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育相关政府/学校以更开放的姿态对待社会各类业态的进入,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同时2.0时代希望将1.0时代买来的设备用起来,收集并实现各类数据的连通,以数据为驱动来提升教学效率和体验。2019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预计突破4300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大约贡献了70%-80%的份额,国家拨款是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教育信息化市场产业链上各服务环节的界限趋于模糊,但上中下游市场特点明显:上游重资产,中游重渠道,下游重效率和体验。整个教育信息化市场呈现出市场体量大、市场高度分散、地域性强的特点,垄断型企业尚未出现意味着市场可供攫取的空间非常大,各领域企业伸出触手开始圈地。现阶段教育信息化行业处于缓慢平稳增长期,企业间竞争加剧的同时合作也不断深入。新技术带来的产品和服务升级、C端用户付费市场的拓展等都是刺激行业快速增长的机会点。宏观环境:坐享天时地利人和教育信息化行业研究的必要性从B端到C端研究的转变:教育行业toC市场重点在于满足C端用户对“效果”的满意度,而toB市场则更加强调帮助企业客户提高管理和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作为与toC截然不同的市场,教育信息化行业有其独特的发展特征与发展逻辑,对其开展系统性的研究也极具必要性。市场成型且进入发声期:我国教育信息化市场已经明确成型且处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阶段,各类玩家纷纷通过投资、并购、战略合作等形式整合并最大化输出自身资源,进而为学校、政府、教育机构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占领更大的市场。因此针对教育信息化市场的研究需更加关注企业的服务链路及其周边潜在机会,分析业内重点企业的布局和运营思路,帮助市场玩家或待进入的企业了解行业重点竞争领域、洞悉行业发展动态,促进行业健康良性发展。市场空间大,潜在机会多:从需求端看,50.7万余所学校(含学前教育)、2.6亿余在校生(含在园人数)和1600余万在校老师,对信息化的需求庞大且持续。从供给端机会看:1)硬件产品会随着技术升级而进行产品迭代;2)软件及服务产品随着服务场景的深化、数据分析技术优化、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而有更多可供挖掘的个性化的、定制化的服务类型;3)内容方面,新增科目知识体系的合作开发、原有科目知识图谱的建立与抽象等都是潜在机会;4)B端提供服务后,潜在的C端流量入口已经占据,对C端付费市场的挖掘仍充满想象空间。主要服务类型软件/技术服务和内容服务是目前最为活跃的两种服务类型现阶段教育信息化企业主要有四种服务类型:1)硬件提供商;2)教务管理软件/技术平台提供商;3)教学管理软件或教学内容提供商;4)补充性的课程解决方案提供商。第一种和第二种侧重于教学、教务线上化,得益于政策自上而下的推动,市场发展快且相对成熟,行业主流玩家多具有成立时间长、具有政府背景或母公司支持的企业。第三种和第四中则是将服务场景拓展至教学过程中,多为创业公司在不断摸索,向学校(B端)或学生/家长(C端)收费是其主要业务展开逻辑。第三、四种模式主要有三个问题:其一,服务对象涉及老师、学生甚至家长,不同用户在需求、使用习惯、使用目的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企业需要考虑开发成本、开发周期和差异化竞争等因素;其二,受政策影响大,企业的业务逻辑可能因为政策不向好而停滞,甚至终止;其三,如何为C端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并收费需要不断摸索和验证。政策环境:教育信息化2.0做创收以“用”为出发,以数据为驱动,以提升效率和体验为根本,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技术环境:教育+科技的不断试探成熟技术向教育领域“蔓延”,一定程度上提升学习效率技术在教育的应用滞后性强,即技术成熟了,与教育的适配性或融合度不一定高。整体来看,现阶段中国的教育+技术主要有三点特征:其一,体制内学校受教育部门监管严格,改革难以推进,其受技术影响的速度和程度都比体制外培训机构慢;其二,高学龄阶段受众成熟度和自控力比较高,教育+技术的应用程度更深;其三,技术多应用在教学活动的外围层次(即“练-测-评”),相关的学习数据结构化程度高,分析和反馈机制好;与思考和规划相关的核心环节“教”现阶段尚处于初级阶段,产生的数据也是非结构化的,数据资源无法有效利用。但即便如此,师生的教学效率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未来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将为教学效率的提升带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市场空间:四千亿市场等待被分割教育信息化整体市场规模2019年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预计突破4300亿元艾瑞咨询统计及核算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教育信息化整体市场规模预计突破4300亿元,未来两年持续增长但增速趋于稳定。教育信息化1.0时代的快速增长得益于硬件设备自上而下的推广和购买。十九大之后,硬件普及基本完成,教育信息化2.0时代刚进入以客户为导向的软件和服务市场,市场处于赛道抢占期。未来,随着5G、AI、VR/AR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新的硬件升级、覆盖于整个教学活动的软件服务以及C端用户的付费场景增加等,整个教育信息化市场将迎来一波新的高速增长机会点。产业链条:要产品要服务更要有渠道现阶段教育信息化产业链结构上游企业市场集中度高,中游市场极度离散,中游企业对下游市场的拓展受渠道关系影响大中游端:重渠道、重合作赛道技术+合作是硬件产商迎接一下增长红利的关键现阶段,教育信息化硬件设备供应商优劣势明显。其中优势主要有三点:其一,采购政策自上而下推行,市场盈利模式清晰(即直接向政府/学校收费);其二,受技术推动,硬件产品的品类和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其三,经过教育信息化1.0的建设期,厂商已积累了一定的客户资源和渠道。反观不足,也有三点:首先,硬件设备未真正用起来,用户对产品依赖性差;其次,现阶段硬件普及基本完成,预算申请难度大,市场增量空间有限,未来市场红利可能出现在与技术升级相关的硬件设备升级或迭代方面;最后,市场渠道依赖性强,很难全国性扩张。就未来而言,硬件设备产商一方面需要把握新技术(如5G)的节点,加速产品升级或迭代,另一方面,更需要与软件产商、集成商深度结合,互利互惠。中游端:重渠道、重体验赛道(1)教育信息化软件服务市场重视用户体验,易垂直细分、易聚集流量、易规模经济,但也易沦为标准化产品中游端:重渠道、重体验赛道(2)综合类服务供应商本身具有很强的渠道优势和客户资源,对内可提供整套服务,对外拓展可成为系统集成商的角色市场特征:多方混战,各显神通特征二:市场极度分散(1)A股上市企业教育业务占教育信息化市场的比重不足4%教育信息化覆盖的服务场景广,服务对象涉及从学校到政府、从校长到教职工、从学生到家长等各个类型,服务内容囊括了政府管理、学校运转、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家校沟通等方方面面。从市场主流玩家来看,包含传统教育信息化企业、新兴创业型教育信息化企业、大的互联网企业、传统教育企业以及其他或转型或布局的企业五大类,市场参与者众多,但又高度离散。据艾瑞不完全统计,2018年部分A股上市的教育信息化企业中教育营收大致150亿左右,占整个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的比重在3.7%左右,市场极度分散。特征二:市场极度分散(2)部分A股教育信息化企业的服务内容和营收情况从部分A股教育信息化企业的服务内容来看,单一服务类别的企业较少,大部分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服务。这与他们进入市场较早,积累了足够的渠道资源、客户资源等息息相关,同时这些资源的积累为他们向系统集成商的角色过渡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现阶段A股上市的教育信息化企业营收高,但教育业务占比低,教育市场服务竞争激烈。发展启示:搜索新一轮市场增长点启示一:部分玩家向集成商发展系统集成商的数量和类型增加,市场扁平化程度高据艾瑞不完全统计,A股上市的教育信息化企业中有超过50%的企业提供系统集成服务,新三板中有25%的企业同时发展系统集成服务,整个市场玩家中系统集成商仍有较大空间可供攫取,市场扁平化程度有望增加。渠道、客户资源、口碑、管理、服务、技术和整合能力等是系统集成商的核心要素,对于渠道依赖性强、产品同质化程度高的教育信息化行业而言,很多厂商都可以结合自身优势资源而向系统集成商发展,通过拓展服务类别和服务范围,既可以夯实已经建立的客户资源,又可以丰富/构建产品体系,提升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当然提供集成服务时尽量做到服务体系轻量化、操作/管理简易化。启示二:“马斯洛需求”的适用性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市场空间大,拓展相对容易不同地区的教育信息化程度受当地的经济、政策等影响而不同。对于发达地区而言,经济水平高,高精尖产业多,其教育信息化程度高且对教育信息化的要求更加具象,如将什么知识通过什么方式点引爆后,可以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针对性的学习路径设计和学习内容推送等。贫困地区属于市场空白区,他们的诉求比较集中,即获得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师生教学需求。相比较而言,欠发达地区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学生对教育信息化都有一定认知,并且希望通过信息化助力当地教育质量提升、教育公平普及,故当地对教育信息化企业接纳度高。能够带来优质教育资源、丰富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沉浸感的企业将优先获得当地市场“入场券”。启示三:C端增值服务市场值得拓展如何将C端流量转化为付费用户是关键目前教育信息化市场比较成熟且经过市场验证的服务模式是直接向教育部门/学校/教育机构售卖自上而下的硬件产品、软件、平台,对于将教育部门/学校/教育机构作为通道打开C端流量入口进而向C端收费的模式(即2B2C模式)一直处于探索阶段,虽然有成功的案例(如口语100向学生收取人工智能老师的服务费用),但就整个市场而言,2B2C模式的服务价值需要不断挖掘和放大,以满足C端市场的付费意愿和期许。整体来看,企业想要针对C端用户收费,首先需要了解用户不同阶段的需求,其次要结合自身资源制定满足用户需求的方案,最后要衡量提供的服务是否能够打破用户付费意愿与需求程度之间的落差。在提供C端服务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注意两点,即投入产出比和实时把握政策风向。总结:建议&展望—整体市场从需求满足看,短期内重点满足定制化需求,长期看需要关注行业标准化走势;从客户拓展看,离客户越近的渠道,其投资价值越高总结:建议&展望—细分市场大企业打造生态布局,小企业提升服务价值对于上游产商:明确自身业务体系构建的方向和全局性,针对性的寻找下游合作伙伴,打造企业全产业的生态布局。对于中游硬件提供商:1)5G风口下VR/AR市场、直播教学市场值得重点关注。2)大的硬件提供商可以利用自身渠道、客户等优势直接向系统集成商过渡。3)细分垂直领域对硬件设备的需求也可能出现小而美的市场,如音乐类。对于中游软件提供商:1)对于深度垂直且易沦为标准品的软件服务商,主要有两种路径:其一,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发展;其二,守住学校流量入口,争取C端市场,保证潜在增量空间。但现阶段从可行性方面看,更看好第一种路径。2)对于深度接触教学活动的软件服务商,如教学系统,挖掘并利用自身的数据资源以建立竞争壁垒是当前重点。目前来讲,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企业/权威机构合作开采数据资源的价值似乎更具可行性。对于中游内容提供商:重点要明确自身对校内教育资源的“补充作用”,而不是替代作用。市场新兴的、尚未建立健全的学科是最好的切入点。但内容提供商需要传递出内容的专业、权威性,主要有两种途径:其一,与学校合作,共同研发知识框架和教学内容体系;其二,与业内专家/专业机构合作开发。除了课程内容之外,与新兴硬件相匹配的教学内容资源的开发(如VR/AR在实验、特定教学场景)也表现出一定潜力。
11月17日,2020年全球智慧城市大会于上海白玉兰广场隆重开幕。在大会上,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与佳都新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袂发布《城市大脑建设目标选择、方法与路径一一城市大脑规划建设与应用研究报告》,旨在探索智慧城市经济社会治理新模式,在其内涵和外延业界还未形成统一共识的阶段,通过报告向外界传达双方对城市大脑的思考与实践,为地方政府、企业单位开展城市大脑研究建设提供有益工作参考和经验借鉴,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布会现场研究报告认为,城市大脑是城市信息化和数字城市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产物,是数字新基建的综合体,是新型智慧城市的数据智能中枢,是在现有城市信息化应用系统和数字化资源基础上,运用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扩展、提升的持续迭代演进的进程。目前,全国已有数百个城市提出了城市大脑建设需求,城市大脑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城市交通管理、社会治理、治安防控、生态环境保护、政务便民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已成为各地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标配”。“城市大脑”正在全面融入经济社会生产和生活各个领域,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并深刻地改变着传统城市产业经济、社会治理、社会生活格局,已成为推动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由此可见,“城市大脑”的研究建设势不可挡。城市大脑研究报告联合发布会上,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单志广博士、博导、主任带来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单主任介绍了双方合作的背景,并从城市大脑的内涵、发展现状与趋势、建设思路与目标、主要应用场景与数字经济发展等方面对研究报告做了深入解读,并给出了城市大脑的定义,城市大脑运行本质上是以技术创新推动城市治理模式创新、服务模式创新和数字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的一个持续发展进程。城市大脑作为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和城市竞争力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和人工智能中枢,已经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单主任提到城市大脑的建设目标:实现“四总”(全量数据资源总汇聚、全域数字化系统总集成、全局业务服务总协同、打造城市智能化总枢纽)、取得“四突破”(城市治理模式突破、城市产业模式突破、城市服务模式突破、城市发展理念突破)、具备“四力”(城市具备更强感知力、城市具备更好协同力、城市具备更优洞察力、城市具备更大创新力)。单志广主任作演讲佳都科技总工程师谢易昊博士在主题演讲中提出科学理性推进城市大脑建设的思路,从城市大脑建设的条件、目标、框架与路径选择等方面做了解读。谢总工指出城市大脑是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创新实践产物,对其内涵和外延业界并未形成统一共识,技术体系还在不断迭代演进之中,应用成效还处于初步显现阶段。对于推进城市大脑应重点考虑的几个重要问题,谢总工对研究解决方向和路径进行了分析。他首先从科学研判建设城市大脑的基础和条件谈起,采用诺兰信息化模型研判城市信息化所处的发展阶段,是否到了建设城市大脑的阶段。其次要科学规划城市大脑的目标和框架体系,提出了“四横四纵”的IDPS城市大脑建设理念(Infrastructure-先进的基础设施、Data-融合的数据中台、Platform-开放的智能中台、SaaS-孪生的应用服务)。如何科学选择城市大脑的建设模式、策略和实施路径是摆在城市大脑建设面前的重要问题需要给予重视,城市大脑建设与应用是一项技术复杂、涉及面广、接口众多、系统协同性强、实施周期紧凑的大系统工程,确定建设模式之后,科学的建设策略和方法同样十分重要。谢易昊博士作演讲发布仪式主题演讲之后,双方举行了隆重的发布仪式。国家信息中心和佳都科技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双方将继续加大合作,共同推进城市大脑在更多城市的落地应用,双方对此充满信心。城市大脑作为城市信息化进入新型智慧城市阶段的核心工程,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创新,实现城市治理的智能化和现代化。只要遵循信息化发展规律,需求导向、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协同、注重应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城市大脑必将更加聪明、更加智慧!佳都科技与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发展部共同发布《城市大脑研究报告2020》,也标志着佳都的城市大脑战略正式宣告,未来我们将继续致力于用A. I. 技术赋能城市的数字化升级,助力城市慧变得更好!
来源:中关村网中国的教育行业仍呈现旺盛发展的态势,2017年市场总规模已达到9万亿元。庞大的刚需基础加上政策、资金、科技以及社会观念驱动,教育领域将在未来持续繁荣,成为投资市场热点。其中,STEAM教育在政府及社会力量的推动下站上风口,广受市场关注。而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对教育行业产生重要影响,教育信息化成为新的发展趋势。u一、STEAM教育1.1行业发展基础:消费水平上升,STEAM教育受到关注近几年经济不断向好,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居民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接近 3.4 万元。收入的提升大大刺激了消费水平,各阶层人群购买力增强,从而带动家庭教育支出增加。另一方面,新时代的社会需求也引发了人们对STEAM教育的关注。智能化时代的发展对高技术人才需求增加,第三产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有着更高的要求。STEAM教育关注孩子的综合素养及实际能力,能够满足新的人才需求。此外,家长群体逐渐趋于年轻化,8、9后成为家长群体主体,该人群更加注重培育孩子的动手能力及综合能力,对STEAM教育的接受程度也更高,从而刺激了STEAM教育行业的发展。1.2 行业发展趋势STEAM发展受到政策红利的影响。“十三五”计划中第一次提及STEAM教育,教育政策重点逐步转向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各级政府,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如上海、深圳、杭州等积极响应号召,发布具体的文件及推行试点,推动STEAM教育的发展。资本市场持续助力STEAM教育行业高速发展。2017年以来,频繁出现集中于早中期领域的大额投资,STEAM教育市场规模逐年增加,未来5年市场规模增长率将达到33%。从发展的形式上来看,B端公立学校和C端将成为未来STEAM教育的发展核心。STEAM教育产业链上游为设备和课程的供应商,其中机器人和物联网的前景最为广阔,未来市场需求较大。下游B端的公立学校由于办学成本相对较小、政策试点及社会的支持成为STEAM教育发展的主力。C端的培训机构可以大规模对接学生,产品受众面广,复制扩张速度快,也将成为STEAM教育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STEAM教育投资主要聚焦少儿编程和艺术教育类企业由政策推动和资本赋能的少儿编程市场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现阶段中小学不断强化信息技术培养的课程,政策极力推崇编程全民化,引发编程学习热潮。少儿编程类企业在资本市场也广受欢迎,多家机构如编程猫、编玩编学等已获得高额早期融资。目前编程教育市场已有百亿级市场,但渗透率仍较低,在2017年仅为0.69%,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刚性需求带动音乐美术类教育市场迅猛发展。政策引导艺术教育进入应试考核系统,消费升级推动艺术行业发展,未来几年艺术培训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而在我国的艺术教育培训市场中,音乐和美术是最受关注的行业,占据超一半的市场份额,饱受资本市场的青睐。1.3 少儿编程行业发展现状产业环境分析当前,少儿编程行业已经形成较清晰的产业链。上游企业主要为工具研发,代表企业有诺丁科技、mblock等;中游企业负责内容供应,形式有线上、线下及2C端、2B端。国内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中游,差异体现在内容提供以及编程软硬件结合两方面。下游企业主要负责应用推广。少儿编程教育竞争格局当前的少儿编程教育企业都有精确的消费人群,收费水平相对标准化,提供以Scratch、NOIP竞赛、JavaScript等为主的产品和课程内容,与学校和机构开展合作关系,运营状况良好。(线下少儿编程教育主要企业对比如下图所示)线上的少儿编程教育企业产品更丰富,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单课时费用为100-300元不等。相比线下企业,线上的机构获客能力更强,覆盖学生人数更广。(线上少儿编程教育主要企业对比如图所示)1.4STEAM教育行业小结消费升级,新的社会需求刺激STEAM教育发展。政策及资本作为STEAM市场重要驱动力,助力行业发展。从产业链来看,B端的公立学校和C端将成为STEAM教育发展的核心,教育投资主要集中在少儿编程教育以及音乐美术教育领域。u二、 教育信息化2.1 行业三大发展基础国家政策推动教育信息化行业发展。财政经费的投入助力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增长,CGAR达到3%,而中小学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为教育信息化提供可能。三通两平台建立,完善基础设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报告提出了加快建设“三通两平台”, 建设“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以及“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智慧化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基础。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为教育信息化赋能。我国教育信息化已经迈入智慧化阶段,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主,体现在云计算、统一数据中心、大数据分析、智慧教室等方面。通过多维度大数据采集、智能数据处理及人机交互界面,人工智能全面赋能B端和C端,提供商业智能化系统及个性化学习支持。2.2 行业发展意义:平衡教育资源现阶段我国教育资源区域分布失调,不同等级城市教育资源及水平相差较大,具体体现在教育硬件及应用滞后、优质教育资源匮乏、教育信息化人才缺失等方面。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将打破教育资源失衡的僵局。互联网的普及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三四线城市学校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为在线直播等新兴教育模式提供基础,有效分配资源。大数据等技术不断完善,可更加精准的分析学习行为,创造更好的学习体验。2.3 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教育信息化行业已形成清晰产业链闭环。上游为基础设施端,包括软硬件和相关运维服务,提供云服务、网络宽带、硬件、大数据及考勤安防等技术支持。中游为系统应用端,按教学服务内容简化为教、学、练、管、评五大功能,可细分为教务管理、互动课堂、课件资源、备课系统、试题库、智能阅卷、招生管理、智能排课、教辅信息网络教学平台、移动教学平台等应用场景。获得数据信息的中游企业,又能将数据反馈给上游,完善技术设施建设。下游为内容供给端。获得中游系统应用的服务支持,下游企业能够提供更好的教学培训服务。内容供给端的培训企业以语言培训、STEAM课程及课外LMS为主,研发课程内容,并向B端学校输出课程,建立合作关系。竞争格局教育信息化企业对比分析如图所示。企业围绕自身核心教育技术提供产品及业务,与学校和教育品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高教育服务质量。2.4教育信息化行业小结国家政策的支持、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成为教育信息化行业发展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能有效的改善现阶段教育资源分布失衡的现状,创造更好的教学体验。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端、系统应用端以及内容供给端,实现全面智能化。u三、 总结中国教育产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教育投资市场也正在高速增长的阶段。STEAM教育以及教育信息化两大细分领域尚有较多投资机遇和较大的发展空间。STEAM教育因政策利好,需求增加备受资本市场关注,投资主要聚焦少儿编程以及音乐美术教育。教育信息化受政策、新技术推动,教育科技深度融合,产业链布局清晰,联系紧密,行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
8月26日,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在渝盛大开幕,期间国家信息中心联合华为及其他学术机构撰写的研究报告《迈向万物智联新世界——5G时代·大数据·智能化》在“智能化应用与高品质生活高峰论坛”上正式发布。该研究报告以高质量发展命题为主线,系统性阐述了5G时代大数据、智能化对未来社会各个产业及政府治理模式的全局变革和深刻影响,为中国未来信息化布局提出全面规划和建议。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周民、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主任于施洋、华为企业BG副总裁喻东、华为中国区数字政府业务部总裁刘正宝作为代表共同为研究报告揭牌。国家信息中心联合华为及其他学术机构撰写的研究报告《迈向万物智联新世界——5G时代·大数据·智能化》在“智能化应用与高品质生活高峰论坛”上正式发布喻东在开场致辞中指出:“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 (ICT),将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换挡提速提供强大动力,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华为公司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一直在持续发力,并已经在智慧城市、园区、交通等行业领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在5G时代我们将继续与政府、企业及伙伴紧密携手,锐意进取,共同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建设数字中国贡献力量。”于施洋在报告内容分享的主题演讲中提到:“随着通信技术、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发展,原有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正在裂变重塑,新的生态系统正在加速涌现,万物互联化、数据泛在化的大趋势日益明显。作为下一代通信网络标准,5G的商用普及,将进一步推动这一趋势发展,迎接人类社会进入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迈向万物智联新世界》研究报告主要涵盖如下内容:发展机遇:从入场、跟随到领跑中国在移动通信标准和核心技术领域走过了从入场、跟随到领跑的发展历程。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5G将会带来更宽广的联接场景和应用领域。5G的高宽带、低时延、大连接等特点,在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融合下,会加速产业创新与发展,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真正迈向万物智联的新时代。技术趋势: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和边界将被极大拓宽5G将带来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数据爆炸式增长。预计2025年,非结构化数据量在总数据量中的占比将达95%,全球企业对AI的采用率将达86%。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手段进行更高效数据分析、处理、决策,将成为政府和企业核心任务之一。5G、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深度交融,将极大拓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和边界,使人工智能具备自主行动能力,形成可自闭环的智能体。随着智能芯片、智能算法、智能开发平台等不断迭代发展,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ICT技术共同驱动下,人工智能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未来展望: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是产业升级和创新的重要使能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是产业升级和创新的重要使能器,将开启信息化发展的新征程,催生各行各业的不断创新。移动网络将使能全行业数字化,成为基础的生产力。5G的极致联接能力将促进政府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改变人们现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和体验。中国要迈入智能时代,需要依赖产业及行业的数字化与智能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已进入深水区,传统产业的变革与创新将提上日程。其中,5G、大数据和AI等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将重构基础设施的智能大脑,产生大量智能化应用,从而推动全行业的数字化升级。
1. 中药信息化:国粹推陈出新1.1 中药与中药信息化中药是指中国传统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用药的药物。中药主要来源于 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且以植物药居多,所以中 药学也称为“本草学”。中药的应用有着中国历史、文化、自然资源方面的独特之处。中药一直被中国人民用作防治疾病,用药知识日积月累形成整套理论体系。汉代《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 最早的一部药典,较为完备地记述了药学基本理论,药 365 种。唐代《新修本草》收载中国和外国输入药 物达 844 种,《本草拾遗》将各类药物功用概括为十类,为中药临床分类最早设想。明代《本草纲目》对古 代本草学作了全面整理、总结和提高,形成中古本草学最完备分类系统,载药 1892 种。到现代,中草药已 达 5000 种左右。中药的制作加工过程可以分为炮制和精制两个环节。炮制,是指中药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需要对药材进 行整理加工以及根据医疗需要进行热处理。中药药材经过炮制加工成为中药饮片,中药饮片可直接用于中医 临床。精制,是指将中药饮片按照传统的制作方法制成丸、散、膏、丹等剂型,或按照现代技术制成中药片 剂、针剂、胶囊、口服液等用药。中药信息化贯穿于中药全产业链之中,为农业、中药研发生产以及流通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提升农业种植 与运营的效率、优化研发生产过程、实现药品质量管理全程追溯。对应中药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药信息化 也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 农业信息化:通过对湿度、温度、酸碱度等感知层的数据采集设备和检测设备收集与自然环境、农业生 产及流通相关的数据,经提炼和分析后通过各应用平台向农业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农艺优化、自动 化生产、流通控制、品牌化管理、网络化销售等服务,并实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及提高种植效率。 生产信息化:以中药生产企业为主要客户,将生产工艺中关键工艺和质量控制参数,融入到严格管控的 医药生产过程中,研制构建了中药数字化智能化管控体系,有效地帮助客户实现了高质优效且质量可控 的信息化、智能化生产。 同时通过对生产过程质量数据的抽取和挖掘,实现全流程质量追溯。 流通信息化:通过对医药流通过程中的各个流程、环节的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加工和处理,实现产品 质量追溯、流通控制;通过实施办公自动化,上线审批、检查、办案、诚信等系统进行效率提升和服务 能力的延伸。为医药流通第三终端(包括诊所、药品零售企业等)提供企业管理系统,提升企业经营管 理能力。通过流通数据的沉淀和积累,公司可借助大数据等技术向相关各方提供增值的应用服务。1.2 中药信息化市场规模中药信息化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近年来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 大。2019 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达到了 7.18 万亿元,2012-2019 年 CAGR 为 16.63%。行业收 入占 GDP 的比重也在持续上升,由 2012 年的 4.77%上升至 2019 年的 7.24%。1.2.1 医药生产信息化我国医药生产信息化基础雄厚,改造由较大规模和条件优越的企业率先完成。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 计,截至 2018 年 11 月底,全国共有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 4,441 家。根据亿欧咨询数据,2017 年,规模 以上医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29826 亿元,同比增长 12.2%。庞大的企业数量为信息化提供了良好基础,规模 以上企业的实力雄厚有助于信息化改造的率先展开。自 2015 年开始,工信部持续通过鼓励建设智能制造试 点示范项目,来探索建立制药行业智能制造的示范样板和模式,引导制药行业信息化的发展。百强药企为代表的企业率先完成信息化改造,余下的医药生产企业也将分梯队分阶段完成。根据工信部颁布 的《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医药工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目标是到 2020 年制造执行系统(MES)使用率达到 30%以上,可见我国目前制药工业信息化普及程度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随着中小型制药企业规模和设备 条件的提升,在其逐步具备信息化改造条件后,信息化转型也将逐渐铺开。1.2.2 医药流通信息化原有的医疗卫生体系下,医药流通信息化发展起步较晚。从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来看,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 化业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医疗信息化,即主要为医院等医疗服务机构提供信息化服务;二是医药流通 信息化,即主要为医药流通参与方提供信息化服务。原有医疗卫生体系由于医和药密不可分,人们买药的主 要渠道即为医院,因此医药流通信息化发展起步较晚。新医改推动“医药分开”,医药流通信息化快速发展。在 2009 年开始的新医改政策推动下,我国开始大力发 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推行“医药分开”和“两票制”,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由此我 国药品流通企业数量和销售规模不断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18 年我国药品零售商品销售额 4,325.74 亿元,较 2009 年增加 160.69%,药品零售法人企业 3,791 家,较 2009 年增加 73.42%。1.2.3 农业信息化产业水平和人才质量不高,农业信息化发展缓慢。我国已经建成了覆盖全国的数据通讯网络,信息基础建设 为农业信息化提供了基础。但由于我国农民整体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化的能力不强,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 熟悉农业经济运行规律的专业化人才匮乏,无法给农业生产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大空间叠加政策大推力,农业信息化蕴含机遇。根据中投顾问在“2016-2020 年中国智慧农业深度调研及投 资前景预测报告”中的预测,到 2022 年包含硬件和网络平台及服务在内的行业规模将达到 184.5 亿美元。 此外,党的“十八大”提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战略目标,为农业信 息化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总体而言,我国农业信息化市场仍处在孵化期,未来发展前景可期。1.3 中药及中药信息化产业链1.3.1 中药产业链公司医药行业产业链包含中药原材料种植、医药制造、医药商业、第三方物流和医药零售等。中药种植方面,同 仁堂、天士力等公司将产业链扩展到上游中药材的种植领域。医药制造方面,华润药业、尔康制药等企业规 模较大。医药商业方面,九州通、上海药业等有所涉及。第三方物流包括了顺丰速运、邦达物流等企业,医 药零售涵盖了华润医药和一心堂等。1.3.2 中药信息化产业链中药信息化产业总共涵盖 5 个环节:农业(种植)-生产-流通(医疗)-CRO/CMO。前文已经提到前三个环节,第四个环节是 CRO/CMO。CRO,即研发环节,主要包括临床试验方案和病例报告表的设计和咨询,临床试验监查工作,数据管理,统计分析以 及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等等;CMO,即生产环节,接受制造公司委托,提供产品所需工艺开发、配方开发、临床试验用药、化 学或生物合成原料药生产、中间体制造、制剂生产等)。每一个环节都涵盖了大量的公司。农业信息化环节有农信通、神州信息、超图软件等公司;生产信息化有药民康德、诚益通、 西门子和罗克韦尔等公司;流通(医疗)信息化包含浪潮软件、宝信软件、卫宁健康和创业慧康;CRO/CMO 包含药民康德、康 龙化成、LabCorp、IQVIA 等公司。农业信息化是中药信息化向上延伸,市场大,区域性和差异性明显,处于有序竞争阶段。农业作为食药全产 业链追溯的源头,尤其是我国农业领域的中药材种养殖环节,存在问题较多,种植分散,规模效益较差、标 准化生产程度较低,缺乏种植过程田间管理,缺乏质量追溯。随着全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食品药品安全特 别是原料质量保障问题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只有将食药流通质量追溯链延伸到源头种植端,才能从根本上 解决食品、中药材的质量追溯问题。行业企业布局受到地域的限制,且业务所属细分领域不完全相同。综合 以上因素导致行业整体竞争较为有序。医药流通处于发展初期,随着市场规模增长,建设标准提高,行业将走向集中化,公司将平台化。目前医药 流通信息化应用软件领域的主要参与方为国内大型软件产品和系统集成厂商浪潮软件、国新健康、厦门南方 科宇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代表。目前行业处在发展初期,上述企业凭借业务线的延伸取得了市场先机。但 随着市场快速增长,行业由分散走向集中,医药流通信息化领域统一性建设需求增强。同时,由单一项目转 向平台化建设也是大势所趋。我国医药生产信息化与国外相比较为落后,随着信息化与产业融合不断加深将促进医药生产信息化发展。该 领域目前主要参与方包括西门子、罗克韦尔等国外巨头,由于工业生产信息化系统的技术要求较高,国内发 展起步较晚,因此在应用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大部分市场也被国外企业所占领。目前,中国医药产值已达 到全球第二,随着工业智能化信息化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国内医药生产企业需求进一步释放,我国医药生产 信息化行业将有较大发展。医疗信息化开始从单个医院管理和临床信息化向区域医疗信息化,甚至面向全国范围的个人健康管理信息化 过渡。医疗信息化领域以医疗机构的信息化为主,参与方主要为卫宁健康、创业慧康等大型上市软件企业。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不断应用,不断向区域和全国扩展,并出现了更多的医疗服务形态, 如移动医疗、远程医疗、互联网医院等。该行业的参与方也开始呈现多样性,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运 营商,阿里、百度、腾讯、京东等 IT 巨头都纷纷参与医疗信息化建设中。1.4 中药信息化相关政策政策驱动中药生产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作为世界传统医药的重要一支,在 现代医疗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国务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工信部等部门分别发布文件,要求提 升我国医药工业的技术创新水平,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药产业,鼓励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传统中成药, 提升中医药工业智能化水平和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政策驱动中药流通(医疗)环节提升信息化水平。国家药监局发文称,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将建成 覆盖全过程的药品追溯系统,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信息化水平和监管效率将逐步提高。国务院、工信部、 卫健委(原卫计委)等部门多次发布文件,要求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并将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 展纳入国家大数据战略布局,提升健康信息服务和大数据应用能力。政策驱动中药种植信息化建设。从 2012 年起,中央一号文件连续 8 年聚焦农业,体现出国家对农业发展 的高度重视,中医药作为十九大强调的重点任务之一,其上游原材料的种养殖环节统一在农业的整体管理体 制下,又特别受到中医药管理局的规划指引,同时考虑到其扶贫攻坚属性,国务院扶贫办也发布了相关 的政策来加强对中药材种植养殖的科学引导,提升信息化水平,并使得中药生产企业能够使用源头明确,可 追溯的中药材。2. 国内产业链各环节均存在上市公司,细分领域龙头各具优势2.1 农业信息化2.1.1 神州信息公司是中国软件及信息服务产业的领先企业,为我国金融、电信、政企、农业等国民经济重点行业提供技术 服务、应用软件开发以及行业云建设及运营等产品和服务。公司在金融科技、农业信息化、税务领域有着长期和深厚的积累,凭借对金融行业、农业与税务场景的深刻 理解,以及业界领先的解决方案能力和数据能力优势,把握银税互动政策与数字乡村战略的机遇,积极探索 “科技+产业+金融”三方赋能的新模式,与互联网、银行、保险等企业在行业、场景、数据等方面强强联合, 目前已形成银税互动、银农直连、生物资产抵押等创新业务形态。未来,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为核心技术驱动,探索金融与自身基石业务的融合,帮助金融服务在 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实现延伸发展。2.1.2 超图软件公司是亚洲领先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软件企业,从事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研究、开发、推广和服务,是我国 GIS 行业最具技术实力的企业。其商业模式为通过与各行业应用开发商进行合作,为政府和大型企业等最终 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公司 2019 年营收为 6.89 亿元,2015-19 年营收 CAGR 为 18.96%;2019 年归母净利润为 0.81 亿元,2015-19 年营收 CAGR 为 10.67%。GIS 基础软件业务线下,超图研究院专注于产品研发,平台业务群专注于中国区域的营销与服务,超图国际 致力于海外市场的开拓与服务。GIS 应用软件业务线,打造了大资源(主要面向自然资源行业,包括国土、规划、林业、海洋等)、大智慧 (主要面向测绘、智慧城市、智慧园区等)、大环境(主要面向生态环境、水利、气象行业)、大国防四大产 品线和解决方案。数据智能业务线主要由在成都设立的全资子公司超图数据组成。作为 GIS 大数据和云服务等业务投资平台, 超图数据不断开拓公有云应用市场,为行业用户提供在线 GIS 应用服务,为企业客户及合作伙伴提供在线地 图数据与 API 服务,以及大众化的在线地图绘制和地理分析服务。2.1.3 泽达易盛(农业占比高,放在此环节)公司主要从事食品、药品生产及流通领域的监督服务信息化和农业信息化的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及技术服务。 公司自成立以来专注于食品、药品流通领域的信息化业务,2015 年设立控股子公司浙江金淳开始从事农业信 息化业务,2016 年 3 月收购苏州泽达将业务向上游延伸至食品、药品的生产领域信息化。公司 2019 年营收为 2.21 亿元,2015-19 年营收 CAGR 为 9.40%;2019 年归母净利润为 0.84 亿元,2015-19 年营收 CAGR 为 58.49%。 公司致力于研发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进医药全产业链, 为政府、企业和事业单位提供医药流通、医 药生产、医疗、农业等行业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除信息化业务外,公司还从事药物工艺研究等服务,为公司医药生产信息化业务提供支持,并在此基础 上,进一步发展了医药智能化生产线总承包业务。2.2 中药生产信息化(涵盖 CRO,CMO)2.2.1 药明康德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制药以及医疗器械研发开放式能力和技术平台企业。药明康德为全球生物医药行业提供全 方位、一体化的新药研发和生产服务。通过赋能全球制药、生物科技和医疗器械公司,药明康德致力于推动 新药研发进程,将更多新药、好药带给全球病患。公司主营业务可以分为中国区实验室服务、合同生产研发/合同生产服务(CDMO/CMO)、美国区实验室服务、 临床研究及其他 CRO 服务,服务范围覆盖从概念产生到商业化生产的整个流程。公司充分发挥“一体化、 端到端”的研发服务平台优势,加强上下游服务部门之间的客户转化。 中国区实验室服务主要包括小分子药物发现服务以及药物分析及测试服务。2019 年,公司位于无锡的 细胞和基因治疗研发生产基地投入运营,为国内客户提供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的 CDMO/CMO 服务。 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合全药业向全球客户提供化学药物的合同生产研发/合同生产服务(CDMO/CMO) 服务,涵盖了从研发到生产,从临床前阶段到商业化生产阶段,为新药研发合作伙伴提供一站式平台服务,包括临床前、临床阶段、新药上市审批和商业化阶段所需要的高级中间体、原料药和制剂的工艺开 发、生产制造以及药品包装等定制服务。 美国区实验室服务主要包括海外细胞和基因治疗的研发和生产服务,以及医疗器械检测服务。 公司临床研究及其他 CRO服务包括临床试验服务(CRO)和现场管理服务(SMO)。临床试验服务包 括以项目制和人员外派方式提供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和咨询、临床法规申报、项目管理、I 至 IV 期临床试 验监察及管理、临床统计和数统编程等临床信息学等临床试验服务,同时成都临床一期中心设有 117 张 床位,可以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 BE 和临床一期研究服务。SMO 服务包括 I-IV 期临床现场管理服 务、临床研究项目管理、质量稽查和患者招募、患者管理等服务。2.2.2 诚益通公司系医药、生物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专注于制药、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 控制应用,以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生产的关键设备及组件为依托,面向大中型制药、生物企业,提供 个性化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公司业务涵盖医药生物智能制造和康复医疗设备两大板块。医药生物智能制造是医药生物制造企业依托 制药生产工艺和机械装备,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工业软件及现代管理思想,在医药生物企业 全领域、全流程的系统应用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康复医疗设备是指医疗器械类产品在医疗机构康 复医学科(康复中心)应用的细分领域产品,主要用于患者功能障碍的评估与评定、康复治疗与康复训练。2.3 中药流通信息化2.3.1 九州通公司是一家以西药、中药、器械为主要经营产品,以医疗机构、批发企业、零售药店为主要客户对象,并为 客户提供信息、物流等各项增值服务的大型企业集团。医药流通行业是连接上游医药生产企业和下游医疗机构、零售终端的重要环节。医药流通企业从上游医药生 产企业采购药品,然后再批发给下游的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和下游分销商等,通过交易差价及提供增值服务 获取利润。医药流通企业通过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体系,可以大大降低医药流通环节的成本, 提高了流通效率,保障了人民的用药需求,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公司所处的行业为医药流通行业,主营业务为药品、医疗器械、中药材与中药饮片、食品、保健品等产品的 批发,零售连锁,药品生产和研发以及增值服务业务。①药品、医疗器械等产品批发业务的上游供应商主要是 医药产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商;下游客户主要包括分销商、药店、各级医疗机构等。②零售连锁业务经营 服务范围主要是药品、医疗器械等产品的销售及药店管理流程和服务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及程序化、为药 店提供信息服务等。③公司还从事药品生产及研发业务,以抗生素系列、糖尿病系列和心脑血管系列药品生 产以及研发为主,同时开展中药研发生产。④公司研发团队形成了一系列研发成果,可以向公司的上下游客 户提供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以及相关服务的增值服务业务2.3.2 浪潮软件公司是浪潮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上市公司,主营软件与系统集成、计算机及应用产品。近年来,公司进一步 明确了智慧政府方案和服务供应商的战略定位。面对良好的行业发展机遇,公司继续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加 强自主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力度,积极开发面向行业的云应用系统和解决方案,不断提高整体产品竞争力。公司所属行业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业务涉及电子政务、烟草及其他行业的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 经过多年发展及客户积累,公司在国内电子政务、烟草行业信息化等领域具有较强优势。2019 年公司电子政 务营收 9.46 亿,占比高达 65%,烟草营收 2.9 亿,占比 20%。电子政务和烟草信息化是公司的主要业务。3. 中药生产信息化(产业链核心)产业对标3.1 西门子 西门子股份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技术企业,创立于 1847 年,业务遍及全球 200 多个国家,专注于电 气化、自动化和数字化领域。 从公司架构来看,西门子下设三大“集团公司”和三大“战略公司”,这种架构使西门子更加专注 于客户,并根据所在行业的特定需求开展业务。三大“集团公司”包括:油气与电力集团、智能基 础设施集团以及数字化工业集团;三大“战略公司”包括:西门子交通、西门子歌美飒可再生能源 公司以及西门子医疗。 涉及到医药制造信息化的是数字化工业集团。公司提供的服务使客户能够优化从产品设计和开发到 生产和售后服务的整个价值链。公司支持离散制造、混合和过程工业的客户向“数字企业”发展,从 而提高了生产过程的灵活性和效率,缩短了新产品的上市时间。3.1.2 核心业务与竞争优势在制药领域,西门子的解决方案包括:无纸化生产、智能化生物制药、连续性生产、药物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以及采用 SIMATIC SIPAT 的 PAT。 无纸化生产是用于高效批次管理和快速归档的可靠系统。面对不断增长的成本压力、法规和安全指南以 及日益多样化的产品线,通过 SIMATIC IT eBR,西门子提供了成熟的电子化主批次记录管理软件解决 方案,方案中包含可快速实施的集成解决方案、通过例外审核确保质量以及适合实现更敏捷过程的灵活 环境,可提高人工和高度自动化中的运营和生产效率。 智能化生物制药工艺的竞争由三个趋势来驱动:按照患者的基因组量身定制的个性化药物,作为罕见和 广泛传播疾病的新治疗方法;提高工厂智能化;通过实现数字化获得更深层次的工艺数据。该领域日益 依赖于小规模生产线来测试和优化、开发新的生产工艺应用于中试生产。在此背景下,一次性部件可显 著提高生产线的效率和速度,同时确保产品质量。智能化生物制药包括:通过 SIPAT PAT 软件实现质 量源于设计、通过 SIMATIC IT eBR 实现无纸化生产、通过 PROFINET 实现即插即用 、带设备识别 功能的无线 HMI。连续性生产指减少生产偏差、提高产量、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并采用更低的运营、设备和投资成本得到更 优化的工艺。具体方式包括采用实时产品放行超越竞争对手,以及通过过程分析技术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过程分析技术 (PAT) 为连续性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西门子 PAT 解决方案 SIMATIC SIPAT 被普遍视 为该领域中最先进的 PAT 软件解决方案之一,帮助制药企业在短时间内将其生产力提高三分之一,生 产成本降低 10-20%。 GMP 是指“药物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其包括国内外相关法规与指南,此确 保制药产品根据指定质量标准一致性地生产。西门子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提供定制的解决方案,帮助客 户从最初就采用完整的质量和验证流程和方法,不仅是产品、系统还有符合法规要求和 GAMP 推荐的解 决方案。 西门子借助于在过程分析技术 (PAT) 和药品质量生产管理规范 (GMP) 方面的知识以及 SIMATIC SIPAT 软件,将质量变为生产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质量源于设计 (QbD) 将以前的下游质量控制转 移到生产工艺本身当中,用来加快各个工艺段并防止偏差。通过引入过程分析技术 (PAT),可实现一种“首 次即正确”生产工艺,即时提供正确产品质量。3.1.3 过往回归与未来展望在 2019 财年期间,制药产量增长放缓,部分原因是汽车行业放缓对相关领域的溢出效应。在 2020 财政年度,数字产业的市场环境预计将进一步弱化。全球贸易紧张局势等因素导致投资信心整体下降,削弱了 短期预期,并促使全球投资越来越谨慎。此外,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可能会对亚洲其他国家和欧洲产生溢出效应。中长期来看,有三个基本趋势影响产业业务并提供长期增长机会:1) 在当今日益数字化的环境下,投资品生产商必须这样做使他们的生产能力现代化以保持竞争力;2) 这种环境也促使生产商以垂直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来补充其核心产品,客户需要或想要这些产品;3) 从全球化到区域化都有一个趋势,要么保护当地经济,要么更好适应当地需要。3.2 罗克韦尔3.2.1 基本业务及财务情况罗克韦尔自动化是全球最大的致力于工业自动化与信息化的公司,致力于帮助客户提高生产力,以及世界可 持续发展。其涉足领域涵盖汽车、化学、娱乐、食品饮料、基础设施、生命科学、半导体、能源等各个方面。 在制药方面,罗克韦尔的方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PharmaSuite 制造执行系统:是覆盖整个工厂的生产管理解决方案,通过软件为药品生产提供集成方 法,从而实现卓越运营、提高制药供应链效率、遵守日益增多的各项法规、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并实现 业务目标。 Mallinckrodt 制药公司升级系统:PlantPAx 制造执行系统缩短停机时间。Mallinckrodt 制药公司是一 家生产特种药品和诊断成像剂的厂商。罗克韦尔帮助他们解决了一系列的挑战:过时的系统、无法执行 预测性维护、繁重的每日生产报告。 环境控制解决方案升级:制药公司革新环境控制解决方案。Oriola AB 是瑞典的第二大医药批发公司。 需要升级其环境控制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和国家/地区法规不断增加的要求。罗克韦尔为其提供的解决 方案不仅更加节能、可提供更高的数据可见性,而且能够在不影响验证过程的情况下轻松升级。3.2.2 核心竞争优势 帮助制药企业缩短生产循环周期并提高制造效率。激烈的竞争、更高的生产要求和严格的监管环境促使 医药制造商优化生产过程。制药行业正面临着巨大挑战。为涉足新兴市场,与非专利药物竞争,以及在 专利到期前充分利用产品,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比以往更加重要。 利用功能强大的集成控制和信息系统来构建互联企业。在企业范围内实现互联和数据可见性有助于促使 本地运营与全球要求保持一致,并提高各工厂的效率。 借助罗克韦尔的解决方案,重要制造数据可供实时访问并对整个企业更加透明。制药企业就可以改进业 务流程,更多地获取实时生产信息,还可以改善制药厂的供应链集成。3.2.3 过往回顾与未来展望5 年累计总收益,公司超 S&P500 与 S&P Electrical 指数。将公司普通股股东的累计总收益、标准普尔 500 指数(S&P 500 指数)、标普电气元件和设备指数从 2014 年 10 月 1 日到 2019 年 9 月 30 日五个财政年度累 计总收益进行比较,假设在每个情况下固定投资为 100 美元(按 2014 年 9 月 30 日各自的收盘价计算),并将 所有股息再投资。公司 2019 年涨到 167.66 超过两个指数的 167.27 和 147.68.4. 中药信息化数字化与平台化趋势明显4.1 数字化与平台化深入发展信息化行业总体发展趋势有两个:(1)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各行业带来进一步的变革;(2)技术服务平台化。首先,大数据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在医疗卫生等方面。对海量数据进行收集、存储、整理、 挖掘、分析的能力逐步提高,数据开始创造更多的价值。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各行业的智能化节奏, 智能化制造、智能化农业种植、智慧医疗服务、智能营销等,给各行业的运营模式带来了变革。其次,伴随着 PAAS 模式的逐渐兴起和成熟,一些平台型的软件开发商开始将其核心的开发能力和工具等 作为服务平台开放给其他软件开发商,从而帮助其提升软件开发效率,更为专注于前端的业务、流程和功能 的实现4.2 “全面布局+独特优势”构建龙头核心竞争力在数字化和平台化趋势之下,能够提供从种植到生产、到流通全方位信息服务技术支撑的中药信息化企业将取得竞争优势。 在医药流通信息化领域,推进药品、医疗器械流通企业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开展服务,形成现代流体系。规范医药电子商务,丰富药品流通渠道和发展模式。推广应用现代物流管理与技术,健 全中药材现代流通网络与追溯体系。 在医药生产信息化领域,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改进制药设备的自动化、数字化、智 能化水平,增强信息上传下控和网通互联功能。采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 化技术,广泛获取和挖掘生产过程的数据和信息,为生产过程的自动优化和决策提供支撑。 在医疗信息化领域,强化人口、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数据采集, 畅通部门、区域、行业之间的数据共享通道,促进全民健康信息共享应用。 在农业信息化领域,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为食药材质量追溯体系信息化构建提供 了关键支撑,将建立完善药品信息追溯体系,形成全品种、全过程完整追溯与监管链条”,实现从种流通全过程的追踪和监管。拆分到中药信息化各环节来看,具有特定能力的企业将获得竞争优势: 中药流动信息化方面,医药流通领域信息化发展分三个层次:第一,提质增效完成细分项信息化; 第二则是全方位的效率的提升,统一建设或规划。第三是集成后通过医药数据整合、全流程管理来 实现提升。在这样的建设趋势下,致力于提供专业化解决方案和综合平台服务的竞争者将获得更大 的竞争优势。 中药生产信息化方面,由于中医药生产流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具有较强软件自主开发能力,且对 中医药生产行业理解较深的多学科交叉型本土企业将在竞争中取得绝对优势。 医疗信息化方面,未来行业的竞争将由线下转为线上,更为侧重个人健康管理,因此借助互联网, 面向消费者的企业也更具有竞争优势。……(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东兴证券)如需完整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
《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2019)》发布(央广记者孙莹 摄)央广网北京3月1日消息(记者孙莹)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过去当事人到法院打官司,总是要找关系打听,打听“哪个法官承办我的案件?”“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了?”“法院能不能帮我查到申请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法官们送达文书、查人找物,也要往返奔波、登门临柜。随着法院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推进,这些困扰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网上立案、电子送达、庭审直播、网上查询……特别是在“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攻坚战中,一些法院已经实现了“掌上执行”“指尖执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今天联合发布《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2019)》(以下简称《法治蓝皮书》),其中有关信息化建设给法院执行工作带来的重大变革格外引人关注。《法治蓝皮书》指出,目前,法院对被执行人的财产查控主要采取以最高人民法院的“总对总”为主,以地方“点对点”为辅的查控模式。基本实现了执行查控方式的根本变革。截至2018年11月,全国法院通过网络查控系统,为5960万件案件提供查询冻结服务,共冻结资金3950亿元,查询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信息676万条,车辆4949万辆,证券1323亿股,船舶193万艘,网络资金258亿元。这组数据每天都在快速增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法治国情调研室主任、《法治蓝皮书》执行主编吕艳滨分析,特别是失信被执行人的黑名单制度在构建诚信体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吕艳滨说,最关键的是失信被执行人的黑名单和相关部门进行有效共享,比如国土、审批部门、金融部门等。这些部门拿到黑名单之后,在业务办理过程当中就可以有效发现这个当事人是失信的,那么会在审批环节、招投标环节、金融环节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有效的拦截,特别是限制高消费的措施,包括乘坐高铁、飞机出行都受到了限制,通过这种手段督促失信被执行人尽快履行债务,切实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前不久,南京鼓楼警方通报破获国内首例通过技术定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将开发“APP神探”定位软件的吴某,以及用该软件非法定位的其他9人抓获。这款非法的定位软件在两年间吸引了4000多名注册用户,其中不乏一些债权人。而实际上,依法提起诉讼、申请强制执行,才是正常的讨债方法。《法治蓝皮书》显示,公安网使用终端在最高法执行指挥大厅落户,能够查找到包括被执行人宾馆住宿信息在内的六大类关键信息。吕艳滨介绍说,最近几年为了解决查人找物难,特别是找人难的问题,最高法院以及各级法院依法和公安部门共享数据,依法对这些失信被执行人的住宿信息、住所地,甚至行踪,进行调查、固定。通过这些手段,有效的查到了很多被执行人,使他们难以逃避执行了。《法治蓝皮书》还显示,移动微法院正向我们走来,浙江省宁波中院政治部主任邹立群介绍:“移动微法院应该说是我们移动互联网加审判的最新成果,主动适应了智能手机全面普及、微信成为社会交往重要渠道的新形势,抓住了微信推出小程序的契机,具有可移动、用户体验好的特点,非常契合人们用手机上网办事的偏好,而且操作非常简单,易学易用!”吕艳滨进一步分析,现在很多法院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开发了移动微执行的平台。法院干警在出外勤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手机终端接入到办案系统进行在线办案。这也方便了当事人。当事人通过微终端就可以查询到案件的办理流程、结果,使整个执行案件的办理过程对当事人来说更加透明。
近日,国内知名的第三方数据调研机构艾瑞咨询发布了《中国教育信息化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硬件设备已经基本普及,通过软件和服务加成,希望能够收集并实现各类数据的连通,以数据为驱动来提升教学效率和体验。2019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预计突破4300亿元,市场成型并进入发声期,市场空间大,潜在机会多。专注于新教育的技术服务商——小鹅通不断解决商家面临的痛点,打造了SaaS服务、流量服务、生态服务三大服务模式,从工具、流量、人才等方面为教育机构及内容从业者赋能,并提供集营销获客、效率提升、商业变现为闭环的一整套互联网解决方案,受到业内和专业研究机构的一致认可。政策支持 市场空间大 成熟技术向教育领域“蔓延”我国教育信息化市场已经明确成型且处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阶段,各类玩家纷纷通过投资、并购、战略合作等形式整合并最大化输出自身资源,进而为学校、政府、教育机构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占领更大的市场。艾瑞咨询统计及核算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教育信息化整体市场规模预计突破4300亿元。在教育信息化1.0时代硬件普及基本完成后,教育信息化2.0时代刚进入以客户为导向的软件和服务市场,市场处于赛道抢占期。与此同时,报告指出:软件及服务产品随着服务场景的深化、数据分析技术优化、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而有更多可供挖掘的个性化的、定制化的服务类型。目前,软件/技术服务是最为活跃的两种服务类型之一,主要以“用”为出发,以数据为驱动,以提升效率和体验为根本,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针对用户在“用”的过程中产生的痛点,通过技术手段解决痛点并不断更新迭代,成为不少轻量级创业者的选择。以新教育的技术服务商小鹅通为例:在知识付费发展初期,针对大多商家的痛点“内容+支付”,小鹅通打造了对应的“课堂+营销”SaaS工具。当知识付费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商家的服务形态需求演变为“内容+服务”,痛点也变成了“转化+复购”,2018年小鹅通在工具中加入了助学和社群等模块,帮助商家提升服务溢价和复购率。随着2019年6月,小鹅通生态内教育培训类商家占比超58%,很多根植线下的传统教育机构开始在线上寻找增量。小鹅通从招生难痛点切入,及时推出新教育解决方案,帮助商家快速上手线上业务,解决线上转型的技术问题,实现轻资产、轻运营、低门槛的运行模式。目前,小鹅通已经形成3大业务模块:第一块业务是技术服务(SaaS),为其客户提供超200余种网校平台搭建工具,使不懂技术的公司可低成本拥有自己的APP、网站、微主页等内容变现平台。第二块业务为流量分发(内容分销平台),帮助客户将内容产品分发至微信、抖音、百度、京东、优酷、小米等流量生态,从根本上解决机构获客问题。第三块业务为商家服务,以商学院等方式为切入点,为客户提供人才、资源等方面赋能。通过在新教育领域的不断努力,小鹅通已经累积服务超过50万商家,覆盖众多一线教育品牌及知名机构,如好未来家长大学、英孚青少儿英语、环球教育、高思教育、吴晓波频道、十点读书、张德芬空间、知乎、有书、新东方、新京报书评周刊、中信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社等。集合优势 全面赋能 助力商家一站式完成私域流量搭建运营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育信息化由“专用资源服务”向“大资源服务”转变。随着5G、AI、VR/AR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新的硬件升级、覆盖于整个教学活动的软件服务以及C端用户的付费场景增加等,整个教育信息化市场将迎来一波新的高速增长机会点。作为最为业内称道的SaaS服务,小鹅通打造获客转化、在线课堂、用户沉淀、SDK与API四大优势,全面为商家赋能,帮助教培机构打通线上线下,联结流量渠道,助力教培机构一站式完成品牌私域流量搭建运营。第一、获客转化:小鹅通知识店铺提供了丰富的工具服务,以此促进付费转化,例如裂变海报、优惠券、拼团、推广员等,在过去的教培机构招生实践中,这些工具均体现出了其巨大的转化价值。同时,小鹅通致力于帮助教培机构实现跨生态招生,除了微信,小鹅通目前已经打通了百度、抖音、腾讯视频、京东、小米等多个内容生态。第二、在线课堂:教培机构的线上化不仅指招生层面,更要拓宽教学场景。在此方面,小鹅通可以帮助教培机构搭建线上课程,呈现图文、音频、视频、专栏、直播、电子书等形式的课程,充分满足教培机构教学需求。第三、用户沉淀:对于教培机构而言,招生获客只是起点,如何让用户沉淀、提升完课率与复购率仍需要大量思考与努力。针对此,小鹅通支持标签维度建模、大数据智能匹配、锁定用户画像以及精准营销等功能,数据化辅助教培机构进行经营决策,助力洞悉用户偏好达到精准化营销效果。第四、SDK与API:无论是获客转化、在线课堂还是用户沉淀等功能,都需要在终端呈现。小鹅通提供了丰富的API与SDK,教培机构可以将店铺课程内容分发在iOS、Android、web、小程序等不同生态端口,打造更丰富的教学场景。在转型新教育技术服务商后,小鹅通依托“轻资产+轻运营+无门槛”的线上直播、训练营、PC课堂和“强互动+强体验+高转化”的线下面授课、教务管理、线下口碑传播,致力于打造全场景覆盖、高效连接、全面赋能的个性化教育形式,进而帮助商家聚合高价值客户群。自2016年12月上线以来,小鹅通已经覆盖超过3亿终端用户,客户总流水达到35亿元。
2020年,在疫情期间“宅经济”的刺激下,在线直播行业恢复了强势增长劲头,预计2020年用户规模将有望达到5.26亿人。在线直播行业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形成创新模式“直播+”,同时,专业性更高、制作更精良的 PGC内容也成为直播行业内容创新的发展方向。直播平台以媒介优势与扶贫、公益课程相结合,传递正能量实现社会价值。(《艾媒咨询|2020上半年中国在线直播行业研究报告》完整高清PDF版共38页,可点击文章底部报告下载按钮进行报告下载)核心观点“宅经济”助推直播行业,2020年在线直播行业用户规模预计达5.26亿人。中国网络直播行业整体保持稳定上升的发展态势。网络直播行业在经历高速增长后经历了2018-2019年的行业沉淀阶段,而2020年在疫情期间“宅经济”的刺激行业又恢复了强势增长劲头。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中国在线直播用户规模将有望达到5.26亿人。深耕内容,多领域渗透,在线直播行业深挖经济潜力同时彰显社会价值。“直播+”模式赋能传统产业,重构传统场景、创新商业模式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多领域渗透带动社会就业新动态,跨界直播、跨界综艺等形式层出不穷。直播平台以自身流量优势旨在实现社会价值,在助力公益、助农扶贫和抗议救援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内容不断丰富,在线直播成为社会主流声音传播渠道。疫情期间,各直播平台和新闻机构等严肃媒体合作取得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及时宣传最新资讯,助力抗议救援。未来直播平台不仅是娱乐内容传播的平台,同时也能成为社会主流资讯内容传播的重要渠道。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在线直播行业进入多维发展阶段中国在线直播行业的发展主要经历四个时代。2005年开始的第一个时代可以概括为秀场直播互动时代,YY语音、六间房等秀场直播平台以秀场直播、观众打赏作为主要运营模式;2014年以来,随着游戏市场的发展,斗鱼、虎牙等游戏直播平台高速发展;2017年以来随着移动设备进一步普及,移动互联网用户逐渐扩大,庞大的用户群为垂直内容的演化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2019年,“云购物”、“云学习”、“云演出”等各种各样的直播创新层出不穷,直播与传统行业进一步融合。中国在线直播行业发展进入多维发展、多强并行的成熟阶段。中国在线直播行业图谱中国在线直播行业用户规模中国网络直播行业整体保持稳定上升的发展态势。网络直播行业在经历高速增长后经历了2018-2019年的行业沉淀阶段,而2020年疫情期间受到“宅经济”的刺激行业又恢复了强势增长劲头。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用户规模将有望达到5.26亿人。模式创新:直播+赋能传统产业“直播+”模式以直播媒介输出社会价值,模式重构传统场景、创新商业模式,促进在线直播向细分领域拓展。主要包括直播+电商、直播+文旅、直播+本地生活、直播+教培、直播+演出等,进一步提升直播渗透率,使在线直播更加生活化、日常化。内容创新:UGC走向PGC,平台发力自制内容赛道当市场继续发展,观众对同质化的 UGC 内容审美疲劳,那么专业性更高、制作更精良的 PGC内容则成为直播行业新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除了UGC内容,越来越多的直播平台已经开始涉足PGC内容,其根本目的是通过高质量的PGC内容来获得更多的泛用户并提高人口红利。公益力量:平台传递正能量,主担社会责任直播平台以媒介优势实现社会价值,主要包括直播+扶贫、直播+抗疫、直播+公益课程等方式,在公益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为重要的角色。2020上半年中国在线直播行业发展特征总结直播+发展潜力直播+万物趋势凸显,直播+电商、直播+文旅、直播+本地生活、直播+教培、直播+演出等创新模式层出不穷,成为商家营销新模式以及大众文化娱乐基础媒介。直播+社会价值直播平台凭借其大流量的媒介优势,加速实现社会价值。直播企业严格自律,深化内容生产;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肩负网络视听媒介平台传播使命。用户观看需求多样化,集娱乐、购物、学习于一体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 2020上半年,中国在线直播行业用户观看直播的原因和动机中,前三分别是消遣娱乐、了解产品信息和获取知识技能。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在线直播行业用户观看直播主的需求逐渐多样化,不再仅限于娱乐,在线直播平台也开始针对用户的多元化需求,不断升级直播产品和内容。直播+渗透至各个领域,娱乐消遣仍为主流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 2020上半年,直播+娱乐消遣仍是主流,除娱乐消遣外, “直播+”渗透到更广泛的领域,休闲购物、社交互动、资讯传播、营销推广、学习培训等不同场景都用到直播+。趣味挑战成为泛娱乐平台直播用户的偏好创新形式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2020上半年,中国在线直播行业用户对泛娱乐平台创新内容更偏于新奇有趣的趣味挑战、脱口秀形式。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直播平台内容生态不断丰富完善,创新高质量、丰富有趣的内容将成为泛娱乐直播平台的重要立足点。近六成用户认为直播平台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2020上半年,近六成受访用户认为直播平台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表现突出,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当前,随着直播+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直播平台也利用直播+媒介优势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内容同质化泛娱乐直播平台最大痛点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用户认为泛娱乐直播平台存在内容同质化问题,此外,主播素质普遍不高、缺乏创新及内容低俗也成为用户关注重点。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娱乐平台应该积极创新,提升直播内容的质量以更好地发展。用户认为内容优化为解决规范化问题最主要途径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用户认为解决泛娱乐平台规范问题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平台自身。四成用户认为平台应加大优质自制节目、内容的布局。此外用户也认为提高监督意识,及时举报反馈不良内容及现象是重要途径。KK直播:深耕内容,寻求发展新机遇作为国内手机娱乐直播的开创者,KK直播深耕泛娱乐直播,寻求合作与突破,独立主播数量达20万,合作经纪公司超过600家,实现累积注册用户1.5亿,构筑了强大的平台生态和流量变现模式。 KK直播深耕平台内容,以强互动性获得高用户黏性和满意度,通过战略合作、直播出海等方式不断寻求发展新机。KK直播:承担社会责任,社会价值凸显KK直播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等主办的2020创新型国家发展论坛暨发布会中荣获金i奖“2020年度正能量先锋直播平台”奖项。截至2020年6月底,KK直播已完成正能量主题直播8500多场,涉及文化、科技、历史、军事、体育、教育、公益等众多内容,累计直播时长3.3万余小时,在线观看4.1亿人次,参与主播达500余名。中国在线直播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直播内容日渐丰富,精品化发展,赋能主流媒体,传递主流声音监管逐步完善、平台布局日益成熟、年轻用户群为主的用户需求等加快在线直播行业内容生产的精品化和去俗化。目前直播行业的内容生态已经实现了多元化发展,从疫情期间新闻机构等严肃媒体取得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可以看出,严肃内容与社会民生、时代发展紧密相连,用户对于严肃内容的需求仍然是刚需,直播平台不仅是娱乐内容传播的平台,同时也是严肃内容的传播渠道,为传递主流声音提供了新的阵地。技术赋能升级直播体验,“直播+”融入各个场景随着5G等新基建浪潮发展,技术赋能直播升级可期。直播画质清晰度、速度流畅度将有大幅提升,同时新技术催生沉浸式、实时交互的直播模式发展,助推直播体验升级。此外,在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直播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行业生态日益丰富。直播+电商、直播+文旅、直播+本地生活、直播+教培、直播+演出等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深挖下沉市场人口红利直播场景发挥下沉优势,赋能传统行业挖掘下沉城市用户红利。随着互联网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用户下沉是近年来互联网发展的关键点之一,对于三四线城市的用户,娱乐方式较少,而空闲的娱乐时间较为丰富,加强对该部分用户的挖掘,可以为在线直播开辟市场空间。在线直播市场下沉发展,也将推进在线直播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创新。直播助推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直播为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起助推作用,后疫情时代,直播搭建的多渠道并行方案成增强经济韧性的有效路径。以罗永浩电商直播为代表的消费现象,体现出了直播这种媒介形式极强的互动性和临场感,直播所构筑起的互动场景,充分满足了消费者追求真实、现场示范商品等心理需求,相对于传统的电商模式,激发了用户购物欲望。可以预见即使疫情结束,未来直播也将成为零售业、制造业等行业的标配销售渠道。本文数据及图片内容节选自艾媒研究院发布的《2020上半年中国在线直播行业研究报告》。
来源:中国新闻网原标题:《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世界第一《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蓝皮书新闻发布会 施紫楠 摄中新网乌镇11月23日电(记者 施紫楠)23日,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编著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在浙江乌镇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发布。《报告》指出,中国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可控技术能力逐步增强,5G、操作系统等技术取得突破,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数量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报告》指出,过去一年,中国牢牢把握历史机遇,加快网信事业蓬勃发展,不断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其中,中国5G技术世界领先,专利申请数量优势明显,华为排名第一,中兴通讯排名第三。据统计,从2020年开始,全球的5G网络将有三分之一来自中国技术。《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蓝皮书 施紫楠 摄《报告》显示,2019年,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数量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专利申请数高达11万项。2020年,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进程中都是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提出严峻挑战,更是对中国数字技术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一次全面检验。《报告》表示,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推动复工复产复学、保障人民工作生活、加快经济复苏增长等方面,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大数据技术能帮助有关部门实时了解和精确掌握疫情动态;人工智能覆盖智能诊断、体温检测等方面;人工智能算法用于病毒基因测序、新药研发等工作。”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信息化研究所所长邹潇湘说。此外,在“健康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等政务服务助力疫情防控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网络直播等新业态的爆发式增长,也满足了疫情期间网民的生活需求。截至2020年6月,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5.62亿。“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经济全球化形态,但全球化发展大势没有改变。中国作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不断探索网络空间治理之道,在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网络安全、网络内容等方面完善治理机制和政策,提升治理能力,为全球互联网治理贡献经验和方案。”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副院长李欲晓说。(完)
中国科技网联合新浪微热点大数据研究院推出《2019中国5G行业年度研究报告》,本报告针对2019年中国5G行业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与研究,统计时间为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一、5G基本概念及网络特点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或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也是继4G、3G和2G系统之后的延伸。自2015年5G概念提出后,各国相关技术的研发以及产业布局都在如火如荼进行之中,目前5G已然成为通信业和学术界探讨的热点。5G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得益于我们对移动数据需求的爆炸式增长,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中,新的服务和应用层出不穷,到2020年,预计移动通信网络的容量需要在当前的网络容量上增长1000倍。而5G技术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一需求,5G网络的特点就在于高速度、泛在网、低功耗、低时延,5G将会实现网络性能新的跃升,开启万物互联的新时代。总而言之,5G就是一场革命,它以技术为驱动,从人与人的连接延伸到万物互联,从个人和家庭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进而为社会经济、生活带来革命性的影响。本报告是由新浪微热点大数据研究院推出,针对2019年全球5G市场发展情况、中国5G产业发展现状、5G热门应用领域、5G手机、5G设备商与运营商、市场前景以及行业营销案例等方面进行分析。二、全球5G市场的发展情况分析 华为发展速度惊人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全球已有342家运营商部署5G网络,全球5G网络数量超过60个,终端数量超过200款、基站出货量达到100万,用户数超过1000万。而亚太地区将在5G的普及和收入方面引领全球。预计到2024年,亚太地区的平均每月数据使用量将在2019年5GB的基础上增加一倍以上,达到11GB。5G用户数将达到11.4亿,占全球总数的65%。届时,亚太地区的5G收入将占到全球的44%,其次是北美的32%。而从全球5G设备市场份额来看,2019年第三季度,华为占比30%,排名第一;三星占比23%,位列第二;爱立信占比20%,诺基亚占比14%。而在2019年第一季度时,华为占比仅为28%。尽管第四季度的统计数据还未公布,但我们从一三季度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华为在5G设备方面的发展速度还是非常迅捷的。(数据来源于通信设备市场研究公司Dell'Oro)据德国专利数据公司IPlytics发布的5G专利报告《Who is leading the 5G patentrace?》显示,截至2019年4月,中国企业申请的5G通讯系统专利数排在全球第一,占比34%,而华为,位列企业第一,拥有1554组专利数,占全球5G专利总数的15.1%。中兴拥有1208组专利,位列第五,占比11.7%;中国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拥有545组专利,位列第九,占比5.3%;而OPPO也凭借207组专利位居榜单第11位,占比2.0%。报告也点出了中国企业在这一领域的实力,而华为的表现尤为抢眼。(数据来源于德国专利数据公司IPlytics)三、中国5G产业发展现状数据分析2019年6月6日,对于中国通信技术领域来说,注定是一个被载入史册的一天,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这代表着,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一)5G行业2019年度整体数据分析1、5G全年声量6875.4万 受关注度呈增长态势2019年全年,与“5G”相关的全网声量高达6875.4万。从信息走势图可以看到,全年共形成四个较为明显的数据峰值,分别出现在6月、9月、11月和12月,信息量分别为429.2万、860.4万、1177.6万和1713.7万。其中,6月,5G商用牌照正式发放;9月,5G套餐开启预约;11月,5G正式商用,5G套餐公布;12月,多个手机厂商发布有关5G手机的强势营销活动,相关活动是5G全年信息走势的关键性节点。此外,我们还能从图中看到,5G受到的关注度较为持续,月均信息量在百万条以上,且在2019年末信息量呈直线增长态势,12月信息量较11月环比增长45.5%。2、微博成为5G信息传播的重要阵地在6875.4万条与5G相关的信息中,有4415.7万条来自微博,占比高达64.23%,微博是5G信息传播的重要阵地。其次占比较高的是客户端平台,占比为16.35%。3、“5G手机厂商”备受关注 “微博抽奖”互动更高从关键词云图可见,“5G”是传播核心词汇;“华为”、“OPPO”、“红米”、“小米”、“中兴”等手机厂商在关键词云中也有体现。此外,从“微博抽奖平台”、“宠粉”、“抽送”、“粉丝”等词汇可以看出,在5G牌照发放后,运营商以及手机厂商发布的微博抽奖活动得到了网友的积极响应。4、北京和广东关注5G用户分布更多从5G关注用户地域分布Top10来看,北京市与广东省的网民对“5G”的关注度比较高,一年来两地网民分别发布了提及“5G”的相关信息1376.3万条和1346.2万条,远高于其他省市。(二)5G应用领域分析与前几代移动网络相比,5G除了带来更极致的体验和更大的容量外,它还将开启“万物互联”时代,并渗透进至各个行业。5G将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诸多创新技术,将相关技术应用到娱乐、家居、交通及医疗等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不同场景或终端中。1、5G应用十大领域热度对比 “5G+手机”完爆其他应用领域据微热点(wrd.cn)统计,在5G应用热门领域中,5G手机终端无异于是最热门、最广泛的领域,“5G+手机”的热度指数高达58.01,远高于其他应用领域。2、2019手机销量下滑 5G手机或成“拐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2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3044.4万部,同比下降14.7%,其中2G手机146.1万部、4G手机2357.0万部、5G手机541.4万部。2019年全年,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3.89亿部,同比下降6.2%,其中2G手机1613.1万部、3G手机5.8万部、4G手机3.59亿部,5G手机1376.9万部。可见,受中国手机行业环境偏弱,消费者信心下降的影响,2019年手机市场销量呈现下滑趋势,但5G手机的发展却十分迅猛,大大超出预期。有机构预测,2020年5G智能手机将迎来全面爆发,5G将成为刺激智能手机市场增长的一大亮点。(数据来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9年12月,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2661.3万部,同比下降17.3%,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7.4%;上市新机型30款,同比下降21.1%,占同期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85.7%。2019年全年,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3.52亿部,同比下降4.9%,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90.7%;上市新机型506款,同比下降27.2%,占同期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88.3%。(数据来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过去的2019年对于5G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年,随着三大运营商公布5G资费套餐,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时代。因此2019年也被网友们称为“5G元年”,那么这一年中5G手机的发展究竟如何呢?2019年是5G智能机集体亮相的一年,已经在世界智能机市场赢得可观份额的国内厂商推出的5G手机也相当抢眼。2019年5月,中兴天机Axon 10 Pro 5G版发布,这是国内首款5G手机;7月,华为首款5G手机Mate20 X 5G发布,是国内首款支持SA/NSA双模5G网络的手机;8月,三星Galaxy Note10+ 5G版、iQOO Pro 5G、中国移动先行者X1 5G手机亮相;9月,vivo NEX 3 5G版、小米9 Pro 5G版和华为Mate30系列5G版多款5G手机发布;10月,三星Galaxy A90 5G版和华为Mate X 5G折叠屏发布;11月,联想Z6 Pro 5G版、三星W20 5G版、荣耀V30系列5G版发布;12月,华为nova6 5G版、Redmi K30 5G、vivo X30系列、OPPO Reno3系列5G版多款手机先后亮相,其中Redmi K30 5G是目前国内售价最低的5G手机,售价1999元起。此外,三星、LG、摩托罗拉及索尼等国际厂商也纷纷在2019年推出或已公布自家5G手机,而迟迟未推出5G手机的苹果公司,有消息称会在2020年发布5款新品,其中有4款是5G机型。3、2019年5G手机盘点 华为最受期待据公开资料整理,2019年12月,国内手机市场上市新机型35款,其中5G手机11款。2019年全年,国内手机市场上市新机型573款,5G手机35款。(注:2019年6月以前无5G手机上市。)(上市新机型:款)据微热点(wrd.cn)统计,截至2019年底,从5G手机已经上市或有发布5G手机计划的厂商的热度指数来看,华为在一众手机厂商当中脱颖而出,其热度指数最高,为41.67。华为5G手机和其他国内手机厂商相比独特的优势在于自主研发的5G处理器,使其在2019年下半年占得了5G市场先机。2020年1月15日上午,华为官方发布声明:“截至2019年12月底,华为5G手机全球总发货量突破690万台”,超过了此前三星宣布的670万部。热度指数排在第二位的是苹果公司。苹果公司CEO库克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5G还不完善,苹果为了产品稳定性,不急于推出5G版iPhone。但在最新的外媒报道中有消息称,苹果公司会在2020年发布5款新品,其中有4款是5G机型。有分析师指出,2019年,苹果公司未能按照市场潮流推出5G智能手机,将会影响2020年在手机市场的表现和地位。当然也有人认为,不管苹果在5G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方面的长期前景如何,2020年将是苹果在5G领域获得主导权的关键一年。无论苹果公司何时推出5G机型,推出了几款,亦或是售价如何,从热度指数来看,5G版iPhone的受关注程度都是毋庸置疑的。2019年全年,国内手机市场上市新机型573款,其中5G手机35款。在已上市的35款5G手机中,华为Mate30 5G的热度指数最高,为10.11;小米9 Pro 5G热度指数为9.88,位居第二;排名第三的是vivo子品牌IQOO Pro 5G,热度指数6.33。下表简单列出了最受消费者关注的Top10机型的部分相关参数,从芯片类型、支持网络制式和售价三个方面进行比较,供对比参考。从芯片类型来看,华为采用的均是自主研发5G芯片;小米、红米与IQOO采用的是高通的5G芯片;OPPO采用的是联发科的5G芯片;vivo选择的则是三星的5G芯片。从支持的网络制式看,小米9 Pro和IQOO Pro 仅支持NSA制式(NSA网络:NSA网络属于非独立组网 SA网络:SA网络属于独立组网),其他机型均支持NSA/SA两种网络制式。最后从售价方面来看,由于内存大小等其他参数不同,售价有所不同,我们仅从最低售价进行分析。(Top10机型部分参数对比)5G手机刚刚推出时,有专家普遍认为,由于出货量少和产业链不成熟等因素,5G手机售价高是必然的。华为Mate20X 5G版定价12800元,小米MIX3 5G定价11800元,中兴天机Axon 10 Pro 5G也要10800元,齐刷刷突破了万元大关,令不少消费者望“机”兴叹。中国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表示:“2020年年中就会出现很多3000元到5000元价位的5G手机,之后价格还会继续走低,甚至会出现2000元左右的5G手机。”我们从表格中看到,受消费者青睐的10款机型其售价均在5000元上下,最贵的一款华为Mate30 Pro售价6899元起,红米K30 1999元的起售价直接将5G手机价格击穿2000元。5G手机价格下跌速度快于预期,侧面表明了中国5G手机市场的价格战比预期来得更早也更惨烈。另外,从目前的情况来看,2020年将有更多的5G手机发布,售价也会有所降低。4、5G手机“硬件配置”最受消费者关注 “90后”用户成主流在铺天盖地的宣传下,5G已经成为了用户换机的重要考量因素,那么用户在选择5G手机时的关注点在哪呢?品牌、颜值、价格还是硬件配置呢?微热点(wrd.cn)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从5G手机用户关注点热度指数Top10来看,硬件配置依然是用户选择5G手机的重要指标之一,其热度指数为40.43,高于其他用户关注点。其次是价格因素,热度指数为38.00。从5G手机刚刚发布时的价格过万,到目前的“千元机”,用户的选择更多。另一个重要考量就是品牌,热度指数为37.61。品牌代表一个企业的品质,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品牌的手机,哪些品牌受到使用者的欢迎,也就间接的告诉我们这个品牌的手机性能应该是还不错的,我们可以考虑这些品牌的手机。而从5G手机关注者的年龄分布占比来看,年龄在20-29岁的“90后”占比达49.08%,高于“00后”人群占比的16.39%,和“80后”人群的25.58%,成为5G手机的主流用户。(关注者年龄分布数据来自百度指数)5、小结:5G手机市场 国内手机厂商表现突出5G的正式商用成为了智能手机市场的一剂强心剂。目前除苹果外,头部厂商都已陆续发布5G手机,伴随5G而来的相关新技术也加快了手机行业的创新,同时刺激着消费者的换机欲望,而用户表现出来的5G时代新需求也在反向推动着5G手机的发展。华为能一直受到高关注,离不开其对技术的投入。无论是从硬件方面的麒麟芯片,还是软件方面不断优化安卓体验,都直观地体现在了手机性能上。据统计,2019年华为的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14.5%,这个比例与思科、微软在同一水平线上。当然除华为外,其他国产手机厂商2019年表现也十分突出,小米、红米、ov推出的5G手机更是受到了众多年轻人的喜爱。四、5G产业设备商与运营商分析在全球各国积极建设5G网络的情况下,5G设备竞争达到白热化阶段。爱立信日前宣布,其全球5G商用合同达78个,位居第一;华为方面则以65个紧随其后,诺基亚方面则获得了63个商业合同,位居第三。另外,中兴也获得了全球35份5G商业合同。(一)5G设备商到底哪家强?中国华为当仁不让全球ICT行业权威咨询公司GlobalData发布了2019年下半年5G竞争力报告《5G接入网(RAN)竞争力分析报告》。该报告对全球主流设备商5G RAN产品进行多维度评估分析。分析表明,在2019年下半年华为5G RAN竞争力综合排名第一。据微热点(wrd.cn)统计,全球主要5G设备商(含芯片商)热度指数Top10中,中国厂商上榜4家,其中华为公司的热度指数高达51.22,位列榜单首位。另外三家厂商分别是中兴、海思和烽火通信,热度指数分别为23.44、7.18和1.15。(二)三大运营商竞争正酣 广电能否分5G市场一杯羹?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9月,5G商用套餐开启预约;10月31日,2019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工信部与三大运营商等举行了5G商用启动仪式。与此同时,三大运营商也在其官网营业厅发布了5G套餐的详情;11月1日,三大运营商正式上线5G商用套餐。这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了5G商用时代。除三大运营商,中国广电也拿到了5G商用牌照。此前工信部向中国广电颁发了《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批准其在全国范围内经营互联网国内数据传送业务、国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广电成为继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之后第四大基础电信运营商。但从热度指数来看,中国广电的热度指数远远不及三大运营商,热度指数仅有10.58,而三大运营商的热度指数均超过了20。其中,中国移动的热度指数最高,为27.35;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分列二、三位,热度指数分别为21.17、20.62。从三大运营商公布的5G套餐标准资费来看,最低月租128元起,最高可达599元。首先是中国移动,5G套餐分为两部分,一个是个人版,另外一个是家庭版,不同的是后者需要提供100M起步的宽带,资费上来说也相对较高。相比较前者,中国联通个人档5G套餐资费共有7档供用户选择,起步价是129元,最贵为599元。最后是中国电信,5G套餐资费跟中国联通完全一样,也是7档。不同的是,中国电信此次还将129-169元档的5G畅享套餐用户归为黄金会员,将199元档以上的5G畅享套餐用户归为白金会员。首批会员(2019年12月31日前办理5G畅享套餐的用户)将在网络权益、生态权益和5G应用上享受相关服务。五、5G市场前景广阔 未来将渗透生活方方面面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预测,在5G商用初期,运营商大规模开展网络建设,5G网络设备投资带来的设备制造商收入将成为5G直接经济产出的主要来源。预计2020年,5G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收入合计约4500亿元,占5G直接经济总产出的94%。在5G商用中期,来自用户和其他行业的终端设备支出和电信服务支出持续增长,预计到2025年,上述两项支出分别为1.4万亿和0.7万亿元,占5G直接经济总产出的64%。在5G商用中后期,互联网企业与5G相关的信息服务收入增长显著,成为直接产出的主要来源,预计2030年,互联网信息服务收入达到2.6万亿元,占5G直接经济总产出的42%。 5G技术就像是一场“飓风”,不但席卷了手机行业,也影响到了其他行业。都说4G的到来,改变了生活;而5G的落地,不仅快,而且非常智能。例如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对其产生最大的影响就是无人驾驶技术了,5G的传输速度更快,信息精准度更高,可以将路面上复杂的路况快速地进行判断与计算,从而完成高效的自动驾驶。另外,5G技术可以建立完整的监控体系,利用大数据系统的判断来控制汽车的运行,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更加快速的反应并闪避,极大地提高了行车安全性。在无线医疗领域,2019年1月,全球首例5G远程外科手术动物实验在福州成功实施;2019年3月,全国首例基于5G的远程“脑起搏器”植入手术成功完成。截至2019年12月,已经有超过20例5G技术运用到医疗场景当中。在智能制造领域,MWC2019(上海)会展上,三一重工推出的全球工程机械行业首个5G应用案例亮相,驾驶人员通过5G工业制造终端远程操作采矿设备。5G以其速度快、时延短、能效高、支持海量连接、增强移动带宽等优势,不仅可以在以上领域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随着技术的成熟,还可广泛应用在AR/VR、超高清视频、无人机、机器人、智慧能源、智慧城市等领域,未来即将诞生海量的应用场景,有望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娱乐的方式。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另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到2025年,中国5G市场规模可能达到1.1万亿元人民币,占中国大陆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3.2%;到2030年,将产生800万个就业机会,实现2.9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价值。长远来看,5G发展不仅关乎行业,更是关乎国家和社会。一方面,5G作为下一个万亿规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国际竞争焦点,也是网络强国的基础,将会带给通信行业全新的改变。来源:新浪微热点大数据研究院 编辑:范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