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研究报告仙人跳

2019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育相关政府/学校以更开放的姿态对待社会各类业态的进入,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同时2.0时代希望将1.0时代买来的设备用起来,收集并实现各类数据的连通,以数据为驱动来提升教学效率和体验。2019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预计突破4300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大约贡献了70%-80%的份额,国家拨款是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教育信息化市场产业链上各服务环节的界限趋于模糊,但上中下游市场特点明显:上游重资产,中游重渠道,下游重效率和体验。整个教育信息化市场呈现出市场体量大、市场高度分散、地域性强的特点,垄断型企业尚未出现意味着市场可供攫取的空间非常大,各领域企业伸出触手开始圈地。现阶段教育信息化行业处于缓慢平稳增长期,企业间竞争加剧的同时合作也不断深入。新技术带来的产品和服务升级、C端用户付费市场的拓展等都是刺激行业快速增长的机会点。宏观环境:坐享天时地利人和教育信息化行业研究的必要性从B端到C端研究的转变:教育行业toC市场重点在于满足C端用户对“效果”的满意度,而toB市场则更加强调帮助企业客户提高管理和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作为与toC截然不同的市场,教育信息化行业有其独特的发展特征与发展逻辑,对其开展系统性的研究也极具必要性。市场成型且进入发声期:我国教育信息化市场已经明确成型且处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阶段,各类玩家纷纷通过投资、并购、战略合作等形式整合并最大化输出自身资源,进而为学校、政府、教育机构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占领更大的市场。因此针对教育信息化市场的研究需更加关注企业的服务链路及其周边潜在机会,分析业内重点企业的布局和运营思路,帮助市场玩家或待进入的企业了解行业重点竞争领域、洞悉行业发展动态,促进行业健康良性发展。市场空间大,潜在机会多:从需求端看,50.7万余所学校(含学前教育)、2.6亿余在校生(含在园人数)和1600余万在校老师,对信息化的需求庞大且持续。从供给端机会看:1)硬件产品会随着技术升级而进行产品迭代;2)软件及服务产品随着服务场景的深化、数据分析技术优化、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而有更多可供挖掘的个性化的、定制化的服务类型;3)内容方面,新增科目知识体系的合作开发、原有科目知识图谱的建立与抽象等都是潜在机会;4)B端提供服务后,潜在的C端流量入口已经占据,对C端付费市场的挖掘仍充满想象空间。主要服务类型软件/技术服务和内容服务是目前最为活跃的两种服务类型现阶段教育信息化企业主要有四种服务类型:1)硬件提供商;2)教务管理软件/技术平台提供商;3)教学管理软件或教学内容提供商;4)补充性的课程解决方案提供商。第一种和第二种侧重于教学、教务线上化,得益于政策自上而下的推动,市场发展快且相对成熟,行业主流玩家多具有成立时间长、具有政府背景或母公司支持的企业。第三种和第四中则是将服务场景拓展至教学过程中,多为创业公司在不断摸索,向学校(B端)或学生/家长(C端)收费是其主要业务展开逻辑。第三、四种模式主要有三个问题:其一,服务对象涉及老师、学生甚至家长,不同用户在需求、使用习惯、使用目的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企业需要考虑开发成本、开发周期和差异化竞争等因素;其二,受政策影响大,企业的业务逻辑可能因为政策不向好而停滞,甚至终止;其三,如何为C端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并收费需要不断摸索和验证。政策环境:教育信息化2.0做创收以“用”为出发,以数据为驱动,以提升效率和体验为根本,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技术环境:教育+科技的不断试探成熟技术向教育领域“蔓延”,一定程度上提升学习效率技术在教育的应用滞后性强,即技术成熟了,与教育的适配性或融合度不一定高。整体来看,现阶段中国的教育+技术主要有三点特征:其一,体制内学校受教育部门监管严格,改革难以推进,其受技术影响的速度和程度都比体制外培训机构慢;其二,高学龄阶段受众成熟度和自控力比较高,教育+技术的应用程度更深;其三,技术多应用在教学活动的外围层次(即“练-测-评”),相关的学习数据结构化程度高,分析和反馈机制好;与思考和规划相关的核心环节“教”现阶段尚处于初级阶段,产生的数据也是非结构化的,数据资源无法有效利用。但即便如此,师生的教学效率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未来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将为教学效率的提升带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市场空间:四千亿市场等待被分割教育信息化整体市场规模2019年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预计突破4300亿元艾瑞咨询统计及核算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教育信息化整体市场规模预计突破4300亿元,未来两年持续增长但增速趋于稳定。教育信息化1.0时代的快速增长得益于硬件设备自上而下的推广和购买。十九大之后,硬件普及基本完成,教育信息化2.0时代刚进入以客户为导向的软件和服务市场,市场处于赛道抢占期。未来,随着5G、AI、VR/AR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新的硬件升级、覆盖于整个教学活动的软件服务以及C端用户的付费场景增加等,整个教育信息化市场将迎来一波新的高速增长机会点。产业链条:要产品要服务更要有渠道现阶段教育信息化产业链结构上游企业市场集中度高,中游市场极度离散,中游企业对下游市场的拓展受渠道关系影响大中游端:重渠道、重合作赛道技术+合作是硬件产商迎接一下增长红利的关键现阶段,教育信息化硬件设备供应商优劣势明显。其中优势主要有三点:其一,采购政策自上而下推行,市场盈利模式清晰(即直接向政府/学校收费);其二,受技术推动,硬件产品的品类和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其三,经过教育信息化1.0的建设期,厂商已积累了一定的客户资源和渠道。反观不足,也有三点:首先,硬件设备未真正用起来,用户对产品依赖性差;其次,现阶段硬件普及基本完成,预算申请难度大,市场增量空间有限,未来市场红利可能出现在与技术升级相关的硬件设备升级或迭代方面;最后,市场渠道依赖性强,很难全国性扩张。就未来而言,硬件设备产商一方面需要把握新技术(如5G)的节点,加速产品升级或迭代,另一方面,更需要与软件产商、集成商深度结合,互利互惠。中游端:重渠道、重体验赛道(1)教育信息化软件服务市场重视用户体验,易垂直细分、易聚集流量、易规模经济,但也易沦为标准化产品中游端:重渠道、重体验赛道(2)综合类服务供应商本身具有很强的渠道优势和客户资源,对内可提供整套服务,对外拓展可成为系统集成商的角色市场特征:多方混战,各显神通特征二:市场极度分散(1)A股上市企业教育业务占教育信息化市场的比重不足4%教育信息化覆盖的服务场景广,服务对象涉及从学校到政府、从校长到教职工、从学生到家长等各个类型,服务内容囊括了政府管理、学校运转、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家校沟通等方方面面。从市场主流玩家来看,包含传统教育信息化企业、新兴创业型教育信息化企业、大的互联网企业、传统教育企业以及其他或转型或布局的企业五大类,市场参与者众多,但又高度离散。据艾瑞不完全统计,2018年部分A股上市的教育信息化企业中教育营收大致150亿左右,占整个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的比重在3.7%左右,市场极度分散。特征二:市场极度分散(2)部分A股教育信息化企业的服务内容和营收情况从部分A股教育信息化企业的服务内容来看,单一服务类别的企业较少,大部分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服务。这与他们进入市场较早,积累了足够的渠道资源、客户资源等息息相关,同时这些资源的积累为他们向系统集成商的角色过渡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现阶段A股上市的教育信息化企业营收高,但教育业务占比低,教育市场服务竞争激烈。发展启示:搜索新一轮市场增长点启示一:部分玩家向集成商发展系统集成商的数量和类型增加,市场扁平化程度高据艾瑞不完全统计,A股上市的教育信息化企业中有超过50%的企业提供系统集成服务,新三板中有25%的企业同时发展系统集成服务,整个市场玩家中系统集成商仍有较大空间可供攫取,市场扁平化程度有望增加。渠道、客户资源、口碑、管理、服务、技术和整合能力等是系统集成商的核心要素,对于渠道依赖性强、产品同质化程度高的教育信息化行业而言,很多厂商都可以结合自身优势资源而向系统集成商发展,通过拓展服务类别和服务范围,既可以夯实已经建立的客户资源,又可以丰富/构建产品体系,提升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当然提供集成服务时尽量做到服务体系轻量化、操作/管理简易化。启示二:“马斯洛需求”的适用性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市场空间大,拓展相对容易不同地区的教育信息化程度受当地的经济、政策等影响而不同。对于发达地区而言,经济水平高,高精尖产业多,其教育信息化程度高且对教育信息化的要求更加具象,如将什么知识通过什么方式点引爆后,可以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针对性的学习路径设计和学习内容推送等。贫困地区属于市场空白区,他们的诉求比较集中,即获得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师生教学需求。相比较而言,欠发达地区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学生对教育信息化都有一定认知,并且希望通过信息化助力当地教育质量提升、教育公平普及,故当地对教育信息化企业接纳度高。能够带来优质教育资源、丰富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沉浸感的企业将优先获得当地市场“入场券”。启示三:C端增值服务市场值得拓展如何将C端流量转化为付费用户是关键目前教育信息化市场比较成熟且经过市场验证的服务模式是直接向教育部门/学校/教育机构售卖自上而下的硬件产品、软件、平台,对于将教育部门/学校/教育机构作为通道打开C端流量入口进而向C端收费的模式(即2B2C模式)一直处于探索阶段,虽然有成功的案例(如口语100向学生收取人工智能老师的服务费用),但就整个市场而言,2B2C模式的服务价值需要不断挖掘和放大,以满足C端市场的付费意愿和期许。整体来看,企业想要针对C端用户收费,首先需要了解用户不同阶段的需求,其次要结合自身资源制定满足用户需求的方案,最后要衡量提供的服务是否能够打破用户付费意愿与需求程度之间的落差。在提供C端服务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注意两点,即投入产出比和实时把握政策风向。总结:建议&展望—整体市场从需求满足看,短期内重点满足定制化需求,长期看需要关注行业标准化走势;从客户拓展看,离客户越近的渠道,其投资价值越高总结:建议&展望—细分市场大企业打造生态布局,小企业提升服务价值对于上游产商:明确自身业务体系构建的方向和全局性,针对性的寻找下游合作伙伴,打造企业全产业的生态布局。对于中游硬件提供商:1)5G风口下VR/AR市场、直播教学市场值得重点关注。2)大的硬件提供商可以利用自身渠道、客户等优势直接向系统集成商过渡。3)细分垂直领域对硬件设备的需求也可能出现小而美的市场,如音乐类。对于中游软件提供商:1)对于深度垂直且易沦为标准品的软件服务商,主要有两种路径:其一,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发展;其二,守住学校流量入口,争取C端市场,保证潜在增量空间。但现阶段从可行性方面看,更看好第一种路径。2)对于深度接触教学活动的软件服务商,如教学系统,挖掘并利用自身的数据资源以建立竞争壁垒是当前重点。目前来讲,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企业/权威机构合作开采数据资源的价值似乎更具可行性。对于中游内容提供商:重点要明确自身对校内教育资源的“补充作用”,而不是替代作用。市场新兴的、尚未建立健全的学科是最好的切入点。但内容提供商需要传递出内容的专业、权威性,主要有两种途径:其一,与学校合作,共同研发知识框架和教学内容体系;其二,与业内专家/专业机构合作开发。除了课程内容之外,与新兴硬件相匹配的教学内容资源的开发(如VR/AR在实验、特定教学场景)也表现出一定潜力。

咬者

这可能是目前最新最全的行业研究报告

最近我又亲手采集了2020年初到2020年9月最新一批行业研究报告,一共挑选汇总了接近1800份行业研究报告,大小为5.5G多一点。这是压缩包大小所有分享的报告,是截止目前日期为止最新最全的行业资讯与数据信息。在整理分类的时候,我已经按获取渠道、行业分类作为子目录名挨个分好类。主要渠道来源30多个、包括阿里研究院、CBNData、百度指数、360营销研究院等、新浪微博数据中心、以及艾媒、艾瑞、CNNIC等专业机构。2020年是大变革的时代,也是是大浪淘沙的一年,历史更替、行业变革。作为普通人的 我们,迷迷糊糊的看着朦朦胧胧的世界,或迷茫、或浮沉,我们再次来到一个决定命运的交叉口。这时候,知识和数据将为我们指引航向。如此精彩的内容,无私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帮助到有此需求的人,这也是我们社群的宗旨。先上几张截图大家感受一下费了我好大功夫现在2020年1月—2020年9月最新的行业研究报告总量接近1800份的珍贵数据全都分享给您同时我也会每天收集+更新相关数据如果您觉得这份资料对您有帮助希望获取完整的内容参考学习您可以关注+评论+转发然后私信:2020感谢您的支持!

天钧败之

《2019年新闻资讯行业研究报告》发布

极光大数据日前发布了《2019年新闻资讯行业研究报告》。报告从用户行为、平台用户画像等多个方面分析用户对于各新闻资讯平台的品牌印象及行业概况。其中,一点资讯在资讯平台推荐度、人均单次使用时长、30日活跃留存率均位列第一,获评大众化、有品质和值得信赖的资讯平台。而今日头条、腾讯新闻也分别在DAU、使用时长、美誉度等方面表现优异。报告数据显示,一点资讯在各新闻资讯平台用户推荐度方面以7.211分位居榜首,这意味着相比于其他新闻资讯平台,用户更倾向于向周边亲友推荐使用一点资讯,也侧面反映出用户对平台内容和产品的高度认可。用户眼中,一点资讯的品牌印象获评大众化、有品质和值得信赖的资讯平台。除了品牌美誉度,一点资讯的用户忠诚度方面也表现优异。数据显示,一点资讯人均单次使用时长为16.8分钟,在新闻资讯APP中位列第一,高于第二名今日头条的14.6分钟。同时,平台30天活跃留存率高达21.7%,在众多新闻资讯APP中同样居于首位,成为人均使用时长和用户留存维度的“双料冠军”。使用时长和留存率反映了用户的忠诚度,同时也关乎用户习惯的养成。整体而言,一点资讯展示出强劲的平台实力,在用户心中树立了优质的品牌形象。当前国内移动资讯行业中,智能推荐算法在提高信息传播效率的同时,也引发用户对于内容质量、价值观问题、算法黑箱等多方面忧虑。一点资讯能够在用户心中建立有品质值得信赖的品牌形象,并受到用户广泛认可,源于自身对于价值内容的一贯追求。作为内容分发平台,一点资讯在底层技术架构融合了搜索和个性化推荐技术,以用户“兴趣”为核心,基于“智能算法 人工编辑”的人机协同模式,以寻求技术和价值之间的平衡之道,致力于让用户随时随地高效、智能地获取对自身有价值的内容信息。手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两大牌照,一点资讯持续对自身的内容生态进行梳理和优化,严格把控内容,为内容消费者打造一个更好的资讯阅读环境。据了解,2018年一点资讯关停了9800多个自媒体,清除平台垃圾内容,通过专业内容生态团队把控,保证价值内容的输出。秉持“有趣更有用”的理念,一点资讯在算法和价值的双重加持下,既满足用户对有趣有料的热点内容和娱乐内容的需求,也满足用户对有用、有价值、有品质的内容需求,最终形成了很强的用户黏性。报告显示,一点资讯日人均使用时长高达80.5分钟,仅次于第一名今日头条的89.2分钟,远高于第三名网易新闻的29分钟。此外,在用户构成方面,一点资讯中、重度用户占比高达54.6%,其中,重度用户占比25.6%。在用户群体画像方面,一点资讯整体用户趋于年轻化,主要聚居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男性占据主力位置。其中,25岁以下用户占比达到29.7%,26-35岁用户占比达到43.9%,85后用户超过七成,用户群体整体趋于年轻化,而男性也成为绝对用户主力,占比高达61.3%。在地域分布上,一点资讯用户城市等级分布基本与全体移动网民保持一致,分布最多的省份为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和河南,上海、北京和广州则成为用户占比最高的三座城市。高黏性的用户群体为一点资讯的优质内容版图拓展和商业变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内容拓展方面,一点资讯联合业内领先的大内容平台,不断拓展内容合作边界,先后引入音频、视频、小说、漫画等不同内容载体的优质内容,构建多种形态结合的内容平台,充分满足用户多元化内容消费需求,多项数据的行业领先也印证了用户对于平台的高认可度。而基于兴趣引擎,一点资讯能够向用户精准推荐内容,运用兴趣营销方式满足个性化广告需求,在商业拓展方面也更加重视电子书、音视频等多元化内容平台的合作,同时面向广告主也能满足个性化的广告价值诉求,帮助广告主实现品牌对目标客户 的有效触达。随着移动互联网增速放缓,流量红利的“潮水”逐渐退去,真正吸引大众的始终还是价值内容。在人机协同的内容分发模式下,一点资讯将充分发挥算法技术的优势,用有温度的优质内容,致力成为用户心中值得信赖的内容平台,实现品牌与用户的共生、双赢。(李新宇)

不知就后

2019年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附图表)

中商情报网讯: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2018年,对于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全球传统消费电子市场疲软不振,产业发展经贸不确定性不断提升,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可谓迎难而上谋发展。展望2019年,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态势下,电子信息制造业面临“外患内忧”的瓶颈局面,增长力度将有所减缓,并亟待聚力创新,打造差异化竞争体系,走向高质量发展。据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1-4月,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3.6个百分点。其中,4月份增加值同比增长12.4%,增速比上月加快2.2个百分点。从出口交货值来看:1-4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4.9%,增速同比回落2.6个百分点。4月份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月加快6.2个百分点。可见,2019年我国电子信息行业已慢慢趋向高质量发展。数据来源:工信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从行业营收来看:最新数据显示,1-4月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1%,利润同比下降15.3%,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93%,营业成本同比增长6.1%,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同比增长5.4%。总体来看,行业营收及利润低于2018年整体水平,体现了电子信息制造业效益整体下滑。数据来源:工信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从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来看:1-4月,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增长0.3%。其中,4月份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增长0.3%,比上月提高0.1个百分点。整体来看,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自2018年起在不断上升。数据来源:工信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2019年1-4月,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7%,比1-3月加快1.2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制造业投资增速4.2个百分点。数据来源:工信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019年电子信息行业展望从电子信息行业最新数据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电子信息行业发展增速有所放缓。展望2019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仍将保持平稳增长。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可能增加,企业业绩增速将进入换挡期。据业内分析:2019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会面临如下几大瓶颈: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同时,国际贸易形势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可以预计,2019年,部分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的订单将受到贸易冲突影响,负面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将继续扩大。 重点行业加速发力目前,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正加速结构调整与动能转换。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子学表示,一方面,手机、计算机和彩电等传统行业继续保持规模优势;另一方面,主要行业和产品的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成果显著,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机市场渗透率超过80%,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产品、虚拟现实设备等新兴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无人驾驶、人工智能、无人机、智慧健康养老等新兴领域,国内涌现出了一大批创新型企业,技术和应用在全球处于领先位置。在智能手机市场,2019年,高端市场竞争加剧,新技术、新产品将拉动新消费。随着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由增量转存量,各大品牌纷纷瞄准高端市场,一批高性能、高价位的产品将被集中推出。2019年,屏幕、拍照、快充、识别等功能技术的成熟,有望拉动智能手机的新一波消费。此外,随着5G商用的不断推进,几乎所有品牌均表示将在2019年发布5G手机,5G手机将成为推动智能手机消费的另一个增长点。核心领域仍待突破2018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不断夯实核心基础领域。而 2019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要走向高质量发展并非易事。由于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新兴领域创新与国际速度显现落差,亟需加速合力凝成协同创新体系;传统领域下降态势尚难被创新势能提振,有待聚力打造差异化竞争体系;产业规模和供应链掌控水平尚不协调,亟待构建安全可控的供应链体系。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4年中国电子信息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吕澂

中国信息安全从业人员现状调研报告(2017年度)正式发布

网络安全已成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群众福祉的重大战略问题,建立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已成为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和建设网络强国的核心需求。2月5日,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正式发布《中国信息安全从业人员现状调研报告(2017年度)》。此次调研活动由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主办,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信息安全产业分会承办,《中国信息安全》、FreeBuf、e安在线、安全牛、i春秋及E安全等单位协办。报告旨在调研我国信息安全从业人员的基本构成和分布、人才供需和结构、能力提升方向和途径、职业发展路径以及职业满意度等情况,着重分析从业人员整体态势并同国外情况进行对照,为国家信息安全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决策参考。调研对象“2017年度中国信息安全从业人员现状调研”活动采用在线问卷调查方式实施,共收集有效样本1957份,覆盖了全国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接受调研的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来自不同行业和单位,承担了各类职责和角色的信息安全工作。调研结论报告认为,当前我国信息安全从业人员现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构成相对单一,地域分布以一线城市最为集中。受访者工作地分布图我国信息安全从业人员以男性为主,多数为本科学历并具有计算机教育背景,与全球信息安全从业人员的构成基本一致。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信息安全从业人员年龄构成相对年轻,从业年限整体上也相对较短。在地域分布上以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最为集中,此外在最具经济活力、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长三角地区,以及安全企业和信息安全强校汇集的西南地区也比较集中。2.信息安全从业人员供需严重失衡,存在结构性问题。受访者整体薪酬分布图人才需求迅速增长,人才缺口难以填补,供需关系严重失衡推高了整体薪酬水平。国内信息安全从业人员平均薪资水平在12.2-17.8万元之间,高于国家专业技术人员及信息技术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从事运营与维护、技术支持、管理、风险评估与测试的人员相对较多,而战略规划、架构设计、信息安全法律相关从业人员相对较少。战略规划和架构设计岗位人才的短缺情况最为突出,尤其缺乏能力全面且具有全局把握能力的“将才”。3.自我期望和要求较高,培训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我国信息安全从业人员主要是在基于自身内在价值驱动下选择从事信息安全职业,对持续更新自身知识和能力具有较高要求,从业过程中主要通过在线学习和职业培训方式进行能力提升。信息安全从业人员在各方面能力中最希望提升的是专业技能,其中最希望提升的专业技能方向依次是网络攻防、安全管理、安全架构,以及安全审计。然而,仅有22.8%的从业人员能在所属单位能够得到定期、有计划的目标培训。4.整体发展不充分,地域、行业、岗位间差异较明显。受访者不同地域薪酬变化分布图(样本量 1950 人)当前我国网络安全投入明显不足,安全责任不到位,网络安全人才市场需求尚未得到有效释放。随着业务需求和法律强制需求的增长,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数量和质量有望继续快速增长。从业人员薪酬呈“一线城市-华东华南-其他地区”阶梯式分布,金融行业、管理岗位人员薪酬高且涨幅快,然而约一半体制内从业人员过去一年薪酬不变甚至出现下降,作为重要安全建设者的安全运维人员薪酬基数和涨幅均创双低。5.职业发展路径不明确,缺乏人员分类和评价的标准。25.9%的信息安全从业人员在技术职称序列上没有清晰的归属,企业的人事管理体系中设立的标准和级别各行其是。信息安全领域细分方向众多,技术快速更新,目前尚没有形成一个能够囊括职业全频谱类别、覆盖完整职业生命周期,且为业界普遍认可的职业发展路线图。人员责、权、利难以对等实现,不利于国家对信息安全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和引导,也不利于从业人员个人的职业发展。6.压力感受普遍比较大,但整体职业满意度依然向好。受访者整体压力感受分布图(样本量 1957 人)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普遍感觉压力较大,认为工作轻松的人群仅占1.7%。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金融行业以及在管理岗位任职的人群压力感受更大。人员队伍由于长期供不应求,现有的从业人员队伍需要承担与自身规模和能力不相匹配的任务量级,加之安全保障岗位须承担较大责任,使得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普遍感觉压力较大。尽管如此,从业人员职业满意度较高的人员占比仍显著高于满意度较低人群,表明从业人员对信息安全职业发展总体看好并持正向态度。7.资质认定能有效促进职业发展,但持有情况不乐观。不同信息安全细分领域、不同级别的资质认定有助于信息安全从业人员规划和实现职业目标,同时也为人员考核与评价提供了客观公正的判定依据。持有相关资质证书者认为其职业培训和资质认定的过程对能力和职业发展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国内持有信息安全资质证书的人群中,占比最高的是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CISP)。但整体来看,当前阶段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持有权威资质证书的比例不高,只有较少或部分从业人员持有相关证书。专家观点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资质评估处处长位华表示,“实施网络安全人才工程,需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深刻把握网络安全领域以及网络安全人才的特殊性,找准当前安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难点问题。从调研结果来看,信息安全人才队伍建设还面临着供需严重失衡、教育培训不足、人才评价手段有限等问题。当前急需进一步加强从业人员以及储备人员的教育培训,同时需要研究制定从业人员评价标准,做好人才的选、育、用、留。网络安全人才事业已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我中心作为承担信息安全人员资质测评职能的国家权威部门,十五年来通过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CISP)培训体系为党政军、重要行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单位培养了数万名信息安全专业骨干人才。在当前网络安全人才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我们将担当起时代使命,继续投身网安人才培养实践和探索工作。”《中国信息安全》副社长、主编崔光耀认为,“习总书记在4.19讲话中强调,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情况是,一将固然难求,千军同样恨少。面对我国网信事业‘九州生气恃风雷’的大局,网络空间人才特别是网络安全人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显。这两年国家在人才培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是一个很好的迹象。但是,人才紧缺的状况短时间难以得到根本改观,需要坚持不懈、下大力气做下去。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发布我国信息安全人才白皮书,旨在摸清人才家底,进而有针对性地推动人才培养打开新局面、迈上新台阶。‘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借此白皮书发布之机,为之鼓与呼, 这个‘天公’不仅是网安领域,也是网信领域及至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从业人员声音此次调研得到了广大信息安全从业人员的热烈响应,已成为一线从业人员反映自身现状、发表观点看法的渠道,以及为安全事业建言献策的平台。调研活动中,一位信息安全从业人员表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方面的预防和处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我国很多单位中,对于信息安全方面的重视程度不高,缺乏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单位信息网络缺乏科学的管理,往往发生问题后不能及时处理,造成经济等方面的损失。应该加强对信息技术从业人员的培养,制定相应的制度进行管理,把信息安全管理真正落在实处。国家应该鼓励信息安全技术的学习,提供更大的平台满足信息技术从业人员的知识需求,保证从业人员能够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提高信息安全服务质量。”关于此次调研,受访者认为进行此类摸底十分及时和必要,“目前从业人员的层次和结构还是比较复杂的,很多在从事信息安全工作前,并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造成行业人员的水平能力参差不齐,容易造成从业门槛较低的误解,对人员提高在企业的话语权和地位不太有利。希望通过此次调研活动,掌握从业人员的工作、学习现状,找准培训学习提升需求,帮助提升行业整体的水平能力。”有受访者表示,希望“活动能成为一项长久的举措持续进行下去,从而构建国内信息安全行业人员的生态图表,成为国内信息安全从业者的能力风向标”。对于备受信息安全从业人员关注的能力提升、职业发展等问题,受访者们积极反馈自身经验体会,“我是CISP持证人员。通过学习CISP认证体系的相关内容,我对信息安全法律体系、管理方法以及安全技术等方面有了全方位的了解,提高了我的信息安全专业素养,对整个信息安全体系的把握更加清晰,对信息安全的规划和架构也有了一定的见解,对工作也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在工作中,评职称或竞争上岗,有了这个证书,也能为自己加分。”“通过CISP的培训和学习从各方面对本人工作所需专业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夯实了基础,信息安全整个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在基础扎实的前提下要融会贯通新的技术才能更适应当前的发展。我从事第三方测评工作,工作中感觉当前各单位对信息安全都很重视,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但缺少相应的技术能力,我认为一线信息安全工作人员对于实践教育培训有较大的需求。”

筷子篇

调研报告越多,洞察力越差?

编辑导语:调查报告具有针对性、真实性、论理性、典型性和时效性,起到了解和剖析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向的作用,能够积极的解决问题。因此近年来,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调查报告和调查机构。调研报告越多,我们的洞察力真的会变得更好吗?大家有没有留意,今年市场调研报告和各种白皮书特别多?无论是全球顶尖的咨询公司(麦肯锡、埃森哲、德勤、安永等)、知名智库(亿欧、易观等)、各大调研公司(Forrester、益普索、艾瑞等)、券商(东北证券、广发证券等)、广告和传播公司(奥美、电通等)还是头部公司的研究院(阿里、IBM等)以及各企业服务公司(超多的B2B公司)都非常勤劳敬业。各种各样的报告,内容不仅涵盖了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行业市场调研、发展趋势分析,还有客户消费习惯和行为预测,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光《后疫情时代,XX行业发展趋势》就有一箩筐….)。发布的频率也越来越快,几乎每周都有报告新鲜出炉。常常有热心人收集各种报告,并在微信群里分享。大家当然是点赞、鼓掌并红包致谢,接着保存、转发一条龙。一时间,各种PDF文档满天飞。常言道“开卷有益”,读报告当然也有各种好处。但是一旦数量太多,就看不过来了。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是先快速“滑”一遍内容,然后保存。到了年底的时候如果能想起来就再翻出来看看,要是没想起来就一直沉睡了。正好急用的时候,又常常觉得收藏的报告好像哪哪都不对。要不用不上,用上显得又空又泛,唬唬不懂行还可以,在公司内部用太务虚,忽悠老板还可能会翻车。如果顺着报告的思路来写分析报告,很容易被带歪,写不下去…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么多研究报告,到底有没有用?如何用?先来说说:一、为什么有这么多报告?今年的疫情之后,大家算是真正懂了什么叫“不确定性”。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经营者都很渴望看到各种趋势预测。咨询公司业务受很大冲击,但员工工资要照开,未来工作要铺垫。正好发挥优势,深入分析案例并做方向性分析。服务和维护原有客户的同时,也能对疫情后新客户的获取有些帮助。后来智库、企业研究院都紧跟其后,于是各种白皮书越来越多(whitepaper,没有刊号的书,不同于解决方案,强调观点与案例)。区别于调研报告,白皮书大部分内容以文字为主,定性的分析更多一些,更多是对未来的趋势预测。从事B2B市场营销的读者都知道,白皮书还是一个非常好的获客方式。客户在互联网上看到某白皮书,如果想阅读全文的话,需要留下联系方式才能下载,而这就是潜在的销售线索。调研报告更看重数据,通过各式图表(饼图、柱状图、曲线图….)做定量的分析,一般是对过往的总结。老牌的调研公司这些年生意难做,在大数据面前,传统的调研方式显得有些落后,证券公司、掌握大量数据的互联网公司在报告效率方面更快更准。这几年调研公司纷纷开始和行业协会、大企业合作,发挥自己的看家本领,把报告做得更炫更酷,并逐渐向咨询公司的方向做转型。正因为如此,也卯足了劲先拼数量再说。于是,报告越来越多,看的人有点不够用了。仔细想想,这也是必然大趋势。一方面是需求方很焦虑,想预知未来;另一方面是供给方很着急,需要通过报告来获取潜在销售机会。明白了这一点,就能初步根据报告的目的来辨别:二、哪些报告有价值?哪些没有?大胆说一句,市场上大部分报告的价值是很低的。首先,前面提到,因为有商业诉求存在,所以很多报告或多或少失去了第三方应有的客观性和权威性。其次,快速成文的报告,难免会急于求成。往往样本不足,挖掘不深就急着下结论了。比如我前两天看到一份报告,100个网络回复样本就能成一篇报告,主动参与调研的人是怎样的背景、公司性质、从业时间等都没有一一分析,这样的报告还真不敢信。其中的道理和2016年希拉里和特朗普民调一样,回答问卷的样本分层有偏差,结果从一开始也许就是错的。最后,专业调研公司的报告相对客观并有参考价值,因为无论是调研方式、样本的选择、分析方式都是较科学和专业的。但老牌调研公司往常只用传统流程和方式,已经无法捕捉日益变化的行业趋势。另外,对于新的商业模式、新风向,他们相对来说敏感度不足。这样的报告给人的感觉是有点空,有点泛(每个字都看得懂,放在一起不明白就是指这种报告)。那么如何判断哪些报告有参考性?调研报告,在阅读之前先仔细看看样本数量、覆盖的人群、调研方式等(也就是第一页的解释,可以判断文章是否值得继续看。但很多人会略过这部分);趋势分析,知名度越高的新锐调研公司和咨询公司的报告大概率有价值。这样的公司有大量的高手和专家,见多识广,有方法有理论。不过这些公司的报告一般都比较难读,各种高大上的词堆在一起,有种不明觉厉的感觉。三、研究报告对市场洞察有用吗?研究报告始终是拿来用的,那么如何用起来?我想除了开拓视野,学习知识之外,最大的价值在于通过报告洞察市场,了解对手,寻找和发掘潜在的机会。每到年底的时候,每家公司都会向外看看,从市场空间、发展的趋势、竞争态势、潜在竞争对手等多个角度了解所在的行业。再回到自身总结,发掘现状与机会之间的差距(注意不是现状与目标之前的差距)。唯有了解了机会在哪,才能有的放矢的投入资源,安排优先级,做战略规划。当然,很多高手并不需要调研报告也能引领客户需求,比如乔布斯,他从来就反对做市场调查,认为客户自己也不知道想要什么。不过,能有的他那样敏感并对产品有极致的追求的企业家少之又少。一般来说,我们还是需要借助第三方的一些信息,再结合业务实践中的观察和客户的反馈来综合制定未来的计划,而不是拍脑袋下结论。四、市场洞察怎么做?战略规划中的市场洞察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环境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客户分析。1. 环境分析基本上包括宏观趋势、市场容量、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等。就像前文提到的,这些信息未必客观权威,需要与专家、客户、合作伙伴多方验证。2. 竞争对手分析除了分析现有对手之外,一定要留意来自其他行业以及上下游的竞争对手。现有对手的动态一般一线销售的报告更清晰准确。潜在竞争对手的信息需要从大量的报告中找出端倪,然后深挖。另外,竞争对手的分析可以从产品、服务、市场营销、内部组织等多个角度全面展开。3. 客户分析这里的客户不需要详细到每个客户(超级大客户除外),而是聚焦在客户所在的行业,深入的了解客户所在行业的通用痛点、场景需求、对现在供应商的评价等等..越详细越有利于做战略规划。更加精准的客户分析还需要从客户画像、决策因素等多个角度深入的去研究。市场洞察不是简单的读报告、写PPT就可以应付了事,更不是想到哪写到哪。往往需要从纷杂的信息中抽丝剥茧,发现线索再不断的深入。同时,还需要大量的内部沟通、客户访谈,然后再结合报告,不断深入直到有了全盘的观点。五、培养市场洞察能力洞察能力是市场营销人需具备的高级能力,也是很多人说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但简单点来说,最基本的洞察就是从数据、信息中提炼出观点。研究与分析是洞察的方法,强调套路与逻辑。但除此之外,洞察还需要长期的积累以及不断的训练。高大上的商业洞察方法论不是我今天要说的,几个让自己更有洞察力的小习惯大家可以试试:看到报告前,先尝试判断数据和信息的真实和有效性。方向错了,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结论,判断要不要读本身就是洞察力的一环。尝试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去客观的思考。不要对自己有利的数据就相信,不利的就先放在一边。比如现在蛮多科技企业,一看到国产替代就满眼放光,但是一提到国外的技术优势对比就视而不见。广泛收集有用的信息后先归类,再按照类别阅读。现在的信息不是不够,而是太多,如果能够把同类信息对比着看,逐渐就会形成自己的观点。举个例子,现在的报告都在说Z时代的消费习惯,各家有各家说法,那么是不是可以放在一起看看,有了对比就有了答案。不断「为什么」。不要急于接收观点,而是连环“why”,一层层分解,直到找到最初假设,并判断是否合理。不断提高的总结能力。试着在看完一个调查的数据后,看不看结论,写下自己的观点然后对比报告的结论,找到差距和分歧,再读一遍报告,继续思考总结。经过客观的判断、在不断推敲逻辑的合理性中,逐渐就会形成独特观点。当然这中间还需要不断地验证、纠偏、迭代。我们市场营销人常常和分析调研打交道,如果仅仅做信息的分享与收藏,只会逐渐丧失了自身的市场洞察力。在信息量巨大,大众焦虑的当下,更需要保持清醒,客观理性地分析信息和数据,时时更新知识,保持对市场的敏感并从多个角度思考与校验,形成观点,最终帮助业务决策。新的一年马上就要开始了,让我们一起学习深度思考,成为有洞察力的高手吧!#专栏作家#终身学习者,乐于思考与分享,关注成长型公司的营销战略、产品营销、用户运营等相关领域。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没事儿

2019年一季度电脑ZDC调研报告:为行业巨变蓄势

近日,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发布了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PC出货量报告,报告显示2019 年一季度全球PC出货量同比下降 4.6%。几大品牌中,联想出货量重回榜首,达到13196万台,同比增长6.9%,惠普、戴尔分别以12826万台和9989万台出货量列二、三位,同比均有小幅增长。接下来,我们将发布2019年第一季度PC行业关注度报告,从品牌、产品、配置、价格等角度来看看2019年PC行业关注度有哪些变化。一、2019年一季度PC行业概况相对于去年同期的波澜不惊来看,2019年第一季度笔记本电脑行业有更为活跃的市场表现。其主要原因来自于NVIDIA年初发布移动级RTX 20系独立显卡,带动了游戏型笔记本新品的更新。此外,英特尔在去年第四季度更新了第八代酷睿Whiskey Lake平台新品,并且在2019年Q1和Q2都不会有移动级平台更新,因此延续了轻薄本新品更新势头。两大原因使得2019年第一季度的笔记本市场较以往更为活跃。二、2019年一季度笔记本各品类关注度接下来我们看看2019年第一季度笔记本行业各类关注度情况。总体来看,关注大大趋势与2018年全年相比没有变化,游戏本依旧是关注度最高的品类,同时2019年一季度各大PC厂商都发布了新款RTX 20独显游戏本,因此在关注度数据上有所提升,达到38.76%。轻薄本与商务本基本持平,且二者之间互有交集。其它细分品类产品总关注不超过20%,而且从2合1电脑关注度来看有一定量的下降。三、2019年一季度笔记本品牌关注度TOP 10从Gartner数据来看,2019年第一季度联想出货量稳居首位,而且是传统三大品牌中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家。这也反映到了品牌关注度上面。总体来看,2019年第一季度联想品牌平均关注度超过10%,第一季度总关注度13.33%,排名第二位的品牌为惠普,总关注度9.82%,第三位为戴尔,总关注度9.76%。而华为势头比较迅猛,与去年同期相比提升明显,一季度总关注度位居第四,达到9.34%,对于一个在笔记本行业还算是新军的品牌来说,这样的成绩已经非常出色了。以一季度三个月的关注度变化趋势来看,也能看出一季度产品分布特点。二月份各家RTX 20系独显游戏本发售之后,所有有游戏本的品牌,其关注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而主打商用产品的品牌则在三个月中出现下降趋势。另外除了华为之外,华硕旗下的a豆品牌也相当成功,作为一个面向年轻用户群体推出的品牌,a豆关注度上升之快有些让人意外。四、2019年一季度笔记本价格关注度笔记本价格关注度方面,4000-4999元价位段仍然是关注度最高的价格区间,总体关注度达24.44%,因此如果能够在这个价位段推出适合用户的产品,那么最终的销量一定不会太差。其次是5000-5999元价位段,这个价位段目前竞争非常激烈,联想小新系列、华为MateBook系列、戴尔灵越系列等均有王牌产品位于此价位区间,而且纵观目前这一价位段的产品,高性价比居多,有不少神机可供用户选购。此外,以同期数据相比,8000元以上价位段关注度有所提升,达到12.42%。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第一季度RTX 20系游戏本新品的提振,其普遍价格在8000元以上。不过这也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RTX 20系独显游戏本因为价格比较昂贵,所以可能在销量上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状态。五、2019年一季度笔记本配置关注度配置关注度方面,总体变化不大,毕竟这与厂商推出什么配置的产品有很大关系。比如目前市面主流产品是8GB、256GB产品,那么其他配置的产品自然就难有太多人关注。不过从今年年初开始,笔记本配置上有一些新的趋势出现:其一,是16GB内存容量产品增多;其二,是512GB固态硬盘逐渐成为标配。因此在今年第四季度的配置关注度上,我认为内存和硬盘的关注趋势会有很大变化。接下来看具体情况:目前,8GB、16GB内存是所有笔记本产品采用最多的,因此二者总关注度达到85%以上并不意外。4GB内存目前在运行Windows 10系统时,已经逐渐无法满足需求,不过目前还是有一些低价产品配备4GB内存,因此仍然有不少关注度。32GB内存目前几乎没有什么产品标配,但用户对于大容量内存的渴求并未减少,因此也获得了一部分的关注度,2GB内存目前基本已经绝迹,不过一些极为低端的产品还有所配置。如今,13英寸、15英寸级别的产品在笔记本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前者主打轻薄化,后者主打游戏。另外随着窄边框、微边框、甚至是全面屏设计的普及,如今屏幕尺寸对于用户的意义已经与以往有了很大差异。不过,2019年一个新的变化时,又有不少厂商开始着力推出14英寸产品,这可能也是14英寸关注度上升的一个原因。目前,游戏本已经全面进入RTX 20时代,但GTX 10系游戏本依然没有停产,A卡方面虽然有RX 580、RX 570、Vega 56、Vega 64这些产品,但目前数量还是不如N卡笔记本多。从关注度来看,性能级显卡关注人数最多,占比达到44.03%,较去年同期有小幅度增长。性能级显卡包括RTX 2060、GTX 1050Ti、GTX 1060等,搭载这些显卡的产品也是数量最多的。发烧级显卡包括GTX 1070、GTX 1080、RTX 2070、RTX 2080等,虽然产品总量不如之前三款,但是用户对其保持了非常高的关注度,达到32.51%。而对于入门级、核显、图显这些显卡的关注度较低,也反映了用户在选购产品时,很少会以这些显卡作为选择产品的主要考量因素。硬盘与内存的情况大致相同。目前笔记本产品的硬盘配置方案基本是固定的,固态硬盘方面,128GB和256GB是主流,机械硬盘方面,1TB基本成为标配,所以我们从关注度比例也可以看出,这三者关注比例也超过了90%。不过我之前也有提到,512GB固态硬盘将在今年全面普及成为标配,同时2TB机械硬盘的产品也在逐渐增多。从关注度上来看,512GB SSD用户关注比例继续走高,达到10.67%。六、2019年一季度笔记本产品关注度单品关注度方面,我们先来看一季度总榜TOP 10。惠普星14在一季度市场中进行了高频次推广,拿下了1.98%的关注度排在第一位。联想小新潮7000-13作为一款高性价比产品,总体关注度也达到1.93%,位于第三位的是Alienware 17,关注度达到1.9%,总体来看,2019年一季度笔记本单品总体关注度是以轻薄本为主,游戏本次之。这一点不难理解,因为RTX 20系独显游戏本在刚刚发布时确实倍受关注,但是由于整体定价较高,后续力量不足,没有将高爆发延续下来。游戏本榜单,一季度卖的最好的两款游戏本分列关注度榜第一和第二位,其它均是各家一季度新品或GTX 10系在售看家产品,总体变化和去年第四季度相差不是很大。轻薄本和商务本榜单中,可能会有人问为什么没有新款华为MateBook X Pro和MateBook 14,因为这份榜单的数据是2019年第一季度的,这两款热门产品是第二季度刚刚发布的新品,所以还未上榜。不过可以看到,去年年底发布的MateBook 13赫然在列,足见这款产品还是相当受消费者关注的。另外,惠普战66、星14、小新、a豆、ThinkPad X1 隐士也都是两榜常驻产品,总体变化与去年四季度相比变化不大。毕竟英特尔第九代酷睿移动级低压U还未更新,这两个领域没有太多新品推出。七、趋势分析2019年笔记本行业有很多期待。首先就是近期英特尔将推出第九代酷睿移动级标准电压处理器平台,这将使游戏本产品进入一波更新高峰期,配合RTX 20系独显,以及最近NVIDIA即将解禁的GTX 1660Ti、GTX 1650等显卡,为用户带来更好的游戏体验。除了英特尔之外,AMD也将更新新一代锐龙移动级平台,命名遵循英特尔的H、U后缀,分别对应游戏本及轻薄本,只是我们无法预测将有多少基于AMD锐龙新平台的笔记本推出。再者是今年下半年,英特尔将推出首批10nm处理器,按照目前节奏来说,可能移动级会稍后一些,毕竟现在第九代移动级低压U还未更新,所以10nm首批究竟是发布桌面级,还是发布移动级这个不少说。另外,台北电脑展期间英特尔可能将公布Project Athena的一些详情,这一计划能否像“超极本”概念那样引领笔记本行业再次变革,下半年应该会有所答案。Project Athena是英特尔去年12月在架构日活动上首次披露的计划,随后在年初的CES上放出一些概况性的内容,之后就再无消息。该计划旨在引领笔记本电脑走向下一个新时代,可能将使笔记本电脑具备5G、AI等新功能,也可能将使笔记本形态发生变化。最后,正如之前所言,今年笔记本电脑配置大趋势是内存、硬盘升级,16GB内存、512GB固态硬盘以及2TB机械硬盘或成主流。而在屏幕方面,华为MateBook系列产品带来的超高清全面屏设计将给笔记本行业带来更多参考,同时对于游戏本来说,去年火爆的144Hz概念能否再度进化,使165Hz、甚至更高刷新率普及,我认为也是今年的一大看点。附录:研究方法与法律声明1、关注度研究方法本报告主要根据ZDC自主研发的“中国互联网用户关注度分析系统”进行研究。该系统每日24小时不间断跟踪中关村在线网站以及嵌套中关村在线网站产品库的其他合作网站的网民上网行为,并将来自不同IP的网民进行分类归属,综合PC相关厂商、品牌等获得的点击,统计出网民对PC的关注度。关注度:亦或关注比例,是以百分比形式表示某类信息的点击数在同类信息中的所占比例。关注度高,表示该信息越受消费者重视,关注度可作为分析历史形势和预测未来发展的有力数据支持。2、市场规模研究方法ZDC充分运用中关村在线自身产品库优势,以及在厂商、渠道商、行业等方面的良好资源,通过直接和间接调查获取一线信息以及第二手研究材料,并由ZDC市场分析员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评估、分析,最终获得可发布的ZDC研究报告。直接信息渠道中关村在线在全国拥有85家分站,各地分站均派驻调查员。专业分析师与调查员与当地厂商、经销商、用户保持直接紧密的关系,定期对当地市场进行调查跟踪,获取第一手数据与资料。间接信息渠道立足中国ICT行业的中关村在线在建立10余年期间,与相关行业协会保持紧密联系,可定期从行业协会获取大量产业与市场方面的动态数据和信息。作为位居中国科技专业网站前列的中关村在线与众多上游厂商、制造商、渠道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厂商、渠道商也会不定期将最新的信息告知中关村在线。ZDC还从第三方获得数据及资料,了解整个中国ICT市场状况与发展趋势,追踪相关重点企业或厂商在产品技术、市场与竞争策略、销售与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和资料。二手调查数据和资料来源为:新闻报道、行业媒介、企业年报、Internet/Web站点以及其他有利于本报告的资料。附录一 法律申明本报告为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制作,由中关村在线网站享有完整的著作权(包括版式权)。报告中所有的文字、数据、版式、图片、图标、图表、表格、研究模型、创意均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及相关国际知识产权公约的著作权保护。未经过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基于任何商业目的使用本报告中的信息(包括报告全部或部分内容)。本报告中部分文字和数据采集于公开信息,相关权利为原著者所有。未经过原著者和本公司许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使用本报告中的信息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本报告中相关市场预测主要为ZDC分析师对用户关注度调查并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结合、线上与线下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运用了多重调研方法,对采集到的数据严格把关,多次进行细致的人工筛选,保证其信度和效度,最后通过专业统计分析平台进行数据清理和分析,找出数据间的相关性,做出相应的判断和推测。本报告发布的调研数据部分采用样本调研方法,其数据结果受到样本的影响。由于调研方法及样本的限制,调查资料收集范围的限制,部分数据不能够完全反映真实市场情况。本报告只提供给购买报告的客户作为市场参考资料,本公司对报告的数据准确性和分析、预测结果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报告包含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版式、图片、图标、图表、表格、研究模型、创意)的著作权属于本公司,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及相关国际知识产权公约的著作权保护。对于本报告所有内容的复制、编辑(意指收集、组合和重新组合),本公司享有排他权且该排他权受法律保护。对本报告上述内容的任何其他使用,包括修改、发布、转发、再版、交易等行为将被严格禁止。本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权利。本报告及其任何组成部分不得被再造、复制、抄袭、交易,或为任何未经本公司允许的商业目的所使用。如果正版报告用户将ZDC提供的报告内容用于商业、盈利、广告等目的时,需征得ZDC书面特别授权,并注明出处“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如果正版报告用户将ZDC提交的报告用于非商业、非盈利、非广告目的时,仅限客户内部使用,不得以任何方式传递至任何第三方机构、法人或自然人。本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权利。本公司充分尊重报告中他人的知识产权。如果您确认您的著作权以某种方式被侵犯,并且该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请向本公司提出著作权投诉。本报告有关著作权问题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本公司保留随时解释和更改上述免责事由及条款的权利。附录二 联系方式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3号鼎好大厦B座8楼电子邮箱:zolzdc@zol.com.cn【ZOL客户端下载】看最新科技资讯,APP市场搜索“中关村在线”,客户端阅读体验更好。

无适无莫

2018年中国大数据BI行业分析报告

前言近年来,随着人们的数据意识和数据素养不断提升,商业智能和数据分析领域迎来了快速发展期,据Gartner商业智能报告统计,到2020年全球的商业智能市场容量预计将达到228亿美元。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商业智能和数据分析产品的新一轮进化。Gartner分析师认为,到2020年,自然语言生成和人工智能将是90%的新BI平台的标准特征,50%的分析查询将使用搜索、自然语言处理,或语音生成,或将自动生成。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商业智能的市场特征、企业需求、关注点、发展阶段均与国外有所不同,以Gartner为代表的分析机构并不能准确描述我国商业智能行业的实际状况。针对这一问题,帆软数据应用研究院调研了规模不一的216家企事业单位,了解到他们的大数据BI应用状态、需求情况、对大数据BI产品功能的期待,同时基于帆软数据应用研究院对行业的长期观察和思考,形成了该篇报告。主要预测:2018年,中国大数据 BI 产品将主要在自助分析的可操作性和功能丰富度、平台的安全性、数据管理能力、分析的共享能力、数据挖掘能力、大数据处理能力六大功能模块进行提升。一、2018年中国商业智能行业发展分析(一) 行业总体形势向好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盈利的压力和难度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一、二线稍具业务规模的企业,其高层都希望通过精细化运营提升市场竞争力,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这些企业绝大多数都已经在2008年~2015年间上线了各种业务系统,存储了大量管理和运营数据,具备应用大数据BI进行数据分析和数据化管理的各种条件,这些需求将在2018年~2022年继续爆发。值得注意的是,艾瑞咨询在《2017年中国商业智能行业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已经进入商业智能领域第一方阵,成为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但和美国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所以未来中国大数据BI行业总体将呈现加速度增长,市场容量将不断扩大。(二) 大数据BI厂商马太效应显现马太效应是指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现象,国内BI行业的马太效应已经显现。据帆软品牌部调研数据显示,处于行业第一梯队的帆软、Tableau、微软PowerBI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与其他厂商进一步拉大。帆软2017年全年营收2.77亿,远超其他国内厂商之和。同时帆软销售部反映,2017年度销售跟单中遇到的竞品种类和数量均较2016年有相当大幅度的下降。BI行业出现马太效应实属必然,综合实力强大的厂商更能投入资源做好产品、服务,解决更多用户的需求和问题。可以预见,2018年中国BI行业马太效应将进一步增强,逐步淘汰掉实力弱、规模小、产品差的企业。(三) 新型自助式BI与传统型BI平分秋色得益于敏捷、自助的特征,从2013年起新型自助式BI迎来了高速发展期,这一时期也是传统型BI的衰退期。2017年,传统型BI与新型自助式BI在国内市场中平分秋色。受访企业中,约50.2%的企业仍然在使用传统型BI,其中最典型的需求是企业常规日报、月报等汇总分析报告。约49.8%的企业应用新型自助式BI,通过报表平台+自助式BI+大数据底层平台的解决方案,来解决企业综合的数据展示和分析需求,形成经营和战略决策。在调研中我们注意到,约有18%的企业引进了新型自助式BI,部分或全部替代了传统BI。虽然传统型BI尤其自身优势和应用场景,但随着新型自助式BI的不断发展,传统型BI必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从国际传统BI巨头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可见一斑。二、2017年中国商业智能用户状况分析根据企业的IT人员和业务人员在数据分析中的工作量和投入程度占比,我们将BI用户(企业)划分为5大类型,即BI应用金字塔模型,以更好的统计、分析企业的BI应用状况。(一) BI应用金字塔模型1. IT完全主导型其典型特征为,IT人员做底层数据仓库,以及BI工具层面的数据模型处理的所有相关工作,完成95%以上的BI分析页面(注:主要是指用于生产、经营、管理会议所需要的数据分析页面,下同)的开发。业务人员仅负责前端数据查看,完成查看报表时相关联动钻取操作。调研中我们发现,处于“IT完全主导型”这一等级的企业,约有93.2%都在使用传统型BI工具,企业的业务人员基本没有能力,也没有需求去自主完成数据分析的工作。这些企业的业务变革并不剧烈,企业管理层认为当前的日常数据报告能够满足企业管理和决策的需要,相对缺少变革的动力。2. IT强主导型其典型特征为,IT人员做底层数据仓库,以及BI工具层面的数据模型处理的所有相关工作,完成80%~95%数量的BI分析页面。业务人员完成低于20%数量的BI分析页面。从调研数据来看,这类企业中,67.5%的企业认为当前业务人员不具备数据分析的能力。而企业需要快速完成部分数据分析工作,所以选择让IT人员更多承担工作。这类企业中普遍认为,商业智能产品本身并非能够快速上手,且业务人员仍需要统计学基础,阻碍数据分析工作从IT人员向业务人员的转移。3. 业务强主导型其典型特征为,IT人员做底层数据仓库,以及BI工具层面的数据模型处理的所有相关工作,完成前期示例不超过20%数量的BI分析页面。业务人员完成超过80%数量的BI分析页面。从调研数据来看,这类企业中,超过80.2%是曾经推行传统BI的企业,并且部分业务人员是有较高学历和能力的,能够学习和掌握商业智能工具和数据分析技能,并愿意在工作中积极使用;从帆软数据应用研究院的实地走访的部分企业来看,这些企业普遍行业排名靠前,公司从高层就重视数据分析工作。4. 业务完全主导型其典型特征为,IT人员做底层数据仓库,以及BI工具层面的数据模型处理的部分相关工作。业务人员完成95%以上数量的BI分析页面和相当部分BI工具层面的数据模型处理。相比于第三类使用人群(业务强主导型),这类用户的一大特点是业务变革十分迅速,从事业务工作的人员学历普遍较高,业务经营和发展需要企业快速做出决策。而基于数据分析得出的业务判断相比个人历史经验准确度更高,是这类企业基本共识。比如在新兴的互联网企业,或者新零售领域,这个特点尤为突出。5. 智能自助型其典型特征为,IT人员只做底层数据仓库、数据连接、数据字典相关工作。业务人员处理所有BI工具层面的数据处理,以及所有BI分析页面。IT人员搭建数据中心,业务人员完全自主处理和分析数据,这类企业有着明显的资源密集型的特点,业务人员更多的是偏向运营相关的工作。当然,因为此类受访企业占比较少,原因分析的可信度还有待进一步调研来核实。(二) BI用户状况分布基于BI应用金字塔模型,2017年企业分布如下;从调研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两大结论。1、IT人员主导企业数据分析的模式仍占据主流,也就是IT驱动仍是2017年企业商业智能平台应用现状。从数据调研的受访企业来看,有高达60.5%的企业的数据分析工作仍是第二类型(IT强主导型),甚至有21.5%的企业的数据分析工作处在第一类型(IT完全主导型),这显然和业务人员自助数据分析的目标距离遥远。2、新型自助BI正在成为商业智能市场的主流。17.5%的企业是在2017年上线了新型自助BI,实现了让少部分业务人员自助完成BI数据分析的目标。三、2018年商业智能用户需求分析(一) 企业多级部门数据分层次IT权限和平台管控,占受访企业97.6%需求描述:BI工具支持企业的多级部门的数据/分析页面权限管控,使得不同层级的部门机构只能看到本部门机构和辖属部门机构的数据/分析页面。需求产生的原因:有的信息中心为释放压力,放权给业务部门使用数据,一旦口子打开,数据缺口就会像洪水一样泛滥,就又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导致放权下的数据管理混乱,数据口径不统一,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等等问题就会出现,同时这将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数据安全隐患。满足该需求对企业的价值和意义:在满足业务部门BI数据自助分析的同时,兼顾企业的数据权限管控,形成企业以IT部门集中管理下的良性数据分析风貌,杜绝企业数据安全隐患。(二) 业务人员可通过BI工具进行自助数据分析,占受访企业94.5%。需求描述:业务人员可以在浏览器前端,对自己权限范围内的数据进行多维拖拽探索和自助分析,发掘隐含在数据中的业务价值。需求产生的原因:企业的传统信息化建设中,IT信息中心对公司数据进行高度集中的管控,来自企业各职能部门的数据处理以及报表就会全部由IT人员来输出,一旦业务部门需求集中扎堆,就会造成响应不足,业务部门怨声载道。信息中心自身成员熬夜加班做报表,成就感却很低。满足该需求对企业的价值和意义:通过高效灵活的BI工具,业务人员对自己权限范围内感兴趣数据进行多维拖拽探索和自助分析,以工具简单易上手的低学习成本,让真正对分析业务价值最熟悉的业务人员实现自助数据分析探索,最大化业务数据的分析维度和分析效率,灵活发掘数据中可能潜在的业务价值,同时也解放了IT人员的劳动力,降低企业人力成本。(三) 可快速搭建型自助BI业务数据模型,占受访企业87.5%。需求描述:数据库表中的数据需要基于业务分析主题进行分类管理,相关数据表之间支持手动/自动构建关联模型,同时建立的关联模型支持灵活应用,无需反复编辑修改或创建新的模型,一次建立即可灵活满足多重业务场景进行数据分析使用。需求产生的原因:传统BI工具创建的底层数据关联相互独立,无法重复利用,一旦遇到新的业务数据计算分析场景,数据关联就需要修改或重新创建,极为麻烦,非常不利于IT人员维护。满足该需求对企业的价值和意义:通过BI工具快速构建的新型自助式BI业务数据模型,较传统BI工具针对不同业务分析场景需要多次、重复建模的应用痛点,极大地提高了BI工具的企业中业务数据分析应用的效率,解放了以往IT人员对数据维护的压力。(四) OLAP多维分析:上卷、下钻、旋转、切片、联动、跳转等,占受访企业84.5%需求描述:BI工具支持强大的页面OLAP多维分析功能,包括分析视角的上卷、下钻,维度的旋转切换,指标的切换,分析数据的切片过滤,组件之间的联动过滤、页面超级链接跳转等。需求产生的原因:随着业务发展的复杂化,单一角度的数据分析往往难以再发掘出更多有价值的潜在业务信息,取而代之的是需要BI工具能够满足强大的页面OLAP多维分析功能。满足该需求对企业的价值和意义:通过BI工具强大的OLAP多维分析功能,以实现多角度、多关联数据之间的数据无限层次探索分析,发掘出数据中潜在的业务价值。(五) 大数据处理性能处理能力达到十亿数据秒级响应,占受访企业63.6%需求描述:BI工具可支撑处理亿级以上大数据分析计算的秒级响应,提供多维加速引擎对传统关系型数据仓库(SQLServer、Oracle、Mysql等)进行数据提速处理,同时也支持实时对接企业大数据平台(Vertical、Kylin、Greenplum等)进行数据分析计算。需求产生的原因:一方面,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在面对上亿级别以上数据量时,容易出现性能瓶颈,长时间的查询等待往往会导致业务数据分析效率太低。另一方面,当今信息化水平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有了自己的高性能大数据平台,对于这部分企业来说,拥有一款能够直接对接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分析的工具尤为总要。满足该需求对企业的价值和意义:BI工具提供的强大数据计算处理引擎,能够降低企业数据查询等待时间成本,提高业务数据分析效率。同时,通过直接对接企业大数据平台,还可满足企业实时数据分析的需求。(六) 业务人员可完成工具层面的零代码数据加工处理工作,占受访企业57.5%。需求描述:BI工具可通过快速易上手的交互方式,让业务人员也能完成工具层面的零代码数据加工处理工作,例如例如表合并、分组统计、结构数据分层、过滤、增加列、同比环比、累计值、所有值、公式运算等数据清洗和数据处理方法,实现对数据的无限层次多维透视分析统计。需求产生的原因:当业务需求相对偏复杂时,简单的维度和指标统计往往无法直接计算出业务所需要的计算结果,以往的处理方式往往可能是业务部门提需求给IT,然后IT经过SQL或者代码对底层数据表加工处理,然后最终导出一张excel数据表给业务部门,期间的反复沟通和等待时间往往降低了企业的业务数据分析应用效率。满足该需求对企业的价值和意义:通过BI工具,使得业务人员也能快速实现对数据的无限层次多维透视分和析加工统计,降低了传统模式下的沟通成本和等待时间,提高了企业业务数据分析的应用效率。(七) 移动端数据分析查看支持,占受访企业44.9%需求描述:BI工具支持移动端数据分析多维分析查看功能(兼容PC端的上卷、下钻、旋转、切片、联动、跳转等),对于BI工具的应用app支持便捷的扫码登陆、离线查看、批注、分享等功能,同时满足某些社区平台如微信、钉钉的企业公众号集成。需求产生的原因:在当今这个移动设备便捷时代,仅仅PC端的数据分析已经不能满足某些特定时间和场所的业务分析需求了,而BI对移动端的支持已经成了必然要满足的功能点。满足该需求对企业的价值和意义:通过移动端的BI分析查看,使得数据分析不仅仅局限于PC端,较大地增强了数据分析的便捷性。同时微信和钉钉的集成接入,让业务通过社区平台也能直接查看想要的数据分析页面,更是为移动端数据分析锦上添花。四、中国大数据BI产品功能预测结合用户需求调研,和我国BI厂商的产品计划研究,2018年如下六个大的功能模块将会得到增强。(一) 提升自助分析的可操作性和功能丰富度为满足业务人员可通过BI工具进行自助数据分析的需求,中国大数据BI产品需要改善自助分析的功能和可操作性,包括图表的丰富性。前端布局自定义搭配,让业务人员随心所欲布置。比如仪表板自由布局,可快速拖拽生成所需要分析的页面;在全面支持常见的柱状图、条形图等图形基础上,增加支持中国(世界)地图、GIS地图、桑基图等大数据图表;为了适应更加多样的用户,大数据BI平台需要支持强大的OLAP多维分析功能,包括分析视角的上卷、下钻,维度的旋转切换,指标的切换,分析数据的切片过滤,组件之间的联动过滤、页面超级链接跳转等。业务人员在OLAP多维分析的基础上,能够在数据分析查看时,再次对所有维度进行二次的维度指标加工,并无限层次多维透视分析统计,全面开放业务人员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操作,以满足当前中国用户多个视角、多个层级的分析需求,把传统业务分析的智慧充分沉淀到数据分析系统中来。为了给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视觉体验,大数据BI平台支持表格动态数值预警功能和图形设置动态警戒线,支持图表样式风格自由拖拽调整。同时,也需要大数据BI平台智能自动设置预警值和样式风格等。(二) 提升平台的数据挖掘能力为满足企业业务人员自助数据分析和自动挖掘的需求,中国大数据BI产品需要在已有的数据可视化和数据分析的功能基础上,增强数据自动挖掘能力,使业务人员在能够掌握挖掘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分析业务数据,为业务运营提供数据结论支持。大数据BI平台需要支持嵌入式高级分析功能,用户能够轻松使用平台内置的高级分析功能,也可以通过导入和集成外部开发的高级分析模型。比如平台内含数据挖掘常见算法(如线性预测、时序预测、聚类、分类等),或者提供外接其他数据挖掘平台和工具的可视化接口(如R语言或者Python语言),甚至内含适合特定业务场景的挖掘模型 。(三) 提升平台大数据处理能力为满足企业对大数据BI平台实时响应的需求,中国大数据BI产品需要将当前大数据处理能力提升一个量级,达到10亿数据量秒级响应水平,同时支持丰富多样的数据源。大数据BI平台需要支持丰富的数据源,如企业主流的关系型数据库、大数据平台、NOSQL数据库以及多维数据库,需要支持实时对接数据平台和分布式引擎拓展,同时支持跨数据源关联,同时支持对较大级别数据量进行数据抽取和索引建模,提高数据分析效率。(四) 提升平台的数据管理能力为了满足中国企业业务人员用户对数据处理的需求,中国大数据BI平台需要提升自身的元数据管理能力、数据的ETL处理能力、数据存储能力。提高元数据管理能力,使得用户能够集中管理元数据,包括对元数据进行检索、提取、处理、存储、分享复用和对外发布。中国企业的业务人员将需要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直接操作经过IT人员标准化处理的元数据。近几年来,中国数据分析人才迅速增加,企业中也成长出一批有一定数据分析能力的业务人才,这些中国企业业务人才更多的是需要对数据进行ETL处理和存储,这就需要平台功支持用于查询、提取、转换和加载的功能,具有索引、管理、调度数据的能力。(五) 提升平台分析的共享能力随着ERP、OA、MES、HIS等常见业务系统的完善,企业少则数十套IT系统,多则上千套系统。新型自助BI需要能够与多个系统同时融合,全面分析企业的业务数据。这就需要中国大数据BI产品需要加强产品与不同软件系统的集成融合能力,这是中国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大数据BI平台需要支持嵌入式部署,如主流的应用服务器,支持跨平台的权限集成和页面集成。大数据BI平台不同用户创建的分析页面,可以方便地分享给其他成员。同时,在企业的分析用户设计仪表板时,可以复用仪表板中的图表、维度、指标等,支持用户分享指定页面进行给其他部门成员,便于互动沟通交流。为满足企业人员实时办公、互通信息的需要。大数据BI平台还需要支持移动端上共享和查看分析结果,支持在移动端对分析结果进行数据层级钻取穿透、联动等。(六) 提升平台的安全性为了满足企业多级部门同时使用、不同权限的功能,中国大数据BI产品除了要提供灵活丰富的用户管理功能、权限控制功能,还需要内置强大的用户行为监控与分析功能,确保企业的数据安全和信息保密。大数据BI平台将支持持批量导入用户,支持同步企业统一权限管理数据库中的用户,以企业IT系统统一的用户管理方式进行用户管理。支持用户以企业IT系统统一的用户权限认证方式进行权限管理。同时,需要支持短信平台功能,并可用于用户账号身份验证等,多种用户和权限管理方式,来满足广大中国企业的不同的安全级别要求和安全管理策略。随着大数据BI在中国的发展,中国企业自身的大数据BI平台已有众多员工账号。这就对大数据BI平台提出新的挑战,除了要拦截非法用户,还要对大数据BI平台有效用户进行有效监控。2018年,大数据BI平台需要支持监控用户的操作行为,支持监控页面被访问的频次、访问来源,甚至是支持监控访问到的数据范围。为了保证大数据 BI平台系统持续支持企业经营管理,需要大数据BI平台支持系统数据迁移到企业数据库,支持对系统进行备份与还原,备份可以手动或设置周期定时备份。同时,支持云端服务器部署和本地服务器部署,支持多机热备,达到企业的灾备要求。此外,为了有效避免BI平台出现严重异常,还需要支持监控自身的运行性能,遇到系统性能风险,提前给出系统预警信号。

旅行者

短视频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美拍、秒拍、快手、抖音等短视频App的出现,降低了视频制作门槛,带动了新一代的人人参与热潮,实时、互动的视频模式带来了全新的用户体验。本文是一份关于短视频行业的调研分析报告。一、背景分析1.1 市场背景从文字到图片再到视频,内容产业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已经在互联网领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所有互联网公司都要抢占的先机和要攻占的重要领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用户碎片化时间更充分地被填补了,用户接触内容更加方便,内容的变现越来越直接,信息量越来越大,可视性越来越强,表现形式也越来越丰富。与此同时,美拍、秒拍、快手等短视频App的出现,进一步降低了视频制作门槛,带动了新一代的人人参与热潮,实时、互动的视频模式带来了全新的用户体验。1.2 行业背景中国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逐步成熟,网民数量及移动互联网流量的不断增长,智能手机的普及,还有技术的革新,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用户需求和社交方式,推动了短视频行业的发展。2016年开始,短视频行业进入爆发期(图1是2011-2017年上线的短视频类产品),投融资数量持续增长,巨头互联网企业纷纷砸钱入局。2017年延续了2016年强劲的发展势头,2018年初的“撒币大战”更是火爆全网,为移动直播和短视频平台注入了新鲜血液。然而随着短视频行业规模的扩大,近两年政府的监管力度也在逐步加大。快手的道歉、头条的回应、内涵段子的关停、抖音的反沉迷公告和评论维护,都是对有类似不良价值观导向应用的警钟。图1 2011-2017年上线的短视频产品1.3 行业规模截止2018年3月,短视频月活跃用户达4.6亿,同比增长14.37%,大约平均每两个移动网民中就有一个短视频用户。月使用总时长达67.3亿小时,人均单日启动次数有9.26次,行业用户粘性可观,远高于其他行业平均值。2017年和2018年短视频市场延续了2016年的火热,用户规模的增长和广告主的关注带动整体市场规模提升,尤其是2017年7月份之后,短视频行业用户增长迅速,规模日益增大。图2给出了2016年8月-2018年3月短视频行业,月活跃用户数以及短视频月使用总时长。图2 短视频行业月活跃用户及月使用时长二、竞品分析2.1 竞品布局2017年4月,腾讯关闭自家短视频平台微视,并领投快手。一年后,腾讯重启微视,并在今日头条关闭内涵段子后的重要时刻,于2018年4月16日高调入股梨视频。除此之外,当下活跃度靠前的有今日头条旗下的西瓜视频、抖音短视频以及火山小视频,还有背靠新浪的一下科技孵化出的秒拍、小咖秀、一直播,及继直播答题之后出现的波波视频。与此同时,百度好看视频也低调亮相,稳定发展,百度秒懂视频作为知识短视频平台也在最近全面升级。不难发现,巨头互联网企业纷纷想在短视频这一行业有所作为,都在打造自己的短视频行业产业链。表1给出了巨头互联网企业的短视频布局:表1 巨头互联网企业短视频布局2.2 竞品选择以快手和抖音短视频为例,对短视频行业APP进行深度分析,表2给出了两种短视频APP的市场规模对比。从月活跃用户数及月使用时长来看,快手依然领先抖音短视频,并且短视频类行业排名中快手一直保持第一,这和快手的先发优势有很大关系。表2 市场规模2.3 用户分析快手用户地域分布和年龄分布都十分广泛,且男女比例相当,中低以下消费能力用户较多,可见快手用户人群遍布全国,来自于各行各业。而抖音用户主要分布在一二线等相对较发达的城市,24岁以下的用户以及女性用户比例更高,这一群体具有年轻、热爱音乐、有个性、追求时尚的特点。具体用户属性分布如图3所示:图3 用户属性分布2.4 产品定位分析快手和抖音虽然都是短视频社区,但产品定位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快手专注于服务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记录和分享,它的slogan为“记录世界,记录你”。而抖音作为一款音乐创意短视频社交软件,它原来的slogan是“让崇拜从这里开始”,崇拜、有个性是抖音产品定位的初衷。最近刚改的新slogan“分享美好生活”。我个人认为没有了此前的个性,且有复制快手的嫌疑,但这确实也符合了当下头条扩张的需要,为未来向全品类短视频业务扩张奠定了基础。2.5 信息架构图4 快手5.6.7版信息架构图5 抖音1.7.8版信息架构2.6 功能差异性表3 功能差异性2.7 核心竞争力及建议抖音作为一款时尚音乐短视频社区,用户可以为自己拍摄的视频选择配乐,如电音、二次元、古风、舞曲、流行曲等,还能根据自己的节奏做对应的表演和剪辑创作,且制作简单快捷,作品节奏感和带入感较强,有魔性,给人感觉酷炫。除此之外,抖音依赖于头条的精准强大的推荐机制,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效率,节省了视频筛选时间,并且还确保了只要短视频内容质量高,人人都可以被展示在推荐列表中进而获得更多的关注。在这里,优质内容创作者可以吸引更多的内容消费者,明星以及大IP的关注度不见得能超过那些生产好内容的普通用户,但对于一般内容制作者来说就可能没那么有利了。当下的抖音已经出现了推荐类别同质化严重,以及同一话题下内容重复率高的问题,对此我认为主要因为优质内容的输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吸粉已经不足以驱动更多优质内容创作者的短视频生产。所以想要维持平台内容的高质量,在未来必须要解决内容生产者的内容变现问题,同时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推荐算法,优化内容分发机制。快手提倡,每一个普通人都有平等的得到展示的机会。它鼓励用户自己去创造内容,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让每一个用户都积极地产生内容。用户可以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上传到平台上,短视频的生产成本相较于抖音更低,面对的用户群体更广,更好的满足了更多的一般内容创作者。也正因为如此,快手一直以来都在持续地输出内容。虽然与抖音被推荐的高门槛相比,快手上用户创作的内容几乎都能平等的得到展现,但快手平台的内容质量却明显没有抖音高,优质内容创作者的被关注度也较低,所以很多内容消费者和优质内容生产者都转移到抖音上去了,而且如果被打上了“low”的标签,这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也很不利。所以快手需要加快品牌建设的步伐,生产更多的优质内容,才能保证不被抖音所取代。2.8 商业模式分析目前抖音采取的商业模式有:启动页广告、短视频广告推送(与大品牌合作)、电商合作。而快手的商业化方式有:直播、粉丝头条、短视频打赏。快手没有做启动页广告,是因为快手没有启动页,但加个启动页对快手来说是很简单的,而抖音也可以随时选择做短视频打赏。两者商业模式最关键的差异在于快手没有做短视频广告,个人认为:快手的发现页采用的是瀑布流的展现方式,如果用户看到推送的广告,很少会点,效果可能会比较差。而且快手上的网红、大V很多都移步抖音,且快手的内容环境可能不那么“优质”,所以很多大品牌更愿意投抖音。所以对快手来说,品牌建设确实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三、总结当代年轻人中重度网瘾患者占比居高不下,而在此之中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获取讯息和娱乐的方式,愈发受到大众的喜爱与追捧。在繁忙的工作学习生活中,短视频作为大众娱乐以及获取资讯的一种快捷舒适的方式,愈发受到移动端用户的喜爱,用户几乎可以在任何空闲的时间,观看短视频获得娱乐放松甚至是资讯学习。可以说,当下短视频app市场广阔,前景十分可观。本文综合性地整理并分析了截止2018年4月短视频行业的市场背景以及行业背景、规模,重点对抖音和快手进行了竞品对比,从用户、产品定位、信息架构、功能差异、核心竞争力以及商业模式等方面展开分析。最后,我个人认为不论是抖音、快手还是别的短视频产品,在找到差异化的突破点成长起来之后都应该综合性发展,继续往全品类短视频上发展未来的路线,都需要往中间靠拢一。这两个产品当下的竞争与当年的淘宝和京东非常类似,淘宝为了应对京东,做了天猫商城来提高,变得像京东一点,而京东则从完全自营转变为自营为主,兼有开放平台。因为,各自路线有各自路线的优势,如果不改变自身,学习对方,对方就会打到自己的领地。同时,一定要时刻关注政策,政策和法律始终是产品设计的底线。不论是抖音还是快手或是别的短视频软件,在未来的产品设计上一定要时刻关注政策,因为政策和法律始终是产品设计的底线。本文由 @Jalin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网络

君在

2019手机行业调研报告:5G将抢占下一个销量市场

2019年无疑是手机市场拨开云雾见天明的新开端。在经历了数年的饱和后,5G的正式商用成为了手机市场的一剂强心剂。目前除苹果外,头部厂商都已陆续发布5G手机,伴随5G而来的相关新技术也加快了手机行业的创新,同时刺激着消费者的换机欲望,而用户表现出来的5G时代新需求也在反向推动着5G手机的发展。在5G大风口下,手机行业都给出了哪些反应呢?根据目前世界各大知名数据机构发布的2019年Q3全球智能机出货量统计,我们可以看出5G手机的接连发布使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开始出现回暖迹象,扭转了近两年来的颓势,实现首次增长:反观国内市场随数据不甚明朗,但下降趋势已经得到一定缓和——IDC:2019年Q3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9890万台,同比下降3.6%,降幅较今年上半年有所收窄。Counterpoint:2019年Q3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同比下滑5%,降幅相比前两季度有所缓和;环比增长3%,回暖现象在线上表现十分明显。Canalys: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表现在2019年Q3继续改善,出货量达9780万部,超过第二季度的9760万部。根据以上数据我们总结如下——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并未增长,与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情况不一致;手机开始进军第三世界国家等低收入人群市场,使得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得以增长;中国智能手机在此前的几年中一直处于领跑状态,目前已进入成熟阶段,市场饱和导致增速缓慢甚至出现下降趋势,急需新风口刺激增速;低价与创新或将成为刺激增速的有效手段。2019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主要特征点如下:1。华为、OPPO、vivo创新力十足,依旧稳居前三;2。国产品牌纷纷细化产品线抢占市场,中低端基本被OPPO、华为、vivo、荣耀占领;3。受换机周期影响,消费者大多关注高端产品,但消费行为集中在中低端产品;4。头部手机品牌依靠多点辐射基本消除“性别化”差异;5。多产品线布局有助于拓展用户层级,一线品牌在各年龄段发展均衡;6。消费者对相机方面的关注持续走高,5G成手机影像发展新动力,快充成用户刚需;7.5G手机在2019年末迎来小高潮,预计2020年将普及至千元机;8.2020年成真全面屏和折叠屏发展的重要节点;9。明星代言依然是营销重点,为手机品牌吸引更多用户;10。联名定制手机吸引定向用户,实用与情怀并存。一、用户关注度是检验产品力的利器01华为、OPPO、vivo审时度势思维超前 靠创新力稳居前三通过调研,我们将2019年手机品牌关注度进行排名,排行榜TOP10如下:可以看到华为依旧稳坐第一的宝座,在手机行业大形势不甚乐观的情况下通过全渠道扩张策略以及技术积累加持,依旧处于领先优势。同时OPPO、vivo在2019年势头依旧强劲,超前研发使其关注度居高不下,分别位列第二、三位。荣耀、小米、苹果、三星、一加、红米、魅族进入TOP10榜单。针对消费者最关注的这10大品牌,我们汇总了2019年发布的主要机型。从各品牌新品发布数量以及价位段分布可以看出其对自身品牌的定位以及对市场变化趋势的认识。从整体来看,2019年十大品牌发布的新品在各价位段分布较为均衡,为消费者提供了比较全面的选择,关注度TOP1的华为果然不负众望,实现了价位段全覆盖。除了华为、苹果、三星外,vivo、小米、一加也开始进军高端产品线,OPPO、荣耀、小米也跃跃欲试抢占份额;而在上半年就开始的价格战没有停止的意思,各厂商在中端持续发力,稳固市场。在对这些主要机型按照价位段进行整理并与2018年情况对比后我们发现,2019年1500-2500元价位段与2500-3500元价位段发布的手机数量较2018年共提升了9%,究其原因主要2019上半年4G时代创新力疲软,各品牌都在努力打价格战,尽可能达到同价位无竞品的效果,加之线上销售渠道的打造为低价持续绿灯,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销量。3500-5000元价位段与5000元以上价位段与前一年相比也提升了8%,2019年下半年各大厂商加大研发力量为5G手机加持;5G时代带来了新一轮技术革命,芯片、影像等方面的创新与升级给用户带来了全新的使用体验,促使用户换机。华为Mate30 Pro以率先融入双模5G的旗舰机型现身,给位于一线城市、对手机品质要求极高的5G早鸟人群提供了最好的选择;OPPO Reno Ace的65W超级闪充已经促使快充成为生活的刚需;而首次将5G手机价格拉低至4000元以下的iQOO Pro让很多抱着先试试水的态度的群体有得下手。纵观全年新机的发布节奏,可以看出相较往年发布季节性越来越弱,最明显的改变是到年末依旧有多部手机发布。这样连续不断的输出必然伴随着技术的更新迭代,以此来满足口味越来越刁钻的消费者。而年末发布的小高峰,带来了新一代5G手机——搭载双模5G SoC的手机,为5G基站全面铺开的2020年做好了充足的准备。那么始终位于前三的华为、OPPO、vivo是凭借什么屹立不倒?国产品牌在高端产品线上愈发活跃,国货实力也越来越具有竞争力,与此同时消费者对高端机需求与接受能力也越来越强,起初体现在iPhone XR的畅销。苹果曾在高端智能手机一直属于霸主地位,但现在iPhone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却越来越低迷,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苹果一直走“奢侈品”风格的高定价成为很多用户出走的主要原因;其次创新力大不如前,从外形到功能,苹果这几年的新机发布一直呈挤牙膏的态度。谁会想花高价换一部基本没有什么变化的手机呢?所以越来越多的苹果手机用户转投华为,OPPO、vivo等品牌。华为能一直受到高关注,离不开其对技术的着重投入。从硬件方面的麒麟芯片到软件方面优化安卓体验的方舟编译器等,都直观地体现在了性能上。据统计,去年华为的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14.5%,这个比例与国际同行的美国思科、微软在同一水平线上。任正非曾说,要把销售收入20%-30%拿出来搞基础研发,足以体现其远见。数据显示,我国现在掌握的5G专利占世界总数的30.3%,其中25%来自华为。除了在技术方面的深耕,OPPO今年在产品方面的部署以及开拓全球市场上的表现都十分亮眼。选择了6400W后置四摄+30W VOOC闪充4.0技术配置的千元机OPPO K5,给入门级市场一个全新的答案;OPPO Reno Ace的65W超级闪充技术更是目前全行业商用中最为领先的充电技术,4000mAh容量电池能够实现30分钟迅速回血。OPPO让全民闪充时代正式到来。这一年vivo在5G上的成绩可谓十分显眼。vivo将其在8月推出的旗下首款5G手机iQOO Pro定价为3798元起,以远低于此前外界对5G手机的价格预期成功出圈,给更多消费者提供了先行体验5G的机会,为5G手机的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随后在9月推出的第二款5G智慧旗舰NEX3定位高端,为5G初始的过渡时期提供了优质的方案,并将5G视为“旗舰必备素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黑科技。而世界各大知名数据机构发布的数据也证实了华为、OPPO、vivo的实力。Canalys数据显示华为Q3出货量增长66%,所占市场份额提升至42%,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主导地位;OPPO在印度尼西亚智能手机市场200美元-400美元中端价位段以26.2%的市场份额占据第一;Q3中国5G手机整体出货量约48.5万部,其中vivo以54.3%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在手机行业,创新力是第一要义,尤其在这个5G通信技术更新换代的重要节点上。芯片领域在经历了从互联网发展初期的大浪淘沙后,目前全球研发出5G芯片的企业仅剩下了高通、华为、三星、联发科和紫光展锐,芯片研发已经朝向寡头化发展,手机同理。所以目前各大手机厂商都在底层芯片、影像能力、快充、AI、外观工艺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而这样的创新对于消费者而言,除了具有更好的性能体验外,也将拥有更个性化的使用体验,满足各价位段消费者的需求。02 国产头部品牌通过细化产品线抢占市场 各价位段百花齐放我们将用户对各个档位机型的关注度指数量化,统计出了1500-2500元、2500-3500元、3500-5000元和5000元以上机型在2019年上半年关注度指数TOP5,结果如下:在1500-2500元价格区间,TOP 5产品被OPPO、华为、vivo、荣耀包揽;2500-3500元区间内于2019年下半年发布的OPPO Reno Ace获得十分高的关注度,创新与高性价比成为了最吸引用户购买的关键点。今年主流品牌在中低端优秀的表现与细分产品线和销售渠道的丰富不无关系。荣耀作为在线上销售的先行者,在中端机市场获得了十分不错的成绩。而如今各大品牌也都开始细分产品线,vivo的子品牌iQOO和X系列、Z系列、S系列、U系列全面开花,OPPO的Reno系列、Find系列等各具特色。产品细分后部分系列性价比凸显,并主攻线上渠道,比如iQOO等,加上品牌本身的影响力和产品力,使得中低端份额向大品牌倾斜。在3500-5000元价位段,一加7 Pro这匹上半年杀出的黑马的热度不减,可以说一加的首款定位超高端旗舰产品收获了不俗的成绩。iQOO Pro凭借在5G手机中十分突出的高性价比,一时间获得超高关注度。5000元以上价位段关注度最高的依旧是华为制造,从上半年的华为P30 Pro到现在的华为Mate30 Pro 5G,华为早已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除此之外令人惊喜的是vivo NEX3和华为Mate X的上榜。2019年持续在5G领域发力的vivo打造了极具未来感的vivo NEX3,在将5G作为旗舰基本素养的前提下进一步探索黑科技——近乎垂直的曲面屏、99.6%的超高屏占比、X轴线性马达侧边压感按键、后置6400万星环影像系统、超薄液冷均热板散热等等,从未发先火走到今天收获了不俗成绩。而华为Mate X则映射了2019年手机行业的另一关键词“折叠屏”。作为华为首款折叠屏手机,华为Mate X同时支持SA/NSA 5G双模,采用8英寸航天级高分子柔性折叠全面屏;拥有革命性鹰铰链设计,机身配备超感光4000万四摄,内置4500mAh大电池及55W华为超级快充。虽然折叠手机的生产过于复杂,很多新技术测试要求很高,零部件装配难度也很大,但华为总能在技术上勇敢尝试与创新,交出答卷并吸引广大用户关注。03 关注≠消费 消费者购买决策变化影响品牌发力点我们将消费者浏览产品与实际消费指数量化,得到一下结果:可以看到消费者浏览TOP10与购买TOP10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常浏览的产品基本集中在各品牌的高端产品上,而实际消费起来十分实际,加上受到换机周期影响,大多人选择购入中低端机型或旗舰机型中价位相对较低的产品。两榜单重叠产品仅有华为Mate30 Pro、OPPO Reno Ace、荣耀20 PRO和Redmi K20 Pro四款手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国人的购买力还处在中等,应了那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性价比始终是消费者最看重的。在购买TOP10榜单中,荣耀占据了三个席位。荣耀一直以其“新锐又大胆的突破性科技”著称,其最大的竞争力在于重新构建了入门级/中低端手机的体验,在同档位基本找不到竞品,成为了自身价格段上的标杆和王者。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产品升级,我们可以看到在两榜单重叠的四款手机中,除了高端机型华为Mate30 Pro以外,OPPO Reno Ace、荣耀20 PRO和Redmi K20 Pro均在产品升级上做足了功夫,高性价比突出。今年618和11.11两大购物节也证实了这一点。左:京东618 右:京东11.11京东618的18天下来,单品销量前三名都被荣耀夺走,分别是荣耀畅玩7X、荣耀8X、荣耀畅玩8A;线上专供产品中vivo Z系列销量同比增长超200%,OPPO K3成为618期间1500-1999价位段累计销量冠军。11.11期间荣耀手机依然获得了京东手机品类的销量冠军,而荣耀在这一销量上已经蝉联了三年。04 品牌用户性别倾向基本无分层 多点辐射成显著原因用户性别占比反应了品牌及产品属性是否具有全面的吸引力。一般而言,用户性别比例越均衡,品牌所考虑到的范围就越广泛,产品线铺设的范围也更全面。从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头部手机品牌已经基本消除“性别化”,这些依旧得益于子品牌/系列的推出增大了受众的覆盖面,比如在大众印象里一直重视女性用户群体的OPPO新开了更突出性能的Reno系列、K系列,再比如vivo的iQOO系列也专注在手机芯片的更新换代与新技术研发上,这些产品都吸引了更多男性用户的目光;而小米则是通过打造CC9美图定制版等美少女专属机型向女性用户伸出了橄榄枝。05 多产品线分支使品牌年龄覆盖更广 分布更均年龄分布一般与品牌形象与产品定位有关,同时也对分析品牌及产品给用户留下的固有印象具有参考价值。从我们的调查来看,用户关注度TOP5品牌中,华为用户的年龄分布更均匀,这或许得益于华为较早多产品线的布局,使其形成的品牌形象更具包容性,商务、青春、简约等风格均有涉及。再加上品牌实力带来的广知名度,华为的形象塑造已经十分成熟。OPPO、vivo、荣耀用户重点发展潮流、时尚的标签,吸引年轻化群体,可以看到其消费者主要集中在20岁以下以及20岁到40岁之间;而小米凭借其多年的低价战略,在20岁以下学生党中优势地位突出。二、品牌发展兼顾创新与营销更能获得消费者芳心01 手机功能关注度相机最高5G风口下或引爆2亿像素功能参数关注度反应了用户对智能手机不同功能的需求程度,可以为厂商提供后续着重发力点的参考方向,从而更加精准的打击用户需求痛点。从我们调查的数据来看,2019年消费者最注重的功能TOP3依旧是相机、外观与处理器,且相机的比重较2019上半年又提高了。我们认为,这与当前社交形式的改变不无关系,从文字到图片再到如今的短视频兴起,消费者对相机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也给各厂商带来了接连不断的挑战。目前从整个产业链所做的努力来看,手机已经做好了面临消费者对手机相机要求更苛刻的准备。一周前高通发布了集成式5G移动品台骁龙865,在业内引发了不小的动静。在骁龙865相关参数中我们惊喜的发现,拍摄方面支持2亿像素照片和8K视频拍摄引人注目。实际上今年8月1亿像素的CMOS已经问世,11月也已经有支持1亿像素的手机正式发布,不过其芯片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今骁龙865的问世给未来手机像素的发展提供了足够大的空间。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2020年一年内旗舰将绝大部分实现2亿像素的拍摄,1亿或将成为千元机标配,各大视频平台全部支持4K视频上传,超半数支持8K。除相机外,值得一提的还有消费者对快充的关注陡然提升,从默默无闻一跃成为TOP5。快充技术发展迅速,我们这次也将其从新高技术转移至常规功能来进行统计。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手机功能增多带来的大功耗,快充已经成为广大消费者的刚需。而各大厂商对快充的加快研究也使消费者们对快充的期待越来越大。或许我们可以大胆地预测:明年第一季度快充或将迎来百瓦时代。02 5G热度不减 明年或普及至千元机用户对新高技术的关注度反应了新技术的吸引力程度,可为厂商提供后续发展方向调整参考。从数据来看,用户对5G技术的关注度已经达到了顶峰,今年年底各大厂商紧紧抓住尾巴推出新一代搭载双模5G SoC的5G手机,手机行业真正迎来了5G小高潮。5G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和市场格局重塑的机会。预计这一波热度将会持续到2020年Q1结束,自那以后5G将成为手机行业中端及以上的标准配置,到Q4出货量将带来更大增长,2020年底5G出货量或将达到1亿台。另外根据今年5G手机价格变动我们可以看到,5G手机价格持续走低且幅度较大。我们是否可以合理预测,到2020年底,千元机有望实现5G,我们将真正迈向5G全民普及时代。到那时,旗舰产品或许还会带来更多新功能和惊喜。上文提到的相机提升也与5G时代的来临不无关系。目前相较于国外平台的高质量视频,国内在视频质量方面的可提升的空间还很大。随着5G网络的铺设,也开始让人期待国内视频行业的进步,或许借由5G的高网速和低延迟,视频的拍摄与传输达到新高度。相比于2019年上半年,各厂商关于真全面屏的解决方案正在从升降摄像头转向角落打孔的方式,到年底孔越打越小,基本达到了隐藏于状态栏的水平,使屏占比得到进一步提高。按照这样的趋势,我们预测未来关于屏下摄像头的发掘会更加深入,且在2020年能够商用。而曲面屏的发展也让人从视觉上得到了更好的沉浸式体验,当前已经达到了弯曲近乎垂直的程度,实现瀑布屏,由此瀑布屏还还催生了模拟按键等新技术的发展。除了真全面屏与瀑布屏外,在2019下半年不得不提折叠屏终于从理想变成了现实。三星Galaxy Fold、华为Mate X、三星W20等相继发布,手机形态的改变正式开始。为了折叠屏的实现,柔性材料、铰链结构等齐上阵。但就目前来看,由于工艺、成本等问题产业链供应不足,折叠屏手机产能存在很大问题;加上屏幕设计不成熟,比如三星在Galaxy Fold上被迫使用塑料薄膜替代玻璃盖板,这样的材料强度较低,使屏幕刮花风险提高,后续更换费用昂贵,可以说2019年各品牌在折叠屏上的探索困难重重。由这样的状况我们推测,折叠屏在2020年的发展将不甚乐观。不过各品牌在折叠屏方面都还处在探索尝试阶段,新材料的出现或许会给折叠屏手机带来新转机。比如手机屏幕玻璃重要供应商康宁当前正在对玻璃配方调整,开发出一种更薄、更耐用、光学性能更优越的玻璃解决方案,顺利地话该方案有望在一年后应用于折叠屏。按照这种方向发展我们给出另外一种设想:折叠屏在2021年有望成为高端旗舰的标准配置之一,与真全面屏分庭抗礼,迎来出货量的小爆发。也就是说,折叠屏的发展决定了折叠屏手机未来的命运。03 明星效应为品牌带来更大关注度粉丝经济品牌产品营销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在一些明星产生话题之后会直接促进产品的销量,同时厂商对明星的邀请也体现出厂商对顶级流量的捕捉能力。从调查数据看,华为代言人易烊千玺的热度依旧居高不下,由于下半年主演的电影《少年的你》上映又掀起一波高潮,为华为带来了更多关注度;而OPPO和红米则分别邀请到了今年凭借《陈情令》为大众熟知的肖战、王一博,让年末发布的5G新品OPPO Reno3和红米K30更加瞩目。除代言人外,各品牌设立产品设计官、潮时尚大使等邀请明星来为其产品站台,为品牌带来更多影响力。04 取向狙击 联名既体现情怀又成就跨界营销在手机营销快消化的今天,联名定制款手机依然是最吸睛的合作方式。今年的联名款手机中不仅有手机品牌与汽车品牌的联合:华为&保时捷、一加&迈凯伦都受到了许多男性用户的关注。OPPO&高达吸引了更多游戏玩家的目光,荣耀&MOSCHINO通过潮牌效应让更多年轻群体将实现聚焦于荣耀,而realme与设计师深泽直人的合作,让产品外观设计再上一个台阶。最具趣味性的合作非vivo与哈根达斯莫属了,使产品的清爽定位更加清晰。三、2020年预测 5G将刺激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小幅提振综合2019年ZDC数据及往期报告,我们可以大致得出以下趋势——01 市场角度:头部品牌多产品线发展势头更猛 高端与中低端分化愈发明显①中国手机市场饱和状态通过多产品线发展得以缓和:中端机型发力还将继续,刺激消费者购机欲望;②抓住5G风口,高端机型将重新占领市场:目前率先出击的华为已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vivo凭借NEX 3也成功扩大市场,未来还会有更多品牌专注高端机型的研发,苹果、三星等国际高端旗舰的市场空间将持续受到威胁;③创新是第一要义:无论何种档位,产品的创新点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消费者最大的换机动力;④明年5G有望应用于千元机:5G是创新主要阵地,将成为手机行业中端及以上的标准配置,到Q4出货量将带来更大增长,到2020年底,千元机有望实现5G。02 技术方面:5G日渐成熟 更多新技术百花齐放 创新点爆发①影像成为5G时代突出受益者:5G网络拥有高速率、低时延、大容量的特性,视频的拍摄与传输达到新高度。考虑到目前已有芯片支持2亿像素的拍摄,支持1亿像素的CMOS已实现量产,由此推测1亿像素在2002年或将成为千元机标配;②快充在2020年Q1迈向100W商用:手机快充技术发展迅速,小米今年3月份公布了100W快充,称17分钟充满4000mAh电池;vivo今年6月宣布已经实现120W的超快闪充,将时间缩短3分钟;OPPO研发的SuperVOOC2.0 65W超级闪充已用于今年十月发布的Reno Ace实现量产,4000mAh电池仅需30分钟就能充满。明年第一季度快充或将迎来百瓦时代;③屏下摄像头助力真全面屏发展:今年年末关于全面屏的研究重点已经从升降摄像头慢慢转移到孔越开越小的打孔屏,预计2020年全面屏将再进化,屏下摄像头的发掘需求愈发强烈,有望在2020年商用;④折叠屏的发展决定了折叠手机未来的命运:若目前产业链供应不足、工艺提升遇到瓶颈等问题无法解决,折叠手机在手机史上将成为昙花一现的存在;若新材料柔性玻璃方案研究顺利,在2021年折叠手机有望成为高端旗舰的标准配置之一,与真全面屏并驾齐驱,迎来出货量的小爆发。*注:ZDC关注度研究方法本报告主要根据ZDC自主研发的“中国互联网用户关注度分析系统”进行研究。该系统每日24小时不间断跟踪中关村在线网站以及 嵌套中关村在线网站产品库的其他合作网站的网民上网行为,并将来自不同IP的网民进行分类归属,综合相关厂商、品牌等获得的点击,统计出网民的关注度。关注度:亦或关注比例,是以百分比形式表示某类信息的点击数在同类信息中的所占比例。关注度高,表示该信息越受消费者重视,关注度可作为分析历史形势和预测未来发展的有力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