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北京4月14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原春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今天举行2017-2018学年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共有632名博士研究生、3229名硕士研究生获授学位。据介绍,本届632名博士毕业生共发表SCI论文1164篇,其中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俞立平攻读博士期间发表SCI论文13篇。本届632名博士毕业生中包括航天员刘旺。刘旺曾执行神舟九号飞行任务,圆满完成手控交会对接的重任。“根据专家们的建议和后续载人航天工程任务需要,我还报考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机与环境工程博士研究生。”刘旺曾在自述中谈到。其导师是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著名人机与环境工程及空调制冷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浚。北航校长徐惠彬院士勉励毕业生们,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上,要继续做勇敢前行的奋斗者,需要坚定自信、需要居安思危、需要心态积极。“希望你们要‘知足、知不足’,不贪图朝九晚五的舒适,拒绝做温水里的青蛙,你们要开阔视野,不断学习,自省自新。”据介绍,北航研究生教育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机制,重点实施尖端优质生源汇聚、精品课程体系构筑、国际交流深度拓展、多方聚力协同育人、创新激励分类优秀、卓越导师队伍建设等行动计划,着力打造“重创新、强能力、高规格”的人才培养质量品牌,探索出大飞机班、发动机班、信息安全班等定制化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模式。近8年来,研究生有近400人次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署名达70余人次,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数量显著增长,全国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全国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等国家级荣誉称号数量处于领先地位。
一种说法在依法打击学位论文的买卖、代写等的同时,也应尽快立法进一步规范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明确不同主体的法律责任。近日,教育部下发通知提出,要严厉打击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明确指导教师是查处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的第一责任人,对履职不力、所指导学生的学位论文存在买卖、代写情形的指导教师,要追究其失职责任等。而在此之前,科技部称正着手建立健全学术期刊管理和预警制度,通过开展“清网行动”,互联网中“论文买卖”等若干组关键词的搜索结果数据大幅减少。提到买卖、代写学位论文,在中国的大学屡屡出现。据我了解,花一笔钱找“专业”写手或公司,包办学位论文、发表SCI论文等,这是相当一些研究生的混文凭之道。为何教育部明文专项“严打”,即与这一乱象日益猖獗有关,也与部分导师的碌碌无为相连。指导研究生写论文,导师应担责在一些导师看来,研究生恪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独立完成学位论文乃是本分,导师帮助再大、监督再严,也起不了决定性作用。一篇学位论文动辄数万字,引经据典洋洋洒洒,导师也不能拿着放大镜甄别。更何况,导师还忙着科研经费申请与竞争、科研成果考核与评价、科研岗位及待遇、人事关系及平衡等,哪有那么多时间盯着自己带的研究生是怎么写论文。但是,导师指导学生的学位论文写作,乃是不容推卸的法律义务。根据《高等教育法》《学位条例》等上位法,教育部出台的《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明确,“学位申请人员应当恪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应当对学位申请人员进行学术道德、学术规范教育,对其学位论文研究和撰写过程予以指导,对学位论文是否由其独立完成进行审查”。由此看来,在学生撰写学位论文时当“甩手掌柜”,显然违反了法规要求。既然承担了法律义务,还应当切实负起法律责任。导师承担着面对面指导学生学业的重要职责,掌握他们的学术活动,包括学位论文写作的情况,自在情理之中。如果研究生最重要的学业任务,也就是学位论文出现“买卖”“代写”等学术作假行为,便能倒推导师的指导过程存在失职。根据《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规定,“指导教师未履行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论文指导和审查把关等职责,其指导的学位论文存在作假情形的”,学位授予单位“可以给予警告、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可以降低岗位等级直至给予开除处分或者解除聘任合同”。学术作假被处分,国际有惯例学生的论文出了问题,导师也很难脱得了干系,这种略显苛刻的做法,其实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日本学术女神“小保方晴子学术丑闻”就是一个典型事例。2014年2月,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发生再生科学综合研究中心的小保方晴子陷入学术作假漩涡,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Paul Knoepfler教授等公开质疑其学术作假。是年7月2日,《自然》杂志宣布撤销该论文。之后,小保方晴子在美国求学时的导师,也是该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美国科学家Charles A. Vacanti,被迫辞去在哈佛大学附属妇女医院职务,并宣称“休假一年”。早稻田大学认为,小保方晴子在2011年递交的博士论文被发现存在盗用他人成果的问题,对指导教授常田聪给予停职一个月处分。当然,这种针对学位论文作假的严肃追责,还需要法规方面的有力支撑。前年发生的山东大学硕士论文抄袭案,研究生陈某一篇学位论文《档案开放利用与信息安全保障研究》,被曝光疑似“大面积抄袭”,最终结果不仅被取消学位,其导师的指导教师资格也被取消,根据的是内部规章——山东大学《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试行)》,以及《山东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规范》。大学不是名利场,而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教师最主要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从长远看,纠治学位论文作假乱象,立法还要再前行一步。在依法打击学位论文的买卖、代写等的同时,也应尽快以立法形式,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明确社会机构、高校院所、导师和学生等不同主体的法律责任,让导师精心育人、学生精修论文,而不是制造一堆学术泡沫,混一张掺水的文凭。□杨晨(法学学者)
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运维挑战赛颁奖典礼。 高铖 摄中新网西安11月27日电(阿琳娜 高铖)2019年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研讨会27日在西安召开,会议围绕“共筑校园网络安全防线”主题开展交流对话,探索构建智能互联时代下具有全局性、科学性、前瞻性的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赋能教育信息化事业加速实现飞跃发展。2019年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研讨会召开。 高铖 摄当日的研讨会上,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及领军企业的专家学者代表分别聚焦智慧城市数据安全、网络攻防演练战术、信息系统漏洞管理、校园云安全、软件安全交付等网络安全领域研究热点作专题报告。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郑庆华表示,面临日益复杂的网络空间安全挑战,高校应当立足国情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并坚持纵深防御,构建牢固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会议同期举办了2019年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运维挑战赛颁奖典礼,为45支在挑战赛中斩获佳绩的高校队伍颁发荣誉证书及奖杯。该项赛事旨在激励高校师生“以赛促学”,深化对网络信息安全的认识理解,提升网络安全防御实践能力,促进中高级安全运维人才的普及和培养。会场外,各网络安全企业展出了几十件新兴科技产品,包含大数据存储计算、AI智能分析、区块链等技术的创新应用产品。此外,参会代表还将走进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实地参观高性能计算中心、统一运营中心、智慧教室等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典型应用,近距离感知体验陕西省和西安交通大学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及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突出成果。(完)
由四川省计算机研究院主办的《计算机应用研究》杂志,5月12日以编辑部的名义在官网发布《对2017年第12期涉学术不端文章的处理公告》。《计算机应用研究》编辑部方面表示:经读者举报、本刊编辑部核查认定,2017年第12期文章《基于低复杂度最大空闲矩形的非线性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作者:孙运城、孙兴春、陈安),疑似严重抄袭已出版的英文论文,为学术不端稿件。编辑部表示:为净化学术氛围、切实保障原作者权益,本编辑部秉承对学术不端“零容忍”的态度,决定对于该篇文章即日起永久性撤销,并撤销其在其他各大数据库中的发布,由于抄袭引发的一切经济、法律责任均由该文章作者自行承担。澎湃新闻记者查询发现,中国知网截至5月15日下午3时仍然能够搜索、下载上述已经被期刊编辑部认定为学术不端的论文。根据论文提供的作者信息,名列第一作者的刘运城,男,湖北荆门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等;第二作者孙兴春,男,湖北钟祥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等;第三作者陈安,男,浙江东阳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WSN、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等。作者单位分别是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教学部。另外,论文提供信息显示,这篇被认定为学术不端的论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0508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151170003000013),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青年教师发展基金资助项目(2016QJZ0032)。(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俄罗斯西南国立大学DBA项目宁波中心,信息技术管理硕士学位:课程信息如果你想攻读一个结合了商业和计算机技术概念的研究生学位,信息技术管理硕士学位是一个相关的选择。了解有关这些计划和毕业后机会的更多信息。基本信息信息技术管理学位课程整合了业务管理和计算机科学主题,以帮助学生为IT部门或组织内的领导职位做好准备。学生可以期待学习数据库设计,供应链管理,信息保障,管理企业架构以及通过新技术获利。有些计划可能在网络,安全和数据管理等领域有集中选择。毕业前,学生必须完成研究项目或论文。要申请其中一个为期两年的课程,学生必须持有相关领域的学士学位,如计算机科学或商业,并提交GRE或GMAT成绩。信息技术硕士学位这些课程的课程包括信息系统和电信等主题。学生还学习组织项目和使用业务技术。信息技术管理硕士学位可能包括以下一些课程:地理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管理软件开发电子商务技术数据库管理就业前景和薪资信息获得信息技术管理的研究生学位可以带来各种行业的职业。可能的职位包括:信息技术总监网络管理员项目负责人系统分析安全顾问美国劳工统计局(BLS)报告称,截至2015年,网络和计算机系统管理员平均每年平均收入82,200美元。这些专业人员的就业人数预计将从2014-2014年增长8%,这与平均水平一样快。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投资新技术和移动网络,对这些工人的需求可能会保持强劲。拥有信息技术管理硕士学位,学生拥有IT行业高管职位所需的先进业务和技术知识。本文来源:宁波学威MBA商学院
【青年学人】是由芥末堆全新推出的轻学术原创专栏,该专栏定位是比纯学术论文通俗好读、却不失前沿的观点和学理性分析。【青年学人】旨在汇集国内外80、90后教育学硕士、博士、青年研究员,通过个性鲜明的轻学术文章,向整个行业传递他们在各自细分研究领域的思考和沉淀。导读:近期,Facebook隐私泄露事件以及互联网某巨头关于“国内用户愿用隐私换便利”的言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招来部分网民、专家学者的口诛笔伐,网络隐私保护随着舆情发酵再次映入公众视野。有关网络隐私保护的关注点主要聚焦在电商、新闻、娱乐、社交等领域,本应成为重点保护对象的学生网络隐私却未引起足够重视。随着教育需求的不断升级、信息技术的强力驱动和资本的持续注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融合变革作用日趋显著。我国教育信息化正在从“教育+互联网”向“互联网+教育”迈进。“互联网+教育”时代,信息技术不再作为教学工具孤立使用,而是越来越多地和教学、学习、评价、管理结合,作为管理服务对象和学习主体的学生,学习行为也逐渐由线下向线上迁移。学生在线学习时间越来越长,直接或间接投射在线上的行为也越来越丰富。随之而来的是线上学生存留信息越来越多,价值越来越大,学生隐私被泄露或不当利用的风险在日益增加。关键词:学生隐私 数据泄露 美国教育数据保护 1.当前国内学生隐私泄露案例概述 国内具有标志性的学生网络隐私泄露案例可追溯到2016年9月,天津某中学高三女生,在其周围同学并不知情的情况下直播同班同学课堂学习、课间休息、室外活动等开学第一天场景,并通过某平台全网直播。此次直播过程同时在线观看人数一度达到数百人,观看着多以二十至三十岁男性为主,直播过程的互动留言有潜在的淫秽色情和暴力内容,已经涉及到他人的名誉及隐私权。事情经媒体曝光后,学校第一时间约谈劝导该女生停止直播行为。这并不只是个例,2017年3月,国内某知名直播平台被曝出存在大量全国各地学校教室直播,该新闻一经爆出,更是将学生网络隐私保护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该平台“教育”专栏分类下共有159个直播间,涉及全国多个省份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和教育培训机构。直播通常由教师发起,内容既包含学术上课、考试画面,也有课间活动、午休场景。此次直播涵盖区域广、班级多、信息全、浏览量大,且存在少数教师从中获取利益的嫌疑。该事件不仅引起包括央视在内的各家媒体持续追踪报道,也引起了法律、教育领域专家学者的深切关注。“不论你在干什么,都会有无数双眼睛在暗处注视着你”、“监狱已经诞生”网友这般留言评论质疑这类对学生隐私泄露的恶性直播。事件曝光后,涉事公司道歉并宣布永久关闭相关直播平台。除了个人及互联网平台泄露学生隐私信息外,还有案例涉及到教育主管部门和企业合作。这一类对学生隐私的泄露,通常是由某企业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向校内学生推广使用学籍管理、健康管理APP等方式。其中,学籍管理APP要求家长提交学生的全国学籍号、就读学校班级、身份证号、户口所在地、家长住址、联系电话等40余项学生本人详细信息。健康管理APP则以向家长提供家校互动、签到请假、营养测评、每日锻炼等营养健康方面功能获取学生个人信息。这两类APP由于家长普遍担心孩子及家庭隐私泄露,对个人数据是归政府所有还是企业所有,以及数据使用具体方式疑虑重重,致使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停止和企业合作不再推广使用上述APP。这些APP也逐渐退出市场和学校、淡出公众视野。此外,还有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隐私数据保护的“一刀切”式案例。2017年5月,北方某省会城市教育主管部门,从保障学生及家长个人信息隐私安全、避免诱导学生付费使用、防止教师过度依赖APP等目的出发,行政命令当地“各学校立即暂停使用APP网络化作业软件代替学科常规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上述几种学生隐私泄露案例,仅仅是学校教室内日常教学场景网上直播、学生学籍信息和身体健康信息等隐私泄露风险,就已经引起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弹和关注。这还不包括大量能够记录并反映学生性格、爱好、习惯、学习行为,学习能力等贯穿在学生日常使用互联网学习工具过程中的深层次隐私信息。综述完国内现有的学生数据隐私泄露案例,概括说,学生隐私有三大特性(1) 涵盖内容丰富: 学生互联网在线隐私既包括家庭住址、父母职业、收入、学历等信息,也包括学生个人平日学科练习、测验、考试成绩、考勤、遵纪、性格、健康状况、日常表现等各种过程类和结果类、学习类和生活类信息。(2)隐性特征显著: 除了上述家庭、个人等显性隐私信息外,通过跨学段、跨学科、跨线上线下的信息积累以及大数据算法和模型,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学习路径、性格特点等深层个人特征能够被推算出来。这些隐形隐私信息一旦泄露,将对学生个人产生比显性隐私信息更大的影响和危害。(3)主体权利弱化: 学生作为权利主体无法自主决定隐私权。青少年学生、儿童并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他们的隐私保护通常由父母或教师代劳。同时,家长或学生没有对在线学习工具使用说“不”的自由。在必须配合学校、老师工作,为了孩子学习、对隐私保护认识不足和从众心理等因素作用下,几乎不会有家长拒绝使用学校或培训机构推荐的在线学习工具。可以说,家长或学生没有对隐私条款说不的自由。面对长篇大论或语焉不详的隐私条款以及拒绝某些隐私选项就等于无法使用学习工具的实际困境,“隐私换使用”、“隐私换便利”其实是“被开放”下家长或学生无奈的选择。2.他山之石:美国学生隐私保护的启示 美国学生隐私保护的导火索inBloom是美国一家非盈利性的教育科技公司,开发的教育科技产品旨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2013年初,inBloom获得盖茨基金会等机构1亿美元投资,与全美九个州合作收集学生信息,其中既包括学生家庭住址、经济状况等信息,也包括学生纪律处分、健康状况、考核成绩等信息。然而,这家教育大数据公司只存活了15个月便轰然倒下。主要是因为该公司收集的信息中涉及学生个人隐私太多,并且该公司将这些信息数据分享给其他科技公司。这种数据采集、利用及分享的方式,引起家长和隐私权维护组织的强烈反对,最终民众的抗议及舆论的压力导致公司被迫道歉关门。 此事件成为美国企业界、政府关注学生隐私的分水岭。在隐私保护意识普遍觉醒的美国社会,家长对孩子的保护甚至要强于对自己的保护,以致全美社会都很关注学生隐私的保护。具体来说,美国教育科技产品对学生隐私的保护主要做法有:(1)制定发布教育隐私法律法规: 美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通过法律法规对隐私权进行保护的国家。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就不断出台和修订了一系列儿童隐私保护相关法律,包括《隐私法案》、《电子通讯隐私法案》、《电脑匹配与隐私保护法》、《儿童互联网保护方案》、《儿童在线隐私权保护法案》、《家庭教育权利和隐私法案》。此外,2014年加利福尼亚州通过了《电子通信隐私法案》,该法案明确禁止科技公司收集学生信息用于广告和宣传。2015年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呼吁制订《学生数据隐私法案》,要求教育数据仅用于教育目的,严禁科技公司利用其在学校中收集的数据谋利。2017年美国教育部发布《学生数据使用规范指南》(Policies for Users of Student Data: A Checklist),旨在帮助学校和学区能够恰当使用和保护学生数据。(2)教育部门专设学生隐私保护部门职位: 美国教育部专门设置首席隐私官,负责在全国和地方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中推进学生数据的合理规范管理、收集、使用、维护和公开。美国教育部还成立了隐私保护技术支持中心(Privacy Technical Assistance Center),负责为全国和地方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提供有关隐私保护、信息保密、数据安全等一站式资源服务,以帮助美国中小学校及学前教育机构的主管人员辨别应用程序和在线服务是否具有良好的保密性,以避免与可能滥用学生信息的供应商合作。该中心已发布了一系列服务指南和培训视频,主要包括:“在线学习时的隐私保护:要求和最佳实践案例”(Protecting Student Privacy While Using Online Ecational Services: Requirements and Best Practices)和“在线学习时的隐私保护:服务协议范文和开发学校、学区隐私保护项目指南” (Protecting Student Privacy While Using Online Ecational Services: Model Terms of Service, and Checklist for Developing School District Privacy Programs)。(3)学生隐私保护的社会关注度参与度高: 在美国,活跃着媒体(如华盛顿邮报)、企业机构(如谷歌、微软)、公益组织(如电子隐私资讯中心、未来隐私论坛)、家长等各种机构或个人,它们代表不同群体,站在各自立场关注和参与学生隐私保护,并致力于推动学生隐私保护问题妥善解决。例如,美国第三方机构“未来隐私论坛”与“软件与信息产业协会”发布《学生隐私承诺书》。该承诺书以“所有学生数据仅能用于教育目的”为原则,从市场营销和广告、数据采集、数据使用、数据共享、使用权归属、安全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规范,且企业一经签署即具有法律效力。目前已有谷歌、微软和苹果、霍顿·米夫林哈考特集团(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美国知名教育媒体与出版集团)、可汗学院等超过300家教育科技企业签署了该承诺书。(4)企业、家长普遍具有隐私保护意识: 尽管美国的教育科技企业在隐私保护方面所做不尽完美,甚至受到一些指责,但在保障用户基本知情权方面则是可圈可点,尤其体现在教育科技产品的用户注册条款这一设计细节中。绝大多数条款均包括收集信息的内容、方式和目的、信息分享的条件、用户对自身信息的访问权和控制权等隐私保护核心要素,这些细节之处反映出美国教育科技企业对学生隐私保护的重视。鉴于美国社会具有关注和保护隐私的传统,当教育科技产品走进校园时,家长们冲在了隐私保护第一线。他们纷纷表示忧虑,有些甚至开始抗议,认为学校如果直接使用企业开发的学习管理工具,会存在数据泄露风险,很可能被用于广告等商业目的,甚至孩子身份会被冒用。(5)对教育产品开展隐私技术评审: 传统IT时代,所有信息、数据都存储在本地,掌握在用户手中,而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教育程序、应用、数据都存储在云端,用户无从知晓个人数据的具体存放位置,也不清楚云端的安全保障能力。针对这种情况,美国的不同学区对常用的教育科技产品开展隐私技术评审。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县学区对几百款数字学习产品进行安全评审,结果是有几款最受学生欢迎的学习产品没有通过安全评审。密苏里州Raytown学区教学技术主任检查学习软件是否悄悄利用学生邮件地址向他们推广产品,或者是否把学生信息泄露给第三方。还有第三方技术专家对美国学校常用的且使用口碑最佳的20款社交网络、课堂辅助教程以及教学类产品开展专业测评,结论是产品普遍存在数据保护漏洞多、安全性差、极易受到黑客攻击等方面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我国流行的某款学龄前儿童教育APP在登陆美国市场后,因为被指控监测用户地理位置信息而受到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警告,遭Google play下架。此外,除了inBloom泄露学生隐私而关门这类极端案例,也有科技巨头因为侵犯隐私被第三方机构投诉。例如,国际非营利性数字维权组织“电子前沿基金会”就曾向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投诉谷歌,指控其违反《学生隐私承诺》,在没有征得学生或家长同意的情况下,非法收集使用学生浏览记录等相关数据。作为回应,谷歌立即关闭了相应软件的记录功能。3.我国学生隐私保护的一点建议 “互联网+”时代的学生隐私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第三方、学校、家长、学生等多方参与。具体到我国学生数据隐私保护,有以下几方面思路供参考:(1)加强法律法规的落地实施。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一系列涉及学生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其中既包括总揽网络信息安全的《网络安全法》,也包括涉及隐私保护主体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还包括针对应用服务提供者做出要求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法律法规虽然不少,但问题在于相关条款内容都是原则性要求,可操作性不强。应该尽快出台实施细则,明确界定学生线上行为范围、被采集信息的使用目的和方式,规范用户协议中的具体隐私条款内容,开展隐私保护专业技术测评。(2)强化教育科技公司的责任。 国内教育科技公司,尤其是目前位列第一梯队的教育数据公司,应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在充分保障尊重学生或家长对隐私信息的知情权和控制权的基础上,再开展相应的教育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利用和分享。(3)提升教育工作者隐私保护意识。 教育工作者应跳出传统线下教学管理来看网络隐私保护,认识到学生隐私早就不局限于教室、信件、课桌,还包括学生在使用各种学习工具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不要因为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无知好奇导致学生隐私数据泄露或不当使用。(4)提升青少年及其监护人隐私保护意识。 国内首个《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习惯调查报告》显示,八成青少年缺乏全面的个人隐私保护意识,九成以上的未成年人为应当开展全面的网络安全教育。因此,应加强中小学生及其监护人网络隐私安全培训,提升新媒体素养,使其能够准确认识自身隐私信息涵盖范围,行使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利。参考文献:胡一舟(2015)。美国教育部发布保护学生在线隐私数据的服务指南,世界教育信息,第8期。周云(2014)。美国:新增加的学校方案让学生数据收集透明化,中国教育报,9月3日第9版。许涛(2017)。美国教育技术基础设施发展及其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启示,数字教育,第5期。本文作者:唐亮,博士,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行走在教育、互联网、信息化边缘的非典型科研人员,伪摄影爱好者,共享单车骑友。1、本文是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来源: 芥末堆本文来自芥末堆,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在信息安全科学硕士课程中,学生们研究了防御入侵者计算机的方法。探索常见课程,获取课程要求并查看工作机会的工资信息。基本信息企业,组织和政府机构严重依赖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这使他们容易受到间谍软件,黑客入侵和恶意代码的攻击。这个为期两年的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成为安全程序和政策方面的专家,以及保护数字信息的技术方面。其他培训探讨了安全漏洞后的损坏控制方法,包括正确的系统关闭和维修。可以使用论文和非论文选项。学生可能需要完成一个研究项目。未来的学生必须拥有计算机相关领域的学士学位,如计算机编程,计算机工程或计算机科学,才能获得大多数信息安全硕士学位课程。如果完成了足够的计算机课程,一些学校接受来自无关专业的学士学位。未来的学生通常需要从研究生入学考试(GRE)中提交考试成绩。信息安全科学硕士课程着重于评估,监控和审核网络的实践经验。该计划内的课程可包括:系统开发企业应用测试网络技术操作系统隐语网络安全热门职业选择毕业后,学生可以掌握密码学,计算机安全,网络法律和道德,计算机取证或软件保障方面的工作。一些可能的职位包括:信息安全总监计算机安全管理员数据系统分析师信息技术高级安全员密码学专家薪资信息2016年1月,PayScale.com网站反映信息技术安全主管的年薪中位数为128,172美元。同时,该网站报告称,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员每年的平均收入为61,839美元,而美国劳工统计局(BLS)表示,截至2015年5月,系统分析师的年薪中位数为85,800美元.BLS还指出,信息安全分析师当时的年薪中位数为90,120美元。继续教育由于技术在不断变化,毕业生可以通过诸如全球信息保障认证(GIAC)等组织提供的认证计划来跟上这一动态领域。毕业生还可以参加专业会议和研讨会,以了解最新的信息安全方法。信息安全科学硕士培训学生为安全目的监控,评估和开发网络。毕业生有多种就业选择,如信息安全分析师,加密专家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员,以及获得认证计划和其他继续教育选项。本文来源:宁波学威MBA商学院
由四川省计算机研究院主办的《计算机应用研究》杂志,5月12日以编辑部的名义在官网发布《对2017年第12期涉学术不端文章的处理公告》。《计算机应用研究》编辑部方面表示:经读者举报、本刊编辑部核查认定,2017年第12期文章《基于低复杂度最大空闲矩形的非线性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作者:孙运城、孙兴春、陈安),疑似严重抄袭已出版的英文论文,为学术不端稿件。编辑部表示:为净化学术氛围、切实保障原作者权益,本编辑部秉承对学术不端“零容忍”的态度,决定对于该篇文章即日起永久性撤销,并撤销其在其他各大数据库中的发布,由于抄袭引发的一切经济、法律责任均由该文章作者自行承担。澎湃新闻记者查询发现,中国知网截至5月15日下午3时仍然能够搜索、下载上述已经被期刊编辑部认定为学术不端的论文。根据论文提供的作者信息,名列第一作者的刘运城,男,湖北荆门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等;第二作者孙兴春,男,湖北钟祥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等;第三作者陈安,男,浙江东阳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WSN、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等。作者单位分别是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教学部。另外,论文提供信息显示,这篇被认定为学术不端的论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0508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151170003000013),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青年教师发展基金资助项目(2016QJZ0032)。(记者 岳怀让)【来源:新湖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近日,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杨小飞教授科研团队在材料科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影响因子:27.398)在线发表了题为"Energy Manipulation in Lanthanide-Doped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for Tunable Dual-Mode Luminescence toward Advanced Anti-Counterfeiting"的科研论文。团队成员、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丁明烨副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南京林业大学杨小飞教授和南京理工大学曾海波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南京林业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近年来,稀土发光材料因具有窄带发射峰、长荧光寿命及高稳定性等优异的光学特性,在防伪和信息安全等领域表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而备受关注。然而,现有存储防伪信息的稀土发光体系存在荧光模式过于单一、需要特定的激发光源及发光颜色不可调等不足之处,从而导致信息存储及防伪的容量有限等问题而面临被破译的风险。因此,深入研究稀土发光机理以及对光谱精确调控,对于推进稀土发光材料在信息存储及荧光防伪领域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以上问题,理学院杨小飞教授团队提出一种构建双模式荧光体系的设计策略,通过利用核壳结构界面上的能量传递过程和稀土离子的交叉驰豫机制,在纳米尺寸的能量传递中实现了多种稀土离子的上转换和下转换发光光谱的精确调控。这一发现为稀土纳米晶特种发光功能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展示了更易操作、更加保密的防伪应用。同时,该研究有利于在纳米尺度上理解和调控稀土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发光行为,为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稀土发光材料提供了研究思路。该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林业大学杰出青年基金、南京林业大学标志性成果培育项目以及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的资助。杨小飞教授科研团队——能量转换材料与绿色催化课题组成立于2018年,以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为依托。现有专职教师7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3名、讲师3名;在站博士后1名、硕士研究生10名。团队领头人杨小飞,现为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得英国政府海外研究奖学金、德国马普学会博士后奖、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老师等奖励和荣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等项目。在Adv. Mater., ACS Catal., Nano Energy, Appl. Catal. B-Environ.等期刊发表SCI论文近100篇。单篇最高引用450次,总引用3500次,H因子35。担任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Energy Environ. Sci., Adv. Energy Mater., Adv. Funct. Mater., ACS Catal., Environ. Sci. Technol.等50余种SCI刊物审稿专家。能量转换材料与绿色催化课题组主要开展的研究方向包括: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材料与器件、光催化还原CO2制备碳氢燃料材料与技术;太阳能光热转换材料和器件的可控设计及其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纳米结构共轭聚合物的分子设计及其光电催化功能探索;二维纳米材料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可控构建及光电化学活性;新型电催化材料的控制合成及其在清洁能源转化领域的应用;生物质材料的仿生功能化及高效转化利用。素材来源:南京林业大学
随着企业间的商业往来增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商业情报产业持续升温。国际、国内因泄漏商业秘密而起的纠纷案件层出不穷,商业秘密的保护已经成为国际性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掌握的某种特定技术、经营信息往往成为制胜的关键。有的企业却利用各种不正当手段获取他人的商业秘密,对别人的创新成果予以模仿、复制,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企业的少数员工,会以其掌握的商业秘密为筹码,向同类公司兜售或要挟本公司大幅加薪。不少企业因为商业秘密被泄露而蒙受了巨额损失,有些甚至因此而遭受灭顶之灾。商业泄密虽然发生频率很高,但在工商局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企业在泄密前,企业鲜少采取保密措施,而在发生泄密事件后,也很少报案维权。一则商业秘密泄露案例,某经济学网站被发现刊登1篇内容敏感的论文,经有关部门鉴定,该论文属于企业商业秘密。经查,论文作者为某大学在职研究生赵某,其同时也是某企业机关的科长。赵某在撰写硕士论文时,利用工作之便,未经领导审批,擅自引用了有关涉密文件。论文初稿完成后,赵某将论文提交导师杨某审阅,但未说明里面引用了企业商业秘密文件。杨某提议将该论文向有关学术期刊投稿,双方商定共署两人名字。随后,杨某通过电子邮件将文章投给某经济学网站及4家学术期刊,造成泄密。事情发生后,有关部门给予赵某党内警告、行政撤职处分。对杨某进行通报批评。企业机构各种失密、窃密手段五花八门,“内部人员”是主因。特别是一些企业缺少有效的商业秘密内部管理机构,他们对内部员工保护商业秘密没有明确规定,即使有企业采取了商业秘密保护措施,也多是防外不防内的初级手段,到最后是“日防夜防家贼难防”。根据国外一家安全研究机构的报告显示,90%数据泄露来自于内部,内部员工可能有意或者无意的不当行为,才是造成数据泄露的关键原因。因此,企业内部缺少行之有效的商业秘密保护措施,是导致企业商业秘密被泄露的主要原因。如何对商业秘密进行有效保护,已成为一个企业(尤其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至关重要的命题。那么,企业防止商业秘密泄露应该注意哪些呢?1、公私分明的安全策略可以大大减少安全风险私人笔记本电脑用于办公,私人社交账户传输公司数据,这些是不可避免的情况,本意是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社交网络,可以加强企业与外部的沟通,这些机密数据随时都有可能被利用。所以,公私分明,企业应监督员工使用可管控的设备或软件来办公。2、离职员工管控一些企业有很多数据会提供给合作伙伴或员工来调用,但是合作伙伴里面又有很多人、很多部门使用这些数据。如果其中有人离职了,之前经手过的数据信息可能失控,这个离职员工知道这些数据非常值钱,也许就投身了黑灰产,利用窃取的涉密数据,再拿到市场上进行倒卖。所以,企业不仅要对在职人员进行数据安全培训,还要对离职人员有管控的能力,所有数据来往都应在企业的整体信息安全策略的管理之下。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信息安全策略是必然的选择。商务密邮作为邮件安全服务商,为企业可配置邮件防泄漏系统,该系统针对邮件正文、附加文件、文档、文本进行扫描,未经授权有任何涉密内容发出,立刻进行阻断,并上报进行审批。如果有重要邮件需要外发给合作伙伴,可进行管理审批后发出。商务密邮离职管控,配置员工通讯权限,非授权或离职人员不能收查企业邮件,离职人员在职时邮件,均不能查看,有效管控内部邮件不外泄。商务密邮邮件详情跟踪,管理员可实时了解邮件发送详情及邮件内容,全面监控邮件内容数据的传输。商务密邮为企业配备专属安全客户端,在提高办公效率的同时,对邮件数据进行先加密后发送,数据采用国密算法加密后发送,杜绝了因wifi漏洞、系统漏洞等数据泄密的发生。往往企业被黑客恶意入侵,可能会引来媒体更多的关注,其实更多的数据泄露却来自于内部,加强内部管理策略及技术性保护是保障商业秘密安全的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