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用益研究上篇我们分析了今年的经济形势、金融市场及信托资管市场,下面我们带来一些干货:三、2021年信托投资策略过去的2020年,信托理财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非标产品规模受到监管的严格控制数量明显减少,信托产品底层资产质量下降、收益下滑、信托公司违约事件一桩接着一桩,使得即使是长期投资信托的投资者也感到无所适从,一些投资者开始撤离,将资金转向其他理财市场,而更多的投资者观望、彷徨,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选择。我们认为,造成当前信托市场的状况,既有环境的因素,如受经济结构调整和新冠疫情影响企业经营困难,金融杠杆过高导致金融风险累积,信托公司面临降杠杆压力,融资类信托业务受限,也有信托公司自身经营问题,如部分企业内部治理缺陷,风险管控能力弱,甚至违规经营,背离受托人职责,从而导致信托风险频发,投资者利益受损。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2020年信托行业违约事件的数量达到253起,涉及金额1246.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和12.44%。2021年作为资管新规过渡期最后一年,信托理财市场将迎来新的变化。包括:信托风险事件有所下降,但行业监管依然保持高压态势,非标类信托产品发行数量将继续受限,其他类型的信托产品,如标品信托将逐步增多,信托公司面临转型阵痛等,面对行业和市场的变化,投资者该如何应对?我们认为,投资者也应该转变投资理念,在选择信托产品时,改变过去那种把收益放在第一位、风险放在第二位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把风险放在第一位,收益放在第二位。1、2021年,如何选择更为安全的信托产品2021年该如何选择安全性更高的产品呢?我们建议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选择实力雄厚或经营稳健的信托公司。当前,行业内68家信托公司分化加剧,经营业绩、市场口碑、品牌形象都不一,选择一个实力雄厚、经营稳健的信托公司是必要的。二是选择更安全的信托产品。投资者想要避免踩雷,除了信托公司的选择外,信托产品本身的选择也十分重要。这既是实现稳健收益的需要,同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风险。国内目前的68家信托公司中,除了少数信托公司被接管整顿,投资者依旧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在众多的信托公司中,如何选择一家或几家比较靠谱机构呢?(1)选择实力雄厚或经营稳健的信托公司实力雄厚的信托公司,主要观察其资本实力、股东背景、经营情况、理财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等。实力雄厚的公司优势体现在资金实力、股东背景及其品牌价值之上,处于维护其行业信誉和品牌价值的需求,即使出现风险事件,实力雄厚的机构有更多的资源和手段来处理违约项目。首先,每家信托公司的股东背景不同,但整体来讲,越是背书能力强的,在风险控制上就会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最好认准国企央企信托,可以规避有些民营信托为股东输送利益,拆借资金等行为。其次,从综合实力来看,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2020年发布的信托综合实力排名,前25位的信托公司可作参考:中信信托、华能信托、重庆信托、平安信托、江苏信托、华润信托、建信信托、五矿信托、中融信托、外贸信托、光大信托、中航信托、上海信托、交银信托、渤海信托、兴业信托、中铁信托、中诚信托、百瑞信托、民生信托、昆仑信托、英大信托、山东信托、北京信托、中建投信托等。处置风险项目是信托公司管理能力上重要体现。即使不幸遇上风险项目,综合实力强的信托公司也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当下,市场风险高企,投资理财产品遭遇风险事件几率大增,妥善的处置并减少投资者损失是一个合格的受托人的能力体现。实力雄厚的信托公司其产品虽然也可能出现风险事件,但最终能妥善处置的概率较高。选择经营稳健的信托公司,主要的判断依据在于机构的风险控制情况较好,违约项目少。风险事件的多寡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信托公司的风控水平,但只有业务正常持续开展且违约事件较少的信托公司才是投资者的备选机构。据不完统计,2020年存在产品违约事件发生的信托公司相对较多。在剔除掉一些早期发生的违约项目之后,2019年至2020年连续两年未出现的信托公司有建信信托、华澳信托、华宸信托、苏州信托、天津信托、紫金信托等7家;2020年未出现风险事件的信托公司有18家。从表1来看,部分信托公司近年来展业较少,产品出现违约的情况自然减少,如华宸信托。这类因为近年来业务暂停而2020年无违约项目的公司无法体现其风控水平和经营的稳定。而其他通过加强风控实现违约项目减少甚至零新增的机构才是投资者需要的经营稳健的信托公司,如平安信托2020年实现风险资产“零新增”。此类机构的资金实力、股东背景不一定是最强,但在风险控制水平能通过市场的考验,可以作为投资者选取机构的参考。我们认为,现阶段多数信托公司对风险项目处置的态度更加积极,不再像之前一样一味遮掩推诿。积极应对风险事件,处置潜在风险资产是信托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相信,风险事件最终都能解决,投资者所考虑的主要是兑付时间长短的问题。(2)选择更安全的信托产品信托产品的投向多样,诸如房地产、政信、金融市场、消费金融、工商企业等,根据市场的相关政策,结合地方的法律法规,来综合判断风险。2020年房地产、基础产业领域违约项目较多,其中工商企业领域的情况最为严重。数量和规模上工商企业类产品均占据首位。房地产类信托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涉及金额相对较高。关注资金投向。投资者考虑信托产品时,先考虑产品的投资领域,为相关产品的选择优先顺序进行排序,简单归纳为:基础产业类信托目前可投资性较好,可作为投资的首选。2020年,地方政府资金状况大幅好转,甚至部分地方政府发文清理高融资成本的债务的情况,地方财政整体情况出现好转。2021年财政收紧的可能性比较大,但城投信仰相对坚挺。政信类项目的风险不高,但地区偏远、经济发展落后及财政收入较弱地区的政信类产品应避开。房地产信托依旧是较好的投资标的,可作为投资的备选。房地产类产品底层资产相对明确,企业信息相对透明,可以较好的把控风险,但在房地产企业融资收紧的大背景下,房企的财务状况和资本实力重要性凸显,与头部房企合作的信托计划才是较好的选择。工商企业类信托目前风险相对较高,避开包含不确定性较强的项目是较安全的选择。目前市场上高信用等级的融资对手值得考虑,可以选择的程度不高。选定投资领域投资之后,投资者还应该从风控方面来把控产品的风险:信托最大的风险来自交易对手及融资主体的违约。投资者需要查看融资方的整体实力,及其在相关行业中的地位与影响力等;看交易对手过去3年的财务数据;看交易对手的金融信用评级;看交易对手既往是否发生过逾期或其他违约情况;看融资方所处行业的景气度及成长前景等;还要看融资主体财务数据是否能有效覆盖本次信托计划的金额。关注底层资产。底层资产是指组成投资产品的每一个资产流向,即你的资金最终实际流向,没有经过包装的资产。只有穿透了解底层资产,投资者才知道自己的钱去了哪里。这样避免投资者的资金被混合运作、期限错配等暗箱操作,从而根本上管控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底层项目是信托投资能否收回的关键。关于信托产品的底层资产,投资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底层资产是否清晰明了。对底层资产不明确或模糊的,我的建议是尽量规避这类项目。二是底层资产是否可估算、保值和可变现,对于无法估算的底层资产,可以借助独立第三方专业机构的评估和比较,而保值和变现能力也是判断底层资产优劣的重要参考依据。三是底层资产是否合法合规。以应收账款为例,应通过审查相关交易凭证等核实是否存在真实合法的交易背景,判断底层资产是否合法形成,确定法律权属;并核查底层资产的现状、运营情况及现金流,判断底层资产是否处于合法有效存续状态中。大多数投资者在做投资时,潜意识都希望鱼与熊掌可以兼得,既要求稳健的投资策略,又希望达到高收益,却忽略了高风险,这其实是一个悖论。所以我们建议,投资者在摆正心态的同时,一定要擦亮双眼,穿透产品去看底层资产,莫被高收益泡沫所蒙骗。关注风控措施是否有效。投资者在关注风控措施时,往往抓不住关键要素,以为风险保障越多安全性越高,没有注意到风控措施的有效性和可处置性,结果多层保障形同虚设,因此,我们建议,在审查风控措施时要关注以下几点:一是注意担保方(人)与项目的关联性,一般来说,关联性越大,担保的效力越低,因为很多风险往往具有关联性,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二是注意抵押资产的合法性和真实性。抵押财产应当可以进入民事流转程序而又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抵押物合法性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考察,如抵押物是否为法律禁止流通物,是否为根本不能变现的物品,抵押人是否拥有抵押物的所有权。另外,抵押财产应是法律上没有缺陷,真正为抵押人所控制及占有的财产。三是考虑抵押财产的变现能力。对抵押财产要充分考虑其变现的能力,即使真实合法的财产其变现能力也会因各种原因降低,从而使债权人的利益受到损失。另外应充分考虑到抵押财产不能变现的可能性,以免出现债权人无力接受该项财产又无法变现的情况。四是对保证人资格进行考察。采用保证形式进行担保的情况,对保证人的资信能力及信誉必须进行认真的考察,同时必须注意担保人是否为法律限制进行担保的主体,以免出现因担保主体不符合法律规定而使担保无效的情况。2、几个主要类别产品的投资策略(1)非标类信托产品房地产信托。目前,国家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基调依然是住房不炒,严控资金过度流入房地产行业。三道红线监管新规、房地产信贷单独集中度管理的执行新规,成为房地产融资政策的红线,而信托作为房地产融资主要渠道,也受到监管的严格限制。房地产信托业务创新已成为规避政策的重要手段。房地产行业作为信托公司传统的主要投资方向也开始进入股权投资时代,债权型房地产信托产品将越来越少。对投资人而言,如何适应这种新变化,建议关注以下几点:其一,关注发行机构的房地产信托业务能力。相较传统地产业务,信托公司地产股权投资难点在于没有了抵质押和担保等措施,完全依赖于信托公司对项目本身、合作伙伴和产品结构设计的判断。这对信托公司的业务能力和风控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投资者在购买这类产品时应该尽量选择房地产信托业务能力较强的信托公司。其二,弄清楚产品的交易结构,抓住核心风控,不以额外风险溢价行动。普通投资者往往通过简单的产品推介材料来了解产品,看懂并不容易。尤其是房地产股权投资产品,往往搭建了3-5层结构,才最终投到房地产项目公司,结构相对复杂,此时需考虑借助专业的第三方投资顾问。其三,关注房地产开发公司母公司的负债率及杠杆水平。过去,我们选择房地产信托产品时更看重房地产企业的行业排名,会选择前100或前50的房地产企业开发的项目,但在新的宏观调控环境下,只看重房地产企业的排名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关注房地产企业的负债率及杠杆率,对于负债水平或杠杆率超过监管红线的企业,即使排名再靠前,也要谨慎投资。否则,就有可能被套入其中。总之,房地产股权投资是一种收益相对较高而又较有保障、投资期限适中的投资品种,适合能接受一定的投资期限,对资金的流动性要求相对较低的自然人合格投资者。同时,我们认为,投资者在单一股权投资项目产品的配置比例不宜过于集中,对股权投资产品的配置建议采取综合配置的策略,通过在不同项目、不同产品之间的分散配置,可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基础产业信托。近年来,受监管政策的影响,信托公司发行政信项目的资金用途改为投向城投公司的债券。另外,一些地方政府为了防止地方债务风险过高,对城投平台融资成本进行严格管控,尤其是基础产业信托这种高成本融资形式,融资规模越来越受到的限制。因此,未来政信类项目可能会继续减少。虽然现阶段政信类信托产品少,但不代表在售的这些产品就是优质的,可能一些以前信托做不了的、区域差的边缘平台也出来了,投资人还是要谨慎挑选政信项目,因此,我们给出以下建议:其一,选择经济更发达或行政级别更高区域的项目。首先,关注行政级别。据行政区域的划分,省级项目>地级市项目>县级市、市级区、县项目。其次,关注区域的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稳定性较强,规模主要与地区的经济走势和产业结构相关,其中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越高,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质量越高。最后,关注政府债务压力。政府负债率和政府债务率两个指标是最常使用的指标,一般认为政府负债率低于20%,债务率低于100%就认为这个地区债务压力总体可控。其二,选择资源背景更强平台公司的项目。最核心的一点是要判断城投公司与当地政府的关系如何,是当地的核心城投公司还是边缘城投公司,毫无疑问我们肯定会选择核心城投公司的融资项目,核心城投公司违约的成本太高,一旦违约会影响整个区域的后续融资。一般核心城投平台成立时间更久;直接由人民政府、财政局、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以及事业单位控股的城投公司往往与政府的关系更为密切;关注城投公司的财务数据与市场信用评级、有无发债历史。城投平台类业务因“城投信仰”,一旦出现资金紧张,多半由当地政府出面协调,所以经济发达区的政信项目更是从无延期记录。近年来,基础产业信托不存在终极风险,因此,更适合绝大部分稳健投资人。工商企业信托。工商企业类信托虽然底层资产清晰,但不易分辨,且风控措施因债务问题或市场环境巨变容易失效,导致一直以来都是信托产品暴雷的主要发生地,也是信托投资者比较规避的一类信托产品。中国信登数据也显示,投向工商企业的信托产品中,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金融机构,反映了金融机构通过信托渠道投资实体经济有现实需求和领域。随着监管层明确提出信托行业要加大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助力经济复苏反弹,工商企业类信托的发行规模有望加大,对投资者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机会。该类信托由于覆盖面广泛,涉及行业领域众多,且不同行业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我们认为应该关注以下几点:其一,看融资方(交易对手)财务状况及信用等级。例如,当前企业的信用等级是否在AA以上,现金流是否充裕、近期盈利情况怎样、负债有多高。尤其注意,工商企业类信托不存在所谓的“XX信仰”,一切向钱看。其二,认真了解融资方的行业地位。由于工商企业融资成本承受能力相对较低,也缺乏丰富可靠的抵质押物,信用评级较高的行业龙头公司和国有大型企业、信息透明度较高的上市公司以及资本实力雄厚的龙头民企都是信托公司倾向的合作对象。近年来,经济下行,资管行业整顿,工商企业类项目风险,较其他类型更前暴露,金融机构偏爱头部、国有企业、地方龙头,普通工商企业很难获得金融机构稳定授信,多重因素叠加,单一项目风险,极易上升到单体机构风险。其三:所处行业是否存在系统性风险或政策风险的隐患。对于不同类型的融资方,要密切留意行业市场动态及政策动向,以防行业发展的受限影响投资者的资金与收益。其四:项目所在地是否具备优势。主要从两方面考量,一方面是该项目所处的行业,与所在地的地理资源、交通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是否匹配,了解项目是出于何种目的将所在地设立在该区域;另一方面是所在地的发展政策与机会,例如粤港澳大湾区,分享大湾区发展红利的良好机会。其五:风控措施的审查很重要。工商企业信托产品的风控方式各异。保障措施的合理配置决定了风控设计的质量。对比存货类的动态抵押,土地抵押属于强风控,稳定性有保障,避免变现能力、价值波动、储存期限等问题的出现。此外,若融资方是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更是为风控设计锦上添花,因其流动性强的特性,风控效果更优于土地、房产抵押措施。(2)标品信托进入2021年,标品信托将成为信托理财产品中的一支主要品种。对于投资者而言,如何认识和了解标品信托,进而选择适合自己风险偏好和投资回报的标品信托成为当下的重中之重。那么,在未来信托理财市场中,哪些标品信托有可能脱颖而出,值得投资者关注,我们对几类标品信托的特点和投资策略做一个初步的普及:标品信托的概念。标品信托业务是指信托公司依据信托文件约定,将信托资金直接或间接投资于公开市场发行交易的标准化金融产品的信托业务。所谓公开市场是指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其中证券市场包括股票交易市场、期货交易市场等;而标准化金融产品是指在公开市场上交易的有标准化合约的金融产品。标准化金融产品可以分为股权类资产、债权类资产和金融衍生品。目前,信托公司参与较多的标品为上市公司股票、企业债、公司债、银行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ABS、ABN、证券投资基金。标品信托的特点。标品信托一般为净值型产品,期限较为灵活,产品流动性较高。同时,标品信托的投资收益由底层资产决定,底层资产的价格由公开市场交易产生,没有明确的预期收益率,因此标品信托一般不存在预期收益率。标品信托底层资产属性决定了其价格主要受到市场影响,其主要风险特征为市场风险,以及由此带来的声誉风险。这与债权信托和股权信托的风险特征形成显著区别。标品信托业务的风险控制需要通过专业化的投研体系,通过深入专业的市场研究,提前预判市场风险,有效控制市场波动风险。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标品信托的收益主要来源是依靠承担市场风险而获取标品资产的价差收益,也包括标的资产的红利、股息和利息等方面的收益。标品信托的主要类型。目前,ABS(资产证券化)、固收类产品、TOF(基金中的信托)被行业视为标准化信托三大王牌。从共同点来看,三款产品的投资标的均为标准资产,符合监管要求和信托行业发展趋势;风险水平均相对较低,收益预期较稳健。具体对比细节,三者在投资范围、收益来源、风险控制等方面又各具特色。投资范围上,TOF可以覆盖股票、债券等多个资产类别,其他两类产品投资范围更为集中;收益来源上,TOF收益包括股票、债券等市场的系统性机会,以及所投资优质产品的超额收益。ABS来自被投项目的利息回报,固收类收益来自利息收入和息差收入;风险控制上。TOF采用分散投资方式,并根据市场环境变化调整组合。通过系统科学的标准体系筛选优质投资产品,也在一定程度降低了风险。其他两类产品更重视资产信用风险分析评估。如何投资标品信托?总体看,这三类标准资产信托为投资者提供了较为稳定的收益预期,在流动性、收益性和风险性上各有所长。可以说,标准化、净值化的信托正式进入了“大资管”领域,与银行、券商、基金公司同台竞技。因此,我们建议,标品信托的投资选择可以借鉴基金产品,从发行公司、管理人、产品本身三个维度考察。其一,在信托公司方面,可综合考量机构的品牌影响力、产品管理规模、开展标品投资的经验、公司集团整体资源等;其二,在管理人方面,可考察信托经理的过往业绩、管理产品规模、执业年限,选择兼具实战经验与专业理论背景的明星信托经理;其三,在产品方面,可重点考量过往年化收益率、最大回撤水平等,选择适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此外,风险防控方面,投资者应当意识到,对比而言,非标信托产品存在的信用风险较大,标品信托产品存在的市场风险较大。投资者在投资标品信托时,建议关注所投产品的底层资产质量和比例,以及信托经理的投资策略,同时关注国内外金融市场情况和相关资讯,把控产品的市场风险。(3)家族信托家族信托:财富传承的新“标配”。改革开放以来巨大私人财富亟须妥善管理,高净值人群对财富管理的需求不断迭代升级。与此同时,监管层和市场对信托业回归本源的推动,为家族信托业务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支持。从财富传承及节税避税角度来看,家族信托作为一种集风险有效隔离、财产集中管理、财富精准传承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服务工具,可以解决国内超高净值人群的一系列问题,打消他们的后顾之忧,因此,对于这些超高净值人士而言,家族信托是最合适的选择。当然,不同信托公司禀赋不同,推出的家族信托业务存在差异,该如何选择?我们认为,可以从专业度、信任度、久远度三个维度对信托公司进行考量。其一,专业度的考量因素。家族信托涉及法律、税务、财务、投资等众多复杂的专业问题,信托公司是否具有与之匹配的专业度,尤其是专业的服务流程和服务体系,直接决定了它是否适合担任家族信托的受托人。我们建议,重点关注信托公司是否建立了完善的服务体系以及是否积累了一定的家族信托业务实践。其二,信任度的考量因素。信任是投资者设立家族信托的前提,也是家族信托今后正常运转的关键。主要体现信托公司是否具有足够的专业服务能力以及在行业内的综合评级是否较高。由此,我们建议,可以选择监管评级或者行业评级较高、社会影响力较好的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对象。其三,久远度的考量因素。以传承为目的的家族信托一般长达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永久存在,需要一个可以长期支撑信托管理的受托人主体。因此,我们建议,在久远度上,投资者除了需要对信托公司的股东、管理层、经营战略等方面的稳定性进行定性考量外,还需要对信托公司家族信托业务是否具有财务可持续性进行定量考察。3、其他资管产品投资策略伴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和金融市场的日趋成熟,投资非标债权资产的总体规模将成下降趋势,投资者可以将其他资管产品作为当前信托投资的补充,或许是一个较好的投资策略。因此,我们认为,可以关注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基金、固收+产品等。作为同是不刚兑的、净值型资管产品,投资者该如何选择,我们认为,可以考虑以下几点:其一,资管新规打破刚兑后,理财产品也会面临净值化收益波动,未来权益类理财产品将增加。银行公募类理财产品由于背靠商业银行“大树”,在固定收益类投资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偏爱固收产品的稳健型投资者可以关注银行理财;那些风险偏好较高投资者,可以多留意权益类投资经验丰富的公募基金,尤其是历史业绩表现较好的基金经理,有望在股市里斩获更多。其二,关于基金投资方面,2021年医药、科技、消费这三大主题是否还能火爆,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新能源(包括新能源车)以及高端制造业在2021年会受到追捧,这应该是大概率事件。如果不好判断哪些行业会在风口上,建议投资者不如买主动管理的股票类基金或者混合类基金,查阅他们最近三年、五年的业绩排名情况。其三,固收+产品方面,比较适合普通投资者,特别是风险承受能力比较低的投资者。投资者挑选固收+产品,主要看它的股票持仓比例,如果股票持仓比例是在40%以下,这差不多就是固收+产品了,如果股票持仓比例在20%以下,是二级债基,二级债基也属于固收+。总而言之,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偏好、资金量以及服务种类等前提,选择适合的资产管理产品。四、2021年信托理财寄语2020年是信托业发展历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和严监管的高压态势,非标信托产品发行出现了较大幅的收缩,而另一方面,受国内货币流动性较为充裕影响,信托融资整体成本下降,产品收益一路走低,加上个别信托公司出现兑付危机,被监管部门停业整顿,信托理财对于高净值客户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尽管如此,信托投资依然是高净值客户的主要理财形式。根据中信登最新公布的数据,2020年末,信托产品存量投资者数量为82.42万个,其中自然人投资者一年就增加了24.12万人。展望2021年,作为资管新规延期后的最后一年,集合信托产品形态将继续发生较大的转变,传统非标信托产品数量将会有所减少,而资本市场权益类、股权类信托产品的数量会明显增加。面对各类创新型产品不断推出,我们认为,投资者配置信托产品的方向和思路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未来投资者应根据信托行业发展趋势,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关注投资类信托产品的配置价值,实现不同类型、不同投向、不同期限信托产品的均衡配置。
来源:金融界网 《信托公司财富队伍建设》系列研究报告 深厚的学术造诣、前瞻的行业视野 作者:罗皓瀚、陈飞旭、周楷钰 作者系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普益标准研究员 在财富管理需求持续释放和监管引导信托公司回归本源的背景下,财富管理业务成为信托公司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在前期“以产品为中心”的业务模式下,信托财富管理以资产端作为业务的逻辑起点,与真正的财富管理仍有一定的距离。在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型的背景下,信托公司需要对财富管理业务进行全方位的革新升级,人才和队伍在其中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新形势下,信托公司必须明确财富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制定清晰完善且可执行的财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为公司业务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财富管理是信托公司回归本源的必然选择 财富管理的本质可概括为“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具体而言,财富管理以生命周期理论和资产配置理论为基础,以客户为中心,为其设计全面的个性化的财富管理规划,通过向客户提供现金、信用、保险规划、投资组合、信托规划、法律税务、家族传承等一系列金融和非金融服务,对客户的资产、负债、流动性进行管理,以满足其不同生命阶段的财富保值、增值和传承需求。在内外部多重因素的共同驱动下,财富管理业务已成为信托公司转型发展、回归本源的必然选择。 1.1. 需求释放、政策引导、科技助力,财富业务走向聚光灯之下 从外部因素来看,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是经济持续增长、居民财富不断积累的表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腾飞,中国高净值人群的数量不断增加。《中国私人银行发展报告(2020)》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高净值人群总量达132万人,成为带动亚太区乃至全球财富增长的有力引擎 。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冲击,但中国经济彰显出强大的韧性和复苏能力,高净值人群规模伴随经济的复苏继续扩大。同时,全球经济环境日趋复杂,“黑天鹅”事件频发,高净值人群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风险的客观存在,专业财富管理服务的价值日益凸显。监管方面,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金融市场去通道、治乱象、防风险的重拳出击,带来了财富管理市场格局的改变。一方面,资管新规及其配套细则逐一落地,推动了包括信托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加速业务转型;另一方面,行业的粗放式增长难以为继,非合规机构被逐步肃清,“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扭转,客户向持牌机构回归。此外,随着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并进入到实际运用阶段,科技赋能已成为当前财富管理行业最基本的发展趋势,其价值已在客户画像、精准营销、潜客挖掘、投资组合配置、风险管理和智能投顾等方面得到充分验证和显现。综合来看,信托公司发展财富管理业务已具备充分的外部条件。 1.2. 信托公司开展财富管理业务具有一定优势 从内部因素来看,信托公司开展财富管理业务具有一定优势。首先,信托制度是信托公司开展财富管理业务最显著、最基本的优势。信托实质上是一项以财产转移和财产管理为目的的制度设计,财富管理是其最基本的制度功能之一。信托公司对信托制度的理解和运用具有先发优势,在充分利用信托制度进行财产独立、风险隔离、跨代规划等综合功能方面有较深厚的积累。尤其是在家族信托业务领域,信托的制度优势尤为明显。第二,信托公司具有灵活性创新优势。信托公司可以横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实业投资领域进行资产配置,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一站式配置的需求。同时,信托公司可基于现有的业务基础进行产品的个性化创设和功能性扩展,根据客户的不同特征和需求创设出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第三,管理半径小、离资产端近是信托公司的重要优势。长期以来,信托公司大量参与各类实体企业的投融资活动,与资产端联系紧密。在信托公司相对扁平的组织结构下,管理半径更小则财富管理计划的执行效率更高。第四,信托公司财富客户资源优质是其发展高端财富业务的优势。信托公司作为“私募”性质的定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高净值客户,相对其他财富管理机构,信托公司的高净值客户占比更大。 1.3. 信托公司财富业务发展现状、特点及趋势 国内财富管理业务起步较晚,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业务的发展却与财富管理“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本质有一定距离。在信托行业,财富业务发展初期,信托公司普遍采取“以产品为中心”的业务模式,以“刚性兑付”下的高收益作为主要吸引力,先有资产再为之匹配资金。在客户需求愈加多元化、复杂化的背景下,信托财富管理以非标固收类产品为主的产品体系难以满足高净值客户一站式配置的需求,信托公司面临产品体系单一、有效供给不足的困境。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实,信托公司纷纷开启了净值化转型和非标转标的进程,开始搭建涵盖固收、权益、另类等大类资产,以及跨越国内海外多市场的全方面产品体系。然而,在日趋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如何找到高优质性的资产,获得稳健可观的投资收益,是对每家信托公司的投研能力和资产配置能力的严肃考验。在财富业务回归本源的背景下,信托公司需要基于“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定位,更新组织构架,重塑服务流程,加强主动管理能力,完善风控机制,对财富管理业务进行全方面的革新升级。业务条线的革新升级离不开高质量人才的支持,打造财富人才队伍是信托公司推动业务转型升级的基本前提,也是发展财富管理业务的当务之急。 2. 财富业务转型,人才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2.1. 人才为基,推动信托财富管理转型 本质上来看,财富管理是“人”的行业,人才是链接市场、客户的桥梁,是公司财富业务、产品、服务的展示者,也是公司财富品牌的塑造者和践行者。财富管理业务具有综合性、跨领域的特点,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型意味信托公司需要基于客户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综合化的财富管理服务,业务的竞争策略必须由“渠道制胜”转为“人才制胜”,一支专业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财富管理团队是信托公司获得客户认同和谋求自身发展的必备条件。然而,在前期“以产品为中心”的发展模式下,信托公司为财富条线配置了大量的销售人员,以客户经理为代表的销售型人才数量远超具有专业资质的财富顾问。但是单一的“销售人才”难以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无法保证财富业务的持续发展,现有财富人才既面临总量上的不足,又存在结构上的不均衡。基于财富业务流程和客户需求特点,信托公司应该构建能为客户提供系统化服务的财富人才团队,简单来说,团队中应该有有温度、懂财富、懂产品、懂客户、懂配置、懂服务、懂科技和工具的专业人士。 2.2. 明确队伍建设原则,引导信托财富管理回归本源 信托公司财富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其目的在于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信托公司在财富队伍建设过程中需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根植信托文化,紧扣财富管理业务本源;二是坚持以本公司财富业务战略定位为导向,支持与保障业务发展;三是以人为本,构建公司、人才、客户三赢机制。 第一,根植信托文化,紧扣财富管理业务本源。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其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对于一个行业而言,文化也是其存在的基础和持久发展的动力。信托文化以信义文化为核心,是一种以受益人利益最大化为最显著标志的利他文化。信托公司建设财富队伍应当把信托文化建设作为基本着力点,财富人才必须准确地把握并深刻地认同信托文化,这是确保信托财富业务转型不偏离本源的根本前提,也是信托财富管理业务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型的必然要求。 第二,坚持以本公司财富业务战略定位为导向,支持与保障业务发展。针对人才总量不足和人才结构不匹配的双重难题。信托公司应优先解决人才总量问题,按照业务发展规划,有计划地扩充财富人才队伍,确保业务的顺利开展,为业务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然后持续优化人才结构,契合财富业务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财富管理业务主要面向高净值人群,客户需求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决定了财富人才必须具备极高的综合素质。信托公司应有侧重的引进或培养业务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尤其需要重视中后台的建设,以中后台专家团队为前台理财经理团队提供有力的专业支持,共同服务财富客户。 第三,以人为本,构建公司、人才、客户三赢机制。于信托公司和人才之间,人才是财富业务的核心生产力和利润创造者,财富管理人员以其专业素质和人格魅力获得客户信赖,并为其提供综合化财富管理服务。于信托公司和客户之间,两者之间通过财富顾问/客户经理间接关联,客户选择信托公司既可能出于对公司品牌的认可,也有可能是基于对财富顾问/客户经理的信赖,很难完全划清财富客户应归属于信托公司还是财富人才。于财富人才和客户之间,在现行的以业绩为绝对核心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之下,财富人才的工作聚焦于产品销售,而非全部为客户创造价值,财富人才与客户的利益并不一致。因此,信托公司必须以合作共赢的视角重新审视与财富人才的关系,为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优秀的展业平台,同时调整优化激励与约束机制,引导财富人才将工作重心转移至提高客户体验、为客户创造价值。 3. 顶层设计为纲,细化和完善财富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清晰明确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是信托公司建设财富人才队伍的基本前提。完善财富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必须从顶层设计出发,厘清思路,以整体规划为纲,步步为营。根据人力资源专业理论和行业发展实践,信托公司应分别从人才引进机制、人才培养机制、人才激励与约束机制、人才认证机制等方面完善人才队伍建设。 3.1. 顶层设计先行,谋定而后动 缺乏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是目前信托公司财富队伍建设面临的最根本问题。财富业务的壮大和财富品牌的塑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资源的持续投入和时间的积累,并经历市场的考验。同理,财富人才队伍的建设也需久久为功,并顺应财富业务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迭代。然而,在短期主义和逐利的大环境下,部分信托公司在财富人才队伍建设上有“重引进轻培养”、“重使用轻培养”等倾向,财富人才队伍建设缺乏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难以形成行之有效的财富人才培养体系。在财富业务回归本源的背景下,信托公司的决策层应当谋定而后动,在深刻理解财富管理本质的基础上,明确财富管理业务的战略定位,规范财富业务流程,规划与业务匹配的岗位设置,基于业务和岗位需求设定和拆分财富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制定财富人才队伍整体建设规划。 3.2. 人才引进机制:打造雇主品牌,提高招聘效率 简单地说,人才引进机制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方法,有效地为信托公司引进财富管理业务所需的人才。具体而言,信托公司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打造雇主品牌,提高招聘影响力。打造雇主品牌的关键在于个性和承诺,个性表明企业的性质、价值观和愿景,承诺显示企业针对目标受众的独特雇佣主张。雇主品牌通过向潜在人才传达“在本公司可获得最佳雇佣体验”这一信息,来吸引志同道合者。第二,量化招聘要求,提高招聘效率。随着业务的发展,人员扩充势在必行,信托公司可以通过量化招聘要求,利用大数据等工具来提高招聘效率,压缩招聘成本。第三,拓宽招聘渠道,丰富招聘模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主流信息载体经历了“文字→图片→视频”的演变,信息传递效率也随之飞跃。信托公司需要融入移动化的浪潮,积极拓宽招聘渠道,丰富招聘模式。 3.3. 人才培养机制:搭建胜任力模型,明确培训内容 人才培养机制是财富人才队伍建设机制的核心。首先,信托公司需要明确财富条线的岗位结构,确定各岗位的定位、职责和晋升路径。第二,基于财富管理业务本质和公司的个性化要求,搭建胜任力模型,明确各岗位的胜任力要求。第三,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制定合理的培训内容。信托公司可以依据不同岗位胜任力要求的共性和特性,将胜任力要求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以减少培训内容设计的冗余。第四,以培养效果为导向,确定适宜的培养形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应当是财富人才培养形式设计的基本原则。最后,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和标准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并基于评价结果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对培训体系进行更新完善。此外,人才培训可按照“先核心岗位,后全线涉及”的思路进行,优先对最核心、最紧迫的胜任力需求进行培训,最大可能地匹配当前业务展开的需求,并支持未来业务的发展。 3.4. 人才激励与约束机制:引导业务转型,实现“三赢” 激励与约束机制对业务的发展起着“指挥棒”的作用。信托公司必须立足于“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定位,制定针对不同职位的长效激励与约束机制,推动财富业务回归本源,实现公司、人才、客户“三赢”。具体而言,“以客户为中心”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必须避免纯粹的“以业绩论英雄”,除业务规模、有效客户数量外,还应当加入诸如客户AUM、客户满意度、客户投诉率等指标,将财富人才的工作重心引导至实现客户的最大利益。在激励形式上,由于财务激励的效果存在明显的边际递减现象,信托公司应当设置合理的薪酬级差,丰富激励形式,完善福利制度。此外,信托公司须建立绩效考核——培训联动机制,充分地挖掘考核结果,扬长补短,实现“培训-考核-绩效-培训-考核-绩效-提升”。 3.5. 人才认证机制:体现财富管理特征,符合中国国情 持续对人才的能力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考核和反馈,是指导和激励人才持续进步和提升的关键。目前,国内财富管理领域并没有一致认可的人才认证标准。信托行业亟需一套既能体现财富管理特征,又符合中国国情,且具有权威性的财富管理人才认证体系,来评估财富人才是否能够满足岗位对胜任力的要求,并为人才的晋升提供明确的依据。除了行业统一的人才认证机制,信托公司也可以打造内部人才认证体系,更好地满足本公司业务发展的个性化要求,构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和独特的品牌标识。当然,也可以借助第三方机构对财富人才进行外部评价,弥补信托公司自身对于财富管理本质认识的不足,以及考评体系局限于本公司业务开展情况等问题。 以上,我们简单叙述了信托公司完善财富人才队伍建设机制的大致思路,即先有顶层设计,再分别细化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与约束、人才认证等四大机制。在实施过程中,信托公司需在明确财富管理业务战略方向的基础上,结合行业的供需变化和业务实际发展情况,动态地调整人才队伍建设实施细则,以客为尊,步伐坚定地回归“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财富业务本源。接下来,我们将通过系列文章,详细地梳理信托公司财富团队建设面临的困境,结合理论与国际最佳实践,论述信托公司应如何科学规划财富队伍人才结构和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机制。
随着 2021 年底资管新规与资金信托新规落地,将倒逼部分信托公司为了保住高收益的非标主动管理业务规模,加速发展标品信托,我们预测信托行业将出现报酬率进一步下滑的趋势。同时要看到的是,信托资产风险率自 2017 年起持续攀升,于 2019 年末达到 2.67%。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虽然中国的疫情短期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宏观经济依然面临严峻挑战,过去累积的风险隐患有可能加速暴露。受监管改革推动、各级资本市场发展、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资管行业规模持续高速增长,预计至 2025 年,行业总体规模有望达到 139 万亿元(剔除重复计算的通道口径),这将是 2018 年资管行业规模的两倍。这虽然为信托公司提供了未来发展的市场空间,但行业结构的变化将使信托公司在资金端和资产端都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2014 年以来,在多项政策规范政府隐性债务和鼓励直接融资、以及地方政府债券融资成本下行的影响下,基础设施信托贷款等传统融资方式受到挑战。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大量的政府债务于 2020-2024 年间到期,地方政府债务到期偿还压力加大,年均到期约 2.7 万亿元;此外,随着宏观调控对土地财政的进一步限制,部分对土地财政依赖度较高的地方政府,还面临财政收入结构性问题。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江苏国信(002608)重组转型,金融与能源双主业齐飞。江苏国信前身为同一实控人国信集团旗下的舜天船舶。由于造船业务景气度大幅下降,公司2014、2015年均出现较大亏损,通过重组转型,打造成江苏省内成为“金融+能源”共同发展的双平台。并通过业绩承诺为重组保驾护航,2016/2017两年累计完成承诺净利润的100.66%,均已兑现。用电需求拉动行业回暖,公司火电业绩望迎高增。2018年火电行业整体景气度有望触底回升,一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5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达到2013年三季度以来用电量最高增长水平。我们预计2018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速有望达到8%,2019-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速料将维持在6%-7%高增速水平。而公司基本面亦呈现多重优势:装机结构优异,多数为近年投入运营的超临界或超超临界发电机组;江苏省高用电需求为利用小时提供保障;电价+成本优势明显,点火价差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联合山西煤电企业,成立苏晋能源公司,整合资源优势,打通煤电上下游产业链,装机增量亦能助力业绩快速提升。金融+火电双轮驱动,也使得公司对煤价上涨的防御性较强。短期受益量价齐升,长期受益煤价回落。信托:资管新规影响有限,股权投资贡献利润。与大多数信托公司不同的是,江苏信托除传统信托业务外,大力发展金融股权投资,2017年底自营资产132.56亿元中,高达96.67%投向金融机构,其中53.9%投向长期股权投资,主要为金融企业,包括江苏银行、利安人寿、江苏两家农村商业银行等,其中2017年,江苏信托持有的7.73%江苏银行股权,实现投资收益9.18亿元,占公司收入45.7%。今年再次以23.7亿元受让利安人寿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22.1%。金融股权为公司贡献稳定的投资收益,而信托业务收入亦增长平稳。我们假设2018年信托规模不新增,在2018年到期与2017年持平的前提下,以新增500亿元-800亿元通道业务,通道费率0.2%、0.3%、0.5%、0.7%进行敏感性测算。中性条件下,预计实现1.8-2.8亿收入,不会因通道业务规模下降影响公司利润。分部估值。根据信托的业务性质,我们将信托公司的收益分为固有业务收益和信托业务收益,根据业务特性,以PB估算固有业务价值,以PE估算信托业务价值,推算出信托部分的归母合理估值为197.1亿元。火电部分采用可比估值,参考CS火电板块可比公司2018年平均P/B为1.1倍,给予公司电力业务18年1.1倍PB,对应目标市值贡献为91.7亿元。定增资金40亿元给予1.1倍PB,三部分加总后的对应合理估值为332.9亿元,对应股价8.81元/股。盈利预测:信托及火电业务共同发力,我们预计公司2018/2019/2020三年EPS分别为0.75/0.87/0.99元,对应PE分别为9.39/8.08/7.15倍,维持“推荐”评级。风险提示:系统性风险、宏观经济发展不及预期、煤价大幅上涨、装机利用小时不及预期、信托监管政策趋严、金融去杠杆持续加码、公司限售股解禁。
来源:用益研究诸位亲爱的用益研究读者,《用益-2018下半年信托投资策略报告》新鲜出炉啦!用益研究公号将把这份报告分为上下期连载,以飨读者。一、2018上半年集合信托市场回顾1、通道业务压缩明显、房地产信托异军突起据用益理财工作室不完全统计,2018年上半年新增集合信托产品规模7429.37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605.16亿元,降幅达21.61%。从分领域看,房地产信托一枝独秀,与去年同期相比逆增1000亿元,增幅达36.85%;基础产业信托则与去年基本持平;而另外三个领域(工商企业、金融和其他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缩,其中,其他领域类信托融资(主要是通道业务)收缩明显,下降超过了2000亿元,降幅达77.45%。显然,这一结果正是今年上半年我国金融市场流动性偏紧,以及严监管政策以及金融去杠杆背景下,银信通道业务明显收缩的必然结果。同时,这也反映出在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监管层强力去杠杆的环境下,传统工商企业资金链断裂导致的信用违约频发,以及政府平台债务清理导致信托投资出现了资产荒,信托资金不得不再次聚焦房地产的无奈选择。2、光大信托规模最大,中江信托平均预期年收益率最高从信托公司来看,2018年上半年共有65家信托公司参与集合信托产品发行,其中发行量居前五名的分别是光大信托,共发行793.15 亿元,其次分别是中航信托751.73亿元、民生信托605.99亿元、五矿信托549.61亿元和中融信托463.44亿元。没有参与发行产品的信托公司共有3家,分别是华宸信托、中泰信托和长城信托。其中中泰信托是因为在2017年底收到中国银监会上海监管局《审慎监管强制措施决定书》[2017] 14号的监管令,暂停了该公司所有集合信托业务。从信托公司发行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情况来看,上半年集合信托产品平均预期年收益率为7.53%,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1.01个百分点,升幅明显。其中,产品平均预期年收益率最高的五家信托公司分别是中江信托8.8%、安信信托8.59%、中建投信托8.40%、华鑫信托8.35%和长安信托8.19%。具体到几个主要投资领域的信托产品收益,2018年上半年房地产信托的平均预期年收益率列前五名的分别是中江信托(9.12%)、长安信托(8.67%)、安信信托(8.61%)、华鑫信托(8.45%)和中建投信托(8.44%);工商企业信托的平均预期年收益率排前五名的分别是华澳信托(8.90%)、光大信托(8.62%)、安信信托(8.53%)、浙金信托(8.45%)和长安信托(8.37%);基础产业信托的平均预期年收益率排前五名分别是中江信托(9.01%)、安信信托(8.5%)、光大信托(8.45%)、中建投信托(8.37%)和山东信托(8.35%)。3、产品预期收益持续攀升,期限却缩短据用益理财工作室监测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集合信托产品平均预期年收益率为7.53%,环比上涨0.81个百分点,涨幅为12.07%;而同比更大涨1.01个百分点,涨幅为15.49%。从监测到的产品收益数据来看,2017-2018年上半年以来集合信托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呈现持续攀升走势。我们认为,自2017年以来信托产品收益率上涨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央行货币政策自2017年以来一直保持中性偏紧状态,导致市场流动性偏紧,资金价格上涨是必然结果;二是金融去杠杆以及今年以来的强监管环境导致信贷收缩,信托融资成为房地产等企业的主要替代选择。但随着今年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情况愈演愈烈,一些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信用违约频发,加上外部因素的不确定性增大,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使得央行不得不微调货币政策,而强力去杠杆也告一段落而变成稳杠杆,我们预计下半年金融条件将有所改善,信托融资成本将不会继续攀升,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继续上升的空间有限,依然维持年初的判断。从2018年上半年几个主要投资领域的信托产品收益走势来看,尽管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基础产业信托的平均收益上升幅度最大,房地产信托的上升幅度最小,且今年二季度基础产业信托的平均预期年收益率(7.93%)超过了房地产信托(7.91%)。显然,地方债务清理整顿和去干杠导致的流动性偏紧甚至信用违约已使得地方基建投资出现了非常困难的局面,但随着下半年加大财政投入和资金面的放松,这种局面有望得到缓解。另外,我们也注意到,在信托产品收益不断攀升的同时,产品的投资期限却不断缩短,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客户的风险意识逐步增强,对产品的流动性要求更高,迫使信托公司加大短期限产品的供给;二是当前因流动性偏紧导致融资成本高启,而企业处于转型调整期,难以承受长期的高融资成本,企业不得不缩短融资期限;三是资管新规以及监管政策的影响。尽管资管新规划定的过渡期延申到2020年底,但新规的具体执行细则还没有出台,加上政策的变化等诸多不确定因素也使得信托公司对当前信托产品的期限不会设计得太长。二、2018上半年其他资管市场回顾1、资管产品:资管规模持续下滑 券商资管缩水1.6万亿上半年资管行业资产管理规模较2017年底大幅缩水3.1万亿,以券商资管为最。据中基协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的资管业务存续规模为27.77万亿元,同比减少5.51万亿元,降幅达到16.56%。其中,基金子公司资管规模同比减少2.47万亿元;券商资管规模同比减少2.82万亿元。同期资管机构共新设立产品4398款,较去年同期减少3846款,减少46.65%;融资规模5705.53亿元,同比减少8297.12亿元,下降59.25%。新规落地和监管的严格标准对资管业务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是合规成本上升,新产品的发行和备案艰难;另一方面是资金的来源减少,资金募集困难。在资管新规及去杠杆、去通道等多重监管手段的连环轰炸之下,资管机构的观望情绪严重,新产品投放减少;而在资金来源上,过去依赖于银行理财的资管机构在资金募集上陷入困境。2.银行理财:新业务开展缓慢 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行受资管新规影响,2018年上半年银行理财规模增速下滑。据有关机构的数据测算,2018年6月末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估计为29.09亿元,同比增长2.43%,但较2017年年末,理财规模下降了4500亿元。其中,保本理财发行下滑明显,保本型产品发行比重迅速下滑,6月底期数量占比仅为27.51%。我们认为,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后,“打破刚性兑付”的要求给银行理财业务造成较大冲击,尤其是同业理财和保本理财业务,产品存续数量增速放缓。据融360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连续4个月小幅下滑,且产品的平均期限上升。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整体表现为平稳下滑。新规要求导致3个月期限的短期产品发行数量大幅减少,产品平均期限被明显拉长。3.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突飞猛进 股权创投基金是主要增长点 在银行、证券、信托等领域资管规模纷纷缩水的同时,私募基金规模却实现了稳步的增长,这应该得益于资管新规对私募行业影响很小所致。据中基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私募基金资产规模突破“12”万亿关口,达到12.6万亿元,同比增加3.14万亿元,同比增长33.19%。其中,股权创投私募规模增长成为亮点,达到7.95万亿元,同比增长57.11%;而私募证券规模较小,仅为2.54万亿元,其规模同比增长率依旧有53%。从产品备案情况来看,2018年上半年协会新增备案私募基金产品7436款,同比减少2635款,下降26.16%;募集资金规模1.5万亿元,同比减少0.07万亿元,下降4.46%。上半年,私募基金新产品的发行有明显减缓迹象,但资金募集情况较为稳定。尽管资管新规没有对私募基金明确的规范,但随着行业监管的不断加强,私募基金运作规范化程度越来越高,具备投资能力、且内部治理完善的大型私募机构受到投资者追捧,强者恒强。从上半年私募基金的表现来看,受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不确定影响,整个上半年证券市场表现低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收益也大幅跳水。4. 公募基金:受益于新规资金流向公募基金 货币基金增长明显2018年上半年,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持续保持了稳健增长。据中基协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各类公募基金总资产管理规模为12.70万亿元,比去年底增长1.1万亿元,增幅达到9.48%。资管新规的落地对于公募基金是一个利好,在其他资管行业的规模受到挤压的情形下,公募基金的发展已经先行一步。上半年股市和债市表现不佳,货币基金成为推动公募基金整体规模增长的主力。资管新规落地打破刚性兑付,具备稳健收益的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相对优势扩大。5.保险资管:新规影响较小 季节性因素为主保险资管产品的备案数量先增后减,主要源自季节性因素的影响。据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公示的数据显示,2018年1至6月,19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注册债权投资计划共70项,合计注册规模1390.00亿元,以基础设施债权投资为主。其中二季度产品备案数量出现大幅下滑,4月为产品备案数量最少的月份,仅有3款33亿元。但这更多是时点因素带来的影响,而不能体现出资管新规带来的去通道、降杠杆趋势。资管新规对于保险资管影响相对较小。保险资管业务本身的风控要求更高,投资流程规范,未来可能会受益于资管新规保险资管公司目前已感受到资管新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大业务上,一个是发行债权计划等产品时资金面偏紧,另一个是银行委外业务增长乏力。多位保险资管公司人士表示,造成保险资管总资产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分红、外部融资下降、应付减少等,其中季节性应付减少应该是主要因素。三、资管新规对未来信托理财的影响1、在打破刚性兑付原则下投资者需承担投资风险打破刚性兑付是资管新规中对信托投资者影响最大的条款。尽管离这一目标的最终实现还有一个过程,但投资者必须认识到这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因为刚性兑付抬升了无风险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扭曲市场风险定价,抬高了实体经济获取资金的成本,一旦遇到市场波动和意外冲击,就有可能出现系统性风险,导致经济下滑和社会动荡;另外,刚性兑付诱使投资者过度追逐高收益,倒逼金融机构相互竞争抬高收益率,一旦发生违约,金融机构兜底,风险积聚在金融体系中,容易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在打破刚性兑付原则下投资者要树立“投资信托是要承担风险”的意识,必须认识到“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这个投资理财的基本常识。正如前不久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18陆家嘴论坛”形象表述的那样:“理财产品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很危险,超过10%就要做好损失全部本金的准备。”不要盲目被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所迷惑,忘记了博取收益永远伴随有亏损风险这一投资铁律。最近P2P理财平台的大面积跑路暴雷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投资者切不可抱有侥幸心里,一味追求高收益而忘记后面隐藏的巨大风险!2、资管新规实施使得信托投资理财综合门槛更高资管新规统一了各资管机构关于合格投资者的标准,总体看,信托投资者准入门槛有所提高。从旧标准中的任意三个条件满足一个即可,到不仅要满足特定金融产品的认购门槛,而且必须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同时家庭金融资产达到500万元或本人近三年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个人合格投资者的条件显然更加严格。而对于法人投资者,从过去购买没有净资产约束要求到资管新规下购买信托产品必须近1年内持有净资产达1000万,门槛也有较大的提升。对投资者而言,购买信托从过去的有100万现金就可以买,到现在必须有2年以上的投资经历,此举可视为监管层意图让投资者加强风险意识,投资者需认识到信托投资亦有风险。与此同时,用条例约束投资者家庭必须有相应额度的金融资产或更高标准的年均人收入,与旧标准相比,对投资者自身财务条件要求更高,对承受风险能力要求也更高。此外,资管新规新增了禁止投资者使用贷款、借债筹资购买信托产品条款,此举是预防投资者加杠杆而造成投资风险过高而不能承受,这既为投资者控制了风险,同时也与金融降杠杆大势保持了一致。3、固收类产品概念和投资范围发生变化资管新规对信托产品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固收类产品的重新定义。从国际惯例来看,固守类理财产品都是指投资于货币市场和证券市场的低风险金融资产,而目前信托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投向却包括了较高风险的非标资产和权益类资产。显然,资管新规对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正本清源,这将有利于行业规范和健康发展。对于投资者来说,未来的信托固定收益类产品的主要变化不仅是投向的变化,投资门槛也从原来的100万起降至30万起,收益也将下降。另一个需要关注的是,原来大部分固定收益类产品将转换成非固定收益类的净值型产品。目前,在过渡期,监管层对信托产品净值化管理没有搞一刀切,对市场上以非标债权和非上市企业股权为底层资产的相关信托计划暂时不实施净值化管理。所以,我们认为,未来一两年的过渡期内,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会逐步减少但不会彻底消亡,大部分以摊余成本法转型为净值化产品或为最现实选择。4、信托理财更加透明一方面资产端(投资项目)更加透明;资管新规颁布后,明确了对多层嵌套的规范,资管新规将多层嵌套列为重点整治对象,同时提出明确的“两层嵌套”限制,可以看成资管新规对于多层嵌套提供了明确的解决方案。通过实行穿透式监管,对于多层嵌套资产管理产品,向上识别产品的最终投资者,向下识别产品的底层资产,使得信托产品的资产端更加透明,资金来源更清楚,监管层能针对不同的投资范围对资管产品实施分类监管。另一方面是产品的信息披露更加规范和完整。目前中国信托登记公司已成立,信托产品登记平台已初具雏形,中信登平台在信托产品备案、成立、清算信息方面会更加完善。未来推进信托受益权集中流转平台建设,将有助于形成公开透明规范的二级交易市场,为产品信息的完整披露提供制度保障,在除了产品年限,类型,交易对手及交易结构等产品推介信息外,在信托产品执行中的各种信息披露如财务信息、临时信息披露也会更加细致,便于投资者掌握相关产品信息。
来源:格隆汇格隆汇9月27日丨据证券日报,9月26日,由中国信托业协会组织编制的《中国信托业社会责任报告(2018-2019)》发布,2018年年末,信托业直接投入实体经济领域的信托规模为13.72万亿元,占资金信托总规模的72.42%,基本覆盖了实体经济的各个行业。《报告》显示,2018年资金信托余额为18.95万亿元,同比下降13.51%。多数信托公司紧盯实体经济领域,不断聚焦发力,在五大领域的配置分别是:工商信托占比为29.90%,比2017年的27.84%占比上升了2个百分点,体现了信托业坚定服务实体经济的实际表现;其后依次是金融机构占比为15.99%、基础产业占比为14.59%、房地产业占比为14.18%、证券市场占比为11.59%。
日前,中国信托业协会披露了2020年4季度末信托公司主要业务数据。在2020年严监管环境下,通道类业务规模持续回落,融资类信托压缩接近1万亿元,信托公司的业务结构有了改善,主动管理能力有所提升。随着经济运行态势向好,信托业坚持风险防控与稳中求进的两手策略,整体风险可控。信托资产规模连续12个季度下降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4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为20.49万亿元,同比下降5.17%,比2019年4季度末减少1.12万亿元,比2017年4季度末历史峰值减少5.76万亿元。是自2017年4季度以来信托业管理资产规模连续12个季度下降。图片来源:信托业协会复旦大学信托研究中心主任殷醒民表示,信托资产规模下降的背后,与行业持续压降融资类和通道类业务有关。从长期来看,逐步压降融资类信托是信托公司回归本源的转型目标。但2020年上半年部分信托公司仍然迅猛发展,1季度和2季度融资类信托资产分别为6.18万亿元和6.45万亿元,环比分别增加3458.31亿元和2677.58亿元,占比分别为28.97%和30.29%。对此,2020年6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信托公司风险处置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信托公司压降违法违规严重、投向不合规的融资类信托业务。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3季度末融资类信托余额为5.95万亿元,环比2季度末减少4966.43亿元;4季度末融资类信托余额为4.86万亿元,环比3季度末减少10916.31亿元。3季度和4季度的两个季度合计压降15882.74亿元,减去2020年1季度和2季度新增融资类信托6135.89亿元,全年共压降近1万亿。主动管理业务占比增至7成从信托资产资金来源构成看,截至2020年4季度末,集合信托规模占比49.65%,同比上升3.72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23个百分点;单一信托规模占比29.94%,同比下降7.1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3.24个百分点;管理财产信托占比20.41%,同比上升3.44个百分点,环比上升3个百分点。殷醒民表示,信托业务转型的重点之一是要优化资金来源结构。截至2020年4季度末,集合资金信托与管理财产信托占比达到70.06%,同比2019年4季度末62.91%要上升7.15个百分点。信托业将继续逐步减少以单一信托形式的通道类业务,朝着提升主动管理能力的方向不断取得成效。图片来源:信托业协会房地产信托占比下降证券市场信托占比增加从资金信托投向来看,截至2020年4季度末,资金信托投向工商企业有4.96万亿元,同比下降9.64%;2020年4季度末投向基础产业的资金信托数为2.47万亿元;同期房地产资金信托余额为2.28万亿元,同比下降15.75%,环比下降4.19%;2020年4季度末,标准化金融产品投资的资金信托数为2.26万亿元,同比增长15.44%,环比增长2.20%,4季度新流入487.93亿元。在股票、基金、债券三大品种中,资金信托主要流向债券市场;截至2020年4季度末,信托资金流向金融机构余额为1.98万亿元,同比下降20.76%,环比下降7.74%。占比方面,2020年4季度末五大信托资金投向占比由大到小分别是工商企业(30.41%)、基础产业(15.13%)、房地产业(13.97%)、证券市场(13.87%)、金融机构(12.17%)。殷醒民指出,2020年4季度末信托资金投向有两个“一降一升”的显著特征:一是2020年4个季度的房地产业占比是持续下降的,4季度趋稳;二是2020年4个季度证券市场的信托资产占比呈现增长态势,1季度占比为10.97%,4季度占比则上升到13.87%。图片来源:信托业协会2020年4季度利润583.18亿元为4个季度“垫底”截至2020年4季度末,信托业实现营业收入1228.05亿元,环比3季度增长32.76%。2020年68家信托公司的信托业务收入为864.48亿元,同比增长3.68%。在经营收入中,2020年4季度末的投资收益为271亿元,同比下降2.18%,环比3季度增长71.71%,比3季度多43.15亿元。另外,2020年4季度末,信托业利润为583.18亿元,同比下降19.79%。分季度利润看,2020年4个季度利润分别为166.10亿元、174.92亿元、144.87亿元和97.29亿元。2020年4季度末信托业人均利润为196.42亿元,同比下降19.58%,净减少47.81亿元。2020年4个季度的人均利润分别为54.48万元、59.51万元、43.97万元和38.46万元,4季度的人均利润要低于前3个季度。图片来源:信托业协会殷醒民认为,2020年4季度利润为4个季度的“垫底”。但是,4季度经营收入为386.45亿元,比前3个季度高得多,4季度利润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信托公司增加了应对可能风险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另外,信托业业绩指标反映的是行业状况,部分信托公司的业绩则有大幅改善。信托公司经营收入与利润增速出现公司之间的分化,是市场竞争的正常现象,不少信托公司得益于前两年的主动优化业务结构,2020年净利润出现较快增长。这提示信托公司应提高对加快业务转型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有效步骤来推进主动管理能力的提升。最后,殷醒民总结认为,2021年,信托业受托资产规模下降将伴随着转型的升级机会。信托业的转型发展主要要提升两个能力,一是勇于主动转型的能力,信托业要改变多年来依靠“通道”与“融资类”业务获取收益的做法,转向坚持受托人定位,培育诚信、专业、尽责的受托理念。二是不断探索新的业务模式,不同于其他金融子行业,信托公司有着跨越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实业市场的灵活优势,可以运用债权、股权、股债结合、资产证券化、产业基金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资源,为实体经济部门提供多样化的信托产品和信托金融服务。另外,信托公司不仅具有资金端的募集能力,而且应该拥有资产端的丰富配资能力,才能真正履行本源职责。信托公司要对标准化的金融产品进行配置,涉及到多个专业驾驭能力,对信托公司主动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当然,信托公司可以运用信托制度、信托架构、信托投资的广泛性为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其核心仍然是信托业务的主动管理能力。本文转自:中国基金报 记者:云龙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作者:欧阳剑环中证网讯(记者 欧阳剑环)中国证券报记者12月3日获悉,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联合毕马威中国日前发布《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中国信托行业发展趋势和战略转型研究报告》。报告探讨了信托业面对机遇与挑战转型发展的路径——即依托自身资源禀赋,以私人财富管理机构、私募投行与专业资管机构三大方向为发力点,不断进行传统业务升级、新业务拓展和支撑体系优化建设。报告表示,展望未来,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深化、产业升级不断推进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信托业必将继续发挥信托制度优势、灵活服务实体经济,于未来一段时间内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有所作为。对照发达国家地区信托业的发展路径,可以预期随着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逐步完善,各类金融机构专业能力进一步提升,信托公司的融资服务功能将进一步弱化。未来信托公司的发展将结合信托制度的本源特性,以承担其他金融机构部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的“真信托”功能,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定位。功能全面、服务专业、品种丰富、投向多元的现代信托体系也是中国信托行业的演进方向。
机构:招商证券 “金融结构性供给侧改革”新时代,政策务实。从资管新规细则出台,标志 监管机构既要强监管,又要稳增长,态度较此前发生边际变化,信托行业有 望迎来良性发展曙光:(1)“资管新规细则”再次重申鼓励信托的善意通道, 且未要求削减进度计划; (2)金融供给侧改革核心聚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而信托作为影子银行是商业银行的重要补充,且具备灵活、反应迅速、风险 偏好相对较高的特点,可快速响应实体经济中长尾客户的融资需求,高效服 务实体企业,在补充传统金融薄弱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3)信托新规呼之 欲出,利用资金信托具有直接融资的特点高效服务实体经济,在补充传统金 融薄弱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助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规中核心利好 是信托有望获得公募牌照,将信托拉平到与基金、银行理财相同的起跑线上, 即有望分享大众理财份额,又意味着信托不仅是通道、加嵌套和投非标的工 具,而是回归资管的本源。 经济增长形势严峻,信托驰援实体经济。国内经济仍处于探底过程,其中固 定资产投资增速小幅改善,PMI 环比改善,但仍处于低位,社会消费品零售 增速依旧低迷,同时海外经济低迷抑制出口需求。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信 托总量数据有望持续改善:(1)Q1 表外融资明显回暖,虽高基数和政策放 松初期引致观望情绪等原因,1-2 月新增信托贷款累计仅 308 亿,但由负转正 仍属向上趋势,因而推动信托发行量明显提速。Q1 新发行集合信托产品规模 5667 亿,同比增长 18.62%。(2)展望全年,信托规模有望重回两位数增长。 历史反复验证,政策的放松均伴随着信托规模的扩张,同时新增信托资产规 模和新增信托贷款保持同方向、同幅度变动。参考与当前经济形势相似的 2014 年,假设 2019 年月均新增信托贷款规模 450 亿,幅度为 5 倍(新增信托资产 /新增信托贷款),则测算 2019 年新增信托资产规模 27000 亿(450*12*5), 年末信托资产规模有望达到 25.4 万亿,同比增长 12%。 信托结构数据明确改善,房市企稳、基建抬头。(1)流动性大幅缓释叠加首 套房贷款利率的松动,推动一二线城市商品房销量见底回升,开放商拿地热 情也在明显回暖。但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比重持续创历史新低(18 年底仅 11.46%),且虽债券发行规模略有发力,但考虑到 2019 年是房企债券 集中到期年,房企融资压力依旧较大。综合来看,房企销售触底回升,但融 资压力依旧较大,因此信托输血逐步提升,1/2 月新增房地产信托规模 816 亿 /522 亿,同比增长 11%/20%,且收益率提升 1.3 个百分点至 8.25%。(2)经 济下行压力仍在,稳增长依旧是重中之重,基建成为重要抓手,信托业在基 建资金支持方面大有可为,因此信托投向基建类项目的规模也在明显提升, 2019 开年来迅猛增长。1/2 月新增基础建设信托项目规模 505 亿/306 亿,同比 增长 76%/89%,收益率由 7.65%提升至目前的 8.73%。(3)政策逐步回归市 场化和流动性改善等综合因素,推动资本市场明显回暖,且上升趋势有望贯 穿全年,我们预计证券投资类信托有望恢复。2/3 月新增证券投资类信托80 亿/114.5 亿,同比增长 15%/12%。复盘政策、数据和股价很容易发现,天量表外融资和房地产政策的变化是信托板块获得超额收益的核心驱动因素。负债端和资产端作为信托行业的核心,二者的关键影响因素 也将是信托指数变化的重要因子。(1)12Q4 至 13Q1、13Q2 至 13Q3 两个期间,信托板 块均取得明显超额收益,分别高达 35%、58%。而在这个期间,新增信托贷款放量增长, 12M8 开始,新增信托贷款连续 9 个月上千亿,巅峰时期单月新增 4312 亿;(2)11H1 和 12H1 期间,信托板块超额收益分别为 38%、40%。2011 年房地产调控政策频出,房 企融资压力激增,房地产信托成为赚钱利器,11H1 新增房地产信托项目 557 个,规模 1824 亿,且平均年收益率高达 9.85%。 投资建议:维持行业推荐评级:(1)监管态度边际改善,信托行业有望迎来曙光:过 去,资管新规细则、信托“资管新规细则”的颁布,预示着监管态度边际改善;现在,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服务实体经济,信托行业本源业务有望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 未来,信托新规的出台有望持续扩宽行业资金来源。 (2)信托总量数据有望重回两位数 增长:经济增长形势严峻,政策有望持续转暖,预计信托总量规模将改善,2019 年信 托资产规模有望实现 12%的增长。 (3)信托结构持续优化: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基 建项目逐步上马、权益市场回暖带动证券投资类信托热度重燃,均利好信托行业资产端 的投放和收益率的回暖。 回顾过去信托板块取得超额收益发现,天量表外融资和房地产市场政策变动时均带动板 块取得明显超额收益,我们认为当前政策的逐步回暖推动信托负债端改善预期渐浓,同 时资产端受益房市企稳和基建抬头,因此我们认为当前信托板块有望获得超额收益,因 此维持行业推荐评级,强烈推荐:中航资本、爱建集团;建议关注:江苏国信。 风险提示:监管政策持续收紧,资管新规执行趋严、信托新规出台节奏和利好程度低于预期;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房地产市场、城投市场、资本市场基本面恶化;市场大幅波动导致信托行业估值承压
本报讯 11月3日,五矿信托联合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在京共同发布《家族财富管理十年回顾与展望——家族财富管理调研报告(2020)》。这是继2019年后,五矿信托在成立十周年之际特别推出的财富管理领域研究报告。报告以“十年回顾与展望”为主题,总结了过去十年家族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经验,并对未来家族财富管理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报告发布会上,中国信托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常务)漆艰明在致辞中表示,当下,面对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开展家族信托不仅是信托行业积极致力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使命,更是信托公司遵循中央政策引导、响应监管要求、回归本源定位、谋求业务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和长期目标。展望未来,家族信托服务逐步规范,品牌建设呈现特色化、差异化趋势,相应系统建设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迈进,信托公司也在与各类机构的合作中,建立起多方共赢的财富管理生态圈,家族信托未来可期,前景广阔。中国五矿集团副总经理、五矿资本董事长任珠峰表示,2018年,五矿信托坚持以“受托人责任”为核心,秉承“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信托本源理念,成立家族办公室,大力发展家族信托这一本源业务,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全面、更专业、更贴合现代需求的金融服务。同时,五矿信托希望通过积极为国内家族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做基础性、创新性的研究,探索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家族财富管理贡献力量。五矿信托董事长刘国威指出,五矿信托家族办公室汇聚了来自银行、投行、法律、税务、资产管理等多个专业领域的专家顾问,致力于做真正符合国情的家族信托业务。五矿信托设立专门的研究团队,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宏观经济、政策环境、法律制度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并从2019年起,每年推出家族财富管理行业研究报告,发布行业前沿观点,希望可以为高净值、超高净值客户提供更多的高质量附加价值,在家族信托业务领域不断书写新的篇章。(邢萌)(编辑 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