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新媒体研究报告2020》发布纬书

《中国新媒体研究报告2020》发布

(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党委书记曾祥敏发布《中国新媒体研究报告2020》。摄影记者 田超)华声在线11月19日讯 今天上午,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在长沙开幕。开幕式上,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党委书记曾祥敏发布《中国新媒体研究报告2020》。2020年的《报告》在年度报告、行业报告、专研报告、融合精品分析四个章节的架构基础上,结合2019年到2020年期间全国新媒体行业发展与主流媒体融合转型的热点、亮点与难点,在报告内容上做出更为翔实与丰富的拓展。第一章“年度报告”中的“总报告”,从中国媒体融合创新与新媒体发展的全局出发,对过去一年媒体融合生态与发展趋势进行宏观分析与把握,尤其是对我国各级主流媒体融合发展进行了问卷调研,获得许多宝贵的一手数据,对于推进我国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具有参考价值。与此同时,本年度《报告》开辟“重点聚焦”章节,从媒介认知与评价、传播行为等多个方面聚焦新冠肺炎疫情报道这一重大现实课题。第二章“行业报告”在既有的技术篇、内容篇、体制机制篇、平台篇以及用户篇以外新增队伍建设篇,聚焦新媒体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积极探索全媒体人才的培养发展之道。第三章“专研报告”在本年度融合创新实践中具有代表性与影响力的细分领域中进行专项研究,从新媒体话题传播、新媒体与社会治理等多个方面深入分析与探讨。第四章“融合精品分析”聚焦第29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获奖作品进行个案研究,对创作者进行了深入采访,不仅分析研究产品特点、创作方法与理念,更深入挖掘产品生产背后的体制机制和传播规律,为媒体从业者提供宝贵经验借鉴和理念提升。2020年《报告》中许多数据、发现和观点具有重要价值。现择其要分享:根据“全国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现状和重点问题调研”显示,目前建设融媒体中心已经成为各级媒体融合发展的共识,“一专多能”的融媒体记者基本都参与一线新闻采编,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政府服务功能、与上级媒体的联动网络搭建均按部就班地展开,且与央、省、市媒相比,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从业者对所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满意度最高。其中,被调查的主流媒体94.26%都已设融媒体中心,央媒、省媒倾向于选择新建,县媒则倾向重组,市级媒体的融媒体中心建成度稍低。主流媒体平台的构建方式目前主要可以分为建设自有平台、接入区域专属云平台、接入央媒云平台等三种。调查结果显示,建设自有平台是媒体最主要的平台构建方式,尤其省媒多选择自建,而县媒则多接入区域专属云平台。当下各级媒体在融合发展中也正在面临各有针对性的挑战。对于自身融合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和困难:央媒认为需要完善考核与激励制度;省媒认为需要创新融合思维;市媒认为需要政策扶持;县媒认为缺少人才以及培训、提升的机制。而在对媒体融合整体发展的问题与困难调查中,缺少人才、技术落后、资金短缺也被认为是目前面临的三个最大困难。

备用品

《中国新媒体研究报告2020》正式发布

华声在线11月19日讯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肖欣 邓正可)11月19日,在湖南长沙举办的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上,《中国新媒体研究报告2020》《中国新媒体年鉴2019》正式发布。《中国新媒体研究报告2020》由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总计54万字。《报告》对2019年媒体融合生态与发展趋势进行宏观分析与把握,认为主流媒体已迈入深度融合发展阶段,打造智能媒体移动社会化传播生态,成为新阶段新形态下扎实推进全媒体建设的鲜明旗帜与嘹亮号角。《报告》分为年度报告、行业报告、专研报告、融合精品分析四个部分,同时开辟了“重点聚焦”章节,多方面聚焦新冠肺炎疫情报道这一重大现实课题。《中国新媒体年鉴2019》由中国传媒大学项目团队编写,着力聚焦5G时代新兴媒体的再次变革与迭代,通过十大板块内容,向读者呈现了又一部全面客观记录新媒体行业发展态势和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工作的大型资料性年刊。《中国新媒体年鉴2019》共106万字,内容新颖全面,呈现手段创新,融媒特色鲜明。读者可以直接通过手机扫描、点击阅听音视频,感受新闻现场魅力。

大明星

2018年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

对于今日之媒体,我们看到了热烈的一面,也看到了变幻的一面。新闻消费时长继续增长,用户“移而不动”趋势浮现,泛内容边界扩展,这些让新闻内容的市场总规模和潜力更为可观;但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了高价值和低门槛两种消费诉求,在两端不断地牵扯着内容产业的风向,除了被精准定义的新闻之外,娱乐化产品对用户内容注意力的跨界争夺日益激烈。用户开始更多分享,更多强调参与感、存在感、成就感,而非单向的阅读;创作者开始更关注实际价值,更关切自己和读者之间,能否建立真正的联系;平台也开始探索新的赛道,有人把社交变成了内容试验场,有人把内容变成了社交接力棒。当我们站在2018年,看向媒体的当下和未来的时候,我们希望这份连续第六年发布的新媒体趋势报告,可以带给大家更多数据,更多观点,以及更多思考和启示。报告由腾讯企鹅智库独家研究发布。以下为报告全文:后台回复“2018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下载完整版《2018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作者ID:企鹅智库 (BizNext)推介阅读2018年12月热点营销指南来了,快转给你身边的运营/营销/广告人!双12那些1分钱秒杀的商家,最终都赚钱了吗?今年这些品牌都换LOGO了,你知道不?

梦饮酒者

《中国新媒体研究报告2020》《中国新媒体年鉴2019》发布

11月19日,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在湖南长沙开幕。本次大会将以“守正聚力 创新共融”为主题,大会发布《中国新媒体研究报告2020》《中国新媒体年鉴2019》等新媒体行业发展最新研究成果。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党委书记 曾祥敏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非常荣幸代表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发布《中国新媒体研究报告2020》。在这里,首先要感谢中宣部新闻局、中国记协对《报告》撰写与出版的指导与支持,感谢各位撰稿专家的辛勤工作,感谢中国记协新媒体专委会各位成员的积极支持,同时,也感谢各媒体平台和研究机构的支持与帮助。《中国新媒体研究报告》是中国记协及其新媒体专业委员会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强新媒体服务引导,促进和推动新媒体新闻信息传播事业健康发展的重点智库报告。2020年的《报告》在年度报告、行业报告、专研报告、融合精品分析四个章节的架构基础上,结合2019年到2020年期间全国新媒体行业发展与主流媒体融合转型的热点、亮点与难点,在报告内容上做出更为翔实与丰富的拓展。第一章“年度报告”中的“总报告”,从中国媒体融合创新与新媒体发展的全局出发,对过去一年媒体融合生态与发展趋势进行宏观分析与把握,尤其是对我国各级主流媒体融合发展进行了问卷调研,获得许多宝贵的一手数据,对于推进我国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具有参考价值。与此同时,本年度《报告》开辟“重点聚焦”章节,从媒介认知与评价、传播行为等多个方面聚焦新冠肺炎疫情报道这一重大现实课题。第二章“行业报告”在既有的技术篇、内容篇、体制机制篇、平台篇以及用户篇以外新增队伍建设篇,聚焦新媒体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积极探索全媒体人才的培养发展之道。第三章“专研报告”在本年度融合创新实践中具有代表性与影响力的细分领域中进行专项研究,从新媒体话题传播、新媒体与社会治理等多个方面深入分析与探讨。第四章“融合精品分析”聚焦第29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获奖作品进行个案研究,对创作者进行了深入采访,不仅分析研究产品特点、创作方法与理念,更深入挖掘产品生产背后的体制机制和传播规律,为媒体从业者提供宝贵经验借鉴和理念提升。2020年《报告》中许多数据、发现和观点具有重要价值。现择其要分享:根据“全国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现状和重点问题调研”显示,目前建设融媒体中心已经成为各级媒体融合发展的共识,“一专多能”的融媒体记者基本都参与一线新闻采编,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政府服务功能、与上级媒体的联动网络搭建均按部就班地展开,且与央、省、市媒相比,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从业者对所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满意度最高。其中,被调查的主流媒体94.26%都已设融媒体中心,央媒、省媒倾向于选择新建,县媒则倾向重组,市级媒体的融媒体中心建成度稍低。主流媒体平台的构建方式目前主要可以分为建设自有平台、接入区域专属云平台、接入央媒云平台等三种。调查结果显示,建设自有平台是媒体最主要的平台构建方式,尤其省媒多选择自建,而县媒则多接入区域专属云平台。当下各级媒体在融合发展中也正在面临各有针对性的挑战。对于自身融合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和困难:央媒认为需要完善考核与激励制度;省媒认为需要创新融合思维;市媒认为需要政策扶持;县媒认为缺少人才以及培训、提升的机制。而在对媒体融合整体发展的问题与困难调查中,缺少人才、技术落后、资金短缺也被认为是目前面临的三个最大困难。各位领导,我们衷心希望《中国新媒体研究报告》能够为推进我国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贡献智识与借鉴,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隋岩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我代表项目组全体成员向各位奉上《中国新媒体年鉴》2019卷。到今天,新媒体年鉴已连续出版了两部。2020年,我们不仅见证了全国人民抗击新冠疫情的壮举,也克服了年鉴编撰工作中前所未有的困难。在记协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在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各委员单位、各地方记协的大力协助下,在学界专家的鼎力支持下,经过九个多月的辛勤努力,我们再次向新媒体行业交上了这份沉甸甸的答卷。我们在总结中国新媒体年鉴2018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着力聚焦5G时代新兴媒体的再次变革与迭代,通过十大板块内容,向读者呈现了又一部全面客观记录新媒体行业发展态势和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工作的大型资料性年刊。接下来,我向各位简要汇报一下年鉴编撰工作的情况。中国新媒体年鉴2019分为十个部分。一、中央领导同志与新媒体相关重要活动;二、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重要活动;三、中国新媒体大会记事;四、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作品解析;五、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工作综述;六、区域进展;七、人才教育;八、发展综述;九、年度盘点;十、制度文件、书籍简目。新年鉴跟上一卷相比,呈现三大亮点。一是重点更加突出,案例大幅增加。除了重点收录重大事件如2019中国新媒体大会、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工作综述、各地记协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工作等常规内容,今年特别添加了中央媒体、地方媒体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融合报道十大创新案例、中国新媒体公益十大优秀案例。全书几百个典型实例不仅向读者生动、具体地展示了2019年我国新媒体战线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增强了年鉴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二是框架更加合理,内容新颖全面。既有中央领导同志有关新媒体的重要活动、新媒体专委会委员单位工作的详实记录,也有18所知名高校关于新媒体人才培养的简要回顾与总结,更有四大国家重点实验室展示、全国新媒体行业大事年度盘点、近5年有关新媒体的制度文件、新媒体相关书籍要目等;既方便读者检索查询,又体现了年鉴作为新媒体行业大型工具书的多种功能。三是呈现手段创新,融媒特色鲜明。不仅典型案例数量增加,而且大多附有二维码或作品链接,读者除了从文字了解作品概要,还可以直接通过手机扫描、点击阅听音视频,感受新闻现场魅力。这使得年鉴的阅读空间得以拓展,突破了以往纸媒的实际容量,立体性、延伸性、时代感都大大增强。鉴往知来,忠实纪录融合时代风云变化;精耕细作,全面阐释新兴媒体发展态势。我们期待下一部年鉴更权威、更全面、更前沿、更专业、更鲜活。我们将通过不懈的努力,继续打造年鉴精品,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最后,再次感谢中国记协及其新媒体专委会对我们的信任,感谢各委员单位

美国梦

《中国新媒体研究报告2020》发布 建设自有平台是媒体最主要的平台构建方式

11月19日上午,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在长沙拉开帷幕。在主论坛活动上,发布了《中国新媒体研究报告2020》。红网时刻11月19日讯(记者 王嫣 吴公然 卢欣 摄影 李长宏)11月19日上午,在湖南长沙举办的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上,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党委书记曾祥敏发布了《中国新媒体研究报告2020》。《中国新媒体研究报告》是中国记协及其新媒体专业委员会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强新媒体服务引导,促进和推动新媒体新闻信息传播事业健康发展的重点智库报告。2020年的《中国新媒体研究报告》在年度报告、行业报告、专研报告、融合精品分析四个章节的架构基础上,结合2019年到2020年期间全国新媒体行业发展与主流媒体融合转型的热点、亮点与难点,在报告内容上做出更为翔实与丰富的拓展。根据“全国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现状和重点问题调研”显示,目前建设融媒体中心已经成为各级媒体融合发展的共识,“一专多能”的融媒体记者基本都参与一线新闻采编,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政府服务功能、与上级媒体的联动网络搭建均按部就班地展开,且与央、省、市媒相比,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从业者对所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满意度最高。其中,被调查的主流媒体94.26%都已设融媒体中心,央媒、省媒倾向于选择新建,县媒则倾向重组,市级媒体的融媒体中心建成度稍低。主流媒体平台的构建方式目前主要可以分为建设自有平台、接入区域专属云平台、接入央媒云平台等三种。调查结果显示,建设自有平台是媒体最主要的平台构建方式,尤其省媒多选择自建,而县媒则多选择接入区域专属云平台。当下各级媒体在融合发展中也正面临各有针对性的挑战。对于自身融合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和困难:央媒认为需要完善考核与激励制度;省媒认为需要创新融合思维;市媒认为需要政策扶持;县媒认为缺少人才以及培训、提升的机制。而在对媒体融合整体发展的问题与困难调查中,缺少人才、技术落后、资金短缺也被认为是目前面临的三个最大困难。

孰应六律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20)》出炉

原标题:《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20)》出炉 短视频走上发展新赛道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国内新媒体在用户数量、产业规模、服务质量等方面快速提升。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日发布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20)》显示,中国新媒体的发展正呈现“新传播技术不断更迭”“‘耳朵经济’迸发发展活力”“直播和短视频处于黄金发展赛道”“互联网巨头积极布局超级App生态”等趋势。习惯“刷”新闻中国移动、电信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在网5G用户已突破1亿人。随着5G时代的来临,人们阅读新闻资讯的习惯悄然转变。《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调查显示,新媒体已成为中国网民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人们倾向于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渠道获取信息,半数以上的中国手机网民装有新闻客户端,54.6%的用户关注新闻资讯是否有音频、短视频、视频、直播等直观化的多媒体内容展现形式。此外,人们的新闻阅读习惯趋于移动化、碎片化,大都养成休闲时间“刷”新闻的习惯。用户阅读新闻资讯的场景排前三位的分别是:晚间休闲时间(占60.3%)、随时随地一有空就刷(占47.6%)、午餐及午休时间(占46.2%)。随着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速逐步放缓,用户下沉成为新媒体行业发展新动向。当前,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三线以下城镇及乡村基础设施、商业配套日益完善,资讯、小说、电商、短视频等行业增长较快,有望成为新媒体行业的蓝海。趣头条等新媒体平台积极开拓下沉市场,将目光投向三线以下城镇并构建多元内容生态。报告特别关注防疫期间公众的社交媒体应用情况,不少人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浏览疫情信息、查看疫情数据。超过五成调查对象浏览疫情信息的时间在早6点至中午12点间,以掌握疫情的最新情况。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三大央媒客户端在抗疫报道中持续发力,引发广泛关注。与此同时,一些基层融媒体中心利用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为公众提供各类抗疫信息服务。比如上海16个区融媒体中心推出抗疫服务聚合类新媒体产品,既包括疫情通报、实时动态、上海融媒联播、辟谣专栏等信息栏目,也包括确诊患者同程航班车次查询、防护用品生产企业查询、定点发热门诊导航等便民服务板块,在疫情防控中实现了媒体、政务、服务三方面功能的融合。观看抗击疫情、共克时艰的直播画面,直击为珠穆朗玛峰“量身高”的短视频……传统媒体纷纷渗入直播领域,积极探索媒体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作为一种视听兼备的媒介形态,直播技术使媒体内容更丰富多样,让观众实现了从“看新闻”到“体验新闻”的转变。对此,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王君超提醒,媒体深度融合,内容上应注重导向性、时效性、感召力,不能因为刻意追求呈现方式和表现形态的多样性而弱化新闻性,也不能因为碎片化特点而影响整体信息量及社会效果。拥抱视听潮防疫期间,在线音频平台荔枝App上的曲艺相声和读物朗诵等内容板块受到中老年人的热捧。艾瑞咨询预测,2020年中国网络音频行业市场规模将达272.4亿元。报告认为,“耳朵经济”迸发发展活力,数字音频的伴随性和收听性属性,在满足儿童、中老年等特定人群需求上具有优势。随着5G技术的加速商用推广,车载音频、智能家居等音频应用场景加速成长,中国数字音频市场迎来发展新契机。在疫情的影响下,具有互动购物体验、转化率高、娱乐性强等优势的直播电商,为电子商务带来新动能。报告指出,直播和短视频仍处于黄金发展赛道。当前,互联网企业纷纷入局直播赛道,直播功能成为社交、电商等移动应用标配。在短视频方面,抖音、快手两家公司仍将占据两强位置,随着两家公司打造闭环生态加快流量变现,二者的用户重合度将会不断提升。同时,直播、短视频等领域的网络监管将会快速跟进并不断严格化。7月29日,《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布,从明确责任主体、严格规范网络直播营销行为以及依法查处网络直播违法行为、市场监管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规范指导。此前,广电总局也曾下发通知,要求网络直播带货既要遵守广告管理法律法规,也要符合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相关规定,而且用语要文明、规范,不得夸大其词,不得欺诈和误导消费者。已在7月实施的《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对直播电商中主播、商家、直播平台的相关行为作了明确的定义和规范。《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20)》还指出,中国互联网巨头纷纷抢占新赛道,强化超级App功能,新技术带动互联网应用边界不断扩张。当前App数量已超500万款,然而私自收集个人信息、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私自共享给第三方、不给权限不让用等问题并不少见。近日,工信部印发《关于开展纵深推进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要求今年8月底前上线运行全国App技术检测平台管理系统,12月10日前完成覆盖40万款主流App检测工作。业内专家表示,对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等问题现有处罚手段还不够重、违法成本过低。强化App管理,首先要对App上线应有事先审查程序,在App上线后,一旦发生侵犯用户隐私等权益的行为,处罚标准也应“就高不就低”,采取零容忍态度。(李雪钦)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聪明衰矣

中国新媒体研究报告:2019年中国新媒体发展综述

摘要:中国的新媒体行业迎来了生产力释放,行业技术与内容发展深度勾连,内容生产方式变革,传播模式不断创新,形式不断丰富。新闻类新媒体持续多样化发展。与此同时,新媒体发展面临着挑战,在内容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劣质内容也开始泛滥。用户对于新媒体健康信息生态的需求增长,对网络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媒体品牌提升信任力的关键节点。此外,技术依旧为新媒体带来新机遇,行业正在加快探索与5G、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深度融合的模式。2018年至今,中国新媒体发展迎来了技术与内容的双维爆发式发展,保持着生机勃勃的行业活力。内容生产活力被全面激发,技术为内容生产提供了全新可能,并重塑着传播模式。同时,技术的发展为内容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行业生态格局的快速变革也为行业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考验。一、新媒体发展整体特点(一)新媒体行业迎来生产力释放1. 内容产业提速新媒体产品类型增多、新媒体形式丰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参与内容生产,这些都给新媒体带来了内容供给力的大爆发。内容数量爆发式增长的同时,内容广度也在不断扩大,主流和圈层内容兴趣均得到了满足。传播方式的变革带动了内容生产的活力。算法机制大规模进入内容分发当中,实现了内容的个性化定制,重塑了传播方式,客观上增强了定制内容的生产力、内容的曝光力和到达率。社交对于内容的传播影响力增加,成为内容生成和内容传播的关键一环。许多具有社交属性的平台正显现出泛资讯平台功能,为内容带来了更广阔的出口。同时,新媒体正逐步形成清晰的赢利模式,刺激了内容产业的快速发展。2. 劣质内容泛滥内容生产门槛降低,导致了内容质量的参差不齐。以吸引流量为目的、混淆视听的信息大肆横行。未经审查便发布的信息、凭空捏造的假消息、过度加工渲染的情绪性新闻、大量同质化内容为新媒体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二)新闻类新媒体发展迅速1. 新闻消费市场持续增长在新媒体的推动下,新闻消费市场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用户使用时长持续增长,并且有着稳定的重度消费用户。极光大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1月,综合新闻资讯行业用户规模达5.31亿。截至2019年3月新闻资讯APP行业渗透率为54.3%。QuestMobile(北京贵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数据显示(图1-3),在近一年中,短视频、综合资讯成为带动移动互联网用户月总使用时长增量的引擎,两者带来了近一半的增量。其中短视频带动了36.6%的增长,综合资讯带动了12.5%的增长。根据企鹅智库·企鹅调研截至2018年6月的数据,中国互联网资讯消费者中,平均每天用于资讯的消费时间达到了76.8分钟。其中73.7%的用户,每天浏览资讯的时间超过30分钟;47.1%的用户消费资讯超过1小时;16.3%的用户是消费超过2小时的重度用户。重度资讯消费用户大多具有位于一二线城市、30岁以上的标签。其中今日头条、腾讯新闻处于日活跃数的第一阵营;今日头条极速版、趣头条位于第二阵营;搜狐新闻、一点资讯、网易新闻、新浪新闻、凤凰新闻等位于第三阵营。2.新闻泛资讯边界持续扩展新闻的边界正在被逐步扩展,尤其当越来越多的自媒体成为信息生成的主力军时,资讯的内涵和外延被逐步扩大,泛资讯内容随之增多。泛资讯内容能够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也成为媒体内容生产的新契机。泛资讯内容帮助媒体和用户产生更大范围的连接,拓展了经营模式,实现多元化赢利。3.新闻形式多样化发展除传统的文字、图片类资讯外,短视频、直播等资讯形式正在逐步被用户接受,成为用户接受新闻资讯的主流手段。但是,长视频新闻的接受度仍然不高。短视频带动了新闻资讯的竖屏化,尤其是大量UGC生成的手机即拍、现场跟拍的内容。竖屏符合用户的手机使用视觉习惯,用户通过竖屏更容易获得亲历新闻事件的现场感。新闻形式的多元化发展与技术的不断提升息息相关。随着5G时代的到来,流量负担减弱,基础设施保障到位,视频、直播类新闻资讯消费量或将继续提升。(三)网络生态治理常态化、长效化1.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强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2018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若干问题的意见》,党中央首次出台知识产权审判领域的文件,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提供了政策依据。2. 指导政务媒体脱虚向实2018年12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了政务媒体的工作目标,到2022年,建成以中国政府网政务新媒体为龙头,整体协同、响应迅速的政务新媒体矩阵体系,全面提升政务新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与公信力。打造一批优质精品账号,建设更加权威的信息发布和解读回应平台、更加便捷的政民互动和办事服务平台,形成全国政务新媒体规范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新格局。坚持正确导向、需求引领、互联融合、创新发展四个基本原则。实现推进政务公开,强化解读回应;加强政民互动,创新社会治理;突出民生事项,优化掌上服务。提出了开设整合、内容保障、安全防护、监督管理的规范运维管理模式。要求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强人员培训、加强考核评价强化保障。3. 自媒体“大清理”自媒体的野蛮增长带来了一系列乱象,发布违法信息、不良数据等问题屡见不鲜,破坏了自媒体的生长环境。2018年网信办相继约谈了百度、腾讯、新浪、今日头条、搜狐、网易、UC头条、一点资讯、凤凰、知乎10家企业,要求对自媒体账号进行“大扫除”,各平台坚决清理涉及低俗色情、炮制谣言、黑公关、洗稿圈粉、“标题党”、抄袭侵权以及违法违规广告、插入二维码或链接恶意诱导引流、恶意炒作营销等问题账号。从10月底开始,20余天清理9800多个违规账号。网信办同时要求不允许被处置的问题账号跨平台“转世”或以小号“重生”。在未来的管理中,要清存量、控增量。清理僵尸号、僵尸粉,修订账号注册规则,改进推荐算法模型,完善内容管理系统。各平台随即开始自媒体清理专项行动,诸如咪蒙等流量大户,因散布虚假信息等原因被永久封号。持续运营的清理机制能够保证媒体生态回归健康,为用户创建安全的阅读空间。(四)新闻资讯类新媒体企业的发展1. “四超”格局确立,马太效应明显移动互联网企业中已经形成了“四超”格局。腾讯、字节跳动、阿里、百度系产品牢牢占据着超过全网70%的使用时长。从QuestMobile提供的2019年3月与2018年3月的数据对比来看(图1-4),腾讯系产品与百度系产品使用时长有所下降,字节跳动系产品受到短视频业务的带动增幅较大。2. 新闻资讯类新媒体产品格局资讯类新媒体产品可以被分为三类:综合新闻资讯类、垂直新闻资讯类和杂志报纸类。综合新闻资讯包括商业门户网站(新浪、搜狐等)、新闻聚合平台(今日头条、趣头条、一点资讯、今日头条极速版等)和综合新闻媒体(腾讯新闻等)。垂直新闻资讯是深耕于单一领域的新闻资讯产品(虎扑体育、汽车之家等)。杂志报纸类是传统杂志、报纸的电子化,泛资讯性更强。3. 新媒体企业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新媒体企业正在越来越多地与社会事件发生联系,推动社会发展,在社会进步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018年至今,新媒体在扶贫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新媒体发展不仅能够扶贫,还能够“扶智”,让贫困地区人口与时代有同步认知。流量的导入,也让这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走入大众视野,获得关注。芒果TV通过主旋律题材的年轻化表达,讲述青年基层工作故事,借力流量跨越信息鸿沟,通过王牌综艺连接“三农”问题,并依托全平台新媒体优势,拓宽社会帮扶新渠道。芒果TV利用自身优势,践行主流媒体责任担当。快手在中国农村人口中有巨大的影响力。2018年中国1600多万人通过快手获得收入,其中340多万人来自国家级贫困县,贫困县区中每5人就有一个活跃的快手用户。快手推出了“幸福乡村”战略,以5亿流量资源支持助力国家级贫困县优质特产的推广和销售,培育了25个乡村农业合作社,培养了43位乡村创业者,带动创造产值超过1500万。除此之外,字节跳动旗下抖音通过推出“山里DOU是好风光”打造贫困地区的文旅品牌;淘宝直播开展了村播计划,培养100名收入过万的农民主播,促进相关商品年成交量突破30亿。二、新媒体内容发展趋势(一)用户内容消费习惯变革1. 内容与社交的关系增强用户与资讯的互动欲望正在逐步增强,不再是单向、静态地接受,而是希望通过评论、转发、点赞等方式深度参与资讯传播与再造。资讯创作和发布者不再与用户处于割裂状态,而是通过交流、互动形成深度的情感联系。经过多年的新媒体信息洗礼,部分民众独立思考能力提升,新闻素养提高,辨别力逐步增强,他们愿意深度参与资讯的解读、讨论与批判,帮助构建多维的讨论场域,让“真相”越辩越明。社交成为新闻资讯内容传播的重要方式,用户对于通过社交获取资讯的依赖度和信赖度均有所加强。2. 信息爆炸迷茫期,急需有公信力的媒体新媒体迎来了内容爆炸的年代,优质信息与劣质信息混杂发布。对于公众而言,许多信息无法判定真伪,资讯判定门槛增高,让用户很容易进入信息迷茫状态。对于高学历、高收入的用户而言,更容易判定消息真伪。但是许多低收入、低学历、两极年龄的用户缺乏判定信息真伪的能力,很容易被虚假信息迷惑。许多用户希望获得优质内容,但苦于信息的繁杂、途径的限制、辨别的困难。用户急需通过有公信力的媒体获取真实、客观、优质的新闻内容。用户需求决定了现在是媒体建立权威影响力的窗口期。(二)内容生产方式变革内容制作群体正在愈加壮大和复杂。新技术驱动内容形式不断丰富,功能愈加完善。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其内容生产优势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追求时效性的热点新闻领域。腾讯的“Dreamwriter”,今日头条的AI小记者“张小明”,新华社的“快笔小新”等写作机器人已经参与内容生产当中。写作机器人通过阅读海量内容,对文字、图片、视频等进行理解,并自动生产内容,分发给兴趣用户。技术为全媒体内容生产平台带来了保证。新媒体内容形式正在逐渐丰富,目前新媒体内容形式包括文字、图片、长视频、短视频、直播、VR/AR、问答等。按照内容的不同属性,制作者可以选取最合适的媒体形式进行生产,丰富了新媒体功能,开启了精细化运营时代。短视频的兴起降低了自媒体的生成门槛,用户拿起手机将新闻现场拍下,便可以参与新闻生产。制作门槛的下降催生了一大批用户生成内容,产生了数量庞大的新闻现场和泛资讯内容。(三)内容生产者格局变革1. 自媒体、传统媒体、政务媒体三分天下新媒体内容产业链的参与者不断增加,参与人群也愈加多样。传统媒体、政务媒体、网络平台、自媒体、MCN、KOL均是重要的内容创作方。随着内容生产主体的不断扩大,内容产业的分工也越来越细,服务的用户群体也愈加垂直。自媒体已经成为重要的新媒体内容提供者,有着极高的内容渗透率。自媒体的影响力格局开始形成。各种形态的产品和内容进行用户注意力争夺战后,用户可选择的品类大大增加。但海量的信息导致了用户信息获取渠道的主动收窄,具有情感联系和信任关系的头部创作者的影响力不断提升,高附加值转换表现不俗,用户开始越来越向头部创作者聚拢,圈层自媒体也开始形成群体内影响力。自媒体运营愈加专业化,催生了MCN机构的兴起。截至2019年4月,有超过4000家的MCN机构。MCN机构通过垂直领域的资讯供给,在特定兴趣门类聚集用户,通过与用户的互动增加黏性,建立情感归属和信任关系。MCN机构的资讯运营还建立了和企业合作的商业模式,帮助企业进行内容运营,提升品牌价值,提高特定企业品牌的用户黏性。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的渠道影响力正在下降,渠道和内容的影响力发生了割裂。一些抓住新媒体机遇的传统媒体,通过将内容投放至其他渠道,保持着较大的内容影响力。例如人民日报等媒体品牌,通过新媒体运营,焕发出媒体的全新生机。政务媒体迎来了发展的十字路口。在社交媒体兴起年代,政务媒体迎来了一波“出生潮”,然而许多政务媒体是“任务式”产物,有名无实,目前呈现出“僵尸”“睡眠”的状态。还有一部分政务媒体运营维护不规范,发布内容与身份不符,功能定位不清晰,经常出现不合时宜、不合身份的信息,甚至出现发布错误信息等问题。部分政务媒体运营简单粗暴,在互动传播时代仍然坚持单向传播思维,缺乏互动意识和服务意识,不仅没有为政务机构形象加分,反而造成了负面影响。政务媒体需要转变思维,让政务媒体不再是摆设,而是真正运营起来,积极发挥政务媒体的作用,作为政务机构的窗口,发布权威信息,解决人民困难,塑造政务机构积极形象。新媒体产品的发展拓宽了政务媒体的形式,带来更多传播可能性和传播触点的同时,也为政务媒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除了传统的微博、微信外,短视频成为政务媒体的全新形式。2019年8月31日,抖音短视频举办了政务媒体抖音号大会,联合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资委等11家政府、媒体机构,发布了政务媒体抖音号成长计划,帮助政府、媒体和有专业短视频生产能力的机构,提升政府媒体在抖音上的内容生产能力。“北京SWAT”“四平警事”等政务媒体抖音号已经成为爆款。这些政务媒体以符合观众口味的形式,传递政务信息内容,弘扬正向价值观。在抖音平台当中,旅游类、公安类、地方发布类、文化类政务机构账号数量较多。2. 用户成为内容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新媒体不断丰富用户和新闻信息的互动形式。用户通过阅读、推荐、转发、评论互动等方式成为新闻资讯生产链条中的一环。用户生成信息的受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不亚于人们对于资讯第一发布方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不生产新闻资讯,但乐于分享的用户,由于个人具备影响力,也成为社交网络中的关键传播节点,他们能够点燃信息的二次传播,甚至超越原媒体一次传播的影响力。3. 各平台激励内容创作各平台出台政策鼓励优质内容创作,通过优质内容争夺用户注意力,扩展平台优势。例如今日头条提出了“千人万元”补贴计划;腾讯新闻提出了“芒种计划”,全年补贴共计2万元;百度新闻推出了,提供面向内容创作者的分成;UC浏览器推出UC订阅号,并推出了“媒体赋能计划”和“W+量子计划”;一点资讯则推出了“创作者独享”政策。三、新媒体传播方式发展趋势(一)新媒体传播影响力因素更迭分析1. 传统标题式、名人式流量传播力降低标题式、名人式流量传播力在以往的新媒体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着强大的流量带动力。但标题式和名人式流量均属于简单粗暴式传播,经常出现题文不符的情况,用户资讯获得体验差、获取效率降低。伴随着用户对于标题党的免疫,以及资讯获取方法的多样化,标题式和名人式流量传播的影响力正在逐步下降。2. 社交关系传播力升高用户获取资讯的渠道正在越来越依赖社交途径。微博、微信等社交类产品的媒体属性逐渐增强。但两者的媒介属性又有所区别:微博的功能由人际社交产品逐步向资讯内容汇聚媒体拓展;微信则成为用户在社交链条内进行资讯分享的媒介。社交已经成为资讯传播的重要环节。公共社交链和个人社交链在传播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它们改变了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方式,形成了以社交关系为基础的传播信息流,并且有着稳定且高频的到达率。社交对于资讯APP的拉新效果十分显著,好友推荐或转发成为用户下载资讯APP的主要原因。社交可能引发传播的裂变,许多内容都是通过基于社交的人机传播成为现象级“爆款”。微信和QQ在社交领域占据霸主地位,微博也完成了向社交媒体的转型,其他企业也在纷纷布局社交市场,尤其是在垂直社交领域发力,联动品牌其他内容享受社交红利。例如今日头条推出了“多闪”,但是并未获得大规模成功。除此之外,打造音乐社交产品的音遇、匿名社交的Soul、现金补贴的聊天宝也都被冠以社交新势力,但均不能撼动腾讯在社交领域的霸主地位。3. 评论带动力升高当新闻由单向信息发布转化为双向信息互动时,公开的评论区域也开始出现有价值的观点和信息,并形成了探讨的氛围。在这里,用户自发地发表见解、反馈错误、讨论不同观点,不只是和新闻互动,也是和其他用户进行交流。评论区增加了信息发布的层次,同时让信息接收产生社交感。发布者开始有意识地选取优质评论,用户也可以通过评论点赞等进行评论区的议程设置。对于越来越多的用户而言,观看评论和观看信息一样具有价值。4.垂直群体传播黏性高内容的爆发产生了大量窄众长尾内容,通过互联网联结到共同爱好的用户,逐步形成圈层。垂直圈层传播通常带有强烈的社交属性,通过年龄、地域、阶层、职业、兴趣等形成特定圈层。圈层内容传播具有区隔性,在某一圈层被广泛传播的内容,在另一群体可能会备受冷落。圈层传播趋势上升,垂直群体当中内容消费力更加旺盛,黏性更强。QuestMobile数据显示,在新闻资讯月活跃用户增量中,体育资讯和财经资讯两个垂直门类用户增速明显,其中体育资讯增速达到80%,财经资讯达到74%,垂直类资讯内容增长潜力可观。除了体育、财经这类经典的垂直群体外,新媒体也连接了许多亚文化群体,激发了圈层活力。B站到2018年底已经拥有了涵盖音乐、舞蹈、演奏、娱乐、生活、时尚、科技等11个大类,包含7000多个兴趣文化圈层,其中“木工”都已经单独成为一个圈层门类。5.运营逻辑的扩展新媒体的运营逻辑和传播力影响已经不能单纯依靠内容带动。运营逻辑从单一内容运营,向内容运营、用户运营、品牌运营、商业运营等多维运营体系转变,形成用户与平台间的深度情感联络,打造平台和媒体的品牌价值和传播影响力,从而构建健康的商业生态以促进平台的可持续发展。(二)新媒体产品功能变革1.细分式入口格局确立新媒体进入了多元化入口的时代。资讯客户端、社交产品、短视频产品、直播产品等都有可能成为用户获取新闻资讯的方式,新媒体多点对多点的传播形式被再一次加强。用户的选择增多,渠道间传播特性差异增大。不同类型的用户,对于获取资讯的入口偏好不一。根据企鹅智库·企鹅调研2018年10月的数据,随着年龄增长,用户对资讯类应用的使用度逐渐增高。相反,低年龄段更加依赖社交类产品获取资讯。2.多点矩阵传播不同的媒体产品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传播属性。媒体在发布信息时,为了扩大影响力和辐射用户范围,会进行多点矩阵式传播。曾经的矩阵式传播是单一内容在不同平台的简单复制,然而随着产品差异化程度越来越大。媒体需要根据媒体特点进行内容调整,在制作形式、风格等方面均存在差异。短视频平台开始兴起,改变了内容生产方式。之前,媒体大量以文字、图片作为主要传播载体。但是未来,视频,尤其是短视频,将成为获取资讯的重要形式,尤其对于两极年龄、低学历、村镇人口而言,理解门槛较低的影像感知更容易被他们接受。这也要求媒体不断提升多点传播矩阵的内容策划、制作能力,利用矩阵内的各个端口合理规划传播方案,形成资源的有效配置,追求传播效率和传播效果的最大化。3.从可读到可视,短视频爆发之年短视频的使用人数和市场规模在2018年完成了爆发式增长。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18年短视频市场规模为467.1亿元,占综合视频市场规模的52.6%。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显示,到2019年6月,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网民使用率为75.8%。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2017年12月移动互联网用户月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278.3分钟,2018年12月该数据增至341.2分钟,其中短视频贡献了33.1%的增量。短视频带来了新媒体行业的新活力,对行业的拉新作用明显。短视频改变了行业格局的原因是它给用户提供一种新的消费选择,快节奏、碎片化、开门见山、短小精悍的视频形态切中了用户的需求,视频的阅读门槛相较于文字而言更低,形式生动,用户体验更为友好,因此释放出新的产业生长点。短视频市场中,抖音短视频、快手位列第一梯队,用户渗透率为54.2%;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为第二梯队,用户渗透率为21.9%。用户希望从新闻资讯类短视频获得真实的现场和客观的还原。但是,当短视频生成越来越容易,许多加了滤镜和剪辑的现场不仅不具备新闻的功能,反而会引发民众对于事实的误读。因此,保证新闻资讯类短视频的客观和信息的价值,需要做到真实还原现场,保持视频完整度。(三)信息传播方式变革传统媒体传播时代,观众通过单一媒体渠道,按照媒体设置的议程获取信息。新媒体的发展正在不断改变着原有的信息传播方式。传统传播方式依然存在,但是更为流行的是用户通过聚合型产品获得多渠道媒体资源。聚合型新闻资讯产品信息流出现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平台根据算法为用户推荐信息流,另一种是用户自主选择媒体资源。1.推荐算法的应用推荐算法的应用正在改变着原有的议程设置格局,它根据用户的兴趣进行个性化信息推荐。推荐算法基于对用户的精确画像,根据用户自身的信息浏览习惯、同类型画像用户的“泛化”浏览趋势、社交链条中的信息浏览情况,以及积累数据的分析进行信息的个性化分发。推荐算法技术在不断发展,算法逻辑从用户个人为个人推送,发展到人人为人人推送。今日头条是国内将算法工程产品与信息推荐引擎应用结合的先驱,它在新闻资讯类产品中的爆发式增长和领先地位与其定位息息相关。今日头条打造了一个智能化的信息平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筛选高质量内容,过滤无用信息,为用户分发兴趣内容,帮助用户进行与信息的交流互动,同时让信息的获取者转变为信息的分享者、创作者。基于人工智能的推荐算法实现了信息的精准定位。以寻人为例,过去的寻人是大规模信息投放,造成媒体负担加重,且到达率有限。而现在,类似今日头条等信息平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精准定位寻人概率最大的人群,以高效的方式实现信息的有效触达。2.场景化传播信息传播呈现出场景化趋势,尤其是“算法+场景”的应用,实现了更为精准的信息推送。目前的主要内容分发场景包括工作、生活、娱乐、餐饮、家庭、医疗等。5G技术将通过信息互联构建出更多的场景,实现用户与场景的深度联结,例如智能家居等,通过信息的互动,完成内容分发链条的再造。3.“激励+社交”驱动新闻资讯行业新媒体产品正在开启火热的用户争夺战,许多产品将拉新红利让渡给用户,采用“激励+社交”的方式吸引拉新,引爆传播。激励机制主要是通过使用新媒体产品获取现金奖励,例如阅读文章、点赞文章、答题、走路等方式获得金钱激励。社交则是激励用户通过自身的社交关系为新闻资讯产品拓展影响力,例如拉新奖励、新闻分享奖励、开宝箱奖励等。2019年3月,新闻资讯行业APP月活跃用户整体增速为8%,其中主打“激励+社交”模式的趣头条,虽属后起之秀,月活跃用户已经达到5880万。四、新媒体未来发展趋势(一)内容需求未饱和的新用户QuestMobile数据显示,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跃用户规模达到11.38亿,但是2019年3月,增速首次跌至3.9%以下。月活跃用户增长速率已经触顶,但是18岁以下以及46岁以上的用户增速明显。随着互联网用户红利到达顶端,新媒体开始将视线对准低幼人群、中老年人群、低学历人群和村镇人群,他们是潜在的用户增长点,关注此类人的需求或将成为新媒体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在QuestMobile的数据当中,46岁以上用户使用时长同比增速明显领先于其他年龄段。但是CNNIC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银发人群网民比例仅为13.6%,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在生活全方位互联网化的今天,中老年群体的互联网缺失可能引发生活模式断层、理解鸿沟加深等现实矛盾。伴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中老年互联网发展议题不只是商业范畴,同时也具有深刻的社会价值。社交和资讯成为中老年人上网的首要诉求,其中综合资讯和短视频使用时长在近一年当中增速明显。QuestMobile提供的2019年3月数据显示,即时通信、综合资讯和短视频成为引发人群使用时长最长的前三类产品。在短视频内容中,69%的中年人和75%的老年人偏好看时事新闻类内容,时事新闻是中老年人观看短视频的首选内容。银发人群的综合资讯使用时长同比增长25.4%,短视频使用时长同比增长17.9%。技术门槛高及缺乏适合的内容产品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目前中老年人在新媒体使用方面的表现。技术隔阂产生的不信任感是中老年人和互联网之间的一道鸿沟。相比于互联网原住民,这些移民需要更长的时间接受、信任、适应互联网生活。酷鹅用户研究院2018年10月发布的《2018年中老年用户互联网生活洞察报告显示》,虽然83%的中年用户和72%的老年用户都认为互联网让他们的生活更方便了,但是依然有72%的中年用户和60%的老年用户担心自己的隐私和信息泄露,51%的中年用户和58%的老年用户担心上当受骗,64%的中老年用户认为标题党泛滥,59%的中老年用户认为虚假内容多、难辨别。这些壁垒不仅让中老年人成为现代生活的陌生人,还让他们成为受害者。社会科学院和腾讯2018年联合发布的《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显示,老年人互联网上当受骗过或者疑似上当受骗过的比例高达67.3%。其中,受骗信息类型前三位分别是免费领红包、赠送手机流量和优惠打折团购商品。只有消除安全顾虑的痛点,才能够帮助中老年人更好地融入互联网生活,释放他们的活力和消费力。除了银发群体外,新媒体在下沉市场仍然存在机遇。趣头条以“现金补贴+社交裂变”的模式,打开了进入下沉市场的大门,成立仅26个月便登陆纳斯达克。受到下沉流量的吸引,腾讯、阿里均成为其股东。面对未知的下沉市场,新媒体整体内容储备还未跟上脚步。媒体应当走进这些未曾在主流视角出现的人群,洞悉他们的需求,为下沉人群提供满足他们需要的个性化内容。(二)技术为新媒体带来新机遇新媒体发展一直得益于技术驱动的力量。尤其是在目前特殊的国际形势下,只有关键技术和重要标准的自主创新,才能让中国新媒体产业不被“卡脖子”。中国的新媒体行业需要提升整体的技术敏感性,让行业享受技术红利,带来全新的产业能量。1. 5G摆脱流量束缚,重度消费增加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中国将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伴随着5G的普及,新媒体行业将再次迎来突破性发展。5G具有大带宽、低延时、多连接的特点,在5G的基础上,4K高清、8K环绕VR内容、高速视频的功能性家用、电影和游戏互动混合等将有大规模普及的可能。5G将会大大提高信息的丰富度,并扩展多维的信息采集力。网络操作的高效性,将提供更多的沉浸式体验、更高效的信息分发和更加多维的互动。在新闻的角度,5G将会带动视频消费、图片消费、聚合专题消费等。5G让用户摆脱了流量限制,同时也为创新产品带来了契机,用户体验创新产品的束缚减少。但是5G技术日臻成熟,相关产业也需要尽快完成统一统筹、制定标准、形成技术产业闭环。例如与5G息息相关的超高清视频产业,目前仍面临制作网络发展步伐快,芯片、前端设备、内容发展速度后置的局面。2. 人工智能全面进入新媒体实操阶段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大规模地进入新媒体行业,运用于个性化推荐、信息内容创作、分发、讨论、审核、发布和视频修复等领域。今日头条在2016年底就有近800个算法工程师、两万台处理器、151条训练样本,处理每天60亿次的用户请求。人工智能在审核方面的应用,解放了大量人力,带来了高效、高准确率的审核方式,保证了海量内容的生成与分发。未来算法推荐机制还将继续丰富、完善,着重完成更精准的用户画像和兴趣判定。算法机制还将实现多媒体内容的整合、信息专题的聚合等,提升用户阅览体验和效率。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写作已经大规模地参与内容生产,将记者从基础信息处理工作中解放出来,从事更加高难度的发散式写作工作。机器写作有高速、准确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还可以从图库中自动选择适合新闻报道的图片,这些技术已经规模化运用在标准化、实时化的新闻报道中。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步从文字领域向图片、音视频编辑生产、识别处理等方向扩展。例如曾经修复一部老电影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现在通过AI的方法,几个小时就能够将一部老电影修复至高清甚至4K。AI还被应用在视频制作领域,例如多轨剪辑时,可以运用AI技术进行镜头筛选,减少轨道数量,将后期人员从烦琐的基础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好地释放艺术生产力。这些都为新闻、纪录片等资料的创造性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持。3.技术的两面性技术形式的发展和网络数据积累正在逐步实现人的多维信息化。随着用户网络使用行为愈加频繁,各平台正在积累内容丰富的大数据库。5G技术将带动物联网的发展,实现人与环境的互动信息采集。技术发展的同时,应当平衡好技术和人之间的关系。技术应当为人所用,人不应过度依赖技术,不能让技术绑架新媒体行业的发展。技术发展也带来一些未曾面对的新问题,例如如何处理好人工智能与法律、伦理的边界问题。人工智能伦理问题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所有人群公平享受人工智能的权利。不同地域、不同收入等级的人都应该具有享受人工智能的权利,人工智能不应过度被商业绑架,成为加大阶层分化的逐利工具。二是以怎样的价值观指导人工智能。人工智能释放了技术和工具潜能,而传统的安全防护模式面临着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问题。智能自主学习模型应当在符合人类伦理道德的框架内学习,人工智能行为应当与人类价值观进行校准。三是人工智能时代用户的数据隐私问题。关注数据隐私,对数据进行分级,并进行权限控制,最大限度降低数据泄密风险。四是人工智能模型监管问题。应当建立人工智能学习模型透明度体系和机器学习模型的安全评估体系。例如人工智能并不万能,它本身也是由人类编程而来,人类逻辑模式的偏见可能引发错误的推导。对于人工智能的结论要保持怀疑态度,并加以验证。但是如果学习模型并不透明,使用者难以对其进行评估,便会收获错误的结果。(三)媒体信任度提升的绝佳时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用户甄选内容的成本增加,更加需要有公信力、权威度的媒体品牌。“学习强国”作为2019年的现象级新媒体产品,形成集资讯、社交、知识分享、娱乐功能于一体的集合平台。“学习强国”是中宣部主管的学习平台,平台上的信息不是无门槛地抓取的,而是有意识地选取具有正向价值观、思想性、新闻性、服务性、权威性的内容。尽管传统媒体的渠道力正不断下降,但是依然可以通过内容建立媒体品牌与用户之间的联络。由于传统媒体的身份背书,用户对其的信任度依然维持在高位。传统媒体应当在信息鱼龙混杂之时,肩负媒体责任,持续供给优质新闻资源满足用户需求,尤其是在真相调查、深度写作、关注少数族群等方面发力;在快速资讯时代保持深耕、理性和专业;建立媒体和用户之间的信赖感、安全感;平台应当维护良好的内容生态,防止唯流量论等对于内容机制的冲击,保证优质内容的到达率。(四)新媒体治理挑战新媒体行业发展中,暴露出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等问题。从2018年开始,政策开始加大引导力度,企业的自觉性不断升级,整体而言,行业在努力塑造正向的生态氛围。网络舆论治理是新媒体治理的重要环节。网络舆论治理应当具备真实观、责任观、生态观和青年观。真实观是指保证信息的真实性,防范虚假信息,同时处理好观点与事实、局部真实与整体真实的关系。责任观是指基于事实、伦理、法制进行传播。生态观是需要把握好多样性、平衡性和积极性,建立自我净化、发展的状态。青年观是加强青少年保护机制,注重青少年在新媒体环境中发挥的作用。新媒体在青少年成长生活中占用的时间越来越长,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样化,对其价值观的影响也越来越强烈。新媒体要努力为青少年构建优质、健康的内容生态。例如,腾讯通过圈层时代的创新和运营,以及内容的生态化发展完成在青年文化层面的“守正”。首先,在青年文化的产生上坚守阵地,这是在内容创作上守正。其次,在青年文化的传播上坚守阵地,这是在平台运营层面上守正。“哔哩哔哩”通过扩展学习类内容,已经成为年轻人主要的网络学习基地。截至2019年5月,已有2027万人在B站上学习,相当于2018年高考人数的2倍,用户在B站直播学习时长突破200万小时。五、结语中国的新媒体行业正处于爆发式增长期,在人民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新媒体行业技术和内容发展深度勾连,传播模式不断更新、传播形式不断丰富。内容生态和产品形式日渐丰富,形成了多样化圈层,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信息需求。新媒体的快速增长意味着变革的迅速发生,在享受发展红利的同时,许多问题也逐一暴露。内容爆发时代,在商业利益、流量思维的驱使下,新媒体信息环境形成了复杂格局,虚伪的真实、过度娱乐化、负面情绪化等问题大行其道。如何满足公众对新媒体信息真实性、知识性和正向价值观的需求,形成健康的新媒体信息生态,是未来的重要课题。我们需要用专业、冷静的态度对待新媒体的发展,不在狂欢时失智,才能保证新媒体在健康生态中运行,在良性环境中发展。(本文作者为:胡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嘉婧,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爱长城

2020年中国原创财经新媒体案例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手机的智能化与群众生活方式更迭带来的时间碎片化,技术的发展与用户消费需求的升级使新闻资讯内容获取渠道呈现从线下到PC再到移动端的迁移与渗透趋势。相应地,新闻资讯内容形式的信息承载与传递维度逐渐提高,满足用户不断升级的内容消费需求,但与此同时,高效、多维的内容消费带来的信息爆炸,亦一定程度上对于新闻专业主义形成冲击。2017年6月,网信办基于《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互联网信息服务资质。本报告将具有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一类)资质——即具有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权——的财经类新媒体,定义为原创财经新媒体;内容覆盖面广,具有国家公信力背书为其典型特征。2020年,该领域用户规模稳定增长,并于下半年超700万量级。原创财经新媒体行业发展概览新闻资讯内容获取渠道与形式衍变历程信息承载与传递维度逐渐提高,新内容形式满足新需要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手机的智能化与群众生活方式更迭带来的时间碎片化,技术的发展与用户消费需求的升级使新闻资讯内容获取渠道呈现从线下到PC端再到移动端的迁移与渗透趋势,同时内容形式逐渐从文字到图片再向视频化发展,信息的传递速率与丰富度、密度从低维向高维进阶。中国互联网新闻资讯用户规模互联网新闻资讯用户基数庞大,行业移动端渗透率达六成中国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与发展,以及移动端的灵活便捷性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用户的碎片化信息获取需求的契合,共同驱动中国互联网新闻资讯移动端用户覆盖量级的高企。根据艾瑞咨询UserTracker数据监测结果,2020年10月移动端新闻资讯月独立设备数达8.49亿台。同时,新闻资讯用户在互联网整体接入用户的渗透率达六成,用户基数庞大,覆盖广泛;此外,随着中国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用户量级的增长趋于平缓。中国互联网新闻资讯广告规模预计2020年Q4达211亿元, 随疫情影响减弱明显回暖自2019年下半年起,中国互联网新闻资讯市场的广告整体规模受多重系统性影响而进入整体增速缓滞的波动期。受制于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尽管2019年4季度具有季节性因素与建国70周年全民关注上升的利好,广告主的投放却趋于谨慎。2020年的新冠疫情影响,在整体上持续了这一用户端整体注意度提升但广告主因宏观因素投放下降的态势;后随复工复产的向好进行,以及广告主将更注重利用营销节点弥补疫情损失的影响,互联网新闻资讯广告整体规模迎来回暖。长期来看,新闻资讯行业集中度预计持续提升,用户渗透率及广告加载量增量空间较为有限,预计互联网新闻资讯广告规模增速将整体呈放缓趋势,玩家亟需拓展广告以外的变现模式,以多元化营收结构。原创财经新媒体概念界定具有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一类(稿源)资质的财经类新媒体财经类典型新媒体内容覆盖情况原创财经新媒体App内容覆盖较非一类资质平台普遍更广中国原创财经新媒体用户规模移动端稳增, 2020H2超700万量级根据艾瑞咨询UserTracker数据显示,中国原创财经新媒体移动端用户在2020年下半年超七百万量级,并成稳步小幅度增长态势。中国原创财经新媒体多为传统主流媒体的转型平台,依托于微信、微博等大型分发平台是其网端布局的常见模式,自身独立App的打造时间与运营水平存在一定差异;随着触达的用户不断增加与存量争夺,越来越多的玩家提升了对于重点打造自身App战略意义的认知,并开始进行发力,给予原创财经新媒体用户规模持续提升以想象空间。第一财经用户规模第一财经于原创财经新媒体用户渗透率近半第一财经的移动端的用户规模构成了赛道移动端所覆盖用户的半壁江山,同时,从平台侧来看,根据本报告前篇所呈,原创财经新媒体平台间的内容覆盖具有一定共性,同时第一财经的内容覆盖较为全面。基于此,第一财经的内容、用户画像、使用与消费行为在原创财经新媒体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第一财经用户群体与使用行为用户使用频次及时长一年以上老用户超半数,整体黏性及留存情况较好83.3%的原创财经新媒体用户已使用产品至少六个月,其中,已使用1-3年的用户占比最高,体现用户整体较好的留存。在用户使用频次及时长方面,71.2%的原创财经新媒体用户每天至少使用产品一次;72.3%的用户单次使用时长在15分钟以上,其中,第一财经单次使用时长30分钟以上TGI为110.7,体现出较高的用户黏性。用户付费情况分析近九成用户有付费意愿, 用户付费率与付费水平较高原创财经新媒体用户整体具有内容付费习惯,86.8%的用户有积极的付费意愿,非常愿意付费的用户比例为54.5%,其中,第一财经用户TGI为110.0,高于行业均值;原创财经用户良好的付费意愿也反映在了其付费金额上,79.3%的用户曾在平台付费,月付金额在21-100元区间的用户较为集中。在付费动因方面,高质量的内容与专业、权威的平台为第一财经用户付费的主要驱动力。用户内容及产品满意度原创财经新媒体用户对平台内容及产品均保有较高满意度在衡量用户对内容满意程度的5个维度,与在衡量用户对产品满意程度的8个维度中,原创财经新媒体用户对平台的满意度均超过8分(10分为满分),同时,第一财经基于调研结果的得分均高于行业均值。原创财经新媒体的内容矩阵搭建与运营、产品体验在用户间均具有较高认可度,二者作为内容类产品的重要地基,助力平台健康、可持续发展。原创财经新媒体品牌形象评价“内容专业有深度、时效性强、实用可信”为核心评价“专业有深度的、时效性强的、实用的、值得信赖的”是用户对原创财经新媒体平台整体的核心评价;同时,在此四项之外,相较于行业平均,第一财经在善于数据分析、主流两方面亦较为突出。用户品牌忠诚度分析原创财经新媒体行业平均NPS达44.4%原创财经新媒体行业平均用户NPS净推荐值达44.4%,同时第一财经用户NPS达51.5%,高于行业均值,体现了平台在人群中具有一定基数的正向口碑净值积累。从作为“推荐者”角色的用户向他人推荐第一财经的原因来看,与内容相关的因素占比显著高于与产品体验相关的因素,彰显了内容其本身,做为内容消费平台基石的重要性。第一财经用户画像概览成熟、有丰富社会阅历的高学历、高净值人群

盗马贼

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11(2020)》发布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日前共同发布了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11(2020)》。1、一线主播收入走高 但成为头部主播难度升级报告研究发现,2019年,主播单月创收情况较2018同期均有所增长,月均值为4.1亿元,较2018年增长21%。与2018年相比,2019年前1万名主播的年收入门槛突破12万元,达到工薪一般水平。相较于2018年上半年,头部主播TOP10榜单门槛大幅提高,从之前的958万元提高到1258万元,而头部主播数量在六大平台中较2018年均有所下降。这意味着成为头部主播的难度升级。门槛的升高将导致头部主播的资源稀缺,进而对平台整体的创收造成影响。2、反复刷屏、频繁浏览疫情信息已成为疫情期间公众生活常态蓝皮书分报告《社交媒体疫情信息接触与公众心理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随机选取了3070位调查对象。研究发现,调查对象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关注疫情信息,查看疫情数据。超过五成调查对象浏览疫情信息的时间在早6时—12时,以求掌握疫情的最新情况。整体上看,有81.4%的调查对象每天花费1至4小时浏览疫情相关信息。公众花费大量时间浏览疫情相关信息,甚至根本停不下来通过社交媒体跟进最新消息,反复刷屏、频繁浏览疫情信息已成为公众生活的常态。3、新基建带动数字经济迎来全面提速提质阶段报告同时预测,未来,随着国家积极布局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将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直接带动数字经济增长,并促进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升级。数据被正式纳入生产要素范围也将使数据资产成为数据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激发新型数字业态和模式,数据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拉动数字经济增长。4、“5G+”加速产业互联网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我国产业互联网发展进程,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共识进一步凝聚,产业互联网化实践加速推进。未来,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将与产业发展紧密融合,产品研发得到升级,产业链得到优化,催生新的产品类型、商业模式和管理服务。2020年2月,国际电联(ITU)已启动6G研究工作,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的产业实践也在加速产业变革。(总台央视记者 周培培)

常绿树

当我们在讨论新媒体时,我们在讨论什么?——《中国新媒体研究报告2020》正式出炉

(记者 黄旻)11月19日,在长沙举行的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上,由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中国新媒体研究报告2020》正式发布,报告显示,中国新媒体的发展正呈现“工业化生产”、“生态圈发展”、“‘破圈’传播”、“泛娱乐化语态”等特点。报告分为年度报告、行业报告、专研报告、融合精品分析四个章节,国资潇湘记者梳理发现,报告不仅呈现了过去一年全国新媒体行业发展与主流媒体融合转型的特点和亮点,对于媒体融合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也有独到的见解与剖析。1、 当我们在讨论新媒体时,我们在讨论什么?(一)大数据时代来袭 生产力放大N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让新媒体生产力被规模化释放,新媒体内容生产迈入工业化时代。新媒体内容生产逻辑由个体式内容生产转向了工业化规模式内容产出,新媒体的内容生产力、质量把控力均得到提升。(二)传统广告日薄西山 新商业模式崛起随着用户红利的饱和,传统广告模式、流量分成、会员付费模式进入瓶颈,新媒体开始探索多样化赢利渠道。新媒体平台正在从广告智能投放、精品定制内容生产、电商引流、线下活动、平台转型等方面探索商业可能。(三)新媒体延伸产业链 平台充满“想象力”新媒体已从单纯提供内容的“媒体”,向产业上下游扩展,负载着更加多元的功能,逐步形成生态圈。以疫情期间为例,为了满足大众的线上需求,媒体纷纷上线多元化功能,例如在线教育,推动媒体平台快速转型。(四)“破圈”传播 用户导向思维成主流新媒体从内容生产到传播方式,形成了越来越清晰的用户思维。从用户的兴趣出发,重塑了生产和传播流程,构建多样的服务用户的产品。2019年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账号入驻弹幕视频网站哔哩哔哩,引领了部分主流媒体、传统栏目相继开通哔哩哔哩账号。主流媒体通过入驻亚文化社区、创新产品样态与话语形式,积极向青年话语、青年文化靠近,努力实现报道文本同年轻用户偏好的精准匹配,在移动社会化传播中积极突破传播壁垒与用户圈层。(五)严肃新闻“亲民化” 娱乐平台“也正经”新媒体为贴合年轻人和大众的兴趣,呈现出泛娱乐化的氛围,不仅增加了娱乐化的内容,新闻等严肃信息也正尝试泛娱乐化的语态。同时,在线娱乐平台在疫情期间开始肩负起资讯平台功能,逐步发展成为新型资讯平台。(六)疫情考验 倒逼行业云端“硬启动”疫情期间,传媒行业的“国民总时间”得以重新洗牌,在线内容消费大幅提升,促使新媒体整体行业活跃度上升。疫情考验之下,让媒体和众多行业面临云端运行的“硬启动”。伴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社会运行开始逐步适应云时代。(七)新媒体更加“自律自觉”2019年至今,国家相继推出了《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关于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极具针对性的管理规定,凸显了政府管理者构建健康传媒环境的目标。在多年的高速发展和喧嚣沉淀后,新媒体行业整体上也趋于自律,尤其是疫情期间,许多新媒体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开设疫情专区、开展公益项目、跟进疫情信息、建立辟谣联盟,行业整体规范性、自觉性提升。2、 媒体融合“融”得怎么样了?《报告》进行了全国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现状和重点问题调研,调研结果显示:被调查的主流媒体94.26%都已设融媒体中心央媒、省媒倾向于选择新建;县媒则倾向重组;市级媒体的融媒体中心建成度稍低。主流媒体平台的构建方式目前主要可以分为:建设自有平台、接入区域专属云平台、接入央媒云平台三种。调查结果显示,建设自有平台是媒体最主要的平台构建方式。其中,县级融媒体中心承担打通媒体融合“最后一公里”的重任目前形成了具有自主建设、垂直共建、跨界合作、区域协作、央县联动五种主要特色的建设模式。且与央、省、市媒相比,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从业者对所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满意度最高。3 、媒体融合有哪些方面亟待“破题”?当下各级媒体在融合发展中也正在面临各有针对性的挑战。对于自身融合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和困难:央媒认为需要完善考核与激励制度;省媒认为需要创新融合思维;市媒认为需要政策扶持;县媒认为缺少人才以及培训、提升的机制。而在对媒体融合整体发展的问题与困难调查中,缺少人才、技术落后、资金短缺也被认为是目前面临的三个最大困难。【来源:905交通广播】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