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育相关政府/学校以更开放的姿态对待社会各类业态的进入,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同时2.0时代希望将1.0时代买来的设备用起来,收集并实现各类数据的连通,以数据为驱动来提升教学效率和体验。2019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预计突破4300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大约贡献了70%-80%的份额,国家拨款是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教育信息化市场产业链上各服务环节的界限趋于模糊,但上中下游市场特点明显:上游重资产,中游重渠道,下游重效率和体验。整个教育信息化市场呈现出市场体量大、市场高度分散、地域性强的特点,垄断型企业尚未出现意味着市场可供攫取的空间非常大,各领域企业伸出触手开始圈地。现阶段教育信息化行业处于缓慢平稳增长期,企业间竞争加剧的同时合作也不断深入。新技术带来的产品和服务升级、C端用户付费市场的拓展等都是刺激行业快速增长的机会点。宏观环境:坐享天时地利人和教育信息化行业研究的必要性从B端到C端研究的转变:教育行业toC市场重点在于满足C端用户对“效果”的满意度,而toB市场则更加强调帮助企业客户提高管理和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作为与toC截然不同的市场,教育信息化行业有其独特的发展特征与发展逻辑,对其开展系统性的研究也极具必要性。市场成型且进入发声期:我国教育信息化市场已经明确成型且处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阶段,各类玩家纷纷通过投资、并购、战略合作等形式整合并最大化输出自身资源,进而为学校、政府、教育机构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占领更大的市场。因此针对教育信息化市场的研究需更加关注企业的服务链路及其周边潜在机会,分析业内重点企业的布局和运营思路,帮助市场玩家或待进入的企业了解行业重点竞争领域、洞悉行业发展动态,促进行业健康良性发展。市场空间大,潜在机会多:从需求端看,50.7万余所学校(含学前教育)、2.6亿余在校生(含在园人数)和1600余万在校老师,对信息化的需求庞大且持续。从供给端机会看:1)硬件产品会随着技术升级而进行产品迭代;2)软件及服务产品随着服务场景的深化、数据分析技术优化、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而有更多可供挖掘的个性化的、定制化的服务类型;3)内容方面,新增科目知识体系的合作开发、原有科目知识图谱的建立与抽象等都是潜在机会;4)B端提供服务后,潜在的C端流量入口已经占据,对C端付费市场的挖掘仍充满想象空间。主要服务类型软件/技术服务和内容服务是目前最为活跃的两种服务类型现阶段教育信息化企业主要有四种服务类型:1)硬件提供商;2)教务管理软件/技术平台提供商;3)教学管理软件或教学内容提供商;4)补充性的课程解决方案提供商。第一种和第二种侧重于教学、教务线上化,得益于政策自上而下的推动,市场发展快且相对成熟,行业主流玩家多具有成立时间长、具有政府背景或母公司支持的企业。第三种和第四中则是将服务场景拓展至教学过程中,多为创业公司在不断摸索,向学校(B端)或学生/家长(C端)收费是其主要业务展开逻辑。第三、四种模式主要有三个问题:其一,服务对象涉及老师、学生甚至家长,不同用户在需求、使用习惯、使用目的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企业需要考虑开发成本、开发周期和差异化竞争等因素;其二,受政策影响大,企业的业务逻辑可能因为政策不向好而停滞,甚至终止;其三,如何为C端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并收费需要不断摸索和验证。政策环境:教育信息化2.0做创收以“用”为出发,以数据为驱动,以提升效率和体验为根本,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技术环境:教育+科技的不断试探成熟技术向教育领域“蔓延”,一定程度上提升学习效率技术在教育的应用滞后性强,即技术成熟了,与教育的适配性或融合度不一定高。整体来看,现阶段中国的教育+技术主要有三点特征:其一,体制内学校受教育部门监管严格,改革难以推进,其受技术影响的速度和程度都比体制外培训机构慢;其二,高学龄阶段受众成熟度和自控力比较高,教育+技术的应用程度更深;其三,技术多应用在教学活动的外围层次(即“练-测-评”),相关的学习数据结构化程度高,分析和反馈机制好;与思考和规划相关的核心环节“教”现阶段尚处于初级阶段,产生的数据也是非结构化的,数据资源无法有效利用。但即便如此,师生的教学效率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未来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将为教学效率的提升带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市场空间:四千亿市场等待被分割教育信息化整体市场规模2019年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预计突破4300亿元艾瑞咨询统计及核算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教育信息化整体市场规模预计突破4300亿元,未来两年持续增长但增速趋于稳定。教育信息化1.0时代的快速增长得益于硬件设备自上而下的推广和购买。十九大之后,硬件普及基本完成,教育信息化2.0时代刚进入以客户为导向的软件和服务市场,市场处于赛道抢占期。未来,随着5G、AI、VR/AR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新的硬件升级、覆盖于整个教学活动的软件服务以及C端用户的付费场景增加等,整个教育信息化市场将迎来一波新的高速增长机会点。产业链条:要产品要服务更要有渠道现阶段教育信息化产业链结构上游企业市场集中度高,中游市场极度离散,中游企业对下游市场的拓展受渠道关系影响大中游端:重渠道、重合作赛道技术+合作是硬件产商迎接一下增长红利的关键现阶段,教育信息化硬件设备供应商优劣势明显。其中优势主要有三点:其一,采购政策自上而下推行,市场盈利模式清晰(即直接向政府/学校收费);其二,受技术推动,硬件产品的品类和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其三,经过教育信息化1.0的建设期,厂商已积累了一定的客户资源和渠道。反观不足,也有三点:首先,硬件设备未真正用起来,用户对产品依赖性差;其次,现阶段硬件普及基本完成,预算申请难度大,市场增量空间有限,未来市场红利可能出现在与技术升级相关的硬件设备升级或迭代方面;最后,市场渠道依赖性强,很难全国性扩张。就未来而言,硬件设备产商一方面需要把握新技术(如5G)的节点,加速产品升级或迭代,另一方面,更需要与软件产商、集成商深度结合,互利互惠。中游端:重渠道、重体验赛道(1)教育信息化软件服务市场重视用户体验,易垂直细分、易聚集流量、易规模经济,但也易沦为标准化产品中游端:重渠道、重体验赛道(2)综合类服务供应商本身具有很强的渠道优势和客户资源,对内可提供整套服务,对外拓展可成为系统集成商的角色市场特征:多方混战,各显神通特征二:市场极度分散(1)A股上市企业教育业务占教育信息化市场的比重不足4%教育信息化覆盖的服务场景广,服务对象涉及从学校到政府、从校长到教职工、从学生到家长等各个类型,服务内容囊括了政府管理、学校运转、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家校沟通等方方面面。从市场主流玩家来看,包含传统教育信息化企业、新兴创业型教育信息化企业、大的互联网企业、传统教育企业以及其他或转型或布局的企业五大类,市场参与者众多,但又高度离散。据艾瑞不完全统计,2018年部分A股上市的教育信息化企业中教育营收大致150亿左右,占整个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的比重在3.7%左右,市场极度分散。特征二:市场极度分散(2)部分A股教育信息化企业的服务内容和营收情况从部分A股教育信息化企业的服务内容来看,单一服务类别的企业较少,大部分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服务。这与他们进入市场较早,积累了足够的渠道资源、客户资源等息息相关,同时这些资源的积累为他们向系统集成商的角色过渡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现阶段A股上市的教育信息化企业营收高,但教育业务占比低,教育市场服务竞争激烈。发展启示:搜索新一轮市场增长点启示一:部分玩家向集成商发展系统集成商的数量和类型增加,市场扁平化程度高据艾瑞不完全统计,A股上市的教育信息化企业中有超过50%的企业提供系统集成服务,新三板中有25%的企业同时发展系统集成服务,整个市场玩家中系统集成商仍有较大空间可供攫取,市场扁平化程度有望增加。渠道、客户资源、口碑、管理、服务、技术和整合能力等是系统集成商的核心要素,对于渠道依赖性强、产品同质化程度高的教育信息化行业而言,很多厂商都可以结合自身优势资源而向系统集成商发展,通过拓展服务类别和服务范围,既可以夯实已经建立的客户资源,又可以丰富/构建产品体系,提升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当然提供集成服务时尽量做到服务体系轻量化、操作/管理简易化。启示二:“马斯洛需求”的适用性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市场空间大,拓展相对容易不同地区的教育信息化程度受当地的经济、政策等影响而不同。对于发达地区而言,经济水平高,高精尖产业多,其教育信息化程度高且对教育信息化的要求更加具象,如将什么知识通过什么方式点引爆后,可以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针对性的学习路径设计和学习内容推送等。贫困地区属于市场空白区,他们的诉求比较集中,即获得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师生教学需求。相比较而言,欠发达地区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学生对教育信息化都有一定认知,并且希望通过信息化助力当地教育质量提升、教育公平普及,故当地对教育信息化企业接纳度高。能够带来优质教育资源、丰富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沉浸感的企业将优先获得当地市场“入场券”。启示三:C端增值服务市场值得拓展如何将C端流量转化为付费用户是关键目前教育信息化市场比较成熟且经过市场验证的服务模式是直接向教育部门/学校/教育机构售卖自上而下的硬件产品、软件、平台,对于将教育部门/学校/教育机构作为通道打开C端流量入口进而向C端收费的模式(即2B2C模式)一直处于探索阶段,虽然有成功的案例(如口语100向学生收取人工智能老师的服务费用),但就整个市场而言,2B2C模式的服务价值需要不断挖掘和放大,以满足C端市场的付费意愿和期许。整体来看,企业想要针对C端用户收费,首先需要了解用户不同阶段的需求,其次要结合自身资源制定满足用户需求的方案,最后要衡量提供的服务是否能够打破用户付费意愿与需求程度之间的落差。在提供C端服务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注意两点,即投入产出比和实时把握政策风向。总结:建议&展望—整体市场从需求满足看,短期内重点满足定制化需求,长期看需要关注行业标准化走势;从客户拓展看,离客户越近的渠道,其投资价值越高总结:建议&展望—细分市场大企业打造生态布局,小企业提升服务价值对于上游产商:明确自身业务体系构建的方向和全局性,针对性的寻找下游合作伙伴,打造企业全产业的生态布局。对于中游硬件提供商:1)5G风口下VR/AR市场、直播教学市场值得重点关注。2)大的硬件提供商可以利用自身渠道、客户等优势直接向系统集成商过渡。3)细分垂直领域对硬件设备的需求也可能出现小而美的市场,如音乐类。对于中游软件提供商:1)对于深度垂直且易沦为标准品的软件服务商,主要有两种路径:其一,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发展;其二,守住学校流量入口,争取C端市场,保证潜在增量空间。但现阶段从可行性方面看,更看好第一种路径。2)对于深度接触教学活动的软件服务商,如教学系统,挖掘并利用自身的数据资源以建立竞争壁垒是当前重点。目前来讲,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企业/权威机构合作开采数据资源的价值似乎更具可行性。对于中游内容提供商:重点要明确自身对校内教育资源的“补充作用”,而不是替代作用。市场新兴的、尚未建立健全的学科是最好的切入点。但内容提供商需要传递出内容的专业、权威性,主要有两种途径:其一,与学校合作,共同研发知识框架和教学内容体系;其二,与业内专家/专业机构合作开发。除了课程内容之外,与新兴硬件相匹配的教学内容资源的开发(如VR/AR在实验、特定教学场景)也表现出一定潜力。
摘要:当前社会,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创新突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信息革命正从技术产业革命向经济社会变革加速演进。“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新基建”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基础设施将加快布局,“数字中国”作为新时期的国家发展战略,数据仍是社会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十四五”时期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一、“十三五”我国信息化发展现状(一)信息化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网信产业保持良好增长势头。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宽带网络建设深化拓展,IPv6规模部署全面提速,截至2019年6月,我国IPv6地址数量为50286块/32,较2018年底增长14.3%,已跃居全球第一位。(二)信息化整体水平持续提升我国数字经济迅速发展,据中国信通院的数据测算,2018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4.8%。信息技术创新能力逐步增强,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集成电路设计与工艺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进展。创新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步伐加快,各类创新主体创新活力持续释放。2019年我国创新指数在全球排名上升至第14位。(三)地区信息化发展统筹布局各地区信息化战略规划统筹布局实施,国家网信办评估结果显示,2018年,31个省(区、市)信息化发展指数平均达到67.15,同比提升4.88。各地区认真贯彻落实数字中国战略,制定实施数字化规划和行动计划,整体推进信息化创新发展。二、“十四五”信息化趋势(一)“新基建”将成为“十四五”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领域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2020年,各级政府部门主动规划“新基建”产业布局,不断加快并完善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建设布局。以“新基建”为牵引,是夯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是引燃“十四五”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对于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数字化转型,积极融入数字经济潮流,“新基建”作为信息化基础设施必将成为“十四五”信息化发展的重点领域。(二)“信息化+公共卫生”或将纳入“新基建”概念范畴经过此次疫情的冲击和反思,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我国医疗层面能力的缺失,医疗机构、研究机构、器材、技术储备等存在明显短板,疫情结束之后,这些将成为国家重点关注的领域。3月2日,有关领导和专家就提出“要整合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疗卫生、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国家重点科研体系,布局一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加快补足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的短板,实现高端医疗装备的自主可控”。面对部分地区面临的实验室检测能力不足等问题,4月19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也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检测能力”。因此,兼顾新冠疫情未来的不确定性和长期性,在一定规模以上的城市新建永久的而非临时的防疫中心,支持一批传染病防控实验室的建设,这些都可能纳入新基建的范围。“新基建”作为面向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潮头,也要补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新基建的范畴应是动态调整更新的,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5G网络、数据中心等信息化领域和公共卫生领域将作为2020年和"十四五"时期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领域。(三)数据和应用仍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要素在信息化规划方面,政府部门仍将数据和应用作为关键要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保障,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是政府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推进政府信息化系统建设将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关键因素。“十四五”期间,应充分发挥大数据与政府信息化系统建设的融合发展,一方面要将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加快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开发应用,积极构建平台化、组件化信息化系统,拓展数据采集广度和深度,强化关键数据的积累。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四)教育信息化驱动“互联网+教育”发展高校教育信息化既是近年来高校“一站式服务”的延伸和升级,也是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具体实施计划。将教育信息化纳入深化大学治理和“双一流”建设的巨大舞台之中,高度契合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的时代要求。“十四五”时期,高校信息化建设应聚力破除信息化工作是信息化部门事情的错误观念,深刻把握教育信息化内涵,站在高校事业发展的全局来谋划和推进信息化工作。数据是信息化的核心资产,高校要明确树立以数据为核心的建设思路,构建以师生为中心、以服务为核心的智慧校园建设,升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立一体化业务系统平台和“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加快信息整合,消除信息孤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科研组织模式、文化传承创新、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等方面的引领驱动作用。三、总结“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信息化建设也将进入全面融合期。展望“十四五”,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驱动下,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将加快布局。数据资源作为数字经济的生产要素,加快推进全社会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步伐,加大信息化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推动数据要素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新旧动能持续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中新网福州4月17日电 (黄小龙)为期两天的“2021高校信息化发展研讨会”17日在福州落幕,350名专家学者交流探讨新时代高校信息化建设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此次研讨会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主办,福建工程学院承办。200多所高校、70多家企业、350多名专家学者、代表与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理事长种连荣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强调,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创新课题研究模式,实事求是研究教育信息化规律;要创新学术交流方式,开创线上会议模式,充分展现学术影响力。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网络信息处马亮处长在致辞中指出,信息化时代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已是势所必趋,当前高校信息化的发展重点已经由基础设施和管理系统建设,转向与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的深度融合,要重视开展研究编制高校信息化建设标准和配套绩效评价体系,以“研”带“评”,以“评”促“建”,使全国高校信息化发展状况研究工作更能全面、科学反映我国高校信息化的发展水平。福建工程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何仕教授在大会开场报告《迈向智慧校园之路—“云中福工”建设若干思考》中,从智慧校园建设理念、网络平台建设、应用服务建设、数据服务建设、福建工程学院“十四五”信息化建设的“四个一”(即建设一栋信息大楼、建设一所云中大学、建设一座智慧校园、建设一套数据治理体系)等方面分享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经验。本次研讨会共有18场主题报告,涵盖智慧校园建设、大数据监测、高校数字化转型、信息化发展规划等学术主题。(完)【来源:中国新闻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专栏导语: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但“十四五”谋划之年也如期而至。疫情并不会阻碍我们对于城投“十四五”的研究和部署,反而会促进我们在这方面的投入和分享。自2月起,南京卓远将在一季度推出18篇城投“十四五”规划专栏文章,为全国城投人奉上知识大餐,共启“十四五”辉煌愿景。(注:文中所指的城投,属广义范畴,包含各类政府平台公司)前文回顾:对党建和公司法人治理两者融合的必要性和融合模式进行分析,寻求构建科学融合机制的路径。文章选读:信息化建设必将成为“十四五”时期众多城投公司转型发展的重点领域。城投需紧跟形势、提前布局,争取在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中赢得主动权。全文4233字 | 阅读10分钟来源:南京卓远作者:袁从龙、金佳龙城投公司信息化建设研究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作为地方城市建设和产业运营的主力军,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数字化转型,积极融入数字经济潮流,已成为城投公司关注的热点。南京卓远认为,信息化建设必将成为“十四五”时期众多城投公司转型发展的重点领域。城投需紧跟形势、提前布局,争取在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中赢得主动权。一、什么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指企业通过计算机技术的部署,将企业的组织管理、业务活动等与之融合,促进企业管理效率、生产经营效率的提高,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按照一般分类,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电子数据处理阶段,主要是初步的运用计算机辅助企业职工进行数据的计算与简单处理;第二阶段是事务处理阶段,主要是满足企业内部部门间信息共享的需求,计算机在局部事务处理中产生了管理功能;第三阶段是管理信息系统阶段,强调以企业管理系统为背景,以基层业务为基础,并且强调企业各业务系统间的信息联系,能为企业管理提供一定的信息支持,比如通过OA、CRM等系统的应用来共享信息,提高管理效率、决策效率;第四阶段是企业决策支持阶段,这一阶段更强调决策支持系统对高层决策的支持。决策支持系统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模拟决策过程和方案的环境,调用各种信息资源和分析工具,帮助决策者提高决策水平和质量。(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1、明确职责分工,提高管理效率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内部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打破信息孤岛现象,并且将管理流程固化到信息化系统中,可以实现权责清晰明确,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2、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转型升级随着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促进业务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实现企业上云,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管理成本,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产品开发模式向以消费者为中心、快速反应转型,以更好的适应消费者需求,提高服务水平。3、促进产业链信息沟通,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内外部、产业链上下游的交流与沟通,实现资源、数据的实时共享,可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加深企业对行业和产业链现状的了解,及时应变,有利于提高企业适应能力、抗风险能力,更好的应对经济周期波动。4、落实产业发展政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底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31万亿元,占到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3。可以看出,数字经济已成为国内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国家因此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和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推进车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指导文件。中央和地方积极推进企业上云工作,推动企业利用云计算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一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总之,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企业内部管理、业务模式、生产运营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是企业打造“互联网+实体经济”模式,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二、城投公司为何要实施信息化建设?城投公司进行信息化建设有其独特的因素,主要包括:(一)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决策审批效率城投公司脱胎于地方政府部门,其在经营管理方面通常是缺乏效率的——公司内部事务处理要走行政化程序,签字盖章程序繁琐,重大投融资事项决策通常还要上报主管部门批准,这进一步拉长了事项审核、决策的周期。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网上或者移动端办公,提高常规性事务的审批效率,尽量缩短重大事项的决策周期。(二)数字化转型加快市场化转型城投公司以地方基础设施投融资建设、政府投资项目代建起家,经过多年发展积累了许多债务,传统的融资代建模式已很难适应市场的要求,城投公司迫切需要拓展经营性业务,目前正面临市场化转型、产业布局优化升级的关键问题。城投公司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借此进行数字化转型,参与和布局智慧城市、大数据运营相关业务,以有效应对城市交通、环境、能源、自然灾害等问题,为城市管理、生产生活等提供方便。(三)落实产业政策,发挥国企带头作用近年来,中央和各地方纷纷出台鼓励企业上云的相关政策文件,主要目的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据麦肯锡等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2018年美国企业上云率达到85%以上,欧盟企业上云率也在70%左右,而据中国电子学会等组织和机构的不完全统计,2018年中国各行业企业上云率只有40%左右,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企业上云率大幅低于欧美国家水平。城投公司积极推进企业上云工作,落实产业发展政策,可以有效发挥国有企业带头与示范作用,带动民营企业积极落实参与企业上云。三、城投公司如何进行信息化建设?城投公司推进信息化建设一般遵循的步骤是:制定企业信息化战略-建设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系统-企业业务上云,有条件的城投公司可以通过企业上云等锻炼团队,进而涉足智慧城市或者大数据运营中心等业务。(一)制定信息化战略城投公司制定信息化战略是其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首要环节。梳理公司战略和管控模式,分析公司各业务板块的业务流程和业务模式,制定符合企业经营管理现状和需要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对于指导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二)公司内部信息化系统建设城投公司建立信息化系统,通过OA、CRM等系统的应用来加强企业内部信息共享,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运营效率。(三)企业上云企业上云即企业应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是指企业通过互联网便捷地使用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应用软件、服务及网络等需要的资源,是一种高度可扩展、灵活易管理的业务模式,具有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及弹性配置等特点。企业上云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促进共享经济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通常讲的企业上云包括基础设施上云、业务应用上云、平台系统上云、数据协同创新等四大类,城投公司进行信息化建设主要涉及基础设施上云、业务应用上云以及可能存在的数据协同创新。推动城投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等应用上云,可以提高工作、管理效率;推动城投公司采购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客户资源管理等应用上云,可以提升企业运营管理效率;推动城投公司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开发上云,可以提升企业研发效率和创新水平。(四)智慧城市和大数据运营中心严格来说,智慧城市运营和商业服务的大数据运营并不算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而是企业提供的一种信息化的业务或者服务。在城投公司不断推进市场化转型的当下,转型做智慧城市运营商或者大数据运营商也是一个发展方向,而且城投公司在智慧城市运营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政企关系、资金实力、招商实力和基础设施投建、运营、维护为一体的综合实力。通过智慧城市层级全景图(如下图)可以看出,智慧城市的许多智慧应用、大数据运营、传统和信息基础设施等早已深深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有些甚至是特许经营、区域垄断性质的业务,城投公司可以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争取和布局。图 智慧城市层级全景图在大数据运营和智慧城市运营方面,许多地方城投都迈出了自己的步伐。比如,柳州东城集团在数字化转型中就拓展了大数据运营业务,为当地企业提供数据服务;而广州城投、绍兴城投等则积极布局了智慧城市运营,以更好的提供城市运营服务。四、城投信息化建设、数字化转型案例——以柳州东城集团为例广西柳州市东城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集项目投融资建设、土地一二级开发、金融服务、城市服务运营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投资开发集团,位居全国百强城投公司前列。公司近年在信息化建设、数字化转型方面做了较多的探索,成绩显著,值得城投公司借鉴。东城集团以土地基建开发为中心、以金融和城市服务为两翼,矢志成为“一流的智慧城市开发运营商”。东城集团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早在2014年就提出用数字化技术做集团化管控。东城集团下属子公司、业务板块较多,传统的管理方法效率低,难以适应企业发展要求。东城集团基于“小总部,大业务”的构思,尝试用少量管理人员+数字化信息手段推进管控。东城集团在信息化战略中正式提出了数字化转型,在“十三五战略”中提出了“一流智慧城市开发运营商”的愿景,明确集团数字化不仅仅做管理系统,还要做产业、做运营,并延伸出“智慧东城”、“数字化柳东新区”等构想。总体来看,东城集团信息化建设以及数字化转型分三步走:第一步,东城集团内部管控信息化系统建设。通过信息化系统串联起各业务板块、职能部门,改变了传统流程化、制度化管理效率低下的现状;并且信息化系统数据真实性、及时性得到了保障,信息交流、沟通成本降低,信息化系统使得企业运营效率大大提高。第二步,信息化建设支撑集团业务。东城集团继续推进信息化建设从管理面扩展到业务面,使信息化系统为业务、为消费者服务。按此思路,东城集团继续推进数字化转型,数字化不仅是企业赋能工具,也是可市场化、可赢利的。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数据。东城集团业务多、数据量大,集团在打通各板块间壁垒、将客户与政府的数据融合、联动等方面做了积极地探索,为了充分利用集团平台优势以及入口和流量优势,东城集团实施向数据运营公司方向进行转型。东城集团转型数据运营公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柳东新区是广西第一个千亿级的新区,区内有很多成规模的制造业企业,包括企业上云、软件、AI等新需求较大。其次,企业通常比较关注高效、低成本、安全、特色化、可定制的信息化服务,尤其是从咨询到实施再到运维的一体化服务,而东城集团从07年就开始为企业服务,对企业需求也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因此,东城集团就整合资源优势,与一些具有技术优势、产品优势的软件、数据平台企业合作做起了智慧园区平台。第三步,利用数字化打造智慧城市。东城集团智慧城市板块主要是数字柳东的建设与运维,集团甚至还基于数字化重塑了政府管理构架。数字化技术革新将带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管理方式,支撑其为政府及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未来所有的东西数据化之后,中间层会明显减少,并且数据打通后的管理将会更加简单。东城集团在这其中的角色是专业服务商,要会引导,出主意,做专业的事,从底层开始将大数据打通,在数字化转型中完成价值的再造。注:柳州东城案例来自公开报道和数据
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高校科技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有力抓手。随着国家对科研经费投入的逐年增大,国家科技政策和评价体系的大幅调整改革,高校的科研管理与统计工作日益烦重复杂,切实落地放管服的政策,将科研工作者从繁琐的财务报销事务中解脱,依托智能网络信息技术优化科研管理工作,有助于构建数字化校园环境和信息管理平台,进一步提升高校科技管理水平。1.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1.1传统信息化管理模式缺乏部门协同高校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涉及学校多部门数据交换,包括科管部、人事、财务、研究生院、校办、资产等部门,科研经费和业绩考核等多形式数据的交互共享,需要多部门的配合和协调。目前高校的现状是各部门都建立了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但缺乏部门协同,学校内部系统平台太多,开发模式不一,各自开发的软件系统使数据交换困难,师生体验无法更新,浏览器升级和兼容的压力突显,导致信息化便利快捷的优势减弱,解决已建立的应用系统间的信息集成和部门协同成为关键。1.2过程管理和模块管理功能之间信息化衔接不畅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是对科研项目申报、立项、研究与结题的全过程管理,也是对科研绩效、项目管理、成果转化、知识产权、决策支持和科研统计等工作内容的模块管理。科研信息按照科研项目、成果、产权和绩效的不同分类进行汇总,按照学科部门进行统计分析,向学校决策者提供科研工作发展趋势和深度数据,以实现科研情况有效评价。但实际情况通常是模块管理与过程管理不能友好衔接,不同业务系统之间产生冗余数据,数据信息不一致、不同步,过程管理和模块管理各自为政,缺乏系统分层、集成与协同,功能逻辑不清、衔接不畅,导致有的系统就是一个记录本,没有进入业务流动中,大大降低了信息化的灵活高效。1.3内部信息化顶层设计不够,信息建设投入不足高校科研信息化建设不能脱离学校的组织构架和人员资源大环境,要与学校总体信息化建设目标与规划保持一致,应该是校园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不能成为一个信息孤岛。目前高校科研信息系统缺乏顶层设计,没有统一规则,不能依据国家“十四五”科研战略规划的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形成有效的分步实施战略。另外,也普遍存在对信息化建设资金和资源的投入支持不到位问题,信息化建设不只是辅助手段,更是推动信息进步、科研管理水平提升的有效动力,没有把此重要性上升到认识层面。2.数字化校园环境下的高校科研信息系统的需求与功能2.1数字化环境下的信息系统需求数字化校园是基于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建立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宣传、安全和后勤服务等各项工作的全面数字化系统,数字化校园环境下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要满足以下功能设计和需求:完成科研项目立项功能,同时对科研项目的成果论文、著作与专利进行信息化管理;实现与财务部门对接,完成无纸化的科研经费管理;实现科研项目信息的延展性功能,包含科研成果级别、论文引用、科研能力指标评价和数据统计;实现科研数据报表自动生成,完成多方位跨部门科研数据查询和统计功能;实现人机友好交互界面功能,包括多部门软件兼容扩展和良好的数据存储分析与安全保密能力。2.2信息系统功能模块构架按照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具体过程,信息系统具有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管理、绩效管理、成果管理、专利管理、统计报表等基本功能,实现以上基本逻辑功能,需要对科研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分解和集成,建立多构架模块功能。第1层级是以科研项目负责人信息作为人员信息,录入相应的信息数据,包括科研项目、科研论文、科研成果、科研专利和科研著作等;第2层级是科研经费管理和科研评估体系,包括综合评估科研项目和科研论文的级别及科研经费额度,对高校各科研负责人、课题组、学院的科研综合水平和整体实力进行评估,以及对不同学院的科研人员在一段时期内的科研考核得分进行数据统计;第3层级是科研项目数据的存储管理备份还原、科研信息系统权限设置和职能分工,生成最终统计数据信息,并具备分类查询、定期统计分析的功能。2.3信息系统的系统门户功能与设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门户建设包括个人门户和对外门户两个逻辑功能,针对不同用户,为多信息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个人门户功能是由针对科研人员点对点的科研通知、学校OA系统、校内发布的科研信息综合服务门户组成。科研人员可以通过科研OA系统查看科研项目的相关数据,提交科研成果到学院二级管理部门审核,然后经过科研管理部门最后审核后生效。对外门户功能主要包括科研外部门户网站,是科研管理工作对外信息发布的界面,实现科研信息的动态更新,形成校内外科研交流的平台。门户功能建设可以按照高校需求完善自定义策略,围绕成果交易和学术交流,形成适合高校自身特色的功能模式。3.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3.1加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全链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信息系统建设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系统资源,注重高校内部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简化系统开发难度,避免系统重复建设,实现科技项目全链条在线管理,减少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为学校人员提供便捷的服务。同时加强不同层级、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流动,尤其完成与财务部门的对接,打通业务费和财务报表关联,在教师层面实现项目、财务和成果的一站式突破,完善成果与项目月报季报制度的数据共享关联,加强流程、资源和人员的关联性,利用多形式数据交互共享,推动部门协同,提升师生体验,解决浏览器升级兼容的矛盾与压力,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目标和总体发展战略的结合。3.2构建适应高校科研管理的信息化模式高校科研管理以科研管理部门为桥梁,完成上级管理部门向下级科研人员的信息发布,同时提供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科研管理部门“传达室”的现状,加速了管理模式向网络化的转型,科研管理人员成为信息发布和集合的结点,借助多个层级和不同关联部门的信息交错辐射,实现科研信息的网络化传递,项目管理层级和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信息化进程把科研管理人员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有助其致力于更多的宏观思考。管理流程的改善,管理效率的提升,更大限度地激发出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建立适应现有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柔性组织和管理制度。3.3加强高校复合型信息化人才培养在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科研管理队伍作为学校科研政策制定者、制度执行者、组织协调者和服务者,是一支非常重要的队伍,培养一批知识体系完整、管理意识强的“复合型”信息化人才十分重要。通过参加各类信息学术讲座、信息技术培训与竞赛活动等途径,强化科研管理人员对现代信息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充分认识信息技术的特质、管理信息化的最新要求与模式,调动科研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升科研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适应新的科研管理理念,充分发挥科技管理体系创新主体作用。3.4建立高校内部诚信监督与风险警示制度高校科研信息化要进一步加强科研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科研项目信用管理机制,通过高校内部诚信监督与风险警示,形成诚实守信的科研创新环境氛围。科研项目负责人作为信用体系责任主体,对项目的进展执行情况和结题验收形成年度报告,依托系统查询检索功能,对照分析科研项目执行完成情况,形成失信行为记录,建立统一的失信行为数据库。风险预警制度是实时监督和检查科研项目实施过程,对于存在失信行为的科研人员进行风险预警,并及时打通失信行为数据库联网,通过数据共享,限制失信科研人员在各系统中的功能流动,进一步增强科研项目诚信管理。4.结语智能化网络技术与现代化信息技术加速了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进程,管理的创新依靠管理工具的创新,更加依靠管理理念的创新,完善高校科研管理机制,建立适应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的管理模式,科研管理水平才能迈上新的台阶。撰稿:刘少娜 同济大学(转自《中国高新科技》杂志2020年第11期)
12月16日,金华市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培训活动在金华广播电视大学(浙江商贸学校)举行。培训中,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课题项目负责人郑少艾就2020年浙江省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申报及立项情况进行了多角度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并以“如何撰写结题报告”为主题,从结题报告的类型及主要结构、结题报告的总体要求和结题报告各部分的基本要求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阐述,深受好评。培训以金华市西苑小学的《依托创客体验中心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与研究》、金华市南苑中学的《提升工程2.0背景下学校推进智慧教育应用和实践》和金华广播电视大学(浙江商贸学校)的《中职学校数据治理策略研究》三个课题的中期检查为例,进行了课题负责人汇报和专家点评,给与会人员以很好的借鉴和启发。据悉,为支持中小学教师积极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提升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和科研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于2020年启动了教育信息化课题申报工作,我市共有《基于浦江名师飞课开展全域互动同步课堂的实践研究》等26项课题获立项,立项数和立项率均居全省前列。我市将以此为契机,积极开展学习和交流,提升课题管理和研究能力,确保课题开展的有序性和规范性。本次培训由金华市教育技术和信息中心组织,来自各县(市、区)教育技术中心的课题项目负责人及我市2020年度浙江省教育信息化立项课题负责人共四十余人参加了培训。【来源:金华教育】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1.背景介绍21世纪各种新的信息技术不断涌现,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工程项目管理中,可以大大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和质量,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是摆在行业管理部门以及各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我国工程项目数量逐渐增多,且各种政策条件限制的发展背景之下,已经逐渐导致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且不断增多,这里固然有经济大环境发展速度过快的原因,但也有管理模式单一、信息技术不够成熟、治理策略不够系统的原因,这些都使得企业在竞争中没有优势,无法达到所要达到的目标。其实除了不可抗力之外,其他的都应该是可控的。因此,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和数据提高管理效率,杜绝事故发生,解决我国工程项目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我国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迫在眉睫。2.工程项目管理中实现信息化的问题2.1信息化水平还比较落后经过充分的调查,现阶段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工程人员复杂,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熟悉信息技术、掌握项目管理的人才极为缺乏。其次,数据收集难、不完整且存在错误,对现有的管理工作产生阻碍。此外,有些企业甚至还是全手工式管理,没有任何信息系统或者数据平台,这样不仅费时费力,还会存在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甚至根本无法追踪、不能及时解决,从而导致整个项目失败。2.2缺乏对项目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任何项目的各阶段管理都是紧密相连的,工程项目也不例外。从工程项目的立项到结束,在整个生命周期管理中,管理者可以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来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然而,在我国工程项目建设中,工程中的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等是相互独立的,都在为自己负责的环节谋取利益,从而导致各单位之间和各个工程环节之间缺乏联系,各个项目管理者或负责人没有考虑到各个环节的各种因素,增加了项目风险,从而影响了项目的进度,同时也会导致项目失败。2.3意识上的问题目前,大多数工程项目企业相关人员没有意识到项目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没有做到防患于未然,片面认为信息化的建设只会增加企业经济负担,殊不知,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对于企业而言,绝不是沉没成本,而是提高项目管理效率、保证项目质量、降低项目成本、积累信息资源、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武器。3.工程项目信息化建设的意义项目管理的信息化管理对企业具有重要作用。例如,项目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管理、沟通和数据共享平台。首先,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实现对项目的高效管理,利用项目管理数据提供各种项目信息,实现项目的远程协调和控制。运用信息技术促进项目管理的重构,通过实施信息化管理项目,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管理人员的力量。其次,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平台实现集约办公可以降低通信成本,利用信息资源可以及时获取新项目和新技术。3.1便于项目整体管理工程项目是以工程建设为载体的项目,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多个专业的综合全面型管理,在项目实施中,每个项目都必须按预期的时间安排,在确保进度安排同时进行成本、质量、风险等的管理和控制。每个项目都有一定的风险发生,当出现问题或风险时,项目经理必须想办法解决,并需要额外的成本来处理风险,从而导致项目延误。为了确保项目有良好的绩效结果,项目经理必须计算计划值和实际的成本价值,保证项目达到既定财务目标。然而,如果没有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解决这些问题,工程项目管理和规划将变得困难重重,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信息化建设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有3个主要原因:①工程项目本质上依赖于信息,因为不仅要符合利益相关者的要求,而且要遵守法律框架。②建筑业竞争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如何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实现项目成功,不仅可以不断改善团队财务业绩,而且可以改善可持续性问题。③在工程项目行业中,如何管理信息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决策,还关系到项目合同成功与否,比如客户来找我方,要求我方为他们的建筑项目做成本核算。我方必须知道法律规定的管制费用,所有这些信息不仅要安全,而且要能方便随时查阅,这样当客户来咨询时,才能做出客户比较满意的回答,从而获得投标的机会。3.2促进沟通和业务开展,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在任何管理活动中都有沟通,当项目出现问题或者需要请求资源时,需要沟通,但是如果每次沟通都需要开会,那样将会浪费大量时间,造成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浪费。信息化建设解决了沟通的问题,使得整个组织架构和人员信息都时时在线,成员之间可以随时进行沟通,确定存在的问题,使得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从而不影响项目进度。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会涉及到大量的各种审批业务,如果审批人正好在外出差,就可能会导致审批业务一直被搁置,从而影响到项目进度,信息化建设解决了业务在线的问题,审批人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随时在线进行业务审批,如果没有及时审批,还会有催办短信等,这样对整个项目中各个活动节点起到极大的支持作用,各个节点都按期进行,那么整个项目进度也就能按预期的时间完成。4.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对策4.1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实施信息化管理模式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是需要解决各个阶段管理中数据收集、整理难和分析难的问题,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和依据,因此信息化管理模式在工程项目中的作用在各个环节都是不可替代的,这意味着信息化管理产生的各种资源是在整个工程项目管理中有效决策的依托工具。在统一的项目管理方法中,所有项目参与方都将继续使用其所需的项目信息,工程项目必须进行全周期信息化管理。传统数据收集整理、数据分析已经不适应信息化时代,如今项目中的各种数据考虑的是项目中所有参与者的整体信息,这些信息需要方便共享、可以追溯、有依有据、支持决策,并且将被广泛用于整个项目的通信和协作,引导内部协同作用实现外部收益,实现既定财务目标,促进项目成功。4.2建立信息资源协作模式一般而言,工程项目管理不是某个公司或者某个单位就可以单独完成的,需要多个部门的联合配合、共同协作才可以完成。投资方、承建方、监理等应当分别建立信息化项目管理模式,而且数据在合理范围内进行共享。项目管理的框架大致分为管理模式、管理组织、管理体系和管理职责。由于工程行业本身分支机构多,管理难度大,因此,利用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工程项目信息管理不仅可以更好地将各部门联系起来,而且可以实现工程信息的集成、分类和共享。其次,在项目信息管理过程中,建立工作任务分解和组织结构分解,两者之间形成映射,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激发组织成员的责任心。最后,还要不断完善现有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及时发现不正常事件,提醒管理者可能存在问题和风险,当项目出现异常时,以电子化调度方式把相关问题传递到相关部门、相关人员,并且确保接收指令人员能够迅速做出回复,形成闭环,从而保证提前采取措施调整后续环节任务,确保项目的成功。4.3通过培训手段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人是项目环节中的重要执行者,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着项目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因此,项目管理人员更是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如果管理人员都不懂信息化和项目管理,那么还何谈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问题。此外,可以引进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在公司进行信息化技术培训,提高项目成员的信息化能力,但前提保证培训是有效的,让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够理解、科学合理配置自己的工作、能够完成好自己的工作,规范作业。4.4加强信息化项目管理应用项目基础设施不完善,不仅影响项目管理工作,也影响项目进度。为了保证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项目管理的正常运行,必须结合企业实际逐步加大投入,完善各项基础设施,企业应该从盈利能力的角度充分考虑基础设施投资,在企业预算时间内,将信息基础设施成本纳入成本核算,推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研究。利用各种信息系统、信息技术手段进行项目管理,不仅可以减少文档的使用和处理,大大降低了成员劳动强度,而且避免了数据错误或不一致所造成的后果,有效提高项目各阶段的数据一致性和准确性。4.5持续更新和完善相关管理信息系统首先,要加强项目管理建设。工程企业要根据实际现状,更加重视建设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中的重点难点工作,建立更加完善的机制,确保信息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其次,在信息系统应用过程中,既要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及时性,又要保证数据不断完善进系统(也就是必须充分利用起来)。有了数据,就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科学预测,体现数据的价值。数据不仅仅用来展示,而是要经过加工处理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清楚地知道那个环节出了问题,需要怎么处理,怎样进行资源调度和分配,让这些节点能够迅速恢复正常。最后,这些系统不能孤立存在,应该是相互贯通的,真正服务于工程项目管理,推动项目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同时,企业要不断进行创新,推动项目管理的进一步发展,确保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能有效满足实际需求,不断将新的信息技术融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1)数据支持,实现数据的录入、采集集成,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每个环节该有的数据,首先需要确定在哪个系统提供数据维护,谁来维护,明确相关任务。(2)项目任务环节监控处理,能够看到有问题的环节,当前执行到哪个节点,哪个节点出问题,如果会影响到下一个节点,则需要确保上一节点对下一个节点影响能够降低到最低。如果会影响进度,则需要把时间抢回来,保障项目后续环节不受影响,保证项目正常实施。(3)数据分析,通过对历来的大数据进行数据的提取处理,实现项目精细化分析统计,分析出哪些环节容易出问题,把这些问题分类、整理和预测,通过科学的建立数据模型,之后便可以通过模型带入新的数据,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进行模拟分析,从而预测未来的数据,便于提前做好计划。5.结语在当前行业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由于工程项目管理具有动态性、分散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工程企业有必要充分利用信息管理技术和信息资源快速收集和整理数据,实现项目管理信息化创新,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打造大数据资源平台,提升人员的专业能力,解决发生问题后却无能为力的“恶性循环”的困境,使得相关环节在可以控制范围内,真正做到组织在线、沟通在线、协作在线、业务在线,能够及时发现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在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建设中力求生产成本最低,实现项目效益最高,使得工程项目朝着精细化管理方向发展,迎接未来信息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作者:余 靖 (西南林业大学信息化技术中心)本文刊发于《中国高新科技》杂志2020年第21期(转载请注明来源)
中商情报网讯:医疗信息化,即医疗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等,是指通过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为各医院之间以及医院所属各部门之间提供病人信息和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由之带来更高的效率、服务质量、用户满意度和核心竞争力。国内的医疗信息化行业目前呈现竞争分散格局,市场的集中度较低。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26亿元。
12月4日,第五届中国科研信息化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正式发布了《中国科研信息化蓝皮书》的首部英文版图书《China’s e-Science Blue Book 2018》。该书由中国科学院联合国家网信办、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社科院、自然基金委、中国农科院共同编撰,国际著名出版集团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发行。这是该报告首次正式出版英文版并向海内外公开发行。该书分为科技前沿研究、重点项目进展、交叉学科应用三个篇章。以“天眼”“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北斗导航卫星时间系统”等重大科研成果为例,系统地介绍了信息化支撑天文学、空间科学、海洋声学等科技领域研究,从我国科研信息化发展的重大成果、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等方面总结归纳过去两年间中国科研信息化的主要进展。本届中国科研信息化发展研讨会由中科院联合科技部、中国科协等单位共同主办,中科院办公厅与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承办。大会特别邀请了包括8名院士在内的23位专家分享观点。中科院副院长李树深指出,中科院目前在芯片研发、先进网络、超级计算、量子计算、自主应用软件研发等方面部署和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中科院将继续打造以中国科技云为核心的新一代国家科研信息化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智能芯片、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核心技术。另外,首届中国开源科学软件创意大赛颁奖仪式在会上举行。共有12支队伍入围总决赛。小米集团云平台存储团队研发的“Pegasus分布式存储系统”最终夺冠。(记者高博)
1. 中药信息化:国粹推陈出新1.1 中药与中药信息化中药是指中国传统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用药的药物。中药主要来源于 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且以植物药居多,所以中 药学也称为“本草学”。中药的应用有着中国历史、文化、自然资源方面的独特之处。中药一直被中国人民用作防治疾病,用药知识日积月累形成整套理论体系。汉代《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 最早的一部药典,较为完备地记述了药学基本理论,药 365 种。唐代《新修本草》收载中国和外国输入药 物达 844 种,《本草拾遗》将各类药物功用概括为十类,为中药临床分类最早设想。明代《本草纲目》对古 代本草学作了全面整理、总结和提高,形成中古本草学最完备分类系统,载药 1892 种。到现代,中草药已 达 5000 种左右。中药的制作加工过程可以分为炮制和精制两个环节。炮制,是指中药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需要对药材进 行整理加工以及根据医疗需要进行热处理。中药药材经过炮制加工成为中药饮片,中药饮片可直接用于中医 临床。精制,是指将中药饮片按照传统的制作方法制成丸、散、膏、丹等剂型,或按照现代技术制成中药片 剂、针剂、胶囊、口服液等用药。中药信息化贯穿于中药全产业链之中,为农业、中药研发生产以及流通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提升农业种植 与运营的效率、优化研发生产过程、实现药品质量管理全程追溯。对应中药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药信息化 也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 农业信息化:通过对湿度、温度、酸碱度等感知层的数据采集设备和检测设备收集与自然环境、农业生 产及流通相关的数据,经提炼和分析后通过各应用平台向农业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农艺优化、自动 化生产、流通控制、品牌化管理、网络化销售等服务,并实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及提高种植效率。 生产信息化:以中药生产企业为主要客户,将生产工艺中关键工艺和质量控制参数,融入到严格管控的 医药生产过程中,研制构建了中药数字化智能化管控体系,有效地帮助客户实现了高质优效且质量可控 的信息化、智能化生产。 同时通过对生产过程质量数据的抽取和挖掘,实现全流程质量追溯。 流通信息化:通过对医药流通过程中的各个流程、环节的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加工和处理,实现产品 质量追溯、流通控制;通过实施办公自动化,上线审批、检查、办案、诚信等系统进行效率提升和服务 能力的延伸。为医药流通第三终端(包括诊所、药品零售企业等)提供企业管理系统,提升企业经营管 理能力。通过流通数据的沉淀和积累,公司可借助大数据等技术向相关各方提供增值的应用服务。1.2 中药信息化市场规模中药信息化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近年来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 大。2019 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达到了 7.18 万亿元,2012-2019 年 CAGR 为 16.63%。行业收 入占 GDP 的比重也在持续上升,由 2012 年的 4.77%上升至 2019 年的 7.24%。1.2.1 医药生产信息化我国医药生产信息化基础雄厚,改造由较大规模和条件优越的企业率先完成。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 计,截至 2018 年 11 月底,全国共有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 4,441 家。根据亿欧咨询数据,2017 年,规模 以上医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29826 亿元,同比增长 12.2%。庞大的企业数量为信息化提供了良好基础,规模 以上企业的实力雄厚有助于信息化改造的率先展开。自 2015 年开始,工信部持续通过鼓励建设智能制造试 点示范项目,来探索建立制药行业智能制造的示范样板和模式,引导制药行业信息化的发展。百强药企为代表的企业率先完成信息化改造,余下的医药生产企业也将分梯队分阶段完成。根据工信部颁布 的《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医药工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目标是到 2020 年制造执行系统(MES)使用率达到 30%以上,可见我国目前制药工业信息化普及程度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随着中小型制药企业规模和设备 条件的提升,在其逐步具备信息化改造条件后,信息化转型也将逐渐铺开。1.2.2 医药流通信息化原有的医疗卫生体系下,医药流通信息化发展起步较晚。从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来看,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 化业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医疗信息化,即主要为医院等医疗服务机构提供信息化服务;二是医药流通 信息化,即主要为医药流通参与方提供信息化服务。原有医疗卫生体系由于医和药密不可分,人们买药的主 要渠道即为医院,因此医药流通信息化发展起步较晚。新医改推动“医药分开”,医药流通信息化快速发展。在 2009 年开始的新医改政策推动下,我国开始大力发 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推行“医药分开”和“两票制”,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由此我 国药品流通企业数量和销售规模不断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18 年我国药品零售商品销售额 4,325.74 亿元,较 2009 年增加 160.69%,药品零售法人企业 3,791 家,较 2009 年增加 73.42%。1.2.3 农业信息化产业水平和人才质量不高,农业信息化发展缓慢。我国已经建成了覆盖全国的数据通讯网络,信息基础建设 为农业信息化提供了基础。但由于我国农民整体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化的能力不强,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 熟悉农业经济运行规律的专业化人才匮乏,无法给农业生产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大空间叠加政策大推力,农业信息化蕴含机遇。根据中投顾问在“2016-2020 年中国智慧农业深度调研及投 资前景预测报告”中的预测,到 2022 年包含硬件和网络平台及服务在内的行业规模将达到 184.5 亿美元。 此外,党的“十八大”提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战略目标,为农业信 息化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总体而言,我国农业信息化市场仍处在孵化期,未来发展前景可期。1.3 中药及中药信息化产业链1.3.1 中药产业链公司医药行业产业链包含中药原材料种植、医药制造、医药商业、第三方物流和医药零售等。中药种植方面,同 仁堂、天士力等公司将产业链扩展到上游中药材的种植领域。医药制造方面,华润药业、尔康制药等企业规 模较大。医药商业方面,九州通、上海药业等有所涉及。第三方物流包括了顺丰速运、邦达物流等企业,医 药零售涵盖了华润医药和一心堂等。1.3.2 中药信息化产业链中药信息化产业总共涵盖 5 个环节:农业(种植)-生产-流通(医疗)-CRO/CMO。前文已经提到前三个环节,第四个环节是 CRO/CMO。CRO,即研发环节,主要包括临床试验方案和病例报告表的设计和咨询,临床试验监查工作,数据管理,统计分析以 及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等等;CMO,即生产环节,接受制造公司委托,提供产品所需工艺开发、配方开发、临床试验用药、化 学或生物合成原料药生产、中间体制造、制剂生产等)。每一个环节都涵盖了大量的公司。农业信息化环节有农信通、神州信息、超图软件等公司;生产信息化有药民康德、诚益通、 西门子和罗克韦尔等公司;流通(医疗)信息化包含浪潮软件、宝信软件、卫宁健康和创业慧康;CRO/CMO 包含药民康德、康 龙化成、LabCorp、IQVIA 等公司。农业信息化是中药信息化向上延伸,市场大,区域性和差异性明显,处于有序竞争阶段。农业作为食药全产 业链追溯的源头,尤其是我国农业领域的中药材种养殖环节,存在问题较多,种植分散,规模效益较差、标 准化生产程度较低,缺乏种植过程田间管理,缺乏质量追溯。随着全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食品药品安全特 别是原料质量保障问题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只有将食药流通质量追溯链延伸到源头种植端,才能从根本上 解决食品、中药材的质量追溯问题。行业企业布局受到地域的限制,且业务所属细分领域不完全相同。综合 以上因素导致行业整体竞争较为有序。医药流通处于发展初期,随着市场规模增长,建设标准提高,行业将走向集中化,公司将平台化。目前医药 流通信息化应用软件领域的主要参与方为国内大型软件产品和系统集成厂商浪潮软件、国新健康、厦门南方 科宇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代表。目前行业处在发展初期,上述企业凭借业务线的延伸取得了市场先机。但 随着市场快速增长,行业由分散走向集中,医药流通信息化领域统一性建设需求增强。同时,由单一项目转 向平台化建设也是大势所趋。我国医药生产信息化与国外相比较为落后,随着信息化与产业融合不断加深将促进医药生产信息化发展。该 领域目前主要参与方包括西门子、罗克韦尔等国外巨头,由于工业生产信息化系统的技术要求较高,国内发 展起步较晚,因此在应用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大部分市场也被国外企业所占领。目前,中国医药产值已达 到全球第二,随着工业智能化信息化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国内医药生产企业需求进一步释放,我国医药生产 信息化行业将有较大发展。医疗信息化开始从单个医院管理和临床信息化向区域医疗信息化,甚至面向全国范围的个人健康管理信息化 过渡。医疗信息化领域以医疗机构的信息化为主,参与方主要为卫宁健康、创业慧康等大型上市软件企业。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不断应用,不断向区域和全国扩展,并出现了更多的医疗服务形态, 如移动医疗、远程医疗、互联网医院等。该行业的参与方也开始呈现多样性,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运 营商,阿里、百度、腾讯、京东等 IT 巨头都纷纷参与医疗信息化建设中。1.4 中药信息化相关政策政策驱动中药生产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作为世界传统医药的重要一支,在 现代医疗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国务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工信部等部门分别发布文件,要求提 升我国医药工业的技术创新水平,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药产业,鼓励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传统中成药, 提升中医药工业智能化水平和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政策驱动中药流通(医疗)环节提升信息化水平。国家药监局发文称,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将建成 覆盖全过程的药品追溯系统,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信息化水平和监管效率将逐步提高。国务院、工信部、 卫健委(原卫计委)等部门多次发布文件,要求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并将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 展纳入国家大数据战略布局,提升健康信息服务和大数据应用能力。政策驱动中药种植信息化建设。从 2012 年起,中央一号文件连续 8 年聚焦农业,体现出国家对农业发展 的高度重视,中医药作为十九大强调的重点任务之一,其上游原材料的种养殖环节统一在农业的整体管理体 制下,又特别受到中医药管理局的规划指引,同时考虑到其扶贫攻坚属性,国务院扶贫办也发布了相关 的政策来加强对中药材种植养殖的科学引导,提升信息化水平,并使得中药生产企业能够使用源头明确,可 追溯的中药材。2. 国内产业链各环节均存在上市公司,细分领域龙头各具优势2.1 农业信息化2.1.1 神州信息公司是中国软件及信息服务产业的领先企业,为我国金融、电信、政企、农业等国民经济重点行业提供技术 服务、应用软件开发以及行业云建设及运营等产品和服务。公司在金融科技、农业信息化、税务领域有着长期和深厚的积累,凭借对金融行业、农业与税务场景的深刻 理解,以及业界领先的解决方案能力和数据能力优势,把握银税互动政策与数字乡村战略的机遇,积极探索 “科技+产业+金融”三方赋能的新模式,与互联网、银行、保险等企业在行业、场景、数据等方面强强联合, 目前已形成银税互动、银农直连、生物资产抵押等创新业务形态。未来,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为核心技术驱动,探索金融与自身基石业务的融合,帮助金融服务在 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实现延伸发展。2.1.2 超图软件公司是亚洲领先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软件企业,从事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研究、开发、推广和服务,是我国 GIS 行业最具技术实力的企业。其商业模式为通过与各行业应用开发商进行合作,为政府和大型企业等最终 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公司 2019 年营收为 6.89 亿元,2015-19 年营收 CAGR 为 18.96%;2019 年归母净利润为 0.81 亿元,2015-19 年营收 CAGR 为 10.67%。GIS 基础软件业务线下,超图研究院专注于产品研发,平台业务群专注于中国区域的营销与服务,超图国际 致力于海外市场的开拓与服务。GIS 应用软件业务线,打造了大资源(主要面向自然资源行业,包括国土、规划、林业、海洋等)、大智慧 (主要面向测绘、智慧城市、智慧园区等)、大环境(主要面向生态环境、水利、气象行业)、大国防四大产 品线和解决方案。数据智能业务线主要由在成都设立的全资子公司超图数据组成。作为 GIS 大数据和云服务等业务投资平台, 超图数据不断开拓公有云应用市场,为行业用户提供在线 GIS 应用服务,为企业客户及合作伙伴提供在线地 图数据与 API 服务,以及大众化的在线地图绘制和地理分析服务。2.1.3 泽达易盛(农业占比高,放在此环节)公司主要从事食品、药品生产及流通领域的监督服务信息化和农业信息化的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及技术服务。 公司自成立以来专注于食品、药品流通领域的信息化业务,2015 年设立控股子公司浙江金淳开始从事农业信 息化业务,2016 年 3 月收购苏州泽达将业务向上游延伸至食品、药品的生产领域信息化。公司 2019 年营收为 2.21 亿元,2015-19 年营收 CAGR 为 9.40%;2019 年归母净利润为 0.84 亿元,2015-19 年营收 CAGR 为 58.49%。 公司致力于研发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进医药全产业链, 为政府、企业和事业单位提供医药流通、医 药生产、医疗、农业等行业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除信息化业务外,公司还从事药物工艺研究等服务,为公司医药生产信息化业务提供支持,并在此基础 上,进一步发展了医药智能化生产线总承包业务。2.2 中药生产信息化(涵盖 CRO,CMO)2.2.1 药明康德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制药以及医疗器械研发开放式能力和技术平台企业。药明康德为全球生物医药行业提供全 方位、一体化的新药研发和生产服务。通过赋能全球制药、生物科技和医疗器械公司,药明康德致力于推动 新药研发进程,将更多新药、好药带给全球病患。公司主营业务可以分为中国区实验室服务、合同生产研发/合同生产服务(CDMO/CMO)、美国区实验室服务、 临床研究及其他 CRO 服务,服务范围覆盖从概念产生到商业化生产的整个流程。公司充分发挥“一体化、 端到端”的研发服务平台优势,加强上下游服务部门之间的客户转化。 中国区实验室服务主要包括小分子药物发现服务以及药物分析及测试服务。2019 年,公司位于无锡的 细胞和基因治疗研发生产基地投入运营,为国内客户提供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的 CDMO/CMO 服务。 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合全药业向全球客户提供化学药物的合同生产研发/合同生产服务(CDMO/CMO) 服务,涵盖了从研发到生产,从临床前阶段到商业化生产阶段,为新药研发合作伙伴提供一站式平台服务,包括临床前、临床阶段、新药上市审批和商业化阶段所需要的高级中间体、原料药和制剂的工艺开 发、生产制造以及药品包装等定制服务。 美国区实验室服务主要包括海外细胞和基因治疗的研发和生产服务,以及医疗器械检测服务。 公司临床研究及其他 CRO服务包括临床试验服务(CRO)和现场管理服务(SMO)。临床试验服务包 括以项目制和人员外派方式提供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和咨询、临床法规申报、项目管理、I 至 IV 期临床试 验监察及管理、临床统计和数统编程等临床信息学等临床试验服务,同时成都临床一期中心设有 117 张 床位,可以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 BE 和临床一期研究服务。SMO 服务包括 I-IV 期临床现场管理服 务、临床研究项目管理、质量稽查和患者招募、患者管理等服务。2.2.2 诚益通公司系医药、生物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专注于制药、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 控制应用,以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生产的关键设备及组件为依托,面向大中型制药、生物企业,提供 个性化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公司业务涵盖医药生物智能制造和康复医疗设备两大板块。医药生物智能制造是医药生物制造企业依托 制药生产工艺和机械装备,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工业软件及现代管理思想,在医药生物企业 全领域、全流程的系统应用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康复医疗设备是指医疗器械类产品在医疗机构康 复医学科(康复中心)应用的细分领域产品,主要用于患者功能障碍的评估与评定、康复治疗与康复训练。2.3 中药流通信息化2.3.1 九州通公司是一家以西药、中药、器械为主要经营产品,以医疗机构、批发企业、零售药店为主要客户对象,并为 客户提供信息、物流等各项增值服务的大型企业集团。医药流通行业是连接上游医药生产企业和下游医疗机构、零售终端的重要环节。医药流通企业从上游医药生 产企业采购药品,然后再批发给下游的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和下游分销商等,通过交易差价及提供增值服务 获取利润。医药流通企业通过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体系,可以大大降低医药流通环节的成本, 提高了流通效率,保障了人民的用药需求,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公司所处的行业为医药流通行业,主营业务为药品、医疗器械、中药材与中药饮片、食品、保健品等产品的 批发,零售连锁,药品生产和研发以及增值服务业务。①药品、医疗器械等产品批发业务的上游供应商主要是 医药产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商;下游客户主要包括分销商、药店、各级医疗机构等。②零售连锁业务经营 服务范围主要是药品、医疗器械等产品的销售及药店管理流程和服务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及程序化、为药 店提供信息服务等。③公司还从事药品生产及研发业务,以抗生素系列、糖尿病系列和心脑血管系列药品生 产以及研发为主,同时开展中药研发生产。④公司研发团队形成了一系列研发成果,可以向公司的上下游客 户提供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以及相关服务的增值服务业务2.3.2 浪潮软件公司是浪潮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上市公司,主营软件与系统集成、计算机及应用产品。近年来,公司进一步 明确了智慧政府方案和服务供应商的战略定位。面对良好的行业发展机遇,公司继续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加 强自主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力度,积极开发面向行业的云应用系统和解决方案,不断提高整体产品竞争力。公司所属行业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业务涉及电子政务、烟草及其他行业的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 经过多年发展及客户积累,公司在国内电子政务、烟草行业信息化等领域具有较强优势。2019 年公司电子政 务营收 9.46 亿,占比高达 65%,烟草营收 2.9 亿,占比 20%。电子政务和烟草信息化是公司的主要业务。3. 中药生产信息化(产业链核心)产业对标3.1 西门子 西门子股份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技术企业,创立于 1847 年,业务遍及全球 200 多个国家,专注于电 气化、自动化和数字化领域。 从公司架构来看,西门子下设三大“集团公司”和三大“战略公司”,这种架构使西门子更加专注 于客户,并根据所在行业的特定需求开展业务。三大“集团公司”包括:油气与电力集团、智能基 础设施集团以及数字化工业集团;三大“战略公司”包括:西门子交通、西门子歌美飒可再生能源 公司以及西门子医疗。 涉及到医药制造信息化的是数字化工业集团。公司提供的服务使客户能够优化从产品设计和开发到 生产和售后服务的整个价值链。公司支持离散制造、混合和过程工业的客户向“数字企业”发展,从 而提高了生产过程的灵活性和效率,缩短了新产品的上市时间。3.1.2 核心业务与竞争优势在制药领域,西门子的解决方案包括:无纸化生产、智能化生物制药、连续性生产、药物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以及采用 SIMATIC SIPAT 的 PAT。 无纸化生产是用于高效批次管理和快速归档的可靠系统。面对不断增长的成本压力、法规和安全指南以 及日益多样化的产品线,通过 SIMATIC IT eBR,西门子提供了成熟的电子化主批次记录管理软件解决 方案,方案中包含可快速实施的集成解决方案、通过例外审核确保质量以及适合实现更敏捷过程的灵活 环境,可提高人工和高度自动化中的运营和生产效率。 智能化生物制药工艺的竞争由三个趋势来驱动:按照患者的基因组量身定制的个性化药物,作为罕见和 广泛传播疾病的新治疗方法;提高工厂智能化;通过实现数字化获得更深层次的工艺数据。该领域日益 依赖于小规模生产线来测试和优化、开发新的生产工艺应用于中试生产。在此背景下,一次性部件可显 著提高生产线的效率和速度,同时确保产品质量。智能化生物制药包括:通过 SIPAT PAT 软件实现质 量源于设计、通过 SIMATIC IT eBR 实现无纸化生产、通过 PROFINET 实现即插即用 、带设备识别 功能的无线 HMI。连续性生产指减少生产偏差、提高产量、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并采用更低的运营、设备和投资成本得到更 优化的工艺。具体方式包括采用实时产品放行超越竞争对手,以及通过过程分析技术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过程分析技术 (PAT) 为连续性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西门子 PAT 解决方案 SIMATIC SIPAT 被普遍视 为该领域中最先进的 PAT 软件解决方案之一,帮助制药企业在短时间内将其生产力提高三分之一,生 产成本降低 10-20%。 GMP 是指“药物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其包括国内外相关法规与指南,此确 保制药产品根据指定质量标准一致性地生产。西门子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提供定制的解决方案,帮助客 户从最初就采用完整的质量和验证流程和方法,不仅是产品、系统还有符合法规要求和 GAMP 推荐的解 决方案。 西门子借助于在过程分析技术 (PAT) 和药品质量生产管理规范 (GMP) 方面的知识以及 SIMATIC SIPAT 软件,将质量变为生产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质量源于设计 (QbD) 将以前的下游质量控制转 移到生产工艺本身当中,用来加快各个工艺段并防止偏差。通过引入过程分析技术 (PAT),可实现一种“首 次即正确”生产工艺,即时提供正确产品质量。3.1.3 过往回归与未来展望在 2019 财年期间,制药产量增长放缓,部分原因是汽车行业放缓对相关领域的溢出效应。在 2020 财政年度,数字产业的市场环境预计将进一步弱化。全球贸易紧张局势等因素导致投资信心整体下降,削弱了 短期预期,并促使全球投资越来越谨慎。此外,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可能会对亚洲其他国家和欧洲产生溢出效应。中长期来看,有三个基本趋势影响产业业务并提供长期增长机会:1) 在当今日益数字化的环境下,投资品生产商必须这样做使他们的生产能力现代化以保持竞争力;2) 这种环境也促使生产商以垂直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来补充其核心产品,客户需要或想要这些产品;3) 从全球化到区域化都有一个趋势,要么保护当地经济,要么更好适应当地需要。3.2 罗克韦尔3.2.1 基本业务及财务情况罗克韦尔自动化是全球最大的致力于工业自动化与信息化的公司,致力于帮助客户提高生产力,以及世界可 持续发展。其涉足领域涵盖汽车、化学、娱乐、食品饮料、基础设施、生命科学、半导体、能源等各个方面。 在制药方面,罗克韦尔的方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PharmaSuite 制造执行系统:是覆盖整个工厂的生产管理解决方案,通过软件为药品生产提供集成方 法,从而实现卓越运营、提高制药供应链效率、遵守日益增多的各项法规、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并实现 业务目标。 Mallinckrodt 制药公司升级系统:PlantPAx 制造执行系统缩短停机时间。Mallinckrodt 制药公司是一 家生产特种药品和诊断成像剂的厂商。罗克韦尔帮助他们解决了一系列的挑战:过时的系统、无法执行 预测性维护、繁重的每日生产报告。 环境控制解决方案升级:制药公司革新环境控制解决方案。Oriola AB 是瑞典的第二大医药批发公司。 需要升级其环境控制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和国家/地区法规不断增加的要求。罗克韦尔为其提供的解决 方案不仅更加节能、可提供更高的数据可见性,而且能够在不影响验证过程的情况下轻松升级。3.2.2 核心竞争优势 帮助制药企业缩短生产循环周期并提高制造效率。激烈的竞争、更高的生产要求和严格的监管环境促使 医药制造商优化生产过程。制药行业正面临着巨大挑战。为涉足新兴市场,与非专利药物竞争,以及在 专利到期前充分利用产品,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比以往更加重要。 利用功能强大的集成控制和信息系统来构建互联企业。在企业范围内实现互联和数据可见性有助于促使 本地运营与全球要求保持一致,并提高各工厂的效率。 借助罗克韦尔的解决方案,重要制造数据可供实时访问并对整个企业更加透明。制药企业就可以改进业 务流程,更多地获取实时生产信息,还可以改善制药厂的供应链集成。3.2.3 过往回顾与未来展望5 年累计总收益,公司超 S&P500 与 S&P Electrical 指数。将公司普通股股东的累计总收益、标准普尔 500 指数(S&P 500 指数)、标普电气元件和设备指数从 2014 年 10 月 1 日到 2019 年 9 月 30 日五个财政年度累 计总收益进行比较,假设在每个情况下固定投资为 100 美元(按 2014 年 9 月 30 日各自的收盘价计算),并将 所有股息再投资。公司 2019 年涨到 167.66 超过两个指数的 167.27 和 147.68.4. 中药信息化数字化与平台化趋势明显4.1 数字化与平台化深入发展信息化行业总体发展趋势有两个:(1)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各行业带来进一步的变革;(2)技术服务平台化。首先,大数据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在医疗卫生等方面。对海量数据进行收集、存储、整理、 挖掘、分析的能力逐步提高,数据开始创造更多的价值。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各行业的智能化节奏, 智能化制造、智能化农业种植、智慧医疗服务、智能营销等,给各行业的运营模式带来了变革。其次,伴随着 PAAS 模式的逐渐兴起和成熟,一些平台型的软件开发商开始将其核心的开发能力和工具等 作为服务平台开放给其他软件开发商,从而帮助其提升软件开发效率,更为专注于前端的业务、流程和功能 的实现4.2 “全面布局+独特优势”构建龙头核心竞争力在数字化和平台化趋势之下,能够提供从种植到生产、到流通全方位信息服务技术支撑的中药信息化企业将取得竞争优势。 在医药流通信息化领域,推进药品、医疗器械流通企业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开展服务,形成现代流体系。规范医药电子商务,丰富药品流通渠道和发展模式。推广应用现代物流管理与技术,健 全中药材现代流通网络与追溯体系。 在医药生产信息化领域,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改进制药设备的自动化、数字化、智 能化水平,增强信息上传下控和网通互联功能。采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 化技术,广泛获取和挖掘生产过程的数据和信息,为生产过程的自动优化和决策提供支撑。 在医疗信息化领域,强化人口、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数据采集, 畅通部门、区域、行业之间的数据共享通道,促进全民健康信息共享应用。 在农业信息化领域,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为食药材质量追溯体系信息化构建提供 了关键支撑,将建立完善药品信息追溯体系,形成全品种、全过程完整追溯与监管链条”,实现从种流通全过程的追踪和监管。拆分到中药信息化各环节来看,具有特定能力的企业将获得竞争优势: 中药流动信息化方面,医药流通领域信息化发展分三个层次:第一,提质增效完成细分项信息化; 第二则是全方位的效率的提升,统一建设或规划。第三是集成后通过医药数据整合、全流程管理来 实现提升。在这样的建设趋势下,致力于提供专业化解决方案和综合平台服务的竞争者将获得更大 的竞争优势。 中药生产信息化方面,由于中医药生产流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具有较强软件自主开发能力,且对 中医药生产行业理解较深的多学科交叉型本土企业将在竞争中取得绝对优势。 医疗信息化方面,未来行业的竞争将由线下转为线上,更为侧重个人健康管理,因此借助互联网, 面向消费者的企业也更具有竞争优势。……(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东兴证券)如需完整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