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办公厅赴自然资源部进行信息化建设调研金号角

办公厅赴自然资源部进行信息化建设调研

为做好“智慧发改”建设规划(2021-2025)编制工作,11月20日上午,办公厅负责同志带队赴自然资源部进行信息化建设专题调研,办公厅电子政务处和国家信息中心公共部相关处室等编制工作专班成员单位派员参加。调研组与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和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负责同志及相关处室同志座谈交流,观看了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系统演示,听取了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成效和发展规划报告。双方在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办公网络改造、数据安全防护、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工作进行了热烈讨论,充分交换了意见。调研组表示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经验很值得我委学习借鉴。一方面是技术与业务高度融合。自然资源部的信息化部门不仅承担基础环境运维,还深度参与司局业务需求调研和系统规划,以防止业务系统建设缺乏全局性、支撑缺乏持续性。另一方面是数据资源利用高度统筹。自然资源部通过建设数据中台,将各部门分散的数据汇聚到“数据底座”,实现了“自然资源一张图”。大家纷纷表示,我委在规划编制中要充分研究智慧发改的建设和运行机制,形成合力,同时要充分整合和挖掘各业务系统中数据,提高综合利用程度,为宏观决策提供有力支撑。【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沈约

旺苍县教育局教育信息化调研报告

随着县委县政府对教育信息化投入的逐步加大,旺苍县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有长足进展。全县完成“三通两平台”、教育城域网、校园安防明厨亮灶、计算机网络教室、教师办公电脑、视频会议、录播教室、学校网络升级、部分创客机器人教室、教育局数据中心和大数据平台及相关软件系统的建设。但完成相关基础建设仅仅是教育信息化的第一个阶段,巨额的经费投入之后,这些设备、软件系统在教育管理中发挥了多大的效益?运用到了何种水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情况究竟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实际情况如何?教育信息化建设还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进行了一次全县性的教育信息化调研工作,调研对象包括全县中小学教师,调研形式包括电子问卷、随机走访、上报信息等。调研统计为我们大致描绘出旺苍县教育信息化现状。一、教育信息化的认知现状(一)教育信息化深入人心局机关干部、校长、教师和学生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态度越来积极,信息化建设理念初见成效。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从教育局干部、学校校长、学校中层干部、教师,到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普遍呈积极态度。大家已不再质疑是否应该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而是关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这足以说明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我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县每个学校都配有信息化处主任,专门推动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90%以上的教师能够使用信息技术用于教学工作,95%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对学习很有帮助。上述数据说明,校长、学校中层、教师、学生这些关键角色都对信息化抱有积极的态度,并且从信息化中获益。(二)教育信息化效益仍需提升调查显示,在教育管理中,各股室的相关数据有时多头、重复统计,没做到让数据跑路,对教育管理的工作量没做到 “减法”作用,各系统模块功能有待发挥更大效益,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另外,教师每周使用计算机在10 小时以上的占95%,而每周使用20小时以上的占60%。从使用的方式看,前三项分别是“网上查找教学资源”“制作ppt”和“自己制作课件”。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已经能够较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功能来促进教学,能够利用网络提供的各种资源来支持教学。但是目前主要的方式仍然是查找资源、制作课件(主要是PPT),对于“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利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师教研,快速成长”等综合性利用仍然比较少。(三)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和方式有待改进调查发现,虽然目前学校和教师都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但是,对培训的需求依然很强烈,因为目前的培训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特别是信息技术与日常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即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这种高层次的培训,学校自身往往是无法提供的。针对此问题,将结合我县创建为四川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省级样板县的契机,认真组织2.0提升培训,做到教师人人过关,各校整体推进,完成省市的培训任务,为我县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四)城乡学校信息化建设差距依然存在虽然我县教学信息化总体规划是将全县当成一所大规模学校来建设,统一规划,整体推进,这样将大幅度缩小城乡差距,所有硬件环境和软件系统各学校都是统一标准,有利于我县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但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学校之间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差距仍然很大。这主要表现在本身硬件和软件都差不多的学校,但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水平也越高。教育信息化,不只体现在教学技术和手段的信息化上,更重要的是校长和全校教师们的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全面信息化,最大限度利用好现有的信息化手段和软件系统,最终实现培养信息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目标上,这才是教育信息化的实质。对学校而言,在信息化发展中,一个根本的误区就是重硬件轻软件,重形式轻内容,重有而轻用,重单位个体的技术更新,轻整个教学的网络化互动,在教育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中,没抓在根本上。(五)经费不足制约教育信息化建设随着县委县政府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我县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步伐也在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学校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促进本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战略选择。从调查来看,“缺乏足够的信息技术设备”(70%)也被认为是学校教学信息化发展中最大的障碍之一。部分设备老化,已经濒临报废,但还在继续使用。先建设教育信息化应用场景,第二步才是推动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应用,这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流程,我县还有很多教育信息化应用场景需要建设。所以经费短缺和信息技术硬件设备跟不上教师的需求仍然是客观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例如智慧课堂班、创客空间、机器人编程建设等。二、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应避免的误区1.多媒体的误区是教育信息化以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形式能够从各个角度充分调动人的感官,提高人的接受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正因为如此,很多教师对多媒体产生了盲目的偏爱,认为只要是多媒体的就是先进。但多媒体有时不仅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反而对人的大脑会产生先入为主屏障,使技术和教育之间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这个误区,需要我们多加注意。2.信息化教育的误区是存在重管理而轻教学的现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软件,软件的核心是教学,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等。学校信息化管理应该是为教学服务的,但信息化设备在课堂上却没能留下最重的痕迹,而仅满足于管理技术的超前。在“三个课堂建设”上,重“联网”而轻“内容”的做法也需要及时得到改变。由于上述认识上的误区而带来的投入方面的误区,使人们普遍认为计算机的配置越好、数量越多、投入越大就说明教育信息化程度越高,结果盲目攀比,无形中造成巨大的浪费。这是我们需要极力避免的。三、教育信息化的“三个层次”有位专家说过,70%的矛盾都是因为沟通不畅,理解有误造成的。通过调研,认为教育信息化就是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提高沟通理解的效率。针对教育信息化,我们梳理出“三个层次”,以为教育信息化后续工作的推进提供一定指导。第一个层次,“展示”为主,表现为“单向”。可以是传统的黑板、小黑板,也可以是信息化初期的幻灯机,再到后来的投影,主要是展示给学生看,从无声到有声,从图片到视频,但都是“单向”的,给学生看,给学生“灌”。这绝大多数时候要靠我们教师优秀个人能力、好的素材去吸引学生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表现特点是教学资源都是教师在用。第二个层次,“交互”为主,表现为“互动”。“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摸交互式一体机”等,要求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互动”,利用信息化技术有效互动,与及时评价相结合,给学生及时反馈,达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表现特点是教学资源是教师和学生都在用。第三个层次,“评价”为主,表现为“精准”。“智慧课堂班”“苏格拉底系统”通过“一生一平板”或“一生一反馈器”,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系统精准评价,学生自我巩固,再评价等模式,不断推动学生成长。总的来说,县教育信息化处在向第二层次推进的过程中。下一步,将加强对教育信息化条件下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新工作方式的研究。加强对教学改革中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师培训、教学模式等工作的研究和推进。【来源:广元市教育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过而弗悔

江西中烟信息化建设与工业化融合调研报告

江西中烟信息化建设与工业化融合调研报告近十年来,江西中烟信息化建设和“两化”融合围绕烟草行业和公司发展战略,公司近两个五年规划的总体思路和部署,以及行业信息化建设统一性、系统性、完整性的要求,坚持“经济适用、先进实用、改造升级”的基本方针,充分借鉴行业兄弟单位经验,瞄准江西烟草“223”奋斗目标,公司提出的建设原料保障、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品牌营销“四大体系”要求,以“互联网+”与集成整合工作为主线,加快了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和一体化“数字烟草”建设,推进了数据中心、重点业务平台、数字化工厂、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实践。在满足行业管控的同时,立足企业现实需求,初步形成办公一体化协同、财务业务一体化运作、产供销一体化联动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加快推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打造“适用、管用、好用”符合自己的信息管控平台,做到“像自己、有特点、能落地”,为公司全面深化改革、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信息化管理和应用水平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一、总体现状江西中烟信息化建设与工业化融合在原行业“一号工程”、公司财务供应链等信息系统基础上,以“十二五”信息化规划为引领,以重点项目建设、系统集成整合、应用成效提升为抓手,以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按照总体规划思路、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在公司层面,推进实施了数据中心、应用集成平台、综合营销管理系统、产品研发管理系统、原料综合管理系统、生产指挥系统、数据容灾备份系统、安全运维管理平台等项目建设。在生产组织和工厂层面,围绕卷烟制造上水平,满足全省两级生产管理模式一体化运作,遵循“可靠性、先进性、全局性、开放性、安全性”的原则,坚持“统一规划、兼顾个性、分步实施、分级管理”的要求,既要满足本级生产计划调度管理等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同时也要满足与公司生产指挥相呼应的各制造工厂信息系统建设的要求。江西中烟数字化工厂规划采用建设一体化数字化工厂的设计理念,按照两个层级、两个维度的规划策略进行数字化工厂规划。两个层级是指江西中烟本级和卷烟厂,两个维度是指信息系统一体化、业务流程一体化两个维度。数字化工厂建设既要满足江西中烟本级在满足生产计划调度管理等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与中烟生产指挥相呼应的各生产工厂的信息系统建设的要求。近十年来,以 MES 系统建设为核心,以公司管理到企业执行的横向纵向协同为目标,以即时生产成本核算为主线,同时依托数据中心项目搭建中烟本级生产指挥平台,打通上下垂直生产衔接通道,搭建一体化、集团化的生产管控新模式,促进江西中烟生产柔性化、精细化、扁平化管理在求,实施完成了赣烟和井烟两企业的生产制造(MES)、制丝集控、卷包数采、物流高架、动力能管、消防工程、生产监控和井烟的批次管理(PBMS)系统等项目建设,较好地构建了企业统一、全面、先进的生产指挥和管理信息化平台。最近几年,赣州和井冈山两卷烟企业数字化工厂建设改善与优化工作则以完善MES系统为核心,以数据整合利用为抓手,加强生产管控一体化应用,实现生产组织的效率和柔性化。公司信息化建设与工业化融合实践取得实质性进展,先进的信息化工具和手段为实现企业精细化管理、柔性化生产、均质化加工提供了良好保障。以赣州烟厂数字化工厂试点建设、井冈山烟厂的优化建设取得实效,基建设经验正在向广丰烟厂和南昌烟厂的推广。按照公司规划建设策略,针对各生产厂定位不同,特点各异,在遵循统一的 MES 技术平台的基础上,将充分考虑各厂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技术方案,通过做实工业控制层和生产执行层信息系统建设,促进南昌卷烟厂达到全国优秀卷烟工厂的先进水平,促进赣州卷烟厂成为行业技术先进、设施齐全、管理高效的知名品牌定点合作生产基地,促进井冈山、广丰卷烟厂同质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南昌卷烟厂数字化工厂建设结合“打造优秀卷烟工厂”的目标任务,建设 MES 系统,替代原有的生产管理系统;成为具备生产指挥、质量评估、设备监控、追溯分析、绩效评价等综合能力的管理系统;另外,在现有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基础上,进行合理改造,理清 MES 系统和现有自动化系统功能边界和接口方式,对自动化系统进行接口开发和功能完善,满足 MES 系统数据支撑的要求,实现数据集成、业务流程集成。广丰卷烟厂易地技术改造项目已经启动。由于自动化应用水平比较低,设备数字化水平比较落后,因此广丰卷烟厂正在密切联系实际现状,充分借鉴井冈山卷烟厂 MES 系统建设经验。目前,公司确定了南烟以生产管理为基础,结合技改升级项目建设要求,全面实施达成生产制造(MES)、物流管理等信息化建设目标,广烟的异地技改项目建设正在全面实施,信息化建设将依据项目总体要求,将批次管理全面融合到生产制造(MES)系统项目建设之中。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与分析由于信息化形势发展变化较快,江西中烟信息化建设与工业化融合与行业先进单位将生产制造、管理变革与未来发展相结合的推进速度和成效相比,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公司系统规划与建设同工业化融合暂且未能满足公司发展战略和“四大体系”建设的具体目标要求。目前,公司虽然构建了很多信息系统,但随着公司和企业内管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在用信息系统架构不灵活、功能不匹配、应用不深入等矛盾日益显现。比如,公司营销、研发系统功能不能有效支撑市场营销精准投放、技术研发快速响应市场的新要求,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随着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变,在系统融合、数据采集、转换及统计共享上有待进一步提升和深入;中烟本级生产指挥与部分烟厂管控、执行与制造等系统尚未完全部署,不能完全满足当前集团化、一体化的按订单组织生产管控需要。因而,信息资源的梳理与开发、建设全供应链协同管理、规划与建设仍然需要进行持续的调整、优化和延伸,以适应公司的战略目标、提升核心竞争力,全面打造可视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工业企业的需求。二是公司层面和工厂层面信息化建设暂且未能达成面向公司用户和外来客户统一的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公司整体效率的发挥。“十二五”期间江西中烟以财务业务一体化集成为探索,在财务及供应链系统集成了财务与供应链上的数据与应用,发挥了“小ERP”的重要作用,实现了核心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递,但整体业务运作仍然存在不顺畅、不连贯的问题。当前,系统集成整合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跨部门业务流程整合问题有待解决。当前,江西中烟信息系统建设仍然以部门级应用、业务运转为主,门户集成、流程集成、数据集成的思路还未完全贯穿信息化工作。另一方面,近些年,公司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同时也造成公司下属企业之间的信息化应用以及基础建设程度存在某些差异,这将为今后各企业系统升级改造和全面集成、全面运维造成一定影响。由于系统集成整合工作涉及面广、难度较大,仍处于初级阶段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离行业信息化要求和自身发展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尚未完全满足上下贯通、左右协同、一体化管理运作的需要。公司系统集成与功能服务扩展还任重道远。三是公司最近建立的统一的数据支撑与应用管理决策项目,暂且还未能正式投入使用并发挥作用。公司和企业两层的数据还没有真正实现共享与开展信息资源服务。首先,仍然存在信息系统标准不统一、不健全,数据资源利用率低、应用和流程关联度不强等突出问题。虽然经过多年来信息化建设,也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但分散于各业务系统,数据冗余、信息重复、“数出多门”现象仍然突出,同时由于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规划基本空白,信息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开发与利用,服务于管理与决策的数据应用能力比较欠缺。因此,数据标准的统一与数据中心建设应用需求迫切,亟待解决。其次、在安全与运维、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另外,互联网+思维的推进力度还不够,移动业务平台的开发及应用范围还不够广泛等。因此,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以大数据、虚拟化、移动办公和云计算支撑集成整合、搭建统一的面向服务的技术架构有待调研和推进。多年来,江西中烟信息化建设克服了起点低、发展不平衡的落后局面,紧紧围绕行业与公司改革发展大局,服务于“金圣”品牌培育、合作生产、企业管理等中心工作,构建了20多个信息系统,基本满足了公司业务开展需要。目前,江西中烟正处于信息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基础支持”、“功能信息化”、“信息整合”、“数据应用”、“产业整合及驱动变革”等五个由低向高的发展阶段中,正处于从“功能信息化”向“信息整合”转变的重要阶段,同步也在开展“数据应用”的基础性建设和瘦应用尝试。在此阶段,江西中烟信息化建设面临着现有系统框架的丰富完善、业务流程的协同贯通、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及创建优秀数字化工厂等诸多问题。因此,在总结现有信息化成果的同时,江西中烟信息化规划更加注重评估与分析未来的建设需求,为信息化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打下扎实基础。在江西中烟信息化建设由满足业务功能应用向信息资源整合与利用的转型关键时期,需要围绕以数据为核心的资源共享以及以流程为核心的业务协同两大核心问题,以IT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管理、安全与运维管理为基础,建立数字可视化智能分析与决策系统、综合应用平台以及生产管控系统,为综合决策层、业务运营层和生产制造层提供支撑与服务。管理与决策层。通过统一门户、统一信息资源与应用集成、数字可视化综合展现等方面建设,为决策层提供及时、充分、可靠、直观的综合管理信息。一是建立全面准确量化的管理体系。实现管理从定性向定量、由静态向动态、由事后向实时的转变,健全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支撑体系。二是进一步推进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运用信息化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通过合理的降低生产性成本,有效的控制费用性支出,预算管理要做到事前有预算、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三是进一步推进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建设。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方法,运用信息化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提供企业业绩与内部人力资源考评依据,促进建立现代企业激励机制和引导机制。执行与控制层。建立一套能支持集团业务协同运行、生产企业分散生产的功能完善的现代管理信息系统。为江西中烟本部各管理部门,尤其是营销、研发、采购、制造和物流、财务、人力资源等部门的管理提供信息系统,在各业务域和管理职能域内部资源规划、计划、协调的基础上,实现管理职能域之间的协调,实现业务域之间的资源规划、计划和流程设定上的协同和衔接。生产制造层。为实现江西中烟两级生产管理模式一体化运作,实现卷烟生产全过程的精细化、柔性化、同质化管控,完成从生产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生产过程、质量、能源等多方面信息化管理。特别是在“生产管理、MES、数采、集控”信息系统体系的全面支持下,实现数字化卷烟工厂的建设,使各生产厂的业务运作和管理水平将发生本质性的、飞跃性的变革,直接支持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持续、快速提升。具体完成如下九大转变或提升:生产计划管理从分散被动指挥到统一实时调度的转变;生产组织方式从按计划组织生产到按订单组织生产的转变,支持柔性化生产;生产成本核算从事后总体核算到在线细粒度核算的转变;提升物料与质量跟踪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能源计量(至少是二级计量,部分达到三级计量)和污染物排放控制的精细化管理水平;质量管理、安全管理从事后抽检到在线控制的转变;设备管理从计划和应急维修到预防预测型维修的转变;支持精益生产,物资采供从高库存提前供应转变为低库存按需供应;绩效管理从粗放式考核向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机制转变。江西中烟信息化总体架构遵循行业信息化总体架构规划,旨在建立一个智能分析、集中管控、分散生产、高度协同、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的高效、灵活的集团管控信息化体系。技术架构遵循行业总体技术架构规划,是信息化总体架构的核心,由数据中心和应用集成平台及相关建设、管理、应用标准组成,构成支撑应用系统运行的基础环境,集“产品、工具、标准和规范”于一体,为应用系统的开发、部署、运行、维护和管控提供指导和支撑,保障应用系统的协同、稳定和安全运行。三、应对改善措施与建议面对行业信息化发展新形势、新要求,面对行业信息化先进单位的追赶空间,江西中烟信息化建设和“两化”融合要以推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与公司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为核心任务,把握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发展方向,把落实信息化发展规划作为重要抓手,实现公司信息化向集成、协同、共享转变,不断提高基础信息化、可视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为此,面临当前存在的问题,需要集中资源和精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主要工作:一是进一步开展系统调研与优化信息化规划与建设同工业化融合具体优化方案。要统筹研究公司发展战略和“四大体系”目标具体要求。目前公司要围绕行业下行数据的深度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共享关系以及导入数据中心互联技术等课题,研究优化数据应用方案,充分挖掘行业数据在公司生产经营决策管理中的最大价值。不断加强信息系统深入应用。二是要进一步以数据中心建设项目为契机,加快公司和企业信息化作业平台服务管理的集成与统一。首先在端正以ERP构建思路,不但要在广度和深度上加快补充、完善各资源功能应用系统,还要实现各功能系统间的互联互通,提升数据处理效率。以工作的流程化、规范化、痕迹化管理为目标,围绕管理系统建设与功能提升,实现数据采集标准和应用统一,形成了以核心业务流程为基础,以人、财、物管理为重点、建立对公司全供应链管理各环节进行分析、控制和反馈的工作机制,并针对加人员管理、强化绩效管理、提高预测水平以及搭建知识共享平台等方面,完成管理模块优化及应用工作,促进财务会计流程与经济业务流程有机融合,逐步将成本核算与成本考核接轨,有效提升公司成本对比、分析、控制水平。三是要系统建立公司和企业各功能系统数据采集、维护、开发应用标准管理机制,以共享数据资源提供便利,提升数据采集的及时、准确、完整和应用效率。信息化工作要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和“四大体系”建设的具体目标,要实现管理“横向一体化”,为“四大体系”建设提供内外协同的工作环境,以协同运作实现员工、企业、客户、合作伙伴的多方共赢;要实现管控“纵向一体化”,以贯通工作流程为着力点,满足行业及公司垂直管控需求,使公司各个层级之间沟通更加快捷,交流更为充分,达到提升管理效率,快速适应市场需求的目标;要利用信息系统规范组织管控模式,优化管控职能,完善管控制度与流程,全面提升企业基础管理水平。要通过对公司战略与计划、目标与绩效、项目投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内部调控等方面的管理,实现生产组织管理向生产控制管理转变,成本核算管理向成本控制管理转变,确保公司战略得到有效落实;要推动提升业务整合协同和管理优化能力。通过信息化建设着力解决好业务数据共享利用、业务流程集成协同的问题,优化企业管理,提升工作效率,实现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快速响应;要推动提升队伍建设保障能力。加强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和人才资源管理体系建设,推动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面对管理与信息化现状,为全面落实“1244”工作任务,江西中烟将采取“全覆盖、搭平台、成体系”三步走的实施策略,保障规划顺利实施。“全覆盖”:夯实基础、突破重点,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信息化全覆盖。一是不断完善、健全现有系统,形成较为完整的公司信息化应用体系。一方面不断优化、完善现有信息系统,提高财务及供应链、综合营销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等系统运行与应用水平,提升管理效率。另一方面不断推进重点项目,实现公司四个中心主要业务信息化全覆盖。主要开展原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研发管理系统、批次管理系统、数据中心以及南昌、广丰烟厂MES、公司生产指挥系统等重点项目建设。二是加强行业统一推广的项目建设,提升信息化管控水平。主要按照国家局的部署,认真开展宏观调控等基础软件的实施,包括财务管控平台、安全运维一体化管理平台、国有资产管理、数字仓储管理等系统建设。“搭平台”:建立标准、集成应用,搭建应用系统集成与数据管理平台。一是建立标准、梳理流程,构建应用集成平台。以建立企业信息资源、软件代码、系统接口等标准化体系以及企业流程规范化管理为基础,通过构建企业门户与服务总线,实现企业应用集成,消除信息孤岛。二是整合资源、共享数据,构建数据资源管理平台。以建立与行业标准相适应的企业信息资源指标库为基础,通过企业数据中心建设,实现数据的整合与共享,综合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并为构建高层信息决策支持系统做好充足的准备。“成体系”:优化提升、综合利用,实现业务运行、智能管理协同一体化。一是以管理创新为前提,围绕“四个中心”协同运作,深度优化企业流程,使管理面向企业的整个供应链,通过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企业整体业务协同一体化。二是围绕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深化数据中心主题应用,建立信息挖掘和决策支持体系,为管理决策层全面感知与分析企业信息提供实时、直观的决策依据,实现企业运营智能管理协同一体化。通过认真落实“全覆盖、搭平台、成体系”三步走的实施策略,扎实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努力实现“十三五”期间江西中烟信息化建设达到行业平均水平。总之,这些年江西中烟将采取“全覆盖、搭平台、成体系”三步走的实施策略,保障规划顺利实施。今后,建议按规划要求,到2020年,信息化与烟草产业的深度融合要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实现从行业信息化向信息化行业的转变,信息化在行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决策中得到充分有效利用,产业链协同能力显著增强,信息资源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全面实现上下贯通、左右协同、资源共享的一体化数字烟草。

合欢

2019中企数字化转型调研报告发布 国内企业数字化转型比重提升

来源:证券日报本报记者施露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数据正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根据国家网信办2018年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达到了31.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4.8%。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的作用日益显现,数据资源成为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在此背景下,9月20日,《哈佛商业评论》联合华夏邓白氏发布《2019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及数据应用调研报告》(下称“报告”),展示了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及数据应用的现状及分析。报告称,国内企业数字化转型比重增高,但与理想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报告显示,目前有不少国内企业已经开始了数字化转型的实质性工作。相当一部分已经捷足先登,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另有超过2成的企业已着手规划相关工作。总体而言,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参与度普遍较高,可预见的进展令人印象深刻。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整体尚处于起步阶段。受调查企业中,存在转型意识薄弱、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在已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中,也普遍面临系统化建设滞后、数据管理水平及数据质量不高的困境。有超过80%的企业其数据以非结构化为主,超过90%的企业内部存在数据孤岛,约80%的企业不认可自身数据挖掘能力,同时仅有不到40%的企业采购第三方数据,多数企业没有对外寻求优质、合规的第三方数据供应商的意识。在对数字化转型表现出色的企业做深入分析后,报告进一步显示,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表现优异的受调研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意识和战略上更为重视,资金投入也更大(是一般企业的两倍),从而使得它们在建立数字标准化、使用第三方数据、消除数据孤岛、对自身数据挖掘能力的评价,以及借助外部力量进行数据挖掘等方面,均明显好于总体企业平均水平。数据应用领先企业在数据方面的良好表现,强化、带动了数字化转型,同时帮助更好落地实现。(编辑孙倩)

思文

省司法厅调研我局指挥中心和信息化 建设工作

4月1日,省司法厅副厅长张国安率调研组一行到长丰县司法局调研指导指挥中心建设、管理平台使用和信息化建设工作。市司法局局长吴昌文、副局长项红星、县委政法委书记俞成山、县司法局局长杨维成等陪同调研。 调研组一行先后来到杨庙司法所、社区矫正中心实地调研指挥中心运行情况,并召开汇报会听取司法局指挥中心建设情况报告,详细了解指挥中心硬件建设、功能设置、信息收集、应急值班等相关工作开展落实情况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调研组对我县在规范化司法所建设,推动司法行政工作迈上新台阶所取得的成绩,尤其是高质量的指挥中心和信息化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 一是进一步做好资源整合,要把指挥中心与业务相结合,把指挥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监控系统、点名系统、社区矫正管理系统等平台功能进行整合,充分发挥指挥中心信息枢纽的中心作用。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司法部关于“智慧矫正中心”创建工作的部署,积极申报,扎实开展创建工作,全面提升社区矫正智慧化、规范化水平。三是要不断完善指挥中心建设,不断完善指挥中心运行管理制度体系、常态化值班备勤制度以及指挥中心职能体系建设,用信息化加强指挥中心能力建设;四是要抓好应用培训和技术保障,发挥司法行政工作职能优势,借助信息化建设提高依法治理能力,更好的为人民群众办实事。 【来源:长丰县司法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丹心谱

《2019智慧商业数字化运营调研报告》出炉

近日,第五届智慧商业数字化运营高峰论坛举办期间,主办方 —— 中国电子商会信息化专委会、中国零售CIO俱乐部、智慧零售与餐饮媒体联合发布《2019智慧商业数字化运营调研报告》。《报告》旨在推动我国零售与餐饮数字化体系和架构建设,立足数字化和运营深度融合,以降本增效和提升效益为目标,挖掘和构建转型成功的要素整合,剖析数字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痛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执行方案,从而共享红利、与时俱进、长远发展。零售业数字化转型虽是必然趋势,最终能给零售企业带来新的活力,重现昔日竞争力。但数字化转型也绝非易事。《报告》针对包含大品牌零售商、中小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认知、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突出矛盾以及需求现状,根据问卷结果作出报告。本次调研共收集200份反馈问卷,调查对象为大中型零售企业数字化新零售负责人、CIO、运营总监、营销总监等零售高管。以下为报告正文目录01)数字化的核心优势02)数字化的热点聚焦03)阻碍数字化进程的因素04)零售高管观念的变化05)数字化进程的决定因素06)数字化的难点问题分析07)数字化零售的未来展望08)结束语01)数字化的核心优势02)数字化的热点聚焦03)阻碍数字化进程的因素04)零售高管观念的变化05)数字化进程的决定因素6)数字化难点问题分析通过模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综合要素的整体转变(比如人才、资金投入、组织架构),若脱离整体要素环节的转变,数字化转型大概率会失败。这也是为何新兴企业能快速建立数字化运营体系,而传统企业停滞不前的原因。它的原因在于以下几个主要大点(大要素总结)。07)数字化零售的未来展望8)结束语为推动中国零售与餐饮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进程快速、高质量发展,谨以此报告为新阶段零售与餐饮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参考、研究。深化分析数字化转型经验、难题以及进一步趋势。通过多种方式,深耕零售与餐饮数字化,赋能零售与餐饮运营效益,推动零售与餐饮业整体数字化转型与创新,促进整体零售与餐饮企业收获新科技与文化融合下的“蓝海市场”。

恶童

四川省卫生健康信息中心调研医疗信息化建设工作

日前,四川省卫生健康信息中心主任周力带队到内江市东兴区调研医疗信息化建设工作,内江市卫健委副主任杨盛国,东兴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泽清等同志陪同调研。周力一行首先到东兴区人民医院门诊大厅实地查看居民健康卡运行情况,亲身体验门诊导医指导就医人员在居民健康卡自助机上完成扫码、挂号、就诊、缴费等流程,通过自助机预约挂号、辅助检查项目,查看费用清单、医生简介等内容。截止目前,该院申领、使用居民健康卡就医累计达4000余人。随后,周力一行又到放射科了解远程医疗情况,详细询问加入区人民医院远程影像诊断中心的基层医院机构数量、CT、DR配置、出具报告的时间、检查量等。截止目前,东兴区区域影像诊断中心接入21家医疗机构,区域远程心电接入23家医疗机构;2020年第一季度开展远程影像诊断服务8057例次,开展远程心电服务2616例次。周力充分肯定了东兴区医疗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同时提出三点要求:一是现阶段居民健康卡APP只能通过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进行手机支付,要抓紧拓展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支付渠道;二是要加大居民健康卡推广宣传力度,通过医院官网、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三是要力争做到远程医疗全区各镇(中心)卫生院全覆盖,方便老百姓看病就医。(图文:刘甜甜 王良勇)

白夜

建筑业信息化技术应用调研-加快推广应用 促进高质量发展

BIM学者 I 一个专业的BIM圈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组成调研组,赴广东省深圳市、佛山市,开展建筑业信息化技术应用工作调研。调研组先后到深圳市某公共住房项目、佛山市某住宅项目(建筑机器人施工作业)等施工现场一线,了解信息化技术应用第一手资料,参观了部分信息化技术公司,并与深圳、佛山等地方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以及有关企业开展座谈,广泛听取基层主管部门及企业意见建议。建筑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情况近年来,广东省积极推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建设工程的集成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果,传统的作业模式和管理方式正在发生着革命性改变。探索开展智能建造和运营。公共住房项目。深圳市某公共住房及其附属工程项目是目前全国在建规模最大的装配式公共住房项目,总投资58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16万平方米。该项目是“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综合示范工程,示范落地了16个“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49项关键技术成果,为我国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实现规模化、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这方面主要应用了六大技术:一是智慧建造。以自主研发的智慧建造平台为控制中枢,涵盖设计、算量计价、招采、生产、施工以及运维环节,实现了建造信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数据传递、交互和汇总,打造了基于互联网的建造过程大数据集成系统。二是数字设计。采用“云桌面”实现点对面的全专业协同模式,并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通过BIM模型辅助算量、虚拟建造及全景虚拟现实(VR)技术,实现全专业的设计变更及流程管理。通过云平台,支持制造、施工、运维的信息化管理。三是全生命周期构件追溯。每一个预制构件生成唯一身份编码,利用二维码技术全过程记录构件生产、施工等信息,实现构件全生命周期信息可追溯,建造过程全要素互联、全数据互通。四是无人机自动巡检并三维建模。无人机云端预设航线,对现场自动巡检,通过图形算法自动建立工地矢量化模型,构建时间空间维度的工地大数据系统。测绘机器人完成项目现场毫米级点云测绘扫描,于云端自动建立建筑点云模型,并与无人机模型进行整合,实现与BIM设计数据自动比对、自动生成质量报告。五是不安全行为机器视觉识别。人工智能(AI)视觉识别结合信息化技术,捕获现场人员动作和人员穿戴图像,对现场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实时识别、实时报警、现场处罚,在云端全过程记录,进一步规范现场人员安全行为,降低现场安全隐患。六是智慧管理。集成从设计到建成全过程的核心数据,交付给业主基于BIM的数字孪生竣工模型,模型可以提供数字化住宅使用说明书,借助VR技术,虚拟各项隐蔽工程及其建造信息,便于住户使用。此外,模型还支持打造智慧社区、智慧建筑、智慧物业等多应用场景。建筑机器人。某机器人有限公司通过搭建智能建造运营管理平台,建立建筑机器人施工作业调度系统,利用BIM技术对建筑工程进行模型设计,形成工程项目的数字化空间,仿真模拟建筑施工现场作业流程。通过合理安排各项施工工序和作业路径,利用物联网技术将任务指令下达至建筑机器人进行施工作业。采用人机协作的工作方式,建筑机器人与建筑工人通过智能建造运营管理平台进行交互,将机器人高效作业与工人灵活操作的特点相结合,共同完成各项施工任务,实现建筑机器人和建筑工人协同化作业。目前,该公司在研建筑机器人产品共51款,覆盖主要建筑工艺和工序。其中,室内喷涂机器人、外墙喷涂机器人、地面整平机器人、地面抹平机器人、预制内墙板搬运机器人、内墙板安装机器人、地砖铺设机器人等24款产品已进入施工现场测试应用。从测试效果来看,建筑机器人存在以下特点:一是施工作业的效率和完成任务指令的质量合格率较高。例如,外墙喷涂机器人施工工效达到150平方米/小时,远超传统人工施工;天花打磨机器人在拼缝高低差5毫米以内时,打磨后质量合格率100%。二是在相关工序上可以替代传统人工施工,减少施工对人身的伤害,降低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率。例如,楼层清洁机器人可以替代人工在粉尘环境下清扫碎块及灰尘,清洁覆盖率可达90%;室内喷涂机器人可避免油漆对工人的危害,解决人工作业时登高的安全风险问题;自升造楼平台由行吊搭载机器人施工,进行铝模板安装、钢筋绑扎、混凝土整平抹平及磨光等工序,实现高危险性传统施工工艺的智能化升级;智能施工升降机可以远程控制、智能调度、无人驾驶、自动运行,具有防夹、人像识别等功能,安全性高,节省人力成本。此外,调研组还参观了某公司的智慧建筑管理平台。该平台是深度适配智慧建筑场景的物联网类操作系统,针对建筑内的硬件、应用、服务等资源,提供物联、管理与数字服务,赋予建筑综合协同的智慧能力,为建筑管理运营者与建筑业主方提供安全、高效、便利的建筑综合管理系统。推动实施智能监管和服务。基于物联网、云计算、VR等技术,2018年深圳市开发运行建设工程智能监管平台和建筑废弃物智慧监管系统。深圳市建设工程智能监管平台通过工地现场实时监控、现场作业信息溯源管理、现场设备工况管理和安全台账管理等功能,将工地现场的所有数据存储在云端,项目管理人员可以使用手机、电脑、平板等移动终端设备访问云数据,并对现场进行操作和管控,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施工现场管理,促进项目现场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化。主要特点有:一是实现“一网统管”。通过对建设项目、从业人员和重点危险源的“一网统管”,构建了市区两级多主体参与的安全监管“一张网”,实时掌握所有在建项目参建单位管理人员信息及劳务工人诚信状况,重点管理关键岗位人员的上岗情况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情况,动态掌握12类危大工程基本信息,实现基坑、起重机械等台账式管理。二是实现“标准化”。通过建立执法事项电子化清单,规范执法尺度,减少自由裁量,实现监督执法标准化;将施工单位日检、监理单位周检、建设单位月检等行为落实到具体岗位,明确不同施工阶段的检查内容,实现企业履责行为标准化。三是突出智能化技术应用。通过数据采集分析,重点对人员履职、企业履责、监测结果以及监督执法行为进行智能化分级预警。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深基坑等危大工程实行自动化监测,实时获取监测信息,通过预警系统提示现场及时处置。通过APP实现执法文书自动即时发放和项目整改提交,形成监督执法的闭环管理。深圳市建筑废弃物智慧监管系统基于物联网、遥感、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建筑废弃物排放、运输、中转、回填、受纳及利用等过程实行全流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智慧监管。通过实时在线监测降雨量、受纳场坝体及堆填体的地表位移、深部位移、土体含水量等数据,实现受纳场安全的动态监控和自动预警。这方面取得了三大成效:一是智能监管。通过采集建筑废弃物排放、运输车辆状态及受纳场所受纳情况等信息,可实现对建筑废弃物排放核准、消纳备案信息核对、违法乱倒行为预警等。二是全流程联单监测。从工地源头(排放)—运输—末端处置(受纳)实现全过程实时自动记录,形成电子联单数据,可记录建筑废弃物的产生地点、数量、种类、运输车辆、运输轨迹、处置场所等信息,确保废弃物处理痕迹可查。三是互联互通。系统实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水务、交警等各级监管部门的相关信息共享,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这些应用表明,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在广东省建筑业领域生根发芽,并与多种传统业态深度融合,催发了新生业态,展现了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随着建筑业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未来还将有更多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房屋建筑领域,以实现建筑业向“安全、绿色、智慧”的目标发展。信息化技术应用存在问题广东省在建筑业领域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大胆开展先行先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通过调研发现,信息化技术在工程项目应用中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目前,建筑机器人产品技术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打磨完善。如建筑机器人的研发工作大多以计算机技术专家为主导,仅以实现建筑相关功能为目标。由于建筑施工经验不足,对项目现场的施工条件考虑不充分,导致建筑机器人在现场施工过程中的表现不稳定。如采用建筑机器人开展装饰装修作业,因对主体结构土建施工的精度差考虑不足,导致建筑机器人的施工定位有偏差,进而对施工质量和效率产生影响。应用过程缺少法规和标准支撑。建筑机器人的建造方式不同于传统建造方式,需要对现行规范标准及监管过程进行完善改进。部分企业虽然制定了信息化技术应用的相关标准,但由于内容不完整,体系不健全,缺乏技术支撑,导致实际指导作用不强。如智能升降机的研发将代替现行施工升降机,但现行国家标准规定人货两用施工升降机必须由经培训并持有升降机特种设备证的人员操作,与智能升降机不需要操作人员的工作模式相矛盾。目前,建筑机器人在施工设备检验等方面,国家尚未有专门标准和法律法规,影响建筑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应用场景有待于进一步拓展。一些企业将信息化技术在建筑施工环节进行了应用,并发挥了很好的效果。但从全链条应用角度,信息化技术并没有完全运用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全过程,导致信息化技术应用场景较为单一,影响信息化技术在建筑业领域的应用效果,不利于信息化技术在建筑业领域的长效发展。在工程项目中推广应用的建议为加快信息化技术在工程项目中的推广应用,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全面加强建筑机器人技术应用研究。建筑机器人研发工作应以施工工艺为主导,以机器人技术为辅助实现手段。通过加强建筑机器人工地测试工作,依据建筑机器人工地现场测试数据,对设备产品各项性能参数加以改进和完善,持续验证建筑机器人的安全性能和施工工效。经市场监督部门安全认证和合格认证后,在保障施工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建筑机器人产品才能投入到实际工程项目中推广使用。加强建筑机器人施工安全风险点和隐患点排查工作,编制相关操作管理指引。涉及危险作业的设备产品,及时组织专家开展技术论证,参照特种设备管理规定进行产权备案和使用登记,完善设备产品施工安全管理程序。制定完善相关法规和标准。建筑工程施工涉及多方面法律法规,建筑机器人的研发使用是一种全新模式,目前缺乏有关法律法规支撑,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有关法律法规滞后、与新模式施工相矛盾的问题,有的严重制约了产品的研发试用。为此,应积极探索研究解决法律法规滞后问题,尽快补齐短板。充分考虑新技术应用场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破除法规和制度障碍。积极引导、鼓励、支持企业和地方推动行业标准编制,加快完善信息化技术应用标准和规范,逐步将企业标准上升为团体标准、地方标准或者国家标准,对接现有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相关规范,通过完善技术标准体系,推进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实际应用。积极拓展全链条应用场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活动具有长时性、复杂性特点,且涉及多学科知识,要想高效利用信息化技术,应拓展全链条应用场景。深入对接建筑业、信息化技术、互联网等领域,围绕智能建造、数字建筑、智慧工地、智能监管等应用需求,凝练一批具有较大量级和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应用场景,推动智能建造、工业互联网、大数据融合等领域参与建筑应用场景建设。加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推广应用,为企业创新和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空间。欢迎关注“BIM学者”免责提示: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仅供学习交流参考之用(如涉及国家政策性文件规范,一切以国家官方发布文件为准)如涉侵权或原版权所有者不同意转载,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立即删除。

争当数字化时代高质量发展领头羊南京市建邺区建设智慧城市示范区调研报告

当前,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政府治理数字化提升、社会活动数字化应用,已经成为创新发展的时代潮流。能否准确把握数字化时代规律和趋势,释放数字化巨大红利,不仅关系当下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更决定着未来发展的创新力和竞争力。进入新时代以来,南京市建邺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自觉担负提升省会中心城市首位度的主阵地职能,抓住“智慧城市示范区”建设机遇,着力实施数字强区战略,推动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互动并进、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焕发巨大生机活力,成为南京都市圈和全省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发展篇数字经济规模占半壁江山——数字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9年,建邺区地区生产总值跨过1000亿元大关,达到1055.9亿元,增长8.2%,列全省96个县(市区)第28位,比2010年的97亿元增长10倍多。其中,数字经济达到531亿元,占GDP比重为50.3%,超过全国约15个百分点、全省10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最大变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2017年突破100亿元基础上跃升到143.7亿元,较上年增长22.8%,数字经济成为增长重要支撑。“智慧城市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区称号,蝉联市区考核第一等次。——数字经济主体加快集聚。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全社会创新创业动能有效释放。2019年,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05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值241亿元;新增科技企业410余家,几乎都是数字经济企业。其中高新技术企业93家,较上一年度净增长36%;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321亿元,信息软件营业收入226亿元;有10人进入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3人成为省“双创”人才、5人获得“双创”博士。连尚文学、福佑卡车成为新的独角兽企业。——智慧城市魅力日趋凸显。数字化促进精细化管理,创造了高颜值宜居环境。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快速发展。社会治理方式持续优化,科学化、高效化水平显著提升。借力2005年十运会、2013年亚青会和2014年青奥会,成功提升城区服务功能,现代化、国际化形象日趋显现。先后获得“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全国“法治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文化先进区”等称号。探索篇超前部署数字化发展大势这些亮眼成绩单的取得,得益于建邺区委区政府对数字化发展大势的前瞻把握和超前部署,得益于大量数字化高端要素的加速集聚,得益于数字化创新生态的不断优化,得益于数字化治理能力的持续提升。一、以集聚数字化头部企业引领高质量发展建邺区紧紧抓住南京“创新名城”建设机遇,着力集聚高端创新资源,高起点布局和培育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数字产业集群,不断做多做强数字产业发展主体。一是优化数字产业布局。该区大力发展“金融+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打造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新金融等新产业地标。构建了以河西南部数字经济总部集聚区、金鱼嘴金融科技产业基地为牵引,以河西中部5G等硬科技产业基地、中国(南京)游戏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基地、法律服务产业基地为支撑的数字产业体系,成为南京创新密度最高的创新名城展示区。大力推进高端软件和信息服务、工业互联网、5G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蜂巢互联、创一佳照明等企业成为“两化融合”标杆企业,帮助和引领长三角区域中小型制造业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二是引进数字头部企业。瞄准全国数字经济20强,重点聚焦“智慧产业、金融+科技服务业、数据安全产业”等产业,打造数字经济总部基地和产业高地。阿里巴巴江苏总部、小米科技华东总部、小米有品全国总部、腾讯云启产业基地、字节跳动江苏公司、滴滴华东总部、360智慧科技区域总部、优必选江苏总部、科大讯飞南京区域中心、京东集团区域总部等一批带动影响力高、辐射力大的数字经济企业总部接踵而至。全国互联网十强中已有八强落户建邺,40多家数字经济总部汇聚建邺,形成3平方公里的数字经济生态圈和千亿级产业规模集群。三是培育科技型数字企业。数字化产业集群,需要创新型领军企业,更需要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造性贯彻企业扶持鼓励政策,全方位支持数字企业发展,着力培育更多数字企业,已经培育独角兽企业2家,正在培育独角兽4家、瞪羚企业15家、66家高成长型企业。2019年建邺高新区管委会被南京市表彰为培育工作优秀载体,获评南京市科技创新突破奖。二、以建设数字化重大载体支撑高质量发展有影响力竞争力的优势载体,是集聚资源要素、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建邺区高度重视数字化载体建设,积极依托重大平台集聚重大项目、培育重大产业,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是构建品牌总部创新生态链。数字经济产业带动效应明显,一个头部企业可以带动一条生态链。建邺区发挥阿里云创新中心、蜂巢互联全国研发总部等公共创新平台作用,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整体实力。阿里巴巴全国首家自营创新中心阿里云创新中心入驻后,计划每年引进科技型企业25家、阿里系企业10家,带动创新创业人数超过1.5万人。小米科技华东总部落户后,将有30家以上小米生态链企业落户,带动1万人创新创业。二是打造优势产业创新平台。建邺区推进与南京工业大学合作的“合成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前沿性、颠覆性产业重大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南邮王永进团队“同质集成光电子芯片”项目和南理工陈钱副校长团队“计算光学显微成像”项目。建立国际创新顾问制度,发挥德国、以色列、新加坡海外创新中心、中以技术转移中心桥梁作用,对接“申根国”重点创新组织、创新城区和创新企业。三是创建科创企业培育载体。推进“012科创森林成长计划”,对企业提供差异化载体服务。“0·天使A梦计划”为大学生创业共享空间和孵化器平台,提供2年期限的“0租金”创业场地和补贴补助、担保贷款和融资配套及培训服务;“1·探路者计划”为初创期科技企业打造全链条式服务,提供最长3年期限的“1元”租金载体;“2·活力水手计划”,打造2元租金载体,入驻企业可享受“1+6”产业政策、租金补贴、经济贡献奖励等政策。三、以创新数字化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建邺区充分发挥河西金融集聚区蓬勃发展和数字经济发达的独特优势,打好“基金招商+基金孵化+基金服务”组合拳,构建多元化科技金融支撑体系,形成金融与科技创新共存共荣的良好生态,打造“到此莫愁”的服务品牌。一是优化完善科技金融布局。着力打造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中心和泛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金鱼嘴基金街区于2019年7月15日正式揭牌,规划总规模超30万平方米,呈现“1+4”空间布局,即1个示范区(金鱼嘴基金街区大厦)和4个特色片区(江苏省政府基金片区、南京市科创基金片区、“东南基金汇”片区、海峡城证券投资基金片区)。积极整合金融资源,推进建设“一站式服务中心”和“南京市创新企业金融服务中心”,设立GP空间和基金孵化器,构筑资本培训、会议路演、银行结算、企业金融支持四大中心。实施“建邺合伙人”计划,通过基金+实体的“双轮驱动”,促进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区已集聚各类金融、类金融机构近700家,成为南京和江苏发展的“资本引擎”、新型研发机构孵化企业的“催化剂”、成长型企业的“孵化器”。二是深入创新科技金融产品。打造“建邺高新进园保”系列融资服务,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低息无担保特色金融产品,解决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贷款问题。在2019年“进园保1.0”的基础上,推出“进园保2.0”,形成系列服务产品15个,包括面向小微企业、初创型企业提供信用贷款的“初贷保”“增额保”等,以及“装修贷”“租金贷”“产权保”“抗疫保”“复业保”等。目前已累计授信181笔,授信金额超10.2亿元,其中2020年新增授信141笔,新增授信金额7.19亿元。三是全方位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优化企业服务渠道,改“企业找部门”为“服务送上门”,组建“小莫”服务团队,主动对接、在线辅导,确保惠企政策高效落实到企业。依托互联网平台,打造线上服务企业平台——建邺企业联盟。联盟平台提供政策智能问答、惠企政策兑现及企业间互动交流,推出区高新进园保、市普惠金融超市、省融资绿色通道等金融服务模块,让各类市场主体专心创新创业。四、以加强数字化治理保障高质量发展坚持共建共治共享,以应用场景开放推动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智慧产业生态体系形成,促进治理能力提升和治理结构变革,打造智慧城市“建邺模式”。一是加强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创联、数联、智联”工程建设,“创联”工程围绕“数字党建、城市运行、生态环境、社会治理、公共服务、营商环境”6个方面推进示范应用;“数联”工程建成“物联感知、大数据运营、企业服务、BIM+CIM”4大平台,实现数据互联;“智联”工程通过深化数据运用,实现城市问题的及时、智能处理,形成城市运行大脑。抓住新一代数字革命机遇,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构建全新的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实现“5G+人工智能”场景落地。二是积极探索数字化党建。加强“五微共享社区”党群服务平台建设,将党建智能化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在“微平台”上整合发布惠民资源、政策信息,发动党组织、党员认领并实现群众“微心愿”需求,社区发起“微行动”提供针对性服务,办理“微实事”建好惠民工程,参考服务情况大数据评先评优,展示党员群众“微星光”激发参与党群服务热情,有效开创数字化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境界。三是高水平推进市民服务数字化。全力推行“就近办、网上办、自助办”,实现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全覆盖,以“智能化”定硬件,“节约化”定空间,“一体化”强功能,“标准化”提水平,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技术的智能场景应用,在区级大厅、各街道、社区规划建设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区,提升群众和企业办事便利度。四是着力提高环保管理数字化水平。着眼信息化基础工程、综合监测管理、常态化服务保障“三个环节”,形成监测分析、决策治理、反馈改进、持续优化的数字闭环,全面提升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效能。研发“建邺区智慧餐饮环保管理系统”等平台,全方位监控违规企业,快速有效实施整治,将传统环保管理升级为科技化、长效化管理。通过数字化赋能,建邺区获得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国家绿色商务区等荣誉称号,生态名片更加亮丽。启示篇数字化转型须科学谋划路径建邺区数字化转型的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为数字化时代如何有效推动高质量发展带来许多有益启示。启示一,推动数字化时代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握发展大势,科学谋划发展路径。天下事、识为先。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新月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必然选择,以数字化培育新动能、以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大势所趋。实践表明,谁在数字化转型中占据制高点,谁就拥有打开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使命,特别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着眼全局分析研判,立足实际科学谋划,把握大势,顺势而为,努力实现以数字化转型引领高质量发展。启示二,推动数字化时代高质量发展,必须促进深度融合,积极培育创新模式。当今世界,万物皆可数字化。数据连接万物、变革万物。建邺区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治理数字化,开拓了高质量发展新境界。实践表明,数字化的巨大魅力在于能够打开发展新空间,再造流程、提升品质,释放高质量发展动能和价值,为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提供无限可能。必须充分利用宝贵的数据资源,积极拓展数据应用的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深化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以深度融合催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启示三,推动数字化时代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集聚资源,着力激发要素活力。数字化时代,技术、金融、人才、数据等高端优质生产要素,为持续增长和永续发展提供基础与可能。建邺区站在全球高度,开放配置高端生产要素,力促各类要素充分开放、流动、共享,提升发展质量和竞争力影响力。实践表明,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全球化眼光打造创新资源集聚高地,着力整合全球高端要素,充分发挥高端优质生产要素放大社会生产力的乘数效应,形成数字化时代创新发展新局面。启示四,推动数字化时代高质量发展,必须持续优化创新生态,不断增强创新动力。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创新、模式转变,也是需求、生产、供给、运营、管理等全方位、全流程的变革。实践表明,数字化时代,竞争的关键越来越体现为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必须着力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推动政府、市场、企业、人才、资本等多方协同发力,营造融合、协调、共享的创新生态系统,让各类创新主体和资源要素充分流动、活力充分释放。省政府研究室调研组(文章来源:新华日报)

蝙蝠人

深圳市光明区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社康中心信息化建设工作

近日,在深圳市光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别社宏同志的带领下,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侨工委联合市医学信息中心和市卫生健康信息协会调研光明区社康信息化建设工作,部分区人大代表陪同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察看了圳美社区社康中心和楼村社区社康中心,对社康中心的就医环境、医疗服务和社区健康服务信息互联互通情况进行了全方面了解,并现场体验手机端社康通预约挂号、检测和诊断报告自助打印等服务流程。随后座谈会上,国科大深圳医院社康管理中心向视察组详细汇报了社康中心信息化建设情况。目前,光明区共有社康45家,其中国科大深圳医院39家、中山七院1家和社会办社康5家。由国科大深圳医院牵头实施的社康信息系统分区部署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在全市通用版本基础上,对社康信息系统进行个性化精细化改造。区社康中心代表肯定了近两年社康系统的完善工作,较两年前已有明显改观,系统功能逐渐完善、业务流程日益规范。同时从社康系统稳定性、主服务器运行速度、系统与电子社保卡的对接、系统培训以及宣传等方面反馈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就信息安全、居民隐私保护、数据分析能力以及社康通导流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区人大代表围绕着社康系统优化、信息互联互通等方面展开积极的研讨。市医学信息中心工程师对楼村社康人员进行了现场培训,当场指导如何使用电子社保卡进行登记和缴费。市医学信息中心林德南主任就社康中心代表反馈的问题以及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一一作出回应,他表示,中心将全力支持光明区社康信息化建设,一是加快光明区社康中心VPN网络升级工作,以解决系统稳定性问题。二是进一步开发社康系统功能,完善系统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角色权限管理以充分保护个人隐私;进一步完善统计分析功能,充分利用健康大数据,开展科研分析工作。三是落实好光明区分区部署工作,分区部署后医院将尽快实现社康与医院之间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工作。他希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加大社康通、健康深圳等应用推广,进一步提升社康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光明区老百姓营造一个快捷方便的就诊环境。光明区人大别社宏副主任强调,区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对接,以便民惠民为目标,进一步优化社康信息系统,全力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为辖区群众提供更好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图/文 市医学信息中心【来源: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