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产品新人:如何高效做好“产品调研报告”淚眼俠

产品新人:如何高效做好“产品调研报告”

编辑导语: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做好“产品调研报告”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帮你分析竞品、研究竞品,避免踩雷,也能让你更好的分析行业和市场的现状;本文作者详细介绍了如何高效的做好“产品调研报告”,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产品调研,对于每个做了几年的产品人来说是是再熟悉不过了,相反对于产品新人来说就有点懵逼。其实只要你掌握了对应的方法,就会发现并没有那么的难。产品调研,也叫竞品分析,它能够帮你快速熟悉自己产品的同时,也能了解和对手产品的差距。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做产品调研呢?你是否希望你的产品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你的同类产品做了什么?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踩过哪些坑?要深入研究同类产品,方便自己,你的同事甚至你的老板了解。所以写好一份产品调研报告,是每个产品经理都必要的技能之一。一、产品调研报告分类做产品调研之前,我们应该了解常见的调研报告的分类,这里的分类主要是根据产品的不同阶段、因为不同目的展开进行的。第一种是市场调研报告,为了帮助我们了解行业和市场规模而进行调研的报告。爹二种是产品体验报告,为了帮助我们对比分析竞品的使用体验而进行调研的报告。第三种是竞品分析报告,为了帮助我们了解竞品的规模、特色、布局、营收、产品定位、发展趋势而进行调研的报告。二、To B和To C调研的区别首先最大的区别就是调研的目标不同。B端产品主要是面向企业用户,主要是为了更好支撑企业业务运转,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所以我们的调研目标主要是分析业务现状和梳理业务问题、为给出有效的设计方案提供支撑,最终是为了解决业务问题,提升工作效率。相反C端产品是面向与终端用户,所以一般调研目标是获取真实有效的用户需求、应用场景、用户体验感;以便后面结合用户需求、痛点设计解决方案,最终实现商业需求。其次是调研的对象不同。B端产品的目标用户为某一特定组织或机构,我们的调研对象需要包含组织中的不同人员,从高层管理人员再到一线运维人员,业务涉及到人员都要全部覆盖。所以很多时候,B端的调研是最耗费时间和经历的。相反C端产品的目标用户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所以调研对象一般都是个人,主要是基于产品定位、细分领域所具代表性用户。最后是调研的方法不同。C端产品做竞品分析是必须的一步、需要从那些市场上已经存在的同类型产品或将来存在竞争的产品中,争夺用户。所以C端产品做竞品分析是其必须要做的,能够清晰了解到竞品的核心业务、优缺点、自己又该从哪个角度去切入。相反B端产品的竞品分析确说选做的。不同公司的业务流程、管理机制都是不一样的,需要的功能也是不一样的,所以B端产品需求根据业务具体业务流程去进行分析的。B端产品的调研方法;深度访谈、轮岗实习、调卷调查、数据分析、行业研究等。三、如何做好产品调研如果调研之前没有问题,没有目标,那么花费时间调研完全属于浪费时间;调研之前必须先明确目标,明确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够采取合理的调研方法,得出有用的结论。《用户体验要素》中将产品的用户体验分为五层,表现层、框架层、结构层、范围层、战略层;其中最底层也最基本的即战略层,战略层提出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开发这个产品”,这是一个产品存在的最终极意义。1. 要明确你的调研目的和产品目标是什么?调研目的,我以滴滴打车为例:做项目之前,你的领导想了解出租车行业市场规模有多大?普通用户对共享打车的需求有多大?普通市民的汽车保有量处于什么量级?基于这些问题,完全有必要做一次详细的市场调研报告。产品目标通常很明显,说白了就是要么给企业赚钱,要么给企业省钱,用户需求却通常是非常复杂也非常值得分析讨论的话题。更具体一点,在调研报告中如何将用户需求阐述清楚呢?我们需要将其拆解;就得到以下的场景:用户在什么场景下产生的什么样的需求。当然,To B类产品有不同于To C产品之处,相比之下,他们可能更需要了解竞品的售价如何?竞品的销售流程是怎样的?竞品的推广销售团队规模有多大?竞品怎么打广告、怎么推广产品、怎么扩大影响力的?竞品对于售后是怎么做的?等等,一系列对于To B类产品业务发展非常重要的问题都需要通过调研来解答。2. 要知道,我们调研什么?你将要负责的产品逻辑是什么?有了对应的分析以后,已经明确了调研目的;根据调研目的,可以详细筹划细分,明确具体的调研项。这里以企业微信为例,假设我们的调研目的是了解竞品的销售方面的情况,那么我们可以进行拆分,从以下角度入手:产品定价是什么?产品的付费方式是什么?产品有没有优惠,策略怎样?产品销售团队规模多大?产品对应的流程怎么样?我们的产品涉及到哪些角色?当然以上仅仅是从销售这一块出发,就可以细分出上面的许多问题;如果从宣传推广角度,也可以整理出很多明确的问题。相反从产品的视角,对于用户,我们需要去搞清楚用户的流向,都有哪些用户?他们互相之间是怎么联系的?例如:新浪微博中的大V(核心用户)是怎么吸引跟普通用户来关注、互动的,不怎么发微博的用户是怎么被微博热点吸引上来并且偶尔评论的,也就是他们是怎么联系的。对于数据,即数据的流向,产生的数据流是如何运转的?这两个方面是密切相关的,他们会产生汇合点,那我们也要去分析用户、数据在哪个关键页面汇合。例如:饿了么,它里面的红包、积分等与钱有关的是怎么得到,怎么运作的;它里面的用户点评数、评分,又是怎么运转的;红包与评分之间是怎么支撑起产品的整个生态链的。至于汇合点,就是上面所说的用户和数据是在哪些页面,通过什么操作来进行汇合的。例如:当用户取消订单之后,在取消订单页面是需要商家同意的,在取消订单页之前用户是怎么操作的,之后商家是怎么操作的。最后一点是关键路径——找到不同类型用户必须要经过的,不可去掉的路径,分析这个路径是否有优化的可能性和必要。3. 那么我们要怎样去调研呢?明确了上面的两点,接下来就是根据要调研的内容,思考调研方法了。调研方法有太多,可以发问卷、可以做访谈、可以上网查数据、可以访问竞品网站、可以体验竞品产品……。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一定可以找到适合目标的方法,然后执行。针对To B类的产品,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作为客户去和竞品的客服人员、销售人员、甚至技术同学进行一对一的聊天;从中可以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小到产品定价,大到产品方案介绍。当然,对于竞品方案的琢磨分析,还是需要产品经理下一番苦功夫,真正用心体验竞品的产品。明确了上面的三点,我们就可以按部就班的去执行了。四、如何写产品调研报告调研结束,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接下来就该思考怎样写调研报告。第一点,我们写的内容务必有用。和做调研的目的一样,写调研报告时候也要时刻谨记写的内容一定要有用,和调研目的相对应;如果写的内容只是单纯的拼凑罗列内容或者秀PPT美观性,那实际的意义并没有多少。第二点,调研的要有明确的一些结论。越是重要的调研报告,越会得到领导的重视,领导看到一份调研报告,最想看到的必然是调研结论;所以,一份调研报告,结论非常重要的;而且,建议最好把调研结论放到最前面。第三点,调研要给出可行的建议。调研除了总是往往是不够的,还要根据结论,与自己的产品业务相结合,梳理出可执行的建设性的建议。如果重要的方向性的问题或者涉及到一块业务做和不做的问题,就更有必要把调研结论和建议呈现给领导,让领导能够从更高的角度定夺。第四点,调研的报告要有逻辑性,避免简单的罗列。我们写调研报告不仅是简单的罗列材料,而是要具有严谨的逻辑性;将材料进行梳理整合,进行逻辑条理、重点突出的呈现。第五点,要学会突出重点。对于一些重要的内容都要用大号文字、特殊颜色、加粗等方式进行标注;重要的内容包括:标题、结论、建议、重要的数字(比如:定价)等。最后一点虽然是最简单的,但也是最难的,关于报告的美观性。把美观性放在最后,并非不重要,二是前面的要求和这里的美观性是一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关系。在To B产品团队,建议采用商业风格、整洁严谨的PPT模板。当然在实际工作中,一份完整的调研报告并不是只罗列事实,最好能达到的效果是:读者只看结论部分,就能了解你整份报告都做了什么,有哪些成果。以上是对于产品调研报告的一些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本文由 @断念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曼陀罗

如何做产品调研?

作者:停云本文在PMCAFF社区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一.为什么要做产品调研?场景1.自己没有产品,想做产品。这类产品调研主要是想问三个问题。1.这是一门好生意么?——分析客情、行情2.如何这是一门好生意,现在都有谁在做,他们是是怎么参与这门生意的?——分析敌情3.我要如何参与这门好生意?——分析我情场景2.竞品分析:自己有产品,但自己所在的位置不是最理想的,想让自己变得更有竞争力。这类产品调研是第一个场景的细分深入。主要想了解的是:1.整体市场行情如何?我在什么位置?2.我如何构建独特竞争力和自己的护城河?二.产品调研具体调研什么?具体根据调研目的和场景拆分成内容1.判断是否是一门好生意使用价值:是否真实解决用户问题,解决了多少用户的问题,用户反馈如何。市场规模:产品的增速和规模、天花板。投资价值:用户是否会为解决的问题付费或者这些用户能否被转化,盈利如何,能不能持续盈利。2.判断市场玩家和竞品情况--市场上下游供应链重点企业的参与模式与核心产品--主要竞品产品理念:产品的理念是怎么样,是如何通过功能和信息体现的目标用户:产品选择了哪些目标用户主要资源:有什么资源是这个产品成立的基础功能架构:有什么功能,功能是怎么组织的信息结构:有什么内容信息,信息是怎么组织的使用流程:产品是怎么使用,用户体验如何--运营运营推广策略:内容、产品。发展动向--财务成本构成:主要成本如何收益模式:如何收费,买断、租赁、按时间、按次付费...3.竞品做得如何用户情况:用户量、留存率、转化率、口碑NPS盈利情况:销售额、成本、毛利、净利市场情况:市场占有率做竞品对比的时候,根据需求,抽取国内2-4家,国外1-2家典型公司做对比。4.自己是否可做SWOT5.自己怎么做资源、机会、竞争力优势突破点竞品借鉴点定位与规划具体可以参考以下艾瑞咨询的报告,或者加公众号停云记回复【产品调研报告】看具体案例分析。三.如何调研?如何获取上面这些信息,有两个来源:1.二手信息来源,如果有人做好了,直接拿来用就好,不重复造轮子。2.一手信息来源,如果没有,那就自己组织收集信息,这一步是最难的,要很多资源协调。那如何更好的获取二手信息?推荐以下文章和信息渠道(见公众号停云记):【感知力提升】4步法快速提升信息搜索能力信息查找网站集合同时如果报告很多,但是我们要记住我们开头的出发点,我们为什么要做产品市场的三个问题:1.这是一门好生意么?——分析客情、行情2.如何这是一门好生意,现在都有谁在做,他们是是怎么参与这门生意的?——分析敌情3.我要如何参与这门好生意?——分析我情通过这三个问题去掌握重点信息。2.一手信息来源,如何收集信息,重要有的两点:成立调研专题,争取所要的资源:人、钱、物。如果缺乏资源保障,很难做好一个有效的调研,更多可能是为了完成任务,浮于表面。深入一线场景:专业的问题找专家,用户需求找用户,竞品就找竞品公司体验。“ 记得当时我做生鲜O2O那一会,每周都要逛超市、小店了解竞品的4P(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情况,做农业那会农忙时节一周三天以上在农村田间工作,后来我做到家服务O2O做新品调研,又应聘竞品公司的服务小哥,使用他们的上门服务和APP使用。”“想赚一个群体的钱,你心智必须高于这个群体,你经历过他们的阶段,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一针见血满足需求获得回报。——海贼·王路飞”

彩音

实例:产品经理如何做产品调研?

本文从问题型调研以及竞品调研两个方面,讲了如何做产品调研。做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前期有一部分重要工作职责就是做调研。我分享下两个调研的实例,这部分可能与硬件产品会比较直相关,软件方面可能可以是同个思路,也应该也有更好的方法,方便的话可以留言交流下。一个是依据实际出现的问题,调查市场上的产品;一个是开发一个新产品前,最方便的拿到第一手调研资料的方法。一、问题解决型调研这种方法,适用于自身产品在开发过程中,为决策型问题提供较好的参考价值而做的调研。下来先以例子给大家提供一个可用的思路,再做总结。1. 现状:客户在当前整机显示屏的效果不满意这部分原因是跟选型和成本有关,我们的目的是满足客户要求的同时,成本做到最低,但是我们现在低成本的方案无法满足客户要求,需要在保证成本的同时优化方案,这就需要根据问题做相关的同类产品调研工作。2. 现状分析:黑色不够黑,过渡色不明显对于客户效果不满意的原因,在与客户沟通以及公司内部专家的分析之后,得出了范围较广的结论就是黑色不够黑,过渡色不明显。这个过程会面临到的问题是:①客户也不清楚自己要什么,就是觉得不够好;②所给的描述太过宽泛,不能够转化为设计语言。针对问题,需引导客户说出自己想要的效果,并为之做相应的调研和分析。引导的方式可以有2种:①让客户指出参照物,跟哪个一样?比哪个好,比哪个差一点也能接受;②让客户提供参数范围,一般的客户没有该能力,如果有会是最方便的。显然第一条是最直接的,这里我们引导客户,挑选出了客户心中比较满意的显示屏效果,即可作为下一步做调研的基础。3. 实施调研:挑选了6款屏幕进行初步分析和打分对于客户的参照物,我们进行了一次产品调研,也是这一轮问题解决最核心的步骤。(1)亲身到市场,感受几款屏幕间的差异,过程要求客观可以跟公司内部的专家一同前往评估,专家的作用就是定义需要做对比的几个要素,比方亮度/色彩/分辨率等,这个步骤目的是识别出参照物间的区别,为后面选择屏幕做决策基础。我们发现,好的屏幕和更好的屏幕间,最明显的差异就是表现真实颜色的准确性,这个准确性,是由几个参数组合实现,无法进行单一的评价,而经过实际的调查,我们得出客户所要的效果,就是显示出的效果能够贴近效果图。(2)提供与市场调研相符合的样品除客户指定的参照物外,我们找了合作的供应商,为我们市场调研的结果进行了打样,因为不同的工艺,材料,设定的参数的搭配方式显示的效果会不同,我们与供应商在这一过程进行了细谈,最后得出3款不同组合搭配的样品。于是,客户选择的参照物,再加上我们内部觉得与客户参照物差不多由竞争力的产品,一共有6款。(3)筛选过程参照物有了,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将所有参照物陈列在一起,再做一轮筛选。我们将6款屏幕陈列在现场,与客户组成小组(也可以是内部小组),对各个屏幕进行评价和打分。打分的方式可以是累加,也可以是加权累加,这个根据实际情况来定,我们从客户关注的几个效果中去打分:①黑色的效果②颜色过渡的效果③高级灰的表现力这一轮筛选,得分靠前的产品中,有我们加入的样品,那么只要样品与客户要求接近,那么该结论就可以定下来了。(4)沟通和调整针对样品做微调,尽可能贴近客户的要求,很幸运,最终样品的超过甚至超过了客户的预期。于是这个问题经过后续的执行,就算结案。总结:以上是一个看似顺利的过程,但是其中还是有很多模糊地带以及令人头疼的问题,后续还有很多问题点阻碍着这个结论进行,我制作了这个问题到结案的PPT,有需要的我可以专门写一篇进行分享,这里我就不细说了,原则上就是要让过程往这个思路上拉近,基本上大部分问题可以这么来解决。以下,讨论下如果不顺利的情况下,可以怎么做?1. 如果第一轮筛选,没有自己的样品怎么办,最后样品微调,还是无法满足客户要求怎么办?这个问题的避免,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你的市场调查的结论,这要求你的市场调查要准确,供应商做出来的样品,你的团队需要有判断是否接近客户的预期,甚至是超过客户的预期,这样是最保险的,同时,该过程需要让客户参与进来,对每个决策的结论,先咨询客户的意见,把控整个过程,结果才能更好的保证。那如果还是无法接近客户要求,那就需要适当增加成本,该成本的增加上报上级,通过其他途径让客户接受该结论,才能让项目往下推进。2. 市场调研无从下手,怎么办?这个就是产品经理的能力,要不断的学习更多知识,可以不深入,但至少要知道怎么样去咨询其他专家的意见,得到其他人的帮助,知道如何问问题,靠的是更多的知识,这一步,就是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二、竞品调研这个方法是针对现有市场的调研,也是进行二手资料的分析,信息上会比较旧,但对于产品的雏形设计,能够提供一个合理的决策方向,方法也比较简单。例子一:芯片的分析1. 信息来源对于芯片的相关规格,目前因为芯片公司的保密做的非常好,这一部分信息,只能是通过与芯片公司的合作关系,获得首批试用的规格书,我相信一定规模的公司都有这方面的信息来源。2. 信息整理有了对产品影响最大的所有芯片方案后,需要做的就是汇总到一份对比的清单中,要求是对重点参数的理解,各个芯片,都会在参数上做差异化以针对不同的市场,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份分析中,选择合适的芯片进行相关的开发,以下我用一张截图,即可表达我的意思。纵坐标需要汇总的是芯片的相关参数信息的描述,这一部分根据每一份芯片的规格书进行补充(芯片本身也分有系列,这个纵坐标很容易去获得),横坐标是各个芯片的具体规格。这样子,我们就能很直观的知道哪个芯片在哪些参数上有优势,为决策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例子二:产品的功能产品的功能,也符合同样的方法,纵坐标为支持的功能,横坐标为产品,这部分的信息可以通过各个公司公布在官网上的说明书。这一步骤,能为产品做哪些功能,不做哪些功能做一个参考。当然,以上的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信息的时效性不好,从官网上,规格书上得到的信息会是滞后的,那么有可能结论也是滞后的,但至少,可以提供一个方向,我们需要持续去做的,就是寻找最新的信息,这部分取决于个人/公司的资源情况,还是有很多值得去开拓的方式,这也是公司和个人的一个核心竞争力了。总之,产品经理的一个重要工作职责在于产品调研,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需要去开拓自己的信息来源方式,互联网是一个非常棒的辅助工具(我最近在找一些前沿科技的分享类平台或节目,以前有个科技三分钟很不错但是停掉了,大家有没有推荐,不甚感激),另一个就是人脉,最新的关键的信息掌握在关键的人的手里,产品经理的规划中,也需要有这一部分资源作为自身提升的基础,需要积累,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去接触到更多的资源和信息,祝大家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不断超越昨天的自己。本文由 @小刘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孟子

互联网产品经理,如何做一次有价值的产品调研?

编辑导读:产品调研是产品经理的基础工作之一,不论是在做产品规划、竞品分析,或者想要了解某些感兴趣的产品时,往往需要深度体验一番。本文从产品调研的框架思路和具体方法两个方面,对如何做一次有价值的产品调研这个问题展开了分析说明,与大家分享。在做产品调研时,往往是带有一定目的的,可能是需要找到竞品核心亮点和规划方向,可能需要探寻竞品的商业模式。总之,如果想要更高效的、有价值的找到产品的价值点,就需要讲究一些套路了。产品调研的方法通常有用户体验五要素,即通过梳理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以及表现层,来描述对产品的认知和感受;还可以通过商业模式画布,来分析产品的商业模式,以明确产品的核心生存能力和商业竞争模式等等;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层面来拨开产品的面目,确实可以拥有更独特的视角;但是如果只按照这些通用的方法框架去填充内容,可能也不会有太多深刻的收获,因此,还需要学会如何结合已有方法论,去做一次有价值的产品调研。一、产品调研框架和思路那么,有价值的产品调研,应该是什么样的?笔者认为一定是首先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快速将调研内容用在工作中,其次可以补充自己的信息差,甚至可以开拓眼界,发现更多新奇的产品功能或者运营;在调研之前,可以先进行最本质的思考,一款互联网产品被安装在移动手机或PC端上,就是为了能帮助用户在移动/PC场景下解决问题,所以在抽象产品功能结构和交互体验之时,也需要思考这些功能在什么场景下有什么用,才能更加理解产品设计的用意,而不是单纯的一个产品功能点。同时,如果想更加全面的了解产品的前因后果,就可以从用户场景、产品逻辑与结构、产品交互体验、产品迭代与运营路径和产品数据表现几方面来调研;用户场景:针对产品的核心功能点,梳理功能在移动或PC场景下的操作动机,可以明确这些点实际是在为用户解决什么问题,或者说用户在这些操作场景下需要哪些功能点,来解决自己的问问题;产品逻辑与结构:可以知道产品的架构设计和实现方案,是怎么来解决问题的,以及未来的拓展;交互体验:可以了解目标用户在使用同类产品时的行为模式和操作习惯,便于将思路复用到自己产品上;产品迭代记录:可以了解产品的发版记录,去思考产品的演进路径,是基于什么目标去完善产品的方案,以及未来想要达到什么目的;运营方式:结合产品发版记录,去匹配特定时间特定阶段的运营方式,往往可以了解当时的运营背景和目标;产品数据表现:可以通过官方或第三方数据来看产品上线效果,比如商店评论、论坛、官网反馈等等判断产品的服务能力和市场交付状况;二、基本思路和框架下的调研方法1. 明确调研背景以及目的调研背景:说明此次调研的背景,需要参考了解?竞品对比?还是市场行业用户分析?调研目的:想通过此次调研达到什么目的?发掘亮点功能?借鉴发展方向?还是纯属个人兴趣?往往调研的背景和目的不同,所以投入和产出的内容也不同,如果是公司工作要求,那可能就需要完整的、全面的体验,来输出客观的、有价值的产品调研报告;如果只是自己兴趣了解,或为了面试问答,那么就需要抓住几个重要的角度去切入,而不必要全面深入;2. 初识产品产品概况:简要说明产品服务形态,是什么,做什么,为谁提供什么服务,解决什么问题;产品核心功能点:说明针对目标用户最核心的几个功能场景,通常3-5个即可;比如构成现在的微信生态的几个核心场景,消息、朋友圈、微信自媒体(公众号、视频号)、小程序、消费支付;比如xx产品,为用户提供xx功能和服务,目标用户是某些年龄范围内的学生或在职青年,希望可以有一款产品能帮助他们解决什么问题,而这款产品正好在用户的痛点方面有很好的解决方案,不仅满足了基本需求,还通过提供附加功能来提升整体的产品体验;同时,经过了几年的市场深耕,这款产品从为个人效率服务,已经拓展到了为企业增效服务,在个人应用和企业赋能的场景上都有不错的表现。3. 用户-场景-需求罗列产品的典型目标用户、场景、以及在该场景下的解决方案;基于产品定位分析上述场景,发现不同解决方案的优缺点;这个阶段承接上个步骤,罗列产品的几个典型应用场景,以及在这些场景中分别提供了什么解决方案;同时,基于自己的理解和认知,来思考产品提供的解决方案是否够完整,如果是你,你会有哪些想法?同时说说各个方案的优缺点;这样做可以让自己在理解产品时更加深刻,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某个产品的功能做的不好,其实是因为我们不太了解产品真正要解决的目标用户和场景,仅仅是站在我们自己的角度去判断,难免有失客观;4. 产品逻辑与结构核心业务逻辑:梳理各用户角色在产品中的功能流转和整体业务模型,包括产品收益方式、付费模式等;用户使用流程:梳理各个核心用户的业务流程图,并分析在流程上的优缺点,是否已经闭环或存在不合理;产品功能结构:通过自己的产品体验来拆解产品功能结构/信息结构,直观了解产品的功能框架;这个阶段就是用户体验五要素中的结构层和框架层的内容,往往这些点可以展示产品的完整形象,也是产品直观展示在用户眼前的形态;如果你需要找到自己产品的突破点,那么这部分的竞品调研是不可少的;5. 产品交互体验整体交互设计:找到产品的核心业务逻辑,梳理页面流程,分析在流程中想要达到理想态的优缺点;实现功能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涉及到后续功能的转化率或OKR,就不能简单的照抄或随便设计而已了;因此需要梳理页面流程,在具体分析数据之前,可以看看不同页面的设计和跳转是否合理,符合用户操作习惯;6. 产品的迭代与运营路径根据应用市场中的产品发版记录,梳理产品在近期的迭代和运营记录,分析产品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可能的规划;任何产品的演进都是有目的的,市场一片大好的时候可以长刀直入,遇到市场竞争激烈时就会曲线救国;但无论何时,通过观察产品的迭代版本记录,往往可以发现产品的“野心”;如果你们目的地一致,那便可以肝胆相照,但如果是竞争对手,那么尽快“识破”对手的目的,提早布局才能增强自己产品的竞争力;7. 产品数据表现增长曲线:结合数据梳理产品在迭代过程中的用户、收益增长,梳理在哪些阶段、哪些时刻会有明显增长并分析其中的原因;产品使用数据:如有声读物、知识付费、社交类类产品,通常会在产品内部观察到活跃情况(点赞、收藏、评论等操作),可以侧面分析哪些内容是用户喜欢和关注的,梳理未来的内容运营方向;就算是机遇无限的互联网环境,也没有平白无故的高速增长,绝大多数情况是因为产品做对了什么。看看产品的几个增长点,结合产品迭代记录以及当时的环境,分析增长的原因,是因为活动运营收效好、客户运营很成功,还是赶上了直接竞品的失误,给产品创造了机会;产品使用数据则是用户行为的直接表现,不要看用户说什么,而要多看用户怎么做;如果调研的产品是自己产品的直接竞品,那么对于自己产品需要构建什么内容,就有很大参考价值了;8. 对比竞品分析用户反馈数据对比:从用户侧了解产品的评分、口碑、反响;产品基本情况、典型功能对比:可以表格对比形式罗列关键点和高度重合的内容,并从核心业务层面分析优缺点;产品的差异点对比:罗列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产品的差异化和竞争力;这个阶段就是常规的竞品对比内容了,也是产品经理的基本功,能从竞品对比中发现自己产品真正未被满足的需求,以及竞品做的不好的地方,也是产品调研的价值点之一;9. 调研结论根据以上分析内容,梳理产品本身、运营、业务模型和规划的思路和建议,通常3-5个。经过一番详细的调研,势必要整理一份完整的调研报告了;前面经过对比分析和阐述,那么对于调研的状况,你有哪些好的建议才是最好的;有调研,有思考,有方案,才是完整的调研结构。三、找到价值点,而非简单套路以上是产品调研的完整思路,不一定全部用到,还需要根据自己需要选择性的调研,否则往往会造成精力浪费;如果只是自己兴趣了解或面试问答的要求和能力,那么初识产品、用户场景需求这两个阶段就基本可以满足;如果想要输出更规范的调研报告,那就应该更加深入调研了。好的产品调研不仅可以让自己更加了解目标产品的信息,还有利于练习自己的产品感,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层层拆解,通过不同维度去探究产品的全貌,同时对同类型产品做归类,寻找相似点,慢慢地就可以有良好的产品感。以上就是个人在学习、实践后总结的思考,不一定都适用,但如果你正好需要,那就去试试吧。#专栏作家#通俗产品人,分享独树一帜的产品思维、职业经验。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CC0协议

蛇杀手

如何进行产品设计调研分析

前言最近重新梳理《设计调研》读书笔记。秉着啃完书就想做图示消化的习惯,把这本书的脉络和重点划出来了。ps.因为最近在做一个大型农牧业项目,所以特喜欢大自然的颜色(绿啊蓝啊哈哈哈)所以,本篇配图以清新淡雅的自然色为主~不喜欢唔系欢哈哈哈也没有用滴!目的设计调研 - 顾名思义,就是关于设计的调查和研究。设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能有效的指导设计活动开展和产生积极的结果。通俗点说,就是要弄清楚人们想要什么,然后通过设计来给予他们。调研形式针对产品所处的阶段,设计调研通常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已有产品」和「全新产品」。针对「已有产品」,通过调研找出产品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提升产品体验。针对「全新产品」,通过调研提出设计原型,让用户进行体验,并不断改进和完善产品,直到满足用户需求。后者包含前者,贯穿于产品形成到消亡的整个过程。调研方法设计调研根据时间顺序分为「数据采集」和「调研分析」。但是在设计调研中也不仅仅在开始时需要数据采集,可以说,每个阶段都可能进行一定的数据采集来帮助调研的进行。调研的流程设计调研的方法是多样性的,设计师需要在某些关键设计阶段,根据产品状态,选择最佳的调研方法和方法组合,完成调研目标。以下为设计调研的通用流程。一、明确调研目标与方法调研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明确调研目标,并根据目标选择正确的调研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对调研需求进行分析,明确产品目前所处的阶段,调研希望解决的问题及具体内容,同时初步确定调研将会采用的方法。调研方法有很多种,分为「定性」和「定量」两个相对的概念。定性:用于发掘问题,理解事件现象,分析人类的行为和观点,主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定量:是对定性问题的验证,常用于发现行为或者事件的一般规律。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在产品的不同阶段,我们需要解决不同的问题,因此选择的方法类型也就不同。下图为所有调研方法在四个象限的分布,横轴区分了该方法得到的数据是客观的(行为)还是主观(目标和观点)的,纵轴区分了该方法的类型是定性的还是定量的。1.与产品生命周期对应的调研方法(1)产品开发期:这个阶段还没有用户,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目标用户的需求应该如何被满足?”这可以通过用户访谈(竞品用户,专家用户)和二手资料研究之类的定性方法来解决。(2)产品成长期:这个阶段需要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维持高增长率。用定量的方法调查积累的用户数据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人群细分,再结合定性的方法来获得特定类型用户对产品的使用反馈,从而办证产品质量,提高竞争力。(3)产品成熟期:这个阶段产品趋于稳定,需要不断创新来保持竞争力,所以需要发现新的用户群,增加新特性来开辟市场,重新进入成长期。可以通过定性的方法发现需求,并结合定量的调查来验证评估可行性。(4)产品衰退期:当产品走向消亡,我们就需要调整产品以适应新的用户群,那么回到“开发期”。2.与产品设计阶段对应的调研方法(1)细察环境:了解市场同类产品,探索客观环境,定义并描述设计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竞品研究:竞品优劣势,我们的机会?如何差异化设计?(2)形成方案:探索多种解决方案,考虑可行性,进行快速测试和反馈,避免后期做高成本修改。(3)选择方案:对方案进行测试,评估与验证,选择最佳方案,并通过用户反馈不断优化设计方案。(4)评估结果:通过论坛,问卷,后台数据等各渠道收集用户反馈,建立各类指标等来衡量与跟踪产品满意情况。二、制定调研计划在明确调研目标与方法之后,需要定制详细的调研计划。对整个调研的细化,能帮助我们在调研过程中明确方向与重点,在实施过程中把控时间节点,并对结果的输出具有大致的方向。1.调研背景描述设计调研的背景,产品所处阶段,希望通过调研解决的问题。2.调研目的为了解决背景中的问题,需要在调研中完成的具体内容,也是最终报告输出时的需求阐述。3.调研方案(1)调研方法(2)调研计划(3)调研对象(4)进度安排4.预计成果对调研目的的逐一回答,会获得一份对调研产品的全面评估报告,报告包括3个部分:1.问题说明2.原因分析3.解决方案。5.人员分工设计调研项目需要一个团队来配合完成,不同角色承担不同的工作。可绘制文档记录跟踪:1.环节2.具体任务3.负责人。三、邀请调研用户在实际调研中,根据调研目标的不同,选择设计调研的对象也会不同。以下为邀请用户的3个步骤:1.确定招募用户的条件和方式注意不要过分确定目标用户,即招募的用户可能比目标用户更宽。例如一个儿童网站,我们的目标用户是儿童,也要考虑儿童家长的意见。2.编撰用户甄别问卷及筛选符合条件的用户甄别问卷主要用于筛选符合条件的用户。无论是利用自己的数据还是借力专业招募公司的数据库,编写甄别问卷都是招募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在编撰时要注意避免会直接透露所招募条件的问题。3.确定邀请的用户信息和时间完成招募工作后,我们需要讲用户信息和时间安排整理成表格,主要指可用性测试,单人访谈,焦点小组等需要用户在特定时间到特定地点参与调研。四、执行调研过程不同的调研方法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下边列举几种调研方法的适应场景与方法组合。1.焦点小组-定性焦点小组是一种多人同时访谈的方法,6-8人为宜。聚焦在一个或一类主题,用结构化的方式揭示目标用户的经验,感受,态度,愿望,并努力客观的呈现其背后的理由。用于产品开发早期,重新设计或者周期迭代中。善于发现用户的愿望,动机,态度,理由;利于对比观察,是很好的探索方法。但是,不能用来证实观点和判断立场。2.卡片归纳分类法-定性卡片法是以卡片为载体来帮助人们做思维显现,整理,交流的一种方法。便于整理,随时抽取,方便查找,还可以将不同时间记下的信息做比较,排列。常用于产品目的,受众以及特性的确定,但在开发信息架构或设计还未确定之前,这种方法处于设计的中间环节。也广泛用于创造型思维的激发方法中,比如在头脑风暴中使用。3.问卷调查法-定量问卷调查是指调查者通过统一设计的问卷来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征询意见的一种资料收集方法,是发现用户是谁和他们有哪些意见的最佳工具。问卷类型分为结构问卷,无结构问卷和半结构问卷。问卷调查省时省钱省力,不受空间限制,利于做定量的分析和研究。4.可用性测试-定量可用性测试是一种基于试验的测试方法,6-10名为宜。在于发现人们如何执行具体任务,因此用这种方法来检查每个独立特性的功能点向预期用户展示的方式。是发现可用性问题最快,最简单的方式。5.问卷法和焦点小组-定性&定量这种组合是讲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结合起来,如通过定量的问卷发现人们行为中的模式,通过焦点小组对造成这些行为的原因进行研究。反过来又可以再通过问卷法来验证这个解释。如此交替的调查方式在实践中经常使用。五、输出调研结果在明确调研目标与方法之后,需要定制详细的调研计划。对整个调研的细化,能帮助我们在调研过程中明确方向与重点,在实施过程中1.定性报告写报告的关键点在于,是要围绕调研目的来写。不要把所有的研究结果罗列出来,然后告诉大家每个用户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较好的方式:确定目标-分析结论-摆出证据-给出相应的建议。2.定量报告定量报告最重要的是图表的呈现方式,要选择合适的图表来表达你要呈现的信息。最后设计调研能够帮助设计师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设计观念局限,从个人思维换位到用户思维,逐步体谅、理解用户,了解用户对具体产品的功能需求、价值评定、审美观念等。是设计从业者应该要具备的基本职业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之一,是设计师应该具有的能力和知识,更是设计过程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希望每个设计师在设计的道路上越来越专业。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叫我牙套」

是何人也

6个观点,写产品分析报告该注意什么?

作为一个经常面对上万字产品分析报告的小编,我很是认同作者的这句话——不必拘泥于分析报告的形式,只要能写出深入的分析、有价值的内容就行了。经常上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网站,看到过很多产品分析报告,这当中大部分一眼看去就知道是产品小白写的。产品小白写的分析报告(包括曾经的我自己),都有一个很类似的结构:先罗列一些数据,写一些市场概况之类的,然后贴上产品的截图,写一些交互对比,有些再把用户体验5要素套上,完事了。说实话这样子的报告可以说没有价值,分析不深入,结构很散,没得出什么结论。我入行时间不长,自己写过一些产品分析报告,勉强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本文列举一些新人们写产品分析报告容易出现的问题,和相应的注意点、方式。大家可以一起探讨下一篇更好的产品分析报告是怎么样的,如果是产品大牛请笑看。先列举本文的以下几个核心观点:产品分析报告就是一个产品,首先得有目的,突出重点,不要什么都写,为写而写。产品核心在于产品目标、方向、战略层面,具体页面分析基本没意义,不要去套用户体验5要素。分析产品要分析用户需求,不要凭空去分析产品。不要动不动给人家提建议,尤其是大的功能,多从产品目标、方向层面,考虑为什么要这么做。数据不是用来贴着看的,而要从中得出结论。尝试从产品中挖掘一些数据。不能脱离版本迭代,版本迭代代表着产品方向的演变和产品生命周期。下文逐一分析。1、产品分析报告就是一个产品,首先得有目的,突出重点,不要什么都写,为写而写分析报告有很多种,比如单个产品的分析,竞品分析,行业调研,产品页面分析等。一份产品分析报告的目的,决定报告的具体形式和内容,是着重分析单个产品,还是对比,是重点分析行业的产品模式,还是分析功能、交互。确定目的后,要往目的这个方向突出重点。产品分析报告本身就是一个产品,本身就有一个“产品分析目标”。如果是公司里业务需要,那自然有业务的方向,分析市场,还是对比竞品,还是什么。如果是自己写,或者求职用,那也得选一目标,突出重点。显然,一篇报告,前半部分是市场数据,后半部分是界面分析,或者报告什么都包含,写几十页,这种为写而写的报告价值不大。2、产品核心在于产品目标、方向、战略层面,具体页面分析基本没意义,不要去套用户体验5要素很多报告,上来就罗列产品的截图,分析一些细节功能的对比,而对产品的目标用户、产品定位这些只字不提,这是本末倒置的。尤其是一大堆报告生搬硬套《用户体验要素》里面的模型。要记住,这本书的名字叫“用户体验”要素,不是产品分析要素。它的五个要素,战略范围结构框架表现,后面4个都是讲具体的产品设计层面,只有第一个是产品核心,是产品分析要做的事。除非这是一篇单纯的页面交互设计报告,否则不要去套5要素模型。什么是产品的核心呢?自然是所谓的“战略层”,即用户构成、核心用户、核心需求与解决方案、核心竞争力、市场上下游、盈利模式这些内容。产品的目标用户构成是什么样的结构,核心用户群又是哪类,用户核心需求是什么,核心需求是怎么满足的,市场上下游是什么,产品区别于竞品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有没有好的盈利模式。这些是产品乃至公司的基本,是产品分析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只有分析清楚这些东西才算是一个深入的产品分析报告。诸如一共有哪些页面,页面的功能列表,页面上有哪些按钮,按钮的大小位置等,都不是决定性因素,多一个细小的功能,对整个产品的决定并不大。还有一点,如果要分析具体的页面、功能、信息架构这些细节的内容,需要从宏观的产品目标中推导出来,不能脱离产品目标方向而分析。先产品定位,市场,再到用户,需求,再到具体功能的实现,页面结构,最后再是具体针对某个页面的分析可以有侧重点或者只有一部分,但不能说分析个头尾而把中间挖空。举个简单的例子,这是很多产品分析报告的结构。这个结构的分析报告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上一抓一大把:市场分析:市场概况,市场地位对比,人群分布对比。列数据。占篇幅15%战略分析:战略定位对比,盈利模式,SWOT分析。寥寥数语。占篇幅15%页面分析:操作流程图比较,首页比较,XX页面比较,XX页面比较。各种截图,占篇幅70%首先分析了市场现状、战略、用户群体这些宏观层面的内容,列一些宏观数据,弄个表格对比。然后就直接开始页面分析了,各种页面的截图,页面结构图,功能对比表,分析某个页面某功能怎么样,甚至按钮位置怎么样。每当看到这种产品分析报告我就觉得很蛋疼,产品目标方向之类的就凭寥寥数语分析完了?用户群体,核心需求场景,核心竞争力,核心功能,优先级分析都到哪儿去了?具体功能和页面的分析又是依据什么而分析的?那么,具体某款产品该分析什么呢?举几个例子:比如要分析一款社区类UGC产品,那么首先得分析群体用户特征,是高端小众社区还是大众低端社区,社区的主题,以此推出社区管理用户和内容的方法。核心需求和功能上,需要分析内容分发模式,包括内容通过什么手段组织,怎么展现给读者,首页的逻辑是什么,大V效应怎么样,普通作者写出一篇内容后怎么被发掘,再深入就要分析首页信息流的展示算法。比如要分析旅游、教育、体育等垂直类产品,需要在公司业务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场景去分析,产品的业务范围,目标用户和特征,具体的需求和场景,产品如何满足这些需求,和竞品对比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包括优质内容、资源数量、合作大客户等非产品领域的要素)。比如要分析O2O服务平台类产品,这类产品的核心在于服务和效率,那么要着重分析的有用户群体和需求,商家的需求,平台商家的数量和服务,优质商家的展现机制,用户使用的整个流程,派单机制,以及很关键的盈利模式。详细的就不展开了,可以找一些优质分析报告做参考(下一节有一例)。3、分析产品要分析用户需求,不要凭空去分析产品任何产品的功能都是基于用户需求而形成的。在产品分析报告中不可避免地会进行产品功能的分析,分析功能的前提是分析用户需求。我们分析一个产品,不能直接拿起来就分析,这个功能怎么怎么样,而要先分析需求,再分析功能的实现方式。不考虑用户需求的分析,都是凭空假想。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评论是一个很多产品都有的功能,而且大体功能上没什么区别,只有一些细节功能上有不同。然而,不同的产品,其评论功能的用户需求是完全不同的,评论中细小的功能改动都是依据各自的用户需求所决定的。新闻下的评论,书电影下的评论,音乐下的评论,社区中的评论,其用户需求是完全不一样的,不同需求就要不同分析。音乐的评论是感叹、共鸣的需求,社区中评论是讨论交流甚至撕逼的需求,所以音乐的评论中热门评论会顶上去,社区中的评论除了赞还有反对,两个功能换一下就完全不对了。对一个产品整体,需要分析产品的目标用户群体,用户特征,用户会出现的需求。对于具体的页面或者功能,需要考虑具体的场景,用户进入这个页面,他想干什么?他的具体使用场景是什么样的,在这个场景下用户需要什么,要注意什么?然后再分析功能本身,是否,或是怎样满足用户需求的?在此,帖一个以前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关于拉勾网的案例:用户需要什么?我们如何满足?在发现上述诸多问题后,结合我们收到的用户反馈我们认为需要重新进行梳理,于是又回归到最本质的问题:「公司列表页对用户的价值是什么?」或许这个问题过大,于是我们又进行一定拆分,并进行了深刻的思考:1、用户来到公司列表页的动机是什么?从“获得更好的职业机会”的角度,用户在来到拉勾后的状态可以区分为:(1)有明确职位&公司的意向 → 搜索职位or公司(2)没有明确的意向,希望发现好的公司 → 首页公司推荐、职位推荐;公司列表因此,公司列表页对用户的核心价值在于:帮助没有明确意向的用户发现更好的企业。2、用户需要通过列表页获得什么?既然是重点服务于“没有明确意向”的用户,帮助他们发现更好的企业,那么用户在这个页面符合预期的完整行为路径应该是:Step 1:用户根据自身需求,细化公司的筛选范围Step 2:用户依照自己关注的重点,对公司进行排序Step 3:用户发现感兴趣的公司,点击进入其公司主页其中,Step 1&2都并非必须的,“发现感兴趣的公司”才是核心3、我们需要如何解决这样的需求?对应于上述的3个步骤,我们总结出在产品中可以优化的方向:(1)更多维的组合筛选:for Step 1为帮助不同关注点的用户筛选出符合其需求的公司,我们提供了对“工作地点”、“发展阶段”、“行业领域”的组合式筛选功能,我们将三个筛选项的样式统一,便于用户在做筛选时统一操作,消除之前的误区;在之后的改版中还将会在数据完整后增加“行政区”、“地铁沿线”等筛选项。(2)更多样的排序方式: for Step 2依据用户的关注重点,我们在当前“默认排序”的基础上,增加了“按职位数量”排序;之后的版本中还将增加“评价得分排序”、“简历处理速度排序”等,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关注点进行公司列表的排序,同时也让配合度更高,更有积极性的企业有更好的曝光。(3)更好的公司推荐:for Step 31)为了让用户可以不需要“筛选”、不需要重新“排序”,更直接迅速发现优质公司,我们重新调整了“默认排序”的算法,让公司主页更完善的公司、简历处理情况更好的公司得到更好的展现;2)同时,我们在页面上方增加了“公司大事记”的展示区,通过我们人工对行业内公司动态的观察结合站内资源形成推荐,让有大事件发生优秀公司可以得到更多关注,同时以事件为载体为用户推荐更多优秀公司;3)我们也对列表中的公司卡片样式进行调整,让企业的核心信息更加突出和清晰,弱化了“职位”的展示,因为我们觉得最新职位或许对用户的价值并不大,能提供和用户匹配的职位才是关键。因此之后的版本中我们还会通过判断用户的“期望工作”,对于提供类似工作的公司在列表中给予一定提示,例如:该公司目前在招XXXX岗位。—— 来源:Banlon,知乎专栏:思考手记有些时候,我们也许难以直接获得用户的一些数据,可能不知道产品的目标用户是谁。这时,我们需要从产品本身的形式、功能上来推测出产品的目标用户,以及观察产品中用户的行为来推测出其目标用户大致是怎么样的一些人,有什么特征、需求,然后结合这些推测出的需求来分析整个产品。4、不要动不动给人家提建议,尤其是大的功能,从产品目标、战略、盈利层面,去考虑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分析产品时,都会对功能做出一些评价,这是应该的。然而我看到很多产品分析报告,包括以前我自己写的报告,直接就有专门一大块来给出具体的功能改动建议,而且这些改动建议,在前文都是没有原因铺垫的。举个例子,这是我曾经写的关于简书分析中的一些内容:建议1:与其他网页一样,将左侧的列表栏放在网页的上端,每个按钮都已文字的形式出现。建议2:在此对简书的这几个模块重构一番,分为我的订阅、文章分类和热门文章这三个模块。建议3:文章分类模块罗列几个分类和子分类,用户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几个类别并保存下来。每个分类的文章都按时间或热门排列。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样动不动就给人家建议是完全没意义的,尤其是核心功能,是根据产品的基本定位,而在众多方案中选择,最终确定为当前的功能,像这里的建议2和建议3,是人家的首页,首页怎么可能因为一个理由而否定掉呢?每个功能都的设计,肯定是有他的理由的,我们分析的原因,人家肯定早就分析过了。因此我们在评价时,需要考虑得更深入些,为什么要这么做。一般来说,产品的首页,以及一级菜单的功能和其优先级,决定了这个产品的基本定位和方向。分析这些功能时可不能仅仅看其功能本身,而要透过功能看它的目的、原因和效果。比如,简书这种投稿上首页的方式,需要分析出其目的是人工筛选的方式展现最优质的内容,优质内容大于用户的个人喜好的优先级。每个产品的一些功能都是有深层原因的,比如产品的目标,比如推广需要,比如盈利目的等。这些情况要具体分析,而不能凭借着市场上的主流功能和单纯用户习惯的功能来否定它。5、数据不是用来贴着看的,而要从中得出结论,尝试从产品中挖掘一些数据有些产品分析报告中很少能看到数据,靠着凭空想象。有些报告在开始部分列出了一大堆数据,但没有得出一个所以然来。数据是一份报告中最客观的内容,数据的作用性大家都知道,然而数据的作用是用来得出与主题有关的结论的,不能为了列数据而列数据。通常,我们可以从数据中得出一些与产品宏观层面有用的结论,比如APP下载量、用户总量、活跃用户数量等大方向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用来分析用户群体的构成与需求,该产品的市场状况和前景等。有些分析报告列的一些诸如接入互联网的人数之类大而空的数据,不知道对分析结果能起到什么作用。此外,有些产品内部的微观数据同样重要,比如某项内容、商品或服务的数量,用户每天产出内容的数量等,通过这些数据对比分析,能够指导产品具体功能,内容上的核心,竞品之间服务的对比等。这样的数据并不容易找到,需要手动去产品上慢慢挖。6、不能脱离版本迭代,版本迭代代表着产品方向的演变和产品生命周期很多产品分析报告都缺少一样重要的内容,就是版本的迭代。这个迭代不仅仅是版本号变化这么简单,而是从第一个版本起,到现在,产品核心功能的变化趋势,各个功能优先级的变化趋势。产品迭代中功能的变化,不仅仅是增加功能那么简单,而是产品处在不同的生命周期中的战略变化。一个刚出来的产品,肯定会有一些引爆点的功能,而一个成熟的产品,肯定有一些商业属性的功能。将当前产品和以前版本对比着分析,能看出一些收获。比如说当前版本多出了某个功能,或者某个功能的位置突然靠前了,那这个变化显然是这个版本的重点,也许背后就是产品战略的变化。比如,一个知乎新用户,单纯打开现在的知乎APP进行分析,什么live功能怎么怎么样,电子书怎么怎么样,这是很片面的。live、电子书这些都是知乎在进入成熟后,拓展产品线、以盈利为导向而推出的新模块。知乎的产品迭代经历了一个从需要邀请码的小众高端社区,到大型综合社区的演变,拓展业务线早期以发掘内容的日报为主,现在又以发挥已有用户和内容价值的live为主。这些都是产品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变化,显然,如果只看当前一个独立的产品,会以为这个功能是理所当然的,看不出这些变化,也就品味不到其背后的逻辑了。小结在实际业务中,产品分析因为大而全,用到的不多,只有竞品分析稍微有用一些。更多时候,公司会在业务需要时,针对具体业务做市场调研等分析报告。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网站上,写产品分析的大部分都是产品新人,那些产品大牛们都是针对某一角度,写详细的分析。所以,不必拘泥于分析报告的形式,只要能写出深入的分析、有价值的内容就行了。本文由 @潘帕斯雄鹰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实者伦矣

给你10个市场数据调研报告的下载地址!以后数据从这里找!

经常有人跟我说,自己想拿数据练练手,却完全找不到合适的免费数据源。后来就开始有意识地搜集各种数据网站,这么多年过去了也搜集了不少,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宝藏数据网站们。行业数据网站1、Mob研究院介绍:Mob研究院是一家专注于行业现状与趋势研究的机构,涉及20+行业领域,深入挖掘与分析行业现状及变化趋势,输出专业数据报告,并提供定制化研究报告的服务。评价:。是我见过的数据报告研究机构当中最为清流的,在各个新媒体平台上风势很大,做的内容也比较有意思,专业性也比较高,可信度也是比较高的;推荐指数:★★★★网站界面:2、艾瑞咨询介绍:艾瑞咨询是解决商业决策问题的专业第三方机构,经常发布一些不同行业的数据和产品报告,比如医疗、生产制造、内容营销、教育、零售、B2B、物流、体育、房产、互联网、云服务、文化娱乐等行业。评价:这个网站中的报告数据还是比较有可信度,而且是免费的。3、豆丁介绍:豆丁报告网为中国企业提供各行业的行业分析报告、行业研究报告、市场调查报告、行业调研报告、市场研究分析报告等产品和服务。评价:这个网站大多数的报告都能看,但是想要获得参考性比较大的报告数据,就需要付费;另外这个网站也比较老了,很多服务都不是很到位。推荐指数:★★★4、QUEST MOBILE介绍:QuestMobile拥有多条数据服务产品线,服务内容覆盖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数据挖掘、营运精分、用户增长,核心产品包括Truth系列、Growth系列,也是国内为数不多可覆盖APP全生命周期数据研究的公司评价:个人非常喜欢的一个数据报告网站,十分专业而且几乎涵盖各个行业,而且它所提供的数据样本与分析,已经成为多所高校及国家机构科研项目数据来源,也是国内一家数据登入国家学术核心期刊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研究公司。推荐指数:★★★★★5、199IT介绍:中文互联网数据研究资讯中心是一个专注于互联网数据研究、互联网数据调研、IT数据分析、互联网咨询机构数据、互联网权威机构。评价:缺点是只有互联网行业的数据,并且适合一些企业进行数据报告研究,对于个人的话价值不大,性价比比较低;分析数据来源1、中国统计信息网评价:网站有全国各级政府各年度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数据还是非常权威的。支持根据行业、年代、城市来查找数据报告。其中部分数据是免费的,部分数据是需要充值才能获得。2、国家统计网评价:各种民生相关的统计数据,所有数据都是免费,而且这个网站的友情链接里还有很多其他地方的数据以及国外数据。此外,网站还附有一些统计的行业标准以及数据的生产过程。整体还是非常实用的。3、中国产业信息网评价:网站有各个行业的数据,并且全是免费的。但是经过我的查看,部分行业数据2018年后就没有更新过了。若是对数据的新鲜度有要求的话,查找数据的时候要看清数据上传时间。5、阿里天池评价:作为国内互联网龙头阿里巴巴旗下的大数据竞赛网站,提供了很多比赛数据集可以练手,说不定还能顺手拿个奖,赚点奖金。网站的数据分类是官方数据和公共数据,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数据种类进行分析。

轨迹人

「喜马拉雅FM」产品分析报告

本人为半岁产品新人,为知识付费产品的重度用户,拟对该行业的头部产品之一“喜马拉雅”做一个产品分析,最后在SWOT框架下对该产品做一个总结。在平台上发布的第一篇分析文章,希望大家多多指正!1. 市场分析1.1 行业概况随着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转化升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步入了中产阶级,需求也由物质层面转移到了精神层面,对于优质内容付费的认可度和意愿也在不断提升,大批的连接用户与内容生产者的知识付费平台涌现出来,其中喜马拉雅、得到、在行一点、知乎、蜻蜓FM等占据了当前市场的大部分份额,知识付费行业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内容创造者的价值在不断放大。下图展示了基于易观千帆AMC(应用成熟度曲线)该行业的发展轨迹和重大节点事件。图1 知识付费行业的发展阶段图1.2 发展阶段最初的一批优质内容产出与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大号等社交平台上,其庞大的阅读转发量刺激这创业者和投资者的眼球;罗永浩带着他的《逻辑思维》打响了知识付费“第一炮”,会员收入达到160W;越来越多的内容产出者看到了内容背后蕴含的巨大价值,加之资本的助推,大量创业者涌入这个领域,竞争激烈、产品品质良莠不齐,市场认可度出现一定程度下降;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完善和普及,知乎平台日益扩大的影响力,行业开始成型;喜马拉雅、知乎Live、得到凭借其内容品质、内容丰富度、成熟运营模式,逐渐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逐步稳定;进入存量市场,少数几个玩家开始在内容、营销上发力,争夺市场的龙头地位。1.3 产品形态和付费模式目前知识付费行业主要的产品形态及对应的付费模式,如下图所示:图2 主要产品形态及付费模式1.4 下面介绍主要的付费模式及对应场景(1)订阅合集付费模式用户根据自身兴趣主动订阅某一知识产出者生产的一系列内容产品。特点是单价高,用户对于内容的品质要求更高。通常生产者需要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且具有一定粉丝基础;多见于聚集较多知名专家的平台,如喜马拉雅、得到;(2)单次付费模式用户查看特定内容时只需付费一次。通常场景有两个:一个是向生产者付费提问;一个是付费查看某一问题的答案。前者对于答题者的影响力要求较高,后者对于答案的认可度要求较高;多见于具备付费问答功能的平台,如在行一点、微博;(3)打赏、授权转载付费模式打赏指用户查看完内容后自行决定是否花钱奖励作者;授权转载付费指引用内容获取商业利益时需要向作者支付费用。多见于图文类内容平台,如知乎、简书等。2. 数据表现2.1 用户规模下图为目前知识付费领域内平台级的主要玩家的2017年1至10月的用户规模折线图:图3 主要平台用户规模折线图喜马拉雅目前就用户规模来说是处于领先地位的,为知乎用户总量的5倍!并且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增长,1月份到10月份用户量增量达450W,基本上一年的用户增量达到了得到总用户量的两倍!个人认为喜马拉雅平台上内容类目繁多,从接地气的“段子来了”到逼格点满的“每日听见吴晓波”,能够满足到的用户群体非常多样,这也是其用户规模能遥遥领先的根本原因;相较之下,拍第2的知乎本身内容涵盖范围也是非常之广,但单论接地气的内容不及前者,且本身图文内容就不及音频内容的门槛低,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群体的吸引力不及喜马拉雅;豆瓣、得到的用户规模较为接近,在KW级别以下,这和产品本身的定位有关。豆瓣专注于做文学类相关内容,虽然其在想方设法拓展内容边界,但是对用户能够产生吸引力的还是影视图书方面的内容,而这恰恰限制了其用户规模;得到主要做的是商业财经、自我成长类的内容,这些内容定位相对较高,且收费较高,主要消费群体为职场白领或中产阶级。2.2 用户粘性下面从日均使用时长和启动次数两个维度来比较几款主要知识付费产品的用户粘性:表1 几个平台的用户粘性相关数据对比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知乎的日均启动次数最多,这和其本身的平台性质有关,作为一个问答平台用户使用的场景为遇到问题,希望能够找到一个靠谱的回答,问答需求本身作为一个相对高频的需求,所以其启动次数比喜马拉雅和得到平台会更多;知乎的日均使用时长最长,用户在使用知乎找到心仪答案后,不会立即退出APP,而喜马拉雅和得到这种音频平台,更可能在上下班的通勤场景中只用,用户使用完后因为流量流失恐惧会立刻关掉APP,这就造成了使用时长上的差距;喜马拉雅的复购率最高,这点非常难得,本身喜马拉雅平台上的内容就很繁杂,居然还能保持如此高的复购率,说明内容本身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这和大量的知名知识生产者的入驻有很大关系。2.3 盈利模式目前平台上需要付费的场景有以下几个:专题内容合集购买:价位有很多档,最高为199喜点,最低为9喜点,购买后即可获得对应音频、图文内容,部分内容还建有学习小群,可以在群内进行交流互动,评论区可以直接向主播提问;“巅峰会员”权益购买:25元/月、248/年,购买后可以获得内容优惠券、会员折扣、“每天听好书”资源、广告去除权益、随心换皮肤功能、会员身份标识等;“天天听好书”:非会员需要付费才能听取读书音频和图文内容;主播打赏:在主播直播页面中可以购买礼物送给主播;商城内商品购买:目前平台上实体商品种类较少,主要推广自家的“小雅”智能音响。可见平台上的付费场景不单只有内容消费,但毫无疑问这是平台的核心收入来源,也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平台在对相应场景入口的设置上也轻重分明,直播、商城的入口都在比较深的位置。注:在平台上消费商品时需要预先充值,平台内部的流通货币为“喜点”,1RMB等于1喜点。3. 产品概述3.1 产品定位产品口号:听书、听课、听段子,4.5亿用户的选择!从口号中可以感受到这个平台的用户规模之巨,并且直接点出了该产品能满足的两类需求:学习成长需求、娱乐消遣需求;这不是一款像得到、知乎一样正经严肃的求知平台,这里不仅有知识内容,也有笑话、相声、脱口秀等娱乐内容。3.2 功能结构图图4 喜马拉雅功能结构图(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即可查看大图)3.3 体验路径图5 喜马拉雅用户体验路径图4. 用户分析4.1 用户画像图6 喜马拉雅用户人口统计信息图(1)性别喜马拉雅的用户中男女比例很接近,这和平台上具有丰富的、可以分别满足男女口味的内容有关。在下图中陈列的大热的付费内容产品中,喜马拉雅占据了半壁江山,既有“每天听见吴晓波”这种男性偏爱的商业财经类内容,也有“凯叔系列”这种女性偏爱的亲子内容,在平台上都有极高的收听量,类似“好好说话”、“小学问”这类自我提升的内容同时受到男女用户的极大追捧。图7 知识付费平台的头部内容排名(2)年龄年龄分布上来看35岁以下的用户是绝大多数,其中以25-35这个年龄段的人数最多。一方面由于这个年龄段的用户比较年轻,易于接受这种新型的互联网产品形式;另一方面这个年龄段大都处在职场上升期或者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所以他(她)们处于学习或者娱乐的目的更愿意为好的内容买单。(3)地域因为图中比较的是绝对的用户数量,但由于各省的绝对人口数量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在下表中计算了各省用户数量相对于绝对人口的比例,用来反映当地的使用比例,结果如下表:表2 喜马拉雅在各地域的相对用户量(注:数据来源于艾瑞网)计算后发现辽宁跃迁到了第一位,并且遥遥领先于第二位的浙江省,推测喜 马拉雅在当地热度如此之高的原因和当地的风俗文化有关,辽宁人喜欢听相 声小品,而喜马拉雅平台上有丰富的资源;处在第二梯队的为江苏、浙江、 广东、山东和河北,反映了这些区域对于知识付费的接受度较高,本身经济 也比较发达;第三梯队的为内陆城市,河南、湖南、湖北,其中湖北用户热 度稍高,推测是因为武汉聚集了很多高校,而大学生对于互联网产品和知识 付费是有较高接受度的。通过上述数据和分析,将喜马拉雅的用户人群分为以下几类:一线二线较发达地区的城市白领:平时工作较忙,很难挤出时间学习某个领域的知识,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对他(她)们很重要。在上下班通勤的时候通过平台听听资讯或者课程,用于掌握新闻热点和自我提升,或者睡前听一本书,汲取书中精华;大学生群体:时间较为充裕,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度很高,乐于尝试这样一种音频付费产品,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娱乐消遣或者订阅相关课程自我提升;出租车司机:平时大部分时间都在车上,活动空间受限,而有声音频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消遣娱乐的方式,听听新闻、段子、脱口秀或电台,打发开车时的无聊时光。随着网约车的普及,为了给乘客提供较好的用户体验,司机可以通过一些轻音乐电台给用户营造一个放松的环境;某些特殊内容的消费群体:例如上文提到的相声小品类内容,可能就很受东北地区人民的欢迎;某些亲子类的内容,就很容易受到妈妈们的关注。4.2 用户需求按照狩野纪昭发明的KANO模型对用户需求进行分类和排序,在KANO模型中用户需求被分为五类:基本型、期望型、魅力型、无差异型和反向型。这里选取了前三类需求类型对喜马拉雅的用户需求进行了细化分析,如下图所示:注:将用户分为内容消费者和内容产出者两大类,分别进行需求点分析图8 喜马拉雅用户需求点图(右击,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即可查看大图)5. 版本迭代下面通过查阅ASO100上的版本迭代记录,将其与APP STORE上畅销总榜、免费总榜上的排名进行对照,从产品优化和运营活动两方面来分析重大版本更新带来的效果:图9 喜马拉雅17.5-18.3期间的迭代路径图图10 喜马拉雅17.4-18.3期间在苹果商店畅销榜中的排名变化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有两次版本更新带来了排名的显著提升,分别是6.3.6和6.3.45的更新,因为畅销榜的排名主要受到APP内销售额的影响,这就意味着这两个版本的更新给APP带来了较大的销售增长,下面分析具体的原因:6版本:该版本更新时上线了“巅峰会员”功能,会员享有的内的每天听一本书特权还是颇具吸引力,造成了排名的陡升,但是,通过用户的评论可以发现,用户对该会员不具备去除有声广告的功能怒气很大,从排名趋势也可以看到,高峰之后迅速下降,回到了之前的稳定水平;4、5版本:该版本更新时上线了“123知识狂欢节”活动,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活动已将连续两年举办了,这次活动给平台带来了1.96亿的流水,而去年只有5千万左右。这种巨大的增长一方面是由于用户本身对内容付费这件事接受度越来越高,另一个原因就是平台运营方精心设计的促销活动和富有成效的运营策略。在知识狂欢节的预热阶段(11.23-11.30),平台发放了大量的5折通用优惠券,并在具体的订阅专辑中设置了该专辑优惠券的领取;正式活动阶段(12.1-12.4),用户在此期间可以通过之前领的券购买相关内容,并且还设置了新人免费领123元代金券礼包、买小雅音箱送888元知识礼包等活动。这些活动形成了巨大热度,充分激发了用户知识消费的热情,可以算是知识付费界的“双十一”!图11 喜马拉雅17.4-18.3期间在苹果商店免费总榜中的排名变化免费榜的排名规则中下载量的影响权重更大,可以看出6.3.6版本并没有带来下载量的提升,因为会员服务本身是需要付费的,这对于新用户的吸引力是有限的。相反,6.3.45版本上线的知识狂欢节因为大量优惠券的派送,吸引了很多之前观望的用户进行下载消费。这两个版本可以说是凭借运营活动取得排名的提升,而6.3.24则是凭借产品本身性能的优化带来更佳的用户体验促进了排名的提升,具体的优化包括:会员免广告、精品页增加分类导航、订阅排序方式可选、夜间模式、定集关闭功能等。这些优化都是针对用户的使用痛点做出的改进,对于用户体验和产品口碑有持续的提升作用,在排名中也可以看到更新后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高位。6. 核心功能6.1 大师课为领域内的专家大咖(多为高校教授、院长)针对其研究领域内的某类知识或某个学科进行进行系统性的教授课程,对应用户需求为对某个领域感兴趣想要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系统性学习,内容涵盖人文、哲学、财经等方面。主要入口有两个:【首页】-【推荐】-【大师课】;【首页】-【精品】-【大师课】。下面以平台上的王牌内容“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的金融课”为例,根据交互界面详细介绍该功能点:图12 大师课介绍界面介绍界面采用瀑布流的形式,包括主讲人介绍、专辑大纲、用户评论等内容,为用户了解该合辑的主讲内容及品质提供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展示,并且,提供了【免费试听】功能,这个功能对于用户来说属于魅力型功能,如果对于介绍内容有疑惑的话直接点进去试听一下就知道适合不适合自己了;在专辑购买页面有几点说明【7天无忧退、支持优惠券、会员95折】,这些促销手段都会激发用户购买的冲动。图13 大师课特色功能每位付费用户都可以加入一个专享的学习群组,在这里可以交流观点、和主讲人互动。社交元素的引入不仅可以提高用户学习效率,还可以增加用户粘性,促进产品的活跃度;在分享页面提供了【分享赚】,用户成功推荐购买后可以获得不菲的佣金,促进了用户的自发增长和转化率;确认支付界面提供了【赠送好友】的功能,这恰好抓住了过年过节不知道送什么礼的用户们的痛点;有意思的是当我截图做分析时弹出了【反馈问题】的入口,点进去后出现了图4的界面,这种反馈问题的方式非常方便,也体现了喜马拉雅对于用户反馈的重视!6.2 每日必听该功能可以根据用户平时收听节目的喜好来组建一个每日的听单,类似于音乐软件中的推荐歌单功能,对应场景是用户想要听点什么东西,但是不愿意自己寻找内容,直接可以点击该功能,其中都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下面结合具体的交互界面对该功能进行介绍:图14 每日必听听单界面在该界面中呈现了【每日必听】的节目列表,并对内容进行了分类,由于自己平时听财经和影视类的东西较多,所以就给我推荐了这些领域的内容;在封面出有一个【一键播放】按钮,点击后就会顺序播放听单内容,这可以让用户很便捷地收听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点击每条内容右侧的三点ICON后会弹出右图所示TAB,用户可以对该条内容进行下载和标记,系统会根据标记来对推荐内容进行优化。图15 每日必听的播放页和详情页可以看到,在播放界面有丰富的功能元素,包括定时关闭、播放列表、文稿、弹幕、设备连接、评论、订阅、赞助、喜欢等;点击封面图后会变成最右侧图片所示的界面,在该界面,可以控制播放的速度和快进快退15s,这两个功能对于学习者来说是非常实用的功能,特别是外语学习;在播放页下拉后会出现详情页,会有对该音频的文字介绍,再下拉出现【相关推荐】,用户如果感兴趣可以直接点击进入详情页,随后是主播栏,在这里用户可以向主播提问或者打赏主播,最下面是评论区,用以查看用户对于内容的评价或者自己来评价;在播放界面的设置TAB中,包含了设为闹铃的特色内容,用户几乎可以采用平台上的任何内容作为自己的闹铃,当然前提是你已经购买了该内容。7. 用户反馈这里选取了ASO100上的数据来进行分析,APP STORE上对于新版本和所有版本的评分汇总情况如下图:图16 APP STORE评分汇总当前版本得分为4.8,评分人数7.6W,所有版本评分4.7,评分人数20W,可以说评分一致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准,但给1星的人数还是有不少。下面来看看最近三个月的正负面评价数的直方图分布:图17 喜马拉雅17.12.28至18.3.28正负面评价直方图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年初的时候评论量出现峰值,查阅资料发现平台在12月30日进行了一次更新,在当天联合浙江卫视举行了“思想”跨年活动,并开展了一系列的运营活动,如马东、吴晓波跨年壕礼,小雅音箱、喜马拉雅会员免费送等,引发了不小热度。近三个月总体来说好评与差评数量保持稳定,除了1月24日负面评论达到了46条,查阅当天用户评论才发现当天由于技术问题服务器出现了一段时间的瘫痪,造成了内容加载不出的情况,不过平台客服人员在APP STORE上针对每条差评都进行了道歉和及时回复,并迅速解决了技术问题,第二天差评数量回到了正常水平。通过对近一个月的一星评价查阅,发现用户吐槽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想要产出内容(录音)的用户不友好,出现音频录制过程中有杂音、随时会中断录制等问题;(2)很多资源会突然下架,用户订阅并追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资源突然没有了,这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3)广告太多,即时是下载后的内容收听也会强制要求联网并播放广告;8. 总结下面根据上述的产品信息调研,基于S(Strength,优势)、W(Weakness,劣势)、O(Opportunity,机会)、T(Threat,威胁)的SWOT框架,对产品做一个总结性分析:优势:具有丰富的内容类别,能够覆盖多样化的用户群体;一批自带巨大流量的内容主,带来平台持续较高的人气;高执行力的运营团队,拥有属于自己的爆款活动(“123知识狂欢节”);劣势:内容体量大,容易产生版权纠纷;功能较为繁杂,运营链条重;对草根内容创业者友好度不够;机会:平台积累了丰富的音频运营经验,可以考虑开拓音频内容创业者的培训市场;产品本身的细节体验还有很多可以完善的空间;凭借平台积累的用户内容偏好数据,为甲方公司提供咨询服务,而不是一味投放广告;威胁:产品性质最为接近的“得到”,虽然用户规模仍然遥遥领先,但得到上的内容整体质量高于喜马拉雅,且目标群体明确,产品调性较高。最后,提出几点改进建议:有大量用户反应在平台录制作品时遇到的各种困难,包括录制时的杂音、作品审核漫长的等待,这些问题反映了平台目前对于草根内容创造者的关怀还很不够,要知道高手在民间,在这些用户中可能存在非常有才华之人。作为内容平台,一个多方平台,应该同时照顾到消费者和生产者,平台对于明星大咖专家们可能招待得很好,对于草根则不太待见,但我觉得这样是不可取的。因为在内容越来越贵的今天,邀请外部大咖入驻代价会越来越高,而如果可以自己培养一批草根内容创造者,给他(她)们提供一个友好的产出环境,并投入力度对优质内容进行推广,这样就相当于建立起了一个内容自己自足的生态,对于平台后续的持续发展是肯定有好处的;平台的功能和内容显得有些杂乱冗余,可以看出平台除了做内容之外,还有做硬件、社交、直播的野心,我不知道这些功能单元的用户规模有多少,但是在产品界“少即是多”的原则是通用的,堆砌如此多的功能一方面占据了运营方的大量精力,但对于平台本身的核心功能提升没有实质上的帮助,另一方面动摇了平台本身的定位,让产品的品牌概念变得模糊,不利于品牌的传播。在版权问题上,平台最好谈定版权之后再上架内容,不然用户听着听着,突然发现内容下架了,这种体验是非常致命的。给人家吃蛋糕中途突然拿走,真不如一开始就不给。考虑和多家音频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像腾讯音乐与网易云音乐的各取版权共享一样,内容相互补充,对于整个行业发展来说是好事。数据来源:七麦数据、易观千帆、艾瑞数据本文由 @骑士爱骑驴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源于网络

法而不谍

「看懂市场」3营销信息与市场调研

营销信息与市场调研3.1 市场营销信息3.1.1 营销信息市场营销信息是指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与企业所处市场的各种经济活动以及环境有关的数据、资料、情报的统称。3.1.2 营销信息系统市场营销信息系统由人、设备和程序构成,营销决策者通过它收集、筛选、分析、评估和分配所需要的市场营销信息,以及时发现和捕捉市场机会,为市场营销活动的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提供决策依据。市场营销信息系统运作示意图1、内部报告系统。内部报告系统是企业使用最频繁的信息系统,它主要提供企业的内部经营状况的信息数据,如产品销售、成本、利润、存货、现金流动及应收应付账款等资料。2、营销情报系统。营销情报系统主要用于向管理人员提供外部环境变化的最新资料,如新的法律条文、社会潮流、技术创新、竞争者动态等,以帮助营销管理人员了解市场动态和把握市场机会。3、营销调研系统。营销调研系统是营销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它主要针对企业营销面临的具体问题,收集有关信息进行专门的调查研究以便解决这些特定的问题,例如:市场需求预测、销售趋势研究、市场份额调查、消费者行为调查、广告评估、新产品销售情况等活动,都属于营销调研系统的范畴。4、决策分析系统。决策分析系统是企业为了更好地进行经营决策,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进行市场营销信息分析的子系统,它通常由统计库和模型库两部分组成。3.2 市场调研3.2.1 市场调研的类型按照调研的不同目的,市场营销调研一般可划分为探索性调研、描述性调研、因果性调研和预测性调研四种类型。市场调研的类型3.2.2 市场调研的内容1、营销环境因素。环境因素调研是针对包括市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中与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相关的各种因素进行的调研。2、营销组合因素。营销组合因素调研涉及营销活动的各个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有产品调研、顾客调研、销售调研和促销调研等。3.2.3 市场调研的步骤市场调研一般包括确定调研问题与目标、拟定调研计划、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提出结论五个步骤。3.3 调研方案3.3.1 资料获取的途径市场调研资料的获取主要有两个途径:二手资料法和一手资料法。1、二手资料法。二手资料的主要来源有: ● 企业内部资料:如各种财务报表、销售记录、工作报告、存货记录、购销合同等; ● 政府机构的出版物:如各种统计年鉴、统计报告、调研报告、政府工作报告等;● 行业协会的报告和定期出版物; ● 专业市场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2、一手资料法。当现有的二手资料不能解决当下调研问题时,企业必须针对调研问题收集专门的第一手资料。3.3.2 常用的调研方法常用的一手资料调研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询问法和实验法。常用的调研方法1、观察法。比如,某商场想了解每天不同时段来店的顾客特点,就可以安排调研人员在商店的停车场、入口和出口处观察记录不同时间段来店的顾客人数、性别、是否驾车、购物数量等情况。商家还经常安排“神秘顾客”到下属商店或者竞争对手的商店,进行观察体验,以达到内部评估和了解竞争者经营情况的目的。这种做法也属于观察法。2、调查法。面谈访问;电话访问;邮寄调查;网络调查。3、实验法。实验法是从影响调查问题的若干因素中,选择一两个因素,将它们置于一定条件下进行小规模的实验,从而获得信息,再分析研究是否值得大规模推广的一种调研方法。3.3.3 确定调查对象1、普查。2、抽查。3.3.4 设计调查问卷精要市场营销信息对企业发现和捕捉市场机会至关重要,它为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的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环节提供决策依据。企业通过市场营销信息系统收集、筛选、分析、评估和分配所需要的市场营销信息。该系统由企业内部报告系统、营销情报系统、营销调研系统和营销分析系统四个子系统构成。按照调研的不同目的,市场营销调研一般可划分为探索性调研、描述性调研、因果性调研和预测性调研四种类型。市场调研的内容可能涉及宏观环境因素、微观环境因素和营销组合因素。包括产品、顾客、销售和促销。市场调研的步骤一般包括确定调研问题与目标、拟定调研计划、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提出结论。有效的市场营销调研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调研方案,方案需要考虑几个方面的内容,包括选择获取调研资料的途径、选择调研方法、确定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卷等。其中调研资料的获取主要有两个途径:二手资料法和一手资料法。常用的一手资料调研方法又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

人而无情

百家风控公司揭秘系列4|京东系聚信立公司及产品调研报告

调研了上百家从事风控数据业务的公司,有行业大牛也有各种低调开展业务的,在不会泄露各公司太敏感信息的前提,本着客观的角度及学习的态度,逐一揭秘各家公司的征信风控产品及数据源特色。本期的目标将是京东金融系的【聚信立】1.聚信立公司背景在【百家风控公司揭秘系列3|京东系ZRobot公司及产品调研报告】里已提到,上海诚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聚信立”)属于京东布局金融大数据领域的重要一步,于2014年12月(在上篇文章中的日期写成了2015年,这里更正下)获得A轮京东投资的2800万人民币。截止目前为止,京东(占股19.6%)成为聚信立除罗浩(占股29.3%)这个创始人外的第二大股东。(罗皓在上海令仪里也是大股东,这里不做计算)京东大数据布局下的ZRobot的详细分析可以查阅【百家风控公司揭秘系列3|京东系ZRobot公司及产品调研报告】,京东万象后续会单独有篇幅分析。现在进入正文:聚信立是什么公司?其创始人罗浩又是何许人?整个公司有什么值得京东投资?抱着这些疑问,猎人逐步分析。首先,看看聚信立的创始人罗皓的背景。猎人在搜索引擎找到罗皓的一份个人简历。从简历上可以看到,罗皓硕士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2004年10月开始)在通用电气资本公司待了将近3年,职位是风险建模分析师,职业期间有负责过通用电气资本第二代风险评分卡,涉及申请,用户行为和催收几个板块、信用额度优化的算法等工作。然后第二份工作在渣打银行待了1年多点,职位是“现贷派”个人贷款风险控制经理,工作包括现贷派产品第一代风险条款政策及开发了第一套基于数据的风险评分卡和欺诈评分卡等。然后在美国发现金融有限公司(前摩根史丹利子公司)任职决策科学团队主管并待了4年,主要负责带领团队负责消费者信贷运营、信贷市场&催收及商业智能&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等工作。罗皓的三份完美的工作经验,为其在信贷领域的算法、策略及用户数据运用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深厚人脉(在这几家大牛待了这么多年,人脉多少还是可以的)。因此,从美国发现金融有限公司出来后,罗皓与2011年4月自己创办企业了-上海英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这公司网址已无用),正式上线使用应该在年底,这家公司属于IBM全球企业家计划项目公司 ,公司业务主要是做社交数据挖掘,为消费者品牌,营销&公关公司提供基于社会化数据的商业智能服务。整个团队都来自于包括GE Money、渣打银行、Morgan Stanley等的信用卡数据挖掘工程师,结合银行的数据挖掘技术和社交媒体的属性,他们能够很好的帮助品牌商定位到自己的粉丝群和潜在消费者。简单来说,罗皓将必生所学,开始进行实际应用,只不过是在社交数据这块发力,业务偏向于营销板块。英莫公司在2012年1月左右获得纽信创投天使轮投资。但英莫公司实际运营周期持续了1 年 7 个月,期间的主打产品微决策是Infomorrow旗下产品,它是一款精准的免费的微博营销、微博推广决策工具,帮助品牌在微博营销和微博推广中决策更简单,投放更精准。罗皓的第一创业的成绩不太理想,或许是由于做营销板块,需借住庞大的用户数据,并且不同的社交数据清洗挖掘后,能应用在细分行业业务场景的效果也不好控制,且由于社交数据存在于少数的社交平台上,属于其数据壁垒,很难完全开放给罗皓这样的社交数据挖掘公司。没有源源不断的足量用户数据,无法获得客观的数据变现期待,或许是英莫这家公司无法生存的主要原因。罗皓的英莫在2013年6月停止运营后,与7月份又注册了上海诚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信立”),整个公司的战略定位为金融公司提供风控数据,这些数据来源主要是通过用户授权获得非传统风控数据,如通话信息、消费数据等互联网信息,对客户风险特征进行描述,并提供给金融机构,供其做相应的后续决策。截止目前为止,聚信立服务的金融机构超过1300家,包括传统的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网贷信息平台等,目前日查询量已超过百万。聚信立的产品体系依然很简单,主打的两款产品蜜蜂和蜜罐,都很赚钱。后面详细解析。这里先说说罗皓成立的新公司的融资历程,可以看到聚信立刚成立就获得老相识纽信创投的天使轮,看来聚信立创立之前也筹备已久。然后相对有影响力的一笔就是京东金融的投资,金额不是重点,主要是京东数据的存在给予了聚信立强大数据挖掘发挥作用的进一步机会。【猎人说】罗皓的两家公司,是一种战略的重新定位与调整。英莫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算法模型及数据挖掘技术,但缺少了数据来源及数据量,虽然可以通过与第三方数据合作,但长久下来不是最好的选择,数据自主性太弱,主动权掌握在数据公司而不是英莫。聚信立恰好相反,通过搭建爬虫接口,针对金融信贷等利润空间较大的领域,完善爬虫技术,然后将技术接口给做金融信贷等业务的机构使用,为机构爬取用户授权的社交网站,电子商务网站,移动运营商,公积金,网上银行,水电煤,航空公司网站等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后,可以提供个人身份基本信息、收入支出信息、兴趣爱好、个人影响力、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相关分析报告。在服务过程中,沉淀数据,在扩展商户时,及将业务卖出去,也将数据入口铺开了,一举两得。2.分析其主打产品及数据底层组成聚信立旗下主打2款产品现金牛产品-蜜蜂和蜜罐,一款新产品(公测中)信问,一款附加值产品-信贷行业报告(本文不分析),及多款爬虫接口。首先解析下数据源产品-爬虫接口。爬虫接口作为一个可嵌入式的场景化数据实时来源,在很多时候都是非常必要有的。这里需要科普下,信贷风控决策及规则,主要是判断用户还款能力及意愿,还款能力一般通过负债情况、有无稳定工作收入来源等判断,对应的数据信息可以从央行征信报告、用户信用卡信息、社保公积金等方面参考;还款意愿主要通过还款信息及逾期信息、通讯行为交叉判断近期状态等方面评估,对应的是央行还款信息及逾期信息详情,信用卡还款信息及逾期信息详情、运营商的通讯记录交叉核验等。根据数据需求,聚信立主要开放了可以爬取这些数据的爬虫接口。【猎人说】据了解聚信立现在有的爬虫接口,可授权爬取总计1200家网站覆盖所有电商、社保网站,90%以上的公积金、主流保险网站。爬虫接口原理很简单,就是数据公司提供一个具备识别授权网站结构,将对应数据提取的一个API接口,只要用户提供授权信息即可。难度在于不同的网站后台的数据展示结构不一样,所以需要一一匹配;另外则是反爬虫机制,各类平台都不希望用户信息可以被第三方获取,因此会不断优化反爬机制,类似增加图片识别,拼图等。做这类数据其实算是反爬与爬虫技术间的博弈。聚信立爬虫接口主要覆盖以下数据类型(由于数据敏感,部分图片已迷糊化处理):央行征信爬虫接口授权爬取个人互联网央行征信简报。数据字段包括:身份信息、信用卡逾期及透支信息、逾期账户明细、信贷信息、信贷逾期信息、个人查询记录、机构查询记录等【猎人说】此类数据,一般多是银行机构或者需要上报央行征信的金融机构使用。通过此类报告,可以详细看到用户已有的贷款金额及时间周期、还款意愿等详细信息。信用卡方面信息加上信贷类信息基本可以判断此类用户的主要负债情况。除去一些没上征信的分期及现金贷,综合还款能力及资产状态可以做出初步的额度预审了。但随着民间征信数据的交互越趋频繁及丰富,后续的用户信贷记录需要央行及民间征信相结合才更准确。部分高利贷这些抽屉协议式情况还没有很好的得知途径。三大运营商结构化数据(聚信立报告)爬取数据包括个人信息、半年账单、通话记录、短信记录、上网记录等。【猎人说】很多人其实都没怎么查询过自己的运营商号码的通话记录详单,但这些对于数据公司来说,是一个可多维度交叉挖掘的数据宝库。详细后台,看官们可以自行登录运营商后台自行查询。聚信立提供的爬虫接口,可爬取用户授权登录后的所有信息,然后通过一定的维度细分规则和数据转换规则形成自己的运营商风控报告-蜜蜂。学历学籍爬虫接口授权可获取学历数据、学籍数据及学生身份验证数据。【猎人说】学历学籍信息主要通过用户授权的学信网中获取。刚需数据是学籍院校名称、专业名称、学制、入学日期、学历状态、层次及学历的毕业时间、毕业院校、学习形式、学历类别、学历层次及专业名称等。类似之前的被禁的学生现金贷,可通过学历学籍来判断其身份,阻断其申请信贷产品。学历学籍在某些机构的风控策略中,可作为还款能力及意愿的聚类判断标准规则。信用卡账单爬虫接口支持国内主要银行信用卡的额度和账单分析,同时支持各大主流邮箱信用卡账单分析。一般可以得知信用卡信用卡额度、取现额度、本期还款额、账务明细、交易明细等内容。【猎人说】信用卡爬虫授权有两种,一种是单信用卡账户查询授权,一种是信用卡账单绑定邮箱授权查询。单信用卡账户授权查询可以获得的是单一信用卡账单信息。一般授权信用卡账单绑定邮箱授权查询比较简便,只不过需要有辨识假邮件信息的能力。多张信用卡额度总计一般用来评估用户负债情况,取现额度评估用户是否急需钱、账务明细评估还款意愿、交易明细评估用户消费偏好和习惯是否良好。社保爬虫接口获取个人信息、最后一次缴纳时间、单位缴费金额、个人缴费金额、缴费技术、社保种类及缴费时间等。【猎人说】上文说到社保可以用在判断用户的是否有持续的还款能力。缴费基数可以反推用户的扣税工资金额,虽然很多时候企业为了帮助员工进行避税,基本工资会按缴税最低标准上报,到时无法判断正式的工资信息,这个多数情况无太大影响。需要留意的是部分骗贷用户,在养社保,制造有稳定工作的假象。保险爬虫接口主要获取保险机构、保险产品类型、投保金额、保费、缴费情况,持续缴费次数及时间等。【猎人说】一些高额保费的保险,侧面体现用户的缴费能力,持续缴费次数及时间体现用户的财务状况是否稳定,一些保险类贷款产品非常乐意给缴费满三年的保单客户提供保费30-60倍的贷款额度,利息还很低,此类用户的风险在他们看了是非常低的。蜜蜂报告蜜蜂报告主要适用于消费金融公司、国内大型P2P、银行及小贷公司等。该报告主要将用户授权的基于互联网上的大部分行为信息,经过清洗、整合、分析和翻译,实现互联网信息的交叉验证,以此来判断用户的风险点。采集规则:将申请人的身份信息与运营商、电商数据等进行交叉验证,判断用户的风险点。主要爬取平台类型: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大陆全部支持数据采集内容:借款人查询当日往前推半年(约6个月)的通话记录主流电商:淘宝、京东数据采集内容:借款人购物订单的100页左右,每页约10-20条左右购物记录。对接方式:API接口+网页版 ,可同时使用,也可任选其一。整个采集流程分3步,第一步是用户个人信息填写,第二步是运营商授权爬取,第三步是电商平台授权爬取。这3步填完后,就是一个大约5-10分钟的等待,这里涉及到爬取数据时间及数据爬取回来后的转化时间,然后获得相应的处理后的结果报告。用户需要输入的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所在地区、居住地址、手机号、紧急联系人及关系和联系方式。运营商授权爬取只需要输入服务密码即可。主要获取相关号码的基本信息、账单信息、通话记录、上网记录、短信详单等。页面还很人性化的提供重置密码功能,方便多数不记得服务密码的用户修改密码使用。电商平台授权爬取爬取电商平台账户内的基本信息、送货地址、订单信息等。【猎人说】蜜蜂报告授权获取和爬取的数据,单独来看没什么特别的。但如果用作交叉验证的方式对应分析,可以看出是有很大关联的。首先,个人基本信息中居住地址会与电商平台中获取的收货地址交叉匹配,若填写的居住地主不在收货地址列表中或定点距离范围,可以判断用户填写信息有虚假可能;紧急联系人在一定的渠道能力,是可以直接通过手机号识别,这个联系人是否有不良行为记录,这样可以判断该用户所在群体的欺诈概率,间接也会对其有影响;运营商获得的详单等数据,通过处理可以知道包括通话清单中的各个电话标签,如果都是些借贷公司或收债公司的电话,那这个用户就很可疑,若用户的通讯常在地点,可以与填写的居住地址再做一次判断,若经常在上海通话,但居住地却在广东省内,这就很可疑;通话记录的各个手机号可以通过手机号多层次匹配识别,是否黑产关联或不良团体中人;通话详单记录中可以与之前填写的紧急联系人手机号交叉匹配,若通话详单都无通话记录,填写的紧急联系人的真实性有待考究;电商平台中获得数据,最优价值,一是收货地址,这里可以知道公司地址,常住地址,亲戚朋友地址等;二是消费记录,从消费记录清单可以知道你的消费偏好,家里有哪些人,消费能力水平等;三是收货人联系方式,在用户失联时,可以在这里获得另外的联系方式,触达用户催收。蜜蜂报告的模板我就不贴在这里了。蜜罐报告区别与蜜蜂报告的多维度,蜜罐报告相对更细化点,主要就是告诉你这个用户是否有欺诈行为,是否命中黑名单,其联系人是否是黑名单或与别的黑名单有关联。黑产关联是根据“近朱者赤墨者黑”的原则,原理是通过识别直接联系人名单中是否有黑名单、黑中介、骗贷团伙等,根据各家的规则有不同的匹配。直接联系人指在你的通讯录中匹配的,一阶则为你的直接联系人命中的黑名单等人的通讯录中命中的黑名单,二阶为一阶联系人中命中的黑名单人的通讯录中的黑名单。【猎人说】由于蜜罐属于非授权类的反欺诈产品,其报告生成依赖于自身的数据量及维度,外接第三方数据等。生成此类报告,需要有以下数据识别渠道支持:个人信息要素基本验证、根据身份证号码或手机号可以匹配到的黑名单库、根据手机号可以得知关联联系人的是否黑名单或黑产集团,多头借贷详情查询及撞库功能反推的是否在互联网金融APP有注册行为等。信问信问现在出了2.0版本,1.0版本没怎么细问这里不详细说明。信问是基于知识库的问题引擎,根据用户答题行为、答题结果,结合社会心理学、个体心理学及行为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利用机器学习自动化建模分析,提供答题者的可信度评估,属于逻辑验真风险控制维度。目前主要场景有3个:用户填写的地址的真实性,主要通过根据文本内容精准匹配地址、校验地址真实性,并验证是否用户本人的地址;用户公司真实性,主要通过多累数据整合处理,准确匹配到企业,并根据知识库判断用户是否属于该企业;职业真实性,基于全方位的职业信息知识库,对用户选择的职业进行辩真校验。地址验真类大概流程是:用户选择常住地址,然后聚信立信问后台通过将用户输入的地址在经纬度上进行定位,然后将定位的地点一定范围具有标识性的马路、大厦、风景、商店等通过文字或图片形式作为选择题供用户判断,以此来判别用户是否真的经常在此地出没。【猎人说】信问这类产品,通过真人主观填写的信息,通过技术手段定位或其他方式识别客观真实性。从产品形态来说,公测版有点简单,用户填写时,用搜索引擎是很大概率可以找到答案的。就是不知道在这个判断评分中填写时间这个规则占评估比重有多少。真实填写的时间正常比用搜索引擎查到后填写的时间短,但如果提前知道内置的逻辑,还是有方法突破的。3. 总结公司定位:聚信立是打着互联网社交数据建模及分析服务商的旗号,干着传统信贷的风控的事,只不过通过爬虫手段将社保、公积金、保险等用户资质证明的获取便捷性提高了,可用性也提高。爬虫手段同时解决了用户授权和一手数据的来源,规避了未经用户许可获取相关信息的规定。通过获取到的数据源,经过聚信立对与行业数据的理解解析整合出来的数据报告是其竞争特色。市场战略:聚信立为了能够拿到以上个人的公开或者相对隐私的信息,通过B2B2C的方式,也就是与各信贷机构及渠道合作,进而向他们的客户提供服务。比如你到一家小贷公司去申请贷款,这家公司就会告诉你,可以选择到聚信立这个平台上去开个快速互联网资信证明(蜜蜂)。通过这种方式,既拿到了合作机构的用户数据,也降低了推广的难度。产品战略:覆盖数据来源(爬虫)-数据建模分析(风控建模)-数据报告(蜜蜂、蜜罐)-数据创新应用(信问)-数据整合行业报告(信贷行业报告)全流程,既保证一手数据源的实时获取,也提取了信贷风控最需要的几个维度满足风控需求。数据战略:提供爬虫工具,降低信贷机构获取用户授权查询的各种资质信息难度的同时,同步获取了相应的数据给予数据加工增值提供了可能。相较于阿里入股高德、收购微博股份这样的财大气粗的收集数据的做法,聚信立的这种通过B端渠道去驱动用户主动授权并提供数据的方式,几乎零成本,很适合小的创业公司。而一些不用强授权的数据,可通过第三方渠道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