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的新媒体行业迎来了生产力释放,行业技术与内容发展深度勾连,内容生产方式变革,传播模式不断创新,形式不断丰富。新闻类新媒体持续多样化发展。与此同时,新媒体发展面临着挑战,在内容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劣质内容也开始泛滥。用户对于新媒体健康信息生态的需求增长,对网络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媒体品牌提升信任力的关键节点。此外,技术依旧为新媒体带来新机遇,行业正在加快探索与5G、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深度融合的模式。2018年至今,中国新媒体发展迎来了技术与内容的双维爆发式发展,保持着生机勃勃的行业活力。内容生产活力被全面激发,技术为内容生产提供了全新可能,并重塑着传播模式。同时,技术的发展为内容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行业生态格局的快速变革也为行业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考验。一、新媒体发展整体特点(一)新媒体行业迎来生产力释放1. 内容产业提速新媒体产品类型增多、新媒体形式丰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参与内容生产,这些都给新媒体带来了内容供给力的大爆发。内容数量爆发式增长的同时,内容广度也在不断扩大,主流和圈层内容兴趣均得到了满足。传播方式的变革带动了内容生产的活力。算法机制大规模进入内容分发当中,实现了内容的个性化定制,重塑了传播方式,客观上增强了定制内容的生产力、内容的曝光力和到达率。社交对于内容的传播影响力增加,成为内容生成和内容传播的关键一环。许多具有社交属性的平台正显现出泛资讯平台功能,为内容带来了更广阔的出口。同时,新媒体正逐步形成清晰的赢利模式,刺激了内容产业的快速发展。2. 劣质内容泛滥内容生产门槛降低,导致了内容质量的参差不齐。以吸引流量为目的、混淆视听的信息大肆横行。未经审查便发布的信息、凭空捏造的假消息、过度加工渲染的情绪性新闻、大量同质化内容为新媒体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二)新闻类新媒体发展迅速1. 新闻消费市场持续增长在新媒体的推动下,新闻消费市场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用户使用时长持续增长,并且有着稳定的重度消费用户。极光大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1月,综合新闻资讯行业用户规模达5.31亿。截至2019年3月新闻资讯APP行业渗透率为54.3%。QuestMobile(北京贵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数据显示(图1-3),在近一年中,短视频、综合资讯成为带动移动互联网用户月总使用时长增量的引擎,两者带来了近一半的增量。其中短视频带动了36.6%的增长,综合资讯带动了12.5%的增长。根据企鹅智库·企鹅调研截至2018年6月的数据,中国互联网资讯消费者中,平均每天用于资讯的消费时间达到了76.8分钟。其中73.7%的用户,每天浏览资讯的时间超过30分钟;47.1%的用户消费资讯超过1小时;16.3%的用户是消费超过2小时的重度用户。重度资讯消费用户大多具有位于一二线城市、30岁以上的标签。其中今日头条、腾讯新闻处于日活跃数的第一阵营;今日头条极速版、趣头条位于第二阵营;搜狐新闻、一点资讯、网易新闻、新浪新闻、凤凰新闻等位于第三阵营。2.新闻泛资讯边界持续扩展新闻的边界正在被逐步扩展,尤其当越来越多的自媒体成为信息生成的主力军时,资讯的内涵和外延被逐步扩大,泛资讯内容随之增多。泛资讯内容能够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也成为媒体内容生产的新契机。泛资讯内容帮助媒体和用户产生更大范围的连接,拓展了经营模式,实现多元化赢利。3.新闻形式多样化发展除传统的文字、图片类资讯外,短视频、直播等资讯形式正在逐步被用户接受,成为用户接受新闻资讯的主流手段。但是,长视频新闻的接受度仍然不高。短视频带动了新闻资讯的竖屏化,尤其是大量UGC生成的手机即拍、现场跟拍的内容。竖屏符合用户的手机使用视觉习惯,用户通过竖屏更容易获得亲历新闻事件的现场感。新闻形式的多元化发展与技术的不断提升息息相关。随着5G时代的到来,流量负担减弱,基础设施保障到位,视频、直播类新闻资讯消费量或将继续提升。(三)网络生态治理常态化、长效化1.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强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2018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若干问题的意见》,党中央首次出台知识产权审判领域的文件,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提供了政策依据。2. 指导政务媒体脱虚向实2018年12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了政务媒体的工作目标,到2022年,建成以中国政府网政务新媒体为龙头,整体协同、响应迅速的政务新媒体矩阵体系,全面提升政务新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与公信力。打造一批优质精品账号,建设更加权威的信息发布和解读回应平台、更加便捷的政民互动和办事服务平台,形成全国政务新媒体规范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新格局。坚持正确导向、需求引领、互联融合、创新发展四个基本原则。实现推进政务公开,强化解读回应;加强政民互动,创新社会治理;突出民生事项,优化掌上服务。提出了开设整合、内容保障、安全防护、监督管理的规范运维管理模式。要求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强人员培训、加强考核评价强化保障。3. 自媒体“大清理”自媒体的野蛮增长带来了一系列乱象,发布违法信息、不良数据等问题屡见不鲜,破坏了自媒体的生长环境。2018年网信办相继约谈了百度、腾讯、新浪、今日头条、搜狐、网易、UC头条、一点资讯、凤凰、知乎10家企业,要求对自媒体账号进行“大扫除”,各平台坚决清理涉及低俗色情、炮制谣言、黑公关、洗稿圈粉、“标题党”、抄袭侵权以及违法违规广告、插入二维码或链接恶意诱导引流、恶意炒作营销等问题账号。从10月底开始,20余天清理9800多个违规账号。网信办同时要求不允许被处置的问题账号跨平台“转世”或以小号“重生”。在未来的管理中,要清存量、控增量。清理僵尸号、僵尸粉,修订账号注册规则,改进推荐算法模型,完善内容管理系统。各平台随即开始自媒体清理专项行动,诸如咪蒙等流量大户,因散布虚假信息等原因被永久封号。持续运营的清理机制能够保证媒体生态回归健康,为用户创建安全的阅读空间。(四)新闻资讯类新媒体企业的发展1. “四超”格局确立,马太效应明显移动互联网企业中已经形成了“四超”格局。腾讯、字节跳动、阿里、百度系产品牢牢占据着超过全网70%的使用时长。从QuestMobile提供的2019年3月与2018年3月的数据对比来看(图1-4),腾讯系产品与百度系产品使用时长有所下降,字节跳动系产品受到短视频业务的带动增幅较大。2. 新闻资讯类新媒体产品格局资讯类新媒体产品可以被分为三类:综合新闻资讯类、垂直新闻资讯类和杂志报纸类。综合新闻资讯包括商业门户网站(新浪、搜狐等)、新闻聚合平台(今日头条、趣头条、一点资讯、今日头条极速版等)和综合新闻媒体(腾讯新闻等)。垂直新闻资讯是深耕于单一领域的新闻资讯产品(虎扑体育、汽车之家等)。杂志报纸类是传统杂志、报纸的电子化,泛资讯性更强。3. 新媒体企业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新媒体企业正在越来越多地与社会事件发生联系,推动社会发展,在社会进步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018年至今,新媒体在扶贫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新媒体发展不仅能够扶贫,还能够“扶智”,让贫困地区人口与时代有同步认知。流量的导入,也让这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走入大众视野,获得关注。芒果TV通过主旋律题材的年轻化表达,讲述青年基层工作故事,借力流量跨越信息鸿沟,通过王牌综艺连接“三农”问题,并依托全平台新媒体优势,拓宽社会帮扶新渠道。芒果TV利用自身优势,践行主流媒体责任担当。快手在中国农村人口中有巨大的影响力。2018年中国1600多万人通过快手获得收入,其中340多万人来自国家级贫困县,贫困县区中每5人就有一个活跃的快手用户。快手推出了“幸福乡村”战略,以5亿流量资源支持助力国家级贫困县优质特产的推广和销售,培育了25个乡村农业合作社,培养了43位乡村创业者,带动创造产值超过1500万。除此之外,字节跳动旗下抖音通过推出“山里DOU是好风光”打造贫困地区的文旅品牌;淘宝直播开展了村播计划,培养100名收入过万的农民主播,促进相关商品年成交量突破30亿。二、新媒体内容发展趋势(一)用户内容消费习惯变革1. 内容与社交的关系增强用户与资讯的互动欲望正在逐步增强,不再是单向、静态地接受,而是希望通过评论、转发、点赞等方式深度参与资讯传播与再造。资讯创作和发布者不再与用户处于割裂状态,而是通过交流、互动形成深度的情感联系。经过多年的新媒体信息洗礼,部分民众独立思考能力提升,新闻素养提高,辨别力逐步增强,他们愿意深度参与资讯的解读、讨论与批判,帮助构建多维的讨论场域,让“真相”越辩越明。社交成为新闻资讯内容传播的重要方式,用户对于通过社交获取资讯的依赖度和信赖度均有所加强。2. 信息爆炸迷茫期,急需有公信力的媒体新媒体迎来了内容爆炸的年代,优质信息与劣质信息混杂发布。对于公众而言,许多信息无法判定真伪,资讯判定门槛增高,让用户很容易进入信息迷茫状态。对于高学历、高收入的用户而言,更容易判定消息真伪。但是许多低收入、低学历、两极年龄的用户缺乏判定信息真伪的能力,很容易被虚假信息迷惑。许多用户希望获得优质内容,但苦于信息的繁杂、途径的限制、辨别的困难。用户急需通过有公信力的媒体获取真实、客观、优质的新闻内容。用户需求决定了现在是媒体建立权威影响力的窗口期。(二)内容生产方式变革内容制作群体正在愈加壮大和复杂。新技术驱动内容形式不断丰富,功能愈加完善。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其内容生产优势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追求时效性的热点新闻领域。腾讯的“Dreamwriter”,今日头条的AI小记者“张小明”,新华社的“快笔小新”等写作机器人已经参与内容生产当中。写作机器人通过阅读海量内容,对文字、图片、视频等进行理解,并自动生产内容,分发给兴趣用户。技术为全媒体内容生产平台带来了保证。新媒体内容形式正在逐渐丰富,目前新媒体内容形式包括文字、图片、长视频、短视频、直播、VR/AR、问答等。按照内容的不同属性,制作者可以选取最合适的媒体形式进行生产,丰富了新媒体功能,开启了精细化运营时代。短视频的兴起降低了自媒体的生成门槛,用户拿起手机将新闻现场拍下,便可以参与新闻生产。制作门槛的下降催生了一大批用户生成内容,产生了数量庞大的新闻现场和泛资讯内容。(三)内容生产者格局变革1. 自媒体、传统媒体、政务媒体三分天下新媒体内容产业链的参与者不断增加,参与人群也愈加多样。传统媒体、政务媒体、网络平台、自媒体、MCN、KOL均是重要的内容创作方。随着内容生产主体的不断扩大,内容产业的分工也越来越细,服务的用户群体也愈加垂直。自媒体已经成为重要的新媒体内容提供者,有着极高的内容渗透率。自媒体的影响力格局开始形成。各种形态的产品和内容进行用户注意力争夺战后,用户可选择的品类大大增加。但海量的信息导致了用户信息获取渠道的主动收窄,具有情感联系和信任关系的头部创作者的影响力不断提升,高附加值转换表现不俗,用户开始越来越向头部创作者聚拢,圈层自媒体也开始形成群体内影响力。自媒体运营愈加专业化,催生了MCN机构的兴起。截至2019年4月,有超过4000家的MCN机构。MCN机构通过垂直领域的资讯供给,在特定兴趣门类聚集用户,通过与用户的互动增加黏性,建立情感归属和信任关系。MCN机构的资讯运营还建立了和企业合作的商业模式,帮助企业进行内容运营,提升品牌价值,提高特定企业品牌的用户黏性。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的渠道影响力正在下降,渠道和内容的影响力发生了割裂。一些抓住新媒体机遇的传统媒体,通过将内容投放至其他渠道,保持着较大的内容影响力。例如人民日报等媒体品牌,通过新媒体运营,焕发出媒体的全新生机。政务媒体迎来了发展的十字路口。在社交媒体兴起年代,政务媒体迎来了一波“出生潮”,然而许多政务媒体是“任务式”产物,有名无实,目前呈现出“僵尸”“睡眠”的状态。还有一部分政务媒体运营维护不规范,发布内容与身份不符,功能定位不清晰,经常出现不合时宜、不合身份的信息,甚至出现发布错误信息等问题。部分政务媒体运营简单粗暴,在互动传播时代仍然坚持单向传播思维,缺乏互动意识和服务意识,不仅没有为政务机构形象加分,反而造成了负面影响。政务媒体需要转变思维,让政务媒体不再是摆设,而是真正运营起来,积极发挥政务媒体的作用,作为政务机构的窗口,发布权威信息,解决人民困难,塑造政务机构积极形象。新媒体产品的发展拓宽了政务媒体的形式,带来更多传播可能性和传播触点的同时,也为政务媒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除了传统的微博、微信外,短视频成为政务媒体的全新形式。2019年8月31日,抖音短视频举办了政务媒体抖音号大会,联合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资委等11家政府、媒体机构,发布了政务媒体抖音号成长计划,帮助政府、媒体和有专业短视频生产能力的机构,提升政府媒体在抖音上的内容生产能力。“北京SWAT”“四平警事”等政务媒体抖音号已经成为爆款。这些政务媒体以符合观众口味的形式,传递政务信息内容,弘扬正向价值观。在抖音平台当中,旅游类、公安类、地方发布类、文化类政务机构账号数量较多。2. 用户成为内容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新媒体不断丰富用户和新闻信息的互动形式。用户通过阅读、推荐、转发、评论互动等方式成为新闻资讯生产链条中的一环。用户生成信息的受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不亚于人们对于资讯第一发布方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不生产新闻资讯,但乐于分享的用户,由于个人具备影响力,也成为社交网络中的关键传播节点,他们能够点燃信息的二次传播,甚至超越原媒体一次传播的影响力。3. 各平台激励内容创作各平台出台政策鼓励优质内容创作,通过优质内容争夺用户注意力,扩展平台优势。例如今日头条提出了“千人万元”补贴计划;腾讯新闻提出了“芒种计划”,全年补贴共计2万元;百度新闻推出了,提供面向内容创作者的分成;UC浏览器推出UC订阅号,并推出了“媒体赋能计划”和“W+量子计划”;一点资讯则推出了“创作者独享”政策。三、新媒体传播方式发展趋势(一)新媒体传播影响力因素更迭分析1. 传统标题式、名人式流量传播力降低标题式、名人式流量传播力在以往的新媒体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着强大的流量带动力。但标题式和名人式流量均属于简单粗暴式传播,经常出现题文不符的情况,用户资讯获得体验差、获取效率降低。伴随着用户对于标题党的免疫,以及资讯获取方法的多样化,标题式和名人式流量传播的影响力正在逐步下降。2. 社交关系传播力升高用户获取资讯的渠道正在越来越依赖社交途径。微博、微信等社交类产品的媒体属性逐渐增强。但两者的媒介属性又有所区别:微博的功能由人际社交产品逐步向资讯内容汇聚媒体拓展;微信则成为用户在社交链条内进行资讯分享的媒介。社交已经成为资讯传播的重要环节。公共社交链和个人社交链在传播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它们改变了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方式,形成了以社交关系为基础的传播信息流,并且有着稳定且高频的到达率。社交对于资讯APP的拉新效果十分显著,好友推荐或转发成为用户下载资讯APP的主要原因。社交可能引发传播的裂变,许多内容都是通过基于社交的人机传播成为现象级“爆款”。微信和QQ在社交领域占据霸主地位,微博也完成了向社交媒体的转型,其他企业也在纷纷布局社交市场,尤其是在垂直社交领域发力,联动品牌其他内容享受社交红利。例如今日头条推出了“多闪”,但是并未获得大规模成功。除此之外,打造音乐社交产品的音遇、匿名社交的Soul、现金补贴的聊天宝也都被冠以社交新势力,但均不能撼动腾讯在社交领域的霸主地位。3. 评论带动力升高当新闻由单向信息发布转化为双向信息互动时,公开的评论区域也开始出现有价值的观点和信息,并形成了探讨的氛围。在这里,用户自发地发表见解、反馈错误、讨论不同观点,不只是和新闻互动,也是和其他用户进行交流。评论区增加了信息发布的层次,同时让信息接收产生社交感。发布者开始有意识地选取优质评论,用户也可以通过评论点赞等进行评论区的议程设置。对于越来越多的用户而言,观看评论和观看信息一样具有价值。4.垂直群体传播黏性高内容的爆发产生了大量窄众长尾内容,通过互联网联结到共同爱好的用户,逐步形成圈层。垂直圈层传播通常带有强烈的社交属性,通过年龄、地域、阶层、职业、兴趣等形成特定圈层。圈层内容传播具有区隔性,在某一圈层被广泛传播的内容,在另一群体可能会备受冷落。圈层传播趋势上升,垂直群体当中内容消费力更加旺盛,黏性更强。QuestMobile数据显示,在新闻资讯月活跃用户增量中,体育资讯和财经资讯两个垂直门类用户增速明显,其中体育资讯增速达到80%,财经资讯达到74%,垂直类资讯内容增长潜力可观。除了体育、财经这类经典的垂直群体外,新媒体也连接了许多亚文化群体,激发了圈层活力。B站到2018年底已经拥有了涵盖音乐、舞蹈、演奏、娱乐、生活、时尚、科技等11个大类,包含7000多个兴趣文化圈层,其中“木工”都已经单独成为一个圈层门类。5.运营逻辑的扩展新媒体的运营逻辑和传播力影响已经不能单纯依靠内容带动。运营逻辑从单一内容运营,向内容运营、用户运营、品牌运营、商业运营等多维运营体系转变,形成用户与平台间的深度情感联络,打造平台和媒体的品牌价值和传播影响力,从而构建健康的商业生态以促进平台的可持续发展。(二)新媒体产品功能变革1.细分式入口格局确立新媒体进入了多元化入口的时代。资讯客户端、社交产品、短视频产品、直播产品等都有可能成为用户获取新闻资讯的方式,新媒体多点对多点的传播形式被再一次加强。用户的选择增多,渠道间传播特性差异增大。不同类型的用户,对于获取资讯的入口偏好不一。根据企鹅智库·企鹅调研2018年10月的数据,随着年龄增长,用户对资讯类应用的使用度逐渐增高。相反,低年龄段更加依赖社交类产品获取资讯。2.多点矩阵传播不同的媒体产品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传播属性。媒体在发布信息时,为了扩大影响力和辐射用户范围,会进行多点矩阵式传播。曾经的矩阵式传播是单一内容在不同平台的简单复制,然而随着产品差异化程度越来越大。媒体需要根据媒体特点进行内容调整,在制作形式、风格等方面均存在差异。短视频平台开始兴起,改变了内容生产方式。之前,媒体大量以文字、图片作为主要传播载体。但是未来,视频,尤其是短视频,将成为获取资讯的重要形式,尤其对于两极年龄、低学历、村镇人口而言,理解门槛较低的影像感知更容易被他们接受。这也要求媒体不断提升多点传播矩阵的内容策划、制作能力,利用矩阵内的各个端口合理规划传播方案,形成资源的有效配置,追求传播效率和传播效果的最大化。3.从可读到可视,短视频爆发之年短视频的使用人数和市场规模在2018年完成了爆发式增长。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18年短视频市场规模为467.1亿元,占综合视频市场规模的52.6%。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显示,到2019年6月,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网民使用率为75.8%。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2017年12月移动互联网用户月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278.3分钟,2018年12月该数据增至341.2分钟,其中短视频贡献了33.1%的增量。短视频带来了新媒体行业的新活力,对行业的拉新作用明显。短视频改变了行业格局的原因是它给用户提供一种新的消费选择,快节奏、碎片化、开门见山、短小精悍的视频形态切中了用户的需求,视频的阅读门槛相较于文字而言更低,形式生动,用户体验更为友好,因此释放出新的产业生长点。短视频市场中,抖音短视频、快手位列第一梯队,用户渗透率为54.2%;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为第二梯队,用户渗透率为21.9%。用户希望从新闻资讯类短视频获得真实的现场和客观的还原。但是,当短视频生成越来越容易,许多加了滤镜和剪辑的现场不仅不具备新闻的功能,反而会引发民众对于事实的误读。因此,保证新闻资讯类短视频的客观和信息的价值,需要做到真实还原现场,保持视频完整度。(三)信息传播方式变革传统媒体传播时代,观众通过单一媒体渠道,按照媒体设置的议程获取信息。新媒体的发展正在不断改变着原有的信息传播方式。传统传播方式依然存在,但是更为流行的是用户通过聚合型产品获得多渠道媒体资源。聚合型新闻资讯产品信息流出现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平台根据算法为用户推荐信息流,另一种是用户自主选择媒体资源。1.推荐算法的应用推荐算法的应用正在改变着原有的议程设置格局,它根据用户的兴趣进行个性化信息推荐。推荐算法基于对用户的精确画像,根据用户自身的信息浏览习惯、同类型画像用户的“泛化”浏览趋势、社交链条中的信息浏览情况,以及积累数据的分析进行信息的个性化分发。推荐算法技术在不断发展,算法逻辑从用户个人为个人推送,发展到人人为人人推送。今日头条是国内将算法工程产品与信息推荐引擎应用结合的先驱,它在新闻资讯类产品中的爆发式增长和领先地位与其定位息息相关。今日头条打造了一个智能化的信息平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筛选高质量内容,过滤无用信息,为用户分发兴趣内容,帮助用户进行与信息的交流互动,同时让信息的获取者转变为信息的分享者、创作者。基于人工智能的推荐算法实现了信息的精准定位。以寻人为例,过去的寻人是大规模信息投放,造成媒体负担加重,且到达率有限。而现在,类似今日头条等信息平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精准定位寻人概率最大的人群,以高效的方式实现信息的有效触达。2.场景化传播信息传播呈现出场景化趋势,尤其是“算法+场景”的应用,实现了更为精准的信息推送。目前的主要内容分发场景包括工作、生活、娱乐、餐饮、家庭、医疗等。5G技术将通过信息互联构建出更多的场景,实现用户与场景的深度联结,例如智能家居等,通过信息的互动,完成内容分发链条的再造。3.“激励+社交”驱动新闻资讯行业新媒体产品正在开启火热的用户争夺战,许多产品将拉新红利让渡给用户,采用“激励+社交”的方式吸引拉新,引爆传播。激励机制主要是通过使用新媒体产品获取现金奖励,例如阅读文章、点赞文章、答题、走路等方式获得金钱激励。社交则是激励用户通过自身的社交关系为新闻资讯产品拓展影响力,例如拉新奖励、新闻分享奖励、开宝箱奖励等。2019年3月,新闻资讯行业APP月活跃用户整体增速为8%,其中主打“激励+社交”模式的趣头条,虽属后起之秀,月活跃用户已经达到5880万。四、新媒体未来发展趋势(一)内容需求未饱和的新用户QuestMobile数据显示,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跃用户规模达到11.38亿,但是2019年3月,增速首次跌至3.9%以下。月活跃用户增长速率已经触顶,但是18岁以下以及46岁以上的用户增速明显。随着互联网用户红利到达顶端,新媒体开始将视线对准低幼人群、中老年人群、低学历人群和村镇人群,他们是潜在的用户增长点,关注此类人的需求或将成为新媒体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在QuestMobile的数据当中,46岁以上用户使用时长同比增速明显领先于其他年龄段。但是CNNIC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银发人群网民比例仅为13.6%,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在生活全方位互联网化的今天,中老年群体的互联网缺失可能引发生活模式断层、理解鸿沟加深等现实矛盾。伴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中老年互联网发展议题不只是商业范畴,同时也具有深刻的社会价值。社交和资讯成为中老年人上网的首要诉求,其中综合资讯和短视频使用时长在近一年当中增速明显。QuestMobile提供的2019年3月数据显示,即时通信、综合资讯和短视频成为引发人群使用时长最长的前三类产品。在短视频内容中,69%的中年人和75%的老年人偏好看时事新闻类内容,时事新闻是中老年人观看短视频的首选内容。银发人群的综合资讯使用时长同比增长25.4%,短视频使用时长同比增长17.9%。技术门槛高及缺乏适合的内容产品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目前中老年人在新媒体使用方面的表现。技术隔阂产生的不信任感是中老年人和互联网之间的一道鸿沟。相比于互联网原住民,这些移民需要更长的时间接受、信任、适应互联网生活。酷鹅用户研究院2018年10月发布的《2018年中老年用户互联网生活洞察报告显示》,虽然83%的中年用户和72%的老年用户都认为互联网让他们的生活更方便了,但是依然有72%的中年用户和60%的老年用户担心自己的隐私和信息泄露,51%的中年用户和58%的老年用户担心上当受骗,64%的中老年用户认为标题党泛滥,59%的中老年用户认为虚假内容多、难辨别。这些壁垒不仅让中老年人成为现代生活的陌生人,还让他们成为受害者。社会科学院和腾讯2018年联合发布的《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显示,老年人互联网上当受骗过或者疑似上当受骗过的比例高达67.3%。其中,受骗信息类型前三位分别是免费领红包、赠送手机流量和优惠打折团购商品。只有消除安全顾虑的痛点,才能够帮助中老年人更好地融入互联网生活,释放他们的活力和消费力。除了银发群体外,新媒体在下沉市场仍然存在机遇。趣头条以“现金补贴+社交裂变”的模式,打开了进入下沉市场的大门,成立仅26个月便登陆纳斯达克。受到下沉流量的吸引,腾讯、阿里均成为其股东。面对未知的下沉市场,新媒体整体内容储备还未跟上脚步。媒体应当走进这些未曾在主流视角出现的人群,洞悉他们的需求,为下沉人群提供满足他们需要的个性化内容。(二)技术为新媒体带来新机遇新媒体发展一直得益于技术驱动的力量。尤其是在目前特殊的国际形势下,只有关键技术和重要标准的自主创新,才能让中国新媒体产业不被“卡脖子”。中国的新媒体行业需要提升整体的技术敏感性,让行业享受技术红利,带来全新的产业能量。1. 5G摆脱流量束缚,重度消费增加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中国将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伴随着5G的普及,新媒体行业将再次迎来突破性发展。5G具有大带宽、低延时、多连接的特点,在5G的基础上,4K高清、8K环绕VR内容、高速视频的功能性家用、电影和游戏互动混合等将有大规模普及的可能。5G将会大大提高信息的丰富度,并扩展多维的信息采集力。网络操作的高效性,将提供更多的沉浸式体验、更高效的信息分发和更加多维的互动。在新闻的角度,5G将会带动视频消费、图片消费、聚合专题消费等。5G让用户摆脱了流量限制,同时也为创新产品带来了契机,用户体验创新产品的束缚减少。但是5G技术日臻成熟,相关产业也需要尽快完成统一统筹、制定标准、形成技术产业闭环。例如与5G息息相关的超高清视频产业,目前仍面临制作网络发展步伐快,芯片、前端设备、内容发展速度后置的局面。2. 人工智能全面进入新媒体实操阶段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大规模地进入新媒体行业,运用于个性化推荐、信息内容创作、分发、讨论、审核、发布和视频修复等领域。今日头条在2016年底就有近800个算法工程师、两万台处理器、151条训练样本,处理每天60亿次的用户请求。人工智能在审核方面的应用,解放了大量人力,带来了高效、高准确率的审核方式,保证了海量内容的生成与分发。未来算法推荐机制还将继续丰富、完善,着重完成更精准的用户画像和兴趣判定。算法机制还将实现多媒体内容的整合、信息专题的聚合等,提升用户阅览体验和效率。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写作已经大规模地参与内容生产,将记者从基础信息处理工作中解放出来,从事更加高难度的发散式写作工作。机器写作有高速、准确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还可以从图库中自动选择适合新闻报道的图片,这些技术已经规模化运用在标准化、实时化的新闻报道中。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步从文字领域向图片、音视频编辑生产、识别处理等方向扩展。例如曾经修复一部老电影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现在通过AI的方法,几个小时就能够将一部老电影修复至高清甚至4K。AI还被应用在视频制作领域,例如多轨剪辑时,可以运用AI技术进行镜头筛选,减少轨道数量,将后期人员从烦琐的基础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好地释放艺术生产力。这些都为新闻、纪录片等资料的创造性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持。3.技术的两面性技术形式的发展和网络数据积累正在逐步实现人的多维信息化。随着用户网络使用行为愈加频繁,各平台正在积累内容丰富的大数据库。5G技术将带动物联网的发展,实现人与环境的互动信息采集。技术发展的同时,应当平衡好技术和人之间的关系。技术应当为人所用,人不应过度依赖技术,不能让技术绑架新媒体行业的发展。技术发展也带来一些未曾面对的新问题,例如如何处理好人工智能与法律、伦理的边界问题。人工智能伦理问题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所有人群公平享受人工智能的权利。不同地域、不同收入等级的人都应该具有享受人工智能的权利,人工智能不应过度被商业绑架,成为加大阶层分化的逐利工具。二是以怎样的价值观指导人工智能。人工智能释放了技术和工具潜能,而传统的安全防护模式面临着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问题。智能自主学习模型应当在符合人类伦理道德的框架内学习,人工智能行为应当与人类价值观进行校准。三是人工智能时代用户的数据隐私问题。关注数据隐私,对数据进行分级,并进行权限控制,最大限度降低数据泄密风险。四是人工智能模型监管问题。应当建立人工智能学习模型透明度体系和机器学习模型的安全评估体系。例如人工智能并不万能,它本身也是由人类编程而来,人类逻辑模式的偏见可能引发错误的推导。对于人工智能的结论要保持怀疑态度,并加以验证。但是如果学习模型并不透明,使用者难以对其进行评估,便会收获错误的结果。(三)媒体信任度提升的绝佳时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用户甄选内容的成本增加,更加需要有公信力、权威度的媒体品牌。“学习强国”作为2019年的现象级新媒体产品,形成集资讯、社交、知识分享、娱乐功能于一体的集合平台。“学习强国”是中宣部主管的学习平台,平台上的信息不是无门槛地抓取的,而是有意识地选取具有正向价值观、思想性、新闻性、服务性、权威性的内容。尽管传统媒体的渠道力正不断下降,但是依然可以通过内容建立媒体品牌与用户之间的联络。由于传统媒体的身份背书,用户对其的信任度依然维持在高位。传统媒体应当在信息鱼龙混杂之时,肩负媒体责任,持续供给优质新闻资源满足用户需求,尤其是在真相调查、深度写作、关注少数族群等方面发力;在快速资讯时代保持深耕、理性和专业;建立媒体和用户之间的信赖感、安全感;平台应当维护良好的内容生态,防止唯流量论等对于内容机制的冲击,保证优质内容的到达率。(四)新媒体治理挑战新媒体行业发展中,暴露出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等问题。从2018年开始,政策开始加大引导力度,企业的自觉性不断升级,整体而言,行业在努力塑造正向的生态氛围。网络舆论治理是新媒体治理的重要环节。网络舆论治理应当具备真实观、责任观、生态观和青年观。真实观是指保证信息的真实性,防范虚假信息,同时处理好观点与事实、局部真实与整体真实的关系。责任观是指基于事实、伦理、法制进行传播。生态观是需要把握好多样性、平衡性和积极性,建立自我净化、发展的状态。青年观是加强青少年保护机制,注重青少年在新媒体环境中发挥的作用。新媒体在青少年成长生活中占用的时间越来越长,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样化,对其价值观的影响也越来越强烈。新媒体要努力为青少年构建优质、健康的内容生态。例如,腾讯通过圈层时代的创新和运营,以及内容的生态化发展完成在青年文化层面的“守正”。首先,在青年文化的产生上坚守阵地,这是在内容创作上守正。其次,在青年文化的传播上坚守阵地,这是在平台运营层面上守正。“哔哩哔哩”通过扩展学习类内容,已经成为年轻人主要的网络学习基地。截至2019年5月,已有2027万人在B站上学习,相当于2018年高考人数的2倍,用户在B站直播学习时长突破200万小时。五、结语中国的新媒体行业正处于爆发式增长期,在人民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新媒体行业技术和内容发展深度勾连,传播模式不断更新、传播形式不断丰富。内容生态和产品形式日渐丰富,形成了多样化圈层,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信息需求。新媒体的快速增长意味着变革的迅速发生,在享受发展红利的同时,许多问题也逐一暴露。内容爆发时代,在商业利益、流量思维的驱使下,新媒体信息环境形成了复杂格局,虚伪的真实、过度娱乐化、负面情绪化等问题大行其道。如何满足公众对新媒体信息真实性、知识性和正向价值观的需求,形成健康的新媒体信息生态,是未来的重要课题。我们需要用专业、冷静的态度对待新媒体的发展,不在狂欢时失智,才能保证新媒体在健康生态中运行,在良性环境中发展。(本文作者为:胡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嘉婧,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党委书记曾祥敏发布《中国新媒体研究报告2020》。摄影记者 田超)华声在线11月19日讯 今天上午,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在长沙开幕。开幕式上,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党委书记曾祥敏发布《中国新媒体研究报告2020》。2020年的《报告》在年度报告、行业报告、专研报告、融合精品分析四个章节的架构基础上,结合2019年到2020年期间全国新媒体行业发展与主流媒体融合转型的热点、亮点与难点,在报告内容上做出更为翔实与丰富的拓展。第一章“年度报告”中的“总报告”,从中国媒体融合创新与新媒体发展的全局出发,对过去一年媒体融合生态与发展趋势进行宏观分析与把握,尤其是对我国各级主流媒体融合发展进行了问卷调研,获得许多宝贵的一手数据,对于推进我国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具有参考价值。与此同时,本年度《报告》开辟“重点聚焦”章节,从媒介认知与评价、传播行为等多个方面聚焦新冠肺炎疫情报道这一重大现实课题。第二章“行业报告”在既有的技术篇、内容篇、体制机制篇、平台篇以及用户篇以外新增队伍建设篇,聚焦新媒体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积极探索全媒体人才的培养发展之道。第三章“专研报告”在本年度融合创新实践中具有代表性与影响力的细分领域中进行专项研究,从新媒体话题传播、新媒体与社会治理等多个方面深入分析与探讨。第四章“融合精品分析”聚焦第29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获奖作品进行个案研究,对创作者进行了深入采访,不仅分析研究产品特点、创作方法与理念,更深入挖掘产品生产背后的体制机制和传播规律,为媒体从业者提供宝贵经验借鉴和理念提升。2020年《报告》中许多数据、发现和观点具有重要价值。现择其要分享:根据“全国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现状和重点问题调研”显示,目前建设融媒体中心已经成为各级媒体融合发展的共识,“一专多能”的融媒体记者基本都参与一线新闻采编,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政府服务功能、与上级媒体的联动网络搭建均按部就班地展开,且与央、省、市媒相比,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从业者对所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满意度最高。其中,被调查的主流媒体94.26%都已设融媒体中心,央媒、省媒倾向于选择新建,县媒则倾向重组,市级媒体的融媒体中心建成度稍低。主流媒体平台的构建方式目前主要可以分为建设自有平台、接入区域专属云平台、接入央媒云平台等三种。调查结果显示,建设自有平台是媒体最主要的平台构建方式,尤其省媒多选择自建,而县媒则多接入区域专属云平台。当下各级媒体在融合发展中也正在面临各有针对性的挑战。对于自身融合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和困难:央媒认为需要完善考核与激励制度;省媒认为需要创新融合思维;市媒认为需要政策扶持;县媒认为缺少人才以及培训、提升的机制。而在对媒体融合整体发展的问题与困难调查中,缺少人才、技术落后、资金短缺也被认为是目前面临的三个最大困难。
关 键 词 :互联网公司 996 市场逻辑 专业逻辑全文字数:约3141字阅读时间:约12分钟在微博、微信等各类网络社交平台上,互联网公司向来保持着较高的话题度。从“996”工作模式,到腾讯公司财务报告中的月人均工资,再到涉及福利待遇的月饼大赛……种种热议足以表明,互联网公司是网友密切关注的对象。(图源梨视频微博公众号)舆论对互联网公司向来褒贬不一,相关话题层出不穷,如“上班996,生病ICU”、“互联网公司又双叒涨工资了”、“互联网大厂福利哪家强”、“青春饭无疑了”等等。出于了解互联网公司业内工作状况和员工对舆论的评价的目的,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来自十五家互联网公司的员工进行了简短的调查。一问卷调查数据呈现此次问卷调查共计回收49份有效问卷,样本数量偏小,数据未达到饱和,因而以下分析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中调查对象既囊括了“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大互联网公司)以及字节跳动、滴滴出行、京东等知名大型互联网企业的在职员工,还包括若干知名度较低的小型互联网公司在职员工。调查对象年龄均在40岁以下,44.4%位于技术工作的职位、16.6%位于策划工作的职位,11.1%位于运营工作的职位,其余位于市场和用户分析等职位。Q您的工作时间是否为“996”制?Q您认为当前的工作压力如何?您有工作压力的原因是?Q您对目前的工资收入是否满意?Q您认为您所在公司的员工福利如何?Q您对互联网行业是吃“青春饭”的行业这一观点的态度是?二调查结果及其分析结合问卷调查的数据以及与一位腾讯公司在职员工访谈的结果,笔者得出以下结论:互联网公司员工的工作时间较长,但弹性较大;相比于时长,互联网公司员工更倾向于追求效率和创新。问卷调查数据显示,63.16%的调查对象经历过工作时间较长的“996”工作制(指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中午和傍晚休息1小时或不到,总计工作10小时以上,并且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通过访谈,笔者了解到,尽管互联网公司的工作时间长,却是有弹性的。受访者表示,腾讯公司的上班时间一般设置在上午九点或十点,这也是互联网公司较为普遍的上班时间。弹性主要体现在下班时间上,腾讯公司没有规定硬性的下班时间,员工可以根据工作完成进度、城市交通情况、公司班车时间等因素对其进行灵活调整,但若在较早的时间离开公司需要跟有关人员进行报备。在很多时候,员工即使完成了自己分内的工作,也会选择与同一部门或团队的同事一起下班,这说明“996”工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团队工作模式等软性压力的产物。在访谈过程中,受访者的一句话令笔者印象深刻:“其实能够留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人效率都比较高。”互联网公司员工的压力较大是较为普遍的认知,受访者也表示,一般情况下当天安排的工作量其实是很难在一天的工作时间内完成的。任务的迭代促使员工工作压力的产生,而及时更新、内容创新等要求加剧了员工的工作压力。由此可见,相较于工作时长,互联网公司的员工其实是在工作压力下追求工作效率和创新。高工资和高福利则可以说是对于互联网从业者的回报。根据国家统计局报告,2018年年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其年平均工资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4倍。网易公司因食堂味道佳被戏称为“猪厂”,腾讯大厦里设置了健身房、球场、午休间、阅读区等各类娱乐休闲场地,阿里巴巴为员工提供申请无息贷款买房的服务……这些既体现了互联网公司的高福利,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互联网公司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并且,互联网公司提供的一些如免费夜宵、夜间班车等福利,也是形成员工“996”工作模式的潜在原因。(图源国家统计局,《2018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年平均工资49575元》,2019-05-14)三反思在调查结论中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弹性”,另一个是“效率和创新”。笔者认为,“弹性”体现了互联网公司运作的市场逻辑,而“效率和创新”则体现了其运作的专业逻辑。(一)市场逻辑:紧随市场,精准匹配互联网公司以市场为导向调整运作模式和经营战略,并精准匹配不同用户的需求。市场逻辑要求互联网公司不断从市场中收集用户需求,频繁地更新策略以满足用户需求,甚至在有些时候主动地制造需求。正如英特尔公司前总裁安迪·格鲁夫曾写的那样:“如果我们不能使计算机更有用途,那么过几年就没有人需要我们的芯片了,所以我们必须创造用户。我们在用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投资和自己的变革来保持市场的增长。”以市场为导向不仅能够增强用户黏性,还能加快互联网公司的流量变现速率。市场和用户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互联网公司工作时间的弹性,举例来说,互联网公司中的新媒体运营者,用户对即时消息的弹性需求让他们处于几乎24小时“stand by”的状态。除了整个互联网行业对外的市场逻辑,互联网行业内部也存在着一定的市场逻辑。受到起步时间、资金基础、技术实力、用户量、影响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互联网行业内部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分层。随着内容和服务的同质化发展、互联网行业新入局者的增多,互联网行业内部的市场竞争重点逐步从大众化服务转向垂直细分领域。互联网巨头占据头部市场,新入局的中小型互联网公司在市场中寻找“缝隙经济”,发展衍生业务。市场看似饱和,实则保持着可持续挖掘的弹性,不仅为越来越多新晋的互联网公司提供了机遇,还促使用户的需求被更多地挖掘和满足。(二)专业逻辑:提高效率,坚持创新曼纽尔·卡斯特在其著作《网络社会的崛起》中写道:“信息发展方式的特殊之处在于:……应用技术来促进知识生产和信息处理这两方彼此互动的良性循环。”互联网公司既是促进知识生产和信息处理双方互动的中枢,也是连接技术和用户的桥梁。互联网公司将知识转化为信息或技术并将其传递给用户,且对其提供的信息或技术进行迭代完善。专业逻辑强调效率与创新,效率不仅指员工的工作效率,还指向知识到信息或技术的转化效率以及用户应用其信息或技术的效率;创新指挖掘技术、内容等多方面的新颖之处。在互联网公司中,身处不同岗位的员工有着不同的专业逻辑:对新媒体运营者而言,专业逻辑体现在原创深度内容上;对游戏开发者来说,体现在提高游戏画面质感、完善游戏玩法上;对应用程序运营者而言,体现在提高使用便捷性、完善功能上。技术创新方面,虚拟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在互联网公司的推动下不断完善与更迭。今年9月,腾讯与华为签署5G合作协议,共同探索5G网络下视频业务在传输格式、内容、形式等方面的新变化和新需求。任正非也在近期的采访中确认,华为5G和6G的开发并行,预计10年后6G将会投入使用。近日,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开源芯片、金融科技、无人投递车等关键词也展现了互联网公司在技术方面的持续开拓。互联网公司的技术创新不仅使用户受益,还促进了技术与社会的互动,让技术融于社会。(图源网络)四总结面对“996”工作制,马云认为:“我不为996辩护,我向奋斗者致敬。”刘强东表示:“京东永远不会强制员工995或996,但是每一个京东人都必须具备拼搏精神。”美团CEO王兴曾提出过“三横四纵”理论,其中“三横”指的是我们正处于搜索时代、社交时代、移动时代,互联网公司员工正是新兴时代的开拓者和探索者。再放眼整个互联网行业,在“互联网+”战略影响下,互联网行业发展的视野更具前瞻性,格局也更为开阔。ToB产品与ToC产品的共同开发、发展重点从消费互联网迈向产业互联网等,都是互联网行业架构调整和战略升级的体现。互联网技术渗透至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多行业,不仅深化了传统行业的转型改造,还让“万物互联”的实现离我们更近一步。走近互联网行业,我们看到了互联网公司员工的工作时长和工作压力,还看到了互联网公司市场逻辑与专业逻辑相结合的运作特点,更看到了互联网行业对于用户生活以及整个社会的积极作用。名词解释1.ToB产品:即To Business产品,是根据公司战略或工作需要,构建生态体系,或者推动将流程系统化,提高效率。2.ToC产品:即To Customer产品,是发现用户需求,定义用户价值,并准确的推动项目组达成这一目标。参考文献[1]国家统计局,《2018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49575元》,2019-05-14[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9-08-30[3]苏治、荆文君、孙宝文,《分层式垄断竞争:互联网行业市场结构特征研究》,2018-04[4]ONE文艺生活,《马云还是不懂,我们为什么反对996》,2019-04-15[5]常功,《从满足需求到制造需求》,1998-09-07[6]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7]华为企业业务中国,《腾讯和华为签署5G合作协议,加强5G新技术与应用创新合作》,2019-9-25[8]《透视腾讯产业互联网向前看20年,向后看20年》,砺石商业评论,2019-10-15[9]《产业互联网全面提速,企业加速新兴关键技术布局》,赛迪智库电子信息研究所,2019-8-16
核心摘要:环境扫描:2020年新冠疫情的出现,使得消费者的注意力和时间更多地向线上倾斜,广告主也以此为风向标,将营销预算与投入更多地分配给线上渠道。而在内容形式、营销玩法上更具多样性与优势的新媒体营销,则进一步突显出能够借此吸引更多用户与其注意力的价值。新媒体营销市场中的营销服务商、新媒体平台、MCN机构和KOL等角色方在近年中的发展态势可观,共同为新媒体营销产业的发展创造出良好环境。1)新媒体营销服务商:联动产业链上下游运作;自身职能和外部赋能能力的同步加强,体现出高服务价值。2)新媒体平台:通过商业规范化和营销玩法扩充推动产业发展。3)MCN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发展迈入成熟期。4)KOL:对消费者的消费引导能力增强,市场关注度提升。策略玩法:例如社交平台、在线视频平台、短视频平台、电商平台等不同类型的新媒体平台在话题传播广泛度、消费者讨论参与度、内容信息呈现深度、种草拔草转化效率等方面都各具优势,因而根据所制定的营销策略特征,来挑选出对应的各类型平台融合各平台优势以强化营销实现效果,将成为新媒体营销的发展方向中国新媒体营销环境扫描新媒体营销产业链角色方总览新媒体营销获得广告主关注与预算投入广告主的关注点和营销预算将继续向新媒体营销倾斜就艾瑞于2020年6月对广告主的调研数据来看,广告主在未来一年间将增加营销预算的广告类型主要有内容营销(KOL推广等)、电商广告和信息流广告,而以KOL为主体开展的新媒体营销模式也主要包含在以上三类广告形式中。同时,主要依靠KOL开展的直播营销、短视频营销、社交媒体营销等新媒体营销模式则是当前广告主们最关注的方向,其中,KOL参与度相对最高的直播营销和短视频营销分别以52.8%和51.7%的选择率成为半数以上广告主最关注的核心营销模式,在未来,KOL和新媒体营销也将成为广告主越来越重要的营销预算投入对象。各行业广告主对新媒体平台的投入变化新媒体营销投入的行业集中度较高根据艾瑞AdTracker监测数据显示,在2019年至2020年第一季度间,每个季度中约70%选择新媒体平台开展营销投放的广告主,其所属行业主要集中在快消、美妆、3C/IT/电子、网络服务、零售等领域,行业投放集中度高。而欧莱雅集团、雅诗兰黛等美妆领域企业,阿里、京东等网服领域企业,以及华为、美的等3C/IT/电子领域企业,对新媒体营销有着较高的投入,从需求端推动新媒体营销的发展。各行业广告主积极开展新媒体营销活动新媒体营销已成为广告主实现多元品效推广目的的主要形式随着消费者触媒习惯多元化与注意力碎片化趋势的加强,推销目的较为直接和明显的硬广对消费者进行触达和转化的效果逐步减弱。而依靠强大粉丝带动能力的KOL、优质的营销内容设计和符合消费者日常使用习惯的媒体平台共同开展的新媒体营销,则愈发受到各行业广告主的青睐。2019年至今,例如美妆、IT/3C、影视等行业的广告主,纷纷加强对新媒体营销模式的采用和布局,从提升品牌知名度、拉动产品销售到宣传品牌差异化特征等的需求,均通过品效合一的新媒体营销形式得以实现。艾瑞认为,在未来,新媒体营销能够继续成为广告主实现各类营销需求的首选营销模式。MCN的数量和影响力不断提升MCN帮助KOL实现系统化、专业化的内容创作和工作对接在2010-2019的十年间,MCN新增数量逐年快速增长,其中,在2014-2016年间的增长量更是达到千位,机构数量的扩充从侧面映射出市场对MCN的高需求度;并且,与MCN签约的头部网红占比已在2018年达到了93%,KOL对MCN的依赖度同样在升高。经过了探索职能、完善运作流程等阶段的发展探索期,能够有效整合市场中KOL资源、为KOL提供系统化内容创作支持、高效对接新媒体平台的MCN在新媒体营销产业链中的价值和作用进一步凸显。典型MCN机构分析各MCN机构多元发展,为新媒体营销产业链注入发展活力MCN市场上的各个玩家从内容、营销、商品与服务等各个角度持续发力,为各行业广告主的多元营销需求提供实现路径,同时也为新媒体营销产业链的运作注入发展活力。如大禹、古麦嘉禾等MCN,其在业务发展中聚焦于内容创作的质量和产量,搭建起以软性内容深入打动消费者的基础,同时实现广告主的营销需求和商业化;而借助KOL拉动商品售卖的电商类MCN,其业务运营则更为贴近商品销量的实际提升。KOL推动各新媒体平台营销内容的实现广告主依据不同新媒体平台特征选择对应类型KOL开展营销面对不同属性特征、用户偏好及主要内容表达形式的新媒体平台,广告主在进行新媒体营销内容投放时对KOL类型的选择偏好也有所不同。以典型的新媒体营销平台为例:1)因用户习惯于在平台上开展公众号文章的日常阅读与熟人间的转发推荐,能够产出吸引用户深度阅读、易产生共鸣从而自发推荐内容的情感类KOL成为微信平台上广告主投放率较高的对象,同时,能够以便于阅读的方式承载更多信息的长图号也成为微信平台的主流内容形式;2)在用户泛娱乐信息浏览需求突出的新浪微博平台中,主要产出泛娱乐内容的娱乐搞笑类KOL更受到广告主的青睐;3)而对于借助短视频形式承载丰富娱乐信息的抖音平台,表达内容多元多层次的剧情搞笑类KOL则获得更多的广告主投放。KOL为主体的营销方式高效实现种拔草营销内容和方式的多元化,加强KOL对消费者的引导力随着各类平台内容化建设的加强,各式非“硬广”营销模式开始出现。通过推荐、测评、分享等的新式营销模式,并借助贴合消费者内容获取习惯与偏好的图文、短视频和直播等形式,KOL作为传播营销内容的主体,正不断提升着对消费者消费行为和习惯的引导力。以电商平台上各营销方式所获收入的占比情况来看,以KOL为主体而开展的直播、短视频信息流和图文信息流广告等自出现以来快速扩张着收入份额占比,在2019年已占到电商营销收入的23%,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广告主对各媒体平台的广告投入电商与短视频广告拉动新媒体平台广告收入快速增长以KOL为主体的新媒体营销因更注重人的表达,从而推动着能够以人为主体,通过图文、视频、直播等形式来为品牌或商品进行营销展示的电商平台、短视频平台、社交平台和在线视频平台等成为新媒体营销的主要承载方。随着2018年电商平台直播广告开始变现并迅速获得市场关注,同时短视频广告规模增长开始步入爆发期,新媒体平台广告规模持续扩张,2019年已占不同媒体类型网络广告收入规模的65.9%,预计在2022年,该占比将超过75%,新媒体平台将成为广告主越来越重要的营销投放对象。新媒体平台的用户使用时间新媒体平台内容维度与表达方式丰富,持续吸引用户注意力随着内容展现形式的逐渐多元化与消费者对内容化要求的提升,新媒体平台凭借着其内容化强且表达形式多样的优势,使得消费者的互联网日常使用习惯不断向新媒体平台转移。根据艾瑞数据监测产品mUserTracker对各类型媒体的用户使用时长监测结果所示,视频服务、通讯聊天、社交网络和电子商务等新媒体营销重点开展类别平台,在使用时长TOP10的媒体类型中占据4位。并且,在2018Q1-2020Q1期间,该4类媒体类型平台在所有媒体平台中的季度总有效使用时长总和占比维持在60%左右,在注意力碎片化的时代中,新媒体平台脱颖而出,稳定保持着对消费者的较高吸引力。新媒体平台MAU与网民规模对比新媒体平台独立设备数快速增长,影响范围不断扩大新媒体平台不仅对消费者的注意力有着较强的吸引力,也逐年不断覆盖着更多的消费者,持续扩大自身的影响范围。以典型新媒体平台为例,微信APP在2016-2019年间的年度月均独立设备数以9.4%的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至2019年的月均11.2亿台,在全球2019年预估达到37.0亿的移动网民中,覆盖率超过30%,影响范围广泛。而对于近几年间迅速获得市场关注的短视频平台来说,抖音和快手APP的独立设备数都在2016-2019年间实现显著增长,其中抖音APP的年度月均独立设备数复合增长率达227.8%,快手达24.1%。典型新媒体平台特征解析各平台的属性特征和主打营销模式帮助实现多元营销需求中国新媒体营销策略玩法攻略典型新媒体平台玩法策略总览新媒体平台策略优势各异,多平台整合营销可强化营销效果以新浪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社交平台,哔哩哔哩、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视频内容平台,小红书和淘宝等为代表的具有内容社区频道的电商平台等,因具备内容承载渠道、高消费者活跃度、社交裂变传播特征,是新媒体营销开展的主要平台。不同新媒体平台在话题传播广泛度、消费者讨论参与度、内容信息呈现深度、种草拔草转化效率等方面都各具优势,而依据营销策略,通过多平台开展整合式新媒体营销、融合各平台优势以强化营销实现效果,将成为新媒体营销的发展方向。新浪微博平台新媒体营销玩法泛娱乐氛围中易打造高流量话题,助力品牌与商品快速传播以泛娱乐类型内容为主、交流氛围轻松、用户参与活跃等特征使得新浪微博平台极易通过吸引用户开展大范围讨论与分享来打造话题热度、提升内容传播面及深度,品牌和商品的营销主题和内容在平台中也容易实现广泛传播。新浪微博平台的新媒体营销玩法,主要为通过依靠各KOL联合打造话题、KOL开展品牌或商品相关活动并以奖励的形式提升用户对转赞评的参与度、KOL向粉丝等用户分享或推荐品牌或商品等玩法形式为主,来引导用户的购买行为或加深其对品牌的印象。微信平台新媒体营销玩法深度阅读与熟人关系链的分享习惯,适配深度营销内容传递因微信平台用户已对公众号频道的长篇图文形式形成阅读习惯,借助KOL所撰写的图文来对品牌或商品开展深度营销成为微信平台的新媒体营销特征之一。另外,微信逐步打造的内容频道也为KOL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营销玩法展示可能,例如KOL可借助图文形式在具有兴趣小组特征的微信圈子中瞄准具有相关兴趣的消费者进行商品推荐;同时,KOL也可以在微信视频号中以短视频的形式向消费者传递信息量更大的营销内容。在转化方面,微信在微店和跳转外部链接的功能上,小程序功能还能够帮助KOL和品牌引导消费者直接跳转小程序商城进行购买,使营销内容的转化流程更为便捷。Bilibili平台新媒体营销玩法以兴趣为导向,借助脑洞有趣内容向消费者传递品牌信息Bilibili平台以年轻用户为主,用户根据自身兴趣方向关注相关UP主,UP主的大体内容传播调性较具趣味性,能够使用户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下接收内容信息。Bilibili平台的主要新媒体营销方法以品牌联合UP主共同开展直播推广品牌和商品,以及在UP主拍摄剪辑的视频中进行品牌露出、商品推荐、测评以及引导购买等方式来开展,借助B站视频开脑洞、鬼畜等的展现特征,快速为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小红书平台新媒体营销玩法内容性特征突出,消费者对平台的种草内容接受度高小红书强大的内容分享属性,使其成为消费者产生购物需求、选择品牌与商品、分享商品使用情况的高信任度对象,同时也成为KOL天然的种草平台。小红书平台的新媒体营销玩法主要是借助头部KOL的粉丝影响力和消费者对腰尾部KOL的信任感,通过由图文、短视频、直播形式构建的搭配推荐、测评、带货、开箱、笔记心得等种草拔草方式,加深消费者对品牌或商品的记忆度,以及引导消费者通过小红书商城或外部交易渠道实现转化。抖音平台新媒体营销玩法KOL通过短视频加强营销内容表达深度及真实感随着移动手机普及率及网速的提升与居民注意力碎片化趋势的加强,短视频借助高信息量传递的优势及即时娱乐的特点,成为越来越多用户日常娱乐的首选。作为泛娱乐短视频平台,抖音受众广泛,短视频传播量广,平台KOL通过短视频拍摄的方式开展商品分享、测评及直播带货来开展营销活动,以视频或直播的形态来进行商品的试穿试用,让消费者更为真实地了解商品,KOL的粉丝影响力或权威性同时又能够加强消费者对品牌或商品的信任感,有效帮助品牌通过外部链接跳转或抖音商城等渠道实现销售转化。快手平台新媒体营销玩法KOL商品推介力强,加强内容转化效率快手平台上有着较多具有真实感的生活类KOL,粉丝对其的信任感强,KOL进而能够更有效地通过视频或直播推荐的形式带动商品的售出。快手平台的新媒体营销玩法同样是围绕着KOL开展短视频商品分享、测评,以及直播带货为主,特点在于KOL的推荐或售货形式更为“接地气”,与消费者间的联系更为直接,并且具有较高的粉丝带动力。另外,快手平台除了自身的快手小店外,还通过联合有赞商城、跳转外部电商等形式,为KOL开辟出更多营销对接可能性。淘宝平台新媒体营销玩法内容与直播频道的搭建,为KOL开展新媒体营销提供平台随着商品交易体系的逐步完善与消费者对营销内容的要求日益提升,除了搜索与展示广告等硬广外,淘宝平台近年间开始搭建承载图文、短视频信息流广告与直播广告的内容频道,以借助KOL为消费者提供高效的种草方式,同时淘宝平台用户的购物意图明确,也进一步提升着营销内容的转化率。淘宝平台的主要新媒体营销玩法有:1)通过展示精选购物评价引发消费者共鸣;2)通过KOL开箱测评等形式加强消费者对商品的真实观感与体验,进而更深层地占领消费者心智;3)通过适合品牌调性、商品类型、营销推广阶段与时期等的KOL利用自身粉丝影响力进行商品推荐或辅以限时优惠的直播带货,提升消费者对品牌和商品的信任和关注度。
原标题:《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20)》出炉 短视频走上发展新赛道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国内新媒体在用户数量、产业规模、服务质量等方面快速提升。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日发布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20)》显示,中国新媒体的发展正呈现“新传播技术不断更迭”“‘耳朵经济’迸发发展活力”“直播和短视频处于黄金发展赛道”“互联网巨头积极布局超级App生态”等趋势。习惯“刷”新闻中国移动、电信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在网5G用户已突破1亿人。随着5G时代的来临,人们阅读新闻资讯的习惯悄然转变。《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调查显示,新媒体已成为中国网民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人们倾向于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渠道获取信息,半数以上的中国手机网民装有新闻客户端,54.6%的用户关注新闻资讯是否有音频、短视频、视频、直播等直观化的多媒体内容展现形式。此外,人们的新闻阅读习惯趋于移动化、碎片化,大都养成休闲时间“刷”新闻的习惯。用户阅读新闻资讯的场景排前三位的分别是:晚间休闲时间(占60.3%)、随时随地一有空就刷(占47.6%)、午餐及午休时间(占46.2%)。随着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速逐步放缓,用户下沉成为新媒体行业发展新动向。当前,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三线以下城镇及乡村基础设施、商业配套日益完善,资讯、小说、电商、短视频等行业增长较快,有望成为新媒体行业的蓝海。趣头条等新媒体平台积极开拓下沉市场,将目光投向三线以下城镇并构建多元内容生态。报告特别关注防疫期间公众的社交媒体应用情况,不少人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浏览疫情信息、查看疫情数据。超过五成调查对象浏览疫情信息的时间在早6点至中午12点间,以掌握疫情的最新情况。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三大央媒客户端在抗疫报道中持续发力,引发广泛关注。与此同时,一些基层融媒体中心利用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为公众提供各类抗疫信息服务。比如上海16个区融媒体中心推出抗疫服务聚合类新媒体产品,既包括疫情通报、实时动态、上海融媒联播、辟谣专栏等信息栏目,也包括确诊患者同程航班车次查询、防护用品生产企业查询、定点发热门诊导航等便民服务板块,在疫情防控中实现了媒体、政务、服务三方面功能的融合。观看抗击疫情、共克时艰的直播画面,直击为珠穆朗玛峰“量身高”的短视频……传统媒体纷纷渗入直播领域,积极探索媒体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作为一种视听兼备的媒介形态,直播技术使媒体内容更丰富多样,让观众实现了从“看新闻”到“体验新闻”的转变。对此,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王君超提醒,媒体深度融合,内容上应注重导向性、时效性、感召力,不能因为刻意追求呈现方式和表现形态的多样性而弱化新闻性,也不能因为碎片化特点而影响整体信息量及社会效果。拥抱视听潮防疫期间,在线音频平台荔枝App上的曲艺相声和读物朗诵等内容板块受到中老年人的热捧。艾瑞咨询预测,2020年中国网络音频行业市场规模将达272.4亿元。报告认为,“耳朵经济”迸发发展活力,数字音频的伴随性和收听性属性,在满足儿童、中老年等特定人群需求上具有优势。随着5G技术的加速商用推广,车载音频、智能家居等音频应用场景加速成长,中国数字音频市场迎来发展新契机。在疫情的影响下,具有互动购物体验、转化率高、娱乐性强等优势的直播电商,为电子商务带来新动能。报告指出,直播和短视频仍处于黄金发展赛道。当前,互联网企业纷纷入局直播赛道,直播功能成为社交、电商等移动应用标配。在短视频方面,抖音、快手两家公司仍将占据两强位置,随着两家公司打造闭环生态加快流量变现,二者的用户重合度将会不断提升。同时,直播、短视频等领域的网络监管将会快速跟进并不断严格化。7月29日,《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布,从明确责任主体、严格规范网络直播营销行为以及依法查处网络直播违法行为、市场监管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规范指导。此前,广电总局也曾下发通知,要求网络直播带货既要遵守广告管理法律法规,也要符合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相关规定,而且用语要文明、规范,不得夸大其词,不得欺诈和误导消费者。已在7月实施的《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对直播电商中主播、商家、直播平台的相关行为作了明确的定义和规范。《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20)》还指出,中国互联网巨头纷纷抢占新赛道,强化超级App功能,新技术带动互联网应用边界不断扩张。当前App数量已超500万款,然而私自收集个人信息、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私自共享给第三方、不给权限不让用等问题并不少见。近日,工信部印发《关于开展纵深推进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要求今年8月底前上线运行全国App技术检测平台管理系统,12月10日前完成覆盖40万款主流App检测工作。业内专家表示,对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等问题现有处罚手段还不够重、违法成本过低。强化App管理,首先要对App上线应有事先审查程序,在App上线后,一旦发生侵犯用户隐私等权益的行为,处罚标准也应“就高不就低”,采取零容忍态度。(李雪钦)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如今的新媒体运营不单指微信公众号运营了,随着、头条号、企鹅号、一点号等内容创作平台的出现,新媒体矩阵扩大,运营者的运营范围也扩大。但是这也锻炼新媒体运营者的综合能力,需要熟知每个平台的推荐机制和运营规则。每个运营平台的推荐机制虽有不同,但是大致方向都一样的,小编整理了一些平台推荐机制的共同点,对症下药才能让平台推荐,加大流量和阅读量,获取更大的收益。标题:语言使用普通话,标题准确含概文章内容,避免低俗文字,适当加热词会更有吸引力,不可过度使用标题党!热点词汇:设置符合文章内容,符合发表时期的热搜榜词汇,有利用用户搜索,增加曝光度。怎么去追热点?可先预测近期可能会成为热点的事件,这极大的锻炼我们对信息的筛查能力和探索能力,其次是将用户的兴趣精准定位,找出他们的兴趣点,写出来的文章才会吸引他们,最后找到蹭热点的正确方法,保持正确的观点,不偏移。文章内容:有自己风格的原创内容,主旨明确,篇幅适中,结合热点,图文并茂,有理有据,更易被平台推荐,获得流量。推广信息:避免直接生硬推广自己,借用热点和用户兴趣点去写文章,吸引人关注自己,推广自己。精准定位规则:对于账号的定位。定位区域决定企业的运营方向,注册账号时要想好自己的定位,一旦决定就不要更改,不然会极大影响后期文章输出。定位不准确,会导致企业概念模糊化,不易吸粉,导致账号权重低等循环问题。排版统一规则:文章发布应遵循领域垂直,意思就是切记勿跨领域勿烂文,如果没有持续发布关于定位领域的文章,则会影响到运营效率,没有收获,浪费资源!首发文章:所有内容创作平台都会对用户首发文章进行原创度的检测,原创度的高低,决定了平台对你的推荐量,所以首发文章是非常重要的!文章维度:所谓文章维度就是文章内容的尺度,不涉及敏感政治话题,极大几率通不过审核,不涉及低俗色情,严重者会导致封号,要切记!更新情况:好内容的持续输出是吸引粉丝和留住粉丝的关键,及时关注后台数据,有针对性进行改善,将企业优质化,是成为热门的根本。发布时间:根据市场调研,了解文章内容适合推广的人群作息时间,制定发布计划,针对性的发布比无头绪的发布有用的很多,很大程度上节约人力物力,效益得到最大化!自媒体行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也是一个快速赚钱的行业,要在这个行业扎根,遵循每个平台的运营规则是必要的,不碰雷区,坚持输出,就会成功!
一、基本情况2020年9月26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从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工作原则三个方面明确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深度,两个关键词突出了媒体融合在中央顶层设计层面的重要战略意义。当前,媒体融合发展已取得不小的成绩,中央多次从顶层设计层面出台多个媒体融合发展规划与意见,为媒体融合发展绘就路线图。截至目前,已有近2000家县级融媒体中心挂牌并运营,硬件建设和人员配置陆续到位。作为媒体融合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基层融媒体建设情况备受关注。在最新的政策指导下,地方融媒体中心将在如何实现政务服务、媒体服务、智慧城市等方面不断求新求变。为更好地了解基层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情况,总结经验,分析问题,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于2020年下半年深入部分地方融媒体中心开展调研,通过走访、问卷、座谈等形式,实际了解地方媒体融合推进情况。此次调研,地域上覆盖华北、西北、中部、华东等地区的8个单位;层级上,以县级融媒体中心为主,也有市级融媒体中心。在建设投入方面,各地不一,综合来看,大约在几百万到几千万之间。建设标准上,按照相关的规范和要求实施,有的已通过上级部门验收。根据调研分析,地方融媒体的建设基本以各级政府的党委、政府、及宣传部门等为主导单位,部分广电机构同步开展相关改革。经过两年的筹划、运营,地方融媒体中心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惑与问题。本文基于本次受调单位的相关情况作研究分析,由于样本量有限,数据和观点或存在局限性,仅为有关部门决策参考。二、地方融媒体建设运营实践与经验分析(一)普遍进行全媒体布局,构建全媒体传播网络从调研情况来看,目前融媒体中心普遍采取全媒体布局的形式推进媒体融合发展,选择以“中央厨房”为中心架构的技术方案比例较高,形成“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产,多元传播”的融媒传播格局。在宣传载体上,以打通“报网端微屏”实现“多屏共振”为主要目标,多终端的传播矩阵增强融合传播效果,同时优化策采编发审工作流程,着力推进人事、绩效、宣传、采编等各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目前,地方省级推动云端共联共建,与县市融媒体开展内容与资源协同,例如,内蒙的草原云、河北的冀云、北京云等,县级融媒体融入省级云之后,在传播力度、宣传覆盖面上将更进一步。融媒产品的创作方式上,各融媒体中心紧跟短视频趋势,开通短视频平台账号,创作融媒作品。一些形成量级传播的融媒产品多为短视频、专题片,部分融媒体中心的官方账号达到百万粉丝,凸显融合运营成效。整体上,各级政府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高度重视,投入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新型传播技术及设备,建立了电视、微信、微博、客户端、门户网站等融合传播矩阵;条件好的地区还配备了大屏幕、无人机、VR、AR 设备等硬件设施,实现了县级媒体转型的跨越式发展。(二)落实“移动优先”战略,探索推进体制机制建设各单位在建设融媒体过程中,特别突出贯彻“移动优先”的战略要领,纷纷布局移动端建设。各地基本建成独立自主新闻客户端,专注地方新闻。同时在抖音、微信、头条号等移动载体上,开设官方账号,形成各具特色的全媒体传播矩阵。如伊金霍洛旗的24个新媒体宣传平台、怀化鹤城区的12 域内外传播终端、中卫市“1端26媒”立体式传播架构、山东邹城的“1 4 N”(邹鲁融媒同一品牌、广电报网四个传统渠道、手机APP与两微一抖等N个新媒体平台)等。为激活发展活力,提升融媒传播效果,顺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各单位不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逐步完善建立相关的制度规范。例如武强县制定了《融媒体中心绩效考核实施细则》;伊金霍洛旗从考核激励、宣传管理、内容审核、直播流程等方面,制定了《融媒体中心宣传管理办法》《融媒体中心公共突发事件宣传报道应急预案》《融媒体中心采编直播流程》,完善出台《融媒体中心新闻稿件审核流程》《融媒体中心外宣奖励制度》等;富县制定细化了各类管理制度,如《采访部管理制度》《节目监审制度》等。融媒体中心深切感受到,通过探索体制机制改革实践,有效整合机构和资源,降低人财物各方面的成本,同时增强新闻时效性,延伸服务,不断贴近“新闻 政务服务商务”的要求与融合本质。此外,不少单位因地制宜,结合中央要求及省级部署,上下一体做出地方特色。陕西富县落实省市要求,实现农村“三屏一声”全覆盖,打通向下传播“最后一公里”。(三)融媒产品典型频出,央媒转载全国传播,持续释放融媒影响力融媒体中心建成以后,在融合传播、扩大舆论声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大部分融媒体中心探索尝试制作形态各异的融媒作品,传达党的政策,传递百姓心声,切实履行“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不少作品被央媒转载,网络传播达到百万次以上,体现了一定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伊旗短视频《震撼!卫星视角看伊金霍洛旗36年变化》《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微视频——“小镇故事”》《伊金霍洛—春天在路上》等新媒体产品,深受群众喜爱,全网转载阅读均达万余次。武强县抖音号“融媒中心”粉丝量已达123.7万,两会作品《保留地摊经济,给底层群众一点温暖》,一小时阅读量达到334.7万。怀化鹤城区则建设“鹤城圈”“我要发布”等互动平台,组织开展直播带货、“随手拍”等活动,打通各社区、村及小区、院落、圈群信息渠道网络,整合优势资源,强化平台承载能力。中卫新闻传媒中心同步开拓内外宣,启动了宁蒙陕甘毗邻地区及其他媒体战略联盟合作机制,与全国70多家媒体单位签订了《媒体联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传播方式上,多管齐下,实施多平台资源合作;在宣传导向上,着眼百姓,报道基层,广泛采用直播、政务互动、创意H5、航拍、短视频Vlog、小剧场等形式,创作温度与深度兼备的融媒产品。与此同时,各平台在政务互动、民生服务上持续挖掘与创新,开通互动平台、建立舆情回应机制,打通民生服务通道等等, 不断加强与群众的联系,最大化的发挥平台的政务服务等功能。(四)抗疫宣传丰富多样,切实打通“最后一公里”疫情期间,各地融媒体中心吹响“战疫”宣传号角,以形式多样的融合报道,与群众一同战斗在抗击疫情前线。第一时间介入上传下达,真正起到了百姓连心桥的作用。武强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致敬武强“夜护侠”》《四名护士驰援湖北,为武强英雄点赞》被“央视新闻 ”转发,点击量共计达到550万次;鹤城区融媒体中心打造了《母女共绘抗议图》等一批爆款作品;邹城融媒体中心成立了邹鲁主播防疫宣讲团,推出《邹鲁融媒好声音·战疫情》,制作的抖音短视频《“邹鲁主播说”中国,援助进行时!》点击量1.6亿,《谢谢您!最美逆行者》点击量过亿,点赞750万,吸粉45.7万,一度登上热搜榜第四位;富县融媒体中心制作的本土节日特色产品《富县年味浓》《声动鄜州之“团圆”》《黄土高原上的精灵》等深受群众喜爱。中卫新闻传媒中心在疫情期间,推出原创稿件万余篇(幅),传播覆盖过3亿,在全区媒体中首屈一指。华州融媒体在疫情期间采编的《中药预防抗“疫”》等8篇稿件登上央视新闻频道、新华社客户端。延庆区融媒体中心通过疫情实战总结出三大“融聚”经验:一是成为融聚信息的策划审核执行中心;二是成为融聚服务的融媒体产品生产中心;三是成为融聚平台的舆论宣传引导中心。疫情期间的表现和探索,充分显示了融合成效,唱响了疫情防控最强音。(五)采编经营分离,以公司营收反哺中心运行目前,营收“造血”能力和盈利模式是融媒体中心的发展关键,如何提升经营能力,促进融媒体中心的长效发展是各单位着重考虑的问题。在两办发布的《意见》中,也明确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增强主流媒体的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探索建立“新闻 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创新媒体投融资政策,增强自我造血机能。在受调单位中,近半数采取“事业 企业”或“中心 公司”的运营模式,“制播分离”的工作机制。依托传媒公司及企业化的运营,提升人才激励与资源调配的灵活度,增强营收能力,通过公司化运作反哺融媒体中心的发展。同时能够弥补人员紧张、培训不足等问题,形成了公司与中心良性互补、共同壮大的良好局面。不过,也有单位提到,目前还存在人员编制不同、考评机制无政策依据达不到人员要求等问题。此外,邹城融媒体中心探索的“传媒 旅游”新模式别具一格,加入山东省广电旅游联盟,相继推出了港澳游、西北游等多条热门旅游线路,吸引众多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值得注意的是,延庆融媒体中心是唯一一家在绩效评估与版权保护方面先行先试的融媒体中心。通过“北京云”接入“人民版权”数据保护平台,在内容版权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实现收益能力、生产能力、融合能力的三提高。三、当前地方融媒体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综合来看,目前融媒体中心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境就是人才问题,几乎所有单位均提到了人才匮乏、流失严重等问题。此外,中心的运营能力、经营能力、技术力量及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也是融媒体中心目前的主要关切点。(一)人才问题:全媒体人才匮乏,激励机制不完善根据反馈内容分析来看,人才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一是“既专又能、一体多用”的新型全媒体复合型人才匮乏。例如有单位提到,在融合发展中面临新闻采编、技术保障和经营管理等人才紧缺的问题,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尤其是全媒体记者、高端技术人才和产业营销人才出现缺口,导致在部分情况下出现有平台无人才管理、有项目无人才支持的窘境。还有单位提到,人员年龄结构偏大,知识层次偏低,人才流失严重,及时需要补充一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二是人员意识跟不上。例如,干部综合素质总体还不高,眼界还不够开阔;有单位提到,部分干部职工思想还不够解放,没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意义,没有牢牢树立融合发展新理念,不能较好适应媒体融合发展新形势,对新媒体还缺乏足够认识,特别是在理念和思维的转变上,还存在跟不上、不适应、不到位的问题,主动学习新媒体、主动使用新媒体、主动拥抱新媒体的意识还不够,在工作中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由“相加”到“相融”还有差距。三是薪酬体系建设和激励机制不完善、不充分。大部分调研单都提及了这个问题,包括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不足;政策不允许新增财政供养人员,导致吸引不到高素质专业的融媒体人才;部分中心下设传媒公司企业化运营,但人员以聘用为主,工资待遇偏低且稳定性不高,留不住成熟的融媒体人才;由于机制突破难度大,未完全打破编内人员和编外人员的身份差别;业务未完全融合,还存在“各自为阵”的现象等。四是人才培养和引进比较困难,人才流失严重。从调研信息来看,薪酬待遇、地理位置、生活环境等成为人才引进的主要限制因素。比如经济欠发达或贫困县,因经济薄弱薪酬待遇低,高端人才不愿来,自己培养的人才也很难留住,流失严重。(二)体制机制问题:改革创新不充分体制机制改革是关乎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因素。从调研来看,各地在体制机制方面不断地进行探索尝试,不过整体上,体制机制问题依然是大多数融媒体中心的主要问题,包括薪酬绩效机制、人员管理机制、内容流程机制等。梳理受调单位意见,改革推进不充分的情况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绩效和薪酬制度还未真正打破体制界限,例如下设传媒公司工作人员同岗同酬和旗财政供养人员考核绩效发放等无政策和制度依据。二、所制订的有关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美、存在较多的疏漏,需要进一步的修订与完善。三、绩效薪酬得不到认可。例如,为强化激励实施的绩效工资、稿酬外宣奖励、编审等业务津贴不被审核部门认可,绩效工资改革、业务职称不被人社部门认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无法实现,期待出台相应文件予以明确。四、从业资质亟待加速推进。有中心提到,因市辖区原无广电职能没电视台,其融媒体中心属新成立尚不具备新闻机构资质,相关资质和工作人员从业资质亟待申办,期待上级宣传部强力推动。(三)内容制作:缺乏运营经验及深度精品作品由于地方融媒体中心大多建成于近两年,总体上缺乏内容制作经验,缺少精品融媒产品的输出。从调研情况来看,主要呈现出以下问题:一、缺乏移动优先理念、缺少新媒体平台运营经验,缺乏新媒体运营思维,专业技能有待提高;深度精品的融媒产品较少。二、从内容分发来看,虽然开辟的平台渠道十分全面,但运营能力有限,部分平台沦为“僵尸号”;大部分新闻内容还停留在简单搬运报纸电视内容,未能真正落实“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三、传播效果有限,内容吸引力弱,产品到达率低。有的中心媒体分发平台过剩,入驻平台自主程度低;有的是媒体宣传渠道较为单一;自有平台影响力低,传播力有限,好的产品无法得到好的传播力;凝聚媒体合力上距离中央和省市要求还有差距。(四)技术问题:技术力量亟待加强技术驱动是推动媒体融合创新的关键因素,尽管目前来看,融媒体中心的基础平台基本搭建完成,但是整体上无自主技术研发力量、后续维护等仍存在一定困难。一是技术力量薄弱,如何开展政务服务面临困难,服务性平台建设需要资金支持,筹资有难度,自身营收能力不足也无法支持技术投入,此外融媒体平台的省县接入上有技术出入等衔接性问题二是技术支撑亟需加强,因资金、技术等多方面原因,现在的技术平台尚不能贯穿所有平台和环节,不能完全满足媒体融合发展需求,建立真正意义的全媒体融合中央厨房还是需要较大资金投入。同时两个省级平台数据共融、本地智慧党务政务和智慧城市及各单位各部门数据难以打通。三是技术力量不足。融媒体指挥调度平台建成后,在日常维护、平台管理、系统操作等方面,还存在技术支撑力量不足、技术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部分新闻采编人员对新设备和新系统掌握不全面、使用不熟练,对新的“策采编审发评”流程还不太适应,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五)造血能力:多元化经营能力不足尽管部分单位尝试企业化运作、开展多种经营等方式增收反哺,但“造血”能力弱依然是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综合调研对象反馈,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方面:一、当前经营存在体制瓶颈,期待出台相应文件予以明确或有所突破。例如,单位是公益一类全额事业单位性质,新成立公司或二级经营性事业单位的规划难以实现,主要原因包括:纪检部门有机关企事业单位不能兴办企业规定;事业单位改革取缔经营性事业单位;国资部门近年来停办国资公司业务等。二、还有单位提到,新闻采编专业设备具有投入成本高、损耗大、更新快等特点,县级媒体在设备购置、更新升级、运行维护等方面存在较大资金缺口。三、受体制机制影响,市融媒体中心下属企业在具体运营中受到政策限制,产业发展遇到瓶颈,“造血”功能有待加强,不能做到事业、产业双轮驱动。经营转型和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活动细节考虑不够、服务客户意识不足等问题。(六)资金问题:财政投入少与资金缺口大部分单位存在资金缺口,从调研单位提出的问题来看,一方面是地方财政投入与支持乏力,如果当前地方财政十分困难,保工资保运转就已很吃力,在融媒体建设的投入自然无法跟上,期待上级加大资金、培训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是存在资金缺口,融媒体中心技术平台建成后,除一次性投入外,每年还需要几十万元的运行维护费用。同时广播电视行业存在设备投入成本高、损耗大、更新快等特点,县级媒体在设备购置、更新升级、运行维护等方面存在较大资金缺口。四、小结及对策基层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是当前至关重要的时代课题。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各地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转变思路,勇于探索,体现出创新思维和改革活力,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总体来看,基层融媒体中心逐步发挥出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社会信息枢纽三大功能,在全媒体传播体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目前,融媒体中心发展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未来将开启从1.0向2.0的升级,推动媒体融合及融媒体中心建设高质量发展。升级打造地方融媒体2.0版,需要在强化基层社会治理、拓展技术应用、打通数据与资源共享、培育经营模式与全域传播等方面持续发力。各地融媒体中心需要在政策引领下,不断思考创新,深化改革。一、从内容突破、人才突破、效益突破上下功夫“媒介即讯息”,面对多元载体,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要借助短视频、移动直播、微动画等各种新媒体方式,转变内容生产思路,不断推出原创融媒产品。在人员组织方面,着力推动培训、评估、应用为一体的人员能力提升机制,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全媒体人才培训,推动人员从意识、观念、思维、行动、能力等多方面的转型。在机制人才的基础上,要紧抓市场机制,扩展和延伸融媒体的概念范围,转变盈利模式,构建多元化的产业链,提升产业价值,在新闻 服务 商务 政务上有所突破。二、拓展资源合作,“借船出海”聚合优势推动协同发展中央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到: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地方融媒体中心是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基础设施,需要不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从内部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借助主流媒体、中央及省市级融合平台的技术优势、资源优势等协同发展,实现传播效应的最大化。此外,既要提升信息覆盖面,又要提升媒体影响力,特别是在内外部资源整合方面,充分发挥基层特色。将融媒体中心作为平台,拓展内外部、横向纵向的资源合作,建立信息联盟,开展治理数据的共享与合作等,通过资源互用、共用,从而不断提升融合效果。三、找准用户需求,开展社区融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融媒体面向的是最基层的群众,“打通治理最后一公里”就是要在找准用户和群众的需求上下功夫。融媒体中心要不断拓展功能和视野,要将“融媒体中心”的定位提高到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高度。既要强化媒体和信息传播能力,也要进一步推进社区治理与民生服务。下沉到一线的地方融媒体中心,要树立起成为基层治理的核心抓手这一观念,以融媒体中心为平台,以媒体融合为目标,通过服务实现基层管理和治理,在推动社区融合、地域融合的过程中,进行业务扩容,增强“造血”能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与执政能力。人民在线作为党报党网的子公司,常年致力于大数据业务和融媒体研究,于2019年提出的“1 5 N”融媒方案,以媒体版权管理为抓手,提升内容影响力和经营能力,助力四全媒体建设,进一步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四、优化管理水平,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媒体融合是一项从上到下的改革,需要顶层设计者从战略、管理、机制体制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谋划,管理水平也决定着融媒体建设的程度和媒体融合的效果。融媒体中心,要从采编、宣传、报道、内容制作、绩效等各方面不断提升和优化管理能力,提升融合质量与融合效率。各地要坚持地方特色,放眼全国的同时,更要立足地方,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充分发挥新媒体“新、快、亮”等特点,打造内容精品、文化精品,打响市场品牌,扩大影响力。
新湖南客户端11月30日讯(记者 秦慧英 王铭俊)“这个报告可以说是高起点、高规格,为记者编辑们提供了创新的标杆和方向。”11月29日,2019中国新媒体大会开幕式上,《2019中国新媒体研究报告》正式发布。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党委书记曾祥敏教授发布报告,并接受了新湖南客户端记者专访。新媒体行业现状如何?未来发展方向如何?曾祥敏表示,编撰《中国新媒体研究报告2019》是中国记协加强新媒体服务引导的重点项目。撰写报告的专家,大多是中国记协新媒体专委会委员,既有中宣部媒体融合专家、全国知名新闻院校的院系和专业负责人、新媒体权威专家,也有领先行业的实践者。报告从全国视野考察中国媒体融合创新和新媒体发展的实践创新,深入走访了中央级、省级、地市级、县级等各层级媒体机构,做到广覆盖、多层级、抓典型、全媒体,努力为媒体融合实践中的全国各层级媒体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规律总结。“报告既有宏观指导,中观分析,也从微观出发,为广大媒体从业者一些操作方式方法。”曾祥敏说,报告客观分析全媒体时代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聚焦全国主流媒体贯彻落实媒体融合发展战略部署的实践探索,为培养践行“四力”的全媒型人才队伍,提供了可学可用的专门教材。“新媒体大会放在长沙召开,我认为是实至名归。”在谈到此次新媒体大会在长沙举行时,曾祥敏认为,这既是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媒体产业发展的体现,也是行业对长沙这一“媒体之都”地位的肯定。他认为,近年来湖南在融媒体转型中表现亮眼,此次大会的召开,将进一步促进湖南媒体融合发展。
2020年8月13日上午9点半,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和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联合主办的京师中国传媒智库顺利发布第29期报告《2020上半年新媒体发展研究》,该报告由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发布,在腾讯会议和b站直播同步进行,共吸引了超过4000人关注。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执行院长喻国明担任发布会议主持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沈阳教授及其团队博士后何静发布报告。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彭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匡文波教授以及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吴晔教授出席发布会,并作为报告发布的互动专家对报告进行解读和建议。《2020上半年新媒体发展研究》聚焦于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间新媒体发展,共分为"总体概况与传播势能"、"平台盘点与焦点透视"、"平台对比与融合发展"、"结论剖析与规律总结"四个部分。通过选取社交媒体、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聚合类资讯客户端、短视频四大类共计十五种应用程序,以期全面解读2020年上半年中国新媒体发展动态,并对疫情期间所关联的热点社会事件及社会影响进行了总括性研究。媒介赋能下的社会新型联结疫情对人类原有的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了巨大冲击,社交媒体在抗疫持久战中既发挥着社会减压阀的作用,也担当着情绪调节器的角色。从技术应用角度来看,新冠疫情造成重大社会灾难的同时,也为新兴媒介技术的普及提供了试验空间,促使新媒体建设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作为具有信息发布与多方连接功能的主体,新媒体进一步发挥其功能,让疫情信息"即传即达",实现了诸多行业线上产业的拓展、舆论泡沫与现实世界的强关联和公众前所未有的"新媒体依赖",发布主体从主流媒体、政务公号到社交媒体和网民大众,各类型信息均呈现指数级的增长态势。短期来看,用户需求呈现出迫切关注疫情实事、注意力资源向泛娱乐类内容溢散等特征;长期来看,新媒体加速养成了用户习惯、使新媒介在生活场景中的应用趋于常态化。新媒体助力提升社会疫情应对能力历经疫情爆发到疫情平稳,媒体充分发挥信息枢纽与态势感知功能,发布疫情信息并通过评估新闻价值与潜在危机,有选择地将信息加工为新闻报道,及时曝光危害社会和谐稳定的负面因子,及时修补"第一扇破窗",避免疫情期间社会负面情绪进一步发酵。在各大媒体报道中,钟南山、张文宏、李兰娟等医生、科研工作者成功出圈,借助新媒体平台与社会大众实时沟通、释疑解难。与此同时,用户参与性极强,能够及时进行信息反馈。新闻媒体也发挥着总结者和警醒者角色,传播疫情应对方法,提高公众认识疫情、防范疫情、应对疫情的能力,增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水平,用新闻媒体特有的方式捍卫社会公共利益。同时,新闻媒体对政府成功经验的总结报道还有助于振奋民众应对疫情的信心,增强人民与政府之间的信任。主流媒体:网络舆论场信息与情绪的"定海神针"疫情期间,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延续了平台以国家机关大政方针、专业主体站位的内容生产方向。尤其是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在重大国际议题上保持及时进场、全程参与的态度,并针对公众关心的国际传播问题,整合多方资源、丰富呈现形式、在多平台强化公众互动。同时,为了响应网络平台的内容逻辑,与用户达成情绪化阅读、碎片化阅读的共识,以专业精神采写专业报道服务用户,注重发挥媒体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担当社会责任。疫情期间的反转信息进一步促使公众情绪的多元激荡,主流媒体第一时间深入现场,做温度深度兼具的新闻,传递现场原貌,以真实信息修复意见与情绪裂痕。民众对于严肃新闻的需求大幅上升,三大央媒应时代之需,在信息战疫中表现颇为亮眼:人民日报疫情报道总体声量较大且内容形式多元;新华社及时发布大量疫情报道引发舆论热议;央视新闻收视率达到新高度,且慢直播带动央视频APP在苹果应用商店总榜排名一度上升至第一位……整体而言,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议题设置强化了正面情感,同时实现多主题协同共振,使整体舆情积极向好。短视频:优质内容跃升,纪实娱乐并举短视频某种程度映射着社会现实,严肃与娱乐交替出现,引发社会共鸣。反映疫情早期形势的短视频中展现了各地"硬核"广播、标语等,随后也反映了人们宅在家中苦中作乐或自制美食的日常场景,湖北抗疫关键时期记录了一线医务人员工作状态、武汉方舱医院内的生活,钟南山、张文宏等的"金句"更是贯穿始终。其中,各类短视频各有担当、各显其能,新闻类短视频直观生动传播疫情信息,政务类短视频账号亲民形象突出,娱乐类短视频充实居家生活,无不在抗疫持久战中抚慰着民众的情绪。值得注意的是,微信在2020年上半年发布了视频号,这一向短视频进军的"新物种"是否会成为新流量入口,是否会影响行业营销布局、短视频产业格局,都尚待观察。直播带货:"直播+电商"迅速扩张庞大的网民构成了中国蓬勃发展的消费市场,也为数字时代各主体的连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用户基础。受疫情影响,线下经济的放缓使得公众注意力转移至线上,为直播带货提供了释放活力的充裕空间,加速扩大了直播带货规模。负责内容产品全链条生产的MCN不再局限于运营视频个人号的产品形态,而将内容意涵指向直播带货的电商层面,并逐渐完善线上商品体系,使得电商逐渐成为了圈层乃至社会的内容生产主体。短视频凭借与电商用户的高贴近度率先进入蓝海,社交媒体凭借人口基数与电商平台联合,立足大融合实现大发展。同时,直播带货借助头部主播持续发酵、政府官员和娱乐明星的高度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企业的营销范围,有助于产品直达消费者、引爆流量。疫情提升了直播带货的覆盖面和到达率,"直播+电商"新业态产业集群迅速扩张的同时,"产品"关、"主播"关,关关难把握,品控问题和数据造假等成为直播带货被人诟病的薄弱环节。当疫情归于平稳,民众的线下消费复苏,直播电商如何真正抓住风口和红利,探索出更健康、更长远的价值经济发展模式,避免落入短视的"眼球经济",值得持续深思和探索。慢直播与云服务:创造流量增长新机遇在全国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的关键时期,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施工现场的慢直播,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单个直播的同时段在线人数超过1亿。慢直播实景提供了观众同时在场的虚拟物理空间,评论区情绪意见的交互又构筑了信息场,物理场和信息场的同场交互共同构建了新的情境信息系统,正是这一系统促成了这次慢直播的二次传播。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广泛应用让疫情中虚拟的在场成为可能,视角内一定区域的公开某种程度复现了在场的意义,即便是强烈依赖线下沟通的招聘与教学如今也有了云端沟通的机会。整体而言,疫情期间人均在线时长增长,为线上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主流媒体从用户思维出发,不断丰富创新信息传播形式,提升传播效率。"云赏花"、"云监工"、"云带货"、"云招聘"等系列直播活动,提供了新的流量增长机遇。"后浪"汹涌与新生代跃入舆论主场五四青年节前夕,B站推出的演讲视频见证着后浪的翻涌而来,寄托着前浪的嘱托,蕴含着后浪的活力,现实动力与网络动力合二为一掀起舆论喧腾。《后浪》演讲视频在B站突破2905万播放,视频在UP主们的青春混剪中,展开了一场前浪与后浪的对话,前浪本身面临常变常新的文化压力,对年轻一代发出呼唤"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希冀后浪在网络空间的传播动力,逐步转变为现实发展的实际动力,为国家民族的发展贡献青春与热血。跃入历史舞台中央的新生代,日益掌握着更多的话语权,并逐渐消解着前浪的舆论势能。聚合类资讯:差异化服务提升用户黏度聚合类资讯平台在共性基础上强化全场景布局,聚合多方权威新闻信息,成为权威资讯的放大器。同时,实行差异化竞争,各家平台结合自身平台特点陆续推出各项差异化举措,为用户提供不同的内容和服务。疫情期间,聚合类资讯平台纷纷设立了抗疫频道和抗疫专题、开通了线上辟谣专区、连通了媒体和机构、实现了实时的疫情数据查询等。而如何在这些共性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优势为用户提供各种差别化服务、培养平台差异化特色,是各平台在疫情期间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成为用户进行最终选择的重要考量因素。例如,百度"搜索+信息流"的双引擎模式借助搜索引擎平台,沉淀培养用户"主动搜索关键词+被动浏览信息"的习惯,基于用户兴趣提供匹配资讯,满足用户主动搜索、获取知识的需求。同时,建立用户搜索热度数据库,实现有的放矢地查证谣言,提升服务的时、度、效;新浪新闻发挥长期以来的专业优势,与多家权威媒体达成深度合作。在深耕优质内容、提供丰富权威信息的同时,利用集团优势开发多样化流量入口,以技术赋能信息供给,以抗击疫情的精品栏目和专题为用户提供多样分析角度;头条打通打通疫情信息和服务,开设武汉疫情、前线、红榜黑榜、疫情观点多个板块,设置多项功能服务,包括疫情地图、最新进展、本地疫情、直击现场、疫情问答和一线直播等内容。医疗、教育和互联网行业关注度位居各行业前列媒体平台在疫情期间的讨论主题以疫情防控为主。微博更多聚焦于疫情的发展形势变化;微信更多聚焦于疫情防控的工作进展;网页报道则以政府工作、新冠防控工作为主。在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媒介接触期待的共同作用下,受众获取行业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对待行业热点事件的传递态度更加积极主动。分析上半年的建筑业、金融业、制造业、餐饮业、农业、运输业、房地产、互联网、医疗、文体和教育11类行业相关数据,发现医疗、教育和互联网的关注度位居前列,尤其是医疗健康的信息声量相当可观,其中微博平台对于相关信息的推动力极强。现实情景折射社会心态变化疫情的不确定性和线下社交活动的骤减,给公众带来多样化的心理冲击,现实情境折射着社会心态的变化过程,从惊慌、悲伤,到坚强、自信,最终归于平静。其中,喜悦、赞扬等正面情绪占比较大,愤怒、悲伤、惊奇等负面或中性情绪会因局部时间段的突发热点而迅速提升比重,短期内甚至可能超越正面情绪。同时,某类情绪形成的集体记忆在未来涉及类似事件时会再度焕活并形成比较,如民众通过国际对比进一步提升了对于我国的社会治理模式自信。整体而言,公众对于媒体的依赖和期望大大超出以往。一方面,公众希望通过新媒体获取时效性最强的信息;另一方面,基于疫情态势的复杂性与新媒体采编的局限性,反转新闻等新闻失范现象仍需警惕。总体而言,基于多渠道整合和多维度评估的研究路线探析疫情期间宏观层面媒体平台信息供给带来的用户交互行为的改变,以及微观层面用户在交互行为后产生的价值取向、情绪心态等方面的映射关系发现:社会距离增大、网络距离减小,用户对新媒体信息的准确性要求急剧增加。各类媒体搭建多元平台、渠道进行信息传播,形成了用户进行社会参与的重要新形式。不同性质的媒体力量资源互补,让权威、全面的信息及时、高效流通起来,保障了民众信息知情权:具备广泛用户基础的社交媒体向庞大的流量池输送具有延展性与自组织化的新功能;拥有丰富资源的传统媒体应媒体融合转型之大势,凭借优质内容与公信力背书,将影响力渗透至媒体矩阵,谋划着"借船出海"与"造船出海"的双重战略;聚合类新闻客户端紧贴自身调性,实现全场景布局,以个性化内容与情感纽带吸引培养高粘性用户;短视频在内容上立足娱乐纪实两方面,形式上触探长视频呈现,产业上积极投身直播带货等商业活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沈阳教授认为,随着新媒体研究的推进,业内对于数据的需求在持续增长,新媒体研究量化的倾向增强。观察今年上半年的新媒体态势,也需要结合民众情绪的分析才能得到更好的结论。从网络文本显示的顶层舆论分析到中层的心态分析再到应用层的现实环境分析,都是十分需要关注的问题。今年下半年,沈阳教授团队也将逐步推进中国新媒体产业的知识图谱研究。在未来,新媒体的研究趋向于预测,新冠疫情的爆发提升了对于预测需求。同时,疫情的传播与新媒体的传播在本质上高度关联,未来新媒体研究中也可以引入基本传播数,基于交叉学科的分析对社会重大问题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探讨。喻国明教授补充道,互联网本身处在一个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博弈,新媒体如何解决破除圈层融合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新媒体发展迅猛,社交机器人广泛应用在商业和政治当中,人工智能的深度合成,对于人们的认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也是新媒体研究中的重点。喻国明教授认为,虽然在疫情中,新媒体的应用十分普及,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群对技术有使用障碍,在未来如何实现新媒体普及过程中的媒体救助,也是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在报告发布的互动与点评环节,匡文波教授从报告中出发,认为当下主流媒体的舆论场和社交媒体的舆论场割裂的倾向,不利于政府对舆情的研判。主流媒体与社交媒体的用户体量差别极大,在报道网络热点事件也存在明显的滞后,未来主流媒体的发展应该在贯彻党的宣传方针的同时,重视用户研究,研究用户媒介使用的喜好。新媒体的发展趋势除了技术变革之外,国际化也是一种未来的趋势。吴晔教授充分肯定了报告中对四大流量平台特点的描述,微博的互动是一种虚拟广场式的聊天,微信群是一种包厢式的强连接,以百度app为例的聚合资讯类客户端是一种泉涌式的平台,短视频是信息瀑布式的推送。在这半年的疫情当中,吴晔教授认为微信群和朋友圈在资讯发布和及时辟谣很好地缓解民众心中对疫情的恐慌。疫情期间出现的"云直播"、"云监工"等在社交媒体上以一种全新的形式为大家展示了抗疫的工作,也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如今互联网新闻纷繁复杂,民众对严肃新闻的需求大大提升,更说明了主流媒体在当下的影响力仍在,更应继续坚持提升公信力和专业度。彭波教授认为该报告对2020上半年中国新媒体发展做了非常有力的总结,新冠疫情给社会、经济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也给新媒体带来了许多令人深思的变化,这让这份报告变得更有意义也更有价值。新媒体的发展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影响:内生动力带来的演进规律和外部环境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外部重大的事件变化都会深刻改变新媒体演进的方向。喻国明教授也认为我们应当保持乐观的心态,以过程式发展式的角度去看待当下的新媒体发展。沈阳教授总结认为,当下新媒体发展中比如舆论泡沫研究、概念落地研究以及新生事物负面性研究都需要学界进行全面客观性地考虑。在当下大热的电商直播中,产品展示真实性以及水军的参与,这都是未来我们需要思考的课题。在大众关注的版权问题中,沈阳教授认为一项技术问题的出现还需要技术来解决,未来在版权保护方面,随着互联网进一步发展,版权保护和主体利益保护会随之上升。在信息茧房问题中,平台需要突破原先根据人物画像的智能推荐算法,个人偏好性内容和公共重要性内容都应当重视。面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老师们也一一作出了相应的回答。针对新媒体的推送趋向片面性,侵权多发,如何解决主体利益得不到保护的问题,彭波老师认为当下技术的问题应当等待技术来解决,算法推送已经从原先的判断需求进行推送的1.0版进入到了优化算法寻求内容算法与用户匹配最佳的2.0版,逐步在解决之前的问题。任何技术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对新媒体发展要有历史发展的眼光。在专家互动点评之后,本次发布会议圆满结束。
导语:2021年1月7日,艾瑞咨询正式发布《2020年中国原创财经新媒体案例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过去一年中使用过原创财经新媒体的用户以及全国各主要原创财经新媒体平台进行调查、数据筛选和分析,全面解读财经类新媒体现状、趋势和变化。《报告》显示,截止2020年第三季度,新闻资讯用户在互联网整体接入用户的渗透率已达六成,用户基数庞大,覆盖广泛。其中,中国原创财经新媒体移动端用户在2020年下半年超700万,并呈稳步小幅增长态势。第一财经在此次报告中脱颖而出,原创内容、用户满意度、营销价值和新媒体发展布局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报告》显示第一财经移动端月独立设备数达366万台,在移动端的用户规模构成了原创财经新媒体移动端所覆盖用户的半壁江山,超过50%。核心摘要: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手机的智能化与群众生活方式更迭带来的时间碎片化,技术的发展与用户消费需求的升级使新闻资讯内容获取渠道呈现从线下到PC再到移动端的迁移与渗透趋势。相应地,新闻资讯内容形式的信息承载与传递维度逐渐提高,满足用户不断升级的内容消费需求,但与此同时,高效、多维的内容消费带来的信息爆炸,亦一定程度上对于新闻专业主义形成冲击。2017年6月,网信办基于《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互联网信息服务资质。本报告将具有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一类)资质——即具有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权——的财经类新媒体,定义为原创财经新媒体;内容覆盖面广,具有国家公信力背书为其典型特征。2020年,该领域用户规模稳定增长,并于下半年超700万量级。原创财经新媒体行业发展概览新闻资讯内容获取渠道与形式衍变历程——信息承载与传递维度逐渐提高,新内容形式满足新需要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手机的智能化与群众生活方式更迭带来的时间碎片化,技术的发展与用户消费需求的升级使新闻资讯内容获取渠道呈现从线下到PC端再到移动端的迁移与渗透趋势,同时内容形式逐渐从文字到图片再向视频化发展,信息的传递速率与丰富度、密度从低维向高维进阶。中国互联网新闻资讯用户规模互联网新闻资讯用户基数庞大,行业移动端渗透率达六成中国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与发展,以及移动端的灵活便捷性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用户的碎片化信息获取需求的契合,共同驱动中国互联网新闻资讯移动端用户覆盖量级的高企。根据艾瑞咨询UserTracker数据监测结果,2020年10月移动端新闻资讯月独立设备数达8.49亿台。同时,新闻资讯用户在互联网整体接入用户的渗透率达六成,用户基数庞大,覆盖广泛;此外,随着中国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用户量级的增长趋于平缓。中国互联网新闻资讯广告规模预计2020年Q4达211亿元, 随疫情影响减弱明显回暖自2019年下半年起,中国互联网新闻资讯市场的广告整体规模受多重系统性影响而进入整体增速缓滞的波动期。受制于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尽管2019年4季度具有季节性因素与建国70周年全民关注上升的利好,广告主的投放却趋于谨慎。2020年的新冠疫情影响,在整体上持续了这一用户端整体注意度提升但广告主因宏观因素投放下降的态势;后随复工复产的向好进行,以及广告主将更注重利用营销节点弥补疫情损失的影响,互联网新闻资讯广告整体规模迎来回暖。长期来看,新闻资讯行业集中度预计持续提升,用户渗透率及广告加载量增量空间较为有限,预计互联网新闻资讯广告规模增速将整体呈放缓趋势,玩家亟需拓展广告以外的变现模式,以多元化营收结构。原创财经新媒体概念界定具有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一类(稿源)资质的财经类新媒体财经类典型新媒体内容覆盖情况原创财经新媒体App内容覆盖较非一类资质平台普遍更广中国原创财经新媒体用户规模移动端稳增, 2020H2超700万量级根据艾瑞咨询UserTracker数据显示,中国原创财经新媒体移动端用户在2020年下半年超七百万量级,并成稳步小幅度增长态势。中国原创财经新媒体多为传统主流媒体的转型平台,依托于微信、微博等大型分发平台是其网端布局的常见模式,自身独立App的打造时间与运营水平存在一定差异;随着触达的用户不断增加与存量争夺,越来越多的玩家提升了对于重点打造自身App战略意义的认知,并开始进行发力,给予原创财经新媒体用户规模持续提升以想象空间。第一财经用户规模第一财经于原创财经新媒体用户渗透率近半第一财经的移动端的用户规模构成了赛道移动端所覆盖用户的半壁江山,同时,从平台侧来看,根据本报告前篇所呈,原创财经新媒体平台间的内容覆盖具有一定共性,同时第一财经的内容覆盖较为全面。基于此,第一财经的内容、用户画像、使用与消费行为在原创财经新媒体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第一财经用户群体与使用行为用户使用频次及时长一年以上老用户超半数,整体黏性及留存情况较好83.3%的原创财经新媒体用户已使用产品至少六个月,其中,已使用1-3年的用户占比最高,体现用户整体较好的留存。在用户使用频次及时长方面,71.2%的原创财经新媒体用户每天至少使用产品一次;72.3%的用户单次使用时长在15分钟以上,其中,第一财经单次使用时长30分钟以上TGI为110.7,体现出较高的用户黏性。用户付费情况分析近九成用户有付费意愿, 用户付费率与付费水平较高原创财经新媒体用户整体具有内容付费习惯,86.8%的用户有积极的付费意愿,非常愿意付费的用户比例为54.5%,其中,第一财经用户TGI为110.0,高于行业均值;原创财经用户良好的付费意愿也反映在了其付费金额上,79.3%的用户曾在平台付费,月付金额在21-100元区间的用户较为集中。在付费动因方面,高质量的内容与专业、权威的平台为第一财经用户付费的主要驱动力。用户内容及产品满意度原创财经新媒体用户对平台内容及产品均保有较高满意度在衡量用户对内容满意程度的5个维度,与在衡量用户对产品满意程度的8个维度中,原创财经新媒体用户对平台的满意度均超过8分(10分为满分),同时,第一财经基于调研结果的得分均高于行业均值。原创财经新媒体的内容矩阵搭建与运营、产品体验在用户间均具有较高认可度,二者作为内容类产品的重要地基,助力平台健康、可持续发展。原创财经新媒体品牌形象评价“内容专业有深度、时效性强、实用可信”为核心评价“专业有深度的、时效性强的、实用的、值得信赖的”是用户对原创财经新媒体平台整体的核心评价;同时,在此四项之外,相较于行业平均,第一财经在善于数据分析、主流两方面亦较为突出。用户品牌忠诚度分析原创财经新媒体行业平均NPS达44.4%原创财经新媒体行业平均用户NPS净推荐值达44.4%,同时第一财经用户NPS达51.5%,高于行业均值,体现了平台在人群中具有一定基数的正向口碑净值积累。从作为“推荐者”角色的用户向他人推荐第一财经的原因来看,与内容相关的因素占比显著高于与产品体验相关的因素,彰显了内容其本身,做为内容消费平台基石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