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大三考研怎么准备?这10个基本常识必须要了解德操

大三考研怎么准备?这10个基本常识必须要了解

2020考研已经进入冲刺期,好多21的小伙伴也开始为考研做准备。不知道自己要不要考研,要考哪个学校,要选哪个专业,今天就给大三的同学整理了考研必须要了解的10个问题,帮助大家对考研有更深的了解,方便做出合适的选择。1. 考研3条线是什么?各有什么作用?3条线分别指:国家线、院校线、单科线国家线是研究生的基本分数线,过了这条线才有读研究生的资格院校线是34所自主划线院校的自己划定的分数线,一般高于国家线。单科线是英语、数学、政治的分数线,不同专业有所不同,过线才能参加复试,但也有单科不过线破格录取的情况,前提是你的其他成绩足够好。2. A区B区有什么区别考研地区总体分为两大类,国家按照一类、二类确定考生参加复试基本分数要求。一类: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21个省(市)。二类: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0个省(区)。每类地区考研要求分数线(俗称国家线),是不一样的,一类对应A区线,二类对应B区线,其中A区要求较高,B区较低。原则上讲,A区可以向B区调剂,B区不可以向A区调剂。3. 专硕和学硕有什么区别考试难度不同:专硕考英二,学硕考英一,而且专硕招收的人数相对多。奖学金设置不同:具体参见学校的招生简章。读博方式不同:学硕可不参加统考直接读博,专硕需要考博。不其他授课方式,培养方式虽有不同,但是很多学校并没有分的很清楚,具体要看你报考的学校。4. 跨专业考研需要注意的3个问题1报考学校和专业是否接收跨专业考生。一些学校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如临床医学,是不接受跨专业考生的。2所跨专业复试是否需要相关作品或实习经历。很多专业虽然不限制本科专业,但是复试要提交相关作品,例如中国传媒大学的播音主持专业、电视编导专业,没有作品很难通过复试。3跨专业比较热门的选择:法学、汉语言文学、新闻学、传播学等等(文科类偏多)5. 了解院校信息最权威的3个网站1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报名,调剂,录取官方通道,了解考研流程2中国教育在线:历年考研国家线、各高校院线、各高校往年考研报录比等3学校官网:专业目录,参考书目,导师信息6. 搜索公共课复习资料必备的3个途径1B站:网课相当丰富,还能倍速播放2考研帮:复习经验,备考资料都很全3百度云:保存考研资料的神器7. 搜集专业课复习资料的3个途径1百度贴吧:每个学校贴吧里都有很多学长学姐分享复习资料,如果能找到直系学长学姐简直再好不过。2万能某宝:搜索你要考科目的编号或者专业名称就能找到3公众号:不要找某个很细的专业,要找大类,例如新传类考研,艺术类考研,它里面就会有详细分类。8. 英语二真的比英语一简单吗?目前来看是的,但英语二已经有越来越难的趋势,因此大家还是要认真准备。其实不管英一还是英二抓住单词和阅读就不会有太大问题。单词建议选择词汇全有重点的单词书,我自己之前用的《考研词汇闪过》,里面的单词都是按照考到的频率划分的,复习起来相对节省时间。阅读一定要做真题,真题集最好根据自己的水平去买,基础不好的可以用考研真相,里面有逐字逐句的翻译和解析,基础好些的可以用黄皮书。9. 政治阅卷标准与报考院校所在地有关吗?是有关系的,北京的学校比较压分,其他地方还好,相差10分左右。不过只要跟着肖秀荣得资料认真复习,配套徐涛的视频课,过线都不是问题。我当时报北京的学校,政治也过70了。10. 数一数二数三具体内容怎么分布?数学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二: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学三: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就知识层面的要求来说:数学一 > 数学三 > 数学二就难度层面来说:数学一 > 数学二 > 数学三基础不好的考生一定要以教材为重,配套汤家凤老师的讲解,基础还好的话可以选择张宇的复习资料。以上就是考研常见的10个问题,希望可以在选学校定专业时对大家有帮助。

双枪侠

从低于国家线到成功上岸,我做了这些/中南财大新传考研经验贴

全程班班主任说有一句老话,叫做考研就是在黑屋子里洗衣服,只有灯亮了的时候,才知道大家的衣服有没有洗干净。如果要找一个人做为这句话的注脚,那么我认为吴赛同学的考研经历可以完美阐释这个比喻。在整个考研的时间中,大家可能会接受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会因为外部的影响而怀疑自己,尤其是在各种各样的讨论群里,看着大佬们侃侃而谈,仿佛自己的考验前途也变得灰暗了。我觉得吴赛同学也许可以给大家一点信心,他的成绩很好,但不是最顶尖的,也没有显赫的本科出身,平时也不显山漏水,但是在整个考研过程中,稳稳的走过了每一步。我想,这才是绝大多数的考研儿所拥有的精力。考研是一场耐力赛,跑的比别人也许堪称优秀,但是只要走到终点,就是胜利,我希望21的考研儿都能一步一步稳扎稳打,走向中南财大的怀抱。——班主任熊猫学长01写在前面首先你要承认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人生没有那么多戏剧效果,也别妄想着一步登天,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目标前进,踩着泥泞,迈过沙坑,度过一段无人问津的孤独时光,这也是成功的意义。02自我介绍本科就读于湖北普通二本院校,广播电视学专业。一战报考华科MJC,说来惭愧,国家线都没过;二战中南财大MJC,初试393(政治74,英语77),但是希望结合两年的考研经验,能够给学弟学妹们一些启发和帮助,少走一些弯路。两年成绩相差挺大,但过程却非常的戏剧化,第一年真的非常非常非常的刻苦认真,每天12小时的高强度学习,从暑期直到十一月心态崩盘;第二年却难以延续那份热情,状态一直不是很好。但认真进行回顾总结,这一结果也并非纯属偶然。可能对于我而言,态度的确是通往成功的关键,但找到合适的方法才是那把不可或缺的钥匙。因此,对于如何避免失败,我可能更加有经验。03关于择校对于择校,我主要是看两个方面:拿得出手和够得着。一战选择华科,因为我对“够得着”理解得不是很透彻,我是一个自命不凡的银儿,我觉得只要我努力,任何东西都是手到擒来,当时对于什么报录比,真题难度置若罔闻,只管冲。结果被它扇了一巴掌。第二年先跟自己道了个歉,我变得乖多了,但是还是想考武汉地区的名校,所以一直在华师和财大之间纠结,出于对文史哲的恐惧,以及对学校过往真题的考量,最终还是选择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因此第二年对于择校,我主要从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考虑:一个萝卜一个坑,是萝卜少往人参里蹭。我首先得确定自己是萝卜还是人参,或者是披着萝卜的人参。准确来说,就是发现自己的潜力。1.基础功底。包括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等。例如能否流畅叙述一件完整的事情,即使是闲话家常;是否对周遭的事情有自己的见解,即使非常的浅薄。有的人学历不高,但对于任何事情都能侃侃而谈,而我写个600字小学作文都费劲。2.学习习惯。包括回顾自己过往学习经验,是否具有自己适合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自律的习惯。例如如果大学四年都没有一段超过4个小时的学习时刻,那么即使你再有恒心毅力,你的小脑瓜子也得花费一些时间去修理它已经生锈的齿轮。3.情绪管理。包括自己的性格,心理抗压已经心绪转换的能力。因为考研的磨砺不仅仅是学习方面,它同时涵盖在与自己每日的心理斗争之上。4.毅力与决心。就像“你这一辈子,有没有为谁拼过命?”在我看来,两年考研是我两年的青春和汗水,我觉得自己非成功不可。与其说这些是个人能力,倒不如说是一种态度和习惯。虽然它们可以在考研学习的过程中慢慢改善,但无疑会花费许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学习产生很大的干扰和阻碍。因此,考虑这些个人因素对于作出合理正确的选择意义重大。其次,院校的专业实力、报录比、参考书、考试大纲、过往真题以及研究方向等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这些信息也可以通过很多渠道获得,就不再多说了。04关于失败的经验一战的失利主要在于专业课,因为一战英语86,政治70,而两门专业课竟都没及格。因此第二年狠了心要恶补专业课,也对过去忽略的一些东西作了总结。1.阶段性回顾:这是一个自我反省和反馈的过程,包括每天晚上对当天所学知识的概括性回顾(至关重要),每星期对自己学习效率和方式的检验,每个月对自己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的回顾(严肃且认真)。因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回顾与总结,我才能更好地调整自己,以达到最佳的状态。2.结伴而行:因为两年都是在家里备考,缺少对手我只能与自己竞争,不善言辞因此也没有找到能够相互依靠的研友。所以在这方面我是空缺的,给我帮助最大的应该是爱传播的公益UP群,通过讨论交流的确会让拓宽自己的视野,也能够加深知识的记忆。所以最好能找到一个可以相互交流的研友和圈子。3.苦中作乐:作为一名学渣,我从不认为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我想尽可能让它不痛苦。在家备考虽然令我的生活有些颓靡,但是偶尔我也会清晨起来着一身正装,喝着红茶,吃着“精致”的早餐,悠闲地看看电视,给生活一点短暂的仪式感,然后屁颠屁颠地滚去学习。还有适当地给自己放个假(例如周日只学习一上午),给学习生活留一些空隙,对于调整心态和提高学习效率都非常有意义。4.要批判,要会做减法:我是一个喜欢钻牛角尖的人,我也经常纠结于为什么一个定义可以有那么多个解释,为什么有的学者跟另一学者的观点相反。后来我才领悟,新传是门活学问,这才算是我踏进新传学习的第一步。我才明白,“言之有理即可”的真正含义。因此,对于许多观点和知识,我们要批判地进行接受,“虽然它说得有道理,但是我仍然可以反驳它”;对于有许多解释的知识点,我们要做减法,有针对性的摄取,而不能迷失在资料和信息的海洋里。5.不要沉迷于听课:考研只听课的人肯定是舒服的,考完肯定也是哭的最大声的。课程的确是摄取知识最快的途径,但学习必须要有自己的思考过程,课程只能是辅导。同时也不要做资料的收藏家。别人的东西始终是别人的,如何转化为自己的武器才是决胜的关键。6.练题与模拟:(请在这行给我加缸粗,血红)一战失败最为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没有写完,两门专业课加起来足足空了有90多分的题目没有写,而且空缺的题目也并不都是不会做,而是把前辈们的忠告当成了耳边风,没有事先进行答题训练和模拟,导致我在考场答题时思维速度慢,且没有好好地分配自己的时间,酿成大错。第二年通过自己平常有意识的真题训练以及爱传播的两次模拟考让我有意识地控制答题时间以及思考时间,把题目写完也算成功了一半。05关于专业课由于二战换了学校,参考书基本上都变了,因此专业学习基本也算是从零开始,由于经验教训已经讲过了,所以这里大致讲一下我的复习建议。1.参考书目《传播学教程》——熟读理解加背诵。虽然今年考题没有直接考到传播学的基础知识(背了一两个月,泪目),但是一点也不能否认它的重要性。《新闻学导论》和《新闻学概论》——熟读理解加背诵。主要看导论,概论可以作为补充内容,例如新版概论的最后一章的内容可以解答19年的分析题,这也是导论中没有的。《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熟读加背诵。马新观是一门比较晦涩难懂的学识,看不懂也得看下去;可以把这门学科当做历史,以纵向的眼光来看待,里面的知识点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同时也是一个不断继承和与时俱进的过程,这样在理解和背诵一个观点时会比较容易。《新闻采访学》——根据大纲理解加背诵。建议购买罗以澄的《新闻采访学新论》,两本书我进行过对比,差别不大,而新论与大纲更加贴合,笔记整理和背诵时比较方便。《当代新闻写作》——根据大纲理解加背诵,后面两本实务书都比较简单,基本上跟着大纲边看边整理,然后进行背诵就可以了。《习近平新闻思想讲义》——重在理解和适当背诵。这本书的确非常重要,但不至于要全文背诵,也根本背不下来。因此,这本书要针对性的运用,一是要紧紧围绕考试大纲,二是时刻关注最新的讲话动向。习近平新闻思想的应用是非常灵活的,我们需要的是整理出一定的框架,然后填充相应的观点,而不是死记硬背。例如哪些在讲舆论引导,哪些在讲网络治理,哪些在讲国际传播等等。同时还要作出一定的补充,例如方汉奇的《中国新闻传播史》,彭兰的《网络传播概论》,因为考纲中仍然有新闻史的内容,因此民国以后的中新史也是需要背诵的....同时,从今年真题来看,财大的题目越来越灵活多变,贴近时事热点,因此网络传播的知识是躲不掉的,也是不能躲的。2.笔记资料在我看来,再完美的笔记,也没有自己做的强。我买了许多学长学姐的笔记,但是主要都是对自己的笔记起到一个补充和参考的作用,并且做笔记本身也是一个记忆的过程。即是对框架的熟悉,也是对知识点的熟悉另一方面,我习惯使用电子版的笔记,这样我可以一边背诵,一边进行修修改改,例如调整一下语序以适合我背诵习惯,添加思考内容等等。同时还可以适当地在旁边做出标注,哪些会考名解,哪些应用于分析题,对后期调配知识非常有帮助。当然,因人而异,有的人也喜欢纸质档,背起来更加有感觉。专题论文方面,爱传播的全程班提供了每月专题和论文包,解决了我专题板块比较散乱的困境,每月提供的资料内容非常详实,既可以直接用于背诵,也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思路,撰写到自己的专题框架当中,其本身也可以作为一个框架来进行整理。3.背书正式进入背书阶段是在8月中旬,完成了我的史诗级笔记之后就非常兴奋地开始背诵,就好像拿到新的手机总会非常珍惜那么一段时间一样。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知识的累积,遗忘的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有时候当天早上背的,晚上就忘得一干二净,每每都让我有撕书的冲动(幸好用的是paid)。所以我想说的是,早期的背书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遗忘也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不要过度焦虑和紧张,良好的心态会让背书事半功倍。由于公共课的基础比较扎实,再加上每次专业课背书时状态不佳,我几乎每天都会用5.6个小时来背专业课。上午两个多小时,晚上两个多小时。有一些背诵技巧对于背书能力较差的我来说有很大的帮助。①边背边写框架和关键词。一方面可以防止背书走神,另方面也可以加深记忆;②抽查形式进行回顾。例如可以在背诵时候有意给自己提出问题并写在一个小卡片上,整理成问题卡片集,然后再闲暇时间随便抽出一张来考考自己。③案例应用,将理论生活化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但因人而异。例如去年报道猪瘟,猪肉差点滞销,我妈囤积了很多猪肉,她说:再不买别人就抢光了。你看,典型的第三人效果。致使我每每在家吃红烧肉的时候,都能想到它...④不要冷落“它”太久,记忆是一个重复的过程,不要妄想着一次就能背下来。因此每一科的背诵间隔不要太久,有些背不动的内容不要跟自己死磕,尽早结束一轮背诵,多背几轮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4.实务我看过许多课程,听过许多经验。总结下来就是真的没有什么很好的窍门,熟能生巧,要不断地练习练习再练习。对于跨考生和一些写作能力不太好的同学而言,建议可以报一个爱传播的实务班,一方面可以尽快地进入练习节奏,另一方面学长学姐的详细批改也可以比较针对性地解决写作上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实务班中对于一些其他类型的实务题材都有所讲解,而且比较详实,听完课程马上就可以进行写作训练,基本上练习两次就能得心应手。在最重要的练习方面,可以直接跟着爱传播公众号的推文每周一篇,也可以参考人民日报、澎湃新闻等新闻APP,来进行仿写和改写。当然消息改写、新闻评析、报道策划等题材也要有一定的了解,这些也是在财大实务的考察范围之内的。5.热点和练题从今年财大的题目来看,已经越来越灵活多变,趋于热点,因此积累专题热点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这里我强烈推荐爱传播的冲刺班和答题班。可以说是热点和答题的一键式解决方案(因为报了全程班,所以后期无需再买了)。先讲理论知识,布置题目进行批改后,再讲题目应用,很快就让我摸到了答题的门路,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这也是我专业学习进步最快的一个阶段。特别是文冲学长对于马新观和媒介融合方面的讲解,让一些抽象化的概念可以很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之中。同时大家也可以通过各类公众号和学术论文来整理热点,找到适合自己的一套答题思路和模式,毕竟考场上不容得你多想,要在平时就有意识地进行练习。我认为有两点比较重要①要有专题意识:热点是看不完的,事件也每天都在发生,重要的是如何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做筛选和删减,这样才能事半功倍。②要有批判意识:就像之前所说,新传是门活学问,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之分,可能你找到的答案也有千千万种,在看待一些现象时不能人云亦云,首先得要有自己的思考,然后再去找那些与自己思考相近,或者自己觉得非常有道理的解释,这样理解起来非常地快,后期整理记忆也更加轻松。6.真题回顾19年以前的财大真题,题目重合率可以说非常的高,所以做真题是一个万万不可省略的步骤。建议学硕专硕的真题都可以拿来做一做。第一,在过完一遍参考书时,就应该看一看历年真题,这样对知识点和考察范围能够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把握。知道该重点背哪些内容;第二,真题可以用来检验背书的成果。完全闭卷的形式来做一套真题,可以检测自己的实际水平以便更好地作出学习计划。06关于英语二关于英语,本科期间四六级都是擦边过线,没有什么基础,但是整个考研期间的英语学习相较专业而言还是比较轻松的。1.单词毫无疑问,单词是从你决定考研开始,记到走出考场之后。我是在基础阶段听考虫Vivian的词汇课,熟悉单词词根词缀和记忆方法。后期主要通过“墨墨记单词”来记忆,每天200个,同时将真题里面的生词添加到记忆表里面,当天在真题里见过的单词,之后就可以在APP里面进行滚动记忆,既可以即时的记忆真题生词,也省去了再次对其进行单独整理的时间,亲测非常有效。总结而言就是:课程基础+真题生词+APP+坚持2.阅读在阅读方面,我可能是一个自学成才,没有听过任何老师的课程,句子基本单词搞定了,整体意思也就搞定了,但是有几个非常重要的点我觉得是大家容易忽略的。第一,语法很重要。它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Vivian的6节语法课就已经讲得非常的细致,并且对阅读、翻译、写作的能力也是一个巨大的提升;第二,语境很重要。英语和汉语的表达差别很大,因此对于句子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字面的意思上,而是要理解整体的意义,特别是句子中带有的感情色彩的态度走向。还有一些重要的技巧,例如答案ABCD是均匀分布的,选项与原文完全一致肯定不选之类的,大家做完真题也自己能够领悟。3.作文在准备作文方面,我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方法。在基础阶段我是跟着考虫的石雷鹏(2倍速,因为比较墨迹),熟悉作文讨论与基本的方法,主要是带练(课堂上练习)的方式给我提升很大,但是由于课程比较简单,到最后会发现只有几个功能句的反复使用,有点类似于模板的形式。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水平和独特性,我又买了王江涛的考研英语书作为辅助补充,拓展话题的回答句式,这样遇到熟悉的题目可以答得出彩,不太熟悉的也不至于无话可说。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背诵和练习练习再练习。汉语思路也要背,因为会出现不给汉语意思我就不会写的情况;然后就是不断地仿写和改写。总结而言就是:课程模板的应用训练+作文书的巩固提升+背诵练习(PS:考虫今年的课程没有了Vivian,但是大家可以去B站搜索往年的)4.真题及模拟题真题方面,英语一除了翻译和新题型,建议每年的都过一遍;英语二的历年真题至少细致的刷两遍。这个题量其实不算特别多,也不用担心第二遍会记住答案什么的,相信我,就跟崭新的一样.....因此多做几遍真题比什么都重要,市面上的模拟题对于一战的同学们而言非常非常的鸡肋且不必要,而且很搞心态,文章难,思路怪,也比较浪费时间。二战的同学由于真题的确已经做透了,可以适当的做点模拟题,个人比较推荐张剑的五套卷,相较于真题的接近度要高一点。但还是难上不少,因此不要纠结于正确率,而是把文章读懂,保持自己练题的手感。在临近考试的一个月还是要回归真题。07关于政治政治我是以徐涛+肖秀荣的方式进行复习,基础阶段主要是跟着徐涛老师的课程以及配套的资料,再加上肖秀荣的1000题,冲刺阶段基本上把市面上的模拟卷能买的都买了,肖八肖四徐八蒋五腿四啥的,主观大题方面我就是一个没有感情的背书机器。1.基础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任务就是“扫盲”,完整地过一遍基础知识,对考试范围和方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里我要疯狂给徐涛老师打call,特别是马原部分的讲解,生动形象有趣,成为一天学习中最期待的时刻。这一阶段主要任务就是打基础和做练习,过完一章知识,就相应的做一章的练习,徐涛老师的优题库(熟悉套路)和肖秀荣老师的1000题(巩固基础)对我而言帮助很大。每天也就占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不到。2.冲刺阶段这一阶段就是不断的刷题刷题再刷题,双十一别人的购物车里全是衣服鞋子,我的购物车全是模拟卷。但是刷题也不能只是为了刷而刷,也要注意及时整体错题,这里不是指抄题,而是要记录下自己遗忘和弄混淆的知识点,可能它只是一个选项,整理出来的错题集算是自己考前政治复习的最强宝典。3.大题方面你永远可以相信肖秀荣。从肖八的“预背诵”到肖四的全文背诵,基本也就是死记硬背,大题基本能够搞定。但是从2020的考情来看,政治主观题的考察正变得越来越灵活和多变,因此一些重要的技巧大家可以借鉴一下。就如英语作文一样,我准备政治大题时也是“模板+拓展”的形式,这使我可以以不变应万变。这里的“模板”指的是在回答一些问题时可以通用的话术。更是一种立场,就是始终与党和人民站在一起。因此我们在回答许多问题时,把握住这个原则,就能总结出许多“套话”,例如针对20政治的时事,我总结了一些大部分题目都可以答的通用话术:①关于D的贡献与成就: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小康社会,国际地位;②关于D做某件事的意义:伟大复兴、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利益;③如何做好某件事:D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紧紧团结D中央还有其它的一些就不再详述,大家可以自己整体,这样一方面可以凑字数(字数对于大题的分数也是非常重要的),也可以保证在遇到不熟悉的题目时不会无话可说。总体而言,公共课的学习难度不大,借用毛爷爷的话就是,我们既要在战略上藐视它,也要在战术上重视它。只要做好学习计划,持之以恒,态度端正,基本上大家都能得到一个不错的分数。08关于时间线所谓时间线其实是比较模糊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复习节奏,这里提供我的规划时间线主要是给大家一个参考的作用。请09写在最后我相信我是一个足够努力让自己活得精彩的人,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应对所有的困难挑战。所以做很多事情我也不爱问结果,只要想做那么就去做,即使失败告终,也能坦然接受。所以我希望大家可以以一种乐观平常的心态去对待考研,只要你想,只要你愿意,只要你把胸膛挺起来,把头埋下去,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为之奋斗,为之努力,只听从你心,无问西东,你会发现连上天都在帮你。我是爱酱,专注新传考研辅导多年,如果想得到更多新传前沿热点及干货分享,可以关注我。

恒转

「行之记者」读研三个月,感谢自己没有投降「上大新传考研」

“嘿,你的‘学术垃圾’生产完了吗?”考试周不绝于耳的灵魂质问仿佛还在耳畔回响,今天却已经是冬季学期第一周的周日了,距离2020级考研也只剩下20天左右的时间,不禁感叹:时间过得可真快啊!上大独有的三学期制对于非本校读研的同学来说,在努力适应的第一学期里是既爱又恨。爱就爱在考试周如果论文写得快的话就能有一个完美的小假期,可以回家或是出去玩;恨就恨在考试周之前的10周里,每次上课几乎都是四节课连排,有些课上起来甚至没有时间出去吃饭。那么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上海大学这三个月以来的读研体会吧~考试周的傍晚Part1:日常学习 作为一个学术小白,研一的第一学期既是努力适应新环境的过渡期,更是定方向定基调的关键期。上大规定,每学期的前两周是可以更换或是退选课程的,所以第一周的课堂几乎是场场爆满,甚至出现了坐不下而临时更换教室的情况。因为大家都抱着要一睹大佬风采的想法去蹭课,尤其是像我这种跨专业的同学,更是迫不及待地想要追赶进度,明确未来的方向。对于学术型研究生来说,大量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来说,第一节课老师们都会明确课程框架,并根据课程设置向同学们提供推荐书单。拿到书单之后,不用急着买书,因为在宝山校区的图书馆里几乎都能找到。没课的时候就可以约上室友一起坐校车到宝山校区,好好感受一下“泡”图书馆的氛围(目前延长校区的图书馆还在修缮,尚未开放)。校本部图书馆课前做好充分的阅读,是为了课堂上的思维碰撞。咱们的老师非常喜欢具有思辨能力的学生,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在阅读的基础上有所思考和质疑,最好是能在课堂上形成一种辩论的氛围,也有的老师会要求以小组的形式进行PPT展示。总的来说,研究生的学习并不只是课堂上的听讲,功夫更要下在课前课后的预习和拓展上。课堂是一个展示的平台,老师更多的做的是点拨,所以说自己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见识,去实践。午后的行健楼教室如果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克制力的话,那就一定要走出寝室,去找个空教室看看书、提前构思下结课论文也是不错的选择,毕竟到了考试周再去的话可是一座难求哇!Part2:生活出行 我们这一级的学硕都住在北门外的G楼,与学院大本营所在的行健楼就隔了一条马路,走过去真的非常方便。第一学期的专业课基本都是在行健楼上的,不等红灯的话从宿舍到教室十分钟足矣。G楼下沿街有很多银行、商超和手机营业厅,生活所需可以说是一应俱全;如果在四教上课的话,去南门附近觅食也很方便,还有很多本地特色的小馆可以打卡;要是周末想改善下生活品质的话还可以到学校西侧的大宁国际商业广场,不管是聚餐唱k还是逛街购物,都有很多选择(悄悄告诉你们,奶茶届几大巨头大宁都有哦!)。srds,就算现在延长校区的食堂只剩西区一个了,但也别小看哦,中外南北各地风味绝对能满足大家的口味!一楼食堂最为便宜实惠,菜色虽不起眼但是好在种类很多,而且有很多退休老师也会来吃,说明口味还是值得肯定的。一楼的干锅鸡(8)二楼食堂除了打菜窗口还有麻辣香锅、西北面食等地方风味餐点,可供选择的菜系更多。角落的水吧还有绿豆汤、珍珠奶茶等各式茶饮。而且学校还贴心地在二楼设置了自习区,减少同学们往来途中的时间。二楼的自选麻辣香锅三楼和四楼是秋林阁餐厅,既提供定价的套餐,也能承接小型宴会,可以说是同学老师们小聚的不二选择。三楼的定价套餐除此之外,因为延长校区地处市中心的静安区,所以不管想去哪个商圈都是非常便利的。地铁1号线延长路站就在学校南门外面,北门外是地铁1号线的上海马戏城站,且两个校门外均设有公交车站。从学校出发,到上海火车站或是上海南火车站都只需坐地铁1号线,到虹桥站也只需站内换乘2号线即可,往返浦东、虹桥两大机场也有很多选择,完全不用担心晚上回来太晚而没有车的情况。正因为上海便利发达的交通,所以周末和假期的时候我们偶尔还会相约去上海周边的城市走走,比如江西婺源、浙江杭州、江苏常熟等等……江西·婺源·篁岭浙江·杭州·小河直街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各类高品质展览演出络绎不绝。之前就趁着考试周小假期的机会去上海国际会展中心参观了第二届进博会的市民延展以及第二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看到了很多新奇的小玩意儿。还在国展中心偶遇了一场亚洲赛车竞技大师赛,第一次亲眼目睹了赛车电竞选手们的风采。第二届进博会延展第二届长三角国际文博会亚洲赛车电子竞技大师赛我们的杨海军老师也一直鼓励大家周末要多出去走走,看看展会、音乐剧之类的,要充分好利用魔都的资源,多增长见识。Part3:学术会议 虽然目前研一的我还是一个学术小白,但是上大新传学院的资源也不是盖的,我们还是有很多机会去接触到一些学界业界大佬的。比如去听一些校内外的讲座,亦或是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学术会议中来。四教钟楼11月30日闭幕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暨“智能媒体与新闻传播学科变革”学术年会就是一场大佬云集、星光熠熠的大型专业学术会议,也是学院今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作为媒体宣传组的一员,我带着摄影机两天跟了4场论坛。看着去年背过的书的作者就这么坐在我的面前,真的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尤其是喻国明教授所在的论坛,简直是大型学术追星现场。原本30人的闭门会议因为旁听同学们的巨大热情不得不打开门,没有位置的同学就这么一手拿本子一手记笔记站着听了一个半小时的报告,对于学术的热爱与追求可见一斑。对于我来说,尽管机器很重、站得也很累,但能听到4场论坛真的是荣幸之至、获益匪浅。学术年会平时学院也经常会邀请一些国内外专业学者给我们做讲座,内容涵盖很多方面,有关于马新观的,有讲媒体融合发展现状的,也有教大家怎么做社会调查的。马新观讲座此外,新闻传播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所以除了本专业的讲座会议外我们也会去听一些其他学科的讲座。比如在10月份就有一场关于中日马克思主义的论坛,两国学者分别就本国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研究做了论述和交流。这对于我们做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帮助。Part4:导师研究 上大新传学院的导师阵容之强大也是当初吸引我的重要因素之一。大概是开学的第二周我们确定了各自的导师,今年每位导师基本只带6位研究生,基本来说在双选之前提前联系老师会比较保险一点。我的导师工作经历非常丰富,在我看来是一位全能型老师,所以当时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发了邮件。没想到老师很快就回复了,第二天就进行了约谈,还挺幸运的。学院给导师们的要求是每周必须要和带的学生见一次面,这个要求对于大多数导师们来说也算不上要求,而是一种常态。因为导师们都非常关心学生,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提供指导,在生活上也会给予关心。跟随导师一起外出采风以我自身来说,在双选会结束之后我的导师就召集大家开了见面会,会上老师给了我们一份推荐书单并提出了他认为我们在研究生期间值得研究的选题方向。这对于我们这些刚转变为研究生身份的小白来说,可以算的上是研究生涯起点处的一盏明灯。此外,老师还给我们学硕的同学布置了一项已经申报成功的课题任务,让我们以申报书的大纲为基础进行分工合作,共同撰写论文。老师还经常鼓励我们要多看纪实作品,多练习写作,不断去发现去提高。给我一种好像上了一艘巨轮,只要顺利航行就能到达彼岸的感觉,而不是漫无目的地在学海飘荡。Part5:校园活动 研究生虽然以学术研究为主,偶尔参与下校园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何况上大的校园活动真的很丰富、很会玩!尤其是身在走在时代前沿的新传学院,可以说是怎么新怎么来。短视频、Vlog、无人机摄影,样样都有,分分钟就能给你拍一支MV出来。虽然学院是新成立的,但是全院上下团结一心,活动一出就一呼百应,给人一种家的温暖。2019年10月20日是学院揭牌一周年的日子,当天我们在宝山校区图报厅举行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青春歌会暨2019年师生迎新晚会,各班同学奇思妙想、一展歌喉,呈现出了一场视听盛宴,也为这个芽芽般的周年庆刻上了特殊的记忆。青春歌会此外,全校层面还有更多精彩纷呈的活(fu)动(li)。比如《攀登者》路演活动、中国机长电影公映暨主创见面会、体育文化节、上海大学菊文化节、2019全国大学生酷跑迷你马拉松公益挑战赛、研究生学术节……只要有时间,天天都能往宝山跑。电影党课从右往左:井柏然、吴京、张译2019上大菊文化节酷跑迷马研究生学术节虽然延长校区没有校本部那么大,养不下孔雀,但是撸猫可以有!据不完全统计,整个校园内至少有八只憨态可掬的小肥猫集中分布在三块区域。你走到它们面前停下,它们就会注视着你甚至还会往你的脚边蹭,一点都不怕生。虽然不是学校养的猫,但是对它们来说延长校园已经是它们的家了。经常可以看到有同学带着自己精心准备的猫粮去喂,这也可以算的上是延长特有的校园活动了吧~hhh四教门口的花花喜欢躲在草丛里的大白写在最后 来了上大,你会倍感“压力”,你会觉得周围的人都很优秀,而自己也要逼自己一把,然后你就会发现,这是促使你静下心来潜心学术的动力;来了上大,你会倍感“失落”,你会觉得自己当初的眼界太过狭隘,而别人早已经走在了你的前面,然后你会发现,这是促使你走出寝室了解世界的动力;来了上大,你会倍感“忙碌”,你会觉得自己既要看文献又要做pre根本没有时间,而别人却可以工作学习两不误,然后你就会发现,这是促使你转变思维调整节奏的动力……来了之后,你会发现,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有人曾在我的朋友圈下面评论:好羡慕可以见到xxx老师哦!我告诉她,你书背的遍数越多,见到偶像的几率就越大。虽然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对于这个阶段的你们来说,真的如此。最后的阶段,请加油吧!为自己而战,为梦想而战!明年开学,我在上大等你!

彩排记

这是今年新闻传播学最重要、最全面的学界热点合辑!

还有8天,2020年就正式过了一半,21级的宝宝们渐渐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这个时间截点正适合各位童鞋了解新闻传播学热点。今天学姐将集合彭兰、刘海龙、喻国明、陈立丹等老师等论文,帮助大家快速抓住学界核心热点,为各位童鞋提供一份杠杠的新闻传播学热点复习指南。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十大新鲜话题作者:陈力丹 孙曌闻15G技术热点解析:2019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放5G商用牌照,中国联通与华为联合发布的《5G新媒体白皮书》。对于新闻传播业来说,5G意味着新闻传播过程的重新构建。5G加持的沉浸技术将使“场景”成为未来传播中最为重要的价值变现范畴,其中家庭、交通车载、个人媒体是5G时代三个最重要的应用场景。未来内容的智能分发不再局限于某一平台,而有可能以个人管家的方式通过个人化的场景适配实现。人与物的关系需要被重新审视,一方面物成为外化于人的自我传播的中介,另一方面人-物新互动将赋予传播“物质性”新内涵,而物-物互联也将会构建新的传播形态。此外,沉浸技术在大规模商用中给用户更强的沉浸感与扩张感,带来了对真实性标准的反思;云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发起了更严峻的挑战;物联网成为现实将对过载状态下人与物的关系带来新的反思。2人-技关系热点解析:以往的研究关注的是记者编辑与技术的互动,现在学者们愈发重视算法工程师和技术公司在新闻生产领域的显著影响。有学者发现,大部分算法工程师对算法在新闻传播领域引发的伦理问题了解甚少,对伦理问题的威胁性评估偏低且改善倾向整体趋于保守。也有学者从更为宏观的视角考量算法技术这一新闻传播业中的新客体,认为在对算法进行规训的过程中,媒体是毫无疑问的主角,但这并不仅是一个新闻逻辑战胜技术逻辑的问题,政治逻辑实际发挥着更为根本的作用。3乡村媒介热点解析:2019年是县级媒体融合发展的第一年,乡村媒介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加快,新闻传播学界开始探讨数字媒介在乡村治理、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以及乡村人口的媒介实践效果。4农民工群体热点解析:我国的农民工人数两年前就已经接近2.9亿,农民工群体在身体和心理上游弋于城市与故乡之间,其媒介使用与社会身份建构具有特殊的相关性。新媒介的使用影响着他们如何认识原生社群与市民阶层或者其他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如何锚定自我身份,以及在“有形”和“无形”之间的城市融入体验,成为2019年一个较新的话题。5视频播客热点解析:视频博客即VideoBlog,被缩写为“Vlog”。2018年下半年,中国几大平台或公司相继推出了Vlog扶持计划。2019年,各大媒体采用视频博客进行了两会报道。《人民日报》、央视网等制作了550条与两会相关的短视频博客,人民网发起的视频博客征集活动联动了100多个党媒平台和600多家政务机构,覆盖人数1.8亿。于是有学者乐观地提出,视频博客将被视为短视频下半场的焦点,并在技术融合的基础上通过对传受双方角色的重塑、以人格化叙事替代播报式新闻,实现对传统新闻业的颠覆。6自媒体“洗稿”热点解析:2019年“甘柴劣火”事件引发了新闻传播学界对自媒体“洗稿”现象的关注。如何确定并在法规中界定新闻事实的引述与抄袭,成为一项难题。洗稿行为相对于传统的抄袭,更具复杂性,目前司法层面还没有统一的判定标准。7数字劳动热点解析:数字劳动是传播政治经济学持续关注的问题之一,2019年的话题比较集中。有学者指出,传播学框架中的数字劳动是以劳动的“媒介化”和媒介的“劳动化”两条路径渗透到当下社会的。研究这个问题的目的,在于探讨传播新科技如何作为一种结构性力量嵌入既有社会环境,同时又以自己的逻辑重塑与劳动相关的政治经济环境、劳动过程、劳动控制、生产政体、雇佣模式,以及劳动者的意识形态。8隐私安全热点解析:社交媒体中的隐私安全问题,2019年被给予了更多关注。用户在社交媒体中所遇到的隐私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种:一是网民之间的隐私博弈,二是用户和技术之间的抗争。与此对应的是用户的隐私保护和分享实践也体现出一种矛盾:他们一边诅咒监视者,一边充当着监视者;一边担忧自己的隐私遭到泄露,一边却又在默许让渡属于自己的部分隐私。9技术具身热点解析:“技术具身”的概念是20世纪80、90年代交替时提出来的,从身体知觉角度讨论人、技术和世界之间的关系。技术可能会扩展或缩小身体知觉的能力。2018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界提出“身体”在传播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身体与新媒介技术之间的关系,为新闻传播领域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技术具身”意味着技术融入到人的身体经验中,不再被理解为简单的外在工具。2019年“具身性”的研究较为集中。这方面的研究将身体视为一种媒介,强调心智、身体以及环境三者的一体化,而非身-心一元化或身-心的二元对立。10建设性新闻热点解析:建设性新闻最早出现于欧美的新闻实践,学界的探讨进一步为其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从共时性角度来看,它的出现是为了对抗“冲突性”的新闻报道框架。2019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界不约而同地聚焦这个概念,文章集中。新闻学研究热点作者:束开荣 孙彤昕 段世昌 刘海龙媒介转型:观念实践,概念反思与县级融媒体热点解析:伴随数字技术对传统新闻业产制模式与职业理念的系统性冲击,媒介转型从一种业务实践的类型描述,发展为中国新闻学者分析行业生态、解释媒体变迁的元话语。这种学理探索方面的转变,使得媒介转型本身能够成为知识生产与反思的对象,从而跳脱对行业实践动态的简单描述,并进一步从多元化或者替代性的理论视角中去审视甚至于重新定义当下中国新闻业变迁及其本土化实践。技术视角下的中国新闻业热点解析:数字技术作为行动主体对中国新闻业态的影响,是当下新闻学界研究中国新闻业变迁的主流视角,人与技术的关系成为理解和反思中国新闻场域的新变量。一方面,技术开始全面介入并主导未来的新闻生产实践。最近几年,无人机作为新媒介技术开启人类基于城市天空的观视网络,并建构起一种另类的空间连接与数据收集方式。当前,这一技术设备作为新闻创新被纳入新闻生产过程,与传统新闻实践相比,无人机新闻(DroneJournalism)在采编实践中以抢占第一现场的制空优势,在机械装置的视觉呈现中完成对风险信息的传播与建构。不过,当人类将行动力全面让位于技术设备时,数字技术的使动性与新闻从业者的主体性之间在理念与实践层面所蕴含的悖论无法回避,亦较难调适。另一方面,新闻场域内不同行动主体对技术本身的讨论是建构技术合法性并影响技术实践的重要方式。新闻从业者研究热点解析:或许是由于当前中国新闻业变迁与特定学术资源、理论脉络之间的碰撞,2019年国内学者对新闻职业人群的研究,兼具芝加哥社会学派与职业社会学的旨趣。相关研究从新闻记者的职业困境、职业流动与职业管辖权等三个面向将这一职业人群置于社会阶层、城市生活以及角色冲突与调适的视域中予以考察,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中国新闻业变迁的复杂现实。作为用户与公民的受众热点解析:在媒介技术演进与新闻业变迁的双重语境中,大众媒体时代被不断予以确认的传受关系已经难以恰切捕捉和解释受众(audiences)对新闻生产的影响和形塑作用,受众概念在现象解释和阅听实践两个层面均面临较大的学理困境。一方面,作为用户(user)的受众,正以新闻生产者/传播者/消费者的多维身份在新传播格局中从边缘走向中心,精英主义立场的专业新闻观逐渐被解构,何谓“新闻”的定义权重新转移到用户。另一方面,作为公民的受众在数字技术赋权过程中所开展的媒介批评实践,较难与传统新闻业进行积极对话,研究发现社交媒体语境中的公众参与和媒介批评,常常陷入琐碎化和非系统化的浅批评之中,并可能受到外部力量的干预而扭曲。新闻基础理论研究热点解析:近年来,伴随UGC、公民新闻以及数字技术对传统新闻生产与把关的系统性影响,新闻客观性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悖论进一步加剧。而且,随着非机构新闻生产主体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崛起,以及美国新闻学者科瓦奇(BillKovach)、罗森斯蒂尔(TomRosenstiel)的两部新闻研究专著《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科瓦奇,罗森斯蒂尔,2001/2011)、《真相:信息超载时代如何知道该相信什么》(科瓦奇,罗森斯蒂尔,2011/2014)在中国的译介和接受,学者们将透明性原则与客观性原则进行比较研究,进而寻求解决或者替代客观性原则所面临的学理困境。另一边,建设性新闻(ConstructiveJournalism)作为一种新的新闻业实践与价值理念在2019年进入中国新闻学者的视野,目前国内对建设性新闻的相关研究正处于概念引介与辨析的探索阶段。新闻与社会记忆研究热点解析:民国时期的报人与名记者研究一直是新闻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2019年新闻学研究者注重从新闻社群与媒介记忆的视角介入这一研究领域,记忆的社会学研究以及文化创伤理论进入中国近代政治史与新闻史语境。报刊史与近代政治热点解析:2019年的报刊史研究,注重在专门史与近代政治史的脉络和问题框架中组织材料与观点,试图开拓研究视野从而避免内卷化的学术意图比较明确。具体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再囿于新闻本位、内容考辨的传统新闻史论研究的大框架,阅读史、观念史与概念史等成为报刊史研究的新视角;二是,在政治史框架中关注民国边缘报人群体的办报实践;三是,对民国大报的持续聚焦更加强调报刊与报人的社会与政治实践。新闻学科建设与反思:四十年与七十年热点解析:2019年,国内不少社科期刊以及综合类学报紧扣两个时间点即改革开放四十年与建国七十年,推出学科建设与反思专题。在这个背景下,新闻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的话题再次引起国内新闻学者的兴趣和重视。一方面,研究者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前后到改革开放初期关于“新闻无学”的论争进行历史梳理,认为尽管该论争由于客观原因没能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它实际上起到了拨乱反正、引发新闻学界思考的作用,对于百废待兴的学科建设不无裨益。另一方面,如果从学术场域的内在逻辑出发,与“新闻无学”论争相伴随的是近70年来,新闻学的学科合法性及其在主流人文社科学术场域中的边缘化,这其中尤以研究方法问题为代表,研究者认为研究方法的规范性不足,不仅导致学科内部难以进行持久深入的对话和知识积累,也造成了新闻学与传播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对话的障碍.新媒体研究热点作者:李多 彭兰社交媒体使用倦怠:过度连接的后果热点解析:当社交媒体开始占据互联网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户也感受到了过度使用的压力与倦怠。社交媒体相关研究报告显示,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社交媒体使用带来的占据过多时间、睡眠减少、视力下降、隐私泄露等消极影响,开始逃避社交媒体。通过权限设置来减少在社交平台的自我暴露、降低使用频率或不使用社交媒体等行为,也开始变得普遍。信息贫富分化与“使用沟”:数字鸿沟的新形态热点解析:社交媒体倦怠在很多时候与过度连接带来的信息过剩相关,但并非所有网络用户都面临着信息过剩,信息贫困现象依然存在,它也受到研究者的持续关注。2019年这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儿童、病患等群体。理论上的探索也从早期的“知识沟”逐渐深入,信息贫困这个命题本身、接入沟和使用沟的关系及中介要素等成为探讨的重点。信息贫困与数字鸿沟这一问题相关,而近年来,随着接入沟的问题逐渐得到解决,对数字鸿沟的研究也开始转向“使用沟”的研究。学者们也对使用沟弥合的多种途径进行了考察和探讨。互联网扩散中的“后喻文化”,是对数字代际鸿沟和区域鸿沟的自发性弥合机制。而对于农民群体,因为农民在使用手机获得各种信息的时候,通常是基于原有的熟人社会关系网络,信息获取方式带有很强烈的乡土社会色彩,因此可以利用代际传播促进贫困家庭的数字反哺,强化村里“能人”的信息传播能力和重视广播在信息扶贫中的传播效果。从社群化到圈层化:网络对社会结构影响的深化热点解析: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结构,网络中的社群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2019年,对网络社群的研究有一些新的拓展。此外,网络的圈层化这一现象,也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在各类社群中,粉丝社群尤其引起研究者的关注,粉丝社群的“自组织性”也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周琼(2019)提出,自组织性是网络社群传播的特有秩序。网络用户在掌控内容生产的同时,也在利他主义的驱动下,构建共享、开放、平等、自由的参与式文化样态,通过参与和互动实现自我赋权。喻国明等(2019)结合自组织过程的五步建构,进一步明确“自组织是粉丝群隐含的建构逻辑”,并指出能人是粉丝关系网的核心纽带。在自组织机制中,社会资本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一些研究者也分析了影响社会资本的相关因素,如周琼(2019)的研究发现,评论可以增加个体的桥接型和凝聚型社会资本,而单独的点赞则对此没有积极影响,只有评论和点赞相互配合,才能对社会资本产生促进作用。数字劳工:边界模糊地带的剥削热点解析:2019年3月,IT业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996”运动,程序员们揭露并抵制互联网公司的“996”工作制。“996”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媒体、公众讨论的热门话题,并入选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基于互联网交互技术形态的发展,新型劳工人群应运而生,如我们所熟知的“水军”、网络主播、滴滴司机等。早期的研究探讨了数字技术对制造和服务业工作转型和劳动贬值的影响,以及对媒体行业工作者带来的冲击,包括工作机会的减少、薪酬的降低、与日俱增的工作强度、社会福利的市场化、举步维艰的集体行动和抗争等。2019年的数字劳工研究不仅在原有的话题范畴内进行了深入探索,还把目光投向了因数字技术不断模糊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边界而衍生的产消合一者。“信息时代的来临大大丰富了劳动的内涵,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和颠覆了传统的劳动模式,社会经济结构被重构。为此,辩证地认识数字劳动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短视频:“转基因”的新视频文化热点解析:2016年,短视频行业崛起并快速发展,到2019年6月,中国短视频行业的用户规模达8.57亿人。同时,用户的短视频使用时长占总上网时长的11.4%,超过综合视频(8.3%),成为仅次于即时通讯的第二大应用类型(新浪VR,2020)。新闻短视频渐成主流报道形态,“从媒体‘全视化’转型实践来看,短视频和直播是其主要的呈现形式,其中又以短视频为重”。短视频掀起的后媒体浪潮标志着轻传播纪元的来临。网络直播:虚拟的日常,遥远的在场热点解析:2019年,网络直播行业格局稳中有变。具体来看,行业资源进一步向头部平台聚拢,中部平台抱团成常态,尾部平台几无生存空间。用户红利见顶,平台纷纷下沉,出海开拓新市场。与此同时,“直播+”战略,在2019年释放出更大的能量,尤其是直播+电商。“直播+”带来了更丰富的内容和体验,技术的发展则进一步打破边界,让不可能成为可能。互联网空间治理:共建有序的网络世界热点解析:2019年是互联网诞生50周年。方兴东等(2019)将50年全球互联网发展史加上史前10年和21世纪20年代开始的10年,划分为7个阶段:基础技术阶段(以计算机广域网和数字通信技术的成熟为标志,尤其是包交换技术的突破)、基础协议阶段(TCP/IP诞生)、基础应用阶段(电子邮件、BBS和USEnet等应用普及)、Web1.0阶段(WWW启动商业化浪潮,浏览器、门户和电子商务等应用普及)、Web2.0阶段(博客、社交媒体兴起)、移动互联阶段(APP兴起)、智能物联阶段(AI广泛应用),提出互联网史就是一部人类扩展互联的文明史,同时指出,数字鸿沟、地缘政治、超级平台的发展和治理问题是当前形势下的严峻挑战.隐私权:信息自由流通语境下的价值困境与多元平衡热点解析: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网民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在饱受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相关问题的困扰:人脸信息在网上被公开兜售、APP平台未经同意收集用户个人信息、与朋友的聊天内容与营销推送总是“不谋而合”,让大家越来越深地陷入隐私焦虑。隐私保护范围的确定源于人们维持社会距离的诉求和对亲近程度差异的划分.数据迁移权源于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传播科技对隐私自主的深层威胁、社会对人类人格尊严的日益尊重以及社会对个人数据财产价值与信息财产的日益重视。通过加强主体对个人数据控制的方式,积极应对现代传播科技的隐私挑战。但它也带来了网络安全威胁、企业负担增加和用户福利减损等多个维度的结构冲击。隐私保护总体趋向被动和防守不利的局面,隐私保护逐渐失守的主要原因有用户、企业、伦理、法律等层面。与问题相应,学者们在隐私权的保护措施上也进行了探讨,提出包括建立全方位隐私保护共同体,动态收集下的动态告知、侵权之后的有力救济、个人权利的主动行使和信息权利的集体保护等。此处还有2019年传播学热点、智能传播热点、中国传媒经济研究热点、新媒体研究述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热点,受推文篇幅局限,学姐已经2019年所有学界热点做成了导图啦!作者:羽生编辑:羽生主编:羽生爱传播专注新传考研辅导多年,想得到更多新传前沿热点及干货分享,可以关注我,或请关注公众号:爱传播。

本然

2020新传考研都考了啥?复试初试咋准备?

近日,爱传播发布了2020年新闻传播类百所高校的合集,整体扫过去,20/21级的同学可能都会有点蒙。我们这篇文章的目的主要是对帮助即将备考复试和初试的同学,将新闻传播学的命题趋势和考察的侧重点进行系统分解。前言:本篇文章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分析2020的真题:1、把握新传考研的“热点”,数据说话,告诉你今年的高校都喜欢考什么。这份数据是将2020年百所院校的真题放到数据分析软件里分析出来的结果,将最核心的考点一一罗列在你面前。2、 把握新传考研的趋势,告诉你过去三年考察的变化与不变。笔者将今年的数据和往年的数据进行综合对比。3、 系统把握学科的脉络和发展,将考察趋势和学科的发展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分析,旨在帮助入门的小伙伴从侧面认识这个学科的变动与发展。十大命题趋势分析01学科的融合背景下2门专业课考察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学科的融合既反映在学科外部,也反映在学科内部。如果说站在十字路口的传播学科与外部的其他学科交融与对话,已经由来已久。那么学科内部出现大规模融合,主要来源于最近十年新型媒介的冲击。反映到命题中,许多考生会发现,334和440的界限、理论和实务的考察界限愈发模糊,为数不多的区别主要体现了史论和操作题上。这其中的原因,也许正如李良荣老师所说,如今的新闻业是互联网的新闻业,学者们已经突破了“小新闻”的框架和大众传播学的领域,体现出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包容的学术胸怀。02院校之间的考察正变得越来越相像我们无法否认的是,像诸如北师大、南大学硕、苏州大学、暨南大学等院校的真题中,肉眼可见喻国明、胡翼青、陈龙、刘涛等“掌门人”的影子;像诸如清华、南师大、天师大、厦大等院校的真题中,仍然可以寻觅到一些既有的考察惯性,这与它们的研究特长有一定关联。但是,从百所高校真题的数据样本中,我们看到了两个现实问题:一个是规模更大的是在选题上逐渐趋同的院校团体,毕竟,国家社科基金指南的课题是有限且聚焦的,我们关注的学界和业界的核心问题是聚焦的;其次是那些关键院校的掌门,本身就在主流视野之下引领学科的潮流,因而他们关注和考察的话题,后来也成为了我们的考题。03考察极其关怀中国发展的现实问题与社会治理的问题首先是,媒介与社会的话题作为近年学界探讨的核心话题,大规模的考题是以“媒介是如何重构社会关系”、“媒介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等角度在设问,媒介与中国城市生活的高度互嵌,已然是当前的社会景观。其次是,大量考题直接和间接的关注中国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考点便是“舆情治理”,词频统计中“舆论”是仅次于“传播”和“媒介”的关键词。如果考生不能把握中国社会最根源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心理,解这样的题也不过是雾里看花。此外,还有政务媒体/主流媒体发展与国家治理、媒体发展与国际传播等,这也都是当前中国发展与媒体关联的重大现实问题。04主流媒体发展与考察的与时俱进,“两会”作为着眼点与突破口每年的两会作为主流媒体的“阅兵式”,在持续输出考点上,从未让我们失望过。2016年两会输出了VR沉浸报道、2017年输出短视频、2018年输出人工智能与竖视频,2019年两会输出的Vlog(8次)、人工智能(21次)、VR(8次)、5G(13次)累积贡献了50次考频。同时,无论自媒体发展多么迅猛,对于话语权的分化多么明显,最让命题人关心的,始终还是广大的主流媒体。仅“主流媒体”词频就出现了20次,超过“自媒体”的17次,这还不算超过60次的媒体融合发展的考察。05传播学领域对于大众传播及大众传播理论的反思未曾间断传播学这样一个在美国建立学科,无论是在本土的发展,还是在课本的书写中仍然难以摆脱“美国中心”的立场,但随着传统的大众传播理论在互联网情景下大规模的不适用,在学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对传统课本理论的反思与抵抗声音。这种抵抗在今年的考察中呈现的特征是:其一,对阐释力更强的传播理论考察比例提升,诸如传统媒介环境学派理论与新兴的媒介化理论(媒介研究的考察已经对效果研究的考察形成压倒性优势)、欧洲源流的批判理论、重返芝加哥学派、北美的传播政治经济学派、传播传递观之外的其它传播观念、符号学与修辞学等,以往相对冷门的考点,都愈发高频的出现在考察中。其二,提升对于思想史与研究方法的考察比例(两者累积超过80次考察),通过对传播思想史与研究方法的综合性反思,重新确立对传播学科的系统认识。其三,传统大众传播理论的考察比例的下滑,在我们统计最高频的十五大传播学基础考点当中,传统的大众传播理论仅占7席位。当然,议程设置认为佩戴着学科的“理论王冠”,以28次位列单一理论考察频次第一。06媒介技术考察成为大部分问题的出发点即便我们在进行整体的梳理和反思,媒介技术也几乎成为以上这些趋势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们总结的宏观结构五大要素的考察频次里面,技术直接相关的考频达到了135次,仅次于政治的159,远超过社会(81次)、经济(65次)、文化(43次)。07容易被低估和忽视的传播流派与传播思想史的问题在传播学的十五个基础考点的统计中,排名第一的是传播学流派,累积出现56次,这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当然,将学派的综合统计同单个理论相比有些不科学,但是即便将流派与所有效果理论的考察进行对比,也只是少了20多次。我们想要强调的一个问题是,这个比重还会向上浮动。此外,思想史作为认识传播研究的方法论,对摆脱旧有框架的束缚重新认识今天的传播现象,有着重大意义。而这一层意义,被当前的考生们极大的低估和忽视了,以致于考生一旦面对相对宏大的议题和抽象的传播观念,便立刻束手无策了。08传统业务的理论问题仍然是专硕的核心在我们的统计中发现,大部分MJC的命题高校在实务考察中比我们想象中要克制许多,传统的采、写、编、评的技法和意识仍然是考察的核心,对于考生业务基本功的要求丝毫“不敢懈怠”。例如,采访的词频达到了65次,排到了所有词条的第五位(前面是传播、媒介、舆论、网络),而且其中涉及的大多数传统技法和意识。09研究方法覆盖学硕考察并开始向专硕蔓延研究方法考察比重和范围在去年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部分院校的学硕有考察传统,这并不奇怪,但是不少专硕也开始考察,考察的难度和细致程度也在提升。这也与新闻传播学近年的研究发展有关,以往广受诟病的研究规范问题,伴随着大量的海归学者、其他社科研究背景的学者涌入新传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也进一步辐射到了考卷当中。10热点非常重要,但是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汹涌16年前后,你会在院校的命题中,明显感觉到那种技术突进给这个学科的压迫感,很多院校的命题风格,毫无征兆的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一些在业界尚未形成广泛影响的应用也可能出现在考察中。近两年,又会明显感觉到,即便仍然会有考纲变动的情况,但很难出现意料之外的热点了,甚至对我们辅导团队而言,热点都讲的有些超前了。例如,我们现在其实还是考2010前后相继起势微博和微信、2015年前后形成影响力的今日头条、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的遗产、2017年开始广泛讨论的智媒,5G、区块链虽然来势汹汹,但由于应用尚未成熟,也还未大面积的成为考点。值得注意的是,传统考点仍然集中在拉不开差距的名解和简答区,热点则大范围的聚集在拉开分数差距的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答题区,它们或是直接考察,或是需要大量调配热点案例来支撑。这样一看,热点的拓展仍然是复习的重中之重。关键学科领域的命题特征分析01 新闻学——所剩无多传统新闻理论考点已经被传播学、马新观、媒体融合挤压的所剩无多注:这里所说的新闻理论并不包括分布广泛不均的新闻史和新闻实务。关键结论:1、2020年考频前三的是舆论学、马新观、新闻生产,2018-2019年则是新闻真实、舆论、伦理与法规。2、舆论的考察对其他传统新闻学理论的考点呈现压倒性优势,而舆论学本身的解题和破题其实并不依赖传统新闻理论,而十分依赖传播学理论和视角。其中,舆论监督、舆论引导分别考了25次,几乎赶上议程设置的考频。3、马新观的考察几乎全方位的包裹和覆盖了传统新闻理论,即便考新闻真实,答题中常常涉及的是马恩视野下的新闻真实,考宣传考的是X的宣传观,考新闻事业性质关注的是党性与人民性统一,诸如此类。4、马新观的考察直接涉及到:11次的党性原则考察、22次的X及其相关讲话、10次四力、8次四全……这其中还不包括政治家办报、反客里空这样的史论当中的间接考察,舆论学和宣传学的大规模的相关考察。5、新闻真实问题,虽然与过去2年的主导相比有所滑坡,但依旧是堪比“议程设置”的“巨无霸考点”,相关考点直接出现频次是31次,这还不算谣言传播、伦理与法规、网络治理等间接考点。6、新闻事业、新闻生产的相关问题,一部分与马新观的问题考察融合,一部分与媒体转型与融合发展的问题融合,属于“互联网的新闻业”再难成为一个纯粹的新闻学问题考察了。7、值得注意的是,新闻生产(54次)的创新形式中:机器人新闻7次、建设性新闻5次 算法新闻7次、新闻游戏2次、虚拟现实6次。8、专业主义(16次)的考察看似有所下滑,其实不然,今天对“新闻工作四力”(10次)的要求是一种专业主义,对传播伦理和道德(18次)的要求也是一种专业主义。02 新闻实务——业界最为珍视,时代稀缺四个关键结论:1、 行业的巨变,并没有动摇考察的初心。传统的四力,仍然是吃(na)饭(fen)的关键。2、 假新闻泛滥的年代,记者的核实流程被高度挤压的年代,新闻采访的基本功成为考察之最。3、 观点过剩与事实稀缺的年代里,调查性记者在行业凋零,解释性报道(9次)、深度报道(8次)、非虚构写作(8次)相继成为考察焦点。4、 当负面情绪和社会焦虑成为普遍现象的时候,建设性新闻(4次)这样的考点有望在明年覆盖的更深远。03 传播学考察——宏观层面技术与政治为考察底层逻辑媒介与效果理论依旧为考察核心关键结论:1、媒介研究已经超过效果和受众研究成为绝对的核心。这并不让人意外,学界整体的研究对象中心,已经从“受众”与“内容”为中心,转向了以“媒介为中心”。2、媒介研究考察,主要分布在媒介环境学派理论、媒体融合发展、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影响、媒介技术与互联网发展史等几个方面的考察。一个细节——麦克卢汉是2020年出现频次最多的学者,超过拉扎斯菲尔德(7次)、施拉姆(6次)。3、传播学流派的重要性被大大低估了。这在上文的十大趋势中有探讨。4、效果理论2020的年考察频次排名依次是: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框架理论、数字鸿沟与第三人效果;2018-2019年是议程设置、数字鸿沟、意见领袖、沉默的螺旋。毫无疑问,重合的三个仍然是考察的巨无霸,框架理论容易被忽视,而且这个理论的可以阐释的上限非常高,幸而我们团队在模拟考的命题中单独强调了。5、社会责任论考了17次,甚至超过把关人、数字鸿沟,想必让很多人意外,我也很意外。6、从媒介技术的考察趋势来看,可以说“平平无奇”。社交媒体、智能媒体、移动媒体(直播与短视频、5G)“三驾马车”,齐头并进。这条线索从10年就开始起势:10-13年移动互联网发展与社会化媒体发展相辅相成‘2014-2016年“互联网+”作为顶层战略推行;2016开始互联网经济模式不断创新,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相继释放影响力,直播与短视频平台也开始起势;2017-2019年智能技术开始全方面的渗透到新闻业和人们生活的日常,再来是区块链、5G等在已有技术基础上继续叠加。至此,媒介环境的发展线索与命题线索基本成型,最近2年再无大的波动。7、大数据和算法这样的底层技术,仍旧会持续热门。同时值得注意的是,5G、VR、物联网在明年或许会有上升势头8、从宏观层面来看,政治和政治传播依旧是学科的核心。这不意外,毕竟学科是做总统选举研究起家的。从外部的趋势来看,2016年美国大选的研究遗产延续至今,2020适逢有一个选举年,可以继续拭目以待;从国内的考察来看,对内和对外政治宣传、舆论学、后真相政治、社会动员与抗争等这些都不会被未来的考察放过。9、经济的话题依然是考生不得不面临的难题,更难的是传统“传媒经济”和“网络经济”运行逻辑的截然不同,逼迫着没有广告学考察要求的考生,必须要理解数字时代的营销传播特征,对于MJC来说,必须要清楚社群营销、场景营销、智能营销等的运行逻辑。传媒经济的本质已经不仅仅是注意力经济和影响力经济,考生们需要运用关系经济、场景经济、数据经济、网络经济等新经济模式逻辑去破题解题。10、对文化话题的考察,也不再少数。需要考生们对关注媒介文化的批判学派,尤其是文化研究学派的理论更为熟悉一些。同时,跨文化的考察也不再是武大、云大的专利,国际传播、网络空间中的文化冲突都开始被很多院校的考察提及。04 媒体融合——保持着政策驱动与技术驱动的考察关键结论:1、媒体转型对应的媒体融合的问题,是一个不断变动和需要重新注解的考点。很多时候考察的注解的更新,总给人一种“物是人非”之感,例如,今年考的”全媒体”已经不是前两年的“全媒体”。2、媒体融合的考察中,主要围绕着2条线索进行,一条是技术发展对传媒转型的影响;一条则是2014年以来关于融合发展的文件与讲话精神的贯彻落实。去年以来的“县级融媒体”的文件精神和年初的“四全媒体”讲话,都无一例外的成为选题的核心。3、 众多转型案例里面,“总台”和“联播”(9次)当属今年最耀眼的考点。4、自媒体(17次)的考察没有想象的那么多,但17次考察中有12次都聚焦在自媒体治理的相关问题,这一点也与政策趋势一致。05 广告公关——趋向实务与业界实践贴合关键结论:1、 营销传播(27次)整体上成为第一大考点,这与近几年业界不断拓展的各类实践创新密不可分。2、 品牌传播(18次)的考频出现大幅度提升,这与国家层面推动下的国家品牌与传统品牌的发展有关。3、值得注意的是公关活动策划和危机公关应对成为了主流考察对象,可能和今年层出不穷的危机公关事件有关。4、 互联网广告部分,原生广告的考察比较多,这与过去2年的情况一致,原生广告在业界也逐渐成为了各个广告主投放的首选,需要特别注意一下。5、广告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复习过程中应该时刻保持理论和案例的联系,在进行案例分析和案例实操的时候要思考到用了什么样的理论,对于理论进行理解时也应搭配相应的案例。07 设问方法:A对B的影响成为最常考的命题方式1、 问影响的题以压倒性优势占据榜首,这其中有超过八成是媒介技术的影响。2、 概念对比作为困扰考生备考始终的命题,其实出现频度并不高(15次),并且绝大多数考察是类似对比“消息”和“评论”、“新闻”与“宣传”这样差异较为明显的基本概念。3、 问看法这种“你答什么都行”的设问方式,还是很流行(26次),人文社科的作答常常就是这么开放,没有很多束缚。4、 可见背景、内涵、意义、特征、成因、影响等要素,一直都是知识点记忆的基础要素。敬请期待,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为大家分析2020全国重点院校真题,本篇为整个系列的总论,配套使用,效果更佳。爱传播祝愿21级&20级的各位同学,备考顺利。作者:文冲、璐璐编辑:羽生主编:羽生寒假别浪费欢迎挑战自己碾压对手我是爱酱,专注新传考研辅导五年,想得到更多新传前沿热点及干货分享,可以关注我,或请关注公众号:爱传播。

无失

择校20/四川大学新传考研考情分析

本期嘉宾大家好,我是爱传播的大鲨鱼,今天将由我来为大家讲解四川大学的新闻与传播考研情况。我是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的研三学生,2019年获取硕博连读拟录取。从事考研辅导2.5年,系统带过初试、复试课程,参与过大量论述批改、模拟题批改工作,目前形成了一套成型、完善的新闻传播学框架和知识体系。现担任爱传播四川大学全程班班主任。本期目录:1、院校信息2、招考信息3、参考书目4、知识版图5、真题分析6、备考经验7、相关备考技巧院校信息1、整体来说,选择考研,是一个至少不算坏的选择;选择川大,也是一个至少不算坏的选择。早在四川大学的前身锦江书院(1704年)和尊经书院(1875年)设立之初,即开设中文学科。文学院历任院长有向楚、朱光潜等学术名家,曾任中文系主任的有谢无量、刘大杰、潘重规、杨明照等著名学者。1998年又进行调整,将原四川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与原四川大学新闻学院合并,组建成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3年,学院进入首批十所与地方宣传部门共建(“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序列,加挂四川大学新闻学院院牌。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下设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与媒介经济、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符号学等7个二级学科点)和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及新闻与传播硕士(MJC)、出版硕士(MP)2个专业学位点,现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设有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新闻与传播硕士、出版硕士2个专业学位点。2、川大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各种层次的办学体系、新闻传播一级学科在第二轮、第三轮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先后排名全国第五。在第四轮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等级为A,新闻传播学学科等级为B+。学界和业界都有各色的排名,更多具体的数据就不多扯了,只说一下个人意见,认为大陆范围内除复旦人大没得比、和其它学校基本就是55开,基本排名6+-2的范围之内,中传实力也很强悍,毕竟是一整个学校对抗别的学校的一个学院,过于巨无霸了。另外这里提一句,如果现在就有兴趣从事学术研究或者有读博意愿的,择校的时候最好选择一所有博士点的学校。3、顺着博士点的事情来说,川大的学术平台还是很强的,比如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社会舆情与信息传播研究中心、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与腾讯合办企鹅新媒体学院、符号学研究所、新闻传播研究所等等……..此外川大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最新施行了博士的考核制,与密苏里大学等一批国外院校都有学术项目,整体的深造和交流机会还是很多的。4、实习、就业不都错,不过这个是后话了:具体附链接自己可以看一下,年薪15+应该没问题,实习机会成都本地一般,不顾去往北京、深圳等地还是容易找到合适的实习机会的。5、符号学主阵地:蒋晓丽、赵毅衡、胡易容、陆正兰、饶广祥等教授或副教授传播学主阵地:张放、黄顺铭、朱至刚、张玉川、徐沛等教授或副教授其它方面:蔡尚伟、杨效宏、操慧、王炎龙、朱天、陈雪奇、侯洪、曾娅妮等等无论是学术能力还是实践能力,川大的师资团队都是过硬的,这点是毋庸置疑的。招考信息1、学费部分专硕(新闻与传播专业):16000/学期;学硕:7200/学期 学制都是三年。奖学金覆盖比例还是挺高的;研三会根据成绩再评一次。2、录取人数:(川大不提供报名人数,大致报名人数在1000~1200人左右),大致也就是7%左右。参考书目1、我这里根据个人的经验对参考书目进行了筛选和整理,有些书籍并非川大指定参考书,但是个人认为如果想对新闻传播学有个整个深入的理解还是必须要阅读一下的。而对于一些川大指定书目,个人认为首先知识点过于老旧,其次知识点过于分散,最后知识点并没有什么特殊性,所以建议从笔记、教辅书籍等地方集中吸收。参考书籍类型:川大必读+核心补充+辅导资料补充+新媒体川大必读: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彭兰《网络传播学概论》核心补充: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和外延》、李彬的《传播学引论》建议从辅导资料补充:中(外)新闻史;新闻采写;广电;广告;编辑;舆论公关;研究设计和策划。新媒体:这部分靠书意义不大,尤其是从经典理论到新媒体的衔接靠已有参考书更是无用。知识版图1、传播史论:经验学派+批判学派+媒介理论 2、新闻史论;新闻学理论+新闻史3、新闻实务:采写编评摄 4、其它内学科:广告营销学、广电学、舆论学、产业经营5、媒体与社会:健康传播、政治传播、国家传播、全球传播、环境传播、文化传播、游戏学、公关、科技传播等等6、新媒体:新技术-新媒介-新媒体-新社会-新问题-新应对真题分析提前注意一下:现在看真题没什么意义,还不到针对性复习的时候、建议七月份左右看起来,注意分类整理、注意频率统计。重复率:新闻史、经典理论、广告、新闻编辑部分重复率极高生僻刁钻率:大致在25分以内,不影响你的基准分(120分)获取。以下以19年学硕和专硕数据为例,90%以上的知识点在爱传播的系列课程中均有涉及,所涉知识点也没有知识板块之外的。四川大学636一、名词解释1、红色中华(全程班-基础课)---新闻史2、商务印书馆 ---新闻史3、计算传播学 (全程班-基础课) ---新媒体4、像似 ---符号学5、品牌 (全程班-基础课)---广告学6、涌现 ---新媒体、生僻概念二、简答1、简述新闻游戏(全程班-暑期课,冲刺课)---新媒体热点概念2、简述叙事蒙太奇(全程班-基础课)---广电学3、选一款近年来的爆款融媒体产品,分析并评价。 ---新媒体4、简述19世纪70年代到清末的国人办报历程。(全程班-基础课) ---新闻史热点三、论述1、分析批判研究,阐释研究,实证研究的异同(全程班-暑期课程) ---传播理论2、用新闻传播理论分析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措施。 ---传播理论四川大学9161、象征 ---符号学2、跨界营销(全程班-基础课)---媒介经济学3、全媒体出版 ---编辑出版学4、华尔街日报体(全程班-实务课)---新闻采写5、中国的西北角 (20天20题)---新闻史6、皮尔斯(全程班-基础课)---符号学1、简述符号,商标,品牌的关系。---概念辨析2、vr对视频内容生产的影响 (公众号推送)---新媒体与新闻生产3、网络新媒体对自我表露自我呈现的影响(暑期课,冲刺课)---新媒体与传播理论三、写作给了一段央视在70周年报道中用ai剪辑视频的材料,写时评。---新闻评论四、论述1.智能技术的运用,对信息内容呈现的变化(全程班-冲刺课)---新媒体与新闻生产2.用消费主义传播学分析天价热炒风潮 ---传播理论与实践川大MJC 334一、名词解释 1、新闻发言人 (全程班-基础课)---新闻学2、路透社 (全程班-基础课)--新闻史3、《多种声音一个世界》 ---发展传播学4、戈公振(全程班-基础课)---新闻史5、新新闻主义 (全程班-基础课)--新闻学6、全媒体 (全程班-基础课)--新媒体1、举例评析新闻标题制作与走向。(全程班-实务课)---新闻采写2、结合实例分析特稿的困境挑战。(全程班-实务课)---新闻采写3、从重新定义互联网音频行业的角度谈谈耳朵经济 ---新媒体4、新闻失范表现和影响因素 (全程班-冲刺课)---新闻伦理三、论述题结合实例谈5G对新闻传播实务的影响 (全程班-冲刺课)--新媒体与新闻生产四、媒介批评 关于大数据云计算助力改变虚假收视的媒介批评。---新媒体与新闻伦理川大MJC 4401.休眠效果(全程班-基础课) ---传播理论2.王韬 (全程班-基础课)---新闻史3.新闻要素(全程班-基础课)---新闻学4.传播隔阂 ---传播理论5.重点访问(全程班-基础课)---研究方法1、简述葵丑报灾(全程班-基础课)---新闻史2、简述“音响评论” ---新闻采写3、简述施拉姆提出的大众传播模式 (全程班-基础课)---传播理论1、论述全媒体时代下记者的素养和责任(全程班-冲刺课)---新媒体与新闻工作者2、论述中央厨房的特点,优势和不足(全程班-冲刺课) ---新媒体四、实践在三台合一的背景下,请结合实例谈谈你对“使广播可看,使网络可听”的理解(全程班-暑期课,冲刺课) ---新媒体备考经验6月前:入门、培养兴趣阶段好读书不求甚解;不要死磕,建议打开格局、不妨读的散一些。理清学科脉络和理论联系最为关键!---必须完成: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彭兰《网络传播学概论》。此外需要看过中外新闻史(任选一个版本即可);或看罗杰斯《传播学史》---选择性补充: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和外延》、李彬的《传播学引论》---除此之外,建议多看些公众号的东西,建议不要没有选择情况下看论文10-11月:论文一定要关注起来(有人帮你选择效果会好一些)---论文、教辅等重心落在新媒体、时事热点和经典理论和新媒体的结合过程中。(过于庞杂,靠自己琐碎的积累难免走很多弯路)---新闻消息、评论、策划、研究方法设计要熟练起来,根据个人备考经验,老师给你点几句话比你练十几篇都管用,尤其是是对于新闻消息写作,只要不踩某些坑其实就成功了一大半。---答题模板、答题思维要训练起来,后期要进入练笔阶段,这部分也还是需要有人给予你积极反馈的,不然永远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12月:新媒体、背诵和练习---继续强化更新新媒体部分知识点---整体开始背诵、尤其是新闻史和基本理论部分---注意前一阶段提到的各种练习---答题思维一定要打磨好相关技巧1、xmind用起来:不要着急大段摘抄笔记,耗费时间不说,也不利于知识的整体和框架的形成。2、手机网络不要抛弃:新闻传播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切记不要换个功能机,找个没电没网的地方对死磕。3、倍速播放节约时:有些视频信息量并没有那么高,加个倍速丝毫不影响知识的吸收,对于有些课程也是,如果可以直接选择录播就好了。4、准“新媒体”实践:建议微博、豆瓣、知乎发发“牢骚”,热点评论一下,写点儿小东西。理由有二:一个是这也是总结和回忆的过程;二是也算是实践经验。可以辅助你理解整个新闻与传播。当然说的是前期(六月底前)。5、公号读起来:爱传播、再建巴别塔(建议基础好再看)、主编温静、新京报评论6、态度专一:坚持---所谓“有用的废话”,只是因为你把信息当成了行动而已。不管你最初的出发点是什么,你只要记住这是你的选择,也是你唯一的选择!7、担心、焦虑和苦恼的时候怎么办?---动起来!你所有的焦虑、彷徨和纠结都源自于你的静止!参考一个自己学习骑自行车的案例,一直都想让自行车平衡了我再骑,这样永远学不会,你得先歪歪扭扭的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进而平衡。8、危险之处也是救渡之所!---海德格尔 察觉到危险就有解脱的风险,至少比浑然不知的好。这句话也适用于学习的过程中,不要老是待在舒适区,保持焦虑、不要问我要怎么摆脱焦虑。9、多讨论,多交流:别说这种讨论交流吸收不了什么知识点和信息,正确的理解是交流的目的在于在交流的过程中让自己的思路更清晰,理解更到位,而不是想着我要吸收多少的信息,我所吸收的信息对我有什么意义。tips小答疑1 、川大会不会歧视?基本不会,至少不会因为你的本科院校来歧视你,毕竟太好的学校也会选择考川大的研究生。2、 川大食堂好不好吃?搜搜微博热搜就好了,而且坐拥成都宝地,这个就不用担心了。3、看不看本科成绩?基本不看,毕竟有考研成绩作为依据,相较而言更关心你的实践经验和有价值的证书。4、六级没过会不会有影响?也是一样的道理,已经有了考研成绩作为依据,六级的参考价值就不是那么高了,如果你有专六、专八的成绩,那倒是挺亮眼的。我是爱酱,专注新传考研辅导六年,想得到更多新传前沿热点及干货分享,可以关注我,或请关注公众号:爱传播。

殡葬师

择校11/兰州大学新传考研考情分析

嘉宾介绍:爱传播豆豆兰大2018级新闻与传播专硕。本科来自双非院校,跨考新传,一战上岸。总分401分,新闻实务135分,新闻理论129分。考研时报了爱传播的实务课和答题全程班,考研上岸后加入到了爱传播团队,主要担任爱传播20级、21级兰大定向全程班班主任,以及实务和答题批改组的批改老师。在过去的两年,帮助了很多备考兰大以及其他院校的学弟学妹们,也希望能够尽力帮到今年备考兰大的各位小可爱。【目录信息】1.院校介绍2.招考情况3.参考书目4.最新真题和考情5.备考经验和复习技巧院校介绍兰州大学座落在古丝绸之路重镇、“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兰州,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我国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是“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考研B区唯一一所985高校,报考的性价比还是非常高的。与其他一些985双一流高校相比,备考兰大的竞争力可能没有那么大。再者,兰大在招生的过程中也是以考研成绩为录取原则,并不存在所谓的“本科歧视”,不管你是二本出身,或者说三本出身,还是跨专业的同学,只要你有能力,达到招考的分数,兰大的门就会为你而开。对于想要获得985学历来提高自身未来竞争优势的同学来说,兰大真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9年的兰州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83年兰大新闻独立建系,并很快进入全国前列,曾被誉为“全国第五,西北老大”。2004年,组建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目前学院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硕士点,正在努力建设一级学科博士点,2019年已通过兰州大学自主审核博士点校内审核程序。其实兰大在全国范围内是相对较早开设新闻专业的学校,之前兰大新闻也有过非常辉煌的时期,但是由于兰大地处西北,受地理环境因素限制,兰大新传的师生流失比较严重。之前有同学会怕报考兰大不便于去北上广或者其他地方实习就业,这个其实不大会有影响,大家不要担心,读研之后,研一修完学分,你想去其他省市实习什么都是完全可以的。而且据我了解,以后不管你是选择读博还是工作,学界和业界对兰大新闻院的学生认可度都还挺高的。目前我们学院也已经完成了博士点的审核,这对于大家来说也是一个利好消息,以后如果想要读博,也可以考虑兰大本校。校友声誉高:校友遍布国内传统媒体及新媒体,声誉很高,在新华社系统、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中央级新闻单位工作的有数百名,多是所在单位领导和业务骨干。校友在“中国新闻奖”、“全国好新闻”、“韬奋新苗奖”等全国性新闻作品评选中多次获奖。科研与服务特色鲜明、水平一流:学院重点进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新闻与传播事业的发展研究,被誉为中国新闻、公关、广告教育及策划领域的“西部学派”和“兰大模式”。科研特色比较鲜明,对于我们学生而言,会比较注重基础的学习。在“双一流”建设中,主攻“丝绸之路战略传播研究”,同时强化“红色新闻史研究”——考题风格偏红。这里提到“红色新闻史研究”,如果大家有看过往年兰大真题,其实也可以感觉到兰大考察风格是又专又红的。这个我们结合后面真题再说。大家比较关心的学费和奖助学金:兰大研究生的学费可能在全国都是比较低的,我们新传专业不管学硕还是专硕,学费都是8000一年。奖学金是国奖两万,学硕一等一万二,二等一万,三等八千。专硕一等就是一万,二等八千,三等四千。根据学校这个分配比例,学硕大概有30%的同学拿不到奖学金,专硕有25%的同学拿不到奖学金。那这个也可以激励大家好好备考,考研拿高分,第一年就有可能拿多一点奖学金哈。招考情况这个表格大家可以看一下兰大新传这几年的复试分数线,表格中个别总分可能比之前有的同学在网上看到的高了五分,这个是因为大家在网上看到的可能是兰大校线,我在表中标注的是每年复试前,学院最终划定的院线,最终的复试线是以这个院线为准的。其次,大家需要注意一下表格中的单科线,之前真的也是有同学总分够了,单科线不够的情况,这种就比较遗憾了。在录取情况这个表格中我要说明的是,这是统招录取的人数,也就是不包括推免的同学,在最终统招录取人数中包括了少干计划和调剂的学生,这个大家其实也不用特别担心,调剂的同学是个位数的,大部分一志愿过线的同学还是会被录取。当然,也不能掉以轻心,大家初试的分数考的越高。复试的压力就相对越小一点,毕竟初试成绩占比60%。还有就是,2020级考研复试还没有开始,所以这里没有统计20级的情况。20级他们之前的出的招生简章是显示要缩招的,这一级同学之前也有担心学院缩招、竞争更激烈自己会考不上。那目前可能会因为新冠病毒的疫情扩招。但是我的看法是,不管学校是扩招还是缩招,不管名额多少,不管压不压分,应对万变的考情,最好的办法还是要稳扎稳打努力复习,这样哪怕只招一个学生,也有可能是你。参考书目参考书目大家之前了解到的应该是表格中白色背景的这十本书,这些参考书目至少是七八年以前学院给出的,有些书目在现在看来是有一点过时,因为学校每年出的真题是随着媒介的发展与时俱进的,对于接下来要备考新传的同学来说,单看这些书肯定是不够的。就拿网络传播来说,毋庸置疑彭兰老师出的这一本比我们指定的网络新闻传播概论更权威,也更适用于目前的网络传播环境,它更能够帮助大家应对现在一些网络传播专题的问题。因此,我建议大家可以直接看彭兰老师的《网络传播概论》。那新闻学部分,陈力丹老师《新闻理论十讲》是推荐大家阅读的,这本书算是新闻学的入门书籍,写的比较通俗易懂,可以帮助大家梳理新闻发展的脉络,也可以帮助大家理解新闻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现在这本书有出新的版本,建议大家去阅读新出的修订版,因为新版是有结合当前新闻学的发展情况来阐述,新增加的内容也就是大家需要格外关注的内容。在阅读完新闻理论十讲之后,建议大家看李良荣老师的《新闻学概论》,因为这本书对于一些理论概念的界定更清楚一些,大家可以将这本书和我们指定的新闻理论教程结合起来看。其次要说明的就是,新闻实务和新闻史这几本参考书,大家一定要重视,特别是新闻实务,有很多备考的同学都是会练新闻实务写作,实务理论这部分会去看一些相关名词解释,而不进行全面的梳理。事实上,我们真题当中,对于实务理论的考察还是挺多的,所以这几本书一定要认真看。广告公关部分的两本参考书是需要大家买的。《公共关系学》这本书版本比较老,市面上卖的也不是很多。但是大家需要买到这一本,因为据我对以往真题的分析,真题当中对于公关理论的考察,是原原本本在考察这本书的知识点。还有,广告公关是兰大复试考试的内容,专硕的同学准备初试可以先不看,如果学有余力可以看一下。建议学硕的同学在接下来几个月的备考中好好阅读这两本书,特别是公关,近两年学硕的真题中是有出现相关的题目。这个接下来的真题分析中大家也可以看到。除了这些参考书,大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备考情况来选择其他一些补充阅读的书目,在这里给大家推荐的一本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12讲》,这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的郑保卫老师主编的,在这本书出版的时候,郑保卫老师还有来过兰大做专题讲座。我给大家推荐这本书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这本书中有一章是我们兰大新闻院樊亚平教授写的,第二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目前新传考研的一大热点话题,在最近一年的考研真题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考察频率是非常高的,可以说它是大家备考过程中必须要重点关注的一个专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12讲》这本书是目前第一部统编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材,我们研一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门课的时候,是要求全文背诵这本书的,所以这本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最新真题和考情专硕334今年334卷没有名词解释,实际上,从18年开始,专硕334卷在题型设置上取消了对名词解释的考察。这三年来第一大题都是考了五道简答题。从题目内容来看,可发现今年的简答题还是延续了以往考察实务理论的风格,偏向考察采写编评基础理论。这些题目本身难度不大,我们全程小班课实务补充资料中均有涉及,因此这些题目只要你复习过、作答规范的话,很容易得分。建议备考的同学不仅要练习实务写作,还要重视实务理论的学习,采写编评的基本概念一定要复习到!今年专硕普遍没有高分,我认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有些同学是忽视了实务理论的复习。论述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很基础,通过这两道论述题,学姐也想提醒大家,要多关注主流媒体的发展。如果大家有看到前几年的真题,会发现兰大一直以来的出题风格都比较红,我国新闻事业的最高宗旨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党媒的发展情况大家一定要高度关注。实务写作题的特点是只有一道题目,分值比较高。近三年,专硕的实务写作题都是考了单一一道题目,今年和前两年一样,考了新闻评论。从题目给定的材料来看,18年出了共享单车,19年出了自媒体乱象,今年是乡村教师李田田事件,总体上评论选题偏向当年的社会热点事件。这些选题材料对同学们而言都是不陌生的,但是想要拿高分还是需要在掌握评论写作要求的基础上,对这些事件有独到的观点见解。专硕440440卷总体来说也是偏向基础考察,但是这套题目对于没有认真复习新闻史的同学来说可能不太友好。很多同学可能抱有侥幸心理,专硕不考新闻史。我看到网上也有同学说兰大新传今年第一次考了新闻史简答,其实不是的,2017年真题就出现过新闻史部分的简答。今年很多同学专业课分数不高,可能也是因为新闻史出了两道题。那对于21级的大家来说,考专硕的同学也是有必要认真复习新闻史。虽然在整套试卷中,新闻史所占分值比重不大,但是在题目难度都不是特别大的情况下,新闻史一定会拉开同学们之间的分数。第一道论述题,考察新闻真实性,新闻真实一直都是新闻学界重点关注的议题,对这一知识点,大家都很熟悉。在爱传播全程小班课我们也讲过类似的题目,可以说是考前必须掌握的题目。第二道题,也是延续了以往真题考察传媒经济的风格,需要同学们平时多关注一下当前的传媒业生态环境,同时要掌握传媒经济学的相关知识,积累一些相关案例。学硕637这几道名词解释,第一题和最后一题是涉及到新闻史的,六合丛谈是上海第一份中文月刊,而《中国的西北角》是我国著名记者范长江西部采访的通讯集。结合往年兰大真题,不难看出在新闻史部分,偏向考察名人、名报及名人的办报思想。在具体选题上,偏向考察第一个、第一次、第一份、第一部等具有历史意义的词条,因此备考的同学可以着重复习相关重点新闻史词条。其他几个名词解释也是延续以往的基础知识考察,可以说是送分题。简答本质是对基础理论的考察,第一题是考到了议程设置理论,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的考题如果考察诸如议程设置理论等传播效果理论,已经不单单是考察大家对书本的理解,对于这些理论的理解以及作答应该是要结合现在的媒介环境与发展而谈。因此在复习中不仅需要理解书上的基础理论,还需要结合当前媒介的发展思考其理论内涵与衍变。而最后一道简答是涉及媒介技术层面的问题,备考多关注一下媒介技术与热点案例也不难作答。总体来看,学硕今年的理论卷整体来看难度不大,大部分题目考察的都是基础知识点,只需要认真且全面复习记忆即可。而简答个别题和论述,要想得高分,需要有清晰的答题思路和论述视角,加以相应的案例说明。学硕842实务卷的名词解释又一次出现了后真相,反复出现这样的必备词条真的是送分题了。这几道题中,得分率不高的应该是全员公关和三角定位法。全员公关在《公关关系学》这本参考书上有出现,学硕历年真题也有考察过公关基础理论的情况,因此在备考时不要忘了复习一下这本书的知识点。而三角定位法这道题,没有系统复习采写编评答不出来是可以理解的。三角定位法是新闻采写中较为常用的方法,这道题也在告诉我们,全面复习时还需要认真复习并掌握采写编评相关理论。简答第一道题考的比较基础,在爱传播全程小班课也涉及到这个问题的讲解。而小编丛生这道题,本质还是考察自媒体乱象,这依然是今年的新传热点话题,之前的真题也考察过自媒体乱象相关题目,因此备考很有必要对当前自媒体传播的乱象与规避进行梳理。新媒体技术对新闻生产流程的影响这道题也是延续了往年真题的出题风格,今年出这道题,说明新闻生产层面的问题仍然是备考兰大的同学要重点关注的,而诸如此类问题在爱传播全程小班课也有讲解,作答不是很难。第二题考察洗稿,相信大家对这个问题也不陌生,网络洗稿这一议题这两年也是新传热点话题,再次建议备考的同学要多多关注、思考当年发生的新传热点。学硕的实务写作题一直都是组合题目,这对学硕同学的作答速度和书写量要求很高。作答学硕的实务卷就需要大家快速思考,尽快作答,写到业务操作题,只能边写边想,如果思考时间过长,可能就会答不完题。因此大家备考时模拟答题还是很有必要的。从具体考察的实务类型来看,延续了以往对评论和采访提纲的考察,比较新的考了微信公众号标题,这也是在告诉备考的同学,对实务写作还是要全面练习,各类新闻写作均是有可能考的。最后总结一下:1.从今年的真题可以看出,试卷的整体题量是基本固定。学硕题量偏多,主要是实务卷的实务写作题。无论学硕卷还是专硕卷,客观来说题目难度总体一般,仍然偏向基础理论的考察,但对考生作答要求逐年提高。2.从题目考察风格来看,延续了以往考察实务理论的风格,延续了以往又红又专的风格,这对大家而言,可以看出历年真题在复习过程中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建议备考的同学要梳理历年真题考察的知识点,尝试练习真题题目。3.名词解释题三年之外必有重复,特别是实务类的名词解释。名词就那么多,反复考是必然。4.学硕初试有考公关、广告理论的可能。(如2018年:请说说公关广告和商业广告的不同。2019年:全员公关)5.备考专硕不能忽视中新史的复习。6.结合当前媒介环境的变化,紧追前沿热点,紧贴学界、业界最新动态。备考经验和复习技巧首先要说明的是,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是不一样的,所以我没有给大家一个参考的学习时间表,大家根据自己自身的情况去安排时间就好。我接下来跟大家分享的备考经验是我自己备考,还有这两年帮助全程班的学弟学妹备考总结的一些经验,仅供大家参考。首先,大家一定要重视公共课的复习。虽然我们前面说到公共课的分数线是50分,55分,但事实上要想考上,公共课的分数是越高越好,特别是你专业课分数不是特别高的时候,公共课考的好一定程度上可以帮你把总分拉高一点。英语复习:坚持、掌握方法技巧、“勤能补拙”说到英语,可能有个别英语基础不太好的同学会比较担心英语的学习。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大家千万不要担心自己学不好英语,说真的我就是一个英语不太好的同学,本科我是没有学过英语,也没有考过四六级,备战考研可以说是我在高考之后第一次来学英语,最后我考了66分,虽然这个分不高,但对我这样的学渣来说是比较理想的分数。这两年,我也有帮助各种英语水平的学弟学妹来备考,也有很多英语一般的同学考上。对于英语复习,大家一定要坚持,背单词要坚持,阅读做不下去的时候更要坚持。在备考过程中,可能最难做到的是坚持二字,但是要想考一个理想的分数,坚持是必不可少的。其次,大家可以通过一些网课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对于基础比较一般的同学来说,要相信“勤能补拙”,从单词、长难句、到阅读、作文,如果大家每一个模块都能够备考充分,一定会拿到可观的分数。从具体的复习来说: 单词是基础,每天坚持背单词,少量多次多复习。7月之前背单词用单词书+app的方式,7月之后在真题中背生词。 阅读是重点,需要掌握一些方法和规律,推荐新东方唐迟老师。阅读复习顺序:自己做——参照答案翻译原文,查记生词——听唐迟解析课——后续再次阅读(近十年真题阅读建议刷两遍) 作文不必盲目背诵范文,背范文不如背句型。练习切勿过度依赖模板,应掌握大、小作文写作结构,尝试套用范文句型仿写练习。政治复习:复习时间不宜过早,也不宜懈怠。找到适合自己的网课老师,听视频课比单纯看书效率高。 如果你跟我一样,看肖秀荣《精讲精练》走神,请收下我的安利:徐涛考研政治强化班视频课。 选择题错题比做新题重要,要多看错题,分析原因。刷题推荐《肖秀荣1000题》+徐涛《优题库》 主观题:肖秀荣8套卷、4套卷或者其他(资料不要贪多)专业课复习要早,更要面面俱到!7月之前:打好基础 制定阶段性的学习规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拖延症、懒癌自救方法:固定时间内做固定的事,学习时尽量远离手机,App辅助——不做手机控、番茄todo 参考书目至少看过一遍。(有理解,有思考) 学习不局限于书本,不局限于参考书目,多看新传公众号。做好笔记:可参考,建议做一份自己的笔记,并随时补充,方便冲刺复习。推荐国誉活页本(备注款)公众号重点说明【传媒茶话会】、【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7——8月暑假期间:利用好备考黄金期 学好新闻实务:兰大不仅考实务理论还考实务写作(消息、评论、采访策划等),需要多多练习。 搭建专业课知识框架:积累热点案例,可做框架图。 学会看论文:看论文框架结构,主要观点,学术表达。 不要盲目背书,背书的正确打开方式:先理解,会应用(结合热点案例思考理论),后背诵(关键词记忆)。 碎片时间利用好:喜马拉雅app 网易云音乐 新传考研相关电台9月——10月:强化知识框架 调整心态,新一轮备考规划。 梳理真题,并进行模拟练习。 结合热点专题、论文等知识储备,再次回看书本,扩充知识框架。 尝试答题:掌握一些必要的答题技巧,模仿论文表述,在规定时间内练习,最好最好找靠谱的批改便于纠错。11月之后:最后冲刺阶段 心态都很重要,一定要坚持到最后。如果心态崩了,要及时调整,多与学长姐沟通。 了解自己,全面诊断复习情况,及时查漏补缺。 不仅要背书记忆(理解、重复、关键词)还要模拟答题,有效输出。编辑:春光主编:羽生我是爱酱,专注新传考研辅导六年,想得到更多新传前沿热点及干货分享,可以关注我,或请关注公众号:爱传播。

桂枝

广东考研:深圳大学新闻与传播(0552)专业报录比、专业方向

昨天给大家分享了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新闻传播类择校资讯贴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报录比、专业方向、参考书、真题今天再给大家推荐一个性价比很高的院校:深圳大学的新闻与传播专业 专硕(055200)01院校简介深圳大学198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央、教育部和地方高度重视特区大学建设。北大援建中文、外语类学科,清华援建电子、建筑类学科,人大援建经济、法律类学科,一大批知名学者云集深圳大学。在中国高校扩展版ESI高被引论文排行榜中位列第84位。深圳大学虽然不是985,也不是211,“双一流”也没有它。但从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上来看,深圳大学从2016年挺进1000名后,到之后的挺进500名,逐年上升,势头始终很猛。总体来说,是一个在国内很受欢迎的学校。02学院概况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85年的深圳大学大众传播系,2006年改组合并。在17年学科评估中是B,实力超过了华工华师等一众老牌名校,与中大同为B类。此外,深大与香港名校也有深度合作与联合培养计划。在18年,获得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新闻传播学学科为广东省重点优势学科,广告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和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目前学院在大型媒体集团、著名广告公司、网络新媒体企业建立了数十个教学实践基地,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03专业概况、报录比、分数线深大2019年首次公开招收专硕,并且明确了培养目标和对学科、对人才的培养定位。04大纲、参考书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④440新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推荐参考书目:《传播理论: 起源、方法与应用》(第五版)【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郭镇之等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年《人类传播理论》 【美】斯蒂芬·李特约翰,史安斌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新闻学概论》(第六版)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新闻写作教程》 刘明华,徐泓,张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 《广告与促销 : 整合营销传播视角》(第九版)【美】乔治·贝尔奇,迈克尔·贝尔奇:,张红霞、庞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广告心理》【日】仁科贞文,田中洋,丸冈吉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新媒体前沿: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胡正荣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彭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年05真题2019深圳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考研真题(回忆版)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一、论述,四选二(每题75分)1.数字时代传媒业的生存发展之道。(给了澎湃新闻客户端比其母报的受众大之类的一句话,然后问的是数字时代新闻业的生存发展之道)2.整合营销传播的概念、方法,结合具体案例论述在数字时代整合营销理论的演变。3.VR对娱乐的影响 4.“健康谣言”产生和扩散机制,如何有效合理减少“健康谣言”的传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健康行为。440新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1.有人认为人际交往产生的新闻活动是一种新的新闻生产方式,你赞成吗?2.谈谈对网红经济的认识。3.谈谈对网络谣言的认识。4.评论(材料主要内容:高校教育改革)5.策划(以双十一的某电商平台为例写一个年终活动策划)2020深圳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考研真题 深圳大学 334 材料分析题关于原生广告的素材,回答下列问题 1、原生广告的定义 2、原生广告的优势 3、原生广告带来的问题 4、选择一个你热悉的品牌,结合一个具体的媒介,设计一个原生广告创惑划,要求准描述 细节。06参考专硕的考题,能够发现mjc的考核方向都是与技术前沿,热门的传播现象有关的。比如网红带货、融媒体、区块链等等,可见开放灵活是深圳大学的考题风格。有一点尤其要注意,深大mjc虽然是专硕,但是却考英语一,因此同学们要格外注意在外语能力上提升。

李健

河北大学东方战线学长亲述:报考河北大学新传研究生三点主要原因

当提到河北大学新闻专业时,大家的第一印象可能是“嗯,河大的新闻专业实力还是很不错的。”但是紧接着就会考虑,这所学校没有在众多媒体云集的大城市,它不是“211”也不是“双一流”,对以后的实习和工作会不会有影响,这些可真是个纠结的问题啊!地理位置:既是劣势,也是优势。河北大学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这里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保定没有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城市一样繁多的媒体平台,没有像腾讯、一点资讯、今日头条这样的媒体公司,这确实也是一些童鞋有所顾虑的地方。但是,保定也有保定的优势!首先,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与河北省内多家媒体具有合作关系,拥有相关的实践平台。其次,保定距离北京的火车只需1小时30分钟,高铁仅需40分钟,如果你想要在假期去到北京面试、实习也是非常方便的。第三,河北大学是距离雄安新区最近的高校,车程仅仅40分钟,无论是去调研还是实习,都具有地缘优势。当然,就个人而言,研究生毕业后有较大的概率留在自己读研的地区工作,如果你是河北地区及周边其他地区的,并且想要留在本地区发展,这些优势也为你的决定锦上添花。不是双一流,也有显著的学术水平河北大学不是211,新闻学也没有评上一流学科,这是令人遗憾的地方。如果是有名校情结或者将来想要就业的公司有“双一流”院校的硬性要求,那可能不太适合报考河北大学。河北大学新闻专业也在不断进击,在2018年新闻学院的老师们共拿下了4个国家课题,这从侧面反映出了学院老师们的学术水平十分在线!另外,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委员会常委会全票通过了数据新闻专委会的成立申请,批准河北大学作为发起单位,学院的老师就是负责人哦~(喜欢数据新闻的童鞋可以关注一下)四大专业,供你挑选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考研有四大专业:新闻学、传播学、新闻与传播(专硕)、出版(专硕)。四个大专业下面也有不同的小方向:新闻学:新闻史论、新闻业务、广播电视新闻学、网路新闻学、国际新闻学传播学:编辑出版、广告学、科技传播、媒介经营管理、文化传播新闻与传播:广播电视新闻、网络新闻、文化传播、新闻业务、播音与主持出版: 版权贸易、编辑出版业务、出版经营与管理在你选择报考时,只需选择好四大专业中的一个即可,小的方向可以等考上之后慢慢考虑,毕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可以助力你的研究生学习生涯!综上,从客观条件来说河北大学新闻学专业是值得一考的!再回到本文开头的那个问题,你为什么要考研,这个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考什么样的院校,无论是从城市、院校实力、考试竞争压力还是将来的就业来说,不同的学校适合不同考生的需求。不必过于看重名校,也不必过于看低自己,适合自己的学校才是最值得考的!背景介绍:河北大学新闻学始建于1981年是改革开放后全国建立的首批9家新闻学专业之一。1982年开始招生,1995年正式成立新闻系,2000年成立新闻传播学院。学院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新闻学、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新闻与传播、出版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新闻学专业2007年获批为全国首批特色专业,2012年获批河北省重点学科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2年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的数字媒体传播虚拟仿真实验室获批省级实验教学中心。2012-2016年,学院先后建成三个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河北大学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河北大学伊斯兰国家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河北省文化产业与社会服务研究基地。2016年4月,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获批为河北省新型智库建设试点单位,是河北省内文化产业领域唯一省级新型智库。综上所述,河北大学新传专业值得报考,欢迎全国有志青年报考河北大学。我们会将更多河北大学考研经验分享给大家,想获取河北大学考研信息考研经验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河大最新考研资讯

夫子有乎

中传新闻传播专硕MJC406分考研经验:不断试错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在2020级小朋友为梦想启航、奋力前行的途中,已经收到拟录取喜讯的学长学姐们的成果经验和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助力。因此,【木铎团队】也将邀请木铎家各位已录取的2019学长学姐,为2020考研的小师弟小师妹们,送上最新鲜最宝贵的高分复习经验。今天分享的是,2019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已录取(初试406分)的小铁匠学姐的高分经验。本科普通英语不好的她认为自己能圆梦中传,是因为找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她不断权衡各种方法的性价比,并不断根据自身情况来调整。在试错后,学姐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再努力。所以各位同样同学们,还不赶快向学姐学习。作者 | 小铁匠学姐成绩 | 2019中国传媒大学专硕已录取(初试406分)越努力越幸运——2019中国传媒大学MJC考研经验考研是场漫长的征途,中传考研尤其如此。持续性的焦虑在四月中旬看到“拟录取”三个字的时候,终于烟消云散,一切基本如人意。考研之旅结束,我上岸了。学姐的初试成绩Part 1 个人情况首先介绍下我的基本情况,本科普通,新闻专业,英语不好,绩点中上。考研两门专业课334和440都是129,英语82,政治66,报考中传MJC。我看到中传的经验贴在公号和知--乎上已经有很多,我在这里就不再给大家罗列参考书目这类信息。而是讲一些个人对考研的理解和感悟,让跟我情况相似的同学有所参考。疯狂强调:学习经验是很个人化的东西,千万别想找出一套科学有用的方法不加思考地直接套用,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随时调整。这就跟传播学中的反馈一样,当你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给自己反馈时,要注意反思和接受,从而调整未来的学习计划,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我觉得我考研能上岸的主要原因就是拒绝表象,学得真实。Part 2 关于择校(一)跨考的心态我本科学习新闻,但大学中考一门忘一门,期末复习也不认真,因此我觉得本科新闻专业的学生,在刚开始并没有比跨专业考生领先太多。但话说回来,新闻专业同学的本科四年也不是白过的,即使新闻史这些知识早已遗忘,但一些学科常识还是在潜移默化中进入了大脑中,在看到一些概念和理论时,理解成本会大大降低。因而,跨考的同学不要慌张,本专业学生不见得在起跑线赢过你,对这样一个入门门槛较低的学科来说,只要你早日着手看书,入门极快,而本科新闻的同学也别焦虑,你要相信自己四年中的一些课程就算全是灌耳旁风也会留下许多。(二)择校原因考研初期的我也看了很多经验贴,并尝试跟学长姐交流,但最终的结果是越看越乱。虽然说选择和努力一样重要,但也没必要太过细致地去研究各个学校,想要在信息完全透明的环境中决策,这样做花费的时间成本太大,并且也不可能做到。事实是,你永远都不可能完全掌握考研的信息,而你做出选择的日子却逐渐临近时,这时你只能基于已有信息迅速决定,然后用行为为自己的决定负责。我属于懒得收集太多信息的人,因而确定院校的思路如下:我想在北方上大学—想去北京—人大北大看起来好难,那就考中传吧,知乎关于中传新闻的经验贴多,好收集信息,而且高考时我就想考中传。(考研难度纯属个人猜测)。学姐的梦想—中国传媒大学这里不推荐大家使用我这种太轻率的思路确定院校,但也真的真的不要拖太久,让考研进度卡在这里。正确的方法应当是:尽力搜集信息,对心仪的几所院校基本了解,基于已有的信息作出决定,然后全力以赴。Part 3 关于暑假我二月份去了台湾学校交换,四月份还在岛上游玩,五月份确立院校,买了几本书,但没看几天便到六月份,开始准备那边学校的期末考试。五月份看书时,我其实没看进去多少内容,从闲适懒惰的游玩生活中收心并不容易。刚开始的看书基本是在犯困中不断翻页,并没有太多收益。而且那个时候听到学长姐说战线不要拉得太长,五月份复习太早之类的话,复习时也不太用心。现在回过头来觉得,如果大家时间上允许(指五六月份),还是早点开始吧,毕竟新闻史、新闻理论、都需要背诵大量内容,早点开始进入状态总是好的。八月份回学校后,我的考研复习才真正开始。建议大家比我早一点开始。暑假是个关键的学习时间段,建议留校学习。我在学校比较容易进入学习的状态,暑假的作息也开始为考研服务,像是再次回到高三一样,每日三点一线。这段时间主要是看专业书、背单词。我在八月份还在继续看书,但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的复习时间有点紧张,因此调整了看书思路。我不再是五月份那样一头扎进书中自我感动,而是挑出重点的书,再将重点的书分类,然后只看重点书目,不重点的书不看,直接背木铎考研的笔记。只看需要理解的传播学书籍,不需要理解的新闻史知识直接背。把相似书目放在一起,将同一章一起看完并简单思考,如《传播学教程》《传播学基础》《传播学总论》都有传播效果这一章,那我就一次性看完三本书的这一章。知识点的重复性会让看书的速度快一点,甚至重复的地方可以直接不看。初期看书时听到最多的安慰话就是:虽然你刚开始看书感觉自己什么都没记住,但其实你看过的书总会在你的脑子留下印象。但我觉得吧,还是要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学习状态,既然自己觉得看完没印象,那可能是真的没印象,所以不如换个有印象的方式,而不是迷失在别人的安慰中。比如同时看三本书的同一章,这样的反复会让知识点的印象深一点,看书速度也快一点。再比如我把新闻史看了一段时间后,觉得留不下印象,而且自己是本专业考研,对其中报名人名没那么陌生,于是果断放弃看书,直接背。又考虑到新闻史在150分的题目中只占50分,而背诵量却是非常之巨大,因此事无巨细地背性价比实在不高,因此,我将学长姐笔记中的重点反复背,其他知识点根据重要程度花费不同时间。注意,历年真题是重点中的重点,中传时常重复。复习得早、时间充足的同学,当然可以选择事无巨细地背,但大家在复习时一定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比如如果其他科目的复习进度很慢,细背新闻史会不会占用了你太多时间,或者说细背会不会导致重点内容反而记得不牢固等。举以上的例子不是为了告诉大家我的方法更好,而是为了告诉大家:一定要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认清考试情况,在考研时间紧迫的几个月中,以确保所有的决定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Part 4 学习方法方法的选择其实前面已经提到,就是权衡方法的性价比,并不断调整。就拿刚开始就会困扰大家的一个问题:报不报辅导班来讲,有的人报了辅导班考上了,也有同学啥都没报也考上的,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你要做的不是找别人的路,而是明确哪条路是你的路。比如,我是本科新闻专业,对新闻学、传播学的知识基本了解过,因此我认为自己没必要报全程班,但同时,我也认可辅导班的价值。考虑到我做笔记超级慢,而且写字丑后不愿意再看,我果断买了木铎考研的笔记。在后期,我也报了木铎考研冲刺班,通过看学长姐帮忙总结的热点来节约时间。回顾考研历程,别人都是不断坚持,只有我是不断放弃。这里的放弃不是真的放弃努力,而是在试错后,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再努力。在考研时,我身边不乏六点起床、冲刺阶段背书背到两点的同学,但我很明确地知道六点起床我的效率很低,也知道熬夜会影响我第二天的状态和心情,因此我一直保持稳定的作息,保证每晚七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我身边也有在单词软件打卡了几百天的同学,但我用软件背了一段时间后发现用软件背完后,我记得不牢固,而且常常为了能够在12点前打卡而自欺欺人,我后来便放弃打卡,回归真题单词。我身边也有同学冬天在气温较低的图书馆大厅背书,但我发现这样的背书环境会让我对背书有所抵触,于是我坚持在更暖和的自习室默念(真的没有声音)或者边回忆边写下关键词。某天图书馆停电一位同学用手电筒继续学我的这些选择看起来并不如其他人那么热血和励志,但我觉得这是对我来讲最高效的方法,或者说最愉悦的方法。我从来都很反对一些同学将考研考的苦大仇深,并在过度付出后陷入自我感动,相反,我认为考研不过是生活中的一件事,而我们坚持任何一件事必然是从中得到一些乐趣才会得以坚持,所以为什么不选择那种坚持成本低一点的考研方式呢。而自我感动就更加没有必要,你要明白,这是你自己选择的道路,这是你为了到达目的地本应该付出的代价。Part 5 关于心态随着考研的时间越来越近,心态爆炸是很正常的事。原因很简单,因为没有参照系,不知道自己离上岸还差多远,因为群里总是有一些复习速度极快的同学跳出来让人害怕,因为自己背了忘,忘了背,背了又忘,无从拯救。但在考研途中,大家一定要学会自己调整心态,起码不能让自己的心态影响到复习状态和复习进度。调整心态的方式有很多,对我来讲比较有效的是给我家人打电话,因此每次坚持不下去时,就拿出十几分钟打个电话,家里人也从不给我压力,因此我每次打完电话后就会觉得充满力量。心态调整的方法因人而异,我考研期间还一直在听周杰伦的歌,从他的第一张专辑到最新的专辑,他的歌带给我很大的力量。学姐早上在图书馆的朝阳最后,在考研的过程中,大家要学会自己给自己找希望,找到可以支撑自己的信念。我也在背书和忘记的循环中沮丧过,在复习进度严重落后别人时焦虑过,但我每次一旦开始懈怠,我就想,帮助大家实现心愿的那个神正在看着我呢。我不信教,但我却在这个时候情愿相信自己的努力能被某个人看到,情愿相信只要我用自己的行动和心意表达出对某件事物迫切的想要时,就会有幸运的力量帮助我。我很喜欢《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的一句话“当你全心全意梦想着什么的时候,整个宇宙都会协同起来,助你实现自己的心愿。”这句话给人一种奇妙的鼓舞,让你的每一份付出都特别安心,在此也把这句话送给准备考研的学弟妹们。铁匠学姐说:你们要相信,自己的每一份努力都不会被辜负!越努力,真的会越幸运!木铎考研,新闻传播学考研大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