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心理学家研究了325名老人后发现:这类人,比普通人衰老更快加百利

心理学家研究了325名老人后发现:这类人,比普通人衰老更快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在发展心理学中,超过六十岁的人群属于老年人群。众所周知,人类在逐渐衰老后,记忆力也会随之减退,因此老年人时常会忘记自己近期的所作所为,也不记得自己最近认识的人。衰老是指人类机体对于周围环境的心理和生理适应能力降低、逐渐趋向死亡的现象。随着人类年龄的增长,流体智力会渐渐下降。流体智力是一种基于生理状态的认知能力,比如记忆力、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知觉等,因此老年人对于新事物的接受总是非常慢。同时,他们的身体也会出现一系列变化,例如皮肤出现皱纹,不像年轻时光滑、肌肉慢慢丧失活力,时常觉得困乏。不少老年人为了减缓自己的衰老,花费重金购买各式各样的营养品、保健品、护肤品等等。然而,人的衰老是必然的,是一种不可逆的自发过程。只能减缓进程,不能彻底地停止。近日,有心理学学者展开了一项有关衰老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有效减缓衰老。这代表着,如果老年人可以在生活中维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那么不但能够让自己的认知功能维持在良好的状态,也能够保持头脑清醒,甚至可以延缓身体的衰老,维持细胞的活力。研究人员随机选取当地年龄在60岁到80岁之间的普通老人,共计325名。随后,对每位老年人当下的身体状况以及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在长达5年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一直维持着与老人们的联系,并每间隔一年就查访了解一次他们的身体、心理状况。研究人员通过标准化问卷进行测量调查,并结合这325位老年人的近年体检报告展开了全方面的调查研究。经过五年的调查后,研究人员开始进行最终的数据收集,他们分析了所有的数据,最终得出两个重要结论:一,那些对于老年生活充满向往,积极参加各类社交、文体活动,且依旧认为生活美好的老年人,比那些无法正确对待衰老和老年生活的人,更具有活力和社交能力。二,人类的心理认知状态和身体情况是存在一定联系的。这也就意味着,当老年人对生活维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并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良好时,他们的身体也会受到这种情绪的影响,从而减少患病次数。如果老年人每天都为自己的衰老和身体状况而担忧,那么,他们的心态就难以平稳,长期处于焦虑、烦恼之中。这样的心态会让人逐渐变得负能量,并且无法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周遭事物,脑海里和心里全部都是消极的情绪。久而久之,这样的人就会确信自己的生活是悲哀、不幸的,丝毫没有意义,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他们对生活也丧失了热情。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精神状态也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使抵抗力逐渐减退,从而更容易患病。通过这个研究,还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变老是人类成长的必经过程,对此,不需要充满担忧和恐惧,可以坦然地面对年龄的增长,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过好每一天,反而能够减缓衰老的速度。越在意变老的状况,焦虑和不安的情绪就会越多,当这种情绪完全充斥于人的生活之中,就会导致人们逐渐变得消极和悲观。心态的好坏与身体的健康是息息相关的,悲观的心态会使人丧失活力,和对生活的热爱,从而抵抗力减弱,更容易感染疾病。所以,维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是十分重要的,热爱生活的人对于未来充满向往,也更能够体会到生活中小确幸,这种乐观的心态对于保持身体健康格外关键。比起时刻担忧自己的衰老,不如维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感受每一天的温暖和乐趣。- The End -作者 | 神奇小小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Social Psychology》

而犹浸灌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孩子越接近这年纪,越会撒谎,你家娃差多少?

文 | 朗姐育儿说(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孩子撒谎是家长育儿过程中,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过程。大家都知道孩子撒谎不好,但是无形中,我们在言行举止上,还是会为宝宝撒谎提供一定的模板,而孩子的撒谎行为通常都在告诉着父母们:他在长大。朋友迪迪发现,最近自己家的宝宝开始撒谎了。虽然撒谎的过程太简单,但是她觉得这样始终不太好,孩子很容易变得更加喜欢骗人。有一次迪迪女儿偷吃了糖果,嘴角的口水渍都还没有舔干净,就被迪迪发现了。迪迪并没有打算责怪孩子,但是孩子先发制人,她告诉妈妈:妈妈我没有偷吃糖果,我就是来这里看看。孩子话一说出口,迪迪就有点不高兴了。事后,她进行反思,是不是自己平常对孩子撒谎了,这才导致了孩子谎言的出现。她不想因为自己的原因而影响孩子成长,这样太糟糕了。但实际上,幼儿成长过程中出现撒谎行为属于正常的现象。多伦多大学专攻心理学研究的李康教授表示:成长中的孩子,撒谎是正常的。一般情况下,孩子会在两岁半到三岁时开始说谎,此时,他们会为了掩盖他们的小过错而说出不真实的话。所以,孩子撒谎父母的影响固然直接而明显,但是这也是孩子成长,在不断提高自己的表现。面对孩子的谎言,家长要懂得区分。一、孩子“撒谎”和成人撒谎有什么不同?孩子撒谎一般都很直接,他们大多情况都是为了满足自己,比如想吃饼干却不被父母允许,这个时候他们忍不住了,吃了一口,当爸爸妈妈问起来的时候,他们很多人都会选择撒谎。一是为了掩饰自己,二是为了逃避责任。这在孩子心理和行为中非常普遍。因为孩子对于责任的承担会感到恐惧,而对规则也就是父母要求的违背,会感到害怕。此时孩子自然会用保护自己的方式,让自己逃过一劫,那就是撒谎。但相比之下,成人的谎言就完全不一样。有的时候家长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内心深处却是为了自己开脱,这种目的和孩子的目的太不相似。成年人在撒谎这件事上,往往更自然,更能逻辑自洽、合理化。二、孩子总是在什么情况下“撒谎”?不难发现,孩子最容易出现撒谎行为的时候,就是自己犯错或者明知故犯的时候。像偷吃糖果、打坏了碗的、弄坏了妈妈的东西……这些都可能导致孩子撒谎,而撒谎的原因便是自己即将犯错和已经犯错。除此以外,一份好奇心,也是孩子犯错的原因。当孩子非常想看电视,但是爸爸妈妈因为孩子学习以及成长的问题,拒绝让孩子看电视,此时巨大的好奇心,会促使孩子出现想要犯错或者撒谎的心理。因为他们觉得这样掩饰有效,自己又很想获得,进而做出掩饰行为。三、面对孩子“撒谎”,家长该如何应对?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孩子许多心理和行为之下,家长的影响是导致孩子做出各种选择的直接原因。比如妈妈因为孩子长牙齿,只让孩子在家里喝粥,吃一些糖分比较低的东西,此时孩子当然不会喜欢,因为味觉的刺激太小,他们觉得乏味。但是孩子哭闹,妈妈又坚持怎么办?这个时候爸爸这张“白脸”就出现了。爸爸一般会告诉孩子:爸爸待会带你去吃油条和煎饼,你乖,我们不哭,偷偷去,妈妈不会知道的。无形中,父母就教了孩子撒谎。所以家长在孩子撒谎行为中的影响很重要,对此,家长要加以纠正。四、家长要如何纠正孩子“撒谎”的习惯?1、身体力行,少对孩子撒谎再好的言语教育,都没有父母的言传身教有用。家长可以因为负面的行为影响孩子,自然也会因为正面的行为给孩子示以榜样作用。想要纠正孩子撒谎的习惯,家长少撒谎,多真诚,很有用。2、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很多情况下,孩子的撒谎行为都是因为某一种意愿没有得到实现,他们心里念念不忘,最终做出了错误地选择。所以,撒谎习惯的纠正,需要家长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结语在这里提醒大家,孩子越接近2~3岁的年纪,越会撒谎,它不可避免,但是能够从生活中加以改善,父母要知道。今日话题互动:大家对于“孩子撒谎”这件事是怎么看待的呢?大家又是怎么处理的呢?欢迎分享。(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这里是朗姐育儿说,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更多的人!

21岁抑郁症少女曾遭受来自亲戚的心理创伤,如今考研成功!(下)

上集的真实案例文章分享了患者小桃的初期心理干预过程。小桃求诊时21岁,高中开始罹患精神心理障碍,曾被诊断重度抑郁症和中度强迫症。服药后仍康复得不理想,多年来一直压抑、自卑,有自残行为,一度有幻听。尽管病得不轻,但她仍逼迫自己完成大学学业,在外假装正常人,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属于典型的“微笑型抑郁症”或者“难治性抑郁症”。在初期心理干预过程中,我们发现其遭受了大量的、来自于亲戚和家人的叠加性心理创伤。经过深度催眠下创伤修复后,小桃的情绪基本恢复平稳,与家人的关系趋于融洽,自信心也有所增长。而且,她能集中注意力学习了,这让梦想考研的她高兴得不得了。不过,小桃的妈妈并没有高兴多久,很快,她向我反映:女儿变得出奇的“花痴”,太不正常了!01、小桃妈妈说,女儿病情没缓解的时候,对恋爱、男生这一类话题很冷漠。“这个年龄的小姑娘不都爱看爱情片吗?她就不,拉她看她都不要看。最近两年也不爱认识男孩子,我以前多着急啊”。可现在,妈妈担心的问题完全变了。她发现经过前期的心理干预后,女儿的情感变得充沛起来,甚至太充沛了。“她现在跟我一起看电视剧,看得比我还起劲。一看到帅哥她就兴奋,手舞足蹈,大喊大叫。一般人不会这样的呀,您说是不是啊!还有,我跟她出去,碰到好看的男生,她就忍不住使劲瞅人家,还偷乐,女孩子这样多不好啊!”小桃妈妈絮絮叨叨地跟我说了好多,急得不得了,她怀疑女儿是不是躁狂发作了。小桃自己也觉得奇怪,她说从前从不看爱情片,觉得一点意思都没有。现在一下子来兴趣了,而且经常把电视剧里的帅哥想象成自己的白马王子,控制不住地兴奋。我问:“如果100分是满分,你这个兴奋值有多高?”小桃说:“几乎有100分!”帅哥养眼,女孩子喜欢看这并没有错,但小桃的着迷程度却远远超过了正常人。而且深入沟通后,我发现她有很多扭曲的恋爱观念。她现在自信了很多,也不抗拒认识男孩子了,但她认为找男朋友最重要的是长相,只要帅,人品差一些也没关系。这种观念可要不得,万一遇到衣冠禽兽的“渣男”怎么办?我先给她做认知干预,引导她认识到人的内在美更重要。有担当、有责任感、有上进心的男孩更值得她青睐。而且两个人在一起,三观的一致才是关键,这样的关系才能稳定、久远,不会互相伤害。这个道理小桃明白了,但她说:“不行啊,何医生,我看到帅哥还是忍不住兴奋,跟条件反射一样!比如在路上看到了,内心就特甜,惦记好几天,总想再见到对方,见不到还挺失落的。”小桃她似乎对帅哥“上瘾” 了,这背后一定有病理性的正性情绪体验,可能还有相关的创伤。只不过在以前,她对异性的情感被大量心理创伤所导致的负性情绪、消极认知压抑了。这部分创伤在前期的心理干预被高效修复后,对异性的情感问题现在才浮现出来。催眠治疗师Lucy决定利用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来寻找“花痴”背后的心理根源,果然发现了多个病理性记忆。小桃在中学时期长得可爱,性格温顺,很多男生向她送礼物示好。而父母从小警告小桃:“你不能谈恋爱,不能喜欢男生,必须好好学习!”可除了警告,父母从没有积极引导,小桃一直缺乏积极而理性的恋爱观,甚至可以说是盲目。有一次,一个男生送小桃一个八音盒。小桃实在喜欢,就收下了。男生邀请她去看电影,她自然不好意思拒绝。电影散场时,男生对小桃说:“你以后不能再理会其他男生!”这名男生似乎以为小桃答应做他的女友了。但小桃很疑惑:“为什么收了他的礼物,一起看了一场电影,我就不能理会其他男生了?我觉得其他男生也都挺好的啊!”小桃当场把礼物退还给男生,再也拒绝与其交往。而且,这种事情发生了很多次,不少男生总跟小桃说:“你只能喜欢一个,不能全都喜欢。”小桃弄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我,但我只能喜欢一个人呢?显然,她未能明白朋友之间的喜欢和恋爱中的喜欢。她总是被追求者们弄得非常郁闷。女生们也议论纷纷,说她专门勾引男生。初三有男生为她打架那件事,对她造成了很大伤害。图片来源于网络在人际和情感关系中屡屡受挫的小桃开始压抑自己的情感,追求者众多,但她对谁都不去喜欢。而我们之前的心理干预,已经修复了家庭和校园中的部分创伤事件,无意中可能修复了她压抑情感的问题,所以她现在对异性的感觉一下子冒出来了,遇到喜欢的男性就激动不已。在深度催眠下,Lucy纠正了小桃的恋爱观。朋友间的喜欢可以同时面向多人,但若上升到爱情,应该是专一的。这次心理干预后,她对电视剧里的帅哥便不再那么激动,不会再总是代入电视剧的情节中,对帅哥的兴奋度降到80分。但“花痴”的谜底还没完全揭开。她为什么单单对帅哥的兴奋度那么高呢?帅哥给她带来过什么样的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小桃再次接受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寻找到了“特别喜欢帅哥”背后的根源。小桃大三暑假时到一家学生辅导机构实习,担任教师助理。当时一名非常阳光、帅气的男生热烈地追求她,经常在机构门外等她下班,引起了很多接送孩子的家长的注意。小桃工作态度认真,对人和善,本来就很讨家长和孩子们喜欢。热情的家长们开始在机构微信群里打听,“桃桃老师啊,那个男生是不是你的男朋友呀?”“小伙子长得跟韩国明星似的,跟桃桃老师很般配呢!”小桃本来不太喜欢这个男生,那时她的抑郁症还比较严重,内心自卑。但被家长们这么一夸,她心里不禁美滋滋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她开始答应跟这个男孩约会,而且发现每次跟这位男生一起外出时,回头率总是非常高。她心里更甜了,甚至有种扬眉吐气的自豪感:“我妈妈以前总是数落我,说就我这条件,怎么找得到好男孩!现在我终于证明给我妈看了!”随着两人的长久相处,小桃逐渐真正地喜欢上了这名男生。但男生后来因工作调动,离开了当地,两人的关系无疾而终。这么美好的爱情却如此短暂,让小桃在那段时间里非常失落。也正是这段恋爱,让小桃对长得帅的男性产生了特别美好的感觉。一见到帅哥,就唤起了她以往恋爱时被路人注目、被别人称赞的满足感。而见不到帅哥会情绪低落,是因为两人分手的心理创伤被激活了。Lucy为她处理了这些病理性记忆,再次对其恋爱观、择偶观进行引导。小桃也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看到帅哥就会那么兴奋,对帅哥的兴奋度降到50至60分。大概接近于她这个年龄的女性的正常水平了。而且,小桃现在面对帅哥自在了很多。以前她总是偷偷摸摸地看帅哥,内心纠结。现在她知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想看就看一下,有何不可?内心也不会因为见不着而空落落。02、处理完“花痴”问题后,心理干预逐渐进入尾声。可几天后,妈妈突然说小桃情绪爆发,哭了整整一个晚上,父母怎么哄都停不下来。接下来两天也郁郁寡欢,似乎又抑郁发作了。妈妈非常焦虑,担心孩子复发了。我问小桃:“哭的时候内心想到了什么?”小桃说,她那天突然想起了家里的小白狗玩偶。那只玩偶陪伴了她很多年,已经破破烂烂了,但她舍不得扔。“我太想太想它了,而且一想到它,内心又非常压抑,觉得人生很绝望”。我一听,她明显遭受过与这个小白狗玩偶相关的叠加性心理创伤,但她自己说不清楚,那肯定是内隐记忆层面的心理创伤。Lucy在深度催眠下发现了原因。小桃5岁那年的夏天格外炎热。周末,小桃妈妈准备给女儿洗澡,考虑到天气热,她搬来个大澡盆,让小桃在客厅里洗。那天表姐们和姨妈们又来做客,小桃当然不愿意在她们面前洗澡。但妈妈不管,逼着她洗。结果,小桃一边洗澡,姐姐们就一边向她泼水,捉弄她。小桃非常生气,大喊着:“我不想洗澡了,你们不要碰我!”但姐姐们继续泼水,还乐得哈哈大笑。在深度催眠下,小桃再次感受到自己当时的心情,“我觉得自己就像一条可怜的小狗,被她们玩弄,被她们取笑,没人在意这条小狗的感受”。恰巧,不久后妈妈的朋友送给她一只小白狗玩偶。她一看就喜欢上了,到哪都带着。她觉得自己和小白狗就像同类一样,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把心里的怨恨、愤怒、委屈讲给小白狗听。有时她非常愤怒,还会把气撒到小白狗身上,打它、摔它、扯它。可发泄完之后,她看到小白狗“受伤”了,心里又很愧疚,更加觉得小白狗跟自己一样可怜。她对小白狗的情感是很复杂的。小白狗与她同病相怜,是她的心灵寄托,给她陪伴;但也是她愤怒时用以发泄的弱小对象,她为此深深愧疚。在上集里,小桃曾说自己内心有黑暗的一面,曾对人耍手段、威胁恐吓。这其实源于她多年受到的欺负和委屈,是负性情绪的一种不理性发泄,跟虐待小白狗的行为相似。所以,她想到小白狗时就想起了5岁的自己。小桃的内心深处非常怀念5岁之前的自己,那时候她还没有经历明显的心理创伤,仍旧保持着单纯、天真及善良,对自己的未来有美好的憧憬。可她又想到如今经历了这么多痛楚,再也回不到5岁之前的那种美好状态了,她的心理创伤一下子被激活,便忍不住哭了。Lucy先修复了她的心理创伤,引导她建立了积极的认知。第二天,我针对这个问题进一步实施了认知干预。小桃当时大学毕业,即将步入社会了,但她的心理年龄明显跟不上物理年龄。她总是怀缅5岁之前的自己,不知道现在如何面对这个社会和以后的人生,甚至有点接受不了自己已经21岁了。小桃的父母都曾说过她的想法“有些幼稚”。但小桃一听到“幼稚”这个词就非常敏感,有些不悦。我引导她必须成长、成熟起来。她5岁前的单纯、善良固然是美好的回忆,但我们不能停步不前。我们应该利用人生经验和阅历,不断提高眼界,变得更加成熟、睿智。图片来源于网络只缅怀美好和过去的人,内心反而是脆弱的。只有勇敢而正确地面对这个世界的阴暗面,我们的内心才会强大,才会真正的积极起来,也才会迎来真正的康复。我还给她举了章莹颖在美国遇害的社会事件。章莹颖善良、单纯,她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是美好的。但也正因如此,她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和成熟的处事方式,惨遭杀害。我还教她怎么觉察到自己对“幼稚”一词的敏感,不能被情绪带着走,要利用我创立的“六六大顺法”调整情绪。03、在小桃的心理干预结束前,我们还引导她进行了人生规划。因这次患病经历,她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考取该学科的研究生。我非常赞同!她的本科专业与网络营销相关,我便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提供了一些跨学科建议。小桃和妈妈回家后,情绪一直比较平稳,积极地找工作,计划一边打工,一边准备考研。但大约1个月后,小桃妈妈忧心忡忡地给我发来大段信息,说女儿还是有不少问题。妈妈的主要担忧有几个:一是女儿频繁换工作,她觉得女儿缺乏恒心,而且不愿意在家住,就要在外租房子。二是她觉得女儿又不爱社交了,也不找对象,总执着于考研,天天埋头苦学,与家人一起时话也不多。她不太同意女儿考研,担心压力太大,女儿受不了。我一看就知道,小桃妈妈仍然固守传统思想,不够理解女儿。小桃积极向上,她并不想按妈妈说的找份离家近的、轻松的工作,安安定定过日子,她想提升自己,突破现在的阶层,想为自己认可的人生目标而拼搏。图片来源于网络我一方面安抚妈妈,引导她不能总是否定孩子积极的想法。另一方面我近期正好有一次到苏州出差的机会,我答应小桃妈妈,我到苏州后抽空跟小桃当面谈一谈,给她一些引导。在苏州,我跟小桃约在一家咖啡厅见面。她精神不错,看到我很热情、开心。谈到妈妈的担忧,小桃苦笑:“其实我的状态很不错,但我妈就是理解不了。我之前的工作都太忙了,影响了我备研,就果断辞职了。而且,接触过职场上的优秀人才后,我更加觉得自己真的要提升,必须得考研。”小桃说通过网络联系了一些高校老师,远程学习心理学的专业课,进步很快,“经过您和Lucy的心理干预之后,再加上我自己的思考,我真的发生了肉眼可见的进步!”她的这句“肉眼可见的进步”把我逗乐了。“老师还夸我,因为我能结合自己的本科知识提出一些见解,他们很惊讶。我现在学一天都不会觉得厌倦!现在也不想考虑谈恋爱的事。这种状态怎么就是不好呢?可我妈就是不明白!”小桃非常郁闷。不过,小桃确实会担心万一考不上研究生,前路会再次陷入渺茫。我引导她先不要过分焦虑、悲观,我当年本科毕业后也一边工作,一边考研,整整花了3年时间,考了2次,最终考上了复旦大学。“你现在第一次尝试,哪怕真的失败了,又有什么关系呢?完全可以积累经验,第二年再来。即使最后考不上,你备研的经历,所学的心理学知识这都会对你以后有帮助。”我与小桃大约聊了1个小时,过程特别愉快。在分别前,我告诉她,她的父母因生活成长经历和社会阅历形成的认知边界,导致他们在人生目标的选择方面难以真正地理解她。在她这个康复和奋斗的阶段,我可以充当“亦师亦友”的角色,必要时为她提供一些支持,只要她向我求助,我肯定会抽空回复。后续,我给小桃妈妈反馈了面谈的情况,特别强调她要尊重女儿的决定,女儿积极向上,她必须给予理解和支持!妈妈也想起来,小桃本科时抑郁症很严重,父母都几乎绝望了,他们提议小桃休学,一家人卖掉市区的房子,到城郊买个房子,避开喧嚣。但小桃不愿意,她不愿放弃自己的未来,咬着牙完成了本科学业。对于罹患重度抑郁症患者来说,个中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父母都觉得不可思议。这种坚韧可能就来自于小桃从小对未来的憧憬,发挥了巨大的力量。我告诉小桃妈妈,“当初小桃病情那么严重都坚持读完了本科,现在她基本康复了,考研的困难与当初带病上学的困难相比,简直小巫见大巫。她现在已经强大多了。”小桃妈妈非常感动,连连说是,女儿做出的很多成绩确实让她非常惊讶。她决定与丈夫一起全力支持女儿考研。04、时间一晃又过去了4个月,去年10月,离考研还有2个月,但小桃说自己突然陷入了“做题、背书、什么也写不出来的状态了,以前一答就答得上,现在默写时大脑一片空白”。她非常着急,向我求助。我告诉她这种状态往往是心理压力太大、高度焦虑导致的,此时大脑思维会减慢,甚至有完全停滞的感觉,要注意调整学习时的情绪,可结合适当的运动。小桃也有自我觉察,说可能是过于密集地复习心理学知识,导致有点厌烦和焦虑了,后来学习其它科目时感觉好了很多。她还就选择心理学的专业询问我的意见,我从社会发展趋势提供了一些建议。26号下午,我突然收到了一则坏消息:小桃考英语时,出了一些严重的失误,填答题卡时候填错区域了!这将导致这一科的分数可能非常不理想!小桃特别特别难过,考完英语就哭了,“我最认真学的专业课还没考,今年就结束了。家人朋友都一直支持我,我也特别努力,所以感到非常抱歉。”幸好她及时地自我调整,决定第二天还是要认真赴考,“爸爸说失败的经验也是人生重要的经历,所以我要把今年最后一件事完完整整的做完。”我听了之后也非常难过,这太可惜了!不过,这也说明她考试的时候实在太紧张了,心态还要继续调整。我鼓励她不要灰心,我当初考研也考了2次才考上,第一次就当做积累经验,为下一次作好准备。而且,她家人对她的鼓励,还有她能快速地积极调整过来,这令我非常欣慰,她说“我真的挺伤心的,但是我能继续前进,比原来坚强了”。我再次目睹了她“肉眼可见”的成长和积极变化!两天之后,考研结束了,我正想发信息关心她的状况,却在28号下午再次收到小桃发来的一则噩耗:“何老师,我今天接到了一个电话,我考研认识的最好的朋友,在1个月前的一天晚上,从高楼跳了下去,结束了她的一生。”小桃说这位朋友曾与她一起备研,并肩作战,两人互相鼓励。最后分开回家准备考试前,朋友还跟她约定回去之后不看手机了,专心考完试后再好好聚一聚,出去大吃一顿。没想到,朋友在11月底时承受不住痛苦煎熬,给她发了最后一句告别的信息就跳楼身亡了。小桃当时按照约定,没看手机,却错过了信息。小桃告诉我这件悲剧时情绪非常糟糕,不断发来大段的内心感受,而且明显开始陷入自我否定的灾难化思维。我与小桃的聊天记录截图我在震惊之余,马上意识到这个悲剧对她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冲击,比她之前考研失误的严重得多!很明显,她的这位好友也是抑郁症患者,而且小桃当时也感觉到了。但当时两人的考研计划更加迫切,好友的情绪也尚算稳定,也对未来充满憧憬。小桃便想着等考研之后,再鼓励好友积极接受专业的治疗。但没想到,两人暂别后,好友很可能遇到一些外界的刺激,叠加性心理创伤被全面激活,最终不堪折磨选择了自杀。所以小桃非常自责,认为要是自己当时早点帮助好友摆脱抑郁症,好友就不会死了。一般人遭遇好友死亡也难免悲痛万分,何况是仍处于抑郁症康复期的小桃。而且她将好友死亡的部分责任归咎到自己身上。这极容易形成新的、巨大的心理创伤!我庆幸那时我正好在看手机,马上通过微信语音对她实施远程心理干预。我告诉她,这名好友明显患有重度抑郁症,遭受过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而小桃当时仍处于抑郁症康复期,因为还没有形成高逆商,还算不上彻底的康复,她其实没有能力去引导另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她没有必要自责。至少,在这名好友最后的人生旅程时,她给予了很多支持和帮助,让好友感受到了温暖。最后两人暂别,好友出现重度抑郁发作,这个悲剧是小桃难以控制的,要学会接受。而且,通过这件事小桃应产生积极的思考和感悟。我引导她要感谢父母,虽然他们以前对其造成过心理创伤,但在他们的支持理解下,她得以高效康复,要更加珍惜生命,勇敢前行。小桃最后有所释怀,并表示会更加珍惜人生。我与小桃的聊天记录截图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但心里仍然很震惊、压抑,也为这个孩子的死亡感到惋惜。不过,从小桃的回复来看,她并没有任由自己继续灾难化思维,自我觉察和自我调整的能力再次有所提高,恢复了一定的理智和积极信念。今年春节,我和小桃互道祝福,她的状态不错,我也终于放心下来了。05、我一直在关注研究生考试的相关信息。2月,我知道研究生复试成绩要出来了,当天主动问了一下她,得知小桃的总分通过了国家初试线。不过她的政治分数不理想,专业分数线又还没出,所报考的院校的分数线历来较高。按照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她感觉总体还是无望了。不过,小桃已经完全调整好心态了。她说,有一位考研认识的哥哥得知她考得不好,立马就替她难过,还哭出来了。小桃感觉心里特暖,说:“过去一年我得到的,比我最后这个成绩更让我满足。因为是身心健康的我,考研期间结交的朋友,这让我觉得自己真的是个特别好的人!”看着她这些话,我也特别感动。小桃本来就是非常善良、真诚、积极乐观,对人生充满憧憬的孩子。尤其是她5岁之前,还没有遭受过明显的叠加性心理创伤时。只是罹患精神心理障碍后,她长期压抑了自己的感受,一度变得冷漠而麻木。看到她的美好品质感染了身边人,我心里说不出的欣慰!3月中旬,夜晚10点多,我工作后正在闭目养神,突然被“咚咚咚”好几条微信吓了一跳。打开一看,小桃的信息蹦了出来:“哇塞,何老师,刚刚我又问了一下!我是要去复试的!”原来,她通过了目标院校的分数线,进入复试了!我高兴极了,马上发去祝贺,这确实太惊喜了!之前我和她都以为真的没戏了。我建议她要争取找到师兄师姐们或导师,指导一下,全力以赴准备复试!小桃也很兴奋,但很快又开始焦虑,“这太夸张了!但我觉得来不及了,还有6天就复试了,可我都2个月没看书了,本来以为没希望了嘛……”我马上打住她的灾难化思维,引导她树立“积极努力,顺其自然”的心态。当发现她对选导师、准备复试几乎毫无头绪后,我又利用自己当年考研成功的经验指导她选导师,研究导师近期发表的论文,准备复试的对答等等。可是她不是在校生,查阅文献数据库有困难。正好我们有文献数据库资源,我便问她是否需要我们帮助下载。她当即发来一个流泪的微信表情,大呼“需要”。总之,在她复试前后我不断为她提供实际的指导和支持。复试前一天她突然又没信心了,我赶紧发语音给她鼓励。后来,小桃说复试的发挥不太好,所准备的内容都没用上,最后都紧张得说话走音了。复试完她的心就凉了,又没忍住大哭了一场。我给予了她心理支持,安慰她,吸取经验,可以明年再来。3月24日,小桃发来信息:“何医生,昨天查了结果,我应该是考上了!我上岸了!”我与小桃的聊天记录截图这简直是最近我收到的、最令我有成就感的消息!我激动地给她发祝贺信息,冷静下来后又引导她要马上给自己一个巨大的肯定。我建议她好好复盘一下自己的心路过程,这会成为她宝贵的人生财富,会大大提高逆商。还可以跟父母深入交流,让他们真实感受到女儿的成长和成熟,让他们放心。小桃也很快恢复了平常心,后来继续看论文,发邮件与导师提前沟通,“我很清楚自己之后要继续努力,更谦虚地跟着老师学习!”06、从心理干预结束后,小桃连续遇到了4道难关:父母的不理解,考研初试英语失误,好友的自杀离世和研究生复试。这些难关带来的心理冲击一个比一个大。尤其是好友离世,如果当时她没有及时觉察,陷入错误的、过度的内归因,很可能再次出现抑郁发作。而她得知进入复试后,虽然一时惊喜,但马上又开始过度焦虑,担心来不及准备,也毫无头绪,复试过程中突然面对自己没有准备过的题目而有些惊慌失措,复试完认为自己没有通过,又有一次情绪崩溃。不少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在康复期都会遇到各类现实难题和心理危机,这时,一个强有力的社会支持体系就十分重要。尤其需要有人能及时觉察、刹住他们可能出现的灾难化思维,引导其恢复理性,从中得到积极的提升和感悟。如果还能提供现实的帮助,那就更理想了。我们基于对精神心理症状的深入理解、高效化的心理干预技术,以及我个人的独特阅历,能够为结束心理干预的患者持续提供支持,充当他们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的一份子。而对于患者父母来说,有意识地、尽力地做到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孩子处于康复期,遇到困难情绪有所波动是正常现象。父母不能也跟着焦虑、彷徨、甚至灾难化思维,而更加要及时恢复理性,积极对孩子共情、倾听和积极引导。要做到这一点,父母必须不断加强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学习科学的精神心理学知识,提升认知层次,并从积极的、有深度的角度思考人生,得出人生感悟。小桃的康复经历令我感慨良多。她本来对康复感到无望,现在不但重获心身健康,还考研成功,为将来打下了更好的基础,获得了更大的人生选择自由度。图片来源于网络她5岁前就对自己的未来有期许,如今越来越有可能梦想成真!而且经过患病并高效康复后,她的逆商明显提升,变得比她原本梦想中的自己更加成熟与睿智。我们也非常乐意继续为她保驾护航,在她需要时及时出现。希望小桃不忘初心,建立“积极努力,顺其自然”的心态,勇于追求理想,为我国的心理学发展贡献宝贵的力量!#百里挑一#

钢琴梦

心理学追踪研究14年,发现儿童攻击性行为这个年龄就要改

心理学家韦斯特曾经进行了14年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70%的暴力少年犯在13岁时就被确认为有攻击性行为!而且儿童的攻击性水平越高,今后犯罪的可能性就越大!攻击性行为并不是某个年龄所特有的行为,很多孩子在年幼时都会有过类似的行为,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恶意的。像1岁多的孩子,他们可能会无意识敲打别人,再加上他们对手部力量的控制能力还在摸索中,很多时候他们打人并没有轻重,甚至觉得这只是一种游戏,只是觉得好玩。如果家长再配合着哈哈大笑,会更加强化孩子的这种行为。对于两三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开始为了抢夺玩具而发生攻击性行为,但是他们本质上并没有想伤害别人,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的攻击性行为本质上是一种工具性攻击性行为,也就是为了抢夺工具发生的攻击性行为。以上这两个时间段虽然是孩子们比较普遍会发生攻击性行为的时期,但是并不代表这些时间段家长不需要管,这些时候家长已经要去潜移默化引导孩子打人是不对的行为了。尤其两岁后,一定要开始注意,否则孩子的行为就很有可能持续下去。有研究显示:三岁爱打架的宝宝,5岁时仍然爱打架的概率很高;而6-10岁时攻击性强的孩子,10-14岁时打架、戏弄别人、与同伴争斗的倾向都会更明显。所以,如果孩子有了类似的攻击性行为,三岁前是非常好的改变时机。如果孩子已经到了三岁后,家长就要从三个方面去改变:1、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共情能力是孩子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简单来讲,共情能力就是孩子从别人的角度出发,去想问题的能力。这需要父母不断地去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力,比如孩子抢了别人的玩具,父母就可以问孩子:“假如别人抢了你的玩具,你会怎么样呢?”孩子如果回答:“不开心”,那家长可以继续发问:“对啊,所以如果你抢了他的玩具,你觉得小伙伴会怎么样呢?”引导孩子去深思,也帮助孩子想一想解决办法。2、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家庭环境中有严重的暴力行为存在,对孩子本身就是一种误导,所以如果孩子出现问题,家长及时反思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也很重要。3、探究孩子攻击性行为的根源孩子去做一件事也会有一定的原因探究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并且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想一想更好的解决方案,陪孩子一点点改变,这对于孩子也是一种进步。总而言之,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可大可小,但是如果父母不当一回事就很有可能成为大问题。你的孩子有类似行为吗?出现攻击性行为,你都如何解决呢?欢迎分享,关注@阳妈育儿大作战 ,一起育儿,一起陪孩子健康成长。

人大喜邪

2020年苏州大学心理学考研学硕真题分析

腾学考研教研组为同学们整理了2020年“苏州大学心理学学硕634”真题分析,包括分值分布、出题特点、学科剖析以及真题展示四部分,欢迎持续关注。一、2020年考试题型和变化苏州大学的真题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及实验题/案例分析,真题题型结构比较固定。二、2020年考试科目占比三、科目分析普通心理学:重点科目,考察的内容较为注重基础知识,像感知觉、情绪与情感之类的都是热门考点,难度不是很大。但是考察的内容几乎覆盖了每一章的知识点,所以,针对普心的学习,一定要细致,每一章都是重点,都不能忽视。实验心理学:虽然实验分值较大,但内容偏向基础和灵活相结合;考察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有非常灵活的实验设计;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不能死记硬背,而是要学会掌握知识点,学会扩展,学会总结;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内容很全面,学会采用适当的记忆策略,可以从生理、动作、认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进行横向联系,记忆每个阶段的年龄特征、相关特征和经典实验研究。同时要试着把知识条理化,注重与实验相结合,而不只是停留在对理论的背诵层面。教育心理学:理论要点很多,是一个容易混淆的学科,不考则已,一考就难以得分。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一定要认真复习,把理论掌握透彻,不能只浮于表面。统计与测量:总体而言,考察的知识点并不难,都是基础的,要注意和实验心理学结合,理清实验设计并区分统计方法,跨学科融合逐渐成为以后的潮流,所以一定要灵活理解知识点。社会心理学:主要内容就是自我、归因、社会知觉与社会判断、社会态度、内隐社会认知,自我、归因理论、社会知觉偏差是考研中的重要考点。虽然知识点比较简单、有趣,但不要只流于概念层面,多与生活事例、心理现象结合理解。四、真题回顾1.差别感受性(名词解释)2.心境与应激的区别与作用。(简答)3.试比较行为主义学派的刺激—反应理论、模仿论和社会学习理论三种理论的异同,每一种理论且各举一实例说明其可解释的社会心理现象。(论述)以上为苏州大学2020年真题节选。五、复习建议建议大家以院校参考书目和大纲为方向来进行复习。若没有可以参考的考试大纲,可以根据腾学网校的科目《重点勾画课》的引导来复习。在前期做到掌握和区分概念,建立学科知识框架,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反馈到我们的答疑系统,会有专业老师为你解答。前期的梳理对中期巩固和后期背诵记忆会很有帮助的。

厚生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孩子越接近这年纪,越会撒谎,你家娃差多少

文 | 朗朗育儿课堂(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生活中很多家长都会遇到孩子撒谎的状况,有的家长不以为然,认为孩子说谎话并不会造成实质上的影响;有的家长则认为这是道德层面上的问题,这是孩子品行不端正的表现。因此在应对的方法上会有些不同,但是却也很容易存在应对方法上的误区,比如说不够重视以及矫枉过正。在美国心理学家李康教授的带领下他和他的团队做了一个有关孩子撒谎的实验。在实验的开始工作人员和孩子在同一个房间里。工作人员拿出一张纸牌让孩子猜测纸牌上的数字,只要猜中就可以得到礼物。说完工作人员因为有事而离开了。随后观察才刚刚开始,在房间里有隐秘的摄像头,会拍下孩子的举动。结果几乎是每个孩子都偷看了纸牌的数字。而当工作人员返回时,这些孩子中仅有一个孩子承认了偷看的事实。看来不管什么家庭背景下的孩子,都会有说谎状况的存在。最后研究说明,孩子在四岁的时候,几乎都已经说过谎话了。当然对于不同的说谎习惯养成,父母们的做法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这也是孩子成长中家长需要面对的教育问题。一、孩子“撒谎”和成人撒谎有什么不同?周末带着孩子出去玩,孩子没有出去多久就说自己走不动了。我没有回应,继续往前走,孩子看到妈妈没有理睬自己于是改变了说辞,可怜兮兮地望着我说“妈妈我的脚好像受伤了,感觉不能走路了!”我知道这是孩子在说谎,于是安抚他说“坚持一会儿就好了!”孩子想了想说“妈妈你累吗?”我说“当然!”孩子接着说“那我抱抱你吧,妈妈!”我很高兴的蹲下来,结果小家伙一下子跳到了我的身上,强行求抱抱,也是被这个小家伙打败了。① 孩子撒谎的行为中也有积极的意义孩子说谎的时候调动了身上的很多能力,比如说良好的表达能力,对自己的谎言进行阐述,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对谎言的前因后果的编排以及一定的自我表情控制能力,可以说一项很综合的行为表达,激发了孩子这些能力的发展。② 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体现当父母们发现孩子撒谎了,随之而来的是父母会发现,孩子的自我意识越发的表现的明显起来。对待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并且对自己看法的表达很顺畅,而说谎也是其中的一种表达方式。③ 有些并非是有意识的行为事实上,有些孩子的谎言甚至并不是有意识的行为,比如说“妈妈我在幼儿园吃了10个苹果”,显然这并非是一个有预谋的谎言,更加倾向于是孩子的丰富的想象力的体现。孩子的谎言相较于成人的谎言更加的单纯,倾向于一种无意识的反映或者是应激状态下的情绪表达。很多时候,这些谎言无伤大雅,家长并不应该一味的与道德相挂钩,这显然需要家长进一步地进行情况区分。二、 孩子总是在什么情况下“撒谎”?晚饭后,张姐家的孩子在地板上玩玩具,不小心把颜料弄到了地板上,正巧被经过的张姐发现了,孩子立马说“这不是我干的,妈妈!”“颜料自己不小心就流出来了!”说着还用手指了指无辜的颜料。张姐看到孩子这样的反映真是哭笑不得。① 犯错后逃避责任在孩子犯错后,孩子处于内心的恐慌,应激反应式的选择逃避责任,这时候的谎话就会很有可能被孩子脱口而出。孩子认为这样的谎言可以帮助自己免于父母的惩罚。② 逃避不愿意做的事的借口当孩子不愿意配合父母的引导时,会倾向于说出一些谎言来作为自己逃避的借口。比如说孩子不想要早起或者不想去上学就声称自己肚子疼等等,类似的谎言在孩子们中时有发生。③ 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孩子认为自己说出一些很夸张的言语时,会引起父母的关注,所以倾向于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并且期待父母的回应。比如说前面提到的吃了10个苹果的谎话就属于这样的类型。孩子说谎的行为因为状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这其中包括有意识的也包括无意识的,家长有区别的对待才能够既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又能够妥善的改善孩子爱说谎的习惯。三、面对孩子“撒谎”,家长该如何应对?赵姐发现孩子的书包里多出了一袋零食,于是便询问孩子从哪来的,孩子回答说“这是我在外面门口捡的!”,看着干净的包装,赵姐明白孩子这是在撒谎呢,于是赵姐接着说,“那捡来的东西不能吃,咱们扔了吧!”孩子看着妈妈真的要扔,便犹犹豫豫的说出了是自己拿着零花钱买的。赵姐教育孩子说“你用零花钱买零食很正常,妈妈不会批评你,但是你撒谎这就不对了!”① 弄清撒谎行为背后的原因家长弄清楚孩子撒谎的真正原因非常的重要,根据不同的原因来进行干预。孩子的谎言中不乏有善意的谎言,面对这样的状况时,家长一味的指责和训斥,难免会让孩子觉得委屈。② 区分好孩子撒谎是否是有意识行为在孩子的谎言中也有一部分谎言是孩子的无意识行为,对于这些谎言家长们大可不必过分重视。但是对于有意识的谎言,家长应该予以重视,满足孩子心理需求的同时,给予正确的行为引导。③ 对于孩子的进阶撒谎家长应当予以及时纠正当家长发现孩子有意识的隐瞒或者是在经过批评后继续编织出更加复杂的进阶谎言时,家长有必要引起关注,这说明孩子对谎言的依赖有所提升,很容易养成不良的习惯。可见对于不同的情况,家长的应对方式应该有所不同,其中最重要的是找到孩子内心的真正诉求,并且以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引导和纠正。四、家长要如何纠正孩子“撒谎”的习惯?① 不要总是提醒孩子撒过谎有些家长在孩子说谎后,害怕孩子养成说谎的习惯,继而在生活中总是有意识的提醒孩子,而这样的做法反而在孩子的潜意识里加深了孩子说谎的印象,影响孩子对自我的认知。② 引导孩子对自己的说谎行为作出道歉当父母发现孩子在说谎时,指责并不是有效的应对方式,除了指出孩子说谎行为的不当之处外,也要引导孩子对这种行为作出道歉。当孩子作出道歉后,父母也要给予一定的鼓励,这也是培养孩子承担责任的一个过程。③ 家长也要言行一致父母是孩子行为的最好参照,当家长们对孩子要求严格,但自己却谎话连篇,不守承诺的话,显然会缺少说服力。家长的言行一致才能够起到孩子的榜样作用,对孩子的言行有引导。孩子说谎的行为和普遍,但是并不意味着家长可以忽视,家长了解孩子的需求是谎言背后带给家长的思考。当然过分的把孩子说谎的行为和品行联系到一处也难免有些偏颇了。孩子的谎言显然和大人认为的谎言有些区别,大家是怎样看待的呢?对此大家的应对方法是怎样的呢?欢迎分享。这里是朗朗育儿课堂。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多更多的人!

而目冲然

心理学家:35岁以后的大龄单身女性,比已婚女性更幸福,你相信?

如今社会发展快,,大龄单身女性可是越来越多了,那这些一些人的心里又是什么样的呢?他们的生活过得怎么样?不妨一起来了解一下。其实大部分的女性并不是一开始就想着单身,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与婚姻擦肩而过。一些大龄单身女性一般都经历过瓶颈期,痛苦期和转折期这三个心理时期。心理学家:35岁以后的大龄单身女性,比已婚女性更幸福,你相信?一、平静期一般情况下,女性结婚的黄金年龄在20到30岁左右,,恰巧这段时间也是一个人工作上的上升期,有一部分女性的事业心比较强,他们不想因为个人的感情影响到以后的发展,于是愿意把30岁之前的时间都放在工作上。就算是家里人介绍相亲,他们也会表现得比较冷漠,长此以往感情当然不会得到发展。当然还有一部分,女孩在这个时间段是愿意谈恋爱结婚的,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只能单着,但是他们并不会因为自己的单身问题而心急如焚,因为现在社会上30岁以后结婚生子的人普遍增多。二、痛苦期处于30岁到35岁之间的这个年龄段,还单身的女性一般都经历心理上的痛苦期,但这个时间段还没有结婚,家里人也比较着急。就像影视剧里演的一样,每逢过年过节都会给女儿下死命令,不领回对象就不用回来过节,虽然这种言语比较的偏激,但是在父母大人的压迫下,这个阶段的单身女性大都会参加各种各样的相亲。可是遇到的男性好像都不太合适,有喜欢他们的他们却认为条件并不匹配,而他们喜欢的男人更习惯将目光放在比他们年龄小的小姑娘身上。日积月累,他们对感情也更加的失望,面对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家里人的压力,他们可能对自己更加的失望。甚至出现了一种孤独感,感觉被所有人都给抛弃的想法。三、转折期小李今年三十七岁,不但没有结婚,更没有恋爱对象,每天生活也非常开心,因为他在忙着考研读博,一心想把精力放在学业上。时间一久,就把自己的结婚年龄给耽误了,当然他也得顶着父母的压力,同时也经历过痛苦后悔,不过现在他是完全想通了。如今的他学历高,成绩好,博士刚刚毕业,进入了一个待遇比较好的大型公司,每年收入几十万,完全可以满足自己。想去什么地方旅游,想买什么样的东西更是随心所欲。跟一些已婚的女性不一样,买东西还要跟丈夫商量,或者是孩子需要照顾,直接离不开身,想吃什么东西,下班就可以立马过去,不用考虑别人的想法。自己挣的钱自己花,没有任何的顾虑,无忧无虑的。等到老了以后,去养老社区呆上几十年也没有问题。对于35岁以后还没有结婚的单身女性,大多对婚姻和生活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在这个时候通常会努力工作,认真攒钱,并且没有家庭的束缚,生活上可能要比一些已婚的女性更加幸福!

梵谷传

研究发现:女人的大脑比男人年轻3.8岁!婚姻伴侣的最佳年龄差?

原创|“心理学简报”全新入驻,每天更新心理学专业知识岁月如梭,“时间”把每一个当下都变成回忆,在大脑的沟壑里不舍昼夜地奔流不息;岁月如刀,“时间”把每一段回忆都一刀刀割下变成遗忘,把脑中的沟壑一点点填平。岁月如刀,割下回忆,变成遗忘。“时间”一直被认为是最公平的度量,无论贫穷还是富有,疾病还是健康,似乎只有“时间”对每一个人来说是一样的。的确!无论男女,大脑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萎缩,但最新的研究发现,似乎“时间”对男人不太公平,女人比同龄的男人衰老得更慢,并拥有一颗更年轻的大脑。最新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女人从20岁开始,大脑就比男人年轻约3.8岁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神经医学研究人员在2019年发现:从大脑新陈代谢的角度分析,在成年后的整个时间段里,女性的大脑都比同龄男性年轻约3.8岁。这项科研成果于2019年2月4日发表于PNA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期刊上,提供了解释为什么女性比男性在老年时心理和精神都更加敏锐的一个重要线索。女性的大脑都比同龄男性年轻约3.8岁[1]多项研究证实,人类的正常衰老与大脑的代谢下降有关。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之前的研究中发现,随着年龄增长,大脑的静息代谢将从葡萄糖的非氧化和氧化共同存在的混合代谢方式逐渐转变为主要依靠氧化代谢的单一代谢方式,这种大脑代谢方式的转变意味着大脑代谢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也就是说,大脑的燃料是糖,大脑依靠糖来运转,但是随着成长和衰老,大脑利用糖的方式将改变:婴儿时期,大脑通过有氧糖酵解的过程大量消耗糖,从而供应大脑发育所需的能量, 其余的糖为日常的思考和做事提供动力;在青年时期,依然有相当一部分糖依旧用于有氧糖酵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该比例会持续下降,到60岁时,这个比例就会降到很少的水平。粉、蓝色线分别代表女性和男性预测年龄因此,根据上述原理,为了明白衰老程度在男女中的差异,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将大脑的糖代谢方式和代谢速率作为判断大脑衰老的参考标准。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对205名年龄在20-82岁之间的男女分别做了脑部代谢的PET分析和3T MRI扫描,其中包括121名女性和84名男性。实验中,研究人员分析了测试人员的总葡萄糖的消耗量(CMRGlc),耗氧量(CMRO2 )和脑血流量(CBF ),并通过了机器学习算法(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来拟合测试数据与年龄的关系,进而预测年龄与大脑糖代谢的关系。最终,研究人员发现,女性大脑的平均年龄比同龄男性年轻3.8岁;且证实,该结论有着明显统计学差异和数据可重复性,因此结论真实可靠。心理学实验佐证:进入老年后,女人的思维能力要普遍强于男性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发现,20岁女人的大脑就已经显现出比同龄男人更年轻的征兆,而这种年轻的状态将会在整个成年时期持续下去。女人的大脑更年轻!在对老年人进行心理和智力测试中,女性往往在理性分析、记忆力和问题解决等能力上超过同龄男人,女人在老年时期认知能力的衰退也要比男人慢。这些似乎都佐证了女人比男人拥有更年轻的大脑。原因分析:女人为什么拥有更年轻的大脑?至于为什么女人比男人的大脑更年轻,研究人员还是无法找出最有力的证据,但他们提出了一些猜想和分析。女人比男人更年轻的原因。性别影响大脑发育结构由于性别不同,男女在婴幼儿时期和成年早期的大脑发育结构就不相同[2],女性的大脑发育结构延迟了成年早期脑血流量的发育变化[3],因此增加了成年女性大脑保留更多年轻特征的可能性。转录组学:女性拥有更少与衰老相关的基因在与能量产生和蛋白质合成相关的基因中,女性拥有比男性更少的与衰老相关的基因[4]。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发现,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在人类和小鼠中,女性大脑中转录组的峰值变化都比男性发生得晚[5]。也就是说,女性大脑中与能量和蛋白质合成相关的基因发生变化的时间比男性较晚。荷尔蒙研究人员认为,雌激素会影响大脑糖代谢的能力。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在2017年发现,更年期后女性的某些大脑区域的葡萄糖消耗量明显低于更年期前的女性[6]。但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更年期并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因为在实验中,他们发现60岁之后的女性依旧呈现出比同龄男性更为年轻的大脑特征。最佳的婚姻伴侣年龄差:“女大三,抱金砖”?上述的研究发现,男女大脑的衰老程度并不相同,女人的大脑从20岁之后就比男人年轻3.8岁,那是否意味着,婚姻双方最佳的年龄差需要女人比男人大3岁呢?婚姻伴侣的最佳年龄差。夫妻年龄差越大,离婚率越高美国埃默里大学的心理学研究人员在2014年对3000对夫妻做了调查后发现,夫妻之间的年龄差和离婚率有关。研究人员发现,年龄差距越大的夫妻,离婚率越高:年龄差在1岁之间的离婚率只有3%,5岁年龄差的夫妻离婚率达到18%,10岁年龄差的离婚率高达39%,20岁年龄差的离婚率更是达到了95%[7]。男人喜欢比自己年轻3岁的女人,女人喜欢比自己年长3.5岁的男人在另一项研究中,美国加州大学和德州大学的心理学研究人员发现了不同文化的男女对理想伴侣的年龄都有着相似的期待。研究人员在2019年进行的一项心理学调查报告中显示,不同文化的男性都普遍认为理想伴侣的年龄比他们年轻3岁左右(平均值)最合适;而女性更倾向于选择比她们年长3.5岁(平均值)的男性当作伴侣[8]。研究人员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婚姻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年龄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年龄能反映出很多问题,相似年龄的伴侣更有可能拥有相似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所以有更多的共同话题;年龄相似的双方更有可能有相似的经济收入和职业上升轨迹;在相近年龄选择结婚的双方更有可能有相似的教育背景,埃默里大学的研究人员还发现,如果伴侣间教育背景差异太大,离婚的概率高达43%[7]。在生活中,人们常把女人比作是花儿,也常说女人的花期短,经不得岁月摧残。但这项2019年的最新研究工作证实了女人的大脑比男人更年轻,且进入老年后,女人也普遍比男人的头脑好使,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也显著低于男性。趁男人还“清醒”的年龄,多珍惜他们!所以,女人要多珍惜身边伴侣还处于“清醒”的年龄,毕竟男人的大脑比同龄的女人老了近4岁。这样看来,是否也到了男人反过来对女人感叹:“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参考文献:[1] Goyal M.S., Blazey T.M., Su Y., Couture L.E., Durbin T.J., Bateman R.J., Benzinger T.L.-S., Morris J.C., Raichle M.E., Vlassenko A.G. Persistent metabolic youth in the aging female brain. Proc. Nat. Acad. Sci. 2019;116:3251–3255.[2] Gennatas ED, et al. (2017) Age-related effects and sex differences in gray matter density, volume, mass, and cortical thickness from childhood to young althood. J Neurosci 37:5065–5073.[3] Satterthwaite TD, et al. (2014) Impact of puberty on the evolution of cerebral per- fusion ring adolescence.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11:8643–8648.[4] Skene NG, Roy M, Grant SG (2017) A genomic lifespan program that reorganises the young alt brain is targeted in schizophrenia. eLife 6:e17915.[5] Yuan Y, Chen YP, Boyd-Kirkup J, Khaitovich P, Somel M (2012) Accelerated aging- related transcriptome changes in the female prefrontal cortex. Aging Cell 11: 894–901.[6] Mosconi L, et al. (2017) Perimenopause and emergence of an Alzheimer’s bio- energetic phenotype in brain and periphery. PLoS One 12:e0185926.[7] Francis-Tan, Andrew and Mialon, Hugo M., ‘A Diamond is Forever’ and Other Fairy Tal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edding Expenses and Marriage Duration (September 15, 2014).[8] Conroy-Beam, D., & Buss, D. M. (2019). Why is age so important in human mating? Evolved age preferences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multiple mating behaviors. Evolutionary Behavioral Sciences, 13, 127-157.原创作者| 心理学简报主笔团审稿| 心上田 (心理学简报主笔团审稿人)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心理学简报主笔团 | 一批有志于为传播科学知识做出贡献的基础科研工作者期待您的关注!“心理学简报”主笔团,欢迎您的关注!

纥之则啼

心理学:为了战胜社交恐惧症,我使用这个方法,坚持了8年之久

历经从心理到身体的两次“残疾”,我创造了属于自己人生奇迹!——系列故事(第一集) 我的第一次人生磨难:心“残”志坚!心理学:一位曾8年不敢见人的严重社交恐惧症者,是这样改变的(第二集) 为了改变,我研究和实践了几乎所能见到的各种理论方法从90年代中期至今,在我收藏的近3000册各种图书中,有近1000册左右都是和心理相关的。几乎涵盖了从90年代到现在,市面上所能见到的各种流派的理论方法。最初是为了改变我自己,后来则是为了研究如何能更好地帮助学员改变(我从2003年至今一直举办相关培训,后面会介绍的)。我的生活成了我的心理研究“实验室”,我把自己当作“小白鼠”,然后用各种理论方法在自己身上“做实验”。那么,我都研究和实践过哪些理论方法呢?90年代中期,正值成功学开始登陆内地并逐渐火热,所以,我那时候最先接触的就是成功学(当然,现在社会上对成功学普遍持否定态度,可在当年,成功学则倍受追捧。我就曾经坚持近8年时间,几乎每天早上大声朗读《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之后还阅读了大量的心理学、各种心理自助读物、心灵鸡汤、励志书籍、成功者传记、身心灵等书籍,最近一些年还看了一些东西方思想文化以及哲学、宗教类书籍)。平易南京家中部分藏书,还有部分在老家当然,这么多书,这么多流派,这么多种理论方法,并不都是专门用来解决内向自卑和社交恐惧这类问题的,所以,我选择了其中一些较为适合的理论方法,拿来在自己身上做实验。比如:从90年代中期至此后的七、八年,我便开始练习一些书中所介绍的各种方法,诸如:自我暗示术、自我催眠术、聆听潜意识录音带、渐进式放松法、冥想等,还通过催眠进入所谓的α脑波状态,然后进行自我意象想象训练,等等。而那些不太适合的理论方法或者各流派,但哪怕只要和人的心理方面沾上一点边儿,我都会怀着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一定要去了解和研究一番,至少要明白它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原理。如果当你学习和实践了各种理论方法,一直在努力摆脱负面心理和追求所谓正面心理,但结果却收效甚微!那么,我建议你:既然这个方向走不通,你可以朝着相反的方向“走走看“!这就是我在20多年的研究实践基础上,所提出的心理学逆向思路的新探索和新思考,简介一下:“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自信是成功的秘诀,自信是人生最重要的!”我认为我们曾坚信的这些主流心理观念很可能是完全错误的!并且提倡“追求自信”也是一种严重的误导!恰恰相反,我真实的人生经历证明,“恐惧”“自卑”“痛苦”等这些被主流定义为“负面”的心理,才是人性最底层、最强大的驱动力!接纳自己、不要追求完美、做真实的自己、不要在乎别人看法,听起来似乎都对,但为啥很难做到?因为它们可能违背了人性的规律和方向?并且,恰恰相反,不接纳自己、追求完美、在乎别人的看法,则是人性使然,并且对我们有巨大的生存价值和意义!此外,《心理学反向思路的探索和思考》还有很多对主流心理观念颠覆式的思考。我为了改变自己曾做过近20种事情(工作):从95年往后的8年之间,我做过许多事情。做这些事情的第一个目的,是把它们当作行为脱敏训练来锻炼自己,战胜自己的社交恐惧;第二个目的,则也是为了生存。8年间,我先后做过的事情(工作)有:摆过地摊,卖过米线和热干面、卖过光盘和软件、卖过盒式录音带、卖过鞋和服装、收售二手手机、学过汽车电路维修、修过小家电、做过柜台销售、还跑过业务、做过推销员、当过促销舞台歌手等等。而在这个期间,我也硬着头皮谈了恋爱、结了婚、当了孩子的父亲,所以,基本上作为一个社会人该有的,我也都有了。2002年来到南京之后,我与朋友创立了南京口吃互助协会,为了锻炼胆量和勇气,为了突破自己,我和小伙伴儿们在公交车上演讲、在紫金山之巅演讲,这些训练还是很有挑战性的,当然也非常的刺激。后来,在我的培训课程中,我还带领学员做过比这挑战性更大的训练,以后我会给大家汇报的。就这样,经过生活中的各种磨砺和锻炼,使我渐渐地有了些人生经验和社会阅历,而正是这些经验和阅历,让我对他人的心理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看懂了生活中许多事情背后的规律。这让我越来越能搞定和hold住生活了,于是,我开始有了面对生活和人际交往的信心和力量,内心深处的掌控感、胜任感和安全感也越来越强烈了。我发现,这时我已基本上能够自信从容的面对这个世界了!我,已经真的改变了自己!而那一年,是2003年!我十六年的心理培训及辅导实践经历:从我20岁到28岁,无论是这些社会实践、还是看的那些书、研究的那些理论方法,都只为了一个目的——改变自己、改变人生,并且也的确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而我自身的改变也证明了这些经验的有效性。那时,我在想,我可以用过来人的成功经验,去帮助那些和我当年一样缺乏自信的人,我相信“改变自己、改变人生”对许多人来讲,应该是最想做和最值得去做,但同时也是最难做到的一件事。如果我的经验能够帮助一些人改变自己,这将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并且这也可以成为我的一份工作和事业!于是,我从2003年在南京开始举办针对内向自卑社交恐惧及口吃人群的相关心理培训课程。2009年43期,平易老师为学员做演讲示范从2003—2019年的16年中,共举办线下培训129期,学员1400人左右;近两三年举办的线上授课,学员有200人左右:加起来共1600多人。学员年龄跨度:从13岁至55岁左右;职业状况:有学生、待业者、蓝领、职场白领、淘宝店主、推销员、企业老板、政府官员、部队军人、教师、演员等等;学员来自:包括澳门及台湾省在内的全国各地(香港、西藏暂无学员),也包括有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智利、委内瑞拉的海外华人(共10人左右)。2004年培训,江苏城市频道采访平易老师多数学员都获得了比较大的改变, 尤其是最近几年,培训和辅导效果越来越好,学员反馈也越来越好。主要原因是由于,近几年随着开展课程的年头和学员人数的增加,我的经验越来越丰富,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在批判着吸收传统各种理论和整合我16年培训经验的基础之上,我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心理学思想和理论方法,而这个全新的理论方法体系的基本思路和方向和现在主流的理论观点几乎完全相反。也就是说,在三四年之前,我们在培训课中用的还是传统的那些理论方法,而最近这三四年,则主要用的是我自己的这套理论方法。经许多学员的实践检验证明,我自己的这套理论方法效果要明显好于传统的理论方法。许多人不仅改变了自己,甚至整个人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称遇到平易老师是自己人生的转折点,甚至有人说,父母给了我生命,而平易老师却给了我重生!

接子

心理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两性关系在哪个年龄最鼎盛

青春期是个人生长发育的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身心发展迅速,在短短几年时间完结从孩童向成人的蜕变。在这个阶段,我们不但身体机能会发生急速的改变,心思状况也瞬息万变,阴晴不定。在这个阶段,我们会逐步萌发对异性的好感。进化心理学家认为,在成立家庭、抚育后代这一过程中,两性分别扮演着不同的人物。这种行为古已有之,从对尼安德特人部落的研讨中就可以发现,早在一万年前的原始部落中两性分工就现已非常显着。由此可见,两性在生活中互相扶持、异性相吸乃是人之天分。与此同时,生物学专家指出,人的情感很大程度上由体内的荷尔蒙主导。通过对荷尔蒙的研究发现了一些很奇怪的现象,这些荷尔蒙从生物机制上决议了异性对我们充满了吸引力。不仅如此,跟着年纪的增加,人体内的荷尔蒙逐步发生改变,我们关于异性的感觉也会逐步发生改变。那么一个问题随之而来:哪个年纪段的女性最需求男人呢?这一年纪群体是偶像剧、琼瑶剧的忠实观众,这也佐证了该年纪段的女性关于夸姣爱情有着激烈的渴望。关于这些涉世未深,对情感生活抱有夸姣设想的女性来说,她们期待有一个可以每天陪伴自己、呵护自己的异性呈现在生活中。因而,这个年纪段的女性是需求男性的,她们渴望男性带来一份夸姣的爱情,开端理想中的幸福生活。不仅如此,女生还需求一种“安全感”:这是一种被对方了解、呵护,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及时得到对方帮助的心思需求。在我们人生的最初阶段,安全感主要由爸爸妈妈供给。但是跟着我们年纪的增加,爸爸妈妈逐步老去,我们也由于学习、工作等原因不得不脱离爸爸妈妈单独闯练,这时就需求伴侣供给安全感。到底哪个年纪段的女性最需求男人呢?总体上来看,各个年纪段的女性关于男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在跟着女性身心的发展而在不断的改变。只需把握住不同年纪段女性的心思,就可以做一个被各个年纪段女性都需求的男人。