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心理学知识。今天我们来讲讲心理学的目标是什么?学习心理学希望达到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心理学家O'Neill认为,作为一个科学家,心理学家的最终目标是造福全人类。一般而言,心理学以达到对行为的描述、理解、预测和控制为研究目标。心理学的目标来源于我们了解人类行为的愿望,简单来说就是要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行为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行为将会在什么情况什么时候下发生?影响或产生这种行为的条件都有什么?下面我们一项一项来看看。描述行为何为描述,描述就是把这种行为客观的细致的观察了解叙述下来,对这种行为进行分类、命名。描述并不是解释,而仅仅是对该行为所表现出的各种情况进行描写观察。举个例子说,你因为紧张,手心大量出汗,心跳加快,左顾右盼,心神不宁。这就是对行为产生的各种情况的一个观察描写。这就是描述行为。理解行为心理学的第三个目标就是理解行为。理解行为就是对刚才描述的行为做出解释。也就是说明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以刚才的行为举例,为什么会产生紧张,可能会有一项重要的面试,可能会有一场重要的相亲,这些事情对你的影响很大,害怕失败,所以会产生紧张感。预测行为心理学的第三个目标就是对行为进行预测,即能够准确的预言行为。这个行为都会在什么情况下出现,都会在什么时候出现。依然是刚才的例子,下一次紧张可能会在什么时候出现,是在老师提问时你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还是在高考考场上?哈,有人总觉得预测就像是预知一样,能通过你的一个表情判断你心里在想什么。只能说这种没有更多的生活经验没有更多的学习训练是根本做不到的。读心术这种高深的技术,并不是读一本心理学方面的书,看一部心理学电影就能够学会的。控制行为心理学的第四个目标就是控制行为。这里所说的控制并不是说威胁到了个人自由,而是指根据预测的结果,改变影响行为的条件。还是说紧张这一行为,如何控制紧张,可以从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加以干涉,心理上可以减轻接下来要做的事对你的影响力,心理暗示自己没什么大不了,告诫自己要静下来。生理上,可以喝水来减轻紧张,或者通过“较轻的身体撞墙”来缓解。这就是控制行为。当然,人类必须理智、人道地运用心理控制方法。这就是心理学的目的。每天学点心理学。这就是今天的内容。引用自《心理学导论》。
中国读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不多,因为大学院校开设的心理学专业课程不多,所以懂心理学的人也不多。什么是心理学呢?心理学摸不着、看不见,却时刻存在于生活中。人的行为都是由心理支配和指导的,许多现象的背后,都反映着心理学法则,也藏着深层的心理动机,而这些东西我们自己很多时候都浑然不知。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必要去了解心理学。面对身边人的种种行为,你可能有很多看不透、想不通。那是因为你不懂心理学。态度会影响行为,行为在一些时候会决定态度。因此改变自己的一个切入点就是立刻去行动,一丁点的行为都会引发整个人生态度、性格和习惯的巨大扭转。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的第一印象形成是非常短暂的,往往只有几秒或几十秒的时间,可就在一眨眼的工夫,人们就已经对你”盖棺定论“了。所以,注意个人形象是非常有必要的。人们认识事物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在人们对你的一切都不了解的时候,绝大部分人都会根据个人的第一感觉做事,而你留给对方的第一印象是好是坏,是决定着产生什么样感觉的关键。心理学与算命的关系。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或动物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及其行为的学科,绝非研究命理的。求助于算命的人,往往都是迷失自我的人,容易受到外界暗示。当他们处于情绪低落、失意的时候,对生活丧失了控制感,安全感也受到了影响,心理依赖性增加,受暗示性也比平时更强。算命运用了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但绝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的生活起居、工作习惯、心理变化和发展的学科,最终的目的是治疗和改善人性的弱点;而算命却是运用心理学中一部分内容做推演,断章取义,没有科学依据,最终利用人性的弱点为自己谋利。心理咨询面向的是正常的群体,大部分人都会有的情绪、沟通、婚恋困扰等。焦虑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每个人都经历过,许多人甚至每天都被不同程度的焦虑所困扰。焦虑是我们大脑的一种防御机制,它可以提醒人周边潜在的危险,是我们对周围环境作出的恰当的反应。适当的焦虑能帮助你更客观地认识处境,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但是如果焦虑过度,那么作用就适得其反了。认识自己,在心理学上称为自我知觉,指人们对自己的需要、动机、态度、情感等心理状态以及人格特点的感知和判断。比如,知道自己具有什么样的能力?能够做什么样的事情?自己的人生方向在哪儿?学习心理学的目的,只是为了享受心理分析的过程吗?当然不是。其真正目的在于获得积极的、健康的人生,更好地处理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无论是衣食住行、人情世故,还是职场商场,都会涉及心理学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学是一种思考方式,一种生活态度,掌握了它,就等于找到了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让我们打开一个全新的天地,找到人生的一盏明灯,引导着我们奋力前行。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可是心理现象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只能通过人的行为来体现出来,比如愤怒的情绪、坚强的意志等,所以有的教科书也将心理学定义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的学科。心理现象属于精神范畴,不同于物理化学等物质现象,所以会觉得让人难以说清楚,比如人格、性格、情绪、气质、脾气等等都属于心理现象,但是这些概念之间又觉得既有区别又有相似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对于心理现象的构成比较模糊,那么心理现象究竟是什么?心理学研究的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用一张图来说明一下。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绪、意志。认知也叫认识,是指人借助感觉器官认识外界事物的现象及其本质属性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情绪、情感:是伴随认知和意志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显然情绪情感是基于认知的基础上产生。意志则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心理过程相对趋于灵活,易变,缺乏稳定性,比如情绪的善变。人格分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是指人对客观事物及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是人积极从事活动的指向性和基本状态。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比如追求某种人或事物,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等等。个性心理特征是人在心理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 征的独特组合,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聚焦于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譬如说: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知识不等于能力,能力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 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遗传的影响程度很大,属于心理动力方面的特征。性格是指表现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 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比如外向、内向,性格正如森田正马所说:“人们精神生活上的圆满周全,生动活泼,全靠这种内向和外向的协调形成的。”
从1874年到现在,心理学已经有了146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学像其它学科一样经历了各种兴衰,走到今天变成一个横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学科。对于非心理学工作者来说,心理学的神秘性可能不仅仅是我们听说的共情术、心里侧写、读心术等等流传,还包括了完全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的疑惑,它的研究边界又在哪里?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鉴于心理学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虽然有很多的经典都出自这些历史中,但是毕竟有一些已经被人们熟知,而有一些却是因为实用性的问题淹没在历史之中。我们今天只说说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现代心理学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人了解、认识一个事物的过程。从我们知道一个事物的存在,到了解它是什么,把对它的认知存在大脑中形成记忆,再到我们可以根据已知的事物联想出一些未来发生的变化。这就是我们研究的第一个内容,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人的学习与应用的过程。第二部分,就是人们在认识和了解一个事物或人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情体验,主要包括情绪和情感两部分。情绪主要是对自己而言产生的好的或坏的体验,而情感责通常是指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某种关系,既包含了喜爱、也包含了厌恶。最后一个部分就是在人们了解并且已经知道了自己对它的感受后进行的自我改造和调整。不过这种自我调整和改造的对象却不一定只是自己,比如我们要把一个人变成喜欢我们的人,那么设定目标的过程和为了改变对方所付出的行动都是人的意志的体现。这就是心理学研究的第三个部分。现代科学将以上三个过程涉及的内容无限扩充,与人发生关系的对象也越来越多。所以就出现了人类是否有一天会被机器人替代的担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认知过程和意志过程是完全被替代的,但是情感过程的认知却无法被替代。所以,工作、社会贡献、科学发展都可能被替代的时代下,人的感情需要是无法被替代的。机器人的发展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但却很难在孤单寂寞时给予慰藉。图片来自千库网
一、心理学是什么1.心理学的内容很广泛心理学的内容很广泛心理学的发展于二十世纪初期,到今天大约一个世纪,它的起源是哲学,有些人认为弗洛伊德是创始人,至于是不是,这个不是很重要,重要是心理学出现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心理学在今天衍生出了一些职业,如心理医师,心理咨询师,这两者有何区别呢?区别很多,但有一个就在于前者能开医用处方药,后者不能,由此看出心理学并不仅仅是心理层面的的学问,它还有生物机能方面的内容,从近年来发展很快的“身心一体”学就能看出。也许你会不了解什么是“身心一体学”,举个例子,心理学研究发现竞争心强的人更易得冠心病,这就是属于身心一体学内容,当然心理学的广泛程度还远不仅于此,就像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一个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行为经济学的创始人,他的行为经济学就是一门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的经济学,由此可以看出心理学研究的广泛性了吧 。丹尼尔.卡内曼2、心理学的发展程度到今天发展了一个世纪的心理学也仅仅是触碰到了心理学的冰山一角,心理学还是有大量未知的东西,研究心理学的人就好像是在盲人摸象一般的前进,可想而知,心理学是多么复杂的一门学科,但即使是盲人摸象,每个人摸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就是要“摸”的比大多数要准确些,所以我们所学的心理学就是那些比较“专业的盲人所摸的象”。二、了解“自己”1、谈何容易心理学是围绕“人”展开的一门学问,所以,我们作为人,这就有助于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只有在了解自己之后,我们才能更加透彻的生活,但了解自己是很难的,首先是心理学的局限性,其次还有我们本身的主观局限性,我们不可能不抱有“私心”的去客观的看待自己,心理学家本身也是一个个体,他在研究与实验的时候也会抱着客观的态度,虽然还是难免会有“私心”的出现,在这里我要解释一下什么“私心”,比如心理学家在做一个实验的时候,首先他在这个实验之前都有个要证明的理论,他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证明他的结论是否正确,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人为”不自觉的把实验的结果向他的理论靠拢,这就是私心,当然他也不是有意的,他也想要公正客观,但这有时这就是避免不了的。回过头了解自己的私心,也是同样的原理,我们在了解自己的同时首先也是有了一个结论之后我再去了解的,就像给自己下了一个定义之后再去了解自己,可想而知这是有多么的荒谬,在我看来客观了解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去看心理咨询师,也许你会说,我好好的一个人为什么要去看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学看来,没有一个完美无瑕的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些心理问题,而这些问题没影响到正常生活都没所谓,但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还是去看看心理咨询师,这真的会帮助你更好的了解自己如果你没有条件的话,也可以问问自己身边的朋友,听听他们对你的评价,但他们的评价也很难客观公正,所以要找一些相对客观的朋友评价,但他们的评价也不能定义自己,因为没人能定义自己。2,怎样去发现自己我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我又如何去发现自己呢?在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我们总会发现,心理学(个体心理学)总是把焦点集中于过去,其中大部分集中于童年时期(十八岁成年之前)由此看出,了解自己的开始就是了解自己的童年,我们现在的自己就是童年时期发生在我们身上所有事情的总和,这也是心理咨询师总要帮助人回忆过去的原因,但仅仅知道了我们的过去就能了解自己了吗?是的,我们的人格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我们现在的行为也能在童年时期找到“影子”但我还是那句话,没人能知道你自己是怎样的,包括你自己,但我们可以无限接近于真实的自己。三、我该怎样做1.看重结果 怎样去发现自己上文我也说过,我们现在行为大都和童年时期的经历有关,但我们不能被童年的创伤给限制住了自己的人生,(虽然大部分人都被限制住了),人们总是喜欢自己熟悉的东西。举个例子,一个从小家庭不和睦的孩子长大后发现他的婚姻家庭也不和睦,究其原因是因为这就是他所熟悉的事物啊!当然这其中还有其他的原因,比如这也是向他父母一种认同的行为,就像他的内心深处对他的父母在说“爸妈,你看我有多爱你们,我的婚姻家庭也和你们一样不美满,我没有“背叛””你们,我做了和你一样的事情。当然这个层面是他意识不到的东西。但即使有些从小家庭很糟糕的家庭,他们最后还是拥有了美满的婚姻家庭,这也是我最想要说的,我们要抗争,我们对于童年的自己要抗争,对于过去的自己要抗争。个体心理学三大创始人之一的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他就区别于其他人那么集中的关注人的童年时期经历,他不看重因果论,也就可以说他不认同过去的经历造就了现在的自己,是现在的自己造就现在的自己,也许你此时会迷惑了。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且让我来给你举个例子,假如你在大街上遇到一位好看的妹子,你想要上前搭讪,但你说你很害羞不好意思去,也许是因为从前搭讪被拒绝过,所以就导致你现在不想去,因为你不想再想体验被拒绝的滋味,所以前面你所说的因为害羞不敢去就是仅仅你为自己找的理由罢了。也许你质疑了,我的却会害羞啊,是的你搭讪的时候脸红心跳了,但这也只是因为你所作出的为阻止你不想搭讪的这个目的的实现而作出的身体反应,所以这时一个诡异的因果就出现了,到底是因为你害羞不想搭讪,还是你不想搭讪而有了害羞这个反应。所以由此看来,因果论不能解释我们身边所有的事情 ,我们不必这么在意事情的因果,也就是不必在意从前的经历,现在的你自己,并不要被你过去的自己所“操控”这是阿德勒的心理学所想要表达的,也是我觉得最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心理学。所以前面所说的发现自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也许大部分心理学家会不认同),但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足够了,此刻的你就是你自己,别去回忆过去与幻想未来。四、总结心理学是一门科学,有很多学派,每个人都各执一词,到底谁是对的,你得有自己的判断,因为科学就是怀疑一切,包括心理学。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它只是一门精神食粮,它只是提升我们认知水平的一门学问,也许你想它会教我们洞悉人心,但这并不可能,就像心理学家所说的:能洞悉人心得并不是多有名的心理学家,而是那些多年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社会人。所以去生活吧,当然不是为了去洞悉人心,那是为了什么呢?生活它不为什么,它就只是一条一直向前流淌的河流而已,也许你会发现这个真相,但之后你还是会继续生活。这样看来真相也没有那么重要了,此刻你也许会说这听起来怎么有股哲学的味道,别忘了心理学的母体就是哲学,如果我们想找到些指导现实生活的东西,就去看看看几百年前的哲学就已经有答案了。那么心理学到底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呢?我的答案是没有意义,就像我们的人生一样,但我们可以拥有面对人生无意义的勇气,这就是我学习心理学最大的收获。
从本质上来讲心理咨询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告知被治愈者一种可理解的心理现象,心理学家是在告诉我们引起这种心理现象的某种解释。所有的心理问题所引起的反常的逾越固有的习俗的行为,比如,我们所知道的青少年的叛逆行为、受东西文化影响而产生不同行为的青年之间而引起的冲突的行为等等,简单的归结为是个人的心理上的现象,仅仅通过语言上的描述即完成了解释,当然治理是另外一个问题。 这样的对心理现象的解释,一定程度上将心理问题的引起归结为是自己孤立产生的问题了,这种意义上的解释通常可能意味着自己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只要有问题产生,便要问问自己的心理。而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社会道德习俗、生活环境,则被假设为是完全正常与合理的。因而心理学从它的研究角度来看就决定了心理学也像其他自然学科那样是解释性的,这些学科只能负责解释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难以理解的心理现象、奇怪的梦境、思想上的禁忌。就人的行为来讲,什才才是正确的价值观,应该有什么样的一个社会文化环境往往是我们应该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而心理问题的治愈无论是心理辅导、催眠还是镜像分析等等,也仅是通过某种方式使人理解这样一种现象,理解并不意味着原有的引起心理创伤的问题就不存在,相反,那些问题仍旧存在,不过对于当事者来讲可以根据产生问题的根源采取一些措施进行规避或者预防,而当我们对自己的心理与性格有所了解后,虽然某些问题的产生并不是来自于自己,然而却要通过限制自己的行为自由来逃避问题,是令人无法容忍的,因而某些时候,预防与规避等于纵然问题。譬如对我们影响至深的传统文化,三纲五常的思想观念、大男主义等等,这些思想观念在那些受其影响最深的中年甚至青年男女身上表现为一种他们认为是正确的观念,然而我们知道自由与平等虽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正确的观念。这一新的观念与旧观念的冲突,往往就成为产生家庭内部矛盾、公司上下级矛盾以及夫妻之间矛盾的来源等,这些问题在生活中深刻影响了人们的幸福指数。心理学中定义的超我的道德观,超我作为一种塑造本我而建立自我的价值导向,其中道德观念的正确与否,也应当是我们关注的点。就这点来讲,心理学家解释引起心理现象的原因是一回事,而我们的自己原本的那些想法是否正确则又是另一回事,这是两个问题,也同时是与我们忧关的社会文化问题。心理治愈一般是通过演绎法开始,条理分析的追溯到引起心理问题的某一个情景,找到最初的问题,因而通过实际的预防与实践规避再次的风险。但如果问题是自生的,因而这种问题是无法规避的。 而只能对自我进行改变与学习,我认为这是心理学最多能够到达的地方。 以上是笔者对心理学的一些看法,欢迎文后留言交流。
心理学入门Introcing Psychology – Introction to Psychology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探索和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正在成长为一颗枝叶繁茂的科学大叔;研究心理学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它既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也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试验方法是心理学最重要的一种研究方法,在心理学中还经常采用观察法、测验法和个案法等。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心理学中派别纷争的时期。当时涌现出来的重要学派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学派和格式塔心理学风。不同学派在心理学的方法论基础、研究对象、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上都有显著的分歧。它们对现代心理学的发展都起到了作用 。从20世纪30年代以后,心理学各派别间出现了互相吸收、互相融合的新局面,心理学形成了不同的研究取向,主要有认知心理学的取向、行为主义的取向、精神分析的取向、人本主义和积极心理学的取向、生理心理学的取向、进化心理学的取向。二次世界大战后,心理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某些占统治地位的传统观念(如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受到日益猛烈的抨击,而新的心理学思潮相继产生,形成了不同的研究取向,主要形成了以下6个方面的研究取向:1、认知心理学的取向:把人看成一种信息加工者,主要探究认知(感知觉、记忆、思维等)过程。强调环境因素不再是说明行为的最突出因素,而是通过支配外部行为的认知过程而影响到行为的。2、行为主义研究取向:主要研究行为,观察学习等,注重社会因素的影响,改变了传统行为主义重刺激-反应、轻中枢过程的思想倾向。3、心理分析研究取向:强调意识和自我的重要性,把青年期看作力比多活劢的高潮时期;强调自我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4、人本主义研究取向:认为人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人有自由意志、自我实现的需要,人是单独存在的,不要把他们合并在不同的范畴之内。5、生理心理学取向:关心心理与行为的生物学基础,脑结构、免疫、遗传对人的影响,把生理学看成描述和解释心理功能的基本手段。6、进化心理学取向:强调自然选择对人类普遍行为倾向的塑造作用;人类的心理机制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强调“过去”对心理机制的关键作用。功能分解是探究心理机制的重要途径;心理机制具有模块性 ;人的行为表现是心理机制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
说到心理学,就像我前面所说的,这是一门比较玄妙的学科。所以,在高考后选择专业时,大部分父母和学生对于心理学总是抱有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因为在人们眼中,心理学似乎除了心理咨询师外没有其他比较专业对口的职业,而能够成为一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更是一件极难的事。于是,这个神秘有带有不稳定性的专业被排除了大部分人的选择之外。然而,你不知道的是,心理学其实一直被应用于我们身边的许多职业中。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心理学到底在研究着什么?它又有哪些分类呢?在上篇“心理学史之冯特”一文中我曾讲过,心理学的历史其实并不长,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年。但是,在这百年来,心理学却获得了极其迅速的发展,这又是为什么呢?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在现代化生产、商业、交通及企业管理等工作中,人的心理因素的重要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同时,智力开发、人才培养以及由于心理异常而带来的个人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都极大促进了心理学的研究。另一方面是由于邻近学科(如生物学、生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的发展以及它们与心理学的相互作用,促使了许多新兴学科的产生。也就此,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日渐扩大,形成了许多心理学的专门领域。如社会心理学、军事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等。下面,我会简单介绍其中的某些领域的心理学以及它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普通心理学在心理学中,普通心理学处于基础学科的位置。它主要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概括了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同时又为它们提供了理论基础。所以,心理学的学习要首先从普通心理学入手,打好基础。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人的心理的个体发展。其中,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又称比较心理学,它主要将动物心理和人的心理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差异和联系。如研究蚂蚁的嗅觉、蝙蝠的听觉等,就此,还促进了一门新兴学科—仿生学的产生和发展。而研究人的心理的个体发展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它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根据各个年龄阶段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给予有效的措施,同时,也有助于各个年龄曾个体心理疾病的防治和治疗。医学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医学心理学强调建立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和谐、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关系。同时,还主张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研究维护人的心理健康的各种手段,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军事心理学军事心理学是将心理学应用于军事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它研究军事人员的选拔和培训、军事职业特点的分析、军队中的人际关系和组织、人的因素和安全、人因工程(如提高人机界面的效率以改进机器和系统的功能)和士气等。同时,军事心理学还研究负面影响的冲击、极端环境(如高山缺氧)对行为的影响,如何面对战争压力、预防战斗人员的生理和心理失调,以提高其战斗能力等。心理学应用于生产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它并不神秘。当你走进它,你就会发现,其实它就藏在我们的身边。它伴随着你的一生的点点滴滴,或者它研究你,或者你发现它!最后,在此庆祝我们的祖国母亲70周岁生日快乐!也祝你们,国庆快乐!最后的最后,还是那就老话,如果这些文字给了你一点点的帮助,那么
今天,D先生问你们一个问题:心理学能做什么?我估计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心理咨询,可能会有少部分小伙伴知道的多一些,比如在家庭教育、个体成长、人际交往、性格塑造中也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为一门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于一体的科学,心理学能做的有很多,今天就让D先生为大家全面系统的阐述心理学都能做什么,换而言之,就是心理学的研究领域都有哪些?一、普通心理学在心理学中,普通心理学处于基础的地位。它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如感知觉、记忆、、思维的一般规律,人的需要、动机及各种心理特性最一般的规律等。它还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理论,如心理与客观现实的关系,心理与脑的关系,各种心理现象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人的整个心理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换而言之,普通心理学就是一切其他分类的基础,想研究其他的,先从普心开始吧!普通心理学二、生理心理学和心理心理学这两门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主要指各种感官的机制、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机制、内分泌腺对行为的调节机制、遗传在行为中的作用等。想知道你为什么会感受到爱情的甜蜜吗?为什么会感受到背叛的痛苦吗?一切尽在生理心理学!大脑各部分名称三、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人的心理的个体发展。就是从人从出生开始,婴儿、幼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这些人生各个阶段中是如何一步步过度而来的。可爱的小婴儿是如何变成叛逆的青少年,又如何变成了热血的青年人,到了中年怎会变得如此睿智成熟,晚年却是一个老小孩,这一切都会在发展心理学中找到答案。四、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教育同心理发展的各种关系。为什么有的人是学霸,有的人却是学渣,真的是智商的关系吗?教育心理学会告诉你如何人人变学霸,人人都能上王者,人人都能今晚吃鸡。五、医学心理学它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医患关系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重点,学好医学心理学,有助于减小医疗矛盾,缓和医患关系,降低犯罪事件的发生。看看,是不是很重要呢?愿这样的事以后少一些六、工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是心理学与现代技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它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配置和机能协调,实现人、机器、环境的最好匹配,使人能在安全有效的条件下从事工作。美剧《西部世界》中描述了人工智能反噬人类的场景,将来人与机器人的关系也是工程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机器人占领公交车七、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科学。它研究大团体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如社会情绪、阶级和民族心理、宗教心理、社会交往与人际关系等;小团体中的社会现象,如团体内的人际关系、心理相容、团体气氛、领导与被领导、团体的团结与价值定向等。老太太当街摔倒为何无人来扶?丈夫公众场合暴打妻子为何无人来劝?男子公交车上当众猥亵少女竟无一人来管。这一切究竟是人性的泯灭,还是道德的沦丧?让社会心理学为你来解答。心理学很多其他小的旁支,如犯罪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放上一张图让你们感受一下心理学家族是多么的庞大好啦,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小伙伴们如果有什么想了解的或者是想探讨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共同来讨论,共同进步。
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心理学研究论文发表,其中包括儿童发展、抑郁、焦虑、社交媒体、贫困、不平等等研究在内。然而,由于2019年是许多心理学发现的突破之年,因此它在任何其他时间段都显得与众不同。首先,精神病学家终于开始讨论抗抑郁药的广泛使用,以及它们是否真的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益。过去一年的另一个重要发现是,社交媒体给人们带来的精神负担终于得到了科学的证明。除此之外,孤独感的蔓延也促使科学家们认真研究在这个不断联系的时代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疏远。因此,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2019年最突出、最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希望今年能为仍然没有答案的问题带来答案。也许,只是也许,其中的一些会帮助你以一种不同的方式看待你的人生选择,并激励你最终放下手机,就像你妈妈一直告诉你的那样。关注生活技能训练营,了解更多。一、直升机育儿会导致孩子乱发脾气以及行为失控所谓直升机育儿,就是家长像直升机一样一直徘徊在孩子头上,包办孩子左右的事情。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花了8年时间调查过度控制的父母与孩子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孩子2岁时就开始直升机育儿的父母,会导致孩子5岁时情绪调节和抑制控制能力差。除此之外,这些5岁的孩子还报告了情绪和学校方面的问题。老师们注意到他们10岁时社交能力和学术创造力都很差。简单地说,父母总是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孩子的情绪和行为控制能力可能很差。研究表明,他们对应付压力毫无准备,容易对别人大发雷霆,这导致社交能力差,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轻松地交朋友。研究报告的合著者妮可·B·佩里说:“孩子们不想和其他无法控制自己愤怒情绪的孩子交朋友,一旦有意见分歧,他们就会打他们。”。在她看来,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是孩子们在幼儿时期培养的最基本的技能之一”二、少刷朋友圈可增加你的幸福感抑郁,自尊心差和社交媒体之间的联系已经讨论了多年,但是,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前从未得到证实。去年,心理学家梅利莎·亨特(Melissa G. Hunt)进行的一项研究首次证明,Facebook,Snapchat和Instagram的使用会降低幸福感。在实验过程中,宾夕法尼亚大学的143名本科生被随机分配,一组限制其Instagram,Facebook和Snapchat使用,每天不超过10分钟;另一组像往常一样使用社交媒体。结果显示,在三周后,社交媒体平台的使用受到限制的人的孤独感和抑郁感显着降低。研究结果强烈表明,限制Facebook,Instagram和Snapchat(以及任何其他社交媒体平台)每天使用30分钟左右,可能会大大改善健康状况。研究背后的心理学家梅利莎·亨特(Melissa G. Hunt)说: “使用比平时少的社交媒体会导致抑郁和孤独感的显着下降。对于进入研究时更加沮丧的人们来说,这些影响尤其明显。” 结论?好吧,我们都应该放下手机,享受更多的现实生活。毕竟,科学证明对您有好处。三、多参加广场舞等活动可以极大地降低50岁以上人群的抑郁风险在12月发表的研究论文中,黛西·范库特(Daisy Fancourt)博士提出了抑郁与从事文化活动之间的联系。在一项为期10年的研究中,跟踪了2000人(年龄在50岁以上),以查看他们每个月参加了多少文化活动。每几个月参加一次戏剧,艺术展览,电影和其他活动的人患抑郁症的风险降低了32%。每月至少参加一次活动的人,患该疾病的风险降低48%。该研究的作者指出,它描述的是相关性,而不是因果关系,但是结果仍然令人印象深刻且有益。Daisy Fancourt博士补充说:“一般来说,人们知道少吃多餐和锻炼对身心健康有好处,但很少有人意识到文化活动也有类似的好处。四、睡眠不好的人更孤独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两名研究人员埃蒂·本·西蒙和马修·P·沃克决定研究睡眠不足与孤独感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在他们的实验中,研究人员邀请了休息良好和困倦的受试者进行脑部扫描,同时观察一个他们不认识的人。结果发现,疲惫的参与者更容易被陌生的人排斥,希望他们远离自己。除此之外,他们还报告说比休息良好的人更孤独。在随后的一项实验中,这位科学家还发现,其他人倾向于避开瞌睡的人:“那些对实验环境一无所知的人却认为睡眠不足的参与者明显更孤独,他们选择不与他们进行社交或合作。”更重要的是,据研究人员称,与睡眠不足的人接触的人会因此感到更加孤独。因此,睡个好觉会让你更具同情心,减少我们的偏见,让我们不容易被拒绝。五、与过去的信念相反,在彩票中赢得大笔金钱可以提高你的生活满意度40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人们普遍存在误解,认为彩票中奖会让人痛苦不堪。这种信念可能基于对较早一代彩票中奖的研究。但是,去年八月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了完全相反的证据。该研究的作者要求瑞典统计部门对该国三大彩票的获奖者进行长达十年的调查。然后,他们使用政府记录来跟踪获奖者生活的各个方面。科学家们还为那些进入彩票但迷路的人检查了相同的指标,除了获得了小奖的人。研究结果揭示了一些结论:首先,赢得大笔奖金会带来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先前的研究仅显示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其次,赢了很多钱的人并没有立即兑现大部分奖金,相反,他们花了很长时间才慢慢花掉自己的财富。第三,许多人甚至不辞职,尽管他们的确工作量少一点,退休也早些。因此,这项研究证明了不那么浪漫的事实-虽然金钱无法买到真正的幸福,但它无疑可以提高您的生活满意度。六、电影中的暴力画面不会影响孩子的暴力行为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与普遍的看法相反,PG-13级电影不会使孩子变得暴力。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PG-13电影在1985年至2015年期间变得更加暴力,而谋杀和暴力的总体发生率却下降了。该研究的首席研究员指出,尽管孩子们可能会重演他们在电影中看到的东西,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不会倾向于变成暴力,例如欺凌。但是,其他研究人员对此表示不同意见,他们认为电影中暴力场面的刻画已经变得非常普遍,具有麻木作用。这意味着,我们看到的暴力越多,受到的暴力影响就越小。波士顿儿童医院媒体与儿童健康中心主任迈克尔·里奇博士指出,这项研究试图简化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七、当你的手机不在视线之内时,与人聊天会更有趣科学终于证实了,和朋友一起出去玩的时候看手机会让你觉得没那么有趣。这项研究调查了智能手机如何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研究人员邀请了300多人在咖啡馆与朋友或家人一起吃饭。有些人把手机设为静音模式并把它们放在一边,而有些人则把手机放在桌上。饭后,参与者填写关于他们经历的调查。然而,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令人震惊——把手机放在视线之外的人比没有手机的人更快乐,也更喜欢这顿饭。总而言之,这项研究得出了一个简单但坚定的事实:当你的手机不断侵入时,和人在一起并没有那么有趣。八、5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在乎自己的形象大约二十年前,人们普遍认为,直到9岁的儿童才能获得复杂的维护形象行为。但是,2019年3月发表的一篇文章表明,在5岁时,孩子们就开始了解形象在社交中的重要性。设置,并积极参与复杂的印象管理。该文章的共同作者艾克·西尔弗(Ike Silver)指出:“幼儿将根据观看者的不同来改变他们的行为,例如他们有能力读书或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这项研究是通过将儿童置于与名誉相关的情况下进行的,该研究表明,儿童可以以“令人惊讶的,有时是欺骗性的或战略性的方式”改变他们的行为。但是,目前尚不清楚儿童是否正在积极地欺骗他人,或者当他们通过炫耀获得一些好处时,他们只是更加友善。研究人员希望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理解父母和老师应如何与儿童接触,以鼓励良好的行为。尚不清楚儿童是否正在积极地欺骗他人,或者当他们通过炫耀获得一些好处时,他们只是更加友善。研究人员希望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理解父母和老师应如何与儿童接触,以鼓励他们表现良好。九、朋友圈的频繁使用与年轻女性的抑郁症症状,低自尊心和外貌焦虑有关instagram(国外的朋友圈)是使用最广泛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然而,最近的一项研究检查了自尊心低下与频繁使用Instagram之间的联系。研究人员确定,使用上述照片共享应用程序可能会导致女性产生负面的心理后果。科学家对119位年龄在18至35岁之间的女性进行了调查,调查了她们对Instagram的使用,自我认知和心理健康状况。他们发现,平均而言,频繁使用Instagram可能导致自尊降低,抑郁症状,对外表的焦虑以及更多的身体不满。十、处于稳定的关系中的人会有体重增加的机会一项为期10年的研究发现,与单身人士相比,夫妻的体重往往增加更快。即使以前的研究已经证明,夫妻俩比单身人士吃的食物更健康,但研究表明,夫妻俩的饮食也更多。人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长期恋爱关系的人不再“在市场上”了,所以他们不太在乎自己的容貌。而且,正如该研究的作者之一所说:“虽然家庭进餐可能包括更多的健康食品,例如水果和蔬菜,但与其他人相比,人们经常在别人的陪伴下消耗更大的份量和更多的卡路里。 ” 除此之外,还发现有孩子的人由于倾向于吃完孩子的饭菜和零食而体重增加。十一、童年时期的贫穷可能对老年人的认知技能产生持久影响根据这项研究,在贫穷中长大或在社会和经济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在认知技能测试中得分可能比其他人更低。这是同类研究中规模最大的一项,20,000多名老年人(平均71岁)接受了测试。结果发现,在儿童时代经历过社会经济不利因素和困难的人,在认知测试中的得分明显低于其他老年人。这项研究增加了“不良童年经历”对儿童的破坏性影响的证据。该研究的作者补充说:“应该为面临社会和经济挑战的儿童提供更多资源,以应对他们面临的不利条件。”十二、不可信的八卦对个人评价有很大影响该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八卦和谣言是否影响了人们的观点,偏见和判断。在实验中,有关他们不认识的人的不道德行为的社会情感信息被口头传达给实验者。在第一个实验中,信息被表示为可信赖的事实(例如“他欺负了他的同事”),而在第二个实验中,通过使用某些单词(例如,据称)将信息标记为不可信的八卦。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种情况下,即使信息来自不可靠的来源,谣言和八卦也都会极大地影响人们的观点。该研究的作者指出:“我们的发现表明,即使有意基于不清楚的证据,也倾向于进行强烈的情感评估和人为判断。媒体经常以表明信息的可疑性,从而避免可能的错误指控。十三、学生交朋友比成人快堪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杰弗里·霍尔(Jeffrey A. Hall)承担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即找出一个人交朋友需要花费多少时间。这是同类研究中的第一次,因为它不仅研究了哪些活动使我们更加亲密,而且确切地了解了相识成为朋友的时间。在大学的前九周中,霍尔每三周对11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然后,他给了355个成年人的一次性问卷,这些成年人在过去六个月中搬到了新城市。在调查中,参与者选择了一个或两个朋友,并报告了他们在一起度过的时间,他们进行的活动以及友谊的密切程度。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大约需要43个小时,成年人大约需要94个小时才能将熟人变成休闲朋友。要从休闲的朋友过渡到朋友-学生需要57个小时,成人-164个。要使朋友成为好朋友或亲密朋友,学生需要119个小时左右,成人大约需要两倍的时间才能实现。研究人员认为,学生结交朋友的时间更少,因为他们与同龄人在一起的时间更多,而且他们很可能高估了他们的友谊有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