数量均大幅增长。图7 2014年-2018年我国电子商务应用发展情况三、分地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表现与全国综合发展指数(以2014年100分为基期纵向比较)不同,分地区综合发展指数采用灰色关联评价方法,通过与目标最优值(100分)进行比较,重在对比分析地区间的差异。按分类指导原则,将全国各省(区、市)分为领先省份、中间省份、潜力省份三个梯队(见表2),并以15个副省级城市为主体单独建立重点城市综合发展指数,不同的梯队赋予不同权重数值测算。本年领先省份综合发展指数均值为73.8,比上年上升2.5个分值,技术创新指数增长突出,广东省综合得分最高;中间省份综合发展指数均值73.5,比上年上升3.4个分值,规模发展指数增长较快,安徽省综合得分最高;潜力省份综合发展指数均值65.0,发展环境指数增幅相对较快,山西省综合得分最高;重点城市综合发展指数均值69.0,比上年提高0.8个分值,支撑服务指数增幅突出,深圳市综合得分最高。表2 省市[2]梯队分布及指数均值2018年,分地区软件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领先省份自主创新活跃,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领先省份综合发展指数均值73.8,其中技术创新指数增长突出,软件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强劲。2018年领先省份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达8.3%,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北京市、广东省自主创新最为活跃,研发投入强度分别为12.2%和10.8%,软件著作权登记量位居全国前两位。北京市着力建设人工智能等产业领域创新中心,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广东省积极突破产业核心技术短板,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工业软件企业。广东省综合发展指数最高,指数得分79.4,其中结构优化指数稳居首位,比领先省份平均水平高14.3个分值,产业云化转型进程加快,大企业示范作用显著,全年云化运营收入占比达18.9%,比领先省份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浙江省规模效益指数突出,比领先省份平均水平高10.0个分值,全年主营业务利润率23.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6个百分点。上海市支撑服务指数居于首位,比领先省份平均水平高2.4个分值,电子商务平台对传统行业的支撑服务能力显著,全年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超过60.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0多个百分点,比领先省份平均水平高约20个百分点。图8 2019年领先省份综合发展指数排名情况图9 2019年排名前四领先省份雷达图二是中间省份发展规模逐步扩大,产业融合不断深入。中间省份综合发展指数均值73.5,其中规模发展指数增长较快,产业发展的规模效应初步显现。2018年实现软件业务收入超过1.1万亿元,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有10个,占中间省份数量的71.4%。海南省在建设自由贸易区(港)的背景下,吸引了一批行业内龙头企业入驻,软件业规模快速跃升,全年实现软件业务收入253.3亿元,同比增长36.5%,增速排全国前列。安徽省综合发展指数最高,为76.7,其中发展环境指数优势突出,全省在加快推进“中国声谷”建设的同时,持续完善落实产业促进政策,软件企业享受优惠政策已退税额增长102.8%。湖北省支撑服务指数位居前列,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吸引了一批网络安全领域知名企业入驻,推动对安全的保障能力不断提升。重庆市技术创新指数最高,比中间省份平均水平高5.7个分值,全年研发投入强度达11.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获专利授权总量比上年增长23.5%,高出全国增长5.9个百分点。天津市结构优化指数居于首位,比中间省份平均水平高8.5个分值,大企业培育成果显著,产业云化转型进程加快,云化运营收入比上年增长48.0%,占软件业务收入的比重高达45.8%,比上年提高8.2个百分点。图10 2019年中间省份综合发展指数排名情况图11 2019年排名前四中间省份雷达图三是潜力省份产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跨越式发展进程加快。潜力省份综合发展指数均值65.0,其中发展环境指数增幅相对较快,比上年提高0.7个分值。黑龙江省发展环境指数居首位,比潜力省份平均水平高5.6个分值,相继出台产业促进政策,持续推进落实鼓励软件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全年软件企业享受优惠政策已退税额占应交税额比重为22.4%,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高于潜力省份平均水平13.3个百分点。山西省综合发展指数最高,为67.6,其中技术创新指数优势突出,高出潜力省份平均水平8.5个分值,全年研发强度达9.7%,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企均软件著作权数量居于潜力省份首位。云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结构优化指数居于前列,云南省作为潜力省份中唯一有软件百家企业的省市,大企业带动作用凸显,软件百家企业收入占比高达22.0%;宁夏回族自治区紧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加快推动中卫云基地建设进程,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年云化运营收入占比高达21.4%,比潜力省份平均水平高15.6个百分点。图12 2019年潜力省份综合发展指数排名情况图13 2019年排名前四潜力省份雷达图四是重点城市产业支撑服务作用显著,发展各具特色。重点城市综合发展指数均值69.0,其中排首位的是深圳市,综合发展指数77.8,高出重点城市均值8.8个分值,其结构优化指数稳居首位,高于重点省市平均水平16.8个分值,以云服务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服务形式演变加快,全年云化运营收入达1437.5亿元,比上年增长10.7%,云化平台快速发展成熟,在安全、金融财务等领域増势突出。杭州市支撑服务指数最高,软件业对智能制造的支撑能力较强,建有国家级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实施工厂物联网项目236个,企业上云4万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助力企业生产效率提升方面示范作用突出。济南市发展环境指数位居前列,高出重点城市平均水平4.6个分值,支持软件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把《济南市促进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作为2019年1号文件进行发布,同时出台《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济南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济南市关于促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专项文件。图14 2019年15个副省级城市软件业综合发展指数图15 2019年排名前四重点城市雷达图四、机遇和挑战总体来看,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新技术的突破给软件业发展带来重要机遇。我国经济当前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用更高效率提供更具高附加值的生产和服务是各行业努力的方向,信息技术是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中不可或缺的支柱和先导力量。随着5G商用落地,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加速,以及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将促进更多综合性新应用的演变,赋予软件业发展更多动能,也为软件业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软件业自身发展面临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核心关键技术缺乏,操作系统等技术长期受制于人,工业基础软件和工业设计软件几乎被国外产品垄断,基础创新提升指数近年来有所下滑;二是缺乏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国际市场占有率较低,随着中美贸易摩擦持续,进一步阻碍了我国软件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步伐,国际化指数降幅扩大;三是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突出,高端型人才、专业复合型人才紧缺。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要始终坚持以新发展理念指导产业发展,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产业竞争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着力增强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建设水平,持续从以下方面推动软件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扎实推动软件业的重大工程和行动计划落地,鼓励软件企业加大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投入力度,大力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尽快破解我国关键核心技术贸易壁垒,解决软件业发展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二是推动产业国际合作,提高国际化水平。抓住“一带一路”倡议机遇,尤其是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机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组织、标准机构和跨国企业之间在软件业技术、标准、人才等方面的高质量合作,培育一批创新能力突出、国际化水平较高的龙头企业,提高我国软件业国际化水平。三是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精准对接我国软件业发展人才需求,加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软件企业产学研用对接与合作,加大对高端软件人才、融合型软件人才、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师等的培养,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突破产业发展高端型人才、专业复合型人才紧缺的瓶颈。四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快对数据安全标准、数据使用权、所有权的立法,消除企业对上云和大数据服务安全的顾虑。健全软件业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软件业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措施的执行力度,为软件企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脚注:[1]指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2]西藏暂未开展软件业统计,不纳入本报告分析。《2019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报告》解读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2019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以下简称软件业综合发展指数)报告,报告分析支撑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就报告有关内容解读如下:问:软件业综合发展指数编制的背景是什么?答:为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综合反映软件业的发展变革,以及产业发展特征和未来趋势,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组织编制了软件业综合发展指数,并连续发布年度指数报告。软件业综合发展指数从定量的角度勾画出产业发展图景,全面展现产业的规模和效益、创新和结构,通过对比分析指出产业发展的特点,引导我国软件业向“量”与“质”同时发力,推动和引领产业健康发展。问:软件业综合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有什么特点?答:软件业综合发展指数指标体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从关注规模总量转向规模扩张与质量效益同步推进,从关注增长速度转向技术创新驱动与结构调整优化。增加结构和效率指标、兼顾长短板因素,对产业发展评价更全面、更系统、更直观地表征评价目的。本届指数从全国、分地区两个方面评价软件业综合发展水平,其中全国综合发展指数以2014年100分为基期纵向比较,分地区综合发展指数采用灰色关联评价方法,通过与目标最优值(100分)进行比较,重在对比分析地区间的差异。按分类指导原则,将全国各省(区、市)分为领先省份、中间省份、潜力省份三个梯队,并以15个副省级城市为主体单独建立重点城市综合发展指数,不同的梯队赋予不同权重数值测算。问:根据2019年软件业综合发展指数计算结果,全国软件产业发展有哪些特点?答:2019年全国软件业综合发展指数为128.9,比上年上升8.6个分值,高出近四年平均上升幅度1.4个分值。一级指标中技术创新指数152.2,对总指数上升贡献率高达52.6%,从产业创新投入看,软件研发投入强度为7.9%,高于工业6.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从创新产出方面看,企业软件著作权大幅增长,软件业正在转向依靠技术创新驱动的新阶段。发展环境指数104.3,比上年上升16.5个分值,对总指数上升贡献也较为突出,国家不断加强政策引导,各级政府密集出台多项推动软件相关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极大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总体来看,全国软件产业发展呈现五方面的特点:一是规模效益稳步提高,产业引领带动作用突出。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推进,软件业内需潜能持续释放,2018年我国软件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6.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4%;软件主营业务利润率为11.4%,居近年来高位,高出规模以上服务业利润率4.9个百分点。二是技术创新成效显著,关键软件供给实现新突破。得益于较高的研发投入水平,软件业自主创新发展成效显著,企业平均软件著作权14.4个,比上年增加3.4个,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2.4万件,占行业全部专利拥有量的43.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在操作系统、数据库、工业软件等关键领域取得一些新突破。三是云化转型加速,企业总体向平台化迈进。软件企业通过云服务、平台运营等实现的业务收入占软件业务收入的比重接近20%,促进软件商业模式、产品形态和服务能力不断变革。以大型平台企业为核心的软件产业生态逐步显现,更好的促进了软件业协同发展。四是各项政策细化落实,人才吸引力保持高位。软件相关领域专项文件相继发布,持续推进集成电路和软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电子信息和计算机类本科毕业生人数居各专业领域首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年平均工资是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1.79倍,促使人才资源进一步向软件业集聚。五是支撑服务能力凸显,在各领域渗透不断深化。软件业成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力量,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信息安全的基础保障作用日益突出,全年信息安全收入增速较快提升,信息安全领域投融资金额和事件数量均大幅增长。问:根据2019年软件业综合发展指数计算结果,各省市软件产业发展有哪些特点?答:领先省份综合发展指数均值为73.8,比上年上升2.5个分值,广东省综合得分最高;中间省份综合发展指数均值73.5,比上年上升3.4个分值,安徽省综合得分最高;潜力省份综合发展指数均值65.0,山西省综合得分最高。领先、中间和潜力省份软件产业分别呈现以下发展特点:一是领先省份自主创新活跃,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领先省份主要集中在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山东、上海7个东部省份,四川因规模水平快速提升、政策环境持续优化挤身领先省份。其中,北京市、广东省自主创新最为活跃,广东省结构优化指数稳居首位,浙江省规模效益指数突出,上海市支撑服务指数居于首位。二是中间省份发展规模逐步扩大,产业融合不断深入。中间省份以中西部省份为主,产业发展规模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软件在各领域的融合应用快速推进,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其中,海南省软件业规模快速跃升,湖北省支撑服务指数位居前列,重庆市技术创新指数最高,天津市结构优化指数居于首位。三是潜力省份产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跨越式发展进程加快。潜力省份起步相对较晚,产业规模总体偏小,需要进行全面综合引导,具备借助新兴产业和技术实现跨越发展的潜力。黑龙江省发展环境指数居首位;云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结构优化指数居于前列。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紧抓“一带一路”机遇,加快推动中卫云基地建设进程,全年云化运营收入占比高达21.4%,比潜力省份平均水平高15.6个百分点。问:根据2019年软件业综合发展指数计算结果,重点城市软件产业发展有哪些特点?答:重点城市综合发展指数均值69.0,比上年提高0.8个分值,支撑服务指数增幅突出,深圳市综合得分最高。重点城市基本是各省份中软件业集中度较高的区域,发展各具特色:深圳市结构优化指数稳居首位,以云服务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服务形式演变加快,云化平台快速发展成熟,在安全、金融财务等领域增势突出;杭州市支撑服务指数最高,软件业对智能制造的支撑能力较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助力企业生产效率提升方面示范作用突出;济南市发展环境指数位居前列,支持软件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