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爆破器材生产线技改及信息化建设项目1、项目基本情况本项目由公司控股子公司山东圣世达实施。项目拟对山东圣世达现有工业雷管装配生产线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建设电子雷管脚线和高强度塑料导爆管生产线,并搭建完善的生产过程信息化管理系统。本项目将大幅度提升山东圣世达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水平和本质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高精度高强度导爆管雷管和电子雷管脚线等产品的生产能力,满足下游客户市场需求,从而为公司产生新的利润增长点。此外,该项目拟通过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完善生产过程信息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山东圣世达生产运营效能和管理决策水平,以适应金奥博集团化的统一管理和协同运营。2、项目必要性分析(1)实施工业雷管生产线智能化改造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和行业发展方向2018 年,工信部发布《关于推进民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工信部安全[2018]237 号),指出“2022 年底前,将工业雷管生产线装配工房内直接接触雷管的现场操作人员减至 6 人(含)以下。生产线技术条件不符合要求的,不再延续生产许可和安全生产许可;在工业雷管、火工药剂、震源药柱等生产过程中的高风险岗位实现人机隔离操作;推广数码电子雷管装配自动化生产技术和设备”。山东圣世达现有的工业雷管装配生产线建设较早,用人多、自动化水平较低,不满足民爆行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的要求。项目拟对现有的雷管装配生产线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实现装配部分直接接触雷管作业人员不大于 6 人,同时搭建先进的生产制造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产品生产信息、质量检测信息的实时监测,有效提升生产运营效能和本质安全水平。(2)优化产品收入结构,提升公司整体盈利水平工信部《民爆行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快高精度、高可靠性、高强度导爆管雷管以及数码电子雷管发展,工业导爆索向系列化、多功能化发展”的要求。《民用爆炸物品行业技术发展方向及目标》提出“鼓励开发新型起爆器材,推广应用数码电子雷管;到 2025 年底,工业雷管主要技术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逐步全面升级换代为数码电子雷管,所有工业雷管全面满足全生命周期公共安全管控标准要求 ”。为进一步减少电子雷管装配人员,降低导爆管和雷管脚线的成本,本项目对现有电子雷管和导爆管雷管装配线进行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改造,同时配套建设高强度塑料导爆管生产线以及电子雷管脚线生产线,一方面能够满足公司内部高精度高强度导爆管雷管的生产需求,另一方面新增电子雷管脚线生产线,可满足行业内其它雷管厂家对这些辅材的需求。本项目的实施不但将有效提升公司高精度高强度导爆管雷管和电子雷管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降低雷管的生产成本,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将增加公司对外提供高精度高强度导爆管雷管和电子雷管脚线的能力和收入,优化产品收入结构,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公司整体盈利水平。(3)提升信息化水平,提高生产运营效率信息化建设对提升民爆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抗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项目通过搭建设备管理、生产管理、智能化看板、物料追踪、智能仓储和新能源管理等智能化信息服务系统,从人、财、物、信、时、空六个方面全面覆盖生产、物流和销售等方面的运营管理,形成一个能将产业生态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智能环境,有效提高生产和爆破服务效能及其本质安全水平,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和体验,降低生产和服务的总成本,实现公司全业务链条的统一管理和协同运营。3、项目可行性分析(1)本项目实施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民爆行业产品广泛应用于矿山开采、冶金、交通、水利、电力、建筑和石油等领域,尤其在基础工业、重要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持续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为民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我国倡导开展“一带一路”建设,加大海外工程投资力度,有助于民爆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2)公司具备本项目实施的强大技术基础公司致力于民爆行业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拥有 100 多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山东圣世达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引进和自主研发了电子雷管、高精度高强度导爆管雷管、低爆速水胶炸药、小直径水胶炸药和抗冻水胶炸药等高端爆破器材,获得发明专利 4 项、实用新型专利 12 项。另外,山东圣世达现有专业技术人员 89 人,研究员 4 人,高级工程师 7 人,高级经济师 2 人,注册安全工程师 7 人,专业技术人员占公司员工总人数的 23.6%,具有丰富的技术人才储备,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技术和人才基础。(3)项目实施具备客户和品牌基础公司深耕民爆行业多年,凭借先进的民爆器材生产和爆破技术、智能装备、高质量的产品、快速的响应能力和完善的服务体系,形成了“应用服务+整体解决方案”产业形态格局,与国内多家大型民爆器材生产和爆破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国内外建设了 160 余条生产线。公司完善的品牌服务体系和优质稳定的客户资源,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品牌基础和客户基础。4、项目投资概算本项目预计总投资额为 15,208.91 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 15,208.91 万元。5、项目经济效益分析经测算,本项目税后内部收益率为 14.14%,税后投资回收期为 7.72 年。6、项目的立项、土地、环保等有关报批事项本项目正在履行发改委立项备案程序和环评手续,不涉及新增建设用地,无须办理相关手续。
10月15日,受市教育和体育局委托,市经济与信息化局组织专家组对攀枝花市教育信息化2.0软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专家评审,评审会议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会议室举行。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教育和体育局、市财政局、攀枝花浪潮公司、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公司相关负责人参会,会议由攀枝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信息化科李万春同志主持。会上,市电化教育(技术装备)中心主任廖裕代表市教育和体育局介绍了教育信息化2.0基本情况,简要说明了全市教育信息化2.0的主要建设内容、基本原则、总体建设思路、资金来源等事项。攀枝花市教育信息化2.0软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案编制方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从项目可研情况、顶层设计方案、全市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建设清单、相关标准、投资估算等方面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汇报。专家组对攀枝花市教育信息化2.0软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认真评审。经评审,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定位清晰,技术路线选择合理,提出了信息化五年规划,方案可行,能达到预期目标。并提出建议:优化报告结构,加强需求分析,完善分步实施计划;建议拟定《攀枝花市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实施意见》,并纳入攀枝花市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等建议。最后,专家组一致同意该可研报告。该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我市教育信息化2.0整体推进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报告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标志着我市教育信息化2.0软件项目建设即将进入全面建设实施阶段,标志着我市全面加快利用教育信息化构建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构建“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的步伐,将全面助推我市区域教育高地打造。【来源:攀枝花教育体育】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1、项目概况能源电力行业一直是公司重点服务的行业之一,本项目是基于公司在能源电力行业多年的产品积累、技术积累、客户积累而开展建设的。本项目在对公司现有的阿凡达工业大数据服务软件体系进行升级迭代的基础上,将公司的工业大数据服务软件产品进行 SAAS 化改造,更好的满足中小型电力能源企业客户的产品服务需求;并将大量的工业技术原理、行业知识、基础工艺、模型工具进行整合封装,构建 Avatar(阿凡达)工业互联网平台,基于该平台快速高效构建定制化应用,为客户提供设备管理、运行优化、智能安全防护、经营管理、智能决策、能效管理、节能管理、售电交易等一系列软件及系统解决方案。2、项目实施的背景及必要性(1)构建 Avatar(阿凡达)工业互联网平台,满足电力行业需求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和战略支撑产业。虽然电力产业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数字化和智能化,但数字化、智能化的程度与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行业的未来发展需要不断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相互融合,促进电力企业的进一步转型升级。工业互联网作为全球工业体系智能化的重要举措,正在助力能源电力行业走上全新发展之路。公司专注电力行业信息化服务近二十年,需抓住当下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历史契机,满足电力行业用户的需求。本项目中,公司将构建由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组成的 Avatar(阿凡达)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采用中台的方式将公司多年在电力行业积累的共性技术服务以技术接口的方式提供给业务前台使用,为公司在未来产品创新和产品的升级迭代提供更灵活、更敏捷的技术支持,也将为更好的满足电力企业用户的服务需求提供支撑。同时,Avatar(阿凡达)工业互联网平台还将为用户提供综合能源系统基础类服务、综合能源运营及增值服务、综合能源专业运维服务、综合能源监管服务等多种服务,阿凡达工业互联网丰富的服务体系将为公司开拓市场和增强公司盈利能力奠定坚实基础。(2)推动公司产品 SAAS 化改造,优化公司产品服务SAAS 是云计算服务的细分应用领域,意为软件即服务,即通过网络提供软件服务。SAAS 服务供应商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客户可根据工作实际需求,通过互联网从厂商获取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按定购的服务多少和时间长短向厂商支付费用。传统的软件服务,用户需要花费大量投资用于硬件、软件、人员,同时传统软件的部署时间较长,影响到用户产品体验。SAAS 化服务具有节约成本、减少时间消耗、灵活性高、快速部署等优势,占软件服务的比重不断提高。公司深耕电力行业,面向行业重点用户群体,在电力信息化服务中居于领先地位,形成了丰富的软件服务产品体系。随着行业服务的不断创新变革,公司有必要大力推动产品的 SAAS 化改造,为下游用户提供技术更先进、服务更优质、获取更便捷、成本更低廉的服务。本项目通过将公司多年在电力能源行业开发的软件产品进行 SAAS 化改造,实现公司产品体系的优化升级。3、项目实施的可行性(1)国家政策鼓励工业互联网发展,为本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政策基础工业互联网是在工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下,工业体系和互联网体系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工业互联网发展,为本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政策基础。2017 年 11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提出到 2025 年,我国基本形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到 2035 年,建成国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和平台,形成国际先进的技术与产业体系,工业互联网全面深度应用并在优势行业形成创新引领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重点领域实现国际领先;到本世纪中叶,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能力、技术产业体系以及融合应用等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前列。此后,工信部等相关单位先后发布了《工业互联网 APP 培育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0 年)》、《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 年)》、《2018年工业转型升级资金工作指南》、《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拟支持项目》、《“5G+工业互联网”512 工程推进方案》、《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等,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及支持政策。本项目的建设提供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2)丰富的行业项目经验,为本项目实施提供重要保障本项目为公司现有软件产品的升级改造,以及基于长期积累的经验、技术、知识而进行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公司在电力信息化产业深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项目建设经验,将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重要保障。2017-2019 年,公司在能源电力行业信息化服务领域年均实现收入近 10 亿元。公司在行业的多年经营中积累了丰富的能源电力信息化项目建设经验。丰富的项目建设经验一方面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公司能够深入了解下游客户的痛点,满足客户需求;另一方面,公司在能源电力行业组建了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人才保障。(3)优质的客户资源,为本项目实施奠定坚实基础公司在电力行业一直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挖掘电力行业用户对软件信息化服务的需求,持续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凭借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优良的技术服务,公司已同包括国家电网、中国南方电网在内的多个国家级、省部级、市级能源电力重点客户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公司在电力行业拥有丰富优质的客户资源。本项目的产品是一个不断更新升级和迭代的过程,随着能源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及创新,公司产品功能也将持续升级,方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在产品功能上,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也是业务知识和数据资源的积累过程,能够推动本项目进行产品功能升级,为平台持续保持技术优势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市场需求上,长期、稳定的客户资源将为公司带来持续的新产品需求,通过优质客户的延伸也有利于新客户的获取,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有助于本项目产品的市场推广和销售,为产能充分消化提供市场支持。4、项目建设规划(1)项目实施主体本项目由公司与子公司东华鹏霄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实施,实施地点为北京市、青岛市。(2)项目投资额本项目总投资金额为69,874.30 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投入42,311.10 万元,主要用于场地投资、设备购置及安装、软件采购等。(3)项目建设内容本项目的建设内容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1)本项目将对公司现有的阿凡达工业大数据服务软件体系进行升级迭代,主要包括基础软件、工具类软件、管理应用类软件、设备分析软件、安全系列产品等阿凡达工业大数据服务软件;2)本项目将对公司的工业大数据服务软件产品进行 SAAS 化改造,以更好地满足中小型电力能源企业客户的产品服务需求;3)本项目将构建 Avatar(阿凡达)工业互联网平台,该平台主要包括业务中台、数据中台。其中业务中台是将企业常用的业务场景和功能抽象成以组件化或模块化为基础的共享服务中心,使企业可以基于共享服务中心快速构建业务应用;数据中台通过汇聚各类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应用,为公司业务人员、数据专家等提供服务。本项目的建设不仅能提升公司产品的技术水平,丰富产品的功能模块,更为重要的是本项目通过构建工业互联网,将公司积累多年的电力能源行业资源进行整合封装,为企业用户提供更智能的产品服务,有利于公司盈利能力的增强,并使得公司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
弹性裸金属平台建设项目1、项目概况弹性裸金属平台建设项目是首都在线基于多年技术积累全力打造的一款基于物理机交付的云服务产品。公司将机柜、网络、服务器、存储等软硬件进行整体打包,形成云化的物理机实例。客户可以分钟级开通基于裸金属的整体运行环境,实现物理资源的按需使用、即时交付。同时,公司能够整合现有云平台提供的服务,支持硬件大规模自动化管理、支持软件自动化部署,为企业级客户提供实时的软件部署与业务响应能力,助力客户核心业务的飞速成长。2、项目实施的背景和必要性(1)利好政策不断加码,云计算成为“新基建”重要组成部分云计算是信息技术发展和创新的集中体现,是信息化技术发展的重大变革和必然趋势。首先,云计算技术体系复杂,涉及 IDC 机柜、硬件设备、大规模组网、计算虚拟化、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存储等诸多技术领域。其次,云计算在当前复杂架构的基础上仍在持续演进,软件方面,Spark(通用内存并行计算框架)、Docker(轻量级的虚拟化技术)、Kubernetes(大规模容器编排技术)等前沿技术层出不穷;硬件方面,数据中心的节能技术也不断取得新进展。此外,云计算技术也是众多前沿科技发展的基础,满足了数据催生的巨量数据的存储、传输和运算需求,保障了人工智能发展所需的海量算力,支持着物联网应用场景的进一步拓展和使用体验的不断优化。当前,云计算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纷纷出台扶持政策,着力支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支持软件企业向云计算转型,培育骨干龙头企业,推动产业生态建设。2020 年 3 月 18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鼓励以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边缘计算、5G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应用为支撑,引导数字化服务商针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建设云服务平台、开放数字化资源、开发数字化解决方案,为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夯实基础。2020 年 4 月 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中,鼓励在具备条件的行业领域和企业范围内,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数字孪生、5G、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应用和集成创新,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2020 年 4 月 20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次正式对“新基建”的概念进行解读,云计算作为新技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将与人工智能、区块链、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融合发展,从底层技术架构到上层服务模式两方面赋能传统行业智能升级转型。2020 年 6 月,北京市政府出台《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 年)》,明确提出“落实国家“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支持互联网平台型龙头企业延伸服务链条,搭建教育、医疗、餐饮、零售、制造、文化、商务、家政服务等细分行业云。建设一批细分行业互联网平台和垂直电商平台,培育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服务商。鼓励各类专业服务机构企业上云,支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和双创基地的智能化改造,打造中小企业数字赋能生态”。综上,利好政策不断加码,IDC 和云计算服务商尤其是面向企业级用户提供服务的云计算服务商,面临着良好政策环境和发展机遇。(2)云计算催化大量应用虚拟化部署,性能和稳定性需求使得裸金属应时而生虚拟化是云计算的核心技术,有效提高了服务器的利用率,即变相降低了单位服务器的价格,加速了软件服务的普及。然而在云计算高速发展过程中,仍有一些应用存在高性能和稳定性的需求,不适合部署在虚拟机上,而用户又希望像管理虚拟机一样管理物理服务器,裸金属应时而生。裸金属兼顾物理机和虚拟机的优势,为应用提供专属的物理服务器,保障核心应用的高性能和稳定性,支持自定义安装操作系统,并提供裸金属主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3)裸金属在一定程度上抢占传统物理服务器市场成为大势所趋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上云需求与日俱增。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19 年,95%的企业认为使用云计算可以降低企业的 IT 成本,其中超过10%的用户成本节省在一半以上。另外,超四成的企业表示使用云计算提升了IT运行效率,IT运维工作量减少和安全性提升的占比分别为25.80%和24.20%。可见,云计算将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不同行业对高性能计算的持续需求,以及对延迟敏感和数据密集型操作的可靠负载均衡需求,是引发裸金属云市场增长的两大关键因素。目前,裸金属云服务的市场增长主要来自两类客户:一类是业务对性能要求比较高的客户,例如大型在线游戏、区块链、基因测序等领域;另一类是传统大中型企业,裸金属云服务能够助力客户在数据库、核心应用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此外,裸金属服务器数据存储能力显著优于传统物理服务器,且能够满足数据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并可以实现弹性设置、节省成本,在服务器市场中的应用正在逐渐普及。(4)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目前首都在线的计算产品主要是云主机,首都在线云主机基于服务器虚拟化构建。由于虚拟化的技术架构制约,在特定业务场景下不能满足部分客户的性能要求,弹性裸金属作为新的基础设施平台,可以承接 PaaS、SaaS 类业务的部署,满足客户在高性能、一键式全球快速部署、弹性开通与回收调度、大规模服务器运维等方面的多样化业务需求。综上,首都在线弹性裸金属平台建设将在原来云主机产品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布局,优化产品结构,有助于持续满足客户应用需求,扩大服务范围,进一步提高公司盈利水平。3、项目实施的可行性(1)产品综合优势突出,支撑项目可行首都在线弹性裸金属平台可支持全球多节点分钟级交付,提供多种规格的专属物理机组合方式,具备与物理机无差别的极致计算性能,且通过首都在线深度定制的物理服务器,结合不同品牌 CPU、GPU、存储、网络等硬件优化以及特定的软件优化,在同等价格下,做到计算性能最优。平台还可提供可视化监控及管理平台,提供了从硬件到OS全面的监控与管理的平台能力,超越传统的物理机管理模式。产品综合优势突出,具有可行性。(2)稳定优质的客户资源为项目实施奠定坚实基础详见本报告“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之“(一)一体化云服务平台升级项目”之“3、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之“(2)稳定优质的客户资源为项目实施奠定坚实基础”。(3)下游行业/应用场景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工信部《2020 年前三季度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运行情况》报告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互联网接入服务收入低速增长,互联网数据服务收入平稳增长。前三季度,互联网企业完成互联网接入及相关服务收入 272.1 亿元,同比增长3.2%;互联网数据服务(包括云服务、大数据服务等)收入 137.9 亿元,同比增长 15.5%,增速较上半年提高 1.2 个百分点。2020 年前三季度,信息服务收入增速继续小幅回落,网络游戏、音视频服务增长逐步常态化。前三季度,互联网企业共完成信息服务(包括网络音乐和视频、网络游戏、新闻信息、网络阅读等在内)收入 5,278 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较上半年回落 3.5 个百分点,在互联网业务收入中占比为 58.9%。其中网络游戏、音视频服务类企业的业务收入由高速增长逐步回落,逐步走向常态化增长;新闻和内容服务类企业的业务收入小幅增长。4、项目建设规划(1)项目实施主体本项目的实施主体为公司,实施地点为北京市和广东省佛山市。(2)项目投资额本项目的投资额为59,801.25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59,801.25万元,募集资金将主要投资于项目建设期间办公场地租赁费用、软硬件设备购置费用、带宽及机柜租赁费用、核心技术人员薪资及福利费用。(3)项目建设内容本项目的建设内容为弹性裸金属平台,包括机柜、可定制物理机、10/25G交换网络、弹性存储、防火墙、监控、基础运维和上层软件服务等内容。弹性裸金属平台建设项目基于首都在线多年技术积累,全力打造一种基于物理机交付的云服务体验,将机柜、网络、服务器、存储、云服务进行整体打包,形成云化的物理机实例,客户可以分钟级开通基于裸金属的整体运行环境,实现物理资源的按需使用、即时交付。
项目概况: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地点:阿坝州;建设内容:项目拟建一栋绿色云计算中心(机房、配变电室、办公区)、大数据处理中心(数据预处理中心、数据分析可视化中心、数据安全服务业中心)、大数据融合应用研发中心、门卫及其他辅助用房建筑。项目简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多元化,数据与算力逐渐成为支撑“虚拟生态”发展的核心要素,即信息时代的第一生产力。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的发展与兴起,未来对于算力与数据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另外,随着国家及地方政府一系列有利政策的出台,大数据国家战略正在加速落地,大数据产业发展机遇空前。大数据政策从全面、总体规划逐渐朝各大产业、各细分领域延伸,大数据产业发展也在逐步从理论研究走向实际应用之路。基于对数据、算力及应用现状与趋势的分析研究,结合相关自然能源优势条件与大数据行业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情况,计划新建一处占地面积20000.10 m2(约30亩)的大数据产业基地。本项目致力于打造大数据行业西南地区乃至全国极具影响力的企业。社会效益分析:1.助推大数据产业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2.推动大数据服务行业发展;3.推动地方大数据产业人才的培养与就业;4.大幅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结论:本项目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符合国家改革开放的方针。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对项目进行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依据市场需求,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资金筹措的可能性,合理确定了项目的建设内容、运营模式。对项目的具体选址方案、服务流程、设备选型、组织机构、劳动定员、实施进度、市场前景等进行了分析论证,认为该项目建设目标明确,市场前景广阔,技术方案科学合理,工艺设备先进适用。项目在技术上是可行的,项目各项财务指标均高于行业基准水平,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强,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在财务上也是可行的。在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项目建设还可为促进大数据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1、项目概况本项目围绕公司互联网营销业务开展需要,建设公司互联网营销研发中心,对公司现有业务能力输出系统及信息系统进行升级开发,包括供应链与财务一体化系统、会员管理(CRM)系统、客户数据管理系统(CDP)和电商代运营项目管理等内容;同时,结合公司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主要业务需求,开发数据中台和广告投放系统,包括数据中台-数舱和推广投放自动化系统等;此外,稳步增长的业务需求使得公司积累了大量有效的服务经验,为了实现对客户的快速响应,公司将对现有的成功服务经验进行梳理,实施并开发创意资产管理系统和电商代运营知识库,通过信息系统将相关经验和能力做标准化的输出,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上述信息系统平台的升级开发,将全面覆盖公司外部业务和内部经营各环节的信息化系统,为公司的经营管理提供充分、可靠的依据,保障公司的信息安全,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运营水平,强化公司的市场竞争力。2、项目建设必要性(1)研发中心将为公司互联网营销业务提供信息支撑传统营销时期,企业进行营销主要是依靠品牌形象的建立,而在互联网营销时代,企业进行营销需要实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用户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内容,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的参考依据来源于大数据,要想实现“根据需求进行营销”,就需要通过大数据分析,因此大数据分析师进行网络营销的基础。而建设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不仅在内部管理上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在外部业务上可以将客户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筛选,实现客户分级管理,需求定位,进而达到精准营销的目标,使数据变为可用的信息。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公司将利用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对市场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挖掘用户需求及消费习惯,不断夯实公司的互联网营销技能,以期能够更好地服务客户,制定出高效可行的营销方案。(2)建设先进的信息化系统,有助于公司提升经营管理效率随着公司规模及业务量的不断发展,公司的分支机构、人员、设备等不断增加,公司提高管理效率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公司迫切需要强化内部信息系统,做到全公司数据采集,内部信息共享、资源统一调度、服务快速响应。本项目将开发引进专业化管理与业务协同的一体化信息平台,整合公司的管理信息,规范管理流程和数据流程,对公司业务的成本、合同、资源、质量、安全、风险等重要管理要素进行全过程控制和跟踪,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效率,进而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3)通过建设研发中心,提升公司研发能力并增强市场竞争力目前,随着互联网营销行业竞争加剧,公司业务发展需要更多新兴技术的支撑。公司虽然在本行业有比较丰富的技术储备,但互联网营销企业众多,竞争激烈,技术迭代非常快,每一个新技术的诞生都可能会使市场的竞争格局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公司拟通过建设研发中心,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研发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3、项目建设可行性(1)国家政策支持电商业务发展,研发中心建设具有政策基础近年来,电子商务行业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巨大,政府大力扶持和引导电子商务发展,国家各部委陆续发布了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政策。2017 年 2 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提出在“互联网+”应用服务中将电子商务服务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2018 年 8 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该法案明确指出:国家鼓励发展电子商务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促进电子商务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公司建立研发中心在国家政策层面是可行的。(2)丰富的营销经验及持续性人才引进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在营销业务方面,公司聚焦特定行业内的优势客户,在白酒、家具、乳业、个人护理品类中选择与一线品牌进行合作,凭借公司突出的数字营销能力为客户提供电商运营服务,协助客户拓展线上市场,积累了丰富的互联网营销业务经验。在人才方面,公司清晰地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必须具有信息化构思的专业头脑和专业知识。因此,近年来公司积极结合当下市场的变化,持续引进了一批既了解行业专业知识又精通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提高了公司整体员工的信息化水平。本项目实施后,公司在营销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及持续性的人才引进为本项目提供有力支撑。4、投资概算情况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拟投资总额为 19,340.12 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 19,340.12万元,具体投资情况如下:5、项目实施主体本项目实施主体为公司下属子公司久爱致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6、项目实施地点项目实施地点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将通过购置办公写字楼用于本项目的实施。7、项目备案及审批情况截至本报告公告日,本项目相关备案手续正在办理过程中。
一、项目名称用友智能制造服务平台项目。二、申报单位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项目地址北京海淀区北清路68号用友产业园。四、项目建设背景一、制造业的强盛与衰败,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寒暑表”,对于大国而言更是如此。近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制造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论述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前景时,要求我们“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总书记说的这“三个转变”,高度概括了中国制造业发展道路上的“三道门槛”。因此,中国制造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公企业,只有做大做强,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二、中国企业普遍进入以互联网化为核心的3.0发展阶段,智能制造成为制造业的必然方向。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推进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深入实施工业强基、重大装备专项工程,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通过物联网,智能制造最终要实现的是社会化协同、智慧化管理、智能化生产,从而达到智慧管理的新高度,推动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三、面对以信息网络技术创新引领的智能化制造新趋势,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成为打造中国制造业升级版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正呈现出“由外向内”转变的态势。即,互联网正向生产流程的研、产、供、销、服各个环节逐步渗透,呈现出智能化、协同化、定制化、服务化和平台化的转型特点。制造业成为融合发展的主要需求者和实践者,同时也是互联网的重要服务对象。其中,汽车、机械、食品加工、医药、电子、化工等行业的转型创新较为突出。面对制造业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迫切需求及其所带来的市场空间,国内各领域企业不断拓展业务范围,进军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领域,加快推动了国内智能制造发展。五、项目内容介绍用友智能制造服务平台支撑制造企业从传统制造方式向智能制造方式转变,帮助制造企业实现业务管理系统与生产现场的互联互通,是业务系统往生产现场的延伸,同时将制造企业生产过程的生产数据、质量数据、设备运行数据等各种工业数据进行采集、归档、管理。用友智能制造服务平台是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与现代制造技术的融合发展,在此基础上构建生态圈,发展合作伙伴(独立软件供应商、系统集成商、个人开发者)为生态圈的业务提供支撑。用友智能制造服务平台由基础平台、智能工厂、智慧管理、产业互联、智能决策五个层面构成,体现了产业链集成、价值链集成与纵向集成的理念。从整体看,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呈现由中间向上下两端延伸态势,向上与互联网化融合、向下向智能工厂延伸,自上而下,互联互通。六、项目关键技术用友智能制造服务平台的关键技术包括虚拟化、用户软件自动化部署、弹性计算、大规模资源管理与调度、数据支撑技术、并行计算框架、流程应用支撑、SNS应用支撑、PaaS适配IaaS的基础技术设施、集成服务支持、海量数据挖掘、开发部署系统、安全技术、支持语义建模的报表及BI脚本引擎、运营管理技术、服务管理。七、项目战略定位用友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将采取开放的平台与架构,聚集大量的开发者,打造国内领先的企业级平台生态圈。用友智能制造服务平台构建产业生态链,全面实行国产化,以求自主可控,能够替换国际厂商,提供产业链协同服务,通过平台聚集大量企业用户及数据,为用友公司和合作伙伴创造更大利润空间!八、项目目标客户经过多年实践,用友公司在流程制造行业、离散制造行业、装备制造行业已经积累了数千家成功案例,涵盖化工、建材、能源、冶金、机械、电子、汽配、家居等数十个细分行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政务信息化 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9〕5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 2019年12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为规范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推动政务信息系统跨部门跨层级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强化政务信息系统应用绩效考核,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2016〕51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的国家政务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实施的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国家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国家信息资源库、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国家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机房等)、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以及相关支撑体系等符合《政务信息系统定义和范围》规定的系统。第三条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应当坚持统筹规划、共建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靠的原则。第四条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牵头编制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对各部门审批的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进行备案管理。财政部负责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预算管理和政府采购管理。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审批、建设、运行和安全监管等相关工作,并按照“以统为主、统分结合、注重实效”的要求,加强对政务信息化项目的并联管理。第五条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中央网信办、国务院办公厅、财政部建立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协商机制,做好统筹协调,开展督促检查和评估评价,推广经验成果,形成工作合力。第二章 规划和审批管理第六条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信息化发展规律和政务信息化建设特点,统筹考虑并充分论证各部门建设需求,编制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并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如内外部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适时组织评估论证,提出调整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各有关部门编制规划涉及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应当与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进行衔接。第七条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或者核报国务院审批的政务信息化项目,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按照项目审批管理的政务信息化项目,原则上包括编报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等环节。对于已经纳入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的项目,可以直接编报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党中央、国务院有明确要求,或者涉及国家重大战略、国家安全等特殊原因,情况紧急,且前期工作深度达到规定要求的项目,可以直接编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第八条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原则上不再进行节能评估、规划选址、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等审批,涉及新建土建工程、高耗能项目的除外。第九条除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或者核报国务院审批的外,其他有关部门自行审批新建、改建、扩建,以及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产生的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应当按规定履行审批程序并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备案文件应当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审批部门、绩效目标及绩效指标、投资额度、运行维护经费、经费渠道、信息资源目录、信息共享开放、应用系统、等级保护或者分级保护备案情况、密码应用方案和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报告等内容,其中改建、扩建项目还需提交前期项目第三方后评价报告。第十条跨部门共建共享的政务信息化项目,由牵头部门会同参建部门共同开展跨部门工程框架设计,形成统一框架方案后联合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框架方案要确定工程的参建部门、建设目标、主体内容,明确各部门项目与总体工程的业务流、数据流及系统接口,初步形成数据目录,确保各部门建设内容无重复交叉,实现共建共享要求。框架方案确定后,各部门按照项目管理要求申请建设本部门参建内容。各有关部门对于需要地方共享协同的政务信息化项目,应当按照统筹规划、分级审批、分级建设、共享协同的原则建设,并加强与地方已有项目的衔接。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加强对地方的指导,统筹制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总体要求和标准规范。地方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根据项目的总体目标、整体框架、建设任务、绩效目标及指标等,按照本地有关规定开展项目审批建设工作,并做好与国家有关项目建设单位的衔接配合。第十一条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应当包括信息资源共享分析篇(章)。咨询评估单位的评估报告应当包括对信息资源共享分析篇(章)的评估意见。审批部门的批复文件或者上报国务院的请示文件应当包括对信息资源共享分析篇(章)的意见。项目建设单位应当编制信息资源目录,建立信息共享长效机制和共享信息使用情况反馈机制,确保信息资源共享,不得将应当普遍共享的数据仅向特定企业、社会组织开放。信息资源目录是审批政务信息化项目的必备条件。信息资源共享的范围、程度以及网络安全情况是确定项目建设投资、运行维护经费和验收的重要依据。第十二条各部门所有新建政务信息化项目,均应当在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子平台(以下简称管理平台)报批或者备案。所有中央本级政务信息系统应当全口径纳入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各部门应当在管理平台及时更新本部门政务信息系统目录。管理平台汇总形成国家政务信息系统总目录。第三章 建设和资金管理第十三条项目建设单位应当确定项目实施机构和项目责任人,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全过程的统筹协调,强化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并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工程监理、合同管理等制度。招标采购涉密信息系统的,还应当执行保密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第十四条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党政机关安全管理等有关规定,建立网络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技术措施,加强政务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的安全保密设施建设,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检测与风险评估,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第十五条项目建设单位应当落实国家密码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密码保障系统并定期进行评估。第十六条项目应当采用安全可靠的软硬件产品。在项目报批阶段,要对产品的安全可靠情况进行说明。项目软硬件产品的安全可靠情况,项目密码应用和安全审查情况,以及硬件设备和新建数据中心能源利用效率情况是项目验收的重要内容。第十七条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充分依托云服务资源开展集约化建设。第十八条对于人均投资规模过大、项目建设单位不具备建设运行维护能力的项目,应当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或者外包,减少自建自管自用自维。第十九条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实行工程监理制,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有关规定,委托工程监理单位对项目建设进行工程监理。第二十条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对项目绩效目标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并征求有关项目使用单位和监理单位的意见,形成项目绩效评价报告,在建设期内每年年底前向项目审批部门提交。项目绩效评价报告主要包括建设进度和投资计划执行情况。对于已投入试运行的系统,还应当说明试运行效果及遇到的问题等。第二十一条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工程严重逾期、投资重大损失等问题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及时向项目审批部门报告,项目审批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要求项目建设单位进行整改或者暂停项目建设。第二十二条项目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项目审批部门批复的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实施项目建设。项目建设目标和内容不变,项目总投资有结余的,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将结余资金退回。项目建设的资金支出按照国库集中支付有关制度规定执行。第二十三条项目投资规模未超出概算批复、建设目标不变,项目主要建设内容确需调整且资金调整数额不超过概算总投资15%,并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由项目建设单位调整,同时向项目审批部门备案:(一)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确需改变建设内容的;(二)确需对原项目技术方案进行完善优化的;(三)根据所建政务信息化项目业务发展需要,在已批复项目建设规划的框架下调整相关建设内容及进度的。不符合上述情形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相应手续。第二十四条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未获批复前,原则上不予下达项目建设投资。对于因开展需求分析、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购地、拆迁等确需提前安排投资的政务信息化项目,项目建设单位可以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复后,向项目审批部门提出申请。第二十五条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成后半年内,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审批部门组织验收,提交验收申请报告时应当一并附上项目建设总结、财务报告、审计报告、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包括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测评报告或者非涉密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报告等)、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报告等材料。项目建设单位不能按期申请验收的,应当向项目审批部门提出延期验收申请。项目审批部门应当及时组织验收。验收完成后,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将验收报告等材料报项目审批部门备案。第二十六条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做好项目档案管理,并探索应用电子档案。未进行档案验收或者档案验收不合格的,不得通过项目验收。第二十七条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通过验收并投入运行后12至24个月内,依据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绩效评价有关要求,开展自评价,并将自评价报告报送项目审批部门和财政部门。项目审批部门结合项目建设单位自评价情况,可以委托相应的第三方咨询机构开展后评价。第二十八条加强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投资和运行维护经费协同联动,坚持“联网通办是原则,孤网是例外”。部门已建的政务信息化项目需升级改造,或者拟新建政务信息化项目,能够按要求进行信息共享的,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审核;如果部门认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不能进行信息共享,但是确有必要建设或者保留的,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报国务院,由国务院办公厅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审核,经国务院批准后方可建设或者保留。(一)对于未按要求共享数据资源或者重复采集数据的政务信息系统,不安排运行维护经费,项目建设单位不得新建、改建、扩建政务信息系统。(二)对于未纳入国家政务信息系统总目录的系统,不安排运行维护经费。(三)对于不符合密码应用和网络安全要求,或者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政务信息系统,不安排运行维护经费,项目建设单位不得新建、改建、扩建政务信息系统。第四章 监督管理第二十九条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接受项目审批部门及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配合做好绩效评价、审计等监督管理工作,如实提供建设项目有关资料和情况,不得拒绝、隐匿、瞒报。第三十条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央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政务信息共享的要求,以及项目建设中招标采购、资金使用、密码应用、网络安全等情况实施监督管理。发现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或者批复要求的,应当要求项目建设单位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者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审批部门可以对其进行通报批评、暂缓安排投资计划、暂停项目建设直至终止项目。网络安全监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国家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监管,并指导监督项目建设单位落实网络安全审查制度要求。各部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保密等法律法规规定,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一致性的防护体系,按要求采用密码技术,并定期开展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确保政务信息系统运行安全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的数据安全。第三十一条审计机关应当依法加强对国家政务信息系统的审计,促进专项资金使用真实、合法和高效,推动完善并监督落实相关制度政策。第三十二条项目审批部门、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绩效评价和项目后评价结果的应用,根据评价结果对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指导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并按照项目审批管理要求将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安排政府投资和运行维护经费的重要依据。第三十三条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履行审批、备案程序,或者因管理不善、弄虚作假造成严重超概算、质量低劣、损失浪费、安全事故或者其他责任事故的,相关部门应当予以通报批评,并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相关部门、单位或者个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截留、挪用政务信息化项目资金,或者违规安排运行维护经费的,由有关部门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相关规定予以查处。第五章 附 则第三十四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及职责分工,制定本部门的具体管理办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参照本办法制定本地区的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负责解释。第三十六条本办法自2020年2月1日起施行。2007年8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来源:中国政府网
新华社北京1月21日电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国家政务信息系统的规划、审批、建设、共享和监管作出规定。《办法》指出,要规范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推动政务信息系统跨部门跨层级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强化系统应用绩效考核。国家政务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实施的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国家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国家信息资源库、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国家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机房等)、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以及相关支撑体系等符合《政务信息系统定义和范围》规定的系统。《办法》强调,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应当坚持统筹规划、共建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靠的原则,充分发挥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的统筹作用。各有关部门编制规划涉及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应当与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进行衔接。《办法》在简化优化项目申报和审批流程的基础上,要求对中央本级政务信息系统全口径纳入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各部门所有新建政务信息化项目,均应当在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子平台报批或者备案。各部门应当在管理平台及时更新本部门政务信息系统目录。管理平台汇总形成国家政务信息系统总目录。《办法》提出,加强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投资和运行维护经费协同联动,对于未按要求共享数据资源、未纳入国家政务信息系统总目录、不符合密码应用和网络安全要求等情况的政务信息系统,不安排运行维护经费。加强对绩效评价和项目后评价结果的应用,将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安排政府投资和运行维护经费的重要依据。坚持“联网通办是原则,孤网是例外”,对部门认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不能进行信息共享,但是确有必要建设或者保留的,经国务院批准后方可建设或者保留。《办法》强调,有关部门要建立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协商机制,做好统筹协调,开展督促检查和评估评价,推广经验成果,形成工作合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9〕5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2019年12月30日(此件公开发布)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规范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推动政务信息系统跨部门跨层级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强化政务信息系统应用绩效考核,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2016〕51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的国家政务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实施的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国家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国家信息资源库、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国家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机房等)、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以及相关支撑体系等符合《政务信息系统定义和范围》规定的系统。第三条 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应当坚持统筹规划、共建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靠的原则。第四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牵头编制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对各部门审批的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进行备案管理。财政部负责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预算管理和政府采购管理。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审批、建设、运行和安全监管等相关工作,并按照“以统为主、统分结合、注重实效”的要求,加强对政务信息化项目的并联管理。第五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中央网信办、国务院办公厅、财政部建立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协商机制,做好统筹协调,开展督促检查和评估评价,推广经验成果,形成工作合力。第二章 规划和审批管理第六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信息化发展规律和政务信息化建设特点,统筹考虑并充分论证各部门建设需求,编制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并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如内外部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适时组织评估论证,提出调整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各有关部门编制规划涉及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应当与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进行衔接。第七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或者核报国务院审批的政务信息化项目,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按照项目审批管理的政务信息化项目,原则上包括编报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等环节。对于已经纳入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的项目,可以直接编报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党中央、国务院有明确要求,或者涉及国家重大战略、国家安全等特殊原因,情况紧急,且前期工作深度达到规定要求的项目,可以直接编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第八条 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原则上不再进行节能评估、规划选址、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等审批,涉及新建土建工程、高耗能项目的除外。第九条 除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或者核报国务院审批的外,其他有关部门自行审批新建、改建、扩建,以及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产生的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应当按规定履行审批程序并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备案文件应当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审批部门、绩效目标及绩效指标、投资额度、运行维护经费、经费渠道、信息资源目录、信息共享开放、应用系统、等级保护或者分级保护备案情况、密码应用方案和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报告等内容,其中改建、扩建项目还需提交前期项目第三方后评价报告。第十条 跨部门共建共享的政务信息化项目,由牵头部门会同参建部门共同开展跨部门工程框架设计,形成统一框架方案后联合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框架方案要确定工程的参建部门、建设目标、主体内容,明确各部门项目与总体工程的业务流、数据流及系统接口,初步形成数据目录,确保各部门建设内容无重复交叉,实现共建共享要求。框架方案确定后,各部门按照项目管理要求申请建设本部门参建内容。各有关部门对于需要地方共享协同的政务信息化项目,应当按照统筹规划、分级审批、分级建设、共享协同的原则建设,并加强与地方已有项目的衔接。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加强对地方的指导,统筹制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总体要求和标准规范。地方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根据项目的总体目标、整体框架、建设任务、绩效目标及指标等,按照本地有关规定开展项目审批建设工作,并做好与国家有关项目建设单位的衔接配合。第十一条 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应当包括信息资源共享分析篇(章)。咨询评估单位的评估报告应当包括对信息资源共享分析篇(章)的评估意见。审批部门的批复文件或者上报国务院的请示文件应当包括对信息资源共享分析篇(章)的意见。项目建设单位应当编制信息资源目录,建立信息共享长效机制和共享信息使用情况反馈机制,确保信息资源共享,不得将应当普遍共享的数据仅向特定企业、社会组织开放。信息资源目录是审批政务信息化项目的必备条件。信息资源共享的范围、程度以及网络安全情况是确定项目建设投资、运行维护经费和验收的重要依据。第十二条 各部门所有新建政务信息化项目,均应当在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子平台(以下简称管理平台)报批或者备案。所有中央本级政务信息系统应当全口径纳入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各部门应当在管理平台及时更新本部门政务信息系统目录。管理平台汇总形成国家政务信息系统总目录。第三章 建设和资金管理第十三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当确定项目实施机构和项目责任人,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全过程的统筹协调,强化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并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工程监理、合同管理等制度。招标采购涉密信息系统的,还应当执行保密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第十四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党政机关安全管理等有关规定,建立网络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技术措施,加强政务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的安全保密设施建设,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检测与风险评估,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第十五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当落实国家密码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密码保障系统并定期进行评估。第十六条 项目应当采用安全可靠的软硬件产品。在项目报批阶段,要对产品的安全可靠情况进行说明。项目软硬件产品的安全可靠情况,项目密码应用和安全审查情况,以及硬件设备和新建数据中心能源利用效率情况是项目验收的重要内容。第十七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充分依托云服务资源开展集约化建设。第十八条 对于人均投资规模过大、项目建设单位不具备建设运行维护能力的项目,应当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或者外包,减少自建自管自用自维。第十九条 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实行工程监理制,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有关规定,委托工程监理单位对项目建设进行工程监理。第二十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对项目绩效目标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并征求有关项目使用单位和监理单位的意见,形成项目绩效评价报告,在建设期内每年年底前向项目审批部门提交。项目绩效评价报告主要包括建设进度和投资计划执行情况。对于已投入试运行的系统,还应当说明试运行效果及遇到的问题等。第二十一条 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工程严重逾期、投资重大损失等问题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及时向项目审批部门报告,项目审批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要求项目建设单位进行整改或者暂停项目建设。第二十二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项目审批部门批复的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实施项目建设。项目建设目标和内容不变,项目总投资有结余的,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将结余资金退回。项目建设的资金支出按照国库集中支付有关制度规定执行。第二十三条 项目投资规模未超出概算批复、建设目标不变,项目主要建设内容确需调整且资金调整数额不超过概算总投资15%,并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由项目建设单位调整,同时向项目审批部门备案:(一)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确需改变建设内容的;(二)确需对原项目技术方案进行完善优化的;(三)根据所建政务信息化项目业务发展需要,在已批复项目建设规划的框架下调整相关建设内容及进度的。不符合上述情形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相应手续。第二十四条 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未获批复前,原则上不予下达项目建设投资。对于因开展需求分析、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购地、拆迁等确需提前安排投资的政务信息化项目,项目建设单位可以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复后,向项目审批部门提出申请。第二十五条 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成后半年内,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审批部门组织验收,提交验收申请报告时应当一并附上项目建设总结、财务报告、审计报告、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包括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测评报告或者非涉密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报告等)、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报告等材料。项目建设单位不能按期申请验收的,应当向项目审批部门提出延期验收申请。项目审批部门应当及时组织验收。验收完成后,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将验收报告等材料报项目审批部门备案。第二十六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做好项目档案管理,并探索应用电子档案。未进行档案验收或者档案验收不合格的,不得通过项目验收。第二十七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通过验收并投入运行后12至24个月内,依据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绩效评价有关要求,开展自评价,并将自评价报告报送项目审批部门和财政部门。项目审批部门结合项目建设单位自评价情况,可以委托相应的第三方咨询机构开展后评价。第二十八条 加强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投资和运行维护经费协同联动,坚持“联网通办是原则,孤网是例外”。部门已建的政务信息化项目需升级改造,或者拟新建政务信息化项目,能够按要求进行信息共享的,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审核;如果部门认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不能进行信息共享,但是确有必要建设或者保留的,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报国务院,由国务院办公厅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审核,经国务院批准后方可建设或者保留。(一)对于未按要求共享数据资源或者重复采集数据的政务信息系统,不安排运行维护经费,项目建设单位不得新建、改建、扩建政务信息系统。(二)对于未纳入国家政务信息系统总目录的系统,不安排运行维护经费。(三)对于不符合密码应用和网络安全要求,或者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政务信息系统,不安排运行维护经费,项目建设单位不得新建、改建、扩建政务信息系统。第四章 监督管理第二十九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接受项目审批部门及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配合做好绩效评价、审计等监督管理工作,如实提供建设项目有关资料和情况,不得拒绝、隐匿、瞒报。第三十条 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央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政务信息共享的要求,以及项目建设中招标采购、资金使用、密码应用、网络安全等情况实施监督管理。发现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或者批复要求的,应当要求项目建设单位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者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审批部门可以对其进行通报批评、暂缓安排投资计划、暂停项目建设直至终止项目。网络安全监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国家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监管,并指导监督项目建设单位落实网络安全审查制度要求。各部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保密等法律法规规定,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一致性的防护体系,按要求采用密码技术,并定期开展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确保政务信息系统运行安全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的数据安全。第三十一条 审计机关应当依法加强对国家政务信息系统的审计,促进专项资金使用真实、合法和高效,推动完善并监督落实相关制度政策。第三十二条 项目审批部门、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绩效评价和项目后评价结果的应用,根据评价结果对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指导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并按照项目审批管理要求将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安排政府投资和运行维护经费的重要依据。第三十三条 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履行审批、备案程序,或者因管理不善、弄虚作假造成严重超概算、质量低劣、损失浪费、安全事故或者其他责任事故的,相关部门应当予以通报批评,并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相关部门、单位或者个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截留、挪用政务信息化项目资金,或者违规安排运行维护经费的,由有关部门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相关规定予以查处。第五章 附 则第三十四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及职责分工,制定本部门的具体管理办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参照本办法制定本地区的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负责解释。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20年2月1日起施行。2007年8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国家政务信息系统的规划、审批、建设、共享和监管作出规定。《办法》指出,要规范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推动政务信息系统跨部门跨层级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强化系统应用绩效考核。国家政务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实施的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国家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国家信息资源库、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国家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机房等)、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以及相关支撑体系等符合《政务信息系统定义和范围》规定的系统。《办法》强调,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应当坚持统筹规划、共建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靠的原则,充分发挥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的统筹作用。各有关部门编制规划涉及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应当与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进行衔接。《办法》在简化优化项目申报和审批流程的基础上,要求对中央本级政务信息系统全口径纳入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各部门所有新建政务信息化项目,均应当在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子平台报批或者备案。各部门应当在管理平台及时更新本部门政务信息系统目录。管理平台汇总形成国家政务信息系统总目录。《办法》提出,加强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投资和运行维护经费协同联动,对于未按要求共享数据资源、未纳入国家政务信息系统总目录、不符合密码应用和网络安全要求等情况的政务信息系统,不安排运行维护经费。加强对绩效评价和项目后评价结果的应用,将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安排政府投资和运行维护经费的重要依据。坚持“联网通办是原则,孤网是例外”,对部门认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不能进行信息共享,但是确有必要建设或者保留的,经国务院批准后方可建设或者保留。《办法》强调,有关部门要建立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协商机制,做好统筹协调,开展督促检查和评估评价,推广经验成果,形成工作合力。文件原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9〕5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2019年12月30日(此件公开发布)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推动政务信息系统跨部门跨层级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强化政务信息系统应用绩效考核,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2016〕51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的国家政务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实施的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国家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国家信息资源库、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国家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机房等)、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以及相关支撑体系等符合《政务信息系统定义和范围》规定的系统。第三条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应当坚持统筹规划、共建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靠的原则。第四条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牵头编制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对各部门审批的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进行备案管理。财政部负责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预算管理和政府采购管理。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审批、建设、运行和安全监管等相关工作,并按照“以统为主、统分结合、注重实效”的要求,加强对政务信息化项目的并联管理。第五条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中央网信办、国务院办公厅、财政部建立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协商机制,做好统筹协调,开展督促检查和评估评价,推广经验成果,形成工作合力。第二章 规划和审批管理第六条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信息化发展规律和政务信息化建设特点,统筹考虑并充分论证各部门建设需求,编制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并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如内外部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适时组织评估论证,提出调整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各有关部门编制规划涉及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应当与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进行衔接。第七条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或者核报国务院审批的政务信息化项目,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按照项目审批管理的政务信息化项目,原则上包括编报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等环节。对于已经纳入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的项目,可以直接编报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党中央、国务院有明确要求,或者涉及国家重大战略、国家安全等特殊原因,情况紧急,且前期工作深度达到规定要求的项目,可以直接编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第八条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原则上不再进行节能评估、规划选址、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等审批,涉及新建土建工程、高耗能项目的除外。第九条除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或者核报国务院审批的外,其他有关部门自行审批新建、改建、扩建,以及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产生的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应当按规定履行审批程序并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备案文件应当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审批部门、绩效目标及绩效指标、投资额度、运行维护经费、经费渠道、信息资源目录、信息共享开放、应用系统、等级保护或者分级保护备案情况、密码应用方案和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报告等内容,其中改建、扩建项目还需提交前期项目第三方后评价报告。第十条跨部门共建共享的政务信息化项目,由牵头部门会同参建部门共同开展跨部门工程框架设计,形成统一框架方案后联合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框架方案要确定工程的参建部门、建设目标、主体内容,明确各部门项目与总体工程的业务流、数据流及系统接口,初步形成数据目录,确保各部门建设内容无重复交叉,实现共建共享要求。框架方案确定后,各部门按照项目管理要求申请建设本部门参建内容。各有关部门对于需要地方共享协同的政务信息化项目,应当按照统筹规划、分级审批、分级建设、共享协同的原则建设,并加强与地方已有项目的衔接。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加强对地方的指导,统筹制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总体要求和标准规范。地方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根据项目的总体目标、整体框架、建设任务、绩效目标及指标等,按照本地有关规定开展项目审批建设工作,并做好与国家有关项目建设单位的衔接配合。第十一条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应当包括信息资源共享分析篇(章)。咨询评估单位的评估报告应当包括对信息资源共享分析篇(章)的评估意见。审批部门的批复文件或者上报国务院的请示文件应当包括对信息资源共享分析篇(章)的意见。项目建设单位应当编制信息资源目录,建立信息共享长效机制和共享信息使用情况反馈机制,确保信息资源共享,不得将应当普遍共享的数据仅向特定企业、社会组织开放。信息资源目录是审批政务信息化项目的必备条件。信息资源共享的范围、程度以及网络安全情况是确定项目建设投资、运行维护经费和验收的重要依据。第十二条各部门所有新建政务信息化项目,均应当在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子平台(以下简称管理平台)报批或者备案。所有中央本级政务信息系统应当全口径纳入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各部门应当在管理平台及时更新本部门政务信息系统目录。管理平台汇总形成国家政务信息系统总目录。第三章 建设和资金管理第十三条项目建设单位应当确定项目实施机构和项目责任人,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全过程的统筹协调,强化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并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工程监理、合同管理等制度。招标采购涉密信息系统的,还应当执行保密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第十四条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党政机关安全管理等有关规定,建立网络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技术措施,加强政务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的安全保密设施建设,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检测与风险评估,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第十五条项目建设单位应当落实国家密码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密码保障系统并定期进行评估。第十六条项目应当采用安全可靠的软硬件产品。在项目报批阶段,要对产品的安全可靠情况进行说明。项目软硬件产品的安全可靠情况,项目密码应用和安全审查情况,以及硬件设备和新建数据中心能源利用效率情况是项目验收的重要内容。第十七条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充分依托云服务资源开展集约化建设。第十八条对于人均投资规模过大、项目建设单位不具备建设运行维护能力的项目,应当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或者外包,减少自建自管自用自维。第十九条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实行工程监理制,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有关规定,委托工程监理单位对项目建设进行工程监理。第二十条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对项目绩效目标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并征求有关项目使用单位和监理单位的意见,形成项目绩效评价报告,在建设期内每年年底前向项目审批部门提交。项目绩效评价报告主要包括建设进度和投资计划执行情况。对于已投入试运行的系统,还应当说明试运行效果及遇到的问题等。第二十一条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工程严重逾期、投资重大损失等问题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及时向项目审批部门报告,项目审批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要求项目建设单位进行整改或者暂停项目建设。第二十二条项目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项目审批部门批复的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实施项目建设。项目建设目标和内容不变,项目总投资有结余的,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将结余资金退回。项目建设的资金支出按照国库集中支付有关制度规定执行。第二十三条项目投资规模未超出概算批复、建设目标不变,项目主要建设内容确需调整且资金调整数额不超过概算总投资15%,并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由项目建设单位调整,同时向项目审批部门备案:(一)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确需改变建设内容的;(二)确需对原项目技术方案进行完善优化的;(三)根据所建政务信息化项目业务发展需要,在已批复项目建设规划的框架下调整相关建设内容及进度的。不符合上述情形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相应手续。第二十四条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未获批复前,原则上不予下达项目建设投资。对于因开展需求分析、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购地、拆迁等确需提前安排投资的政务信息化项目,项目建设单位可以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复后,向项目审批部门提出申请。第二十五条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成后半年内,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审批部门组织验收,提交验收申请报告时应当一并附上项目建设总结、财务报告、审计报告、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包括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测评报告或者非涉密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报告等)、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报告等材料。项目建设单位不能按期申请验收的,应当向项目审批部门提出延期验收申请。项目审批部门应当及时组织验收。验收完成后,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将验收报告等材料报项目审批部门备案。第二十六条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做好项目档案管理,并探索应用电子档案。未进行档案验收或者档案验收不合格的,不得通过项目验收。第二十七条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通过验收并投入运行后12至24个月内,依据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绩效评价有关要求,开展自评价,并将自评价报告报送项目审批部门和财政部门。项目审批部门结合项目建设单位自评价情况,可以委托相应的第三方咨询机构开展后评价。第二十八条加强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投资和运行维护经费协同联动,坚持“联网通办是原则,孤网是例外”。部门已建的政务信息化项目需升级改造,或者拟新建政务信息化项目,能够按要求进行信息共享的,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审核;如果部门认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不能进行信息共享,但是确有必要建设或者保留的,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报国务院,由国务院办公厅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审核,经国务院批准后方可建设或者保留。(一)对于未按要求共享数据资源或者重复采集数据的政务信息系统,不安排运行维护经费,项目建设单位不得新建、改建、扩建政务信息系统。(二)对于未纳入国家政务信息系统总目录的系统,不安排运行维护经费。(三)对于不符合密码应用和网络安全要求,或者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政务信息系统,不安排运行维护经费,项目建设单位不得新建、改建、扩建政务信息系统。第四章 监督管理第二十九条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接受项目审批部门及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配合做好绩效评价、审计等监督管理工作,如实提供建设项目有关资料和情况,不得拒绝、隐匿、瞒报。第三十条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央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政务信息共享的要求,以及项目建设中招标采购、资金使用、密码应用、网络安全等情况实施监督管理。发现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或者批复要求的,应当要求项目建设单位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者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审批部门可以对其进行通报批评、暂缓安排投资计划、暂停项目建设直至终止项目。网络安全监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国家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监管,并指导监督项目建设单位落实网络安全审查制度要求。各部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保密等法律法规规定,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一致性的防护体系,按要求采用密码技术,并定期开展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确保政务信息系统运行安全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的数据安全。第三十一条审计机关应当依法加强对国家政务信息系统的审计,促进专项资金使用真实、合法和高效,推动完善并监督落实相关制度政策。第三十二条项目审批部门、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绩效评价和项目后评价结果的应用,根据评价结果对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指导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并按照项目审批管理要求将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安排政府投资和运行维护经费的重要依据。第三十三条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履行审批、备案程序,或者因管理不善、弄虚作假造成严重超概算、质量低劣、损失浪费、安全事故或者其他责任事故的,相关部门应当予以通报批评,并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相关部门、单位或者个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截留、挪用政务信息化项目资金,或者违规安排运行维护经费的,由有关部门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相关规定予以查处。第五章 附则第三十四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及职责分工,制定本部门的具体管理办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参照本办法制定本地区的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负责解释。第三十六条本办法自2020年2月1日起施行。2007年8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来源:“网络传播杂志”微信公号审校:马凯编辑:王睿相关链接《关于印发《天津市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传递指尖正能量唱响天津好声音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