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技术很多,而基本的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描述的定量研究方法和解释的质性研究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记录被研究对象行为活动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是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研究方法。科学的观察方法先要解决“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如何记录”这三个问题。观察法可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室观察法,常常要借助仪器设备记录被研究者的心理与行为。根据观察要求的不同,又可以将观察法分为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观察法是搜集研究资料的初步方法。其使用方便,有经验的研究者或教师如能善于运用,往往能够收集到不少所需要的数据和资料。但是,观察法积累的资料只能说明“是什么”,而不能解释“为什么”。因此,对于观察所发现的问题还需要使用其他方法作进一步的研究。2.实验法实验法是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情境,以引起被试一定的心理反应的研究方法。运用实验法不但能说明“是什么”,而且能够进一步解释“为什么”。以实验法进行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要搞清楚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影响一系列心理变化的因素,即变量。其中有些变量是由实验者控制的实验条件,称之为自变量或实验变量;有些变量叫因变量或依从变量,它们是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例如,我们如果想要检验一种新的教学改革方法的效果,就可以把这种新方法视为自变量,而新方法所引起的变化反应视为因变量。用实验法研究心理问题必须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并使这两个组在无关变量方面大致相同,然后对实验组施加自变量(实验变量)的影响,对照组则不施加影响,以这样的方法来考察并比较这两组的反应是否相同,确定自变量的实验效果。实验法的关键是对变量的控制,因此必须精细地设计并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同时,要以数学的方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在统计学上的差异水平,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3.测量法测量法是指运用标准化的量表(问卷)测定人的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常见的心理测量有智力测验、人格测验、成就测验、态度测验、创造力测验等。所谓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是指由权威机构或学科专家负责组织编制的心理量表(问卷),其有客观而规范的标准,如信度、效度指标、评分标准、常模和解释系统,只有这样才能比较有效而可靠地测量出人们的心理品质。4.调查法调查法是以提问题的方式,了解被试心理活动的方法。调查法可以用于个体心理研究,也可以用于研究群体的心理。以调查法搜集资料有两种基本的方法,即问卷式调查和访谈式调查。运用调查法应当遵循的步骤是:①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确定调查对象,选择恰当的调查类型和方式;②拟定调查的具体详细内容;③做好调查前的准备工作;④进行调查前的预测,以发现和纠正所要调查的问题及内容;⑤开展正式调查;⑥整理调查资料,统计分析调查结果。5.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是教育心理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是指教育工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自己或他人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常常积累起来了许多丰富的经验,并且提出一些值得研究的教育心理学问题。通过不断总结教育经验,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在教育实践中加以推广,常常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6.教育行动研究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教育实践领域中的各种心理学问题,因此教育实践是推动教育心理研究的强大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因为具备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因此也就具有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研究方法的实践基础。在以前,教学与学习的研究基本都是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们的事,而当前,教学与学习的研究中出现了一个新趋势,即教师们自己开始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研究中。科研兴教,让教师直接参与教学科研,这已经成了众多知名中小学的成功经验,也是国际上的重要倾向。
本文将会介绍心理学的基本定义,研究心理学的六大视角,心理学的应用途径以及心理研究的几种方法。1.基本定义心理学是一门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研究对象: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其中实证研究的基本流程为提出假设(确定操作性定义)-》收集客观数据-》分析结果(接受或拒绝假设)-》发表,评论和重复验证结果2.基本视角研究心理学的基本视角分为六种,通过这六种视角的学习也可以基本了解心理学发展的过程2.1 现代生物学视角现代生物学视角包括两个基本分支 神经科学和进化心理学2.2 现代认知视角从现代认知的视角来看人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其独特认知模式的结果。基本分支包括构造主义,机能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2.2.1 构造主义主张通过内省来研究人的心理。其代表人物冯特的结构主义将人的心理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个部分。2.2.2 机能主义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一样主张通过内省来研究人的心理。其代表人物是詹姆士。2.2.3 格式塔心理学又叫完形心理学,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代表人物考夫卡、苛勒。2.3 行为主义视角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研究内容包括程序学习,行为治疗和生物反馈。2.4 全人识角全人视角包括心理动力学,人本主义和特质与气质心理学。2.4.1 心理动力学通过精神分析来研究人的心理,强调无意识心理是人的行为的动力,主要研究无意识与异常行为。代表人物弗洛伊德。2.4.2 人本主义强调人格,自我的概念,自我实现和自尊。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2.4.3 特质与气质心理学强调差异源与持久的特征和内在的倾向性。2.5 发展视角2.6 社会文化视角3.心理学的应用途径实验心理学心理学教学应用心理学4.心理研究的五种方法4.1 实验法实验法是唯一可以检验因果关系的方法4.2 相关研究4.3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适合确定人的态度,偏好以及其他特征。4.4 自然观察4.5 个案研究在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被试与主试都是人。因此要注意情感偏差与期望偏差干扰研究结果。可以通过双盲实验或者增加安慰剂组来预防。
心理学入门Introcing Psychology – Introction to Psychology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探索和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正在成长为一颗枝叶繁茂的科学大叔;研究心理学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它既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也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试验方法是心理学最重要的一种研究方法,在心理学中还经常采用观察法、测验法和个案法等。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心理学中派别纷争的时期。当时涌现出来的重要学派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学派和格式塔心理学风。不同学派在心理学的方法论基础、研究对象、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上都有显著的分歧。它们对现代心理学的发展都起到了作用 。从20世纪30年代以后,心理学各派别间出现了互相吸收、互相融合的新局面,心理学形成了不同的研究取向,主要有认知心理学的取向、行为主义的取向、精神分析的取向、人本主义和积极心理学的取向、生理心理学的取向、进化心理学的取向。二次世界大战后,心理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某些占统治地位的传统观念(如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受到日益猛烈的抨击,而新的心理学思潮相继产生,形成了不同的研究取向,主要形成了以下6个方面的研究取向:1、认知心理学的取向:把人看成一种信息加工者,主要探究认知(感知觉、记忆、思维等)过程。强调环境因素不再是说明行为的最突出因素,而是通过支配外部行为的认知过程而影响到行为的。2、行为主义研究取向:主要研究行为,观察学习等,注重社会因素的影响,改变了传统行为主义重刺激-反应、轻中枢过程的思想倾向。3、心理分析研究取向:强调意识和自我的重要性,把青年期看作力比多活劢的高潮时期;强调自我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4、人本主义研究取向:认为人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人有自由意志、自我实现的需要,人是单独存在的,不要把他们合并在不同的范畴之内。5、生理心理学取向:关心心理与行为的生物学基础,脑结构、免疫、遗传对人的影响,把生理学看成描述和解释心理功能的基本手段。6、进化心理学取向:强调自然选择对人类普遍行为倾向的塑造作用;人类的心理机制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强调“过去”对心理机制的关键作用。功能分解是探究心理机制的重要途径;心理机制具有模块性 ;人的行为表现是心理机制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01心理的基本结构(一)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2、情绪情感过程: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不仅能认识到事物的属性、属性及其关系,还会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3、意志过程:为了实现目的而克服困难的活动构成心理过程中的意志过程。(二)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决定一个人态度、行为和积极性的选择性的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2、个性心理特征: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02如何正确理解人的心理(一)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功能(二)客观事物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1、人的心理对客观现实具有依存性2、人的心理反映具有主观性和功能性(三)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行为:有机体的系统(四)人的心理具有意识与无意识的特点第二节:心理学研究方法1描述研究(一)自然观察法(二)调查法:提问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回答。分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三)个案研究法:由医疗中问诊方式发展而来2相关研究测量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研究方法或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非实验研究方法。3实验研究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的控制或创造条件,以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进而对被试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4其他研究方法1、测验法2、自我报告法3、内容分析法、4、语义分析法5、社会测量法、元分析法等测验法:借助量表对研究对象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要注意信度(数据可靠程度)和效度(有效程度)。第三节: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01生理心理学1、脑功能的定位2、心理免疫学3、遗传在行为中的作用02行为主义的研究03精神分析的研究弗洛伊德04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把人看做信息加工者,一种具有丰富的内资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的有机体。认知神经科学是当代心理学的发展的重要趋势05五、人本主义心理心的研究着重人格方面研究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着两个主要的部分,即意识和无意识。意识是能够觉察得到的心理活动,无意识则包含人的本能冲动及出生后被压抑的人的欲望。这种欲望因为社会行为规范不允许满足,而被压抑到内心深处,意识不能将其唤起。它不同于觉察不到的通常意义上的无意识,为区别其间,后来经常将其叫做潜意识。今天我们就来具体聊一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1精神分析的研究对象弗洛伊德将心理的结构主要分为三个层面:意识、前意识与潜意识。▲心理主要分为意识、前意识与潜意识(图片来自《心理学史笔记》)认为以前的心理学,不管是构造心理学,还是机能心理学,均只研究意识的构造或机能,而对藏在意识之下的潜意识(冰山水面之下的部分)视而不见。因此,他主张精神分析主要研究以前学者所忽略的潜意识。1. 意识可觉察的心理活动,只占很小的部分。是心理“冰山”水面之上的部分,是传统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弗洛伊德不予重视。2. 前意识在一般条件下我们意识不到,但是通过集中注意或回忆、联想而能进入意识领域的心理活动。它处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类似“守门人”,不允许潜意识中的那些不为人所接受的本能和欲望随意侵入意识。但当这个“守门人”放松警惕(如睡梦中),那些被压抑的欲望和本能可能会直接或经过伪装渗入到意识。3. 潜意识意识的最下层,个人意识不到的心理活动。它包含着各种本能冲动和人的原始欲望,尤指性欲。这些冲动和欲望因为同法律道德和风俗习惯相抵触,是社会所不能接受的,因而被排斥或压抑到意识的阈限以下,成为一种无意识的心理活动。这些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的行为,只是人们没有意识到。它有如下特点:① 潜意识中的欲望冲动大部分同性本能有关,它是人类行为的动力,遭到阻碍便成为了精神病的根源。② 潜意识中的内容是社会所不能接受的,一般情况下,它不可能到达意识层面。但它在“守门员”放松警惕时,可能会直接或伪装进入意识领域。③ 潜意识的动作遵循快乐原则,它唯一的目标就是追求本能欲望的满足,不考虑现实条件,追求达到目的。④ 潜意识的内容无法用语言表达,但通过精神分析,能使潜意识中的内容复返于意识。如果能以语言表达压抑的内容,则由压抑导致的精神病的症状也就会消失。2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1. 自由联想最初,弗洛伊德主张用催眠与宣泄来治疗病人,但一段时间后发现治好的病人出现反复,而且有些人根本不能被催眠。因此,他放弃了催眠法,转用自由联想法治疗病人。自由联想是一种不给患者任何限制或指引的联想,是精神分析师通过分析联想内容来寻找致病根源的一种技术。在自由联想中,患者躺在睡椅上,治疗者鼓励患者自由地、无拘束地谈话,对每一种观念都进行完全的表达,不管这种观念听起来多么令人难堪、琐碎或可笑。弗洛伊德认为,这种全身心的放松状态下,潜意识的观点能通过前意识的检查,直接或伪装地出现在意识中,有经验的精神分析者能从这些无序、可笑的联想中寻找出致病的原因。2. 梦的分析同自由联想类似,梦也是潜意识观念进入意识层面的一条重要途径,梦的本质是被压抑的潜意识欲望的象征性满足。弗洛伊德认为通过对梦的解释,可以找到埋藏在潜意识深处的致病原因,因而进行对症治疗。3. 对日常生活的分析一些人们生活经常出现的过失——口误、笔误、错放、遗忘等,都是潜意识与意识斗争的结果。弗洛伊德认为,产生过失的心理机制与梦的机制类似,都是那些被压抑的愿望经过伪装与掩盖之后的表达,如果对其分析,透过表象发掘潜意识中的内在动机,则可以揭示出过失行为的意义与目的,是了解潜意识的活动的一条重要途径。●文:杨文登,广州大学心理学系博士、教授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道德性原则)。2.遵循客观性原则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条件。教育性原则侧重对被试心理的保护;发展性原则侧重人心理的发展是动态的。3.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作品分析法、教育经验总结法。4.观察法:(1)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有人称其为“科学研究的前门”。(2)观察法只能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不能回答“为什么”的问题。5.实验法:(1)在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2)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3)可揭示因果关系。6.调查法:(1)是通过各种途径间接了解被试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2)常用方法:①问卷调查,也称问卷法。②访谈调查,也称访谈法。7.个案研究法: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最典型的特征是对象为“单一被试”。8.作品分析法:又称活动产品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学生的活动作品(手工、绘画、作文等)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很多人心情抑郁的时候,做做家务,尤其是刷刷马桶,心情就会变好很多。我有一个好朋友也是这样,我问他原因,他说他也不知道,也许是一种发泄?我比较喜欢行为主义心理学,心想也许可以从这里面找到原因。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抑郁情绪,我们抑郁通常是因为事情不成功不顺利,尤其是坚持努力却反复失败,我们就会陷入抑郁悲观等情绪。这样的过程,让我想到了Seligman通过狗和人的一系列实验提出的大名鼎鼎的理论——习得性无助(Learned-helplessness)。一、何为习得性无助?这个实验并不是Seligman首先提出,不过作为大名鼎鼎的心理学家,这个实验的确是在1967年他手里完善和出名的。开始是用狗作为实验对象,分AB两组狗以作对比,这两组狗的数量是一样的,每组8只,健康程度是差不多的,7只健康(这里的健康衡量标准:遇到危险会积极逃避)。狗狗们首先是被放在一个笼子里,其中A组被控制住不能动,B可以在笼中自由活动,这时给笼子通电,所以狗都非常痛苦,但A组无能为力,而B组能够按住一个开关,使电击暂停。就这样实验被重复多次,B组按开关越来越熟练,A组只是趴着呻吟,两组被电的时间其实是一样多。随后,两组狗被放到一个用栅栏隔开的笼子,笼子的一边是通电的,另一边是安全的,狗狗可以轻松从一边跳到另一边。A组被放在通电一边,几乎都趴着承受痛苦,只有两只跳过了栅栏,B组全部跳过了栅栏。这里的A组通过练习形成了一种对现实的无望的行为和心理状态,seligman称之为习得性无助,其中有两只依然跳过栅栏,它们没有习得无助,seligman提出了乐观的理念;B组,心理上并没有被摧毁,积极努力与好的结果之间的连接还加强了,其中有一只本来不健康的,都被治愈了。一、毕恒达博士以身试法后面有位心理学家毕恒达,在研究生涯中,心情抑郁时,就会刷马桶。因为文科不像理科那样容易量化和出成绩,他常常因停滞不前或看不到离目标还有多远而心情不好。他知道这个seligman的心理学实验,后来也用人做了实验(当然不是用电击,会涉及到伦理,用噪音代替电击),结果跟动物区别不大,这是一个动物性层面的东西。他知道他的状态是因为积极努力与好的结果之间的连接被打断了,他处于习得性无助中,如果要治愈习得性无助,重新变得健康,他得重新找到连接。后来他想到了刷马桶,马桶人人都有,触手可及非常方便。他不需要把马桶刷得很干净,只需要一般干净就可以了,他的劳动和努力,就有了鲜明的成果,他的积极努力与好的结果之间的连接被建立,他摆脱了习得性无助,他当下的抑郁被治愈了。所以,当你心情抑郁时,你多半处于习得性无助中,如果你想摆脱想被治愈,就得重新建立努力与成就之间的连接,有什么比做家务刷马桶更科学、更容易、更有益的方法呢?
大家好我是缘分,今天我们说一下什么是心理学我们有时候会看到这样一种对话:你是学心理学的?那你看看我现在在想什么????或者,会有另外一种想法,这个人学心理学的我跟他说话要小心不能让他看出我在想什么……再或者,你给我看看,我什么时候才能发财大哥心理学不是拿来算命的啊~~~之所以会有这些误解是因为大家对心理学了解并不深那么心理学是怎么回事?首先什么是心理学!最早心理学属于哲学体系,到了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在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之后,才使心理学脱离思辨性哲学。又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和不同思想的的争论才逐渐确立起来的。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简而言之就是通过行为了解人的心理特征。但是心理学是解读心里的科学,为什么要研究人的活动呢?因为虽然人的心理活动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活动的,但是它是发生在人的脑部,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很多认识只能靠推论,说服力不强,但是心里活动总是有外部表现的人的外显活动是受内隐的心理活动支配和调节的,通过观察行为我们才可以实现对内部心理活动的了解心理学的两大分支心理学分为理论领域心理学和应用领域心理学理论领域心理学是通过各种方法研究各种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有实验与认知心理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生理心理学。而应用领域心理学是探讨心理学如何在生活实践中发挥作用,有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教育与学校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广告与消费心理学,法律与犯罪心理学,那心理学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客观地了解世界,了解心理学的知识也能够更加地了解自己和理解别人,所谓善解人意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调控自己的行为,通过学习还可以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出没某些行为,以及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比如我们知道了遗忘规律就知道我们背单词的方法有哪些不足了。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或者指导为我们的工作比如教师可以用教育心理学的规律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或者利用心里测量学来的知识来设计更合理的考试方法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到某某心理学,或者有人会讲心理学上说的某些原理是可见心理学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默默的遵循着某些心理学规律,
心理学是一门行为和思维的科学,包括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现象以及思想。这是一门范围很广、兴趣各异的学术学科结合在一起,寻求对大脑的紧急性质及其所表现出的各种顿悟现象的理解。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它旨在通过建立一般原则和研究具体案例来了解个人和群体。心理学家试图理解心理功能在个体和社会行为中的作用,同时也探索作为认知功能和行为基础的生理和生物学过程。 心理学家通过知觉、认知、注意力、情感、智力、现象学、动机、大脑功能和人格等探索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这延伸到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如人际关系,包括心理复原力、家庭复原力和其他方面。不同取向的心理学家也会考虑无意识心理,采用经验方法推断心理社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也有些临床和咨询心理学家有时依赖符号解释和其他归纳技术。心理学被描述为“中心科学”,其研究结果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医学、人文科学和哲学的研究和观点相联系。虽然心理知识经常用于评估和治疗心理健康问题,但它也是为了了解和解决人类活动若干领域的问题。根据许多人的说法,心理学的最终目标是造福社会。大多数心理学家都参与了这项治疗运动,并在临床、咨询或学校环境中进行实践。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词根,意为研究心灵或灵魂。拉丁文中的心理学一词最早被克罗地亚人文主义者和拉丁主义者马尔科·马鲁利在第十五世纪末或第十六世纪初所著的“无理性动物”一书中使用。史蒂文·布兰卡特于1694年在“物理词典”中提到“解剖治疗身体,心理学治疗灵魂”。十八世纪末,威廉·詹姆斯将心理学定义为“精神生活科学及其现象和条件”。然而,这一意义受到了质疑,尤其是激进的行为主义者,如约翰·B·沃森,他在1913年的宣言中将心理学定义为获取对控制行为有用的信息。自从詹姆斯定义后,“科学实验”这个词就更强烈地暗示了科学实验的技巧。民间心理学是指普通人的理解,与心理学专业人士的理解形成对比。埃及、希腊、中国、印度和波斯的古文明,最早开始从事于心理学的哲学研究。历史学家指出,包括泰利斯,和亚里士多德在内的希腊哲学家解决了人对思维活动认知空白。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认为精神障碍是自然现象而不是超自然的原因。在中国,心理的认识从孔子与老子的哲学著作中开始提及重视,可以从后来的佛教教义中看出现象理论流传之广。这个知识体系包括从内省和观察中获得的洞察力,以及集中思考和行动的技巧。它把宇宙作为物理现实和精神现实的一种划分和互动,强调净化心灵以增加美德和力量。作为古老的文字的黄帝内经中记载了大脑智慧与感知的联系及基于阳阴平衡的人格理论,并分析了在生理和社会失衡方面的心理障碍。到了民国初期,心理学家开始着手于大脑神经系统中心的研究,与精神障碍与脑疾病,研究梦和失眠的原因,和先进的半球偏侧化理论在脑功能。在古代印度思想中,意识类型的区别是受印度教的思想产生的。印度教强调一个人要在短暂生命的平凡自我和永恒不变的灵魂之间做出抉择。佛教挑战了这种自我等级,但强调了达到更高认识的重要性。心理学是欧洲启蒙运动中的热门话题。在德国,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运用他的原理微积分思想,认为心理活动发生在一个不可分割的包含人类的知觉和欲望的黑洞之间,有意识和无意识只是程度的差异。然而,康德则认为抽象而流动的灵魂无法用证据或数据总结出更为系统的艺术,在它的内部观察只能由思想片段排列组合,甚至观察本身已经改变了观察对象的状态,这门学科是不能仅凭实验结果去讨论的。这一观点与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中所描述的”大象无形”相似。相比重视唯心论的国外,现代中国对心理学的探索仍在快速进步,但是受到以唯物主义动力为发展依据的环境大背景下,心理学一直被当作一种临床科学类的研究或治疗对象。心理咨询潜移默化的被贴上了有隐患疾病的不良标签。当今时代,多元化经济一并兴起,网络时代也随之日益发展,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真理下,人们更加关注物质发展给人们带来的益处,但物质带来的效益也同时在削弱人们对思维方式发展的专注探索。今年春晚的热议话题就是不做低头手机一族,智能手机的发展极大的改变了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通过手机可以极大程度的扩大人们平时生活圈子的认知范围,丰富思考的纬度。而沟通形式的改变打破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渠道,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络距离,糟糕的是,很多人又无法及时找到适合自己缓解压力的其他方式,于是各种心理问题成了共性隐患。心理问题大都是阶段性累计的,也可认为是成长阶段的压力饱和点。心理问题不应看作是疾病,心理方向也不应局限在科学研究或科学治疗的基础之上,应将其看做自身发展的一个自然而发的过程状态,直面问题再去寻找解决方法。其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每说一句话,都会受到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的影响和制约。不妨把心理学当成一种类似语言的常识知识进行了解和学习,学会运用心理学管理自己,让我们的生活更幸福、更美好。
01第一节:课题选择与文献查阅一、研究课题的选择(一)课题选择的原则1、需要原则2、创造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二)课题选择的策略1、从社会实践、现实生活中选择课题2、从理论观点中选择课题3、从研究文献中选择课题4、在研究过程中选择课题5、根据当代科学在理论、方法、学科交叉等方面的新进展选择课题。(三)研究假设的提出两个特点:有一定科学依据;有一定推测性好地研究假设5标准:(1)有一定科学依据(2)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的关系作出推测(3)以陈述句毫不含糊地加以说明(4)可以被检验(5)简单明了(四)研究课题的论证(1)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价值(2)研究的主要内容(3)以往研究的现状、水平和动向以及本研究的创新和突破(4)研究的主要方法、实施步骤以及成果形式(5)研究的基本条件(人员结构、任务分配、物质设备、预算)与研究的可能性二、研究文献的查阅(一)研究文献的搜集1、搜集文献的原则2、研究文献搜集的渠道3、研究文献搜集的方法(二)研究文献的阅读与综述1、研究文献的原则2、研究文献的综述02第二节:研究的设计一、研究设计的内容与标准(一)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1)明确研究目的,选择研究对象2)选择研究方法与设计方法3)确定研究变量与观测指标4)选择研究工具与材料5)制定研究程序与选择研究环境6)考虑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的方法(二)研究设计的标准1、研究的信度研究所的事实、数据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判断方法:重复法、相似法和独立评判法2、研究的效度研究真实、正确地揭示所研究问题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程度,即研究结果符合客观实际的程度。构思效度:理论构思的合理性及其转换为抽象与操作定义的恰当性程度。内部效度: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确定性,既保证因变量的变化确系由特定的自变量而不是其他的外部变量所引起。统计结论效度:是检验研究结果的数据分析与方法的有效性的指标,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研究误差、变异来源于如何适当地运用统计显著性检验。外部效度: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适用性。细分总体效度(指研究结果适用于被试所有自的总体的程度)和生态效度(研究结果适用其他研究条件和情境的程度)二、研究取样的设计(一)取样的意义、原则与程序1、取样的意义1)有效解决总体研究难以进行的困难2)节省研究的人力、时间和费用3)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研究深度2、取样的原则遵循代表性原则和随机性原则 3、取样的程序1)规定研究的总体2)确定样本的容量3)确定抽样方法并选取样本4)统计推论(二)取样的基本方法1、简单随机取样法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抽取,具体方式有抽签和利用随机数字表抽取2、系统随机取样法先总体编上序号,然后间隔取样3.分层随机取样法先讲总体各单位按一定标准分为若干类型,然后根据类型单位与总体单位进数之比率,确定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单位数量,最后随机从各类样本抽取样本4、整体随机取样法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许多群,然后按随机原则从这些群里抽取若干群作为样本。5、多段随机取样法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分为若干群,作为取样的第一级单位,然后再按一定标准将第一级单位分为若干子群,作为取样的第二级单位,如此类推。(三)取样误差的计算与样本大小的确定1、取样误差的计算取样误差:样本统计值与总体相应参数值之间的差异取样误差越小,则根据根据样本研究结果对总体做出的推论就越为精确。取样误差计算公式:Sχ=S/√ ̄n Sχ为取样误差,S为样本的标准差,n为样本容量2、样本大小的确定取决于1)研究的类型2)预定分析的精确程度3)允许误差的大小4)总体的同质性5)研究者的时间、人力和物力6)取样方法等三、研究变量的确定与操作定义的设计(一)研究变量的选择与确定1、自变量的选择与确定在研究中有意加以改变、操纵的事物、条件或特征,如某些外在刺激、环境条件、被试及其暂时特征等2、因变量的选择与确定在研究中随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有关因素或特征3、无关变量的辨别与控制无关变量存在的5个方面1)被试方面,如参与研究的动机、焦虑水平等2)主试方面,如年龄、。性别、外表等3)研究设计方面,如测量仪器、程序安排不当等4)研究实施环境方面,如各种意外事件5)数据处理方面,如分类不合理等控制无关变量的主要方法1)消除法即通过采取一定措施,将影响研究结果的各种无关变量消除掉未消除“实验者效应”、”霍桑效应”采用“双盲程序”。2)恒定法采取一定措施,使某些无关变量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3)平衡法即对某些不能消除,又不能或不便被恒定的无关变量,通过采取某些综合平和的方式使其效果平衡而对它们进行控制的方法4)统计法用统计的校正或调整这些将影响从研究结果中排除(二)研究指标的设计用来测量变量的类别、状态、水平、速度等特性的项目。(三)研究变量与指标操作定义的设计1、操作定义及其特征、作用1)抽象定义:对研究变量或指标本质的概括,以揭示其内涵,并将其与其他变量或指标区别开来。2)操作定义:可感知、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做出具体的界定、说明。最大特征:可观测性作用:1)提高研究的客观性2)便于研究假设的检验3)提高研究的统一规范性4)提高研究结果的可比性5)便于研究的评论、结果的检验和重复。2、操作定义设计的原则与方法1)方法与程序描述法通过特定的方法或操作程序给变量或指标下定义2)动态特征描述法通过描述客体或事物所具有的动态特征给变量下定义的一种方法3)静态特生描述法通过描述客体或事物所具有的静态特征给变量下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