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Soul产品分析报告木札岭

Soul产品分析报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追求目标也渐渐从物质需求提升到了精神需求上来,社交就是其中一方面。最近,一款基于心灵的社交APP——“Soul”吸引了我的眼球。让我们来看看,在这个社交软件层出不穷的时候,这款注重用户内涵的APP究竟有着怎样吸引人的核心特征,它又通过怎样的功能满足了哪些社交需求?一、产品概述1. 背景当今社会的年轻人,由于工作、学习、生活环境的单一性,缺乏认识新朋友的渠道,尤其对于生性腼腆的东方人来说更是这样。在一些西方国家,经常会有一些线下的party之类的活动,而且西方人大多性格开朗,人与人之间自然也“熟得快”。和他们相比,我们想要认识陌生人,交到新的朋友的机会也就少的多了。没有朋友的陪伴,很容易感到生活乏味枯燥,所以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社交。互联网的出现解决了很多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层出不穷的社交软件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得认识陌生人更加容易。从一开始QQ的按条件查找,到微信的摇一摇、漂流瓶,再到后来陌陌、探探等基于位置的社交…… 陌生人社交变得越来越火,花样也越玩越多。在陌生人社交这一块,当前最火的还是那些LBS软件、诸如陌陌、探探等。这些软件主要还是将照片作为用户的第一张名片,用户在选择陌生人进行交往时,通常注重的只是对方的外在形象。这样的形式难免会让社交变得过于表面化,很难达到一个比较深层次的社交。于是,soul选择了一个比较新的角度——从“心”出发。“Soul”以“灵魂交友”打入市场,注重内涵、弱化颜值,期望打造了一款具有深度的社交软件。在这个看脸的时代,soul的出现,让人们在社交时,更加注重“有趣的灵魂”。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soul无论是在用户量上,还是在用户使用时长上都有着很高的提升速度,说明“社交基于内心”这个角度切得还是比较准的。2. 产品核心Soul能在短时间内吸引这么多的用户,我认为:外在的交友氛围与内在的匹配算法相结合,是它成功的根本因素。(1)交友氛围作为一款基于心灵的交友软件,用户内涵自然是被强调的内容,其他的与内涵无关的诸如外貌、地理位置、职业等浮于表面的因素统统被抛的很远。在这里,社交就是纯粹的社交,想划照片?想找附近的人约约约?不存在的。对于那些目的不纯的人来说,soul都不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正是因为这种纯净的交友环境,吸引了大量厌恶肤浅、注重社交深度的用户。(2)算法匹配一款成功的产品,能够成功地吸引用户只是基础,能够长久地留住用户才是关键。作为一个社交平台,如果用户在这里找不到感兴趣的内容,找不到聊的来的人,那么这个平台自然就没有意义了,用户自然会对它失去兴趣,产品也会很快面临衰退。在这种情况下,一套有效的匹配算法将会起到很关键的作用。Soul通过对用户的三观、性格、爱好等出于内心的情感进行测试,使用算法将测试结果相似的人聚集在一起。他们之间通过发布原创内容来相互吸引,引起共鸣,进而帮助用户找到能聊的来的朋友。有了算法的支持,陌生人交友就会精准很多,而非大海捞针般,在茫茫人海中去找那个TA。3. 产品定位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soul是以用户内涵为交友基础,以算法为匹配手段,通过文字、图片等内容进行互动、弱化颜值的一款深度社交APP。4. 体验环境二、用户需求1. 用户人群由图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出:soul的用户主要以35岁以下的年轻人为主,其中30岁以下的用户已经超过半数。这也恰好对应了背景中提到的“生活乏味枯燥,环境单一,交友欲望强”的那部分人。至于性别比例,我们可以看到:女性数量要稍稍多余男性,这可能与女性生来感性的特征有关。她们更渴望倾诉,更希望有人与她们进行交谈,倾听她们的想法。这就使得女性相对于男性来说,更加注重社交的深度。2. 用户画像从上述用户人群可以看到,Soul主要面向的是年轻用户。我们根据年轻人工作生活环境的不同,选取几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看看他们对于社交,究竟有着怎样的需要。3. 解决痛点(1)拓宽用户的交友渠道,将有趣的陌生人变成你的“soulmate”现在的许多年轻人由于工作生活环境的单一性,社交圈子很窄,缺乏认识新朋友的渠道。导致现在很多年轻人缺少朋友,尤其是那些与自己可以聊得来的人。soul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快速而有效的心灵测试,通过算法的计算,给用户推荐一些可能与自己合得来的人,将他们发自内心的原创内容展现出来,从而引发用户的共鸣,进而帮助用户与找到自己合得来的朋友。(2)倾诉与宣泄,私密的空间使soul成为用户的“树洞”你是否曾经因为微信好友又多又杂,每发一条朋友圈都要经过深思熟虑?你是否曾经装了一肚子的话,翻遍好友列表却找不到一个可以与其倾诉的人?人大多好面子,有些事情不愿让自己的亲朋好友知道,但是有压力又要想办法得到释放,压在心中的话自然也要说出来。这时候用户需要的大概是一个私密的空间。soul作为一个匿名的陌生人社交平台,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很多用户把soul当成是一个“树洞”,在这里跟其他souler倒倒自己的苦水儿,或者写些东西抒发一下自己的情绪。因为这里没有亲朋好友,没有同学同事,都是一些素不相识的人,可以减少用户很多顾虑,使他们可以放得更开。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用户的积极性,使用户敞开心扉,把压在心底的话说出来。(3)填补用户碎片化的空闲时间,与“无聊”说再见有时候有些用户工作、学习比较忙,不一定有大片空白的时间去和其他人畅聊,他们的空闲时间可能是碎片化的。这时候用户可能更喜欢去看,而非去聊。如何在这些碎片化的空闲时间中找到有趣的东西,消磨时光呢?Soul的广场上充满了大量优质的UGC,在零散的时间,用户可以去看看别人的瞬间,看看别人的生活都是什么样的,别人的心里都有些什么想法。通过浏览这些内容可以填充自己的空白时间,与“无聊”说再见。(4)feed流与随机匹配机制,满足用户好奇心人总是对陌生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广场中一条接一条的瞬间,使用户看到了一个又一个陌生人的生活。令人上瘾的匹配功能,使用户总是想看看下一个匹配对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令人沉溺的feed流,停不下来的匹配,足以满足用户的好奇心。(5)多面性的创作机制,满足用户的“表现欲”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事物,自己所擅长的东西,人们也都想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把自己的生活感悟展现出来。Soul的发布功能中内容全面,从文字到图片,再到视频、音频,还可以给内容贴上想要的标签,加上坐标,满足你各个方面的创作需求。Soul中没有什么明星大V,没有什么热搜榜,每一个用户创作的内容都可以被公平得推到广场上,更容易被其它陌生人发现、被认可、被回应,满足你的表现欲。三、产品分析1. 产品结构通过结构图我们可以看出:soul的功能不算复杂,主要有5个版块构成。广场和星球主要用用来查看一些用户发表过的原创内容,用户可以通过它们来寻找感兴趣的人。聊天版块用来与已匹配到的人进行交谈,升温感情。2. 产品流程图作为一款用来认识陌生人,进而进行聊天的社交软件,认识感兴趣的陌生人,寻找聊天对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所以我注重认识陌生人的几个环节,绘制了流程图。3. 核心功能体验(1)广场广场主要是一个展示用户发布的内容的地方,下图为广场页界面:feed流展示用户生活,激起其他用户兴趣,促进陌生人变成知音。由图中可以看出:feed流是广场的主要构成部分。soul的feed流中的内容全部由用户原创,没有明星大V,没有营销号,展示的内容全部都是由一个个真实的用户创作的,这样真实的环境会让用户更感到更为亲和。Feed流有三个分类,分别为推荐、关注、最新。在“关注”下,展示的内容都是已关注的souler发表的瞬间。在“最新”页面下,则是按照时间顺序将用户发表内容进行排序,一般都是一些刚刚发布的内容,默认定位的是“推荐”一栏。提到推荐我们不得不再次谈到算法匹配的内容将更有针对性,并且推荐的内容来自一个个陌生人,这样也就使得用户能够看到更新颖的内容,鼓励用户去结交新的朋友。除了一条热门的置顶信息外,其他的内容都是根据算法随机推荐的,而非热度高的内容就排在前面。这样也使得每个人创作的内容都可以被公平的推到广场上,被其它用户看到,这样的方式也会提高用户创作的积极性。关键词搜索,帮助用户寻找特定的话题。在这里不仅可以通过内容的形式进行分组,还可以通过关键词搜索来寻找特定的话题。如果觉得广场上的内容比较杂,或者想要浏览特定主题的内容,那么可以关键词搜索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你可以输入你感兴趣的话题,诸如:一部电影、一首歌、一个热门的事儿等等,看看大家关于这些话题都在说些什么。当然,soul还贴心得推荐了一些比较热门的标签,可以通过这里来了解大家都在讨论什么。图文与音频分开,不同的内容可以同时欣赏。广场界面的右上角有一个类似于音频的按钮,点击它以后就会播放音频(当然,音频也是用户原创)。由于浏览图文信息用的是眼,而音频信息则是靠耳朵来获取,并且在获取这两种信息时都不需要深层次地思考,所以soul将音频UGC单独拎出来。用户一边在广场上刷图文信息的同时,一边还可以听其他souler的音频作品,这样就使得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内能获取到更多的内容。(2)星球星球页是soul进行随机匹配的地方,匹配主要由一个用户列表和matching机器人匹配按钮来完成,测试和筛选功能主要对匹配进行辅助。1)球状用户列表由于在用户列表中展示的用户信息很少,所以在用户选择陌生人时基本上是随机的,这样就不会因为对表面信息的不感兴趣而错过一个有趣的人。用户列表呈球状,可以通过拨动球的表面来进行“翻页”,这样就使得在一个固定大小的区域中展示了更多的用户。这种新颖的列表形式,也会给用户一种比较“小清新”的感觉,这与这个APP的风格正好吻合。2)Matching机器人匹配这个功能有点类似微信的“摇一摇”,soul将正在使用该功能的两个人进行连接,为他们创造认识的机会。由于这个匹配是双向的,用户在使用该功能时可以知道,匹配到的对方现在也处于一个比较无聊,或者是有聊天欲望的状态。这时去打招呼,更容易得到对方的回应。筛选与测试:我们可以看到,筛选条件只有三个。除了性别年龄等两个基本用户信息,还加入了现在年轻人越来越关注的“星座”。可通过对这三个范围进行筛选,可以缩小随机匹配的范围,帮助用户更精确地找到自己想找的人。而其他诸如地理位置、职业等与聊天交友无关的信息都没有成为筛选条件,这样就不会因为对一些不必要信息的限制,使用户错过了有趣的陌生人。测试功能提供了一些关于性格的测试题,随着用户对题目的完善,soul对于用户的理解也就越深,推荐、匹配也将会更精准。(3)聊天作为一款社交软件,聊天功能自然是促进感情发展的基础。“已读”提示,促进感情快速升温。Soul作为社交软件,聊天功能目的自然以培养感情为主,这与微信等主要用来传递信息的即时通讯工具还不太一样。在聊天的过程中,如果信息已经被对方看到,会有“已读”标记。这样就使得收到消息的一方出于礼貌会及时回复,这样就提高了聊天的频率,促使感情快速升温。“soulmate”字母逐渐点亮,增强用户粘性。在聊天的窗口上部有一个单词“soulmate”,单词中的字母随着聊天的过程而依次点亮,8个字母全部点亮后双方可以“建立soulmate关系”。至于建立这个关系后有什么作用,soul中并没有多提。我想,一方面,用户因为好奇而更想要去点亮这些字母,从而增强了双方之间的聊天频度;另一方面,用户为了达到所谓的“soulmate关系”,可能更愿意在soul上面聊天,而不会轻易转到其他通讯平台,这样就留住了用户,增强了用户粘性。灵活选择聊天状态。在聊天页面中,用户还可以依照现在的环境或者心情,选择“想要聊天”、“允许匹配”或者“拒绝匹配。当选择“想要聊天时”,除了将你的信息呈现在别人的列表中,soul还会为你推荐一些同样想要聊天的用户,供你去选择,帮助你找到聊天的对象。如果你正在忙,或者是没有聊天欲望的时候,可以将聊天状态改为“拒绝匹配”,陌生人就不会在用户列表中看到你的信息了,这样可以避免陌生人与你打招呼,而你却没法回复的尴尬场景。Soul官方推送。Soul会不定时地在这里推送一些soul自定义的话题,用户可以通过这里选择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发现更多有趣的内容、有趣的人。四、建议1. 加强对用户创建内容的引导,重“内”而轻“外”作为一款基于心灵的社交软件,UGC承载了用户的内涵,所以soul鼓励用户发布内容。但是经过长时间体验我发现,在这些UGC中,用户发自拍的比例越来越大,这就与其弱化颜值、注重内涵的本质相悖。如果这样持续下去,发表内容的用户可能觉得其他人都发自拍,如果我不发,是不是会交不到朋友?这就使得soul的氛围发生了变化。所以我希望soul可以加强对用户创建内容的引导,使UGC中能多一些内心想法、生活的分享,少一些对外表的展示。2. 对于“瞬间”的互动通知不明显我们可以看到:通知图标悬浮在广场页面中,在用户收到一些诸如瞬间被点赞、评论、转发、收藏,或者是用户被其他人关注了等一些除了私聊以外的互动消息,该通知图标都会有提醒标记。至于这个通知图标为什么被放在这里?我猜测:soul应该是注意到了用户在广场上停留的时间比较长,并且在停留在广场上时更可能进行这些互动。但是用户如果停留在聊天、星球等其他页面,就不会看到新的消息通知,这样就使得用户很容易错过新的互动消息。所以我认为:互动消息通知应该不仅仅是在用户停留在广场页面时才被看到。我建议:可以在“聊天”页面中增加一个关于互动消息入口,当用户收到新的互动消息时,可以使得互动消息像联系人的私聊消息一样被提醒,这样用户就很容易注意到那些互动信息了。3. 点赞与收藏可以进行结合我们可以在图上看到,在用户瞬间页面,点赞与评论、转发按钮聚集在右侧,收藏按钮则单独放在左侧,这样就使得点赞相比收藏来说,更容易得到用户的重视。并且,依照用户的心理习惯,遇到感兴趣的内容,更多的是选择点赞而非收藏。但是对于我们已经收藏的瞬间,可以在“自己”页面的“收藏”栏下进行查看,但是soul却没有对点赞过的内容进行保存。这样就使得用户喜欢的内容,在习惯性点赞后却再也找不到了。起初我认为,收藏功能仅仅把看到的这条瞬间保存下来,不会通知作者,后来我发现这两个操作都会对作者进行通知。由此看来,这两个功能的作用基本一致,唯一的区别就是收藏有的瞬间会被保存,而点赞并不会。如果新用户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这两者区别。即使用户知道了这一点,在看到感兴趣的内容时同时还要思考:这条我是点赞还是收藏?我以后会不会再看它?所以我认为可以收藏功能剔去,直接将赞过的内容进行保存,既不会丢失用户喜欢的内容,又精简了功能,减少了用户的思考。有时候,让用户做一些意义不大的选择题,不如直接将答案给出。4. 匹配后可以直接进入用户主页作者:prinnie。大三学生,19年毕业,喜欢产品,负一岁产品小白,找实习中。期待各位前辈的指点,也欢迎产品新人与我交流,共同学习。本文由 @prinnie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作者提供

相天

享物说产品分析报告

享物说是上海享物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好物互送网站,主要为个人用户提供闲置物品发布,企业用户商品发布推广等服务。本文是关于享物说的产品分析报告,来看看~一、 背景2015年的开始至今,“共享经济”互联网概念得到市场热捧,资本市场迅速大量资金进入,在衣、食、住、行、学、用、玩、健康、运动等方面,借助小程序、APP、社群营销及玩法快速崛起,新颖的资本概念对原本一片蓝海的共享市场进行快速布局,对社会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小程序上线5个月用户超过600万+,靠小程序及产品快速融资1.1亿美金 – 它就是“享物说”。二、 产品概述1. 平台介绍享物说是上海享物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好物互送网站,主要为个人用户提供闲置物品发布,企业用户商品发布推广等服务。2. 服务项目个人用户闲置用品发布;企业用户商品发布推广。3. 基本功能在享物说上,赠予方可上传自己的闲置品,成交后一键自动发货;接收方用红花拍下物品后,等待快递送上门即可;赠予方可收到接收方发来的感谢视频;赠予方成功送出物品后,可获得长期有效的积分“小红花”,可兑换自己心仪的物品;领取平台合作商家提供的低价好物。4. 模式概述【享物说】主要由微信公众号+小程序+APP构成,是一个全品类、积分制的闲置物品互送平台,用户可通过签到、分享、交易物品等行为获取“小红花”,以“小红花”为唯一流通货币进行交易,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实惠的交易体验。一个闲置商品的C2C交易平台,完全不和法币挂钩,而是自己发行了一套“代币”;用户只要支付虚拟代币“小红花”和邮费,就可以购买其他人发布的二手闲置商品。而在平台上出售商品,卖家获得“小红花”,再用小红花交换其它闲置物品;用户可以发布“一口价”闲置商品或者以“拍卖“的形式出价,二手闲置商品的价值最终由供需关系决定,以代币作为数值的衡量,相当于积分版的咸鱼。三、趋势及市场现状1. 闲置资源市场现状数据显示,我国闲置物品交易规模已达5000亿元,并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可以达到1万亿元,这场角逐才刚刚开始!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张放缓,社会资源过剩,增速放缓,人们逐步对消费行为更加理性与客观,社会责任渐渐加强,对性价比高、质量好、健康环保可循环的观念渐渐加强,在国家政策逐步倡导的宏观条件下,共享、健康、可循环、社会责任感等观念对闲置资源共享起到了功不可没的推动作用。在欧美等社会制度完善、幸福指数高的国家,对闲置资源的再次利用是国家积极倡导也是逐步养成的好习惯,闲置资源的再次利用已经习以为常;如airbnb民宿共享理念,共享出行工具、二手奢侈品购买等各种社会资源价值的循环利用,比如:瑞典,二手交易占到了国家GDP的10%;日本1989年经济遇到泡沫,经济下行也让人民生活消费变得理智与客观。而在中国,闲置资源的再利用才刚刚起步几年而已,市场上咸鱼、转转、摩拜等各知名企业对社会及个人,在不同程度及方向上对共享经济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闲置及半闲置资源市场逐步得到能量释放。2. 目前处理方式在目前的中国,对于传统的消费观念来说,新的比旧的好,贵的比便宜的好。长久以来的消费观念,对二手货闲置资源的处理及购买都处于比较冷漠的态度,闲置资源一般处理办法分为几种:【卖】—高价值闲置商品,在各平台或直接出售兑换成一定比例的钱,弥补损失;【送】—中等价值闲置商品平台出售,赠送邻里亲朋好友;【丢】—价值低,使用频率低,免费赠送、当垃圾处理或当废品卖掉。3. 各产品布局情况目前市场前三大主流闲置商品处理平台:阿里旗下——阿里系——咸鱼——【让你的闲置游起来】京东旗下——京东系——拍拍二手——【卖的省心,买的放心】58旗下——腾讯系——转转——【更专业的二手交易平台】基于现金进行实体或在线平台二手交易,都是有足够资源进行流量及社交引入,变现能力极强,享物说面临的挑战不可小觑,要在众多产品强敌红海中分的一杯羹,就必须在模式和策略上进行差异化创新,才能突破重重围堵,生存下来。四、产品数据享物说把自己对标类比二手行业里的“拼多多”, 按照享物说创始人孙硕的说辞,享物说是:闲置好物互送平台。据36氪报道,近日“享物说”完成 B+ 轮超6500万美元融资,红杉资本领投,高瓴资本、IDG、GGV、经纬、真格、险峰等机构跟投。享物说于2017年09月发布小程序,作为一款以小程序开始起步的二手闲置交易互换平台,起步用户量不超过3000,享物说作为一个由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构成,全品类、积分制的闲置物品互送平台,商业模式开始被认可。相隔6个月后享物说小程序已经达到600W+,用户留存达到60%,平台每天产生数千笔交易,80% 的产品能够在一周内成交。截至目前,享物说累计融资额已超1.1亿美元,产品用户量已超过3000W+,前景可观。1. 融资情况(数据来源-天眼查)对于资本的注入,享物说在产品初期(吸量)- 前期(沉淀)- 中期(变现)- 后期(巩固)各生态布局及玩法创新上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其发展方向及玩法应该具有极大的引流及变现能力。2. 排名数据(App Store近一年排名趋势 数据来源-七麦数据)(android 部分应用市场近1年排名趋势 数据来源-酷传数据)2018年8月—2018年10月期间,iOS及android排名迅速上升,产品曝光度与点击率、下载量达到高峰值。3. 下载数据(App Store近一年下载量趋势 数据来源-七麦数据)(android部分应用市场近1年下载量趋势 数据来源-七麦数据)从App Store及Android各应用市场可以看出,在2018.08 – 2018.10时间区间,产品及用户数据火速飙升。这与之前各大投资机构的融资资金快速进入相吻合,火速烧钱模式,平台补贴优惠,疯狂的进行产品宣传,签约男神彭于晏代言(彭于晏这样的男神代言,就冲着这颜值和气质,尝鲜下载体验),地铁、电梯、户外、视频等广告投放,线上线下大量市场快速推广战略,新用户迅速大量涌入,排名迅速火箭式上升,用户量猛增。DAU达到200万以上, 2018年08月底已经突破2000W用户量,10月用户量突破3000W+。名不转经传的享物说迅速成为10月中最快的一匹黑马,成为媒体及风投机构的焦点。4. 版本迭代(产品历史版本 数据来源-App Store)享物说APP于2018年05月30日前后相继在iOS和android应用市场上架v0.01版本,截止至2018年10月30日,近5个月时间版本更新次数16次,开始了快速的成长,也让产品在快速迭代中相继加入各类玩法。5. 搜索指数(享物说近1年搜索指数 数据来源-七麦数据)享物说在2018年5月左右开始发力,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搜索指数直线上升,这也与其融资情况与市场投放策略相关,快速推广,让利吸量,裂变传播。6. 地域热度(享物说近1年搜索指数省份分布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享物说近1年搜索指数地域分布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地域热度图直观验证了享物说创新模式的推广与模式接受程度,一线城市对互联网行业的极具包容性和推动性,享物说公司总部目前也在上海,因此上海也成为创新模式的第一个试验田,产品范围逐步扩散至广东、上海,然后逐步进入二三线城市。一线城市的经济发展,用户经济条件比较好,所产生的闲置资源也相对较多,资源再利用及社会责任感也会更强,普遍高学历用户,更具有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享物说也正是基于物与人的媒介关系,更利于闲置资源的分享与传递。7. 用户画像(享物说近1年用户年龄及性别分布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享物说近1个月用户年龄及性别分布 数据来源-360指数)根据数据可以直观分析出享物说的用户画像,年纪发布大致在20岁~40岁之间。新事物的诞生往往会有尝鲜者率先进行使用,彭于晏的明星推动效应尤为明显,比较符合年轻人的行为特质。而享物说的商品免费共享模式也大大刺激到年纪相对较大的使用者,享物说对初次注册用户进行266红花补贴,可以领取大量低价商品,免费领取不花钱使消费者真真切切感受到享物说带来的优惠福利,这也抓住了大龄用户的对低价商品的消费心理。五、 产品模式及商业模式1. 社会公益-送书在享物说中,推出爱心捐赠书籍功能,对闲置资源进行公益传播,也极大的承担着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在平台中选择需要捐赠的贫困机构或者学校,并提供两种参与模式:(1)我要助攻分享公益捐赠海报赢得捐赠机会,有机会获得平台红花奖励及送书机会;连续签到7日可赢取爱心送书机会或红花,可以使用红花在平台上可兑换由享物说提供的书籍,用户可直接使用红花兑换并赠送给其他机构,且邮费完全由享物说平台承担。平台激励推荐用户进行社交分享,在传播公益的同时也为产品传播赋能,公益性的产品价值观更便于拉进用户与用户间的距离,毕竟人心趋于向善。(2)我要送书用户在享物说平台,可以报名认领学校或机构进行书籍捐赠,并上传符合要求的闲置书籍,预约快递上门取件,运费可由享物说承担或者自费寄件,最终汇总到享物说总库筛选后送达相关学校及机构。享物说与各快递公司相继合作,这种亲力亲为的爱心捐赠行为加强用户参与感,实实在在的爱心成就感,实现物尽其用,并且捐赠用户也由此获得红花奖励或其平台合作商家提供的商品奖励。献爱心,赢奖品,激励用户持续参与爱心捐赠。享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具备公益价值及社会责任感让产品有温度,削弱商业其商业形象,这也是产品成长过程中所需要回馈给社会的价值。相信往后享物说将不仅仅只局限于捐赠书籍,也不会仅仅局限于自身平台进行捐赠,将会联合各大平台,如:红十字会、各地区福利机构、阿里公益、腾讯公益等展开合作,其他社会福利模式也将逐步加入,为闲置资源的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及社会价值,同时也会得到更多其他机构的产品赋能,加强信用背书,在回馈社会的同时也成就享物说商业上的成功。2. 商业模式—商业合作资本的资金注入,实惠的让利及大面积市场推广,用户量得到快速增长,产品已经从用户的引入期进入到用户的留存期,继而逐步沉淀直至变现,最终实现商业变现也是产品的目标。随着营销模式的改变,小程序、H5、社群、公众号等商业营销场景逐步发生融合与创新改变,新的营销场景为品牌传播提供了更多方式。拥有超过3000W+用户的享物说,巨大的流量受到了各品牌方的青睐,从线上引流+线下消费的模式进行综合性营销,为各品牌进行引流,品牌得到曝光、用户获得优惠、享物说从合作品牌中得到商业变现,这三方共赢的营销模式让享物说更具信心的去进行商业的拓展与创新。案例1——麦当劳水果茶(参考网络资料)促销模式:用户线上分享/邀请领券,线下核销,用户UGC产出,品牌曝光世界知名连锁快餐品牌麦当劳,线下门店众多,而且随着中国消费群体的年轻化,受众群体与享物说平台人群相吻合。今年5月底,麦当劳新品水果茶上市。麦当劳尝试新的营销方式,三天内在享物说送出新品水果茶近百万杯,享物说还为麦当劳新饮品的上市推广定制,发起呼朋唤友免费领券和晒照活动,前后吸引近百万用户在全国近200个城市的店内消费。在享物说平台上收割近万条关于麦当劳UGC内容,并收集到有效消费味调查问卷数千份,达到了新品推广、消费调研和晒照“三效合一”。这其中,借助水果茶“高颜值”的特点,激发用户拍照UGC热情,展示产品特色,对于新品推广来说达到高效曝光。以赠送的方式做互动,成功吸引大量用户领取并到店核销,实现线上用户到线下门店的转化;完成体验后再回流线上沉淀评价,打通了线上线下实现完整的营销闭环。案例2——联合利华Verve霓裳(参考网络资料)促销模式:平台导流品牌,社群推广,精准营销享物说平台上拥有超过3000万的用户,更有庞大的用户社群,这就为品牌细分人群并定制精准活动投放,完成用户从知晓品牌、成为粉丝再到产品使用奠定基础。联合利华旗下全新上市高端洗护品牌Verve霓裳携手享物说,为如何做社群运维做出了不错的示范。据介绍,享物说通过群定向展示新品以及给VERVE公众号导流,配合平台信息流广告定向推送,引导受众分享朋友圈产品海报,形成社交裂变传播。与此同时,Verve微信引导用户上平台领取洗液。除了曝光新品牌,打造新品体验路径,Verve霓裳也因此成功涨粉,活动给Verve导流精准粉丝过万,为后续沉淀用户数据,实现二次运营、销售转化做铺垫。这个案例也印证了,通过享物说社群裂变、朋友圈传播,裂变出可观的社交流量,这有助于促进新品在短时间实现集中曝光。而此前,享物说也联合完美日记,借助社交裂变推,一周赠送试用装超万件,为品牌完成种草长草的目标。同样也通过社群投放的方式,完美日记的口红新品完成了粉丝新增与积累。案例3——歌薇洛(参考网络资料)促销模式:发起话题,引起共鸣,产生UGC,品牌曝光,提升用户活跃及粘性歌薇洛联合享物说演绎了一次有共鸣的内容营销,结合歌薇洛品牌的赠送活动,双方联合发起“脱发,你会怎么办”的互动主题,深刻戳中当下90后对于脱发的痛点洞察,引发集体共鸣。话题一出便引爆受众分享脱发故事,收割上万点击话题和上千话题量。配合植入产品推广以及“搜索+话题”的功能,成功将国民防脱发肥皂品牌歌薇洛打入受众心智。这种方式不仅帮品牌达到了曝光效果,还能用真情实感的内容分享引发用户共鸣,提升用户活跃度和产品粘性,进而加深用户对品牌的理解和喜好,巩固忠诚度。只送不卖,是享物说的一大特色。对于品牌营销来说,送是比打折更有温度、更有效的方式。“送东西的效果,要比品牌自己做营销好太多。”享物说CEO孙硕介绍,品牌方原本只有两种获客方式:满街派发样品,他们能通过学校、写字楼、高端商场猜出谁符合购买用户画像,但谁真正有意愿购买,品牌方并不知道;打广告,成本并不低廉,一年每天打10分钟广告,费用颇为惊人。而品牌方在享物说上送东西时,用户是花了小红花兑换的,并且愿意出运费,这意味着他们每个人都是目标用户。在1个人拍下物品背后,是几十上百个人参与了竞拍,他们都会被吸引成为潜在买家;而品牌方付出的,仅仅是商品的成本价,就能获得几乎是1:1的精准投放。此外,享物说能带来很高的互动性。因为免费,所以感激,用户愿意以发现的心态去评测吸引人之处,而非作为消费者去挑毛病,这与享物说的社区氛围一脉相承。在享物说上,有低到几乎免费的流量可以实现品牌的曝光,以此获取精准引流获得粉丝。品牌还能在平台上建立话题,承载UGC,引爆粉丝的讨论,帮助品牌找到有效的触点,进行有的放矢的营销,通过这样的营销方式,实现用户、品牌商、享物说平台自身的多方共赢。享物说致力于为用户构建一个有趣、有态度、有温度的闲置物品交换平台。与此同时,也为品牌商家打造一个有深度、易获取的营销新领域。物流合作享物说平台上商品邮费分为免邮与自费两种,提供平台快递、顺丰快递、自行寄件三种选择。因此在物流环节,物流合作必不可少,在平台中商品邮费普遍以12元邮费居多,部分商品邮费18元。同时这也与商品的重量、尺寸、快慢、和所选物流公司收费各有不同,因此物流首页合作也是其中的一部分首页营收来源。享物说陆续在平台中推出5折运费卡,使用红花进行兑换,不过在产品的商业布局上看,物流合作差价所带来的收益仅仅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数据来源-部分物流企业报价截图)六、 产品体验1. 产品结构从享物说对于整个功能界面做的相对简洁,基本功能为【首页】【发布】【我的】三个,即使是新用户进入也不会有过多的学习成本,单一的功能入口减少用户的选择性,首页基本上已经把享物说整个产品的主要功能都展示出来。从各功能模块中,分享操作出现在各个模块中,这也符合享物说的使用免费商品吸引用户的目标,极力推荐用户分享商品、分享App、分享活动、拼团等,在朋友圈及其他社交平台裂变分享,达到直接或间接的分享引导,快速拉新。2. 产品功能享物说在首页基本上把主要功能都展示出来,用户在首页即可了解整个产品的基本结构逻辑,越简单,越高效。享物说实质是物/人/物的良性循环沟通,因此社交模式应运而生,享物说在社交层面也是想要发力的点,品牌的商业合作,UGC的产生,社交活力也加强品牌曝光,裂变传播;特别是【送书】功能中,如:真格基金—徐小平、歌手—龙梅子、王力宏—粉丝团等知名大V及团体,用个人和团体的社会影响力推动着产品的公益事业的发展。交易引导:【拼团】【品牌】【活动专区】【商品列表】公益捐赠:【送书】赚取红花:【签到】UGC展示:【故事】发布入口:【发布宝贝】社交引导:【推荐享友】个人管理:【我的】在享物说中,红花作为平台唯一可使用虚拟货币,以虚拟货币作为商品的价值衡量,对于红花的赚取也为用户推出各种方式,同时也是享物说拉新的主要渠道,基本上覆盖产品功能所关联到路径,倡导用户多发布、多分享、多沟通、多使用等,良性循环机制,提高用户发布商品积极性。3. 设计特点在整个APP中采用绿色为主色调进行设计,也比较符合绿色循环,青春阳光的气质,也比较符合资源利用环保的大众色系,尽量摆脱掉京东,阿里的红色系列所带来的急迫感与商业感觉,浓厚的商业气息也是享物说想尽量避开的。设计中采用有趣的交互动效也加强用户的娱乐性和亲切感,在产品中的一大交互亮点应该要属于界面弹幕,每当有新商品发布或商品成交成功,则会在界面上展示弹幕提示,两秒后消失,弹幕的提示营造出平台的活力感与商品领取的火热感;七、 面临问题1. 运营渠道风险在享物说的融资情况中,并没有看到腾讯系的影子,享物说创始人介绍:通过拼团、领红包、裂变等“拼多多式”增长策略进行成长。这样的玩法是很具有危险性的,腾讯所构建的生态壁垒是绝对不许其他产品影响到的,淘宝分享至微信就是个例子,分享模式也被腾讯限制的较为复杂。当今的腾讯对于以各种诱导、抽奖、游戏等社交营销模式限制的极为严格,享物说势必树大招风,引来腾讯的注意。拼多多也是因为有腾讯的投资才得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会面临封杀,享物说的社交裂变、社交运营模式极为脆弱,时刻面临着腾讯的封杀危险。2. 商业变现风险目前来看,享物说拿到B轮融资后资金雄厚,签约彭于晏进行代言,对平台用户烧钱让利,新用户即使不发布任何东西也可得到一笔不少的红花,直接可进行商品兑换,明星短时拉新效应,羊毛党的快速入侵快速为享物说带来巨大流量,用户的长期留存是个很大的问题,享物说不是一个公益平台,只是提供部分公益服务,商业的本质是获利,发现需求继而满足需求,为用户创造价值获得利润回报,大部分的用户的需求还停留在获取利益阶段,等新用户把平台投放给到的福利消费殆尽后,用户将失去使用积极性,而产品要进行商业盈利,必将进行商业交易。目前情况是供需不平衡,供给满足不了需求,而仅仅靠品牌合作这一个点进行商业获利是不太乐观。目前入驻的品牌方也比较少,商业广告、会员政策、交易佣金等服务都待享物说去拓展,商业变现及3000W+的用户留存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3. 通货膨胀享物说以虚拟货币作为唯一货币进行交易,货币的流通是根据市场上的商品作为介质,投放货币与市场商品价值对等才能实现经济平衡。在一线城市的待过的人感触应该更加直观,房价的变态上涨就是个例子,供<求 导致钱越来越不值钱,商品需要更多的货币进行兑换。红花好比现实中流通的货币,平台目前的商品数量总数跟不上用户发展总数,导致人越来越多,而用户拥有红花数却可以不断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获取,拥有的红花越多促使商品的单价价格变得越来越高,用户必须努力赚取更多的红花兑换高价格商品,直接导致用户参与兑换积极性降低。通货膨胀使得同等价值的商品,价格却越来越高,用户积极性下降,导致用户流失,这是享物说需要去想办法解决的。4. 商品价值低享物说以闲置商品作为主要介质互赠流通,因此未必算得上是价值高的好物,其次是与各品牌商家合作进行低价值商品兑换,平台中低价值商品给人的感觉是便宜免费的产品定位,用户具有红花数量,或有想要的商品才进行兑换,并没有解决用户需求痛点。而如拼多多也正朝着低价好物方向进行发展,具备足够的市场变现能力,享物说没有市场经济货币流通,红花兑换也仅仅是用户抱着“免费白拿”的想法进行随意兑换。享物说提供的商品也并非强需求商品,即使用户花钱去其他电商平台购买也很便宜。闲置商品价值低所带来的商品归属感与获得感不高,因此如何解决商品价值与用户积极兑换是一个需要不断解决的问题之一。八、解决方案1. 人民币+红花介于闲置商品的价值特殊性,高价值的闲置商品也成为价值变现的的途径之一,红花本身不具备价值,商品产生兑换赋予红花平台流通价值。而高价格闲置商品却又无法为发布者带来足够利益,需要的红花数也会很高。初期的上百积分商品,到中后期的上前千分商品,让大部分用户的遥不可及。人民币+红花组合支付模式或许可以让发布者获得一些商品补偿,消费者可使用少量金钱+红花进行兑换,金钱能够增强商品价值感,同时也避免有好物却没有足够红花兑换的尴尬,导致商品无法送出。也并不是人人都喜欢赠予或不断分享,多一种兑换途径也能促进平台商品快速流通,为“赠送者“带来一些获利。2. 构建信用制度良性的信用体系是人与人,人与商品进行沟通的基本法则,构建良性的机制让愿意付出愿意赠送的用户得到更高的兑换权利,如芝麻信用,让信用具有社会价值,达到高信用值用户甚至无需消费积分也可以领取商品,引导用户进行信用积分升级,良性循环, 侧面积极引导用户乐于分享,提升信用,创造价值。3. 提供更多高价值商品享物说在不断引导用户赠送商品的同时,也积极与品牌合作,拼多多初期的运营商品模式很值得学习,低价、实用的商品赢得初期用户的青睐,快速吸量(排除掉山寨假货……),价值高且价格低始终最能赢得用户市场。4. 更多社会公益享物说所提供的社会公益价值过于单一,目前只有【送书】。享物说的发展也秉承着闲置资源赠送为基础,而社会公益也是闲置商品最容易消化的途径之一,人之初,性本善,积极的公益责任也会引导用户积极分享,激发用户的奉献精神。很多用户对于闲置资源并非想获利,弃之可惜的心态让闲置商品出现浪费,在享物说产品运营及架构体系完善的情况下,享物说可以除【送书】以外,引入更多渠道的公益方式,与更多公益组织合作,增强用户对平台的公益形象的认可,众人拾柴火焰高,让用户获得社会捐赠的成就感,提高平台用户参与感与黏性。九、总结与思考享物说在商业模式的创新上,让闲置商品更低成本的循环利用,目前的商业模式发展面临着众多的未知性,资本的快速介入让其快速成长。从目前来看,闲置商品的需求痛点还待深挖,时刻保持商业模式的微创新性,烧钱吸量只是短期效应,正向健康的商业模式才能沉淀用户,创造商业价值。企业的发展必定要承担一部分社会价值,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深挖用户,不断调整商业模式,保持一颗对商业的敬畏之心,不急于求成,不被短期的用户数据、商业利益所迷惑,为用户和社会创造更多价值。本文由 @橘子爱说话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作者提供

寿

《信息安全系列研究报告》NO.1:中国安全市场总览研究

安全形势严峻,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安全防护?作者 | 郭裕强指导 | 江涛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系统和数据成为核心资产,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然而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安全事件频频发生,网络犯罪一直未能得到有效遏制,2018年全球因网络犯罪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15000亿美元,同2014年相比增加了237%,如此巨大的安全风险需要引起关注。我国信息安全发展起步较晚,随着我国政府对信息安全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以及企业安全意识的成熟,在政策和事件因素的双重驱动下,信息安全产业高速发展,2016年至2019年中国信息安全市场的复合增长率为22%,冠绝全球。不过,对比发达国家的信息安全建设水平,我国信息安全产业的规模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产业结构也需要进一步优化。鉴于信息安全的重要意义,甲子光年智库推出“信息安全系列研究报告”,研究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状况,解读重点安全领域,以帮助企业对自身安全状态、外部安全威胁和复杂的安全产品做到知己知彼,从而增强安全能力建设,有效应对黑客攻击,保障业务顺利开展。在本次发布的第一期报告中,甲子光年智库通过数据的分析和供应商信息的整理,介绍了信息安全市场的概况,提出了有效应对威胁的“大安全”体系。同时,在“Web应用安全”,这一安全重点领域内,我们梳理了大量相关数据及数十家供应商的产品,对该领域的安全威胁、安全防护思路、产品和应用案例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解读。核心洞察和结论如下: 同全球平均水平相比,我国信息安全市场正高速发展,潜力巨大,但是我国信息安全建设水平和发达国家有明显差距,具体表现在信息安全投入在IT投入中占比偏低、缺乏对安全服务和软件的重视。为了有效应对仍然严峻的安全形势,企业需要建立适应云时代发展的,由内部安全体系、安全责任共担模式和新安全边界三部分构成的“大安全”体系,任何部分建设不充分都可能引发安全问题。Web应用安全的威胁时刻存在,安全问题大多由漏洞引起。对Web应用的攻击主要受经济利益驱动,攻击数量和危害程度均在增加,电子商务、媒体、政府机构等行业尤为需要重视Web应用安全。对于主要类型的攻击,可以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选择相应的安全产品进行防护,选择涵盖三阶段的全生命周期方案能够获得强大的安全防护能力。未来,Web应用安全将满足云时代的安全需求,产品将向提升对API的防护能力、提升防火墙的智能程度、提升对恶意机器流量的防护能力的方向发展。*关注「甲子光年」,后台聊天对话框回复“安全”,获得35页完整报告。1.报告框架2.信息安全总览3.重点安全领域介绍之Web应用安全4. 信息安全系列报告预告:内容计划及大纲END.

梦游症

中国网络流量监测与分析产品研究报告(2020年)

一、国内网络流量监测与分析技术现状(一)国内网络流量发展现状伴随着 IT 与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如物联网设备规模性增 长、5G 商业落地等,网络流量迎来爆炸性增长。根据 CNNIC1 发布的 第 4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 2020 年 3 月, 我国网民规模达 9.04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 64.5%。其中,移动互联 网流量大幅增长,2019 年 1 至 12 月,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 1220.0 亿 GB。互联网流量日益增长的背后不仅仅是个人用户的移动 互联网使用持续深化,同时反映出大量企业的业务向线上转移、来 源复杂和所承载的信息多样化。网络流量中承载的庞大业务信息(支 付信息、账号信息等)所反映出来的数据是最为直观、真实和有效 的。安全方面,网络边界模糊对流量监测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同时 网络流量的发展特性对企业安全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如恶意流量 和加密流量的发展。(二)新兴流量监测与分析技术网络流量分析技术 NTA 于 2013 年首次被提出,并且在 2016 年 逐渐兴起。2017 年,NTA 被 Gartner 评选为 2017 年十一大信息安全 新兴技术之一,同时也被认为是五种检测高级威胁的手段之一,开 始进入到更多企业视线里。在 Gartner 的定义里,NTA 是以网络流量 为基础,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等先进技术,基于流量行为进 行实时分析并展示异常事件的客观事实。在 NTA 提出伊始,重点在于网络流量与分析的能力,但随着 NTA 的不断发展,企业开始突破其技术的局限性,增加检测和响应的功 能,尤其是针对高级威胁的行为分析与快速响应。因此,“NTA”这 个术语已经不能够完全涵盖这些新的特征,由此,网络检测与响应 技术 NDR 应运而生。2020 年,Gartner 用全新发布的《NDR 全球市场 指南》替代了原有的《NTA 全球市场指南》,也标志着 NDR 正式进入 大众视野。在使用 NTA 的基础上,NDR 通过与防火墙、EDR7、NAC或 SOAR8平台的智能集成,添加了历史元数据用于调查、威胁搜寻和自 动威胁响应。IDS1 8 /IPS1 9 和防火墙等其他系统,通常仅监视网络外围,如果攻 击者的行为成功地突破了网络范围而没有被发现,则攻击者的行为将不会被注意到。NTA/NDR 主要分析南北向和东西向的流量,通过使用工具组合 来检测攻击,包括机器学习、行为分析、危害指标和回顾性分析。 使用这些工具,可以防止在网络范围内以及在攻击者已经获得对网 络基础结构的访问权限的情况下进行攻击。同时,NTA/NDR 可以记录 原始流量数据,这些数据对于检测和隔离攻击以及验证威胁搜寻假 设可能是宝贵的资源。(二)行业应用现状调研发现,政府和监管部门、金融、互联网、医疗、物联网行 业的安全需求推动了 NTA/NDR 类产品国内市场发展,这五个细分行 业共占据了 81.3%的市场应用份额。分析原因,不难发现,这是目前对新兴技术、高级威胁以及攻防对抗最重视及关注的五个行业。未来随着新基建等政策持续落地, 网络流量监测与分析产品还将进一步增加市场应用占比。(三)应用场景在市面上已经存在 IDS/IPS、WAF、防火墙等多种解决南北向 流量问题产品的情况下,NTA/NDR 等纯网络流量监测与分析产品依然 被企业关注并需要的原因在于其可以帮助企事业单位发现多个场景 下基于流量的威胁行为。一是日常异常流量监测应用场景。大多的 安全产品强调威胁可视化,网络流量正是黑客入侵及其它威胁行为 发生时会随之产生的重要特征。NTA/NDR 类产品主要应用于网络流量 的行为分析,强调对于异常流量行为的实时监测,更快发现威胁及 溯源,弥补其它安全工具的不足之处,例如高频攻击、恶意软件入 侵、内网横移、数据外泄、僵尸网络、恶意挖矿、网络蠕虫和高 级威胁所产生的恶意流量。二是攻防演练中的应用。攻防演练中, 不论攻击成功与否,攻击行为的载体只可能是网络流量。因此,网 络流量监测与分析技术也可以说是蓝军的一张王牌,通过对正常业 务与威胁行为模式进行建模,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入侵事件,甚至 还原整个攻击流程。二、国内 NTA/NDR 类产品应用现状(一)市场应用现状近年来,随着攻击技术的发展,以高级持续性威胁(APT)为代 表的新型攻击手段渐渐兴起,网络威胁形势变得更为严峻。从调研 结果来看,针对网络流量监测与分析类产品的部署选择,有 32.6% 的企业已经部署 NTA/NDR 类产品,还有 14.8%的受访企业表示计划部 署此类产品。此外,通过对企业部署 NTA/NDR 类产品的流量采集区域调研显 示,22.95%的企业选择部署在 DMZ 区,20.59%的企业选择部署在 Web 服务,20.39%的企业选择部署在生产区域。(三)攻防对抗场景下的应用现状近年来,为促进和推动国家重大活动网络安全和国家关键信息 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工作,利用网络流量展开的攻防对抗逐渐成为趋 势,企业对于 NTA/NDR 类产品的应用需求也在不断聚焦于此。调研 发现,目前企业对 NTA/NDR 类产品特性的关注主要聚焦于以下两个 方面,其中提升威胁分析和溯源能力的关注比例为 35.0%,实时分析 原始网络数据包流量(NetFlow 记录等)的关注比例为 27.0%。而这两项能力恰好是攻防对抗场景中极为重要的环节,NTA/NDR 类产品正是将机器学习、高级分析和基于规则的检测结合起来,根 据上下文收集的数据来确定后期的攻击行为,从而帮助企业最大化 扭转攻防不对等的不利局面。针对产品部署在攻防演练场景的使用效果,调研数据显示: 48.39%的企业认为作用很大,37.46%的企业认为作用一般,14.15% 的企业认为没什么作用。(四)企业对 NTA/NDR 类产品的预期针对已部署 NTA/NDR 类产品的调研对象,23.7%的企业认为产品 符合预期效果,21.3%的企业对所部署的产品表示不满,仅有 7.1% 的企业认为产品防护效果超过预期。根据调研,企业用户对现阶段 NTA/NDR 类产品不满意的问题主 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23.48%的企业认为价格高昂,22.61%的企业 认为产品的事件误报率过高。(五)企业期待 NTA/NDR 类产品的能力针对 NTA/NDR 类产品的属性及应用场景,除了核心的威胁溯源 及全流量存储与监测能力外,还需提升网络可视化功能。在此基础 上,加密流量的分析、基于行为的数据分析能力也需着力增强。超过 50%的企业认为目前的 NTA/NDR 类产品需要提升威胁溯源、 全流量监测及网络可视化这三项核心能力。从调研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非常关注 NTA/NDR 类产品的应用能力, 国内企业对此的技术投入比例也在不断增强。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 开始重视突发安全事件的应对能力和高级威胁的防护能力,国内 NTA/NDR 类产品的市场应用将进一步扩大。三、NTA/NDR 类产品测试结果总体分析(一)不同技术方向“划分”企业能力阵营通过测试结果发现,在不考虑受测企业的供测产品数量和产品 功能组合不同情况的影响下,多数受测产品具有技术能力倾向性, 其中,部分产品能力倾向于网络流量识别,主要包括各类网络协议 的识别、各类文件的识别与还原等,部分产品则倾向于安全分析能 力,主要包括网络攻击行为分析、恶意程序分析、APT 关联分析以及 综合态势展示能力等。如图 14 所示,各产品网络流量识别能力和安全分析能力对比, 其中蓝色部分是网络流量识别能力测试项结果总和,红色部分为安 全分析测试项结果总和,蓝色占比多意味着产品网络流量识别能力 较强,红色占比多表示安全分析能力强。从整体上看,网络流量识 别和安全分析能力相对平衡,即两种能力各占比例 50%左右的受测产 品不足 10 家。(二)自动化处置能力有待落地和完善通过测试结果发现,大多数产品具备基本的告警功能,但自动 化编排响应能力有待提高。根据测试用例要求,受测产品在告警能 力方面,可进行实时有效告警,告警方式包括界面、邮件、短信、 站内信等,并且告警信息在系统中有详细记录。在联动能力方面, 具备与其他设备 API/Syslog/SNMP 等接口的配置,并且可以与企业 其他产品和其他企业或开源组件实现数据联动,以满足风险通知等其他扩展功能。KillChain/ATT&CK技术落地仍需完善。通过测试结果发现, 仅有不足 8 款产品实现了基于各类攻击链的告警分析,以 ATT&CK 为 例,包括初始访问、执行、持久化、授权、防御规避、凭证访问等 全过程告警功能。但是在风险告警与攻击链构成防御策略方面仍需 不断完善。随着各企业在国家 APT 网络攻击对抗领域的不断深入研 究与实践,应持续完善产品能力,以在网络安全防御与应急响应工 作中起到实际效果SOAR 能力缺乏在 NTA/NDR 类产品中落地。通过测试结果发现, 在工单管理能力方面,仅有 10款产品实现了最基本的事件状态管理, 其中 6 款产品具备工单流转与处置全过程管理能力,不足 4 款产品 具备完善的基于不同角色的处置流程全过程管理,但是在自动化判 断方面仍需不断研究改进。另外 18 款产品不具备工单管理功能。在安全编排自动化与响应能力方面,绝大多数受测产品未体现 出相关优势,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三)基于 IP 和主机的溯源功能不分轩轾通过测试结果发现,虽距实现精准溯源仍有一定距离,但多数产品基本满足此次测试项。受测产品基本支持风险事件关联协议日 志进行联合检索、风险事件 PCAP流量包下载、恶意文件下载。支 持网络协议全文高级检索,对不同类型协议支持动态字段查询和展 示。可以留存全量网络文件数据,并提供文件解析及文件下载功能。 可以留存全量网络数据包,提供查询及 PCAP 包下载功能。如图 19 所示,具有较好测试结果的受测产品有 20 款,约占受 测产品数量的 70%左右,仅有 1 款产品需在此方面重点完善。多数受 测企业具备在自身流量采集范围内,基于 IP 的攻击路径还原能力。追踪溯源是网络安全技术能力难点,要想准确溯源攻击组织和 手段、攻击路径等,需要采集更多的数据,提高分析发现能力,结 合威胁情报平台等其他系统,同时,需要安全技术人员通过数据分 析逐步实现。因此,网络攻击追踪溯源仍然是需要网络安全企业不 断深入研究和实践的关键技术领域。(四)产品自身管理能力总体较好通过测试结果发现,绝大部分受测产品在监测配置方面,具备 包括不限于协议流量类型、文件类型、网络区域配置、风险监测配 置等功能。在存储配置方面,配置内容具备包括存储时间、存储范 围、存储数据类型等功能。在报告导出方面,具备基于攻击事件、 网络协议、资产内容等多维度灵活导出功能。在数据报表统计分析 方面,统计维度包括风险趋势、资产动态、实时动态等信息的展示 功能。在角色权限管理方面,具备权限划分、功能划分与角色划分 等功能。在升级管理方面,具备在线升级功能和离线升级功能,且 支持对系统和策略的分别升级。通过测试结果发现,绝大部分产品具有完善的自身管理能力。 如图 21 所示,其中 71%受测产品具有较为完善的自身管理能力,满 足测试功能要求,25%受测产品在自身管理功能方面有待提高,4%受 测产品不具备自身管理相关能力。四、NTA/NDR 类产品流量识别能力分析(一)网络协议识别展示能力各有所长在本测试用例中,利用流量发生器构造了 100 余种协议和应用, 包括 SAP、SMTP、SNMPv2c、DNS、SMBv2、POP3、Twitter、SSH、Radius、 SOCKs5、Zoom meeting chat、TikTok、Bai、IQiyi、HTTP、HTTPS、 FTP、TFTP 、MSSQL、MySQL、Whois、DCE RPC、IPP、NNTP、X11、 Mongodb、WebDav、RPC、MQTT、Amazon、Db2、NetBios、WhatsApp、 aim6、tacacs+、QQLive、classic stun、Ga Ga、Microsoft lync sipe、QQ 等,运行 5 分钟,通过受测产品查看是否完全识别并解析各类协议内容。通过测试结果发现,各产品对协议和应用的识别数量差异较大, 如图 24 所示,识别出约 0-20 余种协议的产品有 8 个,识别出 20-40 余种协议的产品有 6 个,识别出 40-60 余种协议的产品有 4 个,识 别出 60-80 余种协议的产品有 3 个,识别出 80 以上种协议的产品有7 个。总体拉看,产品的流量识别能力分别趋向于“协议识别类别多” 和“精准识别还原部分协议内容”,猜测这是由于不同企业针对 NTA/NDR 类产品的能力侧重点不同,有的优势在全流量数据还原识 别,有的优势在于网络、Web 应用安全分析,仅识别了 HTTP、SMTP、 POP3、FTP 等协议。个别参与此次测试的产品方向侧重于各类互联网 应用和互联网游戏的流量识别和数据分析。(二)网络流量识别还原内容因需而定1.绝大多数产品可全字段还原 HTTP 协议在本测试用例中,利用流量发生器构造了 HTTP 应用,每个 TCP 连接中包含一个 GET 和一个 POST 请求。通过受测产品查看 HTTP 协 议内容,筛选 HTTP 流量协议,查看协议中解析的字段信息,HTTP 协议应包含但不限于 HTTP 请求头(User-Agent、Referer、Host、 Content-Type、X-Forwarded-For 及其他自定义字段)、HTTP URL、 HTTP GET/POST 参数、HTTP 返回码、返回头、返回内容、HTTP 源/ 目的地址、HTTP 源/目的端口等信息。通过测试结果发现,80%以上受测产品对 HTTP 协议全字段还原 完整。如图 27 所示,仅有 18%受测产品对 HTTP 协议解析不完整,仅包含五元组等少量字段信息。HTTP 协议解析是用来分析各类 Web 应用攻击的必要原始数据, 如果受测产品功能侧重于攻击分析,则该协议的解析分析能力就为 必要条件。对于侧重于 WEB 安全分析、WEB 业务分析的企业均对 HTTP 协议分析字段内容还原全面且完整,对于部分侧重于全网流量态势 分析的企业,在 HTTP 协议解析细节方面并未做到完善。2.网络文件是否识别多由文件风险决定在本测试用例中,利用流量发生器构造 HTTP 应用,每个 GET 动 作请求一个文件,一共 50 余种文件类型,包括 mp3、pdf、jpg/jpeg、 zip、exe、htm/html/xhtml、css、flv、avi、js、wav、docx、rtf、 vxd、bmp、gif、png、xslx、vbe、vbs、ini、txt、dat、pem 等文 件格式。通过受测产品查看可以支持识别文件类型的种类、系统信 息、是否展示网络文件信息等通过测试结果发现,60%以上受测产品还原文件类型不超过 30 种。由于现网的业务环境复杂,传输中的文件类型较多且存在自身 占用空间较大,产品要对各类文件进行判断识别需要占用大量系统 资源,而对于以网络攻击能力为主的产品通过识别文件类型并不能 对分析网络攻击有更多的帮助,因此,未将有限的系统资源应用在 此功能上,如果受测产品主要功能为信息内容或数据安全方面,则 在此功能测试中应当会有较好表现。3.网络正常文件内容还原仍需更加精准在本测试用例中,利用流量发生器构造了 HTTP 应用,每个 GET动作请求一个 PDF文件,文件内容随机生成,包含关键词“CAICTNTA”。 同时解析内容包括文件名、文件大小、文件格式、来源 IP、目的 IP、 MD5 值、HASH 等信息。通过测试结果发现,仅有部分受测产品完整还原出文件,并识 别出文件中的关键词。47%的受测产品能够满足该测试用例,其中 部分产品需要提前配置好关键词策略,由流量发生器重新发起测试 流量进行功能复测,可实现该功能。39%受测产品能识别出基本文 件信息,包括文件名、文件大小、文件格式、来源和目的 IP、MD5 值、HASH 值等。14%的受测企业识别不到文件。通过和企业技术人员沟通得知,多数受测产品仅对有攻击特征 的流量进行文件还原,以进一步利用沙箱分析,而作为普通的正常 文件则不进行还原。(三)NTA/NDR 产品中资产发现能力一般在本测试用例中,利用流量发生器构造了四种应用协议,分别 为 HTTP、SMB、FTP 和 SMTP 协议,并在流量中包含了服务器操作系 统、软件组件、软件框架、数据库等资产信息,受测产品需要实现 如下功能,一是查看受测产品是否能够准确对资产指纹识别。二是 具有资产识别的独立功能且能从流量中获取资产信息的能力,三是 能通过导入模板,对进行资产数据编写。四是通过 API 接口或导入 功能进行资产数据上传。五是具备网络资产自动化补全等相关功能。通过测试结果发现,多数 NTA/NDR 类产品在资产识别方面能力 表现平平。61%受测产品识别出部分服务器、操作系统、软件组件、 软件框架、数据库等资产信息。28%受测产品仅识别出了流量中资产 五元组基本信息。11%受测产品不支持资产发现功能。多数 NTA/NDR类产品并未将资产探测与管理作为主要能力。据了解,部分企业具 有独立的网络空间资产测绘和管理产品,用于资产识别探测和管理。五、NTA/NDR 类产品安全分析能力分析(一)具备各类网络攻击发现和分析能力在本测试用例中,利用流量发生器构造了 8000 余种类型网络攻 击,其中包括 Web 应用攻击、数据库攻击、内网渗透、通用应用漏 洞攻击、后门识别、异常协议等,验证受测系统的网络攻击识别和 分析能力。通过测试结果发现,多数企业可对网络攻击特征基本识别,需 加强机器学习、数据图谱等高级关联分析和溯源展示能力。在网络 攻击识别方面,多数受测产品能识别出 Web 应用攻击、弱口令、暴 力破解、扫描与爬虫、数据库攻击、敏感信息泄露、恶意通信流量、 内网渗透、通用应用漏洞攻击、恶意软件、后门识别、异常协议等 攻击行为。在攻击分析手段方面,少部分企业具备安全分析模型配置、机 器学习引擎配置等。在攻击路径展示方面,少部分企业支持多形式 数据图谱关联分析。在威胁溯源方面,多数产品可基本实现基于 IP 的行为路径追踪。(二)基本具备多步骤攻击关联分析能力在本测试用例中,利用流量发生器构造具有完整攻击链的 APT 攻击,其中包括利用 Maze Ransomware、AZORult、Neutrino等勒 索病毒等恶意程序进行攻击,攻击方 IP 为 1.0.0.0 网段,查看受测 产品是否具备针对网络勒索行为的自定义攻击场景、风险关联分析 功能、是否具备自定义关联事件模板,按照既定事件以“与”关系 进行组合,构建的攻击流量是否能触发自定义事件模板且能按预期 输出安全场景告警。通过测试结果发现,多数受测产品虽具备基本关联分析能力, 但能够准确分析测试用例中的网络勒索行为过程的较少。如图 38 所 示,18%受测企业发现测试流量中的攻击并绘制出勒索行为的多步骤 攻击过程,43%受测企业虽然具备多步骤攻击的关联分析功能,但未 识别测试流量中的网络勒索行为,39%受测企业不具备相关功能。对 于无法自动识别出的网络勒索行为攻击链条的受测产品,多数可以 通过各攻击特征的自定义查询功能和人工关联分析实现对网络勒索 行为记录的关联查询。(三)网络恶意程序分析能力总体可用在本测试用例中,利用流量发生器生成并发送了近七年 (2014-2020 年)恶意程序攻击 6000 余种,其中包括多种文件类型、 多种操作行为,以及多态病毒等各类变种攻击。受测产品查看系统 是否能识别恶意文件能力,通过检出报告并和原厂人员进行访谈, 确认恶意文件的检测方式,验证恶意文件的分析方式,不限于静态 规则、动态沙箱、机器学习、威胁情报等。通过测试结果发现,如图 40 所示,纵轴的分值为产品识别出的 恶意程序占全部测试流量中恶意程序比例,其中有 15 个受测产品不 具备或仅检测出少量恶意程序,其余产品检测出的恶意程序较多。 测试效果表现较好的企业主要采用了流量识别分析和沙箱一体机, 或者单独配备了专门的沙箱产品参与本次测试。六、NTA/NDR 类产品趋势展望 2016 年以来,国内外陆续有一些企业进入到网络流量分析产品 市场,但从国内企业使用以 NTA/NDR 为主的网络流量监测与分析产 品的实际调研情况来看,市场仍然不够成熟。作为一个相对新兴的 技术,需要在市场上完成产品的落地和被广泛采用,NTA/NDR 仍需要 一定的时间积累,但从技术和产品能力上看,其发展依然值得期待 和持续关注。(一)大规模攻防演练进一步催化 NTA/NDR 市场需求随着攻防演练的规模化、常态化发展,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高 级攻击以及基于零日漏洞的攻击,对企业防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NTA/NDR 基于流量的天然威胁检测优势,使其具备优秀的威胁感知和 响应能力,能够在攻防演练乃至攻防实战中发挥足够作用,符合企业的关键需求。因此,预计 NTA/NDR 的市场需求将快速增加。(二)NTA/NDR 或着力产品差异化,打造核心卖点简单地监测来自 SPAN端口的流量不能成为网络流量监测与分 析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卖点,在这一功能上,已经有多种成熟的产 品都可以实现,而 NTA/NDR 等主打网络流量监测与分析的产品需要 进一步强调差异化和产品突出优势。溯源能力的提升、分析数据的 广度(获取网络分析以外的更多数据,实现更大范围的威胁检测)、 整多重逻辑的报警判断、事件响应能力将成为其突破重点。(三)网络加密流量解析与分析成为新挑战加密流量发展对于流量监测与分析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目前市 面上的 NTA/NDR 类产品大多不支持直接的加密流量解析,但加密流 量趋势背景下,市场对此的需求是切实存在的。因此,企业或有三 个方向。一是面对业务侧加密流量,选择 NTA+外部流量解密产品/ 技术的辅助来应对。二是面对恶意加密流量,进行有监督的 AI 行为 学习,并结合人工介入分析。一方面,加密的出站流量标记为可疑 流量,可以通过 NTA 报警,人工介入分析。另一方面加密流量的三 次握手行为对 NTA 而言是可见的,通过与感知分析集成并结合威胁 情况,可在一定程度评估、分析是否为恶意加密流量。(四)联动攻击链的流量场景化分析需进一步落地从攻防对抗中提炼典型,通过追踪关联多点攻击事件,建立与 之对应的分析模型并最终输出具有场景化的对抗能力,是 NTA/NDR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需进一步落地实现的。(五)流量分析转移到云上以实现可伸缩性成趋势在收集和分析海量的流量数据过程中,中小型企业面临流量处 理或储存能力受限的问题,而将分析转移到云上给出了更好的解决 方案。基于云的流量分析有利于企业的数据处理和存储,并且在分 析引擎添加和更换上有更好的灵活性。七、NTA/NDR 类产品发展建议(一)深耕自身技术优势,实现技术能力互补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与推动下,2020 年全球网络安全相关硬 件、软件、服务市场的总投资将达到 1252.1 亿美元,较 2019 年同 比增长 6.0%,与上期预测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未来,我国将培 育形成一批年营收超过 20 亿的网络安全企业,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 争力的网络安全骨干企业,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超过 2000 亿。高市 场份额的产业意味着会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 NTA/NDR 类产品领域, 建议各企业发挥自身产品优势,“深挖”自身技术能力,打造具有 核心竞争力产品,避免产品同质化。推进产品核心技术能力创新,加强 NTA/NDR 技术领域产品优势互补,共同做大做强 NTA/NDR 类产 品市场份额,引领行业市场良性发展。(二)围绕新型网络场景,满足业务安全需求随着 5G、工业物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 技术推动着信息化的发展,不同行业的核心业务也已经高度依赖信 息化,但是信息化环境的复杂性也带来了不可预知的安全风险,网 络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扩大。网络安全的目标逐渐由防止数 据被破坏、被泄漏和网络瘫痪,进一步升级为保护网络空间安全, 确保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提升网络安全防护与对抗能力,保障数 字化业务发展,从而确保生产安全、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因此, NTA/NDR 类网络安全产品也将经历从外到内的进化。“从流量采集与 识别到开始运用大数据做到看见、看清威胁,再到开始逐渐从外部 向内部进化,触及网络安全的本质。必须将 NTA/NDR 类网络安全产 品能力建设于内部的业务系统之上,使信息化系统天生具备“免疫 力”,进一步从根源解决网络安全问题,从而形成与信息化紧密融 合的“内生安全”能力。(三)夯实产品自身安全,保障可信可控可靠通过对本次 NTA/NDR 类产品的渗透测试,发现多数受测产品均 或多或少存在 WEB 安全漏洞。如图 41 所示,受测产品仅有 3 款产品 暂未发现安全漏洞,接近 90%受测产品具有高危和中危漏洞的 WEB 应用漏洞,其中包括 XSS 跨站脚本漏洞、CSRF 跨站请求伪造、重要 信息泄露、越权访问等问题。在自身产品安全管理方面,建议加强针对自身产品的全生命周 期安全管理,重点应当加强出货设备安全管理,对于出货的设备, 无论是正式供货产品还是试用或测试产品,均应进行安全加固,将 自身安全作为出货标准的一道“红线”。在自身产品安全漏洞方面, 建议重点关注第三方开源组件或接口的安全性,使用第三方组件或 接口前,产品应当通过全面渗透测试和安全加固。……(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信通院)如需完整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

长恨天

中国大学MOOC的产品分析报告

1 背景和目的1.1 背景中国大学MOOC是由高教社联合网易推出的中国知名高校课程平台,是国内早起成立的MOOC平台,与全国超过180所高校合作推出大学课程,其中不乏一些优质的课程。吸引了来自全国的学生、职场人士的主动学习。中国大学MOOC让更多的人接触到名校、名师的精彩课程,并通过互联网与同伴进行交流讨论,具备教学存在、认知存在和社会存在,为现代个性化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基于此,开展中国大学MOOC产品分析。1.2 目的通过对中国大学MOOC(IOS端V2.4.0)进行深度体验,从用户的需求和场景出发,还原产品的逻辑和结构、关键页面交互,梳理用户反馈、迭代路径,并通过和学堂在线、coursera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产品的迭代方向。2 对中国大学MOOC的定位分析中国大学MOOC的基本定位是中国知名高校课程平台。通过借助中国高校的优势资源,建设优质的大学在线课程,提供新的学习方式。目前中国大学MOOC主要提供三个方面的业务:一是基于大量优质的大学课程,挖掘潜在的用户,引导更多的用户在平台上完成学习;二是面向学校和企业的B端用户,提供学校云的企业级服务;三是抓住当下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热点,建设考研培训栏目,依托平台现有的大学生用户,进行传播,帮助大学生进行考研培训。本次产品分析重点关注第一个方面的业务,依托优质的大学课程,挖掘潜在用户,引导更多的用户在平台上完成学习。中国大学MOOC满足了一部分人的学习需求,并且提供相对比较科学的学习方式,帮助那些想要主动学习的人,能够接触到名校、名师的优质课程。随着国外MOOC形式的教学模式的兴起,中国大学MOOC抓住“互联网+”教育的机遇,不断地探索,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全面的大学课程体系,帮助用户实现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知名高校课程的愿望,同时结合中国人的现有学习方式和习惯,不断地培养用户新的学习方式和习惯。3 对中国大学MOOC的产品分析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产品,本报告从用户需求和场景、核心业务逻辑、产品核心架构、产品业务流程图、关键页面交互、用户反馈、迭代路径7个方面进行产品分析。3.1 用户需求和场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教育资源都被学校所垄断,而且是一种制度垄断。某种程度上来讲,由于学校教育有明显的地域特征,直接导致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教育严重失衡的社会现象。互联网的发展,撬动了学校教育的垄断地位。中国大学MOOC通过互联网将知名高校的优质学习内容提供给社会大众,让教育公平成为可能,满足了大学生、职场人士以及学习爱好者的学习需求。下图是几类用户的人物画像。我们大致可以知道中国大学MOOC包含很多类型的用户,甚至还包含一些潜在的用户等待着去挖掘。中国大学MOOC包含国内知名的高校的优质课程,涉及计算机、经济管理、心理、外语、文学历史、艺术设计、工学、理学、生命科学、哲学、法学、教育教学。几乎满足大部分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当然我们在这里需要列举出几种典型的用户需求和场景。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大学MOOC并不仅仅针对有明确身份特征的用户,如大学生或者职场人士。即使平台上包含的是知名高校的优质课程。但是我们并不认为学习这件事情有特定年龄的区分。就好像要求7岁只能学习小学一年级的内容,8岁只能学习小学二年级的内容。不同的个体学习的进度和信息的选择是应该是个性化的,这又是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形式的一大好处。3.2 核心业务逻辑中国大学MOOC的业务主要有三个部分。在这里重点关注基于大量优质的大学课程,挖掘潜在的用户,引导更多的用户在平台上完成学习。中国大学MOOC的课程由国内知名高校提供,几乎覆盖所有的大学课程,课程内容呈现形式主要包含视频和文本的形式,用户可以在平台上进行选课学习。中国大学MOOC区别于网易云课堂的地方在于,中国大学MOOC尝试着去解决一部分学习的后半段的问题。通过建立作业评价机制和讨论区,来让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进行交流互动,教师和学习者之间进行交流来指导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这也是MOOC本身的一大特征,不是单纯的视频资源网站,而是满足认知存在、教学存在和社会存在的教学系统。下图是中国大学MOOC的核心业务逻辑。3.3 产品核心架构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大学MOOC产品,本报告梳理了产品的核心架构,具体内容如下:中国大学MOOC的状态栏包括首页、全部课程、我的课程、账号。用户在产品中的大致体验路径为选课——上课——完成任务/参与讨论。其中“首页”和“全部课程”满足用户选课的操作;“我的课程”满足用户上课、完成任务、参与讨论的操作;“账号”建立个人主页,满足用户的社交需求以及个人学习成就感。关于选课的操作,用户的体验目标是快速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基于这样一个用户体验目标,设计要素的出发点在于如何帮助用户方便地选择感兴趣的课程。这里有几个关键的场景:一是当一个知道课程名或课程老师或课程所属学校名的用户,当寻找某一类专业领域的课程时,想要有一个搜索框进行检索时,就能通过搜索框快速地检索,完成选课;二是没有明确目标的用户,当进入产品之后,想要看到一些优质的课程,就能通过优质课程的推荐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三是有明确目标的用户,当进入产品之后,想要通过目录查找的方式找到自己刚兴趣的课程,就能够通过目录和筛选的方式,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大学MOOC为什么要设计信息架构中的这些关键要素。搜索是为场景一服务;推荐课程、精彩讨论、计算机、经济管理、文学历史、生命科学、精彩课时是为场景二服务;课程分类入口和卡片式课程分类是场景三服务;banner图是课程活动页面推广,为运营推广服务;在用户使用前的交互,我们需要关注PET,即说服、情感和信任,合作高校、精彩讨论、学问社区是在用户进行选课之前,通过权威和特色来增加用户的信任感,引导用户完成选课的操作。关于上课操作,作为用户的核心操作之一。将“我的课程”版块放在了最外层级,方便用户频繁的操作,保证用户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课程学习界面。“我的课程”板块,提供了离线课程和已学课程列表两个功能。离线课程是满足无WIFI环境下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已选课程列表是课程学习界面的入口。“账号”版块有两项重要的设计元素。一是社交的存在;二是学习成就感的存在。基于这两种设计元素,分别设计了关注数、粉丝数和已学时间、已学课程列表、参与讨论列表、证书列表。3.4 产品业务流程图选课和上课是中国大学MOOC的两个基础功能。选课是学习的前半段,保证用户能够快速地找到感兴趣的课程,上课是学习的后半段,在提供学习材料的同时,通过任务考核、讨论交流来帮助和指导学习者完成整个学习过程,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本报告梳理中国大学MOOC的“选课”业务流程图和“上课”业务流程图。3.4.1 “选课”业务流程图通过梳理“选课”业务流程图主要发现以下几个特征:用户选择课程主要通过搜索、课程内容推荐、课程分类查找三种方式;在课程内容推荐部分,为用户提供了更多推荐的选项,包括课程活动推广banner、推荐课程、精彩课时、计算机优质课程等,让用户可以快速发现感兴趣的课程;关于课程内容推荐部分,是基于平台的优质内容推荐和内容热度推荐。没有针对用户特征来推荐课程,来引导用户进行不断深入地学习,减少用户选择的成本;3.4.2 “上课”业务流程图“上课”业务流程图以用户为视角进行梳理,主要包含四个内容,查看课程公告、学习课程材料、完成考核任务、考核评价。整个上课过程模拟线下的传统课堂的学习过程。在“上课”业务流程图中,有一项重要的功能没有加入,即交流讨论。在中国大学MOOC中交流讨论既是作为“上课”内容的一部分,又作为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助教之间沟通交流的工具。3.5 关键页面交互中国大学MOOC的iOS客户端目前已经迭代到V2.4.0,在关键页面交互上有着自己的考量,来保证整个产品的用户体验。本报告主要分析产品的课程列表页和课程内容页。3.5.1 课程列表页课程列表页用来清晰地呈现课程列表,主要包含5个交互点。一是返回上一级页面;二是在当前页面课程列表结果不符合需求的情况下,通过搜索框进行重新搜索;三是设计弹出式目录,方便用户快速切换不同分类领域的课程;四是通过弹出式筛选器方便用户进行课程列表的信息筛选;五是当找到感兴趣的课程,进入课程详情页进一步了解课程内容。3.5.2 课程内容页课程内容页才用了tab导航切换的形式,每一次进入课程内容页默认是“课件”标签,通过左右滑动的交互形式,切换公告、课件、考核、讨论四个选项卡,实现快速切换浏览,而不必跳出课程内容页。每一个选项卡中的内容以列表的形式呈现,以此来展示更多的信息。通过点击操作可以进入内容浏览页,来浏览和观看课程内容。3.6 用户反馈本报告从酷传网收集了近60天(2018-01-12——2018-03-12)iOS端554条用户评论数据。首先通过数据收集整理和观察,剔除好评数据、重复数据和无意义数据,保留80条数据。需要说明的是,从观察用户评论数据来看,用户对中国大学MOOC产品普遍好评,主要从产品的定位、产品的价值和产品的内容几个维度对中国大学MOOC表示肯定。当然这其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有待改进的意见,整理如下:从以上用户反馈数据的整理过程中,我们可以阐述以下几个问题:关于bug,我们在接收到用户反馈的bug时,需要尽快地进行产品测试,看能不能复现bug,如果了bug,证明bug确实存在,需要进入需求列表,及时反馈给开发修复bug;如果没有复现bug在,则将bug放入观察列表,进一步观察。为了保证bug的准确性,必要时可以联系bug反馈者和bug受影响用户;关于中国大学MOOC的内容反馈部分,主要反馈的内容问题主要有三点,一是目前平台上的课程内容存在问题,包括课程本身的质量,如视频不清晰、PPT看不清、声音不够清晰;二是平台上课程内容的设计存在问题,课程内容不连贯的原因在于不同的用户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不同,就会出现学习断层的情况,造成内容不连贯的现象;三是平台上的课程数量和来源有待进一步拓展和引进,如清华大学的课程、国外MOOC的课程等;关于改进的部分,一些小众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地去分析,考虑相关的衡量因素,如业务需求、开发难度和效果、用户量和使用频率、产品价值等。其中”修改昵称和邮箱“,是出于业务需求的考量,一方面保证一个用户绑定一个邮箱,防止随意解绑,给第三方使用;”有的课程结束了就不能再看了“,这是由开课方设定的,一部分原因是为了版权保护;对”收藏课程“、”没听懂可以倒退15秒按钮“的思考。收藏课程的场景,是用户在进入某一个课程的详情页时,对课程比较感兴趣,但是当情并没有时间学习,这时可以将该课程收藏,方便以后查找进行学习;没听懂可以倒退15秒按钮的场景,是用户在观看课程的过程中,发现刚才课程里的内容没有完全理解,这时想要倒回去再看看,如果只是拖动滚动条没有办法准确定位,并且很难把握,如果有一个倒退15秒的按钮,可以帮助用户方便的倒退,不需要进行精细地选择,从而可以达到回顾内容的目的;对“在其他APP中打开pdf的功能”的思考。用户的真实需求是为了方便浏览和做笔记,不是应用内浏览的效果不好。从业务的角度出发,课程的内容版权属于课程的提供方,没有办法对外提供甚至下载;对“锁屏之后可以继续听音频”、“提供音频模式”的思考。用户的真实需求是在视频观看环境的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听音频来进行学习。关于信息传输,我们讲到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目前关于市场上的知识付费产品,也在做积极地探索,如喜马拉雅、得到、知乎Live都是进行音频的探索,不可否认音频确实满足了以一部分的需求,也是值得进一步去探索的方向;关于“适配ipad版本”,在80条保留数据中有56条用户反馈数据是“适配ipad版本”,足可见“适配ipad版本”的需求量。从用户的角度来讲,手机端屏幕小、电池容量小、无法做笔记,不是学习的首选;从业务的角度来看,开发ipad适配版本需要一定的开发成本。为什么目前还没有上线ipad适配版本?这里有两点猜想,一是在产品内部,产品目前尚未完全成熟,更加注重于产品优化和内容生产,还没有办法将开发ipad版本提上日程;二是从后台的数据来看,大部分用户还是通过PC端来进行课程的学习,得出的结论是开发ipad的版本的不必要性。不管基于何种原因,关于ipad适配版本相信后续一定会开发上线;3.7 产品关键迭代路径中国大学MOOC的iOS端2015年5月上线以来,到目前共迭代了32次。进行了1次大的版本迭代。通过梳理中国大学MOOC的产品关键迭代路径,可以发现:产品经历了从基本功能开发到业务拓展两大阶段,在产品前期着重上线新的功能,如讨论区、测验功能、直播间功能、学问全站讨论区;后期根据市场热点和业务需求,上线了考研栏目,进一步拓展业务;产品的用户增长阶段,举办了两次“奖学金”运营推广活动,分别在2016年11月和2017年11月;产品在2017年7月以后,迭代方向着重在考研栏目,主要原因可能在于考研栏目上线初期,存在迭代的任务和产品的bug;4 竞品分析4.1 关键功能差异中国大学MOOC起源于MOOC平台的兴起。目前国内外MOOC平台层出不穷,国内主要有学堂在线、华文慕课、果壳Mooc学院、顶你学堂等,国外主要有Coursera、edX、Udacity、FutureLearn等。本报告主要挑选学堂在线和Coursera作为竞品,进行关键功能差异分析,为中国大学MOOC找到将来可能迭代的方向。4.2 分析结论通过对中国大学MOOC、Coursera、学堂在线的关键功能对比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差异。这给中国大学MOOC提供了很多的借鉴意义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关于专项课程,Coursera平台依托高校的优势资源,建设了一批专项课程,每个专项课程提供了从入门到提高到一整套课程,通常有4—5个单一课程组合而成,通过资源整合,帮助学习者不断深入地展开学习,学堂在线也有微学位的课程。中国大学MOOC其实也存在这类课程,只是放置在网易云课堂的页面中,调用了MOOC的教学平台,并且整个微专业课程是由网易公司自主开发或与知名教学机构合作开发,也就是说目前中国大学MOOC的大学课程没有进行系统地资源整合,内容比较零散和粗浅;关于个性化学习路径。Coursera可以为每一位用户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帮助用户在某一专业领域不断深入地学习,减少选择课程的成本。而目前中国大学MOOC和学堂在线从产品功能定位上,都在强调课程的推广,让更多的用户选择课程。关于Coursera平台的学习路径分析请见:(MOOC平台Coursera的学习路径设计);关于自主课程。自主课程,顾名思义,就是不受开课时间的影响,可以满足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但是同时由于没有集中学习的阶段,任务和讨论都会相对滞后。关于这一点,需要重新评估;单独字幕文本和快捷保存笔记。Coursera平台提供了单独的字幕文本,同时在观看的过程中,可以及时点击保存笔记按钮来保存当前的字幕和对应的时间,方便复习回顾观看。不仅可以复习笔记,还为用户重新观看视频中知识点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讨论区多学期共享。中国大学MOOC和学堂在线的讨论区是随着不同的开课学期,重新建立的,也就是说每次开课的讨论之间数据是独立的。而Coursera平台的数据是共享的,关于讨论区,实际上是一个学习者不断积累知识、共享知识的网络社区,讨论区的独立性,让讨论区失去了本身的意义;自定义时间提醒。目前,中国大学MOOC和学堂在线是通过系统通知来告知用户学习任务的deadline,用户处于被动的状态,并且大部分用户会选择关闭系统通知。而Coursera的做法是让用户自己设定学习的时间,通过交互,让用户主动开启应用系统通知,从而达到良好的时间管理效果;后退10秒钟按钮。Coursera提供了视频播放后退10秒钟的功能,这与上文用户反馈有异曲同工之妙,用户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有回看的需求,拖动进度条很难进行精细的选择,按钮可以明显提升用户体验;5 中国大学MOOC未来可能迭代的方向通过对中国大学MOOC的iOS端V2.4.0进行深度体验分析,对中国大学MOOC进行定位分析和产品分析,并通过与Coursera、学堂在线进行关键功能差异分析,对中国大学MOOC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本报告从用户反馈和竞品分析得出结论,为中国大学MOOC未来可能迭代的方向进行阐述。收藏课程功能。收藏课程的场景,是用户在进入某一个课程的详情页时,对课程比较感兴趣,但是当情并没有时间学习,这时可以将该课程收藏,方便以后查找进行学习;设置倒退10秒按钮。倒退10秒按钮的场景,是用户在观看课程的过程中,发现刚才课程里的内容没有完全理解,这时想要倒回去再看看,如果只是拖动进度条没有办法准确定位,较短的间隔时间很难把握,如果有一个倒退10秒的按钮,可以帮助用户方便地倒退,不需要进行精细地选择,从而可以达到轻松回顾内容的目的;部分课程提供视频文件的音频模式。用户在观看视频环境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锁屏状态下继续通过听音频来学习。在知识付费的市场上,喜马拉雅、知乎Live、得到是基于音频的信息传输方式,这说明音频确实是满足了一部分需求;自定义时间提醒。时间管理是在线学习的一个需求。用户是否能有效的学习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时间上是否能合理的安排。在所选的课程内,提供自定义时间提醒功能,让用户自主去设定学习提醒的时间,来帮助用户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单独字幕文本和快捷保存笔记功能。单独字幕文本,可以帮助用户直接通过阅读字幕文本来进行学习和回顾,有选择地快读和跳读,同时提供快捷保存笔记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地保存当前讲述的重点和难点,方便后续查阅和回顾;讨论区多学期共享。目前讨论区随着不同的开课学期而重新建立。各学期的讨论区相对独立,各学期的学习者也相对独立,无法共同交流讨论,也无法共享知识和资源,讨论区的本质是一个交流共享的网络学习社区,讨论区的独立让讨论区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建设专项课程。建设专项课程的思路有两个,一个是对平台上现有的课程进行系统地归纳,为用户提供一个从入门到提高的系统性的课程系列,避免零散学习,减少用户选择的成本;二是针对目前学习者的需求和社会需求,可以联合高校和企业, 开发一批专项课程,通过学习让学习者具备胜任某项工作的能力;个性化学习路径的功能。有意义的学习是对某一领域不断地深入,然后在实际的生活中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目前平台的定位方向是鼓励用户选择更多的课程进行学习,学习的内容杂乱和粗浅。通过挖掘学习者学习需求,了解学习的兴趣和方向,为学习者提供从基础到进阶的课程,让学习者关注学习本身而不是选课;与更多机构和企业展开课程内容的合作。内容是学习性平台的第一要素,尝试引入清华大学的课程、国外MOOC平台的课程以及更多高校和企业优质的课程内容,让教育公平惠及更多的用户;学习文件夹功能。学习文件夹是由教师和学生搜集的、主要用于存放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的各类学习成果,如文章、美术作品、文学作品、作业、试卷、评语、调查记录、照片等。这些学习记录按照一定的顺序形成文档,用于学习者对学习的回顾、自我评价及其他形式的外部评价。通过学习文件夹的功能,可以帮助用户获得成就感,并且可以和招聘企业展开合作,通过学习文件夹直观地了解学习者的能力,帮助学习者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有什么想法,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旗帜

「喜马拉雅FM」产品分析报告

本人为半岁产品新人,为知识付费产品的重度用户,拟对该行业的头部产品之一“喜马拉雅”做一个产品分析,最后在SWOT框架下对该产品做一个总结。在平台上发布的第一篇分析文章,希望大家多多指正!1. 市场分析1.1 行业概况随着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转化升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步入了中产阶级,需求也由物质层面转移到了精神层面,对于优质内容付费的认可度和意愿也在不断提升,大批的连接用户与内容生产者的知识付费平台涌现出来,其中喜马拉雅、得到、在行一点、知乎、蜻蜓FM等占据了当前市场的大部分份额,知识付费行业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内容创造者的价值在不断放大。下图展示了基于易观千帆AMC(应用成熟度曲线)该行业的发展轨迹和重大节点事件。图1 知识付费行业的发展阶段图1.2 发展阶段最初的一批优质内容产出与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大号等社交平台上,其庞大的阅读转发量刺激这创业者和投资者的眼球;罗永浩带着他的《逻辑思维》打响了知识付费“第一炮”,会员收入达到160W;越来越多的内容产出者看到了内容背后蕴含的巨大价值,加之资本的助推,大量创业者涌入这个领域,竞争激烈、产品品质良莠不齐,市场认可度出现一定程度下降;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完善和普及,知乎平台日益扩大的影响力,行业开始成型;喜马拉雅、知乎Live、得到凭借其内容品质、内容丰富度、成熟运营模式,逐渐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逐步稳定;进入存量市场,少数几个玩家开始在内容、营销上发力,争夺市场的龙头地位。1.3 产品形态和付费模式目前知识付费行业主要的产品形态及对应的付费模式,如下图所示:图2 主要产品形态及付费模式1.4 下面介绍主要的付费模式及对应场景(1)订阅合集付费模式用户根据自身兴趣主动订阅某一知识产出者生产的一系列内容产品。特点是单价高,用户对于内容的品质要求更高。通常生产者需要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且具有一定粉丝基础;多见于聚集较多知名专家的平台,如喜马拉雅、得到;(2)单次付费模式用户查看特定内容时只需付费一次。通常场景有两个:一个是向生产者付费提问;一个是付费查看某一问题的答案。前者对于答题者的影响力要求较高,后者对于答案的认可度要求较高;多见于具备付费问答功能的平台,如在行一点、微博;(3)打赏、授权转载付费模式打赏指用户查看完内容后自行决定是否花钱奖励作者;授权转载付费指引用内容获取商业利益时需要向作者支付费用。多见于图文类内容平台,如知乎、简书等。2. 数据表现2.1 用户规模下图为目前知识付费领域内平台级的主要玩家的2017年1至10月的用户规模折线图:图3 主要平台用户规模折线图喜马拉雅目前就用户规模来说是处于领先地位的,为知乎用户总量的5倍!并且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增长,1月份到10月份用户量增量达450W,基本上一年的用户增量达到了得到总用户量的两倍!个人认为喜马拉雅平台上内容类目繁多,从接地气的“段子来了”到逼格点满的“每日听见吴晓波”,能够满足到的用户群体非常多样,这也是其用户规模能遥遥领先的根本原因;相较之下,拍第2的知乎本身内容涵盖范围也是非常之广,但单论接地气的内容不及前者,且本身图文内容就不及音频内容的门槛低,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群体的吸引力不及喜马拉雅;豆瓣、得到的用户规模较为接近,在KW级别以下,这和产品本身的定位有关。豆瓣专注于做文学类相关内容,虽然其在想方设法拓展内容边界,但是对用户能够产生吸引力的还是影视图书方面的内容,而这恰恰限制了其用户规模;得到主要做的是商业财经、自我成长类的内容,这些内容定位相对较高,且收费较高,主要消费群体为职场白领或中产阶级。2.2 用户粘性下面从日均使用时长和启动次数两个维度来比较几款主要知识付费产品的用户粘性:表1 几个平台的用户粘性相关数据对比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知乎的日均启动次数最多,这和其本身的平台性质有关,作为一个问答平台用户使用的场景为遇到问题,希望能够找到一个靠谱的回答,问答需求本身作为一个相对高频的需求,所以其启动次数比喜马拉雅和得到平台会更多;知乎的日均使用时长最长,用户在使用知乎找到心仪答案后,不会立即退出APP,而喜马拉雅和得到这种音频平台,更可能在上下班的通勤场景中只用,用户使用完后因为流量流失恐惧会立刻关掉APP,这就造成了使用时长上的差距;喜马拉雅的复购率最高,这点非常难得,本身喜马拉雅平台上的内容就很繁杂,居然还能保持如此高的复购率,说明内容本身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这和大量的知名知识生产者的入驻有很大关系。2.3 盈利模式目前平台上需要付费的场景有以下几个:专题内容合集购买:价位有很多档,最高为199喜点,最低为9喜点,购买后即可获得对应音频、图文内容,部分内容还建有学习小群,可以在群内进行交流互动,评论区可以直接向主播提问;“巅峰会员”权益购买:25元/月、248/年,购买后可以获得内容优惠券、会员折扣、“每天听好书”资源、广告去除权益、随心换皮肤功能、会员身份标识等;“天天听好书”:非会员需要付费才能听取读书音频和图文内容;主播打赏:在主播直播页面中可以购买礼物送给主播;商城内商品购买:目前平台上实体商品种类较少,主要推广自家的“小雅”智能音响。可见平台上的付费场景不单只有内容消费,但毫无疑问这是平台的核心收入来源,也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平台在对相应场景入口的设置上也轻重分明,直播、商城的入口都在比较深的位置。注:在平台上消费商品时需要预先充值,平台内部的流通货币为“喜点”,1RMB等于1喜点。3. 产品概述3.1 产品定位产品口号:听书、听课、听段子,4.5亿用户的选择!从口号中可以感受到这个平台的用户规模之巨,并且直接点出了该产品能满足的两类需求:学习成长需求、娱乐消遣需求;这不是一款像得到、知乎一样正经严肃的求知平台,这里不仅有知识内容,也有笑话、相声、脱口秀等娱乐内容。3.2 功能结构图图4 喜马拉雅功能结构图(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即可查看大图)3.3 体验路径图5 喜马拉雅用户体验路径图4. 用户分析4.1 用户画像图6 喜马拉雅用户人口统计信息图(1)性别喜马拉雅的用户中男女比例很接近,这和平台上具有丰富的、可以分别满足男女口味的内容有关。在下图中陈列的大热的付费内容产品中,喜马拉雅占据了半壁江山,既有“每天听见吴晓波”这种男性偏爱的商业财经类内容,也有“凯叔系列”这种女性偏爱的亲子内容,在平台上都有极高的收听量,类似“好好说话”、“小学问”这类自我提升的内容同时受到男女用户的极大追捧。图7 知识付费平台的头部内容排名(2)年龄年龄分布上来看35岁以下的用户是绝大多数,其中以25-35这个年龄段的人数最多。一方面由于这个年龄段的用户比较年轻,易于接受这种新型的互联网产品形式;另一方面这个年龄段大都处在职场上升期或者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所以他(她)们处于学习或者娱乐的目的更愿意为好的内容买单。(3)地域因为图中比较的是绝对的用户数量,但由于各省的绝对人口数量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在下表中计算了各省用户数量相对于绝对人口的比例,用来反映当地的使用比例,结果如下表:表2 喜马拉雅在各地域的相对用户量(注:数据来源于艾瑞网)计算后发现辽宁跃迁到了第一位,并且遥遥领先于第二位的浙江省,推测喜 马拉雅在当地热度如此之高的原因和当地的风俗文化有关,辽宁人喜欢听相 声小品,而喜马拉雅平台上有丰富的资源;处在第二梯队的为江苏、浙江、 广东、山东和河北,反映了这些区域对于知识付费的接受度较高,本身经济 也比较发达;第三梯队的为内陆城市,河南、湖南、湖北,其中湖北用户热 度稍高,推测是因为武汉聚集了很多高校,而大学生对于互联网产品和知识 付费是有较高接受度的。通过上述数据和分析,将喜马拉雅的用户人群分为以下几类:一线二线较发达地区的城市白领:平时工作较忙,很难挤出时间学习某个领域的知识,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对他(她)们很重要。在上下班通勤的时候通过平台听听资讯或者课程,用于掌握新闻热点和自我提升,或者睡前听一本书,汲取书中精华;大学生群体:时间较为充裕,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度很高,乐于尝试这样一种音频付费产品,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娱乐消遣或者订阅相关课程自我提升;出租车司机:平时大部分时间都在车上,活动空间受限,而有声音频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消遣娱乐的方式,听听新闻、段子、脱口秀或电台,打发开车时的无聊时光。随着网约车的普及,为了给乘客提供较好的用户体验,司机可以通过一些轻音乐电台给用户营造一个放松的环境;某些特殊内容的消费群体:例如上文提到的相声小品类内容,可能就很受东北地区人民的欢迎;某些亲子类的内容,就很容易受到妈妈们的关注。4.2 用户需求按照狩野纪昭发明的KANO模型对用户需求进行分类和排序,在KANO模型中用户需求被分为五类:基本型、期望型、魅力型、无差异型和反向型。这里选取了前三类需求类型对喜马拉雅的用户需求进行了细化分析,如下图所示:注:将用户分为内容消费者和内容产出者两大类,分别进行需求点分析图8 喜马拉雅用户需求点图(右击,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即可查看大图)5. 版本迭代下面通过查阅ASO100上的版本迭代记录,将其与APP STORE上畅销总榜、免费总榜上的排名进行对照,从产品优化和运营活动两方面来分析重大版本更新带来的效果:图9 喜马拉雅17.5-18.3期间的迭代路径图图10 喜马拉雅17.4-18.3期间在苹果商店畅销榜中的排名变化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有两次版本更新带来了排名的显著提升,分别是6.3.6和6.3.45的更新,因为畅销榜的排名主要受到APP内销售额的影响,这就意味着这两个版本的更新给APP带来了较大的销售增长,下面分析具体的原因:6版本:该版本更新时上线了“巅峰会员”功能,会员享有的内的每天听一本书特权还是颇具吸引力,造成了排名的陡升,但是,通过用户的评论可以发现,用户对该会员不具备去除有声广告的功能怒气很大,从排名趋势也可以看到,高峰之后迅速下降,回到了之前的稳定水平;4、5版本:该版本更新时上线了“123知识狂欢节”活动,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活动已将连续两年举办了,这次活动给平台带来了1.96亿的流水,而去年只有5千万左右。这种巨大的增长一方面是由于用户本身对内容付费这件事接受度越来越高,另一个原因就是平台运营方精心设计的促销活动和富有成效的运营策略。在知识狂欢节的预热阶段(11.23-11.30),平台发放了大量的5折通用优惠券,并在具体的订阅专辑中设置了该专辑优惠券的领取;正式活动阶段(12.1-12.4),用户在此期间可以通过之前领的券购买相关内容,并且还设置了新人免费领123元代金券礼包、买小雅音箱送888元知识礼包等活动。这些活动形成了巨大热度,充分激发了用户知识消费的热情,可以算是知识付费界的“双十一”!图11 喜马拉雅17.4-18.3期间在苹果商店免费总榜中的排名变化免费榜的排名规则中下载量的影响权重更大,可以看出6.3.6版本并没有带来下载量的提升,因为会员服务本身是需要付费的,这对于新用户的吸引力是有限的。相反,6.3.45版本上线的知识狂欢节因为大量优惠券的派送,吸引了很多之前观望的用户进行下载消费。这两个版本可以说是凭借运营活动取得排名的提升,而6.3.24则是凭借产品本身性能的优化带来更佳的用户体验促进了排名的提升,具体的优化包括:会员免广告、精品页增加分类导航、订阅排序方式可选、夜间模式、定集关闭功能等。这些优化都是针对用户的使用痛点做出的改进,对于用户体验和产品口碑有持续的提升作用,在排名中也可以看到更新后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高位。6. 核心功能6.1 大师课为领域内的专家大咖(多为高校教授、院长)针对其研究领域内的某类知识或某个学科进行进行系统性的教授课程,对应用户需求为对某个领域感兴趣想要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系统性学习,内容涵盖人文、哲学、财经等方面。主要入口有两个:【首页】-【推荐】-【大师课】;【首页】-【精品】-【大师课】。下面以平台上的王牌内容“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的金融课”为例,根据交互界面详细介绍该功能点:图12 大师课介绍界面介绍界面采用瀑布流的形式,包括主讲人介绍、专辑大纲、用户评论等内容,为用户了解该合辑的主讲内容及品质提供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展示,并且,提供了【免费试听】功能,这个功能对于用户来说属于魅力型功能,如果对于介绍内容有疑惑的话直接点进去试听一下就知道适合不适合自己了;在专辑购买页面有几点说明【7天无忧退、支持优惠券、会员95折】,这些促销手段都会激发用户购买的冲动。图13 大师课特色功能每位付费用户都可以加入一个专享的学习群组,在这里可以交流观点、和主讲人互动。社交元素的引入不仅可以提高用户学习效率,还可以增加用户粘性,促进产品的活跃度;在分享页面提供了【分享赚】,用户成功推荐购买后可以获得不菲的佣金,促进了用户的自发增长和转化率;确认支付界面提供了【赠送好友】的功能,这恰好抓住了过年过节不知道送什么礼的用户们的痛点;有意思的是当我截图做分析时弹出了【反馈问题】的入口,点进去后出现了图4的界面,这种反馈问题的方式非常方便,也体现了喜马拉雅对于用户反馈的重视!6.2 每日必听该功能可以根据用户平时收听节目的喜好来组建一个每日的听单,类似于音乐软件中的推荐歌单功能,对应场景是用户想要听点什么东西,但是不愿意自己寻找内容,直接可以点击该功能,其中都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下面结合具体的交互界面对该功能进行介绍:图14 每日必听听单界面在该界面中呈现了【每日必听】的节目列表,并对内容进行了分类,由于自己平时听财经和影视类的东西较多,所以就给我推荐了这些领域的内容;在封面出有一个【一键播放】按钮,点击后就会顺序播放听单内容,这可以让用户很便捷地收听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点击每条内容右侧的三点ICON后会弹出右图所示TAB,用户可以对该条内容进行下载和标记,系统会根据标记来对推荐内容进行优化。图15 每日必听的播放页和详情页可以看到,在播放界面有丰富的功能元素,包括定时关闭、播放列表、文稿、弹幕、设备连接、评论、订阅、赞助、喜欢等;点击封面图后会变成最右侧图片所示的界面,在该界面,可以控制播放的速度和快进快退15s,这两个功能对于学习者来说是非常实用的功能,特别是外语学习;在播放页下拉后会出现详情页,会有对该音频的文字介绍,再下拉出现【相关推荐】,用户如果感兴趣可以直接点击进入详情页,随后是主播栏,在这里用户可以向主播提问或者打赏主播,最下面是评论区,用以查看用户对于内容的评价或者自己来评价;在播放界面的设置TAB中,包含了设为闹铃的特色内容,用户几乎可以采用平台上的任何内容作为自己的闹铃,当然前提是你已经购买了该内容。7. 用户反馈这里选取了ASO100上的数据来进行分析,APP STORE上对于新版本和所有版本的评分汇总情况如下图:图16 APP STORE评分汇总当前版本得分为4.8,评分人数7.6W,所有版本评分4.7,评分人数20W,可以说评分一致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准,但给1星的人数还是有不少。下面来看看最近三个月的正负面评价数的直方图分布:图17 喜马拉雅17.12.28至18.3.28正负面评价直方图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年初的时候评论量出现峰值,查阅资料发现平台在12月30日进行了一次更新,在当天联合浙江卫视举行了“思想”跨年活动,并开展了一系列的运营活动,如马东、吴晓波跨年壕礼,小雅音箱、喜马拉雅会员免费送等,引发了不小热度。近三个月总体来说好评与差评数量保持稳定,除了1月24日负面评论达到了46条,查阅当天用户评论才发现当天由于技术问题服务器出现了一段时间的瘫痪,造成了内容加载不出的情况,不过平台客服人员在APP STORE上针对每条差评都进行了道歉和及时回复,并迅速解决了技术问题,第二天差评数量回到了正常水平。通过对近一个月的一星评价查阅,发现用户吐槽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想要产出内容(录音)的用户不友好,出现音频录制过程中有杂音、随时会中断录制等问题;(2)很多资源会突然下架,用户订阅并追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资源突然没有了,这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3)广告太多,即时是下载后的内容收听也会强制要求联网并播放广告;8. 总结下面根据上述的产品信息调研,基于S(Strength,优势)、W(Weakness,劣势)、O(Opportunity,机会)、T(Threat,威胁)的SWOT框架,对产品做一个总结性分析:优势:具有丰富的内容类别,能够覆盖多样化的用户群体;一批自带巨大流量的内容主,带来平台持续较高的人气;高执行力的运营团队,拥有属于自己的爆款活动(“123知识狂欢节”);劣势:内容体量大,容易产生版权纠纷;功能较为繁杂,运营链条重;对草根内容创业者友好度不够;机会:平台积累了丰富的音频运营经验,可以考虑开拓音频内容创业者的培训市场;产品本身的细节体验还有很多可以完善的空间;凭借平台积累的用户内容偏好数据,为甲方公司提供咨询服务,而不是一味投放广告;威胁:产品性质最为接近的“得到”,虽然用户规模仍然遥遥领先,但得到上的内容整体质量高于喜马拉雅,且目标群体明确,产品调性较高。最后,提出几点改进建议:有大量用户反应在平台录制作品时遇到的各种困难,包括录制时的杂音、作品审核漫长的等待,这些问题反映了平台目前对于草根内容创造者的关怀还很不够,要知道高手在民间,在这些用户中可能存在非常有才华之人。作为内容平台,一个多方平台,应该同时照顾到消费者和生产者,平台对于明星大咖专家们可能招待得很好,对于草根则不太待见,但我觉得这样是不可取的。因为在内容越来越贵的今天,邀请外部大咖入驻代价会越来越高,而如果可以自己培养一批草根内容创造者,给他(她)们提供一个友好的产出环境,并投入力度对优质内容进行推广,这样就相当于建立起了一个内容自己自足的生态,对于平台后续的持续发展是肯定有好处的;平台的功能和内容显得有些杂乱冗余,可以看出平台除了做内容之外,还有做硬件、社交、直播的野心,我不知道这些功能单元的用户规模有多少,但是在产品界“少即是多”的原则是通用的,堆砌如此多的功能一方面占据了运营方的大量精力,但对于平台本身的核心功能提升没有实质上的帮助,另一方面动摇了平台本身的定位,让产品的品牌概念变得模糊,不利于品牌的传播。在版权问题上,平台最好谈定版权之后再上架内容,不然用户听着听着,突然发现内容下架了,这种体验是非常致命的。给人家吃蛋糕中途突然拿走,真不如一开始就不给。考虑和多家音频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像腾讯音乐与网易云音乐的各取版权共享一样,内容相互补充,对于整个行业发展来说是好事。数据来源:七麦数据、易观千帆、艾瑞数据本文由 @骑士爱骑驴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源于网络

七纬

一个小故事告诉你,如何写好数据分析报告?

给你一份数据,你能完美的出一份数据报告吗?本文结合一个小故事,来告诉大家如何写好一份数据分析报告,enjoy~本故事纯属虚构。故事发生在花果山,主人公是一只初入职场的小猴子,名叫“嗨皮君”,他刚刚被水帘洞科技有限公司录用为数据分析专员。他的老板就是大名鼎鼎的数据分析师“猴子”,公司里的人都尊称他为“齐天大圣”。花果山最近出现了一些状况,某些猴子感染了不明病毒,导致花果山发生了严重的疫情。现在水帘洞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都只能在家办公。这天,老板齐天大圣通过“猴信”(花果山全民都在用的IM软件)找到嗨皮君,他说:“嗨皮君,你刚进公司不久,需要尽快熟悉公司的业务。现在还不能上班,但也不能把这些时间浪费了。这样,我给你一份数据,你好好研究分析一下,下周给我一份数据分析报告。”接到任务,嗨皮君心里十分紧张:这可是进入公司的第一个任务啊,一定要好好表现!于是他认认真真地观看了老板齐天大圣以前做过的数据分析教学视频,还在网上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以下便是嗨皮君的思考和写作过程:一、分析背景及目的数据源:Baby Goods Info Data-数据集-阿里云天池这是一份母婴产品的销售数据,数据集各字段的含义如下:我们需要从这些数据中发现某些规律或者异常,进而给运营团队提出建议。二、分析思路从“产品”和“用户”两个角度来分析:1. 产品角度分析销量随时间变化有什么规律分析哪些是热销产品,哪些是滞销产品,它们有什么特征2. 用户角度分析婴儿年龄和销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分析婴儿生日和销量之间有什么关系三、分析过程1. 数据清洗(1)确定分析表把列名替换成中文,调整列宽和列与列的顺序:(2)多删少补① 处理重复项由上述结果可见,并未发现重复项。② 处理空值项处理结果发现,产品信息表中的空值项均出现在商品属性字段下,由于商品属性是特定值,不可预估,在缺乏其他数据源的情况下没有办法进行填补,因此暂时忽略这些空值项。婴儿信息表中未发现有空值项。(3)一致化处理把“购买时间”和“婴儿生日”用分列功能转换为日期格式,把“婴儿性别”转换成其真实含义。(4)异常值处理① 删除性别异常值婴儿出生时的性别只有男和女两种可能,经过上面的清洗步骤,发现婴儿性别出现了异常值,删除掉。② 删除日期异常值经排序后观察发现,购买时间的区间范围是[2012/7/2,2015/2/5],没有极端异常值。婴儿生日的区间范围是[1984/6/16,2015/8/15],产品销售时间在2012年~2015年,却出现了生日是1984年的婴儿,显然这个1984/6/16的项是异常项,故需删除。③ 判断数据集是否还有可能存在异常值对购买数量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得:变异系数=标准差/平均值*100%=2515%,说明数据集离散程度很高,可能存在部分极端值。有时候某些异常值我们在数据清洗阶段无法发现,所以在结合图表分析的时候我们还会进行异常值的判断。2. 结合图表分析(1)分析销量随时间变化有什么规律① 观察整体销售趋势从图中发现,2014年11月出现了一个显著的销量高峰。看到11月份销量暴涨我们通常会想到是由于双十一活动造成的,是否真的这样呢?我们先假设是由于双十一活动造成的,那么销量暴涨背后必定是由于购买人数暴涨,下面便要收集数据证明购买人数也暴涨。② 分析2014年11月出现销量暴增的原因进一步,查看11月的销售情况:从上图中可以看出,2014年11月销售暴增主要是因为11月13日这天的销量出现了暴增。③ 分析2014年11月13日这天出现销量暴增的原因再进一步,观察各个类别11月的销售情况: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到,主要销量来源于类别50014815,查询具体数据发现,11月13日总销量10138,类别50014815就占了10030(99.7%)。④ 分析类别50014815在11月13日销量暴增的原因把类别50014815历史所有的数据调出来看:从类别50014815的历史销售数据可以发现,之前销售一直维持在一个比较平稳的水平,只是在2014年11月13日这天出现了暴增。回到分析表,筛选出2014年11月13日类别50014815的销售明细查看。从销售明细可以看出,该类别的商品由用户2288344467单次购买了10000件,占了99.7%(当天共10030),由此可得出以下结论:不是双十一活动活动导致的。因为如果是双十一活动,必然很多用户购买导致销售量暴增,而不是只有一个用户购买大量商品;需要找工程师确认数据源是否记录有误;如果数据无误,则要将情况反馈给运营人员,跟踪该用户是否存在可疑行为(刷单,或者利用网站漏洞薅羊毛)。⑤ 排除异常值,重新再观察销售趋势经过上述分析,用户2288344467购买的这条记录属于异常值,记录为“异常数据1”,应该删除,再重新分析销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把删除“异常数据1”后新的数据表再用折线图展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类别38、类别50014815、类别50022520、类别122650008的销售情况都趋于平稳,类别28的销量起伏较大,类别50008168出现一个极端高峰点。⑥ 分析类别50008168的销售出现极端高峰点的原因通过同样的方法可以分析出类别50008168在2014年9月20日由用户173701616购入2748件,将此数据记录为“异常数据2”,处理方法参照异常数据1。⑦ 分析类别28销量波动大的原因同样地把“异常数据2”删除后,得到折线图:观察发现类别28的波动比较大,查找到类别28的销售明细,按照销量倒序排序:从表中发现类别28并没有明显的异常数据,不过前三项较其他项差距较大,应该标记为“关注数据”,结合更多的其他数据来分析原因。⑧ 小结类别50014815、类别50008168均出现异常值,分别标记为“异常数据1”、“异常数据2”,排除是营销活动导致的。因为如果是营销活动,必然很多用户购买导致销售量暴增,而不是只有一个用户购买大量商品;类别50014815、类别50008168这两项异常数据需要找工程师确认数据源是否记录有误;如果数据无误,则要将情况反馈给运营人员,跟踪该用户是否存在刷单情况(网站可能会存在漏洞,被黑客利用进行刷单薅羊毛),后续分析排除这两项数据;类别28标记出三项“关注数据”,目前没有其他数据结合分析,暂时保留。(2)分析哪些是热销产品,哪些是滞销产品,它们有什么特征“热销”和“滞销”应该根据购买人数来判断。① 找出热销和滞销商品可以看出类别50008168商品最热销,而类别38商品的购买人数最少,结合之前的购买数量图可以看出类别38的销量也相对较少,因此类别38商品是滞销商品。② 分析热销商品和滞销商品的购买人数变化a. 先按【年份】来看2015年只取到2月6日,数据不全,整体上可以看出所有类别的购买人数都是逐年增加。b. 再按【季度】来看整体上表现为第一季度下滑,第二季度上升,第三季度下滑,第四季度上升。c. 最后按【月份】来看从图中可以看出,滞销商品类别38的人数表现平稳,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由此可判断该类商品基本是靠自然流量,或者是冷门类别。除类别38外,其他五类商品都有一些共同特征(第一季度下滑,第二季度上升,第三季度下滑,第四季度上升),而热销商品类别50008168的波动较大。③ 分析热销商品类别50008168购买人数波动的原因观察类别50008168折线图发现,每年的2月和7月会出现波谷,而5月和11月会出现波峰(2013年是12月出现波峰),因此把这些月份单独拿出来观察。从图中可以发现,每年的11月和12月会出现明显的“凸起”,其他月份均是有起有伏,因此再把11月和12月份单独拿出来看:至此,已经很明显可以看出,每年的11月11日和12月12日都会出现购买人数突增,可以判断这是商家们进行“双十一促销”和“双十二促销”活动导致的。④ 小结热销商品是类别50008168,每年“双十一”和“双十二”商家会进行促销活动,而且活动效果明显;滞销商品是类别38,购买人数和销量一直平稳在较低水平。(3)分析婴儿性别和销量之间有什么关系① 计算男女人数比例得出男女人数比例大概是1:1.1。② 计算男女各自购买的商品数得出男女购买商品数的比例大概是1:1.7。由此可见女性婴儿产品的销量要高于男性。③ 比较各类别购买数量-男女差异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只有类别50022520是男性略高于女性的,其他类别都是女性高于男性,主要差别在于类别50014815,女性购买量是男性的3倍。④ 小结女性婴儿产品的销量明显高于男性;只有类别50022520是男性略高于女性的,其他类别都是女性高于男性,主要差别在于类别50014815,其女性购买量是男性的3倍。(4)分析婴儿年龄和销量之间有什么关系① 分析婴儿年龄和销量的关系从图表中发现,产品的整体销量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到了6岁之后就基本没有需求了。② 分析各个类别的销量走势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整体销量都是随着婴儿年龄增长而下滑,但是各类别的侧重点不同:类别50014815、类别50008168、类别28主打未满1周岁的母婴产品(0岁达到峰值);类别38、类别122650008主打1岁的母婴产品(1岁达到峰值);类别50022520主打未出生前的母婴产品(“未出生”达到峰值),应该主要面向孕妇和哺乳期妈妈。③ 小结整体销量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到了6岁之后就基本没有需求了;类别50014815、类别50008168、类别28主打未满1周岁的母婴产品;类别38、类别122650008主打1岁的母婴产品;类别50022520主打未出生前的母婴产品,应该主要面向孕妇和哺乳期妈妈。四、结论和建议最后把上面整个分析思路、分析过程以及分析过程中的小结整理出来,得到分析结论,并综合所有结论得出建议:后记:嗨皮君花了整整两天把这份分析报告写完,然后发给老板齐天大圣。老板看完之后,眯着眼笑了笑,回复道:“你的报告行文逻辑思路很清晰,结论和建议都比较到位,不错不错。你能告诉我你在写作过程中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吗?”嗨皮君想了想,回复道:首先要理清楚分析思路,通过多维度分析思考,罗列分析点;正式进行分析前要先对数据分析表进行清洗:确定分析表——多删少补——一致化处理——异常值处理;根据罗列的分析点逐个分析,过程中需要结合对比分析、逻辑树分析、假设验证分析等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很多问题不是一开始就能发现的,而是要经历“构建图表——发现异常——往下深究(不断地深入)——逐层分析逼近真相——找到合理解释”的过程,因此需要有“抽丝剥茧”的精神;当数据关系到整体也关系到部分时,要警惕“辛普森悖论”,研究完整体得出结论后,还要研究整体中的部分,看是否也能得出相同的结论;每个分析点得出小结,最后把小结综合起来再总结,往往能够把结论表达得更全面;最后的建议根据综合结论得出来会更有意义。本故事完,感谢观看本文由@Haby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施雠

2019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育相关政府/学校以更开放的姿态对待社会各类业态的进入,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同时2.0时代希望将1.0时代买来的设备用起来,收集并实现各类数据的连通,以数据为驱动来提升教学效率和体验。2019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预计突破4300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大约贡献了70%-80%的份额,国家拨款是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教育信息化市场产业链上各服务环节的界限趋于模糊,但上中下游市场特点明显:上游重资产,中游重渠道,下游重效率和体验。整个教育信息化市场呈现出市场体量大、市场高度分散、地域性强的特点,垄断型企业尚未出现意味着市场可供攫取的空间非常大,各领域企业伸出触手开始圈地。现阶段教育信息化行业处于缓慢平稳增长期,企业间竞争加剧的同时合作也不断深入。新技术带来的产品和服务升级、C端用户付费市场的拓展等都是刺激行业快速增长的机会点。宏观环境:坐享天时地利人和教育信息化行业研究的必要性从B端到C端研究的转变:教育行业toC市场重点在于满足C端用户对“效果”的满意度,而toB市场则更加强调帮助企业客户提高管理和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作为与toC截然不同的市场,教育信息化行业有其独特的发展特征与发展逻辑,对其开展系统性的研究也极具必要性。市场成型且进入发声期:我国教育信息化市场已经明确成型且处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阶段,各类玩家纷纷通过投资、并购、战略合作等形式整合并最大化输出自身资源,进而为学校、政府、教育机构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占领更大的市场。因此针对教育信息化市场的研究需更加关注企业的服务链路及其周边潜在机会,分析业内重点企业的布局和运营思路,帮助市场玩家或待进入的企业了解行业重点竞争领域、洞悉行业发展动态,促进行业健康良性发展。市场空间大,潜在机会多:从需求端看,50.7万余所学校(含学前教育)、2.6亿余在校生(含在园人数)和1600余万在校老师,对信息化的需求庞大且持续。从供给端机会看:1)硬件产品会随着技术升级而进行产品迭代;2)软件及服务产品随着服务场景的深化、数据分析技术优化、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而有更多可供挖掘的个性化的、定制化的服务类型;3)内容方面,新增科目知识体系的合作开发、原有科目知识图谱的建立与抽象等都是潜在机会;4)B端提供服务后,潜在的C端流量入口已经占据,对C端付费市场的挖掘仍充满想象空间。主要服务类型软件/技术服务和内容服务是目前最为活跃的两种服务类型现阶段教育信息化企业主要有四种服务类型:1)硬件提供商;2)教务管理软件/技术平台提供商;3)教学管理软件或教学内容提供商;4)补充性的课程解决方案提供商。第一种和第二种侧重于教学、教务线上化,得益于政策自上而下的推动,市场发展快且相对成熟,行业主流玩家多具有成立时间长、具有政府背景或母公司支持的企业。第三种和第四中则是将服务场景拓展至教学过程中,多为创业公司在不断摸索,向学校(B端)或学生/家长(C端)收费是其主要业务展开逻辑。第三、四种模式主要有三个问题:其一,服务对象涉及老师、学生甚至家长,不同用户在需求、使用习惯、使用目的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企业需要考虑开发成本、开发周期和差异化竞争等因素;其二,受政策影响大,企业的业务逻辑可能因为政策不向好而停滞,甚至终止;其三,如何为C端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并收费需要不断摸索和验证。政策环境:教育信息化2.0做创收以“用”为出发,以数据为驱动,以提升效率和体验为根本,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技术环境:教育+科技的不断试探成熟技术向教育领域“蔓延”,一定程度上提升学习效率技术在教育的应用滞后性强,即技术成熟了,与教育的适配性或融合度不一定高。整体来看,现阶段中国的教育+技术主要有三点特征:其一,体制内学校受教育部门监管严格,改革难以推进,其受技术影响的速度和程度都比体制外培训机构慢;其二,高学龄阶段受众成熟度和自控力比较高,教育+技术的应用程度更深;其三,技术多应用在教学活动的外围层次(即“练-测-评”),相关的学习数据结构化程度高,分析和反馈机制好;与思考和规划相关的核心环节“教”现阶段尚处于初级阶段,产生的数据也是非结构化的,数据资源无法有效利用。但即便如此,师生的教学效率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未来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将为教学效率的提升带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市场空间:四千亿市场等待被分割教育信息化整体市场规模2019年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预计突破4300亿元艾瑞咨询统计及核算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教育信息化整体市场规模预计突破4300亿元,未来两年持续增长但增速趋于稳定。教育信息化1.0时代的快速增长得益于硬件设备自上而下的推广和购买。十九大之后,硬件普及基本完成,教育信息化2.0时代刚进入以客户为导向的软件和服务市场,市场处于赛道抢占期。未来,随着5G、AI、VR/AR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新的硬件升级、覆盖于整个教学活动的软件服务以及C端用户的付费场景增加等,整个教育信息化市场将迎来一波新的高速增长机会点。产业链条:要产品要服务更要有渠道现阶段教育信息化产业链结构上游企业市场集中度高,中游市场极度离散,中游企业对下游市场的拓展受渠道关系影响大中游端:重渠道、重合作赛道技术+合作是硬件产商迎接一下增长红利的关键现阶段,教育信息化硬件设备供应商优劣势明显。其中优势主要有三点:其一,采购政策自上而下推行,市场盈利模式清晰(即直接向政府/学校收费);其二,受技术推动,硬件产品的品类和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其三,经过教育信息化1.0的建设期,厂商已积累了一定的客户资源和渠道。反观不足,也有三点:首先,硬件设备未真正用起来,用户对产品依赖性差;其次,现阶段硬件普及基本完成,预算申请难度大,市场增量空间有限,未来市场红利可能出现在与技术升级相关的硬件设备升级或迭代方面;最后,市场渠道依赖性强,很难全国性扩张。就未来而言,硬件设备产商一方面需要把握新技术(如5G)的节点,加速产品升级或迭代,另一方面,更需要与软件产商、集成商深度结合,互利互惠。中游端:重渠道、重体验赛道(1)教育信息化软件服务市场重视用户体验,易垂直细分、易聚集流量、易规模经济,但也易沦为标准化产品中游端:重渠道、重体验赛道(2)综合类服务供应商本身具有很强的渠道优势和客户资源,对内可提供整套服务,对外拓展可成为系统集成商的角色市场特征:多方混战,各显神通特征二:市场极度分散(1)A股上市企业教育业务占教育信息化市场的比重不足4%教育信息化覆盖的服务场景广,服务对象涉及从学校到政府、从校长到教职工、从学生到家长等各个类型,服务内容囊括了政府管理、学校运转、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家校沟通等方方面面。从市场主流玩家来看,包含传统教育信息化企业、新兴创业型教育信息化企业、大的互联网企业、传统教育企业以及其他或转型或布局的企业五大类,市场参与者众多,但又高度离散。据艾瑞不完全统计,2018年部分A股上市的教育信息化企业中教育营收大致150亿左右,占整个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的比重在3.7%左右,市场极度分散。特征二:市场极度分散(2)部分A股教育信息化企业的服务内容和营收情况从部分A股教育信息化企业的服务内容来看,单一服务类别的企业较少,大部分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服务。这与他们进入市场较早,积累了足够的渠道资源、客户资源等息息相关,同时这些资源的积累为他们向系统集成商的角色过渡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现阶段A股上市的教育信息化企业营收高,但教育业务占比低,教育市场服务竞争激烈。发展启示:搜索新一轮市场增长点启示一:部分玩家向集成商发展系统集成商的数量和类型增加,市场扁平化程度高据艾瑞不完全统计,A股上市的教育信息化企业中有超过50%的企业提供系统集成服务,新三板中有25%的企业同时发展系统集成服务,整个市场玩家中系统集成商仍有较大空间可供攫取,市场扁平化程度有望增加。渠道、客户资源、口碑、管理、服务、技术和整合能力等是系统集成商的核心要素,对于渠道依赖性强、产品同质化程度高的教育信息化行业而言,很多厂商都可以结合自身优势资源而向系统集成商发展,通过拓展服务类别和服务范围,既可以夯实已经建立的客户资源,又可以丰富/构建产品体系,提升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当然提供集成服务时尽量做到服务体系轻量化、操作/管理简易化。启示二:“马斯洛需求”的适用性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市场空间大,拓展相对容易不同地区的教育信息化程度受当地的经济、政策等影响而不同。对于发达地区而言,经济水平高,高精尖产业多,其教育信息化程度高且对教育信息化的要求更加具象,如将什么知识通过什么方式点引爆后,可以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针对性的学习路径设计和学习内容推送等。贫困地区属于市场空白区,他们的诉求比较集中,即获得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师生教学需求。相比较而言,欠发达地区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学生对教育信息化都有一定认知,并且希望通过信息化助力当地教育质量提升、教育公平普及,故当地对教育信息化企业接纳度高。能够带来优质教育资源、丰富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沉浸感的企业将优先获得当地市场“入场券”。启示三:C端增值服务市场值得拓展如何将C端流量转化为付费用户是关键目前教育信息化市场比较成熟且经过市场验证的服务模式是直接向教育部门/学校/教育机构售卖自上而下的硬件产品、软件、平台,对于将教育部门/学校/教育机构作为通道打开C端流量入口进而向C端收费的模式(即2B2C模式)一直处于探索阶段,虽然有成功的案例(如口语100向学生收取人工智能老师的服务费用),但就整个市场而言,2B2C模式的服务价值需要不断挖掘和放大,以满足C端市场的付费意愿和期许。整体来看,企业想要针对C端用户收费,首先需要了解用户不同阶段的需求,其次要结合自身资源制定满足用户需求的方案,最后要衡量提供的服务是否能够打破用户付费意愿与需求程度之间的落差。在提供C端服务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注意两点,即投入产出比和实时把握政策风向。总结:建议&展望—整体市场从需求满足看,短期内重点满足定制化需求,长期看需要关注行业标准化走势;从客户拓展看,离客户越近的渠道,其投资价值越高总结:建议&展望—细分市场大企业打造生态布局,小企业提升服务价值对于上游产商:明确自身业务体系构建的方向和全局性,针对性的寻找下游合作伙伴,打造企业全产业的生态布局。对于中游硬件提供商:1)5G风口下VR/AR市场、直播教学市场值得重点关注。2)大的硬件提供商可以利用自身渠道、客户等优势直接向系统集成商过渡。3)细分垂直领域对硬件设备的需求也可能出现小而美的市场,如音乐类。对于中游软件提供商:1)对于深度垂直且易沦为标准品的软件服务商,主要有两种路径:其一,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发展;其二,守住学校流量入口,争取C端市场,保证潜在增量空间。但现阶段从可行性方面看,更看好第一种路径。2)对于深度接触教学活动的软件服务商,如教学系统,挖掘并利用自身的数据资源以建立竞争壁垒是当前重点。目前来讲,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企业/权威机构合作开采数据资源的价值似乎更具可行性。对于中游内容提供商:重点要明确自身对校内教育资源的“补充作用”,而不是替代作用。市场新兴的、尚未建立健全的学科是最好的切入点。但内容提供商需要传递出内容的专业、权威性,主要有两种途径:其一,与学校合作,共同研发知识框架和教学内容体系;其二,与业内专家/专业机构合作开发。除了课程内容之外,与新兴硬件相匹配的教学内容资源的开发(如VR/AR在实验、特定教学场景)也表现出一定潜力。

神悟

5个方面分析:如何做出一份高质量的竞品分析报告?

先说明一下,这不是一篇讲竞品分析报告的方法论和标准步骤的文章,这里只是汇总了一些关于做竞品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并对此做了梳理和归纳,意在为从事产品相关工作做竞品分析时提供更全面、更合理的建议。这是一个被写烂了的文章标题,未经思索,笔者便提笔写下了和这个主题有关的内容,因为这是从事产品相关工作不可回避的话题,也是必须掌握的工作技能。归纳文字只为在工作中做的更好,笔者鼓起勇气罗列如下文字,也希望能对阅读文章者,有明思启发之用。文章内容主要围绕着竞品分析与产品分析的区别、竞品分析的基本思路、如何开展分析等几点做了归纳和总结,缺乏严谨和未及论证之处,还请广大阅者多多指点,共同进步。目录什么是竞品分析;竞品分析与产品体验分析的区别;竞品分析的基本思路及注意事项;竞品的分析维度及关键点;经典UX五层模型在竞品分析中的应用思路;总结。一、什么是竞品分析什么是竞品分析?顾名思义,是对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比较分析的过程,一种带有主观性的横向分析过程;通过对多个产品的整体架构、功能、商业模式、产品策略等多维度的横向对比分析,从而获得目的性的结论。二、竞品分析与产品体验分析的区别从事产品岗的同学,日常中必然会涉及到产品体验分析和竞品分析两个非常重要的工作,笔者也曾在工作中傻傻不分,导致最后分析的输出报告似是而非。弄清楚二者间的区别,才能做好分析工作。竞品分析的概念在上面描述过了,这里再说一下我理解的产品体验分析——是一个纵向剖析产品的分析过程。通过深度使用某款产品后,对产品解决的用户需求、目标用户特征以及提供的产品功能、交互体验、用户体验等从战略层,到框架层再到表现层进行有层次的剖析。图-2 竞品分析与产品体验分析的主要区别从分析目的来说,竞品分析的目的更倾向于一种策略或战略性的,比如:通过竞品分析想验证一下自己产品的想法及可行性,或者了解一下对手产品或市场情况等等(下面会再次提及竞品分析的目的)。而产品体验分析通常是挖掘产品缺陷,优化产品体验,为产品迭代提供依据,比如:通过深度体验产品,挖掘产品的在功能、交互体验方面的不足,并通过分析制定产品优化方案……从分析报告的受众来说,公司BOSS、产品总监或制定产品战略的管理层,更希望从竞品分析报告中,获取对产品战略决策有用的信息。产品体验报告一般会用于产品设计、研发团队,为产品优化迭代提供依据所用。从分析的完整性来说,二者均有客观分析和主观判断。其中,竞品分析一般是围绕分析目的和分析维度进行重点分析,分析内容一般小而精,很难面面俱到。而产品体验报告一般会从产品的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对产品进行全面分析。在工作实践中,可以再去深入体会一下竞品分析与产品体验分析的区别。三、竞品分析的基本思路及注意事项在了解了一些基本概念之后,下面我将总结一下自己平时工作中做竞品分析的思路和一些注意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些启发,下面是笔者归纳的竞品分析的基本思路及注意事项。笔者将竞品分析分成准备阶段、分析阶段两个阶段来做具体分析的工作,内容见下图:图-3 竞品分析的阶段划分及基本思路竞品分析目的不同我们采用的分析思路及分析方法是不同的,确定竞品分析的目的是完成竞品分析的前提,比如:看清市场的发展趋势,找准市场切入点,了解对手和发现潜在对手,把握需求对应的功能点和界面结构,验证产品想法及产品方案的可行性,对比竞争产品是如何做的,是否这样做就是最好的,还有哪些待挖掘或完善的机会……笔者比较推崇——按照目的来分析,想得到什么东西,就去分析什么!在确定竞品对象时,可以按照同行业内产品在细分市场的服务重叠程度,来树立竞品层级如直接竞品(核心、重要)、间接竞品(一般)、潜在竞品,这样可以更合理的挖掘竞争对手,并树立长期跟踪分析机制,以此来把握市场、对手的发展动向及潜在危机。在确定分析目的的同时,还要明确一点——分析报告是给谁看的,是领导、运营、产品总监、设计师,还是……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灵活选择分析深度和分析方法(一般采用对比研究法),制定合理的分析计划。收集竞品数据信息时,要避免角色代入和主观的选择性收集,目的是保证收集的数据的客观性,从而保证客观分析的准确性,防止误导分析结论。制定分析维度和深度分析的关键点,一定要结合分析目的,在弄清楚真正的分析目的的前提下,建立横向的对比分析维度及关键点。竞品分析不要盲目的将产品特性及功能信息简单罗列,应结合客观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目的进行深度判断,尤其是重点分析维度。四、竞品分析的维度和关键点竞品分析是有目的属性的,其分析过程是对分析对象的横向比较研究。图中所示关键点并。不一定全部列为分析关键点,一定要在合理的分析维度中,结合分析目的来设置分析的关键点,以此作为竞品分析的重点,有层次的分析——即分析维度作为纵向分析方向或梯次,关键点作为竞品分析的横向对比核心。五、用户体验五层模型在竞品分析中的应用思路图-5 用户体验要素经典模型在网上经常看到在竞品分析中采用UX五层模型来完成分析过程,大体归纳了些规律,在竞品分析中采用此类方法的,多是用于竞品分析过程中,对产品结构维度的横向对比分析,也就是说竞品分析的重点在于——挖掘产品功能及交互体验的差异性时多采用此类方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下:对作业帮、猿题库两款产品进行竞品分析,目的是为什么这两款产品能在作业答疑类产品中能脱颖而出。分析的目的很有开放性,需要我们思考并分析一下,“脱颖而出”意思不就是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用户的肯定。那么什么样的产品能得到市场和用户的接纳呢?好的产品(说了句飞<fei>花<hua>)。那什么样的产品是好的产品呢?好的产品的标准是哪些呢?对于用户来说,能帮助用户解决很好的解决问题,产品提供的功能服务符合用户需求,产品的交互体验符合用户心里预期,产品实用、好用、易用……就是好的产品。越来越清晰了,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些心理分析来制定产品的分析维度,并为这些分析维度制定几个分析的关键点,就可以对产品进行关键点的横向对比了。这个时候我们就用到了——经典UX五层模型的分析方法,这时我们就围绕分析的目的,结合五层模型分析法来对两款产品进行分析。图-6 策略分析及基础结构分析维度分布以上是运用经典UX五层模型方法,对竞品分析过程中产品架构维度各关键点分析的基本思路,除此之外还要对产品定位、用户分析、运营策略等维度进行分析,在此就不在罗列详细内容了。笔者建议可以自主命题,来做一份竞品分析的练习来巩固一下竞品分析涉及的细节知识点,与君共勉。总结竞品分析是一个费时费力的工作,不同职位做竞品分析的目的,角度和方法都是不相同的,分析者切记:要根据分析的目的,对产品进行重点分析,合理的制定竞品分析的计划,如灵活的选择分析维度、分析关键点和分析方式方法,要做不盲目的竞品分析。(温馨提示:本文总结内容对于C端类产品的竞品分析更有普适性)本文由 @岁月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作者提供

其一人美

2019微信年度数据报告的分析洞察

上一篇写了2019抖音的年度数据分析,这几天微信又发布了2019年度数据,那么这次我们来看看从微信的年度数据报告又能有什么发现。01 微信月活跃用户我找到从2011年开始的微信月活跃用户数,到今年微信月活跃已经突破了11亿,全国14亿人口,微信月活跃就达到了11亿,是中国用户量最大的APP。在这里我不谈增长和趋势,我想说的是面对这么大的用户群体,微信团队的压力会随之增大,每一个小小的改动都需要非常谨慎,因为微信只要有一点改动都会引起大家的强烈关注,在这么大的用户群体面前,微信团队有时候无法预料到每一个改动最终会带来什么。就像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所说的,信息在微信中传播极快,“可能一个瞬间,一个事件就可以迅速在很多个群里面,迅速的几何级数的传播。另一方面,有一句话叫“谣言传千里”,耸人听闻的内容,可能能获得更大的传播机会。这是人性使然。”想想前不久上线的功能:可以在评论区发表情包,当时朋友圈一下子就被刷屏了,但是这个功能也很快就被下线了,虽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原因,但是可以猜测有用户又滥用了这个功能。都说微信克制,在这么大的用户群体面前,不得不克制。02 微信公众号公众号打开活跃高峰大约在晚上9点,这个时间点是大部分用户休息的时间,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长篇的推送,公众号可以根据这个时间点在晚上8-9点之间发送推送,可能更容易被用户点击阅读。关于公众号,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想要运营公众号并进行创作其实门槛是相对较高的,这次微信公开课中张小龙也太提到一个概念“短内容”,短内容可以降低用户创作门槛,也能让用户利用碎片化时间去浏览更多信息,关于“短内容”的更新,很值得期待。其次今年公众号也做了不少的改版,例如视频内容的呈现方式,是直接呈现在推送列表中,简化用户的操作路径,不用再像以前一样打开推送文章才能看,这样同时也能提供视频的播放率。再如推送底部的“好看”变成“在看”,通过好友之间的互相推荐来扩大人的选择范围。微信公众号的每次改版都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03 小程序首先看小程序的数据,过去一年,评测优秀小程序与评分均值都在增长,整体活跃小程序稳步增长,其中增速最猛的就是工具类小程序,增长 65%,其次则是商家自营类目小程序,增长了 51%。小程序日活则突破了 3 亿,相较 2018 年,2019 年的用户人均使用小程序的个数翻番,增长 98%,而活跃小程序的平均留存相较 2018 年也新增了 14%。图片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dUG1cLEgWkDWRLo9trCvxg从这个数据来看,小程序这一年的发展很好,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自己用小程序的时间越来越多。我认为小程序最大的优点就是轻量,即走即用。小程序中呈现每个产品最主要的功能,用的时候不会有过多的干扰,使用起来快捷方便。第二个数据我们看到年轻女性青睐电商类小程序,我们再来看小程序的交易额,2019 年小程序全年交易额为 8000 亿,相较去年增长了 160%。微信在电商领域的发展由小程序带动,虽然不能判断这个交易额中有多少是来自电商类小程序,但可以大致猜测电商类小程序贡献了很大一部分交易额。往后,微信将重点建设商业交易场景,助力商家打造属于自己的商业闭环。在微信公开课上,小程序是微信团队着重分享的业务。微信小程序团队既希望C端的用户体验优秀,又希望B端的合作伙伴实现真正有效的增长和转化。在用户体验方面,他们把push消息区分为需要强触达的消息和可以免打扰的消息。他们不断提及“更效率,更友好,链接更紧密”,“更柔和,更简单,更安心”“更自主,更灵活”等关键词,希望小程序的运营更有服务意识。为了更好的建立信任,官方还会通过品牌认证、一物一码,增加直播组件等方式,帮助商家在商品和用户之间建立信任闭环。对开发者,他们提供了更便利的框架和技术组件,方便他们接入小程序。对品牌商家,也在产品上多方尝试,给品牌客户更多的展示和主动运营自己的空间。再来看小程序游戏,相较 2018 年,2019 年玩家使用的小游戏人均款数提升了 45%。休闲益智类小游戏拥有了 4 亿的累积用户,10 亿+ 的累积流水;经营角色类游戏则由 1 亿的累积用户和 8 亿的累计流水;消除合成类游戏也有 1 亿的累计用户和 2 亿的累计流水。从报告中,微信统计了各个年龄段的用户爱玩的小游戏类型,年轻人更爱聚会桌游我猜测是因为年轻人有较大的社交需求,会有各种聚餐聚会,在没有桌游实物的情况下用聚会周游小程序是最方便的。而青壮年热爱经营农场餐厅,这类游戏在以前大多数是女生喜欢玩的,但现在青壮年开始喜欢上这类小游戏,我猜测是因为这类群体有经营团队、公司的经验或想法,可以从这类小游戏中获得成功的快感。老年人也开始在微信上玩游戏,益智类游戏可以预防老年痴呆,老年人也可以从游戏的成功中获得快感和满足感。对于小游戏开发者来说,可以抓住不同的用户的特点,挖掘更多玩游戏的场景。可以发现小程序游戏的用户很广泛,游戏老少皆宜,微信公开课中,微信团队也公布了一组数据,在 2019 年,微信小游戏也走进了更大的年龄层,走进更下沉的区域。30 岁及以上玩家占比从 2018 年的 59% 提升至 66%,三四五线用户的占比也从 2018 年的 55% 提升至 57%。同时除了游戏本身,微信小游戏还定义了自己不只是游戏,更是文化的传递者。他们在“小游戏+公益”“小游戏+科普”“小游戏+综艺”“小游戏+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倡导和尝试。04 微信搜一搜微信的搜索功能一直有,但是在今年却被特别强调,在微信搜索能搜索出大量的信息,并且能按照分类查找结果,张小龙也提到希望搜索能进入到每一个小程序的内部,这样海量的小程序可以支撑起各种长尾的搜索需求。未来,随着小程序的生长,微信内容生态的丰富,微信搜索将有机会打通APP各自封闭竞争带来的信息孤岛。05 微信支付支付人数增长最快的是政务行业,使用微信支付让政务事件办理越来越方便快捷,以前去办理政务事情时,总会觉得流畅长且繁杂,而现在很多流程可以在线上完成,办理完直接在线上支付,不用再排队支付。医疗方面,目前大部分医院都可以在微信上预约挂号,使用微信支付门诊和药品费,整个看病流程更加流畅快捷了。在微信公开课中微信团队还提到了微信支付的两个业务:微信支付分和微信先享卡。微信支付希望通过这些产品成为「用户的第二张身份证」,让信任进入生活,为用户 、合作伙伴、社会创造更多价值。总结本文综合了2019微信年度数据、张小龙的演讲和微信公开课的内容,基于此提出一些简单的看法和猜测。通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微信在这一年的尝试以及之后的发展方向,总的来说微信将会在以下方面发展并做新的尝试:短内容;小程序的商业生态;微信搜索;微信支付分和微信先享卡。有很多人都会猜测微信每个功能背后的意义,但真正能理解到其中的逻辑的可能不到1%。本文只是基于微信公布的数据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并做了一些猜测,同时借鉴了很多优秀自媒体的观点,其中还有很多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大家能指出一起交流。#参考文献#1. https://mp.weixin.qq.com/s/dUG1cLEgWkDWRLo9trCvxg2. https://mp.weixin.qq.com/s/YrCWAvsrA88F7soIuMXZJg本文由 @Joya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