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研究报告奥兰多

2019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育相关政府/学校以更开放的姿态对待社会各类业态的进入,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同时2.0时代希望将1.0时代买来的设备用起来,收集并实现各类数据的连通,以数据为驱动来提升教学效率和体验。2019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预计突破4300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大约贡献了70%-80%的份额,国家拨款是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教育信息化市场产业链上各服务环节的界限趋于模糊,但上中下游市场特点明显:上游重资产,中游重渠道,下游重效率和体验。整个教育信息化市场呈现出市场体量大、市场高度分散、地域性强的特点,垄断型企业尚未出现意味着市场可供攫取的空间非常大,各领域企业伸出触手开始圈地。现阶段教育信息化行业处于缓慢平稳增长期,企业间竞争加剧的同时合作也不断深入。新技术带来的产品和服务升级、C端用户付费市场的拓展等都是刺激行业快速增长的机会点。宏观环境:坐享天时地利人和教育信息化行业研究的必要性从B端到C端研究的转变:教育行业toC市场重点在于满足C端用户对“效果”的满意度,而toB市场则更加强调帮助企业客户提高管理和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作为与toC截然不同的市场,教育信息化行业有其独特的发展特征与发展逻辑,对其开展系统性的研究也极具必要性。市场成型且进入发声期:我国教育信息化市场已经明确成型且处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阶段,各类玩家纷纷通过投资、并购、战略合作等形式整合并最大化输出自身资源,进而为学校、政府、教育机构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占领更大的市场。因此针对教育信息化市场的研究需更加关注企业的服务链路及其周边潜在机会,分析业内重点企业的布局和运营思路,帮助市场玩家或待进入的企业了解行业重点竞争领域、洞悉行业发展动态,促进行业健康良性发展。市场空间大,潜在机会多:从需求端看,50.7万余所学校(含学前教育)、2.6亿余在校生(含在园人数)和1600余万在校老师,对信息化的需求庞大且持续。从供给端机会看:1)硬件产品会随着技术升级而进行产品迭代;2)软件及服务产品随着服务场景的深化、数据分析技术优化、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而有更多可供挖掘的个性化的、定制化的服务类型;3)内容方面,新增科目知识体系的合作开发、原有科目知识图谱的建立与抽象等都是潜在机会;4)B端提供服务后,潜在的C端流量入口已经占据,对C端付费市场的挖掘仍充满想象空间。主要服务类型软件/技术服务和内容服务是目前最为活跃的两种服务类型现阶段教育信息化企业主要有四种服务类型:1)硬件提供商;2)教务管理软件/技术平台提供商;3)教学管理软件或教学内容提供商;4)补充性的课程解决方案提供商。第一种和第二种侧重于教学、教务线上化,得益于政策自上而下的推动,市场发展快且相对成熟,行业主流玩家多具有成立时间长、具有政府背景或母公司支持的企业。第三种和第四中则是将服务场景拓展至教学过程中,多为创业公司在不断摸索,向学校(B端)或学生/家长(C端)收费是其主要业务展开逻辑。第三、四种模式主要有三个问题:其一,服务对象涉及老师、学生甚至家长,不同用户在需求、使用习惯、使用目的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企业需要考虑开发成本、开发周期和差异化竞争等因素;其二,受政策影响大,企业的业务逻辑可能因为政策不向好而停滞,甚至终止;其三,如何为C端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并收费需要不断摸索和验证。政策环境:教育信息化2.0做创收以“用”为出发,以数据为驱动,以提升效率和体验为根本,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技术环境:教育+科技的不断试探成熟技术向教育领域“蔓延”,一定程度上提升学习效率技术在教育的应用滞后性强,即技术成熟了,与教育的适配性或融合度不一定高。整体来看,现阶段中国的教育+技术主要有三点特征:其一,体制内学校受教育部门监管严格,改革难以推进,其受技术影响的速度和程度都比体制外培训机构慢;其二,高学龄阶段受众成熟度和自控力比较高,教育+技术的应用程度更深;其三,技术多应用在教学活动的外围层次(即“练-测-评”),相关的学习数据结构化程度高,分析和反馈机制好;与思考和规划相关的核心环节“教”现阶段尚处于初级阶段,产生的数据也是非结构化的,数据资源无法有效利用。但即便如此,师生的教学效率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未来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将为教学效率的提升带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市场空间:四千亿市场等待被分割教育信息化整体市场规模2019年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预计突破4300亿元艾瑞咨询统计及核算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教育信息化整体市场规模预计突破4300亿元,未来两年持续增长但增速趋于稳定。教育信息化1.0时代的快速增长得益于硬件设备自上而下的推广和购买。十九大之后,硬件普及基本完成,教育信息化2.0时代刚进入以客户为导向的软件和服务市场,市场处于赛道抢占期。未来,随着5G、AI、VR/AR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新的硬件升级、覆盖于整个教学活动的软件服务以及C端用户的付费场景增加等,整个教育信息化市场将迎来一波新的高速增长机会点。产业链条:要产品要服务更要有渠道现阶段教育信息化产业链结构上游企业市场集中度高,中游市场极度离散,中游企业对下游市场的拓展受渠道关系影响大中游端:重渠道、重合作赛道技术+合作是硬件产商迎接一下增长红利的关键现阶段,教育信息化硬件设备供应商优劣势明显。其中优势主要有三点:其一,采购政策自上而下推行,市场盈利模式清晰(即直接向政府/学校收费);其二,受技术推动,硬件产品的品类和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其三,经过教育信息化1.0的建设期,厂商已积累了一定的客户资源和渠道。反观不足,也有三点:首先,硬件设备未真正用起来,用户对产品依赖性差;其次,现阶段硬件普及基本完成,预算申请难度大,市场增量空间有限,未来市场红利可能出现在与技术升级相关的硬件设备升级或迭代方面;最后,市场渠道依赖性强,很难全国性扩张。就未来而言,硬件设备产商一方面需要把握新技术(如5G)的节点,加速产品升级或迭代,另一方面,更需要与软件产商、集成商深度结合,互利互惠。中游端:重渠道、重体验赛道(1)教育信息化软件服务市场重视用户体验,易垂直细分、易聚集流量、易规模经济,但也易沦为标准化产品中游端:重渠道、重体验赛道(2)综合类服务供应商本身具有很强的渠道优势和客户资源,对内可提供整套服务,对外拓展可成为系统集成商的角色市场特征:多方混战,各显神通特征二:市场极度分散(1)A股上市企业教育业务占教育信息化市场的比重不足4%教育信息化覆盖的服务场景广,服务对象涉及从学校到政府、从校长到教职工、从学生到家长等各个类型,服务内容囊括了政府管理、学校运转、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家校沟通等方方面面。从市场主流玩家来看,包含传统教育信息化企业、新兴创业型教育信息化企业、大的互联网企业、传统教育企业以及其他或转型或布局的企业五大类,市场参与者众多,但又高度离散。据艾瑞不完全统计,2018年部分A股上市的教育信息化企业中教育营收大致150亿左右,占整个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的比重在3.7%左右,市场极度分散。特征二:市场极度分散(2)部分A股教育信息化企业的服务内容和营收情况从部分A股教育信息化企业的服务内容来看,单一服务类别的企业较少,大部分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服务。这与他们进入市场较早,积累了足够的渠道资源、客户资源等息息相关,同时这些资源的积累为他们向系统集成商的角色过渡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现阶段A股上市的教育信息化企业营收高,但教育业务占比低,教育市场服务竞争激烈。发展启示:搜索新一轮市场增长点启示一:部分玩家向集成商发展系统集成商的数量和类型增加,市场扁平化程度高据艾瑞不完全统计,A股上市的教育信息化企业中有超过50%的企业提供系统集成服务,新三板中有25%的企业同时发展系统集成服务,整个市场玩家中系统集成商仍有较大空间可供攫取,市场扁平化程度有望增加。渠道、客户资源、口碑、管理、服务、技术和整合能力等是系统集成商的核心要素,对于渠道依赖性强、产品同质化程度高的教育信息化行业而言,很多厂商都可以结合自身优势资源而向系统集成商发展,通过拓展服务类别和服务范围,既可以夯实已经建立的客户资源,又可以丰富/构建产品体系,提升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当然提供集成服务时尽量做到服务体系轻量化、操作/管理简易化。启示二:“马斯洛需求”的适用性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市场空间大,拓展相对容易不同地区的教育信息化程度受当地的经济、政策等影响而不同。对于发达地区而言,经济水平高,高精尖产业多,其教育信息化程度高且对教育信息化的要求更加具象,如将什么知识通过什么方式点引爆后,可以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针对性的学习路径设计和学习内容推送等。贫困地区属于市场空白区,他们的诉求比较集中,即获得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师生教学需求。相比较而言,欠发达地区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学生对教育信息化都有一定认知,并且希望通过信息化助力当地教育质量提升、教育公平普及,故当地对教育信息化企业接纳度高。能够带来优质教育资源、丰富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沉浸感的企业将优先获得当地市场“入场券”。启示三:C端增值服务市场值得拓展如何将C端流量转化为付费用户是关键目前教育信息化市场比较成熟且经过市场验证的服务模式是直接向教育部门/学校/教育机构售卖自上而下的硬件产品、软件、平台,对于将教育部门/学校/教育机构作为通道打开C端流量入口进而向C端收费的模式(即2B2C模式)一直处于探索阶段,虽然有成功的案例(如口语100向学生收取人工智能老师的服务费用),但就整个市场而言,2B2C模式的服务价值需要不断挖掘和放大,以满足C端市场的付费意愿和期许。整体来看,企业想要针对C端用户收费,首先需要了解用户不同阶段的需求,其次要结合自身资源制定满足用户需求的方案,最后要衡量提供的服务是否能够打破用户付费意愿与需求程度之间的落差。在提供C端服务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注意两点,即投入产出比和实时把握政策风向。总结:建议&展望—整体市场从需求满足看,短期内重点满足定制化需求,长期看需要关注行业标准化走势;从客户拓展看,离客户越近的渠道,其投资价值越高总结:建议&展望—细分市场大企业打造生态布局,小企业提升服务价值对于上游产商:明确自身业务体系构建的方向和全局性,针对性的寻找下游合作伙伴,打造企业全产业的生态布局。对于中游硬件提供商:1)5G风口下VR/AR市场、直播教学市场值得重点关注。2)大的硬件提供商可以利用自身渠道、客户等优势直接向系统集成商过渡。3)细分垂直领域对硬件设备的需求也可能出现小而美的市场,如音乐类。对于中游软件提供商:1)对于深度垂直且易沦为标准品的软件服务商,主要有两种路径:其一,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发展;其二,守住学校流量入口,争取C端市场,保证潜在增量空间。但现阶段从可行性方面看,更看好第一种路径。2)对于深度接触教学活动的软件服务商,如教学系统,挖掘并利用自身的数据资源以建立竞争壁垒是当前重点。目前来讲,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企业/权威机构合作开采数据资源的价值似乎更具可行性。对于中游内容提供商:重点要明确自身对校内教育资源的“补充作用”,而不是替代作用。市场新兴的、尚未建立健全的学科是最好的切入点。但内容提供商需要传递出内容的专业、权威性,主要有两种途径:其一,与学校合作,共同研发知识框架和教学内容体系;其二,与业内专家/专业机构合作开发。除了课程内容之外,与新兴硬件相匹配的教学内容资源的开发(如VR/AR在实验、特定教学场景)也表现出一定潜力。

动于无方

2020年中国建筑信息化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装配式建筑推动发展「组图」

2020年4月,住建部印发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2020年工作要点》,在推动绿色建造发展,促进建筑业转型方面提出了推进BIM审图模式,推动BIM技术在工程建设全过程的集成应用,同时将建筑机器人作为发展研究方向。建筑业信息化发展历程建筑业信息化发展大致可分为3个发展阶段:——建筑信息化1.0(1950-1990年)建筑信息化1.0代表了建筑设计从传统的手工绘图转变为省时、省力并且更加精确的计算机绘图,CAD应用开始普及。自上世纪50年代CAD技术诞生以来,商品设计、工程设计等设计领域得到了蓬勃发展。但由于计算机价格昂贵,技术复杂,商品化的CAD设备较少。直到20世纪80年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工作站的出现,使得CAD系统的性能有了很大提升,与此同时图形处理软件发展也日趋成熟。二维和三维图形处理技术、模拟仿真、动态景观、科学计算可视化等技术应用引发了建筑信息化的第一次革命。——建筑信息化2.0(1990-2000年)建筑信息化2.0代表了建筑工程项目的各参与方信息通过互联网得到共享、多项目之间的数据得到互换。20世纪80年代末,互联网的兴起,为人们提供了巨大的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极大促进了信息交换和技术交流。互联网的发展,也促进了建筑工程项目的各参与方、多项目之间的数据交换。——建筑信息化3.0(2000-)BIM技术的应用推广,代表了建筑信息化进入了3.0时代.BIM的第一款软件模型出现于1980年代初才开始出现,但由于早期软件运行所需的硬件价格非常昂贵,限制了相关技术发展应用。1984年,ArchiCAD的Radar CH提供了可以在个人电脑上运行的BIM软件。21世纪初,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快速发展,BIM逐渐引起市场普遍关注,BIM的标准体系开始建立,使得BIM技术日趋成熟。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BIM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建筑业发展趋于个性化、定制化、集约化,逐步实现产业链条上下游数据、信息的共享。与此同时,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建筑机器人、虚拟现实等新技术与BIM技术结合,促进建筑业信息化市场进一步重构。BIM推广仍为工作重点,建筑机器人成为新研究方向“十三五”以来,国家层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建筑业信息化转型,其中BIM技术成为十三五建筑业重点推广的五大信息技术之首。根据住建部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全国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中,应用BIM工程数量为1540个,同比增长18%。其中,北京市应用BIM工程数量最多,为553个。2020年4月,住建部印发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2020年工作要点》,在推动绿色建造发展,促进建筑业转型方面提出了推进BIM审图模式,推动BIM技术在工程建设全过程的集成应用,同时将建筑机器人作为发展研究方向。目前,我国在建筑机器人方面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高层建筑外墙清洗和建筑施工自动化安装方面,如江西理工大学研发的高楼幕墙清洗机器人、863项目下的室内板材安装机器人等。未来全球技术向工业4.0迈进,建筑机器人将成为建筑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BIM+装配式建筑推动中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装配式建筑采用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具有工程质量好、施工效率快、人力成本低、环保节材等优点。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根据《建筑产业化发展纲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20%;到2025年,比例达到50%以上。将BIM技术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运输、施工、运维等阶段,能够有效提高设计效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施工水平,优化工序和成本,提升运维能力。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建筑信息模型(BIM)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其室虚矣

2020年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中国医疗信息化建设始于上世纪80年代,至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医院管理信息化(HIS)阶段、以电子病历系统为核心的临床信息化建设阶段、医院信息平台和数据中心建设阶段、临床诊疗数据的智慧应用阶段。四个阶段的主要特征为:图片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市场规模近年,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根据Frost&Sullivan《2019年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研究报告》,从2015年至2019年,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从54.0亿元增长至1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2.1%;2020年受到COVID-19新冠疫情影响,医疗信息化建设再次受到各级医疗机构及医疗监管部门的重视。未来随着电子病历的普及、科研临床对于医疗相关数据需求持续增长、新兴医疗信息化市场的发展,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到2021年该市场规模将增至172.3亿元。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发展趋势近年来,国家对医疗机构信息化引导、支持力度持续加大,电子病历是国家全面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抓手,同时卫健委发布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管理办法,电子病历系统的实施和应用水平成为医院发展和管理的“必修课”;医疗机构着眼自身诊疗质量、医患体验、管理效率提升和创新业务发展的需要,对新一代信息化工具的应用与融合需求日益迫切;信息化解决方案也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促进下,向云服务、智能化等方向演变。具体而言,医疗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如下:(1)在政策的推动下,电子病历快速普及和存量升级卫健委于2018年12月发布《关于印发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及评价标准(试行)的通知》,规定到2020年所有三级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要达到分级评价4级以上,二级医院要达到3级以上。这意味着未来全国将有2,548家三级医院和9,017家二级医院需参与电子病历系统评级,将全面推动电子病历系统的行业的普及和存量升级工作,加速行业发展。(2)电子病历向专科化、定制化、高端化的方向持续延伸随着医疗机构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注重普适性临床业务管理的综合电子病历已经无法满足特定科室的管理需求,专科对于本科室特有的电子病历需求日益凸显。由于专科的场景和数据维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此类电子病历系统需要进行专门的产品定义、开发和维护。同时,伴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电子病历的性能和水准将不断提高。(3)基于电子病历的医疗信息系统架构成为医疗信息化的核心传统的HIS系统并不能满足医院对医疗核心业务信息化的要求,多家医院正探索从HIS为核心到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转变,同时以集成平台的形式与LIS、PACS等系统有效整合,最大限度的释放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对于行业发展和进步的红利。基于在数据、医嘱录入和管理等方面基础功能,电子病历系统将发挥其在医院业务系统中的核心作用。(4)医疗大数据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和成熟以往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更多的是帮助医疗机构更好、更高效的管理业务流程,属于存量业务的升级和整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带给医疗行业的提升前景巨大,伴随着物联网的普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临床辅助决策、医疗数据共享、药物研发、保险支付、公共卫生等领域都将迎来突破,带动医疗机构服务增量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全民全社会的医疗服务和健康卫生服务的品质。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医疗信息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文章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索之以辩

2021年中国财政信息化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随着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近年来在财税体制改革和财政制度建设全面发力、多点突破,但落实国家关于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任务依旧繁重,迫切需要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现代财政制度建立、助力财政治理能力提升。一、财政信息化与金财工程“金财工程”是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支撑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收付和财政经济景气预测等核心业务的政府财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金财工程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工程建设:公共基础建设、业务管理系统及信息系统建设、系统运行保障建设。截至目前,金财工程业务管理及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系统已初步建成,在各级财政部署,部分解决了传统财政成本和效率的痛点问题,但仍然存在不同业务系统间、上下级系统间较为分散的问题。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二、财政信息化与支付电子化国库支付电子化将财政部门、国库(人民银行)、预算单位及代理银行以统一标准、统一接口、统一协议、统一操作归集到一套安全高效的系统。解决了长期以来财政资金支付的效率和安全问题,为全面财政信息化拉开了序幕。在国库支付电子化基础上,非税电子化、政府采购电子化、会计档案电子化等财政信息化的其他电子化改革将进一步推进,整个财政管理的信息化以支付电子化为基础向外拓展,最终将形成全链条闭环的财政管理系统。三、新时期的财政信息化建设财政信息化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信息系统基本覆盖了财政管理各个方面,较好支撑了财政管理与改革,有力保障了财政资金安全,有效提升了财政资金监督管理水平和财政公共服务能力。但从总体上看,还存在着与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相适应的地方。为此,国家将推进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财政信息化工作的总目标,要求充分发挥信息化对财政管理改革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大力推进财政信息化一体化、集中化、数字化建设,为发挥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2019年7月,财政部在石家庄召开了财政核心业务一体化系统建设现场会暨全国财政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了推进财政核心业务一体化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运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新的财政核心业务一体化系统符合十九大提出的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用软件系统固化预算管理流程,严格落实预算法。行业发展趋势1.推广云架构、微服务和大数据等新型技术应用,落实一体化、集中化和系统化的重点规划根据财政部《财政信息化三年重点工作规划(2019-2021年)》、《关于推进财政大数据应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目前财政信息化建设存在业务系统不衔接、各级财政部门信息化建设分散、全国上下级断层断档三大核心问题,未来三年将围绕“横向一体化、纵向集中化、全国系统化”的思路展开。为实现上述目标,需推广云架构、微服务和大数据等新型技术应用,进行新一轮财政信息化建设工作。2.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适配改造带来大规模存量市场置换需求在新一轮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自主可控的背景下,财政信息化建设工作亦需进行适配改造,鉴于主要业务系统已初步建成,将引起较大规模存量市场置换需求。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财政信息化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未必贱也

2020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市场发展现状分析教育信息化迎来2.0时代

教育信息化似乎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术语,抽象而言,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具体而言,提到教育信息化,我们会想到多媒体、智慧校园、云计算等。本文将站在宏观的视角,帮助大家理解教育信息化行业的宏观现状。政策环境教育信息化1.0与2.0的对比自从2018年国家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是我国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迈入2.0时代的开端,可以说教育信息化2.0是教育信息化1.0的升级,是由“专用资源服务”向“大资源”服务的转变,在教育信息化 2.0 年代,教育信息化将作为教育系统性革新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开展,推进教育理念更新、形式革新、系统重构。教育信息化2.0的目标是2022年根本完成“三全两高一大”的方针,即教育使用覆盖整体教师、学习使用覆盖整体适龄学生、数字学校建造覆盖整体学校,信息化使用水平缓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渠道。在这样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下,为教育信息化的成长提供了有利的土壤。经济环境教育经费持续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99.1万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产值为7万亿元,同比增长3.1%;第二产业产值为38.6万亿元,同比增长5.7%;第三产业产值为54.4万亿元,同比增长6.9%。2019年,虽然外部经济环境严峻,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经济平稳运行的积极因素也较多,总体来看,2019年中国经济企稳。2019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40049亿元,比2018年增长8.25%,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达4.04%,这是自2012年突破4%以来,连续8年站稳4%。在国家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继续保持在4%以上,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决心,充分发挥了财政教育投入保障教育发展、推动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政策导向作用。社会环境 2019年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根据教育部的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3.01万所,比2018年增加1.13万所,增长2.17%,其中小学16.01万所,中学5.24万所,高中学校2.44万所,普通高等学校2688所,可以看出我国教育行业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的学校数量呈明显的金字塔型。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82亿人,比2018年增加660.62万人,增长2.40%;专任教师1732.03万人,比2018年增加59.18万人,增长3.54%。技术环境教育专利研究法方向集中度高以“教育系统”为关键词在SooPAT网站进行专利公开数量搜索得出的数据来看,2010-2020年7月,教育信息化产业教学系统专利公开数量总体上呈波动趋势。专利公开数量从2010年的13件增加到2017年的94件,且2017年专利数量创近几年新高。2018年以来虽公开专利数量有所下降,但总体趋于稳定。从专利的行业技术构成来看,专利技术数量最多的是G09B5/00类电操作的教具,专利数量达357件;其他专利数量超过100件的有G06Q50/00和H04L29/00,其他大类的专利数量远远小于前三位,说明教育信息化产业中教学系统的研究方向较为集中,这有利于教育信息化产业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高丽僧

2021年中国人社信息化市场现状分析:市场发展空间大

中商情报网讯:近年来,人社信息化市场快速发展,估计全国每年在人社信息化领域市场空间约在20亿元左右。在新政策、新技术、新需求的推动下,未来我国人社信息化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社保参保人数稳步增长2014-2019年,我国社保参保人数增长迅速,社保参保人次由19.87亿人次增长至29.96亿人次,其中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增长最快,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7.78%。数据来源: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金保工程建设持续推进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对社会保险省级统筹提出了明确要求,围绕“放管服”改革,紧扣“一号一窗一网”,明确要求要建设“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随着金保工程二期的持续推进,全国各省已经逐步启动省集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工作,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系统省集中为抓手,以数据整合共享为主线,构建全省统一的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整体框架,最终建成全省“业务统一、标准统一、系统统一、数据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的“六统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公共就业、社会保险、人事人才和劳动关系各业务板块省集中系统的协同运行,打造全省人社经办业务、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纵向集中统一、横向集约整合、纵横对接一体的工作体系。因此,省集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将是金保工程二期人社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保入税”改革催生新的市场需求201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9]13号),提出稳步推进社保费征收体制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税务、财政、医保部门要抓紧推进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等各项工作,切实加强信息共享,确保征收工作有序衔接。为了配合“社保入税”工作的落实,税务与人社部门的信息系统需进行相应的调整,相关信息系统改造工作已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人社信息化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大知闲闲

2020年中国房地产信息化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明显

目前,我国房地产软件公司纷纷向云服务转型,推动房地产行业信息化发展。2019年,中国房地产产业链软件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到170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商软件解决方案市场为66亿元,占比38.82%;其他产业参与者软件解决方案占比61.18%。中国房地产开发商软件解决方案市场相对集中,2019年CR5达到39.4%,其中明源云市场份额排名第一。随着房地产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加快,预计行业规模将以31%左右的增长率快速上升。房地产软件公司转型云服务,推动行业信息化发展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信息化经历了10多年市场化发展及考验,建设思路日益清晰成熟,在众多成功经验和失败总结教训下,房地产企业对信息化管理已经不仅局限于网络、设备、软件的采购和使用上,更多的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思想,将信息化技术深深融入到企业日常运营管理中。国内房地产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呈现出不同的要求,90年代初房地产企业信息化起步;随后软件行业掀起云服务转型浪潮,2010年起,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业务兴起,传统软件公司纷纷向云服务转型,垂直的房地产软件公司也开始推出SaaS服务。软件解决方案市场快速增长,地产开发商软件市场增速高于其他产业参与者市场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房地产开发商意识的增强,房地产行业见证了对能够帮助房地产开发商数字化、精简化和最优化业务运营的软件解决方案的巨大且持续增长的需求。近几年,中国房地产产业链软件解决方案市场经历了较快的规模增长,由2015年的71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7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4.39%。细分来看,中国房地产产业链软件解决方案包括开发商软件解决方案及其他产业参与者软件解决方案。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开发商软件解决方案市场实现了较大增长,由2015年约24亿元大幅增长至2019年的6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8.78%,市场占比由33.8%提升至38.82%。此外,其他产业参与者软件解决方案仍然占主要比重,2019年市场份额为61.18%。市场集中度较高,明源云位居第一中国房地产开发商软件解决方案市场相对集中。截至2019年末,行业的市场参与者超过100名,而于2019年,按收入计,前五名参与者约占39.4%的市场份额,其中明源云以18.5%的可观市场份额排名第一。房地产商对数字化供应链的需求使得房地产软件解决方案供应商之间竞争更为激烈,取得较大客户规模与优化技术产品布局将为更符合客户需求的供应商带来规模效应,市场向头部厂商集中的趋势将继续保持。地产行业数字化需求加快,行业规模将持续快速上升随着房地产开发商及其他产业参与者对数字化转型加深认识、技术进步及市场日渐接纳服务各种应用场景的SaaS产品,中国房地产产业链软件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将以31%左右的年复合增长率继续快速增长,预期于2025年达致人民币858亿元。更多数据来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房地产信息化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宫子

2020年中国电力信息化行业市场规模及驱动因素分析

电力信息化产业为软件及信息产业的细分,涉及电力行业的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数据处理及存储、集成电路设计等。电力信息化市场是通过集成新设备以及新一代信息及通信技术(如高级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边缘计算、控制技术及电力存储技术)对传统的电力系统基础进行补充,具备较高的信息化、自动化及交互性水平。增加信息及数据交互及交换可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及运行的高效性。电力信息化市场可以分为四个子类别,即发电、电网、电力交易及耗电。电力信息化服务供应商为其客户提供定制的智能解决方案服务,并采购应用软件连同必要的硬件设备以满足电厂及电网公司的特定需求,以应用ICT技术智能化其电力系统,从而增强电网运行、检测发电计划偏离、透过电力调度中心进行性能监测及电网安全。就电力交易而言,其令电力销售公司可访问电力交易中心并与之沟通、参与电力交易并管理销售并向终端用户提供服务。就耗电而言,其监控终端用户的实时能耗状况,并自动调整功率输出以实现最佳效率。电力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将有助电力企业实现与互联网及移动应用的协同效用。此外,随着电网公司建设智能电网及营销系统,以及发电公司加快建设电力生产管理系统,电力企业在设备监控、节点资讯收集、远程自动控制等领域的投资不断增加。中国电力信息化行业市场规模中国电力信息化市场的总收入将由2014年的141亿元增至2019年的30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6.9%,预计于2024年将进一步增至712亿元,2019年至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8.2%。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电网公司(主要为国家电网公司及中国南方电网)为电力信息化市场的主要客户,于2019年约占市场总量的80%。国家电网公司及中国南方电网不断扩大其于信息化方面的投资,以实现发展目标(如智能电网及泛在电力物联网)。根据市场发展趋势,电力信息化服务供应商持续不断将其当地市场的业务扩展至全国。电力信息化市场收益可分为解决方案服务及产品。在服务方面,公司根据客户需求设计及开发集成电力信息化系统,并提供项目协调、实施、管理等方面服务。电力信息化产品,如发电计划曲线监测系统、网络安全态势感知装置、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等在广东省、云南省及贵州省,已被电厂及电网公司广泛采用。中国电力信息化市场驱动力技术进步。近年来,资讯科技领域飞速发展,包括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线上设备营运及维护云平台」及「能源网络数据安全中心」等应用程式已逐步应用至电力行业。新技术的发展为电力信息化行业的软硬件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对系统安全性及稳定性的更高要求。电力行业对系统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有极高的要求。随着供电结构中各种能源的增长及电网复杂性的提高,对先进电力信息化技术的需求不断增长。对电力系统安全性及稳定性日益增长的需求及要求将推动电力信息化行业的发展。电力交易市场的发展。未来几年,政府将继续提高电力市场的开放度,完善电力交易市场。由于用于电力交易的IT系统的复杂性不断提高,诸如云计算、大数据及信息处理技术之类的现金资讯及通信技术将广泛用于电力交易市场,而电力交易市场(如现货市场)的发展将推动电力信息化行业的发展。电力行业信息化的利好政策。中国已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及行动计划,以促进传统电力工业向高智能水平的电力工业转型。中国鼓励企业在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利用现代资讯技术及先进的通信技术,并已列明近年来的建设任务及示范项目的数量大纲。中国电力信息化市场趋势电网设备之间的双向交互。就现有电网设备而言,多数电网设备之间的资讯及数据于单向系统中传输。未来智能电网将引入新通信及交互机制,可实现电网设备之间传输双向及交互数据及资讯,大幅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目前电力资讯通信网络的新要求将为从事电力资讯系统融合的企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增加研发投资。电力信息化产业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电力信息化产业的发展不断提高对技术创新及研发的要求。为适应不断变化及发展的技术以保持公司竞争力,电力信息化服务供应商将致力继续提高其独立研发能力。云计算及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云计算及物联网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将持续扩大及深化。随着智能电网建设推进,电力服务供应商已进一步加强建设状态监测设备、节点资讯收集及远程自动控制,进而推动物联网软硬件、智能设备、庞大数据分析工具及高性能服务器的需求增加。高适应性数据中心的建设。现今,数据中心已成为企业(尤其是电力行业之大型集团公司)的信息化建设重点。随着业务量持续增长,数据生成量及数据需求量亦迅速增加。随着电力行业需求变化,加上云计算及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传统数据中心建设面临节能、维护成本等的巨大挑战。建设适应电力行业快速发展的数据中心乃电力信息化行业的发展趋势。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电力信息化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农林

教育信息化:洞察市场机会(1)

因老鬼个人一直从事学校信息化建设,对整体教育信息化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和了解,现趁空闲,总结一下过完的认知和不解,希望有幸看到文章的各位可以共同探讨。文章计划将以系列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整体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总体期望之上而下的进行阐述,大体上将分别从政策,企业模式,学校端,应用端等角度。01 基本概念简单描述一下什么是教育信息化,依据百度百科的定义,教育信息化指:“在国家及教育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全面深入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首先,强调要“在国家级教育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因此很大程度上决定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驱动力是政府教育部门的政策,以政策为驱动构建面向教研,教学,安全,互动的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将会是下一阶段的重点。在统一规划及组织下,预测将在2019年整体教育信息化规模预计将突破4300亿,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大约贡献70-80的份额。其次,要求需要在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全面深入的应用信息技术。作为智慧学校的重要步骤,教育信息化需要贯彻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从包含云服务,云存储,云资源库在内的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持,到教育教学活动,最后到教育办公环境。教育教学全流程都将构建和应用教育信息技术。在构建过程中,“教育信息化1.0行动”的“三通两平台”建设将为后续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打定坚实的基础。最后强调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在推进教育信息的过程中始终强调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培养具备到信息化素养的新时代人才是现阶段主要目标,以人为本,服务于教学。02 市场机会1. 市场需求广泛,增量空间巨大从市场需求端来说,现阶段我国共计50.7万余所学校(含许学前教育),2.6亿余在校生和1600余万名教师,庞大的学校和用户基数对信息化的需求庞大且持续。从发展趋势来说, 基于教育信息化1.0行动,大部分地区和学校已之上而下的构建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借助硬件设备实现校园数字化校园生活,基于硬件实现数字化的基础,下一步重点将持续推荐教育信息化2.0行动,将教育信息化1.0采购回来的硬件设备用起来,构建智慧型校园和教育。2. 打破数据孤岛,构建统一化数据平台在实际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学校为完成数字化建设,针对不同的场景采购不同的数字化支撑系统,从教务管理,教学管理,资产管理,再到校园生活,甚至是体育器材管理,图书管理都可能存在对应数字化系统。在构建初期,数字化系统推部署及推广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校园管理,教学及生活的效率。但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推进,必将导致一个严重的问题—-数据孤岛。学校各部门,各场景的数据,分散在不同的系统间,这些系统数据互不相通,甚至存在相同含义的原数据不同的定义方式,数据的分裂与隔离进而导致数据孤岛的产生,无法有效的收集连续的行为数据,进而导致数据无法覆盖学生整个教学及校园生活,将严重阻碍智慧校园的构建及发展。基于数据孤岛的现实情况,统一认证及管理的平台化产品将成为行业的需求热点。基于统一身份验证,应用接入,整合各方原始数据为学院及上级教育部分提供数据可视化产品,提供数据接入,数据整合,数据决策等服务。现阶段,市场上从事校园一卡通服务及提供教学教务管理支持的厂商将最具平台化发展可能。首先针对校园一卡通,在整个智慧校园环境中,校园一卡通作为校园常用及必备的认证及使用工具,基本实现人手一张,最重要的是在一卡通系统中具有完备的学生信息,一般涉及校园第三方平台及系统,都以一卡通数据为准,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在掌握数据源的基础上,实现统一化的数据平台,具有先天的优势。其次对教学及教务管理厂商而言,主要优势来源于场景和渠道,整个智慧校园主要还是服务于学生教学,贴近教学场景的厂商将具有需求优势。并且贴近教学及教务的厂商往往具有较强的渠道优势,而对于智慧校园而言可以说渠道为王,掌握渠道的厂商将具有先发优势,更利于市场占有率的提升。3. 政策利好,至上而下驱动在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得益于政策环境至上而下的推动,市场发展快且成熟,赛道中已经产生对应知名企业。例如以交互智能平板为主的视源股份,智能交互显示产品为主的鸿合科技,以多媒体教学终端设备为主的华发科技。虽然在渠道的驱动下,市场环境离散度高,但部分细分产品领域已经出现相对头部的企业,如视源股份旗下的希沃。(1)资金端:教育信息化资金70%-80%来源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8%和教育信息化专项资金。如图可见从2013至今教育信息财政经费呈上升趋势,预计在2020年将达到3500亿元左右,在财政性投入逐年上升的驱动下,将进一步引爆教育信息化的市场活性。(2)政策端:“教育信息化1.0行动”的铺垫+“教育信息化2.0行动”的推进将从顶层指导市场发展。以“三通两平台”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1.0行动已基本完成教育专项资源的建立,以硬件及网络设施建立为基础,构建互通互联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推动教育教学活动信息化,一定程度提升了教育活动相关人员的信息化素养。以“三全两高一大“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主要完成在教育信息化1.0行动中买来的设备用起来,强调数据,效率和场景,构建以数据/软件为基点智慧校园平台,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总体而言,在市场发展机遇和政策的双重引擎驱动下,教育信息化必将出现更多创新模块和优先企业。本文由 @老鬼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米兰达

2020年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规模或将超过700亿

医疗信息化步入新阶段 医疗机构占应用主体地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分析,医疗信息化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医院管理和临床信息化、区域卫生信息化、个人健康管理。目前,我国医疗信息化整体上处于第一阶段末期和第二个阶段的初期,部分发达地区开始进入第三阶段。整个医疗信息化(即医疗IT或HIT)分为广义的医疗信息化和狭义的医疗信息化。狭义的医疗信息化主要是指医疗服务环节的信息化,主要应用主体是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而广义的医疗信息化还包括医疗支付环节的信息化、医药流通环节的信息化以及其他医疗或医药相关环节的信息化(以下简称为“其他医疗平台IT系统”)。2015-2018年医疗卫生机构IT系统市场规模占总体医疗IT系统比重呈现下降趋势,从2015年的81.55%下降至2018年的74.15%,其他医疗平台IT系统占比从2015年的18.45%提升至2018年的25.85%。总体来看,我国医疗信息化的主要应用市场仍然集中在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前瞻初步估计,2019年医疗机构IT系统占比约73%,其他医疗平台占比提升至27%。医疗信息化需求增长显著 资金投入以三级医院为主2015-2018年,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规模逐年递增,且增速保持在10%以上的较高水平。根据IDC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医疗行业信息化市场规模为491.8亿元,同比增长11.2%。前瞻初步估计,2019年我国以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达到580亿元,同比增长18%。从医疗信息化投资金额来看,三级医院占据医疗信息化资金投入的主导地位。2019年9月,CHIMA发布《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查 2018-2019年度》,在其统计的1909家医院(约占到全国医院总数的5.97%,样本覆盖除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省以外的31个行政区)中,按照医院级别分层,三级医院974家,三级以下医院为935家。根据CHIMA统计数据显示,2018-2019年,三级医院年均投入金额1019.20万元,占比达到80.93%;三级以下医院资金投入240.10万元,占比约19.07%。2020年医疗信息化规模有望突破700亿元在新医改及智慧城市建设的推动下,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未来国内医疗信息化行业呈快速发展态势。近年来医疗信息化市场的投资规模持续扩大,2010-2018已经连续8年保持15%以上的增长率,2018年虽然下降至11.2%,但总体市场规模增速仍处在较高水平,复合增长率约20%。前瞻初步估计,2019年我国医疗信息化受到政策推动,将持续发展态势,增长率约18%。2020年初受到新冠疫情爆发影响,远程医疗及互联网医疗在抗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医疗信息化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前瞻预计,2020年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约708亿元,迎来新的发展高峰,增长率达到22%;到2025年,有望达到1762亿元。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